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激励

2024-11-24

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激励(13篇)

1.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激励 篇一

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中的激励性原则桃源县泥窝潭乡中学教导主任中学一级教师赵劲松

评价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必须遵循一个原则——激励性原则。然而,目前初中数学的测试和评价,在教师的认识、分数的解释、对学生的评价和试卷的编制等力面都存在一些误区,严重背离了激励性原则。教师在改进教育和教学方法的同时,改变传统的测试和评价观念势在必行。笔者作为一名常年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基层教师,对此问题有深切的体会,并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一、激励性评价的内涵

激励是来自外界的令人兴奋的刺激,是一种诱因,可以引发动机、激励行为、形成动力。在数学教学中,激励性评价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结果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它能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效能感,消除学数学的恐惧心理。

长期以来 “评价”在教师的观念中被窄化为“考试’,进而窄化为“纸笔测验,” 教师根据张考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判断,把所有的学生排出等级,从而达到甄别和选拔的目的。这种传统的评价只关注评价结果,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为学校教育带来了消极影响,使我们不禁对教育评价的目的和意义产生疑问。如果评价的目的只是告诉学生一个分数,进而确定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那么只有个别学生能从考试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而多数学生没能从考试中体验到成就感,从而也就丧失了自信,难以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新的评价理念丰富了评价的内涵和功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

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

明确一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绝不仅仅是为了甄别和选拔,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

更好地发展,换句话说,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发现并告诉学生

他们有什么缺点,还有什么知识没有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发现并告诉学生他们有

什么优点、已经掌握了什么知识,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非常聪明的、有潜力的、进而建立自信,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异同

初中数学的教学评价同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这两种评价是相辅

相成的。从表面上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形式是不同的,形成性评价可

采用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

生学习情况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形式。终结性评价主要指期末考试、结业考

试等。实际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不能截然分开,采用通常用于形成性评

价的形式,如学习档案袋,并不一定就是实行了形成性评价,而常用的终结性评

价工具,如考试,也可以有形成性评价的功能,因此,不在于评价形式的不同.而

在于评价目的和功能的不同,形成性评价的宗旨主要是“为课程与教学提供频繁

而及时的反馈,从而帮助课程工作者改进课程,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帮助学生改

进学习课程质量、教学质量和学习成绩。

三、激励性评价原则的具体运用

显然,激励性原则应该体现在形成性评价之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除了

中考外,我们不妨把其他一切评价方式都纳入形成性评价的范畴,如何在日常教

学活动中把握评价的激励性原则,往往是决定评价是否成功的关键。具体包括以

下四个方面

1课堂评价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激励性评价有两种形式:语言和行为。首先,教师在上课前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能把负面情绪带人课堂,在课上要善于用激励

性的评价语言去调动学生积极性。如“很好”、“太棒了”等,教师在教学中应注

意各种有差异的学生,要关注弱势群体,激励性评价的行为有很多。例如,对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参与的学生给予赏识、赞扬的目光。惊喜的面部表情、鼓励、赞叹的肢体动作,给学生发小奖品等。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就会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和教师实现心理相容。在这种情绪状态下他们会积极

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良好的课堂气氛自然就形成。

2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是教学中最常见的评价形式,它能给教与学提供最及时的反馈。学

生做作业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作业的设计应把握以下三点

(1)学什么,练什么

作业的设计要和当节课的内容相符。很多教师把现成的练习册作为课后作

业让学生去做,其中大多数是综台性的能力题,与当节课的学习内容联系很不紧

密,学生做起求难度太大,这对学生的自信心是个很大的打出。很多学生因此逐

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产生了恐惧心理。

(2)从易到难,有灵活性

作业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分散。难点的突破

要遵循“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原则,使学生增强效能感。降低焦虑感,根据学生

不同的学习能力可以留不同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觉:数学作业不是

太难,大多数我都会做。

(3)注意纠错方式

在作业批改和辅导纠错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准确、恰当的评价,多鼓励少

批评,多讲道理少责备,既要重视纠正学生的错误,也要讲究纠错的方式和方法,这点至关重要,很多教师在辅导时缺乏耐心,不注意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很容

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考试评价

长期以来,学校对学生成绩的考查主要是以考试的形式进行的,因此考试

成为一种工具,教师运用这种工具把学生划分为若干等级,“达到甄别和选拔的目的,这种传统的评价只关注结果,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对学生来说,关注结果的评价使学生看重考试成绩,在学习中有意识地训练应试能力而忽视情感、审美、道德等方而的发展。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在考试中,教师和学生似乎成为“敌

对”的双方,好像教师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考倒”,考试也似乎成“整”学生的一种手段,而学生一遇到考试就如临大敌,为了得到“高分”不择手段死记硬

背、猜题、作弊„„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要求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认真

体会其内涵,站在一个新的层面来思考考试这种评价方式的目的和意义。“考

试”本身并没有错,问题在于我们没有正确地认识它、利用它。我们往往只关注

考试的选拔功能,而忽视考试的发展功能。我们必须认到这点:考试的目的是为 了让学生保持学数学的兴趣,消除学数学的恐惧心理。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自我、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考试中获得了“高分”(这个高分可以是相对的,也可以是绝对的),就会产生

积极的内心体验,体验是学习的效能感、成就感、豪感、自信心。会对自己说:“数学并不难,我可以把它学好” 一旦消除了对数学的恐惧心理或不安全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各种数学学习,同时也会愿意接受教师的批评指导,积极 配合教师。

4学困生的归因评价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是必然现象。转化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优秀生同等

重要。学困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大致有:自卑心理、胆怯心理、掩饰心理、压抑心

理、惰性心理、傲慢心理、逆反心理等。过些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

成长。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不仅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是教育工作

者的职业道德要求。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地做好学困生心理障碍的疏导工

作。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教育革命,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传统的教育评价模式正面

临着质疑和挑战,但新的评价体系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我们必须明确一点,新的评价体系绝不是对传统的教育评价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它的继承和发展,工

作在教育一线的广大教师肩负着将新课程落到实处的重任,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理

念如果不能最终转化为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新课程改革将成为一句空话。数学教学评价的激励性原则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握好这个原

