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初中作文(18篇)
1.真初中作文 篇一
“世上没回头路,过去的事永远是历史,没人能够挽回过去!”我爸爸常常这样对我说。“我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友善每一个人,才能不让自己人生有太多的后悔。”我一直努力遵循自己的宗旨。特别是发生了一件事,我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成为心中永远的痛后,更加明白了这个道理。
我和静是一对从小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因为两家离得比较近,每天都会相互串门。她是个不错的女孩,我们俩总会分享彼此心中的点点滴滴。可是,一天因为我的偏执,我们闹翻了。
那是一个闷热的下午,她照例又跑到我家来玩。当时的我异常烦躁,因为马上要毕业大考了,一大堆的作业压得人都透不过气来。“我们出去玩秋千好吗?”她一进门就嚷嚷着,看到我桌上乱七八糟的作业,咂咂嘴又说了句:“还没做完哪?我才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就做好了,你的速度真够慢的啊。”听到这些话时,我的心越发恼火了,冲着她就来了一通:“做完有什么了不起呀!你的正确率达到多少啊?我可不会像你那样,一错就是好几个,每次考试都是拖后腿。”说完,我瞄了她一眼,发现她眼中闪着泪光,只听她低声地说:“我没别的意思,我只觉得。。。。。。”“你只觉得我的速度慢,是故意要拖到晚上做完,好让别人表扬我学习用功吧?我一直以为你很好,没想到你还会挖苦人啊,真让我惊讶。”“不是这样的,我只是想如果你速度提高一倍,再加上你的仔细,学习成绩还会更好啊。”她的声音轻的像蚂蚁叫。“我看未必,从你的语气看分明是对我嫉妒呢。”“不!如果我真像你说的那样,我们早就不是朋友了,也许现在还是一对不知道对方名字的陌生人呢!”她紧握着拳头说,“友谊是需要朋友之间互相理解,我们约定过,有看法互相提出建议并改正,可你做到了吗?”说完她哭着跑出去了,房间里只剩下我一人呆呆地回忆她所说的每一句话。
从那时起,我们就再也不打招呼了,碰见了都装着没看见躲开了。而每次,我的心总会在那一刻咯噔一下,隐隐地难受。我变得很后悔,那天不该拿她出气。好几次想当面向她道歉,说声对不起。有一次,好不容易鼓足勇气去敲她家的门,却得知她已经搬家了,去了一个很远很偏僻的城市。
我很后悔这一切的发生,很想挽回这一份珍贵的友情,可这已经晚了,永远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我真后悔自己有那么多解释的机会,却没能抓住。
真想重新回到那一天,重新开始那天的一切,好留下这份友情。
2.真初中作文 篇二
一、求真务实, 让课堂展现朴实的力量
真实是课堂教学的基石, 只有这个基石牢固了, 我们的课堂才有可能建设好。用真实的眼光看学生, 学生是聪明活泼的;用真实的眼光看自己, 自己是个性鲜明的;用真实的眼光看教学, 教学是朴素平常的。
某校初一年级开展语文“同题异构”教研活动, 三位教师推出三人同上《春》。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课上能有精彩的表现, 正式上课前私下里还给几个学生做了特别交待。可想而知, 她的《春》留给学生和听课教师的是什么印象———假。另一位教师课前让学生“好好自学”了一下, 一开始学生的朗读就比较流利, 感情也丰富, 发言又积极, 兴致也高涨。课堂结构组织得更是严密, 一环扣一环, 似乎无可挑剔, 偶尔有学生“出轨”, 教师也能巧妙地将其“拉回来”, 按时按量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但反思一下觉得学生都学得这么好了, 还有上这课的必要吗?一句话———浪费时间。第三位教师在上《春》前, 既未布置学生预习, 更未进行个别交待, 因此, 上课十分钟了, 学生学得磕磕碰碰的, 后来慢慢进入了课文的情境, 不知不觉中, 课堂变得流畅起来了。这一课上得好———真实。
看着眼前的三堂课, 回想课程改革实施至今, 语文课堂确实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特别是语文的人文性受到了积极有效的关注, 但同时又感到, 活是活了, 却不平实。尤其是公开课, “活而不实”的现象更是愈演愈烈, 掌声雷动的课并不一定是好课, 有特色的、符合课改方向的课才是好课;环环相扣、天衣无缝、一帆风顺的课不一定是好课, 磕磕碰碰、一波三折、柳暗花明的课才是好课。真实是语文课堂的生命。
二、去伪存真, 让课堂展现探索的力量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 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有些语文教师对此理解得比较片面, 为了体现对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 不论学生发言时说些什么, 都不加辨析地肯定、鼓励、甚至高度赞扬。一位教师在执教《我的叔叔于勒》时, 让学生讨论课文的中心思想。有的学生认为主要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情, 有的认为体现了金钱力量的强大, 有的认为在金钱面前亲情的无力, 有的认为等级制度造成了人们虚荣的恶果。教师只有一句简单的鼓励:“同学们说得都对。”接着便指导学生总结中心:“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个“赤裸裸”被强调数次, 学生就这样被赤裸裸地同化了、洗脑了。由于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是模糊的, 对情感的体验不深入, 因而读得平淡而没有底气。所以, 要追求真实的教学境界。
三、个性飞扬, 让课堂展现学生本体的力量
为了公开课, 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教学过程丝丝入扣, 教师在课堂上的导入语、过渡语、小结语和总结语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推敲的, 教师对上课的“台词”早已做到烂熟于胸, 师生“不谋而合”, “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课堂说到底仍是教师在唱主角, 学生仍是被动地学习。课堂看似热闹, 实际上是虚假的繁荣。
真实的语文课堂是个性飞扬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多向对话的过程, 由于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性格特征、兴趣爱好, 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就会不同,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 我们在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最真实的情况, 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 不同的阅读兴趣、能力, 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然后根据真实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在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时, 教师要坚持多元解读, 鼓励学生真正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灵走进作品, 发表自己独特的理解、新异的感受, 学生的个性一定会在平等、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轻舞飞扬。
四、学会反思, 让课堂展现丰富思想的力量
记得和学生一起学习吴敬梓的《范进中举》, 关于范进, 资料中基本都是“被功名利禄扭曲了的读书人”, “精神堕落的读书人”。这究竟是吴敬梓的思想, 还是今天学者的思想?用唯物主义史观辩证地分析, 我们是不是还要把范进看成一个贪图功名利禄的人呢?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也展开讨论, 觉得范进也是一个成功者, 他对自己的人生追求矢志不渝, 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本来是应当值得赞扬的事情, 但却成了人们讽刺、挖苦的对象。
假如我们从作者的角度去思考, 就知道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贬低读书的人了。作者吴敬梓是一个在20岁中了秀才后就屡考不中的读书人, 由于他科场的失意, 产生了对科举制度的不满。于是写成此书来讽刺挖苦促进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考试制度, 讽刺挖苦曾经和他一样苦读的读书人, 以达到他自己心灵上的快慰。
真实的语文课是真正地以学生为本, 真正为了学生发展的课, 是关注学生真实的生命质量, 实现学生真实的生命成长的课。让我们在这动态、开放而真实的课堂中, 感受着真实的感受, 体验着真实的体验, 快乐着真实的快乐, 收获着真实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川端康成.雪国[M].叶渭渠, 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109.
