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形势分析(精选14篇)
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篇一
财务管理就业前景分析 相对于会计而言财务管理则更侧重成本、资金等方面的管理,包括财务分析等工作。我国企业财务系统正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因此,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对财务管理的看法还 仅仅停留在“数豆子的人”的阶段——认为会计人员无趣,不能生产财富等等。但随着市场竞 争机制的慢慢铺开,这种局面必将改变。身受大学教育,并在工作中积累到金融、财务分析 等经验的财务管理人才也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其实对每一家企业来说,人、财、市场都是 最为关键的因素。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走向以财务控制为核心的企业管理,而且财务和投资、资本运作、金融等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职业发展可谓是前途无限。但是我个人觉得本专业在工作中学历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应该是工作经历,它是 一个“越老越吃香,越老越值钱”的职业。刚毕业的我们可不会得到很好的待遇和很高的职 位,但我们应该计划好我们的职业规划,为以后成为 CFO(财务总监)打下坚实的基础。财务是非常有前途的一个职业,也是一个很容易规划自己发展路径的职业。其就业方 向主要有四个方向:方向一 外企或大型企业高级财务人员 ;方向二 专业财务公司 ;方向 三 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方向四 进大学任教。方向一:外企或大型企业高级财务人员 财务本身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又非常稳定的职业,如果选择把财务作为职业方向,首选 的职业目标是做外企或大型企业的高级财务人员。财务高管人才大都处于企业的核心层,他 们不仅要求了解企业的经营运作,还要在企业的经营投资方面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按照目前 的经济环境,这类公司所需要的高级财务人员一般有财务副总裁、财务总监、财务经理、高 级财务分析经 理、财务主管等。当然这些职位人的要求也会比较高;一般要求资质至少是在 会计师以上,而且还不得少于 5 年的大中型企业财务管理经验等。方向二:专业财务公司 会计师事务所是一个能使个人快速成长的学校,其培训、工作和管理机制会令从业者学 到许多专业知识和管理理念,审计从业经历也会为将来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独特的视角。但 是在会计师事务所会有很大的压力,工作强度很大,这对于刚走出大学校园、又准备在财务 方面发展的年轻人来说,先进入会计师事务所锻炼一段时间,等积累了工作经验后再转向企 业将会是很不错的选择。方向三: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 资本运作在企业运营和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果有不错的金融知识背景,投身 银行、证券、风险投资、保险等金融行业,做专业的财务人员也会有广阔发展的空间。譬如,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证券分析师 的收入相当丰厚,而奇货可居的保险业精算师可以说是金领 职业。方向四:进大学任教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管类专业近年愈加的火爆的趋势,市场定需要大批的财务 管理人才。因此大学也需要一定量的财务管理精英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财务管理精英。虽然财务专业是一个比较好就业的专业,但是现在的人才市场上并不缺少会计基础人 才。本专业毕业以后做会计,是最保守也是最妥当的一条职业道路。而现在的行情是基础人 才太多,普通人才太多,优秀的财务人才需求还是很大。形成了“低端的泛滥,优秀的缺乏” 的这一种现象,从而导致很多同学已开始就放弃了从事会计这条道路。因此个人觉得如果想 要在毕业时顺利找到一份会计工作,也就是说成为一名预备级优秀财务人员,在学校首先要 把基本功练扎实,其次是尽量多参加实习,最后有条件的话再接受专业培训。在学校尽量在 大一就把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过然后再向初级甚至中级会计师冲刺,上文说过学历在本专业中 并不是重要的,但这并不是说各种会计证就不重要了,比如说会计从业资格证它就是一个从
事会计的门槛,如果你一个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大学毕业了手里还会是一个学校发的会计 从业资格证,拿什么跟别人要高职位,高薪酬。还有就是最好能熟练掌握一种以上的财务管 理软件例如用友、金蝶等的使用——一定要会用它处理实际问题。因为目前稍微有点规模的 公司它们不一定能应用 ERP,但用软件进行基本财务处理已经很普遍了。实习对我们以后求职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它能改变同学们本身对会计的认识,从而使我 们能有针对性的调整专业知识结构,也能帮助我们更加从容面对用人单位的招聘考试。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各种财务工具,多看,多听,多学,多试——甚至你可以将带你的 老师做的事情都重复一遍。所有工作程序不仅要记清时间、顺序,了解各种票据、报表的格 式。时间一长,你就成专家了。这对你找工作是最大的优势——企业用新人不会让你去运作 资本,而是让你做基本财务工作,对前者,你只需要有完整的概念和知识结构就可以了,而 后者,则是实实在在必须会做的。在实习中,我们还可以多注意学习的是,沟通能力,观察 你的老师对工商税务的,对公司内部其他部门的沟通技巧,揣摩心得。总之,我觉得不管具体从事哪个方向的财务工作,都要争取向高端发展,要做专业和资深人 士。低端的财务人员几乎遍地开花,而高级财务人才却始终是行业内的紧缺人才。
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篇二
关键词:就业形势,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SWOT分析
收录日期:2014年7月15日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 2013届硕士、本科、高职高专毕业生的签约率分别为26%、35%、32%, 与2012届相比依次降低11%、12%、13%。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 而我国大学生就业率偏低, 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一、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SWOT分析
(一) 优势 (Strengths)
1、文化水平较高。
大学生掌握较高层次的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 在人力资源领域里属于高知群体, 在人力资源体系中被定位为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在组织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知识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知识的创新和科技的进步, 而一切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又最终取决于人, 取决于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知识型员工”。
2、可塑性强。
大学生富有激情, 思维活跃, 而且不愿受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 较容易接受并适应新鲜事物, 于未来充满着希望。他们自信心强, 敢作敢为, 勇于开拓, 这些特质能够有力地推动组织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和社会发展。
3、善于学习。
初出校门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他们给组织注入了更强的学习活力, 善于学习的大学生能比较容易地适应组织环境, 有效培养扩张性的思维方式, 为今后在组织当中获得更大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 劣势 (Weaknesses)
1、缺乏系统规划。
大学生在高校里虽然系统性地学习了专业知识, 但国内高校往往对大学生人力资源的现状及规律缺乏了解, 很少就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建立规范的指导体系。
2、就业定位不准确。
尽管大学生对当下的就业形势有一定认识, 但很多人仍对工作抱有较高期望值, 对职业稳定过分看重。现实与理想的脱节, 强大的落差使其过分消极悲观。
3、学校全程性就业指导意识淡薄。
目前, 我国大多高校仅对大四学生进行一些就业指导, 没有形成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由于未能让大学生较早了解并走入职场, 他们往往不能清晰地预测到毕业后的竞争环境, 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 因而在择业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三) 机会 (Opportunities)
1、国家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优厚的政策。
按照国家人事部、教育部等部门相关规定,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中西部地区就业;对有基层工作经历的, 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优先录取;创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等等。
2、西部、基层急需人才。
2008年, 全国县级以上研究和开发机构的从业人员中, 大专以上学历的占全国平均数的3.5%, 东、西部分别为8%、4.05%。西部地区远低于东部水平, 农村高素质人群稀少, 迫切需要高学历人才。
3、网络的普及促进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
互联网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 帮助当代大学生提升其基本素质。学校、政府、企业单位、人才市场在本单位的网站上及时发布培训考试、各种政策法规、招聘等信息, 为政府服务企业、企业了解人才提供便捷的通道。
(四) 威胁 (Threats)
1、就业结构不合理。
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与学校专业设置不符, 有些学校不从本校实力出发, 盲目开设热门专业, 使得几年培养过后人才供给过剩;有的高校市场敏感度较低, 对一些社会需求少的冷门专业不做及时调整, 导致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尴尬现象。
2、就业市场不完善。
我国的就业市场还未做到真正的公平、竞争、择优、有序, 例如教育部门、公安部门、人事及劳动部门分别管理高校的就业工作, 户口及人才市场。由于相关部门沟通有限, 某些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优待本地毕业生, 而对外地毕业生加以限制。
3、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盲目高消费。
一些用人单位不从本单位的实际需求出发, 盲目提高用人标准, 追求高学历、人才高消费, 造成人才浪费, 从而给毕业生就业带来更高难度。
二、应对措施
第一, 转变就业观念, 引导其到农村、基层、西部去就业, 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更多优惠措施。多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拓展就业, 不再将就业的选择范围局限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 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也是时兴的。同时,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发挥其自身的能动性、主动性, 扩大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 促进在劳动力市场的总量的均衡。
第二, 建立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体系。高校应进一步提高对毕业生就业的重视程度, 整合力量, 成立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和成才培训中心, 基于学生个体发展和就业需求,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引导充分结合, 开展实用性、针对性的各项培训, 同时为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建构更加稳定的平台。
第三, 建立全过程的就业指导体系。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在大学四年里, 不仅要为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还要在开学之初就为大学生进行职业意识测评。同时, 高校必须加强与企事业用人单位的深度协作, 通过社会实践、实习和培训等多种形式, 帮助大学生认识职场, 明确求职方向, 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永成.人力资源管理革命:从人力成本到人力资本[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53.
