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旅游业发展规划

2024-09-19

宁夏旅游业发展规划(精选10篇)

1.宁夏旅游业发展规划 篇一

宁夏旅游区旅游线路设计

探讨了影响宁夏旅游区旅游线路设计的主要因素,以及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了宁夏旅游区旅游线路的基本框架.

作 者:黄婧 HUANG Jing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系,宁夏银川,750021 刊 名: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INGXIA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1(4) 分类号:F590 关键词:旅游区   旅游线路设计   宁夏  

2.宁夏旅游业发展规划 篇二

观鸟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观鸟旅游者深入野生鸟类的栖息地, 以吸收鸟类文化知识为取向, 对鸟类进行观察、鉴定、记录和拍摄的一系列活动。

野外观鸟活动最早兴起于18世纪的英国和北欧, 经过200多年的迅速发展, 野外观鸟活动逐渐在欧美国家普及, 随着亚洲经济的发展, 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中国港、台等地区观鸟之风方兴未艾, 观鸟旅游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时尚休闲旅游活动, 其爱好者遍布全球。21世纪以后, 每年观鸟旅游人数都保持在千万人次以上, 平均旅游天数在50天以上, 并呈持续增长之势。观鸟旅游将生态环境保护、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 已经成为一项巨大的产业。

我国的民间观鸟活动始于20世纪90年代, 最初由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的少数热爱大自然、热爱鸟类的精英分子首先发起。虽然我国的观鸟旅游发展较晚, 但我国拥有丰富的鸟类资源, 且分布广泛。如黑龙江齐齐哈尔扎龙、河北北戴河、山东长岛候乌、湖南洞庭湖观鸟、江西鄱阳湖珍禽、青海湖鸟岛、云南拉市海高原湿地观鸟、广州白云山呜春谷等等。宁夏沙湖景区生态环境优越, 鸟类资源也比较丰富, 是我国率先打出观鸟旅游牌的地区之一, 被列为中国观鸟最佳目的地之一。

二、沙湖景区观鸟旅游发展现状

沙湖生态旅游区位于宁夏平罗县西南, 距银川市56公里, 总面积82平方公里, 其中水域面积45平方公里, 沙漠面积22.52平方公里, 是一处融江南水乡与大漠风光为一体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区。沙湖鸟岛上鸟类资源丰富, 共栖息着鸟类11目24科190多种, 占宁夏鸟类总数的36.14%。这里鸟的种类主要有白鹤、黑鹤、天鹅、灰鹳、大鸭、丹顶鹤、中华野鸭等。其中,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鹤、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大鸨4种,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琵鹭、白额雁、大天鹅、小天鹅、鸳鸯、鸢、苍鹰等21种, 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24种。另外, 沙湖是宁夏苍鹭最大的繁殖地, 野鸭成群, 仅在湖区繁殖的斑嘴鸭和赤嘴鸭就在数万只以上。沙湖鸟类中, 数量最多的是候鸟, 年迁徙100万只以上, 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5月、9-10月两个时期。沙湖鸟岛茂密的芦苇丛已成为1 0 0多万只鸟类良好的天然栖息和繁衍地。目前, 为更好地保护好沙湖湿地, 减少游人对鸟类保护区的干扰, 和谐开展旅游接待和环境保护, 沙湖景区投资3000万元建设宁夏首家专业化湿地博物馆, 该馆将划分为湿地与鸟类知识介绍、人鸟同乐表演、鸟类生态行为观察、4 D科普教育电影厅等六个功能区。

三、宁夏沙湖景区观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宁夏沙湖借助良好的观鸟旅游资源, 打出观鸟旅游这一特色品牌后, 吸引了一批观鸟旅游爱好者在鸟类迁徙和繁殖期定时定点地前来旅游。但是, 相对于观鸟旅游这一巨大市场而言, 沙湖观鸟活动规模还不大, 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 沙湖观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观鸟旅游品牌竞争力不强

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把旅游产业作为国家战略部署, 首次把旅游产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性产业, 我国的旅游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态势。在这个大背景下国内观鸟旅游也同样竞争激烈, 各地凭借资源优势纷纷开展各种观鸟旅游活动, 其中洞庭湖观鸟节已经被当地政府作为推动岳阳走向世界的一张绿色名片, 岳阳还获得了由中国野生动物协会颁发的“中国观鸟之都”的荣誉。与之相比, 宁夏沙湖在观鸟旅游方面的品牌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高。

2、观鸟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沙湖景区内虽然已经建立了湿地博物馆、鸟类观察站, 并开发了湖心鸟巢等旅游项目, 但是专业的观鸟旅游产品仍然需要进一步的丰富与完善, 尤其是没有分别针对大众观鸟旅游者和专业观鸟旅游爱好者设计开发出分层次的旅游项目, 产品结构比较单一, 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3、内部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

沙湖湿地博物馆中的人鸟同乐表演由景区内附近的鸟岛迁来, 鸟岛地处沙湖湖水中央, 岛上芦苇掩映, 百鸟栖息, 是观察鸟类野外生活的绝佳之地。目前, 鸟岛处于暂时闲置的状态, 尚未开发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因此, 鸟岛与湿地博物馆的资源有效整合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四、宁夏沙湖景区观鸟旅游发展的对策

1、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手段进行广泛的宣传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鸟类知识及鸟类保护的宣传, 另一方面是沙湖观鸟旅游资源的宣传。可以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电视专题报道等形式宣传鸟类对人类的作用和保护鸟类资源的重要性, 同时要充分利用每年的“爱鸟宣传周”呼吁人们去保护鸟类。建立专门的观鸟网站, 进行网站观鸟记录、观鸟游记, 与当地的旅行社合作开展宣传, 印制并分发观鸟实用手册、指南, 为观鸟爱好者进入沙湖提供便利。沙湖景区管理部门要主动与国内观鸟组织联系合作, 争取得到它们的肯定, 增强沙湖观鸟的影响力。将鸟类博物馆与鸟类摄影游、鸟类科普游、鸟类主题节庆游等专项旅游产品相结合, 扩大旅游地的知名度。

2、开发多样化的观鸟旅游产品

观鸟旅游中由于不同的观鸟者群体特征、观鸟动机和行为不同, 消费需求也有较大层次的差异。这就要求在观鸟旅游开发管理中, 景区要设计符合观鸟者不同层次需求的观鸟旅游产品。如针对大众观鸟旅游者开展远距离观鸟活动, 通过使用数码相机、普通望远镜、监听观鸟仪望远镜等远程观景工具, 远距离观察鸟类, 捕捉鸟情鸟趣的美好瞬间;针对专业观鸟旅游者, 则在鸟岛架设数字高清摄影摄像装置, 并建立视屏接收终端, 可让观鸟爱好者同步观察鸟的所有活动, 满足科普、科考的需求。

3、合理整合内部资源

宁夏沙湖景区要高度重视观鸟旅游的发展, 并成立专门的观鸟旅游管理委员会, 集中规划与开发观鸟旅游资源, 对旅游观鸟旅游的建设和管理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与协调;在景区内策划专门的观鸟线路, 将景区内的鸟岛、湿地博物馆等观鸟景点进行有效的串联, 由点成线;借助目前景区内发展较为成熟的旅游项目, 如西部大漠、西夏行宫、荷花苑、芦苇迷津等来带动观鸟旅游的发展, 将游客吸引过来, 宣传沙湖观鸟旅游, 扩大知名度。

参考文献

[1]、郑丽娟.福建闽江河口湿地观鸟旅游发展分析.湿地科学与管理, 2009, 第3期

[2]、廖明旗.中国观鸟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第4期.

3.宁夏旅游业发展规划 篇三

为了体现打造书香世界、走进阅读社会,构筑全民阅读的文化主旋律,人天书店和宁夏自治区图书馆联合举办“阅读新视界”活动,由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具体承办此次活动。“阅读新视界”也是此次首届中国宁夏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的重要活动内容之一。

无论是国内的大型图书展示活动,还是大型的市民阅读活动,一直以来都是由政府部门和新华书店联合举办的,而此次的“阅读新视界”和大型图书馆采购活动,则首次由民营图书公司来承办。

对于此次大型图书展示活动,人天书店十分重视,在银川国际会展中心A馆,面积达4700平米的展区内,共组织了400多家出版社、2008年、2009年新书7万余种参展。化学工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大型出版社图书展示专架集体在第一排亮相。而人民出版社则携全国各地人民出版社集中在同一展台区域进行集中展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等外版出版社也在第一排展示。

同时人天书店还诚邀了全国各地300余家图书馆,500名采购老师到现场看样选购,为了能够采购到更多的、更好的新书,很多在场的图书馆老师都表示,这样的大型采购活动应该参加、支持。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上摆满了出版社的最新的图书,为了扩大销售,增加采购量,很多出版社都制作了精美的礼品以作为促销奖品。

(馨文)

江西知名民营书企组团赴山东星火考察

本刊讯9月17日,江西省新闻出版局发行处处长朱胜龙带领江西省知名民营书企代表一行15人,到山东星火集团参观考察。据悉,此次参加考察的代表均系江西省实力居前的民营书企相关领域负责人,他们将在山东各地进行为期4天的全面考察,山东星火公司是此次考察的第一站。

