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考试试题试卷分析

2024-10-05

初三历史考试试题试卷分析(12篇)

1.初三历史考试试题试卷分析 篇一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分析

一、考情分析

1、题型:主要包括两类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通过此试卷达到了全方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等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符合新课改题型要求。通过这些题型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应用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彰显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

2、难度:试题难度适应中考的要求,本份试卷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3、范围:本次考试范围是初中四本历史书的内容,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都是主体内容,且重点突出。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基本达到了一致:既反映了历史演变的基本规律,又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4、成绩 :本次考试共有54人,最高分95分,最低分25分,,多数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角度稍有变化,就不知所措,结果导致失分过多,这就要求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题型分析和总体评价(一)、选择题:

主要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考查学生对历史本质的认识与理解的能力。从总体来看,本次考试选择题难度适中,其中,失分率最高的是第14、16、19小题。在解答这几道题时,(1)严重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2)学生未能掌握考试的技巧,不能抓住关键字来审题,导致出错;这证明光靠死记硬背和单一的学习历史事件,而不注重对事件的理解和联系是不可取的。在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事件之间联系的认识,加强事件与事件间纵向与横向的联系、比较。

(二)、非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

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所给的材料是否理解与认识,从而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判断、概括性的点题,得出观点。从考试实际情况看,本题答得普遍较差,(1)严重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2)审题不清,不理解题意,答非所问,28题的第一个问题尤其明显。(3)第29题第二问、第三问丢分严重,大多数学生未做,不明题意,或思维模糊,当然无从答起。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及措施:

历史是中考考试类学科,因为是小科,学生在平时学习是不重视,这种教学现状,已经长期存在。如何让学生进行系统的历史知识的学习?如何使学生既不用机械的死记硬背,又能很好的理解知识掌握要点?

1、加强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培训,增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注重与同科教师和交流与学习,取长补短,改进教学工作。

2、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点的讲授,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提一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锻炼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

3、加强对学生的要求,这包括课堂上的要求以及课堂作业的要求。每一单元复习完之后,出一些测试题,多多锻炼学生的卷面答题能力。

4、注重学生养成教育:

①加强书写规范化训练,讲究字迹工整,格式符合要求。

②加强审题能力训练,读懂题,明确问题。

③加强记忆训练,重视基础知识掌握。

④加强表达能力训练,用词准确,阐述问题要紧扣要点,条理清楚。⑤认真钻研教材,教给学生答题的方法。

概括性大,突出表现在选择题与材料分析题。结合问题谈感想,使学生立足本国国情,增强使命感。从这不难看出,对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已提上初中历史教学的日程,这不能不引起中学历史教师的反思。总之,通过这次考试,我会吸取教训,弥补不足,争取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015-4-22

2.初三历史考试试题试卷分析 篇二

我将做课堂笔记贯穿于整个初三历史教学过程的始终, 指导学生做好三轮历史课堂笔记, 分别为:课时课堂笔记、单元课堂笔记和专题课堂笔记。

第一轮:课时课堂笔记。

本轮笔记分二步:第一步是在每课的课题上作一纲要式笔记。

做纲要式笔记首先要确定标题, 我根据《中考指要》将每一课的教学内容集中归纳为一个或两个考点, 直接采用考点作标题。如九年级上册的第一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我首先将标题确定为文艺复兴运动。其次我再依据《中考指要》中的考点聚焦的知识要素、测试水平以及重点解析等对每一个考点进行详细的分解, 将每一个考点分解成若干个知识要点, 要求学生把他们记下来, 形成纲要式笔记。如九年级上册的第四课《为民族独立而战》, 我围绕着美国独立战争这一考点组建了一个纲要:1.战争的根本原因。2.战争的经过: (1) 开始的时间和标志; (2) 《独立宣言》; (3) 转折性战役; (4) 约克镇投降; (5) 结束的时间和标志。3.战争的影响。4.战争的性质。5.如何评价华盛顿。

第二步是在每一课的教学内容部分指导学生做标划和批注式笔记。

我根据纲要式笔记中的知识要点指导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字、词、句子进行勾划, 并要在教材的空白处简记题目、要求、补充内容等。以学习九年级上册的第五课《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为例, 针对法国大革命中的重要文件《人权宣言》这个知识点, 我先指导学生用各种符号标划出《人权宣言》颁布的时间、机构、名称、主要内容;接着又让他们在旁边批注出《人权宣言》的核心思想 (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最后让学生写出对《人权宣言》的评价 (进步性:它体现了对封建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的反对, 体现了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 具有进步性。局限性:它明确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本质) 。指导学生做好标划和批注式笔记, 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每一个考点所涉及到的小知识点, 掌握好每一个小知识点, 并打下扎实的历史基本功。而且, 这种笔记可以随听随记, 简捷方便, 对今后的复习、考试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第二轮:单元课堂笔记。

