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题(精选6篇)
1.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题 篇一
医学模式变革时期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临床教学探讨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医学模式的改变对临床教学的要求在不断变化和提高,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应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 者:王建玲 邓常青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湖南长沙,410208 刊 名:中医药管理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AGEMENT 年,卷(期): 17(12) 分类号:G642.1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临床教学 教学质量2.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题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间确诊为肺炎的小儿患者60例,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 男16例, 女14例, 年龄4~13岁, 平均 (9.08±2.86) 岁, 大叶性肺炎2例, 小叶性肺炎28例;对照组30例, 男15例, 女15例, 年龄5~13岁, 平均年龄为 (9.32±3.17) 岁, 大叶性肺炎1例, 小叶性肺炎29例。全部患者符合小儿肺炎诊断标准[3]。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一般情况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同的护理处理, 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对照组应用单纯西医药物保守治疗, 采用常规剂量抗生素如头孢呋辛或丁胺卡那霉素;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 方药如下:杏仁10g, 麻黄10g, 生石膏30g, 牛蒡子10g, 射干10g, 鱼腥草10g, 连翘10g, 甘草3g, 莱菔子10g。煎水频服, 1剂/d, 症状重时加用黄芩、前胡。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症状、体温、体征, 记录患者体温恢复的正常时间及症状、体征转为正常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均使用SPSS17.0软件处理, 数据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的退烧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见表1。
3 讨论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间质和肺泡的急慢性炎症[4], 病理以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多见[5], 临床多表现为咳嗽、咳痰, 出现脓痰或血痰、伴或不伴胸痛, 严重者可死亡。细菌性肺炎对儿童等免疫力低下者威胁极大, 抗菌素的出现使肺炎病死率显著下降。但随着耐药性的出现, 肺炎病死率有升高趋势[6]。我国传统中医学讲究辨证施治, 很早就有关于小儿肺炎防治的记载, 因此中西医结合疗法成为当前研究的新趋势。肺炎在中医辨证属寒邪化热, 或风热犯肺, 热灼津液化为痰, 肺失清肃而成, 治疗以祛痰定喘、清热宣肺为主[7]。研究表明, 麻黄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杏仁能抑制咳嗽中枢, 石膏退热, 中医药在肺炎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8]。本研究结果显示, 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小儿肺炎在退烧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各方面均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联合用药治疗肺炎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中医辨证施治联合西医抗生素治疗患儿肺炎具有疗程短、疗效快的优点, 在止咳平喘、退热及缩短治疗病程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能有效改善症状, 控制病情, 最终治愈, 故西医西药联合中医中药治疗小儿肺炎有明显优势,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儿科呼吸道炎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确诊为肺炎的6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单纯西医药物治疗, 试验组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小儿,呼吸道炎症,肺炎
参考文献
[1]孙晓燕.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疗效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18) :125-128.
[2]杨火莲.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80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1, 32 (22) :4572-4573.
[3]于建华, 刁幼林, 闫文婧, 等.肺炎支原体抗体快速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2 (4) :33-34.
[4]徐秀云.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18 (25) :114-115.
[5]周良玉.32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的综合救治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 2011, 17 (27) :81-82.
[6]张涛.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8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7 (10) :56-57.
[7]王晓珂.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1, 17 (11) :142-143.