[2]国文学·解释和鉴赏·川端康成特集[Z].至文堂, 1997, 62 (4) .
[3]叶渭渠, 唐月梅.20世纪日本文学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8.
[4]铃木大拙.禅与日本文化[M].陶刚, 译.北京:三联书店, 1989.
3.真初中作文 篇三
传统的物理教学重心在于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通过机械式地记忆和大量的练习来掌握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没有自己的体系,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倡以学生科学探究为主的主动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来感悟、理解知识并建构个体的知识体系,从探究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内在发展,使三维目标得以实现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经过几年的课程改革,不少教师也更新了教学理念,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将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得轰轰烈烈,但很多教师在进行科学探究过程中也出现了探究的形式化、程序化等问题.如何实施“真”探究,使教学有效起来,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问题.本文自己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从探究的原则与探究的策略两方面,谈谈如何通过“真”探究,促进有效教学.
2探究的原则
2.1真实性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知识有真伪,思想与行动相结合而产生的知识是真知识,真知识的根是安在经验里的,从经验里发芽抽条开花结果的是真知灼见.学生的知识建构也要与他们的实际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立在已有的认知经验中,通过实践活动,从活动中发现问题,产生探究的欲望,通过真探究来建构个体的知识体系.所以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组织学生的探究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是学生的需求,而不是从教师个人角度出发,为探究而探究的形式活动.所以,教学要保持探究的真实性.
2.2有效性
探究活动是否有效,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参与率与收获,教师通过探究课题设计,使全体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学生小组在合作时,根据不同的能力与层次,有不同的合作,最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这样的科学探究既能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参与性,又能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3主体性
探究式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发现者,他们必须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进行探究的过程及最后的结论都来源于学生个体.科学探究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要将课堂还给学生.
3“真”探究的策略
3.1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真”探究欲望
当今的物理课堂气氛可以说是在权威和放任两者之间波动,由于受到考试制度的制约,现在的物理课堂教学多数是在教师的权威下进行的,教师只是信息、观点、指导的主要提供者;偶尔,教师为了形式上的探究而把课堂氛围又一下子放开,让学生处于放任状态,学生毫无边际地讨论,多数情况下,学生的小组讨论最后又在权威的主持下变成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败,因为那种气氛暗示学生,他们的观点不如教师的重要,绝大多数教学时间都是由教师来讲而不是学生来谈,自发地表达观点的自由是教师的权利而不是学生的权利.如果教师设置一个更为宽松的气氛,同样的讨论,不要有任何权威性的参与,而是让小组在讨论中发现问题,互相批驳,从而达成共识的话,我们的小组讨论也许会大获全胜,因为课堂气氛蕴含了热烈讨论所需的所有成分:自由地表达观点,学生充分地谈话以及自发性.所以,教师有必要建立有效的物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真”探究的欲望.
3.2合适的“支架”设计有助于学生的“真”探究
支架式教学是指为学习者建构对某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教师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给学生以必要的帮助,如方法指导、问题设置等等,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牛顿第一定律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定律,它渗透了科学家思想的结晶,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个定律,在现在很多教师的教学中直接就把这个实验过程给学生做了展示,由于缺少对科学家实验思想的了解与理解,学生只能机械式地记忆.
为了避免这种局面的出现,笔者尝试在教学中采取了支架式教学,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搭设一些“支架”.如在学生通过动手让小车运动起来,发现小车停止运动,引发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教师可为学生设立如下问题支架:(1)实验中如何解决不同的阻力大小?(2)如何判断不同的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3)如何使小车在不同阻力的作用下初速度相同?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平台,在学习的过程中主体是学生,他们是问题的探索者、发现者,他们借鉴科学家的探究方法对自己未曾认识的事物进行探究,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探究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教师通过搭建一些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为学生进一步理解物体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可达到水平地面时的初速度相等.这种支架的搭建是为学生循序渐进学习铺设了道路.教师通过一些支架,帮助学生解决探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达成探究式学习的目标,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3善用“先行组织者” 策略,引领学生“真”探究
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保持的最有效策略.教师利用适当的引入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引导,这类引导性材料便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对新学习的内容起固定、吸收作用,这种引导性材料称为“先行组织者”.
许多物理实验设计采用了先行组织者策略,以便引领学生进行深一层次的探究.如在进行大气压强的教学过程中,为了降低学生对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难度,笔者先演示了一个小实验,将易拉罐中加入少量水,用酒精灯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时,将罐口堵塞,让易拉罐冷却,很快学生就听到了咯吱咯吱的易拉罐被压扁的声音,这一现象能够把学生的神经细胞兴奋起来,让他们认识到是大气的作用,接下来就增加一个实验,将矿泉水瓶下戳个洞,灌满水,通过打开瓶盖与拧紧瓶盖让学生看到这个瓶盖就好像是一个开关,能够控制水流,这个实验的引入不光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为了激起他们的疑问,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亲自动手用实验器材做一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学生设计出一个覆杯实验,笔者没有让实验就此停止,要求继续衍生,于是就引导学生,如何证明覆杯实验是大气压的作用,而不是水把纸片吸住了,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矿泉水瓶实验的铺垫,学生很快就会想到在杯子上面开一个洞,实验成功后,学生自然就解决了前面矿泉水瓶的疑惑了.在接下来的吸盘实验中,学生都能找到实验的小窍门,以及如何进一步实验来验证大气压的存在,这对后面的托里拆利实验的进一步拓展也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由上可见,实验不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更能通过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取得成就感,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3.4设计发散性实验,促进学生“真”探究
发散性实验是一类新颖的开放性实验,创设发散性实验问题情景,使实验问题答案多样化,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它能让学生在思维发散、开放的空间中进行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物理教学中的发散性实验具有如下特点:(1)给定实验仪器,根据题中的实验目的要求,要求学生运用多种实验设计方法来进行理论设计解答实验问题;(2)给定实验仪器或实验电路图,要求学生运用给定的实验仪器或电路,运用不同的实验理论和实验方法设计完成多个实验方案.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得出实验结论提供给学生的实验器材单一,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得很死,而新课程理念提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实验器材,要求学生利用这些器材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如在固体压强的实验中,传统的教学中只给学生沙缸、小凳、钩码,让学生设计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方案,而在新课程指导下,除上述器材外,笔者还增加了海绵、矿泉水瓶、木板等器材,教学中发现,学生能够通过海绵或陷入沙缸中的深度来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增减矿泉水瓶中水量的多少来改变压力,通过矿泉水瓶正放与倒放来改变受力面积,由于设计方案的多样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方案的设计,学生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解与巩固.
