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零售行业发展(共12篇)(共12篇)
1.医药零售行业发展 篇一
,采取挂靠经营方式的纳税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账簿设置不健全,不能真实反映其经营情况
总公司未制定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对各分支机构的账簿设置和会计核算方法没有统一的要求。总公司不建总账,每月只负责汇总所属分支机构上报的会计报表,并以此计算、申报、缴纳税款;对各分支机构的账簿设置也不作统一的要求和检查,因而分支机构设账情况较为混乱,上报的数据不能保证真实、可靠。
(二)账目作假,偷逃税款现象严重
一是利用往来科目进行账外经营。分支机构购销业务频频反映在往来科目(二级科目一般为个人)间,而有些分支机构没有建立相应的现金及银行等明细账簿,不能如实反映出资金的运转和走向以及是否存在差价等情况。在组织批量进货时,资金多采用(个人)现金结算方式,账面上承包人以个人名义借款后不断地向企业注入资金却少有抽回,使“应付账款”数额越积越大。另外经抽查比较企业银行对账单与销售收入账,存在当期的银行对账单中的增加栏金额远远大于当期账面的销售收入额的情况。二是账账不符、账实不符。主要是库存商品账与仓库保管账余额不符、库存商品账有借方余额而相应的却没有仓库及仓库保管账,存在发出商品不报、少报或迟报收入问题。
(三)虚假申报,随意调节进销项税款
一是取得供货方的返利未按规定作进项税转出,支付给购货方的销售返利直接冲减销售收入;二是以货易货取得的进项税额未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批自行抵扣,对进货金额多于出货金额或只有进货金额而无出货金额时取得的进项税金,全额在当期申报抵扣;三是红字冲销销售额未取得合法证明资料。四是迟报收入、早抵进项税额、随意调整应纳税款的现象经常大量存在,有的一个月份竟能少申报缴纳增值税50余万元。
(四)发票管理失控,存在虚开隐患
首先,增值税专用发票虽然基本是由总公司统一管理,但开具时仅凭各部门业务员提供的诸如供货单位名称、税号、地址等,对其提供的开票业务内容是否真实、合法并不掌握;其次,普通发票管理松懈,对在异地经营的所属部门采取整本领用空白发票异地开具的做法。第三,批准的自印发票使用混乱、丢失严重。对此,公司既没有记录也没有察觉,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同时在已经使用的发票中跨、不按业务发生时间顺序开具现象比较严重。另外,发现有肆意虚开行为,发票虚开金额不作销售,涉嫌隐匿销售收入。
二、几点建议
(一)税务机关与医药管理部门加强协调形成合力,严格审批从事医药批发、零售企业的经营资格。对那些不具备财务管理及医药产品管理能力的单位,一律不允许其经营此类产品。
(二)强化对非独立核算分支机构的监管力度。在督促分支机构办理注册税务登记的同时,加强总机构对其注册机构在财务核算、税收核算和上缴及遵纪守法等方面的监督管理。
(三)强化会计核算单位的监控力度,提高纳税申报的质量。各主管税务机关应对会计核算方面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位限期整改。必须要求各总公司统一制定会计核算制度,统一账簿设置,统一会计核算方法,对库存商品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健全会计核算体制,提高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增强汇总核算的纳税人对其所属分支机构在财务核算、税收核算和上缴及遵纪守法等方面的监督管理职能。
(四)加强对医药行业批发、零售企业一般纳税人发票使用的日常监控和管理。一是严格控制专用发票的使用。要求医药行业批发、零售企业在开具专用发票前、后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必要时要审核购、销双方的合同或资金往来情况,最好能将库存商品实行统一集中管理,在开具专用发票前审查仓库中有无发票上销售的该种商品,尽可能杜绝虚开发票行为。二是规范普通发票尤其是自印普通发票的管理,严格自印发票审批程序,建立验旧印新制度,并将其纳入微机管理,确保已使用的发票规范、完整,各基层管理局要定期检查,堵塞管理漏洞。
(五)完善销货退回政策。医药批发企业的销售对象大部分为医院、诊所,由于受药物有效期等因素的影响,销货退回时有发生,目前的退回凭证为医院出据的退回证明,有的是医务处等医院部门出具的证明,随意性较大,业务的真实性也值得怀疑,由于业务量大、医院不配合等原因,难以查实,易造成税收漏洞,建议完善销货退回政策。
2.医药零售行业发展 篇二
一、传统营销模式:
1. 目标营销模式
在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差异化, 企业若能在品牌的整体规划下, 在深入、科学的市场调查的基础上, 发展出多个产品, 每个产品都针对某一细分群体 (分众) 进行产品策划、包装设计、价格定位、分销规划和广告活动, 那么各产品的个性和产品利益点便能更吻合更照顾到自己所针对的那部分消费者的特殊需要, 自然能获取这一群体的信赖和品牌忠诚, 比面向大众消费群泛泛而谈没有特色的产品更有竞争力。例如, 中国的血尔药品的成功营销。
2. 品牌营销模式
在医药界已经达成共识, 做品牌比做销量更重要, 但好品牌的树立似乎又与处方药不能在大众媒体上做广告相矛盾。对此, 不少药企开始通过非处方药带动处方药, 将原本用于处方药的广告投入到非处方药的广告宣传中, 通过对非处方药的广告宣传, 担负起品牌建设的重任。例如, 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就是以施尔康和百服宁系列品牌等非处方药的成功营销。
3. 直销模式
直销作为一种销售方式并非适用于一切产品, 大凡适合作直销的产品, 都有两个特点, 第一是生产成本占产品的价格比例非常小, 也就是说渠道流通成本非常高;第二是这种产品几乎每个家庭或者每个人都可以使用。由于这一类产品消费的经常性特征, 才有可能形成持续的连锁消费行为, 从而形成直销业的市场。例如, 中国天狮集团的成功营销。
二、新形势下可采用的营销模式:
1. 连锁成医药零售业主要形式
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战略管理是指根据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的内和先进的物流管理优势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医药连锁管理的核心体系是以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的配送体系, 作为企业扩张的基础, 该将成本领先战略作为第二轮市场竞争中的决胜的关键。
(1) “小将”被并购增速。自新医改颁布实施以来, 流通业的并购此起彼伏, 大企业对于优势资源的并购竞争愈演愈烈。规划进一步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明确了兼并重组的方向, 在政策引导下, 中小流通企业通过市场化途径并入大企业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2) 连锁成零售业主导。在零售领域, 规划提出“未来5年中, 药品零售连锁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60%以上;连锁药店占全部零售门店的比重提高到2/3以上”, 这将改变目前药品零售业的结构, 尤其是对于零售单店影响巨大, 其中又以个体药店占比最高, 这些单店大多只有被大连锁收购或加盟大连锁统一管理才能持续发展。
(3) 现代化为流通业标志。规划将流通行业向现代医药物流发展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今后商业企业不再是“几个人、几个品种、一个库房甚至没有库房”就可以运营的, 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医药物流。要实现现代医药物流, 信息化是第一步。科技手段的使用是现代物流的第二步。物流向上游生产企业和下游医疗机构、药店终端的延伸,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将成为流通企业的一个发展方向。
(4) 引进来并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早在若干年前就已开始, 但由于“水土”问题, 引入流通业的发展并不及生产企业顺利。实践证明, 引进来不是问题, 关键是如何养大。“走出去”通过在国外新建、收购、境外上市等方式“走出去”容易, 但是到境外开展业务, 参与国际药品采购和营销网络建设, 参与国际竞争则任重道远。
2. 服务营销模式
有研究表明:成功品牌的利润, 来自于20%的忠诚消费者, 而其他的80%, 只创造了20%的利润。忠诚度不仅可以带来巨额利润, 而且还可以降低营销成本, 争取一个新顾客比维持一个老顾客要多花去20倍的成本。
(1) 创造顾客满意价值。顾客满意管理是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管理和经营方式, 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兴起的新型的管理方式。在当今的经济和社会环境, 市场竞争的规模、范围和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主导权开始转移到顾客的手中, 不能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不能使顾客满意的企业, 注定要被淘汰出局。
(2) 做好客户的数据库处理。顾客是公司重要的资产, 信息就是力量, 如何加强组织以提高利润?资料库营销是运用储存的有关企业与客户关系的所有信息来辅助个性化沟通, 以创造销售业绩的一种营销方式。资料库让营销人员“看得见”顾客与潜在顾客, 对相关信息的了解及分析为营销的成功增添了胜数。数据库维护是数据库营销的关键要素, 企业必须经常检查数据的有效性并及时更新。
3. 网络营销模式
3.医药零售电子商务前景初探 篇三
