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为什么读书心得体会(共11篇)(共11篇)
1.六个为什么读书心得体会 篇一
学习《六个“为什么”》心得体会
9月23日,中心开展了《六个‚为什么‛ ——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专题辅导讲座,讲课专家从六个‚为什么‛的基本内涵、提出背景、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通过学习,我对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和单一的公有制;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等六个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六个‚为什么‛》紧密结合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站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相结合的战略高度,对事关我们党、我们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六个重大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回答,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益尝试。我们税务部门担负着‚聚财为国、执法为民‛重任。国税干部要善于把握时代的特征,更加自觉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做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不断提高理论武装的效果。
《六个‚为什么‛》涉及的六个问题,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坚持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坚持走什么样的道路,坚持什么样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坚持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如何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其中任何一个问题都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我们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这些问题是广大税务工作人员密切关注的问题,对这六个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回答,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必将有助于我们税务人员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国税窗口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把学习《六个‚为什么‛》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同当前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及‚国庆60周年‛主题活动等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引导窗口人员共抒爱国情怀、共话祖国新貌、共享国庆喜悦,增强爱国情感,充分展现窗口人员热爱祖国、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树立良好地国税形象。
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要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又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进一步抓好思想理论建设,干好国税本职工作,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宗 强
2.六个为什么读书心得体会 篇二
一、“问题解析式”教学须解剖问题本身
问题是属于认知方面———认知科学或认识论的概念。教学活动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与各种形式的问题有关,只有对问题本身进行解剖,才能对问题进行把握,做到有的放矢。马克思曾经指出,“问题是公开的、无所顾忌的、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在当今的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学者们习惯上把问题区分为良结构和不良结构两种类型,即结构良好问题(well-structured)和结构不良问题 (ill-structured) 。教育技术专家乔纳森(David H.Jonassen)认为,结构不良问题具有多个抽象的目标,问题的已知条件可辨别性差,甚至不存在已知条件;问题有多种不可验证的解法,或者没有解法。这就是说,良结构问题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则、原理、程序、模型等程式化手段得出答案,这是一个可以确定的问题,也就是存在标准答案。因而,整个问题的结构是良好的。而不良结构则不同,它具有模糊性、可变性、可想象性、不确定性,很难找到一个“标准”答案。简言之,良结构与不良结构问题的关键区别在于变与不变、确定性与非确定性,从而导致回答问题的方式也存在根本性之区别。“思政课”“问题解析式”教学的进路在于“问题抓人,解答到位”,而“问题抓人”就必须要分清楚哪些是良结构问题,哪些是不良结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运用方法来解答问题,有效地推进“思政课”教材问题体系与学生问题体系的对接,提高释疑解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解答不良结构问题在“思政课”教学中意义
高校“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中, 由于教师对良结构问题偏好程度明显超过不良结构问题,呈现给学生的常常是结构良好的问题。然而,现实生活中学生遇见的往往是大量结构不良的问题。因为在现实上,许多不良结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相关,这些问题甚至直接触动了学生心灵深处,因而学生能提出有意义、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真实表达他们的现实困惑、现实情感、迷惘等。因此,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师解答的问题能真正做到为学生释疑解惑,这对于增强“思政课”“问题解析式”教学的针对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正是由于学生自身的确存在疑惑,但又难以找到答案,“思政课”应当满足这个方面的要求。正是由于学生想提问题,这就形成一种学生想提问难倒教师、教师尽全力回答学生问题的互动模式。在这个辩论中、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中,增强了“思政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所以,不良结构问题在“思政课”“问题解析式”教学中,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挖掘问题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辨别真伪、是非、美丑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问题解析式”教学中不良结构问题的基本类型
“思政课”“问题解析式”教学的问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教材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梳理和归纳,建立问题逻辑体系;二收集来自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形成学生问题体系。如前所述,教材问题体系主要是属于良结构问题。因而,探讨“思政课”“问题解析式”教学的不良结构问题,主要是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尽管,这样划分本身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依据乔纳森对不良结构特征的研究,以《释疑与解惑———来自大学生的问题》为例,“问题解析式”教学中的不良结构问题大致可以归结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不是问题的问题。不是问题的问题其实就是问题本身不成为问题。由于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存在多元化和层次性。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是不成为问题的问题,但是,在“思政课”“问题解析式”教学过程中又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有学者指出,“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本身即是一种误解,有的甚至是假问题,但误解和假问题也是学生问题的特点之一。澄清误解,阐明问题不能成立的根据,正是典型的为学生释疑解惑。”不是问题的问题是不良结构问题中的特殊情况,给“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要说清楚为什么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不是问题的问题?就不能囿于教材的限制,而且,要澄清误解需要的是多领域、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在分析问题之所以不成立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东西,接受更多的新思路、新观念、新观点。
第二,“如何…”的问题。在回答学生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以“如何…”句式进行提问的问题比较多,诸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思潮多元化之间的关系?”等等。“如何…”的问题是典型的不良结构问题,它的回答没有一种定论,从学术的角度看,不同的学者、学派对此问题的回答往往具有不同的答案。然而,这也是学生面临比较困惑的问题。这种回答要求提供理论上的对策或者是实践上的具体操作方案。“正是在语言中,期待及其实现发生接触。”不同的情况下,语言的使用技巧也就存在很大的差别。通过语言的使用,使之建构现实世界、未来图景、实现目的的一种传播方式。因而,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如何…”的问题的回答,也难以有固定的模式。
第三,“假如…会怎么样”的问题。这种提问方式是学生建构一个确定性前提,根据这个前提来推理,询问解决问题的办法。诸如“为什么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了,而前苏联走社会主义道路失败了?如果中国当年也将西方资本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那能成功么?”“假如我不是共产党员,我也不懂马克思主义,那么我能在社会上很和谐的生活吗?”“西方多党制如果在中国国情下实行,会有哪些弊端?”等等。通过假设来建构问题,这是学生提出问题的一个重要特征。回答这类问题的前提就是分析学生的假设。有些假设是成立的,在这个基础上推理而来的答案可靠性较强。但是,如果假设本身不成立、或者说假设本身值得商榷,那么给出的答案也就值得考虑了。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言“只有在正常情况下,才能清楚地规定词的使用;我们知道,而且毫无疑惑,在这种或那种情况下该说什么?情况越不正常,我们就越发疑惑该说什么?”[6] (P84) 假设越玄乎,说什么也就也疑惑。因而,“假如……怎么样”的不良结构问题,给教师带来很大的挑战性。
四、提高解答不良结构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策
如何有效回答不良结构的问题,做到“问题抓人、解答到位”,这是关系到“问题解析式”教学是否有效的根本。
上海大学在“六个为什么”试点工作中,就如何解答不良结构问题作了积极探索,建构了三个层次的解释逻辑:“一是正面回答问题。对于目前已经能够作出明确回答的问题,我们尽可能从正面解答,为学生释疑解惑;二是解释问题的性质。对于一些有待社会实践进一步深入,从而为理论上的突破创造条件,才能给以明确解答的问题,我们向学生解释问题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问题的解答;三是提供不同观点供学生参考。对于一些还没有定论的问题,我们尽量全面地为学生提供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观点,为学生提供一个进一步认识问题的座标系。”[5]这三个层次的逻辑建构,其实就是针对不良结构问题的层次进行设计的,其目的是提高解答问题的针对性。
正面回答问题是释疑解惑的首要任务。在不良结构问题里,具有一些前提相对明确,或者目标相对明确的,或者学术界有相关定论的,可以作出正面回答,采取正面回答的方式。但是,对一些性质不同的不良结构问题,它难以在现实的理论世界和生活世界中找到答案,因而也就难以正面回答,选择解释问题的性质的方式来回答问题是一个有效的方式。对于学术界难以有定论的不良结构问题,采取提供不同的学术观点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学者的观点、看法,在多样性的观点中不断拓宽视野、不断提高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培养学生梳理观点的能力和思辨的能力。