到访领导和业内同仁首先一同参观了星火集团的办公场所。典雅的环境、健全的设施、科学的组织架构和考核体系以及出色的企业文化均给参观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座谈中,星火集团王树安、陈红兵对公司情况作了简要介绍。自1997年公司成立至现在,星火12年一路走来:员工从最初的三四个人发展到现在近700人;办公场所从最初租借的20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自有办公场所13000余平方米,公司由单一的图书发行单位发展到集图书策划、编辑和发行,版权贸易,数字出版以及教育培训和远程教育于一体的大型文化传媒集团。目前星火集团又提出了到2012年实现销售码洋50亿的宏伟目标。

到访代表与星火集团领导展开了交流。江西省赣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经理纪委鹏表示:“星火图书在江西销得非常好,赣江文化也是星火的销售商。”金太阳教育研究有限公司直营事业部总经理周东强则认为,星火以“2012年达到50亿码洋销售额”为标杆,充分彰显了气魄和自信力。与会代表纷纷就企业发展方面的问题与星火有关人员展开讨论,会议在热烈的氛围中进行。

此次考察加强了民营书业省际之间的交流,为今后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馨文)

湛庐文化推出《牛奶可乐经济学3》

本刊讯经济学家到底能做什么?如果读者觉得这个问题显得过于遥远,那我们不妨换个话题:经济学到底能做什么?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经济学和管理学教授弗兰克最近推出《牛奶可乐经济学3》,从特定的角度,试图给予这个问题一个解释。也许这本著作的观点不一定异常深刻,事实上,全书用的都是经济学教科书里非常基本的原理。然而,弗兰克的立场客观、方法独特。本书内容的选取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高度相关的话题,阅读此书,不仅能学到很多非常重要的经济学理论,更关键的是通过学习弗兰克用理论分析现实的思路,从而实现“非仅一鱼,更得一渔”的效果。

据图书的策划编辑介绍,这本书的另一大卖点是写作风趣,充满魅力。读者完全不必因为经济学的专业术语而感到高深莫测,经济学的另外一个十分有趣的魅力,在于对于一个重要问题的判断,往往并不因为资历的高低而决定对错,一个有良好现实感觉的年轻研究者,可能更能得出贴近现实的结论与判断,同时也更有专业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打破神秘感,增强与现实的切入感,会给经济学的推广与普及带来十分积极的效果,同时也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增进人们对于现实经济的理解,从而作出更为理性的决策。

4.宁夏红色旅游导游词 篇四

当年本地农民为蓄水,在这里建立了一道低矮的拦水石坝。不久以前,宁夏水洞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请有关专家按百年不遇洪水的标准设计,建造了我们眼前的这座大坝。

登上坝顶,眼前呈现的是“高峡出平湖”的又一奇特景观,这座湖因位于红山地区,所以名为“红山湖”。“红山湖”也是蓄积边沟之水而成的,丰水期,湖面可于峡谷中向东延伸2公里多,上空常有鹰鹤翱翔,水面上时有鸳鸯、野鸭游弋,山中野草青青,景色非常优美,本来根据规划,我们要在红山湖南岸崖壁间修建约一公里的栈道,供游客步行穿越红山湖游览。但经地质专家考察,发现这一线临水的崖壁下,因湖水长期浸蚀,已相当酥软,有几段崖壁已出现裂缝,而且有下沉的趋势,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目前我们正在按照专家的意见编制方案,融开发和保护为一体。相信不久的将来,红山湖南岸崖壁间,会出现一条1000多米的古朴别致而又结实平安的栈道,蜿蜒曲折,别开生面,供游客们休憩观览。

但眼下为弥补以上缺憾,公司于红山湖添置了生态环保的电瓶船,大家乘船游览看长城,人与水鸟和谐共处,凉风习习,十分惬意。长城、断崖倩影,倒映水中,蓝天白云,映于水底,别有一番情趣。这种天人合一,历史文化和当今生态有机结合的塞上江南景观,实是不可多得,你会由衷地叹道:“不枉此行!”。

5.宁夏文化旅游心得体会 篇五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于才”我很高兴自己有这次机会走出校园,走出课堂,初步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认清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这个炎炎夏日,我们走访了宁夏的多个景点:举世闻名的西夏王陵、充满回族文化的回乡文化园、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水洞沟、被誉为“中国一绝” 的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以下是我通过对宁夏一些旅游景点和旅游文化的一些了解和粗浅的想法。

1、文化旅游的重要性

过去,人们旅游只图游山玩水,所谓“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现在这种旅游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深刻转变,人们离开熟悉的环境,去另一个地方寻求一种新的体验,以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使得文化旅游变得日益重要。于是,除了常规旅游项目外,一些专为满足文化需求的旅游活动多了起来,如:汉诗旅游、历史探秘旅游、书法学习旅游、围棋交流旅游、名人足迹寻访旅游、民族风俗旅游,可谓种类众多。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如今文化旅游已占据国际旅游市场的37%,并且,文化旅游正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增长。

2、更充分的利用宁夏的文化旅游资源

据介绍,宁夏并不缺少本土化特色的旅游演出资源——以回族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如回族花儿《吆骡子》《花儿本是心上的话》《曼苏尔》)、红色经典文化、丝绸之路文化、以“两山一河”为代表的大漠黄河生态文化、古人类遗址和古生物化石文化、边塞军旅文化、民风民俗文化、西夏遗存文化和以改革发展为主线的成果文化,这9大文化资源是策划旅游演出项目、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形成旅游演出市场的丰厚资源。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资源尚未得到有效整合提升,更没有形成一系列富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目前,较有影响力的3部优秀剧目——《月上贺兰》《花儿》和《回乡婚礼》的产品化、市场化特别是作为旅游演出产品,其市场化途径和渠道尚处在摸索阶段,有的剧目甚至成了‘墙内开花墙外香’,本土化效益发挥不明显。

宁夏的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距离文化旅游资本尚有差距,或许二次开发所形成的旅游产品或服务,可以更好地实现产业化、市场化和价值体现。即便是目前景区已推出的文化旅游演出,影响力也远远不够。据自治区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宁夏旅游景区的演艺项目尚未形成成熟的旅游产品,在市场上的影响力远远不够,创收能力差,有的项目依靠自主供养,企业靠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单一运作模式支撑,无疑显得势单力薄、力不从心。宁夏景区的旅游演艺产品,主要依赖旅游团队,但因演出刚刚起步,产品影响力还不够,不足以吸引游客的兴趣,游客对产品的认识处于比较被动的层面。

3、发展宁夏的宗教旅游

宁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回族、维吾尔族、东乡族、哈萨克族、撒拉族和保安族等全信奉伊斯兰教,因此宁夏完全可以发展伊斯兰教游,可以组织由国外旅行社代表、记者以及该领域专业人士参加的旅游活动。重新发现曾用于商业或宗教活动的古道,利用它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存来促进文化旅游,例如可以推出宗教游、名人足迹游、商队游,让人们以徒步游或乘车游的方式,重走古道,体会别样风情。

6.宁夏旅游区导游词精选 篇六

贺兰山南寺生态旅游区位于巴彦浩特东南30公里,整个旅游区树木苍翠,庙宇轩昂,历史古迹众多,佛教文化氛围浓郁,是一个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紧密相融的风景区。距宁夏银川市仅120公里,与周边地区有柏油路相连,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这里四周群山形似吉祥八徽,绿草茵茵如八瓣莲花,艳阳高照,天若八幅金轮;这里有色彩艳丽,古拙敦厚的内蒙古地区最大的石雕佛像群;这里有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供奉着六世__法体灵塔的广宗寺;这里有蕴藏诸多丰富、神奇故事的蟾卯山;更有着古树参天、松柏常青、鲜花烂漫的原始森林——雪岭子。

游客在这里可以身着蒙古靴,跨骏马、乘骆驼,在篝火的映衬下,欣赏蒙古民族歌舞,在热情的祝酒歌中,品尝清洌醇香的马奶酒,清香扑鼻的手扒肉、烤全羊;立足敖包,不仅使您想起《敖包相会》的恋情,更叫人视野开阔,心旷神怡;醇香的奶茶、地方特色的奶食品让您感受游牧民族的生活历程;夜宿蒙古包,侧耳倾听阵阵牧歌,抬头试数点点繁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那城市的喧嚣已在九宵云外;蒙古民族传统的男儿三艺——赛马、射箭、摔跤更是独具魅力。

每年六、七月间的庙会中,神密的祭敖包、查玛表演和八月举办的那达慕,更是能让游客领略到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贺兰山南寺旅游区服务项目之全面,内容之丰实,风情之独特,令你流连忘返,深感不虚此行。浓郁的草原民族风情在等着你去领略、去感受、去回味 。

东方金字塔西夏王陵导游词

从银川出发向南一个多小时,前方右侧是连绵起伏的贺兰山,山脚下平坦的土地上散落着巨大的金字塔型陵墓群,这就是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它和党项民族的绝迹成为千古之迷。

走进陵墓群,你怎么也不会联想当时西夏王朝的辉煌。不高的小坟包,被雨水冲刷的像金黄的麦垛,除此之外,就是矮矮的女儿墙,别无它物。坟包左前方有个大坈,大概这是主墓室,被挖掘过。人们一般都要在这里照相,我的一个同伴觉得和坟头合影不吉利,拒绝拍照,在一旁冷冷地观景。另一位同伴急着要上厕所,避开大队人马,直向坟包后面走去,我无聊地跟了过去,看她的动作挺滑稽,其实可以给她拍张照片的,又没这么做。我俩转到围墙跟前,一越就上去了。这时晴空万里,远处的贺兰山宛如奔腾的骏马,横亘在天地之间,天空湛蓝,正前方云层排开,像只巨大的白头鹰,翱翔在天际,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我右后方的金字塔闪出金灿灿的光芒。我们在这里各留了张影。

