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阅读能力(共14篇)(共14篇)
1.怎样提高阅读能力 篇一
学英语必须有一个目标
想要提高英语水平,必须要有一个目标。
你的目标可以是要战胜gre/托福,看懂《经济学人》。
没有目标,就很容易迷茫,坚持不下去。没有目标,你就不知道自己差距还有多少。目标是一个参照物,让你知道自己在什么程度,距离目的地有多远。
读过很多原著,为什么英语水平还很糟糕?
我们总是很容易把英语看成一种很难的东西,实际上,并不是英语难,而是你用功的时间不够长,诸如每天背诵20个单词、永远读《五十度灰》之类的小说,这种学习方法是不可能学好英语的。
许多人“宣称”自己读了许多英语原著、读物,但是理解意思都是靠蒙,打开中文译文后,发现自己读的和作者写的根本不是一件事情,这种不考虑理解句子的结构、层级、修饰关系的阅读方法,就算读100本提高也只能收效甚微,原因是这种练习不是“阅读”,而是“脑洞大开”。
所谓的良好阅读能力,有几条最基本的法则:
• 阅读速度快
•文字能进入大脑,合上书本后能够概述读过的内容(用来检验自己是否读进去了)
• 能精准地理解作者的意思
学英语到底要不要背单词?
“学英语不用背单词”这是许多英语培训机构的广告语。同时,也是许多学习书籍的宣传语。事实上,单词是肯定要背的,不仅要背,还要大量的背,搭配着阅读材料来背。
背单词经常被人诟病的一点是,即是你背完单词书以后,并不能真正地理解单词之中的微妙意思。
比如说“finish”和“complete”的区别都要放在阅读中才能感受到。但是,前提是你得先对这个词有基本的印象,才能谈对这个词产生更深刻的认识。你要先认识“狗,犬,汪”三个字,以后再考虑三个字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对于中初级学习者来说,迅速提高词汇量比分辨近义词的差别更重要。
单词书(背单词软件)的好处是可以对你进行查漏补缺,帮你完成基本的词汇构造,徘徊在6000以下的词汇量量级,阅读原著是很吃力,只能一直读很简单的书,或者读得极其痛苦。只要你不是从小大量阅读英文,背单词就是必须的。
学习英语必须明白2个关键点,第一个是单词不背是绝对不行的,第二个是光背单词也是远远不够的。
怎么背单词才科学?
单词要怎么背?
一天背20个,一年后就有6000个单词了吗?这个简直是痴人说梦。因为我们必须把遗忘的也算进去。单词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多量多遍。第一次的时候,每天背100-200个,然后第二天忘记50%,然后还剩下50-100个,然后复习昨天学的,再继续背100-200个。一本单词书至少要刷3次以上。第二次背的时候,可以把单词的数量调整到一次200-300个,反复多次,你会发现自己背得越来越快。
背单词有两个注意事项:
• 不要在一个单词上消耗太多时间
• 要按照读音来记单词
单词是阅读的基础,这个是绝对没有错的。只有认识词,才能谈论文章脉络,理解意思,作者观点,阅读速度等等。
长难句,必须克服的障碍
阅读的时候脑子要思考,不断地问:作者在说什么?文章的走向是怎么样的?里面有哪一些核心内心?有什么样的情感?带着目的去阅读,而非无意识阅读。无意识阅读法,只能浪费时间。
然后,就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解决复杂句的问题。在读复杂句的时候,或者碰到不明白的句子的时候,脑子要分清楚主语、谓语、宾语之间的修饰关系。比如说这个it指代了谁?这句超级无敌长的复杂句里,主谓宾在哪里?修饰是放在前面还是后面了?读的时候可以不做语法分析,但是一定要弄明白每个单词在句子里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之间所产生的关系。
清清楚楚地读明白30-50个长难句,比狼吞虎咽地读言情小说更能提高阅读能力。长难句是绝对绕不过去的一个坎,不要心存侥幸,现在就赶紧解决它吧。
高强度是训练核心
不要一直读太简单的读物,要经常给自己施加难度。比如说,我的英语基础挺差,一直觉得自己肯定看不懂gmat阅读题,但是忍着痛苦看了一些后,发现就看懂了,阅读水平也进步了;再看几道lsat的阅读题,那么gmat也会感觉很容易。要经常去做特别难的事情;只有这样,原来难的事情,就变得容易了。
不要奢望轻松学习法
最后,回到文章的标题“迅速”的这个核心上。在现代,每个人都很着急,希望事情能够尽快搞定;其实也没什么不好,崇尚高效率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
英语是练出来的,想要在短期内提高阅读水平,就是要浓缩学习时间,短期内进行高压、大量的训练。有人肯定会说,慢慢学不好吗?问题是,如果短期训练都坚持不了,又怎么可能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呢?
最后总结一下,迅速提高阅读水平无非只有几点:
• 加长练习时间,接受高压、高强度的练习
• 搞定单词的问题,多量多遍的练习
• 多看长难句,阅读的时候保持清醒,要思考
• 没有什么轻松学习法,只有下苦工学习法
2.怎样提高阅读能力 篇二
一、改变观念,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投入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是影响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积极持久地投入到阅读当中,也才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师要改变僵化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分享学生的阅读体验,不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和限制学生的感受和理解。正如《语文课程标准》说的:“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教学不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而不是用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分析讲解,学生是难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的,学生体会不到阅读的乐趣,就谈不上对阅读会有多少好感,更谈不上有浓厚的兴趣了。
二、因材施教,引导阅读
学生年龄小,能力和经验有限,不能自己安排合适的阅读活动。因此,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帮助学生设置科学合理的阅读目标,用合理的教学目标去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否则会适得其反。如果目标定得过高,学生难以消化,不易理解文章内容,会使学生望而却步,反而阻碍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发展;目标定得过低,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科学恰当地确定学生的阅读教学目标,让学生在阅读每一篇课文之前,都明白自己要达到的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地进入自主阅读之中,把书读进去、读出味道来,学生也就喜欢读书了。比如,阅读一篇文章,要认识几个生字或记住几个词语,或认识某种修辞手法,或要熟读一段美文等。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比如“读准—读通—读懂”、“读通—读懂—品读”等,因材施教,让学生有了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有利于提高阅读的效果。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当是语文实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阅读要求,因材施教,才能有利于树立学生的阅读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设问质疑,促进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阅读的实质效果。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紧紧围绕教材内容,不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使学生无所适从。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的差异去设计问题,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必须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太难会抑制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令其望而却步,失去自信心;太易则会导致学生思维松懈。再次,要多角度、多层次地设计问题,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应当能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思索,而不应当只是简单地回答“是什么”。最后,问题的次数要适量,提问的时机要适宜,问题过多过滥,提问频繁,使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就难以起到引导的作用,反而是用教师的设问牵着学生思维,让学生跟着教师走。
四、小组合作,深化阅读
学生的独立学习,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但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开展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如学生自读后,让其将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或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在读、说、演、画中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拓宽小组成员的阅读视野,深化阅读体验,如此可促进学生情感的良好发展。
3.怎样提高阅读能力 篇三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在阅读教学开展中,需要在突破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情况下,通过阅读教学理念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促进阅读教学的提升发展,实现学生阅读能力以及思维想象等能力的培养提升,推进阅读教学以及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呢?