3.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题 篇三
【关键词】形成性考核;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207-01
自1967年斯克里芬提出形成性评价概念以来,形成性评价目益受到重视,它是强调开展以调节教育过程,保证教育目标更好地实现为目的的评价活动。很多研究资料表明形成性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得当,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所谓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 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而我国自1999年以来,实行高等教育大众化。200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超过29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3.3%[1]。国内医学院校临床课程教学受到各高校教学设施、教学条件、教师人数等的限制而普遍采用了大班教学的方式。
1 大班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学生方面
(1)由于人数众多,学生人均实践操作机会少;
(2)因为学生人数多,导致个人活动空间狭小,教室拥挤,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和空气污染率都比较高;
(3)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每个学生对教师的期待不同;
(4)学生在学习中陷入困境时,难以和教师做及时的沟通;
(5)由于人数较多,学生会有混水摸鱼的心理,上课不容易集中精神,甚至迟到、旷课;学生更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学到不良学习态度和习气。
2) 教师方面
(1)面对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教师难以把握教学的程度和进度;
(2)课堂教学手段单一,多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因为担心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而在互动对象的选择上偏向于学习成绩相对较好或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
(3)由于学生太多,教师会感到身体上的压力,因为需要更大声讲课;
(4)大班教学的课堂纪律不易控制。在大班教学中,由于人数众多,教师难以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导致学生早退、旷课、上课走神、睡觉、手机聊天、玩手机游戏等现象时有发生,教学秩序难以控制,容易出现混乱情况;
(5)备课的时间和改作业的时间的增多,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减少了教师继续学习,自我提高的时间;
(6)在大班教学中,教师沿袭了过去的满堂灌、单向式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由于教师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去进行讲解,必然会抑制学习者参与课堂交流实践的愿望,挫伤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学习者既不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也不能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7)由于班级和学生人数的规模过大,通过大量的作业批改以获得教学信息就显得有些困难。所以,教师不能及时、准确地对每节课做出合理的评估,以便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的现实困惑,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2 改革教学手段,实行形成性成绩后的大班教学的优点和弊端
1)方法
我学科实行学生总成绩100分,其中形成性成绩30分,终结性成绩70分。形成性成绩由平时的考勤、课堂提问、课后作业、阶段测验4部分组成。考勤和课堂提问,随机进行;课后作业5次,每一章节结束时,考核班级内1/5的学生;阶段测验1次,课程内容完成三分之二进行完成。形成性成绩考核从第一次课开始直到课程结束时完成,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终结性考核是在课程结束后按学校期末考试安排时间进行,满分100分,折合成70分。
2)优点
(1)课堂提问。这种形式不仅是老师提问学生,还要求学生之间互相提问,这种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而且在筹备的过程中也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当同学一起成功完成同一件事时,班级凝聚力会增强,学生的班级自豪感会增强。
(2)课后作业。课后作业这种测试手段,是要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考核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及时的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情况,有利于教师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及时的信息反馈中获知学生的强项和弱点,根据所反馈信息对教学进行必要的调整,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也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当前成绩与既定目标之间的差距,及时改进学习方法。
(3)阶段测试。这种测试不拘泥于某一种单一的测试模式。教师可以根据考察内容设计多元化的考察形式,比如课堂演示、期中考核和小组任务等;在评估手段上可以有教师评估、学生自评和学生间相互评价等。这类多样化和开放式的
测试形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
3)缺点
(1)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未得到有效提高,形成行评价提高了学生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但未重视实践能力。目前我校实行临床实践技能课有效的補充了这一缺陷。
(2)班级和学生人数的规模过大,形成性评价,更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是否在终结性考核时实行网络考试成为迫在眉睫的情况,这样即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又避免了学生的舞弊行为。
采用大班教学形成性评价后,提高了大班教学的实效性。但还要继续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之间互动上下功夫,比如老师要把每个人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从准确性、生动性、创造性和个人形象等方面提出要求;对其他同学的要求,让大家学会倾听、遵守纪律、给台上同学以鼓励;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意对学生注意力、兴趣点转移的科学把握和转移、注意对学生听课方法、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科学指导等。以期找到更多的提高大班教学实效性的规律性认识,使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真正成为易于理解,快乐学习的课程。
参考文献
4.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题 篇四
细目一:细菌性痢疾
1.病原学及中医病因病机
2.流行病学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辨证论治
8.预防
细目二:霍乱
1.病原学
2.流行病学
3.实验室检查及诊断
4.西医治疗
5.辨证论治
6.预防
细目三:伤寒
1.病原学及中医病因病机
2.流行病学
3.临床表现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6.辨证论治
7.预防
细目四:病毒性肝炎
1.病原学分型与临床分型及中医病因病机
2.流行病学
3.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6.辨证论治
7.预防
细目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病原学及中医病因病机
2.流行病学
3.临床表现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6.辨证论治
7.预防
第二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慢性支气管炎
1.西医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西医治疗
5.辨证论治
细目二:支气管哮喘
1.西医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诊断及鉴别诊断
4.西医治疗
5.辨证论治
6.预防
细目三:肺炎
1.分类
