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作文

2025-02-04

《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作文(精选13篇)

1.《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作文 篇一

只有一个地球

我学了一篇

其实,这篇课文写:地球是咱们的母亲,如果不加节制的各种资源,各种化学品的话,就等于伤害了她。最危险的是: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意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第2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了,

这说明,只有地球才适合人类居住。人类应该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一花一草,地球慷慨地向人类提供资源,我们就要珍惜资源,珍惜地球。地球所提供的水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大气资源都很宝贵,它们不是一下子就有的,它们是经过几万年才形成的。

所以,没有地球,我们无法

2.《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作文 篇二

“只有一个地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朴实、流畅的语言, 严谨的结构, 清楚的条理, 又饱含深情, 是这篇文章的特点。课文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 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说明文已有一定的了解, 对学习此类文章兴趣比较浓, 加上来自农村的少数民族学生对自己民族在保护环境上的做法有一定的了解, 给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本课10个生字, 能读写下列词语: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用、枯竭、贡献、威胁、目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互交错、生态灾难、生态环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默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 学习说明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 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 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师: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出示:地球的美丽、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不能移居别处)

师:我们的地球母亲有着多重的性格, 你能用书中的语言来描绘吗?

(出示: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 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生读板书:可爱、易碎)

师 (过渡) :就让我们从这两个方面走近地球。

2.细读体会

师: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地球母亲的可爱, 画一画;又是怎样说明的, 标一标。

(汇报交流:指名读, 作者是怎样说明的?)

师:采用打比方的方法, 把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 比作生命的摇篮, 让我们感到地球母亲的亲切、可爱, 让我们觉得和她的关系密不可分。

师: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在群星璀璨的宇宙里, 就像一叶扁舟。作者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准确地说明了地球的大小。

师 (过渡) :我们的地球母亲不但外表美丽, 而且心灵也美, 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可爱。

3.学习地球的“易碎”

师:这样美丽、无私的地球怎么会破碎呢?这到底是谁的过错呢?默读三四自然段, 写出自己的感受, 在书上作批注。

师:到底是人类的哪些行为让我们的地球母亲伤心落泪呢?

(汇报交流)

生:不加节制地开采, 加速了地球矿产资源的枯竭。

生:随意毁坏森林资源, 影响资源的再生。

生:滥用化学品,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

(生齐读书中的句子)

师:读到这里, 我们仿佛看到了地球母亲的蓝色纱衣已变成了枯黄色。空气被严重污染, 天空一片黯淡, 小河不再清澈, 鱼儿喘着粗气。

(生默读资料)

生:耕地每分钟损失40公顷, 每年约损失2100万公顷。

生:森林每分钟消失21公顷, 每年消失约1100万公顷。

生:沙漠化每分钟有11公顷土地沙漠化, 每年约有60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

生:每分钟有85万吨污水排入江河大海, 每年污水排放量约为4500亿吨。

生: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 每年约有1500万人死于环境污染。

4.学习地球的“唯一性”

师: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 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一旦地球破碎了, 我们有没有别的办法?

生:没有。

师:你为什么那么肯定?

生: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 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 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 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师:科学家已经证明, 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 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指名读句子, 说说科学家的证明)

师:人类已经没有退路了,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让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5.拓展延伸

师: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请你把想要说的话写下来, 让我们共同为地球母亲祈祷吧!

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 篇三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组第13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重点词句,结合生活实际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3.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深刻道理。

难点:为什么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茫茫的宇宙,星光灿烂,地球缓缓映入眼帘。)教师配乐描述:“同学们,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颗蓝蓝的星球,它是那么出众,因为它孕育着生命。说到这儿,我想大家一定猜出她是谁了。你想怎样称呼我们的地球?为什么?”

(在学生交流基础上教师适时板书课题)

【“入境始于亲。”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及教师动情的语言渲染,使学生对地球产生了亲切感,情境的创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学生亲切的称呼,拉近了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做好了情感铺垫。】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自由读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关于地球的哪些知识?

2.画出文中最能打动你的一句话。

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引导他们把目光锁定宇航员在天际遨游,看到美丽的地球而发出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贯穿全文线索的句子。

【学生理清思路的过程,就是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这一环节巩固了五年级下册“按一定顺序写”的重点训练项目,帮助学生抓住了贯穿全文的重点句子。】

三、研读品味,重点深究

顺承上一环节,教师因势利导,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出以下三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地球可爱在哪里?为什么太容易破碎了?人类可否移居别处?