一、明确阅读教学内容
在高考中出现现代文阅读的概率越来越大,选择的现代文阅读内容也比较丰富,这时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将高考会出现的现代文阅读类型确定为哪几大类,明确好现代文内容,之后有针对性的开展阅读教学。特别是在选择现代文阅读材料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那些作者是具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人写的,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内容。在锻炼学生现代文阅读技巧和欣赏能力时,首先要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就正确加以引导,有计划有目标的锻炼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特别是在遇到与学生生活接近的现代文阅读时,带领学生到文章中去,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注重学生的亲自体验,真正提高学生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学习能力。
二、把握阅读方向,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有人认为鉴赏文学作品主要是对形式上的美加以体味,至于作品的思想意义不在鉴赏之列。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如不摒除就会成为阅读的障碍。比如,,不少人读了《红楼梦》却不能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在认识上各取所需,诚如鲁迅所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作者的创作意图被扭曲了,作品中人物的审美价值也必然折损,阅读效果如何可想而知了,一部深刻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艺术巨作竟被扣上“诲淫”的帽子,这难道不足以令我们反思吗?真正的文学精品其思想意义和艺术形式双璧同辉,真正的文学鉴赏也不能舍此取彼或轻此重彼。从另一方面考虑,有些作品确乎有些艺术价值但思想内容却不健康甚至是反动的,如果我们不能洞悉其弊,所谓欣赏艺术的过程很可能成为受侵蚀的过程。
作家进行文学创作与花匠养花不同;花再美,它也不会干预社会生活。而文学作品创作的缘起与归宿都离不开社会生活;它要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情感,人际交往,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当然,它也必须反映出作家的情感、立场、观点。基于这个事实,高尔基提出了“文学是人学”的命题。而文学作品在反映人生与社会问题时又不同于政治宣言或训政说教,它是假借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来实现的,所以,要想精准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又必须具有艺术鉴赏能力才行,二者是统一的,互相作用的。
鲁迅《祝福》的思想意义是什么?读过这篇小说的人往往不假思索地说,作者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典型揭露了封建礼貌教对劳动人民 (特别是妇女)的残害。这样说,不能算作悖理,但是不是真将《祝福》的思想意义把握住了呢?作者在创作时还有没有更深刻的用心呢?如果我们读得细一点,会发现有一个细节至关重要:作者为什么安排一个与祥林嫂阶级地位一样的女佣柳妈出场?而极为恐怖的精神折磨正是这位“善女人”庄严地“布施”给祥林嫂的,这又意味着什么?其后,祥林嫂便由自贱命蹇,自认“有罪”并虔诚地赎罪。这一细节难道没有更深的旨意吗?其实,《祝福》思想意义的深刻性通过这一细节得到充分体现。鲁迅以超人的洞悉力发现了中国两于多年来一直排铺着吃人的筵席,有吃人的,有被人吃的,被吃者有时也在帮助吃人者吃人。这正是罪恶的反动统治制度以及维护这种制度的反动思想、观念、伦理对民众虐杀的写照。柳妈出于“善心”劝戒她的阶级姐妹,其结果与“为虎作伥”毫无二致,这不光使作品的悲剧色彩更为浓重,而且最深刻地把社会痼疾与民众病态的心灵揭示出来了。
上述分析,还启示我们:读文学作品切莫忽视直切题旨的材料,那怕它是细节性的。
三、根据所选文章内容,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1.从文章作者入手
高中阶段语文教科书中的现代文有着较强思想性,文章中都蕴藏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体验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因而,想要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就需要从文章作者入手。比如,在高中阶段语文教科书中有一篇文章是《我的母亲》,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可以先介绍文章的作者老舍,在他母亲去世接近一周年时,老舍先生才知道了这个消息,从而写下了这篇文章。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往往被文章呈现的坚强、诚实的母亲形象所打动,从作者语句中感受到了那种失去母亲的痛苦。又如,有一篇文章是《我与地坛》,作者是史铁生,在讲解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介绍作者的经历,他由于腿疾的原因无法站立,从文章当中,学生能够体会作者最初颓废、孤独的思想情感,从而有利于整篇文章的理解。
2.从文章内容入手
文章内容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教师若能合理高效地加以利用,就能够培养学生在现代文阅读方面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涵盖了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总结能力等。只有在理解整篇文章的基础之上,才能将这些题目做出来,学生在掌握文章主旨以及清楚文章语境后,才能够深刻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总之,进行高中语文阅读方法创新,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符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有利于推进高中语文与语文阅读教学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常雅荣.浅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J].中国培训,2015年10期
4.怎样提高古诗歌阅读欣赏能力 篇四
高湾中学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最光
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它充溢着醉人心魄的艺术魅力。王国维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中学生如果能懂得阅读和欣赏一些历代诗歌名篇,不仅有助于丰富文化生活,吸取文化精华,提高文化素养,而且有助于创造新文化,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应试能力。
然而,现实是当今中学生喜欢古诗歌、有阅读和欣赏能力的人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古诗歌年代久远,对作者和当时的背景不了解;二是语法变化大,难以理解词句意思;三是新潮流冲击大,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如迷上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和网络文学等等;四是视野开阔,内心排斥传统思想、传统文化。
我国古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的责任。倘若当代学生不喜欢古诗,那么不久的将来我们引以为傲、引以为荣的唐诗、宋词、元曲将失去光辉,我们千古吟唱的诗歌也将因国人陌生而慢慢消失。用不了多久,可能又要像现在抢救非物质文化一样来抢救了,这决不是危言耸
听。我们中学生要热爱古诗歌,要有阅读和欣赏的兴趣,要努力提高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
如何提高古诗歌的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我认为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要掌握古诗歌的基本知识
古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高度凝炼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中国古典诗歌以唐代的律诗、绝句,宋代的词,元代的散曲著称,我们最起码要掌握唐诗、宋词、元曲的基本知识。
二、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有助于帮助我们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诗人,他们的作品也往往有不同的风格和情调。诗歌里,或流露着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或飞扬着诗人的凌云壮志,或记载着诗人的悲欢离合、传达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或渗透了他们对人生的体验、对世界的思考,或体现着缠绵的爱情、真挚的友情、浓郁的乡情。收进中学课本的古诗歌,其作者往往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诗人。他们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我们可以通过课文注释、历史课本和其他书籍中了解。
“诗言志”、“诗缘情”,诗歌的内容跟诗人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飘泊流离,目睹战祸,他的诗作大多反映了战乱中人民的深重苦难,揭露了封建社会腐朽的本质,表现了同情人民的态度和爱国精神。陆游生于金人入侵时期,有9年的军旅生涯,坚决主张抗战,失去官职,回到家乡,虽然年纪大了,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衰退。他的诗作富有战斗性和洋溢着爱国的激情。李煜是南唐后主,亡国之君。他的词,在亡国之前十分绮丽,亡国后十分哀怨。这些人物的事例告诉我们,了解诗人则大体上把握了诗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要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
古人写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表现手法很多,但我们要掌握如下几种。
1.衬托
衬托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我们阅读欣赏诗歌,要懂得反衬和陪衬的手法。用美好的景物来写快乐,用凄苦的景物来写悲哀,这是陪衬。用凄苦的景物来写快乐,用美好的景物来写悲哀,这是反衬。用美好的景物来写快乐,我们也常说是乐景写乐情;用美好的景物来写悲哀,我们也常说是乐景来写哀情。无论是陪衬还是反衬,都是我们常讲的抒情要用景物来烘托的手法。
2.用典故
诗人写诗,表情达意,用典故,都含有对国事的、身世的感慨。诗文里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都是人们熟悉的有警世之用的。诗人用故事,往往借古喻今,有寄托,这样才有意义。如陆游的《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就是用典。《出师表》是诸葛亮率诸军北伐,临行前给后主刘禅上的表。表中追述自身的经历,表达了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陆游用这个典故,以赞美诸葛亮的壮志和忠贞来感慨当朝无人能誓师北伐的现实,充满了壮志未酬的悲愤,慷慨而悲壮。
3.比喻
诗中的比喻往往成为诗的形象,诗是通过形象来表情达意的,诗词中的比喻有各种表达法。第一种是以一样东西即一个词来作比,如宋朝秦观的《千秋岁》中“落红万点愁如海”,用海来比愁。第二种是用词组和句子来作比,如唐朝赵嘏的“夕阳楼上山重迭,未抵闲愁一倍多”,用“山重迭”这个词组来比“闲愁”;李煜《虞美人》用“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话来比“几多愁”。
