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随笔,突破传统教学

2024-08-01

小学课堂随笔,突破传统教学(13篇)

1.小学课堂随笔,突破传统教学 篇一

一、课堂教学提问主要存在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只是一种手段,如果不顾问题的质量和教学的实际需要,一味加大提问的数量、节奏和密度,把提问作为一种目的,为了提问而提问,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际上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提高“问题”的质量,控制“问题”的数量。要遵循下面的两点原则:一要深浅适当,二是设计的问题要目的明确、语言具体要面对全体学生提问。

二、我的教学理念:

1.建设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师要变课堂为“学堂”,由教为主变为引导学生探究式的“以学为主”的学习形式,让课堂充满着活力,让课堂充满着创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教师语言尽力做到生动有趣,学生学习兴趣浓;教学手段活,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课堂气氛活;教学方法新,先学后教,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造生活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时要体现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以及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

三、教学案例:

(一)情境教学,故事引入,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在导入时我设计了这几个问题:

1、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

2、能与0做邻居的又是谁?

3、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呢?

4、故事:9知道它最大了,它对1~~~8各数说:“你们谁都没有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了。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呢?这时候学生的兴趣来了纷纷发言,最后老师宣布答案:数字娃娃“1和0”站在一起了,“1和0”组合起来比9还大了,是不是这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学习。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情境,多媒体直观演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10,建立数感。注意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让学生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分一分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1、数一数

(1)在屏幕上出示第64页上10的主题图,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提出问题:图上画了些什么?请同学们数一数。

(2)学生数数,并交流自己数的结果。

教师:画面上有多少人(10人),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我先数9个小朋友,再数一个老师,一共数出10人。

教师:大家数了9以后再数10,10是9后面的一个数。

2、“数字娃娃找家”

在这一环节中,我就把教学直尺图这一枯燥的内容改为小朋友非常喜爱的“数字娃娃找家”。这里先是课件演示“0——10”各数字娃娃在玩耍的情况。

3、学习10以内的顺序和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l)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9颗珠子,再拨1颗;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一说老师拨珠子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感受拨9颗以后再拨1颗就是10颗的拨珠过程。

(2)启发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9在10的前面,9比10小;10在9的后面, 10比9大。

4、学习10的组成。

(l)小组合作:请小朋友拿出10根小棒,摆一摆,分一分,想一想10可以分成几和几,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

(2)汇报交流:并边摆边说,10可以分成9和1、8和2……

教师:为了巩固10的组成适当穿插了“儿歌手指操”具体内容时“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5、反馈练习:3的邻居是( )、( )?5的后面是( )? 比4大比6小的是( )?

6、小结:

通过老师的提问:今天你认识了哪位朋友呢?今天你学得最高兴的是哪一部分的内容?

(三)课堂练习:

1、拓展练习:

宇宙小星星要想考考我们,能行么?

□◇□□□□□□□○

一共有个图形?从左数○在第()个?把右边的10个图形圈起来。

2、实践应用:

①师生互动。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如:你出3,我出7,3和7组成10。)

②生生互动。

同桌两人做游戏,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③最后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师拿出一个写有0的动物头饰说:“我是0,谁是我的好朋友呢?”

四、回味课堂:

《10的认识》这节课,最让我回味的要数10的概念的建构上,我是重彩浓墨,花了一定的心思的。在主题图中,引领孩子们去找物体个数对应的数量10。在操作中感悟。把“10”的分解组成有机结合在一起。然后提出如何摆事使老师和同学一眼看出是10个圆片,从而渗透了按群计数,10是由哪几个数组成,有几种组成的直观认识。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更是培养了学生对实际数量的直觉反映,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更重要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在教学中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体验的氛围,让学生想说就说,说出智慧火花;想议就议,议出是非曲直;想问就问,问出心中疑惑。在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中,形成内容更为鲜活、空间更为广阔、情态更为开放、结果更为多元的“教学对话”,并通过对话再次生成新的体验,从而使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2.小学课堂随笔,突破传统教学 篇二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1. 知识是基础,技能是对知识的运用。

长期以来,语文教师总是先向学生讲语文知识,然后训练他们的语文技能。但是,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有些技能是先通过实践初步形成,再通过知识的掌握日臻完善,这也符合认识论规律。例如,人们语言的诞生有几千年甚至上万年历史,而真正意义上的语法书的编撰与出版不过才几百年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听、说、读、写的语文技能,而这些技能的形成应该主要依靠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

2. 语文技能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语感。

小学生学习语文同学习数学、外语等其它学科不同,他们是在已经初步掌握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学习书面语言。因此,形成语文技能的关键是培养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即语感。语感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阅读、分析和运用中形成的,它主要包括对语言意义的准确感受,对语言所描绘的“形象”的个别性和整体性的感受,对语言中所包含的各种社会情感,以及对语言的前后衔接是否通畅、语言节奏是否和谐的感受。

3. 语文技能的形成要通过词和句的训练。

小学要重点发展儿童的书面语言。这是因为,语言社会交际功能及创造新信息功能要依靠书面语言。小学生要掌握比较规范的书面语言,必须进行比较严格的词、句、段、篇的训练。词、句的训练是篇章训练的基础。小学生智力发展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概念思维的过渡阶段,是掌握词、句的最佳期。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发展智力”和“培养创造力”的关系

1. 不能用智力培养代替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力和智力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能力。创造力是在人的心理活动最高水平上实现的综合能力,其最显著特点是提供首创的、具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而智力则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偏重于正确的认识。创造力除依据智力活动所必需的逻辑思维外,还明显地依靠直觉、灵感等思维形式和状态。创新、发明离不开正确的认识,但认识本身未必包含着创新;有创造力的人必定具有中等以上的智力,智力高的人不一定具有高的创造力;智力与创造力两者之间尽管不是毫无关系,但也不是“包含”关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同时兼顾这两种能力的培养,更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 创造力不仅指能力,而且指个性品质。

创造力应该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创新精神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动机。创新思维能力一般理解为一种发散思维能力,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相结合的复杂心理活动,是自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交融。创新个性的核心品质是自信、探索欲、挑战性和意志力。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创造力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包括善于、勤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敢于发表独立见解。