在这个基础上,建构不良结构问题体系是提升释疑解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不良结构问题具有开放性、回答问题的多样性、学术观点的层次性等特征。它要求我们必须对不良结构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建构不良结构的问题体系。建构问题体系是提升释疑解惑的前提和基础。不良结构问题的体系与良结构的问题体系不同。不良结构的问题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要建构不良结构的问题体系必须要通过问题逻辑,才能建构问题之间的逻辑关联。以问题逻辑的方式来建构不良结构的问题体系,就是要把学生提出的多种类型的问题进行分层分类,设置顶层问题,然后根据顶层问题细化为多个层次的小问题。在试点工作中,上海大学就是把“六个为什么”的六个重大问题设置为顶层问题,然后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以逻辑的方式纳入这些顶层问题之中。从而建构“六个为什么”问题体系中的学生问题逻辑。这是一个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本文从“问题解析式”的视角对“思政课”教学进行研究,探讨一种解答不良结构问题的教学模式,只是一种尝试性的研究。其价值不在于研究的结论或结果,而在于在研究过程中对问题的思考。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解析式”教学的进路在于“问题抓人, 解答到位”, 这就要求从问题本身出发, 分析问题的结构, 重视不良结构问题, 并从问题逻辑出发, 建构问题体系, 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释疑与解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解析式”不良结构问题,问题逻辑,问题体系
参考文献
[1]宋文淦.问题逻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3]鲁志鲲.结构不良问题解决研究述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4) :116-120
[4]王天恩.六个“为什么”与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方法改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 (5) :93-96
3.学习六个为什么心得体会 篇三
殡仪馆:黄淑琴
我学习了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一书。还认真的参与了本馆组织的学习讨论活动,大大地拓宽了我的理论知识面。我认为这是一本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大理论的实践问题的实用教材,是广大职工深入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读物,《六个“为什么”》一书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以鲜明的观点、深入的分析、生动的事例、透彻的说理,全面准确地回答了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涉及的六个问题,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坚持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坚持走什么样的道路,坚持什么样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坚持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是否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这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我们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同时,该书对这六个问题都进行深入浅出的回答,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我们廓清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为实际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必将大大深化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和理解。
今年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华诞,又是改革开放30周年。从实际上来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使古老的中华民族获得了新生。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当家做了主人彻底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到东方的巨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国际上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从理论上来讲,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社会,随着实践的发展,就必然要经历一个从初级到高级,从不发达到发达,从
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各种不适应社会主义发展和完善的东西必须通过改革来解决,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人民的生活很贫困,物质也较匮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度拉大,社会主义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使我们清楚地发现了体制上的弊端,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认识到不改革就没有出路,通过30年的改革与开放,实践证明改革和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而且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其答案非常简单,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时代的选择。
决不走回头路,是我们从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成功实践中得出的重要结论,也是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我们必须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馆的发展壮大。为殡仪馆今后的不断发展创新,在党中央的大政方针指引下,围绕殡仪馆的宗旨,我要尽职尽责,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日
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殡仪馆:黄淑琴
最近,学习了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感受颇深:吴大观同志一生致力于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航空发动机研制方法和程序的研究,主持研制多种型号的发动机,并培养了几代专业人才。为航空发动机的设计研制和促进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生前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在他九十高龄时,写下了“我愿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继续为我们的航空工业尽心尽力,为实现今生‘航空报国’的夙愿,奉献一颗赤诚的心”的人生感言。他热爱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一生,是致力于建设航空强国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我认为,吴大观同志的精神闪光点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一、一生跟着党走的坚定信心。吴大观同志的一生可以说是全部献给了党和人民的航空发动机事业,他对事业的热爱与追求,离不开对党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心。他坚信只有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这种信念他一生都没有动摇过。
二、一生为国为民的高尚品质。吴大观同志一生矢志报国,始终不忘自己是中国人,时刻牢记时代赋予知识分子的责任。他拥有宽广的胸怀,敬业勤奋,奉献社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工作中,他要求严格,事必亲躬。他还心系群众,奉献社会,为“希望工程”等捐款近10万元。难能可贵的是,他清正廉洁,从不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三、一生奋斗不止的人生境界。吴大观同志用一生演绎了这样一句为世人耳熟能详的话: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他位居高位时,自己只要动动嘴就行了;在他退休以后,本应该去安享晚年。但他却没有坐亨其成,他一心想着还能为这个社会做多少贡献,创造多少财富。他对人民、对国家、对党和事业无限的忠诚.吴老的事迹告诉我们,成才必须有顽强的意志,必
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因此,必须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自已的综合素质,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学会忍耐,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爱岗敬业的有用之才。
通过学习、我要以吴大观同志的精神为动力,立足岗位,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为殡仪馆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4.六个为什么 学习心得 篇四
我国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深刻变化的社会生活,催生了许许多多的热点话题,研究和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析事明理、解疑释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理论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为扎实推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了《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以下简称《六个“为什么”》)一书,该书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六个为什么”涵盖了指导思想、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发展方向等重要方面,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书中文章从历史背景、发展脉络、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等方面,有理有据地阐述了“六个为什么”;文章观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证有力,在理论的大众化、通俗化、应用化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大大深化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理解,是切实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非常有用的学习辅助读物。
《六个为什么》,即六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来自李长春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深入回答了为什么要坚持马-1-
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能搞资本主义;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的公有制;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等一系列关系到我们党、我们国家坚持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坚持走什么样的道路、坚持什么样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坚持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是否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可以说,其中任何一个问题都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我们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六个“为什么”》一书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深入浅出,体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六个“为什么”》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理论只有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表达,才能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真正把理论转化成为改变世界的强大力量,发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作用;对于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群众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越来越认同、越来越拥护。同时,人们也看到,思想理论领域围绕着价值