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圈点批画,加深理解。

(一)研读品味,感受地球之可爱

这一环节按以下几步进行:

一读:引导学生充分读相关的段落。

二画:边读边画出最能感受到地球可爱的有关词句,旁边写写体会。

三交流:抓住重点词句交流感受。

1.感受地球外观的美

(1)抓重点词句,借助图片感受

引导学生抓住“晶莹透亮”“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薄薄的水蓝色纱衣”“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等词语体会地球的美丽及渺小。在交流时适时出示课件——美丽的地球风光图片感受地球外观的美。

(2)借助视频感受

渲染:是的,我们的地球是美丽的,又是渺小的,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宇航员在遨游太空时看到的我们美丽的地球。(教师播放视频,根据视频画面进行讲解。)

2.感受地球内在的美——慷慨提供资源

引导学生抓住“无私”“慷慨”及自己查找到的关于地球资源的资料,感受地球母亲内在的美。

3.渲染朗读:同学们,地球是那样美丽,又是那样渺小,尽管它的范围有限,但它还是无私地向人类慷慨地奉献着一切,我们的地球母亲是多么可爱啊!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出对地球母亲的真挚情感吧。

【此环节充分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圈点批画留下读书时思考的痕迹,多媒体课件的引入,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引发了情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自然水到渠成。】

(二)聚焦“生态灾难”,感悟地球之易碎

该环节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生态灾难”这一看似平淡却写尽地球全部忧患的词语,进行细细品读。

1.理解词义。首先引导学生读三、四自然段,借助工具书及联系课文有关语句理解“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及“生态灾难”的意思。

2.结合生活实际或搜集到的资料,带着感情说说自己了解的某种生态灾难。

3.入境想象:伴随刚才同学的讲述,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4.拓展背景,激荡感情

是啊,我们的地球母亲每天都遭受着来自她的孩子——人类的无情伤害,让我们来看一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

(教师声情并茂地拓展朗读每天发生在地球上的污染数据。)

不仅如此,每天的破坏还在继续,同学们看!(播放一段有关破坏地球生态环境的视频,学生入境感受。)

5.同学们,现在读着“生态灾难”四个字,它仿佛变成了什么呢?

【此环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揣摩品味,深化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变得厚重起来。“生态灾难”,这个原本抽象的概念性符号变得触手可及,鲜活生动。生活实例及相关资料的引入,是对课文的拓展延伸,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落实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一重点训练项目。】

(三)拓展资料,感受人类之不可移居

1.引导:大家想一想,如果人类继续无节制地开采,有朝一日,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人类将身处何方呢?自由读六、七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至少”“即使”“又有多少”等重点词语谈谈人类不能移居的理由。)

2.拓展资料,进一步感受不可移居。

(引导学生补充关于太阳系的其他几大行星及月球的有关资料、“生物圈二号”计划的失败,进一步感受当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人类别无去处。)

【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课外资料的作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从而增强保护地球的使命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深化认识,精心保护

1.小结渲染,指导朗读:同学们,茫茫宇宙,灿烂星河,只有地球适合人类居住,当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别无去处,所以宇航员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面对如此可爱而又如此容易破碎的地球母亲,我们该如何去做呢?齐读最后一段。

2.引导学生谈如何保护地球。

3.同学们,此时此刻我,我们再来看课题,该怎样读呢?(齐读课题,领会其深刻含义。)

四、倾吐心声,升华情感

1.引导: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大家一定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有了更深的了解,面对曾经那么美丽,如今却满目疮痍的地球母亲,内心一定会有许多感慨吧!现在就让我们拿起笔来,倾吐自己的心声吧。

(伴随凄婉的音乐,学生写话。)

2.师生交流写话。

3.渲染小结:从大家那饱含深情的文字中,老师感受到,每位同学都期盼地球母亲能恢复往日的容颜,再现昔日的笑脸,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片蓝天,每一寸土地,每一棵树,每一滴水,让地球到处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天空湛蓝,白云飘飘。最后让我们在这首小诗中结束这节课。

给我一捧阳光,

灿烂留在你的脸上。

我们有缘来到这蓝色星球,

有谁忍心践踏在她身上?