3. 小学语文教学要采取切实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改变语文教学自我封闭、与社会隔绝的状况,使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上,具有实践、探索的广阔时空。在课堂教学中冲破“标准答案”的桎梏,要使学生有所知,有所悟,有所发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教学”与“课堂外教学”的关系

1. 语文是社会交际的工具。

人们所有的交际活动都要用到语文,例如人们之间的口头交际和书信活动等。除了课堂上所学的语文知识外,学生在校内外天天都在接触各种交际活动,语文教学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学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但是绝对不能忽视语文的课堂外教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各种语文教学的资源,注意引导学生自觉地联系课堂外的整个生活来学习语文。

2. 语文教师要树立课堂内外的“大语文教学观念”,组织语文教学。

语文教师除了要充分利用社会上和学生生活中的许多教学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教材和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教材,还应该制定语言训练大纲,对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进行有计划的训练。当然,这些技能形成本身是个动态过程。例如,听话是依靠听觉来接受信息,它取决于诸如是谁在传递信息、这种信息的内容是什么、它又是怎样被传递等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师不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领导者,而且是语言训练的设计者和指导者。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动机教学”与“目的教学”的关系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求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语文学科的着眼点在表达形式方面,即交际的手段或工具方面。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强调语言文字知识技能的传授,并按照语言文字本身的逻辑体系,强调低年级进行句子训练,中年级进行片段训练,高年级进行适当的篇章训练。因此,语文“动机教学”意图非常明显,但是如何采用科学的训练途径来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重注意两个方面问题。

1. 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必须要符合学生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年龄特点。

语言交际功能是由学生各个年龄段的主导活动所决定的。语文教学必须符合“从内容到形式”,即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主导活动发掘多种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相应的语言交际功能,以落实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分年级训练目的。

小学阶段一般分为低年级(一、二年级)、中年级(三、四年级)、高年级(五、六年级)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由于主导活动不同,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低年级学生主要进行读、写、算入门的学习、游戏活动和简单的人际交往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对周围世界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并掌握最简单的学习工具和做人的基本道理。因此,这个阶段应主要发展学生初步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表现自己真情实感的语言功能。中年级学生主要进行比较系统的读、写、算活动,也进行一定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从不同侧面对世界有比较深入的认识,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和遵守《小学生守则》所规定的道德规范。因此,这个阶段应主要发展学生比较系统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表现真情实感的语言功能。高年级学生除了系统学习书本知识外,还积极参加各种课外和校外活动,参加少先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的交际超出了学习和家庭的范围,人际联系逐渐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社会,熟练地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同时初步学会运用道德准则来处理人际关系。因此,这个阶段应主要发展学生根据不同对象施加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

2. 语文教学方法必须符合“从动机走向目的”的心理学原理。

动机是“为了什么”,是回答原因的问题;而目的则是“达到什么”,是回答结果的问题。语言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社会交际的工具。只有小学生亲身体验语言的各种交际功能,以及它的社会效果,才能自觉地去学习语言,掌握语言。以作文教学为例,词、句、片段和篇章是语言表达的单位,但是能够完整地体现语言社会交际功能的不是词、句、片段,而是成篇的文章。只有文章才能充分发挥语言的概括信息、传递信息、自我表现等各种交际功能。因此,只有我们让小学低年级、中年级学生写成篇的文章,完整地表情达意,才能激发他们强烈的作文动机。当然,低年级要加强句子训练,让学生写完整、通顺、前后连贯的句子;中年级要加强段落训练,让学生写意思明确、条理清楚的片段,但这只是作文训练的具体目的,而不能成为学生写作文的动机。如果把目的变成动机,成天让学生进行单调的句子训练和片段训练,他们便会感到索然无味,甚至产生厌恶作文的心理。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从篇章着手对中低年级学生进行训练,鼓励学生写“想象文章”,让他们把思路写活,把笔头写顺,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强烈的兴趣。当然,小学低中年级的作文评讲要分别以句子和段落训练为重点,这是习作的基本功,做这方面的训练十分必要。必须指出的是,篇章训练是让学生用文字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真情实感,而不是要求学生掌握许多篇章的知识。篇章训练并没有改变低、中年级作文教学的重点,而是强调先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之后让他们去达到句子训练和段落训练的具体目的。

摘要: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发展智力”和“培养创造力”、“课堂教学”与“课堂外教学”、“动机教学”与“目的教学”等几组关系进行再认识, 以实现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突破。

关键词:对语文教学,几组关系,再认识

参考文献

[1]陈云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语感训练[J].海峡科学, 2009, (9) .

[2]陈为菊.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J].新闻天地 (论文版) , 2009, (9) .

3.小学课堂随笔,突破传统教学 篇三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媒体是教的工具,教材是教的内容,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的水平的反映,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这种课堂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对教学环境的要求比较低,教学效率比较高。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

课堂教学以掌握知识为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成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首要目标。课堂教学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递,忽视学生学习能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教师的备课、上课都以学生是否掌握书本知识,能否通过各式各样的考试为最高法则。为达到掌握的目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最拿手的教学方式就是“高强度训练”,最基本的操作方式就是“演示+作业+考试”。

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效果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若不,就努力引导,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其中最出色、活跃的是少数好学生。于是,我们见到了这样的景象:“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着它转;课堂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并且在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

课堂教学模式是固定的“五段式”。传统课堂教学深受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课堂教学多是五个固定的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或为简练的“复习、新课、作业”三段式教学模式。这种在实践中形成的较稳定的传统模式,因其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主要任务,兼有较明了的操作程序,其稳定性和简易性便为教师吸收与继承。这种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缺乏生动性,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这种“开公式的学习”给学生留下最深的“上课印象”就是:枯燥、呆板、无可奈何。以语文课为例,传统语文教学由于过分强调语言文学的训练,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是肢解文章,抽出一段话、甚至几个词,翻来覆去地分析其所谓的深刻含义,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为什么要用这几个词;教师认为这种“问答式”教学就是训练,认为这样的训练就能让学生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