第一轮的复习中, 我根据《中考指要》将所有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十七个单元, 每一个单元记一个纲要式的知识网络体系。对于第二轮的的课堂笔记, 我要求学生必须将笔记记在每册书的目录部分, 以方便复习和考试时查阅。以七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为例, 这个单元主要讲述了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交往以及科技、文化成就, 涉及到14个考点。我将标题定为《隋唐时期》, 将隋、唐的考点分开整合, 并在每一考点后注明页码。具体如下:1.隋朝:1隋的统一 (P2) 2隋朝大运河 (P4) 3赵州桥 (P41) 2.唐朝:1政治上:贞观之治 (P8) 、科举制 (P20) 、唐的疆域 (P17) 2民族交往与对外交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P27) 、鉴真东渡 (P32) 、玄奘西行 (P34) 3科技文化成就:雕版印刷术 (P40) 、火药 (P41) 、李白和杜甫 (P45) 、莫高窟 (P47) 。在第二轮课堂笔记中, 我引导学生以单元为单位, 建立了一个个“块状”形的知识网络体系, 形成知识链, 构成知识网, 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能快速定位, 并能根据笔记上标注的页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考点, 从而为准确答题奠定了基础。

第三轮:专题课堂笔记。

第三轮复习是专题复习。因为专题复习能围绕着一定的线索将分散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点组合成一个个知识群, 连缀成一条条知识链, 进而编织成一张疏而不漏的知识网。所以在第三轮复习中, 我一边指导学生进行专题总结, 一边指导学生将专题笔记记在同册书的封面或封底的空白处。如我在复习中国古代史边疆地区领土问题这个专题时, 对西藏问题涉及到的考点做了如下笔记:1.唐朝文成公主入藏, 密切了汉藏联系;2.元朝设宣政院管理, 西藏正式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3.清朝确立班禅制度, 1727年设置了驻藏大臣;4.新中国成立后, 1950年和平解放西藏。通过此专题笔记, 学生在复习中不仅能从总体上把握西藏问题, 而且在考试中还能集中查阅, 节省了学生的翻书时间, 提高了答题效率。

总之, 通过指导学生做好这三轮课堂笔记, 有助于学生逐层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渐次构建起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归纳、理解、总结等各项能力。

参考文献

3.初三历史考试试题试卷分析 篇三

第一部分选择题

本部分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汉字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12月26日,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中国文字博物馆隆重奠基,计划2009年年底正式开馆,现在正向全社会征集有关文物,如果你向该馆提供中国最早的文字,它应该是 ()

A.象形文字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2.“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温总理曾经用林则徐的这句诗表达自己愿意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的思想。下列与林则徐有相似历史功绩的人物是 ()

A.魏源

B.邓世昌

C.孙中山 D.陈独秀

3.通过列表法,我们能对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很清晰的归类、总结,下面表格中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4.下页地图所反映的事件中,对中国的发展没有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是 ()

5.中国近代以来取得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是指( )

A.雅克萨之战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6.美国内战和中国解放战争的不同点是 ()

A.制止了国家的分裂

B.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解放了一部分被压迫的人民

D.胜利一方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7.2009年3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利用大量的数据充分说明了建国以来西藏民主改革、经济建设方面的成就,下列措施中不属于上述内容的是 ()

A.顺治、康熙册封达赖和班禅

B.和平解放西藏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8.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都是我党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确立了新的正确的领导核心

B.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键时期

C.都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D.都制定了新的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

9.我国将于2010年年底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这充分显示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信心和领先地位,我国取得这样的成就与下列哪个事件关系密切 ()

A.一五计划

B.“大跃进”运动

C.863计划

D.第二次科技革命

10.2008年11月17日至2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了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我国积极参与这类活动,说明 ()

①我国在国际事务中逐渐开始发挥重要作用②世界已经形成了多极化政治格局③中国正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国际社会④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最早发现右图所示原理的科学家是 ()

A.张衡

B.5可基米德

C.牛顿

D.爱因斯坦

12.人类社会处于不断进步的发展态势,资本主义制度就是一个具有历史进步性、野蛮性、贪婪性和扩张性的社会制度,下列现象能体现其进步性的是 ()

A.三角贸易

B.俄国废除农奴制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对亚非拉地区进行殖民统治

13.2009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开幕,中国各族人民通过自己的代表履行管理国家的权利。国际社会上最早提出争取普选权的运动是 ()

A.英国的宪章运动

B.法国的巴黎公社

C.俄国的十月革命

D.中国的五四运动

14.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下列成就对封建神学统治的根基构成了沉重打击的是 ()

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B.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爱迪生的多项发明

15.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中,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日本明治维新

D.法国大革命

16.右图人物对苏联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贡献有 ()

①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②形成了斯大林模式③领导苏联人民打败了法西斯的入侵④完成了对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⑤领导完成了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

C.③⑤

D.①③⑤

17.右图是某个国际组织的标志,她诞生于二战期间,曾经被西方大国操纵,但现在却正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做着贡献,她是()

A.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B.United Nations

C.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D.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18.二战后日本很快摆脱了经济崩溃的局面,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经济强国,主要原因有 ()

①美国的扶持②苏联的支持③非军事化政策④适当的经济政策⑤注意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

19.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已经居于世界第一位,它推行冷战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法制苏联

B称霸世界

C.维护资本主义世界利益

D.发展经济

20.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次革命的核心是 ()

A.原子能技术

B.航天技术

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D.生物工程技术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本部分共6小题,30分。

