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景

2024-09-26

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景(精选16篇)

1.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景 篇一

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

石狮市第一中学

王 巍

摘要:在高中阶段实行的新课改,要求老师将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全面的改变,要从学生角度重新看待教学内容,多研究并创设教学情景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的进行学习,并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关键词:问题情景、创设情景、创设情景的途径

所谓问题情景,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种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又是教学过程发展的动力。简言之,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通过努力去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景。实践证明,任何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只有具有这种问题性的情景,对学生才能有强大的吸引力,而对学习需要才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并且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学习,可提高注意力。只有把知识和情景结合起来,才有学习的积极性,即使知识带有情绪色彩。但是创设问题情景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且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及智能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从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原则,才能有力地创设问题的情景。

创设情景,即教师将化学问题或事实镶嵌在一种模仿或真实的环境中,呈现给学生。情景主要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动机,是整个教学的起点和成败的关键。情景的创立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知识能力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将需要研究的问题渗和到自然现象、生活现象和社会现象、夹塞在课堂实验,化学故事、史料中,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其次是发现问题,在教师引导下,问题情景激发着学生去掉非化学因素的情景,关注情景中的化学知识和学生不能解决的化学现象,从而主动感觉问题、提出问题,即情景问题化。所谓问题是能引起学生关注和思索的,对学生来说是无法解决或者说没有完全解决好的矛盾或困惑。利用各种方法、媒体给学生展示情景,让学生充分感受情景,使学生在情景的刺激下产生兴趣、好奇,从而深入情景,分析情景,去表及里,从错综复杂的情景中发现事物的本质的东西,这就是发现问题,然后交流提出问题,确立研究探索的方向和目标。

在合适、恰当的问题情境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解决的第一环节是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创设合适恰当的问题情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本人着重探讨了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合理、恰当的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有以下几条途径:(1)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展示化学现象,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是化学课堂教学中经常用到的,在化学探究性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实验顺序,改进或增补实验等方法创设探究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Na2O2的性质教学中,教师可先做一个”棉花滴水着火”的实验,学生看到实验现象后,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老师究竟加了什么物质? 师生共同分析:棉花着火是因为反应放出了热量,然后老师告诉学生所加物质是Na2O2, 教师引导:那么Na2O2和H2O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如何来检验?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展开讨论 ,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在Cu与稀HNO3实验的教学中,为了明显的观察到NO无色气体,我们可引导学生进行如下的改进实验:取一个U型管,在合适的橡皮塞上扎入一根螺旋状的铜条塞在U型管一端,往U型管的另一端加入稀HNO3, 至 U型管的左侧完全淹没铜丝.可观察到在铜丝附近有一段无色气 体柱.U行管左侧产生液面下降,产生蓝色液体.U型管右侧液面上升,这种新鲜的现象就引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因此,教学中如果教师能通过一些新颖有趣的实验来创设问题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回变的浓厚,而且探究问题的欲望会更加强烈。

(2)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回归生活意味着新课程内容直接面向社会,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既使新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实际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又使实践和生活成为新课程内容的基本来源。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联系现实生活,在鲜活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教学情境的资源,把化学带到生活中去,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化学教学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让学生以社会生活为背景学习化学知识,并使他们了解化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如在讲甲烷的性质时,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情境: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农庄,一头牛好几天没吃东西,可牛的肚子还是鼓鼓的,这可急坏了农场主,牛不吃东西会不会嘴里有什么东西?于是他叫人把牛嘴巴撬开,点了一支火把想看个究竟,谁知当火把一接近牛的嘴巴,就从牛嘴巴里射出一条长长的火焰。为什么牛嘴巴里会射出一条长长的火焰呢?这样在故事情境中就导入甲烷新课,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处于内在需要。

如油脂的性质情境教学设计:(1)家里烧的菜上面浮着一层油;(2)油瓶里有少许油时只能很缓慢地流下来,并且有明显的油腻感;(3)粘有油渍的衣服水洗不干净,但用汽油可洗净;(4)少吃肥肉减肥;(5)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进食50~60克脂肪,能提供日需要总热量20%~25%;(6)实验探究肥皂的制取;等等。

在讲糖类的性质时设计情境:(1)当人生病或体虚时,一般会注射葡萄糖水溶液,这是为什么?(2)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去医院检验病情。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较多的葡萄糖,根据含糖量可以确定病情轻重。那么如何检验葡萄糖?等等。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学生有争议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在化学学习中,学生对所遇到的问题产生争议是难免的,争议是学生的认知思维发生冲突的结果,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应该有意创设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来进行探究教学.例如:探究乙烯的性质时将乙烯通入溴水后,溴水褪色。于是大多数同学认为是乙烯的作用而使溴水褪色,但少数同学回答却是不一定。原因是制取乙烯时产生的副产物SO2也可溴水褪色。这种有争议的问题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到底乙烯能不能使溴水褪色,怎样才能检验乙烯?在课堂上,只有争议不断的产生才能真正体现探究的价值和意义。

(4)通过对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的讨论创设问题情境;

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和自由发挥的机会,能满足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更好地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又应该考虑学习内容特点、学生水平与学习资源条件,如果一味追求开放,不仅难以实施,最终也会损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Fe2+与Fe3+的相互转化”

请你根据所学的氧化还原知识推测:Fe2+能否转化为与Fe3+?若能转化,需3+2+要什么条件?Fe又能否转化为与Fe呢?若能转化,又需要什么条件?请你提出假设并分别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推测。此案例的实验方案是开放性的。学生可运 用已学知识,推测加入氧化剂可使Fe2+转化为与Fe3+,而加入还原剂可使Fe3+转2+化为Fe。但是,又能通过什么实验去分别证明它们之间确实可以相互转化,而又怎么证明它们确实转化了呢?这就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

(5)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我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而少直观,形缺数难入微。”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和理性认识的升华。因此,教学情境设计首先应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其次教学情境设计应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既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动发展。

如在讲晶体结构时,给学生展示NaCl模型,结合模型提出问题: 1个Na+周围距离最近的Na+有几个? 1个Na+周围距离最近的Cl-有几个?解决这一问题后,再提出问题:真正属于这个晶胞的Na+和Cl-有几个?这时学生表现出异样的表情,通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得出晶胞抽取的原则。

再如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情境设计:(1)投影展示Fe、Al、Pb、H2O、H2SO4、H2、CO2、O2等物质的密度,分组计算1mol上述各物质的体积;(2)分析数据,讨论并总结有关规律;(3)多媒体课件展示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堆积图,并类比篮球和乒乓球,分析影响物质体积的微观因素;等等。

通过学生自身体验活动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将微观过程可视化,将抽象内容形象化,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为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供有效的素材,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顿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自主自觉的活动。

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掌握创设情景的目的,努力挖掘学习内容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把握学生个方面的素质和水平,创造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情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营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

2.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景 篇二

一、创设问题情景应注意的问题

考虑到初中学生认知的心理特点,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时, 应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 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 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设问题情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创设问题情境时, 一定要保证所设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研究表明, 那些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有一定的联系, 但是凭学生已有的知识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 也就是说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的问题, 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最具有启发性, 最能使学生有目的地积极探索。因此, 问题情境的创设, 必须基于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的全面、科学的分析, 这样才能找到“结合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难易适度, 必须根据特定的知

识内容以及教学目标, 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如果问题过于简单, 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得到答案, 这样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不爱深入思考问题和不爱从复杂的联系中思考问题的不良习惯;问题过于深奥, 在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上不能解决, 这样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不利的。什么样的问题才是难易适度的呢?那些有助于学生形成“心求通而未得”的认知冲突的问题, 那些与学生的知识经验有密切联系, 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 需要学生经过努力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 才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最适度的问题。

3、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 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 应尽可能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

既要考虑好问题间的衔接和过渡, 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来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 还要避免将问题设计得太过具体、琐碎。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分析教材,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设计出科学的、有层次的问题组, 并且及时引导学生把问题讨论的结果进行有机整合, 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

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境, 那么怎样才能创设出恰当的问题情境, 进而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呢?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我们的教学实践, 创设问题情境有以下做法:

1、运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精心设计的化学实验在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时, 更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生在由实验产生的问题情境中, 形成对新的未知知识的需要和探索。

例.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 教师可先用小实验来导入:先划一根火柴, 使火柴头朝上, 然后又划燃一根火柴, 使火柴头朝下。引导学生观察, 前者很快熄灭, 而后者能继续燃烧, 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火柴头朝上熄灭;而火柴头朝下能燃烧?”学生们听了, 交头接耳, 好奇心理立刻变成强烈的探究的原动力。

2、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针对某些内容精心设计出能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知识来思考的问题,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这是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在学习“一氧化碳”时, 教师可开门见山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否具有相同的分子结构?能否根据它们结构上的差异推测一氧化碳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学生自然就会联想到一氧化碳有从氧气或氧化物那里夺氧变成二氧化碳的可能, 从而推出一氧化碳可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3、利用多媒体和其它技术创设问题情景。

在化学教学中广泛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模型、录像、照相等技术手段, 不仅使课堂声图并茂, 而且趣味性、直观性强, 尤其能真实、形象、生动地再现化学中的微观世界, 还能帮助学生积极思考, 提高教学效率, 增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例.在探究“原子内部的奥秘”时,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 从内到外依次演示原子内部的原子核、质子、中子、核外电子各个部分, 并模拟“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然后提出问题:“原子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你能描述一下吗?”