师生关系的单向性。“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很早就被教育工作者所认识,但并未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的落实。教材是固定的,教学进度是由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的“评略”是教师在上课前就基本备好的,课间、课后的作业都是教师根据各种需要安排设计的。教师的这种“主导”几乎完全代替了学生的“主体”,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翻版下的“师在上、生在下”的全面展示,教师传授的,学生必须服从,这种师生关系是不轻易容纳学生的自由意见与自主思想的。

这种师生观在师生交流的指向上表现为单向性:“教师—学生”。学生作为“容器”的最佳状态就是:接受教师教的一切,缺乏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互动关系呈直线单向状态,后果是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欲日渐减弱,使“学”仅围绕着“教”转。

传统教学在学生学习系统知识及技能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学生过于依赖教师与书本,造成了学生主体意识淡薄,创新精神差,人格不健全,给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障碍。为使学生能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必须突破传统课堂教学中制约学生发展的一些陈旧观念与做法。

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

站在教育发展的视角,我们必须改变现存的不合理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地落实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有教师主导地位“不越位”,学生在课堂上才会真正地自主学习,学生的生命活力才可能在课堂上得到表现。

突破课堂教学目标的片面性。课堂教学应被看做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限于认识方面的发展。不是在教室里完成现在的课本作业就了事,而是更应该注重为学生今后发展提供帮助的方面与环节。学生的思维习惯、心理感受能力、意志品质、情感与交往能力等都是课堂教学所应追求的目标。如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注重学生平时的提问能力、回答问题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考核(期末学生综合考核项目之一),旨在引导教师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注重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教学的禁锢。教材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当作学习的目标。小学6年的语文就是学懂12本书,数学就是会算12本书上的习题,为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会牵着学生的鼻子去“钻”教材、学教材,甚至去背教学参考书。师生的精力被耗费在识记、理解教材的“支言片语”上。

那么该如何对待教材呢?应当用活动教学的思想重新审视教材、对待教材。教材仅仅是为《教学大纲》规定目标而提供的一种材料,它是一种为学习者提供的精确信息、典型的材料(但并非完美无缺)。教学过程就是灵活地运用这些材料,为学生达到大纲规定的目标以及进一步发展提供帮助的过程。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教师与学生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非要编新教材),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要力求克服“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例如教师在上《乌鸦喝水》一课时,一年级的小学生提出课文结尾“乌鸦飞走了”写得不好,应改为“乌鸦终于喝到水了,高兴地飞走了”,教师对此大加赞赏。正确的教材观不仅要求教师把教科书当作“活材料”,而且教师还要为学生设计教材以外的“活教材”,甚至有时还可以为达到目标而增加一定的辅助材料。

突破师生关系的单向性。师生交流是否民主,其实质是教师如何走下“神圣的讲坛”,更亲近地走进学生,更亲近地走向课堂,把更多的自由空间和发言的权利留给学生。在现实的课堂中,很多教师以居高临下的“灌输”制约学生自由交流的权利。

要突破师生关系的单向性,就必须注意师生交流的多样性。课堂教学不只是教师“指向”学生,也可以是学生“指向”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更广泛的交流,变单向交流为多向交流。在课堂上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让学生有一个人格发展的机会。

突破师生关系的单向性,还表现在课堂上有一个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传授知识的“经师”,更应该是“人师”。教师应成为学生尊敬的长者、合作的伙伴、学习讨论的对手、交心的挚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其充分的帮助,成为学生的指导者,而非训导者;为学生提供辅助学习的手段,而非旁观者。如教师要常用鼓励、启发的语言,不用指令性语言、裁判式语言、批评式语言,在课堂常规方面也应取消有碍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些清规戒律,让师生之间有交流的机会。

突破教学设计的程序化。传统课堂教学设计,为把知识“展示”“告诉”给学生而侧重于设计详细的“流程”,在活动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应着重设计学生如何主动地学的程序,在设计的方案中应体现: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可能出现的困惑、教师可能提供的帮助与策略、创设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方式等。可采用的策略有:让学生设计学习方案,教师指导;教师设计一两个精当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的设计环节方式的多样化,旨在突破课堂教学的程序化,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体会成长的乐趣。

突破课堂教学时空的封闭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空间较为封闭、狭小,眼界限于书本、限于教室,学生学习时间少。这种封闭的时空观使学生的童年过早地蒙上成人的“烙印”,那种“白云、蓝天、小鸟、青草、溪流、鱼儿、山羊、风筝”等童年印象已成了遥远的过去。

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不能局限于教室,学生学习时间也不能依教师进度而定,而应按照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来确定时间的长短。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到集体活动中去学习,突破“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室里上课”的传统观念。同时,利用公开课、研讨课考核教师教学时间的分布与掌握,意在引导教师以合理的时空观来指导学生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的安排,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创造,让学生在宽松的时空中得到锻炼与发展。

4.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随笔 篇四

陈宏伟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我认为自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播洒兴奋剂,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二是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

5.小学课堂随笔,突破传统教学 篇五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亲切而激励的、不同方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可以打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产生心与心的交流,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能恰到好处的运用评价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例如许淑一老师执教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上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漂亮干净的语言至今还在耳边回荡,使课堂评价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

当学生发言太快时,许老师说:“等等我,让我把你们说的记下来。”给人的感觉很舒服。当学生发现有些问题要分步解决时,许老师说:“好多时候我们都是这样的,把一个问题分成好几个小问题。”

当学生通过交流获得共识时,许老师说:“学习就是这样在不断的交流中完善了自己的想法。”反映了学习的作用。

当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许老师说:“老师也是这样,小时候也有不知道的东西,一学习就明白了,这就是学习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当学生交流出多种计算方法时,许老师说:“通过这样的交流我们是不是发现,一个问题解决出来是一个答案,但方法却不是一个,殊途同归吗!”道出了学习的真谛。

当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两位数乘一位数时,许老师说:“好厉害!我以为你们都学过了,原来你们是把一个新的知识转化成一个旧的知识来解决的,真是一个学习的好方法。”既肯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指出了一个学习的方法。真是一箭双雕,妙不可言。