金字塔的光芒照耀着西夏大地,民族可以消灭,朝代可以更迭,就算只剩下秃秃的坟包,它仍然在那里讲述历史。宁夏自古以来就是物产丰富,地肥水美的地方。来这里都知道宁夏的五宝,包括:枸杞,发菜,滩羊皮,宁夏大米,贺兰石等。这里在秦汉以来历朝历代都在修渠,成就了它塞上江南的美名。

著名小说作家张贤亮,喜欢这片土地到了痴迷地步,他在距金字塔不远的地方投资修建了西部影视城,并以此为家,我每次去哪都能见到他。在哪听他讲解,参观他的书展,购买他的著作,请他签名。在他的城堡中,我仿佛是过电影一样,钻进熟悉又陌生的一个个院落,一个个房屋,关上房门,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过一遍电影中的场景,真是太好玩了。这位聪明的作家,将这片荒凉的地方变成了日进斗金的著名景点,真是让人钦佩,给去西部淘金的人们以启迪。

宁夏承天寺塔介绍导游词全文

在银川古城西南部,有一座著名的寺院叫承天寺,寺内中间一座耸立云端的古塔,就是承天寺塔,人称西塔”。这是宁夏现存的一百多座古塔中最高的一座砖塔。

承天寺,寺门朝东开启,院内现存建筑有五佛殿、佛塔、韦驮殿、卧佛殿。韦驮、卧佛二殿两侧建有南北向配殿。殿宇之间,以重檐砖雕垂花门和围墙连接,形成四合院式的院中院。坐落在外院的五佛殿与佛塔同建在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上。外院院落宽阔,古树参天,松柏长青,肃穆宁静。

承天寺塔为一座八角十一层楼阁式砖塔,高64.5米,比西安的大雁塔还高0.5米。塔体建在高2.6米、边长26米的方形台基上。塔门面东,可通过4.8米的券道进入塔室。塔室呈方形空间,室内各层为木板楼层结构,有木梯盘旋而上。塔身一至二层各面设券门窗式壁龛,三、五、七、九层设南北券门式明窗,塔身各层收分较大,每层之间的塔檐上下各挑出三层棱牙砖。各层檐角石榴状的铁柄上挂有铁铃,微风吹过,丁当作响。塔身十一层以上挑出五层棱角牙砖,上建八面攒尖顶刹座,其上立桃形绿色琉璃塔刹。四、六、八、十层设东西向多门式明窗,十一层设四明四暗圆窗。整座塔造型挺拔,呈角锥形风格,古朴简洁。

承天寺塔是宁夏惟一有文献记载始建年代的古塔。据明代《弘治宁夏新志》记载:承天寺塔在承天寺内,伪夏(西夏)所建,一十三级,有残碑可考。”《夏国皇太后新建承天寺瘗佛顶骨舍利碑》载:西夏建国皇帝李元昊死后,皇太后没藏氏为了幼登宸极”的小皇帝李谅祚,保圣寿以无疆,俾宗祧而延永”,于西夏毅宗谅祚天祐垂圣元年(1050年)役兵数万”,历时五六年修建了承天寺和承天寺塔。并将西域僧人进献的佛骨,以金棺银椁贮埋于塔基下。西夏福圣承道三年(1055年),又将宋朝所赐的《大藏经》置于寺内。塔寺建成后,延请回鹘高僧登座讲经,皇太后与皇帝经常即席聆听。寺内香火旺盛,僧人不绝,与当时凉州护国寺、甘州卧佛寺齐名,是西夏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7.宁夏旅游业发展规划 篇七

㈠葡萄酒旅游的概念对于葡萄酒旅游的概念, 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笔者综合了国内外不同视角对葡萄酒旅游所下的定义, 结合中国葡萄酒旅游的实际情况, 给出一个更为全面的定义, 即:以葡萄酒旅游者作为主体, 以葡萄酒旅游资源及葡萄酒庄文化特色为依托, 借助旅游中介和旅游目的等外部条件, 有组织地参观访问葡萄酒产区及其各类葡萄酒庄园和加工企业, 使游客了解葡萄酒产品及其制作过程, 通过观察、品尝、鉴赏、体验等手段以达到丰富知识, 开阔视野, 愉悦身心, 满足游客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目的, 从而为满足旅游者对葡萄酒旅游的多重需求而开展的集观光、体验、娱乐、教育、科研、休闲、美食、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专项旅游活动, 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㈡葡萄酒旅游的特征

1. 产业经营的三重性。

从资源禀赋来看, 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中既有工业观光旅游中的工业设备及工业产品制作等资源, 又有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中农业旅游资源的农作物 (葡萄) 、风景、气候等, 同时兼具休闲旅游的特性。

2. 体验性。葡萄酒文化旅游者的动机就是一种由低至高融入葡萄酒体验的过程, 项目也体现出高度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3. 高品位性。

国外研究中, 对葡萄酒文化旅游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的研究结果显示, 葡萄酒旅游者具有明显的高学历和高收入特征。

4. 文化性。

葡萄酒文化旅游是一种葡萄酒文化之旅, 我国在发展葡萄酒旅游过程中将地域文化 (比如蓬莱的八仙文化) 以及企业文化都充分的融入进去, 增加了葡萄酒旅游的文化内涵。

5. 猎奇性。

从葡萄园到博物馆 (酒窖) 再到工厂, 可以看到一流的节水灌溉设施和机械化葡萄采摘设备;领略各个时代的酿酒工具和酿酒技术及酒窖;欣赏到现代化的酿酒设备、生产流水线、科学的操作、先进的管理及琳琅满目的产品。

6. 教育性。

葡萄酒产业园区不仅是娱乐、休闲的场所, 更是一个普及生物及农作物知识的野外大课程, 游客在这里可以了解葡萄树生长的条件和特点, 了解新高技术下农业生产情况, 亦可让游客亲自动手参与, 同时借助于电视或电脑系统向游客展示葡萄种植园的情况、生物的生长过程, 并配备完善的解说系统, 达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二、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葡萄酒产业与旅游产业对接的互动融合发展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从我国的葡萄酒旅游发展来看, 呈现了中国特色, 从1990年代, 葡萄酒旅游才在我国逐渐出现, 如烟台张裕葡萄酒文化博物馆于1992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华夏长城葡萄酒工业园也于1999年开辟了葡萄酒之旅。

伴随着国内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 在葡萄酒旅游的实践方面, 近年来很多国内比较著名的葡萄酒产区逐步开始打造葡萄酒文化旅游, 如秦皇岛建葡萄酒休闲旅游产业;山东烟台、河北昌黎、新疆、甘肃、宁夏等产区相继开发了葡萄酒旅游产品及节庆活动, 如宁夏贺兰山东麓玉泉营葡萄酒基地在2004年获得国家级首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2008年6月份获得“国家AAA级旅游区”。2011年宁夏举办了首届葡萄酒博览会及贺兰山东麓“酒之路”旅游文化节。

宁夏贺兰山东麓以其独特的地理、气候和土壤优势, 成为国际国内公认的号称葡萄种植“黄金地带”、“中国的波尔多地区”的酿酒葡萄最佳产区之一, 2003年4月, 宁夏贺兰山东麓继河北昌黎、山东烟台之后第三个被国家批准为“中国葡萄酒原产地域保护区”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 。宁夏在葡萄酒产业经济中坐拥贺兰山东麓190多万亩世界少有的酿酒葡萄最佳种植区, 垦区葡萄产业综合实力跻身国内葡萄酒行业前十名, 产品竞争优势明显。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酿酒基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产业优势为其庄园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目前宁夏已有自主经营的葡萄庄园三十家以上, 在葡萄基地已初步形成较具特色的庄园观光旅游, 主要形式有观光、采摘、酿造体验、文化欣赏等。截至2010年, 宁夏现有葡萄基地37.8万亩, 其中酿酒葡萄基地32.4万亩, 葡萄产量14.8万吨, 初步形成了以青铜峡市、银川市、农垦系统、红寺堡区四大葡萄产区的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业带。

2011年7月19日, 《中国 (宁夏) 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发展总体规划》汇报会议强调, 要把发展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庄产业和生态治理、防沙治沙有机结合起来, 重点突出特色优势, 形成不同档次、不同品位、不同风格、大小结合的酒庄群, 形成集种植、酿造、销售于一体的葡萄产业链, 集中打造葡萄酒品牌, 更好地带动区域内旅游、休闲、观光、葡萄酒文化等多元化产业发展, 力争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011年7月30日, 宁夏银川市人民政府在银川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2011首届银川国际葡萄酒博览会暨贺兰山东麓‘酒之路’旅游文化节”。此次旅游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促进了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酒产业发展, 倡导葡萄酒文化, 提升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葡萄酒品牌影响, 增进了宁夏葡萄酒企业与国内外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在原有的葡萄酒庄园旅游的基础上借助2011首届银川国际葡萄酒博览会暨贺兰山东麓“酒之路”旅游文化节又新增了葡萄酒旅游线路和旅游景点。

综上所述,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目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其旅游产品受到大量旅游者的喜爱, 但是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

㈠各自为政, 缺乏整合贺兰山东麓旅游资源丰富, 很多在全国具有唯一性、垄断性, 但众多旅游景点由于隶属关系各不相同, 在发展规划上缺乏统一规划定位, 出现资源整合不够, 各景点各自为政, 重复营销、同质开发等一系列问题。