则并不容易,需要我们互相激励共同努力。

2.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激励 篇二

一、中专数学教学中情感激励的必要性

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所以选择职业学校,因此许多学生的数学基础都较为薄弱,学生缺乏学习数学课程的动力. 并且,在进入中专以后,部分学生认为应该注重专业课学习, 对于数学的重要性明显认识不深,甚至课上不听讲,课后不复习,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帮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目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极为重要的. 而情感激励能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将情感激励加入中专数学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二、如何将情感激励应用到中专数学教学中

(一 )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丰富情感教育

数学概念、公式都非常的抽象与严密,传统的教学方法十分单一.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PPT、视频等方式制作课件,以丰富的色彩、优美的图案创造图文并茂的效果, 加强数学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与形象性. 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时,教师让学生探究直线与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画出示意图并尝试总结,然后利用实物投影仪投影自己所得的结果.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 虽然传统教学方式中利用几何画板可以很快画出图形, 但是这对学生的作图能力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因此利用信息技术的展示方式,让学生自己画出图形,并且尽快投入到图形位置关系的研究中,不仅能提高课堂气氛,还能培养学生画图能力. 此外,利用投影仪投影学生的研究成果,能充分暴露出学生的错误,促进师生交流.

(二 )适当加入数学史料

在某中专数学课堂上,教师在讲解等差数列时,将德国大数学家高斯在10岁时解答1 + 2 + 3 + 4 + … + 100的故事作为课前导入,并且介绍了中外历史上许多大数学家对于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的研究. 学生们在了解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的发展过程中,不知不觉被数学家们不断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更加认真的学习课堂内容. 由此可见,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入数学史料, 可以强化情感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力.

(三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实用性

中专数学大多注重专业课的教学,许多学生认为学好数学的作用不大,无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与各类专业知识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可用之处”,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一位中专数学教师在讲授三角函数一课时, 从机电专业的角度出发,利用机电作图与视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三角函数计算;在讲授等比数列时,从财会专业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计算投资、储蓄等内容中的等比数列. 这些专业技能与专业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让学生发现数学也能成为一门专业技能. 另外, 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天气预报、经济预测、彩票摸奖等诸多方面都与数学中的概率相关, 例如某个摸球博彩的规则是:一个暗箱中有12个球,红白两色各6个,玩家可以摸6个球,颜色都一样则奖金最高,3白和3红也有奖金,4白2红或4红2白无奖,5红1白或5白1红则罚钱. 那么教师可以利用概率让学生算出每种情况的概率,了解哪种概率最大,利用概率了解摸奖的内幕之后,大家就不会盲目的去摸奖了.

(四 )表 扬与肯定

每个人都有情感需要,特别是中专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与爱护,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关心激励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例如,某中专数学教师在课堂复习时,会提前在学生的课堂作业本上找出经典题目,在复习到相关题型时拿出学生的作业本进行细致讲解. 若作业本上 的题目做 错了,教师会仔细讲解分析,关心该学生是否知道错误原因;若作业本上的题目做对了, 则给予表扬和肯定. 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不仅记住了学习重点,还能全面了解自己的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 并且, 在每一节数学课上学生都期待老师能够翻出自己的作业本进行讲解,因此学习更加认真.

结束语

教师应该注重情感因素的作用,将情感激励融入课堂教学当中, 对于教师而言是教学任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只有将情感激励灵活的运用到数学课堂上,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为中专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造牢固的基础.

摘要:中专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最大的缺点就是学习动力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尝试情感激励教学方式是极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情感因素的作用,利用情感激励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喜爱数学课堂.

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激励教育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励教育;激励作用;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94-01

一、引言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是荣誉动机。”前者表现为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从而获得教师的称赞,增进师生情谊;后者则是一种更高级的动机,它是学生要求在群体范围内取得一定地位、待遇的愿意体现,如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赞扬等,这两种动机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合乎积极性的心理表现。若要学生积极进取、刻苦学习,教师应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激励手段的作用。准确合理地采取激励评价,及时肯定学生迸发出来的思想“火花”,能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

二、激励的作用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改的一个重要精神,而学生的发展不光光是在知识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情感方面,作为教师在学校生活中主要工作是传道受业解惑,但更重要的职责是为社会为国家培养有健全人格和精神情感的人。教学中老师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相信的眼神,一份期待的心情都会成为学生向上的动力,进步的基石,成才的开始。老师将良好的激励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长期教学实践,也证明了科学的激励手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能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老师的能力和激励水平的高低,不管老师的能力有多强,如果积极性不高,对学生激励水平低,就不能取得好的好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通过激励来调动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最充分地发挥才能,变消极为积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保持学习的高效率,进一步激发创造性精神。同时,科学的激励方法能使教师区别对待各种表现的学生,使好学生更好,一般学好,差者变好的局面,从而激励学生为实现学习目标而奋斗。

三、激励的实施

1、物质激励。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地在课堂激励评价中采用物质激励,对学生加强自我控制能力、集中课堂注意力有很大帮助,尤其是中低年级。我在教学中制订了一套奖励制度,效果很好。即对课堂上积极动脑、动口、动手的学生;作业完成准确率高的学生;对学习中积极主动有创新的学生奖分,积累三分奖励一朵小红花,积累5朵小红花换大红花,积累5朵大红花换一个小礼物。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奖分法比较容易得分,可以很快让大部分孩子紧紧跟着老师,集中注意力。另外,像这样把一个目标分几个阶段来达成,每个学生都可以有收获,只是得到的多少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信心大大增强。需要注意的是物质激励评价的方法要掌握时机和节奏,不要过多过泛,要以精神激励为主。

2、成功激励。用成功的欢乐鼓舞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人的某种爱好和追求,最初往往是由于受偶尔成功的欢乐所激发的,学生偏爱或长于某一学科也多是这样,所以教师在经常开展的班级竞赛活动中,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阶梯式问题。比如: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一些难度、较大的题,使他们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发展;对于其他的学生则降低难度,做一些基础题,让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在自己心目中树立一个对手,时刻提醒自己赶超对手或以前的自己,使其作为学习的动力,通过努力,不断发现新的“自我”,让成功的喜悦时刻激励自己勇往直前。