当学生从别人的发言中发现问题时,许老师说:“看倾听多重要。不失时机的指导学生要养成倾听的习惯。”

……

我不禁感慨:多好的语言功底,既轻柔、动听、易懂又有力度、有分量、有感染力。这样的课堂语言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也能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得到学习方法、学习意义、学习价值的教育。

再联系自己的课堂,记得在一次公开课教学活动中,听课的教师对我说,在我的课上,听到的表扬语就那两句,虽然是表扬性的,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但对于学生的学习却帮助不大,因为他们不明白对在哪里,好在哪里。通过学习、借鉴,慢慢地在我的课堂中我也能不失时机地运用 “考虑地真周到”、“你的思维很独特”、“你把自己的想法表述的真清楚,了不起”等激励唤醒亲切的话语,使学生在平等愉快的氛围中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6.传统文化教学随笔 篇六

本活动设计思路:

以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确定研究小主题,在活动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动手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亲身体验、展示与评价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传统节日这个窗口,来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拉近学生与传统节日文化之间的距离,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民族人文素养,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围绕本主题主要预设了三个目标进行教学:

一是了解一年有哪些节日以及影响广泛的节日,初步了解传统节日的名称、由来和习俗;二是掌握一些探寻研究方法(查找、收集资料、调查访问、制作体验……),学习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和处理;三是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本课教学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着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由课堂延伸至课外,通过小组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多种途径地实践与探究,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有效地统一起来,真正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性。

课后,我及时地进行了反思,本课教学成功之处:

一、教学环节比较清晰。本主题分三个阶段进行:准备阶段——教师创设活动情境,带领学生确定主题,根据学生的兴趣分组,指导各小组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实践阶段——这个主题有多项实践活动,教师指导学生灵活安排各种实践活动,并做好活动记录,撰写心得体会;总结与交流阶段---是学生汇报研究成果;延伸阶段——是交流收获体会并对主题活动进行拓展延伸,最后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师评。

二、创设了较好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根据综合实践课的生成性、主体性的特点,采用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法,以评价为激励、辅助手段,让学生自己在探索活动中边实践、边思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并学会与人合作。

三、搭建了一个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分享的平台。师生分享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将常见的传统节日和少数民族的节日进行详细介绍,学生在交流中理解了其中丰富内涵。体现了真正的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7.突破传统促进制图教学 篇七

一、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实用化

技工学校培养的学生并不要求其进行高深的理论研究和复杂的设计工作, 因而对技工学生来讲, 对绘图与读图的技能仅要求必需, 够用即可。所以, 根据实际情况, 笔者对《机械制图》课程教材——由钱可强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制图》 (第五版) 作了以下的必要调整。

(一) 淡化部分较抽象的理论内容。

机械制图有些内容例如点线面的投影比较抽象, 对于初学制图的中技生而言, 空间想象能力还没有完全建立, 如果像教材那样单独讲这些内容学生很难理解。笔者在教学中不是集中讲这些抽象理论, 而是把点、线和面的投影特性与基本体的投影结合起来, 并结合实物有针对性地讲解, 既直观又容易理解, 教学效果比较好。又如, 截交线和相贯线是制图课程的难点, 而在实际生产中, 技术人员遇到这类线型时, 常常采用近似画法, 所以在截交线、相贯线部分的教学中, 应以分析什么地方可能出现这些线以及这类线的存在范围和大致形状为重点, 强调近似画法, 淡化作图方法和作图过程的讲解。

(二) 根据专业教学要求, 增加与专业相关的内容, 使课堂教学在内容上突显实用化。

机模专业机械制图课用书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制图》 (第五版) 。该书是机械类通用教材, 书中用的实例一般是铸件等一般零件, 所用零件图和装配图也并非针对模具专业的, 而我们模具专业的学生在实操课要看的图是模具图, 这就导致了理论和实际脱节。有些学生会看书本上的装配图, 但不会看实操课上的模具结构图, 所以为了使学生能尽快掌握模具图, 达到教学要求, 笔者就在机械制图课当中适当增加这一部分内容。学生们学完后普遍反应很好, 认为这部分内容很实用, 对他们帮助很大。

二、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元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 教师讲得头头是道, 学生听得迷迷糊糊, 师生间的双边活动也仅仅停留在学生必须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这种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被动地听讲, 学习兴趣较低, 课堂缺少生机, 作业被动应付, 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笔者认为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就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发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地方。因此, 应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为主的单一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一)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笔者非常注重“启发分析法”教学, 对教材内容不是平铺直叙, 直接讲解, 而是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精心设计成一系列问题, 让同学们自己先构思想象或动手做模型, 然后再引导, 得出结论。例如在讲授已知组合体的二视图, 补作第三视图的教学中, 笔者先提出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 可能有多少情况, 然后汇总。此种方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不盲目接受, 这样无形之中, 就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及创造性思维, 真可谓一举多得。

又如三视图的形成是机械制图教学的关键知识点, 学生能否掌握直接关系到能否学好本课程, 但技工学校学生基础普遍较低, 基础理论知识薄弱, 空间想象力差, 还没有形成立体的概念的情况, 教师如果直接讲述有关概念, 学生难以理解, 学习兴趣低。针对这种情况, 老师若采用讨论与启发相结合的方法来上课, 则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上课时, 教师不直接讲立体坐标体系与三投影面体系的概念, 而是以学生非常熟悉的教室为例, 引导学生思考, 把一个物体摆放在教室里, 由前往后看物体, 就如同有一束平等光线由前往后照射物体一样, 物体的影子照在黑板上的情景。教师再引导学生想象从上往下照射在地面上、由南向北、由左向右照射在墙面上的情景, 并让他们说出各自的设想。然后,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黑板、地面与墙面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垂直在三个平面, 接着, 教师讲述投影面的概念, 说明黑板、地面与墙面就是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用同样的方法说明黑板与地面、黑板与墙面、地面与墙面的交线分别就是三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X轴、Y轴、Z轴, 再把黑板、地面与墙面上的影子与视图的概念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就初步掌握了投影与视图概念。然后教师再在黑板上画出三面投影体系与投影。接下来, 再启发学生如何把三个视图放在一个平面上形成三视图, 以及讨论三视图的投影规律。这样, 教师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对学生进行引导、讨论, 学生很容易地就建立起了三面投影体系的概念, 初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对三视图的理解也会非常深刻。