理念、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等问题的争论也十分激烈。《六个“为什么”》所列的问题,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等各个领域,如为什么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不能搞“三权分立”等等。这些问题既复杂尖锐,又不可回避,急需得到权威性和科学性的解答。《六个“为什么”》鲜明地回答了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用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和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靠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发展手段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一系列问题。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践行者。
通过学习《六个“为什么”》,坚定了我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仰,提高了我辨别理论是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识、能力和水平。使我深刻理解了“六个为什么”:
一、指导思想一元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地位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决定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起根本指导作用的科学理论。一种理论要成为一个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其作用决不能局限于某一个具体部门或具体领域,而应对整个党和国家发挥根本指导作用。这就决定了并非所有的科学理论都能成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而只有能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起根本指导作用的科学理论才能成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对最广泛领域的科学认识,涵盖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等各个领域,为其他一切学科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我们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具有根本性的指导作用。这是其他任何一种学说、任何一种理论所无法比拟的。
二、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历史上有人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总是行不通。我们搞社会主义虽然犯过错误,但总的说来,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回顾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这一论述的深刻含义。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是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的,至今已经90个年头。在这90年当中,以1919年的五四运动、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和界限,大体上有三个30年。第一个30年,是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第二个30年,是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第三个30年,是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90年的历史充分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旧中国搞资本主义行不通;在当代中国搞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倒退。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同时始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将市场经济与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如果放弃和否定公有制,搞私有化,必然出现社会主义的异化演变与自我否定。世界上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实行私有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只占其中的百分之十几,大部分的国家都是经济社会落后的国家。如果我国搞私有化,就会导致两极分化,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出现社会动
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要求和特点,也是我国经济运行的需要和特点。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如果社会主义公有制被否定了,搞了私有化,社会主义制度也就不存在了,我们也就丧失了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向共同富裕的基础。
四、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近代史上,我国曾经几次模仿西方的政治制度,搞“三权分立”。但这些都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真正的民主和自由。历史证明,在中国照搬西方政治体制的模式是一条走不通的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政权组织形式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权力结构代表了人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更高阶段。
五、多党制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多由两个或多个资产阶级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体现了人民选择的民主制度。而实际上,这种制度并没有改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权是由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尤其是其中的大资本集团控制的实质。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及发展,有着特定的国情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是中国近现代历史演进和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人民的理性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争取民主、反对独裁斗争中作出的正确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各政党共同奋斗的历史凝结起来的伟大成果。我国决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而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也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在这个时期,各种人民内部矛盾伴随着因社会快速发展而出现的社会不平衡大量产生、发生。当前,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根本利益是团结一致、抓住机遇、实现发展。
六、总结历史的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弄清楚过去我们从哪里来、怎样走过来,更重要的在于搞明白未来我们要向何处去、如何走下去。决不走回头路,是我们从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成功实践中得出的重要结论,也是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针。决不走回头路,意味着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正确方向。走对路,才能不走回头路。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实践,从根本上讲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不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国家就会走向改旗易帜的邪路;不继续将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推向前进,国家就会回到封闭僵化的老路。事实证明,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既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这个基本前
提,也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不动摇这个内在要求,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学习《六个“为什么”》有助于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党员、干部、师生、员工中的认知,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广大师生共抒爱国情怀、共话祖国新貌、共享国庆喜悦,增强爱国情感,充分展现广大师生热爱祖国、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在校园内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主旋律。
5.《十万个为什么》读书心得体会 篇五
我从小到大,心里有千千万万的为什么,也有属于自己的书,我也有一本书叫《十万个为什么》。
去年,我买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在那时起我像是着了魔一样的,去读那一本书,我的心里的为什么也解了不少,可是有一个问题从小到大就缠的我,为什么说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呢?我在这本书中知道。海洋里有许多有蛋白质,人们比较熟悉的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精心的人工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强大啊!除海藻外。海洋中还有人们的肉眼看不到的浮游生物和鱼虾等,所以海洋被说为未来的粮仓。
在这个书中不只有这个问题,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如果你们也有千千万万个为什么,就去看看《十万个为什么》吧!
6.中国为什么能读书心得 篇六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让我受益匪浅,我明确了许多自己以前不曾知道或记忆模糊的东西。通过阅读《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虽然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让我懂得党的思想是博大精深,实践是永无止境的,其次就是自己应该更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多方面充实自己,然后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了党,以及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即永远跟党走的决心。一本书看下来心潮澎湃,忘不了革命前辈在硝烟中前仆后继,忘不了无数英雄为祖国解放事业而奋不顾身,曾经的苦难,曾经的悲怆,让人难忘,今天的成就,今天的伟业,让人自豪。
揭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13个“谜底”,感受民族复兴背后的伟大力量 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依然快速增长,这一系列重大成就和标志性事件,使国际社会刮目相看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于是,“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等等成了国内外许多人探讨的问题。一些有识之士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为什么这一个政党成立已经90年、执政超过60年,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
这本书将广大党员群众关心的13个重大党史问题,通过客观的分析,准确地进行解读:
1、为什么能够建立新中国?
2、为什么能收拾好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
3、为什么犯过严重错误还能得到人民支持?
4、为什么没有像苏东共产党那样垮台? 5为什么能够解决十三亿人的吃饭问题? 6为什么能把国家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7为什么能实现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的结合? 8为什么能实行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 9为什么能保持香港、澳门的繁荣与稳定? 10为什么能使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11为什么能赢得如此多的发展中国家支持? 12为什么能高效抗震救灾和成功举办奥运会? 13为什么能管理好有近八千万党员的大党?