4.我真幸福初中作文 篇四
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次表彰大会上领奖的事。
那是六月的中旬,天气很燥热,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我们站在操场上准备迎接新学期的表彰大会。过了一会儿,大会开始了,首先是校领导们讲话,但面对蝉儿的会心歌唱,我们也就无心听那讲话了。不大一会儿,开始颁奖了。对于这种大会,我们也是抱着无聊的心态来的,根本不会觉得自己会获奖。可是,我的想法错了,因为在宣布全国“星星杯”美术书法比赛特金奖的获奖者时,我欣喜地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此时的我感觉踩在一朵云上,云朵越升越高,我也越升越高,逐渐升到了空中。这种感觉幸福极了。大会结束后,这种感觉依然在我心中,久久不能忘却。
……
小学的六年时光里,许多的事,就像一瓶五味粉,不管是什么味道,都会洒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并且久久不能拭去,甚至会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留下永远的一个斫痕,用自己的内心色彩将它填满,如果可以选择,我要选择幸福。
因为小学六年的时光里,我真很幸福
5.梦中的真初中作文 篇五
童年啊,你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那么美好而又那么的遥远。
——题记
童年是一场梦,美丽而又遥不可及;童年时游乐场里回荡的笑声,让人忍不住去追寻;童年时转瞬即逝的彩虹,让人在感叹美丽中必须珍惜;童年是一首动人的音乐,奏出我天真烂漫的幻想。
请让我沉浸在童年的记忆力,让我回味那梦中的真。
小时候,我们总是仰望星空憧憬着未来;长大后,我们总是翻着相册回味着过去。
我们曾经在比谁吹的泡泡多又大,并追着到处乱跑的泡泡睁着打破;我们曾经一起折过纸飞机,然后在窗口放飞,并看着它们迎风飞翔;我们曾经玩过一二三木头人,在那停顿的瞬间,我的心事既兴奋又紧张。
我们一起在教室里、操场上追逐打闹;我们一起躺在草地上晒着“太阳浴”;我们一起把野草编成花圈送给对方;我们一起在要睡觉时躲在被窝里说着悄悄话……
童年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奔跑、不在嬉闹、不在欢笑。欢声笑语是我们成长的奏乐,甜美的笑容使我们独一无二的代表,天真烂漫是我们特有的可爱。
那时,我们徜徉在爱、在快乐、在天真的海洋中。那是所认为很平常的.事情现在则是令人向往。
我们再也看不不到那是一起仰望的星空,再也回不到那时的天真烂漫,再也玩不了那时所玩的游戏,再也感受不到那是所谓的简单的快乐。
我闭上眼睛,做了一场梦。梦见了小时候的我们围成一圈躺在草地上看星星,夜是那么的安静美丽,空中还有几只纸飞机和泡泡在若隐若现……
6.我真幸运作文初中作文500字 篇六
中午,我把牛奶箱打开,只见里面有一张卡,我拿来一看,原来,是抽奖卡啊!我认真地刮,仔仔细细地看,那字越来越清晰,刮开后,只见上面写着“数码相机”这四个字。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已的眼睛,擦了擦眼睛,仔细一瞧!真是“数码相机”这几个字。我激动地叫了起来,“我中奖了!我中奖了!”叫声惊醒了睡梦中的妈妈和爸爸,马上坐起来着急地问“怎么了,怎么了”我连忙把喜迅告诉了他们,妈妈又惊又喜,爸爸笑得合不拢嘴,我呢?兴奋得直跺脚。
我拿着刚刚打中黄色的卡和以前打中的红色卡支领奖。一路上,幸运又向我走来。你瞧,表哥来了,他每次一见我,都会给我钱,果然不出我所料他又给我10元让我去买东西吃。我拿了其中的5角钱去打奖,结果又中了5元钱,走在路上我竟然捡到了2元钱……
7.“真”的作文教学 篇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 真感情者, 谓之境界。”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方能称得上有血有肉的好文章。用心观察生活, 认真积累材料, 是写好真情的前提。有了发自内心的“从肺腑中流出”的真情实感, 再加上精心选材构思, 适当运用技巧, 就能做到“写山则情满于山, 写海则意溢于海”, 让作文焕发出打动人心的魅力, 富有永久的生命力。这不仅顺应写作的客观规律, 而且有利于提高作文水平, 更有利于培养造就一代真诚磊落之人, 实现由低效作文到高效作文的根本转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农村的初中生活动天地相对狭窄, 那么, 怎样在有限的生活空间里培养好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呢?我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注重探索总结, 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对生活细致观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观察生活是写作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谁的这个步子迈得坚实, 谁的写作功底就更加厚实。只要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就不愁没有写作的材料, 也不愁找不到写作的灵感。清朝的沈复, 写过一篇颇有情趣的文章, 叫《闲情记趣》, 其开头是这样的:“余忆童稚时, 能张目对日, 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 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 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这就是观察。
农村中学, 最贴近于自然, 虽没有繁华的商业街, 没有现代化的科技设施, 也没有绚丽夺目的霓虹夜景, 但有特别蓝的天, 特别绿的山, 特别美的田园风光, 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珍视这些大自然中的作文素材, 并持有乐观的心态, 不仅要细心观察大自然, 而且要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学习九年级下册《石缝间的生命》这篇课文后, 我结合本单元的作文训练“感悟自然”, 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学生认真观察校园内外、放学路上、房前屋后、田园山林的各种生物, 用心去感悟, 再来习作。通过观察, 学生能从一棵小草上嗅到春天, 能从一片落叶上感受到奉献, 能从一粒稻谷中体会到丰收, 这种对大自然的个性化思考就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许多学生写文章, 总觉得脑子空空, 无事可写, 其主要原因是对周围的人和事, 多姿多彩的生活熟视无睹, 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 去看、去听、去触、去闻、去嗅、去想、去感受、去体验, 如此观察, 总会有新的、个性化的发现, 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二、抒发真情, 表达个性化的独特感受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感情是文章的根本。“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 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 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而不堕泪者, 其人必不友”。三篇文章之所以流传千古, 久诵不衰, 是同作者在文中倾注了的真情分不开的。写作中缺乏真情是由于我们对周围世界关注的视角浅近, 思想视角迟钝, 发现不了生活中的美。