4、通过化学发现-发展史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家在科学发现的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以及遇到的系列问题, 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教学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是创设问题情境的一种有效途径。

例如在学习“空气的组成”时, 通过讨论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实验的思路、原理, 分析他所用的实验装置, 在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之后, 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重复科学家的探究之路, 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呢?”在学生讨论分析之后紧接着提供一些仪器、药品, 再提出问题:“大家能否用提供的仪器、药品装配出测空气成分的装置?看谁的思路最巧妙?”如此一来, 学生马上就会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

5、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景。

教学中适当引用奇闻趣事, 也能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福尔摩斯称烟”的故事引起学生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的关注, 再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变不变?怎样用老师提供的仪器、药品去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结束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之后, 还可以继续借助这个故事引导学生评析:“福尔摩斯称烟的方法是否正确?”, 让学生发现故事中福尔摩斯没有就计算氧气的质量, 以此作为学生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拓展应用。

6、新闻报道创设问题情景。

3.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景 篇三

一、从问题中获得答案

出于对教学内容的充分考虑,教师往往会担心学生因对新内容感到陌生而难以适应情景教学的方式,于是会保守地选择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这不但导致情景教学的内容过于浅显,而无法满足课程要求,使初中深感实践不利而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因为初中生在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方面相对于教师来说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发散性思维。所以按照课程内容来设置一些指导性、探究性问题,以帮助学生分解新内容,然后对新知有一个层次性把握,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新的知识,获得新的技能。这样的做法,效果显而易见。

二、以人人发展为目的创建新型情景教学课堂

我们开展自主教学的初衷是让学生更优秀,即要求每一名学生都得到提高并在不断弥补学习的漏洞和不足中成长为健康向上的优秀学子。当然这也是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的不二法则,不仅使学习优秀的学生在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两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更促进了后进生的自我觉醒和逐步转化,使其数学能力及学习自觉性有所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融入其中,抛开个人成绩,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所以数学综合能力强的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在小组探讨中应具备引导力,带动其他成员的思维,并在汇报中发挥其积极作用,讲解詳细步骤与方法。这样的方法促成了“一石二鸟”的理想结果,不仅两者数学成绩都有所进步,而且也拉平了全班的层次。

综上所述,若教师合理地在学生的情景教学历程中扮演好引导、推广的角色,就能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使人人发展的高效课堂得以创建。而课堂提问也是考验教师授课智慧的一大技能,为了从小为学生建立思维体系,并且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勇于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所以,情景教学是一门大学问,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被广泛地加以应用,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孩子。

参考文献:

马秀琴.浅谈情景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12).

4.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景 篇四

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教育局 杨昌莉

孔子曰:“知之者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搞好乐中施教和趣味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民族地区学生因为环境、家庭及语言交流障碍等制约,文字信息量相对薄弱,对文本的理解存在相应的困难,如不打破以往常规的、单调、固定的教学模式,就会依旧是一堂机械单调、枯燥无味的课。课堂气氛沉闷,造成学生心理上厌倦情绪,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想要扭转这种局面,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是一种好办法。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在境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教学中一但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我就从教学的课堂导入情境创设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课伊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创造出学习、竞赛、思考、优美等等各种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调。我们在教学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一节课的开始学生们开始积极发言,那被调动的不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

一、问题导入

只要有问题就是好事,最怕的是学生默默无语。学习源自于疑问,结合课文,在导入中提出疑问,激发悬念,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心存疑问,渴望答案的求知情境中学习。民族地区小学生虽然存在语言交流障碍等问题,但同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生活经历的丰富多彩,常常为文本的延伸拓展埋下伏笔。我常在课前给学生来一个“小甜点”,给他们一些语文的趣味题,从而激发他们讨论和思考的`兴趣,培养他们动脑的习惯,更为一堂课创造了探索的气氛。如:教学《珍珠泉》时提出为什么此泉叫珍珠泉?泉水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听课。又如:《找骆驼》这一课,抓住一个“找”字,为什么找,最终找到了吗?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二、语言导入法

教学时,教师的语言首先应准确、精练,其次还应生动、形象、富有感情,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鸟的天堂》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在我国南海之滨广东,有个闻名中外的风景区,那里有一株五百年的古榕,它独木成林,浓荫覆盖着整个小岛,林中栖居着上万只鸟,可以说是鸟的世界,鸟的天堂。着名作家巴金游览之后便写下了《鸟的天堂》。文章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展现了鸟的天堂的优美和情趣,使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吧。”寥寥数语,就拨动了学生求知的心弦。

三、实验导入

实验最大的好处是直观性,在理科的教学中提倡多动手做实验。同样,在语文的教学中何尝不可以吸取其他科目的经验。有的时候一个有趣小的实验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学《刻舟求剑》,先以模拟情境演示,一艘小船可以前后移动,“剑”从“船上”落到水中,在船舷上刻上记号,然后使船向前行进。演示到这,要学生说出用“刻舟”的办法“求剑”能不能求到。于是,学生凭借眼前的形象进行分析推理:剑从某处落入水中,已不能随船前行;船不断前行,离剑愈来愈远;到了对岸,与剑距离更远。从而得出“剑”是捞不到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析这个人错在哪儿,从而认识到错就错在用不变的、静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身是在变化的。模拟情境帮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去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四、诗词导入

中国传统的诗词讲究意境,意境本身就是一种高浓缩的情境。运用与课文相关的诗词做铺垫,可以创设一种优美的情境,最快的激发学生的心理感受。比如在教学《春天来了》这一课中,优美的文章需要学生的感情去体验。所以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去寻找自己喜欢的有关春天的诗。上课时我请学生起来充满感情的朗读这些优美的诗句,在老师的提示下,春境仿佛一幅幅的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通过诗句的意境的引导,学生们进入了春天的环境中,学生自然能够较好理解课文。

五、生活导入

学生都喜欢和自己生活有关的文章,特别是民族地区小学生,在文本中找到与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往往能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创设生活情境导入课文,能够消除学生对课文的畏惧情绪,使他们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学习。比如在学习《我的老师》一课中,我先请学生说自己心目中的老师形象,然后拿学生写给我的意见,自我批评还不是一个好老师,请同学和自己心中的老师做个比较。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后告诉大家课文中的老师好在哪里。

六、音乐导入法

音乐是激发人体情感的催化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音乐导入更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教学《七子之歌》时,教学伊始我给学生放了一段《七子之歌》的乐曲。优美的曲调,清新的旋律,如泣如诉的吟唱,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七、故事导入

故事总是吸引着孩子们的。孩子爱听故事,民族地区小学生从小就在倾听各种喜闻乐见的家乡故事中长大,各种和课文有关奇闻逸事往往使学生兴致勃勃的进入课文的学习。这其中常见的就是作家的小故事,其影响常不限于课内,有时还会激起学生课外的阅读兴趣,自己去寻找作家的作品来阅读。如:《画杨桃》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先给学生讲述一个有关观察的故事,如藏民族文化中的智者的故事,或者是学生熟悉的达芬奇画蛋的故事,或者是阿凡提的故事,都能使学生迅速引起任何观察的学习兴趣。

八、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乐学氛围

信息技术的普及为情景教学常设了良好的平台,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如《小镇的早晨》一文,文字优美、格调清新,通过生动优美的句子,给我们展现出一幅江南水乡美丽的晨景图。教学前,我以录像的形式向学生出示江南水乡的画面,配以课文录音,柔美的画面与课文朗读的同步效果,把学生带入了“迷人的旅行”中,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我问学生:“刚才小镇的晨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活跃起来,抢着说出自己的感觉:“太美了!”“美得让我陶醉了。”……学生的心中深深地印下了水乡的晨景烙印,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景 篇五

