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心得体会

2024-06-15

中医养生学心得体会(精选15篇)

1.中医养生学心得体会 篇一

中医养生心得体会

中国的传统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结晶,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共用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症型,同时,中医坚持以辩证法为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治疗的积极影响在于不但能够帮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且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更为重要的是,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仅只是着眼于治病,而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对此我深有体会:

我母亲在怀孕期间,经历了长达数个月的妊娠反应,在此期间,她只能进食稀饭,同时由于家庭贫困,没有其他别的有益的补充,因此,出生以后我三天两头感冒,从小学开始就明显感觉在冬季的时候四肢发凉,终日精神不振,天气一变化就会头痛,而且会持续数天之久,乃至于我不上课也无需请假。之前由于嫌中药熬制麻烦,我家人大都带我去看西医,做胃镜、胸透,拍头部和颈部核磁共振,但是结果显示一切良好,医生也仅仅开了一些常规的药来吃,效果几乎为零。进入高中阶段,可能是由于功课负担过大,每天下午5点左右都会准时头痛,整个颈部和头部都十分冰凉,必须有一个人为我不断按摩才能缓解疼痛,否则就会有强烈的呕吐感。由于我家有偏头痛的男性遗传倾向,我父母也只能干着急,能做的只能是按摩和炖天麻汤。

直到我表姐的公公,一个在湖南承包医院的老板知道我的情况后,替我请来了他们旗下最有名的中医来为我诊断,其结果是:我的头痛并非遗传,而是由于“先天之气”不足造成阳气不足引起的,“气”不足则血气不通,关节僵硬,经络郁积不畅,所以就会精神萎靡,脸色泛黄,四肢发凉;而下午天气转凉或者气候变化的时候,风邪之气就会乘虚而入,而阳气不足,晚上睡姿不正确所造成的颈部和肩部不适,使得头部成为身体中最为脆弱的一环,风邪之气从肩部和颈部进入,进一步到达头部,这才是我长期头痛的根本原因。

找到病因之后,医生认为我需要补 “精、气、血”,多管齐下治疗:首先,为我开出了一连串不知道具体是何物的食材,要求每天两顿饭通过与不同食物搭配来吃,接着,拿出一些经过秘方制作的药粉,要求我每天晚上泡脚,每周“蒸一次”,最后是每3天进行拔火罐、针灸和推拿,同时建议我泡枸杞和桂圆干作为日常的饮品,这样持续近2个月后,我感觉精神好了许多,不再感觉腿部僵直无力,食欲也好了许多,最为重要的是,头痛的持续时间和频率下降了许多,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里,除了拔火罐之外,我继续坚持食疗和泡脚,使我在高二那年暑假后不久彻底和头痛告别,使我免受身心的煎熬,也使我的体质好了许多,甚至连感冒也很少发生。如果不是中医,仅仅靠西医,真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

对于中医关于“人”的看法和诊断方法,我深以为然。中医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阴阳两大类物质构成,阴阳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一旦这种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就会表现出病理的状态。而在治疗疾病之时,中医并非像大多数西医的观点那样采取孤立静止的看问题方法,而是认为人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疾病的发生等都与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息息相关,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及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其体质特征和发病规律亦有所区别。因此在诊断、治疗同一种疾病时,多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并非千篇一律。认为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因而从来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现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多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特别强调“整体观”。2008年春夏之交,我的父亲开始了其长达近3个月的咳嗽,一开始仅仅认为是室外天气太热,室内冷气太大所致而引起的热伤风,因此不以为意。一周以后,随着流鼻涕等感冒的伴随症状的消失,咳嗽却开始严重,继续吃感冒药和消炎药也不见效,经过多次的西医诊断,判断为慢性咽炎发作,于是进行胸透、吃吴太咽炎片和阿莫西林,但是咳嗽还是止不住,又经过一位老西医的诊断后认为是过敏性的咽炎,加开了几种抗过敏的白色小药片,一开始咳嗽被压下去了,但是那个尾巴怎么也去不掉,反复多次后又变得严重了,最后还是一位老中医解决了这一难题,他采用中医经典的四诊法来断症:我老爹面色虚浮,眼袋浮肿,表明压力过大,工作时间过长,休息不足;舌苔白中带黄,显厚,表明胃气郁积,观看喉咙情况后认为咽炎无法引致这么严重的咳嗽,通过询问,得知我爸三餐不规律,在外应酬过多,油腻和鱼腥的东西摄入过多,同时,由于体质不佳,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寒气积聚,加剧了胃气的郁积,而过多的胃气由于消化功能不佳只能上行,对喉咙进行刺激,使得由感冒引起的咳嗽转变为胃气引起的咳嗽而难以被发觉,西药的功能仅在于消炎,而无法平抑胃气,这才是咳嗽长期未愈的根本原因。

这位老中医一改之前消炎的用药方针,先开了三帖中药来消除积食,加大肠胃的消化和排出能力,同时要求我父亲在最近两周之内减少在外应酬的次数,加大对粗粮和蔬菜的摄入量,并且减少工作量,增加睡眠时间,然后开了几服药来抑制胃反流、反酸,用归脾丸来增强脾胃的功能,仅仅过了两周,喉咙部位的不适感基本消失,咳嗽也基本得到抑制,甚至连由慢性咽炎引起的刷牙的呕吐也好转了许多。

然而,现在社会,人们对于能够迅速痊愈比以更小的代价痊愈看的更重,而西医快速见效的特点也迎合了现在大部分人的心理,再加上其他原因,使得中医的发展面临尴尬的境况,人们往往是经过多次西医诊断无效之后才想到中医,但是,此时很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需要我们引以为戒:我们不应该忽视中医的疗效,应该加大对中医的保护和发展,才能保证这一学科得以更好的传承发展下去。

2.中医养生学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中医,养生哲学,食疗养生

与中医养生思想相适应, 中医食疗养生的历史久远, 早在《汤液经》里就主张通过食物烹饪的方法来达到特定的疾病治疗效果。至汉唐时期, 食疗养生的发展更为鼎盛, 形成了那一时期特有的食疗理论系统。如《黄帝内经》中就曾对各种食物的药用价值进行过一一阐述, 将食疗养生的思想广泛传播。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更是对某些植物的药用功效进行了系统性分析, 进一步凸显了“以食为养”的食疗理念, 并推动中医食疗体系更加完善。

进入当代社会, 中医养生食疗也日益成为人们青睐的养生保健手段。如在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就提出了“用之对症, 病自渐愈”的食疗主张。实践表明, 以中医养生哲学为理论基础, 培育人们科学合理的食疗养生习惯, 不仅能够实现饮食的均衡搭配, 对于抗老延衰、延年益寿等都有着积极的促进功效[1,2]。而且遵循四时阴阳变化的养生食疗, 也能从人体基本生理调节的角度提高人体机能的免疫力与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

1 中医养生哲学是食疗养生的理论基础

1.1 未老养生的预防思想

《黄帝内经》提出“不治已病, 治未病”的观点, 喻示人们从生命开始就要注意养生, 适时做到保健防衰和防病于未然。《淮南子》云:“良医者, 常治无病之病, 故无病;圣人者, 常治无患之患, 故无患也”。这种预防为主的养生思想告诉人们, 必须自幼注意养生、平时注意养生, 尤其在生命的转折关头, 尤应高度注意养生, 正所谓“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安不忘危, 存不忘亡”。

1.2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中医养生学主张“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 中知人事, 可以长久”, 明确把天文、地理、人事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强调人既是自然界的人, 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 既有生物因素, 又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因素。由此, 中医养生要求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理解和认识人体的健康和疾病, 重视自然环境和心理因素的作用, 如强调养生要“顺四时而适寒暑”等。

1.3 阴阳对称的平衡观

中医养生学认为阴阳分别代表人体内相互对应的双方, 在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 应该保持阴阳的相对平衡。反之, 如果出现一方偏衰, 或一方偏亢, 就会使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 出现病理状态。因此人体养生, 无论是饮食起居、精神调摄、自我锻炼或药物作用, 都离不开协调平衡阴阳的宗旨。人的衰老, 或为阴虚, 或为阳虚, 或阴阳俱虚。阴虚则阳亢, 阳虚则阴盛, 阴盛则阳病, 阳盛则阴病。故防治衰老, 贵在调和阴阳, 保持相互平衡。

1.4 动静结合的恒动观

中医认为人的生命活动, 从发生、发展到消亡的全部过程, 始终贯穿一系列的内部矛盾运动, 这种运动的突出表现就是升降出入, 一旦人体的升降出入运动发生障碍就是患病。所以中医养生学非常重视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指导防病治病。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是生命存在的特征, 人体的每一个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着, 只有保持经常运动, 才能增进健康, 预防疾病, 以求延年益寿。同时强调“静”不是绝对的静止, 而是“动”的另一种呈现形式。唯有动静结合, 相辅相成, 方能养生保健。

1.5 养生方法中的辩证观

中医养生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宜, 强调养生保健要根据时令、地域和个人体质、性别、年龄的不同, 制定相应的方法。尤其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与自然界有着密切联系, 只有尊重自然、认识自然、顺应自然、适应自然, 同时根据个体的阴阳盛衰情况进行调摄, 才能实现健康长寿。