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篇三
摘 要:进入21世纪,高校的扩招使得大学生数量剧增,就业难的问题随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行政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文科类专业,其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更是引来各界的探讨。鉴于此,有必要在认清当前就业形势下进一步探讨行政管理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影响毕业生就业的若干因素。
关键词: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1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
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共有115万人,2005年共有338万人, 2009年共有611万人, 2015年则达到749万人。从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导致大学生数量剧增以来,就业难的问题随之提到章程上来。党和国家针对此问题制订了一系列就业政策,如“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及休学创业等,也解决了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整体的就业现状仍不容乐观。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总体失业率为3.8%,分年龄的统计结果表明19至25岁大专以上学历的人群失业率达到13%。第三方教育科研机构麦可思发布数据2014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失业率为7.9%。
我们固然不能否认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在国家政策的调整下有积极的一面,但是数据表明就业难的事实依旧是个头疼的问题。原因之一就是高校扩招这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却因为放低了门槛使得大学生的素质大打折扣,大学生供大于求的形势代替了曾经的备受青睐。但是技术类职位如汽车设计、道桥建设等就业状况良好,此类专业人才供不应求,而一些餐饮行业的人才缺口达到了1000万。由此可见,新形势的开创让大学生就业面更广的同时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但就在面临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大学生依然追求“北上广”等发达城市的物质生活而看不上服务于大众的基层职位。很多大学生在没有做好职业规划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的碰壁。更有部分大学生选择考研、考公来逃避就业压力。
2 行政管理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困境分析
2.1 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和毕业生就业情况 从1986年起,武汉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陆续设立了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开始招收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生。20多年的时间,行政管理专业在我国的发展蒸蒸日上。截至目前我国至少已经有345(2015年6月统计)所院校开设了行政管理这一专业。按照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的要求,该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那么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他们的就业情况又如何呢?在 2015年《中国高校本科113个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排行榜》中,行政管理专业排名70且985、211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明显高于省属高校和省政府与地方共建高校的就业率。如此现状似乎与大学生美好的就业憧憬大相径庭。还有2015年广东警官学院行政管理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中过去两年毕业生就业率虽不低,但只有10%和8%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工作满意。我国高校在对于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上大同小异,几乎无创新可言,因此普通高校毕业的行政管理大学生的素质无法与人才市场的需求相挂钩。而随着党政机关实行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效率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管理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工作的难度日益加大。
2.2 行政管理毕业生就业方向与困境 行政管理毕业生面临这样几条路:一是考研,将来从事有关行政管理的科研工作。二是考公务员,然而逢进必考的门槛并未使他们占得什么优势。2014年和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总人数分别为152万人和141万人,因而行政管理毕业生想要进入公务员的行列难度是非常大的。三是自己找工作。由于大部分高校实行灌输式教学,许多行政管理毕业生缺乏实践能力,根本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四是通过考编、司法考试等转行。河南大学一位行政管理学生说:“我同学有考研、考公务员的,也有当教师的,还有到企业里做与行政管理专业无关的工作的。”综上所述,不少院校行政管理毕业生正在遭遇就业难的困境。
3 影响行政管理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3.1 国家政策 1999 年高校扩招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大学生人数剧增,为了缓解由此带来的就业压力,也为了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每年各高校都有一半甚至更多的行政管理学生选择考研,许多毕业生便放弃了一些公务员的招录考试和企业的招聘,这就造成了毕业生丧失了一些就业机会。与此同时,行政管理毕业生在公务员考试中无任何优势,而且公务员招考职位中更多的是对会计、中文、计算机及法律等专业人才的需求。
3.2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提到行政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就不得不说那饱受诟病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些高校为了自身建设盲目设立专业,行政管理就是其中之一,并且在没有足够的教师资源的情况下匆匆上阵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可想而知。
3.3 毕业生自身的择业观 行政管理毕业生普遍认为自己毕业后不应该选择小城镇企业或是基层服务岗位而应该在党政机关、中外企业工作,由此可见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毕业生们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4 结束语
尽管行政管理专业在我国已经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其存在的问题、毕业生的就业现状等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笔者深知自己的学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有限,文章中难免会带有主观性的观点或是出现片面性、肤浅性的词语,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困境及影响就业的因素也绝不像本文中所论述的那样简单,笔者只是想借这篇文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为解决行政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帮助行政管理毕业生更好的就业,还需要更多学者和专家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小斌,邵燕斐.从社会需求思考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2).
[2]姜士伟.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J].行政论坛,2009.
[3]杨怀军,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就业状况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4).
[4]张畔全,当代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4).
[5]夏维鹏,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4.
基金项目:
阜阳师范学院学生科研立项《困境与出路:行政管理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探析》(FSYXSKY24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钱诗颖:女,安徽蚌埠人,阜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大三,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
孙健:男,安徽芜湖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4.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篇四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工作流动、求职过程和对大学生涯的评价,并对各个方面进行了个体差异分析,发现不同的本科毕业生存在显著差异。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工作评价与工作流动原因、对大学生涯的评价与工作评价均显著相关。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就业;个体差异就业现状
(1)岗位与薪酬。岗位方面,目前绝大多数毕业生为普通员工,处于中高级管理层面的毕业生为少数。主要是因为毕业时间在1~5年之内,而HRM岗位属于行政岗位,一般需要晋级的年限至少为2~3年。毕业生的平均薪酬为4.9万/年,而处于这个水平之上和处于这个水平之下的百分比接近经典的2∶8,运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薪酬水平上,就是20%毕业生处于“富人”级别工资,80%的毕业生处于“大众”级别工资。职位等级与年级存在显著差异,正如上文所述,职位很大程度上与工作年限相挂钩,因而,越早毕业的年级职位总体水平越高;薪酬水平在性别、年级上均有显著差异。男生在薪酬水平上处于优势,一方面男生本来在这个行业属于少数,物以稀为贵,另一方面,虽然行政类工作女性较多,但是高级行政类主管以男性居多,因而男性的薪酬水平相对较高。薪酬水平之所以在年级上有很大差异,与职位差异相类似,随工作年限增加,尤其是最初3年,会随转正、定岗、调薪等环节,使得薪酬水平上升。
(2)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压力。从表1中描述统计的详细数据中发现,2008、2009届毕业生工作喜欢度和薪酬满意度相对较高,工作满意度应该也较高,事实上是2008、2009届的工作满意度均值小于5届总均值,究其原因,可能为对于
早毕业的同学而言,薪酬等有所提高,纵向看比较满意,但是横向相比有差距,又由于自己工作了几年,进展不大,从而对现有工作处于不太满意和一般满意之间。这满足了Rachel A Rosenfeld“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员工也可能越来越觉得报酬与他或她的资源不匹配”的论断。工作流动
毕业生中将近一半同学没有转换过工作,1/4的同学只转换过一次工作,平均流动次数为1.9,流动率较低。访谈中,大部分毕业生表示,一旦有相对稳定和匹配工作,一般情况下至少会工作2~3年以积累经验,而且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行政类工作本身稳定性较高。
(1)工作流动原因的个体差异。毕业生工作流动最主要原因为职位前景不满意、待遇不够高和寻求更好机会。此外想积累其他方面的工作经验、工作性质不符、家庭因素、公司前景不满、想尝试自主创业和工作厌倦是影响毕业生流动的次主要因素,由此可以看出,毕业生工作转换过程中考虑的不仅仅是个人职业发展,也考虑了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家庭因素。
在所有的工作流动原因中,家庭因素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分析具体数据可得在工作流动中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家庭因素影响,很可能是因为男生在家庭中是支柱角色,因而具有更大的金钱、地位等压力,如果在职的岗位不能很好地释放他所面临的压力,那么很可能通过转换工作获得他所期望的薪酬和社会地位的工作。另外寻求更好机会、工作压力太大、工作厌倦和对公司前景不满意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
(2)工作流动原因与工作状况评价的相关性分析。
自主创业与员工工作喜欢度、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三个方面的评价显著正相关,与“对HRM前途的认识”异常显著正相关。可能的原因是,自主创业会承担一定的风险,精力投入较大,对于一般人而言,具有较满意的工作不太会选择自主创业。
工作待遇与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工作投入度存在显著相关看,与工作喜欢度、薪酬满意度和“对HRM的发展前途认识”存在异常显著正相关。薪酬水平对薪酬满意度具有最直接的影响,一旦薪酬水平低,薪酬满意度必然会随之降低,此外,薪酬水平的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工作状况评价。
职位前景与工作满意和工作投入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薪酬满意度、工作压力及HRM发展前途存在异常显著正相关。这说明薪酬满意度、工作压力以及“对HRM发展前途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与对职位前景的认识相关。毕业生在工作满意度高,工作投入大,薪酬满意度高,工作压力大的工作状态下,已拥有一定的权利和地位,从而对于该职位的前景比较满意,更加不会因为此原因离职。3 求职过程
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普遍表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比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就业要容易一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也充分拓宽信息渠道,挖掘就业途径,促成自己的就业。在求职过程中,最大的困扰因素首先是实践能力不足、综合素质不高和缺乏社会关系,其次为缺乏需求信息、对社会缺少了解和企业了解不足,并且这些困扰因素在不同的毕业生身上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社会了解方面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年级越低,对社会了解不足,在求职过程中略显稚嫩,从而影响其求职。职业素养方面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
明显比女生所受影响大,对于在校生,普遍认为女生总体综合素质高于男生,其中也包括职业素养,女生总体情商高于男生,在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上均高于男生,因而对于男生而言这方面欠缺,成为求职困扰因素。性别歧视方面,女生在求职过程中比男生更加容易遭受性别歧视,但总体数据看,歧视程度不高。专业不对口方面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各年级均值参差不齐,没有明显的递增递减趋势。学校就业服务方面在性别、年级和政治面貌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缺乏社会关系方面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分析具体数据,各个年级没有呈现一定的规律,这有可能是因为各年级踏入社会的不同,也就是进入职场的时间造成的交际圈效应存在一定的浮动性,先增加,后减小。大学生涯评价