【关键词】 医药销售 电子商务 B2C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11年12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13亿,其中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94亿人。2012年初易观智库发布《2011年第4季度中国B2C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B2C的总交易额达到2400.7亿元,同比增长130.8%,其中图书、服装和3C家电等成为细分市场的主力。相对于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势态,B2C医药电子商务的市场却仍然相对沉闷。中国医药商业协会连锁药店分会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药品零售市场规模约1739亿元,其中网络销售仅7000万元左右,约占零售市场销售的0.046%。
2011年7月6日,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发表微博 “京东商城正式涉足医药市场”,随后京东宣布,与医药电子商务企业九州通集团合作开展医药B2C业务;同年,当当网CEO李国庆也公开表示正在“积极申请医药电子商务相关资质”;2012年2月淘宝商城医药馆在被紧急叫停半年之后重新启动,共有包括开心人大药房等15家医药企业入驻天猫;除了以上平台类B2C网站,据统计目前共有上百家企业零售网站在网上开展药品销售。一直增长乏力且备受争议的医药行业是否真的迎来了电子商务的春天?本文就当前的经济环境形势对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1.国外医药电子商务B2C发展状况
在电子商务的起源地美国,医药电子商务开展较早。1999年,美国CVS连锁药房最先推出药品销售网站。在2007年,美国医药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就达到了1700亿美元,美国在2010年医药网上零售规模更是占到整个医药流通的30%。
日本的医药电子商务发展则受到了行业协会的支持推动,尤其是在药品物流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标准、药品编码标准的制定上。日本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在推动医药电子商务发展中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使用自动化立体仓库完成线下验货、储存、分拣和配送,提高了医药物流配送环节的效率,最大程度弥补了网上买药时间延迟的缺点。
欧洲的医药网上销售也已十分普遍。据悉,欧洲药剂师协会下属的药店90%以上都开展了网上药品预订服务。
2.我国医药电子商务B2C的发展历程
与国外医药电子商务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医药電子商务发展起步晚、发展缓慢,受到多方条件的限制。早在2000年初,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暂时不允许任何生产或经营单位在因特网上进行药品交易”。而国务院2000年2 月颁发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明确规定,“在药品购销活动中,要积极利用现代电子信息网络技术,提高效率,降低药品流通费用。”2000年底,在多方努力的结果下,药监局逐步放松了政策,当年有八家医药试点企业被允许在网上销售医药产品。2005年9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了《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北京京卫大药房成为首个获准建立网上药店资格的医药企业。截止2012年2月,全国共有3592家企业网站获批允许提供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而允许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企业网站达到了101家。但是据国家药监局统计,到2010年底,全国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零售连锁企业门店137073家,零售单体药店261996家。所以,面对传统市场,目前网上药品零售的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3.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目前,尽管已有多个医药B2C网站开始崭露头角,但整个B2C医药电子商务领域仍处于亏损状态。除了国家政策的限制之外,还有诸多因素影响其快速向前发展。
首先,医药网上零售市场仍处于培养阶段。药品属于特殊商品,药品的安全、价格是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网上销售毕竟是虚拟交易,消费者对于网上购买药品的可靠性仍持怀疑态度。所以对于医药电子商务来说,首先要建立健全的信任体系。政府需加强对医药网上市场的监管力度,医药监管部门也应加快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确保网上交易药品的安全性。企业也应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网上品牌形象。除了销售药品外,网站还可通过配备职业药师进行在线咨询解答等服务,让消费者体会到网上买药的便利和实惠。
其次,消费者对于医药类商品配送的时效性要求较高。医药物流过程中对于药品的验收、储存、订单处理及分拣环节要求快速准确。高效的物流过程必须要有先进的设备和信息技术做支持。当前医药电子商务企业必须加快建立现代化大型仓储中心,健全物流配送网络,降低物流成本,实现自动高效的物流配送。
第三,我国现有医药零售市场中,医保消费仍占较大比重。这也是制约网上医药销售的主要问题之一。如能实现医保卡网上支付,将进一步推动医药网上销售的发展。这就需要政府多部门协调建立全国联网的医保卡网上支付系统,并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使网上医药交易也能享受医保优惠政策。
综上所述,医药电子商务B2C的前进道路几近波折,发展仍处于稚嫩阶段,仍需政府大力引导和规范,多方面共同努力,改善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不久的将来,医药电子商务必将成为医药销售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0年度统计年报http://www.sfda.gov.cn/WS01/CL0108
/66530.html.
[2]王国妮.我国B2C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及策略分析[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0(03).
4.XX年医药零售工作总结 篇四
时光如天上流星一闪即过,我希望自己能抓住这一短暂的一刹那。不知不觉中已来XX医药公司一个月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我作如下总结。
观念可以说是一种较为固定性的东西,一个人要改变自己原有的观念,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虽然销售是大同小义的事。但是,不同的产品面对的适应人群不一样,消费群体也不同。不同的公司销售模式也有差别。必须由原来的被动工作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开发客户等很多观念。
岗位职责是职工的工作要求,也是衡量职工工作好坏的标准,自己在从事业务工作以来,始终以岗位职责为行动标准,从工作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严格按照职责中的条款要求自己的行为,首先自己能从产品知识入手,在了解产品知识的同时认真分析市场信息并适时制定营销方案,其次自己经常同其他区域业务员勤沟通、勤交流,分析市场情况、存在问题及应对方案,以求共同提高。在日常的事务工作中,自己在接到领导安排的任务后,积极着手,在确保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按时完成任务。
作为一名销售业务员,自己的岗位职责是:
1、千方百计完成区域销售任务;
2、努力完成销售管理办法中的各项要求;
3、负责严格执行产品的各项手续;
4、积极广泛收集市场信息并及时整理上报领导;
5、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6、对工作具有较高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工作中自己时刻明白只存在上下级关系,无论是份内、份外工作都一视同仁,对领导安排的工作丝毫不能马虎、怠慢,在接受任务时,一方面积极了解领导意图及需要达到的标准、要求,力争在要求的期限内提前完成,另一方面在营销的模式上要积极思考并补充完善。
硫普罗宁注射液在昆明也只有一个客户,云贵高原地区虽然经济落后,但是市场潜力巨大,从整体上来看贵州市场较云南市场相比开发的较好。云南市场:头孢克肟咀嚼片有一个客户,就3月份拿了二件货。贵州市场:头孢克肟咀嚼片贵州遵义有三个客户,硫普罗宁注射液分别在贵州泰亿、贵州康心、贵州民生、以及遵义地区都有客户。其中,贵州康心全年销量累积达到14件,其它地区的销量也并不理想。从以上的销售数据来看,云南基本上属于空白市场。头孢克肟咀嚼片在贵州也基本是空白。硫普罗宁占据贵州市场份额也不到三份之一。从两地的经济上、市场规范情况来看,云南比贵州要有优势。从产品结构来看,头孢克肟咀嚼片走终端。(就两地的经状况而言在同类产品中属于高价位的产品)硫普罗宁注射液,盐酸倍他洛尔滴眼液只能做临床。(临床品种进医院都需中标,前期开发时间较长)。面临的局势也相当严峻的。
总之,未来要扩大市场,争取业绩翻番。
回顾往年的总体销售情况,摸着自己囊中羞涩,自感惭愧!这不是只有我主观原因,同时客观原因也导致整体销售上不去的一个因素,在此我总结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1现时药价不断下降、下调,没有多在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客户难以操作。
2即使有的产品中标了,但在中标当地的种种原因阻滞了产品的销售,如某某省属某某药品中标,价格为:某某元,没有大的客源,只是一些小的,而且有些医院因不是医保、公费医疗产品,没销量,客户不愿操作,其它医院有几家不进新药也停了下来,也许再加上可能找不对真正能操作这类品种的客户,所以一拖就拖到现在。相比在别的省、市,这个品种也中标,而且价钱比省属的少,虽说情况差不多,但却可以进几家医院,每月也有销量,究其原因,我觉得要找就找一个网络全,这样的供货平台更有利于产品的销售和推广。
