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议论文高中(共13篇)
1.兴趣议论文高中 篇一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滨海县临淮初级中学刘海荣
摘要: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此,培养学生的学历史的兴趣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历史教学;学习兴趣;直接兴趣;间接兴趣;方法;途径
正文: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求知的前提,积极的兴趣是一个人获是知识,发展能力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更明确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以说,古今中外无数学者、科学家都将兴趣作为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呢?以下是个人在教学实践中所得到的一些粗浅的经验:
一、新课精彩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起着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思维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促成学生情绪的高涨,步入求知的亢奋状态。现在的人教版历史教材,增加了精美的图画,形象的地图,精当的史料,精彩的故事性导入,在客观上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作为历史教师,可以采用故事传说,热门话题,设置悬念,诗词歌曲等导入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例如在讲“繁盛时的隋朝”时,可以首先找学生讲述隋场帝看琼花的故事传说,然后提出问题:“琼花真的通人性吗?隋场帝开通运河是为了看琼花吗?”这是我们本课要探讨的问题,带着悬念,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有效性,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在初中阶段,所学的课程有十几门,客观上并不是每位学生对每门学科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历史这门课,部分同学接触到大量的时间、人物、事件后,觉得难写难记,枯燥烦琐,于是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完全失去学习的信心。针对这种情况,要从学习历史的目的上去引导,让他们认识到学好历史的重要性,例如了解历史王朝的兴衰,可以为我们提供建设祖国的经验教训;学习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做人;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历史事件,可以提高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增强了求知欲。
三、设置问题,引发兴趣
一个好的问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也可以启迪无限丰富的联想,形成创造性的思想,还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探索中体会发现的快乐。古人曾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
进。”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置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提出问题,把它摆在学生的而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然后激励他们“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发现,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又能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讲“戊戍变法”这一课时,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袁世凯的告密,变法会成功吗?”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分析,教师加以引导和点拨,最终学生得出结论:即使没有袁世凯告密,变法也不会成功,其根本原囚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变法的成功。”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问题,能促进学生思考,产生探究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
四、进行审美化教学,培养直接兴趣
新版历史教材,增加了精美的图片,形象的地图,精当的史料,精彩的故事性导入,在客观上提供了引发学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师,关键是如何运用。目前有些教师出于应试的需要,完全放弃对形象性材料的处理,让学生死记硬背抽象的概念,几十遍的抄写人物名词,这样不仅会泯灭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形成恶性循环。对此教师应紧紧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营造师生和谐的教学气氛,创造优美的教学情境;运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材料,形象的板书,让学生情绪上受到感染,易于同老师形成互动。这样让学生在历史的空间中自由翱翔,学生得到的是美的享受和人文关怀。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随着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空间的日益拓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流。国务委员、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充分认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体现,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教育手段走进初中历史的课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多媒体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再现性和运动变化的可控性,模拟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它契合了初中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还能创设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讲解“中外交往”这课时,本课涉及到郑和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在课堂上可加入“郑和下西洋”的录像片断,让学生通过录像全面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规模、人数、到达的范围。通过录像,叫史书上的文字由死变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六、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深化学生兴趣
因为时空的阻隔,许多历史问题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时间久了,他们总感到历史教学是陈年旧事,中看不中用,会产生厌烦情绪。古人云“六经皆史”,而我们说:“百姓生活皆史”。事实上历史沉淀于现实中,现实里蕴含着历史的传承。因此,在教学中应及时捕捉历史教学与现实联系的契机,深化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历史课堂彰显巨大的魅力。在初二复习课中,有很多联系实际的题目,如“2008年5月圣火抵达江苏苏州,你将以什么方式迎接它的到来?江苏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请你说说你知道的有关苏州的历史名人和事件?”本题既联系了实际,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开拓学生视野,深化研究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己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共识,历史学科以它广博的内容和充分的借鉴价值,为这种培养提供了可能。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的结合:例如某制度政策的演变轨迹,像封建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等,可让学生讨论,上网查阅资料,并撰写历史小论文;可推荐带有研究性的历史小读物,如《上下八千年》、《中华历史名人传》、《秦汉史话》等,让学生阅读,并摘抄读书笔记;也可让学生自己出一期历史板报,组织兴趣小组进行辩论,制作剪报,了解新的考古发现,如新教材上的三星堆文化,大汉口文化,河南安阳曹操墓的发掘,学生都非常感兴趣,可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收集资料,这样既可以巩固强化课内知识,又叫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
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的兴趣爱好万千,历史学习的激趣方式万千,当单调呆板的历史课堂与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紧密相联时,就更能激发起他们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欲望,这样的历史课堂往往是更有效的,更具有魅力的。
2.兴趣议论文高中 篇二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学习兴趣,培养方法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最重要的内部驱动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没有兴趣的学习活动是被动的学习,而有了兴趣的学习活动则会演变为主动的学习。相较于被动的学习方式,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自觉地调动自身所具有的诸多潜能,使自身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提高。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化学教学工作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面对越来越深奥的知识、越来越重的学习任务,很多原本化学成绩还不错的学生渐渐对这门学科失去了兴趣,再加上一些教师采用陈旧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不高,兴趣低下。新时代下的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敢于突破传统,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以兴趣的培养为突破点,努力提高化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重视导入技巧的运用
导入环节是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上课铃声响起以后,教师往往会利用三五分钟的时间进行新课导入,通过有效的导入,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地将注意力从课堂外转移到课堂内,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如果导入内容设计得精彩有趣,则不但可以引起学生对接下来教学内容的注意,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大有裨益。因此,优秀的教师都不会忽视导入技巧的运用。例如,讲《钠、镁及其化合物》这个单元的内容时,笔者就在上课之前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某天,一个小村庄里来了一个“神医”,他号称自己拥有一个包治百病的“神药”,村民将信将疑,于是这个“神医”就从自己的包裹里拿出了一个小盒子,从其中取出了“神药”,然后把它放进清水里,这时,只见这个“神药”入水以后瞬间变成了小球在水中到处游动,同时还发出了吱吱的声音。面对这样神奇的药,淳朴的村民相信了,大家纷纷拿钱出来买“神药”。这里,笔者话锋一转:“其实老师这里也有这个神药,大家要不要看一下?”听到这里,学生纷纷瞪大眼睛要求看看“神药”。于是,就拿出了“神药”,像故事中的“神医”那样把它放在清水中,结果同样的现象发生了,神药入水变成水球到处跑,还发出声音。面对这样神奇的现象,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接下来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笔者顺利地开启了教学活动。
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生活处处皆化学,化学是一门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化学教材中看似高深莫测的理论知识事实上都是来源于现实的生产生活。然而,有些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活动时不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导致教材内容同学生的生活实际严重脱离,这样不仅令化学知识晦涩难懂,而且难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从根本上违背了化学学科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教材中的内容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当学生看到了自己学习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了实际的应用,还可以大大激发起他们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事实上,在新版的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有大量的内容都涉及实际应用问题,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化学品的安全使用”、“优化食物品质的添加剂”、“水的净化与污水处理”等,这些章节都涉及了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料,又要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补充更多的生活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真切地感受到生活气息,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真正能够学有所用,这对于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将会大有裨益。
三、善于利用多媒体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接收外界信息的过程中,通过听觉获得的知识信息,人们可以记住15%,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信息,人们可以记住25%,但如果同时利用听觉和视觉获取信息,则可以大大增强记忆效果,达到65%,由此可见,恰当地利用感官获取知识可以有效强化学习效果,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在化学课堂上,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工具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与传统的教学工具相比,多媒体这种集合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的工具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强化认知。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模拟分子、原子、原子团等结构及其变化原理,使得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从而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相较于抽象的语言讲解,这种直观化的展示方式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例如,讲解“共价键”的知识时,笔者就利用多媒体工具给学生播放了氯分子形成的动画示意图,在直观的画面解释下,学生很快理解了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如果利用传统的讲解方式,则不但要耗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而且效果不佳。因此,在化学课堂上,恰当地利用多媒体工具不但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了兴趣,学习的过程本身就变成了享受知识的过程,感受成长的快乐的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把兴趣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快乐地在化学的天空中翱翔。
参考文献
[1]李晓凤.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导刊, 2013 (2) .