3、从关键词句入手,深入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诗歌通过简洁的语言,凝聚了诗人浓烈的思想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读诗歌,关键就是要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从中受到启发与感染。而有些诗歌所包含的思想内含较为深刻,如《题西林壁》。这首诗就要抓住后两句“不识
5.怎样提高阅读能力 篇五
内容提要:
阅读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教材、扩大知识领域的要想使学生获取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知识和信息发展思维、培养创造力,就应该加强阅读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将遇良才能力的提高涉及到很多方面,因此,教师在进行具体操作时要考虑全面,处理好阅读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多读书;其次应加强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让他们多读书;第三,还应定好师生位置,采用科学的阅读方法;第四,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循序渐进,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训练,最终达到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中文是李白、苏东坡使用过的文字,她神奇灵异,由她所组合成的一篇篇文章也内涵丰富、充满哲理。对这些文字进行阅读是很有必要的。另外,人类传递文化知识的载体虽然经历了几次变化,从语言到文字,近年来又发明了电波、光波和声波等语言媒体,但是保存和传递文化知识的最主要手段仍然是文字信息的集合体——书籍。现行阅读资料内容丰富,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种知识。大量的文学名著有“生活教科书”之称,具有巨大的认识价值。因此,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加强阅读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是提高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的基础被誉为“智慧之源”。阅读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教材、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在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能发展智力、提高人文素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科技发达、信息频传的二十一世纪,学生更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以便及时获得较多的新信息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但是由于阅读内容的丰富性、学生阅读基础的不均衡性,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操作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绝非一日之功。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例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最显著的功能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引上那条追求智慧的道路。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在班上朗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这可以先指导朗读优秀的同学朗读,然后让他们在班上大声读给全班同学听。作品可选用故事情节比较曲折、思想内容比较深刻、语言比较优美的小说、散文,篇幅可选用较短小的。例如鲁迅的《呐喊》、冰心的《寄小读者》、朱自清的《绿》、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等。让学生初步领略到名家名篇的风格特色、思想内涵,以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2、组织学生看电视小说、散文
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了有如闻其声、身临其境之感,一篇好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了有如闻其声、身临其境之感,一篇好的电视文学作品可以真正使人闻其声、见其人、临其境。它将文字的美和声画的美结合起来,使原作更丰满立体、真挚感人。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组织学生多听、多看电视小说、散文。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原本文字就美仑美奂,若再配上画面,那么在淡淡月色下那亭亭的荷花、田田的荷叶就更容易使学生领略到当时的意境了。而对这优美画面的欣赏也会促使他们对原作的研读。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采用不定时组织学生看电视文学作品来进行。
3、利用黑板报和墙报辑录名言名句
如果说上面的方法比较适用于阅读基础较好的学生的话,那么这种方法则较适合阅读能力不太强的学生,他们平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对作文不大感兴趣,也难得引人注目。让这一部分学生每天辑录一条课内外的名言名句抄录在黑板报和墙报上,每天让他们读一遍给其他学生听,教师及时适当地对他们的摘抄、朗读能力表扬几句,通常会激起他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而这种荣誉感和自豪感又促使他们每天乐此不疲地去阅读、摘录、朗诵,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二、陶冶情操,提高素质
任何作品都反映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都会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学生的思想观念还不成熟,他们受书中思想的影响会更大。因此,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思想内容好的优秀作品,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例如,当校园流行言情小说和武侠小说时,我不失时机地指出:这些都是成年人的童话再将纪实报道中记叙的那些因沉湎于言情或武打小说中不能自拔造成遗憾甚至酿成悲剧的事例在班上朗读,有时也指导学生阅读课内外的经典著作和说理文章,例如《赵一曼女士》、《囚绿记》、《革命烈士诗抄》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道德观、幸福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等,尽可能地杜绝学生看不适合自己年龄层次及身份的书。
三、定好位置,指导方法
一般来说,阅读教学系统必须具备这样几个要素:阅读教学目标、阅读材料、阅读方法、教读者、读者。其中“教读者”和“读者”是最为重要的两个要素。“教学方法”是联结“教读者”和“读者”的一个要素。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先处理好着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在长期的实践中,我认为,要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主动需求,并成为衷心喜欢的活动,必须定好师生的位置。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自读的技术,形成自读的能力,这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终身受用的“常规武器”,是阅读教学价值之所在。这就决定了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是“学习辅导者”、“助手”这一地位,其职责是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示范阅读方法,组织他们顺利阅读。要始终把学生当作课堂的真正主人,是一切学习活动包括阅读学习的主体,而不应该摆出师道尊严的架势、高高在上地当指挥和导演,学生也就不用再急急忙忙疲于应付或消极被动地接受了。有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随心所欲、不为读什么而读。
但是这不等于说教师在阅读中袖手旁观、无事可干。而是说,既然学生是阅读的真正主人,教师是阅读的辅导者、助手,那么教师的活动就必须服从于学生的阅读学习,一切从他们的需要出发,扶持帮助他们顺利完成阅读任务。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及时启发、指导或协助他们解决难题。也就是说,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在阅读目标、阅读方法等方面作一些必要的提示,然后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读,让他们自己去感知、领悟、联想、想象,让他们融进作品之中,陶醉其间,从而深切地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例如,我在布置学生读名著《水浒传》时,只是指导学生注意几个著名好汉的人物形象,例如鲁达、武松、李逵、林冲、卢俊义等,归纳他们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是如何采用不同的描写手法来刻画不同的人物形象的。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讨论中明白虽然鲁达、武松、李逵都是下层人士中的粗人,但性格都并不雷同,而是各自具有独特的个性:李逵是造反精神最为彻底的一个,武松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鲁达是一个疾恶如仇、专打抱不平的人物。林冲、卢俊义都是中上层的正义之士,他们的经历也是同中有异,但他们最终都和李逵等人一样被逼上梁山,可见当时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
当然,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的吸收文章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决不仅仅是“读”,还应该是一种表达。可以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不是让学生机械、刻板地照本宣科,而是主动积极地挖掘,动用自身的经验、阅历加入到阅读过程中去,尝试着用属于自己的语言来评说作品,一边读,一边尝试着说。例如我在指导学生阅读《警察与赞美诗》时,就让他们讨论:假设那天晚上苏比未被警察抓住,他会怎么样?有的学生说:“他去赶车,但是车子被有钱人撞坏了无人赔偿,车主又逼他还钱,他没钱最终入狱。”有的学生说:“他一连几天找不到事做,最终还是选择了违法入狱过冬”……真是众说纷纭。但只要他们答得合情合理,都予以肯定和鼓励。学生也在这读说中把握住了主要内容。
有时,也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尝试着写,尝试着画,甚至尝试着演。比如读《荷塘月色》一文,既可让学生根据对文章的理解画一幅画,也可让学生模仿写一段类似的文字或读后感,表现自己的风格和才华,发挥他们的创作和想象能力,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至于演,则更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拓宽视野,领略文章的内容和风格。
四、循序渐进,综合训练