只要关心社会, 留心身边琐事, 深入体验生活, 丰富精神世界, 培养高尚的情操, 让自己生活丰富起来, 就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 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说到现代散文的“情致”, 朱自清必被提及, 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背影》。《背影》何以如此感人呢?1947年, 朱自清在答《文艺知识》关于散文写作问题时, 曾谈到写作这篇文章的情由:“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的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 真的泪如泉涌, 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 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 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写这篇文章只写实, 似乎觉得不到意境上。”可见这篇文章是在感情十分冲动的情况下写成的。因此作者的感情不能不奔泻于字里行间。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多方面的, 而且大多在日常细微的事情上十分自然地流露出来。《背影》所写的, 一般同学都有类似的感受。我以此为契机,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 用自己的真实体验来写一篇文章, 效果不错。有位从小跟姥姥长大的学生, 选择了一个为姥姥洗脚的细节:“轻轻地把姥姥干瘪畸形而蕴含着体温的脚放在水盆里, 脚底、脚面, 左侧、右侧, 一枚枚脚趾, 一个个趾间, 慢慢地揉, 细细地搓。我想把干燥洗为湿润。我想洗去姥姥的辛劳, 我想洗去姥姥的风尘, 我想洗去姥姥的苍老。”一股真情在笔尖流淌, 入丝入扣, 如泣如诉, 自然打动人心。
三、说自己想说的话
所谓“自己的话”, 就是说实话, 说肺腑之言, 说心底之语。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自己经历过的, 或者他们视野之内可能存在的;二是文章的语言不是他人的而是自己的。惟有这样, 学生说出的话、写出的文章才有个性可言, 才能拥有“人云亦云我不云, 老生常谈我不谈”的崭新天地。[1]
现在很多的中学生盲目地堆砌华丽的辞藻。写记叙文, 动不动就来一段看似诗情画意的描写;写议论文, 动辄开头时代形势, 结尾不是居高临下的号召, 就是信誓旦旦的表态。杜撰名言, 套用陈词滥调, 空喊口号, 贴理论标签, 有哗众取宠之心, 无实事求是之意, 这是毛泽东早就批评过的恶劣文风。如果任其泛滥, 则学生的写作很难走出困境, 更难求新的突破。
如何使学生作文时说自己的话?我以为, 必须注重以下几点: (一) 培养学生诚实的道德品质, 这是写自己的话的基础。带着一颗诚实的心, 走进生活, 就会对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现象作出自己真实的评价, 袒露自己真实的心声。 (二) 平时就严格训练学生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突出训练学生说出自己个性化的语言。 (三) 引导学生咀嚼名家的精彩语言, 真正读懂读透, 能化为自己的东西。 (四) 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 促使他们想说敢说自己的话。也许他们所说的还显稚嫩, 但我们切不可讥笑他们, 而必须予以赏识, 予以褒扬。
“在作文教学中, 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 绝不许口是心非, 弄虚作假。”这是叶圣陶先生谆谆告诫我们的。“真”是文章之骨。写文章应像刘锡庆教授说的那样:“写我的自得之见, 抒我的自然之情, 用我的自由之笔, 显我的自在之趣。”[2]
摘要:生活至真、至善、至美, 作文亦是如此。一切哗众取宠或无病呻吟都不是好文章。作者从教十多载, 在“真”字下功夫, 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觉得“真”要来自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真”要抒发真情实感, 表达个性化的独特感受;“真”要说自己想说的话。
关键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真”
参考文献
[1]卜廷才.学生作文语言的三种境界.语文教学之友, 2004.8.
8.作文贵在真 篇八
为了应对考试,教师和学生热衷于背范文,实行“拿来主义”,而所谓的范文,是些东拼西凑陈年往事、缺少新意的所谓优秀作文,或者是脱离学生实际的“新概念”作文。这样的范文对学生产生了严重的误导作用,使得学生的习作缺乏真话,也缺乏真情。还有一种变相的抄袭,叫做“仿照”,其实质是仿抄,无非是东抄一段,西抄一段,加上一点自己的“创造”,使作文变成了一锅大杂烩,让人头昏脑涨,不知西东。当前许多学生都乐此不疲,熟谙此道。这不但不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也不利于教师的指导,还形成了一股懒惰的坏风气,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文风。
学生作文水平低下,很大一部分责任在于教师,尤其表现在教师的作文指导课上。初中作文指导课上,教师的作文指导不外乎两种类型:要么是包办型的,要么是放任型的。包办性的作文指导缺少师生的互动,只是教师的“一言堂”,从指导学生审题、立意到组材、剪裁,教师包办到底,学生缺乏自主性,写成的是单一的模仿式的作文。放任型的作文指导则完全相反,教师不作任何指导,完全让学生自由写作,学生天马行空,写成的作文文不对题,面目皆非。无论是包办型的指导还是放任型的指导,都使学生囿于课堂,闭门造车,学生的习作中充斥着虚构和想象,不是童话式就是科幻式,或者名著改编式,没有自己的东西,有时甚至是同一个素材反复使用,从小学写到中学。
为什么不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生活、放飞心情呢?在活动中写作,在现实生活中追求真善美,这才是学生写作不竭的源泉。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唯有反映现实的作品,才能真正体现“真”字,才有可读性。作文就要唯真,没有真,作文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作文的内容要真,要让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摒弃虚构,叙写真人真事,可以写爸爸妈妈,写老师同学,写生活中对自己有过教益帮助的人,写自己耳闻目睹或者亲身经历的事情。学生不是作家,不必过多地追求写作技巧,讲究的是写真人、叙真事,练好写作的基本功。作文的感情要真,要有真情实感,不虚情矫情,无病呻吟,像高兴愉快、痛苦悲哀、感恩感激等心情要发自内心,是一种油然而生的真实流露。固然写文章有笔法章法等因素,但是即使有再高明的技巧,如果内容失真,写成的文章注定是败笔。
由此可见,真的素材、真的情感依赖于学生的真实体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引导学生学会“找米下锅”,生活中的“米”没有现成可言,要靠学生去观察,去发现,有的还要靠亲自去实践。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日记记下来,建立写作的材料库。还可以广泛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写作。毛泽东曾经说过:“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就得亲口尝一尝。”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写作中就有话可说。试想,一个从来没有放过风筝的学生,你要他写有关风筝的作文那肯定写不好,明明他是“旱鸭子”却要他写游泳,不穿帮才怪。当然,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写作只是作文求真的一个方面,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练习写作,而且,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毅力和耐心,要坚持不懈。只有学生感知的东西多了,生活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学生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9.那一次我真初中作文 篇九