㈡缺乏有效合理的开发模式目前, 贺兰山东麓各个葡萄酒庄园及种植产区缺乏有效合理的开发模式及开发路径, 使得葡萄酒旅游开发停留在“短、小、粗”即产业链短、景点规模小、经营管理粗放化的特点, 所以为了改善这些问题应继续开发出系统化、规模化、精细化的葡萄酒旅游开发模式。

㈢文化内涵挖掘不充分目前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所涉及的文化旅游只有观光、采摘、酿造体验, 而国外一些葡萄酒旅游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所开发出的葡萄酒旅游文化内涵涉及饮酒文化、酒杯的选择、酒的选择、酒的储藏、食物与酒文化、葡萄酒养生文化、葡萄酒与宗教文化、葡萄酒节庆等各个方面。所以我们要向国外葡萄酒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学习经验, 探索出一个适合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旅游运作模式, 使其成为在国内外均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品牌。

㈣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有待提升贺兰山东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且主要集中于首府银川市, 旅游景区的相关配套设施较差, 景区之间的协作发展比较差, 旅游专线开设不足, 线路少、班次少、不连贯, 且有季节性等因素, 没能把各景点串联, 阻碍了经典吸引力和线路的整合。目前, 各酒庄主要针对内部会员或酒庄常规客源提供简单的休闲设施, 缺乏规模化接待的餐饮、住宿、娱乐等配套设施。

㈤缺乏相关的营销宣传由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促销和宣传手段都相对单一, 而且缺乏文化营销和宣传手段, 这影响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影响面。要使其长足的发展下去, 应该抓住机遇, 加快建设葡萄酒旅游业的网络化和信息化, 大力利用网络宣传产品, 在网络上树立自己独特的形象, 并大量开展网上营销。还应尽量用多国语言做旅游宣传小册子、户外广告、杂志及有声像制品以及介绍旅游风情等方面的书籍, 或者邀请外国旅行社、航空公司、旅游代理商等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观光、考察, 使其促销和宣传呈多方位、立体化的态势。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酿酒基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产业优势为葡萄酒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随着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初步的发展其产生的问题也不容小觑,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发展葡萄酒旅游产业, 我们应寻找出适合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发展的解决方案, 从而更好地打造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品牌, 力争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三、解决方案

由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尚处于初始阶段, 因此解决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寻找出科学而又合理的发展模式, 从而确保其发展的持续性。因此, 笔者认为应该在借鉴和参考国内外的葡萄酒旅游发展模式的基础之上结合其本身地理及资源特点开发出适合其发展的模式。

㈠国外葡萄酒旅游开发模式研究国外葡萄酒旅游开发模式主要以法国波尔多代表的酒庄线路模式和以美国波尔多美式风格为代表的葡萄酒旅游中心模式。

1. 酒庄线路模式。

国外葡萄酒旅游就是遍布葡萄酒产区的大大小小的酒庄、酒堡, 连接它们的是良好的线路及指示性较好的路标, 游客可以根据路标显示去你想去的酒庄, 然后在那里享受葡萄酒之旅。酒庄具有良好的设施, 使用一些促进措施来达到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的目的。这是国外最普遍的模式。

2. 葡萄酒旅游中心模式。

此模式的最早开拓者是2007年美国波尔多美式风格葡萄酒旅游中心, 该中心包括展示区、公园、水景野餐区、圆形剧场、餐馆、品尝室和商品零售区, 每年接纳8万人~10万人。中心聚集多家葡萄酒酿酒厂和庄园、酒庄。这是一种西方典型的新模式的尝试。

总之, 西方的葡萄酒旅游模式比较统一, 核心葡萄酒产品, 核心目的地吸引力, 文化产品共同构成了葡萄酒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而酒庄+道路+路标式的集中葡萄酒旅游体验是它的主要发展模式。

㈡我国葡萄酒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东麓地区、河北昌黎、山东烟台及沙城葡萄产区怀涿盆地被国家认定为中国四大葡萄酒原产地域保护区。就其发展模式来讲, 由于葡萄酒旅游产品具有工农业旅游的高度综合性, 在我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中涉及了多个葡萄酒旅游的景区。从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分析得出, 葡萄酒工业旅游示范点以不同的形式出现, 主要有企业工业园模式和酒庄模式等, 如北京龙徽酿酒有限公司工业园、秦皇岛朗格斯酒庄等。就全国农业示范点来说, 主要以葡萄沟和农业观光园中鲜食葡萄采摘的形式出现, 如吐鲁番葡萄沟、山东枣庄抱犊崮-熊耳山洪门葡萄村等。

㈢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开发模式构造目前,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业尚处于初始阶段, 其发展模式借鉴和参考了国内外的葡萄酒旅游发展模式, 即庄园观光旅游。但在其发展过程中, 如何使宁夏结合葡萄酒文化旅游的特征并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开发本地葡萄酒文化旅游市场, 通过设计别具特色的葡萄酒旅游线路, 整合旅游资源, 合理优化旅游线路, 开发出适合葡萄酒产业、旅游业、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开发模式, 从而使得葡萄酒文化旅游成为宁夏的一个地标性旅游项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基于产业融合和产业链理论提出三种适合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对接的互动模式即:以葡萄酒基地及庄园文化旅游景区为主的延伸型模式;以葡萄酒展会及文化节庆活动为主的重组型模式;以葡萄酒博物馆或博览园、创意园为主的渗透型融合模式。

1.延伸型融合模式。这种融合主要通过产业间经济活动的功能互补和延伸来实现产业间的融合, 通过各自产业价值链活动环节的延伸, 打破原有产业间的业务和运作边界, 使彼此产业的边界发生交叉融合, 从而赋予原有产业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强的竞争力, 形成融合型的产业新体系。如;目前宁夏已有自主经营的葡萄庄园十五家以上, 已初步形成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葡萄酒观光旅游, 主要形式有基地观光、采摘、酿造参观、文化欣赏等, 但旅游形式单一化, 接待规模小且不成体系。而通过开发本地庄园旅游市场, 设计别具特色的庄园旅游线路, 整合旅游资源, 合理优化旅游线路, 在庄园及葡萄种植基地设置旅游展示区和体验区如采摘区、葡萄酒简单酿制区、葡萄酒品尝区、文化交流区等, 以服务旅游者集散、节庆活动而设置的接待区等旅游功能区, 可以将葡萄酒庄园打造为新型的旅游景点, 拓展其葡萄酒文化之外的旅游功能, 同时也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

2.重组型融合模式。这种融合方式主要是将原有产业的价值链进行解散, 使各价值链活动环节形成一种混沌状态的价值网, 然后将原有产业价值链的核心增值环节摘录出来, 并通过新的价值通道的构建, 重新整合为一条新的价值链, 构筑出新型的融合型产业。例如, 葡萄酒产业和旅游业可以以葡萄酒博览会、葡萄采摘节、葡萄酒酿造节, 葡萄酒文化艺术节、葡萄酒品酒节、葡萄酒会展等节庆和会展作为产业融合的纽带, 通过产业活动重组的方式来实现两者的融合发展。以节庆会展为平台, 吸引大量的人流来参加, 从而带动宁夏的旅游经济发展。依托节庆展会这一平台, 借助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旅游资源, 通过两大产业资源的整合、产业活动的重组, 经各种互动式的葡萄酒及葡萄酒文化体验旅游活动或项目为融合产品的表现形式, 打造出全新的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形态, 不仅可以提升宁夏的旅游形象吸引游客, 而且可以有效地销售、传播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产品, 推动两大产业的快速发展。

3. 渗透性融合模式。

这一方式主要是在技术创新或管理创新的推动下, 通过技术的渗透融合, 将原属于不同产业的价值链活动环节, 全部或部分无摩擦地渗透到另一产业中, 相互交融, 形成新型的产业。在这一方式下, 原属于不同产业的价值链环节或产业经济活动相互交融在一起, 因而, 大大扩展了原有产业的价值链内涵, 使得融合后的产业具有更丰富的产业内涵、更强的产业增值能力。如, 在巴格斯酒庄、西夏王葡萄酒庄园、玉泉酒庄等在管理制度体系比较完善和拥有高科技的生产技术庄园内建设葡萄酒博物馆或博览园、创意园等, 将其庄园的历史、发展历程、规模、地位、管理理念、葡萄酒的口味和种类等依次展现在游客面前, 在葡萄酒创意园理, 可以主要将葡萄酒的养生价值、营养价值、药理价值等各方面的知识及常识面对面的传授给游客们, 这样便增加了葡萄酒文化创意产品消费过程中的真实性与体验性, 改造了传统的旅游景点及旅游形式并丰富了旅游景点的内容。

摘要: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产业优势为葡萄酒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随着其初步发展而产生的问题也不容小觑, 作者从葡萄酒旅游的基本概念及特点出发, 分析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旨在为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8.在创新中发展的宁夏产业园区 篇八

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地和平台。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银川的产业园区,主要是指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生态纺织园、银川高新技术开发区(灵武羊绒产业园)和银川科技园。基于其不同的功能定位,银川市正在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作为引领全市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把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引领新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地,把银川生态纺织园建成全新现代化生态环保集约型纺织工业基地,把灵武羊绒产业园作为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实验中心,把银川科技园作为破解科技、人才瓶颈,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抓手,以园区经济作为实现银川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载体。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打造一流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

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位于银川市灵武境内,规划区面积645平方公里,远景规划区面积约2855平方公里。2004年9月28日,宁东基地项目建设全面展开。目前,羊场湾千万吨级煤矿、25万吨甲醇、21万吨二甲醚、灵武电厂一期等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宝丰百万吨级采煤、洗煤、焦化项目,神华宁煤集团的52万吨煤基烯烃、60万吨甲醇等一批煤炭、煤电、煤化工项目也陆续开工建设。