2 中医养生哲学指导下的食疗原则

我国素有讲究平衡膳食的优良传统, 要求遵从良好的饮食原则。如日常生活中要保持食物的原本, 即多样性。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人造食物涌现出来, 这类通过加工的食品, 可能味道比较诱人, 普遍受到人们的赞赏, 但其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并非有利。同时按照上述中医养生哲学思想, 某种食疗方法对某一类人有效, 却未必适合其他人群。因此, 食疗养生需要根据作用对象的身体状况、年龄、疾病等来作出具体选择。换言之, 只有遵循基本的养生原则, 选择科学的食疗方法, 才能达到治病防病等养生功效。

2.1 阴阳平衡的原则

阴阳平衡也是中医食疗中需要注意的基本原则。阴阳盛衰失调必然会影响到养生食疗的药用效果, 其对机体平衡也极为不利。中医养生食疗崇尚“补其不足、损其有余”的食疗理念, 重视人体的阴阳平衡, 如鹿角胶粥、二冬膏等均能起到很好的滋阴补阳效果。在阴阳平衡的机体状态下, 方能促进食材药用疗效的发挥。

2.2 五脏协调的原则

协调五脏是中医养生食疗中最为基本的养生原则。这主要是由于人体五脏中任何一处病变都将严重制约人体机能的发挥, 影响人体健康。五脏以脾胃为重, 运气濡血均需通过脾脏运行, 这也是食疗养生的根本场所。古语云“虚不受补”, 只有在保障脾胃功能的基本前提下, 才能更好地体现食材的药用疗效。

2.3 三因制宜的原则

所谓三因制宜原则, 主要是指中医养生食疗过程中应坚决做到因时配膳、因人配膳以及因地配膳。因时配膳应以四时变化为基础, 顺应气候变化的规律来选择食材;因人配膳则需从个体的身体素质出发, 重视临床症状与食材疗效的相互对应;至于因地配膳则是立足于不同地域特征的药膳特点, 注重从生理与环境的双重角度来体现中医养生食疗的效果。

2.4 辨证施膳的原则

辨证施膳是一种药膳养生整体观的体现, 同一种临床症状可能表现为多种病症特征, 这就需要中医食疗过程需要时刻与实际病症相对应, 切忌出现食材胡乱、随意搭配的现象。一些气候变化、地域特征或是个体素质差异等, 都有可能造成不同的食疗效果, 需要仔细辨别、妥善对待, 积极寻找科学合理的施膳途径。

3 传统中医食疗养生的具体要求

3.1 粗细粮合理搭配

粗细粮搭配含有两层意思:一是要适当多吃一些传统的粗粮, 即相对于大米、面粉这些细粮以外的谷类及杂豆, 包括小米、高粱、玉米、荞麦、燕麦、薏米、红小豆、绿豆、芸豆等;二是针对目前谷类消费的主体是加工精度高的精米白面, 需要适当增加一些加工精度低的米面。研究表明, 不同种类的粮食及其加工的合理搭配, 可以提高营养价值。如谷类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低, 是其限制性氨基酸;豆类蛋白质中蕴含丰富的赖氨酸, 但蛋氨酸含量低, 也是其限制性氨基酸。若将谷类和豆类食物合用, 它们各自的限制性氨基酸正好互补, 从而提高了其蛋白的生理功效。

3.2 主副食品合理搭配

主食是指含碳水化合物为主的粮食作物食品;副食主要为动、植物性食物, 它们在营养价值及感官性状上各有特点。主食可以提供主要的热能及蛋白质, 副食可以补充优质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等。所以如果进行适当的副食搭配, 如增加鱼、肉、蛋类和豆类等, 可使主食的营养价值获得较大的提高。当然如果通过适当的烹调加工来改善、提升风味的话, 其营养价值和人体吸收利用率也会有很明显的提升。

3.3 荤素食品合理搭配

荤食是指肉、鱼、蛋、奶及其制品, 它们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无机盐。特别是动物肝脏中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 适量食用可改善相关居民维生素A、维生素B2等营养欠佳状况。素食主要是指各种蔬菜、水果和豆类。蔬菜中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含量丰富;水果则含有丰富的糖类、柠檬酸、苹果酸、果胶等物质, 其中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果糖、蔗糖, 这些糖多是多糖, 可以直接为人体吸收, 因此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容易被人体吸收;豆类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钙、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因此两者搭配烹调制成成品, 味美口香, 不仅富于营养, 又能增强食欲, 有利于消化吸收。

3.4 酸碱搭配

我国劳动人民在与自然界的长期斗争中, 留下了很丰富的饮食文化, 有待于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去发掘、提高。如南方有些地区讲究把鳝鱼与藕合吃。原来鳝鱼含有粘蛋白和粘多糖, 能促进蛋白质吸收和利用, 同时其又含有比较丰富的完全蛋白质, 属酸性食物;藕则含有丰富的天冬酰胺和酪氨酸等特殊氨基酸, 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 属碱性食物。这一酸一碱, 加之两者所含营养素的互补, 对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起着很好的作用。实际上, 我国人民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烹调习惯, 有很多是属于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搭配的。总的看来, 动物性食物属酸性, 而绿叶菜等植物性食物属碱性, 这两类食物的搭配对人体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也是中医食疗养生强调荤素搭配的优点所在。

4 小结

食疗养生是指人们通过饮食促进人体生命活力, 全面提升生活质量的养生方式。然而社会发展到今天, 对于食疗养生的基本类型, 已经可以分为传统食疗养生和现代食疗养生两大类。传统食疗养生以中医食疗养生为代表;现代食疗养生, 则是指以营养有机食品为核心的养生方式。由此, 食疗养生的理论支柱, 也当包括传统和现代两方面。但无论传统理论, 还是现代理论, 都讲究饮食的多样化及合理搭配, 就此而言, 二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且, 本文所探讨的中医食疗养生理论, 仅是传统食疗养生理论中极小的一部分, 其科学性尚待进一步论证。用中医养生哲学指导食疗养生实践, 不仅因为其理论晦涩难懂, 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与专业技能, 而且往往带有相当的局限性。同时还会因为中医理论的模糊性, 势必夹杂或隐含一定的欺骗性。对此实际应用过程中, 忽视现代食疗养生基本理论, 或者过分夸大传统中医养生理论, 都是极其片面的。

还应该看到, 不尊重科学饮食之道, 仅把希望寄托在中医理论、中医秘方和饮食偏方等方面, 是伪养生泛滥, 进而使人们受骗上当的重要诱因。因此, 比较恰当的做法是把传统与现代食疗养生观有机结合起来, 这样既可弥补传统食疗养生观之不足, 也可促进现代食疗养生方式的多样化发展[2,3,4,5], 使二者共同为人类健康服务。总之, 中医养生哲学思想指导下的传统食疗养生需要扬弃, 要与现代饮食科学相融合, 最终实现科学饮食、合理膳食, 不断提升食疗养生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里特.中华传统食品的科学与价值[J].食品科技, 2004 (1) :17.

[2]李斌.中国食疗发展史探讨[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0 (3) :215.

[3]项平.中医食疗药膳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药膳食疗》, 2002 (11) :56.

[4]海城.食疗药膳基础知识 (一) [J].家庭医学 (新健康) , 2007 (2) :1.

3.中医养生学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 中医院校;传统保健;养生;体育教学;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6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64-02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的居住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人们的健康也受到了很大的威胁,保健和养生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是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过姿态、呼吸以及人体的意念来调节人体机能,进而起到一个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作用。

1 现阶段,中医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哪些问题

现阶段,我国中医院校的体育大多都是以技术教学和技能培养为主要目的,在特色的教学模式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并且慢慢显示出来,经过调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的几点问题:

1.1 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过分注重运动、体能和技能的教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以及方法过于单一,乏味,满足不了时代的需要。

1.2 没有考虑到学科间的融合贯通,利用中医院校的特点,将传统养生与保健知识和体育结合不深入。

1.3 没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导者”。

1.4 没有重视体育的第二课堂——课外活动,消弱了学生的积极性[1]。

2 我国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的特色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国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更是历史悠久,拥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它融合中庸和谐以及整体把握等等一些理论和思想于体育之中,因此我国传统的体育能够防治疾病、延年益寿。

我国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注重预防,有防患于未然的特点。另外也强调整体,形神具养。例如,传统保健体育中的一些运动,武术、太极等等,大多都要求人和自然相融合,强调动作的顺畅和谐,让人达到放松身心,回归自然,天地人合一的境界[2]。

还有,我国传统的体育养生与保健注重实践,强调动静相互结合。也就是说,体育健身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在现代社会,生存压力以及竞争压力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的特点,正是强调了顺畅和谐,放松身心,回归自然,因此可以缓解人们的焦虑,在帮助人们锻炼身体的时候,也保持了精神的健康。

3 如何加强中医院校传统保健与养生教学

3.1 传统体育保健与养生强调适度和适时的运动 适度,即是刚柔相济,满足医学中的有氧、安全和适量的原则;而适时,则是要求运动要遵从“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原则,注意运动的时节、地点以及人体自身的特性[3]。

例如,人们在运动的时候,心率的最佳次数为120-140次/分钟;春季正是万物生长的时候,不适合做一些激烈的运动,而人们也应该晚睡早起,相反,秋季,正是适合锻炼的好时候,人们则应早睡早起,时常进行室外运动。