对于大学生涯的评价中,兴趣得到很好发展和强化了综合素质两个方面,在性别、年级和政治面貌上均没有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在结交有影响的朋友、学到有用新知识、认识有影响的老师、获得锻炼提升能力和找到适合自己专业五个方面在性别、年级和政治面貌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大学生涯评价与工作喜欢存在异常显著正相关,大学生涯的收获对工作喜欢度产生较大的影响,较大的可能的因为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收获颇多,大学的较大收获培养了良好的综合素质,在此优势下,发生连锁反应,较高的综合素质,寻求较好工作,较好工作具有相当满意的薪酬,同时具有较高的工作职级。本着在其位,谋其职的思想,愈加积极地投入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工作压力,从而整个大学生涯评价对工作状况评价产生显著的相关性。调查研究总结
5.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形势及其对策 篇五
时光太瘦,指缝太宽,一转眼沧海变成桑田。我们既然选择了工程管理专业就必须对其就业形势及其对策有一个合理的认识与分析。先贤曾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我们不仅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必须关注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国家的政策,那样我们才可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有一个好的出路,有一个好的未来。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不容乐观。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性失衡,大学生就业逐步呈现出“眼高手低”的就业心态与“驱东避西”的就业取向,由此相互交织而引发的失业现象以及相关社会问题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形势难,可从两方面去分析:
一、外部原因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而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造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所以就业压力大。而近两年毕业生人数仍有较大增长,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就业形势就更不容乐观。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而用人单位和企业对人才的选取则是要求过于理想化,既希望富有工作经验,又希望能力突出,这也是造成应届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的另一个原因。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二、自身原因(1)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反差构成了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家庭与学生个人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就业困难。家庭对子女教育特别是接受高等教育的投资日渐增大,对子女就业的期望自然伴随教育投资的增长而提高,这是一种客观反映。就学生及家长的主观愿望而言,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但家长与大学生个人仍然始终对毕业后的就业抱着高期望值。当这种高期望值与现实中的就业岗位或机会存在落差时,大学生就可能陷入难以就业的处境。因此,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反差构成了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2)信息市场的不完善导致就业信息的不对称。毕业生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是一个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中,毕业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用人单位的信息,同时用人单位也要充分了解求职人的信息,二者是双向选择的过程。一方面,求职人员需要了解用人单位所需人才、薪资待遇、具体工作等实际情况;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则需要了解求职人员的真实信息,包括其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等。由于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存在就业信息不对称、不充分的缺陷,就业信息往往满足不了劳资双方的要求,这就会导致以下两种情况的发生:一是大学毕业生进入了不适合自己的企业,接受培训后没多久就跳槽,或者是根本适应不了该企业的工作环境而被淘汰,从而促使企业招生风险加大而很少敢招收毫无经验的应届毕业生;二是一些毕业生缺乏对企业的了解,进入后发现“事与愿违”,但某些企业会依靠占有档案非法索取高额违约金,很多毕业生宁愿失业也不签这类单位。(3)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我国的大学生培养机制脱离社会实际需要: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不供应,非常短缺,而社会不需要的人才大学又拼命培养,导致过剩,因此,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其实是一个结构性过剩问题。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地步,许多高校仍在远离市场实际需求,根据自己的经验而非实际调查闭门造车,相关教材也过于陈旧,在这种状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可能为社会所接受?高校教学质量的下降和
无所不在的浮躁氛围,又加剧了结构性矛盾。现在,许多高校对教学的忽略程度令人难以置信。这些高校纷纷大兴土木,建造豪华校园,而对教学与科研的投入则非常吝啬,这种主次颠倒的做法在眼下极其普遍,许多高校以近乎暴发户的心态扩张,而对高校最核心的教学工作置之不理,培养出来的学生越来越远离社会的需要。实际上,很多大学生参加工作后,用人单位常常不得不对其进行二次培养,这无疑将加大用人单位的成本,令其头痛不已,渐渐失去对大学毕业生的兴趣,许多用人单位招生要求必须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也是基于这一苦衷。(4)就业市场不规范是瓶颈。目前,我国就业市场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平与不规范的现象,就业市场发育不良对大学生的就业造成多方面的损害。在我国的就业市场上,一方面是片面的人才观、用人观造成了学历崇拜与学历歧视并存,直接降低了大学毕业生与就业机会的有效匹配,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扭曲了正常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另一方面则是各种非正常现象的影响,破坏了就业市场的公平性,人际关系客观上在我国现阶段的就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业机会的不公平不仅表现在大学生之间,也表现在大学生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正是由于有关部门未能有效地维护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导致了本来应当最具就业竞争力的大学毕业生反而成了特殊的就业弱势群体,这是就业市场异化的直接结果。
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领域涉及建筑工程、工程施工和控制管理、房地产经营以及金融、宾馆、贸易等行业部门的管理工作。这一专业涉及就业领域对人才的大量需求比较普遍。从银行证券到酒店宾馆,从建筑企业到房地产开发公司都急需补充大量的工程营造管理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因此人才市场上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该专业就业领域所涉及到的工作是:综合系统地运用管理、建筑、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侧重于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以及房地产经营开发,并熟悉我国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进行企业工程开发建设项目的经营和管理。与专业就业领域相关的主要行业之一是房地产业。这一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国民经济整体形势不断好转逐渐走向高潮,住宅投资和市场需求全面看好。2000年一季度北京市完成投资34.6亿元,增长16.9%。从长期看,竣工面积升幅将下降,而需求面积将上升,供求形势乐观。个性鲜明、外观典雅的经济型住房将大受欢迎。同时政府将继续加大城建投资力度。今年以北京市为例,政府投资460元亿进行房地产建设项目的开发。由此可见,房地产行业向着好的形势不断发展。但机遇与竞争并存,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房地产业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越来越注重专业化的竞争:房盘设计的专业化、周围社区服务的专业化以及相关物业管理的专业化。顺应行业专业化发展的趋势,相关的职业也将呈现出专业化发展的态势,使原来的职业逐渐细分,达到功能运作的合理与完善,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该专业毕业生就业趋势,也将逐步适应市场行业的快节奏发展步伐,在全行业回暖的经济背景下,在与国际化逐渐接轨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
对策 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需注意三个问题。第一、就业时要分清主次。在择业时应把事业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工作地点的选取。经济发达省市的建筑业市场已趋于饱和,而中西部地区则刚刚起步,选择落后地区将有助于自己今后长远的发展;第二、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能力合理地选择职业。应做好自我能力水平的分析,知道自己知识能力适用于哪些具体职位和工作;第三、就业时不应以金钱作为衡量事业成功的尺度,应着眼长远,选择对自己长远发展有利的职业。近几年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出现明显好转,但比起有经验的人员还比较逊色。
因此,无论就业形势如何,工程管理准也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应增强信心,学好专业知识,把握住能把握的,做最好的自己。
李新
6.工商管理专业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篇六
一、工商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工商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其学科理论基础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构成跨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不同领域,研究对象涵盖了企业经济运作中的财务管理、资金筹措、投资分析、市场营销和资源配置等各个方面。其专业主要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等。根据其学科专业特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面比较广泛,包括各级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和大中型内资或外资工商企业等。伴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兴起,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各类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与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而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则需要大批的高端以及中层管理人才来做为坚强的后盾。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将逐年增加,因此,未来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总体看好。
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巨大
根据上述分析,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看好,但由于当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总体素质不好,导致就业夺力仍然巨大。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术和素养还适应企业的需要。当前,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是有着迫切需求的,人力资源的研究、市场营销的运行等都需要工商管理的专业人才。但是,如此巨大的岗位需求却不能随便的接纳刚刚毕业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纠其原因,是因为很多应聘企业管理岗位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或是缺乏团队意识,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虚心请教,从而无法胜任工作,处处碰壁,或是不愿从基层做起,不愿意接受沟通技巧运用、心理能力磨练、实战方法掌握等方面的基础训练。企业的发展需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面对工商管理毕业生普遍存在的这种“眼高手低”的现象当然敬而远之,因此,企业不愿意为其提供就业机会也无可厚非。另一方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应试教育的壁垒,培养出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只会课堂听讲记笔记,课后背诵做习题,因为没有社会实践的机会,大多只会“纸上谈兵”,而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让学校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也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从而导致了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经验自然也无从谈起。而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大多不想花费大量和时间和资金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企业更希望所招聘来的员工可以立即投入工作,为企业带来效益。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给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本来看好的就业形势蒙上了一层“阴影”。
三、改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对策
针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加以解决。
1、搭建“立体式”实训平台。职业高校应尽可能的加大实践训练课的节数和实验设施的建设,通过聘请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授课,提高课堂的实际说服力。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对选定要去实习的单位展开模拟训练,增强学生对企业流程的感性认识。通过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和交流,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鼓励学生主动与相关企业单位联系,接受公司上岗综合实训,从而增强实际操作能力,积极实践工作经验,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探索“定单式”培养模式。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就是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只有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对学生进行培养,才能为学生的就业找到出路。职业高校应当建立与各大企业的沟通机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走访问,加强同企业的联系,通过认真归纳梳理企业的需要,理清教育教学思路,明确学生培养方向,并通过