从2003年至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累计完成投资600多亿元,到2020年预计将形成煤炭生产能力1.3亿吨,电力装机2700万千瓦以上,煤炭间接液化生产能力1000万吨,煤基甲醇、煤基二甲醚、煤基烯烃、合成氨、尿素等年生产能力均超百万吨,每年可新增财政收入180亿元,并拉动其他行业形成产值897.39亿元,新增就业超过80万人,成为以煤炭、电力、煤化工三大产业为支撑、全国一流的千万千瓦级火电基地、煤化工基地和煤炭基地。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兴产业的摇篮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是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原省级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基础上成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约11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近30平方公里,先后获得了“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以及“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众多称号。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机械装备制造及再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和现代服务五大主导产业,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数控机床、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设备、特种铸钢铸件、煤矿机械和轮胎生产基地。

目前园区共有人员近6万,建设了宁夏创业服务中心、宁夏留学人员创业园,宇夏软件园、宁夏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银川动漫基地等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形成了“一区六园”侧重各不相同的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加快园区建设、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创业之路。

装备制造及再制造产业领域年均增速达70%,预计今年年末可实现产值80亿元。小巨人机床、银起重工,共享铸钢等骨干企业生产的数控机床、起重机械、特种铸钢等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其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在西北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小巨人”企业生产的高端数控机床无论是产量和质量均在国内排名领先。

在风力发电机和光伏发电设备等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从名不见经传成长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光伏材料生产基地和陕甘宁蒙毗邻地区最大的风力发电塔筒制造基地,产品出口阿拉伯国家及欧洲。

在新材料产业领域,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宁夏资源优势把高纯硅、多晶硅、单晶硅作为最具增长潜力的产业加以发展。目前高纯硅产能达到1万吨,多晶硅产能达到3000吨,单晶硅产能达到5000吨。西安隆基、宁夏发电集团及银和新能源等企业借助这一“朝阳”产业迅速壮大。西安隆基硅五期项目全部达产后,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单晶硅产能将达到世界第一。镁铝合金、碳化硅粉体材料等项目正在建设中。

在精细化工产业领域,以佳通轮胎、长城轮胎及部分医药企业的骨干企业在继续成长壮大。

在现代服务业领域,除金融、保险、咨询等传统服务行业外,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了银川陆港,并与天津、连云港等港口建立了合作关系,成为宁夏货运量最大的陆港口岸。银川开发区保税物流区和出口加工区建设也已启动。

在信息产业领域,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宁夏软件园为依托,大力发展软件动漫服务外包产业,从业人员已近千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亿元,成为宁夏软件和动漫核心区。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以超前眼光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已投入运行的“宁夏物联网研发与应用示范中心”,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建立起两个院士工作站,三个国家级研发中心,9个自治区级研发中心以及19个企业研发中心。

2011年末,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了2777家企业,除了半数以上宁夏现有的2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舍弗勒、恩德、奥钢联、山崎马扎克、磁性流体技术株式会社、佳通、隆基硅、张裕、蒙牛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增长14.9%工业总产值206.3亿元,增长23.8%;工业增加值64亿元,增长10.3%;技工贸总收入370亿元,增长22%。

2012年前7个月,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依然逆势增长,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成为宁夏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预计到2015年末,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有望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技工贸总收入810亿元。

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关键项目带动相关产业

新近启动的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是西部继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后第三个国家级承接东部产业示范园区。

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规划占地3460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投资609.38亿元,到2015年建成120万吨彩色涤纶生产规模及配套的纺织生态产业园,年产值及营业收入982.99亿元;二期工程投资588.02亿元,到2020年建成300万吨彩色涤纶生产规模及配套的纺织生态产业园,年产值及营业收入2574.43亿元。

根据规划,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拟建8家以原液着色彩色涤纶丝为核心技术的大型龙头企业以及100多家以彩色涤纶丝为原料的中下游企业。今年8月2日,自治区对示范园建设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关键核心项目——聚酯聚合熔体直纺纤维生产线即将启动建设,同时打造上游原料供应链,延伸下游产业链,确保基础原材料供应与产品销售与增值。

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特色主导产业

始建于2003年4月的银川高新技术开发区(灵武羊绒产业园区)规划面积266.8平方公里,2010年11月29日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羊绒产业是园区的主导产业,也是自治区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和银川市“一强五优”产业。灵武羊绒产业园重点以发展羊绒精深加工为主,区内有中银、嘉源、荣昌三大羊绒集团公司。截至2011年底拥有企业52家(其中羊绒企业43家,皮草企业4家,粮食加工企业2家,乳制品等加工企业3家),培育了“绒典”、“灵州雪”、“帕雪兰”等一批自主品牌,形成了集羊绒分梳,绒条、纺纱、制衫、面料为一体的生产加工产业链,已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羊绒集散地和羊绒制品加工基地。

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灵武羊绒园区)先后组织实施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工程”项目,开展了“CAD、CAE在羊绒针织服装中应用”、“生产工艺自动化控制”、“基于质量管理控制的羊绒企业敏捷生产供应链系统”等课题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成效。目前,CAD设计系统、CAE辅助制造系统、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在中银、嘉源等5家重点骨干企业得到广泛应用示范,有效提高了产品创新能力,管理效率和市场反应速度。

2011年,灵武羊绒产业园生产无毛绒4980吨,生产羊绒条862吨,生产羊绒纱1345吨,生产羊绒衫339万件,实现工业总产值达81.66亿元,同比增长22.74%出口创汇1.7亿美元,累计解决就业8000余人。

银川科技园:后起之秀推前浪

2011年11月25日正式启动建设的银川科技园规划建设面积为3.57平方公里,围绕“一强四优五新”产业,重点突出煤化工、光电风电,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羊绒等领域。

与一般工业园区不同的是,银川科技园集“科研中试基地,科研办公、人才居住、生活服务等功能性场所为一体”,更侧重人才居住、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功能,改变了很多园区以生产作为单一性的功能而造成的不便。

启动仪式当天,银川科技局与中科院8个研究所签订了建设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绿色过程工程、智能控制、生态保护、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应用等中试平台子协议;自治区14家企业也提出入驻银川科技园申请。

今年8月29日,占地面积277.52亩,总投资约82524.95万元的三个重点项目、三个企业投资项目以及科技园研发中心、人才公寓、人才科技大厦共九大项目同时开工建设。

9.宁夏旅游业发展规划 篇九

公司紧紧围绕宁夏旅游集团资源整合、产业引领等战略任务,致力于全域旅游特色产品整合与营销、目的地形象推广与品牌打造、旅游重大节庆活动组织实施、旅游新媒体运营、旅游新业态开发引领等,搭建引领全域旅游营销高、精、尖、专运营平台,服务宁夏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建设,打造西部独具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招聘程序

因公司发展需要,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招聘职位及要求如下:

一、招聘原则

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招聘符合条件的专业人员。

二、招聘岗位、人数及条件

1、营销宣传专干1名;

2、营销宣传专干2名;

应聘人员需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较强的沟通协作能力和独立开展工作所需的各项条件,身体健康、品行端正,无不良从业记录。具体岗位要求见第五条。

三、招聘流程

本次招聘包括报名、资格审核、笔试、面试等环节。

(一)报名时间:5月20日8:30至5月25日18:30。

(二)报名方式

应聘人员将个人简历以文本形式编辑并发送E_mail至tanglirui@126.com邮箱(邮件主题为:应聘者姓名+应聘岗位+联系电话,勿以附件形式发送),不接受电话报名。个人简历的设计内容里要有应聘岗位。

(三)资格审核

报名截止后进行第一轮筛选与资格审核。对通过第一轮筛选的人员,电话通知进行现场资格审核。

现场资格审核需准备材料:个人简历、身份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职称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奖励证书、业绩证明等。以上资格审查所需资料需提供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核验后原件退回。

(四)笔试

现场资格审核完毕后,公司统一安排笔试,笔试内容主要为岗位所需要的必备基础知识。

资格审核与笔试拟在5月27日前完成。如因工作安排需调整时间,将电话通知相应人员,不再进行公告通知。

(五)面试

按笔试成绩高低确定面试人员,拟招聘人数与面试人数的比例由公司根据通过笔试的人员数量进行确定。面试内容主要为岗位适应性评价。

面试拟在6月1日前完成。如因工作安排需调整时间,将电话通知相应人员,不再进行公告通知。

(六)审批录用

根据资格审核、笔试和面试的最终结果确定录用名单,通知拟录用人员办理入职手续,入职手续办理时间拟定于6月2日,到岗时间拟定于6月5日前。

(七)薪酬

原则上,入职人员的劳动合同期限不低于三年,试用期为六个月。公司参考同行业各层级员工薪酬标准,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并依法缴纳“五险一金”。

(八)注意事项

如应聘人员因个人原因不能按时参加现场资格审核、笔试或面试,视为自动放弃本次应聘资格;拟录用人员如因个人原因不能按时办理入职手续或不能按时到岗,公司有权取消录用资格,并按成绩排名进行补录。

四、相关说明

(一)个人简历要如实、详尽填写,注明应聘岗位。邮件报名无需签名,资格审核时提交的个人简历等应亲笔签名。

(二)应聘者对应聘资料和个人情况的真实性负责,如与事实不符,一经发现,取消应聘资格;已录用的,取消录用资格;已签定《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关系。