美术教学就是要充分开发儿童的智力,提高其审美能力,促进其艺术个性的发展。通过美术教学可以培养、激励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的手、脑同时得到锻炼,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那么,小学低年级美术课究竟该怎样上?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每一位教低年级的美术教师。教育家程颐所说“教人未见意趣,心不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而且还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的学习,直接影响教育效果,所以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原动力,因此,我在教学中,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习。

1、以故事创设情境。

孩子们最爱听故事了,用故事串联教学之中,能让孩子在入迷地倾听中轻松地学习。如在讲授《小鸟找家》时,我讲述自编故事:小鸟随鸟妈妈搬迁到一个美丽而陌生的地方。好奇心驱使它告别妈妈,和其他的小动物一起玩耍。不知不觉,天渐渐黑了,朋友们都回家去了,可它却迷了路,怎么也找不到家。小鸟找不到家,谁能想办法帮小鸟找到家呢?学生带着疑问开始思索,我抓住这种有利气氛,顺势引入新课。又如《帽子回来了》一课,我创编一个《帽子回来了》的故事,故事中涉及多种学生熟悉、喜爱的动物,并有一定情节,将动物的生活拟人化,与儿童贴近,引起共鸣,激发兴趣,从而揭示课题。

2、以猜谜创设情境。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首谜语诗是在教《画》一课前,我首先就以猜谜形式揭示课题,引入新课。学生思维就更加形象化了,只用几分钟时间就帮助学生想像到了“画”的题意。

3、以儿歌创设情境。

如《折纸动物》一课,我将编好一首儿歌朗诵给同学们听:“妈妈带我上公园,各种动物真好看:大灰象喷水玩,小猴子荡秋千,熊猫戴上黑眼镜,孔雀展开大花扇……”听着听看,学生们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在动物园里看到的那些动物。教师话音未落,大家都抢着说开了:“我也去过动物园,有很多很多动物,我最喜欢猴子,它们非常顽皮。”“我最喜欢长颈鹿!”“我最喜欢青蛙!”这样,小朋友们自觉地随着记忆进入了想像世界,创造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

4、以音乐创设情境。

小学生特别喜欢音乐,课上播放适宜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创作出精美超水平的作品。如《听听画画》一课,课前,我与音乐教师联系,教唱好儿童爱听的歌曲《小小的船》、《火车开了》,上课铃一响,录音机里轻轻播放这二首歌曲,让学生随着音乐唱一唱、演一演、看一看,感受音乐旋律的律动起伏,边听边想像歌词描绘的意境,再把自己的感受画下来。这样能保证学生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进行绘画,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作能力,激发他们的激情,调动起学生的兴奋性,还可以解除疲劳。

5、以表演创设情境。

6.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景 篇六

二、创设对话情景,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1、运用实物创设对话情景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实物是最常见的直观教具,它能创造生动形象的情景,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比如:在课文7AModule2Unit2Seasonalchanges中,为了让学生能在视觉上直接识别sleeve,ribbon,trousers,blazer,shorts,skirt,socks,shirt和blouse等单词,笔者在课前准备了男、女生的不同校服,课上一一向学生展示的同时教师问:What’sthis?学生答:Apairoftrousers.在直观的实物前,在教师的提问下开展师生间对话,尤其讲到shirt和blouse的区别时,学生很快明白了这两个单词的差异。等学生熟练之后,再引导他们进行生生间的操练,进一步巩固新知识。

2、多媒体展示创设对话情景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普遍的教学方法,在英语课上适当地使用PPT进行授课,经常会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因为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为教师组织情景教学提供了彩色的画面、生动的语言、场景的设置,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影响下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投入课堂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如,在7AModule3Unit2Windyweather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台风的危害性,我安排播放一段关于台风来袭的录像,让学生观看并仔细观察画面,聆听录像中的声响,身临其境的感受台风的到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把课外的自然情景延续到课内,使学生有了最直接的感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3、创设真实情景,培养学生交流语言的能力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现实生活交流的能力,我们完全可利用在新教材中的大量贴近生活实际的题材、词汇,如问候、问路、购物、打电话等设置情景对话。

根据选择的会话材料,由教师进行适当的组织和指导,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真实情景对话中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所学的句型和词汇,达到用以致用的目的。

4、创设任务情景,激发学生巩固运用知识 在英语教材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学内容感觉不够深入,如果能有所延伸,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延伸教学内容中创设任务情景,也是笔者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课本中有一个听力的训练,只要求学生看八张图片,在听有关的材料后为图片编顺序,个人觉得这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太简单了。所以在备课时,我把听力内容打印出来,去掉了一部分动词、名词、副词等单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边听边填充。学生既训练了听力又达到了词汇和语法训练的目的。在最后发挥学生想象力的环节中,前一天布置回家作业时让学生按自由结合组成小组,从网上、报纸、书籍等搜索资料,围绕课文内容加一个故事结尾的任务。学生对此项活动很积极。在课上我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讨论和汇总收集的资料,并确定故事叙述的形式。学生们根据收集资料开展了热烈讨论,等到表演时,三组学生进行了形式不同展示。A组是口述,B组以shortplay形式,C组是故事接龙形式,故事很精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气氛相当浓厚。教师在创设任务情景中,让学生融入课外知识,自导自演,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合作中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课堂教学评价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要有恰当的评价体系给以支撑,而评价作为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发展的工具,要贯穿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为了使评价能够有机地融入英语教学过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建立开放和宽松的评价氛围,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在情景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于每一个教学活动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可以是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自我等方面的评价。对于课堂上的教学活动的评价,基本出发点是寻找学生的优点并给以鼓励和表扬。可以从内容的恰当性、语言的规范与流利性、小组成员的配合程度、学生的创新意识等角度做出评价。当然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活动,教师要善于捕捉语言信息,给予婉转的指出或提醒。总之,合适的评价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促进他们的发展。

四、情景教学法的实践效果

情景教学法的使用,使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转变了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接受知识的能力出发,围绕教材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步骤,才能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的课堂行为与知识、情感、能力相互融合在一起,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明显提高。

7.创设教学情景,感受化学真知 篇七

利用新闻热点设计教学情景使教学内容具有实效性, 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价值。

如在《氯气》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2004年重庆市江北区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露并发生爆炸的事件, 有七人在大爆炸中死亡, 三人受伤。记者在现场看到, 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黄绿色气体, 消防人员将氯气罐通过铁管将氯气排到水池中, 并注入碱水。 (图片展示)

情景开发:

1、通过新闻质料归纳氯气的物理性质

2、消防人员的处理方法是利用了氯气的什么化学性质

3、如果你在现场, 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保护自己。

二、以实物展示展开情景

实物展示使抽象变地具体,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也交给了学生由已知探寻未知的科学思想。

如在《化学平衡》的教学中, 关键让学生理解动态平衡的特点。情景创设:

展示事先备好的实物:两个同等型号的气球, 一个充气胀大, 一个没充气。两气球的气球口分别与一根橡胶软管的两端相连, 软管中间有一止水夹, 避免气流相同。打开止水夹, 可以观察到大气球变小, 小气球变大, 最后二者等大。

情景开发:

1、气流的流向以及速度的变化。

2、最后达到的状态是静止的还是动态的?

三、以学生活动融入情景

学生的活动或表演, 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动手能力。

如在《甲烷》一节中, 对甲烷的结构的认知很重要。情景创设:

给学生分发橡胶泥和火柴, 要求学生以橡胶泥为中心碳原子, 以火柴头为氢原子, 火柴梗为碳氢化学键, 自己动手, 组建出甲烷分子。并提示学生甲烷的二氯取代物只有一种。

情景开发:

1、甲烷的空间结构是什么?

2、在甲烷分子中顶多有几个原子共面?

3、甲烷的结构对其化学性质有什么影响?

四、以化学史事拓宽情景

巧用化学文化或与化学有关的历史故事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开展情景教学很容易调动学习的积极情绪。

如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情景创设:

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一百多年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的元素被不断地发现。到1896年, 人们已经知道63种元素, 人们尝试用各种方法整理和概括这些元素。当时的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用63张卡片分别记录了63种元素的名称、原子量、化合物的化学式和主要性质。他试着依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顺序, 将卡片排成几行, 再将各行中元素性质相似的元素上下对齐。这就是最早的元素周期表。

情景开发:

1、门捷列夫是依据什么对元素进行横向和纵向排列的?

2、仔细观察现在的元素周期表, 有哪些周期性的变化?

3、对现有的元素可以从哪些角度对其分类?