[2]阳光.浅谈高中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 (中旬) , 2012 (07) .
3.浅议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教学 篇三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兴趣教学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基础,通过提高学生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当学生对于某件事物或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时,就会开动脑筋,发散思维,主动投入到该事物或问题的探索当中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和对策,这一过程就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利用兴趣可以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改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高中计算机教学,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发挥真正的
作用。
一、通过小组教学进行兴趣教学
小组教学是一种自主探究式的教学,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学习模式,发挥群体的积极作用,提高个体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如,教师在对“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这一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因为这一授课内容中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再进行记忆和理解的过程中会非常吃力,所以老师就可以运用小组教学法进行教学,老师可以把学生分为3~5人的小组,进行关于GB2312知識的记忆,在此之后再进行提问,看哪个小组的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能力最强,进而加强兴趣教学的进行,提高教学效率。
二、通过合理的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合理的鼓励可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如,教师在对“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教学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计算机加工的优点“速度快,数值精确、储存容量大,便于大批量数据加工”和缺点“需专用工具,成本比较大”进行理解之后,教师针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进行学习,激
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三、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进行兴趣教学
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课外活动中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提高授课的效率。如,教师在对《信息资源概述》中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安排课外活动进行授课,信息具有“真伪性、储存性、可塑性、共享性”,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对信息资源进行大体的讲述之后让学生根据信息的性质进行课外验证,让学生回家后进行课外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兴趣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着一定的作用和意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改善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金霞.浅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J]新课程学习:下,2012(28).
[2]李成艳.浅议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学园:教育科研,2013(25).
(作者单位 山东省乐陵第一中学)
4.职业高中语文兴趣教学初探 篇四
读《对中职教育教学“十二字法”及“十个关系”的探析有感》 近日,读我校王校长的《对中职教育教学“十二字法”及“十个关系”的探析有感》的文章,颇有些感悟,特别是其中关于如何教学的问题,想在此与大家交流一下。感想如下:
语文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作为初中、普高的语文教育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应试,可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语文的运用能力,即说话、写作、观察等。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来培养这些能力呢?而对于职业高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基础状况可以说是非常不理想的,多数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比较吃力,这就更让我们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的运用能力?
在4年多的语文教学中我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总结出了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方法——让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活动化。
一、语文教学活动化的认识 课堂教学本身是一种活动,但我们所说的活动化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很大的区别。活动化吸纳“活动课程”理论中的精华,并创造性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在“教师、教材、学生”三者关系上,摒弃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思路,强调课堂教学必须切切实实地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学生是确实的“学”“做”而非单纯的“受教”;在活动内容上,应根据教材和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内容,设计学生的听说读写看的活动;在课堂教学方法上,教师应以组织、指导、调控学生活动为主;在活动方式上,要根据目标力求丰富多彩与多种多样;在活动范围上,要以全体学生的活动取代一问一答或少数尖子生的活动;在教学效果上,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还要注重学生是否主动、积极而有兴趣的参与及活动的量的高低。在我的教学中认真学习了钱梦龙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正确地把握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魏书生的“课堂教学六步法”以学生自学活动为主的思想,他“用动机去推动学生的活动,用需要去激励学生的活动”,而“自学”“自测”“自结”都以学生的个体活动与小组活动为主,教师仅对学生经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解答;特级教师宁鸿彬也认为教学要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要“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是语文素质教育推行的途径,因而在原则上与素质教育是相统一的,特别是职业高中的的语文教学,我们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素质为语文教学的宗旨。
二、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化的运用原则
1、目的性与丰富性相结合,体现实用性原则
课堂活动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通过活动,须让学生有所得,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调节课堂气氛而活动。在设计职高第三册一单元的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诗歌单元的教学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对诗歌的理解和自己的朗读能力。特别是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比较好的掌握了朗读中的停顿、重音、节奏及感情等。在具体的语文教育活动中要注意语文教学活动的实用性,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讲这非常重要。因为他们面临就是进入社会,就是对语文知识的运用。
2、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体现实践性的原则 在活动中先强调自主活动,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合作,“如果他不能筹划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不是和教师、同学隔绝,而是和他们合作进行),自己寻找出路,他就学不到什么。”因此,教师要改变观念,大胆放手,尽量让学生组织活动。例如:在本单元诗歌教完之后我在班上组织了一场诗歌朗诵会,我只给学生提出了要求,让学生自己组织开展,包括评委等。别看一群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们还组织得非常成功。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应有的锻炼。主持、评委、选手等都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当然,课堂教学活动化并不否认教师的作用,而是将教师放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也即合作性不仅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是师生之间的合作。在语文活动中的自主与合作均要体现只践性原则,只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他的语文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否则就只能是“纸上谈兵,黑板上种田”。
3、全员性与全员发展性相结合,体现主体性原则
过去课堂活动是少数人的活动,尤其是有限的几个尖子生的活动的现象。教师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尽管提出很多问题,但由于学生在智力水平上的差异无法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一些同学只能成为看客。在职业高中这样的现象尤其突出,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非常大(这是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课堂教学活动化一方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为目标;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成功,这一点对职业高中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有着太多失败的学生。在课堂活动化过程中要让学生在独立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共同活动,互帮互学,那些即使暂时不能独立走的学生,可以由其它成员扶着走。“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全员发展性则要求课堂活动化须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不但要通过活动掌握知识,训练能力,而且要发展思维、培养情感、学会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及积累与他人交往合作的经验。