给我一捧阳光,

将温暖留在你的身上。

让我们为这美丽自然,

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给我一捧阳光,

将希望留在你的心上。

愿绿荫取代昔日荒凉

洁白的海鸟再次飞翔。

【在学生学习情之所至之时,情感的共鸣使其不吐不快,伴随着凄婉的音乐,学生沉浸其中,蓄积着表达欲望,涌动着纯真想法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一首小诗作结,进一步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取得了“课虽终,情未了”的效果。】

(五)拓展延伸,课外实践

设计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实践性作业:

(1)制作一张环保手抄报;

(2)写一份环保倡议书;

(3)设计一则保护地球的公益广告或以自己喜欢的形式为地球妈妈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在此基础上深化、延伸,使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形成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4.《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 篇四

《只有一个地球》是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地球的资源有限,而人类却不加节制的浪费。如果地球的资源用完了,人类就将面临死亡,因为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我平时的一些生活习惯。

有一次,我买了一个冷饮,吃完随手就把冰糕棒和包装袋扔在了大街上。清洁工阿姨看见了,就让我捡起来,而我却不高兴的说:“那有什么事,不就一个袋子吗?我才不捡呢。”说完便走开了。

5.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 篇五

今天我有幸读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生命的摇篮。读后让我思绪万千,每一位母亲都是爱孩子的,地球母亲也不例外,她无时无刻不在为人类做着贡献。而有些“地球孩子”又是怎样对待这位母亲的呢?有些人总以为地球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有竭的。事实并非如此,地球的自然资源只会越用越少,由于不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破坏,还会造成生态灾难。

近年来,由于人类肆意破坏自然,污染环境,影响了生态平衡,已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与惩罚。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过度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倒致的山体滑坡现象,沙尘暴天气,是屡见不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使人们的财产受到严重损失,生命受到威胁。一些工厂里排放的废气、和汽车排放的尾气,使原本蔚蓝的天空变得浑浊不堪,人们呼吸了这些有毒的气体,各种各样的疾病孕育而生,更可怕的是由于二氧化硫等气体的过多排放,使大气层出现了“空洞”现象,臭氧层被严重破坏。同时,一部分二氧化硫在太阳、水蒸气等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形成“酸雨”,让大量的植物死去,谁又能保证它日后不会给我们人类的生命带来危险呢?之前,科学家早已证明:在宇宙上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公里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吧!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地球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保护自己的家园,一定会使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类就一定能与自然和谐共存!

6.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 篇六

这篇文章主要写道,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因为如果人们不断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地球就会破裂。读了这篇课文,我好像听到了地球母亲的哭声。“请帮帮我。”所以不知不觉地陷入沉思,想起了家乡的小河。

从前的小河清澈见底,小鱼在水里自由游动。河两岸的柳树充满活力,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着好听的歌。草地编织了自己的星点绿色,制作了点缀着五颜六色野花的绿色地毯,花的香气吸引了许多蝴蝶和蜜蜂,它们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美丽动人。(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美丽名言) (威廉,哈姆雷特,美丽)放学后,我们经常玩得很开心,比如捉蝴蝶,捉蝗虫,嬉戏玩耍!老人在那里钓鱼和散步简直成了我们的乐园。但是现在的小河和以前截然不同。多年来,这条原本清澈的小河被污染得浑浊不堪。

柳树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鸟儿飞向别处。河里漂浮着塑料袋。到处都是垃圾,又臭又臭。人们去那里都要捂着鼻子往旁边走。

7.《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作文 篇七

一、立足单元整体设定文本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指出, “教材内容的安排要避免繁琐, 简化头绪, 突出重点, 加强整合, 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 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现行的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也在努力体现这样的思想。通常一个教学单元的整体目标, 是由几个文本分别承担的, 单元是整体, 文本是部分。从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关系出发来设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可以避免教学内容重复, 使教学得以有序实施, 从而真正发挥单元教学的整体功能。

《只有一个地球》所处的教学单元, 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 单元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 联系实际深入思考, 了解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 懂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是单元教学目标, 是一个总的范畴。单元内的4篇课文都是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的, 但题材不同、角度不同。以“理解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作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体现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基本理念。因此, “理解课文内容”这个教学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文本, 就是理解文本的具体内容, 而且这个内容必须与“联系实际深入思考”有密切的关系, 这才是文本教学的主要目标。所以, 地球为什么容易破碎?其原因是教学内容的落点, 在课文中指的是人类的种种破坏环境的行为, 这是直接原因, 是显性的信息, 学生易于理解。

在教学中, 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内容之外, 还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深入思考地球被破坏的深层原因———人类急功近利、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 正因为人类的这种观念才导致地球“伤痕累累”。面对“和蔼可亲”的地球母亲, 作者产生的是热爱与向往的心情;面对“伤痕累累”的地球母亲, 作者产生的是沉重与悲哀的心情。只有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 联系实际深入思考, 才能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树立起“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二、依据生活实际设定文本教学目标

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能力为基础设定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达成。因为从学生本身的生活经验出发设定的教学目标, 更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提高学习效率。六年级的学生见识和阅历都不多, 没有亲身体验到地球被破坏的痛楚, 单靠学一篇课文, 就要“懂得珍惜资源, 保护环境”谈何容易?

