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念与实践

2024-07-18

文化理念与实践(精选12篇)

1.文化理念与实践 篇一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在进行产品方案研究时,应根据市场需求导向和目标市场来确定产品品种、数量、质量,项目产品方案应能适应市场多变的要求。这主要是对于()因素的考虑。

A.国家产业政策 B.企业发展战略 C.市场需求 D.资源综合利用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2.以下企业竞争成功关键因素中,属于服务类行业所应重点关注的是()。

A.公司形象 B.工艺创新能力 C.品质管理 D.劳工技能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3.波特的“五力模型”是一种结构化的竞争能力分析方法,以下属于决定行业内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竞争强度的因素之一的是()。

A.规模经济 B.转化成本 C.销售渠道 D.退出障碍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4.在进行产品价格预测时,除了应考察()状况以外,还应了解影响产品价格的其他因素,如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劳动生产率、成本、利润等。

A.产品出口 B.产品进口 C.市场供求 D.产品销售量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5.按照调查样本的范围大小,可以将市场调查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市场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

A.抽样调查 B.实地调查 C.问卷调查 D.文案调查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3道题】

1.核心竞争能力是一家企业在竞争中比其他企业拥有更具优势的关键资源或活动,可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包括()。

A.独特的企业文化 B.生产高质量产品的技能 C.良好的售后服务能力 D.产品营销技能 E.产品研发和革新能力 用户答案:[ABCDE] 得分:10.00

2.场址比选的主要内容包括()。

A.建设条件比较 B.投资费用比较 C.运营费用比较 D.环境保护条件比较 E.场址的安全条件论证比较 用户答案:[ABCDE] 得分:10.00

3.以下因素中,属于产品方案研究所应考虑的有()。

A.专业化协作 B.环境制约条件 C.内外销比例 D.技术装备条件 E.原材料、燃料供应 用户答案:[ABDE] 得分:1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5道题】

1.采用重点集中战略的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和顾客,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但企业的市场份额总体水平较低。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8.00

2.市场预测是在市场调查取得一定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市场未来的发展状态、行为、趋势进行分析并做出推测与判断,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产品价格预测。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8.00

3.产品方案需要在产品组合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所有的项目都有多种产品,其中一种或几种产品为主导产品。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8.00

4.编制土地资源论证报告时,建设项目概况应涵盖编制依据、项目选址情况、项目建议书提出的场址位置及主管部门审查意见等。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8.00

5.通用矩阵是波士顿矩阵的改良分析矩阵,其实质是把企业外部环境与企业内部实力归纳在了一个矩阵内。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8.00

2.文化理念与实践 篇二

一、以科学规划引领城镇带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 规划科学是最大效益, 规划失误是最大浪费, 规划折腾是最大忌讳。咸嘉生态文化城镇带的发展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 坚持以全局视野系统谋篇、顶层设计, 引领城镇带前进方向。规划引领。严格遵循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 按照“全域、全程、全面”的要求, 科学规划城镇带发展。突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 深入研究城镇带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功能布局, 加强城镇带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设计。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协调性, 坚持战略规划、产业规划、空间规划、重大项目规划系统集成、“多规合一”, 切实解决好各类规划自成体系、互不衔接的问题。强化规划的约束性、强制性, 树立“规划即法”理念, 着力提高规划执行力, 坚决做到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 决不允许把规划当成摆设。以人为本。城镇化的核心是人, 城镇带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人来做, 努力提升沿线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满足市民生产生活需求, 合理布局城镇带产业发展、居家商住、购物休闲等内部结构, 让居民工作、生活、就学融合便捷。要满足市民公共服务需求,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强化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推动城镇带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满足市民公共安全需求, 将创新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城镇带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 提高城镇带综合治理能力, 打造安定和谐、井然有序的生态宜居环境。精准定位。城镇带交通便利, 沿线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丰富, 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良好。要以国际国内视野高标准定位城镇带发展, 将其放到“一带一路”“一江一山”的大格局中谋划, 放到咸宁打造中国中部“绿心”和国际生态城市的大目标中定位, 确保建成后的城镇带不仅有形而且有神;不仅成为全市的发展带、生态带、文化带、景观带, 而且也是一条带动沿线居民致富奔小康的富民带。二、以工匠精神厚植城镇带发展基础将“工匠精神”根植于咸嘉生态文化城镇带建设的方方面面, 坚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坚持基础先行、项目带动、统筹推进, 将城镇带做到精致、做出境界、做成精品。突出基础先行。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的根本, 不论是发展经济还是改善民生, 基础设施建设都要先行一步。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有序推进的原则, 完善城镇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形成有序对接、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 提升城镇带发展保障能力。要着力完善以水五大发展理念是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咸宁市打造咸嘉生态文化城镇带既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 也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全新实践, 更是建设美丽咸宁的重要载体。咸嘉生态文化城镇带全长115公里, 串联一县、两区、两城、九镇 (办) , 涉及人口50万。按照“以人为本、生态为先、功能为要、文化为魂”的要求, 咸宁市委、市政府致力把咸嘉生态文化城镇带打造成发展带、生态带、文化带、景观带。

路、陆路、铁路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区域交通体系, 加快推进武深高速、武汉新港咸宁港区、嘉鱼和赤壁长江大桥建设, 提升城镇带产业集聚力。要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 大力推进西凉湖、斧头湖、淦河等重点综合治理工程, 全面提升城镇带环境承载力。要加快推进商业服务、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城乡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提升城镇带人口吸附力。突出项目带动。按照“生态产业布局一体化、综合交通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信息与社会管理一体化”的要求, 城镇带沿线已布局重点项目52个, 总投资600多亿元。这些重点项目覆盖面广、行业类别多、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 事关城镇带的长远发展。目前, 基本完工的项目有梓山湖跨铁路桥、湖北商贸学院、香泉映月工程、小康社区等12个;正在快速推进的项目有城镇带全线综合整治、梓山湖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孝子山公园、永安阁景区工程、基金小镇、金融港、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3D立视幻影科技城、“两山一河”工程等28个;下步着力推进的项目有咸宁公铁物流区、淦河中游整治工程、竹循环经济产业园、阳光奋达养老城、凯迪智能制造园区等12个。随着一揽子项目的全面实施, 城镇带的发展必将由积极稳妥渐入提速提质的佳境, 展现出美好的前景。突出统筹推进。城镇带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既不能急, 也不能慢, 要按照“整体规划、分段实施、目标导向、绩效评估”的总体要求, 统筹推进。要统筹好整体规划和分段实施, 遵循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 对难度较小、准备充分的工作和项目, 对一些涉及全局性的工作和关键性项目要优先推进。统筹好建设速度和建设质量, 严格按照进度服从质量、质量第一的原则, 将专业、专注、专心的“工匠精神”倾筑于城镇带建设之中, 用最严格的标准、最苛刻的要求, 保证施工质量, 铸造百年精品。统筹好地上地下建设, 大力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 切实解决好“逢雨必涝”“垃圾围城”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三、以生态文化提升城镇带发展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 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这既是做好新时期城市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也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生态优先。城镇带的一个鲜明特点, 就是依山傍水、临江靠湖;一个最大优势, 就是森林覆盖率高、绿色生态资源丰富。要将生态大保护、长江大保护战略贯穿城镇带建设的全过程, 严格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 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文化城镇带。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以自然为美, 坚持原真性保护、原住式开发、原特色利用, “不挖山”“不填水”“不砍树”, 全面加强水源涵养和生态修复,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健全完善城镇带供水保障体系、防洪排涝体系、水生态保护体系, 打造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和河畅水清、岸绿景