三、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的举例
1、应用文教学中的活动化教学。
应用文写作教学方式基本可概括为以下模式:“定义+作用+分类+格式+要求+举例”。这一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接受,但如果每个教学内容千篇一律采取这同一方式教学,学生难免乏味。所以,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形式。我主要尝试了以下一些形式:
①游戏。如“条据”教学,课堂上,我安排学生彼此间通过互相借、还物品并写借条、收条,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借条、收条等条据在写作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具体事项。
②竞赛。如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团委开展的广播稿征稿比赛、读书演讲比赛,课堂教学中还经常印发一些应用文改错练习开展纠错比赛等。 ③编创。组织学生编创班刊、班报、墙报。
④社会实践。例如“公文”教学中,我首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档案,然后按照档案管理有关办法,组织学生对档案进行整理、分类、立卷、归档。又如安排学生深入敬老院等地开展采访,了解老人生活状况及需求,为学校开展的敬老活动提供活动内容参考。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 ⑤读写。组织学生观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影、书籍,布置写作文评、影评。
2、诗歌类文章的教学 诗歌类文章的教学,我常常把诗歌教学的重点放在对诗歌的朗诵上,教给学生朗诵的技巧,让学生在对诗歌的朗诵中去体会其中的技巧。在学生自己训练后,我都会开设一场每个同学都会参加诗歌朗诵会。在朗诵活动中既让学生掌握了诗歌,又培养了学生的朗诵的能力,这更为学生口语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当然诗歌类文章的教学还可以这样教; 利用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来学习《关雎》中的赋、比、兴表现手法。„„
师:《关雎》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表现上,往往兼用赋、比、兴等手法。赋指铺陈直叙;比指打比方;兴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所以,兴常常用在一首诗的开头。这些表现手法,在现代诗歌,甚至在歌曲里边经常用到。如《小芳》一歌里就用到了赋的表现手法(师唱同时用多媒体展示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这几句歌词详细地描绘了小芳是如何的好看,这就是陈述铺叙,其实也就是用到了“赋”的表现手法。“你是风啊,我是沙。”(《还珠格格》主题曲)把一对情侣比作形影相随的风沙,这是用到了“比”的手法。“风往何处从不说,留下空白线索。看尽繁华的迷惑,只有我的身影最寂寞。”(《聪明心糊涂心》)整首歌是抒发了都市女性孤独寂寞之情,但开头去从风说起,这是用到了“兴”的表现手法。同学们平时都很喜欢唱歌,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你们会唱的哪些歌曲里边用到了赋或比或兴的方法? 生1: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 其余学生一边笑一边说:比。
生2:当我回头不小心看见了你,远处的角落,向我微笑,像一颗植物看见了太阳。
其余学生小声说:还是比。
渐渐地,学生们开始安静下来,在认真回忆。„„
师:那么,《关雎》这首诗中有没有用到赋、比、兴的手法呢? 生1:有。我觉得这首诗讲的是一个男的在追求一位淑女。所以开头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为了引出这个故事,用到了“兴”的手法。
生2:书上注释说“雎鸠是一种雌雄经常相守不离的鸟。”所以,我觉得作者写一对关雎实际上也是为了表现那对男女。这是不是也用到了“比”的手法? 生3:“窈窕淑女,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这几句描绘了君子对淑女的思恋,这是赋吧。„„
《诗经》中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对学习兴趣不浓、学习能力不太强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枯燥的、遥远的、也不感兴趣的,但生活中的流行歌曲对爱追求时尚的职高生来说却是熟悉的、生动的、就在身边的、也是感兴趣的。我利用学生对流行歌曲的亲和力,让他们边唱边学,以唱助学来加深他们对赋比兴的理解,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在充满兴趣的气氛中积极参与。所以,使教材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生联系,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触类旁通、化难为易,较快地顺应、同化新知识,构建起新的经验。
3、在教学名著类文章时,我常常为他们开展读书活动。
在职业高中教材中有很多是经典名著,或者是名著的节选。我就让学生通过课余去读名著,然后针对名著发表自己的看法,开读书经验交流会。把自己在名著中读到最让自己感兴趣的和自己最难忘的东西说出来,并讲明理由。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既增强了对文章本身的理解,也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大大的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4、在教学戏剧类文章时,我常常让学生看戏剧录像,甚至演戏剧。在职业高中教材中有专门的戏剧单元,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戏剧的各种知识和表现手法。我都会开展观摩戏剧录像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增强了学生对我国这种古老艺术的理解。在学生观摩了戏剧后,然后让学生演比较简单的话剧,通过学生的课堂片观演出,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情趣,跳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怎么提高高中语文学习兴趣 篇五
孔子说过:“知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二、讲究授课艺术,强调参与探究意识,提升学习兴趣。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较高水准的教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其中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 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育者引起注意的问题。
那么,如何讲究讲授艺术,培养学习兴趣呢?现就语基短文这些“趣味贫乏”、“教学两难”的课型谈谈体会。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课堂讲授时注意讲授方法和语言的艺术性。如人教版必修四中的“拿来主义”一课,笔者在教学时,首先意识到像本课的知识,更应讲究讲授艺术,课堂上笔者首先从标题中让学生确定中心词“拿来”,然后以此为突破,让学生沿着“拿来”展开探究思索,学生通过关键词入手进入文章,通过互相探讨,最后按“何有拿来”----“拿来什么”----“怎样拿来”的思路理顺了文章线索。接着让他们用开篇的“拿来”之前的“闭关”与“送去”作对照,教师通过积极点拨,让学生明白了议论文的破与立的辨证关系,使他们不光知其然,还对“知其所以然”产生了兴趣,随后,再让学生沿着课文中心思路进行交流、讨论,最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总结板书上述问题。实验证明通过“设疑-自学--交流--探究-----解答----总结”这一学习过程,多数学生不光对这一课有了较深刻的印象,还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结合自身特点,挖掘潜在基础,激发学习兴趣。
高级中学有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许多教师在学生入学时及日常交谈中经常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要意义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基础的重要,耐心教育固然重要,但根据学校性质课程特点,只要注意了解基础,并发掘基础和拓展的联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必修四《短文三篇》一课时,结合三篇文章中最精辟的一些句子,反复启发,再结合单元写作纲要,提出“谈生命.思想.信条”这一论题,让学生举例论述,促使他们对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有了理性认识。当然,只此一点还是不够的,还应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运用中亲身体会语文在实践考试中的作用,使之感到学之有用,方能使学生学之有趣。因此,在《短文三章》的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勾画了疑难字、词,进行生字正音和词语解释,让他们积极积累好基础,随后让同学们勾画出各自认为最难懂的句子来进行分析探讨,学生们通过互动交流,大家一起来研究解决,最后,将统一探究的疑难问题展示,教师随堂趁机加以点拨和指导,结果证明,通过“自学”、“共商”、“互评”、“指引”这一系列教学过程,学生不但对基础知识有了进一步掌握,而且直接感受到语文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价值。这样,对语文学习兴趣较差的学生也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真正做到了和语文课本融成一体,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6.浅议英语课堂兴趣教学 篇六