3、在各地的投标报价中,由于医药经验上不足,导致落标的情况时常发生,在这点上,我需做深刻的检讨,以后多学一些医药知识,投标报价时会尽量做足工课,提高自已的报价水平,来确保顺利完成。
4、在电话招商方面,一些谈判技巧也需着重加强,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发掘,话题的切入点是很容易找到,争取每个电话招商过程都能够流畅顺利,必竟在没有中标的情况下,电话招商是主要的销售模式,公司的形象也是在电话中被客户所了解,所以在这方面也要提高,给客户一个好的印象。
随着中国医药市场的大力整顿逐渐加强,医药招商面对国家药品监管力度逐渐增强,药品医院配送模式及药品价格管理的进一步控制,许多限制性药品销售的政策落实到位报价**元,****报价**元,有的客户拿货在当地销售,但销量不大,据了解,在某某省的某某市,大部份医院入药时首先会考虑是否是今年又中标的产品,加上今年当地的政策是,凡属挂网限价品种,只要所报的价在所限价钱之内都可入围,这样一来,大部份的市场已被之前做开的产品所占据,再加上每家医院,每个品种只能进两个规格(一品两规),所以目前能操作的市场也不是很大,可以操作的空间是小之又小。
省内,我所负责的**地区中标产品的销售情况也不尽人意,真正客户能操作的品种不多,分析主要原因有几点
1、当地的市场需求决定产品的总体销量。
2、药品的利润空间不够,导致客户在销售上没有了极积性。
3、公司中标品种不是该客户的销售专长(找不对人)。
4、货物发出去好几天,但没能及时到达医药代理的手里。让客户急不可耐,这种情况应避免。
5、现在代理商年底结帐,顾不上新新货,而且年底不想压库底
6、代理商需求减少,大部分找到适合的产品,已有好的渠道。
7、有需求的代理商不能及时找到,代理商对产品更加慬慎
我觉得在明年,应该有针对性的到当地医药公司进行详细走访,了解客户的需求,制订计划,分品种给某些有销售专长的客户操作,不能像今年一样,配送公司点了一大堆,但真正能做的品种没几个,而且这样也不会导致不同配送商之间争产品的冲突。
1、应避免服务不周到,例如:找到客房只把货发出去了,业务跟踪了,但是产品宣传需要公司给录制一些音像品,这样更有利于宣传。
2、避免发货不及时的问题,通常先打款的拖着,货到付款的就紧着发。
3、价格并不统一,应该有省、市、县的梯度价。
4、税票不及时。
5、哪个区分给了谁就应该让这个经理跟踪,不断了解市场,操作市场。
在销售方面,建议公司考虑在原有的营销基础上再大力度的加大网络营销模式,毕竟现在电脑的普及网络这个销售平台覆盖面越来越大,这是我们电话招商方式所不及的,现在的药商寻找药品经营不再是单独靠以前参加各地的药交会寻找产品了,(就这次成都会上所见到的已没有前几年多,现在的人越来越少),加上经济危机,前景不太景气,而且现在的人渐渐转变了他们的想法,慢慢向网络靠拢,因为网络给他们带来方便,快捷,而且成本低。在网上代理医药的话,只要客户现正寻找某一类型的药品,都能在网上找到。因此锁定好的厂家,好的品牌比较准确。在通过电话的交流,成功率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也成为人们不可忽视的宣传平台,它有着丰富的代理商资料可供查询,对产品的市场开发及销售都有很大的帮助。
5.医药零售行业发展 篇五
(二)终端维护的基本工作要点(略)
(三)终端维护的内容
1、定时、定点、定线巡回拜访
(1)终端关系维护;
(2)pop日常维护:对问题终端终端维护
(3)产品维护;
(4)立牌、横幅维护:
(5)台牌(卡)、模拟盒维护;
(6)海报、招贴、壁牌等维护;
(7)专柜、专架及堆场维护。
2、制定规范
3、明确分工
4、设计工具
(四)终端维护的具体要求
(1)制订走访计划、明确工作任务与数量:
a、当天要走访哪些终端。
b、程中哪些作为重点对象。
c、当天须解决哪些主要问题。
d、走访计划(路线、内容等)
(2)准备工作:
a、如何携带宣传品(数量、种类);
b、是否带胶水、胶带、剪刀;
c、是否安排妥当准备的问卷,小礼品,订货单;
d、是否带齐送货产品(数量、品种)。
(3)工作原则:
先远后近,即从离公司最远终端做起。
(4)具体做某一家终端工作步骤:
a、看户外:做好硬包装。
b、勤问候:与店员感情沟通,了解市场信息(含竞品动态)。
c、查户内:查产品,宣传品是否缺少,清洁摆放最佳位置。
d、快记录:沟通情况,如实及时记录。
e、提要求:注意方式,尽量达到目的。
f、礼貌离开。
(5)定期检查、建好记录档案。
(6)总结分析:
a、包装到位、包装数量、产品销售情况汇总。
b、竞争对手情况汇总、营销态势分析。
c、提出建议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d、重大问题立即整改,一般问题例会讨论。
e、每天认真填写表格:铺市表、跟踪表、回访表等。
6.医药零售行业发展 篇六
指从终端市场里反映出来的和终端销售密切相关的商业信息。分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二、获取外部信息的主要途径
1、竞争者对手;
2、零售药店;
3、消费者;
4、其他外部环境。
三、信息收集的程序
1、信息调研;
2、制定信息收集计划;
3、实施计划,网罗全面;
4、甄别信息,各取所需。
四、信息的处理与运用
(一)信息的处理原则
1、收集的信息要与市场因素结合
2、收集的信息要与企业利益结合
(二)表达方式(略)
(三)信息的运用
1、向上级汇报,由上级决定信息是否采纳
2、将信息分析后,将成果和对策发给下属执行
3、根据分析成果制定对策
4、将分析结果或应变措施运用于市场
7.医药零售行业发展 篇七
医药行业信息化建设已为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地理分布上看, 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将逐步由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和沿海城市向中小城市和内陆城市延伸。可以预见在国家各有关部门支持和网络运营商的共同努力下, 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必将显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一、传统医药零售终端与互联网结合的障碍
但据相关资料显示, 超过一半的人是完全不了解医药网上销售, 这就需要不断去增加医药网上销售的知名度。并且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都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医药购买习惯, 即去实体药店购买, 这就需要努力去打破消费者的定式购买习惯。此外, 超过60%的消费者对医药产品的安全保障的考虑比较多, 因此增加消费者对网上购药安全信心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 我国医药网上营销的门槛比较高, 因此要不断加大对医药网上营销的探索和研究, 找出有效的对策和解决办法。
二、传统医药零售终端与互联网结合的战略和对策
在把握国家对医药网上营销的相关政策的基础上, 结合企业自身实力和能力, 不断提高医药网上管理水平。同时熟练掌握对现行网上药店典型模式的巧妙运用:如独立自营运作B2C;尝试“网上药店+实体+联盟”即药房网;第三方医药网购商城, 如818医药网、八百方;类美PBM模式:1号药网, 即 (医网、药网、信息网) “三网合一”模式;合资共建模式, 即“电商B2C+医药企业”模式, 如京东好药师。此外增强自身物流水平, 减少物流环节, 缩短物流抵达周期, 提高医药物流水平。加大对网上销售系统的完善, 制定采购、点击、售前咨询、销售、物流、售后服务跟踪调查“一条龙”的完整销售网络体系。同时在原有医药网上营销的基础上, 切合实际的大胆创新一些新的营销模式, 来最大限度地挖掘行业潜能。下面我们来分析下新型B2C医药营销模式及优势。
新型B2C药品营销模式是将电子商务加连锁经营的模式应用于药品营销中, 即搭建第三方平台 (网络药店) , 与全国各个零售药店、连锁药店合作, 签订合作协议使之成为会员药店。消费者向网络药店网站发出购药需求, 网络药店网站确认订单后向在顾客附近的会员药店提供顾客需求信息, 由会员药店的营业员或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物流服务, 将药品安全快捷地送达消费者。“新型B2C药品营销模式”见图1。与零售药店、连锁药店的合作模式见图2。消费者服务模式见图3。B2C医药销售模式的优势见表1。
三、传统医药零售终端与互联网结合的微博营销技巧
1、微博数量精。
医药零售终端, 连锁型的或者大用户型的知名医药堂, 可以建立一个统一不变的企业微博, 小户型的医药店, 则可以根据医药师的知名度和影响, 建立个人微博。在微博用户网站创建的选择上, 需要专注并且选好主题, 例如, 可以在新浪、腾讯、搜狐等比较有影响力的微博网站上创建自己的用户, 最好只选择1个, 因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精力都是有限的, 专注积累粉丝, 进行良好的口碑宣传。
2、用户名的个性化。
医药零售终端, 在微博名称的选择上, 不仅要便于用户记忆, 最好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搜索流量。医药店可以取为药店名称, 比如九州通;产品名称, 如六味地黄丸;知名医药师的名称等。
3、巧妙利用模板。
选择一个或者自己设计一个和医药行业有关的微博模板, 既能显示出医药行业的权威性、安全性, 又能展示医药的亲切度, 增加粉丝的支持和信任。
4、合理使用搜索检索。
根据微博平台提供的搜索功能, 可以看到微博的评论数量、转发次数, 以及关键词的提到次数, 这样可以了解医药微博带来的营销效果。也便于更好地更新医药微博的营销发布方式。
5、定期更新微博信息。
微博平台一般对发布信息频率不太做限制, 微博的热度和关注度来自于微博的可持续话题, 我们要不断制造新的话题、发布与企业相关信息, 才可以吸引目标客户的关注。由于微博信息覆盖速度快, 要想长期吸引客户注意, 必定要对微博定期更新, 这样才能保证微博的可持续发展, 吸引更多的网友转发或评论。在医药微博建立之初, 应该进行药店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口碑宣传, 找专门撰稿人, 在体现医药产品特殊权威的基础上, 用诙谐、趣味、幽默的语言进行简短的表述, 引起关注和信任;在关注度达到一定程度时, 在上面发布最新的医药品类、医药产品介绍 (主要是功效、针对症状以及使用介绍) 、病症展示以及诊断后的病症好转情况。
6、学会使用私信。