3.2 结合中医院校的专业特性,以及现在的教学模式,通过具体的探索和实践,将我国传统的体育保健、养生和中医院校现在的体育相互巧妙揉和,深挖中国传统保健与养生的内涵。

3.2.1 根据中医院校的学科特点,把我国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知识引入体育教学中,并且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最终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

3.2.2 和武术专业相互结合,利用其师资力量,将传统保健与养生的相关知识制定一个教学计划,作为教学内容。同时普及一些传统的项目,例如太極拳和太极剑等。还有,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可以开设一些相关的选修课程,例如气功、易筋经等等。

3.2.3 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时代性,选择一些易于开展同时适合年轻人的保健与养生运动项目。

3.2.4 结合教学内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形成特有的教学方法。另外,利用网络资源,辅助学生学习。

3.2.5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结合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教材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专业的教材可以让学生清晰知识脉络,更好的学习。还有,利用体育第二课堂,开展一些保健养生方面的活动,加强学生的锻炼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例如,一些武术表演可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思想;一些比赛则可以增加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合作意识等等[4]。

3.3 加强中医院校传统保健与养生教学的益处

3.3.1 将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项目加入体育教学中,使得学生学习了太极、长拳等等项目,掌握了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

3.3.2 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知识内容深邃,有趣,并且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可以增加学生对于传统体育的兴趣。另外,一些相关的比赛让学生巩固了学习内容,也传扬了国粹文化。

3.3.3 加强传统体育保健与养生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得到了锻炼,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得整个的体育水平有了显著的升高。

3.3.4 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和体育相互结合,完善了体育健身教学体系,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了全面发展的人才。

4 小结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对于我国传统的体育专业来说具有伟大的意义;而强化人们的身体素质,更是体育教育的最初目的。因此,中医院校传统保健与养生教学,为我国体育的发展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也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发挥巨大的作用,更是为人们的身体健康作出了努力。加强中医院校传统保健与养生教学的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杨建华.道家健康养生文化以及对休闲体育的现实意义[J].体育与科学,2010(1):64-66.

[2] 粘文静.对我国普通高校开展体育保健与养生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青春岁月,2011(20):151.

[3] 姜明,王美娟,张疆之,张军,张茂林.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传统养生与保健方向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5):77-81.

4.谈谈中医养生心得 篇四

通过课堂的学习,我了解到人的体质分为9种,“一种正常,八种偏颇”,我对照自己的身体,发现我的体质存在多种体质的特征,其中阴虚特征最明显。

从小到大,我的身体一直是偏瘦的,无论吃多少东西,身体都不会发胖。一年四季,脸色总是偏红,同学说我气色很好,“白里透红”,但是我自己知道我可能又处于上火阶段吧。嘴巴紧闭一段时间后,喉咙就跟冒烟似地。脾气急躁,易怒。经常腰背酸痛。一年四季,手心脚心容易出汗,不碰触到皮肤,也能感觉到手心脚心湿湿的,要是和别人握手握久了,整个手掌就汗涔涔的。这些特征可以归类为阴虚体质。阴虚体质体内虚火旺盛,喜欢食冷饮,这些特征与我也相符。在这里,我想根据我自身的体质具体谈谈阴虚体质的养生心得,另外再简单谈谈面部的不同位置痘痘所反映的身体状况该如何养生。

我从中医养生学课以及课外的学习了解到这类体质的养生方法。第一,要加强内心涵养的修养。阴虚体质者阴虚火旺,易怒,应当要养成沉着冷静的习惯,尽量减少与人争执,克制内心的浮躁,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我自己的情绪很难控制,经常为一点小事生气。我觉得这是我最重要提升自己的地方。

第二,夏季的时候注意避暑。阴虚体质的人喜冷怕热,所以在夏季的时候可以去阴凉的地方。或者在秋季的时候去野外走走,一方面可以感受凉爽的气候,另一方面可以让自己融入大自然,看看蓝天白云,平复烦躁的心情。回想起大学军训的时候,那段时间真的特别煎熬,训练什么的都不困难,只是在炎炎烈日炙烤下,我浑身乏力,每天的讲的话不超过5句。所以阴虚体质在夏季一定要注意避暑。

第三,喝银耳红枣汤。在家的时候,妈妈会煮银耳红枣汤,配一两颗枸杞点缀。很多人都知道银耳有美容的功效,具有润肺、润肠、润肤三大功效,对滋阴降火有很显著的作用,对脸上由肺火引起的各种斑点也有很好的效果。银耳俗称是“穷人的燕窝”,对于广大并不富裕的人来说是最佳的美容圣品了。有时候我自己闲来无事,自己也煮银耳红枣汤,银耳、红枣、枸杞,再放一块冰糖一起煮,银耳放得多了,可以当银耳红枣粥吃,放少了可以当汤喝,很方便,懒人必学的养生食物啊!另外,阴虚体质的人也可以吃山药粥,我个人也比较喜欢吃山药,而且山药有清热解毒、健脾益肺的功效。阴虚体质的人切记少吃葱、姜、蒜、韭、椒等油炸辛辣的食品,因为特别容易上火,所以这些东西即使吃得不多,但是身体的反映却是很明显的。我自己总是经常控制不住,常吃辛辣食物,所以脸上的痘痘几乎没停下来过。

第四,不宜进行过于激烈的运动。这是课堂上了解的到,与我之前的认知完全不一样。在大学里,我喜欢上打网球,需要大力气,还要满球场地跑动,没打一会儿就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虽然我们都知道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促进血液循环,但是阴虚的体质本身虚火旺盛,容易面色潮红,口干舌燥,所以运动一定要适量。

第五,要经常喝水。阴虚体质的人通常口舌干燥,就我自身而言,我身体经常处于缺水状态,但是我又不太想喝水,医生诊断我血液太浓稠,因此导致我血热。有一次很棒的经历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有一年暑假,刚放假那会,由于我作息不规律,吃的东西又太上火,脸上长了好几颗大痘痘,但是在那年暑假,我整天在家喝着水看着电视,每天从早到晚,水就没停下来过。倒不是我特别想喝水,只是觉得无聊喝喝水罢了。那次暑假结束的时候我的皮肤变得非常白净,而且很有水分感,一点都没有干燥的感觉,连痘印都消失地无影无踪。那次大部分应该要归功于喝水吧。喝水可以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加速毒素的排出,稀释血液浓度,让整个身体处于水的循环之中。所以我们应该要多喝水,尤其是女生,“女人是水做的”这话真的不假。

由于我经常会长痘痘,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下对于不同位置痘痘的原因和养生方法。面部是脏腑气血上注之处,血液循环比较丰富。有些人的痘痘只长在嘴巴周围,有些人的痘痘只长在额头,而有些人又长在两颊的位置。虽然同样都是痘痘,但是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肯定是不一样的。接下来,我想结合上课学到的知识和网络上的知识进行分析。

如果痘痘是长在额头,说明心、肝脏出现了问题。我们经常作息不规律、昼夜颠倒、长时间的熬夜,导致肝脏积累了大量的毒素,这些毒素就表现在脸上。那么这种额头痘的养生方法有:1.减少熬夜,恢复正常作息时间,每晚10到凌晨2点要处于睡眠状态,让肝脏有正常工作的时间。2.注重心脏和肝脏的保健。这点包括拒绝暴饮暴食,少食辛辣食物,可以多吃些含高蛋白类的食物,比如鱼、豆腐、豆制品等。3.适当进行身体锻炼。

如果左脸颊长痘,说明肝功能不顺畅或者血液循环出现问题。此时我们要加强肝脏功能保健,同时也要注意吃些凉血的食物,比如丝瓜、绿豆等等。同时多喝水,促进血液循环。

如果右脸颊长痘,说明肺功能失常。“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肺是非常较弱的器官。1.首先要避免吸入杂质和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吸烟者要停止吸烟。2.少吃辛辣重口味的食品,不要贪凉贪热。3.仍然要注意适当的运动。

如果鼻翼周围或鼻头长痘痘,说明胃火过旺。针对这一点,我们要做的养生方法有:1.饮食保健是这块的重点,我们要注意饮食卫生,少食辛辣食品,细嚼慢咽,减轻胃的消化压力。2.少吃冰冷食物,切记不可以一冷一热交换着吃,这样极容易伤胃。3.注意饮食有规律。身边很多同学早上起得晚,不吃早餐,到了中午就暴饮暴食,这样很容易得胃病。

如果嘴巴周围长痘痘,说明内分泌失调,或者由于肠热而导致。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保健:1.每天要确保一到两次的通便。2.经常按摩腹部,促进肠道蠕动,加速肠道排毒。3.吃一些含纤维素的食物,多吃蔬菜。4.不吃或少吃辛辣食物。我的情况就属于这种,嘴巴周围的痘痘几乎长在嘴巴周围,每天早晨有排便,基本宿便是没有在体内堆积的,唯一的原因就是我经常吃油炸食品。所以要想真正解决脸上痘痘的问题,一定要各个方面做到位,一步都不可以缺漏。

5.中医养生学 贵在养德 篇五

德高者具有以下三大特征:第一,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第二,具有善良的个性人格,为人正直,胸怀坦荡,情绪乐观,意志坚实,感情丰富。第三,具有良好的处世能力,能正确认识自我和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诚如古训所言:“善医者,必先医其心,然后医其身。”随着医学模式和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现代健康的概念可分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即精神健康)和完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的综合,即全面的健康概念。全面正确理解精神卫生,不仅包括健康个性特征的培养,而且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