高高的狗尾巴草摇头晃脑,憨态可掬,仿佛逗引着我,惹人爱怜。我走近,小心采下几根,脑中冒出一个有趣的念头。
回到家中,我挑拣出几根毛茸茸的狗尾巴,兴致勃勃地开始了。我先将两根最蓬松、柔软的狗尾巴草并排靠在一起,做成两只长长的兔耳朵。接着一手按住茎,一手把另一根草围着耳朵绕了两圈,一圈小,一圈大,活像肥嘟嘟的兔子脑袋。
准备做四肢时,狗尾巴草开始疯狂哭泣了,一粒粒碧绿的种子抖落下来,撒了一桌,一地,粘在身上又痒又毛。看来这根狗尾巴草老了些,不如嫩的好编。一阵零落,它终于不再“落泪”,我赶紧继续工作。
当我把它们拼接时,突然发现这“野生的毛孩子们”个个又长又壮,四肢都与兔耳朵媲美了,这可怎么办呢?有了!我把多余部分绕在头下的长茎上,这样不就可以节省身体的材料了吗?左一圈,右一圈,手臂缠两圈后,本来细细的身子马上变得粗壮野性。很快,双腿也装上了。最后,剪下一小段狗尾巴草尖,插在兔子身后,一个短短圆圆的小尾巴就长出来了。
我欣赏着我的作品,试图让它更完美。突然,小兔子的四肢转了方向,接着毫无预兆地松开了。我可急坏了,连忙伸手把它按住,可它一点儿也不领情,野性地膨了起来,可爱全无。看着它不服气的样子,我只好重新拆下,四肢缠了一圈又一圈,细密的汗珠从额头上沁出来,家里闷得可怕。渐渐地,我从坐着变成站起,脸涨得通红,奋力与顽强地同狗尾巴草“斗争”。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焦急的心狂跳着。终于,我用细长但硬挺的茎紧紧固定住身体,剪去多余茎干,一只毛茸茸的嫩绿小兔子诞生了!
我抚摸着小兔子,柔软的手感竟和真兔子十分相似。它栩栩如生,好像下一秒就要蹦跳起来。我心中激动又快乐,充满了成就感,拿在手里不愿放下;然后像只兔子一样,一蹦三尺高,咧开嘴开心地笑了。
10.那一次,我真内疚初中作文 篇十
路过熟悉的街道,偶望公园的一角,却早已找不回那熟悉的视线。内心被名为内疚的色彩填满,早已变得苍白不透明。
那是某年的盛夏。
“笨蛋。”同龄的孩子在我身边围成人墙,肆意的唾骂着我。对我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事,从小不爱和人接触的我,不明白他们究竟在想什么。人群中一只手向我袭来,我向后退了一步,天空传来沉闷的雷声,黑色已经溢满了天空。他们紧咬牙根,握紧了拳头。正当我迷惘之际,“喂,你们啊。”全部人都讶异的往后看去,那是一个看起来跟我年纪差不多大,头上戴着一顶有着M字母的帽子,一件深蓝色的外套搭配褪了色的牛仔裤。“不准你们欺负弱小。”我第一次觉得胸口很疼,一股莫名的冲动从身体涌上脑袋,直接冲着他来了一拳,“我才不是弱小。”他明明被我揍了,却还露出微笑,也对我还了手。“喂!”所有人一拥而上,最后全部人都弄得鼻青脸肿。我和他无力地仰躺在地上,四目相交,会心一笑,“呐,我叫你鹰吧。”“为什么?”我从话语中透露出一丝不满。“因为你像啊。”他只是笑了笑。“那我怎么叫你呢?”“啊,那就称呼我……”
记忆久远,连唯一能被称作朋友的人的名字都没能记住,不,或许是我想要忘记,那是被我所容许的虚伪的权力。
夏天的一个傍晚,他突然对我说:“呐,我妈 妈曾说过,就算在初中之前没有交到一百个朋友也没关系,只要交到一个很珍贵的`朋友就够了。”那简直就是我的内心独白。“我会把你当作一百人份的朋友的。”他身体颤抖了一下,帽子遮住了脸庞,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笨……”“咦,你说什么?”“什么都没有。明天下午来这里吧,我有重要的话想对你说。”“啊……嗯。”我点了点头。
没有童话会直接写上幸福二字。
沉浸在梦里的深夜,就像命运捉弄一般,我突然发起了高烧。第二天傍晚,梦魇似乎才享受完对我的折磨。时钟的指针指向六。
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不久后才得知他那天就已经搬走了。那重要的话如同咒文一般化作内疚在我心中挥之不去,连好好说声再见也办不到。我已经是一名初中生了,有时经过公园,就会想起:“啊,不知道他有没有交到一百个朋友。”再想想自己,现在的朋友也没有多少个,不过,曾经有过一个很重要的朋友。
11.小学作文教学之“真” 篇十一
一、 补写入手,语言训练求“真情”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补写训练。在补写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从而达到写作训练的真情。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有这样一句描写: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这时候,可以让学生们想象,彭德怀在摘下帽子之后是什么样的心情,又做了怎样的心理斗争等。通过这样的补白,不仅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也锻炼了学生抒发真情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样,学生将知识现学现用,在补写的过程中,不仅懂得了这样的写作方法,而且在实际的练习中提高了写作的技巧,学会了怎样表达、如何描写。这样的指导方法,比教师大量地布置写作训练,让学生自己琢磨写作方法要更有效,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 联系生活,叙述感受求“真实”
作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增加积累。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进行生活的体验,丰富生活的阅历,在生活中多思考多感受,并把这些体验写下来,多进行写作的训练。
例如,中秋节前,我布置学生在节日期间写一篇关于过节日的作文,题目自拟,但要描写真实情况。在交上来的作文中,有的学生写他们跟家人在晚上等月、赏月的过程和自己心里的想法;有的学生写在赏月过程中,人们的活动、语言、心情等;有的学生写美丽的月亮等景色……从他们写的文章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真实的感受、内心的想法,他们的快乐、喜悦、悲伤,都通过文字表达了出来。
在这一写作案例中,学生写的是自己真实感受到的内容,在写作过程中由于有了生活这一源头活水,不再是过去的词穷句短,写的兴趣也提高了。
三、 赏识激励,作文评价有“真心”
在作文教学中,情感因素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积极性的调动方面都能起到巨大的作用,教师要重视激励性评价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上的作用。学生在写作中哪怕是取得一点点的成就,小到一个词语的使用、一个恰当的句子,大到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文章立意、谋篇布局,教师都要抓住其中的闪光点,以发自内心的评价,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
如在点评时可以说: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啊,我真为你骄傲;你的文章立意不错啊等等。教师也可以在批改作文时,将文章的亮点使用特殊的记号标记出来,进行鼓励和表扬。教师还可以将确实写得好的文章作为范文,在课堂上读一读。