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各阶段的阅读要求不一样,对他们的培养也应该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刚开始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材料与时间,由浅入深地对学生加强教育。训练到一定阶段后,可将听、说、读、写四个环节结合在一起。大致上分为:听是学生朗读优秀作品,说是概括作品或谈感想,读可让学生根据提示和要求课后阅读,写是让学生作摘录、写随笔或读后感。也可通过各种不定时的竞赛活动促使学生多读多写。
6.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篇六
河南大学附中
韩红霞
摘要:培养阅读能力应以课文教学为中心;培养阅读能力应泛读和精读相结合;掌握猜测词义的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培养良好的阅读心理素质;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如何提高阅读理解题的应试能力
听、说、读、写是英语的四种基本技能。其中读,即阅读理解能力,实际上是英语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感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形成和发展。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阅读在NMET卷中的位置愈来愈突出,表现在语篇的选择上,95年由原来的四篇增至五篇,96年阅读又加上了一篇补全对话,总数增到了六篇;从能力考察角度看,完型填空、短文改错均突出此方面能力,前面的语法题也愈来愈突出语法知识与理解两方面的结合,把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放在了首要位置上。本文试图从下面五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阅读能力。
一、培养阅读能力应以课文教学为中心
改革课文教学方法,以课文教学为中心,培养阅读能力。整体教学是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课文是一个整体,它是由词、句、段构成的语篇,应该先把课文作为整体来教,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整体内容上,启发和引导学生完整理解课文故事的意思,先篇章,后段落,最终理解课文的深层意义。其教学模式可概括为:整体—部分—综合—运用。其具体步骤为:
1.预习:每学一篇课文前,应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1)通读全文,以便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初步的了解,并划出课文的生词、词组、句型、重点和疑点。(2)完成课文后的“理解测试”题。(3)熟读并理解课文。
2.课文梗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对作者生平、课文的时代背景以及文体等进行简要的介绍。再从纠正学生在“理解测试”题中出现的错误入手,对文中陈述的事实、情节、脉络、主旨采用与学生讨论的方式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取得正确、统一的认识。3.语言点教学:对生词、重要的词组、句型、语法以及重点、难点,甚至某些细节、隐意等进行必要的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要以通过分析较复杂的语言现象,深刻、准确、完整地理解全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原则。教师必须做到“精讲”:即(1)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核心,做到一语破的,使学生一次就得到清晰、深刻、准确的概念。(2)语法和词汇讲得不必过多过细,以使学生掌握它们在课文中出现的意义和用法,有助于整体理解课文为目的,不必补充其它。应把大部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多练”。学生练习时,要紧扣课文进行听、说、读、写的全方位练习。学生自己能做到的,教师绝不能代替。练习时要照顾全班,并指导学生之间互练,突出“导”,贯穿“练”,讲练结合,以练带讲,寓讲于练。
此外,还应指导学生通过词义辨析、句型转换、造句与翻译,做“改错”题和“填空”题,背诵重点句等方式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实际操练,以达到启发思维、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目的。
4.理解训练:在理解训练中,引导学生既能理解具体事实,也能理解抽象概念;既理解字面意思,也理解言外之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意图、态度和情感等;既能根据文中所传达的信息,也能结合中学生具有的常识来理解课文。再从理解每段的主题句入手,逐段进行剖析,抓住全篇的逻辑关系,挖掘并掌握其内涵,从而整体把握全文的层次结构和内在联系。布置作业时,应设计一些理解性练习题,避免只重词汇、语法,忽略对全文的整体理解。
5.综合练习:为在实际交际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新知识,应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段落大意、中心意思的总结和英文表述,并进行缩写、改写、概述、复述课文以及做模拟作文等综合练习。高质量的综合练习既是对所学内容的总结和复习,又是对课文整体教学的进一步深化;还能使语言技能综合化,把死知识变成活语言。
二 培养阅读能力应泛读和精读相结合
除“精读”教科书中每篇课文外,还应狠抓“泛读”。精读在“质”,泛读在“量” 如同我们学母语,同样是“开卷有益”,需要“读万卷书”。
泛读是对课文的加强和补充。据统计,在现行初、高中英语课本中,学生所学的课文加起来只有100篇左右。课文数量如此有限,词汇复现率必然低,可基本语法到高二时已全部讲完。结果学生学了几年英语,接触的英语材料为数不多,英语知识极为有限,语法半生不熟,语感未能建立,也难以达到大纲要求的阅读理解能力。
任何语言都扎根于它所代表的文化,要想学好英语,必须兼具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文化知识两个方面。不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不了解英美人的思维方式 价 值取向和宗教信仰等,就不能真正学好英语。而泛读能使学生进入英语文化氛围,既能丰富他们的英语语言知识,又能增长英语文化知识。
泛读材料大多短而精,内容故事性强、知识面广,既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验证、巩固、充实课文教学内容,自然地吸收活的语言,又有助于增加语感,提高英文欣赏水平和文化素养,还有助于培养观察力和判断力。
所以学生一进入高中就应该向他们反复强调泛读的意义,并逐步养成了阅读习惯。每学一篇课文,应配备二、三篇尽量与课文内容相关、文体相同的同步泛读材料。泛读应在家庭作业中占较大比重,学生只要真正明白了泛读的重要性,并逐步养成了阅读习惯,是乐于接受并能较好完成的。有的文章趣味性极强,即使难一些,他们也能兴趣盎然地把它读完。实践证明,阅读的积极性越高,对文章越易于理解。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逐步提高,应不断给他们加大阅读量,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难度,选择和推荐具有一定梯度、可读性较强的各种文史哲、科普、地理、名胜、人物、乡土民俗等阅读材料。无论阅读何种文章,都应要求他们特别注意了解英美人与中国人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的不同。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阅读的目的通常可分为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型和娱乐型两种。在指导学生泛读时,也可分为两种:大部分阅读以学习知识为目的,也有少部分作为消遣。消遣阅读时,学生没有作题的思想负担,也不必对文中的难点苦苦思索,是一种精神享受,是运用一张一弛之道,更是潜移默化地学习。
此外,还应鼓励学生随时留心各类英文书信、广告、说明书、标语牌、商业性杂志和影视节目中的英文字幕等随处可见的英文作即兴阅读。
三.掌握猜测词义的技巧
1、根据定义或解释说明猜测词义。
A journalist is a person who finds out new information,go to cover the events,interview different people and check the information.根据解释,我们可知journalist 是“记者”的意思。
2、根据对比关系猜测词义。
在but, however, yet, otherwise及though这些表示转折意义的词出现的句子中,其前后的词有明显的对比关系。根据已知的内容,通过对比,很容易猜测词义。
3、通过因果关系、同等关系、构词法知识猜测词义。
4、根据语篇逻辑关系及常识猜测词义。即运用逻辑推理能力,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常识,根据上下文能读懂部分,有时要理解整个语段或语篇的逻辑,正确猜出词义。
5、利用上下文确定已认识的单词在某一段特定句子中的具体含义。
要做好此类题,须从各个方面根据上下文进行推理、判断和分析。下面的顺口溜所提供的思路对猜测词义会有帮助:
上下文中找提示,构词法知识要熟悉; 同反义词须对比,转折递进合逻辑。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培养良好的阅读心理素质
1、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阅读的效果,有效的阅读与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分不开的,要想提高阅读速度,必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摒弃不良习惯。
①要有时间观念,讲求效率。
阅读一篇文章或一个章节,事先要有个时间计划、争分夺秒,带着紧迫感;这样才能提高单位时间利用率。
②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要全神贯注,对文章进行准确理解和综合分析,提高质量和阅读速度。
③要默读,不要朗读。不要逐词阅读,要按意群阅读。不要重复阅读,尽量一气呵成。不要滥用词典,要学会猜测词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要勤于思考。
2、具备良好的阅读心理素质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必备条件。如果阅读时读者信心十足,心情平静,主动积极地与作者沟通,能动地、创造性地去理解文章意义,理解率就高,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读者的现有水平。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不要急躁、自责和抱怨。
五.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1、把握文章体裁,快速理解文章
不同体裁的文章,就要根据其体裁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快速阅读,正确理解。记叙文往往一开始就交待人物(who)、时间(when)、地点(where)及事件(what),然后再详细叙述事件发生的原因(why)、结果(how)。
议论文中作者一般先提出一个论点,再就此进行分析,或举例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说明文,作者首先介绍说明对象,然后从时间、空间、用途、方法、步骤等各个不 同侧面加以说明。能够准确把握文章体裁、快速理解文章,对于提高阅读能力大有帮助。
2、找主题句,推测大意。
主题句通常在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时也需要自己归纳内容,以此揣测作者的态度、意图,从而进一步猜出作者所要写的细节,在宏观上把握文章的大意。
3、注意连接词,揣测作者意图
英语文章中,作者往往先叙述介绍别人的观点、态度等,然后笔锋一转,提出自己的想法或与之不同的想法或观点。还常用but, however, yet, in spite of, even though(if), although或连词in fact, on the contrary,what is more等短语连接,根据这些表达方法就能看出作者态度的变化从而揣测出作者的意图,这样有利于理解整篇文章,提高阅读速度。
六.如何提高阅读理解题的应试能力