3、榜样激励。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榜样,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模范带头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树立榜样让学生学习,达到鼓励学生、教育学生、激发学生的目的。同样作为榜样自己,更是有很强的激励作用。比如我们班级的学困生小王在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所缺失,学习动机和自信心不够强。某次课堂上,黑板上有道题是这样的:“计算15×3=?”小王的解答:15×3=65。我感到非常奇怪,问他是如何计算的,他说:“5乘3是15,写5进1,个位上进来的1与十位上的1相加后再和3相乘等于65。”当我马上给他讲了正确的运算过程后,他之后的练习依然没有改正过来,对此,我就让班长每天课后对小王进行辅导,形成一对一的帮扶对象,几个星期之后他们成为好伙伴,而且小王还和班长进行比赛,互相出题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准。小王在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方面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4、竞争激励。竞争,泛指对外界活动所做出的积极、奋斗、不甘落后的心理效应。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而持久性较差的心理特点,恰到好处地在教育中使用竞争激励,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完成。在此手段的运用中,切忌只注重个别优等生,而应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通过小组竞争、个人竞争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勇气,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本领,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上进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在超越他人、战胜他人的过程中享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结束语

4.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激励 篇四

激励式阶梯教学的原则主要表现在:第一,结合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第二,结合同步教学和异步教学,给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结合学生的水平和可能性进行综合评估,并将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设计一个阶梯,根据阶梯将学生分类,以向学生提出各种学习要求,促进学生的独立发展;第三,结合学生的主观心理认识规律和客观的知识形成发展,根据学生的层次和认识阶段的差异,依照认识论、实践论的原理对知识内容进行弹性处理,促使学生的个体差异融合到教材弹性中.

二、激励式阶梯教学的要求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教学方法运用的好坏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激励式阶梯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在开展激励式阶梯教学时,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分析,把握好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一个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根据这个目标去学习,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比如,有些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有些较难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找出难点和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其余内容交给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

三、激励式阶梯教学的具体做法

5.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激励 篇五

林玉红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作为价值取向。“激励性”既是一种评价的原则,也是一种具体的评价方式。“激励性”作为一种评价原则,是以未满足的需要为激发起点,不仅注重评价要激发的近期和远期效应,而且要把激发学生内在的评价需要作为评价的重要任务,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因此,要求评价方式必须同评价对象的内在需要相适应,学生有了评价的需求,对评价者有了信任感,把评价作为自身发展的需要时,才能自觉评价,主动接受评价和评价他人,从而把外部评价转化为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动力。“激励性”作为一种具体的评价方式,是指评价者在对客体的价值判断基础上,以激励性的语言,鼓舞、唤醒被评价者的主动参与,以及对客体价值的重新评价的一种方式。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更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义。任何一个教育教学活动,任何一次研究,都是在向着这一终极目标的前进途中所做的探索而已。但“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宽泛的概念,所以,本研究将“学生的发展”限定为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自我概念的改善、人际关系质量的改善这三个维度。希望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索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的一些具体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学生这三个维度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综合性原则

3、以人为本原则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

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教学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的重要前提。真正的教学过程应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只有这种环境系统,才能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和动机,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自信心,促使学生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课堂评价之中去。

(二)积极使用准确、规范的激励语言

人类的沟通与合作是以语言为媒介的。“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新沟通现象,都是语言教学。没有沟通与语言的学科教学是不存在的。”激励性口头评价语言也是课堂教学语言的一部分。激励性口头评价语言强调激励性,强调“奠定每一个学生学习成长与人格成长基础。”但激励性并不等于无原则,并不等于颠倒黑白。激励性口头评价语言要求准确,规范和个性化。准确,是指评价语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当学生的认知出现错误时,老师、同伴等要引导其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取向正确的价值判断。规范,并不是现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僵死的、程式化的所谓“激励性口头评价”,诸如“嘿嘿,你真棒!”“答得好,表扬他!”等之流。个性化,指评价者(教

师、学生)要针对被评价者的个性及价值客体的特点,作出具有评价者自身特点的口头语言评价。

或幽默风趣、或平和亲切„„

(三)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口头评价是一种瞬时评价,教师本人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还要引导学生在评价时善于捕捉、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素质教育要求教育应“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激励性口头评价”研究的重要策略之一。激励性口头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更重要的一点,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考察受教育者个体进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调整心态和评价行为,不断进步。激励性口头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同时而异,因境而异,作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在课堂这个小世界里,让不同的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获得发展。

(四)恰当地运用延缓性评价手段

所谓延缓性评价,就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或实验,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缓性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每当一种意见提出时,教师都请学生给予评判,他们或分析,或争论,或同意,自己来处理。教师只在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才适时给予点拨。

我在本实验研究中,准备运用以下几种延缓性评价方式:

1、言语提示(在学生解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解答的评价不是按标准答案,而是用语言提示诱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性。)

2、精心补问(对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学情、学生错误所在,补充设问,点拨学生引发讨论,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争辩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

3、巧用反问(在学生理解得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完整时,教师运用反问,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产生疑问,引起思考,进行比较,进而排除谬误,获取真知。)

五、课题研究步骤 3月份:

收集相关“激励性评价”的资料,进行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4月份:

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检测。5月份

形成激励性评价体系,并具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形成良好的评价手段。6月份

1、归类整理收集实验过程中的各种资料。

6.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激励 篇六

一、激励理论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在实施激励理论的过程中,该怎样把激励理论很好地融合在初中政治课堂中,让学生能够有学习政治的信心和热情,为了能够很好地实施激励理论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区别性原则,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之间都有着区别,因此在政治课堂上实施激励理论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必须考虑周全把所有的学生都囊括过来,以每个同学的特性为出发点来实施,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来进行鼓励和满足,这样才能把激励理论的效果实施到最好;还要遵循适当性原则,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时候,要根据这个时间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把握恰当的时间。教师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进步,并且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美,让学生能够受到鼓舞;其次就是平等性原则,教师作为政治课堂上的主要引导者和主导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来说影响很大,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激励理论的时候一定要体现出平等性的原则,对待每个学生的态度和激励方式都要平等对待,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要偏袒或者冷漠个别学生,还有在对学生的奖罚政策上也要平等公平对待,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保持自己的心态;最后就是物质与精神激励相联系的原则,在初中政治课堂上进行激励的时候,一定要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精神激励能够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信心,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自身的`精神需求;适当的物质激励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比如教师奖励的笔记本和奖状等各种物质激励,有形的物质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