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丰功伟绩和成功经验。
在涉及怎样看待中共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遭受的大跃进这样的挫折和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错误。作者回答得简明扼要有说服力:一是动机与效果严重背离,即中共犯错绝不是为了党的私利,出发点是为了把中国搞的更好;二是即使犯错误期间也取得了不少重要成就,这是获取人民支持的物质基础;三是困难时期领袖和群众同甘共苦;四是勇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
共和国发展的历史上,我们的党员是走了些弯路,邓小平说:“我们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犯了二十年的错误”,但是我们的党认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用实际行动纠正了错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这二十年的错误代价换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中国经济连续二十年的腾飞的奇迹,而且这种奇迹仍在继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的革命建设,这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共产党是人不是神,在人类未知的事业的摸索和实践中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都是难免的,关键在于我们的党是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英明的党。
粗略的读完这本书,让我从全新的角度再一次审视了中国共产党,也更对我们曾经的疑问有了确切坚定的答案,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是我们永远不变的选择,我们坚信经历过徘徊、焦虑、坚韧、突围、前行、奋进的中国共产党,将会一如既往的以滚石上山的精神,跨越层层障碍,带领中国人民创造性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华民族独有的情怀傲立世界之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六个为什么读书心得体会 篇七
时代读书的呼唤。读书丰富一个人的有限人生。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人生在世,除了物质生活之外,还应有自己的精神生活,而这往往是从读书开始的。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航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广阔海洋,延展生命的有限疆域。读书,使我们的精神不再贫乏,生命不再贫弱,人生不再孤独,让我们成为有信念、达情理、知荣辱的人。读书涵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阅读对人的成长影响至巨,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与他的阅读息息相关;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影响着这个国家的未来走向。读书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国家的富强和腾飞必然要以知识凝聚力量,而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在知识经济社会,读书是创造力和活力的起点,是文化底蕴的基石。一个国家是否有广泛的大众阅读,是否有乐于读书的社会风尚,决定了人们能否主动吸收各种文化的营养,在潜移默化的滋养中,提升国民素质,营造文明氛围,发展先进文化。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是一个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民族。今天,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的时代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营造一个书香浓郁的社会。
8.《六个为什么》读后感 篇八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六个为什么》一书。这本书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它分析深入、阐述生动、很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大大深化了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理解。
这本书讲清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情况,并在同西方国制度的比较中阐明了我们的制度优势所在,是我们学生了解国情、认识国情的好教材。
全书对“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 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 为什么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和“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这六个问题作出了具体的回答。书中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立场鲜明,观点准确。
全书对“中国为什么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中国为什么不能搞‘三权分立’”和“为什么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等细化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使我对中国的国情更加了解,也使我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提高了我辨别理论是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能力和水平。
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如“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如果我们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就是自陷困境、自毁长城”等语句十分生动,不仅使我对这本理论著作产生阅读的兴趣,更在潜移默化中让我学到了很多理论性较强的知识。
阅读这本书,使我更了解我的祖国。
绍兴发展的金点子
绍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丰富,我们应做出特色旅游,发展城市旅游。如“全城游”,把古城各种旅游元素整合利用,发挥其旅游功能与价值。
要在“全城游”上有所突破,首先要在旅游资源的整合上有所突破。一种是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发掘资源的旅游功能,比如环城河两岸的资源发掘;一种是在一定的模式下发掘资源的旅游功能,比如名人旅游。
第二要完善“全城游” 要素配置,比如水系的贯通,建立统一的游客集散中心、旅游信息中心,建设古城徒步系统、完善的旅游购物场所等等。
再者,要加大投入,加快建设。要实现“全城化旅游”目标,就必须加大旅游产品打造的投入,加快旅游项目的建设。尽快规划和确立一批旅游投资建设项目,激励和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旅游业,形成旅游企业、政府部门、国资、民资和外资竞相投资、合力兴旅的局面。
其次,要优化完善旅游结构和业态。围绕“全城化旅游”,花力气打造精品,尽力推动“夜游专区”和“旅游购物专区”或“旅游特色街”的建设;少数占有较大旅游空间和具有较好旅游资源的景区,可逐步发展成有自身特色、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形成较完整的旅游产业链。
最后,要统一品牌,整体营销。围绕全城化旅游目标,绍兴有必要叫响“千年水城·人文绍兴”这一品牌,把古城、水城、文化之城、宜居和宜游之城推向全国和世界。
与长辈的对话记录:
我:外婆,六十年前的绍兴,是怎样的?
外婆:当时我还七八岁左右,也记不清了。绍兴城还很小,根本没有现在的市区那么大。我们那块小地方,家家户户都住在瓦房里,巷弄很窄很小。听我父母说,东街口原先有座清道桥,后来被填平了。
我:当时的绍兴有什么众所周知的地方吗?
外婆:原先有三埭街。
我:那后来怎么变化了呢?
外婆:上世纪70年代学士街小学翻新修建,到了80年代旧城改造。上世纪90年代唐黄街拆迁变成了小区。
我:绍兴除了街道变化了,其他方面一定也变化了,比如说环境?
外婆:对,环境。六十年前的老绍兴有城墙,现在的内环就是原城墙所在地。当时有六个城门,设陆门三处,水门三处。解放后连同城墙一起拆了。六十年前最高建筑算是应天塔、大善塔了,现在高房子多了。以前都是城河,河上都是桥,汽车无法在市内开。有人说过绍兴是东方威尼斯,但现在就不是了。
我:以前的绍兴应当有许多田地吧?
外婆:对,绍兴六十年前一出城满眼的田地和水稻。春天满眼的油菜花和青青麦苗。后来因为改造,很多房子都拆迁了。城市的规模一再扩大,现在不是有很多城中改造村吗?当时都是一片片的田地啊,现在则已经是楼房林立了。
我:在生活方面,有哪些变化呢?
外婆:以前老人过世,老人的衣服都要传代穿的,现在都烧了。以前小孩子多,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现在则没有这种情况了。以前夏天再怎么炎热,也是用不起空调的,后来经济发达了,空调就走进了每户人家。
我:还有哪些变化呢?