美的“美丽乡村”。要依托城镇带沿线湿地景观、农田景观、森林景观, 把好山好水融入城镇带, 让城镇带与绿水相连, 与青山相依, 共同构建河湖绿色生态廊道。坚持文化为魂。文化是城市魅力之源, 是城市精神之本。建设咸嘉生态文化城镇带必须把文化传承与创新贯穿始终, 用现代文化的理念把历史“血脉”和文化“基因”根植其中。要以本土特色要素为基础, 传承历史文脉, 改善人文环境, 挖掘特色内涵, 塑造城镇带个性, 提升城镇带品位, 让城镇带建设成为强化乃至再造本土文化的过程。要注重展示生态内涵, 依托古村落、古建筑、古树名木、历史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 打造“一村一景, 一村一品, 一村一韵”的“特色村落”。要研究嵌入地方文化元素, 着力发掘梓山湖新城的养老文化、农耕文化, 贺胜桥镇的铁军文化, 咸宁高新区的工业文化, 马桥镇的红色文化、古村落文化, 咸宁中心城区的温泉文化、嫦娥文化, 向阳湖镇的向阳文化、宝塔文化, 渡普镇的三国文化等等, 真正把城镇带的“根”留住、“魂”留住、“美”留住、“乡愁”留住。坚持绿色发展。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 绿色是咸嘉生态文化城镇带发展的生命。要坚定绿色发展路径不动摇, 大力发展生态绿色产业, 坚持以产兴城, 以城促产, 推动产城融合发展、联动发展, 坚决防止运动式“造城”“房地产化”和有城无业的“空心化”。要依托斧头湖畔生态农业园、向阳湖现代农业示范区、潘家湾蔬菜基地、大禾农业温室育苗基地等资源禀赋, 大力发展茶叶、油茶、桂花、蔬菜等现代生态农业;依托咸宁高新区, 积极培育和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依托沿线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 大力发展大健康、大文化、大旅游产业和金融服务业, 真正实现产业富民、产业兴带。四、以改革创新突破城镇带发展瓶颈资源有限、创新无限。城镇带建设要突出创新引领, 用改革的办法、市场的办法、开放的办法寻求加快发展的资源、动力和空间, 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推动城镇带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绿色发展。推动思维创新。围绕“生态、文化”做文章, 让新理念、新思维在城镇带上绽放生机。践行“生态设计”理念, 整合城镇带生态资源, 变“在城市里建公园”为“在公园里建城乡”, 将城镇带建成宜居、宜养的生态公园, 打造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最美最绿生态带。践行“海绵城市”理念, 融入到南外环、太乙大道、嫦娥大道等城镇带沿线绿化建设中, 优化城市排泄和雨水利用功能, 把城镇带建设成为一块吸水“大海绵”。践行“互联网+”理念, 加快农村电商发展, 推动农村淘宝站、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鼓励农产品网上销售, 变城镇带沿线“产品”为“商品”。践行“市场先导”理念,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更好发挥政府引导及市场运作优势, 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城镇带建设。推动体制创新。创新投融资机制, 以贺胜金融小镇和金融集团为依托, 深入推进PPP等新型投融资模式, 充分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网点, 扩大农村小额贷款和支农信贷规模, 打造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创新农村经营机制, 以省级“四化同步”试点镇嘉鱼县潘家湾镇为示范, 推动“多权同确”, 同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激活农村生产要素, 激发城镇带发展内生动力。创新城镇带沿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置方式, 建立“户分拣、组收集、村转运、镇压缩、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大力推广应用农村太阳能微动力自动化污水处理系统, 彻底改变城镇带内农村生活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泼等问题。推动管理创新。提升镇域服务职能, 加快潘家湾镇和贺胜桥镇省级扩权强镇试点, 下放事权、扩大财权、改革人事权, 减少行政管理层级, 扩充城镇行政功能, 提高服务效率。提升农村社区治理能力, 将城市社区管理的理念与经验引入农村社区, 设立乡镇行政服务中心, 将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社区。创新城乡户籍管理制度, 加快户籍制度和居住证制度“双落地”, 促进城乡人员双向流动, 保障城乡居民自由迁徙的选择权利。统筹城乡环境整治, 通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 提升城镇带环境综合治理能力, 实现城镇带洁化、绿化、美化、亮化、彩化, 改善城镇带居民生活环境。

3.文化理念与实践 篇三

关键词 企业文化;网络营销;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077-02

现在网络购物普遍地走入人们的生活当中,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与网络营销相关的工作岗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后服务于以网络营销为主体的中小型企业或者选择自己创业。而与这些就业岗位对应的网络营销相关课程,就成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核心。在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由于网络等诸多未知因素的影响,“诚信”和“信誉”成为影响企业或卖家网络营销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生学习核心课程时进行必要的企业文化理念渗透教育,让其在将来的就业和创业中能更好地适应岗位,已成为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问题。

笔者在以往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单纯地讲解企业文化管理的相关知识显得有些空洞,毫无实际意义,不如将其放入网络营销的课程中来,在学生相对重视的课程中逐步进行渗透,以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1 网络营销相关课程的重要性

网络营销主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的企业营销问题,是企业营销实践同互联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如雨后春笋,彰显勃勃生机。而与之对应的网络营销相关课程,如网络营销文案撰写、网站策划、网站推广、网络广告等课程,成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可以说未来高职类电子商务人才,大多数将服务于网络环境下的企业营销、中小型网络卖家等。所以,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笔者一直在研究学生到底在学校应该掌握什么?大量的教学改革一直在围绕如何去设计课程内容,如何以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和技能。网络营销的系列课程在电子商务专业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所涉及的全部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并能应用到将来的实际工作中的。

2 企业文化理念在网络营销行业的作用

2.1 网络营销中的企业文化

有人说,电子商务下的企业营销更注重诚信。这是因为大多数营销卖家和买家都未曾谋面,发生的交易往往取决于互相的信任和感觉。因此,如何让买家信任你的网店,如何让网店吸引顾客眼球,如何更好地对网络客户进行服务,等等,就显是尤为重要。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而企业文化管理是以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带有本企业特征的企业经营哲学(即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核心所生成外化的企业行为规范、道德准则、风俗习惯和传统的有机统一。如果将企业文化管理的理念很好地贯穿于整个网络营销的各环节,一定会对企业网络营销中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2.2 企业文化理念在网络营销行业中的作用

首先,企业文化中所包含的企业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信念,是凝聚整个企业员工的软动力。由于网络营销交易更多是不见面的交易,这就更需要诚信,更需要体现在企业精神中。马云创建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之所以成为全国最大的网络零售平台,不得不承认,在淘宝公司无处不见的武侠文化,其推崇的侠义、公平、合理、诚信的理念是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

其次,在企业文化中,企业设计好的特有的语言、口号、标语等因素,在网络营销推广中能做到好懂易记,易于传播,就会给网络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真正起到一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例如,在淘宝的企业员工均以“花名”称呼,以“店小二文化”作为其服务宗旨,用店小二的服务周到和服务意识引导和规范员工的行为理念,目的是能更好地培养网上各种营销的服务意识。

另外,企业环境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是企业的“衣妆”。在网络营销的前提下,整洁优美的环境是企业整体形象的组成部分。在调研很多淘宝皇冠级卖家时,看到虽然有些卖家的办公占地面积很小,但总会有一面墙或一个区域展示自己企业的特色装饰以及座右铭,由于网络营销是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的交易,员工的工作时间可能会打破传统的规律,这就需要员工有敬业奉献精神的存在。良好的环境可激发员工热爱企业、献身企业的责任感。