1、对内容熟悉或感兴趣的材料,可以尽快地把文章后面的问题看一遍,这样阅读时就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文章。对于内容不熟悉的或词句较难的材料,可以先看文章后做题。
2、务必要通读全文,掌握全文大意。
3、阅读文章时要特别注意每一段的开头一句及其关键词语,因为这一句往往是这一段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测试的关键;也要特别注意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第一段通常是这篇文章要阐述的观点,最后一段往往是文章的结论。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坚决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彻底更新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阅读观,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通过多年的探索,关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笔者的指导思想是:强调以阅读为中心,坚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强调以语篇教学为原则,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法不离文;强调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坚持阅读“理解力”的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培养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上,则强调阅读理解层次化、知识复习系统化、技能训练综合化。
7.优化阅读教学 提高阅读能力 篇七
一、读中看、思, 加强理解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 并且大部分插图都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 让学生先看图, 说说图上画的什么, 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 看课文是怎样写的。例如在教学《秋天的图画》这篇课文时, 我先让学生仔细看图, 自由说说画面上的景物。在学生说出了“图上有梨和苹果, 有稻子和高粱”后, 我又让学生读课文, 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再细读。就这样由图像信息, 转化为文字符号, 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对读懂课文, 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 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我特别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时, 我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并以此为突破口, 采用变序阅读法, 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 思考问题的原因, 理解课文内容。
二、读中说、演, 提高能力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 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 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 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良好的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在学完《坐井观天》一文后, 我让学生小组合作, 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 他会看到什么, 会说些什么?编好后, 再分角色演一演, 说一说。
情境表演是最受儿童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 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化抽象为形象, 化难为易, 使其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突现特点。如我在教学《三个小伙伴》一课时, 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 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故事情节, 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表演得淋漓尽致, 活灵活现, 维妙维肖, 令我非常满意。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三、读中画、写, 巩固运用
这里的“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教学《黄山奇石》一文, 在识字教学前, 我让学生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习课文时, 我又让学生画出优美句段;学完课文, 我还给每个小组布置了一个图片绘画展, 让学生画画想象中的黄山奇石。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 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写离不开读, 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 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 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家》一课时, 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后, 我要求学生仿照“ () 是 () 的家”的格式写话。低年级的儿童平常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并且观察得挺仔细, 写起话来形象生动、比喻贴切、想象丰富,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8.激发阅读兴趣 提高阅读能力 篇八
一、激發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被极大地激发起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创设阅读情境、开展阅读竞赛、电教媒体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教学《军神》这一课时,上课伊始,我先给学生出示了一首诗歌《赞军神》:“英雄壮举泣鬼神,铁骨钢筋铸军魂。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并请课前指导好的一位学生当堂进行配乐朗诵,铿锵有力的诗歌、激情澎湃的背景乐曲激起了学生对刘伯承“军神”之名的好奇之心,虽然还并不怎么了解刘伯承将军的事迹,但是这样一种情境的创设已经将学生带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诗歌的感染之下,怀着敬佩之情,深刻体会刘伯承将军这次惊心动魄的手术,体会刘伯承将军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戎马一生的丰功伟绩。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前所未有,展现出了超常的智慧。
学生的兴趣往往维持不久,他们的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但也难以维持稳定,这时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他们的兴趣逐步趋于稳定。比如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讲课要尽可能用儿童语言,做到生动、有趣、富于感染力、易于接受,或者结合课文教材向学生提出一些有争论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探讨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加强句段的训练
阅读教学还要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学生只有理解了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式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也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但是现在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加强学生的语句训练就要将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使用中加深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应数量的词语造句,或者安排多种形式的小练笔训练,诸如选词写话、模仿句式写话等等。《桂林山水》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文,文中可以用来进行句式训练的点也非常多,我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如下小练笔:(1)小露珠真美丽啊,一颗颗__________,像__________,像__________,像__________。(2)公园的花真多啊,多得__________;公园的花真香啊,香得__________;公园的花真美啊,美得仿佛__________。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练习,提高阅读的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课后的小练笔,比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学完后,我设计了《再遇小红马》的课后小练笔,让学生思考一下:假如小骆驼再遇到小红马,它们还会进行怎样的对话呢?小骆驼还会感到难为情吗?它会怎么说,怎么做?小红马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大胆进行想象。不少学生写出的小短文相当精彩。
当然句段的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没有固定的形式,但总的来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练习方法,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进行一些自主的词语和句段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懂得准确地遣词造句,提高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也很重要,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才能勤于提出问题,也才会善于提出问题,因此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要引导学生质疑,上课之前,教师就要充分研读教材,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习惯等,预先了解有哪些地方学生可能不太明白,明白教学的重点、难点在什么地方,才能在教学中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质疑,减少无效劳动。