五、以生活事例营造情景

理论与实际相渗透的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求知欲, 使很多难学的内容变得容易了许多。

如在讲“胶体聚沉”时的情景创设:

“为什么一支钢笔如果用两种墨水就会书写不畅?”

“蒸鸡蛋时, 为什么鸡蛋跟水混合搅拌时必须加适量的盐?”

“做豆腐时, 为什么要加一些石膏或卤水”等问题。

情景开发:

1、胶体聚沉的原因有哪些?

2、常用的胶体聚沉的方法是什么?

六、借学生已有知识引入情景

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有更广博的视野,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突破教学难点, 为后继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物质的量”的概念理解难度比较大, 为了让学生能快速对“物质的量”有直观而形象的认识, 我们可以这样来设计引课时的教学情景:

老师设问:怎么用直尺量出一张纸的厚度?

学生讨论后回答:把很多张纸叠起来量出总厚度再除以纸的张数。

老师追问:怎么用天平称量一粒米的重量?

马上有学生回答:先称出一把米的重量再除以米的粒数。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肯定和赞扬后又问:怎么用天平称量一个水分子的重量?

可能有学生不假思索就说:先称出一杯水的重量再除以水分子个数。

老师马上追问:水的分子个数能一个个数出来吗?

学生知道分子个数不可数, 那怎么办?学生的兴趣提高了, 急切想知道问题的答案。

老师讲解:对于所有的物质, 宏观质量可以称, 而微观粒子个数却不可数,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要找到宏观质量与微观粒子个数的桥梁, 这就是 (板书) “物质的量”。

情景开发:

1、“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的作用。

2、“物质的量”的表示含义及适用范围。

8.浅谈初中化学教学情景的创设 篇八

学生的学习与学习情景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什么是化学教学情景呢?“情景”是由“情”和“景”两个要素构成的。辞海中对“情景”是这样解释的:“景”指外界的景物,“情”指由外界的景物所激起的感情,所以,情景是指能够激起人们情感的景物。化学教学情景就是指在化学教学中能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化学学习过程的各种景物之和。教学过程中的情景设置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理解与应用知识及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学生在师生创设的情景中自主地学习、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探索,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化学教学中情景创设是多种多样的,它由所选情景素材的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况决定的。

一、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情景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说过:“加强实验,无论如何都不过分。”因此,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内容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及数据的处理获得感性信息,去思考、讨论、探索问题,并由此引发连贯性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不断培养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良好的观察、思维能力。例:“燃烧与灭火”这一课题中,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可以设计三个对比试验:1.分别去点燃小木条和玻璃棒; 2. 分别去点燃小木条和煤块; 3. 点燃蜡烛后再在上面罩一个烧杯。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最终得出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且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二、利用生活体验创设情景

我们要注重观察体验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善于将生活素材引入到化学课堂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中出发了解、掌握化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化学知识是有用的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化学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学习“元素及物质组成的表示”时请学生各自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药品、食品标签、果汁饮料的包装纸,在课堂上请学生观察各种包装说明并要求学生分析有关成分及其含量的意义。再如学习二氧化碳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上网查询有关“温室效应”的知识,学习酸的通性、pH值时,课堂上给各小组学生分发: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让学生分组用pH试纸测定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这些教学案例应该看到,现代社会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只要时时留神、处处留心,便可以把生活中丰富的化学现象和问题化作教学情境。

三、利用竞赛创设情景

每个孩子在内心中总是争强好胜的,渴望表现自己。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巧妙运用竞赛手段,开展辩论、猜谜语等比赛。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善于动脑筋,就能设计出知识性、趣味性强,为学生所喜欢的课堂竞赛,使化学课堂教学永远充满激情与欢乐。让学生在一种紧张且令人兴奋的竞赛气氛中去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起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焕发出巨大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时,可以展开关于二氧化碳功与过的辩论赛,两组学生分别根据学习的内容,各持己见、唇枪舌战,你来我往,情绪激昂、踊跃发言,下课时学生们还意犹未尽、兴趣盎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多媒体巧设影音情景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教学情景素材集色彩、图像、声音、动感等于一身,用形象生动的画面,美妙动听的音乐,直观地再现抽象的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创设一种感知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例如:在讲解灭火方法——清除可燃物时 ,插进一段视频:电影《紫日》中,三人遇到森林火灾,火势凶猛,眼看大火要吞噬他们了,这时视频暂停,让学生思考:在这个危急时刻用什么方法来自救?学生一看到自己熟悉的电影,一个个兴奋起来,热烈地讨论,有同学说把周围的草拔掉,马上有同学反驳时间不允许,这时立刻有学生站起来说把周围的草烧掉形成隔离带。这样清除可燃物这种灭火方法不用多讲学生就理解了。

五、利用语言文字创设教学情景

“当我们走进鲜花盛开的花园时,我们会闻到花儿的香味;当我们打开白酒瓶时,我们会闻到酒精的味道。从构成物质的微粒来看,这说明了什么?”这样的一个教学情景,是以学生熟悉的鲜花的味道和白酒的酒精味为素材,利用教师生动的语言来呈现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优美的语言和文字来渲染良好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听觉和视觉上一种美的感官享受,这对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 在讲“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时,教师可以以诗朗诵的形式来描绘我们优美的环境,让学生沉浸在对美丽大自然的遐想中,这时才引出本科的课题,学生的情绪一下就高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有了了解污染并改变现状的决心,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营造了浓浓的教学氛围。

9.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景 篇九

张宇圭

今天聆听了庾常老师的《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与小组合作》的培训后我受益匪浅。《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改善教与学的方式,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自主发现数学中存在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由于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以便于展开探究、讨论等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科学严谨的探索,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问题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一个人为了探索知识和认识事物的意识倾向,学生在学习中带有兴趣,才能表现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数学教学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就应当把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作为导向,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平铺直叙地讲解,一般是不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创设趣味性、探究性的问题情境进行教学,常常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培育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我们知道教学活动不是一种“授予——吸收”的简单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授予者,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合适的教学问题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能力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新知识,在“探究”中建构知识。通过问题情境,切实让学生感到合作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探究学习是获取新知的有效途径,逐渐养成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指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提出问题、质疑问题、变换问题和发展问题的一种思维习惯或心理状态。新课标把“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否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重要标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数学是一门极具逻辑思维的科学,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方面,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数学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将学生置于问题研究的气氛中,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而且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高考命题的方向。创新思维是人脑运用与众不同的本质和规律,找出事物之间的新联系,形成新结论,是对求知事物进行有创见的思索过程。教师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新问题,为创新作铺垫,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问题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成功地实施问题情境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出发点,我认为创设问题情境应该遵循下面四个原则。

一是针对性原则。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紧扣本节课所讲内容,不要故弄玄虚,离题太远,要能揭示数学概念或规律,要直接有利于当堂所研究的课题的解决,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体现出问题情境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是适度性原则。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切忌专为少数人设置。既要考虑教学内容又要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注意向学生提示设问的角度和方法,要让每位学生从教师的情境设计教学中得到发展和收获。

三是启发性原则。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首先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必要时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或提示,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不可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

四是互动性原则。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要能让学生不断提出新的数学问题,提出带有研究价值的新问题,让学生不断建构新知识,保持思维的持续性,真正做到让学生一直比较主动地参与课堂,而不是等待问题的出现。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和案例

1、利用趣味游戏,创设问题情境。如: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我们今天来玩个猜数字游戏,我手中这支圆珠笔的价格标签是5~15元中的某个整数,你们来猜它的准确价格,我将对你们的答案做“偏高”、“偏低”或者“正确”的提示,谁能既准确又迅速回答出这支钢笔的价格呢?利用生活中的趣味游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

2、利用典故,创设问题情境。如:等比数列的前项的和。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相传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要什么。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第2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第3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依次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国王欣然同意,国王是否能实现他的诺言呢?此案例利用典故发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驱动学生积极思考,产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

3、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如:均值不等式。某商场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拟分两次降价,有三种方案:甲方案时第一次打2折销售,第二次打3折销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3折销售,第二次打2折销售,请问:哪一种方案降价较多?此案例的问题情境贴近生活,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实际问题情境下,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问题情境教学是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精心创设各种教学问题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10.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景 篇十

关键词:中职化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化学教学是中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化学教学教学效果质量控制,在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从当前中职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依然存在教学方法不恰当等问题,对教师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同时,问题情境是以中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在充分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建立多个问题情境,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并达到教学效果,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文本将充分结合创设问题情境的相关理念,对中职化学教学进行分析。