21.(5分)建筑是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工程技术手段与艺术手段紧密结合的艺术门类,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请你写出中外古代宗教建筑各一例。(2分)

(2)请从以上两例中任选一例说明其文化背景。(1分)

(3)要对比中外古代的艺术成就,请你选择建筑之外的另外一个角度,并试举一例。(2分)

22.(5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我们当代青年学生应该具备的精神,历史上它也同样是所有爱国学生追求的目标,请以20世 纪初期发生在中国首都的一个重大学生运动为题材,写一篇时事报道,要求说明该事件发生的时间、主要参与者、原因、提出的口号、意义等,要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篇幅在150字左右。

23.(6分)2009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2008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比2007年增长9%;进出口贸易总额2.56万亿美元,增长17.8%。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四个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的政策或措施。(4分)

(2)右图反映了2008年我国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情景。请你再选择一个方面并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2分)

24.(3分)认识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必要手段,请仔细观察下列图片,根据提示完成问题。

(1)图一反映的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该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图二中的徽标在中国最早正式使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图三人物在自然科学方面最主要的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5.(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2008年9月,美国金融市场风云再起,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产、美洲银行收购美林集团、AIG集团陷入危机,强烈震撼了美国金融市场,并在国际金融市场掀起滔天巨浪。

材料二2008年10月25日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闭幕,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随后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政府将积极参加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金融峰会,采取合作和务实的态度,与其他国家共同商讨应对金融危机的办法。

(1)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的经济危机中,美国是如何应对的?(2分)

(2)为什么温家宝总理表示要积极参加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金副!峰会?请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加以分析。(2分)

(3)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胜利闭幕后回答记者提问时以“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来鼓舞人民要充满信心地面对危机。请你借鉴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为中国应对这场经济危机提一个好建议。(1分)

26.(6分)当今社会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回首前人走过的道路,我们能清晰地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也会让这些认识更好地指导我们以后的行动。请根据你所学习的历史知识完成问题。

(1)请简要归纳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形成、遭受挫折的过程。(2分)

(2)以中国为例,说明共产主义在中国蓬勃发展的原因有哪些。(3分1

(3)历史上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有过尖锐的对立,其典型表现是什么?(1分)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1.B 2.B 3.D 4.B 5.C 6.B 7.A 8.A 9.C 10.D11.B 12.B 13.A 14.B 15.A 16.C 17.B 18.C 19.B 20.C

第二部分:本部分内容具有开放性,学生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且和题意相符均应给分。

21.(1)中国的白马寺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大清真寺等。(2分)(2)略。(1分)(3)雕塑、绘画、舞蹈、文学等。如中国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古希腊的《掷铁饼者》等。(2分)

22.报道要有以下内容:时间是1919年;主要参与者是北京的青年学生;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等;意义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3.(1)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改革开放等。(4分)(2)军事方面: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等。(2分)

24.(1)开国大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分)(2)1999年12月20日。(1分)(3)提出了相对论。(1分)

25.(1)实行罗斯福新政,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2分)(2)因为现在世界经济实现了全球化,中国与美国等世界其他国家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所以积极参加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金融峰会,有利于共同应对经济危机。(2分)(3)加大政府投入;促进产业调整和振兴;增强科技支撑;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减免税费,促进就业;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引导生产和销售,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等。(1分)

4.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篇四

香河县第十二中学 窦星梅 马晓菲

一:试卷分析: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察知识点范围是初三化学1-7单元。

试卷试题分析中可以看出,试卷主要突出的知识点是化学实验 化学计算和化学用语三大知识块,这也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知识板块。内容考察既全面,又有层次和梯度。这次考试让学生感觉有些难度,难在考察内容多,平时重点强调内容考查时换了方式,而且这些重点内容要想全都记住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还有拔高和分梯度的题,这就要求学生,要想拿高分,功夫在平时的点点滴滴。这次考试试题,出题灵活,对平时的重点知识考查时有变化,联系时政,题目新鲜有活力,分梯度的题让学生感觉似曾相似又不一样。所以成绩能分出层次,是套好题。这也给老师和学生提醒,平时学习和努力的方向。

二:试题分析(学生出错的地方)

(一)选择题。选择题错的最多的是9和10、16和17。第9、18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意义的知识,第10题,学生对于测量空气中含氧量中测量结果偏大和偏小的理解不深刻。第17题没有深刻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没有对比记忆。

(二)填空题、实验题 失分大多是不该错的,平时常错,重点强调,不该错的内容。如:22物质的分类不准确,大多数同学都说多选或者少选,导致失分率高。24(3)的方程式漏条件或把条件写成“电

解”,少部分还没有加气体符号;24题中混合物与纯净物区分不开,家用燃料的选择大多数答案少选。26元素质量比计算不准确,9:5的答案多,Ca没有乘上计量数2。

(三)计算题 30题出错的大多是计算问题。方程式书写没有条件或气体符号没写,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有错。三:整改措施 1.上好试卷讲评课。

从试卷分值分布及考查的知识点来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横向,纵向的帮助分析试题,分析知识,鼓励学生不要被一次的考试打击而气馁,失去信心。同时也要认识到学生自身态度,能力的不足,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这次考试和今后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分析试卷,从试卷的知识点及出错的原因两个方面来分析,如何避免因非知识性错误而失分情况发生,关注薄弱的知识点,做到查漏补缺。2.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5.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篇五