一般来说,学生开始质疑时,基本上都是提“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我不太明白”等一些简单的问题,那么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比如从题目入手质疑。学生一拿到一篇文章,首先接触的就是文章的题目,抓住文章的题目进行质疑,往往能起到总揽全局的特殊作用。比如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时,我让学生围绕题目来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就问:课文讲的是怎样一个故事呢?为什么题目要加上引号?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呢?最后有没有放掉这条鱼呢?这几个问题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这些问题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提出问题,就要解决这些问题,那么谁来解疑呢?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的解疑能力。比如在教学《卧薪尝胆》一课时,有学生提出“越王勾践打了败仗,为什么非要向吴王求和?难道是他贪生怕死吗?”我首先肯定他这个问题提得好,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越王勾践到底是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如果他不求和,他的国家就会面临什么样的结果?他求和的目的是什么呢?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了结论:勾践求和是为了暂时保全自己的国家不被灭国,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暂时向吴国臣服,这样才能再图日后的东山再起。这一问题的解决为接下来理解勾践为什么要卧薪尝胆做了一个非常好的铺垫,同时学生的解疑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支柱,只有加强阅读,才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定会得到逐步提高。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
9.怎样提高阅读能力 篇九
――试论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为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初审稿)指出:“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 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 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阅读能力是书面交际中通过文字积极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理解 程度和阅读速度两个方面。为提高理解能力,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精选阅读材料,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目前中学英语教科书所提供的阅读量较以往虽有较大幅 度的`增加,但离大纲的要求还远远不够。大纲在教学要求中规定高中毕业一级水平(会考要求)要补充阅读10 万词;二级水平(高考要求)要补充阅读20万词。为此,教师要精心选择补充阅读材料。在材料选择上,要使 所选材料在题材、体裁、难度等方面适合教学的实际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 日益丰富的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
1、题材广泛。阅读材料可以是名人轶事、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寓言、幽默小品、日常生活、新闻报道、 社会背景、政治经济、史地常识、科普文章等,要求灵活多样,生动有趣。
2、体裁多样。叙述、描写、应用、说明、议论等文体皆备。
3、篇幅适当,内涵丰富;难度适中,生词较少。
通过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还有利于学生了解 英、美等国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 能力。
二、明确阅读目的,讲究阅读方法,提高理解正确率。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理解的正确与否是阅 读的关键。为了掌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意识,理解文章所述的内在联系,领悟文章内涵,提高对文章的整体理 解能力,阅读时要讲究阅读方法。
1、确定中心思想。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的。 一篇文章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 落之间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各个段落中心思想的深入阐述烘托出来。英语中,用 来表达这个中心思想的句子叫主题句(the topic sentence)。通常文章的中心思想包含在文章的首句,有时 也在文章的末句。其他句子都是用来说明和阐述主题句。因此,在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时,要求学生重视阅读 文章的首句和末句。但也有一些文章,中心思想常常贯穿在全文中,因此要求学生综观全文,对段落的内容要 融会贯通,对文章有个透彻的理解。
New York can be a dangerous city especially at
[1] [2] [3] [4]
10.阅读能力提高培训学习心得 篇十
快速高效的阅读教学,是以速度速记为中心,以全面发掘和调动人的身心资源为主体,积极而富有创造性地快速吸收和处理有用信息的阅读方法。快速高效的阅读教学所产生的“效率意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在快速教学中我们只有“以文代文”“读写联动”为基础,才能读写结合联合讲课。并且在讲课时不要死抠细节,放开教学让学生自己主持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行领悟课文。
在学生自行学习课文前,要训练学生注意力,那么我们应该用以下训练方法:
一、眼脑机能训练
二、注意力训练
三、演讲
四、复述训练
五、感悟训练
六、词语记忆复述训练
七、句段记忆复述训练
八、短文记忆复述训练
上述方法不能一堂用,要适时调节,逐步带入课堂。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平凡的问题。
关于朗读与默读。人们阅读过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朗读,即看到文字,读出声音,再由声音在大脑中转换成意思,达到理解;另一种是默读,就是看到文字直接在大脑转换成意思,直接由文字来认识意义,所以,默读速度要比朗读速度快得多,能达到三倍之多,每分钟达到300字。
阅读时,不要用手指指着读,用手指着一字字读,眼睛停顿时间长,且每次停顿时,读的材料少,因此,阅读量就少,影响阅读速度。所以,要尽量争取每次眼停时的识字量。
阅读时不要摆头,有的人由于情绪紧张或习惯使然,或苦思不得其解时,往 往出现不自觉的头部摆动现象,这种多余的动作只会影响阅读速度。快速高效阅读教学法一直是在中学研究进行的,在小学阶段实行,他们还只是一个尝试,但是,通过他们的应用课型观摩,让我们感受到在小学阶段实行快速高效阅读教学法,虽然有一定难度,但也是可行的。在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方面,快速高效教学法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我想快速高效阅读教学法是有艺术性的,其探索是无止境的。只有精心钻研 大胆尝试,掌握规律,循序渐进,才能确保其顺利实施,并最终取得成功。
11.激发阅读动机,提高阅读能力 篇十一
关键词 动机;兴趣;英语阅读
一、明确英语阅读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求知需要
Christine Nuttall曾提出:提高语言的最好方法是去说那种语言的人们中生活,而广泛阅读则是除此之外的首选。(The best way to improve your knowledge of a foreign language is to go and live among its speakers.The next best way is to read extensively in it.)
(Nuttall,C.E.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66 new Ed.)高中学生对英语阅读不感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正确认识语言阅读的重要性,而仅仅把它当做枯燥乏味的阅读理解题目来做,认为没有设置题目的阅读就是浪费时间。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使学生明白阅读的作用,进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需求。从而把阅读当成自身英语综合能力发展和提高的需要,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我爱读”。
二、精心选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高中年龄段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较为敏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们不满足于教科书上的知识,想获得更多的信息。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他们最无法忍受的是材料的枯燥乏味,他们希望能获取的是知识性和趣味性兼有的内容。因此,我们在补充阅读材料的时候,首先从材料的选择上进行改革,放弃以往常用的短文阅读理解,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广泛开拓题材范围,从新近出版的英文报刊、杂志上精选阅读材料。这些材料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语言地道真实、关注时事热点、内容新颖有趣、信息量大、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现实生活、可读性强,适合不同层次的英语学习者阅读。牛津英语模块四第二单元的阅读目标技能是演讲类文章的阅读,笔者在介绍该类文章的阅读技巧前,给学生提供了美国总统奥巴马胜选演讲的片段,学生迫不及待的开始了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了英语语言的魅力和演讲的方式与技巧,此时,教师稍作点拨,即可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设定踮起脚来能触及的阅读目标,激发学生成功的动力
有这样一个心理学故事——苹果园和椰子林。心理学家发现,人们行走在硕果累累的苹果园里,会情不自禁地伸手摘苹果;而在椰子林里,人们看着椰子树上满树的椰子,却毫无采摘的欲望。高高挺立的椰子树,让人们觉得采摘绝无可能,于是下意识地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设定学生踮起脚来能触及的学习目标,即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过易的目标不能满足学生的成就感,难以激发学习动机;太难实现的目标,也会使学生望而生畏,驻足不前;而踮起脚来能实现的学习目标,难度适宜,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此过程中也能体验到成功感,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的产生,激发生努力阅读的动机。
四、采用Jigsaw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2002年由教育部组织发行的《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指出:“任务型教学途径对各种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包容性,适合多种活动类型和组织形式”,并认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具有信息差的双向交流活动(在实施任务型教学中)最有优势。”笔者认为这种“最有优势”的活动可以通过Jigsaw的模式实施出来.