2.西医病原学与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4.诊断及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6.辨证论治
细目四:肺结核
1.西医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诊断及鉴别诊断
4.西医治疗
5.辨证论治
6.预防
细目五:原发性支气管肺痛
1.病因病理
2.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
3.辨证论治
4.预防
细目六: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1.西医病因及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3.诊断及鉴别诊断
4.西医治疗
5.辨证论治
6.预防
第三单元循环系统疾病
细目一: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1.西医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并发症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6.辨证论治
细目二:原发性高血压
1.西医病因及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西医治疗
5.辨证论治
6.预防
细目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定义
2.危险因素
3.西医分型
细目四:心绞痛
1.西医发病机制及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6.辨证论治
7.预防
细目五:心肌梗死
1.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6.辨证论治
细目六:充血性心力衰竭
1.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2.中医学关于心衰病因病机的认识
3.临床表现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6.辨证论治
细目七:心律失常
1.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及治疗
2.辨证论治
第四单元消化系统疾病
细目一:胃炎
1.西医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胃镜及活组织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6.辨证论治
细目二:消化性溃疡
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6.辨证论治
细目三:胃癌
1.西医癌前病变及病因病理与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
4.辨证论治
细目四:肝硬化
1.西医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6.辨证论治
7.预后
细目五:原发性肝癌
1.西医病因病理分型及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4.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
5.辨证论治
细目六:急性胰腺炎
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6.辨证论治
细目七:上消化道出血
1.西医病因分类及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6.辨证论治
第五单元泌尿系统疾病
细目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1.西医常见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诊断依据
4.西医治疗及辨证论治
细目二:慢性肾小球肾炎
1.定义
2.西医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及辨证论治
细目三:肾病综合征
1.西医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4.常见并发症
5.西医诊断标准
6.鉴别诊断
7.西医治疗及辨证论治
细目四:尿路感染
1.西医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
2.病原体及感染途径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及辨证论治
细目五:慢性肾功能不全
1.西医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及肾功能分期
3.实验室检查
4.诊断依据
5.中医内科学与现代西医的结合论文 篇五
我国中医内科学的开展是以承接中医和现代西医临床治疗为导向的,而由于中医内科学自身被囊括在中医医学治疗的范畴内,所以其与现代西医的结合便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中医内科学与现代西医的关系可知,中医内科学起着中医基础和西医临床衔接的桥梁作用,这也是中医基础病理融入西医临床实践的有效保障。在中医内科学的桥梁作用下,中医科学中的病因病机,辩证规律等都能够与现代西医治疗中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症特点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医护人员和医学研究者得以从理论和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开展更为深入的医学探究,进而提高我国的中西医学诊疗技术水平。
3.2现代西医治疗中中医内科学重要任务探析
随着现代医学领域中医内科学与现代西医结合发展的推进,中医内科学所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要,现代医学教育的开展更是对中医内科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医学教育开展的背景下,现代西医治疗和中医内科学的结合与发展中,中医内科学所承担的首要任务即临床实践研究与教学开展。为更加有力的促进中医内科学和现代西医的结合发展,中医内科学所负责的任务要求医学工作者要注重对自身基础临床实践水平的提升,并且能够进一步完善现代医学教育,使得现代西医的临床医学开展不仅能够稳定顺利的进行,还能够整体提升我国的现代西医教育水平,为今后我国的医学研究与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在现代西医和中医内科学的结合发展中,中医内科学的临床研究与教师开展任务可以在巩固中医内科学桥梁作用的基础上实现现代西医诊疗技术的突破性发展,这对于我国医学领域科研创新精神的培育与形成也是有至关重要的培养意义的。
3.3中医内科学与现代西医结合的有效途径探究
为实现中医内科学和现代西医的有机结合,要首先注重对我国中医内科理论的进一步强化。作为中医医疗开展的主干,中医内科理论在医学研究和治疗中的强化不仅能够突出我国医学发展中“中西结合”的发展特点,还能够有效保持我国中医医学的发展特色,使我国的医学研究与发展能够在稳固的医学基础上得以有效实实施。其次,现代西医与中医内科学的结合还要注重对临床医学的实践与探究。随着我国医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医学中的实践认知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所以两类型医学的融合中临床实践对医学基础巩固和医疗技能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此外,临床医学研究的开展也为我国的医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医学教育也逐渐成为了中医内科学与现代西医结合发展的主流趋势。
4结束语
6.西医院校中西医结合护理 篇六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护理;临床教学
随着医疗体制的深化改革,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日益在临床医疗中显示出其优势。作为综合性医院的中西医结合科,我们承担着西医院校护理学生的中西医临床教学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临床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向临床一线输送的护理人才的质量,西医院校护理学生在中西医护理中的临床教学已引起高度重视。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教学的必要性
1.1 将“辨证施护”融入“整体护理”,构建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