在本课的教学中, 教师就应该抓住“联系实际深入思考”这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 了解滥用化学品而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 也可以向学生出示当地城市空气污染的指数、一年存在雾霾天气的天数、当地的水资源被污染情况等, 再从这些数据材料中发现破坏环境的“元凶”, 从而由文本教学向生活拓展, 进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结合文本体裁特征设定教学目标

“领会作者的说明方法”也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 单元内的4篇文章都有各具特色的说明方式:《只有一个地球》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各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地球知识;《鹿和狼的故事》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以声情并茂的演讲来说明人们对土地的深情;《青山不老》则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 将山沟里绿树成荫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学时, 既要把握其科学的内容与文学的形式相结合的共同特点, 又要引导学生了解各种体裁的不同特点。

《只有一个地球》是篇说明文, 这是文本的体裁特征, 这种体裁特征就是文本的教学目标之一。这篇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 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 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 用词严谨, 表达生动, 这是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同时, 课文又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体现了语言的生动、形象, 使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 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 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 启迪读者的思想。

根据以上所述, 《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目标, 应包括如下内容:

(1)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联系实际理解地球的“易碎”的原因, 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借助图片、数据等有关当地环境恶化的资料,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 了解说明文的特点, 尝试运用说明方法。

这样的设计, 既考虑了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又抓住了本文的体裁特征;既抓住了共性, 又突出了个性, 同时也兼顾了学情。这样, 文本的教学目标具有可行性, 能够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实施, 反过来又能以之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8.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 篇八

工厂把废水排放在清澈的`河水里,河水变的浑浊起来,时间长了,慢慢地鱼儿都死了。所以我们不要随便污染水源,要知道水来之不易,要珍惜每一滴水。森林里的树木虽然很多,但是如果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会越来越少,最后会造成水土流失,风沙肆虐,沙尘暴等。所以我们不能乱砍滥伐,要保护树木。汽车在马路上行驶,排出的烟污染环境。从工厂里冒出的烟更污染环境,会造成小草枯萎,鸟儿闻到了也会垂头丧气,最后也会死亡。这些污染都会给地球造成很大的危害。如果地球被破坏了,那么我们人类将会面临最大的灾难――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母亲,如果现在还不保护这个唯一能让我们生存的家园,直到这个地球成为沙漠和海洋的领地,那时我们就无处可去了。从现在开始我要呼吁所有人――保护地球吧!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我们的家园更漂亮!

9.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 篇九

众所周知,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就拿矿物资源来说吧,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母亲是无私的,她向人类无私地提供着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人类不加节制的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我们人类一定要珍惜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否则,我们将受到地球妈妈的惩罚。

记得有一次,早上我洗过脸,直接将一盆水倒掉了。接着我又发现,我家的地板有点脏,就又接了一大盆水,涮拖把,拖地,最后又将这一大盆水倒掉了。接着,我看我的手有点脏,就又打开水龙头,用洗手液洗了洗手,顺便又把那一小块肥皂扔到了垃圾桶里。心想:一会儿妈妈回来肯定会夸我的。妈妈回家,看到地板这么干净,直夸我能干。我就把我做家务的过程仔仔细细地讲给了妈妈听。谁知,妈妈却说;“你这样做,太浪费水资源了,洗过脸的水,可以拖地,拖过地的水可以冲厕所。肥皂小一点还可以用,不能扔掉。”我听了妈妈的话,当时觉得妈妈太会过日子了。

10.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1000 篇十

阅读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后,我的心久久泛起涟漪,脑海里都在浮着那美丽动人的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晶莹剔透的球体,上面的蓝色和白色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她就是我们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在文章中,我了解到人们在索取地球资源的同时,肆意的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工厂里的`污水大量地排进了地球的血液江河湖泊里,地球妈妈“贫血”了;树木和矿物被无限制地滥采;大气中的臭氧层也由于人类的原因,地球妈妈原本透亮的“大衣”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无法弥补的大洞;100多年来许多生物物种被灭绝,华南虎、丹顶鹤、扬子鳄和朱q等稀有动物在世界上已寥寥无几,人类将快把地球几十亿年来的积蓄全部用光。其结果,将会影响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就拿我们天天能见到的植物——花草树木来说吧,它为我们制造了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氧气和煤、石油,还保证着水土流失的减少,可以说人类和植物是互相依赖的,