与微博的文字限制相比较, 私信可以容纳更多的文字。只要对方是你的粉丝, 你就可以通过发私信的方式将更多内容通知对方。因为私信可以保护收信人和发信人隐私, 所以当活动展开时, 发私信的方法会显得更尊重粉丝一些。特别是对那些处于病症折磨中的粉丝, 一定要悉心追踪TA的病症进度, 及时给予关心和慰问。以及对症新药品的介绍和推荐。
7、确保信息真实与透明。
策划一些优惠活动、促销活动时, 当以企业的形式发布, 要即时兑现, 并公开得奖情况, 获得粉丝的信任。微博上发布的信息要与网站上面一致, 并且在微博上及时对活动跟踪报道。确保活动的持续开展, 以吸引更多客户的加入。微博对医药产品的安全性关注会比其他产品的都要高一些, 这就需要保证医药微博信息发布的百分百准确, 切不可盲目追求商业利益而降低医药微博的诚信系数。
8、不能只发产品企业或广告内容。
微博不是单纯广告平台, 微博的意义在于信息分享, 因此要注意活题的娱乐性、趣味性、幽默感等。因此在医药信息的发布上一定要在不失医药特色的基础上增添话题的趣味性和新颖性。一味单调古板的宣传, 将很难引起共鸣和、评论和转发。
9、微博关系链接。
将医药微博与医药网站进行有效链接, 并不断优化对应医药网站的药品搜索功能、药师在线咨询服务、定期送药、一键购买、使用帮助和意见反馈、首页广告设计等, 使微博和网站达到高度一致。
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来看, 随着经济的发展, 企业之间竞争的扩大,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个性化趋势, 传统医药零售终端的营销模式已显示出很大的局限性。而医药网络营销能够最大限度地把市场进行细分, 满足网络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然后又能抓住细分市场的共性, 进行有效整合, 能极大地提高医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从医药电子商务类网站的数量、经营范围和发展模式来看, 目前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价值链条并未得到有效的开发。传统医药行业若能在微博上打开销售大门, 并根据企业自身正确的市场定位, 熟练运用微博营销技巧, 积极创新, 必能使医药行业在传统营销的竞争和互联网营销的机遇的碰撞中不断提升。
摘要:本文结合传统医药零售终端的网络营销的现状, 针对其与互联网结合存在的障碍, 从宏观方面提出传统医药零售终端与互联网结合的战略和对策。在此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传统医药零售终端与互联网结合所实施的微博营销的具体途径。从而为传统医药零售终端在传统营销的竞争和互联网营销的机遇的碰撞中, 提高竞争力。
关键词:医药,零售终端,微博营销
参考文献
[1]宿凌、黄文龙:网上药店的营销组合策略[J].中国药房, 2009 (10) .
[2]李凌艳、吴晶:基于层次分析法的B2C网上药店的评价[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09 (10) .
[3]吴海侠:当代医药零售业发展特点及战略模式的新理念[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8, 16 (6) .
[4]王冰、吕莹:关于如何建立医药行业电子商务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管理观察, 2010 (11) .
[5]邱红:基于网络的新型药品营销模式探索[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 (6) .
[6]吕瀚:网络营销——医药企业新选择[J].市场观察, 2009 (9) .
[7]洪骏:信息营销——医药营销新模式[J].市场周刊, 2006 (3) .
8.浅析我国家电零售行业发展 篇八
【关键词】家电 连锁零售 发展特点 盈利模式
一、我国家电行业的兴起
1980年,中国家电业零售业刚刚兴起,此时正处于萌芽期的家电零售业仍然有著较为稚嫩的市场业态,体现出绝对的卖方市场特征和粗糙的供应体系。具体表现出绝对的卖方市场及松散的产销关系两大特点。
(一)较低的生产水平凸显出绝对的卖方市场
1980年的中国才开始打开改革开放的大门,刚刚脱离计划经济体制的家电市场完全是一个新兴行业,整个行业只有300多家家电制造企业,品牌个数也屈指可数,只有若干个国内品牌,如熊猫、金星、牡丹、飞跃、雪花等和日资品牌,如松下、东芝等。正是因为相较于当时仍在不断膨胀的国内人口,家电制造企业数量匮乏。所以国内的家电产品一经上市便立刻售出,呈现出一派供不应求的繁荣景象。身处其中的家电制造商也完全不用担心产品的销路和价格。
(二)松散的产销关系与薄弱的营销理念
伴随着市场上产品的一售而空和生产厂商的主导地位,对于家电制造商而言,生产能力是最核心的问题,如何引进技术、升级机器来提高家电产量是最重要的问题。而如何将产品销售出去,如何打造专一或特别的销售渠道等产业链下游问题都甚少受到关注。所以当时的产销关系十分松散,基本以货源为核心,只要价格合理,货源可靠,便可以促成交易,并无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二、我国家电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初步整合
经过了10年的发展,家电行业供不应求的火暴景象吸引了更多的掘金者加入,也在这一阶段诞生了诸多较为优秀的家电经销卖方和买方的地位也开始慢慢发生改变,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电市场趋于饱和,甚至供大于求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家电供应商在市场中的地位悄然发生了变化。由于中国正值改革开放,随着国内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的改变,许多公司开始进入到家电行业,许多国外厂商看中了中国的巨大市场前景,也纷纷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二)竞争加剧激发行业并购整合
伴随着行业供过于求的加剧,整个家电零售行业的竞争也愈发激烈,生产厂家为了实现销售,不断压低产品价格,而商场也为争取顾客降低售价,整个家电行业的利润在不断萎缩。最终,不少家电厂商在激烈的价格战中难以维系,纷纷倒闭破产,厂家之间兼并重组的现象时有发生,无形中进一步加快了具有较强成本控制能力和销售能力的企业的规模扩张速度。
(三)区域代理制度孕育零售模式
伴随着竞争的激烈,生产出的产品不再一抢而空,如何将产品更快更高价地售卖出去成为家电制造商开始关心的问题。于是,在这一阶段之初(1991年至1995年),区域代理制由此产生:代理商与家电生产商签订一系列合同,约定代理商只能在规定的区域内从事代理销售,从而对代理商的批发销售行为进行了明确且严格的限制。
在90年代中后期,以长虹为代表的国产家电凭借着较低的价格和可观的销量在家电市场中脱颖而出,使得大批量、规模化、系统化的低价销售模式的开展成为可能。于是自1996年,区域代理制度开始被突破,经销商不再作为家电生产商的“销售部门”占有着重要的地位,部分家电厂商们开始准备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点,打造集生产、销售、运营为一体的经营链条。
三、我国家电行业的寡头垄断阶段
这一阶段的家电行业有两个鲜明的标志:其一是国内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其二是国外巨头对国内市场的试探。
前一阶段家电厂商间的激烈厮杀使很多小家电公司严重亏损,被迫关闭。“强者恒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催生出一些颇具规模的企业。以国美为代表的一批国内龙头企业通过开始采用连锁的模式,直接将产品销售给客户,在家电行业占有较大的份额,且持续保持着高速的增长。中国家用电器副秘书长陈刚曾指出,2000年至2007年间中国排名前五名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均实现高达170%的年平均增长率,占有包括北京、上海等27个国内一级城市接近30%的市场份额。
同时伴随着中国家电市场对外开放,国外家电巨头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以赚取利润。2006年,全球最大的家电连锁商Bestbuy(百思买)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江苏省五星电器有限公司”,正式打入中国内地市场。2009年,日本家电连锁龙头企业山田电机开设了中国暨海外市场首家门店,并投资6亿多元在沈阳的黄金地段正式开设了LABI型日式电器大卖场。
四、我国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的经营特点
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不同的家电生产商在对自身的销售渠道管理方面各具特色,形成了不同的渠道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分公司模式、新兴分公司模式和直接营销模式三类。
分公司模式实质是家电生产商公司架构扁平化的一种形式。家电生厂商不再与原经销商和代理商合作,取而代之设立自己的销售分公司,专门负责对下级代理商和经销商的定价、促销、培训等方面的管理,并直接根据当地销售情况搜集反馈结果。这样的渠道管理模式取消了一级代理商这一中间环节,缩短了产品的销售链条,提高了商品的销售价格,增加了利润,提升了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基于分公司模式,不少公司进行了创新优化,发展出了新型分公司模式。在新型分公司模式下,销售分公司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被赋予了更大的权利和话语权,更加注重自身收益的创造和成本的控制,带有更强烈的主观能动性。一些较大规模的家电生产商专门拨出一定资金设立独资销售分公司,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则采用合作设立的形式,共同投资设立,实现和共同监督,既节约了资金的投入,也实现了销售渠道的开拓和资源的共享。
第三种模式——直接营销模式,则是由一些较大规模的厂商设计出来的。随着销售渠道和终端的重要性的不断增加,实力较强的企业为了强化自身的销售实力,节约成本,选择直接自行铺设销售网点和营销渠道,即以当时常见的专卖店形式直接将产品销售给顾客。对于已经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企业来说,在专卖店直接推广自己品牌的商品可以更好地吸纳客户,提升顾客黏性。