及时调整办学理念和专业设置,使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所学的知识真正转化成为企业急需的技能,只有这样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才能提高“针对性”,避免“盲目性”,这种“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必将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打开“方便之门”,也必将成为今后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打造“专业化”就业名片。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同其它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共同点就是缺乏实践经验,在当前这一突出矛盾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最佳的途径就是为自己的应聘简历“加码”,其中一个重要的一种方式参加资格考试。
以丰富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之长,补实践经验缺乏之短,通过职业资格认证,是一种能力的证明,可以给用人单位以直观的感受,从而应聘到理想的岗位。另外,通过职业资格认证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知识积累,能力外化的一种过程,可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一个科学的规划,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提高在未来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将良好的就业前景变成事业发展的康庄大道。
7.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篇七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就业领域,拓宽,邮轮旅游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稳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旅游方式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游的过度,各类新型旅游业态迅速崛起,如邮轮旅游、滑雪旅游、文化旅游等的大规模开发以及以携程、艺龙等第三方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为代表的旅游电子商务的广泛普及。随着新型旅游多元化发展,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也在逐渐扩展,然而旅游专业学生就业不完善的现象依旧突出。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方向依旧停留在旅行社、酒店等常规旅游行业,受可选择性较小、职业预期差异大等原因影响,据不完全统计的调查结果显示,旅游高等教育学生毕业之后从事旅游及相关行业的仅仅占30%甚至更少,造成了旅游行业极大的专业对口人才的流失。
一、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类已成为和工商管理类平级的一级学科,因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在就业时除酒店、旅行社外,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难被其他企业雇佣。即使在酒店、旅行社,各部门岗位也会优先选择其对口专业的学生,如财会、人力、市场营销等,原因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除餐饮服务、导游外,在其他岗位均不具备专业性和竞争性。就业领域的狭窄,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不得不放弃本专业的工作,选择其他行业。
(一)旅游教育革新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
由于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酒店与旅行社的发展较为迅速,因此在传统旅游教学上主要重视酒店与旅行社的相关知识。由于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不一致,大多数院校依旧将酒店与旅行社作为旅游专业学生培养的重点就业领域,导致学生一入学的就业方向就定位为酒店或者旅行社。就业方向的传统定位,导致就业选择上的局限性,从而造成了就业的局限和就业方向的狭窄。
(二)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旅游教育培养目标模糊,缺乏竞争优势。如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规定为:“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民俗文化、法律和旅游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具备进一步从事旅游教学、科研潜力的研究型人才。”过高的培养目标,使得对人才的培养无法落到实处,出现“什么都学,什么都不专业”的现象,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时缺乏专业特色竞争力。
作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区别于专科院校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一方面在理论课程方面,学校开设的大量理论课程多而杂,且没有根据行业进行区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系统掌握,也使学生在就业时没有区分度。另一方面在实践课程方面,因本科院校注重理论学习,专业实习实践时间短、实习方向单一,大多为酒店服务员或旅行社导游、计调等,仅从事一些基层工作,学生无法深入了解酒店或旅行社的运行,单调的服务工作使学生丧失从事旅游行业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不符,供需矛盾突出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我国旅游业增加值可达2万亿元,约占GDP的4.8%,约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1%,我国旅游直接就业人数将达到170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将达到8300万人。据初步估计,目前全国旅游业从业人员600万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实际需要旅游专业人才达800万人,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有200万人。今后,这个缺口还将以每年20万人的速度递增,旅游人才需求连年走高,存在着巨大的人才缺口,存在着总量不足、人才流失严重和结构失衡等问题,导致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目前本科院校对于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注重理论知识学习,旨在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中层管理人才,忽略了旅游行业极强的实践性、操作性,与市场所需的应用型、操作性人才不符;学生的培养方向主要为酒店旅行社等传统旅游行业,忽视了新兴旅游业态专业人才的培养,如旅游信息管理人才、电子商务人才、大型会展管理服务人才,休闲度假项目策划服务人才等。
二、新旅游业态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新方向———以邮轮旅游为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旅游的多元化发展。一方面,随互联网和移动客户端的迅速普及,电子商务迅速占据各个行业,特别是旅游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如携程、艺龙等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近年来各种新兴旅游迅速崛起,如邮轮旅游、探险旅游等在我国起步较晚的旅游方式迅速进入大众的生活,并快速发展起来。新兴旅游行业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方向,以邮轮旅游为例,探讨新形势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领域的拓展。
(一)邮轮旅游发展现状
全球邮轮旅游市场一直稳健增长,潜力很大。据CLIA(国际邮轮公司联合会)资料显示,自1980年以来,邮轮旅游一直以年均8.6%的速度增长,远远高于国际旅游业的整体发展速度。近年来,在欧美国际邮轮传统市场日趋饱和的情境下,世界邮轮市场呈现东移趋势。
根据WTO预计,亚太地区和东盟将是未来全球邮轮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其中我国作为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大国,经济的快速稳健增长,为我国邮轮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随着国内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传统的旅游方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邮轮旅游以其新颖的形式、豪华的设施、优质的服务和无尽的海洋风光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目前,我国针对邮轮旅游的快速发展趋势,由国家旅游局牵头,委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于2014年2月28日启动制定全国邮轮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同时交通部制定的促进邮轮运输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也有望于近期出台。政府的支持以及市场的需求大大促进我国邮轮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邮轮海乘人员概述
邮轮海乘是指在国际豪华邮轮进行服务的专业人员,工作性质与空中乘务相近。但两者之间也有区别,素有“海上流动度假村”的邮轮,各种设施一应俱全,涉及到航海、住宿、餐饮、海关、法律、医疗、通讯等众多部门,这都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进行组织、管理、协调和运作,因此服务的范围和岗位远多于空乘。这就要求邮轮的管理者既是通才,又是专才,然而这样的人才在我国极少。
随着我国邮轮业迅猛发展,对优秀海乘人员资源的需求量将会不断增加。由于我国邮轮旅游起步晚,海乘人员培养落后于邮轮旅游的发展,虽然陆续有高校开设新兴的旅游专业课程,但高校很少涉及邮轮旅游课程,导致我国邮轮行业的专业人才稀缺,邮轮海乘人才匮乏问题日益凸显。从下表可以看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与邮轮旅游从业人员有很大的互补性,旅游专业学生从事邮轮旅游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可以弥补一部分邮轮人才匮乏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决部分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方向的扩展策略
(一)学校方面———明确培养目标,储备旅游人才
一是合理安排专业课程,根据旅游行业细分,培养专项人才。高校有针对性的根据行业特点培养相对应的人才,如设立邮轮旅游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旅行社管理等旅游细分专业,定向培养高级旅游业人才。旅游院校要以旅游业的前沿动态作为教学课程设置的重点发展方向,保证院校人才的特色供给与旅游企业人才需求的成功对接。二是高校可以与旅游企业、科研机构和政府联合培养、培训专业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通过定期实践锻炼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也可与企业订立协议为其定向培养所需人才,解决旅游专业学生就业的同时,为企业提供高质量人才,缓解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三是与国外旅游院校合作、交流沟通,借鉴其培养旅游业人才的方式方法、先进经验,加快培养更多有国际视野、懂国际规则、有现代服务业发展理念的高素质人才。
(二)学生层面———摆正学习心态,提高职业素养
当旅游专业学生选择旅游这一行业时,就应该明白它极强的实践经验性,在就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从基层做起,逐渐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进而实现职位的提升。
一是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分重点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如选择海乘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则应选择与其相关的课程,并根据海乘的职业任职要求来要求自己。二是培养自己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除日常的专业课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还应重点关注自己的职业认同度,可通过专业实习以及参加相关业界成功人士的讲座来激励自己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三是尽可能多的了解自己的专业领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就业方向随之扩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有更多的职业选项,应凭借自己四年的专业学习,以及实习经验,抓住机遇为自己的就业增加砝码。
四、结论
8.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篇八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人力资源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组织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国内很多高校目前所开设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课程,与组织业务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也存在着诸如专业定位不明确、培养目标不清晰等问题,导致该专业毕业生基础知识不熟悉、业务技能不扎实,缺乏职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因此,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迫在眉睫。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现实问题
1.专业课程的设置没有特点
国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课程开设趋于一致性,强调系统性与完整性,忽略应用性、技能性,没有突显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不符合劳动力市场就业机制下的专业发展规律。
2. 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有差距
目前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由于未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脱离企业的实际要求和企业相关岗位人士参与,难于突破原有学科型的课程设置体系内容。
3. 课程欠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有职业化的特点,课程设置在职业化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软技能培养不足,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也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
4.教学理论过强,实践能力训练弱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关键,学生实践能力弱就难以满足企业对学生的实际能力需求。如何构建实践平台是近几年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的一大亮点。此外,专业训练手段不够多样化,很难达到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要求。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企业需求分析