二、激励理论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实施意义

在初中政治课堂上实施激励理论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政治学习的动力,所有实施激励理论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奖励,这样就会把学生的动力不断地激发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政治学科的特殊性,教材内容大都是理论性的知识,这就会使学生产生枯燥的情绪,没有学习的兴趣,这时候教师适当激励就能够很好地把学生带回到学习的轨道上来,这样就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身心需求,对政治学习保持充分的积极性,提高政治学习的热情。

2.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时候需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热情和耐心,会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亲切感,从而对教师的好感不断增加。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时候,能够很好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在受到教师的激励之后,能够受到鼓舞,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积极认真地投入政治课堂中,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知识面也在不断地拓宽,对于教师在政治课堂上的教学方案和方法的创新都能够有所帮助。

教育领域中激励理论的运用比较广泛,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励和奖励,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树立政治学习的信心,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7.浅谈激励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篇七

一激励的方法

1.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的教学活动是多边活动, 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只有在浓厚的民主氛围中、轻松的情境下, 思维才会得到充分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追求新颖、争强好胜、渴望成功的心理, 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问题意识”是衡量主体性的重要标尺。没有“问题意识”, 就谈不上主体性的发挥, 更谈不上创新。学生能提出问题, 表明他进行了独立的思考与分析。产生问题的过程, 就是体现主体性的过程, 也是创造性发挥的过程。

2. 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融境于教,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依据教学内容, 常常通过设疑问、设障碍、揭矛盾, 创设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的质询, 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对知识处于“心欲求而不得, 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

承认学生差异, 重视体验性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习的热情。心理学家认为, 学生之间的差异几乎是绝对的, 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教学民主的重要体现。学生的智力水平、行为习惯、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的不平衡, 都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 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标准要求学生, 而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提出不同的要求, 通过目标分层, 实施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以适应学生的差异, 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进步。

3.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在多思考上面, 这是发展性的思维活动。教师把问题提出后, 应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有更多体验、感悟、实践的机会。不要为了追求教学模式的完整, 使学生的参与活动成为过场。

二激励常用的类型

1. 目标激励

设置切实合理的学习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个目标必须实事求是,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既不能让学生感到高高在上、遥不可及, 又不可让学生觉得轻而易举、唾手可得。要让学生感到自己有这个能力, 但必须为此付出努力。当然这一目标也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所以, 目标设置必须切实合理, 切忌空洞。

初中生的学习目标是发动、维持与引导学习的动力, 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因此, 教师要把明确的发展目标铭刻在学生心上, 引导他们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激励学生的目标有大有小, 大目标可以是一个学期、几个月完成, 小目标可以是一节课完成。学生的学习目标愈明确, 学习积极性愈高, 学习的潜能越能发挥, 学习的效果也愈佳。如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这样来激励学生:“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知识, 聪明的同学肯定能专心听讲、很快学会的!”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之下自然会精神振奋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的。

2. 参与激励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要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只有确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才能激发全体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学习热情。特别对于一些学困生, 渴望参与又害怕参与是一种矛盾心理, 所以教师应帮助其克服这些心理矛盾, 鼓励其参与。例如, 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会经常发现一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对教师传授的知识不用心、不感兴趣。针对这一现象, 教师要瞅准对象, 向其提出难度适当的问题, 及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用鼓励表扬的话语, 激发学生做出正确的回答, 使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这样做, 学生会渐渐地对数学产生兴趣。

3. 情感激励

这是密切师生关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如今的教师不应是一脸师道尊严, 如今的学生也不会是唯唯诺诺。课堂上,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用语, 以便沟通师生感情, 特别是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的那样:“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的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例如, 学生回答问题时, 能专心听完, 要有耐心, 不要因为学生答案的不准确而立刻打断学生的回答。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发现学生的点滴成绩和微小进步, 并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 特别要鼓励有独到见解的学生, 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4. 比较激励

比较往往能得到差距, 从而产生勇气。教师如果善于抓住时机对学生的状况进行比较, 那么, 学生不甘落后、好胜心强的特点将会发挥较大的促进作用。如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发表意见, 再对学生的不同见解作以比较引导, 从而是学生对争论的内容深刻理解。如对作业出现差错的学生就可以委婉地说:“你要是能像××一样做得又对又快那该多好啊!”这样学生肯定能从比较中看出差距, 获得前进的动力。当学生同他本人以往相比有所进步时, 教师应适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三结束语

总之, 教师巧妙地运用各种激励, 可以唤醒学生学习的潜能, 激发学生的斗志,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8.赏识激励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 :赏识激励 理性思维 发展内力 潜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赏识激励的教学策略,是以挖掘、激发、调动学生内驱力为主旨,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在愉悦的学习状态中茁壮成长的一种教学策略。数学表面上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可是在通向未来的数学教学中,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因此,我们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掌握赏识激励的方法技巧。

1 把握需求,用语言去赏识激励

感受学生、把握需求,是教育者应用赏识激励策略的前提。感受学生,就应该了解学生,熟知学生。学生在做什么、想什么,学生希望做什么、爱好干什么,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内在需求,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胸中有谱。感受学生,就应该来个换位思考,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生是怎样看待自己的所作所为的,学生是怎样认识师生对自己的评价的,学生是怎样评价他人的。感受学生的目地是为了认识学生,理解学生,更好的指导学生。例如:在进行“如何识别一个图形是特殊的四边形”的单元小结时,做了如下游戏:

游戏规则:(1)猜者背对黑板;(2)猜者只能根据图形(特殊四边形)特征提问;(3)每小组选出一名学生作猜者。(4)要求猜者在规定的时间内猜出题目。

游戏玩法:老师让某组一学生上讲台猜题,该学生面对全体学生,背对黑板,然后教师出示写有“正方形”的卡片,让这位学生开始猜:

S(猜者):“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吗?”Q(全体同学):“不是”

S:“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吗?” Q:“是”

S:“有一组邻边也相等吗?” Q:“是”

S:“对角线也相等吗?”Q:“是”

S:“正方形!”