3 企业文化理念在网络营销类课程中的融合与渗透

3.1 问题的提出

企业文化在网络营销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见学习必要的企业文化管理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一般在传统的教学中,企业文化只是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的某个章节,讲课过程中由于受到空泛案例的影响,学生学起来显得枯燥无味,学习到的知识也是理论性太强,只停留在课本上,没有任何的实践体验。针对这个问题,尝试把枯燥的企业文化理念渗透到网络营销相关课程当中,既符合网络营销人才的需要,也是将传统的理论课程内容融入教学改革项目教学任务中的一次有益尝试。

3.2 企业文化理念在课程中的渗透与实践应用

在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方向的课程改革中,将网络营销文案撰写设定为第一门核心课程,一般开设在第一年,正好与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开设在同一年级。因此,首次尝试在此门核心课程中的不同任务中恰当地插入企业文化理念的内容,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网络营销文案撰写课程的不同任务中附带着企业文化管理理念。这样的设计,学生并没有觉得像单一学习企业文化知识那样枯燥无味,而使学生学习到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就慢慢习惯于遵循企业文化理念,既在完成任务中明白真实的企业文化管理的意义所在,又将在未来的就业和创业中更好地将诸如诚信的理念贯穿其中,真正把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到学习和工作当中,这才是职业教育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3.3 渗透融入后的预期效果

在进行首次课程融入的尝试后,学生已经全部习惯在进行网店文案策划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对企业网店的实际情况、经营理念进行构思、策划与撰写,在进行微博营销、网络广告文案策划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品牌文化、传统文化和企业精神。这些都受到合作开发课程企业的好评,有些成果直接对企业网络营销的推广起到很好的作用。由此看来,比起单一化的学习企业文化知识的效果要明显很多。

4 结束语

温家宝总理在国内外的多次讲话中强调,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那种“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为人们的行为方式奠定了基础,它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企业文化亦是如此。所以在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进行的课程改革与实践中,将企业文化的理念如何真正融入教学实践中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当然,企业文化所包含的内容还有很多,仅凭某门课中的渗透,让学生体会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是不够全面的。在网络营销类的课程中,往往更重视真实企业的网络营销,每一种营销方法和手段,又必不可少要把企业文化理念贯穿其中。只有系统地将企业文化渗透到网络营销核心课程体系中,才是未来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敏于立信,而不浮;成于自信,而不骄;存于互信,而不疑;做于诚信,而不欺。”希望这些电子商务的文化理念能渐渐渗透和影响学生,对他们将来的就业有所帮助,应用到未来从事的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1]罗岚.网店运营专才[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45-46.

[2]梁敬升.学会做事赢在起点[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87-89.

[3]岳海翔.广告文案写作要领与范文[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0:23-26.

4.文化理念与实践 篇四

关键词:大众审美文化;大学审美文化;理念价值;传承构建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public aesthetic culture, university aesthetic culture should notonly inherit thegood traditions of ideas and values, but also keep pacewith the times to constructand perfec.t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aesthetic culture, on the one hand, has to pass on the humanistic and guiding ideas. On the otherhand, onthe basis of the practice, ithas to construct the innovative ideas combinedwith the transcendence, with the pursuitofharmonious beauty, and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ofmankind as its goa.l Meanwhile,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aesthetic value and social value, constructing humanistic value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with the is also nee-ded.

Key words:popular aesthetic culture; popular aesthetic culture; ideas and values; inheritance and construction 20世纪90年代,大众审美文化迅速发展,人性世俗欲望的诉求是其兴起的基础,电子媒介为其插上了翅膀,市场经济为其提供成长的沃土。随后,大众审美文化带着娱乐性、商品性、视像性、复制性等特征,以不可阻挡之势影响并冲击着大学审美文化。

大学审美文化作为一种精英文化,是在大学审美文化理念的引领下,大学审美文化价值观的指导下和大学生实践活动的互动中形成的。然而,由于大众审美文化对大学审美文化的价值和理念造成了一定的消解和颠覆,所以,当代大学审美文化一方面有必要接受传统审美文化中优良部分使其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根据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构建新的审美理念与价值。

一、大众审美文化视野中大学审美文化理念的传承大学审美文化理念是大学人在总结长期的审美经验和文化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大学人经过理性思考和高度概括形成的,是对大学审美文化的本质性、规律性的判断和看法。[1](P332)大学审美文化理念的形成,既有大学发展历史上原创性的成分,也有根据已有理念再创造的部分,还有借鉴外部先进理念的成分,是继承、学习、借鉴和创造的结果,当下的大学审美文化在此基础上,传承了传统审美文化的人文性和引领性的理念。

人文性主要表现为自大学创建之时就以育人作为根本宗旨;以关注人的具体生存、启示人生意义、引导人去追求人性完满的特性为根本目标。《大学》开篇便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所谓“大学之道”实际上是指为学与为人之最高目标境界,最为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为教、为学、为人的“大学”理念,显示着一种强烈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如今的大学审美文化仍然显示其独有的人文精神,表现在:指导大学生在感性的审美中进行理性的思维;从关注感性生命出发,在审美的过程中体会美的意蕴;启示人用理性的思维思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完善审美理想追求人性的完满、人格的完善、人性的自由。大学校园建设是大学审美文化人文性理念得以传承的环境条件,大学校训是大学审美文化人文性理念得以传承的形式载体,大学审美教育是大学审美文化人文性理念得以传承的根本方法途径。人文性是大学审美文化的灵魂,是大学独特价值的表现。

5.现代培训理念与实践_试题 篇五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20.0分)

第 1 题.干部教育的“三字经”:听和懂,学和会,用和上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听懂、学会和用上不存在逻辑关系。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 B

您的答案: B

第 2 题.干部教育培训的关键在于转换。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 A

您的答案: A

第 3 题.知识要分开来学,合起来用,要以“用”统领“学”。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 A

您的答案: A

第 4 题.行为训练课,需要更多的习和术,而不需要讲太多的大道理。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 A

您的答案: A

第 5 题.依据干部教育“三字经”的理念,学的最终目的是用,学了以后不会用,用不上,就是白学。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 A

您的答案: A

单选题部分(每小题12.0分,共60.0分)第 1 题.经验、反思、理论、实践这么一个简单的循环圈理论,我们往往做不到,主要原因在于()。

A.反思

B.实践

C.转换

D.理论

标准答案: C

您的答案: A

第 2 题.根据我国的教育的改革发展纲要,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一种()之争。

A.科技

B.知识

C.学习

D.教育资源

您的答案: C

第 3 题.衡量一个培训机构的办学能力的重要标志,是依据其()。

A.专题培训模块

B.开设课程的数量

C.能够接纳的学员数量

D.培训人员的数量

标准答案: A

您的答案: A

第 4 题.现代教育中,教师不再是被动地去上课,而且也是课程的设计者、()。

A.开发者

B.提供者

C.使用者

D.完善者

标准答案: A

您的答案: B

第 5 题.重学请问,容易听不懂,主要原因是老师讲得多,问得少,学员没有()。

A.理解

B.记住

C.反思

D.转换

标准答案: A

您的答案: A

多选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20.0分)第 1 题.国际上经典的学习循环圈理论包括哪些阶段?()