外婆:比如说,30年前,正是改革开放初期,绍兴还是一个破旧落后的小城,环城河更只是一条不引人注目的小河,河道内满是垃圾。后来人们整治环城河才看到它的美丽。
感悟家乡变化
六十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在这六十年、三十年间,我的祖国与家乡都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与外婆的对话,使我这个十几岁的少年对家乡更加了解,也使我惊叹于家乡绍兴的迅猛发展。六十年前,绍兴人对于“城市”的概念还属模糊。六十年前的绍兴,一出城满眼的田地和水稻,春天满眼的油菜花和青青麦苗。六十年前的老绍兴有城墙,现在的内环就是原城墙所在地。当时有六个城门,设陆门三处,水门三处。六十年前,绍兴有着自己独特的古韵,小小的巷弄间是抹不开的邻里情。
绍兴建国后,江南水乡在蒙蒙细雨中被滋润了。上世纪70年代学士街小学翻新修建,到了80年代旧城改造。上世纪90年代唐黄街拆迁变成了小区„„ 六十年前最高建筑应天塔、大善塔则已被现今的高楼大厦替代。
以前的绍兴都是城河,河上都是桥,汽车无法在市内开。而现今,城河有的已填平,马路变得宽敞了,轿车、公交车早已代替了传统的交通工具。人们出了家门,走几步路便能找到公交车站。
以前的老房子即使有了空调也不能用,因为到处通风。而现今,空调已走进每户人家。
再说三十年前,正是改革开放初期,绍兴还是一个破旧落后的小城,环城河更只是一条不引人注目的小河,河道内满是垃圾。后来,人们整治了环城河才看到它的美丽。如今,环城河成了绍兴的一大代表,从外地赶来的游客一定会前来欣赏它的美丽。环城河两岸,杨柳依依,白墙红瓦,鸟儿自由自在地歌唱,人们怡然自得地漫步。
9.六个为什么解读讲稿(党课讲稿) 篇九
中央领导同志为什么这么如此重视“六个为什么”,我们现在也要宣讲“六个为什么”?2004年8月21日,在为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而举行的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研讨会上,李长春同志希望我们的理论工作者到三个国家去看一看,到哪三个国家呢?一个是朝鲜,一个是俄罗斯,一个是印度。到朝鲜看什么?看社会主义国家不改革行不行。朝鲜到现在吃饭还是个大问题,温饱没有解决。一对比,我们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伟大意义就凸显出来。到俄罗斯去看什么?看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性。戈尔巴乔夫访问北京那年,我就去了苏联,在列宁格勒(现在叫圣彼得堡)做访问学者,那个时候,卢布比美元还贵呢,但后来一跌再跌,不值钱了。苏联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后的结果大家现在很清楚,共产党倒台了,苏联解体了。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改革难能成功。所以,李长春同志希望我们理论工作者到俄罗斯看看,是有道理的。那么,到印度去看什么?到印度看一看走资本主义道路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究竟哪个好。以前,印度人对我们中国还是颇有微辞的,他们的孟买港,当年比我们上海港先进,他们一直引以为自豪,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浦东开发后,印度人到了浦东一看,大为吃惊,说这还是上海吗?这分明就是巴黎的香榭里舍大街嘛!确实,现在你在黄浦江坐船看看两岸,真有震撼之感。你到印度看看它的交通,它的街道,再回头看我们的高速公路,你也会非常自豪。当然,印度和中国pk,印度确实有很多的可取之处,有自己的长处。但是总体来说,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走资本主义道路,发展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了,中国连续30年平均9.75%这样的增长速度,世界上绝无仅有。
所以,我觉得李长春同志讲得很形象。2008年12月20日的下午,他又专门讲了“六个为什么”。这“六个为什么”主要是针对理论界讲的。就拿中国社科院来讲,中央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寄予很高的期望,对它有三个定位,也是三个要求。第一个就是要作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要研究马克思主义,要宣传马克思主义,而且要做一个坚强阵地。第二,要做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第三是中国社会科学的最高殿堂。对于后两个要求,实事求是地讲,我们还没有做到最好。但是对于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这点来讲,我们应该问心无愧,我们是在坚持。
下面,我想联系实际问题,就“六个为什么”谈谈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第一个为什么: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这个问题提的很深刻。我们说,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多次强调要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我们一直讲要高举旗帜。但事实上,马克思主义是不是占主导地位,在相当一部分人头脑中是打折扣的,是划了问号的。主要表现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思想领域出现的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个巨大的冲击。最初是否定毛泽东思想的思潮,在社会上有比较大的影响。以至于当年小平同志不得不强调,毛泽东思想要作为一个科学体系,要完整准确地去理解,不能把它肢解,不能说“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思想的错误;而且毛泽东犯的错误,也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更重要的是,小平同志讲,如果没有毛泽东,没有毛泽东思想,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小平同志就这样回答了为什么要坚持毛泽东思想的问题。
后来一个时期,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我们党和国家都有一定影响。由此,小平同志提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小平同志提出来的,而且小平同志讲,我到处要讲四项基本原则,我要讲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小平同志讲,如果没有党的领导,我们的事业成功不了;从建党开始,一直到今天,我们所有重大的正确决定,都是党做出来的,如果没有党的领导,我们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资产阶级自由化后来发展得比较严重,以至于发生1989年春夏之交的**;之后总有人拿它说事,意在使改革开放走向另一条路。现在强调马克思主义占主导地位,也有针对性。我们在高校调研的时候,高
校的大学生讲,你说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说马克思主义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指导地位等,但是在我们心目中,马克思主义占主导地位这个提法,实际上不是有说服力的!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有些地方表面上说马克思主义占主导地位,实际上却把它边缘化。中国社科院一个副院长,叫刘国光,后来就针对高校这个问题坚决地提出来,现在我们有些学校的领导并没有把马克思
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而是把它边缘化了。北大也有一个学生站出来,给中央写信,表达了这种担忧。
今天讲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而且包括列宁思想,包括毛泽东思想,包括后来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占主导地位这个提法,中央一直在讲;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三进”在高校里面,总的来说做得不错,但有些地方,有些个别教师,却不重视,课堂上不好好讲,学生也不好好学。现在中央抓马克思主义研究建设工程,集中了一大批专家,编了很多教材,这些教材中央投入很大,而且反复讨论,有的甚至讨论了几十遍。为什么这么做,就是马克思主义在这个方面要占主导地位,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必须强调这一点,不能搞思想多元化,“一元化领导”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能搞别的主义,这有很深刻的教训,就是前苏联共产党的倒台和前苏联解体。