关键词:情感,尊重,鼓励,兴趣,愉快,乐学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保持学生学英语的动力, 防止厌学倾向, 作为教师, 应该关心爱护学生, 从一开始就要把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首要位置。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趣表现,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积极认识, 或趋近的意识倾向, 它是一种学习动机, 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 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 个体一旦对摸种活动产生兴趣, 就能提高从事这种活动的效率。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习有了兴趣, 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 学与乐不可分”因此, 再英语教学中, 特别是对英语初学者来说,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就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使英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学习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 也只有在学习活动中才能发挥其推动作用。因此, 在教学中重视情感因素, 根据学生特点创设情境,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一、情感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苏霍姆林基说:“情感是教育的基础, 只有入情才能入理, 入理才能入心”, 情感是教育的窗口, 它不仅直接具有感受事物的作用, 而且还是知识活动的动力系统。感情是联系师生的纽带, 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对学生的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主要表现在尊重、理解、帮助、教育上, 教育学生的前提是尊重。教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尽量不急噪, 切忌采用简单粗暴的训斥`惩罚等违反心理规律和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方法和手段。正如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多次讲:“孩子需要浇水一样, 离开鼓励, 孩子就不能生存。”在教学中, 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 尤其是学困生更要加倍小心的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要尊重和相信他们, 极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鼓励他们多看到自己的优点, 激发他们上进, 锻炼他们的意志力, 创造条件让他们表现自己, 以达到培养学困生的自尊心`好胜心和上进心。从而真正体现了以情感化教育学生, 学生自然就会觉得老师可亲可敬可信。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对学生不要吝啬赏识与微笑, 微笑会给课堂带来生机, 增添活力, 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的话, 就必然会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 进而转变成为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就有了对学习的强烈情感, 就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主动探求新知识, 大胆的进行创造性思维, 顽强的克服困难, 取得巨大进步。
二、抓住中学生个性特征, 有针对性地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是:爱说爱动, 自我约束, 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征, 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 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 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 填鸭式向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的语法和词汇, 他们便不感兴趣, 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打开社会之窗, 学好外语, 不断武装自己, 更好发展自己, 才能有真正的实力走向世界, 让学生明白这些道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大大提高。
在教学中,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往往需要教师注意很多方面: (1) 要求自身为人师表, 克服马虎心理, 认真负责, 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调整好教学结构, 提倡“尝试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采取“引—扶—教”的学法指导, 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 打破教师包办格局。 (3) 教师还应善于归纳和提炼教材, 善于因材施教, 消除饱胀心理。 (4) 在教学中, 多利用愉快教育, 这样可以有效的调节厌烦心理。 (5) ) 在对学困生进行成功教育时, 要培养正确的成功心理, 使他们明白学习上的成功是努力与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素质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学生主动发展, 只有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习的主人, 才能让学生获得主动, 主动的发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在思考中获得知识, 提高其质量,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三、创设情境,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运用轻松, 愉快的教学方法, 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应经常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前3分钟要引导学生们用美妙的英文歌曲作前奏来迎接课的开始。授课时, 要态度亲切热情, 耐心细致使学生对英语课产生好感。为此, 在讲课中尽量要做到语言讲解精练明确流利有趣, 并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和风趣幽默的表情帮助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知不觉的学到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更多地创设各种情景, 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等直观生动地进行单词词组教学。利用录音录像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形象生动, 鲜明逼真, 不仅可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3. 在教学过程中, 增强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好办法,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深深体会到, 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和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进行鼓动性评估,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 要非常注意正确恰当地表扬学生, 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在课堂上, 对学生的回答问题, 笔者总是以肯定和鼓励为主, 同时因人而异, 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达到要求的标准, 就给予表扬, 这样学生有了成就感, 就会在愉快的心情中树立自信心, 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7.兴趣议论文高中 篇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学习地理的兴趣,才能从内心产生巨大的动力,主动去探索地理知识,积极学习地理知识,真正提高地理学习效率,出色完成地理学习任务。那么,高中地理教师应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呢?对此,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教学,因为教学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教师和学生互相交流的过程,师生的关系越融洽,教学的效果就越好。所以,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产生共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挚情感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上进心,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开展与效果的提升。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教师的良好情绪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振奋学生精神,而教师的不良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阻碍教学活动的开展。这充分说明师生情感可以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相互交融,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在轻松、友好、互助的课堂氛围中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在紧张、压抑的课堂氛围中则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此,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准确把握自己的课堂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心呵护每一位学生,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由于地理知识理论性较强,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把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让学生兴趣高昂地学习课本知识。
例如,在教学“不同地区的不同自然景观”这部分内容时,我先根据不同地区的代表性植物、动物和自然带名称制作知识卡片,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并让每个小组挑选一张卡片,要求学生结合地图用生动的语言把卡片中的信息讲解出来,最后播放有关自然带典型植物的视频,并要求学生说出其名称。在这节课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发挥出了最大的潜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一定要注重语言艺术,在课堂上用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用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古诗词和民谣来进行教学。
教无定法,无论教师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
由于地理学科不受重视,很多地理教师都是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逐渐被引入课堂。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集图片、动画、录像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真实感。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讲授效果,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为形象具体的事物比抽象的事物更易被人们所感知和接受。