这次期中考试,基础性较强,覆盖面广,各部分的知识点分布比较合理,试卷设计比较合理,难易结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高。很多题目学生理解不来,特别是材料阅读题,涉及到文言文。在加上时间紧,如:刚好新课讲完,刚好考试,学生没有复习时间,因此成绩不太理想。我所教的七年级学生共有96名参加考试,最高分74分,最低分8分。及格人数13人。及格率40.8%。

二、学生在答卷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

1、基本知识薄弱。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很多地方记混乱,甚至无知。

2、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以至出现不应该有的错误。

3、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低下,语言表述能力不强。在综合题中表现尤为突出。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背景资料的了解程度、阅读史料的基本能力、材料知识与课本内容的有机结合等。由于学生对浅显文言文材料未真正读懂,所以很多学生无从作答。”乱答一气。还有就是在作答中,语言表述不准确,逻辑较混乱,回答不规范,回答不得要领。如此这些反映出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欠缺,需要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加以训练和指导

三、今后教学方向

1.以课本为主,重视落实基础知识。无论什么类型的考试测评,基础知识始终是考查的主体与重点。因此,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基础主干知识的掌握为前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学会梳理历史线索,并注意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建构立体网络知识结构

2.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包括文字和图表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并运用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3.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渗透。如历史与地理、历史与文学、历史与政治常识等,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联系的意识。这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联系的方法,养成联系的意识,综合掌握各科知识。

4.注意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并通过多种形式,把历史课堂变成真正的人格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变成素质教育的乐园

6.2012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篇六

本次历史学考模拟试题质量较高,在结合近几年历史中考题题型模式的基础上,题目设计更加细腻灵活,特别是对事件时间的考察非常含蓄细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校均72.45分,一、学生试题分析: ㈠ 选择题答题情况分析:

3、我国子果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下列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有①②③④⑤(A)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③④ 出错的多数都选择了C项.原因:“文成公主入藏”一项是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当时的吐蕃政权还不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机构。错选的同学多是在分析选项时也不够细致。

4、他在书法上独创一格“六分半书”,介于隶书和楷书之间又倾向于隶书,溶筹了篆、隶、草行等各种字体的优点,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喜欢把自己具有狂怪风格的诗、书法风格的字于放纵跌宕的文章结合起来,融为一炉,开创一代清新画风,并进一步发展了典雅的文人画。他的“六分半书”九是以兰草画法入笔的。这位书法画家是。(B)

A.吴道子 B.郑板桥 C.王羲之 D.顾恺之 选A、C、D的都有。

原因:很多同学被这么多的信息弄糊涂了,虽然当老师的光从选项上就能看出答案来,但很是有不少同学被绕糊涂了。9、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回顾历史,下列成就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有

①②③④(A)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出错的都选择了 C项。

原因:大庆油田属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成就,很多学生把它同“一五成就”混淆了。

15、“巨淀湖畔一农民,从事革命四十春。路途非遥多崎岖,横遭被捕与苔

讯。倭寇侵华炮声响,起义烽火烧海滨。一片丹心兴大业,光辉永照后来人。”这首诗是为悼念谁而作?(B)

A.刘善本 B.马保三 C.庄龙甲 D.王尽美 出错的有选C的,也有选D的。

原因:此题出错反映了学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太差,“巨淀湖”、“倭寇侵华”是两个最明显的提示要素,很多学生忽视,因此感觉难。

另外17.20题出错也很很多。㈡ 材料题答题情况分析:

整体失分的原因有⑴答案信息不全;⑵不善利用材料,对问题的限定条件把握不全,抓不住问题本质,答题方向不对。

21题第⑶文中据材料指出孙中山“兴民权”的途径是什么? 不少学生答的是:辛亥革命

原因:问题中的“据材料”三个字的重要性及对材料本身的解读不清晰导致出现错误

22题第⑴问,中国对“历史性大变革茫然无知”带来了什么结果? 多数学生写的是使中国落后。

原因:此题考察的是近代列强在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后的侵华给中国带来的后果,体现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而学生考虑问题欠全面导致出错率较高。

第⑶问,罗斯福对美国历史的贡献。

多数只写了通过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忽视了本题第一问中他在二战中的作用,所以少回答了一点。

第⑷问,请举例说明当今中美两国在亚太这个宽广的舞台上合作共赢的实例。

此题答得很乱,偏离了“亚太”和中美“合作共赢”的要求,需要在此类题上指导学生的审题技巧。

23题第⑵问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跃居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主要原因。

此题6分,丢分原因是忽略了分值仅回答了一至两条。

此题的教训要求在后期的复习指导中要注意让学生分析分值的含义,以防丢分。

二、针对出错情况,分析学生问题表现在: ㈠ 选择题

知识性错误中更突显对题目和选项的分析缺少技巧。㈡ 材料题:

1、阅读、审题能力差,分析归纳能力有欠缺。不能从试题提供的资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解决问题,在做题时,感觉无从下手,照搬材料中的内容,答非所问。

2、答题的规范性较差。答案没有层次,没有逻辑性,没有段落,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3、部分学生书写潦草,字迹凌乱。