搞指导思想多元化是行不通的。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有一个很有名的专家,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建设工程的首席专家,他有一句话说得很形象,他说中央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特别重视,到处讲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指导地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重视,但是同时,社会上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思想混乱,现在各种思想都想影响中共的决策,十七大之前就可以看出,给中央写报告的很多。我认识的一个学者,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很严肃的学者,他主张改革开放就此停止。我说,你的理由是什么?他说再改下去就形成两极分化,这和小平的思想已经脱离了。小平同志讲,如果改革开放造成两极分化,我们就走到斜路上去了。现在的现实表明我们的方向有问题,我们必须停止。我说有一点想问,改革开放的成果,老百姓没有享受到吗?现在是一部分人富裕起来,但剩下的大部分人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如果你现在停止改革开放,这些老百姓同意不同意?现在手中有一千万资产的人有多少?我们有一个数字仅供大家参考,32万!这部分人绝对是富裕起来了。作为大多数老百姓呢,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了,但是一比较,距离肯定是很大的。改革开放的初衷是其成果要惠及到老百姓,但现在的现实与这一初衷有了一些偏离,中央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科学发展观提出要以人为本,要使改革开放的成果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能搞资本主义
我们不能搞资本主义,我们要搞社会主义,这其中有两个问题,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讲,市场经济、计划经济都是手段,资本主义可以搞,社会主义也可以搞,资本主义就没有计划了?他说话很简短,就把问题说清楚了,后来就是说计划经济也好,市场经济也好,就是个方法。但是,我们搞起来了,问题就来了。国外一些学者说,你已经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后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打左灯,向右拐”。这是外国人批评我们,我们国内也有一部分人说,现在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收入差距增大,你这是社会主义吗?你在搞资本主义。在这方面,对我们党的批评曾经是很多的。
现在回头看,小平同志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其中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小平想搞资本主义吗?不是的。后来,到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很重要一条,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个讲的都是阶级性,讲本身我们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这都是在这个大前提下讲的,没有说我们要走资本主义道路,所以,外国学者对我们的批评是有偏差的,有些就是教条化、机械地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观点批评我们,对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就不仅看不到,甚至还故意摸黑。所以,我不接受“打左灯,向右拐”这种看法。近年来,我跟国外许多学者争论过这个问题。中央很清楚地讲,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小平同志讲社会主义有两个根本原则,一个是叫公有制为主体,第二个就是共同富裕。小平同志到处讲,后来呢,江泽民同志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一个新的提法,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主义”那四个字不是画蛇添足,而是画龙点睛。市场经济本身是强调竞争的,竞争很残酷,但是,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讲关心弱势群体,讲共同富裕。
2003年非典事件以后,对于市场经济到底要不要宏观调控?中央也有争论,包括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大家知道,恐怕也了解一些情况了,我们处理了一个政治局委员--陈良宇。陈良宇就是对中央的宏观调控是颇有微辞的,中央在房价上一直讲要调控,但是据我看的材料,陈良宇是讲什么呢,说房价问题是供求关系决定的,在上海卖西瓜的小贩都知道,是供求关系,但是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国务院总理不准。说你再这么搞,我们上海没法弄了。房价问题,中央要不要干预,现在有人说,市场经济,国家不能干预了。但大家看美国现在仍然深陷在由新自由主义引发出来的金融危机中,不仅如此,由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致使世界都陷入了金融危机。这些证明什么?新自由主义这套东西失败了,不行。所以,后来刘国光同志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中里边的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墙板,我们不能不要计划的。哪能说不要计划?所以,这个问题要说清楚,我们现在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有些人攻击我们搞资本主义,这个站不住脚。
现在,恰恰是有一部分人,把西方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弄到国内来了,它最近的思想是什么呢,就是市场化,国家最小的干预,最后就私有化了。我参加几次讨论会,有些人讲,我们搞市场经济,归宿就是私有制、私有化。私有化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吗?能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吗?小平同志讲要坚持两个根本原则,一个是共同富裕,一个是公有制为主体。中国要想避免两极分化的发展趋势,必须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这个原则绝不能动摇。这就是接下来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
前一个问题的回答很清楚,我们不能搞私有化。有的经济学家最后说,私有制是最调动积极性的,特别强调这点。当然,我不是说新自由主义的思想就是要私有化,但私有化是其最核心的东西,再就是政府的最小干预,然后,把企业一卖了之。国内有人主张搞这套。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就批评了这类主张。他说,国企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在大量流失,质疑某些企业侵吞国有资产。后来,我们有一批海归人士也讲这个问题。现在回头看,我们后来有一批企业一卖了之,这是不对的,我们好端端的国有企业,后来都卖掉了。有些学者,堂而皇之地说这是冰棍理论,国有企业都亏损,如果你还继续亏损,就像冰棍一样,自然就化没了,你还不如趁没融化时候把它卖掉,国家还能拿点钱。就这样,好多企业都卖掉了。一些把明明上亿资产的国有企业,作价几百万甚至更低来变卖,说实在的,国有资产就这么流失了,所以,我说民营企业家中的一部分人,是靠发了国家的财,他不是像浙江人把扣子、鞋、打火机等渐渐做大做出品牌而搞起来的民营企业,现在有些民营企业是买来的,难说它里边有多少是合法的。
所以,我觉得,现在回过头来,应该总结这段历史。我们现在说,相当一部分卖掉的国有企业,现在是值得考虑的。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不能说没有,我说有些还是很严重,有些人就是受了这种思想的影响。国家最少干预,那就私有化,那就卖了,现在看,美国现在很多经济学家都承认它不对,我们现在很多经济学家不站出来反思,这是不对的。而且有人主张,市场经济最后的归宿就是私有化,这明明和中央唱反调,中央明明讲公有制为主体,我就听到一个经济学家跟我讲,公有制为主体不要讲,最多讲公有制为主导就行了。你们看,中央强调的不是这个,中央强调的是公有制为主体,为什么?公有制为主体,我们看小平的著作,最后他好像预见到了将来有可能两极分化,他说只有公有制为主体,才能避免两极分化。后来,江泽民同志也到处讲这个,但是我们有一部分经济学家偏偏就主张私有化,和中央唱反调。所以,中央现在强调,要公有制为主体,这种制度要变成我们的经济制度了。但是,后边还有句话,那种纯而又纯一大二公的公有制我们也不要,为什么?它脱离了生产力的发展,那也不行。在农村调研期间,我也发现这个问题。为什么联产承包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因为它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当过知青,那时候出工不出力,在他自家的地能那么干吗?结果地分到个人了,大家干得欢着呢!确实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生产力向前推进了,农民富裕起来了。