8.如何培养高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篇八
如何培养高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推动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可以产生强力的学习动力,有了对物理的兴趣,就会从内心产生学习的自我要求,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并且自觉地去提高学习物理的能力.对物理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1、通过观察与实验的方法来激发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物理学家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基本的一条是进行观察和实验,物理现象的各种规律,几乎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实验对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在讲反冲运动时,可以模拟大炮的演示,这种新颖独特实验,大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物理史料和历史故事,来激发对物理学的兴趣
学习前辈物理学家独立思考,刻苦钻研,敢于开拓,勇于创新的精神,以顽强的意志攻克物理学习中的一道道难关。
3、攻克物理难题,发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不懈努力,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一道道物理题目,这就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当一些难题依靠自己的努力而解决时,学生感到无比的欣慰。
二、掌握方法
掌握方法,就可以加速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进程。
1、运用对比分析法,深刻理解有关物理概念的本质区别
我们知道,物理概念大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经验公式,然后通过严格的理论论证而形成的.概念是判断、推理的基础,也是研究物理现象和论证的基础,在研究物理现象和论证方面经常出现的问题,大都是和概念错误相关联,而在概念错误中又以概念混淆更为常见.它严重影响物理结论的准确性和论证的逻辑性.在学习概念过程中,往往感知理解有关概念的共同因素,而不容易感知、理解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例如,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学生容易感知,但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往往把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混淆,混淆的原因是他们都是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弄清它们的区别,就不会混淆了.他们的区别是:
(l)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两个不同物体上,而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性质相同的两个力,而平衡力是性质不同的两个力.因此,应该注意对有关概念进行对比分析,深刻理解它们的本质区别。
2、运用分类概括法,明确有关物理概念的逻辑关系
在学习中,应该注意用分类概括方法,借助图表,对相关概念进行分类。
3、研究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学习物理绝大部分时间用于解题上,成绩的考核也是看解题的能力,因为物理的解题能力是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去分析解答物理问题的综合能力.体现一个学生物理思维的素质和物理水平的高低,因此要研究解题方法,特别是一题多解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的灵活性、多向性和独创性。
4、掌握“由博反约”法,不断巩固所学知识
“由博反约”法:就是整理知识结构,是指系统化、条理化,形成便于记忆的知识体系,具体做法是对学过的知识及时进行复习总结,通过综合、概括、比较、分类,编织成各种对比图表、公式表、解题思路模式等方式.使对所学过的知识,有一个比较完整地认识.使所学的知识材料,由厚变薄,削枝强干,高度概括,从整体上易于掌握便于记忆,使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扎实,也有利于养成遇到概念问题想定义,计算问题想法则,推理问题想定律的习惯。
三、启发思维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要促进智力的发展,就必须开启学生的思维门扉,让大脑经常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把所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这样自学能力才有依托,思维才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善于“设疑”,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心中探索问题的波澜,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钻研,主动探索,锐意进取,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教师不仅“设疑”,还要突出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才合乎培养开拓型人才的时代要求.教师的“激疑”只是激起学生思维,而学生自己“质疑”才是他们对教材实现认识飞跃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具有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比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更为重要。
四、严格训练
任何一种能力,都是要通过反复实践才能真正获得.拳师教徒弟,要让徒弟拳不离手,乐师教弟子,要让弟子曲不离口.物理学是一门科学,它有内容符合逻辑的理论体系.物理学的内容丰富而复杂,它既有抽象的概念和定律,又要运用实验方法和数学工具,同时还有许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内容.因此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掌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有计划、逐步地训练学生掌握和运用初等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学习物理只是单纯记忆或背诵一些定义、定律和公式却不理解其物理意义,那是毫无益处的.一个物理概念的本质属性的总和是概念的内涵,概念所反映的现象总和是概念的外延,只有充分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把它们之间有机的联系起来,才能正确地理解这个概念的本质.对物理定律和公式也是一样.只有通过反复运用──正用、反用、变用的严格训练,才能准确地理解条件与结论的必然和有机的联系与转化,才能牢固掌握这些定律和公式,并能进行灵活应用,以达到消化的目的。
高中理科生高效学习方法
重视实验,勤于实验
电学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难点,也是高考常考的内容,因此一定要学好这部分的内容。在做实验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及步骤,注意观察,做好每一个实验。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实验,并且到实验室进行验证。这对实验能力的提高是很大的帮助。
听讲与自学相结合较之高一、高二的教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大,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听教师的讲解,跟上教师的思路。上课认真听,是同学们学习方法、提高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听课中要积极思考,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听讲获得解答。要达到课堂的高效率,必须在课前进行预习,预习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迅速掌握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预习既增加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审题能力。久而久之,同学们的自学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定期复习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定期复习总结的好习惯。复习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升华提高的过程。一是当天复习,这是高效省时的学习方法之一。二是章末复习,明确每章知识的主干线,掌握其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找出节与节之间、章与章之间的联系,建立新的认识结构和知识系统。既巩固和加深了所学知识,又学到了方法,提高了能力。物理上单纯需要记忆的内容不多,多数需要理解。通过系统有效的复习,就会发现,厚厚的物理教科书其实是“很薄的”。要试着对做过的练习题分类,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尽快改变不良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
高中物理备考方法
了解物理学科的出题特点
对于高中生来说物理考试试题还是以教材为基础回归教材,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又高于教材,在形式上有所创新,所以要求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注重对物理教材的学习,掌握书中知识点的含义,并且了解其出题方式,对物理教材中的例题都要做一遍,更加深层次的了解物理知识,对于不理解的地方要及时找老师或者同学帮忙解释清楚,在备考的时候不积压问题。近年来物理试题的出题特点都是比较关注热点,将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知识相结合,这就要求考生能够灵活应用知识点,并且在平时备考的时候能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要更加的灵活。
提高物理课上的效率
对于各位考生来说想要提高物理成绩,那么提高物理的备考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物理的备考中提高上课效率是事半功倍的事情,对于各位考生来说如果上课的时候能够将知识点掌握百分之八-九十,那么课下的时候就会更加的容易了,在课上老师会用通俗的例子将复杂的知识点简单话,所以更加有利于大家理解,并且通过老师的讲解能够帮助考生规范整体的备考方向。
通过做物理试题查缺补漏
9.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 篇九