A.经验

B.反思

C.理论

D.实践

标准答案: ABCD

您的答案: ABCD

第 2 题.创新培训实践,要求现代教育培训需要做到()。

A.以专题为主打的培训班次

B.以学员为主体的互动教学

C.以培训师为目标的教师角色转换

标准答案: ABC

您的答案: ABC

第 3 题.案例教学实现三位一体,指的是()融于一体。

A.理论实践

B.教学培训

C.科学研究

D.决策咨询

标准答案: BCD

第 4 题.关于教育与培训的区别,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教育重教、重学;培训重训

B.教育教授理论,传授知识

C.培训训练思维,训练行为;培训增强决策力、说服力、公信力等

D.教育是有针对性地补充优化知识;培训是提供系统完整的学科知识

标准答案: ABC

您的答案: ABC

第 5 题.我们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人类的学习实际上不过是通过“问”和“答”积累知识,包括()。

A.自问自答

B.学生问,教师答

C.教师问,学生答

D.互问互答

标准答案: ABCD

6.文化理念与实践 篇六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归纳起来主要有:词汇差异、习惯用语差异以及日常交际中的差异。先谈词汇差异:中英文语言中词汇的文化内涵不同, 根据一些色彩含义的例子:汉语中的“绿色”, 有“生机勃勃”之意, 英语中有“嫉妒的”之意;而汉语中的“红色”有“革命”、“热情”、“警戒”之意, 在英语中, 则有“冒险”、“流血”等意。再如习惯用语的差异:习惯用语大都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 汉语中“像蜜蜂一样忙碌”, 在英语中表达为“as busy as bees”。不管是英语成语还是汉语成语, 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中形成的, 除有少许的文化融合现象外, 更多的是彼此无法找到对应的用语, 如“a Judaskiss”, (犹大之吻, 汉语意为口蜜腹剑) 。还有日常交际中的差异:在汉语中, 人们见面时问候“Have you had your dinner?”, 而在英语文化中则认为这是干预他们的隐私权。

束定芳、庄智象认为:实用性原则、阶段性原则、适合性原则是英语教学的文化导入阶段必须遵循的原则。实用性原则:即所导入的文化内容与中学生所学的内容密切相关。阶段性原则:即文化内容的导人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含有斯金纳程序教学的思想;适合性原则:指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适度, 即教师对文化内容的讲解有选择。

从以上原则出发, 高中英语课跨文化教学实践应该尝试以下方法的应用。

1. 附加法。

在外语教学中系统地添加一些文化的内容或者活动, 作为课文的补充的方法。具体方式有:在墙上张贴一些配有中英文介绍的世界风光图或别的图, 适时介绍给学生;贴上生活中常用的英语问候语, 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利用校园广播对学生进行英语专题讲座;收看一些英语专题表演节目等。

2. 融合法。

把外语教学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系统地融入外语教学中, “润物细无声”地教学。例如, 编写校本教材, 这时会应用到英语知识 (象单复数、单三人称、各种语法等) , 同时还会涉及到历史的、文学的、政治的观点这些能力和学生的文化态度等情感倾向;让学生观看英美电影等视频资料, 进行全方位的提升。

3. 互动法。

以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活动展开教学, 使学生感知外来文化, 可以用比较、专题、讨论等方式进行。先说比较:中英文化的偶合现象, 它会反映到语言中来。例如在讲从句的语序时, 句子结构有一致性, 所以让他们参考汉语的语序来学习英语语序。这种学习中的“正迁移”, 也是布鲁纳非常强调的。再如设立专题, 就同一个主题进行比较, 一般表现日常交际中的一些简单事件的比较上, 比如说问薪金“What is your salary?”先让学生看很简单的录像, 一段是一位中国女孩问一位中国男子他的薪水时, 中国男子很自豪地回答年薪涨到十几万了;当她又去问一位外国男子时, 那位男士幽默而夸张地回答“It's a secret.” (这是个秘密) 。让学生比较两个回答的异同, 顺水推舟地向他们介绍一下在西方国家, 一般不问工资、年龄 (特别是女士年龄) 等属于个人隐私的问题。还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 促进学生用讨论法来了解学习, 例如, 给学生讲故事:外国留学生称赞一位先生的女朋友“You are very beautiful.” (你真漂亮) , 这位先生忙按中国人的语言习惯谦虚地回答“Where?where?” (哪里, 哪里) , 外国留学生纳闷:“我称赞你的女朋友漂亮, 怎么还问我哪里漂亮?”只好说:“Every where.“ (每个地方都漂亮) 。学生听了开怀大笑, 在笑声中, 让他们讨论起自己所知道的文化异同。

4. 实践法。

实践法就是让学生在文化教学中直接参与文化交往, 获得文化知识、形成文化的态度与能力。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高中, 这种实践方法的教学实施的范围比较狭小, 主要是通过英语课堂的进行 (含有虚拟的成分) :教师推进学生利用网络查询资料, 通过英语课堂交流, 了解异国的历史文化、物产民俗、自然风光等;通过观看图片展, 办英语小报、交笔友等方式与外国朋友交流等。

5. 体验法。

学生通过自身充分体验来获得文化知识、养成文化态度、形成文化能力, 体现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如在讲模块一的《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时, 让学生们收集一些关于圣诞节的资料, 并布置一下教室, 实地体验这个节日与中国新年的不同, 教他们唱《jingle bells》;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与“Christmas”和“New years”相关的单词写在黑板上, 比赛看哪一个组写得多。在讲《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时,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 体会每一个人物的心理。对于重点班, 让他们表演学习。

高中英语的跨文化教学是细致而复杂的事情, 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努力实践。

参考文献

[1]陕西省高中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录像[Z].

[2]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EB/OL].

[3]杨建华, 陈鹏, 等.现代教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245, 273, 320.

7.文化理念与实践 篇七

关键词:以人为本;医院;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每一个服务行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医院是一个特殊性质的服务行业,医院需要以病人为中心,提倡这一思想,并且付诸到实际行动中去,采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形成医院特有的文化氛围,从而使每一个医护工作者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与医院的文化达成一致,为医院的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我国科技文化发展一直提倡的是“以人为本”。一样的道理,医院的文化建设也应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执行理念。所有的医护工作者一定要时刻的记住,医院想要发展,必须重视病人对服务的满意度,其次才是医院自身的硬件条件的发展。医护工作者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医疗质量,增进服务态度,尽可能的为患者提供最好、最完善的服务,想患者之所需,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和专业的服务水平。每一个医院的管理都应该明白,医务工作者才是一个医院的主体,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水平、素质高低都将影响到对患者的服务质量。所以,医院的各级领导都应该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培养员工的个人服务水平,增进对员工的思想教育,例如开展一些能够促进思想教育的活动,定期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抽查,设立一个小型的医学图书阅览室,既可以增加员工的专业水平,激发员工自身的学习热情,也可以使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学知识有所了解。医院的管理者应学会如何加强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作为医护工作者的自豪感,从而自觉地注意作为医护工作者的形象和医院的形象。医院所提倡的以人为本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以病人为主,二是以员工为基础,两个方面共同发展,才能促进医院的文化建设。