中医养生不仅包括行为养生、环境养生、运动养生、饮食养生等诸多养生文化,更重要的是养生必须循道,养生贵在养德,养生必须采取排毒解毒的重要手段,促使亚健康状态向机体和精神的健康状态方面转化,从而达到中医养生的目的――强身保健,防病抗衰。

6.中医养生学心得体会 篇六

饮食治疗是高脂血症治疗的基础,无论是否采取任何药物治疗之前,首先必须进行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无效时或病人不能耐受时,方可用药物治疗。在服用降脂

药物期间也应注意饮食控制,以增强药物的疗效。

(1)减少脂肪的摄入量是控制热量的基础。减少动物性脂肪如猪油、肥猪肉、黄油、肥羊、肥牛、肥鸭、肥鹅等。这类食物饱和脂肪酸过多,脂肪容易沉积在血

管壁上,增加血液的粘稠度,饱和脂肪酸能够促进胆固醇吸收和肝脏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饱和脂肪酸长期摄入过多,可使甘油三酯升高,并有

加速血液凝固作用,促进血栓形成。

科学家发现北极圈内格陵兰岛的爱斯基摩人以鱼猎为生,在他们中间冠心病的死亡率仅5.3%,远远低于丹麦人的35%。他们吃的食物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低,多不饱和脂肪酸很高,主要含有20碳5烯酸(EPA)和22碳6烯酸(DHA)。它们存在于海鱼的鱼油中。

不饱和脂肪酸能够使血液中的脂肪酸谱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能够减少血小板的凝聚,并增加抗血凝作用。能够降低血液的粘稠度。DHA可以降低血脂保护神经

系统。因此提倡多吃海鱼,以保护心血管系统,降低血脂。烹调时,应采用植物油,如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茶油、芝麻油等,每日烹调油10毫升~15亳升。

(2)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胆固醇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但摄入过多的确害处不少,膳食中的胆固醇每日不超过300亳克,忌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

脏、蛋黄、鱼子、鱿鱼等食物。

植物固醇存在于稻谷、小麦、玉米、菜籽等植物中,植物固醇在植物油中呈现游离

状态,确有降低胆固醇作用,而大豆中豆固醇有明显降血脂的作用。提倡多吃豆制

品。

(3)供给充足的蛋白质。蛋白质的来源非常重要,主要来自于牛奶、鸡蛋、瘦肉类、禽类应去皮、鱼虾类及大豆、豆制品等食品。但植物蛋白质的摄入量要在50%以上。

(4)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不要过多吃糖和甜食,因为糖可转变为甘油三酯。每餐应七、八分饱。应多吃粗粮,如小米、燕麦、豆类等食品,这些食品

中纤维素含量高,具有降血脂的作用。

(5)多吃富含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的食物。应多吃鲜果和蔬菜,它们含维生

素C,无机盐和纤维素较多,能够降低甘油三酯、促进胆固醇的排泄。可选用降脂食

物,如酸牛奶、大蒜、绿茶、山楂、绿豆、洋葱、香菇、蘑菇、平菇、金针菇、木

耳、银耳、猴头等食物。近年发现菇类中含有丰富的“香菇素”。学者们做过实验,当人们吃进动物性脂肪后,血液中的胆固醇都有暂时升高的现象。同时吃些香菇,发现血液中的胆固醇不但没有升高,反而略有下降,并且不影响对脂肪的消化。国

外学者认为,中国菜肴中常用木耳、香菇等配料,是一种科学的配菜方法。每3朵~

4朵的香菇中含香菇素100毫克,具有降脂和保健作用。山楂、花生、淡菜、萝卜、玉米、海带、豆腐、牛奶、黄豆等食物均有降低血脂的作用。要避免饮酒、酒能够

抑制脂蛋白酶,可促进内源性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导致血脂升高。

要采用蒸、煮、炖、氽、熬的烹调方法,坚持少盐饮食,每日食盐6克以下。

●高脂血症食物选择 TOP

(1)节制主食。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尤应注意节制。忌食纯糖食品及甜食。

(2)多食用鱼类(尤其是海产鱼类)、大豆及豆制品、禽肉、瘦肉等能提供优质蛋白,而饱和脂肪酸、胆固醇较低的食物。

(3)控制动物肝脏及其它内脏的摄入量,对动物脑、蟹黄、鱼子等要严格限制。

(4)用植物油烹调,尽量减少动物油脂摄入。

(5)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保证适量食物纤维、维生素、无机盐摄入。尤应多食用含尼克酸、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6等丰富的食品。

(6)已发现许多食品具有降血脂作用:

①大蒜:大蒜可升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对防止动脉硬化有利。

②茄子:茄子在肠道内的分解产物,可与过多的胆固醇结合,使之排出体外。③香菇及木耳:能降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据研究,其降胆固醇作用,比降血脂药物安妥明强10倍。

④洋葱及海带:洋葱可使动脉脂质沉着减少;而海带中的碘和镁,对防止动脉脂质沉着也有一定作用。

⑤大豆: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吃115克豆类,血胆固醇可降低20%,特别是与动

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的低密度脂蛋白降低明显。

⑥茶叶:茶能降血脂,茶区居民血胆固醇含量和冠心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其它地区。

⑦鱼类:鱼中含有大量高级不饱和脂肪酸,对降血胆固醇有利。渔民冠心病发病率低于内陆居民,就是证明。

⑧植物油:含有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能降血胆固醇,尤以芝麻油、玉米油、花生油等为佳。

⑨其它食物:如山楂、芹菜、冬瓜、粗燕麦、苹果等,均有不同程度降血脂作用。

●高脂血症一日食谱举例 TOP

早餐:去脂牛奶250毫升(脱脂牛奶250克),玉米面发糕(玉米面100克),拌莴笋

丝150克(莴笋150克)

午餐:馒头或米饭100克(面粉或大米100克),炖豆腐(海米15克,香菇25克,豆

腐100克),炒茄丝(茄子100克)

晚餐:馒头或米饭(面粉或大米100克),西红柿炒圆白菜(西红柿50克,圆白菜100克),清炖鸡块(鸡块100克)

全日烹调用油10克。

以上食谱含热能1682千卡(7.03兆焦耳)

●高脂血症食疗方 TOP

(1)降脂减肥茶:草决明子5克,菊花5克。先将菊花洗净备用,草决明子先洗净炒至微膨带有香味后捣碎,纱布包好,用清水煮沸,煎至微黄色,再倒入菊花同煎几分钟即可。代茶饮,一次饮完后再加入水冲泡,直至无味即可弃

之。具有降脂、减肥、清热、平肝作用。

(2)素烩三菇:冬菇25克,蘑菇25克,嫩玉米笋片50克,鲜汤适量,草菇25克,粉芡、调料各少许。先将冬菇、蘑菇、草菇入清水泡发洗净,入油锅煸炒,之后加

入鲜汤、嫩玉米笋片同煮,待熟后再加入粉芡和调料(盐、味精等),翻炒片刻即可。

(3)银耳炒肉丝:银耳9克,瘦猪肉丝150克,酱油10毫升,水豆粉5克,油、盐、味精、姜粉、沸水各少许。先将银耳用温水泡发,去除黄蒂,杂质洗净,并撕为小

片;肉丝放入水豆粉、适量酱油、姜粉拌和码味后,放入热油锅炒至八成熟时,加

入银耳、沸水、盐及少许酱油,同时并不断用旺火翻炒5分钟即可,起锅时加入味

精调味即成。

(4)山楂荷叶饮:山楂15克,荷叶12克,煎水代茶饮。

(5)黑芝麻桑椹糊:黑芝麻60克,桑椹60克,白糖10克,大米50克。将黑芝麻、桑椹、大米洗净后,一同放入砂盘中捣碎,再放入砂锅内加清水3碗,煮成糊状后,加入白糖即可食用。每日服2次。

(6)豆浆粥:豆浆汁500毫升,粳米50克,砂糖或细盐少许。将上味同入砂锅内,煮至粥稠,表面有粥油为度。每日早晚餐温热食。

7.浅析中国传统养生体育与中医理论 篇七

1 阴阳学说在传统养生体育中体现

阴阳说是在气一元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 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范畴, 体现出中华民族辩证思维的特殊精神。阴阳学说认为, 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 宇宙问一切事物不仅其内部存在着阴阳的对立统一, 而且其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

1.1 中医学的阴阳学说

中医学把阴阳学说应用于医学, 形成了中医学的阴阳学说, 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中医学的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 是理解和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把钥匙。中医学用阴阳学说阐明生命的起源和本质, 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根本规律, 贯穿于中医的理、法、方、药。

1.2 传统养生体育中太极拳的阴阳学说

“太极”一词源出《易·系辞上》:“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古人是把“太极”作为宇宙的本源看待的, 认为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根本, 天下万物皆可分阴阳, 阴阳是两种对立的因素, 两种因素相互作用, 促进了事物的发展变化。后人吸取了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 把太极的阴阳学说与拳术结合, 用太极“阴”、“阳”的哲理解释拳理, 逐渐形成太极拳术。可谓太极运动与阴阳学说结合的缩影, 意味着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标志着阴阳变化消长转化的规律及动态平衡的重要性, 是以螺旋型或波浪式向前变化发展的。所以太极拳的运动无论是举手还是投足, 均遵循回性而走弧性圆, 不仅是有形之势, 就连无形的心意指控, 气势衔接循回呈弧。太极拳在锻炼身体方面, 就是通过运用动静、刚柔、内外、徐疾、快慢、松紧、开合、升降等阴阳法则来调节人体内阴阳的平衡, 使人体的阴阳处于平衡协调的最佳状态, 从而使阴阳消长, 阴阳平衡, 阴阳转化之观念, 以增强人体系统内部和谐有序达到医疗保健之功, 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的治病思想, 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2 经络学说在传统养生体育中体现