师:“恭喜你,答对了!”全班学生鼓掌!

由此可见,把游戏引入数学课堂,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极大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更重要的是,数学课堂上的这种活跃的游戏气氛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距离,让学生感到了老师是可亲、可信、可靠的朋友;同时又没有失掉数学内涵,这正是我们用语言渲染出来的数学教学活动的最高境界!

2 提供机会,靠竞争去赏识激励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里的需要实质上是一种潜在的创造意识,更为需要的是我们执教者能够给学生们一个生长问题的土壤、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在这个到处都充满着激烈竞争的时代,让学生们懂得这个现实和“优胜劣汰”的原则,培养竞争意识,激励他们学好本领。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将竞争引入课堂,如“速算”、“拼剪图形”、“面积等分”等,使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竞争,并且分层设置问题,让同一层次的学生之间进行竞争等等,并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理性思维,诱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其实对于教育者来说,在赏识激励之后,及时地给予受教育者再提供一个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机会,并帮助指导学生从中进行自我反思、体验与感悟,赏识激励策略的教学效果会更加理想。

3 发展内力,用成功去赏识激励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有赖于成功。在学习上,当学生克服了种种困难,突破了一道道难关,获得了某种知识,心理上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越学越有劲,成功激励既能尊重学生个体,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又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存在的价值,促进学生发现自己,发展自己,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努力使学生尝到学习的甜头,成为学习的成功者。比如,在讲授《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时,老师出示2x+y=0这一式子,请同学说出这个方程的解。生1:我取x=1,y=2;生2:我给出x=0,y=0;生3:x=-2,y=4……学生们此起彼伏,给出了多种答案。师:同学们刚才给出的答案都能使这个二元一次方程成立,都可以作为方程的解,那么这道题的答案到底有多少个?如果把它们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并描出点来,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奇观”呢?大家不妨动手试一试。学生的争论没有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全神贯注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研究起来。最后大家不约而同地得到一个答案:原来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有无数多个,奇妙的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这些解都整齐地排在了同一条直线上,学生们长舒了一口气,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就这样,在成功的光环下,充分激发了学生蕴藏在深层的潜能,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赏识激励是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生长剂,是活跃课堂心理环境的催化剂。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恰当地激励教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觉的兴趣和需要。

参考文献

[1] 赏识你的学生:最贴心的教育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

[2] 之美与助人成材:教师如何激励学生.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大师谈教育激励(大师讲坛系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4] 如何赏识孩子给其自信.北京工大.

9.体育教学中的激励艺术刘宇伟 篇九

激励,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加强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激励方式有以下六种:

一、融通式激励

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体育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这种情感建立在师生情感交融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融通包括情感和信息两个方面,感情和信息融通了,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和了解的程度。

二、勉励式激励

这是体育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现代管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誊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的命令,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他们的活动热情。如教师布置学生跳高:“你们必须给我跳过去,跳不过去的要受罚!”学生听了心里不舒服,带着顾虑练习,效果肯定不会好。如果换成勉励式布置:“同学们要大胆地练习,跳不过去没关系,我再继续辅导你们。”同学了不但乐意去练习,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练习效果肯定比前者要好。

三、参与式激励

行为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参与管理、参与决策,是人的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是精神方面的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是精神方面的一种高层次的需求。从这一原理出发,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要求,收集学生的建议,让学生献计献策,让学生参与备课。这样备出来的课,肯定是从实际出发,集思广益,教师教得自在,学生学得称心。

四、期望式激励

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有某些过失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就要们听 :该表扬约,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论过要适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

五、宽容式激励

课堂上,师生之间产生矛盾是常有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教师要容人之短,不怀成见。教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是妥善解决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教师对学生要热情教诲,以情感人。若采取“以牙还牙”的办法,必然激化矛盾,破坏师生关系,严重影响教学。

六、影响式激励

10.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激励 篇十

教学反思

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指向。

11.论激励机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一

内容提要:在当前实施新教材教学的过程中,作为知识的传递着,我们必须反省教学方式的得当性,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激励机制,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倡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质疑、猜想、讨论,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智力资源,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面对千变万化的信息社会,学习不仅是把知识装进学生者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把知识变为自己的“学识”,变为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而要在数学教学活动活动之中实现这一目标,学生能否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正确运用激励机制,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一.掌握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心理学家麦克里兰德(McLi.Land)以为,学生和成人都有不同的“成就需求”,追求成就,希望获得成就,这种动机就是成就动机。具体说,就是指个人愿意去做,去完成自己以为重要或有价值的事情,并力求达到完美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例如,学生学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内容之后,让学生讨论:车轮为何是圆形的?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探究,得出结论。通过这个事例可以让学生体会学好数学的成就感,原来身边处处充满了数学知识,学好数学能了解神奇的大千世界,解释相关的生活奥秘。

二.运用激励机制,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一)创设民主氛围,促使师生关系朋友化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气息。”

(二)理想的富有激励的课堂教学,必须具备下列主要特征:

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组织帮助、鼓励、引导、促进):教师要学会倾听、沟通、尊重,学会向学生学习。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有适时地给予学生:“行,不错,你的见解真独特,你真棒。。。。。。”等肯定的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才可能达到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为实现师生双方的交流,相互沟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操作平台,让师生共同体融入情境教学之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这时,教师才真正成为学生的良朋知己,从而成为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推动力量。

(三)正确运用激励,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就是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创激励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2.正确运用激励,使学生主动投身到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去