五、总结
在风起云涌的互联网金融的时代背景下,苏宁云商于2013年9月12日提出了开放平台的战略构想,实现互联网金融化转型。作为家电连锁行业的龙头企业,苏宁这一举措无疑也将家电零售行业的发展向前大大地推动了一大步。在当下家电零售行业创新化转型之际,了解其发展历程、发展特点及独特的管理特点对于研判这个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相信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带动效应,我国家电行业的发展将更加快速。
9.药品零售行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篇九
近年来,随着我市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的药品零售行业也迅猛发展。然而,零售药店的迅速增长在给市民带来便利和实惠的同时,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近期,我们对全市药品零售行业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深入地调查研究,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我市药品零售行业的基本情况
截止到2010年10月,全市共有药品零售企业(包括连锁门店)511家(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数量较2000年底的85家增加了五倍多,在苏州各县(市)区中列第一位,涉及药品从业人员1500余人。目前,全市药店已基本覆盖了市区、各镇(街道)、村,群众出门十分钟内就能找到一家药店,购药十分方便。同时,药店数量多形成的竞争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药品的零售价格,给群众带来了实惠。
表1:东安市药品零售企业分布情况表(共511家)
二、我市药品零售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药品零售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必须实施《药品经营质-1-
量管理规范》(简称GSP)。然而,我们在实际监管过程中发现,部分药店存在执行GSP表面化现象,主要表现在药品验收、养护工作形式化,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温湿度记录、设备养护记录、陈列药品定期检查记录不真实,处方审核不严格等。
2、药品零售企业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药店存在药师长期不在岗现象,销售人员销售药品时不能提供正确合理的用药咨询服务,仅以追逐利润为目的,推销高利润药品。部分药店销售人员将不具有治疗作用的保健食品或消杀用品当做药品推销给顾客,牟取暴利。销售处方药特别是抗生素类药品时,未能认真审核处方,存在滥销现象。
3、药品零售企业布局不合理
经调研发现,目前我市存在着药品零售企业发展过快,数量严重过剩,布局不合理的现象。如市区二环路以内有128家药店,##、##等镇区和街道均有十几家药店以上,且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几条中心街道上,如上海南路一条短短几百米的街道上就有9家药店。难怪有人戏称,“东安的药店比粮店、米店还多”。药店的布局不合理导致了部分地区药店密度过大,由此引发的恶性竞争现象时有发生。
4、对药品零售企业的行政管理效能存在不足
由于我市药品零售企业存在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现状,因此给我们的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我市各有关部门每年都在药品零售企业监管方面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面对面广量大的零售药店,各部门依然感到鞭长莫及、心有余而力不足,行政管理上还存在许多漏洞与不足。特别是对于部分药品零售企业为了追求利益,从非正规渠道购进、销售假劣药品,不保留购销记录搞体外循环,乱刷医保卡,发布违法药品、保健食品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我们的行政管理手段和方法就显得相对落后和低效,行政管理效能不足。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1、药品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经调研分析,导致部分药品零售企业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是药品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目前,除质量管理人员具有专业技术职称外,大部分药店营业员都是没有医药专业背景的低学历人员,仅仅通过了短期的上岗培训即参加药品销售工作,其指导群众安全用药的能力和水平十分有限。同时部分药店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药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缺乏诚信经营意识。
2、药品零售企业合理布局未能真正落实
虽然《药品管理法》中具有对药品零售企业进行合理布局的相关条款,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条款落实起来有较大难度。目前《###市开办药品零售企业验收实施细则(暂行)》中并未对药店布局做出明文规定,因此我市相关部门在实际审批过程中无法真正对药店布局进行控制,这也是导致目前我市部分地区药店密度过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3、各部门多头管理,未能形成合力
药品零售企业的主要监管部门有工商、卫生、药监、人社、税务等多个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各部门往往各自为阵,各管一块,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监管信息得不到共享,监管资源大大浪费,监管效果事倍功半。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1、开展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水平
针对目前存在的药品从业人员整体专业素质偏低的现状,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适当增加定期培训的频次,实行定期考核制度,促进我市药品从业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的提升,更好地为群众用药安全服务。
2、构建诚信体系,提升药品零售企业的服务水平
诚信是商家立足之本,对于零售药店也同样如此。主管部门在进行行政监督的同时,应大力构建诚信体系,引入社会监督力量,定期给药品零售企业进行诚信等级评定,努力营造“关注药品质量,诚信合法经营”的良好行业氛围。
3、完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有关部门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框架内,积极筹划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对我市药品零售企业进行合理布局,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4、完善网络远程监管系统,提高监管效能
我市药监部门目前已启用了“东安市零售药店GSP系统”对
零售药店进行远程监管,接下来应进一步完善系统,解决好系统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处理好监管与服务的关系,使远程监管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
5、加强各部门沟通协作,形成监管合力
10.医药零售行业发展 篇十
零售业高管
如果要对即将过去的2013年的零售业做个回顾,无须多言,实体零售的保守与沉默已经做出了回答。这一年的处境大抵与2012年相仿,没有太多变化。就算有的企业有新的尝试,也无法改变行业的整体大局。
时移世易。市场环境已被多重因素颠覆,行业正在发生重大而深远的变革。无论是品牌塑造,还是竞争环境,无论是消费者购物习惯的选择,或者经济环境的变化,连锁零售企业若是固守传统思路,就会面临当初以自身模式彻底淘汰柜台式销售一样的结局。
时光不再。尽管困境重重,但实体零售行业的低门槛也已不再,不难判断的是,这个行业已经很难再像以前一样,有从杂货铺或街边成长为永辉、步步高等这些“黑马”的机会了。前路艰辛。目前炙手可热的电商是实体零售的未来吗?至少,短期的未来,电商取代不了实体零售,更多的实体零售也无法依托线上业务破茧成蝶。事实上,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必然会对旧模式造成冲击,带来整个行业的创新与突破。所以,不必害怕,更不要盲目跟风。每一次市场的重大转变,总是为很多企业带来成长机遇。沃尔玛是折扣店的开创者,家乐福是一站购齐的导演者,麦德龙是仓储卖场的推进者,7-11是便利店行业的先行者……打败实体零售的不会是电商,关键在于实体零售企业要找准行业的发展方向。每个企业都有成为未来领袖的可能。惟有走在行业变革的前沿,才有成为领军企业的机会。那么,让我们来看看2014年零售行业会沿着怎样的一条脉络去发展。
实体零售仍将占主导
电商在改变着中国商业格局的确没错,但电商还远没到翻了天的地步。就零售市场总体规模而言,仍然是实体零售企业的天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万亿元。根据预测,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为14.5%左右,由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GDP主动减速,相信2014年的社会消费品的增长速度也不会高于这一数值。