二、以人为本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具体实践

1医院实施人性化管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想要员工自身可以积极的工作,医院本身就要进行人性化管理,使员工切身的感受到医院的关怀,能够把医院的工作当成自己的理想,而不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如施行假期轮休制,不管是医院的领导还是普通的员工,都需要值班,享有同样的假期;为员工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如孩子上学、住房问题等;每一个过生日的员工,都可以享受一天的假期,使员工感受到医院的福利,从而能更好的开展工作。用每一个实际的政策和方法去感染员工,使员工能够自愿的为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2医院实施人才培养的政策:每一个来医院工作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理想,医院要结合每位员工的工作理想进行人才培养,使员工拥有事业的成就感。如依托一些重大的科研项目和科研学科,采用规范化的培养政策,进行人才培养。在人才使用上,也要实施“唯才是举”的政策,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使医院的一直可以处于一个较高的医学水平。

3医院实施激励体制:完善的激励体制能够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向上心理,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可以使员工更加努力的工作,同时增加工作的创造力。可以通过评选十佳医生、十佳护士、技术标兵、学术带头人等各类嘉奖,使员工可以增加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合理的薪酬制度作保障;对工作岗位进行科学的设计,建立方便灵活的人员流通机制,进而提升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加强与员工的交流沟通,使员工参与管理以增强激励效果,根据企业发展目标结合员工实际情况,给员工平等公平的晋升机会,协助其制定职业规划以激励员工。

三、以人为本在医院中起到的作用

1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病人是整个医院运转的轴心,因此必须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进行医院的文化建设。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要贯穿医院的制度、行为、服务态度、精神面貌等。多开展“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以此为依据,不断的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还可以组织科室之内的评比活动,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切实的提高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

2改善医德医风:医院文化的建设一定要围绕员工的思想品德和廉洁行医展开,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召开医德医风的评估工作,加强对医德医风的巡查,定期对医院的每个科室进行考核,及时解决出现的医德医风问题。改善医院的医疗环境,增加挂号窗口和挂号开始时间,减少患者等待的时间。是患者可以切身的感觉到医院的人文关怀和优质的服务。

3融入社会公益:医院要把以人为的理念灌输到每一个医学工作者的工作中。医院各科室要多开展健康日、卫生日等活动,将医院的公益活动与社会公益紧密的联合起来,同时免费为广大家庭贫困且需要救助的患者提供帮助。定期深入到农村、福利院、社区等,展开免费诊断、免费治疗等活动,将医院的正能量专递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们。

四、总结

医院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医院文化作为基础。未来的医院竞争不是硬件方面的比拼,而是医院文化的竞争,只有重视医院文化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基础思想,才能在新时代的医院竞争中,体现每个医院文化的价值。(作者单位:兴化市卫生监督所;江苏兴化市卫生局)

参考资料

[1]朱士俊,李泽平.医院文化与人本管理的理论及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12):705—708.

[2]刘运祥,李成修,林乐良等.建设以人为本的环境品牌[J].中国医院,2008,12(3):23—25.

[3]郑新力,杜智.人本理念在医院管理中的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2):105—108.

8.明希豪森的办学理念与实践论文 篇八

论文摘要:哥廷根大学作为欧洲著名的古老学府之一,她曾拥有过辉煌的“哥廷根时代”,然而她的发展却离不开其创办者明希豪森所作出的贡献。通过对哥廷根大学历史发展的梳理以及对明希豪森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的具体分析,阐明了科研自由和一流师资力量对于研究型大学发展的重要性,提出提高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水平的措施。

论文关键词:明希豪森;哥廷根大学;科学研究

一、哥廷根大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哥廷根大学是由1727~1760年间汉诺威的选帝侯、英国国王乔治二世(GeorgⅡ,August)出资创建的,因而以他的名字命名,即乔治-奥古斯特-哥廷根大学。这位国王将除了出钱以外的事情都交给他的德国大臣去做,而这位在办大学上有远见卓识的大臣也就是后来哥廷根大学的首任董事长冯・明希豪森。1734年10月14日,在哥廷根一间租用的仓库里,哲学院教授霍尔曼讲授了哥廷根大学的第一节课,意味着哥廷根大学正式诞生了。

1.哥廷根大学的历史发展

哥廷根大学的历史发展跌宕起伏,有过无校能敌的辉煌时代,也有惨遭压迫而倒退的时期。然而在这段历史中,哥廷根大学所取得的成就就像天空璀璨的明星,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哥廷根大学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百年(1734~1837年)。这段时间是从哥廷根大学第一次繁荣到著名的“哥廷根七教授”事件。起初哥廷根大学同其他大学一样设置了神、医、法、哲四个学院,不同的是这四所学院的地位是平等的,而且在这一时期内法学院尤其兴旺,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是注册学法律的。在明希豪森等人的努力下,哥廷根大学请来了许多著名教授,吸引了大量各地来此求学的学子,同时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著名“国家法之父”皮特在哥廷根任教半个多世纪,写了126本书,奥地利首相克莱门斯・梅特涅、柏林大学的创办者威廉・冯・洪堡都是他的学生;海纳把哥廷根大学图书馆建成欧洲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学术图书馆;若德尔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带产房的妇科医院,等。18,当拿破仑占领汉诺威,解散了德国许多大学的时候,却保留了哥廷根,他说:哥廷根属于整个文明世界。1837年11月,由于著名的语言学家格林两兄弟、历史学家达尔曼、格维努斯、东方学家埃瓦尔德、国家法专家阿尔布雷希特、物理学家韦伯等7位著名学者为抗议国王废除**,愤然集体辞职,[2]使哥廷根大学在人文社科领域元气大伤,学生数也急剧下降,而这一年正是哥廷根建校100周年。

第二个百年(1837~1933年)。这段时间是从哥廷根大学第二次繁荣到纳粹旗帜笼罩上空。这一时期在哥廷根大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自然基础学科迅速发展,科学的分化、分支科学的建立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在克莱因等人的努力之下,哥廷根大学走上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自然科学学科的发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1901开始颁发诺贝尔奖开始到1933年,哥廷根大学共有2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物理奖10位、化学奖6位、医学奖3位、和平奖2位、文学奖1位。哥廷根此时已成为无可争辩的世界数学中心、人人向往的学术圣地。19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哥廷根牺牲了许多老师和学生,接下来的“蔓菁之冬”带来了可怕的通货膨胀,而希特勒的集权统治更是给了哥廷根几乎致命的一击。大批犹太科学家、外籍科学家以及不能忍受这种恶劣政治气候的德国科学家纷纷出走,大多流落到美国。30年代初,原来在世界上最有权威的德国《物理学杂志》第一次被美国《物理评论》超过,标志着科学中心转移到大洋彼岸。

哥廷根大学复苏时期(1933年至今)。从1933年到1945年,德国大学在纳粹党的统治下日趋没落,哥廷根大学也不例外。当时宣传部长戈培尔的任务就是用希特勒的思想去统一全党、全军和全体德国人的思想。在大学里看到的是“焚书排犹”。[3]哥廷根大学失去了昔日的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也牺牲了大量的师生。由于经济拮据和由战争而导致的生源剧减,战后哥廷根大学的恢复较为缓慢。哥廷根大学在1980年进行了一次重大的结构调整,取消“学院”,改设14个“专业领域”。随着经济发展的慢慢恢复,西德教育经费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哥廷根大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它仍然是西德一流的大学,但是却再也看不到高斯、维勒、希尔伯特那样的科学巨人了。那句“打起你的背包,到哥廷根去”的名言只能停留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了。从哥廷根大学的历史发展来看,它的得与失是相伴的,得名师得自由的时候便盛产科学家,失名师失自由的时候便失去辉煌而黯淡。