(三)应聘者个人信息仅用于此次招聘,公司承诺对应聘者的个人信息予以保密,应聘资料恕不退还。

(四)招聘期间谢绝来访,如需咨询,请拨打咨询电话:18895089462 0951—3059371。

(五)本次招聘事宜解释权归属本公司。

招聘岗位说明

(一)营销宣传专干(1名)

1、岗位职责

(1)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制定并组织实施公司市场开发及营销计划,制定市场营销费用预算并进行费用控制;

(2)负责公司旅游产品的前期分析、市场研究、项目定位及产品设计,策划制定有新意、有吸引力、有特色且满足目标客户群需求的旅行产品;

(3)具有强烈的互联网思维,能够从日常的.工作中发现问题,反馈至产品技术团队,推动产品改进。

(4)负责与政府机关、外部媒体及相关社会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发运营公司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

2、任职要求

(1)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旅游、市场营销、经济、等相关专业;熟悉OTA,具有3年以上媒体、旅游市场工作经验,35岁以下;

(2)热爱旅游行业,具有较好的中国旅游地理知识;熟悉旅游产品设计与操作,擅于设计特色旅游线路和旅游活动;

(3)熟悉、掌握互联网及新媒体营销,具有敏锐的市场感知,对旅游有独到的见解,有发现整合旅游资源的能力,较强的市场拓展与应变能力,过硬的文案策划与编辑能力;

(4)具有组织应变能力、关系维护能力、旅游市场开拓能力。

(二)市场拓展专干(2名)

1、岗位职责

(1)负责公司的整体市场定位及制定市场营销战略,并组织实施落地工作,完成公司的市场营销目标;

(2)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定期组织各类市场公关、旅游产品推广活动,定期跟踪维护旅游产品的后续服务,收集整理客户反馈信息等,对市场拓展效果进行评估;

(3)组织目标市场、竞争态势、客户需求等调查,拟定公司旅游营销、市场开发方面的发展规划;

(4)组织开展旅游市场统计分析和预测工作,负责研究和拟定旅游营销新项目开发;

(5)协调客户和公司关系,树立公司形象,宣传公司宗旨,做好旅游产品全程服务。

2、任职要求

(1)本科及以上学历,旅游、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具有5年以上旅游市场工作经验,35岁以下;

(2)具有较强的旅游市场开拓能力,熟悉旅游行业、尤其是旅游网络市场特征和渠道经销管理特点,掌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品牌管理技能,具有较好的旅游市场洞察与分析能力;

(3)拥有成熟的旅游行业客户关系及卓越的旅游产品销售业绩。

联系方式

1、应聘人员将个人简历以文本形式编辑并发送E_mail至tanglirui@126.com邮箱(邮件主题为:应聘者姓名+应聘岗位+联系电话,勿以附件形式发送。

2、招聘期间谢绝来访,如需咨询,请拨打咨询电话:18895089462

10.宁夏蔬菜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篇十

我区冬季日照充足,夏季气候冷凉,具有发展设施农业和露地蔬菜的自然优势,是农业部规划确定的黄土高原夏秋蔬菜和设施农业优势生产区。近年来,我区坚持“冬菜北上、夏菜南下”双轮驱动战略,在各项政策、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建基地、育龙头、拓市场、活流通,蔬菜产业快速发展,被自治区列为“1+4”特色产业,成为了我区突破干旱制约、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和市场制约日益突出、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为进一步提高蔬菜生产能力,促进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促进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代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成就

(一)规模效益日益显著

“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实施了《设施农业效益倍增计划》、《蔬菜产业优化升级实施方案》等,大力推进了设施农业提质增效、露地蔬菜规模化发展以及永久性蔬菜基地建

设,蔬菜面积稳步扩大,效益逐步提高。截止2015年底,全区建成蔬菜200亩以上规模园区433个,面积41.05万亩;其中设施农业200亩以上集中连片基地241个,面积12.39万亩,千亩以上基地66个,5000亩以上基地5个。全区蔬菜(含蔬菜、瓜类、设施果树、食用菌等)种植面积307.5万亩,总产量680万吨,产值100.2亿元,农民人均蔬菜产业纯收入达到1211元,比“十一五”末增长 33.5%,蔬菜产业成为山川农民群众增收的钱袋子。

(二)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全区形成了设施蔬菜、越夏及冷凉蔬菜、供港蔬菜、麦后复种蔬菜、脱水加工蔬菜和露地西甜瓜六大板块和蔬菜四季生产,周年供应的良好局面。建成了以银川、吴忠、中卫为主的现代设施蔬菜、供港蔬菜生产优势区,以中卫环香山地区为主的压砂瓜生产优势区,以石嘴山市为主的脱水蔬菜生产优势区,以固原市为主的冷凉蔬菜优势区。产业布局区域特色鲜明,集聚度逐步提高。

(三)科技水平明显提升

以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及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为平台,推广优新品种;集成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精准水肥一体化、标准化建造、集约化育苗、绿色防控等技术;配套卷帘机、保温被、通风器、微耕机、移栽机等设施装备,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示范推广了农业物联网、装配式镀锌钢架结构、主动蓄放热及无土长季节栽培等新技术;探索示范了非

耕地栽培蔬菜技术。“十二五”期间,累计引进推广蔬菜新技术12项,蔬菜良种覆盖率达到 90%以上,提质增效技术覆盖率达到70%,其中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示范3.3万亩,精准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8000亩,极大的改善了蔬菜栽培土壤,提高了水肥的利用率。

(四)流通体系逐步健全

全区建成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53个,其中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19个,培育各类蔬菜流通企业和合作组织309家。配套采后处理、分级、包装,预冷、保鲜、储藏及冷链运输等设施,推进直销窗口、农超对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流通模式,打造了宁夏供港蔬菜、硒砂瓜、越夏番茄、西吉西芹,彭阳辣椒等一批品质优越、市场知名度高的特色产品。宁夏供港蔬菜远销香港、东南亚等地区,10家生产基地被香港渔农署授予“信誉农场”,冷凉蔬菜、脱水蔬菜除供应南方市场外,还出口到美国、意大利、俄罗斯、吉尔吉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

(五)蔬菜品质明显提高

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实施菜田沃土工程,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蔬菜产品品质明显提高。全区建成部级农产品质检中心5个,地级市均建立了市场准入检测站,建设农残速测点200个,形成了区、市、县、乡(镇)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全区蔬菜监测平均合格率达到98.5%。蔬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规模逐年扩大,全区无公害蔬菜产品达到480个,无公害产地60个;绿色食品品种达到27个;取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的蔬菜17个。

二、存在问题

(一)资源约束加剧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粮食生产用地和蔬菜用地矛盾加大,水资源紧缺,土壤盐渍化严重,病虫害发生频繁,连作障碍频发。据估算,全区40%的日光温室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连作障碍。冻害、干旱、高温、霜冻、暴雨、降雪、冰雹、大风等不利气候频繁发生。

(二)基础设施薄弱

一是市场、冷链体系不健全。田头批发市场少,田间预冷、储藏保鲜、冷链运输车等冷链设施缺乏,远距离运输损耗率高达20-30%。二是育苗中心规模小,育苗成本高、育苗质量参差不齐,全区育苗中心集中连片规模200亩以上的不足5家。三是设施建设质量不均衡,部分设施建设不规范,保温、抗压、抗风性能不高,抗灾能力弱。四是部分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

(三)设施装备及机械化水平低

设施结构普遍比较简陋,自动卷帘、自动放风、水肥智能控制等设施装备配套率不足20%,环境调控基本靠人工、凭经验,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经营规模小,组织化、机械化程度低,其中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机械化程度不足

20%,劳动强度大,生产率较低。

(四)市场竞争力不强

除西吉、彭阳、永宁外,大部分县区主导产品不突出,规模效应不强;采后处理、分级包装的意识差,生产出来的多为产品(大货),而非商品,更不是精品;缺乏地理品牌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多但不亮,示范带动能力差,好的产品却不是好的商品,卖不上好的价格。

三、市场前景分析

蔬菜的销售是全国大市场、大流通。“十二五”期间,全国各地蔬菜主产区产业升级和市场化进程加快,蔬菜总生产量已大于市场总需求量,呈现出结构性、季节性、灾害性气候的过剩或不足。供给侧矛盾突出,市场上低档次、同质化的蔬菜产品过剩,高品质、质量安全的产品缺乏。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消费目标的升级,市场对优质安全蔬菜的需求量将保持刚性增长,我区蔬菜以资源环境好、品质优著称,在满足本区消费的同时,作为一个外向型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区内市场需求旺盛

一是提高冬春淡季蔬菜自给能力。我区蔬菜常年消费种类40多种,本地生产供应的约20多种,主要以茄果类、豆类、瓜类、绿叶菜类、根菜类、白菜类等为主,其余靠外调。从区内市场供需形势来看,冬春蔬菜自给率仅30%、夏秋蔬菜自给率也只有60%。到2020年,按冬春蔬菜自给率提高到

50%计,需增加本地产蔬菜上市量10万吨,增加冬春蔬菜种植面积5万亩。二是人口增加带来的刚性需求。按照全区672万人口,每人每天鲜菜城镇居民不低于0.8公斤,农村居民不低于0.5公斤的标准计算,全年需蔬菜174.1万吨。按宁夏自然人口增长率1%估算,我区每年增加约7万人,到2020年,增加约35万人,年消费鲜菜10万吨,需增蔬菜种植面积5万亩。两项需增加面积10万亩,同时通过调整茬口布局,增加冬季叶类蔬菜生产面积以满足本地市场供应。