2.1 中医学的经络学说

中医认为, 经络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经脉贯通上下, 沟通内外, 是经络系统的主干;而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 纵横交错, 遍布全身。经络内属于脏腑, 外络于肢节, 沟通脏腑与体表之间, 使人体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能行气血、营阴阳, 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正如《灵枢·本藏》所述:“经脉者, 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 濡筋骨, 利关节者也。”经络学说是在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形成的与脏象、气血津液等学说互为补充, 独到而深刻地阐明了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规律, 对临床诊断疾病、拟定治则、处方遣药, 特别是针灸、推拿以及气功等, 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故有‘学医不知经络, 开口动手便错’之说。因此, 通经活络向来是指导中医疗疾和养生保健的重要理论依据。

2.2 传统养生体育中八段锦五禽戏的经络学说

传统养身体育八段锦独特的习练方式可有利于通经活络。八段锦全身性的轻慢松柔的适当运动, 会使周身暖意融融, 可加大经络传导速度和强度, 有利于脉气在遍布全身上下、内外循环无端的经络系统中运行, 有助于经络畅通透达, 使气血充盈灌注全身, 温养濡润各脏腑组织器官, 营阴阳, 维持和保护机体正常功能, 加大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复能力。五劳七伤往后瞧这个动作中, 上肢需侧开拉伸后两臂外旋至极限, 而后内旋下按。由此可以看到, 上肢伸直、外旋扭转的静力牵张作用可有效刺激腕关节处相应原穴, 如属肺经的太渊、心经的神门、心包经的大陵、小肠经的腕骨、三焦经的阳池穴等, 从而调节相应经脉的气血, 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再譬如, 传统养身体育五禽戏中猿提及导引养生十二法中金鸡报晓势中都有两手五指指尖捏拢后旋转上提的动作, 这个动作由于指尖部的六井相会, 可具有沟通手三阴三阳经气血, 并调节其所属脏腑功能的作用。特别是从四肢百骸到五脏六腑的规律性运动, 不仅可以锻炼日常生活中活动不到的部位, 而且可以很好地刺激多处五输穴和原穴, 通过沟通人体表里内外, 取得改善机体功能状态、疏通经络强壮脏腑的效果。

3 气血学说在传统养生体育中体现

3.1 中医学的气血学说

中医以气血为核心, 更以气为根本。气是构成人体和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中医认为“气血同源”, 气为血帅, 血为气母, 气行血行, 气滞血瘀。因此, 从古至今的诸多名医, 其治病都注重先治气, 强调气和人安, 气滞则病, 气散则亡。古代名医张景岳说, “行气不识气, 治病无根据。”由此可见, 气在中医里的重要性。

3.2 传统养身体育的气血学说

传统养身体育中太极拳练气是在大脑皮层的指挥调节下, 使全身处于松静状态, 随着深长的呼吸, 促使内脏器官和外部肌肉有节律地舒张收缩, 腰脊和四肢螺旋缠绕将元气运送到全身, 此时末梢神经会产生酸、麻胀、热的感觉。太极拳奉行“身心合一, 形神兼修”的原则, 是一种积极的有广泛社会意义的自我养生。太极拳主张“气沉丹田”, 采用腹式呼吸, 即有意识的将气体徐徐送入腹部肚脐之下, 要求呼吸深、长、细、匀、缓, 纯任自然, 不可使用强力。

传统养身体育之所以具有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功效, 一个关键就是抓住了“气”这个根本点。通过调心、调息、调身三要素的协同作用, 练功者的气血津液由于经络的通畅而更好地输布到全身各处, 自然达到了“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脏腑所属、主治所为”之目的。特别是通过关节的拉伸旋转, 更是有效刺激了相应部位的井、荥、输、经、合五输穴及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原动力的原穴, 使该区域受到了良性的“阈下刺激”。由于这些部位刺激的积累, 局部肌肉电位增高, 温度增加, 为血氧解离创造了良好条件, 从而使肌肉毛细血管中血液氧合血红蛋白能释放出较多的氧供应肌肉和组织需要。随着阈下刺激积累的持续增加和组织供氧的不断改善, 人体局部会出现酸、麻、热、胀等所谓的“气感”反应, 电位增高到一定程度后甚至可沿一定“线路”, 即人体经络而逐步循行扩散, 其相应部位的组织血氧等供应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 当我们将以上结论传授给中医药专业的学生之后, 中医药专业的学生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传统养生体育项目的锻炼, 便于他们理解功法的原理, 同时便于激发学生专业的兴趣和潜能, 更便于贯彻中医理论与传统养生体育相结合的原则, 从而有效地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 增强终生健身意思, 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

摘要:运用文献法, 剖析了中国传统养生体育的哲学基础、动作特点和风格。讨论中医理论中阴阳、经络、气血等学说与传统养生体育的关系, 以促进传统养生体育在中医药专业中的教学, 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传统养生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养生体育,养生,中医理论

参考文献

[1]马英.太极拳的来源与中医学的共性[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3) .

[2]杨洪杰.高校八段锦教学中经络养生的应用[J].体育教学与研究, 2011 (1) .

8.中医“三理”养生说 篇八

第一层是生理养生。古人养生,注重四道:一是动养之道,就是适度锻炼,可活动筋骨,疏通气血;二是静养之道,就是适当休息,可减少消耗,怡神健体;三是食养之道,就是均衡营养,可使饮食有节,二便通畅;四是居养之道,就是起居有常,可使精神愉快、情绪安定。守此四道,如能“不妄作劳”、慎房事、节情欲、避外邪、重内调、辅以必要的自我保健和药物治疗,则可以健康长寿,度百岁乃去。今天看来,这种单纯的生理养生,可说是浅层次的保健养生。

第二层是心理养生。一是调摄情志,二要修养德行。因为人的情志活动和道德修养,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关系极大。所谓“情志”,就是中医所说的“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精神因素,是人受外在环境各种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既是生理反应,也是心理反应。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疾病,但过于激烈或持久,或自身过于敏感,都会导致疾病。如喜伤心,思伤脾,怒伤肝,悲忧伤肺,惊恐伤肾,所以要重视调摄情志。而调摄情志,最重要的是“情贵中和”,“莫大忧愁,莫大哀思”,保持心境平和。内则七情无忧,真气内存,五脏六腑气血调和流通;外则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无机可乘,邪不可干,使身体内外调和,从而达到百病不生。所谓“德行”,就是道德行为。孔子说“仁者寿”,“有大德必得其寿”;荀子说:“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唐代大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写道:“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所以说,调摄情志,修养德行是保健养生统摄全局的第一大法。这种心理养生可以说是深层次的保健养生。

第三层是哲理养生。所谓“哲理”养生,主要是要掌握对立统一规律和一分为二的观点。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的“六然”、“四看”保健养生观就是符合这一观点的。所谓“六然”就是“自处超然”,超凡脱俗,超然达观;“处人蔼然”,与人为善,和蔼相亲;“无事澄然”,澄然明志,宁静致远;“处事断然”,不优柔寡断;“得意淡然”,不居功自傲,忘其所以;“失意泰然”,不灰心丧志,轻装奋进。所谓“四看”,就是“大事难事看担当”,能担当得起;“逆境顺境看襟怀”,能承受得了;“临喜临怒看涵养”,能宠辱不惊,“群行群止看识见”,能去留无意。这样才能做到“知足不辱”,“知止不耻”,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王夫之的一生颠沛流离,他能够活到74岁,这与他安贫乐学、著作等身、保持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清白的政治操守,以及他晚年重视哲理养生,而得到精神慰藉是分不开的。他这种哲理养生,可说是达到了高层次的保健养生境界。

上述“三理”养生,其重点、方法会有生理、心理、哲理和浅、深、高三个层次的不同,但其基本方法并不矛盾,而其效应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强自身健康,延年益寿。故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妙。

9.中医养生论文 篇九

一 中医药类院校大学生美育教育现状分析

(一)学校开设美育课,学生漠视美育课

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大学美育是完善大学生知识体系和提升大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美育教育更是医学生医德积淀的内在要求。美育的缺失必然导致大学生审美能力的不足和审美情趣的低下,有的学生专业本领很过硬,但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4月复旦医学院的投毒案,说明一些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能力,这背后与长期以来社会上只重视自然科学教育忽视人文素养教育有关。无论是学生自身还是学校、社会,都应该尽快亡羊补牢。在学校层面重视人文素养,尤其是要加强美育教育。此外,学生也要摈除以往人们固有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全面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从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