2.哥廷根大学的现状

目前,哥廷根大学是德国最著名、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有14个分校,在这些分校中设有170多个研究所,有600名教授和多名研究人员,在校学生达2万多名,涉及的学科和专业主要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林业、经济、社会科学、教育、法律、地质学、历史与语言学、神学、医约等。在这些领域中,化学及数学等学科一直是走在德国其他大学前列的,物理学和历史学的实力也十分突出。哥廷根大学在10月19日德国第二轮“精英大学”评选中被评为德国九所精英大学之一。哥廷根大学了解自己的伟大传统,今天仍把专业领域广泛的科学研究和教学作为自己的任务。

二、明希豪森的办学理念和实践

冯・明希豪森生于1688年,曾在耶拿、哈勒和乌德勒支大学学习过,毕业后在汉诺威从事文职和外交工作,所以有很多机会去国外考察。1728年,明希豪森成为枢密院成员,鉴于当时大学不切实际的教育方式,他极力呼吁成立一所汉诺威大学,为绅士提供良好的高等教育。经过几年的努力,哥廷根大学1734年开始上课并于三年后正式举办了开学典礼,并任命明希豪森为第一任董事长。在36年的时间里(1734~1770年),他一直兼任哥廷根大学的董事长,是这所大学的真正经办人。受当时追求实用的启蒙思想的影响,明希豪森在办大学上显示出了他的远见卓识,如他所说:“我的大学伦理是以声誉和实用为基础。” 明希豪森在创办哥廷根大学的时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扩大生源,通过课程改革和增加体育项目吸引贵族和外国人进入大学。(2)营造学术自由的氛围,注意选聘在教义上保持中立的神学教授以维护和平,同时摒弃那些好争斗或名声过分不好的学者,力图避免17世纪末以来在德国盛行的新教派之间刻毒的论争。(3)注重提高教授的社会地位,他将教授由一般的雇员提高为国家的官员,给予很高的工资及优厚的待遇,因此也吸引了一批一流的学者来校任教。[6](4)重视科研基础设施和科学组织建设,1742年成立的科学学会及后来创办的图书馆使哥廷根大学成为中欧主要的学术和科学中心,也促成了德国大学注重研究和出版的风气。当时格斯纳举办的哲学习明纳成为德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个习明纳。(5)改进课程体系,明希豪森通过增加哲学学科的分量表明自己对于学院的重视,尤其重视历史、数学和修辞学。哲学院增设了“经验心理学”、自然法、政治、物理学、自然史等;采用新人文主义的研究方法,赋予古典作品以新的含义,同时创办了著名的语言学研究所。明希豪森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哥廷根大学迅速成为欧洲领先的大学,甚至是后来的世界科学研究中心。

三、明希豪森办学对哥廷根大学后续发展带来的影响

明希豪森作为哥廷根大学的首任董事长,他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为哥廷根大学迅速成长为著名研究型大学铺好了道路。从哥廷根这270多年的发展历史来看,明希豪森在建校之初定下来的两条方针,即教学自由与科研自由以及师资招聘中的唯贤是用。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地贯彻,并且也形成了哥廷根大学的优良传统。

唯贤是用的优良传统。明希豪森任董事长期间,聘请到“国家法之父”皮特讲授法律,破格提拔无大学学历的迈尔任数学和经济学教授,从斯拉特斯堡聘请25岁的若德尔为医学教授,聘请埃克斯勒本讲授兽医学,聘请到了数学王子“高斯”等。在聘请教师方面,明希豪森一方面以知识才学为标杆,另一方面也敢于开辟新的课程与学科。接替明希豪森处理大学事物的海纳秉承了明希豪森唯贤是用的精神,在其任职的近45年的时间里为哥廷根大学争取到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其中有历史学家施洛泽、物理学家希滕伯格、经济学家贝克曼、化学家格美林,还有民俗学奠基人和解剖学家布鲁门巴赫等。而这些科学家一方面为哥廷根大学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而且在这些学生中有很多都成为了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诗人。从哥廷根知名的校友录中可以发现,至今为止有4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哥廷根学法科的历史人物有奥地利首相梅特涅、“铁血宰相”俾斯麦、联邦德国总统魏茨泽克、联邦德国总理施罗德等;著名诗人海涅、著名文学家歌德、童话作家和语言学家格林兄弟、著名教育家与柏林大学创办者洪堡等都曾是哥廷根大学的学子,并且其中一部分知名校友也曾任职于哥廷根大学。由此可以看出,哥廷根大学已经形成了一种开放的引入人才的循环系统,一方面不断聘请知名教授,另一方面在自己培养的优秀人才里生成了一批新的师资力量。

教学自由与科研自由的浓厚氛围。自由最先体现在解除了神学对于其他学科的监督、控制和指导,神、法、医、哲处于平等的地位。其次,由于哥廷根大学重视科学研究,教授承担着传授已知知识和探索未知知识的责任,明希豪森给予了教授充分的自由以便他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而不过问他们在教授职位上做什么和怎么做。这样,格塞纳作为医学教授却成为了哥廷根数学和天文学的先驱,布鲁门巴赫作为医学教授却成为了民俗学的奠基人。再次,哥廷根的学生也都有很大的学习自由,亚历山大・洪堡学习法律,但是他的突出成就却表现在他作为地理学家和自然考察者身上。哥廷根大学将它的学生看作是大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学习。教学自由、科研自由、学习自由在哥廷根大学里一开始就扎下了根,浓厚的自由氛围里播撒着科学家的种子,当然就不用担心收成了。

四、对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启示

从哥廷根大学的历史发展来看,什么时候哥廷根既有知名教授又有学术自由,它便有杰出的人才和辉煌的成就;当这二者都失去的时候,这段历史留下的就几乎是空白而且要想弥补也相当困难。总的来说,学术自由和对学术研究的鼓励可以看成是哈雷大学和哥廷根大学所代表的大学观念的核心内容,也为它们的发展增添了活力,这一点对最终研究型大学的诞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我国研究型大学而言,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一是要重视科研自由并给予支持。研究型大学肩负的使命在深层意义上来说涵盖了教学和科研,自然也包括以科研服务于社会。目前国内在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人文社科领域多围绕国家或省级课题展开,自然科学领域研究课题部分源于国家课题,部分源于与企业合作项目,因为这样的课题来源有足够的经费支持。许多学者、研究人员不得不放弃自己感兴趣的研究点,而选择那些有“钱途”的项目,实际上很多对教师的评价及待遇都与这些课题相关,也迫使渴望自由研究的教师们放弃了那些可能成就辉煌的灵感。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科研自由一方面需要国家从经费上给予支持,采取自由定题方式;另一方面也需要高校的老师热爱科研,善于抓住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学校内部营造一种浓厚的研究氛围。

9.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心得体会 篇九

通过学习《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感触极深。有效教学既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教学,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通过学习,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首先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丰富个人知识储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能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二、抓好课堂教学工作。

1、课前的有效准备

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2、课堂的有效组织

(1)语言组织准确、简练。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2)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3)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3、课后的有效练习

(1)练习要有“方”。每一次练习都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每一次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成为练习设计的导航。设计的练习既要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更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2)练习要有“味”。练习有“味”,指的是练习的设计要兼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

(3)练习要有“层”。学生因个体的不同总存在着接受能力、思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练习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

(4)练习要有“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遗忘。因此,练习要把握“时机”。教师应抢在知识遗忘前,组织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练习。

三、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要求:每节课刚一上课,老师就把当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用语言的形式告诉同学们,同时提出3--5个问题让同学们看书后解决。问题用课件显示在屏幕上或刻在学案上,接着同学用6――15分钟的时间看课本。在这些过程中,老师可在黑板上出几个准备板演的练习。看完书,或者先让同学进行板演,或者先解决提出的问题。

