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端午节古诗

2024-09-12

描写端午节古诗(精选4篇)

1.描写端午节古诗 篇一

关于描写端午节的古诗推荐

《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齐天乐》

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

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

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2.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表现技巧 篇二

[关键词]古诗词;景物描写;鉴赏;表现技巧

景物描写,描绘的是自然万物的声、色、形、态。空山之白雪青松,尽显境之静谧;江中百舸游鱼,毕现境之生机。当诗人以丹青妙手的独到眼光观察景物,以淡雅浓丽的笔调描摹景物时,自然景物便幻化成优美的文字,以仪态各异的形象承载着诗人的感情,喜怒哀惧之情跃然纸上,动人心魄。尽管诗人们运用的表现技巧有所不同,但最终都是以景物来表情达意,恰如异曲却同工。古诗词中描摹景物常见的表现技巧如下。

一、以色彩渲染意境

采用最富张力和最能符合自己心境的颜色进行描画,以渲染出强烈的氛围,从而达到抒情表意的效果,似乎是诗人们偏爱的技巧。鲜妍明媚的色彩往往表达欢快热烈之情,晦暗阴冷的色彩通常表达伤感悲戚之情。冷暖色调的巧妙运用淋漓尽致地传递出了诗人们的内心情绪。

如贾至的《春思二首》(其一)“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草色嫩绿,柳色鹅黄,桃花娇红,李花胜雪,色彩分明,搭配和谐,不仅在直观上引起读者对色彩的联想,而且增加意境美,生动形象地展现如画春光,表达作者欢快的心情。

二、多角度表现特征

自然景物总以其千变万化的姿态呈现出变幻多姿:飞瀑湍流磅礴,明月清风静谧,黄莺杜鹃婉转。当诗人以或远眺、或近观、或谛视、或静听的不同视角欣赏眼前之景,用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等多种手法展现景物的特征时,变化万千的景物中也就溢满了诗人的独特情怀。

元散曲家周德清的《塞鸿秋浔阳即景》写道:“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靛。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声来如线。”此曲写的是浔阳一带的秋景,由近处长江水写到远处黛色淮山,由低处山水江帆写到高处晚云新月和飞鸿,高低远近天上地下,尽收笔端,生动活泼,形象细腻,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画面。

诗人描写景物时也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既能以静写动,以动写静,还能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从变化中尽显景物特征。

三、虚实结合拓意境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实际情景与回忆、联想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开拓意境、深化主题的艺术效果。可以说,实景是虚景的引导,虚景是实景的升华。

比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一二句写实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梅花落》曲调;三四句写虚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洒满天山。此诗虚实结合,抒写将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凄清的意境中渗透了他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衬托对比抒衷肠

对比与衬托是诗词中的常见技巧。情随事迁,情随景移,面对眼前衰败或繁盛之景,人们通常会引发出相应地伤感或喜悦的情绪。于是眼前景物带上作者的感情色彩,落于笔下即通过景物描写来正面衬托诗人情感。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写了钱塘湖早春之景。西湖水涨,水色天光,黄莺欢快鸣唱,燕子啄泥筑巢。西湖边嫩草如毯,白沙堤垂杨拂堤。诗人面对早春的西湖,想起自己在任时的政绩,欣喜之情难以自抑。西湖明媚之景从正面衬托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然而,为了突出内心的愁苦或愉悦之情,诗人有时也用看上去具有相反情绪的情景来作衬托,借助情景的不协调形成鲜明的反差,达到强化情感的作用。

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字面上写了梦中往昔的繁华:游上苑时的浩大声势,和煦的春风,皎洁的月光,鲜艳的花朵。而现实处境只字不提,却通过梦境的繁华来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越能反衬出梦醒后现实的浓重;对旧时繁华的眷念越深,就越能反衬出亡国后的凄凉。

优秀的诗歌字字如珠玑,值得细细品味。出色的景物描写更是珠玉成串,读之如珠落玉盘,赏之如暖玉生烟,引人遐思联翩。在赏析诗词时,除了关注叙事和抒情外,尤为值得关注的便是景物描写了。当读者能用以上手法去理解景物描写时,景物的妙处便能进一步凸显出来,古诗词这颗明珠也将更加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 周正旺

3.描写端午节的古诗和诗句 篇三

2、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3、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4、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5、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

6、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7、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8、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9、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10、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11、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12、碧艾香蒲处处忙。——舒頔《小重山·端午》

13、细缠五色臂丝长。——舒頔《小重山·端午》

14、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15、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16、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17、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18、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19、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20、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21、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22、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23、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24、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25、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26、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4.描写端午的诗句古诗 篇四

1、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午日观竞渡》

3、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4、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和端午》

5、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浣溪沙·端午》

6、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乙卯重五诗》

7、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浣溪沙端午》

8、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9、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已酉端午》

10、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浣溪沙·端午》

11、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端午日恩赐百索》

12、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13、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卖花声·怀古》

14、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端午日赐衣》

15、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鹧鸪天》

16、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澡兰香·淮安重午》

17、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蓦山溪》

18、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9、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20、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贺新郎》

21、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南乡子·端午》

22、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端午日赐衣》

23、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春晚叹》

24、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香。——《朝中措》

25、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小重山·端午》

2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浣溪沙·端午》

27、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端午》

28、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十五夜观灯》

29、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点绛唇》

30、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贺新郎·端午》

31、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少年游》

32、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小重山·端午》

33、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端午三首》

34、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端午三首》

35、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端午日》

36、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37、谁家儿共女,庆端阳。——《小重山·端午》

38、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39、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

40、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端午》

41、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屈原祠》

42、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五丝》

43、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44、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同州端午》

45、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浣溪沙·端午》

46、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浣溪沙》

上一篇:教改调查问卷下一篇: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