(二)高素质美育教师的短缺是美育教育的瓶颈

高素质美育人才的短缺造成美育教育教材等不能满足高校美育课的教育教学。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就是人性。善良情感和诚挚态度的具体体现。”审美应该贯穿于医学,医学也应渗透着审美,在特色中医院校更需建立适合中医学生学习的美育教育教材体系,高素质的美育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丰富学习情趣,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心灵得到净化,对生命给予全面的人文关怀,“至善方能至美”,这也是积极构建“和谐医患”的基本要求。

(三)中医药类院校学生接受美育情况分析

中医药类院校中文理兼收,文科学生对美育课反响较好,理科学生因为对于文学艺术等课程不太重视。“阳春白雪,和者甚寡”,理科学生上课时表现得过于沉闷,多数学生关注的是专业的学习,在课堂上与教师的交流沟通较少。文科学生相对来说在公共艺术课程上与教师互动较为积极,而且很容易与教师寻找到艺术的共鸣点,美育课程开展效果比理科班显著。这一点也凸显出美育教育在初高中阶段的匮乏,以及文理分科以后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产生的影响。其次,学生盲目学习美育课。重视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影视鉴赏课程,轻视具有文化底蕴的音乐、美术、书法等鉴赏课程。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上呈现出一股浮躁之气,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表现在美育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喜欢上影视鉴赏课,仅仅停留在眩人耳目的影视作品上,不愿意更多地去深思艺术作品的深层次意蕴,单纯从外在的感官选择审美的对象,表现在公共艺术课程当中,学生在选课时多数会选择影视鉴赏课,在影视鉴赏课上只追求播放更多的影视作品,不愿意去深入鉴赏,深层次去分析解读作品,流于表面化。另外,高年级的多数医学生处于“满眼都是药,缺乏色彩与音乐”的状态。美育的培养和潜移默化也就逐渐成为空谈。

二 中医药类院校开展美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艺术与医术、医道与艺道的融通

中医药大学必然与综合性大学有所区别。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曾经这样说道:“医学是小道,文化是大道,大道通小道易通”。在中医院校中开展美育教育,要切合实际情况将艺术与医术、医道与艺道巧妙地融合汇通在一起,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在美育的学习中感受到医道的博大精深。学生更愿意听到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博学多识的艺术家医学家,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多地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将美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在中医院校开展美育课程,要紧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一主线,让学生在美育课程的学习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文化自豪感。中国古典音乐、中国传统书法、绘画与中医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时候曾有听音乐、观绘画治疗疾病的案例,同时又有兼具书法绘画与医术的医学艺术家,譬如傅山在医学领域里有着巨大成就,他在内科、妇科、儿科、外科都有很高的技术,尤其以妇科为最。其著名的代表作有《傅青主女科》《傅氏幼科》等。他的画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所画的山、水、梅、兰、竹等均精妙,被列入逸品之列。《画征录》评价道:“傅青主画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可,以骨胜,墨竹也有气。”他的字画渗透了自己孤傲崇高的气节,流溢着爱国主义的气息,在中国古典书画艺术中颇具特色。医学与艺术有着相同之处,流芳千古的艺术家和医学家多数是具有深厚学养。在中医院校开展美育课,美育课教师需要寻找到与学生更多的文化认同感,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已势在必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艺术与医学文化的契合,来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学到艺术本领。

因此,在高等中医药类院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文化课程,加强中医传统医德教育,增强中医人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中医药类院校品牌形象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堂引导为主,学生活动为辅

美育教育的实施要以美育课程为主体渠道。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美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项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的系统工程,有着政治思想教育不能替代的功能和作用,课堂教学是美育的主渠道[2]。在课程建设方面,要把美育课提到与思政课、人文素质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对待,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中医院校美育的课程建设,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选编适合目标培养的课程教材等。在教学质量控制上,把美育课纳入课程考核体系中,使之占一定比例的学分,同时作为人才培养评估的组成部分。 加大美育实践类课程的比重。如,音乐、舞蹈、书法、绘画、京剧等艺术类课程,加强实践课程的比例,多方位立体化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切身感受到美育的力量。比如,书法绘画的实践练习在中医类院校当中意义颇为重要,学生可以通过艺术实践的锻炼,感悟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对于理解中医文化有着促进作用。中医本身就是中国哲学的另一种体现方式,与中国书画有着内在的联系。“美术可以表见文化,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王国维认为,“使吾人超然于利害之外者,必其物之于吾人,无利害之关系而后可;易言以明之,必其物非实物而后可。然则作美术何是以当之乎”[3]。所以,在中医类院校开展美育教育,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多开展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相关的课程和内容,使学生在学医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体悟到中医的智慧,两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三)立足通识文化教育,依靠专业知识教育

医学院校中从事学生教育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美育的主要策划者和执行者。美育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公共艺术课上,其他各学科中都包含有丰富的美的意蕴。专业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可以更多的从美的角度来设计课程,如课件的精美制作、板书的工整书写等,将美育教学于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春风化雨般的学习中受到美的沁染。

加强美育建设既要依靠专业教育同时更要立足通识教育。公共通识课与美育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学生人文艺术素养的提升,有赖于思政课教师、公共艺术教师及大学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正如蔡元培所说:“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损,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学生在通识课学习过程中提高对美育的认识,充分发挥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美育与其他专业教育有所不同,但可以渗透到各个专业教育当中。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合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领略到人生的真、善、美。

(四)从社团活动方面引导学生开展美育教育

中医药类院校的社团有自身的特色和文化优势,主要以继承和弘扬中医传统为主,同时有丰富的文艺团体,大学生杏林文学社、书画社、舞蹈社、动漫社、摄影协会等。大学生要通过文艺活动的参与,来充分发挥个人的艺术创造天赋,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只有亲身参与、体验,才能真正领略到美的内涵。

美育教育不能完全依赖课堂教育,要以课堂教育为主导,学生活动为主体。目前多数高校团委都有学生社团活动,美育教育的主要阵地除了美育课之外就是学生社团活动。大学生加入社团基本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美育活动的开展可以依靠社团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艺术特长得到发挥,与人沟通的能力得到提升。通过丰富多采的审美教育活动,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完善品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 [G]//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中华人民共和国 现行教育法规汇编-:下卷[M].北京:法律出版 社,:595-596

[2]范玫,孙晓安.医学院校更应重视美育[J].辽宁教育研 究,(09)92-93

10.中医养生原则 篇十

⑴寡欲 中医里有,情动则肾动,肾动则精动。为保证肾气的充足,我们就要控制精动,这样心就不动。所以寡欲是男人养肾的第一条大法。

⑵节劳 人不可过度劳累。中医认为,精成于血,精是血的变现。所以要保护好血。

⑶息怒 怒则伤肝,肝主藏血,人老生气的话就会伤肝血,耗精。所以,我们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制怒,学会心平气和地接人待物。

⑷戒酒 酒能够动血。酒有生发之性的,少饮能调动身体的生发之机,但饮酒过度就会造成气血的紊乱,所以喝酒要有节制。

⑸慎味 慎味就是不要暴饮暴食,要以五谷来养精。中医里有一句话:五谷最养精。

日常调理,生活有节

讲究生活规律,注意对日常生活如饮食、起居、睡眠、劳动及精神等方面的调养,对延缓衰老有着重要作用。中医学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如精神养生法、睡眠养生法、饮食养生法、起居养生法、四时养生法等。

自我锻炼,持之以恒

11.古法中医养生 篇十一

外养筋骨皮,生于动,息于静。

修养身心者,需知万物皆可顺其自然,而为人养生则需精心调理。本期推荐古法中医的百年养生攻略。让你从里到外升级全身,不再英雄气短,不再只见气魄不见体魄。

第一,手指上的月亮

伸出两只手,看看手指根部的月牙。正常的月牙占整个指甲的1/5,如果还没有到1/5,那说明体内有寒气;如果远远超过1/5,那说明身上的热毒比较多。

1.在中医古书上记载,拇指通于肺,食指连于心,如果这两个手指的月牙正常,则说明身体寒热适中,不会出现健康问题。

2.一般小手指上没有月牙,如果出现,说明肾中有热毒。

驱寒排热TIP

薏米红豆粥——驱寒

绿豆莲子羹——清热

第二,颈椎可以用脚治

足部四点按摩法

从坐姿不对到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都是导致颈椎病的凶手。其实从中医的角度讲,图中脚上的四点,为它们对应颈椎病的高升点。认真摁压每个点,试着找到感觉最深的点,只要坚持,颈椎疼痛就会不日而散。

第三,自己动手年轻3岁

双手摩擦数十回合,在感到手发烫之后,迅速趁热把手捂在脸上。反复三次即可。之后别把手拿开,在脸上轻轻摩擦。注意手不是在摩擦,而是手紧紧贴在脸上,让脸的皮下组织随着手而运动。坚持下去可以赶走皱纹、常做此法的面部也不易引起雀斑、痤疮等症。

原来如此

手上有三条阴性经脉,而面部拥有阳脉。手贴在脸上,变为阴阳相通,互济互美。搓热的掌心会产生适宜皮肤的温度,同时温润面部的经络,增强他们的活性。脸上自然不会有痘痘和皱纹,而且从中医角度讲,五官的风水也更加合理,手掌也不容易老化和角质化了。

TIP

摘下眼镜,搓了10来下手之后,感觉掌心发烫了,再迅速把手捂到脸上。这时,手上的热量传到脸上,脸上的感觉非常温润,就像第一次把自己的脸贴到初恋情人红烫的面颊上一样,不过这种感觉只有一瞬间。

第四,穿在身上的生命力——纯棉、丝绸

就像之前提到的参杞鹿龟酒一样,纯棉和丝绸原料分别出自植物和动物。市面上最好的棉布和丝绸,归根到底都是生命体巅峰状态的产物。把它们的生命力穿在身上,可以第一时间接受由外及里的眷顾。

第五, 增加你女友的胸怀

若在上班时,让你女友将香包挂在颈部,垂于正对乳沟处的膻中穴,不仅可以调气养胸,更有驱散封闭的办公室内浊气和湿气的功效,偶尔尽尽好男人的责任。

第六,这样就能找对穴位

1.点揉法

点揉穴位可以说是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了。不管何时何地,只要能空下一只手,我们就可以开始点揉穴位,不仅可以用来做日常保健,还能救急,比如人中——身体突发不适时的救命穴。

2.被动法

身体有异常,穴位上便会出现各种反应,这些反应包括:压痛:用手一压,会有痛感;硬结:用手指触摸,有硬结;感觉敏感:稍微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色素沉淀:出现黑痣、斑;温度变化:和周围皮肤有温度差,比如发凉或者发烫。在找穴位之前,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如果有以上反应,那就说明找对了!