Jigsaw模式又称互补式教学模式或拼图式教学模式,是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的一种方式。由埃利奥特?阿伦森(Elliot Ironson)和他的同事于1978年首先倡导。Jigsaw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着重对学生的小组学习(group work)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对学习负责,从而完成各种教学目标。就Jigsaw阅读教学而言,种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习材料之间的互动程度,有助于发展元认知能力,即学生控制和掌握学习过程并随时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使学生在互教互学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内容学会自主学习。
Jigsaw阅读教学是以课文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具体如下:首先,将全班学生按异质分组原则分为五至六人的小组。尽可能使性别、个性、学习风格、成绩档次等特征在各组分布均匀,以便学生的特长和优势互补,同时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确保小组间的公平竞争;为每位组员分配小组角色,其中最主要的角色是领导者(1eader)。学生可轮流担当,做到任务明确、目标明确、职责明确,确保小组高效运行;其次,把一篇课文分成四至五个部分,让每组学生负责其中一部分,如传记故事可按时间划分;对于不适合分解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负责其中的一个方面:如词汇、结构、主题等。再次,让学生按组完成读后练习。这包括各自陈述所读内容和互相提问。后者是为了了解对方的阅读内容,同时也为了完成手边的练习。如需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可重新分组,重复前一步的练习或完成更高要求的作业。最后,教师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引导学生回顾学生交流中的重点及精华,同时指出出现的语言和其他类型的错误,提出今后应注意的事项。
五、结束语
提高学生阅读动机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唯有真正的了解学生,抓住学生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供恰到好处的诱因.不断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潜在的、肤浅的学习需要变为实实在在的内部需求,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进行自主创新的学习,才能最大限度的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铮,姚本先.心理学新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
12.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篇十二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快乐的源泉
知识掌握的多少并不重要, 最可怕的是对学习产生倦怠情绪。所以激发孩子阅读的愿望是首要的。激发兴趣一定要遵循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循序渐进的原则。即选择一些简单的、容易理解的小故事, 只要难易适中, 学生读懂了, 就会产生“成就感”。所以在课堂上我会利用课前十分钟让孩子读自己看过的励志小故事, 讲给同学们听, 同时让他们谈自己的感想, 说自己的体会。有一次有个孩子讲了《信任无价》这个故事。故事讲完后, 孩子们纷纷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的同学说:“信任使人和动物成了朋友。”还有的同学说:“信任得之难, 失之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可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和很多时间, 然而不懂得珍惜它, 就会像手中的玻璃一样一旦失手就会成为碎片, 难以恢复。”……同学们有感而发。这样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也锻炼了孩子们的阅读能力, 更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进而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在内容上引导学生, 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孩子还只是一张白纸, 在阅读的过程中先给他们简要讲述内容, 并设置悬念, 提出一些带思考性的问题, 如“小声朗读, 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找出理解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默读课文, 说说哪些句子最让你感动, 你为什么感动?”“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画下来”等等。如教《丑小鸭》这篇课文时, 我先组织学生默读课文, 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再找出描写丑小鸭样子丑的句子读读, 想一想为什么人们叫它丑小鸭?再读文章, 画出丑小鸭在哪里受到了欺负遇到了不幸的句子, 最后启发孩子们想象丑小鸭变成天鹅后的心情;想想为什么丑小鸭会有那样的遭遇, 和自己相比, 孩子们从中受到了什么教育?孩子们会对丑小鸭说些什么?这样让孩子们带着问题阅读, 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自然爱读书了。再如,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组织学生们在学校进行午读, 给孩子们搭建一个读书的平台, 同时也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读书的氛围, 使孩子可以在学校里读自己喜欢的书, 或者是其他小朋友推荐的书。渐渐的孩子们在这个大家庭里, 通过读一些经典童话故事、名人著作等等, 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从而也大大提高阅读能力。
三、讲课方法与形式多样化, 激发阅读兴趣
书中的课文题材多种多样, 有情节生动的故事, 韵味十足的诗歌, 语言优美的散文……我们教师就可以充分把握教材, 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无限的热爱并得到充分的利用。可采用组织游戏、竞赛、表演等实践活动寓教于乐, 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 那学生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不但从阅读中找到了乐趣, 而且更感到了参与的快乐。比如我在教《骄傲的孔雀》这篇课文时, 我让学生们演一演孔雀, 观察孔雀骄傲的样子, 体会孔雀骄傲的心态, 然后又找了好几个孩子分角色表演读。孩子们从这些活动中找到了阅读的快乐。他们何尝不愿意阅读呢?其实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有真情的付出才有心灵的交汇;有情感体验, 才能与文本和作者对话。因此, 教师要引导孩子移情体验, 用自己真实的情感, 去沟通、交融, 碰撞回应作者的心灵, 达到激发阅读兴趣的目的。
四、教会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提高阅读兴趣
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是阅读的基础, 那么阅读方法就是阅读的关键。方法得当能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应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 让孩子在阅读这片沃土上少走弯路。
(一) 重点句段要圈点, 做记号以方便记读;
优美句子要摘录积累词汇;有名言佳句随时摘录, 从中掌握深刻的道理。不论是课外书, 或是我们学过的课文, 都要这样去圈、去画, 这样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将会随着圈、记、写、摘等形式逐步提升。
(二) 联系自己的实际写感受, 要求理解有个性。
也可以就某个章节写随感。可采用批注的形式, 学生们将自己的感悟, 通过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在自己看过的书上。也可以读后感的形式写出来。
(三) 做资料卡片, 建立一个知识仓库。
每读一篇文章都要摘录一两条, 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 都如此去积累。那么你的知识卡片库就能成为知识的海洋, 你就能成为知识的富者, 读书的强者。
五、营造阅读的氛围, 搭建展示的平台, 提高阅读兴趣
常言道:“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阅读也是如此。学生如果处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气氛的环境中, 那就像俗话说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另外孩子们的攀比心理, 也会在这样的氛围中“读欲”大增。
(一) 在班级内办一个“阅读角”“图书箱”
在每一节课间孩子们都可以饱览图书, 中午放学更可以过足图书瘾。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陶冶了情操, 增长了见识, 更提高了阅读能力。
(二) 课前五分钟展示, 也让孩子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我利用课前五分钟,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上讲台, 这样就有了阅读的动力, 同学们也真正做到了“好读书, 读好书, 读书好”。
13.提高课外阅读能力的方法 篇十三
新中 张蕾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广泛地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并要求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是非常有针对性的,但我们总是忽略课外阅读致使学生囿于狭小的“课本”空间,成为“井底之蛙”。张志公先生指出:“语文这个工具,要掌握得好,运用得好,首先必须手中握有丰富的材料,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古人一直强调多读,他们认为只有多读,才能善写。他们不主张狭窄,主张广博。“多读”和广博”正是课外阅读所承载的任务,要治愈语文的致命伤“贫乏”,唯一的药方就是走进课外阅读。那么我怎样才能让我的学生爱上课外阅读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课改中我发现教师的任务决不只限于教学生去读一篇篇文章,理解一个个主题,而在于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适用于不同目的、不同内容的读书方法。因此,我布置下课外阅读的书目任务后,每个月都要在阅读课上做这么几个小活动检验读书成果,考察读书质量,我在具体的活动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形式:
1、质疑问难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疑难点,可让学生随时进行记录。在阅读质疑课上,每个学生都可亮出自己的疑点,请求援助。其他同学讨论、探究,帮助出谋划策,解决问题。在学生无法解答时,教师可参与讨论,和学生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最后评选出最有价值问题、最富挑战性问题、最完美答案,加分以资鼓励。如果学生不能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抛砖引玉”,从不同角度提些问题作示范,开阔学生的视野,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2、遐想空间