一、创设问题情境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创设问题情境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1)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开展教学中,会根据不同的科目内容建立问题情境,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对学生吸引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了带着问题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2)有利于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通过创建问题情境,将书本上死板的内容变活,学生能根据情境内容畅所欲言,有效增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

二、创设问题情境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应用问题情境创设法的效果十分明显,在应用过程中,需要立足于教材本身,从实际生活中选取案例,为提高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一)重视授课中的情境创设

课堂教学是中职化学教学的关键,为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结合教学内容二创建相应的情境问题,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促使同学积极开动大脑,并参与到化学问题的讨论中,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氮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为基础,建立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在2013年5月12日某时,我市一家制冷车间出现严重的氮气泄露现象,周围近1公里的范围内弥漫着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园区后呼吸感到困难;同时车间内白茫茫一片,为消防救援造成困扰。在创设情境之后,教师可提出问题:(1)为什么车间内会白茫茫一片?如何才能有效消除车间中的氮气;(2)当发现氮气泄露时,如何才能保证自己不过多的吸入氮气。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引入本堂课的题目:氮及其化合物,并开展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做到了带着问题学习,而教师也能随着情境案例展开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重视复习课的情境创设

与正常授课相比,复习课是巩固以往学习知识的重要方法,但在当前中职化学复习课中,教师只是简单的将以往的学习知识罗列出来,指导学生在书本上标出重点问题,并指明学习重点。这种教学方法缺乏吸引力,再加之学生认为已经学习过相关知识点,普遍会对复习课产生一种不重视的心理,导致复习课的教学效果不高。在问题情境创设教学中,教师需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以往知识点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复习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喷泉试验研究”的复习课学习中,教师要摒弃传统复习课中长篇大论的教学方式,避免学生因为填鸭式教学而出现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在创设教学情境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原有试验设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例如改变气体、改变溶液种类等,再提出相关问题:(1)**同学,你知道喷泉试验的发生条件是什么吗?请简单陈述;(2)老师简单的调整了试验中气体种类,你发现这次试验与之前试验的差别吗?若发现差别、请简单描述;(3)在原有装置的基础上,你需要通过哪些步骤来完成NH3喷泉试验;(4)你认为哪些气体、液体能完成喷泉试验,请列举。

教师在改变试验器材后,为同学建立了一个新的教学场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学生可结合氮的喷泉试验原理,对教师的提问进行总结,有效达到了教学内容的复习。

(三)重视习题课的情景创设

在当前化学的习题课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依然遵照的传统教学模式,即习题表述—练习-习题讲解的固定步骤展开教学。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依然机械性的重复练习-听讲-练习的节奏的,导致学习质量不高。在创建问题情境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优化设计习题课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以学生新奇、少见的问题建立教学情境。教师在习题课上,可提出问题:(1)众所周知,砖瓦是通过含铁元素的杂志土粒在隔绝空气的前提下烧制而成的,在烧制将要结束时,打开窑顶使其自然冷却,即可得到红砖;若淋水就会得到青砖,请解释;(2)当前市场上出售的“热敷袋”主要成分为:木屑、水、少量氯化钠、铁屑、碳粉等,使用中只需要轻轻搓揉就会产生热量,请回到以下问题:①热敷袋为什么会产生热量?②碳粉的作用是什么?③氯化钠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从实际生活中选取案例,并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强化了习题课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做到了“学以致用”。

结语:

创建问题情境属于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教学效果已经得到多数教师的认可。从本文对创建问题情景的讨论来看,重视问题情景与提问艺术的融合是达到既定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摈弃传统的“对不对”、“是不是”等提问方式,提出能引发同学深思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思想相关问题,使教学最终能达到既定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筠.中职化学教学情景的特点与创设策略探幽[J].学术论坛,2014(03):203-204.

[2] 赵改玲.职高化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有效创设[J].改革创新,2012(02):41-42.

[3] 凡建伟.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教学研究),2014(08):56-58.

11.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景 篇十一

一、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兴趣

1. 结合生活, 使学生学以致用

在日常生活中, 自然科学问题比比皆是, 它们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头、活水”。利用好这些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比如, 学习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 H知识后, 可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回家后简单测定自家周围水塘的水和雨水的p H值 (学校提供简单的器材或用品) , 并提出利用水资源和防止酸雨的建议, 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解决实际问题。

2. 结合当地实际, 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化学教学内容中, 往往会涉及许多具体的物质、现象和化工生产过程。为了给学生亲身体会, 在学习第二册第四章“金属的冶炼”时, 我带领学生参观了中南冶炼厂, 让学生可以亲眼看到生铁冶炼的设备、冶炼过程等。直观、形象的展示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的热情。

3.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对于一些较复杂、有危险、要求高、时间长的实验, 不适合课堂演示, 就可以上网寻找相关的课件和录像, 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和演示。这样, 既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 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如, 在讲解化学键时, 在H2O的形成过程中, 我利用Flash软件将氢原子、氧原子的化合过程形象地展示出来, 使肉眼看不见的化学反应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进一步引导学生把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思考, 从而提出问题, 发现规律, 得出结论。

二、改革教育评价机制, 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与能力

1. 增强学生探究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应利用一切可开发的教学资源, 让学生自主探究, 在交流中闪耀其智慧的光芒。例如, 在设计“实验室制取氨气”这一实验方案时, 我设计如下:一组同学通过药品氯化铵和熟石灰共热制取氨气, 其装置为固—固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一组同学利用浓氨水与固体氢氧化钠反应来制取, 其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第三组的同学则采用直接加热浓氨水以制取氨气, 其装置与固—液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相同。经过实验, 大家发现这三种设计都可以制取氨气。这时我向学生提问:这三个装置有什么相同处和不同处?大多数同学都发现虽然主装置不一样, 但是气体的收集和尾气的处理是一样的, 然后我再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这三套装置还可以制取哪些气体?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得到了肯定的结论。此时学生完全沉浸在实验成功的喜悦之中, 激发了其学习探究的欲望。

2. 走出课堂, 培养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设置学习情境, 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可以激发其探究欲望, 培养其探究能力。在学习第六章“环境保护”的内容时, 我利用双休日带领学生对学校旁边的河水污染以及周边的化工厂的大气污染情况进行调查, 让学生亲眼目睹家乡秀美山川的污染情况, 了解被农药化肥污染的水塘的现状, 以及工厂的污水池和废气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课堂上我让学生谈谈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发地提出想要探究的问题, 在我的指导下, 学生把问题归结成几个专题。随后我把学生按个性特点、学习状况分成三个组, 如:性格外向的同学组成实践调查组, 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同学组成监测组, 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条件的同学组成网上调查组。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了研究活动的实施方案, 展示了研究成果。整个活动过程的参与既让同学们体验到探究思索的艰辛历程, 又让同学们感受到探究带来的乐趣和成功带来的喜悦, 激发了他们对化学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傅统先, 张文郁.教育哲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6.

12.高中化学课堂情景创设 篇十二

贵州省桐梓县第二高级中学

戴正裕

563200 摘要:在化学课堂情景创设中,要满足几个要求:创设情景要具有亲和性,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结合学习目标。创设情景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利用生活实例,利用实验,利用旧知识的转换,利用知识网络,利用问题等来创设情景。

关键词:新化学课程标准

情景创设

认知

亲和性

求知欲

学习目标

生活

实验

逆向思维

知识网络

问题

情景创设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欲之间创设一种事物背景,把学生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的迫切心情,诱发出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新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化学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可见,教学情景的创设是多么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呢?