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优秀作文展,将学生的佳作在教室里甚至在学校里展出。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写得好的作文,推荐到报纸杂志上发表,组织作文比赛等活动。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获得奖励时、印成铅字时,他们能够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反过来又能激发他们更大的习作动力。
总之,“真”是写作教学的肥沃土壤,只有踩在真实的土地上,学生才有物可写,乐于去写,实现教学的高效化。
12.高中作文中的“真” 篇十二
一、高中作文中真情实感缺失的问题
第一, 阅读资料的匮乏, 导致学生们的作文普遍相似。目前, 学生们的阅读资料大多数来自课本、作文集, 等等, 而在学生眼中那些文章十分优秀, 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对其进行模仿。这样的习惯是学生们自小养成的, 这对学生们充分发挥自身个性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第二, 学生的课外活动较少。现在的学生们日常生活无非也就是两点一线, 只是在家和学校之间往返。学生未能参加足够的课外活动, 导致自身经历的事情不足, 日常生活过于枯燥, 在写作文的过程中, 往往采取胡编乱造的方式, 使文章缺乏真情实感。
第三, 应试教育的教育方式禁锢了老师学生的思维。很大一部分老师和学生只是盲目的针对考试大纲, 机械地进行作文应试训练。以高考作文为例, 在备考的时候就只抓住议论文这一文体进行训练, 这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们的思维模式, 僵化了学生们的写作思维。
第四, 一部分学生不能对自身的作文进行充分的分析。在文章完成后, 未能进行系统的总结, 往往是完成一篇文章后, 就置之不理。再者, 在写作文的过程中, 未能做到手随心动, 仅是追求文章所谓的格式, 没能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到文章中。
二、提升高中学生作文中真情实感的策略
正如人们常说的: “言为心声”“无欲不举笔, 无趣难下笔, 无情难成文”。教师要扮演一个引导者, 并且做好一个引领者需要完成的工作, 这样可以成功地帮助他们开拓思维, 引导他们进入写作的最佳状态。
首先, 假设特殊情景。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们的写作热情。有一位教师在他的一次作文课上面, 端着满满的一碗水, 而后说: “今天, 我们来完成一个活动。看哪个同学可以绕着凳子行走而水不洒, 如果洒了, 就退出游戏。活动完成之后, 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的感悟。”面对这样的活动, 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连一件小事都做得如此之难, 更何况是大事情, 由此可见, 天下大事必须要从细节做起, 天下最困难的事情也要从简单的事情做起”。所谓“天下难事, 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
其次, 坚持关注生活。例如, 一位教师在作文课前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做错了事情之后, 母亲要求他向他的父亲承认错误, 父亲在孩子说了“我错了”之后便不再生气, 于是这孩子在每次犯了错误之后都会和别人说“我错了”, 大多数人都原谅了他的错误。而后, 这孩子成为了一名罪犯, 法律并不会给他原谅。学生们对此有感而发, 他们便自主地参与到讨论之中, 父母教育孩子的问题就在他们的脑海中翻滚。学生们在听了故事之后, 立刻开始了激烈地讨论, 回顾自己父母教育自己的过程, 有的心生感慨, 有的内心自豪。在这种环境中, 有了新的认知、新的感悟, 同时新的思维、新的素材也就产生了。学生们的思维愈加活跃, 其写作欲求就越发强烈。所以针对爱好不同, 个性迥异的学生, 我们可以并不硬性规定素材, 让他们“以自己的爱好为准”。如此, 影视、金曲、运动、明星、时事新闻这些, 都可以作为学生们写作的优良素材, 自然从他们的笔下也就可以流淌出真情实感了。
再次, 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根据一部分学生在班级里不讲卫生的习惯, 在某一次作文课前, 教师先亲自扫着满地的纸屑, 上课后, 学生们发现老师在打扫着教室, 都很不好意思, 还有的同学主动过来帮老师打扫, 而那些乱扔垃圾的同学则是愧疚地低下了头。这时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作文题目———“老师, 我想对您说”。这样, 学生们便不难写出真情实感。
第四, 随时随地的练习。教师们可以根据生活中出现的不寻常的情况进行激趣, 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有一次, 一位教师在阶梯教室讲一节作文点评的公开课, 由于学生们大多在玩弄桌椅, 很久才停下来。开始正式上课之后, 老师说: “刚才大家都在研究这些桌椅, 将你们的研究结果写出来吧, 如何?”课后, 还有一部分听课老师以为是特意安排的这一环节。却不知道, 这是教师的临场反应。将某些特殊情况引导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 真可谓一箭双雕。
“我手写吾口”这句话亘古流传, 现在又有“文章得失不由天”的名言, 这些都对文章中所蕴含的真实感情有着很高的要求。而新课标为我们未来的前进方向进行了指引: “从多个角度观察你的生活, 你就会发现生活真的是丰富多彩”, “减少学生的写作标准”, “尽量少写规定题目的作文”, “重视学生自身的感受”, “表达出学生真实的自我”。所以, 我们要打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 丰富的作文资源; 提倡学生自己拟定作文主题, 让学生愿意自己动笔去记录一些事情或者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 真情是无价之宝, 只要我们打开了学生内心的心情视窗, 你就会发现他们内心的多姿多彩! 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内心世界是相同的, 只要我们不屈居人后, 敢说敢做, 不虚伪, 不造作, 如同做人一样做文章, 就一定可以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摘要:作文,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作者文学修养的直接体现。如果想要学生们的作文质量好、个性鲜明、充满灵气, 流露真实情感, 就要尽量去给予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或者教会他们怎样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之中发掘亮点。
关键词:高中作文,真情实感,缺失,对策
参考文献
[1]李丽华.百年高中作文教学价值取向的演变、问题与出路[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2, 14 (08) :74-77
[2]胡斌, 董小玉.网络与作文积累深度整合的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 2012, (06) :92-95
13.夏天的夜晚真有趣初中作文 篇十三
夜幕降临,华灯高照,汽车们像是要去赶集似的,一个个走得急匆匆的。看着这样美好的夜晚,我禁不住拉着妈妈的手,兴奋地跑出门外。
我们不各不觉走到泗溪河边。河水清清的,像一面平静的镜子。一阵微风吹过,河面上泛起微波,河旁树上的枝条也随风飘动,叶子沙沙作响。这里,我瞥见了一行乌黑乌黑的大字:文成县体育中心。
我很兴奋,拉着妈妈冲进操场。哇!好气派的操场啊!操场五颜六色的,但颜色一点也不显得乱。你瞧,那跑道火红火红的,像一片火海。白带子一般的`白线将这片“火海”分开,可漂亮了。操场中间有一块平坦的、绿油油的草坪。我脱掉鞋,翻了个跟头,一股小草的清香混合着泥土味儿扑鼻而来,可好闻啦!