我们知道,小平同志在中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方面有“两个飞跃”思想,“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又是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quot;(《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355页)将来我们农业发展,要规模经营,小平同志讲得非常坚定。现在,我们国家有相当一批农村,发展起来的集体经济,实力非常大,举几个例子。华西村,为什么发展这么快,就是搞集体经济,现在把周边的很多村都已经扩大进来了,已经不是一个农村的概念了,完全是一个大城镇的概念了。河南刘庄村,我去了七次搞调研,它那一千多亩地,现在就十七个人在做,完全现代化,剩下的农民干什么去了,它那里建立了制药厂,生产的青霉素现在都出口到印度了,印度很多用的都是那里农民做的青霉素。那里农民日子过得很好,我听说,村里有几个亿的收入。现在农民都已经分两次搬进了别墅,家具全都是北?quot;天坛”牌的。别墅有地下车库,抗震级度是八级。当初刘庄村原党委书记史来贺问,国家规定最高抗震级度是七级,设计抗八级房子违法不违法?不违法,那我们就按这个建造。这都是由集体经济发展起来的。又比如贵州,都是山区,要不联合,经济难有起色。现在中央提出了土地的流转,要规模经营,当然这里有个方向。你要是完全搞一大二纯的东西,那个不适合,肯定也行不通。但是你要完全还按照过去那种比如联产承包,还是一家一户现在也不适合。我个人认为,集体经济发展是大趋势,我今年的一个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做的就是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已经被通过了,很多专家评价很高,这就是讲我们的所有制问题,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时,我们不搞私有制,我们不搞私有化。农民不愿意联合,那也允许,但联合是大趋势。我的观点也不一定对,供大家参考。
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
去年,我们有一批学者提出来,我们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要搞三权分立。我们现在是一党执政,西方国家这么多年的历史证明,多党制是成功的,自由、民主、人权,这些西方发达国家搞得最好,我们为什么不向人家学习?所以,就提出?quot;08宪章“,我当时在德国,德国的一个报纸几种文字都有,上面是德文,下面是中文,还有好几种文字,一看这来头很大,我回国以后,才听说这个闹的很厉害,签名人数很多,一批著名教授都跟着签名。”08宪章“那套东西,乍一听似乎也有道理,你看共产党,就一党独大,虽然有一些其他政协组织,其他民主党派,他们都说了不算,所以你腐败,你自己监督不了自己。但是,分析起来,这里边有问题。
中国经过30年发展,变化确实相当大,现在世界上,从gdp总量来说,老大是美国,老二是日本,原来老三是德国,老四就是中国。从2008年开始,中国进入了世界第三位,德国是第四。我在德国期间,德国人跟我们议论的时候,也一直很感慨,说你们中国发展真快。现在,很多人分析认为,中国很快就要超过日本了。那么,再往下发展,我们可能就要超过美国。当然,这是gdp总量,人均我们不行,人均我们现在世界排名是一百多位。但要知道,资产一旦集中起来,那是能干很多事的。北京公交为什么现在这么便宜,因为公交是政府出钱补贴的,为什么?北京有钱。各个城市修了那么多地铁,说明什么?有钱。敢办奥运,办到这个程度,国家也是要掏钱的。现在,中国经济实力很大,听说阿拉伯人现在把钱都存在中国,这也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就。他看好中国,不把钱存到瑞士。中国发展大了,发展速度快了,对世界的影响就非常大。那么,美国人高兴不高兴?说实在的,我认为美国人并不高兴中国强大起来,这个我们要心里有数。美国驻香港联络处有多少人?六百多人!六百多人的联络处设在香港,干什么?通过香港和中国大陆保持联系,然后通过深圳,进入内地。广东很多地方的选举,村委会的选举,选举结果一出来,境外马上就公布了,说明肯定有人渗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发展起来了,不能跟着西方走,西方总想把你引导过去,按照它们的路子走。你要强大起来它就不高兴,为啥?因为你搞社会主义。所以,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
我们的政治改革,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提法,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民主政治道路,我们不能跟西方人搞三权分立。有人对台湾的民主赞赏不绝,认为台湾的民主好,陈水扁怎么贪了那么多,民主好怎么控制不了他贪污呢?所以,腐败实际上是个普遍现象。我们现在要是跟着西方走,就一定能治理腐败?未必!那么,如何看待我们党内的腐败现象?不外乎两种解读方式。一方面,腐败是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就是我们惩治腐败的力度越来越大。如果用前种方式解读,对治理腐败就会缺乏信心。用后一种方式解读,你说力度越来越大,你只要有问题就给你拉下来。前不久我看材料,上海的一个中层领导,他所受的贿赂全是退休以后拿的,很谨慎,退休之前是一分不动,退休以后,这些企业全部兑现,钱全都到账。照样受到惩处。所以,我认为第二种解读比较合理,中央惩治腐败的力度是越来越大,绝不含糊,绝不客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主张多党制,向西方看齐,这不符合中国国情。当然,不排除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西方这些东西应该学习,我认为这点上,中国共产党也没有排除说不学习,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好的方面,不是说不借鉴,但是,底线很清楚,就是吴邦国在两会期间说的,我们绝不搞多党制,我们绝不搞三权分立。但是,有些人就是想在这上面做文章,我们怎么能落后西方,我们必须按照西方的路子走。其实,中国共产党走这条路,也是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现在有些人,有时候不会换位思考,有个教授到处说,共产党不注册就是非法的,不注册共产党就听你的了?然后就放弃自己的领导权了,不可能的事儿。真不知道他居心何在。
第五个”为什么“是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搞多党制。这和前面第四个”为什么“是联系的,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能走回头路
”回头路“是什么意思?大家知道,改革开放是”文化大革命“以后,在纠正了两个凡是以后进行的,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起点。有些人现在主张走”回头路“,咱们在座的老同志,可能都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大家都知道能不能走回头路,能不能还搞文化大革命那一套?不能再搞了。但是,现在社会上有人主张就是要回到”文化大革命“,理由什么呢?两极分化。他们认为?quot;文化大革命”以前,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哪有这样的两极分化,没有。大家都穿一样的衣服,都平等,你看看现在两极分化这么严重,从这个层面看他们是为一些平民百姓说话。但是,要看到这个思潮存有这个观念,他认为一切都是因为改革开放搞糟了,改革开放方向搞错了,中国共产党变质了,已经是修正主义了,最后结论是走资派还在走,最后要回到“文化大革命去”。更有甚者,说江青是一个**,现在清明节期间有多少人去她的墓悼念等。还有一批人说应该回到“文化大革命”,说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政治意义很多人没有看透,论证“文化大革命”的正确性。
我想,经过“文化大革命”的老同志可以回忆一下,我们能不能再走这条路?再继续走下去有什么危害?这个问题有它的复杂性,许多年轻人对“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实际上并不了解,为了警示后人,巴金生前一直主张建立“文化大革命”博物馆。不说“文化大革命”期间冤假错案多少,要反思这段历史的话,我说一点大家或许就有感触。我做知青的时候,我们集体户的十五个人,每天吃饭前必须拿着红宝书,念“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祝林副统帅永远健康!永远健康!”然后才能吃饭,从来都是这样。动不动就上纲上线,连堂堂的国家主席都保护不了自己,老将军老帅都保不了自己,那一套还能搞吗?现在有人说?quot;文化大革命“,我们还有两弹一星,我们还有很多很多成就,我们经济也不是濒临崩溃了,很多人论证这个东西,我说你实事求是一点,那时候是不是短缺经济,那时候买什么都凭票,你说现在什么物品不任你挑选?过去都是到中心城区买,现在超市开到家门口,现在变化多大,你怎么能够往回头路上走?十几年前,我们排着队去打长途电话,现在不是一人一个手机嘛,汽车进入了百姓家庭。当然了,带来的问题也很多。城市空气污染,交通堵塞,那是另外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我们不会也不能因为问题多而却步。