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正确运用激励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主动参与。而活动过程之中总会时不时地出现各种问题,怎样让学生保持主动性和参与的持久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采用多种激励。例如,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教学要鼓励学生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况、不同背景的思考,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提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教学案例《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A.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问题:现有两个不同大小的轮子在同一水平线上滚动,滚动过程中两轮子可能会发生哪些情形?(采用动画演示,学生认真观察)

2.分组讨论:由小组的代表说出本组成员的想法。

(1)两轮子分开(2)相遇了有一个交点(3)有两个交点(4)小轮子恰好全部运动到大轮子内部(5)小轮子滚到大轮子中间没有交点

(学生讨论时,教者行间巡视,不时参与讨论,鼓励、点拨)

B.组织交流,共享发现

1.讨论如何将刚才所见情景用数学图形、数学语言表示(鼓励学生上黑板画出图形)

(1)相外离(2)相外切(3)相交 (4)相内切(5)内含(同心圆)(通过组织交流,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图形板演到黑板上,教者不时地给予肯定的鼓励,点拨,让学生上台点评。)

C.探究本质,统一认识

通过多媒体演示,并将两圆的半径分别标注在图上,指导学生观察、动手画图、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总结归纳出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的常用方法:

(1) 交点的个数

(2)圆心距和两圆半径之间的关系

D.能力展示

1.例题(1)据图识别两圆的位置关系(学生口答)

(2)已知⊙A`、⊙B相切,圆心距为10厘米,其中⊙A的半径为4厘米,求⊙B的半径(学生分组讨论后上黑板板演,并由学生点评)

2.你能画吗?

活动说明:用圆设置图案,让学生在数学中体验美、欣赏美、感受美。

三.采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

通过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数学运用意识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设一种环境,让学生敢于动手,在实际活动中教者适时地给予激励、表扬、点拨,并亲自动手,让学生积极投身于教学实践中去,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应用的实际训练,否则强调应用意识就成为一句空话。

例如:学校每年要举行运动会,场地可组织、鼓励学生来画,跑道的线宽、道宽的尺寸一般都有规定的标准,当100m,200m,400m,800m等跑步项目终点位置的确定时,其起点位置如何确定?相应的每跑道的前伸数怎样确定?标枪、铅球、铁饼场地怎么画?相应的角度怎样确定?这些应用到的数学知识虽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并不简单,学生遇到困难后,可能后退,甚至不敢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教者一句鼓励,一个小的暗示,一个小的动作,都能使学生重振信心,大胆尝试,从而领悟到跑道上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又如,在学了一些相关知识后,可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些作图工具、测量仪器、制作一些数学模型如长方体、正三棱锥(柱)等模型;或让学生设计方案并解决“不过河测量河宽”“测操场上旗杆的高”等问题。学生每做出一种图形或一种设计方案,教者指导后,然后将学生的成果展示给其他同学,在班上鼓励、表扬,并设计一成果橱窗展,让其他同学都想大显身手,激发同学们动手的信心和勇气。

这样,通过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思维加工的过程,强化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多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四.使用激励机制,营造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

以前的评价是“唯分数论”。究竟考6分是不是就一无是处呢?魏书生老师曾经这样评价一名语文考8分的同学,“你考8分本身就是一种成绩,我相信你可能还有很多可以得分的地方,如果这些地方被你注意了,你肯定不只8分,相信自己一定能改变这种状况。”后来这位同学在魏老师的鼓励下,语文成绩突飞猛进,走向了成功。

学生其实十分在意老师的评价。如果上面的评价换成:“你怎么这么笨,才考了8分,你这个书读着还有什么意思,干脆别读算了。”那样的结果就不言而喻了。有人说,教师以为学生是魔鬼,学生就变成魔鬼;教师以为学生是天使,学生就会变为天使,学生需要的是鼓励、支持、理解、帮助,而不是责骂,埋怨甚至侮辱。平时教学中或课后的一个微笑、一个赞扬、一个鼓励的动作都是老师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

对于学困生,激励性评价尤为重要,教者应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看待自己取得的学习成绩,即使某位同学考了6分,只要他确实尽力了,我觉得同样应该给予鼓励与肯定;对于中等生,也需要树立自信,进行激励,帮助他们审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解决问题的计划,对于优生正确的肯定他们的成绩,但要注意掌握分寸,帮助他们认清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寻求解决方法,然后引导他们做好下一步阶段学习的准备,调整心态,继续努力。正确运用激励评价,对不同的学生会取得同样的效果,那就是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共同提高数学成绩。

五.活用激励机制,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课后除教师给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外,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激励手段客观公正地自我评价非常重要。例如教者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建立自己的成长记录,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情况和成长的历程。在成长记录中可以收录: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能够不畏困难;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自己特有的解题方法、印象最深的学习体验;探究性活动记录,提出的有挑战性的问题。。。。。。成长记录中的材料应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要真实并定期加以更新,并激励学生在班上进行展示和交流,特别是让学生感受自己的不断成长与进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重要依据。

12.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激励 篇十二

激励教学法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与赞美,渴望自我的人生价值能够得到实现。托尔斯泰也曾就此形象地说过:“激励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促使他人创造奇迹的催化剂和导火线。”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虽然性格处于敏感的叛逆期,但他们同样也渴望着得到老师对自我的认可与赏识,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因此,从人本关怀的角度讲,在教学中多采取激励的方法,是符合人的心理特点的,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运用激励教学法,也是增强农村中学数学课吸引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不容否认的是,农村中学数学教育目前面临着一种困境。即大部分学生对这门功课感觉学习困难,缺乏起码的学习兴趣。但是,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数学教育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要促使学生重视数学课的学习,教条的说教或冰冷的批评,事实已证明难以奏效。相反,通过不断地激励,潜移默化地引导其喜欢数学课,却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激励:少批评,多肯定,培养其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多当众表扬,满足其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激励其开动脑筋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创新能力。这些激励方式的实行,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少批评,多肯定,培养其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学生都是朝着教师激励的方向发展的,而批评则有损学生自信心的树立,进而缺乏学习的兴趣。数学课程由于其独特的知识体系,又稍显枯燥,多数学生普遍感到数学课不好学,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甚至失去学习信心,考试成绩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我很少去批评学生做得不好,而是尽可能地肯定他们已取得的成绩,挖掘他们在学习中的“闪光点”,表扬其与以往相比有进步的地方(哪怕是不起眼的一点小进步)。通过抓“闪光点”,暗示他们都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学好数学课,从而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学习的乐趣与激情。