“整体护理”是当前我国护理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要理念,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将人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保持人与内外环境的平衡。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与自然和社会相统一。这种将患者置于自然和社会的整体中通盘考虑的护理理念与现代护理所提倡的对病人进行系统、整体、全身心的护理理念不谋而合[1]。而其中“辨证施护”又是中医护理的特色,其通过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收集患者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护理评估,进而辨病辨证,用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方法实施护理措施。因此,“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为丰富整体护理的内涵,近年来有人提出将辨证施护融入现代护理的新观点[2],认为中医“辨证施护”和“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有利于整体护理模式的发展,是现代护理理论的有效补充,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在继承祖国医学基本学术思想如整体观、辨证论治观等基础上,吸收现代护理理论及工作模式和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将中西医护理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已在临床工作中逐渐成为防治疾病,解除病痛的重要护理手段。因此,对此加以发展巩固应用,对提高护理的价值和地位是十分必要的。
1.2 加强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教学,使学生具有中西医护理双向技能
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重要途径。但课程设置时间较短,往往只着重于介绍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知识,如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学、针灸经络学等基本理论,对针灸学等在临床上更有实践意义的内容则浅尝辄止[3]。而一些常用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如穴位按摩、拔火罐、刮痧、熏洗疗法、敷脐疗法、捏脊等,至今在临床护理上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在预防、治疗和康复护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因此,西医护理的学生有必要学习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将在中西医结合或中医科室的临床护理实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进一步掌握中西医护理的双向技能,将中西医护理的优势相结合,从而提高护理实践的有效性。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教学方法
2.1 重视临床师资培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临床护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要使学生真正掌握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带教老师首先要懂得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目前临床教师都是西医护理或中医护理专业的毕业生,缺乏中西医兼通的护理人才,中西医护理方法和手段也未能真正系统有效地结合,使得临床上中西医两套护理理论与技术并行,而且普遍存在重西医轻中医的现象。因此,作为临床护理教育者,首先,要确立正确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理念和教育观念,正确认识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科学性与必要性,认识各自优势和护理内涵的共同之处,并将其有机结合起来应用于实践。为此,我们组织西医护理专业的带教教师系统地学习了中医护理理论,并组织所有带教教师进行中医护理操作技术集中培训,共同探讨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规范带教流程和方法,鼓励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科研。最后,经过层层筛选严格考核才授予带教资格,提高带教教师的中医护理操作水平与实践能力,使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将中西医护理操作紧密结合,为临床实习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2.2 探索有效教学方案,提高临床带教水平
在临床教学中,首先,建立科学的临床教学管理体系,设立教学总带教,负责安排临床理论授课、护生的理论操作考核、及时听取带教教师及护生之间的相互反馈,进行经验总结,改进教学方案,确保教学工作管理科学到位。其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一带一”临床教学模式,安排一名带教老师带一位学生,分管4~8个病人,运用护理程序对所管辖的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开展从入院至出院的全程护理,运用“望、闻、问、切”采集病史评估资料,采用辨证施护的方法确立护理诊断实施护理措施,并完成健康指导、医护患的沟通、中西医结合护理病历的书写等工作。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一对一随师带教,并注意结合PBL教学法,带领学生到床边结合实际病例进行实地讲解、手把手操作示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随时根据学生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指导及时整改。并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护理病例讨论及教学查房,提高和巩固临床所学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理论及技能。
2.3 结合中医护理基本技术,开展中西医结合技能培训
通过改革带教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随时与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相联系。在相关项目的基础操作练习中增加中医操作方面的知识,如在注射练习中结合中医的穴位进行穴位注射,在大量不保留灌肠练习中结合示教中药保留灌肠,护理肿瘤化疗病人时采用药物止吐的同时配合穴位按摩、耳穴敷贴等方法,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由于中医的护理操作技能较多,而实习课时有限,并且有些项目在带教中也不能由护生直接在病人身上练习,对于常用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我们便通过开展强化训练完成,让学生和师生之间相互操作共同提高。操作训练时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医生查房、典型病例讨论等,着重培养其临床分析判断的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为以后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把现代护理理念与传统中医护理方法相结合,创建出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护理模式,是中西医护理同仁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临床教学是护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护理路径和临床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将中医护理和西医护理的优势进行互补,才能培养出适合新形势的中西医结合复合型护理人才[5]。
【参考文献】
黄君,毛喜莲,秦锋,等.临床护理教学中融入“辨证施护”的探讨.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11(5):85-87.Tanner CA.Nursing education: current themes, puzzles and paradoxes.Community Nursing Research,2007,(40):3-14.陶衔玥,区鸿斌,李华锋.临床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思考.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 892-893.中国科教期刊学会主要负责已被中国知网全文收录的核心期刊,国家级、省级重点期刊的学术论文征稿。全程代理论文发表,提供写作指导,按杂志社要求前期审稿。
[5]佚名.西医院校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教学初探.http://ccclw.cn/yxyy/html/?136976.html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题】推荐阅读:
中西医结合专业简历表格07-14
中西医结合科工作总结10-07
中西医结合科人员职责09-07
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目录07-13
中西医实习总结06-22
中西医专业个人简历07-10
中西谚语比较06-12
中西音乐论文08-02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中药学试题-平肝息风药09-08
中西方礼仪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