第七,你的文件夹

在这点上,中医学和西方美学的理论不谋而合。蓝绿冷色调的文件夹,能让你舒缓的心情持久的时间更长。所以扔掉你那些粉色和红色的夹子吧。

第八, 徒步,古人都会玩的时尚运动

徒步,有人也叫它毅行。这项运动的历史,可能和人类历史一样长久,虽然更换了很多名字,但其中的精神和古中医所强调的适度原则不谋而合。这项比散步要猛烈,又舒缓于马拉松的运动,也是唯一一个能够同时锻炼体力和激发思想的户外活动。

第九,送你个孝顺父母的理由——参杞鹿龟酒

当人参、枸杞、龟板胶、鹿角胶和黄酒邂逅在一起时,最大的特点就是效果来得迅速,只需一杯,人顿时就会觉得很有底气。亲手泡一份给自己的父母吧,让他们能第一时间感受到你的心。

此酒只有四味中药,但是配伍却非常精妙,所以会有如此大的补养之功。龟板和鹿角是动物药,属于血肉友情制品,可以直接补养人的血肉之躯;另外龟板和鹿角可以阴阳双补,使命、精、气、阳同时增长。人参和枸杞是一对植物药,也互为作用,所以药效迅速,也非常到位。

第十,几近失传的古法养容术

天地相合

上下门牙对上,对其,慢慢合拢嘴唇,嘴唇两角上翘,做出微笑的样子,保持几秒钟。每天做3-4次。

原来如此

如果你长得不好,那至少还可以微笑。有了这套养容术,这句话也完全可以倒过来啦。这里所谓的天地相合,就是自己有意识地,让上牙和下牙相互对齐。这个动作会明显调整人的下颌骨,使人面容下半部分端正饱满。

只要我们没事的时候经常做,保持这种状态,面部肌肉会被经常锻炼到。从中医的角度讲,这时就会把阳气汇至头顶,也就是“真气聚顶”,久而久之,就能不知不觉的变美,再变美。

第十一,39

或许有人会抱怨,饭馆里一碗米饭的量很少,一顿可以吃下很多。

实际上若能将吃饭速度放慢到每吃一口饭,就要嚼39口。不仅可以生津养胃,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你安心度过饥饿期,开始一次无忧的减肥之旅。

第十二,摁掉你老婆每月的痛——十七椎穴摁压法

其实80%的女人都有痛经症状,作为一个好丈夫,可以在她痛经时,帮她摁压后颈下方第一节脊柱骨开始数的第十七节处,但实际上不需要卡得这么死,这要记住在这附近按压就可以。取穴的时候,注意帮助她找到最有感觉的地方,然后使劲摁压,几分钟就可以止痛了。

第十三,这比职场风水更实用

在办公室办公时,尽量把座位面对离自己的空调和冰箱。中医中的环境医学强调:空调和冰箱在办公室里,都属于惠泽他人的物质,要尽量面对,接纳它们带来的气息,防止它们演变成背后的邪风。

公派出差时,一定要关闭家中卫生间和厨房的门,否则数日积累的浊气。轻则伤你肝脾,重则引发疾病。

在卧室和办公室的背后里一定不能放置镜子,人们或许只知其一,其实中医上推崇人体魂魄的存在,若卧室放置镜面,则有可能让主人在一觉醒来在懵懂中受到惊吓,伤及魂魄。

第十四,史上最懒的健身操

大成拳站桩术

随意站立,双手在胸前环抱,用意念使全身放松。适用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不限制时间,随意而定。

原来如此

这个动作到你看到之前,还是中国形意拳中的不传之秘,它能使全身形成最优的养生状态,能够直接把人体很多特效穴位功能调动起来,因此它能兼容很多穴位的养生功能。

如果意念足够集中,你应该能感觉仿佛有丝线悬顶,丝线与头部相连的那个点,就是使你摆脱疲劳的百会穴;而手掌环抱和脚掌站立状态,又能够让补心和养肾的穴位发挥作用;还有,胸部、腹部和背部的放松,又调和了任督二脉。总之,试试吧。

TIP

就像参杞鹿龟酒一样,纯棉和丝绸原料分别出自植物和动物。市面上最好的棉布和丝绸,归根到底都是生命体巅峰状态的产物。把它们的生命力穿在身上,可以第一时间接受由外及里的眷顾。

12.中医养生保健有了权威指南 篇十二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分为基本理念和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常用养生保健内容、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4个部分, 共42条。其中, 介绍中医推崇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内容有13条;介绍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的有10条,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便于大众使用。

“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 用手指梳头, 从前到后按搓头部, 每次梳头50-100次, 有助于疏通气血、清醒头脑。”这就是《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中的一项常用养生保健方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查德忠说, 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内容既包括中医药理论, 也有具体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如常用药食两用的中药、中医保健五大要穴, 以及四季起居要点、饮食养生原则等内容。保健简易方法, 可直接运用。目的就是将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等内容送到百姓身边, 扩大中医药健康教育覆盖面, 提升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13.中医养生保健小结 篇十三

在这次中医养生与药膳食疗中医知识健康教育讲座中,通过健康知识讲解、健康咨询指导、健康资料发放等形式开展了此次宣传教育活动,本次活动参加人数52人,发放《健康手册》120份,《中医冬季养生保健食疗方法》52份,其中52人参加了健康教育讲座,通过讲座前后的知识测试,使居民对中医养生与药膳食疗知识知晓率从30%上升到88%,行为形成率达82%。

通过本次讲座使社区居民了解中医养生与药膳食疗的相关知识,学会如何在生活中使用药膳食疗以达到养生的目的,使居民对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合理的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达到了达到了预期宣传目的,圆满完成此次宣传任务。为今后的健康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4.关于中医养生知识 篇十四

心与小肠:中医里面“心”不止是心脏,还包括大脑。所以心对于人体来说,不仅主导其他脏腑的功能,还主导人体精神运动。心气足的人才能积极向上、声音洪亮、面色红润;心气不足的人往往就会看起来中气不足、虚弱郁郁。所以中医养生知识中也比较关注心与小肠的调理。

此外,脾与胃主管供应人体的物质需求,是人体赖以生存的根源;肺与大肠主管人体与外界进行气的交换,气与血相互依存,气不足则必然导致血枯;肾与膀胱主要是排水的场所,所以起到很大一部分排毒的作用,体内无毒则自然能够延年益寿,毒素侵蚀就会导致各种疾病。所以中医养生知识中,这几个脏腑的调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15.子宫脱垂的中医养生保健研究进展 篇十五

1 中医养生保健原则

1.1 未病先防

子宫脱垂预防重于治疗[1], 子宫脱垂要早防, 关氏等[2]提出预防本病, 从儿童时期就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体育锻炼习惯, 以增强体质。根据子宫脱垂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 重视治未病, 概括出以下中医养生保健原则:

1.1.1 起居有常, 劳逸结合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素问·举痛论》曰:“劳则气耗”。因此, 从儿童时就养成起居有常、生活规律, 劳逸结合、不妄作劳的习惯, 增强体质, 强健体魄, 对预防子宫脱垂有重要意义。产后元气损伤, 绝经后精气匮乏, 尤易发生本病, 故在产后、绝经后特别注意劳逸结合, 不可过劳。

1.1.2 饮食全面, 不可偏嗜

《灵枢·营卫生会》曰:“人受气于谷, 谷入于胃, 以传于肺, 五脏六腑, 皆以受气”。《灵枢·五味》曰:“故谷不入, 半日则气衰, 一日则气少矣”。《素问·脏气法时论》云:“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气味和而服之, 以补益精气”。饮食为气血精津液之化源, 气血精津液为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若偏食、节食或饮食搭配不合理, 营养常常摄取不足或是不全面, 以致气血化生无源、脏腑功能虚衰。所以, 饮食要全面, 不可偏嗜, 特别要注意身体不可过瘦, 以免发生本病。