三、针对上述问题,我最后的中考冲刺中应该做到:

1、从答题技巧着手,注重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做到记住知识还得会答,巧答。

2、注重分析近几年的潍坊中考历史试题特点,在最后的复习中提高效率。

四、建议

7.九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七

开发区实验学校

一、试卷总体结构与特点 1.试卷结构

本卷共两大类型题35个小题,总分100分,题型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分值比为50:50。1—25题为单项选择题(50分),26—30题为填空题(10分),31——33小题为材料分析综合题(18分),34——35为简答题(22分)。

2、试卷的主要特点

(1)立足基础

命题能紧紧围绕教材,以新课程历史课标为指导,没有出现偏题和怪题,试题立足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套试卷能够从书上直接翻阅到的题目很少,绝大部分的题目都需要学生经过一定的分析、比较、演绎、概括才能解答出来,试题内容来源于课本,但设计上显得灵活多变。

(2)概括性大,立足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概括性大,突出表现在选择题4、7、11、13、18和四个材料分析题上以及两个简答题。这些题目充分考查了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3)做到学科渗透,注重课程合作

在新课改中,每一个科目都不可能是孤立,封闭地学习,他们相互渗透,相互整合。这份试卷也很好地贯彻了这个精神。如第33题,要求学生根据图表,说明问题,表达理解。这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又考查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二、考试质量及试题评价

1、成绩分析

参考人数101人,不及格人数72人,及格人数29人,优秀人数10人,最高分93分,最低分20分,平均分49.3,优秀率9.9%,及格率28.8%。

2、从试题可看出,本卷试题总体不难,能照顾大多数同学,特别是能够充分激起学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且试题区分度适中,较能看出优秀与中层生的差别。

三、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问题:尽管简单,但还是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主要是某些学生对学习重视不够,缺乏兴趣,致使最基本的历史知识都不愿了解。

2、未充分理解题意,盲目答题。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出现不应的错误。比如第7题,学生对关键词“战争的开始”忽视,走马观花,以致出错。

3、很多学生知识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仍然较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材料题的解答方面,有的学生知识不清,思维模糊。这些以后在平时历史教学中要加以训练和指导。

4.主要原因是很多学生不学习,真正学习的学生太少。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时政要点,要把历史与现实,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历史教学绝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再现和复述,而是和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的历史教学必须和现实紧紧联系起来,在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氛围时,找准和现实的切入点,以史为镜,以史为鉴,理论联系实际,在历史中比较现实,在现实中学习画史,从而将较为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历史知识学习变得较为轻松活泼,贴近生活,这也是新课改的重大内涵所在。在教学中,对于周年大事记,要高度重视,要将周年大事相关的材料,纪念活动和周年大事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历史的现实借鉴意义。

2、历史教学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注意并注重培养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避免因开卷而带来轻视历史基本知识、片面重视能力的问题。知识是能力之源。

3、必须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比如和地理、语文以及政治的相互渗透。这不仅在于拓展知识面,还有助于历史教学本身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增强。在教学中要渗透教育意识,真正把历史课堂变成国情教育,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8.八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篇八

陈伟奇

时间如白驹过隙,翩转飞逝。转眼间,八年级上半学期已经结束。纵观此次期末考试,对二、三、四单元的考察内容比较多。本次期末考试重基础,同时注重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测试。

一、试题整体分析 1主要特点(1)考查内容。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内容标准”所规定的内容为考查范围,以新旧课标共同规定的学习内容为重点,以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历史上册实验教科书(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知识内容为依托进行命题,每一课中的楷体字(小字)部分不在考试范围之内。(2)题型及分值比例。选择题占 50%,25 道小题,50 分;非选择题占 50%,3道小题,50 分。

(3)试题突出对教学重点内容的考查,尽量联系社会热点,注重运用材料进行提问角度的创新;重视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没有考查需要死记硬背的细微知识点;试题的“现实感”强,试题所选用的材料和所创设的情景,贴近学生生活。2.总体得分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学生平均分79.1分,试题难度 基本符合命题要求;试题信度高 , 考查出了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具体得分情况见各部分题目分析。

二、选择题(第 1—25 题)分析 1.考查情况分析

试题取材比较广泛、新颖,设问灵活,符合既定的命题要求,注重比较、判断、评价、分析、概括和处理材料等能力的考查,难度符合要求,有很好的信度。2.得分情况分析

试题命制科学合理,没有偏题、怪题,题量、阅读量适中,难度适当,绝大多数学生得分情况良好。3.突出问题

一部分学生对重大史实记忆不准确或对题意理解错误,或对选择题缺乏必要的解答技巧,导致错答失分。4.教学建议

(1)指导学生加强对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的掌握。教师要对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反复强调,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史料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的印象。(2)指导学生提高审题的准确性。在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试题图文信息的同时,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推敲、搞清命题意图,这是提高审题准确性所必需的步骤。(3)指导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和运用选择题的解答技巧。直选法、排除法、比较法等都要经常训练,努力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