(二) 采用分层教学法。

技工学校学生普遍基础参差不齐, 如果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授课, 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有必要实施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笔者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 把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对基础好的A层学生要求高一些, 让他们“吃饱”;基础一般的B层学生达到大纲基本要求, 让他们“吃好”;基础差的C层学生降低难度要求, 让他们“吃够”, 在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例如在讲授根据两视图补第三视图练习中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 在难易程度上分层次进行。实践证明, 实施分层教学后,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 师生关系改善了, 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现代化

利用实物、挂图等直观性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对机械制图课来说, 必不可少, 但这种传统教学手段也有弊端, 一是学生获得的信息量少, 受到时间的限制, 一堂课讲不了几个图形, 二是有时执行起来很难, 比如, 没有相应的模型、挂图, 教师无论怎样讲述与比划, 学生始终难以想象出来, 教学效果就没有反映出来。

采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辅助教学能有效地解决以上矛盾。通过演示机械制图课件, 可使教学内容色彩丰富, 具体直观, 应用自如, 可有效地控制讲课节奏, 随时切换跳转, 像翻书一样, 随意翻页, 对重点、难点内容可调动反复演示反复讲解, 是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的有效措施, 使有效的黑板所书写的内容更少, 反复擦黑板的现象得到改变。另外教学模型、插图数量少, 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的现象也得到改变。教师对讲解的内容或习题中的作业, 事先用计算机绘图软件, 如AUTOCAD、proe等画出立体图, 当学生们对某图空间立体构思不出来时, 可调动立体图帮助学生进行想象, 对照立体图讲解平面图形。过去习题课讲习题时, 每一个三视图都要画到黑板上讲, 画图时间占了大量的上课讲解时间, 而现在可以把要讲的所有习题事先用计算机画好, 上课直接调动每一个题的三视图, 进行讲解。正反对比, 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 讲解更多的内容,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效率及教学效果。

四、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如何突破传统, 促进机械制图教学, 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一些体会。总之, 不论是教学手段的改进还是教学方法的改革,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 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与《机械制图》课的教学特点和要求, 突破传统, 努力探索适合技工学生特点同时又能达到本学科教学目的、要求的方法, 使《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摘要:《机械制图》课程是技工学校机械制造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影响学生后续课程学习及就业能力。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 就如何提高机械制图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钱可强.机械制图[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第5版

8.小学课堂随笔,突破传统教学 篇八

教育随笔:如何管理小学生课堂纪律

我的实习任务是教授三年级科学,刚接手他们时还是很兴奋的,因为10岁的孩子天真、可爱,我跌跌撞撞,忽然间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孩子们的笑脸、热情如阳光般温暖着我,我也告诉自己尽自己所能带给他们一些改变,给予他们一些知识和道理。但新鲜过后,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就摆在眼前。孩子们在你的课上随意说话、走动,课堂气氛始终乱哄哄,直接导致教学活动无法正常进行。那么如何才能让课堂安静下来,一个月以来在摸索中前进,在与有经验的教师们交流中学习。下面,就我自己的心得体会谈谈如何管理小学生课堂纪律。

首先,爱动、爱说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的是如何提高自己课堂的魅力,成功的把孩子们吸引过来,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安静,守规矩。所以,我们首先应在备课、讲课上多下功夫,把课备充分了、讲精彩了,自然能吸引到学生,强硬的要求安静往往会适得其反。其次,多给他们讲道理。刚开始,会怀疑三年级的小孩能听懂所谓的道理吗,但真正接触后发现三年级的学生其实很懂事,你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耐心的讲给他听,他们会明白你讲的道理并慢慢纠正行为。所以,我们应耐心的多向他们讲道理,他们只有从心底真正接受你了,那么课堂纪律管理也水到渠成。最后,多鼓励、多表扬是孩子们最大的动力。实践证明,课堂上你批评他们不如鼓励表扬效果来得好。同样,低年级的学生最大的特点是爱模仿,所以在学生中多树立几个榜样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课上多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如:看谁谁坐的端正,听的认真,那么其他同学会有意模仿他们以获得你的赞许。课堂氛围进而会有条不紊。

9.小学课堂随笔,突破传统教学 篇九

【内容提要】一个好的切入点就如抽丝剥茧的丝头,只要能找到这个丝头,就能有条不紊地一层层剥去茧丝,最终得到想要的茧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找准教学突破口是我们建构高效课堂的有效支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本文从挖掘教材因素和能力训练两个方面结合实例来探讨如何找准突破口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突破口

教材因素

能力训练

我们在语文教学时,经常会感觉知识点繁多,理不出头绪来,无奈之下,只好照本宣科,字词、作者、解题、背景、结构„„一一讲来,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辛苦苦,学生学得糊里糊涂。究其原因,是没能找准一个能把重难点纳入其中的教学突破口。所谓找突破口,指的是围绕一点,使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尽可能汇聚于此。突破口选得好,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会使整个教学过程思路顺畅,能执一御万,牵一发而动全身,优化课堂教学,很好地贯彻语文教学目标。寻找恰当的突破口,组织课堂教学,方法很多。

一、挖掘教材因素寻找突破口

(一)题目突破口

题好一半文,花香蝶自来。题目是文章的窗户,许多课文的标题都十分别致,能帮助我们迅速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写作技巧,以此为突破点,认真分析文章,就能做到纲举目张。例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可以围绕题目设计几个问题展开研讨,从而势如破竹地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一:是什么人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问题二:文中的套子有哪些含义?套子中的别里科夫是怎样的一个人?问题三: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好的套子和有哪些不好的套子?这篇课文给你什么启示?