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及学习目标等具体情况,我认为情景创设需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第一、创设的情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要具有亲和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接触到的各类知识比较局限。因此教师创设的情景力求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自然和谐的学习情景中主动参与,积极实践探索,体会化学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强调生活中的化学,课本内容的设计也结合了许多生产、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这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亲和性。

第二、创设的情景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习情景的创设不但要联系学生实际,最关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引入盐类的水解时,为什么有的盐溶液显酸性?为什么有的盐溶液显中性?为什么有的盐溶液显碱性?学生想探个究竟,从而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探索得出盐类水解的实质和规律。

第三、创设的情景要结合学习目标

学习情景创设是为内容和学习目标服务的。教师所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应有指向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够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平台,同时本身又融入活动和内容之中,成为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教学情景的创设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服务的,在一堂课中情景创设要保持一个度,并非多多益善,并非每一个知识点都去创设情景。

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情景有以下途径: 第一、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景

根据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创设情景,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时时有化学,处处用化学,认识到化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和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必要性。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铵盐的化学性质”前,我提问:你们知道化肥不翼而飞的故事吗?众生摇头,但又新奇,急于想知道究竟。于是向他们介绍一位农妇将潮湿的化肥(碳酸氢铵)搬到自家

房顶上去晒干的故事,当讲到碳酸氢铵晒到一定时候却莫名其妙的消失了时,学生嘎然而止,把“偷”走碳酸氢铵的“贼”是谁这一问题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这样

巧设悬念,扣人心弦,谁不想知道碳酸氢铵消失的原因呢?要想知道原因,请看铵盐的化学性质——受热易分解。

第二、利用实验来创设情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直观、形象、学生能获得感性认识,利用实验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观察,分折思维和探索,从而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探索化学规律,设置一系列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发现问题、分折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教学“Na2O2的化学性质”时,让学生观察“滴水生火”实验,学生感到诧异,怎么水能点火呢?这是什么原理?这一悬念的情景使学生感到惊讶,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另外还有“魔棒点灯”、“空杯生火”等实验均能激发学生求知欲。

经过探究,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深刻理解反应原理,增强学的求知欲,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

第三、利用旧知识的逆向思维创设情景

学习任何一个新知识,在引入过程中设法寻求它与旧知识的联系作为新知识增长点和出发点,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中利用原有知识创设情景,有助于启发逆向思维,诱发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原电池原理”时,先演示铜片和锌片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只发现锌片上有气泡,然后铜片和锌片上端接触,此时只发现铜片上有气泡,学生感到很奇怪,似乎老师在玩魔术,学生思维高度集中,迫切希望得到答案,学生带着疑问讨论激烈,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何在?简直不可思议,要想找到答案,请看“原电池原理”。再如讲到碱金属的性质时,先演示光亮铁钉置于硫酸铜溶液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后分析“为什么铁钉表面会变成红色?”并进而发问:“如将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呢?”学生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思维定势下,很容易得出生成Cu和Na2SO4 的结论,此时再演示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实验,却得到气体和蓝色沉淀,学生也感到很奇怪,也很兴奋。

通过上述旧知识的复习逆转创设情景,激起学生大胆探索,促进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利用知识网络来创设情景

高中化学知识不仅要学会,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规律。也就是说,化学学习,除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之外,还要重视掌握基本规律。在掌握基本规律的过程中,通过知识网络创设情景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例如,学习元素及化合物内容时,可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思路,又可从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学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第五、利用问题来创设情景

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精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使思维更加活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利用的问题可以是学生预习中产生的,也可以是作业中出现的,将这些问题及时让全班同学思考分析解决,是一种很好的情景创设,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巩固。

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景,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努力创设情景,优化课堂结构。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创新能力渗透到整个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探索能力。

.参考文献:1.毕华林 主编《化学探究学习论》。

2.《文苑》月刊

2006年第1期第65页

3.《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7年第4期第1页 作者简介:戴正裕

中共党员

1973年1月

13.创设教学情景 彰显语文活力 篇十三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二中学(519100)周健良

内容摘要: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道德向上的乐趣,从而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自我需求的活动,收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笔者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促使学生合理地多元思维,积极参与,以致产生探究与创造的乐趣。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情感熏陶法、音、美配合法、摹拟表演法、实物观察法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应把握教材的感情基调和实质性内容,把握学生的心态变化,设身处地用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

关键词:情境;活力;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情感体验”已成为新课标的理念之一,而课堂就是为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提供的一个平台,有机利用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彰显语文活力。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并设置一定具体的环境,让学生进入“角色”亲自感受,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对于课堂教学起着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这种气氛 1

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也有助于完成教育任务。”情境教学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道德向上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自我需求的活动,从根本上避免“注入式”教学的种种弊端,收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如何进行创设课堂情境、组织教学活动呢?总的来说,就是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促使学生合理地多元思维,积极参与,以致产生探究与创造的乐趣。

一、情感熏陶法

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感受时所产生的并能对行为进行制约的内心体验。俗话说:情感、情感,以情感人。情感是教学中的灵魂。在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中,它是传送带、催化剂、润滑油,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交流。情感以认知为基础,而认知必须和情感一致。心灵受到触动,才能产生信念,形成内驱力,达到入情、移情、陶情的境界。

如鲁迅的《社戏》是一篇充满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的文章。它描绘了江南水乡令人神往的月夜美景:起伏的连山,朦胧的月色,含香的水气,悠扬的笛声,还有一大帮顽皮无私纯真友好的农村儿童一起偷豆煮豆的经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然而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学生对其中的生活环境和人物的感知认同程度也各不相同。有农村水乡经验的学生觉得课文描述的就是自己的童年,而没有这种生活体验的学生,乌篷船和豆子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为了让学生体味那豆香般的童年,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同学打开记忆的闸门,由自己的童年的趣事说起,再跟学生介绍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和鲁迅童年生活的轶闻趣事。就在这特定的氛围中,学生们说得有劲,听得有味,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顿时 2

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自觉把思维的触角伸向那迷人的水乡和亦真亦幻的月夜,和那些孩子一起去品味豆子的清香,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二、音、美配合法

利用音乐、美术来配合讲授,创设情境,可以充分发挥音乐、美术的美感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审美、创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如讲《苏州园林》一文,我先在黑板上展示几幅园林画,再放编辑设置的音响,学生边看边听边想,仿佛置身画中,有身临其境之感。

再如教学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一首诗,我要求学生在熟读全诗的基础上,合理想象诗中的意境:绿树、红花、碧草、白堤、山寺、早莺、春燕和一个骑着白马的文人。随即挂出一幅《西湖春光图》,学生一边在《春之歌》的乐曲声中尽情欣赏,一边放声自由朗读,使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语言艺术交融一体,达到更高的艺术享受。这样,诗中的远山、近水、高天、浅草、燕舞莺啼、得得马蹄交互错杂、清晰又迷离的在学生头脑中闪现,那香花、暖树、鸟鸣,同时刺激学生的味觉、触觉、听觉、视觉器官。诗中所显示出大自然和谐协调的无穷韵趣,学生不知不觉地心领神会,轻松自如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摹拟表演法

文似看山不喜平,课也是如此。既然我们从事的是科学与艺术的工作,就不能总是等速度、定距离,在一个平面上平板无味地来回移动,课要上得有曲直、有浓淡、有粗细、有疏密,惟有这样,才能有声有色,引人入胜,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摹拟表演就是教师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抓住课文的典型性动作、神情、语言等“身入课文”,将其再现出来。

如教《皇帝的新装》,我请两位同学给全班表演骗子织布的动作,老大臣观察的神态,由于对课文作了认真的研究,两位同学及时进行了角色定位,表演极其逼真,赢得了一阵阵的喝彩声。就是在说明文教学中,表演情境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核舟记》一文涉及的空间较多,我让学生自习课文,把课文分成两个表演场景:一个是苏、黄、佛印神态;一个是两个舟子的神态。分成小组进行表演,学生们认真琢磨课文,相互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在笑声和表演中学习课文,从错误的表演中认识自己理解上的偏差,很自然的把文中介绍的空间深深的印在脑海中。

再如小说《孔乙己》和《范进中举》都有很好的表演素材。《孔乙己》中,我以讲台桌设为酒店的柜台,学生将酒店里的情境表演得相当到位。个性化的体验使学生感受、想象、感悟等心理过程对阅读对象的激活与投入,它使学生进入“主客融合、物我同一”的理想境界,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生命与作品的生命、与作者的生命零距离的接触,感受到生命丰富的内涵。

学习《范进中举》一文,我请学生做出范进发疯时的“拍、笑”等动作,同时结合语言,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很快把握了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描写语言的妙处。由于教师和学生共同把文字变成可见的情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精彩的课堂显示出无限的活力。

四、实物观察法

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物,或带领学生到大自然或社会课堂中去,创造一种刺激氛围,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或学习创作欲望。

如讲《爱莲说》一文,我组织学生去池边观莲,要求学生边看边画,结果同学们争先恐后仅用极短的时间画好了一幅幅形态各异的莲花图。随即回到课堂又一次创设问题情境,作者为何不浓墨重彩写菊花、牡丹而偏写莲花呢?莲花的可贵处表现在哪里呢?文中是怎样说的?作者写莲花的用意又是什么呢?一连串的问题吸引着大家去探索答案,一堂课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结束了,既找到了学习的兴奋点,又掌握了课文内容,可谓一举两得。

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与课文有关的教学片、故事之类,还可以通过形象分析、参观引导、角色朗读等方法创设情境,效果同样很好。

当然,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应准确把握教材的感情基调和实质性内容,准确把握学生的心态变化,要设身处地用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若能这样,灵活掌握,定会提高课堂效率,焕发课堂活力。否则,便会流于形式而失败。