(二)区外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我区设施蔬菜、夏秋冷凉蔬菜、西甜瓜大部分销往区外市场,全年外销量达370万吨以上。外销市场主要为石家庄、太原、郑州、西安、成都、重庆、武汉、广州、深圳、香港等市场,部分产品出口到了俄罗斯、阿联酋等国家。香港、广东、福建、江苏、河北、天津等地的客商纷纷到我区投资,流转土地发展蔬菜生产。以“宁夏菜心”为代表的“宁夏蔬菜”在华南市场、港澳市场已成为“高品质蔬菜”的代表。从目前生产看,我区蔬菜生产面积仅占全国的1%左右,在全国的大格局中,充分发挥我区夏季冷凉优势、与南方省区错季生产优势,产品质量和安全优势,重新定位发展思路、主打品种,加大蔬菜分级包装和冷链运输体系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以“供港蔬菜”的品牌影响力,开拓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华南市场,以上海、武汉、长沙、合肥为代表的华中市场,以成都、重庆为代表的西南市场,挖

掘市场潜力,做大蔬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四、“十三五”发展思路、目标和原则

(一)发展思路

充分发挥我区蔬菜产业资源和品质优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一控两减三基本”及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实施蔬菜 “增供增收三百工程”(巩固提升百万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配套完善百万亩越夏冷凉蔬菜生产基地,稳定提质百万亩西甜瓜生产基地),提升设施装备,强化质量监管,完善冷链物流,拓展目标市场,逐步提高蔬菜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信息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水平,构建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控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努力推动蔬菜产业率先实现现代化。

(二)发展目标

加快推进蔬菜生产、流通、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实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单产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完善流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五大目标,推动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瓜菜面积达到320万亩,其中:露地蔬菜100万亩,设施蔬菜110万亩,西甜瓜110万亩;节水、节肥、节药30%以上;蔬菜单产提高10%以上,总产达800万吨以上;淡季蔬菜供应能力达到50%;主要瓜菜优良品种覆盖率达100%,提 7

质增效技术推广普及率达85%以上,机械化装备水平达50%以上;全区蔬菜产品农残监测平均合格率达到98%以上,60%蔬菜产品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蔬菜商品化处理率达到50%;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竞争有序、低损耗的现代蔬菜流通体系;加快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和地理标志认证,打造“宁夏菜心”、“宁夏番茄”等公用品牌,做精做靓“六盘山冷凉蔬菜”、“彭阳辣椒”、“西吉西芹”等区域品牌,全面提升蔬菜产业整体效益,产值达到120亿元以上,全区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1700元以上。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的原则。在生产类型、种植种类、品种布局上,因地制宜,结合各地自然条件、种植习惯和劳动力资源情况,坚持效益优先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加大优势区域蔬菜基地建设,实现“一县一品”。

二是坚持协调内外、统筹兼顾的原则。设施与露地并重,内销与外销协调,基地与直销对接,品种与季节适应,按照低成本、高效节能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益,实现增供增收。

三是坚持科技支撑、三产融合的原则。大力推广新品种、新装备、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模式,着力提高设施装备水平、机械化水平、自动化、精准化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强化贫困地区蔬菜科技支撑能力,促进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提高蔬菜生产能力。

四是坚持绿色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进工程节水、农艺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动农药、化肥、农膜减量使用,推进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现代蔬菜产业。

五、区域布局

“十三五”期间,以提升蔬菜产业现代化水平为核心,重点发展百万亩设施蔬菜、百万亩夏秋冷凉蔬菜、百万亩西甜瓜产业。引黄灌区重点发展设施蔬菜(含供港蔬菜)、及夏秋冷凉蔬菜、脱水蔬菜,中部干旱带重点发展西甜瓜及拱棚蔬菜,南部山区重点发展夏秋冷凉蔬菜。

(一)设施蔬菜

1、区域布局

以引黄灌区、扬黄灌区、库井灌区为重点,兼顾新建扩灌区和集雨补灌区。引黄灌区以兴庆区、贺兰县、永宁县、灵武市、利通区、青铜峡、沙坡头区为重点区域,主要发展节能日光温室茄果类精品蔬菜生产;中部干旱带以红寺堡、海原、盐池为重点区域,主要发展拱棚西甜瓜生产;南部山区以原州、彭阳、西吉、隆德为重点区域,扩大辣椒、西芹等优势作物种植规模;供港粤蔬菜,灌区以贺兰、永宁、平罗、利通、青铜峡、沙坡头区、中宁为重点区域,南部山区以原州、彭阳、西吉为重点区域,主要种植菜心、芥蓝、菜花等蔬菜。

2、主攻方向

在稳步扩大规模的同时,主攻提质增效。大力推广设施标准化设计与建造、集约化育苗、秸秆生物反应堆、滴灌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机械化作业等技术。全面提升装备水平,向标准化、机械化、精准化方向发展;组装配套优新品种及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引导扶持新型经营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加强蔬菜生产信息监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扶持冷链贮运体系建设,建立产销信息服务平台。

3、主推产品与目标市场

日光温室以番茄、辣椒、黄瓜为主导产品,上市期为9月~翌年6月,产品主要销往宁夏本地及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内蒙等地区。大中拱棚以西甜瓜、番茄、辣椒、西芹、韭菜为主导产品,上市期为6月~10月,产品除满足本地需求外,主要销往广东、福建、上海、安徽、湖北等南方省区。

(二)夏秋露地蔬菜

1、区域布局

夏秋露地蔬菜含夏秋冷凉蔬菜、脱水加工生产二种类型。

夏秋冷凉蔬菜,灌区以平罗、贺兰、永宁、灵武、利通、青铜峡、沙坡头区、中宁为重点区域,主要发展茄果类蔬菜;中部干旱带以同心为重点区域,主要发展越夏番茄;南部山区以原州、西吉、彭阳、隆德为重点区域,主要发展叶类蔬菜和根茎类蔬菜。

脱水加工蔬菜,以平罗、惠农为重点区域,主要发展番茄、芹菜、菠菜、甘蓝、韭葱等适宜加工的蔬菜。

2、主攻方向

以灌排体系建设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立足地方特色,定位外销目标市场,明确主导品种,大力推广集约化育苗、节水灌溉、绿色防控、机械化作业等技术。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行适度规模化经营;强化流通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主推产品与目标市场

夏秋冷凉蔬菜,灌区以番茄、辣椒、茄子、黄瓜为主导产品,6-10月上市,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型城市;南部山区以芹菜、辣椒、白菜、菜花、甘蓝、萝卜、胡萝卜为主导产品,6~9月上市,主要销往安徽、湖南、湖北、广东、上海、甘肃、河南、陕西等省区。供港粤蔬菜,以菜心、芥蓝为主导产品,5-10月上市,销往港澳地区及全国各大城市。脱水加工蔬菜,以芹菜、番茄、菠菜、韭葱为主导产品,6-10月上市,销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三)西甜瓜

1、区域布局

在中卫市环香山地区打造硒砂瓜产业带,面积90万亩;在同心县、红寺堡区、海原县、盐池县等中部干旱带地区建

设地膜瓜产业带,在毛乌素沙漠边缘和贺兰山东麓发展沙漠和山地西瓜,面积20万亩。

2、主攻方向

加强品质品牌保护,推进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广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覆膜保墒、松砂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联合攻关,克服连作障碍;发展后续产业,在有补灌条件的老砂地适度发展枸杞等经济作物种植;积极推广沙漠和山地西瓜种植,推进非耕地利用。

3、主推产品与目标市场

以西瓜、甜瓜为主导产品,压砂瓜和山地西瓜以大果型晚熟品种为主,7月下旬-9月中旬上市,主要销往北京、上海等30多个大中城市。地膜瓜以中果型早熟品种为主,6月下旬-7月下旬上市,主要销往甘肃、陕西、内蒙等周边省区。沙地西瓜以大果型无籽西瓜为主,7-9月上市,主要销往广东、上海等地。

六、重点任务

(一)保障供给 促进增收

大力实施蔬菜“增供增收三百工程”,巩固提升百万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配套完善百万亩夏秋冷凉蔬菜生产基地、稳定提质百万亩西甜瓜生产基地。按照各地优势和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坚持“一县一业、一品为主,合理搭配”,稳步扩大生产规模。以县(区)为单位,培育瓜菜产业大县,每县打造1-2项主导产业,开展绿色高产高效整建

制县创建,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生产装备更新换代,扩大产业集群规模。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瞄准目标市场,合理安排设施蔬菜、供港粤蔬菜、夏秋冷凉蔬菜、麦后复种蔬菜等茬口布局和品种结构。设施蔬菜以引黄灌区为核心,稳定提高冬春季节设施蔬菜生产供给能力,提高花卉、果树、食用菌等特色产品比重,推进设施农业向精品、高端、高效方向发展。夏秋蔬菜以引黄灌区越夏番茄、供港粤蔬菜、固原冷凉蔬菜、石嘴山加工蔬菜、其它茄果类蔬菜为重点,提升在南方市场销售的份额,扩大“宁夏蔬菜”品牌的影响力和带动力;西甜瓜以中部干旱带环香山压砂西甜瓜基地为核心,稳面积、保品质、提品牌,稳固大中城市市场。

(二)优化设施 提升装备

在宁夏二代节能日光温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设施结构,总结完善第三代日光温室设计参数,采用新型节能保温材料,加快示范推广。通过集成配套现代设施设备和实用机械,提升设施装备和机械化水平,实现标准化生产和精准化管理,降低劳动用工和强度,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一是加大物化技术投入,集成配套卷帘机、保温被、自动风口开合器、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机、潮汐式育苗装备等设施设备,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二是示范推广成熟的机械设施和技术,提高机械化应用普及率;引进适合于设施生产的耕作、植保、采收、运输等小型机械设备,满足设施生