但我以前也没有好好保护环境,记得春游时,我抓住树杈当撑杠;把鲜嫩的绿叶撒落一地,像天女散花似的。虽然这样很好玩,但是如果大家都肆意践踏草地,污染环境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河流变得黑乎乎的,空气中弥漫着恶臭,绿地变成一堆堆垃山……这样一想。那些破坏环境的人无疑是在剥夺别人生存的权利。如果植物从此消失在茫茫宇宙中,那么人类就不会再有生存下去的机会。写到这,不由得想起让人忧心忡忡地柳江河,这可是柳州的标志阿!虽然现在水质还算良好,但谁又敢保证,若干年后它他不会变成:河面上到处都漂浮着塑料袋、鞋子等废弃物,人们从他身边走过都捂着鼻子厌恶的走开呢?我仿佛已经隐约听到形容枯槁的柳江河在诉说着他悲惨的命运。

11.《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300字 篇十一

地球是我门的母亲,是神圣的摇篮,酷文地带:郝一凡-读后感。本文讲述了地球是渺小的,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科学家以证明了目前的地球是适合人类生活的唯有一个星球,说明了我们要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精心保护地球,让地球更好地造于子孙后代。1970年4月22日,美国首次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地球日”活动。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全总行环境保护运动。1990年4月22日,全球10多个国家、两亿多人口同时在世界各地举行仪式多样环境宣传活动。有些地区发生地震、泥石流、洪水、火山爆发......这些自然灾害都是人类造成。就在前几个月大连的开发区因没有管好阀门所导至爆炸事件污染了大部分的海域;垃圾场的垃圾水深过底面污染地下水资源;工厂冒出的黑烟还是白烟破坏了空气……这就是人类的对大自然的迫害。如果大家时时刻刻小心谨慎,就不会破大自然的生态环境。最后我向大家发出倡议:地球是美丽的,然而他又是那么脆弱,保护地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作为少先队员我们要从身边做起,从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做起,共同行动起来,为保护我们可爱的家园贡献全部的力量。

12.只有一个地球600字读后感 篇十二

读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后,我的心久久泛起涟漪,心情十分懊悔、自责、愧疚,我感慨万千,文章中一个个数字仿佛一只只小蝌蚪,让人触目惊心;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打比方,令人刻骨铭心;一个个铁证如山的证据说明了人类肆意毁坏自然资源,使地球母亲那美丽的面孔早已千疮百孔,伤痕累累。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在人类的破坏下逐渐减少。例如水资源,它是十分宝贵的,而人类却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想到这里,我羞愧万分。平时,生活中,我吃饭经常是“遍地珍珠”。尽管爸爸常常提醒我“碗底有洞”,妈妈不是提示我“下巴穿孔”。可不知怎的,我的手、勺、嘴经常闹意见。妈妈看着我总是唉声叹气,爸爸则气呼呼地教育我: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的,是来之不易的,

正所谓李坤作的《悯农》中那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我总是满不在乎,左耳进右耳出。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它孕育了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孕育了多姿多彩的生命,本应得到人们的珍惜,但是他受到了人们的伤害。千山万水,绿树红花……是它身上的装饰品,可是,为什么这么美丽的地球,我们要破坏他的`容貌,为他添上一道丑陋的伤疤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时发出的感叹。是啊!我们只有独一无二的家园——地球,如果他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地球是美丽而渺小的,但是地球面临着自然资源的枯竭,都是由于人类长期浪费自然资源造成的。

13.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 篇十三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地球,是咱们的母亲,如果不加节制的浪费各种资源,各种化学品的话,就等于破坏她,等于伤害她。最危险的是: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们不能指望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这句话说明,人类只能在一个星球上生存――地球,人类一定要保护地球,不要让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否则,地球会毁灭,人类的世界末日就会到了。地球,她已经慷慨的给人类不断提供矿产资源,现在我们应该保护她,不要去破坏她,毁坏她。地球在我们的心目中是重要的,也是美丽的。她所提供的大气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都是宝贵的,它们不是一下子就有的,而是根据地质变化形成的。

所以说:“没有地球,我们就无法生存。只有地球才能够拯救我们。我们一定要保护地球,让她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上一篇:小鹿的爸爸下一篇:plc记忆性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