而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尽管这一比例数据在2011年仅为4.4%,一年就增长了近3%,而根据各方预计,2013年电商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将达到7.4%,“十二五”末网络零售额占比将超9%——这也还没有追上2012年连锁百强企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的水平,况且,实体零售企业仍然占据着90%多的市场份额。
在传统商业的升级调整和创新中,实体零售企业也会逐步恢复增长动力,2014年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实体零售仍将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因此,实体零售企业不要自己乱了阵脚。
有效增长是重中之重
从宏观层面来看,电子商务短期内全面占领实体零售的阵地尚不现实。但具象到微观层面,很多实体企业被电商冲击的确并不好受。2013年,实体零售企业基本是在沉默着守住业绩这块阵地。然而,增长速度在两位数以上的企业并不多,大多数企业的同比业绩增长幅度都在个位数徘徊。
从2011年开始,连锁零售企业的增长速度就在下滑。2012年我国连锁百强销售额、门店增长创历年新低,分别为10.8%和8%,增速已经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而连锁百强的销售额也从2011年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下降到了9.3%。零售业在2014年仍将延续低迷的状态。
因此,如何保持企业在销售业绩上的增长,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实体零售面临的最迫在眉睫的问题。
保持有效增长,更是成为重中之重。因为按当前个位数的微增长,在扣除物价上涨和物业租金、人力成本等上涨因素后,几乎是在原地踏步甚至负增长,能保持正增长的企业都属于非常难得。长期下去,这会拖累企业的正常发展,甚至迫使企业逐步走向衰退。两极分化更加明显
实体零售业将在新一轮的竞争格局中迎来比2004~2006年间更大差距的两极分化。由于包括中国在内的经济增速下降是连锁零售企业面临真正意义上的危机,再加上电商等新商业模式的争夺,零售企业面临的是实打实的考验。
一是行业将进入长时间的微增长期,甚至未来还会出现负增长现象。这一点,2013年企业在经营中已有所显现。比较零售企业的半年报,一半超市的利润增幅出现下滑。其中永旺和卜峰莲花分别亏损2634万港元和4674万元。华润万家、京客隆、宁波三江、京客隆等企业利润增幅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华润万家上半年利润下滑幅度达到63.7%。当然,步步高、高鑫零售、物美商业、永辉超市的上半年利润增幅均还不错,其中步步高净利同比增长21.28%,永辉超市更是增长102.37%。
二是企业在这一过程中比拼的是综合实力,没有谁能保证自己能笑到最后。相较而言,综合实力强的企业更有望在逆境中爬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将在2014年和未来几年继续上演,因为,无论是从业绩增长,还是总体规模,或者营销、创新、精细化、流程管理以及抗风险能力上,实力更强的企业有着更多更大的优势,弱小企业很难在竞争中胜出。新一轮整合强力推进
竞争激烈、两极分化严重的好处是行业整合的进一步加速。在电商尚未大行其道时,中国零售其实格局已初定:以华润、大润发和以沃尔玛、家乐福等为代表的全国性企业为一极,以步步高、永辉等为代表的跨区域优秀民营企业为一极,其他各地中小企业为一极。而随着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行业迎来的是新一轮的整合,行业集中度也将因此进一步得到提升。2013年,物美并购了卜蜂莲花除广东与湖南两地外的其他36家门店,卜蜂莲花在中国市场的落幕正式开启;Tesco与华润合作成立新公司,其中华润占股80%,Tesco以中国内地的134家门店和购物中心,再加上注资3.45亿英镑(约合5.59亿美元),获得合资公司20%的股权。从某种意义上说,华润已经并购了Tesco在华业务。
而李嘉诚旗下百佳在2013年打出了出售旗号,买卖双方一度进入议价谈判阶段。甚至还有传闻说,李嘉诚旗下的屈臣氏也有出售的意向。尽管10月18日和黄宣布目前不会卖掉百佳,坊间认为这并非是李嘉诚看好传统商业,而是在多方因素下的妥协。更重要的是,它向外界发出了一个抛弃传统商业的信号。而与此同时,在并购上一向谨慎的沃尔玛却于近期放出风声说,将通过寻求在未处于领先地位的城市进行收购,以扩大市场份额。
这些处于行业最上层的企业或开始寻找出路或向外展示肌肉,从侧面昭示了行业未来有可能陷入一个短期的混乱阶段,随后在新一轮的融合中再划格局。这也意味着,实力强大的企业在未来拥有无限可能的机会。
中小企业或现蝴蝶效应
毫无疑问,很多中小企业的日子在2014年会更加艰难,阻碍实体零售业“复兴”的羁绊已够多,以往借经济大跨越便可沾光的风景不再,而且这一状况绝不是一年两年就会出现大逆转的。这一点,从家得宝、百思买、Tesco等外资零售巨头或退出中国,或“曲线救国”,或寻找合作就可见一斑。大企业尚且如此,小企业情何以堪?
包括家乐福、Tesco乐购、乐天玛特将出售在华业务的传闻一再甚嚣尘上,中国零售业可谓“水深火热”,倍受煎熬。而百佳一波三折的出售和停售传闻则让中小企业更为“寒
心”——当然不是对这些企业在业绩上有打击,更重要的是对信心的打击。对实体零售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讲,百佳无论出售与否,这一举措都很可能会引发蝴蝶效应。可以想象,会有不少零售企业心生退意,实体零售遭遇的内外交困(经济增长下滑与新兴渠道挤压)已经让一些企业有如困兽。李嘉诚或处于其他方面的考量最终会放弃出售百佳而继续经营,但之前的姿态已是一针催化剂,或多或少会加速中国零售业的变局进程,使一批企业对零售业的未来心寒甚至彻底“死心”而放弃在这个行业的发展。
当然,这对于正欲挥使并购大棒进行抄底的企业来说是个良机,行业大整合的机遇正在到来。只是,实体零售至少在短期内前景难料,无论是放弃者还是跟进者,都要冒不小的风险。
关店现象将频频上演
当外资零售企业也持续在中国市场关店时,这个行业已经到了怎样的低谷着实已无须再用任何词汇来描述。沃尔玛曾在一周内闭店4家,2014年还将关店25家店。Tesco乐购从2012年开始,陆续关闭了数家门店,此前家乐福也一度陷入关店**。一时间,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似乎也在一瞬间集体进入了寒冬。
内资方面,开开关关就更不绝于耳。以“黑马”著称的永辉超市在上市后的扩张风过后,也迈入了关店的行列。今年9月前,永辉就在福建闭店3家,在河南和东北各关闭1家店。而家电连锁企业如国美、苏宁等关店现象就更为严重。
尽管这些企业给外界的理由是涉及物业问题或是因为当时选址不当、业绩达不到标准,关店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业务。但不可回避的是,无论是曾多么强势的外资巨头,还是内资黑马,当年那种只开不关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这的确是在为往昔的盲目、过度扩张付出代价,同时也表明了市场容量的饱和导致了同质化或同一商圈内已经无法存活过多门店,不具备竞争优势的门店必然会被淘汰。
更重要的是,在2013年至2016年,很多零售企业的门店将迎来物业到期,续租将是一个风险不可控的因素。从目前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租金的大幅上涨,已经使零售企业很难承受,大部分市区内门店在物业到期后将难以续租成功。这也意味着,2014年,行业的关店现象将比以往过之而无不及。
商业地产撤回一二线
始于2010年的商业地产投资开发热潮,目前仍然在发酵。尽管从2011年开始就不断有业内人士发出防范商业地产泡沫的告诫,但城市综合体、购物中心、高档写字楼、高档酒店等大量商业地产项目集中入市,不断涌现,至今这一热潮还未消退。但盲目投资、跟风切入、过度供应带来的诸多问题也必然会从2014年开始有所显现。
中国的商业地产投资存量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市场。仅2013年上半年,国内商业地产总的投资额就超过5000亿元。根据DTZ戴德梁行的数据,中国商业地产投资存量的价值增长15%,达到1.5万亿美元。而在全国新供应的土地中,商办用地的增长为40%以上。很多企业仍义无反顾的一头扎进商业地产的大军,丝毫不管风险与否。
但不能忽视的是,三四线商业地产空置率惊人。很多地方的商业综合体沦为鬼城。以商业地产见长并在三四线活跃的宝龙地产,目前频频受挫,各地商业综合体经营困难就是一例。而从2012年底,很多开发商已经从房价低于5000元以下的城市撤出,回归一二线城市,这一新的情况值得目前还在热情高涨进军商业地产的零售企业警惕。因为很多零售企业正热衷以摩尔或购物中心的形式进军三四线城市。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一二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市场也早就出现泡沫化倾向,如北京、沈阳、成都、天津等,供应量巨大,短期内难以消化,新项目还在不断上马。如果流动性持续收紧,融资困难,最先曝出危局的可能是商业地产,鄂尔多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就在眼前的惨例:无论是住宅还是商业地产,曾经的神话已经完全破灭。
全域经营谋求发展
当时针转向2014年,关于零售企业究竟是应该专一还是多元已不会再有争议。因为,整个行业已很难看到专一于某个业态的企业了,尤其是内资企业,甚至已经很难看到专一于零售领域的企业了。
更多的零售企业早就迈进了商业地产的大门,连沃尔玛都按捺不住,被曝出其投资的购物中心项目已启动,开始了商业地产的征程。而像苏宁这样的企业,已经开始不再满足于零售业,电商、地产、投资、金融、银行,数字内容,几乎是全面开花,什么有利润就往什么地方钻。诚然,具备实力的企业,多元化、多行业跨界,有助于分散企业风险,毕竟东方不亮西方亮。在零售市场环境严峻的状况下,这样做也无可厚非,因为如果不去多元化,还有什么更好的路子可以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呢?至少多元化能为它提供一种可能性。所以,2014年,会有更多的零售企业去尝试,无论是从超市到餐饮、酒店、影院,还是从地产到金融,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应该去探索。只是,今后,我们应该称这些企业是零售企业,还是餐饮企业,或者是开发商还是金融公司?而且,因多元化兴起的企业虽有,但因此而坍塌的企业更是不在少数。所以,这对于企业的未来究竟是福是祸,谁也无法预料。购物中心悲喜不一