从题目入手,解决了以上问题,文章的写作特色、情节、人物形象这些小说阅读的重点问题都能依次得到解决。

(二)文眼突破口

文眼是能够提挈全文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词,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因此可以作为突破口来解读文章。例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就可以抓住诗眼来解读全诗。这首诗的诗眼应该是“幸福”二字,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海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幸福图景?海子幸福吗,你从诗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海子为什么不幸福,你知道诗人海子的一些情况吗?对于这种“幸福”而又“不幸福”的复杂情感,我们吟诵时应如何把握?抓住了诗眼,诗歌的情感,写作背景,吟诵方法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再如《劝学》,题眼就是“劝”字。教学本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劝”为突破口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先让学生理解标题的含义,即为“劝勉学习”。接着让学生思考“劝”的作用——题眼,那么全文围绕着“劝”写了那些内容?或者为什么要劝勉他人学习?学生很快回答是从学习的意义——因为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学习的作用——因为学习可以弥补不足等方面来阐述的,从而也论证了“学不可以已”的观点。那么如何学习呢?学习在于积累、在于坚持不懈和用心专一等。进而引导学生赏析文章用来表达这些内容的手法和文章严谨的结构特点。整个课堂因为有这一针对性强的突破口而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探究、学习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课堂显得简洁流畅,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三)重点字词、精彩语段突破口

每篇文章无疑都有其表意的重点,有其整体的重心,其他一切内容都是为了表达这个重点、稳固这个重心服务的。例如《拿来主义》,找到了文章的重点

字词:第七段“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第九段“他占有,挑选”第十段“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教学时把重心放在这些重点字词句上,既突出了重点,又自然地化解了难点。

又如《胡同文化》,从标题来看,作者要表现的重点显然在第6—12段,前四段是说其成因,第5段为过渡段,最后部分是说其发展趋势。从思路安排来看,先说文化,再说成因,最后写其趋势也未尝不可。但作者的安排却更合乎事物发展的逻辑。教学中,我们将突破口选在中间部分,紧承题目提问:“胡同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有哪些具体表现?引导学生学完中间部分后再问:这种文化是怎样形成的呢?最后问:这种文化有何优缺点?发展趋势如何?自然就延伸到了前后。

(四)课文插图或是课文注解突破口

课文插图的形象画面容易引发学生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这就为我们设定情境、组织教学提供了便捷的条件。教师可以以插图为楔入、诱发问题的突破口,实施诸如质疑问难、现象对比、组织讨论等情境教学,使学生获得认识的乐趣、探究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

如教学《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可以让学生先欣赏彩图的维纳斯塑像,品味美神阿佛洛狄忒所蕴涵的崇高、圣洁、优美、典雅的品格,并结合课文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缺憾美,从而开阔学生审美认知的新视野。教学《兰亭集序》时,则可以在指导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封面和插图中的“兰亭帖”摹本,感受“天下第一行书”那“飘如浮云,矫若惊龙”的神姿和“龙跳龙门,虎卧凤阙”的气势,体会中华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逐步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语文课文插图在语文教学中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十分重要的,任何语文教师都不能不引起重视。而有的课文第一个注释常常起着交代作者、写作背景、写作内容与写作目的等作用,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注释,将注释的有关内容作为解读课文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探究。如《阿房宫赋》的注解中有一句“这篇赋借写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揭露了秦王朝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学生不难理解这句话的作用,教师可顺势发问:“借古讽今,阐述天下兴亡的道理”具体在那些段落?并用几个字简单概括这一道理。再看注释,揭露秦王朝穷奢极欲的生活难道仅从阿房宫的兴废方面揭露的吗?从而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作进一步的探讨,明确还有从阿房宫的宫女之多、珍奇珠宝之多等方面来铺叙秦王朝穷奢极欲的生活,接着鉴赏文本的语言和写作手法,分析本文的结构主旨,归纳“赋”的体裁特点等,让学生在有凭借、有抓手中有兴趣地学习,课堂也变得简洁有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结合学生生活情感体验突破口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语文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来教学,这样容易达成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共鸣。

如教学《游褒禅山记》,在熟读课文,弄清句意的基础上,重点要让学生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如果教师一味空讲大道理,学生不一定能够理解到位,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尽吾志而无悔”或是未“尽吾志”的事例。给合自身学习实际谈谈学习中“深思慎取”的事例,学生在这方面有话可说,这样语文课也就活起来了,学生对《游褒禅山记》,这一课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

高中阶段可以结合学生生活情感体验为突破口来教学的文章很多,比如《祭十二郎文》《陈情表》等,用“情”这一突破口辐射到文本其它知识要点、能力

目标,并且以它为突破口,层层推进,优化了课堂,提高了效率。

(六)写作特色突破口

除了从文章内容寻找突破口之外,我们还可以从文章的写作特色入手寻找突破口,这对于学生了解写作的基本技巧,增加写作理论知识十分有益。这时,教材变成一个范例,学生借此可以学到许多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祝福》一文,可以从倒序手法入手解读,《死水》从以丑为美入手解读,《六国论》可以从对比论证这一写作特色入手解读。

除了以上这些,可以作为突破口的还有人物、背景、中心句等,甚至文中的一个似乎无足轻重的语句,一个标点符号,只要有助于拎起全文,调动学生的思维,解决教学重难点,都可以作为突破口。

二、以能力训练为突破口

(一)以各种形式的朗诵为突破口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优美的文章,可以通过诵读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从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教师在加强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丰富的情感,获得真实的审美感受。朗读的方式可以是学生个人朗读,分组朗读,男女比赛朗读,整首诗朗读,分段朗读,自由朗读,全班齐读,教师范读,听录影带朗读等。通过多方式,多层次的朗读,极大的调动和培养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二)以演讲为突破口

我的每节语文课都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训练,我把必修一中的名著导读《论语》作为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内容。具体做法是,每节课后下一位学生将一则《论语》写到后黑板上,课堂上要求学生脱稿演讲《论语》一则及感悟,不少于500字。

必修一“梳理探究”有“成语梳理”一节,因为成语积累本身就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我们可设定其为演讲的内容,形式是每天一位学生在后黑板书写四个成语并解释其意思,上课前将后黑板内容擦掉,课堂上脱稿演讲,演讲内容也包括了一些成语故事和对成语内容的感悟。