近几年来,国内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需求持续走高,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今市场经济下用人单位的首选条件。为了掌握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及其知识结构的期望,我们对北京地区数十所工商业企业、政府部门及科研单位就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能力与素质进行了调查,提炼了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的岗位关键任务及对应的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对关键工作任务的重要性与技能稀缺性做了实践专家调研并认真分析总结。通过调查问卷、企业专家座谈等多种形式向工商业企业、政府部门及科研单位就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能力与素质进行了深入的追踪调查,经过大量调研与分析,我们提炼出企业中员工招聘与选拔、工作分析与组织设置、绩效管理、薪酬福利、员工培训与发展、劳动关系管理、企业发展推动、自我管理与修养8项关键性工作任务(一级模块)及74项所需关键技能知识(二级模块)。
1. 关键性工作任务(一级模块)重要性与稀缺性
(1)在9级李克特量表模式下,我们所给出的八大模块的重要性和技能稀缺性得分均在“5”以上。
(2)重要性和技能稀缺性均得分均最高的模块是“绩效管理”。
(3)自我管理与修养的技能稀缺性高和重要性程度均比较高。
(4)重要性得分高,但技能稀缺性相对较低的是员工招聘与选拔、工作分析与组织设计。
(5)企业发展推动重要性得分最低,但是稀缺性与绩效管理并列最高。
(6)比较均值和中位值,员工培训与发展、劳动关系管理、薪酬管理的重要性均值较低而中位值较靠前,专家在员工培训与发展、劳动关系管理、薪酬管理的重要性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多数认为重要性比较高。
(7)技能稀缺性得分最低的是劳动关系管理,重要性得分最低的是企业发展推动。
2.所需关键技能知识(二级模块)重要性与稀缺性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一)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本思路模式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学生就业的目标岗位(群)确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而提炼胜任岗位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技能/能力和职业素质,进一步构建本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编制教学计划,并有序实施。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规划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综合企业家代表的意见,我们认为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课程,应依据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设置专业核心课,如《员工招聘与选拔》、《员工素质测评》、《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社保保障》、《劳动关系和劳动法》等。根据企业需求,我们建议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增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拟沙盘》课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拟沙盘实训采用互动式的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具模拟演练方式,使学生们身临其境,真正感受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同环节,有助于加强学生本专业的充分体验和理解。为了突出对学生“软技能”的培养,兼顾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结合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建议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人际沟通》、《商务谈判》、《个人与团队管理》等课程。为了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建议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开设《创业管理》课程,同时开发《行政管理学》、《胜任素质模型》等特色专业选修课程,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提升综合能力。
(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实施保障
1.制定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调研的基础上,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力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专业课程设置,突出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
2. 考核办法
根据学校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在教师管理方面,制订教师科研教学考核办法;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在学生课程考核方面,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学校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开设专题讲座、让老师到企业中挂职锻炼等方式增加高校教师交流学习的机会,有利于教师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4. 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根据课程培养方案制定评估标准,包括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职能(教辅)部门服务教学工作水平评价、学生学习风气评价等专项评估,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完善人力资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已成为组织发展的第一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也受到了各类组织高度的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和质量程度越来越高。因此,高校如何培养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相匹配的人才,其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分析组织需求,依据关键工作任务和技能稀缺性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才是各高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思路,同时配有实用的课程内容和良好的教学方法,以及各方面的实施保障,才会真正培养出更多的组织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实用型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 韩承敏.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7(4).
[2] 王志明,刘化君.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初探[J].教学研究:2007, (06).
9.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形势与对策分析 篇九
一、全国大学生总体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2009年8月4日上午,记者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止到2009年7月1日,全国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就业签约率68%,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下半年,七月初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68%,还有30%的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加上去年以来没有实现就业的大学生,大概还有300万的大学生需要就业。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是我国高校面临的严峻的问题。
二、2009年全国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同时我国有超过300家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有数十万电子商务专业在校学生。本应是人才供需两旺的大好局面。可事实却刚好相反,由于人才缺乏,我国企业电子商务进程比较缓慢,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方面是为数众多的学生处于失业状态,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这种状况不容乐观;另一方面是企业和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种情况在众多的高等职业院校的表现尤为突出。
三、电子商务专业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学校培养方面
(1)师资严重缺乏。我国从2001年才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2005年才有第一届本专业本科毕业生,现有师资大多数从计算机、网络、管理、营销或其他专业调派,其知识储备大多来自以往出版的一些电子商务书籍,不够系统、不够深入、不够实用,由于师资大多没有电子商务实战经验,不少师资在从事电子商务教学时显得勉为其难;
(2)培养方向模糊。许多培养机构不能清晰地界定其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将来的就业方向,多数培养机构提出了培养目标宽泛,以“万能”为应用目标的电子商务人才,但这并不符合中国企业目前对电子商务人才的专业、实用的需求;
(3)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单堆积。多数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了十五至二十二门之多的课程,虽然本意是为了培养“多面手”,中国企业也需要掌握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繁重的科目、割裂的教学导致学生复合上不系统、专业上不精通,因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既不符合专业娴熟的当前要求,也不符合综合驾控的未来要求;
(4)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内容严重脱节现有高校电子商务教育的现状是:教师以说为主,学生以听为主,而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的商务学科,需要大量的动手训练,尽管这两年很多高校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推出了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供学生模拟练习。但是这些软件仍然脱离于实际的商业环境,甚至有不少软件已经落后于现有的应用,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
(5)学校缺乏校企合作的有效手段。目前校企合作大都还停留在学生参观学习、顶岗实习和推荐就业上,还缺乏和企业有效的深层次合作。这样在人才技能培养和就业方面就受到很大影响。
2.学生方面
(1)学生在校学习观念和方法和内容落后。首先是学生的学习观念落后,还停留在教什么、学什么的阶段,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还停留在“等、靠、要”上,学习方法落后,停留在书本学习上,对学习没有系统性、对专业把握不够,学习存在很大盲目性。学习内容的落后,所学很多内容都已经被时代所淘汰,没有学习现在用人单位急需的知识和技能。
(2)就业观念落后。思维决定行为,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狭隘的就业观念。如:首先要考虑专升本,专升本主要是对学生的知识、理论有所提高,并不能很好的解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技能需求,本科生就业同意面临困难。其次是学生们认为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村官等岗位才算是好工作,才能有面子和地位。这个观念导致大多数毕业生就业道理越走越窄。还有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观念理解不到位。一种是好高骛远型,认为一般单位不愿去去、民营私营不愿去、偏远落后地区不愿意去,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找不到合适的单位。另一种是自由放任型,简单认为先就业就是只要由单位要就去工作,缺乏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3)岗位群不明确。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现在读的电子商务专业大部分学生提出,不知道自己将来可以从事哪些工作,对于自己的就业前景一片迷惘,找不到在电子商务行业自己喜欢的方向,没有明确的岗位群。
(4)缺乏正确的职业指导和应聘技巧。大多数学生欠缺系统的职业指导,没有或者很少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聘的技巧也十分缺乏。未能顺利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中有16%是因为供需双方对“电子商务”专业理解的偏差导致。由于毕业生不了解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当他们没有发现“电子商务”四个字时,便放弃投递简历;即使投递,也作为专业不对口的无奈之选,并不具备将所学专业、课程与用人单位岗位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突显自己知识与优势的简历撰写能力、面谈能力。
3.用人企业:电子商务观念理解和应用水平不足
(1)很多用人单位没有真正理解电子商务。没有利用好网络开展电子商务,不知道如何使用电子商务人员,很多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较低,很多还停留在建网站、做宣传方面上,没有真正利用好电子商务进行线上交易和深层次应用。
(2)用人单位还不会正确使用电子商务人才。由于对电子商务观念理解和应用水平的不足,用人单位还不会正确使用电子商务人才。其实企业十分需求电子商务人才对其业务的发展。但是很多单位不理解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到底干什么?怎么用?放在市场部还是技术部?还不明确。
四、电子商务专业就业的对策分析
1.学校方面
(1)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尽快扭转目前由其他专业转移为主的师资局面。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学校自己培养,让现有老师进行全方位的师资培训,包括自我进行、外出培训、校企联合培养等方式,目前已经有很多高校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外出学习进修、鼓励教师下企业顶岗锻炼等等都会大大促进教师也业务水平提高。二是加大引进力度,不仅仅是引进专业对口的硕士和博士,而且要大力引进在电子商务行业工作一线的有丰富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的人才。学校应采取更加优厚的政策和待遇,实践课程应尽量主要由从业经验丰富的行业人士承担。