三、非选择题第 26 题分析

(一)考查意图

第 26 题是以文字材料切入,考查政治制度,的历史知识的同时,蕴含了历史教学“尊史重今,知史鉴今”的理念。

(二)答题情况

第 26 题共 16 分。其中基础知识点的再现占 10分,总结感悟提升方面占 6 分。本题有一定的考查梯度和难度,考生层次、能力通过分数一目了然。总体来看,第 26 题考生得分较低。

(三)失分原因

1.对重要历史事件的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如第一问中:解释一下文中“师夷长技”的含义?许多同学答错。其实平时老师经常强调,学生熟视无睹。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可能是因为教师们平时只注重解题理论方法的讲述,而没有通过具体题目的足量训练来强化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3.考生总结历史、感悟历史和提升认识的能力较差,有部分考生答案跑题、杂乱无章,语不通,句不顺,胡乱联系,词不达意,造成失分。

(四)教学对策

1.要夯实基础。在平时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知识、历史专用词语的掌握和运用。特别是书面表达,一定要力求准确无误。

2.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答题时要注意与所学的教材知识相结合,切记天马行空、乱答一气;答题要规范,字迹要清楚、工整。

3.要加强对教材的挖掘与整体认知,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提高自身驾驭教材的能力,引领学生对散碎的基础知识形成一条知识链,进而形成一个知识网,决不能只给学生呈现一盘散沙式的知识堆。

四、非选择题第 27题分析

(一)考查意图

第 27 题考察五四运动和长征,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考查了学生如何分析材料、理解和运用材料的能力,还明显考查了学生对“爱国主义”和“正能量”的进一步理解。此题第一问和第二问在考查知识点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第三问既重点考查了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又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得分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此题难易适中,学生得分情况尚可。

(三)失分原因

1.基础很不扎实。本题第一、二问的答题情况告诉我们,许多学生对重要史实掌握得很不扎实,他们的历史知识是贫乏的。

2.审题不清。不认真读题,不理解题意就急于答题,是许多初中学生都存在的问题。

3.厌烦材料解析,不读材料就答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是看不懂材料,而是根本就不看材料。据平时教学观察,这些学生对材料解析有抵触感,一提阅读材料,就心烦意乱。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历史教学对材料解析的指导是不够到位的。

(四)教学对策

1.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基础知识,就好比是盖房子要打地基一样 , 没有坚实牢固的地基,房子就没有稳定性。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尽量减少对死记硬背的依赖。比如,教师可以编写、搜集一些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顺口溜、记忆歌谣,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加学习兴趣,还可以运用知识结构、图示、表格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总之,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夯实基础,是必不可缺少的。2.加强答题方法的训练和指导

(1)加强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平时要加强材料题的训练和做题方法的指导。首先,阅读问题,明确问题,抓问题的关键词。然后,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阅读材料,提取有效的信息。最后,总结整理出答案。

(2)加强答题技巧的总结。例如,对第 27 题第三问中“从他们身上我们应该学习那些优秀品质”的回答,有的同学回答不全面,从而失掉了分。其失分原因固然与学生思维不够开阔有关,但也暴露出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答题技巧的总结不细致、指导不到位。3.努力上好活动课

几乎所有的历史老师都忽略了活动课的重要性,活动课能开阔学生视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历史学习和其它学科的整合、增加历史学习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活动课开展好,回答本题第三问就很简单了。

五、非选择题第 28题分析

(一)考查意图

第 28 题考察解放战争,又着重考查了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理解史料和运用史料的能力。本题非常符合当今历史中考命题的趋势。

(二)得分情况

第 28 题分值 18分。其中,基础知识再现占 8分,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约占6 分,自我总结概括(开放性题目)约占 4分,分值安排十分合理,既能保证一般程度的考生得到相应的分数,又能让优等生的本领得到充分施展。在调查中,多数同学得 12—18 分。

(三)失分原因

1.审题不够认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够,需要提取出有效信息方可得满分。

2.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部分学生得分很低,毋庸置疑,这些都是由于学生对重要的历史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所造成的。

3.错别字太多,粗心大意失分。

4.答题不规范,表述不准确。平时,老师经常要求答题做到“三化”:段落化、要点化、简洁化。但有的考生在考试时满卷乱写,长篇大论,却没有要点。好多同学长篇大论,杂乱无章,既没有突出要点,又表述不清,因此造成失分。

(四)教学对策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对于历史基础知识,必须通过纵横联系,分析重要史实之间的因果联系,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在掌握的基础上,还要注意书面表达训练,力求书写无误。

2.加强审题能力训练。既要让学生明确字面意思,又要让学生善于推敲命题人的意图。要通过各种类型的具体题目进行解释和训练。

3.加强解题过程的细化分析,要把解题的全部过程详细地展示给学生。在平时训练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或者让学生展示出尽量详细的解题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确解题的具体程序和步骤,才能真正学会回答问题,才能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9.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九

岳西县店前中学历史组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通过这次考试了解半个学期以来高一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便搞好下半学期的教学是我们考试的目的之一。所以特地进行本次试卷分析。

一、试卷命题的基本思路

根据普通高中期中考试试卷的总体思路,我们结合课程标准和浙江省学科指导意见,考虑到我们学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命题原则: 1侧重对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根据年级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命题,难度系数把握在0.75左右3 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学科语言的组织能力