这时,我发现角落里有一群人。我向来喜欢凑热闹,便凑过去。原来这里有个很大的沙坑,许多孩子正在玩呢!我于是找了块地,用手运了些沙子洒在上面,再铺平,我在沙子上画了个方框,在里面端端正正在填上我的尊姓大名:刘艺涵。最后,我还印了个脚印。
14.小学作文教学要下“真”功夫 篇十四
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君不见, 语文教学路漫漫;路漫漫, 作文教学尤为难, 不见学生吐真言。”这句话表示出了一位语文教师对当下语文作文教学的无奈。当前, 小学生的语文作文确实常常让我哭笑不得。当前, 很多小学生写起人来, 千人一面;写起物来, 弄虚作假;叙起事来, 平淡无奇。很多小学生坦言, 当看到一个作文题目时, “脑袋空空, 没什么可写, 最后只能胡编乱造”。
一次, 我布置了一篇题为《那一次, 我流泪了》的作文, 结果全班43名学生, 其中就有21人的作文题材为“自己养的某一宠物丢失了, 自己非常难过而流泪”的故事。面对着如此高重复率的题材, 我不得不挨个找学生谈心, 仔细询问细节, 结果, 过半数的学生表示自己是胡编乱造的, 作文中的“流泪”是假的。这就是当前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最常见的弊病:缺乏真实性。
二、原因梳理与分析
小学生语文作文“不吐真言”背后的原因有很多, 既有当下一些功利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想的影响, 也有语文教师及小学生个人等方面的原因, 下面主要从语文教师的层面分析小学生语文作文“不吐真言”的原因。
从小学语文教师层面来讲,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真”作文的重要性, 有的老师认为小学生的作文只要符合小学生的身份即可, 至于内容真不真实并无大碍, 有的老师直接公开要求学生“背范文”, 以便在考试中遇到类似题目时可以套用, 这种套路式作文其实就偏离了真实。
还有的老师甚至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和“创造”:作文可以随便编造, 只要能够“生动起来”, 能够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拿到高分即可。我们不得不说, 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教育思想。在这种教育思想的引导下, 小学生从小便学会了“撒谎”, 导致部分小学生认为撒谎没什么, 只要谎言圆满了就可以。可见, 小小的作文“创造”很有可能会让小学生误入人生的歧途。
三、问题解决策略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 我们一定要引导小学生抛弃虚假故事和虚假情感, 学会说真话, 抒真情, 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打动别人。
1. 引导学生说真话。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 我们要引导小学生“说真话”。说真话, 其实就是让学生在拿到一个作文题目时, 要仔细回忆与之相关的经历, 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寻找题材。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 就要让小学生树立起“真实”意识, 让学生选择自己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来写, 语言可以不华丽, 但是一定要讲真事。为了让小学生有真实事例可写, 我们教师就要选择那些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作文题目,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真事可回忆, 有真话可写。
2. 引导学生做真事。
很多小学生表示自己无话可说, 这其实与他们生活阅历简单有关。为此, 我们语文教师就要鼓励小学生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在家里帮忙洗碗、拖地、做家务, 在学校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集体类活动, 多与其他小学生接触和交流, 还可跟随父母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做的事情多了, 生活丰富了, 遇到作文题目的时候回忆的空间就大了, 避免了“腹中空空”的现象。
3. 引导学生抒真情。
真情实感是最能够打动人的,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真哭泣”, 切不可“假流泪”, 不管自己的文采如何, 都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我常常告诉学生:也许你写的辞藻并不华丽, 语言也不丰富, 但是只要能够写出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 你就是最棒的!记得有位学生讲述了妈妈带病辅导她功课的事情:“她每次咳嗽时都捂着嘴, 生怕传染给我, 虽然她生病了, 但是她仍然坚持为我辅导数学, 我真想让她好好休息一下……”尽管语言并不华丽, 但是, 却真真切切地道出了妈妈对自己的爱, 也饱含着自己对妈妈的疼惜和爱。
15.小学生作文贵在“真” 篇十五
真者,与客观事实相符,不虚假也。
我们常教育孩子不能撒谎,要说真话。然而, 曾几何时,为了升学,为了追求高分,学生怕写作文,总觉得自己身边没有理想的人或事可写,于是就仿照作文书上的写或胡编乱造一些人或事来写。更有甚者,家长出面请人写几篇文章让孩子背熟以应付考试。因此,学生作文往往失“真”。在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从客观实际出发,还小学生作文以本来面目,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
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里谈到,大作家叶圣陶写文章就是写自己身边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这道出了写作的真谛。要让学生的每次作文都落到实处,使学生有东西可写,写出真实可信的文章,观察是基础。
首先,我们要交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教给学生确定观察顺序,确定观察重点,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观察”不只是用眼看,还包括耳听、鼻闻、口尝、身体的触摸感觉,心里的想象,联想、感想等。
其次,提醒学生观察要“细”。可以对某一事物进行多次观察。要善于捕捉那转瞬即世的或常被人忽略的能反映人物心理变化或事物特点的细节,这就是文章与众不同的精华所在。
第三,定点观察与平时观察相结合,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在组织学生郊游,参观或开展某项活动之前提醒学生确定观察重点后有目的地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的主动、积极性。养成平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勤练笔,记下自己的观察所得和点滴感受,这也是获取写作材料的有效途径。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经历不同,观察的结果不同,写出的文章也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真者,健康、正确也。
每篇文章都有个中心,它是文章的统帅,文章的灵魂。大自然中奇妙无穷的美和这充满了情亲、友情,充满了关心、爱心的世界给学生作文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要教育学生善于从平平淡淡的生活中挖掘出闪光的东西,小中见大。也要让学生明白,作文不只是留给自己看,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给别人看,让别人也受到感染或汲取教训,要表达的应该是健康的,高尚的情趣。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小学生辨是非的能力还较弱,只有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才能使他们写出即稚嫩可爱、情趣无穷,而思想又健康的文章。