可见,教师如果善于创设情境,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更能加深学生对文学文本的理解,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步晓红.情境教学: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职教通讯.2007(4)

14.高中化学课堂上如何创设情景 篇十四

一教学情景的特点

1. 形象性

情境创设的目的就是要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枯燥的事情有趣化, 从而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 既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 又能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动发展。

2. 学科性

情景的创设要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和特色。情境创设要紧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 问题性

创设教学情景要包含问题的情境才有价值,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情景中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目的性”指问题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提出来的, 目标是设问的方向、依据, 也是问题的价值所在;“适应性”指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 以保证使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思维状态;“新异性”指问题的设计和表述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和生动性, 以使问题具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

二教学情景的分类

1. 问题情景

“问题情景”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 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过程。

2. 真实情景

让学生亲临现场, 在工厂、田间、野外等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模拟真实情景

在教学中实现一些危险性、不易或不宜真实接触的教学内容与学习内容。

4. 合作性教学情景

通过合作教学,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能培养学生的交往、协作和竞争能力。

三创造教学情景遵循的原则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 适时提出学生熟知但又一时解释不了的问题, 造成学生认知冲突, 这样就能创造直观而富有趣的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和情感, 使之进入特定的学习状态。因而在化学教学中设置好课堂教学情境, 就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1. 好的教学情境要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让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 也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 是化学课程改革非常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要求面向全体, 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化学情境的创设, 让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 不仅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提高, 也使一些弱势学生得到了善待。

2. 好的教学情境能深化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法

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创设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将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对话、辩论等积极的学习方式融为一体, 以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

3. 好的教学情境内容注重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化学知识接触较多, 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 可使学习兴趣提高。如通过铁生锈和防锈等知识内容的情境创设, 学生既体验了主动合作的学习乐趣, 又通过分析铁生锈对人类造成的损失, 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从真实的情景中去学习化学, 强调化学科学知识的应用。

四创设教学情景的途径

在高中化学的日常教学中, 教师备课时可根据所讲授的知识内容的特点, 结合实际生活的事例, 来创设教学情境。

1. 通过实验来创设情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教师, 可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这一有效教学手段来创设情景, 既能达到对疑难问题的解决, 也符合现在探究性学习的要求, 还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去体会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用新闻热点渲染情景

化学与社会密不可分, 教师要善于积累相关的素材, 并与所讲的化学内容相结合, 建立起最新的教学情景。在教学中要适当地结合社会热点, 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景, 使化学的教与学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

15.浅议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篇十五

关键词: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有效课堂 探究性学习

“情境创设”作为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应该以学生的学习基础作为条件,以发挥课堂学习的活跃性作为手段,以实现高效学习作为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高中化学课堂要想与时俱进就要改变以往的“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启发式、合作式、自主式”的教学。

一、开展情景化导入,实现有效化学课堂

好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交流中实现的,首先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主动引导下实现自我学习和发展,在具有情境性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所在。

1.引入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深入课堂内容。由于高中化学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转换成其他模式。首先教师要根据学习的主要内容进行整合、分析,进而根据生活经验搜寻实例,通过在课堂中对实例和知识的相互融合让学生感受到“化学融入生活”的贴切感。例如在知识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学习中,教师先根据这一知识存在的特性向学生提出基本思考问题:“随着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加,同分异构体数目增多,我们如何在常用名不够的情况下命名呢?”在学生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生活导入法进行解释:“例如居民身份证,每个公民只有一个合法的身份证号码可以使用,有机物的名称也具有这种单一性和不可重复性。”

2.引入实验化教学,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科学性融入课堂情境教学。高中化学本就是实验性较强的科目,因此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开展课堂情境教学。实验作为趣味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活动能够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情境课堂的主动性。例如在“酚”这一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准备相关实验材料,先通过向学生展示奇妙的实验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毛笔蘸取苯酚溶液在白纸上进行涂画,把纸晾干后放在木架上,然后用三氯化铁使用喷雾器喷在白纸上,白纸上就会出现紫色的绘画,教师根据学生对这一实验的兴趣引出课堂教学内容,使其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二、开展问题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

问题情境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需要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然后为学生设计出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深入问题情境的过程实现自我学习及发展,从而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合作学习能力的进步。

1.注重问题在课堂导入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的习惯。课堂导入作为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需要教师的合理利用。教师要通过合理科学的问题情境导入课堂教学,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况下引导他们进入课堂。教师对于问题情境的使用可以通过“任务教学法”进行,通过课堂导入时的问题设计给学生布置课堂任务。例如在“硝酸”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本节课的自主探究学习:(1)硝酸泄漏后会出现什么现象?(2)对装运的运输车的制作材料都有什么要求?(3)消防员在处理硝酸泄露情况时应该准备哪些措施?(4)在泄漏后应该做哪些紧急处理?(5)通过知识的阅读总结硝酸的物理性和化学性,等等。

2.合理发挥问题情境的教学使用,促进学生多种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根据课堂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对学生布置分组学习的任务,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合作共赢这一优势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学习特点进行互补划分,将5—6人分为一组,通过课堂内容的主题进行共同合作完成任务。例如在“氯化氢”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化学知识设计喷泉试验,由于实验器材有限,教师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较多,因此小组内要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位成员都可以深入课堂活动中。通过取一烧瓶氯化氢气体,用滴管压进去少量的水然后将烧瓶倒置在石蕊溶液中观察,根据实验前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仔细分析实验现象,进而达到完成问题情境教学的目标。

三、创设故事情境教学,促进趣味化学课堂

化学知识所具有的微观性和抽象性是教学难点之一,因此要充分利用教学手段将化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故事情境教学”作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通过活跃的故事气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和学习。很多化学知识都是化学史上一些伟人经历过一些生活、知识和思想的碰撞发现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名人逸事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巩固学习知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中,有些元素的名称不容易记忆,教师可以根据元素背后的故事加深学生的记忆,比如元素发现故事:门捷列夫在1871年时宣称一定存在一种“类铝”的元素,但并没有引起别人的太大注意,直到1875年布瓦博德朗对铝和铊进行光谱性质研究时发现了两道紫色光线谱,最后通过门捷列夫的帮助完成了这一新元素单质的性质实验。学生通过这种人文故事会更好地融入课堂,从而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也提高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通过对高中化学中情境教学的设计我们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要立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学生的持久性全面发展为基础,从而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打造高效课堂,进而促进高中化学课堂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裕峰.情景创设的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探析[J].才智,2010,(16):75.

16.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 篇十六

1、运用形象生动的实物、图片、道具,创设生活化情境

小学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的,心理学实验证明:识别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识别速度。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感知是认识事物的前提,没有感知,就没有认识,而感知过程离不开客观事物本身存在。所以,在教授学习用品、交通工具、服装等类别的单词时,应尽量用实物或实物模型进行直观教学,而对于sun、moon、run、jump、hot、cold等单词,可借助彩色图片、简笔画、表情或动作进行教学。在教red、yellow、brown等表示颜色的单词时,则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和周围的物体,来运用“What color is the „?”这个句式,这样一来,学生就把周围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拉进了课堂。小学低年级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图片非常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用大量的时间来制作各种教学图片。比如,学生学习书中人物名字的时候,我就把这些人物制作成头饰,上课时我就自己戴着头饰走进教室,于是我就接着用英语说:“Hello!Iam Ann.”接着让学生一起读这个人物的名字,教读几遍之后就让学生自己上来戴起各种人物的头饰说:“Hello!Iam Ann.或My name is Ann.”其他同学也可以问:“Who is he/she?”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争着上台表

演。以后学了其它人物就可以让几个学生同时戴着头饰互相问好。比如说:“Hello!I am Ann.” “Hello!I am Ken.”并加上平时用的问候语“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等。这样,学生不但学得快,还记得牢,也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多说、多练。但是让低年级的学生反复单调地操练,会变得枯燥乏味,学习效率降低。实物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不但能快速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这些在平时随处可见的“实物”又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2、运用电教媒体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新大纲要求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根据大纲编织出的教材不再是孤立的一本教科书,而是一套系列教材,为学生提供地道的语言材料和标准的语音语调,而且提供真实自然的交际情景,同时可以虚拟现实生活中不易找到的场景和事物。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正确模仿,直接理解所学英语,强化记忆,促进学生用英语的思维,培养他们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