一、教与学主体位置互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家克莱·P·贝德福特说:“如果你用激发好奇心方式教他学习,他终生都会不断地学习。”提问题是开启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源泉。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都采“取填鸭”式教学,不管学生的接受能力,一味地给学生强调所谓的考点、重点,让他们死记硬背,不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造成学生主体作用的缺失,间接地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强调的是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即交流,交流即对话,交流即参与,它是一种教学活动,也是一种教育精神。对学生而言,教与学主体位置的互换凸显了学生的个性;对教师而言,上课不再是无谓的牺牲和浪费时间,而是传授知识、自我实现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多质疑、多发问,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转变以前教师为中心,满堂灌,大量题海战术的教学方式为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二、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的刺激下,学生在认知中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作为自己学习活动目的的一种情境。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认知范围,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如在讲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时候,每个实验都先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预测结果,带着问题进行实验,等到实验完成了,结果也就一目了然了。这样预测结果无论正确与否,学生都能记忆深刻。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意这几个问题:1.教学过程中不要把所有问题都讲出来,要让学生有问题可提。2.发现和提出问题时,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3.因势利导,逐步克服为提问题而提问题的错误倾向,使学生提的问题有价值。
三、结合实际生活和科技前沿,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我们知道,哪里有物质,哪里就有化学,可以说化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提出问题,引起争论,教师可以顺势用化学知识来做解释。如结合图片,让学生讨论平谷县的溶洞是在怎么形成的?这时教师可在学生回答完之后,加以解释,这是难溶的碳酸钙与可溶的碳酸氢钙之间互相转化形成的。另外,结合生活中水壶里边的水垢,讲解泉水、井水等常是硬水,在水壶和锅炉里能形成水垢,这是由于生成了碳酸钙等沉淀的缘故。并且提出水的硬度高对生活和生产都有危害。通过这一番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对碳酸钙与碳酸氢钙间转化这一知识印象更深刻。还有利用目前很热门的环境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酸雨是怎么形成的、温室效应的原理、臭氧层空洞、汽车尾气、土壤改良等问题,学生听说过,却很少认真思考过。举出这些实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强化认知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同时使用两种传递信息的工具能接受知识65%。因此,感官认知比抽象的思维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多媒体教学是近年新兴起的一种教学手段,集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等多种传媒为一体,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为抽象的理论教学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在化学教学中,计算机可以模拟原子、原子团、分子等的结构和变化机理,使化学反应过程生动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电子云、化学键、晶体结构等,这些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例如,在讲共价键的时候,用多媒体的动画播放演示氯分子形成示意图,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公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还有在化学上有些静态生产过程不能被学生理解,如接触法制硫酸这个生产过程,可以通过动画模拟仿真来将分散、孤立的设备连接成完整的系统设备,将静态的生产流程变为动态的生产过程,并将各个环节进行局部放大和反复演示,这样学生对各个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生产过程就都能明白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可以避免因操作失误而引起的实验失败。在实验前,可以让学生利用相应的软件在电脑上进行模拟实验,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不正确操作的理解,然后再进行试验,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总之,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教学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学资源,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10.浅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篇十
孔子说:“好之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上,确实如此,我们一旦对某个事情产生兴趣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动力,有了这个动力,那些曾看似不可能的事也会轻而易举地被我们解决,相反如果我们缺乏这个动力,我们就会混混沌沌地过日子。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潜力的关键。
目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主要原因有:一是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对未来没有规划,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造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调动;二是基础知识差,难适应新知识的学习,存在“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思想;三是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难以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在心理上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学。
一、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要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参与率,减少课堂教学中的“只管听”。如果一位学生在课堂上老是得不到老师的注意,他就会渐渐降低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意识,丧失学习的兴趣。如果一位学生经常被老师批评,他会渐渐产生自卑感,自己也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坏孩子”,怎么会有上进心,怎么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呢?同样,一位学生感觉老师很欣赏他,他会全神贯注地听课,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全力表现自已,他的思维一定很活跃,有很强的自信心,很高的学习效率。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们对学生的某个行为或某个方面取得的进步特别满意时,还可以给孩子一个特殊的奖励,如加分、颁发奖品等等。“好极了!掌声鼓励!真不错!”这些美好的话语,我们应该毫不吝啬地献给学生。教师要让每一位同学都有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表现自我的机会,体会获得成功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生可能会因为喜欢上一位教师的课,而爱好这位教师所教的那门课程。同样也会因为厌烦上一位教师的课,而影响他对一门课程的学习。教师要设法让每一位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课程,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除了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提高教学水平,更要关心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有想法,愿意说给老师听。上课有听不懂或理解不深的地方,敢于提问。有不同想法,学生也能积极地提出。教师不能用压制的办法来管理学生,否则会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教師讲课再详细,学生就是不配合,形成教师说是对的就是对的,教师说是错的就是错的。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怎么能提高呢?在课堂上,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也是感情的交流。
三、教师本身应该具备的素质
1、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你不博闻强识、爱好广泛,你怎么满足那些嗷嗷待哺、日益向上的学生?换句话说,今天我们要给学生一碗水,我们自己必须像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否则你就难当大任。尤其是处在二十一世纪的老师,我们更应该与时俱进,多阅读各方面的资料信息,需不断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2、教师必须心情愉快,精神饱满。
心情愉快、精神饱满的老师,让别人一瞧,就如同身受,自然而然地跟你产生共鸣。另外作为教师,我们除了教学外还要处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因此我们要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释放自己心中的压力,尽量保持一个好心情。如果学生整天面对的是一群愁眉苦脸的人,他们就会感觉压抑、沉闷,想提起学习兴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所以,我们必须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给我们的学生。
3、教师的语言应该幽默、风趣。
教师的语言要幽默、风趣、富有激情,使学生想听,愿意听。这样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学生才会有疑必问,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例如新东方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方面就采用了幽默、风趣的教学理念,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思路更加开阔,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一个小小的幽默并不是博得学生的一笑,而是给学生以意味深长的启迪。
11.浅议如何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 篇十一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呢?