(1) 节制房事, 惜精保肾。房事不节、频繁流产, 易于损伤肾精肾气, 进而致胞络损伤, 子宫摄纳无力。因此要惜精保肾, 节制房事, 避免人工流产。

(2) 新法接生, 减少损伤。推广新法接生, 减少奇经损伤、带脉失约, 有损伤者应及时缝合。

(3) 产后避劳, 注意休息。加强产后调养, 注意休息, 避免过早参加体力劳动而耗伤脾气、肾精。

(4) 年老补肾, 强健身体。年老肾精易亏, 肾精亏损, 胞络损伤, 子宫摄纳无力, 易致本病。所以, 可通过药物、食疗药膳等补肾益精, 强健身体。

1.2 病后调养

(1) 安卧休息, 不可过劳。已得病患者要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和超负荷地使腹压增加的体育运动[1]。

(2) 咳嗽便秘, 积极防治。得病的同时, 若有支气管炎咳嗽和习惯性便秘, 要积极治疗。

2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研究

2.1 生活起居的养生保健

(1) 生活要有规律。清·张隐庵《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曰:“起居有常, 养其神也……能调养其神气, 故能与形俱存, 而尽终其天年”。《内经》告诫人们, 如果“起居无节”, 便将“半百而衰也”。即在日常生活中, 若起居作息毫无规律, 以妄为常, 就会引起早衰以致损伤寿命。晋·葛洪《抱朴子·极言》指出:“定息失时, 伤也”。生活规律破坏, 起居失调, 则精神紊乱, 脏腑功能损坏, 身体各组织器官都可产生疾病。

妇女在生理上有月经期、妊娠期、产褥期、哺乳期、围绝经期, 由于月经期要行血、妊娠期要聚血养胎、产褥期气血有损伤、哺乳期乳汁由气血化生、围绝经期肾精匮乏, 因此在这些特殊的生理期更要注意起居作息规律, 调养神气, 使形神和谐, 正气强健, 少生疾病。当然, 已得病患者也要注意起居作息规律。如冯氏等[2]调查后认为:随着社会经济与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妇女五期保健制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但落实起来仍有不少困难, 尤其对月经期、孕产后期保健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忽视。推论这与目前老年妇女子宫脱垂发病率增高有一定关系。

(2) 要劳逸结合。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云:“养生之道, 常欲小劳, 但莫疲及强所不能堪耳”。适度劳作, 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有利于活动筋骨, 通畅气血, 强健体魄, 增强体质。适当休息, 能够消除疲劳, 恢复体力和精力, 增强体质。《素问·宣明五气篇》记载:“五劳所伤, 久视伤血, 久卧伤气, 久坐伤肉, 久立伤骨, 久行伤筋”, 指出过度劳倦与内伤密切相关。久卧、久坐过度安逸, 易致气机阻滞, 脾胃失和;而过多劳累, 又会伤筋伤骨, 耗伤气血。

关氏等[3]提出加强妇女劳动保护, 降低劳动强度, 对女工实行工间操制度。妇女“五期”尤其是产后要特别注意劳逸结合, 不可过劳。《千金要方·求子》指出:“妇人产讫, 五脏虚羸”。因此产后24h必须卧床休息, 以恢复分娩时的疲劳及盆底肌肉的张力, 不宜过早操劳负重, 避免发生子宫脱垂等病。但是静养绝非完全卧床, 除难产或手术产外, 一般顺产可在产后24h起床活动, 并且逐渐增加活动范围, 以促进恶露畅流、子宫复元, 恢复肠蠕动、二便通畅。杨氏提出产后至少要有42天的休息时间, 最好长到60天, 千万不可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或蹲着干活[4]。马氏[5]调查后认为不注意产褥期保健和因家务繁忙、劳动保护制度不完善以及个人重视不够等所致流产后得不到应有的休息, ……与子宫脱垂发病密切相关, 所以人工流产后, 尤其应该休息。

2.2 食疗药膳养生保健研究

(1) 日常饮食。宋·陈直《寿亲养老新书》曰:“主身者神, 养气者精, 益精者气, 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大, 活人之本也”。《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 肠胃乃伤”。饮食为气血精津液之化源, 气血精津液为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若偏食、节食或饮食搭配不合理, 营养摄取不足或是不全面, 气血化生无源, 脏腑功能易于虚衰。而饮食不节, 肠胃、脾胃又易于损伤。所以, 日常饮食首先要全面, 营养要合理, 以保证人体生命活动与脏腑功能活动的需求, 特别注意不可偏食、节食, 致使身体过瘦, 引起子宫脱垂的发生。其次饮食不可偏嗜, 如过食肥甘厚味、少食蔬菜水果, 易于损伤脾胃, 久之或脏腑虚衰、正气不足, 或六腑不通、大便秘结, 正气不足则无力固摄脏腑, 大便秘结则怒挣使气机下陷, 与子宫脱垂的发生或加重皆有关联。徐氏等[6]认为生殖道脱垂与营养缺乏有关, 其原因是营养缺乏时体力衰弱、肌肉松弛及盆腔内筋膜萎缩。马氏[5]调查子宫脱垂患者36人, 其中消瘦者竟有19人, 占52.8%。另外, 诸多医家[1,2,3]也提出预防子宫脱垂要在产后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便秘。

(2) 食疗药膳。食疗药膳既可防病, 又可治病, 对子宫脱垂有一定作用。如王氏[7]、张氏[8]提出用人参粥 (人参或党参、生姜、粳米, 煮粥) 、黄芪粥 (生黄芪、陈皮、粳米, 煮粥) 补中升提, 以治中气下陷型子宫脱垂;升麻芝麻煲大肠 (猪大肠、黑芝麻、升麻, 煲汤) 、金樱子粥 (金樱子、粳米或糯米, 煮粥) 补肾固脱, 以治肾虚不固型子宫脱垂;糯米绿豆肠 (糯米、绿豆、猪大肠, 煲汤) 补脾固脱、清利湿热, 以治脾虚型兼有湿热的子宫脱垂。房氏等[9]取生猪大肠1段, 将党参灌于肠内, 两端以麻绳扎紧, 入锅内加水炖熟, 大肠连同党参, 早晚分服, 1剂/d, 治疗阴挺30例, 结果Ⅰ度者3~5剂即愈, Ⅱ度者10余剂可愈, Ⅲ度者数10剂便愈, 30例中有效28例、无效2例, 有效率93.3%。另外, 郑氏[10]提出老年妇女多食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品对预防子宫脱垂有一定作用, 如大豆及大豆制品、大麦、小麦、燕麦、大蒜、土豆及红薯等植物雌激素含量最高, 苹果、樱桃及石榴等水果也含有较丰富的植物雌激素, 植物雌激素并非真正的雌激素, 而是具有类似雌激素作用的物质, 能与人体组织内的雌激素受体结合, 产生微弱的雌激素样生理效应, 对维持子宫支持组织的生理功能, 防止其萎缩及功能衰退有一定帮助。

2.3 房室养生保健研究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曰:“房室勿令竭乏, ……不遗形体有衰”。明·张介宾《类经·摄生类》曰:“善养生者, 必保其精, 精盈则气盛, 气盛则神全, 神全则身健, 身健则病少”。房事不节、频繁流产, 易于伤精伤肾, 进而致使胞络损伤, 子宫摄纳无力, 易于发生子宫脱垂。如胡氏[11]总结子宫脱垂的发病指出:“房劳多产, 胞络损伤, 子宫虚冷, 摄纳无力”。因此, 要预防本病需惜精保肾, 节制房事, 减少人流, 同时人流后必须注意休息。

2.4 药物养生保健研究

由于产妇“五脏虚羸” (《千金要方·求子》) , 而绝经期老年人“天癸竭, ……形坏” (《素问·上古天真论》) 。因此对于产妇若有脾虚气衰者可服补中益气汤、绝经期老年人若有肾虚精亏者可服六味地黄丸等调补脾肾, 以预防子宫脱垂。

3 结语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为降低本病的发病率与本病愈后复发率。应该针对本病研究关注的热点和存在的问题, 研究、制订一套防治途径合理、安全有效且易于在行业内推广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案, 以指导临床治疗。

摘要:阐述养生保健在子宫脱垂中的治疗价值, 系统描述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如生活起居养生保健、食疗药膳养生保健、房室养生保健、药物养生保健等, 以期为康复医学、妇科病学和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子宫脱垂,阴挺,养生保健原则,养生保健方法

参考文献

[1]李仁杰.子宫脱垂防重于治[J].药物与人, 2005 (6) :52.

[2]冯持真, 伍洁莹, 覃钰纯.江门市区妇女五期保健现况调查[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 11 (1) :91~92.

[3]关立华, 罗雪莹.子宫脱垂的防治[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6, 13 (2) :49-50.

[4]杨晶.产后当心子宫脱垂[J].婚育与健康, 2000 (6) :17.

[5]马士梅.子宫脱垂36例病因的调查分析[J].淮海医药, 2003, 21 (2) :140-141.

[6]徐宏里, 赵跃宏.子宫脱垂的病因及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5, 2 (4) :196-197.

[7]王廷超.子宫脱垂的食疗药膳[J].食疗药膳, 2004 (9) :28.

[8]张艳.子宫脱垂饮食疗法[J].河北中医, 2006, 28 (1) :43.

[9]房爱民, 王明建, 高大硕.验方治阴挺30例[J].时珍国药研究, 1997, 8 (2) :180.

[10]郑惠方.子宫脱垂应早防[J].老年人, 2006 (5) :54

上一篇:同学误会作文500字下一篇:饮食健康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