10.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与实践刍议 篇十

一、明确课程标准,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基础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体育与健康课程正是学校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主要途径。《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从实际出发实施教学,落实好“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一是选择的教材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二是课堂教学要突出三维目标,让学生明白运动的意义;三是以身体锻炼和技能教学为载体,突出教学重点;四是重视课堂教学中运动负荷的安排,避免把本课程当成专业运动员的训练课。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

学生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应以引起学生的运动兴趣为出发点,以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为归宿。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课教师要始终立足学生实际,要以兴趣为主线设计并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注意启发和教育学生了解各项练习的意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一是做好校本课程开发,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内容。二是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教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三是密切联系生活,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其实我们的生活也与体育密切相关,要使学生正确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关系,树立起大体育课程观,把体育与健康课程和生活、学习联系起来,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三、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终极目的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学生被视为“容器”,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附属,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塑造和完善,即使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也变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形势下,教师必须回归教育规律,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牢牢把学生主体的基本特点:一是学生主体是指学习主体;二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是处于发展中的不成熟的主体,学生的体育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育对其所施加的影响。三是学生是能动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让学生愉快地进行体育训练,教师既要给学生学习方向,又要给学生自主空间,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舞台。

四、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的理念,这要求体育教师要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实施个体化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体育作为一种以技能学习为主的课程,学生学习的结果主要体现在学生体能、技能和运动行为的改变方面。虽然学生认真主动地完成学习要求,但是,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状况并不仅仅与后天练习和发展有关,还与其先天遗传有极大的关系。并且从健康的角度看,每个人的运动需求和运动表现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的层面出发,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这是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的基点。

11.文化理念与实践 篇十一

关键词:现代班组长,班级企业文化建设,实践探索

一、班级企业文化建设的背景

(一)培养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目标的需要

随着国务院召开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会议,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各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响应,逐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笔者学校积极创新,提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的育人理念。班组长是企业基层管理者,是企业班组生产管理的直接指挥者和组织者。班组长不但要有技术技能水平,还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在校期间学校的班级企业文化建设尤为重要。通过班级企业文化建设,使每个职教学生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专业文化和班组长培养模式。通过班级企业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充分发挥班级企业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职业学校不但能够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还能培育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卓越的班组长型人才。

(二)改变原先单一的班级文化建设现状

当前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主要以一些标语类的口号、简单的文明图片、惩戒性的学校条例、应付性的法规宣传等一些空洞的建设为主,主题不明显。大多职业学校的管理只是注重老师的说教,具有显著的训斥,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基本是应付性、任务型的,根本没有认识到班级文化建设在中职学校育人中的作用。很多班级文化建设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需要,用一些空洞的理论进行熏陶。在选择班级文化活动时,也存在应付学校任务的现象,没有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系统地开展活动,偏离因材施教的原则。其次,当前中职学生成长在新型时代,他们的学习习惯、接受的知识和价值观已经发生变化,班级文化建设就应该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新。

(三)体现校企合作的职教文化特色

职业学校不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的重任,还肩负着为企业培养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的重任。多数职业学校注重在专业建设上实践研究,而忽视班级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以致多数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跟普通中学的内容和形式基本一样。而中职学校与普通中学的培养目标不一样,班级文化建设有着本质的区别。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就应该以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前提,以遵循现代职业教育规律为基准,以学生的专业实际为出发点,实施校企协同合作。本着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现代职业教育新理念,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合格技能人才和部分具备管理能力的现代企业班组长型人才。

二、班级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借助区域知名企业,成立校外企业文化建设基地

校企合作一直是中职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力保障,校企协作更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要求。笔者学校一直重视校企合作,在2008年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专门负责开拓校企合作的途径,目前已经与学校签订合作的企业多达120家,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已经进入深度合作阶段。借助学校与知名企业合作的经验,针对班级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选择部分知名企业,成立校外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站。聘请企业管理人员为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校外辅导员,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组织师生去企业参观实践,参加企业座谈会,邀请校外辅导员到学校进行班级企业文化大讲坛,寻找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点,构建班级企业文化建设的体系和评价机制。

(二)整合学校专业教师资源,组建班级企业文化工作站

中职学校一直重视专业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专业课师资基本都是双师型教师,绝大部分专业教师还兼任着班主任一职。专业课教师经常参加国内外培训、进修、下企业实践,对企业文化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和亲身的体会,甚至在班级管理方面已经慢慢渗透企业文化。学校组织专业和理论上都比较强的教师成立班级企业文化工作站,定期开展企业文化调研、研讨、汇编班级企业文化调研报告,在培养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的前提下,构建班级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开展班级企业文化试点班,完善班级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价机制。

(三)借助学校宣传平台,提高学生对班级企业文化的认识度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育班组长型人才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热点,在中职学校尚属全新概念。因此,在全校开展学习和培训,充分利用校报、校刊、广播、学生社团、校园网及校信通等媒体平台全方位宣传班级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思路、目的、内容、实施方法,营造班级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使全体师生甚至学生家长了解、关心、支持学校班级企业文化建设的模式,并把班级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实施养成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班组长培育的有效途径。找准学生养成良好职业习惯、提高职业素养、具备班组长型人才能力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形成职业教育合力,促进班级企业文化建设顺利推进。

三、班级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

(一)以企业管理文化为载体,增强学生企业岗位角色意识

在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情境,将班级原来的班委会成员模拟成企业车间的班组长岗位角色,普通学生模拟成企业员工,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和要求,采用全班竞聘上岗的机制。将学校的常规规章制度模拟成企业的产品质量制度,并将学生平时的德育积分转变成薪水工资积分,制定完整的模拟薪水工资的制度,每月根据学校对班级常规产品质量的加减分进行学生核算月工资。开学初,通过公开竞聘选出各班级的班长、教室车间组长、宿舍车间组长、课间操车间组长、包干区车间组长、实习车间组长等岗位的班组长,给予一定的领导岗位工资积分津贴,结合各车间员工的常规加减分,对班组长进行捆绑式的加减分。制作班级企业文化建设展板,设有班级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月工资表、班组长管理网络图、安全管理网络图、月优秀员工事迹、月优秀班组长事迹、员工活动图片展等,在班级企业管理模式下营造班级企业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角色,适应企业管理模式。

(二)以专业技能文化为纽带,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中职学校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以技能学习为主,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和娴熟的技能,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沿,熟悉与本专业相关联的地方企业情况。班组长型人才除具备以上要求外,还需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职业外语应用能力。学校对企业岗位技术等级工的调研,分析企业对各专业等级工的需求和工资水平,并能梳理技术等级工晋升的途径。学校抓住学生在国家、省市级技能大赛获奖的契机,在学校宣传栏、班级宣传栏进行获奖学生事迹展;将全国高技能人才楷模的成才事迹,做成展板张贴在教室内,让学生每天耳濡目染技能榜样的风采,在全班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氛围。同时,班级每月组织一次班内技能比赛,评出技能标兵,将学生的产品在教室展示区展示。从班级中选出技能标兵参加学校技能比赛、省市级技能比赛,为学生铺好技能提升的通道,调动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和动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三)以传统道德文化为中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沉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果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喻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那么传统道德文化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扎根的肥沃土壤。如果抛弃传统道德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就会像无本之木。中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在积极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时,必须渗透传统道德文化,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校通过宣传栏布置、广播、班级文化建设等,全面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的意义和要求,将其融入学校德育课程内容中。通过组织学雷锋、公益活动、志愿者、道德大讲坛、资助捐款、演讲比赛、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等系列活动,有效开展实践锻炼,在活动中体会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同时,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政府资源,积极拓展校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地的建设,可以与城市展示馆、新农村示范村、检察院、博物馆、革命陵园等社会公共资源结对,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结对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真正感悟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验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明确公民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三个层面的意义,激励学生立足自己的本职岗位,学习技能,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钱红.现代班组长实用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许蓉.注入企业文化元素的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2012(1).