1.讲究教学语言艺术
语言的艺术性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吸引学生集中精力。语言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1语言要简练,逻辑性强,听起来顺理成章,且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2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可运用形象的比喻将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如讲述物质过膜方式时,可将自由扩散比喻为坐滑梯,将协助扩散比喻为骑自行车下坡,将主动运输比喻为骑摩托车爬坡。3语言有节奏,快慢适度,注意语气、语调,并有适当停顿。凡是重点、难点知识的讲授,速度一定要放慢些,语气要加重些,语调要放低些。4教师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生物教师以自己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对生物科学家的崇拜、为生物科学成就所激励而产生的激情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并致力于生物科学的研究。
2.注 重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许多学生正是因为爱实验才爱生物学的。加强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 而且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注重演示实验 , 凡是应该让学生看到的 , 尽量让他们看到
例如教学《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时,可以充分利用显微镜,组织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植物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将微观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学生带进实验室,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时时有兴奋和满足的心理体验,能满怀激情地探索:“其他动植物的细胞会是什么样的呢?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物实验中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和未知的魅力,学生必然会兴趣大增。
2.2边 讲课边实验 ,尽量做到先做实验后得结论
例如,讲细胞的化学组成时,用苹果、豆油、豆浆做颜色反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颜色变化,自己得出结论。课本中大多数的验证性实验,我都将其提前与新课的讲授结合进行。这样的授课方式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交替,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不会感到疲劳,难怪学生说:“一堂课45分钟,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 ”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创新演示实验,增加设计实验,布置家庭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兴趣。实验,能让学生从中领略到类似科学家般的成功感受, 诱发学生产生研究生物现象的强烈欲望。
3.运用多种教学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探究、情境、合作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3.1引入探究式教学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高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生物本身的趣味性,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能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的色素种类及功能”时,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进行探究:大棚蔬菜和地膜育秧为什么都采用白色的薄膜覆盖?这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什么样的联系?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易于形成创新精神,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探究成功后的快感将内化为强大的学习动力, 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学生当然会兴趣浓厚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3.2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创设一些情境,尤其是问题情境,能更好地触发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习兴趣,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植物组织培养”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有人培育出一株罕见的兰花,市场需求量很大,他想要繁殖出更多兰花,但是如果用种子播育的话恐怕会产生性状分离,不能保持优良的性状,那么,他应该怎么做呢? 引导学生带着饶有兴趣的问题阅读“植物组织培养”,学生会积极思考,认真在书中寻找答案,必然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是很好的做法。因为学生在小组中可以通过表达、交流,将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材料、思维方式、思维成果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还可以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与其他小组的同学共享。例如,在讲授“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时,运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科学家为了弄清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所做的研究,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要求他们一起讨论科学家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由此引出了什么新的问题? 如何设计新的实验证明? 各组得出结论后向大家汇报, 再组织学生在组间交流观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师生角色得到了转换,教师仅负责课程的设计和安排,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联系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不仅可以解释一些现象,还可以指导实践活动。
例如,讲“性别决定”时,讲到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不同,导致男、女在某些性状上的差异,以及生男生女的原因和包括我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现状, 将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在学生中普及这方面的科学知识,通过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 增强学生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和改变这种现状的责任感。
12.兴趣议论文高中 篇十二
吉林省双辽市第二中学
聂长海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看来,激发兴趣是教师引导学生学好历史的关键之一。这可以说是大家的共识,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方法很多,下面我就谈一下,如何用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谜语导入。众所周知,中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历史谜语的运用正好适合学生的这一特征,将其用于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为一堂课的成功打下基础。比如在讲述《秦末农民战争》一课时,可以出这样两个谜语“捷报”、“江苏原野”(各打一古代人名),让学生试猜。学生对谜语兴趣很浓,他们或询问,或议论,或沉思,或翻书。很快就有学生猜出“陈胜”、“吴广”。教师接着又问,知道“陈胜、吴广是什么时期的人,有什么事迹吗?学生答出“发动了秦末农民战争”。然后教师趁势导入新课,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完成这节课。
二、音乐导入。用音乐导入新课,可使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并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随着音 乐的起伏即可自然导入新课内容。如在讲《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时,就可播放《满江红》音乐以烘托课堂气愤。该歌曲气势磅礴,感染力强,既生动地体现了岳飞在靖康之难后的复杂情怀以及“收复旧山河”的壮志,同时也向学生展现了800多年前南宋抗进斗争的壮烈场面。在这种气愤中自然地导入新课,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又如讲《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一课时,选播《十送红军》歌曲,其优美动听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不用教师多费口舌,长征中红军艰苦斗争的场面,就会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
三、诗词导入。以诗词作导语,既可以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还可加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如在讲《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时,就用多媒体打出唐朝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的两句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问:两句诗说明了什么问题?用什么运荔枝?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自然导入新课。又如在讲述《祖国统一大业》一课中,图片打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的一首诗《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用这首触动国人心中隐痛的诗,表达海峡两岸同胞盼望祖国统一,盼望台湾和祖国大陆早日团聚的共同夙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影视导入。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有不少与历史知识相关的情节,在课堂导语中运用其情节,往往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调动 起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西周的建立》时,可播放段《风神榜》,这样学生兴趣必然浓厚,因为他们渴望知道:“纣王、姜子牙、周文王等是否确有其人?”“片中史实真伪如何?”等。又如在讲《鸦片战争》一课时,学生大多对当时所处的世界大背景不了解,这时播放一段《鸦片战争》的纪录片,非常直观,对教学内容理解帮助很大。