必修三、四“名著导读”、“梳理探究”中有“《红楼梦》个性化解读”、“影视作品点评”两个内容,第一单元小说第一课是《林黛玉进贾府》,学生对于名著往往一知半解的多,用这种形式可以加深学生对名著的认识,也可以省一些课时,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三)以片段写作为突破口

教师要能个性化的处理教学素材,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才会百花齐放、丰富多彩。我教学柳永的《雨霖铃》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站在男子或是女子的角度将《雨霖铃》改写成散文。这是学生的答案:(以男子角度)当树梢上的秋蝉发出最后一声凄凉低吟,当骤雨之后乌云慢慢散开,当你我依依不舍在傍晚的长亭下送别,当你强颜欢笑与我在都门帐外举杯饯行„„

学生改写的过程也是对课文进行独特理解的过程,个性化阅读在改写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四)以其它思维训练为突破口

语言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借助语言进行深层透析,多方优化自己的思维系统,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语言教学中可通过分析句子的语序,并进而透视其含义的变化,来达到训练思维变通性的目的。例如:①“啊!是真金!金子!”(《守财奴》)教学中,可变换语序:“啊!是金子!真金!”再点拨学生,让其分析表达艺术魅力的差异。很明显,文中句子更有利于揭示主人公嗜钱如命的个性。因为他用不着细细辨别,电光石火间便能看出金子的真伪,这远非惟利是图的守财奴所不能为。②“祥林嫂,你放着罢!”(《祝福》)同一文中,出现词语相同,结构相同,只是语序不同的句子,如:“你放着罢!祥林嫂”,可引导从语用角度分析,说话者的情感成了语义的焦点,前者有祈使、劝阻的神态,后者则有责备、恼怒的意思。

教学中,要求老师能挖掘教材本身能从一点引发不同思维结果的语言,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展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机会。例如:作者并没有对荷蓧丈人作形象描述,那么在大家的心目中,他该是一位怎样的老者呢?路瓦栽夫人得知项链是假的以后,他的心理活动会有怎样的变化。鸿门宴上,项羽如果杀了刘邦,结局会怎样呢?

总之,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努力选取一个最佳的突破口,牵一发而动全身,把教学重难点纳入其中,四两拨千斤,轻松又条理清晰地完成教学任务,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

自永军,男,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79年1月9日生,1998年8月参加工作,2003年8月——2013年8月在云南省大理州弥渡二中任教,中学高级教师,曾担任弥渡二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弥渡二中总务处副主任。2013年8月调入云南省大理州弥渡一中任教,现为弥渡县高中语文兼职教研员、弥渡县EEPO学科带头人、弥渡县教师专家库成员、《语文周报》特邀编辑、云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曾多次到广西玉林、三江参加教学研讨活动,曾在《中学

10.课堂教学随笔 篇十

不知不觉中,开学已经半个多学期了。在这半个多学期中,我真正品尝到了教一年级孩子的苦与乐。为了干好工作,快速转变角色,我时刻在努力改变着自己的教学方式,学习并实践小孩子思想引导方法、习惯养成方法等。现将这 一个多月的课堂教学作如下反思:

一年级的孩子要重视他们的习惯养成教育。在讲课的同时,要时刻提醒孩子们坐端正,认真听讲,动脑思考问题,写字时姿势和读书时的姿势等,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纠正,结合星卡激励对表现好的给于及时地表扬,树立榜样,鼓励孩子们都向榜样学习。

经过这半个多学期的课堂授课,我发现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和高年级的课堂教学确实不一样。小孩子在课堂上能坐住的时间很短,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要进行趣味教学,从小孩的已有经验出发,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孩子们感兴趣,并且在课堂要穿插一些数学游戏或激励教学,引起学生高度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从而再继续学习新知识。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我深切感受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把要教学的内容放在有趣的情景故事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数学,并在愉快的心情中去学习新知。在学习中,对孩子们的表现给于及时地表扬或纠正,并采用星卡激励,让他们有所收获,从而有成功感。

不足之处: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分层次教学做得不够到位,导致有个别后进生跟不上其它同学的步伐,降低了课堂效率;给学生动手的时间和机会少了,导致学生对问题只是一知半解,模棱两可,而对问题的实质不理解;教学过程中对个别学生要求不够严格,使得这部分学生在学生过程中钻了空子,导致成绩不理想。

针对上述的不足之处,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2.继续抓好学生的养成习惯。

要在课堂上抓住每一分钟,不让在越来越重视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同时也要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3.继续以激发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首要着眼点,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对于中下的学生要及时了解他们薄弱环节,进行必要的练习。以便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

5、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认真做题的好习惯。

6、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

7、课堂上讲课内容的安排要紧凑,练习尽量放在课堂上做,及时讲解,达标检测要及时批阅。

9、对学生已有知识要做到了如指掌,备课要充分,要想尽办法准备各种各样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1.高效课堂教学随笔 篇十一

王蕾

效率,是一个所有行业都在追求的一个词汇。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最大的效益,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在我的理解里,什么叫做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就是一节“活”起来的课堂,此处的活可以理解为活跃,活波,有活力等等,总之就是让这节课的氛围达到最高,激发出学生们学习的热情,这是一节高校课堂最基本的要求。

然而吗,让一节课活跃起来,此处的活跃并不是指形式上的“热闹”,而是要真正的达到活而不乱,就是说一节课是在热闹的氛围中有纪律、有目标、有任务的进行下去。那么,怎样才能在这样的课堂上完成一节高效课呢,接下来,我就从这几个方面来谈谈我个人的见解:

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备课时要围绕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学目标又是教学的终点,是标准。衡量教学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能否达标。所以,在备课时,一定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节课都要完成那些知识内容,都要达到一个什么水平,目标一定要明确,具体,不能太笼统,而且,自己在备课时,一定要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目标应该在怎样的情境中是实现,设计好师生之间的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想在课堂上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都可能会出现哪些错误,相应的再讲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些易错点设置成陷阱,只有有了一次失误,才会引起他们的下次注意。另外,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也要心里清楚,最好在上课之前就把这些写在黑板的右上角,让学生做到心里有数,在课堂上讲解重难点时,可以告诉同学们,接下来的内容有点难度,希望同学们认真听讲,或者说,接下来的内容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也是考试当中经常考到的知识点,大家要重视起来,这样以来,大家自己的45分钟也会变得有目的性。