忽如一夜春风来,购物中心遍地开。目前,中国已开业的购物中心有3100家左右,2015年将达到4000家。根据中国购物中心产业咨询中心预测,从现在到2025年,还会有7000家建成开业,届时购物中心将超10000家。这真的是个有些耸人听闻的数字。
我国目前有320多个地级市,有2860多个县级,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地级市的购物中心在10多年后将达到30多家,换算到县,每个县也将在4家以上——这还不包括其他商业业态。换句话说,除非有奇迹出现,否则现在就可毫无悬念地断定死掉一大批,因为就算是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也支撑不了上万家购物中心的生存与发展,这还不谈其他新的商业模式对实体零售的冲击。据显示,一线城市购物中心的空置率达到了8.4%,二线城市达到了10.5%,沈阳更是达到了24.3%,郑州为20.7%。
所有零售企业的转型战略中都包括购物中心,似乎它可以解决目前的难题。但事实上,购物中心同质化率已达60%。同一商圈内,不同品牌的购物中心,有的表现尚可,有的凄风苦雨,有的更是奄奄一息。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无非是“主题百货+大卖场+专卖店+餐饮店”的玩法,品牌几乎全部同质化,雷同程度雷人,而专业人才寥寥无几。在很多二三线乃至四线城市,几年前纷涌而入大干快上购物中心的地产商们见苗头不对,已经开始撤军,留下一个个幽灵物业,重新返回到一二线城市。2014年,或许是购物中心从狂热走向失落的分水岭。
家电连锁继续衰退
家电连锁正在成为一种过气或者说是过时的业态。无论怎样升级,如何调整,都抵不过世易时移的衰退变迁,就算延缓,也阻挡不了它的最终结局。因为,线上渠道和其他专卖渠道,基本上已可承担起家电卖场以往的角色,而售后服务等丝毫不逊色,速度和效率更要高出许多。
因此,苏宁的云商也好,国美的去电器也罢,不管是主动还是被迫,都是战略上转型的必须之举。目前,两家企业都在关店止损、多元发展等措施并用,但成效尚难预测。值得关注的是2013年三季度苏宁净利率首次出现亏损,亏损额达1.08亿元。虽然这与其线上线下
同价有关,但在这么短时期,同价只是拉低毛利率,不至于造成亏损,由此可见家电实体店的业绩已经非常惨淡。然而,尽管家电连锁企业还在口口声声要升级门店、打造第N代的旗舰店或是转型版卖场,这些开店或所谓的高调喊扩张、速度不减、升级调整等,更多是一种战略姿态的表现,而不再是战术上的强力执行了。这一点,从2011就已开始,2012、2013在继续,2014也将更深入上演的关店大戏上,完全可以体现。
百货业转型艰难
事到如今,恐怕没有人会再反驳百货业继续疲软的事实了。而在扼制三公消费的政策压制下,百货业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指望2014年打个翻身仗的可能性也几乎不存在了。当然,不排除有个别企业或个别百货门店表现尚可,甚至业绩突出,但这完全不具代表性,从行业而言,百货业态在当前的经营模式下,衰落是持续性的,且暂时还没有太好的应对策略。
甚至,一些购物中心和商业综合体,都开始重新考虑要不要去百货化的问题。这也反应了百货业作为购物中心主力店的作用正在减退。
11.2014零售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篇十一
2014年是电商资本化大年,从除夕夜的京东招股书就能看出电商企业对资本市场迫切的渴求。5月16日、5月22日和9月19日,聚美优品、京东和阿里巴巴相继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完成上市。从上市至今的业绩来看,除聚美优品动荡不断外,京东和阿里巴巴的股价走势颇为平稳。
事件解读:
三家公司的上市,让中国电商企业从相对封闭的环境迅速成长为一个高度透明的市场。上市公司的数据、经营思路披露也将直接提升行业透明度,一些依附于此的泡沫也会就此破灭。同时,对于企业来说,平台的道路有了天猫,自营电商有了京东,垂直电商有了聚美优品,三种模式都被证明为会被认可的模式,却也都有了上市公司的“前辈”,后来者如何在承袭的基础上创新,成为之后电商企业的必修课。
事件2 大悦城品牌注入中粮置地
9月12日,中粮置地设立收购协议,拟以124,6亿港元收购主要从事开发、经营、销售、租赁及管理大悦城品牌。至此,中粮置地控股将全资拥有这6个大悦城项目。这意味着,目前中粮集团旗下已开业运营的大悦城项目,都将注入在港上市平台——中粮置地控股。
事件解读:
中粮置地由物业开发、投资物业、酒店管理、物业管理及相关服务板块组成。在物业开发收入逐年下滑的情况下,目前投资物业成为五大板块中收入占比的大头。这意味着,以大悦城为主体的物业投资租金收益将成为中粮置地未来主要的收入来源。同时,大悦城的运营表现直接影响着中粮置地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情况,不过目前仅北京的两家大悦城表现突出。
事件3 翠微收编当代商城甘家口大厦
“京西百货巨头”翠微股份以24,68亿元收购当代商城、甘家口大厦100%股权。收购完成后,翠微股份门店数量上升50%。北京市场占有率从目前的10%上升至15%左右,成为继王府井百货及首商之后北京第三大百货商场。翠微方面预计,2014年全年营业收入为65,76亿元,净利为1,99亿元。
事件解读:
翠微股份与当代商城、甘家口大厦同属国有企业,三者的整合应该是海淀区做大商业的一个现实设想。海淀区消费者购买力不逊于朝阳区,但商业整体竞争力尚未在区内完全释放。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对于提高海淀区整体商业流通业有积极作用。企业重组后,也有利于整体结构优化,同时兼顾区域型和社区型商业项目共同发展。不过,企业在形成规模效益的同时,不能止步于表象,更要注重双方的资源互补。
事件4 华润创业吃掉TESCO中国区
5月29日,中国最大的零售企业华润万家有限公司宣布,其母公司华润创业有限公司与英国TESC0簽署的合资协议已获得中国相关政府机构的批准。TESCO将以门店、购物商场和现金43.25亿港元认购合资公司20%的股权,华润创业控股80%。
事件解读:
面对宏观经济形势放缓、消费增长乏力、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网商新渠道的冲击,已经走过整整30年历史的华润万家急需借这次对外资的并购实现转型。乐购拥有国际商业采购的渠道和经验,此外在英国,它拥有TescoV alue、TescoFinest等一系列自有品牌。华润万家是否希望通过TESCO来扩大自有产品的占比,从而提升在超市行业内的竞争力,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事件5 王府井百货先后联姻腾讯恒大
传统零售联手电商企业愿望越发迫切。王府井百货与腾讯开展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微信公众平台商户功能、微信支付服务上开展020(线上到线n合作。与此同时,王府井百货加码市场低迷期的投入,又与恒大集团牵手,拟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并以合资公司为战略平台,实现优势互补。
事件解读:
百货企业可实现的全渠道价值与投入难成正比。由于商品重合度接近50%甚至更高,全渠道更多体现在为消费者提供了多元的购买途径。
在商业地产领域,王府井百货与恒大都属于强势企业,合资公司未来的运营需要双方后期的相互合作。由于经营背景不同,双方在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合作中难免会出现碰撞。合资企业因股权分配、后期经营不和分道扬镳的案例不胜枚举,如果想实现互利共赢,必须找到平衡双方利益的基点。
事件6 阿里“双11”创571亿元天量销售额
11月11日,阿里上市后的第一个“双11”,不仅调动了集团资源,还牵动着全球媒体。3分钟,阿里销售额达到10亿元;38分钟突破100亿元;最终,“双11”在571亿元的疯狂数字中落幕。
事件解读:
2014年“双11”期间的天量销售额,除了让公众和媒体惊喜连连外,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上游厂商开始因此重视互联网渠道。有分析认为,传统制造厂商会因此看到“榜样的力量”,从而带动更多传统制造业的转身。这不是仅到线上开店卖产品,而是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方式去改造供应链。另一方面,“双11”也将刺激商业零售业的改革与创新。在“双11”和随后的“双12”,不少商超与阿里巴巴达成了合作,实现支付宝付款等功能。
事件7 “电商专列”搅局传统快递市场
手握干线资源优势的“铁老大”首次瞄准电商物流市场。7月1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式开行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间3对6列一站直达式的特快“电商专列”,专门针对网络购物商品进行运输。铁路货运以往主要以“大宗货件”为主,进入电商物流市场尚属首次。
事件解读:
铁路巨大的运输能力对于主要依靠汽车运输的快递业而言将是巨大解脱。目前我国快递企业多采取干线运输,汽运占总量的70%-75%,航空为25%-29%,铁路运输不到1%,铁路部门在快递运输上起步比较晚,目前只有顺丰、申通、中铁快运三家快递企业搭乘“电商专列”。
事件8 沃尔玛在华跨界建购物中心
12.医药零售行业发展 篇十二
零售作为一个行业真正地兴起, 得益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零售只是作为国家计划、指令的一种存在需要, 并没有发挥其真正作为一个市场主体的优势和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商品经济开始成为我国经济力量的主导因素, 零售业作为一个被国家认可、并具有盈利性质的行业逐渐发展起来。对我国零售业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入手, 包括对我国本土零售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以及对外资零售业在我国的发展进行分析。