五、历史事件后果导入。历史事件错综复杂,其后果也千差万别,有的如今看起来甚至不可思议。若学生有了解其情景的要求,就无疑有基础使学生上好这堂课。如在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时先讲:“今天的英国,国家的元首是女王,英国各部大臣到王宫去见国王,小轿车只能坐到王宫外面,随即换上17世纪的古老马车进入王宫,赶马车的人是17世纪的穿着,王宫里的士兵,有的头戴铜盔,有的手拿长矛,这幅景象好象是一个活的历史博物馆。那么,为什么21世纪的今天,英王宫却存在传统的古老情景,原来这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的象征。这个不彻底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它的起因.过程.结局究竟如何呢?这就是今天的新课内容”。如此导入新课既新颖,又生疑,使学生产生探索其原因的迫切要求。
六、故事导入。历史是对过去人物活动及重大事件的记述,具有极强的故事性。历史教材中有许多饶有趣味的故事,有的甚至家喻户晓。且学生普遍爱听故事,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选择与课文联系紧密且短有趣的故事开讲,必然能迅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开讲效果。如在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课,尧舜禹之间的禅让制和武王伐纣等历史故事,根据学生的知识 储备,鼓励学生自荐讲述,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比如讲《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时,如选用“地下迷宫”或“木马计”故事开讲,就可迅速激发起学生对古希腊历史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便随着教师的引导,款款步入了古希腊古老辉煌的历史殿堂。
13.浅议高中舞蹈特长生教学 篇十三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的素质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中国经济、文化飞速发展,舞蹈艺术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从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到各省市艺术院校、综合院校都开设不同规模的舞蹈学本科。在高校舞蹈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如何更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本文从“实用”和“应考”角度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进行初步探讨交流。
【关键词】舞蹈特长生 舞蹈指导教师 三年训练方案 艺术高考
舞蹈学术起步较晚,也较浅,特别是在中国。受教学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差异影响,舞蹈教育课程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实施程度不一,发展不均衡,成为了高中舞蹈特长教育的一个难题。如何面对学生舞蹈基础差、身体硬、学习阻力大等情况,制定出一套适合舞蹈特长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来不断完善的课题。以下是我对的高中舞蹈特长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高中舞蹈特长生的管理方面
1、选拔条件好的舞蹈特长进行培养
高中舞蹈特长生的选拔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选择好的苗子可以在最终的艺术高考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指导教师应该选择形象气质佳,身材比例好,热爱舞蹈,对舞蹈事业感兴趣,具有一定的的舞蹈表现力的舞蹈特长生。选拔舞蹈特长生以后,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编入班级,人数较多建议开设艺术班或者舞蹈班,以舞蹈作为其专业,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
2、制定科学的高中舞蹈特长生三年训练方案
高中舞蹈特长生因为学校制度的要求,日常的文化课程任务比较的繁重,大多数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舞蹈课程,一般都是由个别老师带领成立舞蹈队,学生只能选择课余的时间和节假日进行舞蹈学习与训练。一小部分舞蹈师资力量比较好的高中也会开设专门的舞蹈课程,一般是一周两到三次的舞蹈学习。没有完整、系统的进行舞蹈训练。针对高考,在有限的时间里,怎样使学生打好舞蹈基础,学到舞蹈知识,如何科学合理的制定一个三年训练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舞蹈指导教师应该为专业生制定高一直到高三艺考结束的三年训练方案。从高一年级开设毯子功、中国古典舞身韵、芭蕾基训;高二年级开设毯子功、中国古典舞基训、中华民族民间舞,以及跳翻转难度技能技巧训练;高三开设现代舞、舞蹈组合训练、成品舞蹈剧目编排等课程。高中的舞蹈学生因为学的时间晚,骨骼定型或者韧带没有得到开发,一定要循序渐进。舞蹈训练中应特别注重量的积累。有了训练量的积累,才谈得上“质”的飞跃,这是舞蹈训练中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另外我们必须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条件、不同素质、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不同的强化训练。只有这样,使共性、个性与教学实践相融合,才能收到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中舞蹈特长生的训练方面
1、夯实基本功训练,努力掌握一定量的跳翻转难度技巧
基本功是一个舞蹈者身体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舞蹈者舞蹈的基础。在基本功的训练中开软度的训练和把上组合训练和中间训练尤为重要,用以解放学生全身各个关节达到腰、腿、胯、肩柔软、四肢灵活。训练学生的力度、软度、弹跳力、爆发力,转各种舞姿的单腿转,平转,翻身,串翻身,蹦子。翻前桥、后桥、蛮子、立体,毽子小翻,拉拉提等技能技巧。
2、培养兴趣和吃苦精神
有不少的舞蹈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怕苦怕累,承受能力差。面对艰苦的舞蹈训练,没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思想准备常常会困惑、却步。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第一步。舞蹈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舞蹈训练是一项苦而快乐着的事业。为了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把舞蹈艺术完美地展现给观众,每一个学生都要经历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训练过程,在肉体上经历并承受着近乎残酷的磨炼。让学生在心中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对即将面临的困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锲而不舍,迎难而上。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此从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明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苦中苦,哪有甜上甜”的思想。让学生发扬“吃苦耐劳,负重拼搏”的精神,发自内心热爱舞蹈,自觉投入到训练中,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良好的舞蹈表现力
闻一多先生曾经说过:“舞蹈是生命情调中最直接、最宝贵、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实的表现。”舞蹈表现力的优劣往往就是透过手指、脚趾尖的延伸,肢体转动的方向、屈伸的程度,和对动作点、线、面的把握这些看似细小却最不能忽视的地方显露出来,注意每一个细节,动作便赋予感情,舞蹈感染力也就随即增强了。
在对学生肢体基本功动作训练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舞蹈素养。这一点舞蹈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自己的示范动作,舞蹈组合训练或者舞蹈作品欣赏中来培养学生。对于舞蹈具体表现来说,一般分为舞者外部肢体动作和内心情感两个部分。外部肢体动作指的是舞蹈的动律、动态;内心情感是指表演者内在的情绪、情感意识等因素。这两部分不分先后,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只有让学生在动作上与思想情感上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舞蹈的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高中舞蹈特长教学要从管理和科学训练出发,坚持把握高考、升学这个准绳,充分发挥舞蹈专业本身的优势和特点,努力做到文化学习、专业训练、素质教育等多方并进,我们有理由相信,高中舞蹈特长生教育定将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无声的言说,刘建,民族出版社
[2]形体教程,王文,江苏教育出版社
[3]舞蹈训练学概论,冯百跃,上海音乐出版社
[4]舞蹈训练学,杨鸥,上海音乐出版社
[5]常用舞蹈动作选,孙光言,人民音乐出版社
【兴趣议论文高中】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兴趣教育”论文07-16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学生学习兴趣的转变06-14
论文提高学习兴趣12-07
调动学生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论文08-13
采取灵活方式提高学习兴趣的论文08-19
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论文08-22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兴趣培养论文08-24
小学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论文09-01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10-27
兴趣是学好汉语拼音的“金钥匙”论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