力。有的口语交际课在进行教学时用人或实物体现不出气氛,就需要多媒体制作软件来帮助完成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身体部位这一课时,学生学习了一些有关身体部位的名词,如:head,knee,toe,hand等,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进行动作表演,如:shake your hands, touch your knees.shake your head等,以此来巩固所学的单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是发现了一个课件,跳舞的娃娃,课件中提供了十个有关于身体部位的动作,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其中的五个动作,然后娃娃会按照学生的选择进行跳舞,当然学生会跟随娃娃进行舞蹈。这个的课件还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决定,去思考,实践,体验,感悟,去创造,应用,而不是什么都听教师摆布。娃娃跳舞的动作完全由孩子自主地进行选择,留给孩子去体验和思考的空间。我们应重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努

力创设英语环境,创建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围,努力产生浸润的效果,即让学生愉快的融合在英语的环境中,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吸取和操练,增强语感,不断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3、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游戏 游戏活动是外语教学中人为的创造语言环境的教学形式,符合儿童的兴趣特点。游戏活动有助于儿童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使英语教学活动充满活力。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刺激,提高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变被动为主动,变乏味为有趣。在一堂课40分钟里,若想让学生的神经区始终保持兴奋和积极的反应,教师就要在学生的脑神经最疲惫的时候,开展一些与该课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游戏来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学习动机。它通常用于对所学材料的巩固,帮助教师将乏味的单词复习,句式练习等变的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值得注意的是游戏的设计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

经验不同,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和成绩,设计游戏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尽量安排集体游戏,这样才能使性格内向和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有参与的机会,让人人在教学活动中都充满活力。

在教学身体部位一课教学的过程当中,我设计了涂色这个小游戏,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小的卡通人物(每个孩子所得到的卡通人是不同的),并根据教师的指令进行着色,如:“color the face yellow, color the mouth red, color the toes green等”在句式中复习并应用所学的单词,将颜色与身体部位的词有机的结合在一个句式中。这实际上是一个语言的实践过程,使学生明白语言不是今天学的一个词,几个词,也不是明天学的那几个词,是句子,是文章。

4、利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 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才能,靠自己自然、形象的表演,靠体态语言,包括多变的手势,丰富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去创造语言环境。真正地把学生放进真实语境中学习真实语言,实现Learn

English,而不是Learn about English的教学目标。任务型教学实际上就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用我国教师们总结出来的话,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 英语教学是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完美结合。在英语教学中,应让学生广泛参与表演,真正体现其主体作用。学生表演不仅可使教师在轻松、自由、愉快的气氛中组织课堂教学,而且还能培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通过表演,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的交际活动。传统的教学情境强调教材的单一因素,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这四个因素持续交互,呈动态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语言交际的环境,一个交际的平台,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思考、调

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如教学身体部位一课,我设计学生戴着自制的面具,相互之间进行介绍,如:“Hello, my name is Ann.I have I have One little nose.I have One little face.I have One little head.I have One little mouth.I have Two little eyes.I have Two little ears.等”也可以介绍别的小朋友“This is Tommy.He has two little hands.He has two little legs.He has two little feet.等”在学生表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置身于英语的国度当中,让他们在感受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对于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性,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也要在课外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语言,使学生在做事情过程中自然地是用所学的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

展语言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对英语的感受能力才会越来越强,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语言是一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文化现象,它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语言只有在生活中被使用才有它存在的价值,而使用语言的能力也只有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培养和提高。通过课题研究,使我能够准确地把握教学契机,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沉浸其中,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乐学善学,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并学会理解运用语言,从而逐步培养其独立运用语言进行生活交际的能力。下面是我在“小学英语生活化情境创设”实验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1、运用形象生动的实物、图片、道具,创设生活化情境

小学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的,心理学实验证明:识别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识别速度。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感知是认识事物的前提,没有感知,就没有认识,而感知过程离不开客观事物本身存在。所以,在教授学习用品、交通工具、服装等类别的单词时,应尽量用实物或实物模型进行直观教学,而对于sun、moon、run、jump、hot、cold等单词,可借助彩色图片、简笔画、表情或动作进行教学。在教red、yellow、brown等表示颜色的单词时,则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和周围的物体,来运用“What color is the „?”这个句式,这样一来,学生就把周围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拉进了课堂。小学低年级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图片非常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用大量的时间来制作各种教学图片。比如,学生学习书中人物名字的时候,我就把这些人物制作成头饰,上课时我就自己戴着头饰走进教室,于是我就接着用英语说:“Hello!Iam Ann.”接着让学

生一起读这个人物的名字,教读几遍之后就让学生自己上来戴起各种人物的头饰说:“Hello!Iam Ann.或My name is Ann.”其他同学也可以问:“Who is he/she?”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争着上台表演。以后学了其它人物就可以让几个学生同时戴着头饰互相问好。比如说:“Hello!I am Ann.” “Hello!I am Ken.”并加上平时用的问候语“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等。这样,学生不但学得快,还记得牢,也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多说、多练。但是让低年级的学生反复单调地操练,会变得枯燥乏味,学习效率降低。实物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不但能快速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这些在平时随处可见的“实物”又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2、运用电教媒体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新大纲要求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根据大纲编织出的教材不再是孤立的一本教科书,而是一套系列教材,为学生提供地道的语言材料和标准的语音语调,而且

提供真实自然的交际情景,同时可以虚拟现实生活中不易找到的场景和事物。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正确模仿,直接理解所学英语,强化记忆,促进学生用英语的思维,培养他们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有的口语交际课在进行教学时用人或实物体现不出气氛,就需要多媒体制作软件来帮助完成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身体部位这一课时,学生学习了一些有关身体部位的名词,如:head,knee,toe,hand等,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进行动作表演,如:shake your hands, touch your knees.shake your head等,以此来巩固所学的单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是发现了一个课件,跳舞的娃娃,课件中提供了十个有关于身体部位的动作,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其中的五个动作,然后娃娃会按照学生的选择进行跳舞,当然学生会跟随娃娃进行舞蹈。这个的课件还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决定,去思考,实践,体验,感悟,去创造,应用,而不是什么都听教师摆布。娃娃跳舞的动作完全由孩子自主地进行选择,留给孩子去体验和思考的空间。我们应重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努力创设英语环境,创建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围,努力产生浸润的效果,即让学生愉快的融合在英语的环境中,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吸取和操练,增强语感,不断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3、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游戏 游戏活动是外语教学中人为的创造语言环境的教学形式,符合儿童的兴趣特点。游戏活动有助于儿童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使英语教学活动充满活力。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刺激,提高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变被动为主动,变乏味为有趣。在一堂课40分钟里,若想让学生的神经区始终保持兴奋和积极的反应,教师就要在学生的脑神经最疲惫的时候,开展一些与该课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游戏来延续学生的

学习兴趣,以激发学习动机。它通常用于对所学材料的巩固,帮助教师将乏味的单词复习,句式练习等变的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值得注意的是游戏的设计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和成绩,设计游戏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尽量安排集体游戏,这样才能使性格内向和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有参与的机会,让人人在教学活动中都充满活力。

在教学身体部位一课教学的过程当中,我设计了涂色这个小游戏,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小的卡通人物(每个孩子所得到的卡通人是不同的),并根据教师的指令进行着色,如:“color the face yellow, color the mouth red, color the toes green等”在句式中复习并应用所学的单词,将颜色与身体部位的词有机的结合在一个句式中。这实际上是一个语言的实践过程,使学生明白语言不是今天学的一个词,几个词,也不是明天学的那几个词,是句子,是文章。

4、利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

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才能,靠自己自然、形象的表演,靠体态语言,包括多变的手势,丰富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去创造语言环境。真正地把学生放进真实语境中学习真实语言,实现Learn English,而不是Learn about English的教学目标。任务型教学实际上就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用我国教师们总结出来的话,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 英语教学是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完美结合。在英语教学中,应让学生广泛参与表演,真正体现其主体作用。学生表演不仅可使教师在轻松、自由、愉快的气氛中组织课堂教学,而且还能培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通过表演,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的交际活动。传统的教学情境强调教材的单一因素,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这四个因素持续交互,呈动态发展。教师是

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语言交际的环境,一个交际的平台,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如教学身体部位一课,我设计学生戴着自制的面具,相互之间进行介绍,如:“Hello, my name is Ann.I have I have One little nose.I have One little face.I have One little head.I have One little mouth.I have Two little eyes.I have Two little ears.等”也可以介绍别的小朋友“This is Tommy.He has two little hands.He has two little legs.He has two little feet.等”在学生表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置身于英语的国度当中,让他们在感受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对于培养学生语言

上一篇:污染源监测项目技术标下一篇:56口头医嘱制度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