本次试卷分两个部分,选择题30题,扩大了基础知识考查的范围。材料题3个,难度虽然不是太大,但是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题做题思路和语言组织能力。在吸收近几年的会考试题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整合,符合考试要求。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得分情况来看,学生失分最多的试题,主要是选择题

仔细分析原因,可知学生对材料性选择题理解把握不是太好,不能从材料中找出有关的历史信息,也就是对材料背后的命题意图不了解,因此不能正确把握材料和选项的内在联系。此外对一些同类事件认识模糊。

关于材料题学生丢分也比较严重,突出的问题是不理解材料题的用意,搞不清到底是为什么,而且答非所问。暴露出学生解读材料题方面无论是思维还是语言组织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也是高一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

三、学生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措施

这次考试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对历史极其不重视,基础知识不牢固,只是在考前几天复习了几个小时,平时的书本上知识点没有好好的落实,只是记录的课堂的板书,对课本没有认真的读过。另外,学生审题不严密,题干中透露的答题信息不能捕捉;不能架起知识迁移的桥梁;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不强,尤其是古文和表述复杂的文段;逻辑思维判断有误;等等 因此在后一阶段的教学中,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重视历史的学习,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看课本,不能单凭板书记忆,那样学生的脑子中没有一节课的整体思路和概念,对一些基础的知识点没有把握好,是很不应该出现的;

其次,注重基础知识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厘清重要知识点,对一些主干知识要让学生进行多次反复练习,加强对学生纠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及时纠错的学习习惯; 侧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发展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加强对学生进行材料题的训练。训练做选择题的技巧:题干抓背景材料、具体知识点和题眼。把题干的知识完整化,体会出题者的意图,题支进行比较;把题干反映的小知识点放到时代背景中去判断,而不是零碎的猜测;抓住关键词句。教会学生迁移的方式:架起知识点之间的桥梁,培养逻辑思维的基本能力。多做选择题,以教会方法为主。

第三,对重要概念的解析要到位,要学生注意对概念的准确把握、全面理解。概念要讲透、理解透:从多个角度阐述、理解概念,不能马虎了事,要进一步学习概念阐述的基本方法,把握其内涵与外延,为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要做好这一点,就要坚决地反对死记硬背,要把史实符予“具有一定史学意义的记忆结构和表达方式”。

第四、培养语感和题感,很多题目有了语感就能很快地判断出正误。历史的语感从多读、多理解文章中来,新教材的文字非常美、逻辑性强、哲理性强,多阅读课文非常有好处。培养语感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缩写、扩写、名词解释、发表个人见解等。

10.初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篇十

毛家初中

王淑霞

一、试卷总体结构分析

垣曲县2011——2012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采用的是全闭卷的形式,共有四大题.32个小题,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第二大题填空题,共4个小题.26-29.共10分。第三大题材料分析题,两个小题30题、32题.共27分;第四大题,分析探究题共13分。

二、试卷难易程度

本次期末考试的试卷涉及的题型有选择、填空、材料分析和分析探究题,涉及的知识点广,难度适中,适合大部分学生。

三、学生的总体成绩

本次参加考试的学生共43人,总高分93分,最低分56分,及格42人,高分段太少。

四、学生的共性问题

学生失误较多的是3、6、11、16、24、26、30(2)(3)(6)、32(2)(3)。

主要是:(1)卷面乱涂乱画、不够整洁;(2)审题能力太差;(3)理解能力不强;(4)开放性试题做的不太好;(5)该记的知识点没有记牢。

五、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分析

第3题错误主要原因是知识面太窄,阅读的材料少;第6题错误主要是知识点落实不到位;第11错误主要是数学的计算能力差;第16题错误主要是理解能力太差,不能举一反三;第24题错误主要是审题不清,没有看清楚此题是让选择不正确的;第26题错误主要是不会写字,语文知识不过关,知道人名而出现错误字体;第30题第二问、第三问错误主要是理解能力差,审题不清,因为答案就在材料里,一千八百四十年即就是1840年,1840年就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近代史的开端,其标志就是“鸦片战争”。第六问开放性试题,有的同学甚至不写一字,主要是其态度不端正;第32题第二问错误的同学特别多,主要是理解能力差,夸大了邓小平的作用,虽然理由很充分,和答案相差无几但是由于答了不能导致一分没得到。第三问还是有一部分同学对中国古代史记忆不牢,虽然对台湾问题多次强调,还是出现失误。

六、自我教学中的失误

1、工作不是很扎实,知识落实不到位;

2、没有深入到学生中去,真正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方法、规律、思路没加以正确引导;

4、教学中重视了合格生的培养,而忽略了优生,从而导致了高分少;

5、测试题训练太少,从而导致了题型没有涉及全面,学生卷面不整洁,答题不规范,未能得高分;

6、没有把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调整上来;

七、今后教学的措施

1、加强知识的落实,并做好记录;

2、对于主干知识重点部分要反复强化,做到温故而知新;

3、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弄清考试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

4、研究考试说明,研做中考题,探索主干知识于非主干知识的考试规律,弄清考试的题型;

5、必须杜绝课本上的知识点没解决;

6、深入学生,弄清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多和学生沟通,做朋友,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去学历史;

7、强化好学法指导、规律总结、思路的引导;