产各环节需求;三是加大农机农艺融合,研究适宜机械化耕作的栽培模式,形成高效生产技术体系。

(三)集成技术 提质增效

以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绿色高产高效整建制县试点建设为抓手,积极筛选、示范、推广普及优良品种;加大集约化育苗、秸秆生物反应堆、滴灌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实用技术和高效种植模式推广力度;研发推广物联网、无土基质栽培、熊蜂授粉、新型保温覆盖材料等先进技术。完善育苗、生产、加工、包装及运输技术规程,全面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以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为目标,加强生产基地投入品和生产过程监管,建立产品安全质量追溯体系,确保蔬菜质量安全

(四)健全体系 加强服务

通过创新人才使用机制,产学研结合,组建专家团队,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组建行业协会等方式,健全完善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强化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推广部门之间的协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应用率;组建一支技术力量强、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队伍,完善服务设施,加强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建设;以科研、教学、农技推广科技人员、学科带头人及县、区生产一线技术人员为主,组建人员搭配合理、服务能力强的专家团队,以自治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平台,开展产业发展全程服务,实现专家团队-技术-基地-农民(企业)的无缝对接,解决

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在蔬菜产业集中区的乡镇村,依托农机作业公司、农资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围绕“技术服务、农资供应、测土配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信息服务”等功能,建设一批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组织从事蔬菜、瓜果、食用菌等鲜活农产品种植、加工、流通、销售单位的人员,组建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向会员单位提供有关蔬菜生产、加工、流通及外贸出口方面的政策、技术、市场等信息服务,开展技术咨询、培训和服务。

(五)强龙头 促带动

依托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和合作社,采取土地流转、土地入股、股份合作、订单生产、共建基地、协作销售等方式,创建品种优、技术优、管理优、品质优、价格优的“五优”蔬菜生产基地,探索建立“公司+市场+基地+农户”的蔬菜产业现代化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品牌打造,促进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增强发展动能,引领我区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六)配套冷链 完善物流

集中扶持蔬菜产区建设预冷、冷藏保鲜及冷藏运输等冷链环节建设,重点加大田头预冷、商品化处理和冷藏保鲜库等设施设备的投入引导力度,按菜地面积和商品化处

理需求,配置相应的预冷设施、整理分级车间、冷藏保鲜库,以及清洗、分级、包装、运输等设备,提高产品档次、货架期和附加值。鼓励蔬菜优势产区建设专业化规模化蔬菜冷链物流服务中心和现代配送中心,培育龙头企业,扩大蔬菜产品运销范围,延长运销时间,增强市场调剂能力。

(七)开拓市场 做靓品牌

突出彰显我区高原冷凉、绿色生态特色,瞄准高端市场,做靓蔬菜品牌,拓展外埠市场。打通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推进直销窗口、农超对接、连锁经营等蔬菜产销一体化经营;加快培育市场流通主体,扶持流通企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开展产销衔接;引进国内外大型龙头企业参与我区瓜菜生产、加工和销售。积极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申请和保护,重点打造“宁夏菜心”、“六盘山冷凉蔬菜”、“香山硒砂瓜”、“宁夏番茄”等地域品牌;借助全国知名农产品展会和外销市场,开展多种形式的品牌展示、推介和宣传活动,开展“全国知名蔬菜销售商走进宁夏”系列活动,把“原字号“老字号”“宁字号”农业品牌推出去,提升品牌影响力,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八)互联网+ 引领销售

强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自治区、县、乡三级瓜菜生产信息监测体系,建设网络信息平台,开发生产信息监测软件,对全区大宗瓜菜的播种面积、产量、上市期和产地价

格信息进行采集、分析、预测和发布,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生产服务信息,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促进市场平稳运行。进一步完善瓜菜流通信息网络,覆盖全国主要批发市场,规范信息采集标准,定期收集发布蔬菜价格、供求等信息。核心区域城市和产业大县建立瓜菜市场监测预警体系。推进电子商务与蔬菜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广“互联网+蔬菜”的销售模式,提升蔬菜电子商务水平,使之应用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产业链各个环节。

(九)完善保险 支撑发展

完善蔬菜保险机制,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化运作手段,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作用,统筹兼顾菜农和市民利益,保障市场供应,稳定蔬菜价格。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由现有设施蔬菜、脱水蔬菜和压砂瓜险种扩展到瓜菜产业全覆盖;覆盖区域由现有平罗、惠农、中卫等县区向全区扩展。进一步扩大蔬菜价格保险覆盖面,重点对番茄、辣椒、黄瓜、茄子、芹菜、大白菜、甘蓝、韭菜、胡萝卜、茭瓜、西甜瓜等主栽品种进行保险,降低市场风险,保护农民收益。

七、重点项目

(一)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一是鼓励各地继续扩大高标准规模化蔬菜生产设施建设。以现有基地为基础,日光温室坚持科学规划、科学设计、统一标准、严格施工,推广应用全钢架结构,全部达到宁夏

二代节能日光温室建造标准。引黄灌区拱棚采用全钢架结构,中南部地区推广经济实用、简易规范的大中型拱棚。二是选择基础条件好、设施建造标准高、生产技术先进的基地,打造高标准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配套卷帘机、保温被、温室环境自动控制等设施设备,配套滴灌,绿色防控等物化技术。每年建设60个永久性蔬菜基地,到2020年打造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30万亩。三是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在设施蔬菜集中产区推广“有机肥+配方肥”、“菜—沼—畜”、“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秸秆生物反应堆”4种技术模式。四是在生产基础好、优势突出、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县,开展农业部绿色高产高效整建制县每年1个,示范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引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升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带动提升我区蔬菜综合生产能力。

(二)蔬菜重大技术示范推广

重点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和一批轻简增效、农药化肥双减技术,加快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滴灌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农业技术。以茄果类、瓜类、叶类蔬菜为主,研究不同蔬菜作物的养分需求特性和病虫草害发生规律、科学施肥和施药技术,筛选高效肥料、农药新产品以及蔬菜全程施肥施药新装备和水肥药一体化设备,重点推广沼渣沼液、生物有机肥、专用肥、水溶性肥料和生物农药等,集成创新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每年示范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1万亩。每年推广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5000亩以上,推广精准水肥一体化设备20套、建设20个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

(三)集约化育苗中心建设

在蔬菜生产优势县区,建设大型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每个育苗中心占地面积200亩以上,年育苗能力达3000万株以上。育苗设施以日光温室为主,连栋拱棚为辅,适度发展现代连栋温室,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增温保温、通风换气、遮阳降温、育苗床架、潮汐式灌溉或行走式喷灌、催芽室、播种机、种苗运输等设施设备和培训、检测室;建成集育苗、新品种展示、新技术培训为一体的高标准综合育苗中心。每年建设3个,到2020年共建设15个。

(四)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发

研发适合设施内应用的耕整、起垄、移栽、喷药、施肥、采收等小型机械及与之配套的栽培模式;示范推广露地规模化生产的大中小型机械,加快推进蔬菜生产机械化。每年建设农机农艺综合示范基地20个,每个基地面积1000亩,筛选示范适宜机械及模式。

(五)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推广

每年建设10个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每个基地面积300亩以上,配置温室环境自动采集和控制、外部环境监控、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装备。在基地(或园区)建设中心控制室,装配各类蔬菜种植管理软件,汇集、分析、储存环境监测数据;实时发布生产指令信息,自动控制设备运行;实时发布信息到手机、电脑及管理者,及时掌控信息;全方位展示园区实时现况;实现对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子精确管理,智能化灌溉,自动化控制。

(六)冷链体系建设

鼓励生产基地、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蔬菜流通企业购置预冷、低温分拣加工、冷藏保鲜、冷藏运输等冷链设施设备,加大制冰、冷库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蔬菜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十三五”期间,每年建设占地面积1000m以上、分拣加工车间200 m以上,贮藏保鲜库容300m的,储藏能力达到100吨/次的采后处理示范中心10个。

(七)蔬菜技术综合服务站建设

培育多元化服务组织,鼓励企业、合作社或专业农机服务公司购置蔬菜耕整、起垄、移栽、喷药、施肥、采收等机械,建设集技术指导、农资超市、测土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信息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蔬菜技术综合服务站。每年建设20个,到2020年建成100个蔬菜综合服务站。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切实把推进蔬菜产业发展作为“十三五”期间“三农”工作的一件大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完善

232措施,狠抓落实。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计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抓好日常工作。各市、县(区)要抓紧制订计划和实施方案,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自治区将进一步优化瓜菜产业扶持政策,创新产业扶持机制,采取政府补贴、贷款担保贴息、产业基金引导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支持现代蔬菜产业体系的培育和提质增效重大技术的推广。各地要进一步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引导。建立健全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导和鼓励个人、单位及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蔬菜产业发展。加大农业保险政策实施力度,提高瓜菜生产应对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

(三)强化科技支撑

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加大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建立产加销、产学研一体化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加强推广技术体系建设,优化人员结构,增强服务能力。探索蔬菜技术推广的社会化组织形式和服务机制,培育和发展一批服务性、经营性机构、组织和企业。强化育苗中心建设,充分发挥育苗中心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大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加强技术人员及职业菜农的技术培训,培养一大批瓜菜生产能手、经营能人和科技带头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上一篇: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公开课教案下一篇:勤廉双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