一位男生原来数学成绩很差,我担任该班的数学教学,第一次数学检测是全班最后一名。我平时上课看见该同学上课很认真,就叫他起来回答问题,在我的不断鼓励下,他逐渐对数学课有了兴趣,学习数学认真、努力。两个月后,他的数学考试检测居然及格了,在全班属于中等成绩。这个学生高兴地跳了起来:“原来我也可以学好数学课,真是太棒了!”这就是教师激励的魅力所在,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消极学习转变为积极学习。这种学习观念的转变,也将对学生一生的学习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多当众表扬,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为了给学生创造一种自我实现的环境,在教学实践中我非常注意利用课堂提问的机会,当众表扬学生。具体的做法是根据学生成绩优异的差别,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回答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比如一节数学课上一些基本概念,直接运用本节课知识这类比较简单的问题,我会选择学习基础较差一些的学生回答;而数学知识综合应用这类较难的问题,则会让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回答正确的,我毫不吝啬地予以当堂表扬;回答不正确的,也不批评,而是引导其认真分析错误出现的原因,并对其勇于回答问题的表现进行表扬。在提问时,我还注意语气亲切,表扬诚恳,发自内心,使学生感到教师是真诚地关心他们的。提问的难度也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以学生通过思考能回答为宜。使他们既不觉得老师是特意挑选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又使他们通过回答提问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使他们更进一步地爱上数学课。

激励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我还注意激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向教师提问、假设和陈述。对于某一数学问题的讨论,激励全体学生都参与活动,要求大家都开动脑筋,各抒己见。虽然学生的发言或观点不尽成熟,却也会出现一些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火花的一家之言。其中有不少后面要学习的知识,通过讨论发散,学生已经掌握。

13.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激励 篇十三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运用教育激励,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爱上语文。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激励理念,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营造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寓教于乐。

关键词:激励; 激励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自信

一、引言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所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情感体验,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普遍缺乏课堂参与热情。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将激励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值得肯定的是,激励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

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方面效果显著,但是如何巧妙的运用激励教育,掌握正确的激励方法是非常关键的。心理学家经过试验证明: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有限,而且小学生也有被肯定被爱的需要。激励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渴望,发自内心的爱上语文,增强自信心。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现在激励教育受到普遍认可,尤其是语文课堂中的激励教育,得到了许多教师的充分重视和广泛应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激励教育应用方面仍存在误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此,我们探究激励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实施激励教育的原则,寻找正确进行激励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教育工作者,要以人为本,不吝啬自己的赞美,正确把握的激励教育的方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快乐。

二、研究的意义

(一)完善激励教育理论,让理论更好的指导教学实践

现有的关于激励理论的研究,大多来自管理学和心理学,近年来,被引入到教育学中,激励教育理论需要完善。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中正确运用激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语文。所以,教育工作者完善激励教育理论,对语文教学实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探索正确的激励方法,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现阶段,在激励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吝啬自己的激励和赞美,还有激励泛化,缺少针对性。随着激励教育的研究,教育工作者,寻求正确的激励教育方法,营造良好和谐的氛围,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运用正确的激励方法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爱上语文。

(三)可操作性强,现实意义较大

对于该课题的研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尊重个别差异进行激励教育,实践性强,并非纸上谈兵。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语文不仅是识字写字的工具学科,语文还是具有美感的人文学科。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研究这一课题的现实意义较大。

三、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表示,缺乏鼓励,一个人自身的潜能只能发挥20%—30%,而正确与充分的鼓励则能使人发挥出潜力的80%—90%,足以可见教师的激励对学生,发挥潜能,激发学生兴趣有巨大作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起来读课文,一个鼓励的眼神,“你可以的,老师相信你!”学生会充满力量,读的更加流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通过“小红花”、“鼓掌加油”。语言、动作、眼神等多种激励相结合的手法,小学生有一种被表 2 扬、被激励的强烈渴望,非常在乎别人对他的肯定。教师要发自内心热爱学生,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比如我在上林海音《冬阳▪童年▪骆驼队》时,这篇课文讲述作者在北京城南的童年趣事,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入作者的童年世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习二年级课文《小鹿的玫瑰花》时,我带来了我画的玫瑰花还有玫瑰花贴纸,并且告诉学生:如果讲台谁表现的好,我就把这玫瑰花送给谁,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从而让学生明白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会更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儿童的兴趣,让学习快乐起来,浓厚的兴趣是长效的兴奋剂,教师的激励和肯定,给学生插上兴趣的翅膀,爱上语文。(二)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赞美是照在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可见,激励的话语,有着无法言说的魅力,心理学家认为:激励往往可以让一个萎靡不振的人突然拥有自信和进步的力量,而打击和责难足以让一个内心坚强的人变得灰心丧气,让一个软弱敏感的人更加懦弱自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激励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重要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班里会有积极踊跃发言的,有沉默寡言的,有低头害羞的几种类型的学生。此时,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给学生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些鼓励的话语,可以给予他们无形的力量,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敢于发言,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勇敢的展现自我,从心底里爆发出奋斗的信心和力量。

对于一些后进生,教师不能吝啬对他们的鼓励和表扬,表扬不是好学生的专利,后进生一般比较敏感,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肯定,教师应该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与他们沟通交流,相信他们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爱,充满正能量。激励他们,让他们有信心,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以后的身心发展有巨大影响。(三)激励学生积极学习

在语文课堂上,有些学生对课文提不起兴趣,认为语文枯燥无味,是一门识字写字课,抹杀了语文的人文性和美感。此时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学习,让学生融入课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 3 在上四年级课文《第一次抱母亲》时,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你们都是善良的好孩子,你们的母亲从小到大照顾你们很辛苦,你们为母亲做过什么让她感动的事情吗?你们的健康和努力学习就是给她最好的礼物。下面请同学们来分享他和母亲之间有趣或难忘的故事?”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发言,融入课文,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