二、要精讲例题,多做一些课堂练习

精讲,就是以教育方针为指导思想,以教学大纲与课本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教材的主要矛盾和内在联系,研究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要做到精讲,教师必须首先熟悉大纲、课本和学生,明确教学目的,这是搞好精讲的前提。抓住关键和重点,讲得轻重适当。教学时间有限,而知识是无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明确牢固,就必须精讲。选择少而精、且有层次的例题和习题,指导学生有目的地练。精讲多练,向课堂要质量,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有效途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关系,符合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气氛紧张活泼,充满生机和活力。另外,应该体现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思想,在课堂上多做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及时的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尽快的应用到具体的题目中,通过学生的做题情况可以及时的收到反馈信息,做到及时处理。

三、营造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因此,营造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欲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在轻松、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学习,不仅可以是学生产生较强的记忆力,而且还能活跃思维,发挥潜在智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可以创设一些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勾起学生们的求知欲,激发起他们学习兴趣,对于我们化学教学来说,就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情景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另外,我们知道化学史是一门漫长的历史,很多化学家把毕生通过怒吕获得的知识财富都留给了古代,而学生对于这些科学家很好奇却知之甚少。这样,我们就可以创设化学史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另外,还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创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可以利用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进行多媒体教学,这样会使得很多枯燥的内容具有真实感和表现力,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四、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课堂表现力

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不得不关注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如何提高自我的表现力,如同一部影视剧有好的剧本,还得有好的演员。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注意锤炼自己的说话艺术,要有意识地练习自己的口才。说到底,教师也是靠口才吃饭的。教师是依靠语言来传播文化、传授知识的,口才是教师最大的资本。一名教师,即使做不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最起码要让我们的语言生动有趣,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这样学生才会喜欢我们的课,想学、爱学、乐学、学会。明明是同样的讲课内容,由于表达方式与技巧的不同,给予对方的感受和收获大有不同。一个说话没有标点、没有抑扬顿挫、不懂语言艺术的教师,纵有再高深的知识,学生也不会喜欢听他的课,难从他的手中学到真知。所以,我们必须在训练自己的声音上狠下功夫。语速要适中,讲话要幽默、会控制音调,做到抑扬顿挫,对于重点或是比较容易出错的提防,要大声强调。另外,面部表情和手势动作也很重要,总之,好的课堂必须要求教师是一个好演员。

12.语文课堂教学随笔 篇十二

在几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仅把自己平时的一点心得写出来与大家探讨,希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助。在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枯燥乏味、毫无生趣的。记得我小时候在语文课堂上时不时思想就跑到别处去了,或困乏了。但是,如果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其效果却是迥然不同的,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这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毕竟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美术的兴趣要比语文的兴趣浓厚。

一、设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学《快乐的节日》这一课,在朗读第一段及最后一段的歌词部分时,让学生改读为唱,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插入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安排绘画,增添课堂情趣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荷花》这一课中,我先自己画一幅很好看荷花,让学生通过图,先了解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对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要不然单从课文上简单的文字来理解,他们对此还是茫然。

13.教育随笔:爱在乡村小学课堂 篇十三

教育随笔:爱在乡村小学课堂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泸沽镇王家祠小学 吴平

同事们都说我是一个很有学生缘的人,不管是教六年级还是一年级,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甚至是有智力缺陷的孩子,都特别粘我。为什么孩子们都喜欢我?我想大概就是一个字“爱”吧。不管教高段学生还是低段学生,我始终坚持对学生的爱,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

一、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冬天的早上天亮迟,有些学生嘴里嚼着馒头就进了教室,上课铃响了,学生会自觉地把馒头放在抽屉里,等下课了再吃,那时馒头早冷硬了。于是我会让他们边吃馒头边听讲,也耽误不了几分钟,我想别让他们在小小年纪就常常冷食而得胃病。当然,也不忘提醒他们以后要早点起床,别因为贪睡几分钟而搞得手忙脚乱。

有时课堂上,学生头痛、肚子痛时我会摸摸他们的头,询问有关情况,先做一个简单的判断,需要回家看医生的.,我会打电话让家长来接;有些粗心的家长会让学生自己走回家,我不放心他们,会拿几元钱给他们,叮嘱他们要坐车回家。

有些学生早上到校太匆忙,没吃上早点,上了一节课,饿得趴在课桌上,其他的同学跑来告诉我,我会拿一点钱让他们帮忙给挨饿的同学买点吃的充饥。我想,要饿到中午12点放学,那种滋味不好受啊,大人都会有气无力,何况一个孩子。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我经常会带上几本小红花本子(我自己用红纸剪一朵小红花贴在本子上),对趣味题或难题先答对的就会得到老师的奖励――一本小红花本子。同学们都会积极、主动思考,因为大家都想挣小红花本子;对一般性的问题,差生主动举手答对了,我除了口头上表扬之外,也会奖励他一本小红花本子,所以我们班课堂上,随时都能看到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当然,教学效果也就很好。

三、学习中因人而宜

在学习上,对不同的学生我的要求不一样,对优生,我要他们优上加优,要向100分看齐;对差生,我会注意到他们的点滴进步,都给予肯定。有时单元测试或考试后,我会奖励他们棒棒糖和小红花本子。在我们班,你会看到优生得到老师的奖励,也会看到有智力缺陷的学生也会得到我的表扬,甚至奖励一个棒棒糖。奖励的理由有时是这段时间他坚持写完了作业;有时是做对的题比前段时间多;有时是主动帮老师擦黑板;有时是主动帮助了生病的同学……

四、不歧视差生,气氛和谐

我在班教学的言谈举止中,从不歧视差生,所以差生也从不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我鼓励优生帮助差生,建立“优带差”的学习小组,所以在我们班课余时,你会看到班上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在一起玩得开开心心,笑得天真可爱。

上一篇:家庭教育工作计划通用下一篇:教育心理学本科(A类)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