(2)明确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方向。改变目前大而空的专业特点,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和学校的优势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专业培养。现在很多学校把电子商务专业分为两个方向,一是技术方向,主要是围绕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网页制作、网络数据库、网站维护等方面进行培养,一是商务方向,主要是围绕电子商务应用、网络营销、网络信息服务、传统营销管理等岗位进行培养。这些都可以。我认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方向不是技术方向也不是商务方向而是电子商务本身的方向,也就是纯电子商务的内容,这才是这个专业最根本最核心也是最优势的地方,因此学校应该培养学生从事电子商务、网上贸易、网络营销的实际操作技能,这样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电子商务学生的要求。
(3)合理的设置课程。怎样才算专业课程设置合理?应该是在现有条件下让学生掌握用人单位所急需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专业课的设置应该由市场决定的。因此设置哪些课程,应该由用人单位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制定。并且要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进行调整课程设置。比如3G时代到来,电子商务即将进入移动电子商务时代,因此下一步可以设置移动电子商务课程等等。
(4)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内容做到无缝衔接。全面改革课程的授课内容,尽快改变目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为辅的局面。大大削减纯理论授课,加大实践教学在时间和内容上都要保证,并且在考核和奖惩上也要跟进。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上要和企业人员共同研究确定。全面引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进行教学,把企业的工作过程作为项目实践训练的工作流程。加强校内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尽量不用模拟软件,尽量通过网络进行实战练习。
(5)学校加强深层的校企合作。加大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在教材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全面引入企业合作,而且要积极寻找校企深层合作的好办法好形式。如:订单班、课程嵌入、定向培养、合作企业项目、合作社会服务项目等等。这样使教师、学生、课程、项目上和企业进行充分的融合,提高育人质量和合作水平。
2.学生方面
(1)学生要调整学习观念和方法和内容。首先要转变学习观念,改变“等、靠、要”思想,不是要求我学多少我就学多少,而是变要我学到我要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不盲目学,不死学,课余时间不要总参加学校组织的文娱社团活动而更要多参加专业方面的实践活动,主动参与电子商务技能大赛,主动参与学校和老师主持的课题项目,多上网了解电子商务发展动态,多寻找最新的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
(2)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降低期望值,理性的选择职业。不要盲目的追求工作地点、工作种类以及工资水平,这些只是相对的。要清醒地认识到: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而适合自己的就一定是最好的。毕业生要主动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正确评价自己,在就业过程中理性分析自己的求职,盲目给自己设置偏高的大城市、好单位、高工资要求,其实就是给自己设置了一道就业障碍。所以,要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分析,“在明智的职业选择中,有三个主要因素,一是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志向;二是了解各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不同职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各种职业的有利与不利因素等;三是对以上两个因素做出明智的思考。”
(3)进行正确的职业指导和应聘技巧训练。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自觉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观念,主动到基层就业。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积极创业。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善于利用市场信息,善于在就业市场中“推销自己”,通过市场落实就业单位。
3.用人企业方面
(1)企业要真正理解电子商务的作用。电子商务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的市场机会,可以使中小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等。电子商务不单是一个企业的事情。中小企业供应链的管理能力欠缺,如何和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合作,借助其平台或第三方共享交易平台开展业务等对企业都能带来更大的利益。
10.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篇十
又到一年毕业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无疑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已经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来看,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就是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这里的供大于求并不是指人数,而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专业不对口”。那么,对于在“十一五”期间有重大发展突破的电气行业来说,电气专业大学毕业生是否也面对就业难问题呢?本文将结合电气行业的发展来分析一下电气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电气的定义
所谓电气,就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涵盖电能的转换、利用和研究三方面,包括基础理论,应用技术,设施设备等。
由此定义不难看出,电气行业涵盖范围之广。电气专业的主要就业行业
一、各级电力公司
其中,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以及五大发电公司——大唐、华能、国电、华电以及中电投应该是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首选。其次,省一级的电力公司、地市一级的供电公司或供电局则是电气专业毕业生比较现实的选择。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电力公司以外,在未来,风能、太阳能等投资高、技术密集的电厂也很有发展潜力。
二、电力设计院、电力科学研究院
设计院、研究所主要从事设计电厂、变电站和线路、现场调试、测试、数据报告、研究等工作。国内的电力设计院主要有中南电力设计院、西北电力设计院、华北电力设计院、华东电力设计院、华南电力设计院、广东省电力设计院、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等,电力科学研究院主要有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华东电力实验研究院等。
三、工程局
工程局主要负责电厂建设的相关工作和变电站建设,所以相对来说,工程局的工作比较艰苦,因为要随着工程地点不断转移,但是待遇也相对较高。
四、电气设备公司和电力制造行业
另外,每年都会有一半以上的电气专业毕业生都将从事与电力系统有关的工作,他们大多选择进入一些大、中型的电气设备公司、自动化公司、通讯设备公司(在通讯服务公司主
要从事研发、技术支持、项目管理等工作)。此外,还可以到信息、电子、机械、交通、外贸、政府等行业和部门工作,主要从事与电力工程和电气装备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等方面的实验分析、研制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
电力制造行业一次设备(变压器、发电机、开关等)制造的公司有东电集团、哈电集团、上电集团、西电集团等,二次设备制造的公司有南瑞集团、许继集团、四方集团等,这些都是技术含量高的知识型企业,代表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像用电设备、汽车、铁道、照明、通讯、化工等行业也需要电气人才。
如果按照专业对口来评定的话,以上四大行业可以说是电气专业大学毕业生的最优选择。此外,也有部分学生选择留校、深造、自主创业或是从事本专业以外的工作,在就业压力如此大的今天,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决策。
电气行业的发展前景
一、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电气行业产业发展的黄金五年,其主要成绩表现在电器工业产业规模获得空间发展;进出口贸易增长迅速、出口产品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兹主场新能力显著增强、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装备支持;新能源发电设备、智能电网设备行业发展迅速以及资源整合及产业结构调整显成效,综合竞争实力增强。
二、面临的形式
全球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能源与环境的挑战:油价持续攀升、农产品价格飙升、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面对这些巨大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深刻认识到目前的能源格局的不可持续性,酝酿着创造新的能源格局。
改善目前的能源格局有两种主要的途径:提高现有能源的使用效率和大力发展替代新能源。电力行业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环节,有着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电力设备行业的革新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替代能源发电,主要包括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是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根本出路;相关的设备和技术的市场正在急速膨胀。
三、发展前景
由于日本地震,核电污染,使得国际核电进入全面的审核阶段,发展的步伐将有所止步。1月6日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优先安排沿海核电建设,稳步推进内陆核电项目”。从“积极”到“稳步”,也反映出国家对于核电发展“速度”的把握。
“十二五”中国的能源将继续大力发展和优化结构,优质清洁的电能将优先发展,中国
极有可能在“十二五”的第一年就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能应用市场。据BP公司公布的能源统计数据,2009年,美国的发电量为4.1496万亿度,下降3.8%,占全球的20.7%,而中国的发电量为3.7251万亿度,同比增长6.9%,占全球的18.5%。2009年中国的发电量相当于美国的89.77%,而2007年为75.18%,2000年为33.97%,1990年为19.50%。这个数字2010年将接近100%,而2011年不出意外将大于100%。(数据来源于中国制造网)
电气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
由以上分析可见,电气专业研究范围广,应用前景乐观,毕业生就业形势大都比较好。小到一个开关的设计,大到航天飞机的研究,都会出现电气专业毕业生的身影。如果经过了两到三年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毕业生的专业素养能得到更大的提升,可选择的机会也更多。
1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篇十一
【摘 要】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存在毕业生供求总量矛盾突出、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主要受到教学教材内容落后、实践教学存在缺陷、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较弱等因素的影响。为提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就业率,高职院校应明确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注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关键词】新常态 高职 艺术设计专业 就业形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C-0169-03
随着时代的发展,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仅成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而且成为社会、学校和家长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通过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考察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帮助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
一、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形势分析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大,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与挑战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严峻。
(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供求总量矛盾突出。近年来,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艺术类考试持续升温,使得当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发展迅速,每年为社会输送出大量等待就业的毕业生。在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规模扩大的同时,面对的却是艺术设计行业岗位需求不足。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趋紧,导致不少企业经营困难,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也精简机构,因此用人单位用人需求正在不断地降低,吸纳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在持续下降。据网络就业调查显示,在目前大学生就业率最低的几个专业中,艺术类专业首当其冲。动画、艺术设计等艺术类专业更是分列就业红黄牌警告榜。相较于招生时热火朝天的场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面临就业时却每每受挫。艺考热、就业冷,这是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所遭遇的境况。总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持续增加,面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存在着多层面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体现为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相脱节。随着近年来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工业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这使得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肩负着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任,但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都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其实践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发展成熟,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仅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技能缺乏,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另一方面,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学历层次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不适应。受到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众多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孩子报考本科院校,错误地将职业教育看成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教育,而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也片面地追求高学历毕业生,因此与本科毕业生相比起来,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时往往缺乏优势。从总体看,近年来就业市场对毕业生学历层次的要求不断提高。相比较而言,研究生需求旺盛,就业形势良好;本科生供需基本平衡,但就业质量不高,就业有一定的困难;而高职院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就业越来越困难。