首先, 当前我国本土零售业的发展现状。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候, 零售业虽然存在, 但是因为受到国家计划和指令的控制, 盈利性不明显, 所以发展也相对滞后和缓慢。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的零售业开始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零售业的发展, 主要是规模的扩大。当前我国的零售业发展主要的表现就是大型连锁超市的出现, 在每一个地区, 除了一些小型的超市以外, 都会有一些在区域内有影响的超市。特别是在每一个行政省级的内部, 都有一些在本区域内或者说在本省内有影响力的大型零售机构。
其次, 外资零售业在我国的发展情况。从本质上讲, 我国的零售行业得以如此迅速的发展, 离不开对西方先进的零售经验的借鉴, 特别是在外国已经将超市文化深入到民众心中的时候, 我国的零售行业才刚刚起步。正是由于对西方先进的零售模式的学习和借鉴, 我国的零售行业的发展才有了突破。我国零售行业的发展, 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到了外资零售大规模入侵的影响, 在这种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促进了我国零售业的成长和发展。当前, 外资零售业在我国发展的势头仍然强劲, 外资零售的资金支持和先进的管理模式使得它们在我国的零售市场上仍然占据着很大的份额。
2 中外零售业发展对比研究
我国当前的零售行业中, 既有本土零售企业的中坚力量, 也有外资零售的优秀榜样。资本文化的不同, 使得这两种在不同文化下产生出来的零售业的发展也各不相同。每一种模式都有着优势和缺点, 通过对中外零售行业的对比, 我们能够发现外资零售的优势和自身发展的不足, 以此来促进我国零售业的发展。
第一, 外资零售业的价格优势。在价格上同一种商品外资零售业的价格明显低于国内零售业的价格。其价格优势得益于其配销体系。配销体系从两方面给予保证。一是外方具有先进的国际采购系统。进入我国市场的许多国际零售集团, 一般都是连销集团, 国际连销集团都是由其国际总部与一些著名品牌生产商洽谈在中国连锁店的订货事宜和价格确定, 再由这些供货商在中国的合资企业直接向这些国际连锁集团中国连锁店供货, 虽然其采购价格不会低于该供货商向中国零售店的供货价格, 但是, 由于国际连锁集团总部与供应商总部达成了世界性供货协议, 由后者向前者提供价格优惠或其它的优惠条件, 即在这个国际采购系统中, 集中订货的利益集中体现在国际连锁集团总部, 总部再用其它方式给其在各国的连锁店以支持。所以, 外资零售企业的市场上的低价策略是有着坚实基础的。三是对国内名优产品采用低价买断方式, 购入数量巨大的产品, 及时清算, 而以此种方式得到的产品要比其它竞争对手低。低价, 是外资零售店最具挑战性的优势, 也是国内商业企业最难抗衡的一点。长期以来, 我国的零售企业为规避风险, 和供货商的关系采用的是传统的代销制, 即先销货, 后付款, 卖不出去的风险都落在厂家身上, 因此厂家唯有通过提高商品的价格来抵消潜在的或已经成为事实的损失。
第二, 经营观念上的差距。在经营观念上, 在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外资企业注重对消费者的需求偏好、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消费文化的研究, 一切以消费者为中心。
第三, 企业技术水平的差距。企业技术水平的差距, 不仅是指具体的零售技巧或者机器设备、硬件设施上的差距, 而且也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技术上的差距。外资的零售企业, 在信息管理和信息网络系统的使用方面比国内的本土零售企业更胜一筹。
3 外资零售业市场准入与我国零售业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单一地受到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 对于我国零售业的发展而言, 面临的外资零售企业的冲击也是当前企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外资零售企业的何去何从, 我国零售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对策, 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
3.1 外资零售市场的准入问题研究
外资零售市场的入侵, 给我国的本土零售企业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但是, 这是不是说我们应该禁止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了, 很显然, 答案是否定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融合已经更加明显, 外资零售市场的准入, 应该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首先, 外资零售市场的准入不应该紧缩。对于当前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零售市场上占据的份额而言, 认为应该对其的市场准入进行紧缩的观点屡见不鲜。我们应该意识到, 是不是严格了外资零售的准入, 我国的零售业就能占据更大的份额, 这种份额的占据是不是健康、科学, 是不是有利于我国的本土零售行业在未来的发展, 在全球的竞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作出一个决策时应当考虑的重要问题。
其次,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得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外资零售业的进入。我国的经济全球化之路其实并不平坦, 上个世纪的重新入世, 经历了众多的坎坷。之所以要在我国的各项规章制度、企业的竞争力并不强大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入世, 与我国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渴望密不可分。
3.2 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对策
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壮大, 不能依靠对外国零售市场的打击和压缩来实现自身的增长, 要做到真正的内在的壮大, 这才是我国本土零售业发展的正确归宿。未来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来保证零售业的有序发展。
第一, 我国的零售业要更新自己的经营理念。经营理念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导向性因素, 经营理念的方向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方向。我国的零售业在过去一直注重的是商品的销售, 对于整个零售业的经营文化和经营理念上比较单一。受到外资零售业的启发, 我们应该意识到本土的经营理念应该逐渐完善, 在以销售为最终目的的过程中, 注意整个营销模式的改变和营销氛围的营建, 使得消费者不仅是在购买商品, 而是体会到以此愉快的消费过程。这是当前我国的零售企业所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
第二, 零售供应体系的健全和完善。零售业规模化发展以后的一个重要特点和重要优势就是价格相对便宜, 但是在价格上, 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比我国的本土零售行业显然不占优势。外资零售的价格优势与他们完备的零售供应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为在销售过程中, 环节的增加就意味着成本的增加, 外资零售这种简便直接的供应体系使得它们的成本大大降低。成本的降低就有更多的空间在价格上对消费者进行吸引。我国的零售业在价格上一直不占优势的重要原因, 就是我国当前的零售货品供应环节还比较繁琐, 每一个环节的增加就直接导致了零售企业销售成本的增加, 成本的增加就导致在销售价格上不可能有很大的弹性和优势, 这就使得我国的零售企业在价格上一直高居不下。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 必然是要对整个零售供应体系进行改善, 简化其中不必要的环节, 减低成本, 为价格降低提供足够的空间。
摘要: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带来了诸多的行业集成化和规模化的发展。零售业作为一个自古以来就有的行业,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地演变。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零售业已经作为一个行业蓬勃地发展并壮大起来。我国零售业的发展与外资零售业的进入是一个相伴随的过程, 外资零售业对我国零售市场的冲击也促进了我国零售业的发展。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就是外资零售业在我国的市场准入以及在新时期我国的零售企业应当如何应对。
关键词:外资,零售业,市场准入,对策
参考文献
[1]李骏阳.零售商业业态发展前景分析[J].上海商业, 2007, (1) .
[2]朱连庆.摩尔的演进轨迹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研究[J].上海商业, 2006, (5) .
[3]俞稚玉.中国的购物中心, 融合中创新, 变异中发展[J].上海商业, 2006, (5)
[4]汪建成等.中国零售业的环境指数, 业态生命周期与业态变迁[J].当代经济管理, 2006, (3) .
【医药零售行业发展】推荐阅读:
零售行业述职报告06-21
零售业务发展思路10-18
零售行业会计岗位职责10-06
浅谈零售卖场的发展趋势09-11
中国连锁零售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10-23
中国家纺零售业发展趋势深度分析06-12
传承中医药文化 发展中医药产业09-09
2023-2028年中国服装零售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12-02
医药经营行业工作小结07-15
医药营销行业分析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