8、必须有综合性的测试,而且多训练,让学生明白规范,规范卷面,规范答题;

9、做好开放性试题的训练,让学生明白考试必须写,从而提高其理解能力;

10、坚持两手抓,优生合格生都不放松。

11.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篇十一

潘丽丽

一、试题的基本结构

1、题型与题量。

全卷共有四种题型。其中选择题10题 30分,组合列举题3题36分,解答题2题22分,活动探究1题12分。

2、考查的内容。

本学期学生的学习内容一共有七个单元。本张试卷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多,除了最后一单元没考查,其余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在试卷中都体现出来,并且对第四、五单元作了重点考查,通过两道材料题体现出来,其它单元的考查放在选择题和组合列举题中。

二、主要试题的特点及命题意图

1、考试内容全面、突出主干知识。

试卷考试内容均在考试大纲规定的全部必考范围内,题目容量大,知识覆盖面广,考试内容覆盖了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同时,本次考试注重突出了主干知识。

2、注重三维目标的考查。

切实有效地把考查历史知识与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起来。注重考查学生收集、阅读历史材料,并从中获取和运用有效信息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现实社会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意识,如材料题15题。注重考查学生自主与合作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如材料题14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活动探究16题。

3、体现时代性,贴近学生和社会。

本次考试试题的编制既以历史问题为出发点,也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实的社会实际,加强了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充分发挥了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学生成绩分布情况

参考人数99人,优秀率19.2%,及格率50.5%。最高分94,最低分0分,80分以上人数19人,不及格人数49人。

四、教学中不足

1、少数学生书写不规范,字体不端正,字迹潦草,涂改严重,不在规范区域内填写,多字漏字现象严重,错别字较多。

2、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概念不清,凭感觉答题。

3、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还不够,导致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强,没有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

4、学生对教材的宏观把握上欠缺,导致不能很好地将各领域的知识融合起来。

5、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培养不足,审题能力训练不够。

6、学生对历史学科不够重视,知识点复习不到位,影响考试效果。

五、教学启示

1、教学要规范:教师书写要规范;准确整理考点;上课、练习坚决避免知识性错误;在讲解历史专有名词时要规范,要进行强化训练。狠抓学生

书写规范,做题规范,强调练字,坚决杜绝错别字的出现。

2、要依据《课标》进行教学。《 课标》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课标》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什么以及学到何种程度,都一一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所以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

3、固本强基,狠抓基础知识落实。基本知识点的落实: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影响等是历史最基本的知识点,必须牢固掌握,反复记忆是最重要的方法。

4、加强训练,注重巩固。教师在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必须落实每一堂课后的作业练习,落实好练习册的习题,反复落实基本知识点,注重巩固。

5、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归纳。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加强对材料题的训练。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12.初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十二

岭北中学李涌花

本次期中考试采用县教研室试卷,现做考试质量分析如下:

一、考试成绩统计:

本次期中考试年段最高分48分,及格人及格率91.7%;年段平均分37.7分。

二、命题设计:

考试范围为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上下册。考题覆盖面广,重点突出。

本次考试目的是检测开学以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为下阶段教与学提供有效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根据学情,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与学质量。

三、存在问题:

教师课堂虽对重点,难点花足功夫,细致讲解,重复强调,而且课上检测,课后反馈。但课后,由于学生没能自觉及时做好复习,练习巩固,使学生知识消化不良,课本基础知识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乱,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好适当的识记,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考试过程中审题作答存在随意性,考试技巧有待提高等问题,导致知识无法得以有效运用,客观题失误频频;主观题有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述不规范,要点不突出,逻辑性不强;阅读不认真,有效信息获取不足,概括归纳信息的能力欠缺;旧教材的知识点学生了解的少,得分不多。学生与老师学与教不同步,特别是学生学习主动性,考试结果没有预期的好。

四、今后的改进措施:

1、继续抓基础,反复练习。

2、放慢新授课的速度,使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达到更好的效果。

3、培养学生阅读、概括、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4、考试作业的批改,评讲要及时,应注意审题技巧,答题规范性等问题的指导与训练,对症下药,适当的训练是巩固和理解知识点的必备途径。

5、加强学法指导:指导笔记。

6、对个别学生进行试卷的书写指导

教学建议:

1、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年中考、统考试题,把握教学复习备考的大方向。

2、抓一个理念:始终坚持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学习,咬定基础不放松,能力培养是关键。近年中考试题的命题特点是向于新角度,新材料,新观点,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平时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能力培养,学生面对高考试题才能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掌握双基基础上,把能力培养落到实处。要准确分析问题,首先要掌握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并把它运用到历史思维中去,做到融会贯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不断总结体会。

3、抓好三个依据“一是课标、教材,二是学情,三是考纲与考试说明。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中考强调能力考查,强调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方法,只

有真正落实《考试说明》中各项能力考核目标,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才能适应考试要求。

4、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初中历史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形式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

5、指导学生全面地、牢固地掌握学科知识。复习中要稳扎稳打,依据教材落实知识要点和知识结构。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探究,记忆知识要点,通过把握知识点间的线状联系,块状联系,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结构。

上一篇:曹冲称象的典故下一篇:语文中小衔接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