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
现在再说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的弱势群体的状况,就我调研所掌握的情况来谈谈。
现在的弱势群体也应该大力关注。我在调研过程中遇到不少场景,也拍了不少图片,心情很沉重。我们有一部分人就是靠捡破烂生活的,这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在宁夏看到的一个家庭,家徒四壁,只有一个锅还是破的;在一个献血场所看到许多人争先恐后献血,献血不是说积极性如何,因为是要给补助的;我见过下岗工人风雨中依然在等待,等着找活干,力工,砸墙的,改门窗的,都有,非常辛苦。前几年,我们一个老教授到贵州,当地农民说是毛主席派人来了。举这几个小例子,我想跟大家说的是,在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许多贫穷现象,还有许多弱势群体,我们不能不看到。中国这么大,差距也非常大。现在富裕的地方确实富,穷的地方也真是穷得很严重。以广东为例,东莞的五星级酒店就有二十多家。但同样在广东,落后地方说出来,人们可能不相信。2008年8月份广东遭遇一场大台风,台风的第二天,我们调查组到了台风登陆的地点,广东的阳江县。阳江县本不为太多的人了解,但有件事可能会唤起大家的记忆:”南海一号“曾经在阳江县附近海域打捞了一只宋代的沉船,并把它整体拖移建了一个水下博物馆,据广东省委领导说,船上有两万多件宋代瓷器,但不能出土,出土以后,市场宋代瓷器全部贬值。我们去的就是那个县,那个县的一个气象局的副局长,大学毕业了两年,他准确预报了台风登陆的地点。这场台风,对整个广东,包括韶关地区,都带来很大损失,但是登陆点阳江县损失很小,台风来袭时没有一人死亡,尽管整个山上的树全部连根拔掉。后来,我就问这个气象局副局长,我说那你立功了,应该表彰,因为当初他做出预报的时候,广东省的气象台和香港的气象台都还说不清楚会在哪儿登陆,但是他报的很准确。我问他的工资状况。他说,自己一个月的工资是八百块钱。我不相信,陪同我们的县长说,自己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一千多块钱。同样是广东,差距太大了,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建立和谐社会,要解决这个问题。这方面浙江做的好,为什么做得好?说李瑞环同志到浙江去以后,我们的调研组去的时候他刚走,后来我就说,瑞环同志讲了什么话,省委讲,他留下三句话,浙江人敢富,浙江人真富,第三句话,浙江人不露富,真是这样的,浙江整个的富裕程度,你都不可想象。我为什么讲这个问题,就是讲弱势群体,我们必须要关注,要解决它们的问题,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你不是社会主义。所以,现在搞分配改革,因为分配问题大家意见最大。我们现在差距大得离谱的都有,一个国有企业老总,年薪上千万,这合适吗?这个问题要解决。
六个问题,我给大家摆了摆,目的是让大家明白,中央为什么提出六个为什么,这六个为什么是有所指的,我今天还没有讲那个问题,历史虚无主义也不可小看。什么问题呢?就是否定中国的近代史,否定我们革命史,到什么程度,说”五四"以来我们搞的革命都搞错了,抗日战争如果不搞,我们不抗日,我们实际和日本都一样现代化,我们不跨过鸭绿江,我们早就和美国搞好关系了,不至于现在才跟人搞好关系。但是有的年轻人信这套东西。大家不要忘记,共产党是怎么走过来的,淮海战役胜利不是靠老百姓小车推出来的吗,你要宣传这个。前些年打开电视,左一个皇帝,右一个王朝,一会儿正说,一会儿戏说,你工人,老百姓,农民的那些宣传都哪去了,不能说明问题吗。我看现在黄金时间的电视剧还挺好,老百姓都愿意看,毕竟你反映老百姓的问题。意识形态领域很复杂,不要小看,我们中央提出马克思主义占主导定位,讲意识形态,讲一元化,不搞多元化有道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坚定的走,不能走回头路,这个一定要坚持,所以六个为什么,它提出的意义很重要。
10.教什么知识读书心得 篇十
首先我认为作为一个老师必须要重视“教什么知识”的研究。尽管我不同意作者“教什么知识”比“怎么教知识”更重要的观点。但是教什么知识?从我们中小学教学来说,教科书是基本的依据。我们即使他不知道教什么知识是最应该研究的,但是我们可以研究教科书的内容,可以研究教材的教法,这至少可以保证他完成最基本的教学任务。长期以来,在传统教材观下教师的教学大多是这样的。但如果一个教师不研究怎么教,大概连最基本的教学任务也就无法完成了。但作者的观点,可以促使教师把更多的精力从“怎么教知识”向“教什么知识转化”,这对于突破教学中制约教学质量的一些瓶颈我想是十分有益的,在当前大多数老师依然不关注“教什么知识”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正如作者在导言中所说:“对‘教什么知识’缺乏思考和理解的教师是很难成为优秀教师的”。
长期以来,教什么似乎一直是课程研究者、教材编者的事,而怎么教才是教师要研究的,广大教师把自己定位在课程与教学中执行者而不是研究者的地位。在这种背景下,教材处在一个非常神圣的位置,教材写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似乎是一种天经地义的事。即便到了今天,我们依然往往习惯于守护着教材的神圣,我们往往盯着教材的细节批评与质疑,纠结于不同版教材的差异而无所适从,这看似在撼动着教材的神圣之位,实质上依然反映了我们对教材神圣地位的捍卫,在内心深处容不得教材的半点瑕疵。在我们的心底有个声音:教材怎么可以是这样呢?
我一直认为,学生学不明白,学生学习负担重,根本的原因不是教学的内容多与深(教材的内容远没有到太深太多的地步),而是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导致对教学的不到位所致。本书作者提出了知识的四个层面——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以及价值性知识。教师如果能从这四个层面去把握知识,才有可能使学生“理解”知识,只有理解的知识才可能形成“结构”,只有形成结构的知识才可能形成“能力”,只有具有能力学生才可能在新的情境中去应用知识。不“到位”的教学,学生只能在原有情境中去识别再现相关的知识,而不可能达到应用的层次。举例来说,关于细胞膜的结构知识,如果只是止于让学生知道它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与脂双层结合,那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是停留在事实的层面,学生以后或许可以描述细胞膜的结构,但当改变问题情境学生就会不知所措,如我们问:一个细胞中发现由磷脂分子包裹的油滴,这种油滴的结构会是怎么样的?现有水溶性或者是脂溶性的药物,如何通过磷脂来包被它们?学生显然难以从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找以分析解答的依据。如果我们的教学能从科学史的研究过程入手揭示细胞膜模型的建立过程,从磷脂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性质入手分析它们如何构成这种结构,这种结构对于完成功能有什么意义,上述问题对学生而言或许成不了什么障碍了。后者的教学我们显然教给了学生更多的知识。
11.六个为什么读书心得体会 篇十一
我爱科学——《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星期天,我写完作业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十万个为什么》我从小就喜欢科学能提出很多问题,所以我就看了一本关于科学的书,我看着看着我就看到了“地球为什么回转”,我心里就产生了谜团:地球每分钟能转多少圈?我继续往下看,哦!原来地球能转1346圈,而且地球开始还是云雾或碎片。
在形成重心时,物质之间彼此复杂的吸附关系产生旋冲击力,,冲击力少与冲击力之间经历不断缓冲和同化;在物质都会结合完毕时这个旋转力没有刚好归零。所以,便有了地球的自转。当然地球自转因受到自身原因和受到外星体的磁力影响或冲击。自转便会继续发生变化。我了解了这么多,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因为我又学到了一个知识。
【六个为什么读书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为什么做教师》的读书心得01-06
十万个为什么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00字10-28
《什么是教育》读书心得--郑志超01-02
为什么我们需要读书07-11
我们为什么而读书08-07
为什么读书要朗读10-27
为什么读书主题班会11-20
我为什么要读书作文09-21
关于为什么而读书作文初三10-18
《十万个为什么》三年级读书笔记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