[3]钱进春.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0).

12.文化理念与实践 篇十二

一、企业管理制度问题的提出

一个民营企业的老板曾经问过作者一个问题:在自己刚创业时,只有五、六个人,什么奖惩制度也没有,但是,大家工作热情极高,晚上经常加班,从没有人提出过加班费的问题,表现出的奉献精神至今令人感动;现在企业大了,员工多了,相应的奖励与惩罚制度也完善了,但是,员工的奉献精神却消失了,甚至最早一起创业的人也开始斤斤计较了。这是不是意味着,“制度越多,员工越自私”?怎样避免这种现象?

后来,类似的问题不断地有人提出。而且,在企业谘询中作者发现:在单纯靠制度管理的企业中,员工“斤斤计较”的现象的确非常普遍,而且制度越多,这种现象越严重;但是,在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培养了较强文化、有着统一价值观、企业精神和理念得到广泛认同的企业,制度建设却没有带来员工的“自私化”倾向,员工的行为与企业要求的符合程度要大得多。

这使我不得不做认真的思考: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分别是如何作用于员工行为的?他们对行为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如何利用这种机理指导企业管理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应该怎样设计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本文将重点探讨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理念对员工行为的作用机理。

二、企业管理制度----员工行为动力结构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按照行为科学的基本原理,人的任何行为都有一定的心理基础。一切外在因素对人行为的影响,都要通过人的心理发挥作用。探讨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对人的行为的作用机理,当然也要从员工心理谈起。

人的心理结构是怎样的?这一问题,世界上许多心理学家都有过论述。对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理论进行整合,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人的行为有两大动力系统:一是基于“个人取向”、“自我需要”的动力系统,即为了生存、交往、发展甚至实现自我价值而产生的动力系统,在这一系统作用下,人是“自我”为中心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维护“自我”的利益与机会;二是基于“超个人取向”或者“超越自我”的、完全社会化的动力系统,在这一系统作用下,人是以“社会”为中心的,行为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的价值、社会的理想,维护的也是社会的利益。前者许多行为科学家都有论述,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更有详细的论述,提出人最高层次的需要为“自我实现需要”;后者则散见于多个心理学家的着述中:弗洛伊德的“超我”、荣格的“集体潜意识”(有时他也称之为“超个人潜意识”)、詹姆斯的“精神的自我”、马斯洛的“高峰体验”和“超越性需要”,近几年兴起的“超个体心理学”等,对人的超越个人之上的行为与心理现象都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论述。

为了论述方便,我们把前者称为“自我动力”,后者称为“超我动力”,分别可以定义为:“自我动力”是个体为获得一定的利益或机会满足纯“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动力;“超我动力”是个体为满足社会(有时表现为组织、企业等)需要、社会利益而产生的动力。每个人的行为都是“自我动力”和“超我动力”共同影响的结果。“自我”与“超我”有机结合,构成了人的完整动力体系。

但是,自我动力与超我动力的形成与运行机制有着根本的不同。

自我动力和超我动力从根本上分别来源于自我人格和超我人格。在“本我、自我、超我(注释2)”人格结构中,“本我”是人的本能能量,它的功能是制造与产生需要,满足的原则是快乐原则,也就是说,一旦产生需要,它要求马上满足,这种满足只能通过想象来获得,因而也可以称之为“愿望式”的满足。但是,当这种愿望强烈到一定程度后,“自我”就能意识到,并受现实原则支配,通过行动满足需要;一旦个体采取行动,该行动必然对个体所在社会产生影响。当这种影响与社会利益和价值观一致时,代表社会利益与价值观的权威力量就会施以肯定或奖励,当这种影响与社会利益和价值观不一致或相反时,代表社会利益与价值观的权威力量就会施以惩罚,这种反复的奖励和惩罚的经验以及所内涵的价值观被个体内化下来,就形成个体的“超我”。

以幼稚园的孩子为例:当孩子看到同桌的小朋友玩一个很好玩的玩具时,这种现象可能会刺激孩子的“本我”,产生玩玩具的需要。但是,自己没有玩具,所以只能在心理上想象一下玩玩具的情景,从而产生“愿望式”的满足。当这个愿望强烈到一定程度使孩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时,想玩玩具的信号就会刺激到自我意识,最后产生现实的行动满足需要。如果这个行动是“抢夺”,那么“抢夺”行为就违背了幼稚园的价值观,于是代表幼稚园价值观的权威力量即老师就会对抢别人东西的孩子施以教育与惩罚,久之,这种教育与惩罚所代表的价值观“不应该抢别人的东西”就可能内化到孩子的内心,形成孩子的“超我”,从而将幼稚园的价值观“不应该抢别人的东西”成为孩子自己的“超我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以后,孩子就能从根本上杜绝“抢夺”行为。这,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一个心理发展的历程:由“想要就抢”,发展到“想抢但因害怕惩罚不敢抢”,进以步发展到“自己认为步该抢”。显然,当孩子的心理停留在“不敢抢”阶段时,幼稚园是靠孩子的自我动力在管理,它靠的是制度(抢别人的东西就要受惩罚);当孩子发展到“不该抢”阶段时,幼稚园就是在利用孩子的超我在管理,实际上,这 已经没有管理,而是靠孩子的自觉性。这

种手段就是思想控制或价值观的导入。显然,它靠的是文化理念。

三、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的作用机理分析

上述对自我动力与超我动力形成机制的分析,显示了企业管理制度与文化理念对人的行为的作用机理:

自我动力的运行机制主要是自我利益机制。在这种机制作用下,员工产生“自我价值观”,它以是否“利己”作为一切判断的标准,因而使人产生自私和利己的行为。自我动力是员工行为的基本动力,通过工作行为得到某种利益从而满足自我需要则是员工工作行为的原始和主要目的,因此,由自我动力产生的“利己性”特征是员工个体工作行为的一个基本属性之一。这一属性,对员工的行为管理有双重意义:意义之一是,她从根本上决定了管理的目的性:管理措施要充分尊重员工的自我利益,让员工认识到这种管理有利于他们的利益;意义之二是,它决定了管理的手段性:只要控制了员工的利益,就能够利用员工利己性心理达到对员工行为的控制。如果对员工有利于企业利益的行为给以奖励,对不利于企业利益的行为给以惩罚,就能使员工为了自己的利益发生对企业有利的行为,这就是企业管理制度的作用机理:通过控制员工的利益控制员工行为;超我动力的运行机制主要是对“社会价值与目标”的认同机制。当员工对所在社会的理念与价值观产生认同时,员工就会产生“超我价值观”,它以是否“利他”作为一切判断的标准,因而使人产生无私和利他的行为。如果用企业的利益观、价值观、核心精神与理念统一员工的利益观、价值观、精神与理念,就能让员工用企业的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动,从而使员工发生对企业有利的行为,这就是企业文化理念的作用机理:通过控制员工思想控制员工行为。

上一篇:review的第三人称单数下一篇:基础会计的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