(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就业质量不高。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作为高职生中富有特色的一个群体,普遍追求自由,往往作风前卫、追求时尚、个性鲜明,而且长期以来形成不愿受管制和约束的性格,对新鲜事物格外感兴趣,具有超前、开放的就业观念,不看重工作的稳定性。他们在就业方向和层次上都与其他专业学生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职业选择自由,灵活就业率高。这样的个性反而导致毕业生在就业时盲目投简历,没有经过慎重考虑,因此他们所找到的工作往往质量不高,就业岗位所提供的工作收入、地点、环境及个人发展前景等与毕业生个人预期严重不符,而且用人单位不能为毕业生提供符合高职人才培养层次的生产、管理和经营岗位,对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此外,艺术学科是一个专业性很强、就业口径较小的学科门类,各专业就业不均衡现象突出。一些应用性专业由于其专业技能性强、社会适应面广,因此有较好的就业市场,如平面设计、装帧设计、服装设计、产品包装、动漫制作等专业,而纯艺术类的传统专业由于其社会适应面较局限,在市场上消化的速度也相对缓慢一些,如美术学、音乐学等。据相关调查显示,当前近半数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而且这个现象呈增长趋势,其主要原因就是,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岗位较少与艺术设计专业对口,部分毕业生为了就业,只好选择非专业对口岗位。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就业形势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变化进行分析不难发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形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教材内容落后。目前适用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教材还比较缺乏,现有的教材内容也远远落后于全球市场的革新与进步,并不适用于用人企业的实际需求。当经过这样教学培养的学生来到企业实习或就业时,就会发现在学校教学中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多数没有实用价值,不能在实际的艺术设计工作中发挥作用。
(二)实践教学存在缺陷。由于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大多从属于文科,因此大部分学校的设计教学还是偏重于理论教学,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同类学校所采用的实践教学法。虽然当前有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开始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到许多实际因素的限制,这些教学方法很多并不能全面落实并开展。例如,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学生由于缺乏设计的体验与认识,设计的过程往往流于闭门造车。而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教学的教师所给的指导与建议也是十分有限的,通常仅仅是针对所设计的作品提几点要求,教学过程结束后,也并没有一个科学的教学评价标准,学生所完成的任务并不能得到有用的评定和改善。实际上,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设计的这些作品实际价值非常有限,其中蕴含的审美水平和技术含量达不到企业的需求。此外,由于条件的限制,或某些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的不重视,许多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仍然片面地采用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和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无法得到全面的培养。
(三)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首先,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设立和建设的时间还很短,而且大多数都发源于美术学、绘画等纯艺术专业,对专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关注度不高,从而缺少就业指导的意识。其次,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由于教学资金不足,或是由于没有意识到就业知识教学的重要性,往往缺乏开展就业指导的场地、资金和教师资源,导致就业指导工作无法开展。再次,由于各种因素的局限,高职院校很难具体针对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制定出相应的有效指导措施。就业的信息更新速度较慢,信息发布手段较单一,导致就业指导工作远远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无法全面考虑到学生在实际就业中的需求。
(四)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较弱。进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往往都是因为不能考入本科院校,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而采取了折中之举。带着这种错误的观念入学,学生普遍对自身失去自信心,觉得未来一片迷茫,存在消极悲观的就业期待,思想压力非常大,甚至为此产生焦虑情绪,更谈不上清醒、合理地制订自己的人生计划,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从而制订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为之努力。在这种情况下毕业的学生,自然难以适应社会需求,无法为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三、提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一)明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理念也有了较大革新,因此,不论是家居环境还是商品的造型、包装设计、广告宣传等都离不开艺术设计,都需要大量高素质的设计人才。就业市场领域发生的这种变化,对艺术设计行业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只有不断更新自己所掌握的艺术设计理论及其应用知识,才能在当前的工作中挑起大任并出类拔萃。新时期,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者更应密切关注和积极探索新一代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和造就问题。
新常态下,我们可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专门化的美术技术工作者及相关设计人员。根据社会需求,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应培养既能在各类服装企业或公司、装饰公司、广告设计公司、建筑公司、园林规划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艺术设计,又能在第一线具体参与施工和了解市场发展变化的复合型人才。对此,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应坚持实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落实在具体的改革实施中,就是要求我们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注重诸如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市场把握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把知识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
(二)注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肩负着为社会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重任,但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都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其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发展成熟,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理论知识丰富而应用技能缺乏,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对这种现象,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必须探索出一种更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并输送出合格的应用型、复合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往往是从纯艺术专业演变而来的,它具有较强的市场性、创新性和实践性。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紧紧围绕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而展开,积极挖掘开拓更大的就业市场潜力。最为关键的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应当学习和借鉴当今教育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针对时代发展和用人市场需求而提出的,强调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教学重点,综合学校、企业等各方面的优质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采取理论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来培养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三)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第一,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指导过程中,相关体系的构建和管理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必须建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指导体系并加强管理,规范教师和学生在就业指导活动中的行为,使就业指导得以日常化、规范化、有序化地开展,从而最终提高就业指导的效果和质量。具体来说,高职院校的管理部门必须设计、建立、实施并保持一整套科学合理、严格规范的就业指导管理体系。同时要建立层层递进的管理组织,保证包括学校、院系、教师等上下部门都能充分意识到就业指导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就业指导的监督和评价工作,做到责任到人。
第二,在就业指导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一名合格的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当是极其深厚的,需要掌握广博而扎实的知识基础,在就业指导、就业政策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法律、教育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目前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这方面的专业高技能高学历的就业指导人才还是特别缺乏的,担任就业指导的教师很多都是应届研究生,虽然学历较高,但却缺少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这些刚进入教师队伍的青年们尚处于适应转型的阶段,还不能形成系统合理的就业指导教学体系,对此,高职院校应制定合适优良的对策来促进这些年轻的就业指导教师的发展。
四、结语
结合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形势,我们不难发现,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步,然而仍然存在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针对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当从多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共同合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合市场型需要的艺术设计人才。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就业成才发展的需要,而且可以带动和促进本专业朝着精品化、品牌化、战略化的目标发展,从而进一步完善本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韩晓倩.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3)
[2]李昕雨.校企合作背景下大学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与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4)
[3]黄莉.基于模拟环境的高职创业教育实践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
[4]徐亚.新形势下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6(2)
[5]刘若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0)
[6]黄莉.高职创业教育模拟环境建设的研究与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4(15)
[7]袁泉.对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的问题分析[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8
[8]何召锋.中国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9]黄莉.基于模拟环境的高职创业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4(26)
【基金项目】2016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地区文物建筑环境艺术的研究与重构”(KY2016YB768);2015年广西职业教育教改项目“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的高职人才培养与就业一体化研究”(桂教职成(2015)22号)
【作者简介】何成战(1974— ), 男,广西桂林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梁 松(1982— ), 男,广西宜州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黄 莉(1972— ),女,广西柳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师,研究方向:高校就业与创业研究。