不少文学作品的结尾总是意味深长,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思考空间。这样的作品也是很好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及时抓住契机,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的去想象,去探索作品留下的遥远的回味空间,让学生在燃烧的创作激情中提高自己的创造想象能力。
3、群英争锋
阅读前,由学生自由组合,全班分成四大组,各组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点为本组命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项阅读,发扬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集思广益,每组读后出一份题(包括抢答题、必答题、风险题、拔高题),交给老师,由老师择优录取,形成竞赛题目。接着,每组推出四名代表,其余同学组成“智囊团”,必要时为代表献计献策。准备工作做好后,教师作裁判,班长作主持人,举办“阅读知识大赛”,让四组同学各展风采,成绩最佳组为冠军组,评出最佳选手,由最佳选手从智囊团里抽取“幸运之星”,加分以资鼓励。这样,不但巩固加深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体验,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反应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了阅、思考、学习和竞争,落实了“面向全体”的要求。
4、写作一隅
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学生读完文章后,已欣然领会其主题思想,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启示。此时应让学生拿起笔来,抒写自己心中所思。在这方天地里没有丝毫限制,学生可以海阔天空地遐想,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有的文章语言优美,可让学生摘抄;有的文章情节离奇,可让学生大胆仿写;有的文章主题深奥,可让学生改写或续写。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既可以积累写作语汇,又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5、课外自助餐
适合于节假日。学生在广泛阅读后掌握了丰富的材料,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口味办手抄报或编自编书,无形之中既让学生重温、感悟和思考了文章的内容主题等,又展现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也提高了动手能力,真可谓是一举多得之法。在学生读完著名作家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之后,让学生办了一期“我看祥子”为主题的手抄报。在一份份形式多样,五彩缤纷的报纸中,体现的是学生们深刻的感悟,绽放的是学生们智慧的火花,还有巧妙的版面设计和精彩的构思都让人为之喝彩。
14.发挥电教优势 提高阅读能力 篇十四
发挥电教优势 提高阅读能力
昆山正仪中心校 周文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如何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和阅读能力,我觉得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发挥电教优势,对实现阅读目标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下面说说我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录音,激发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播放配乐的朗读录音可以加强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朗读文字教材的趣味,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提高阅读能力。例如:教学《特殊的葬礼》这篇课文,上课开始,我打开录音机,顿时,教室里传来悲壮的哀乐声,随着乐曲,我随机讲述:1986年9月的一天,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礼。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穿着黑色的葬礼服。亲自主持葬礼仪式。这个葬礼是为一条瀑布――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孩子们被老师讲述的故事深深吸引,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了学习兴趣。“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听配乐朗读录音(从“原来,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见到这样的情景,都失望地离去。”)。接着,全体同学练习感情朗读课文,我用录音机把同学们的朗读录下来,和原文录音对比一下,大家有没有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然后,让两位“朗读能手”读,一个读“夕日的瀑布”,一个读“今日的瀑布”,同时,用录音机把“朗读能手”的朗读录下来,再让同学们评议,他们有没有读出语感,有没有把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读出来。这样,通过放录音、录音、齐读、指名读和评议,同学们很快就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学得轻松、愉快,也达到了乐于学的效果。
同时,利用录音机指导学生背诵课文,还有它独特的作用,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积累词汇、语汇,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运用投影,创设情景,提高阅读能力。
运用投影教学,方便、直观、感染力强。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诱发学生学习动机,而且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教学《生命桥》一课,当读到“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时,由于内容较深奥,学生较难理解。我便采用活动的投影片,演示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的情景,让学生边看投影,边用自己的语言口头描述影片: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却笔直地坠入山涧。其他同学在座位上用玩具羊演示。通过演示、口头叙述,学生很容易理解“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感受老羚羊的献身精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运用录象,诱发情感,提高阅读能力。
电视录象声像并茂,视听结合,且图像活动变化,能展示情节,容易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提高阅读能力。例如教学《黄山奇松》一课,要学生理解“潇洒”这个词,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词,光靠查字典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亲眼看一段黄山奇松的.录象,边看边学,让学生感受黄山奇松的潇洒、挺秀,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是自己理解,而不是靠老师讲的。
我们常说“教是为了不教”,旨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利于他们终身学习。如教学《动物的互惠互助》一课,我以“蜜獾和导蜜鸟”一段为例,先给学生观看录象,让学生特别留心它们两者是怎样互惠互助的,再反复读读有关它们的句子,完成下表的填写,看看它们动作发生先后的次序能否对调,并说出理由,再总结方法。
合作伙伴 合作项目 互助情况 互惠
导蜜鸟 捣毁蜂巢 发现 寻找 扇动 做出 发出 享用蜂蜡
蜜獾 得到 赶来 爬 咬 赶走 吃掉蜂蜜
第3――4自然段的结构与第2自然段相似,在学习时,可以按第2自然段的学法迁移学习,我放手让学生自学,按上表填写,再汇报自学、填表情况。紧扣“有趣”两字,引导学生感悟“动物间的互惠互助”。学生通过思考议论和对照,不断改进自己屏幕 分析结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运用网络,扩大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传统教学,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的时间是很少的,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外材料的时间就更少了,加上缺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诱发点,有些学生对阅读并不感兴趣,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不利的。课堂上,我常常利用计算机网络,选择与课文紧密相关、适合学生理解水平的阅读材料辅助阅读教学。如教学《动物的互惠互助》后,我告诉学生,大自然中动物间互惠互助的事在计算机里还有很多,学生根据需要自己操作计算机,用鼠标点击,挑选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阅读,并完成后面的练习(搜集有关资料,说说还有哪些动物之间存在着互惠互助的关系,再写下来)。练习结束,计算机能自动给出成绩报告,告诉学生答案的正确率及阅读速度。又如在教学《祁黄羊》中的人物介绍,先让学生阅读计算机网络课件,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祁黄羊、悼公、解狐、祁午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接着告诉学生,关于他们的详细资料在计算机的资料库里有介绍他们的文章。于是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打开各自的计算机,兴趣极浓地阅读起来,为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种教学方式大大优于传统教学中学生听教师口头介绍,在同样甚至更少的时间里,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充分体现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怎样提高阅读能力】推荐阅读:
怎样才能提高小孩的理解能力10-26
怎样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11-28
怎样提高雅思阅读速度07-26
雅思要怎样提高阅读水平?12-09
浅谈怎样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10-02
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论文:谈谈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07-19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论文11-29
如何提高阅读能力范文12-07
怎样培养小班幼儿阅读能力的方法11-27
《指导课外阅读 提高写作能力》课题研究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