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会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从心里爱上语文,感受语文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四)让学生身心愉悦,课堂气氛积极活跃

于永正说过:“一旦进入课堂,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十足。”教师要精神饱满,教师的积极情绪会感染学生,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要激励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在欢快愉悦的环境下学习。比如:在学习课文《小壁虎借尾巴》时,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播放视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下学习,保持身心愉悦,乐于学习。

四、小学语文教学实施激励教育的原则

(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教育,教师要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激励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民主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待优等生和后进生应该一视同仁,爱无差等。随着教育观念的进步,激励教育得到大力推崇。教师在评价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学生被过多掌声包围,缺少是非观念,滋生不良的负面影响。对学生的激励表扬要真实、中肯、入情入理。比如:对小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不能一味的赞美,夸大其词,忽略了学生的不足,学生不能很好的正视自己的错误,对学生的进步造成不利影响。

教师在激励学生时,要坚持正确的方法,平等、客观、公正。让激励发挥理想的效果,给学生信心的同时,让学生正视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和定位。(二)情感真挚,寓情与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在实施激励的同时,应该与学生进行眼神上的交流,在眼神给学生暗示,给予肯定。教师要以真挚的 情感、诚信的态度,用饱含爱意的语言,激励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寓情于理,情理交融。于永正说过:“轻描淡写、面无表情的鼓励和肯定,会使学生不以为然,甚至不领情。”所以教师在激励学生的时候,要真诚、用心,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比如在学习口语交际和生字词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踊跃发言和动口、动手能力,感情真挚,给学生无形的力量,乐于学习,爱上语。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更多的是来自外界,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情感真挚,营造良好的氛围。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激励学生应该深入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比如在学习课文《爱如茉莉》时,教师激励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爱如茉莉的真挚情感,体会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感情,以情动人,寓情于理。

(三)物质激励与情感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法,直接有效,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激励的方法,选取优秀的小组成员,进行给予小红花、趣味贴画等物质激励的方法,激励学生兴趣,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考试测验后,教师可以对有进步、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物质奖励,奖励本子、钢笔等学习用具。物质激励的同时,要加以情感激励,与学生沟通交流,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往往情感的激励,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抚慰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力量。小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没有那么成熟,过多物质激励,会让学生学习功利化,滋长拜金主义,所以教师在激励时,要采取物质激励和情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四)全体激励与个体激励相结合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民主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发展。比如在上公开课时,教师不应该只关注成绩优异的学生,应该面向全体,给成绩中下等的学生机会,激励他们勇敢的发言,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精神生活的意义在于唤起每一个学生人格的独特性。”教师应该关心热爱全体学生,同时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 5 生身上的优点,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是特别突出,但是热爱劳动,团结同学,教师应该给予表扬和激励,还有的同学画画动手能力强,教师应该给他们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制作语文手抄报,负责黑板报的工作,在劳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坚持个体激励与全体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

五、小学语文教学正确进行激励教育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激励理念

1.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教师要尊重热爱学生,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学生。教师首先不能吝啬自己的激励和赞美,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闪光点,比如:在上语文“口语交际”模块的时候,教师可以多鼓励平时害羞、很少发言的学生,给他们一个鼓励的眼神,尊重他们,激励他们多发言、多交流。不要把赞美、表扬当作是好学生的专属品,对于成绩一般甚至是后进生更需要得到教师的激励和关注。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2.激励教育要适度、因时制宜、及时有效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教育,在学生认为语文枯燥乏味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课件激励,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在学生积极性不高,成绩取得进步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而有力的话,但是,无论是课件激励还是语言行为激励,都要坚持适度原则,不能在课堂中过度使用,“好”声成灾,激励过多会使学生习惯了被“赞美”包围,从而漠然视之,甚至不能客观的正视自己。激励教育要因时制宜,及时有效,教师应该在第一时间,对学生的突出表现进行激励,及时的赞美十分重要。在他们丧失信心的时候,给他们力量,激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运用多种方法激励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施激励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学习进步,根据不同的时机、情境灵活运用,让教学效果达到最佳。1.情境激励

比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感人的课文时,我们可以运用创设情境,通过课件再现父亲寻找儿子几天几夜的伟大,和儿子对父亲的充分信任,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感受父爱的伟大,创设情境,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和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榜样激励

在班级中,教师可以将成绩优异、有进步的学生树立为榜样,给予奖励,激励其他学生,引导他们借鉴学习。让他们有明确的目标,并朝着目标努力,挖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的能量,有巨大的动力学习语文。

3.语言激励

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课堂激励也离不开语言,教师激励的语言要有艺术、真实,饱含情感。教师的一句平平淡淡的“好”“棒”之类的语言,没有触动学生的心灵,只停留在表面。而且教师激励的语言要真诚、生动幽默,符合小学生天真活泼的心理特征,更易于学生接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4.行为激励

行为上对学生给予肯定,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一个满意的点头,一个会心的微笑,都给学生如沐春风的感觉,给学生无形而巨大的力量。于永正说过:“有一种激励手段叫“掌声”,不要低估了掌声的作用。”是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全班同学的掌声,来激励学生,简单有效,学生会有一种自我荣誉感,会备受鼓舞,充满激情和能量。

(三)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往往会出现“一言堂”和“满堂灌”的形式,学生被动的接受“填鸭式”教育,新课改倡导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比如:在学习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模块时,应该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学习表达“祝贺感谢”时,教师可以充分给予学生开口说话、表达情感的机会,可以让小组之间进行互相祝贺,就大家喜欢的话题进行现场模拟,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参与进来,说者畅所欲言,听者兴趣盎然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学生为本,与学 7 生沟通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心情愉悦的环境下学习,大大提高的学习效率,积极主动的学习,会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所以,激励教育需要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教育正确运用,需要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上一篇:英文字母怎么写好看下一篇:收受礼金纪检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