1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篇十二
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就业与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要想工作质量和秩序得到保障, 就必须要建立起高效的管理体制。对高校学生的就业管理工作而言, 其管理体制的建立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近年来, 我国在高校办学数量、办学条件、规模以及水平上都有了显著提升, 但由于长期受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 很多高校不仅在办学理念和运行机制上存在一定问题, 其在管理体制上仍旧也存在不少漏洞。很多高校都是国家投资的教育机构, 在管理中, 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模式单一、职能交叉或者条块分割等不良现象, 高校的自主权也很难得到真正发挥。由于管理体制的缺失, 教育资源也分配不均, 教育资源浪费、 优质资源短缺以及教育效率低下等问题较为严重, 在这一状况下, 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也很难满足社会的要求, 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也就随之而产生。
2.目标定位的模糊
当前很多高校在办学过程中, 并没有真正将其优势、特色等体现出来, 高校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 季度缺乏创新, 对市场要求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如何在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下, 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进而使得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也就成为了各大高校目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的高校行政化管理极大地限制了学术权力的发展, 所以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资源优化, 进而也就降低了高校的市场要求适应能力。在这个全球化和市场化明显的浪潮当中, 高校必须要做出相应的变革, 要明确其自身定位, 积极创新, 跟从社会发展趋势, 真正做到与社会接轨, 将传统教育模式转变成为能够满足社会市场要求的现代化教育模式。
二、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就业与管理体制创新路径
1.充分利用校友渠道
我国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被大大减少, 很多资质平平的毕业生也因为就业岗位的缺乏而找不到工作, 就业压力因此而大大增加。但是有很多比应届毕业生更早参加工作的学生 (校友)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锻炼和积淀之后, 已经明确了自己的定位, 也累积了一些工作经验与职场人脉资源, 其中肯定有部分校友是有能力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一些帮助的。成功校友的鼎力相助能够为应届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接触企业高层的机会, 其所提供的各种资源和信息也更加准确和可靠, 校友的引荐更容易增加应届毕业生求职成功的几率。
2.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辅导
从离开校园到踏上工作岗位开始, 应届毕业生的生活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如果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是很难适应的, 很容易因此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所以, 高校就业管理部门应该在学生在校期间就做好对其的心理辅导工作。要尽量让学生克服各种找工作时的心理恐惧感, 做好充分准备, 积极乐观地迎接每一次求职挑战。同时, 还要让学生学会面对求职失败, 不能让求职失败所带来的沮丧和消沉影响自己后来的求职行为。相反, 要让学生能够汲取失败的教训, 找到原因, 做出调整, 做好接下来的求职准备。在择业过程中, 也要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能力及需求做出合理的、科学的判断, 既不能好高骛远, 也不能不思进取。同时, 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取舍, 在无法满足自己的所有求职期望时, 学生要学会根据市场的需求对自己的就业目标做出一定调整, 适当地改变一些主观判断, 踏踏实实地通过实践的方式积累工作经验。
3.创新人才招聘模式
传统高校毕业生招聘模式是通过人才市场进行选聘, 这种方式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都不强。近年来, 很多高校都直接与企业建立了相应的人才招聘部门, 校园招聘宣讲会的定期举办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和学校实现了有效的人才输送。尽管如此, 仍旧还有很多毕业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除了智联、无忧、应届生毕业网等网络招聘平台外, 高校还应该综合应用微信和微博等社交平台, 发布就业信息, 以供广大应届毕业生参考, 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直接、更便捷的就业渠道。
受金融危机和高校毕业生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不足等因素的影响, 部分高校生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 也就因此而造成了“毕业就失业”的现状。要改变这一现状, 除了学生自己要做出相应努力外, 学校也应当克服自身在就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积极采取相关的行动措施, 不断创新就业与管理体制, 全方位、多角度地促进毕业生的就业。
参考文献
[1]周勇, 李丽敏.浅论高校就业管理体制的创新[J].才智, 2012, 07:296.
1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十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是学习如何面试吗毕业之后收入十分高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学这个专业本期解密专业带您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16)是工商管理下设的一个专业。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将该校的人事管理专业改为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我国第一个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这个专业在我国开设的历史不是很长,可是开设院校比较多。据阳光高考平台统计,全国共有455所高校开设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
PART1:学习资料
一个与人打交道的专业:学习做伯乐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赢得人才,就是赢得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帮企业寻觅人才,让适合的人来做适宜的事。
要做到知人善任,可不仅仅是面试招聘这么简单。人力资源管理所包含的工作是一个系统的流程。除了招聘,员工的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管理(包括工资、医保、社保等),甚至整个公司企业文化的塑造,都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承担。
在本科阶段,学校会开设相关专业课会帮忙学生了解以上各个环节,并安排实习,提升学生专业技能。除此之外,学生还须学习企业运作的规律,接触一些财经类课程。同时,相关法律、心理学、统计学等知识这个专业也有所涉及。
行政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有所交叉,两个专业十分相似。可是同样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偏重学习和人打交道,行政管理则偏重学习管物,如办公设备、办公场所、车辆、会务、前台等。
PART2:就业情景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在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可从事相关培训教学、理论研究等工作。据阳光高考统计,及,该专业就业率均为75%-80%,则高达85%-90%,就业率呈上升状态。
企事业单位人事工作:入行容易提升难
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相关工作,这是大多数人理解或接触的人力资源工作。
大多数刚毕业大学生一般先从最基层的人事专员做起,负责协助人力资源主管完成一些基础的人事工作,薪资普遍较低。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而言,入行容易提升难,一般企业HR专员起薪均不高。
某大型招聘网站统计显示,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岗位级别越高,薪酬就越高。一般岗位或人力专员岗位月薪在5千至1万的范围内,真正的门槛在于专员到经理的转换,到了经理级别,薪资水平开始迅速分层。而人力资源副总经理的月薪则是3至8万不等。
基层人事工作资料涉及面十分广,包括招聘、培训、考核、企业文化等各种人力资源职能,能够感受整个公司制度体系的氛围,会比别人更全面地了解公司,工作习惯也能得到很好的规范。这对个人未来的发展来说,无疑是转岗、晋升的巨大优势。
更专业的进阶职位:猎头和培训师
有些职位专门做某一种人力资源职能,比如说,猎头专门做招聘。
简单来说,猎头是撮合高级人才和需求公司的中介。同样是招聘,猎头一般招经理以上职位。猎头主要关注高学历、高职位、高价位的“三高”人才,为企业搜寻受教育程度高、实践经验丰富、业绩表现出色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
猎头联结高端职位和高端人才,收入也相对高一些,受到很多毕业生的追捧。一些毕业生对猎头行业的收入期望过高,以为工作两年就能够年薪几十万。可是,任何职业要经历从低到高的进阶,从事猎头要做一系列情报收集,分析确定,甚至公关外联,需要运用很多行业资源,这对毕业生来说挑战太大,不少人入职半年后才出单。
培训也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模块,有些外向的毕业生对此十分青睐。据从事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马女士说,商课、网课培训一节课售价可高达万元。可是,自我肚子里有货才能教别人,这个职位不太适合刚毕业的大学生。培训师一般由从业经验丰富的资深人力资源经理、企业高管,或是理论水平十分高的教授转行或兼职。
也有一些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培训行业,从基层的培训助理做起,可是认知和实践是统一的,听了再多的课,没有自我的经历和体验,还是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培训师。
深造:更好的机会更大的平台
除企业和相关机构外,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还能够在大学教授课程,进行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学术研究。但这个职位对学历要求很高,一般来说,高职大专院校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本科高校要求博士学历。
据了解,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选择考研的比率大于就业。一般来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全国报考硕士较集中的专业主要有企业管理、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除了这三个专业方向外,心理学和法学专业也是不错的选择。
就现实来看,如果想在就业初有个好的平台和起点,学校和学历是很重要的,企业已有的平台水平对个人日后的管理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深造后就能有更好的机会选择好的平台。
此外,也有学生选择在本科阶段辅修第二专业,取得心理学或法学方向的双学位,提升自我的综合本事。
PART3:报考提议
什么样的考生适合报考
就国内而言,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大部分院校都是文理兼收的,考生要根据自身兴趣和实际情景做出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个亦文亦理的学科,想想学好这个专业,既要有文科生的记忆理解本事,也要有理科生的理性分析思维。经济学、会计学和统计学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重要课程,数理本事较差的同学还需慎重选择。
从日后就业发展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可大可小。往大了说,这项工作为企业输送人才,关系到整个企业未来的发展,要有正义感、职责心才能胜任。往小了说,人力资源工作是一个有技巧的文职,需要良好的沟通本事和协调本事,提议性格外向,乐于交流,勇于表达自我的考生报考该专业。
院校推荐
下图是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中国科教评价网推出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院校的数据。依据不一样的标准,同一高校的排行也是会有差异的,以下仅供各位考生及家长参考,若有意愿报考,还需结合考生成绩以及院校具体情景再做出选择。
4.jpg
对于能够到达重点大学分数线的考生来说,能够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综合类名校。异常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是最早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校,也设立了我国第一个人力资源管理博士学位点,能够说是这个专业的开山鼻祖。这类名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同学毕业后较同届毕业生相比,平均起薪较高,且大部分就业地区为一线城市,易进一些知名国企外企的人力资源部门工作。
针对分数到达一本批次控制线的考生,提议各位考生能够选择地方管理类或财经类专业排行靠前的院校如:江西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都是比较不错的选择。这类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这一块很专业,教学成果较为突出,在行业内也被大家所熟知,有利于你见识各类各样的人,积累丰富的经验。
14.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十四
从事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整理、土地利用规划、地籍测量、地籍管理、土地及房地产价格评估、土地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及房地产开发经营等方面的技术和行政管理工作。
综合专业(大专、本科):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形势分析】推荐阅读: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分析10-15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习总结07-16
2023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12-16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简历01-06
如何转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01-13
人力资源管理分析报告12-28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英文求职信11-06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模式分析论文07-29
国企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12-05
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初探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