真者,清楚明白也。
一篇文章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还得言之有法,言之有序,这样的文章才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写作顺序,觉得有章可寻,也能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语文课本里每单元的习作训练都与这组课文相联系,每篇课文都是学生的习作范文。学习课文时,我们应将本次习作的一些写作知识渗透进去,在习作前对相关的作文知识进行总结。老师将知识传授得清楚、系统,学生才领悟得也轻松、扎实。如在教学第九册《鲸》、《松鼠》、《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这组课文时,我就适时向学生传授抓住事物特点说明事物的知识,以及渗透举事例、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事物的方法。在这组课文学习结束前又加以总结,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此后,在写作“一件心爱的玩具或学习用品”之前,我又加以具体指导。先指导学生观察:1.确定观察顺序(如从整体到部分、从外到内、从主体部分到次要部分等);2.确定观察内容和观察重点(如外形、颜色、大小、姿态、结构、质地以及用途和使用方法,给你带来的方便或乐趣等);3.想想分别用什么方法说明;4.列出观察提纲。作文时让学生将物品带到课堂上来,先听老师介绍一件自己喜爱的物品,(这相当于作一篇下水文,即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巩固写作知识,又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然后让学生分组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物品,互相帮助,最后下笔写作。结果,老师教得轻松,学生作文效果也很好。
真者,天真烂漫、富于想象也。
小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想象。作文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样重要。真实与想象是矛盾统一的,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发挥的合理想象,同样具有真实性。如在《冬景》的写作中,有许多学生赞美青松、腊梅等植物蔑视风霜的品格,有的学生却赞美已掉光树叶的梧桐树,已干枯的小草,赞美它们顽强不屈,积蓄力量,来年春天又会呈现出勃勃生机。这些想象大胆,生动,给人印象特别深刻。
想象还能弥补观察的不足。已经历过的事物不可能原原本本地全留在人的记憶中,学生在写作中,必须加以合理的想象,对某些细节,更要通个想象来加以完善,这样的文章内容才生动、具体。
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不拔高要求,将每次作文训练落到实处,返璞归真,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组织语言等各方面的能力,真正打好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学生就一定能写出内容丰富多彩又充满健康情趣的文章。
16.爸爸真什么初中作文700字 篇十六
爸爸最疼爱我了,爱跟我开玩笑,喜欢与我一起做游戏。我不开心时,总是会想办法哄我笑;在我得奖时,竟比我还兴奋,总是别出心裁地为我庆贺。总而言之,他是很关注我,很喜欢我。
可这个周末,爸爸怎么了?一反常态地把自己长时间关在书房里,斜靠着转椅,一会儿自言自语,全神贯注地斟酌着;一会儿又在跟谁激烈地争吵,各有观点;一会儿又凝神地盯着屏幕,手舞足蹈起来……究竟是怎么了?真奇怪!于是,我悄悄推开书房门,轻轻地说:“爸爸,你这是怎么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听到,继续沉浸在他那属于他自己的世界里,毫无察觉!接着,我又蹑手蹑脚猫着腰,轻轻地走到他的身后,拍拍他的肩头,似乎还是无视我的存在,还蒙在鼓里!我更加奇怪了。脸上似乎透着一丝笑意,急切地敲着键盘;又似乎在犯愁,把刚写好的文字全删了。这个周末,不但没陪我游戏,更让我疑惑不解的是,竟然不理我!我朝电脑显示屏一看,猛地一愣,哦!原来又开始写论文呀!难怪!我恍然大悟。
听妈妈说,写论文可不是轻松的事儿,得把问题看得很透彻,还得用严谨语言表达出来。怪不得会这样聚精会神。之后的个把月里,爸爸几乎每个夜晚都得熬夜,没有人强迫他,可总忙到半夜,不是1点,就是2点的。早上,看着他还睡眼朦胧,疲倦的眼神,又匆匆拎着手提包去上班了,我可真心疼呀!但每次去提醒他,让他晚上别熬夜了,别伤了身子,爸爸总会轻松地摆摆手,“没事的。”还总是带着挑衅的口吻说,“咱俩,不是约定要比比谁更厉害的吗?”我知道他是嘴硬,硬撑着。我和妈妈也没少与他理论,可收效甚微。真拿他没辙。
17.个性化作文,流淌真我的欢歌 篇十七
一、转换写作视角, 激活个性化的思维
思维是核, 语言是壳。转换写作视角, 可以更全面、更辨证地认识事物, 锻炼思维的广阔性;转换写作视角, 可以多方位地感悟, 锻炼思维的敏捷性。任何事物都有其多面性, 我们往往重视其一面, 而忽视其它方面。学生作文习惯于定势思维, 习惯于一样的写作视角。教师就要注意指导学生打破习惯性思维, 从另一个角度, 另一个方位, 另一个侧面来考虑事物, “换角度”思考, “批判性的”思考, 往往能发现新结果, 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使之具有思维的独创性。如学生写《我的老师》, 在未受教师提示前, 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写现在任教的各科老师或曾经教过的难以忘怀的老师, 范围何其狭窄。我组织学生查阅字典, 又以“三人行, 必有我师”的名言引导讨论“老师”这一概念的范围后, 学生就会明白“老师”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这时, 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 通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凡是给了自己某种启示、值得自己学习的人或事物都可以称为老师。范围广至家人、邻居、同学、素不相识的路人。可以是一日之师、一事之师、一字之师、终身之师, 甚至是一只蚂蚁、一只小鸟、一条小狗、一条蚯蚓……
不同的视角, 不同的思路, 个性化的思维, 个性化的自我, 学生主动地表达, 喜悦地表达, 创造性地表达!
二、开辟生活空间, 孕育个性化的源泉
作文是船, 它承载着思想和情感, 船内必须有新货, 有真货。对于学生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许多可以, 也应该成为作文素材的人或事, 常常由于他们心不在焉而从眼皮底下溜走。《学习的革命》作者之一———新西兰的戈登·德莱顿提出“用世界作为课堂”、“通过做来学习”。作为充分体现认识和创造能力的作文来说, 更应该把世界作为课堂, 在做中学写, 心中没有世界, 便写不出色彩斑斓的世界。叶圣陶在《文章例话》的序中指出“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
首先,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尽可能扩展生活空间, 接触自然, 深入社会, 让沸腾的社会生活, 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 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让他们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生活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 在平凡中发现不凡, 在平淡中寻找新奇, 开拓视野, 增长见识, 培养学生的慧眼。
其次, 教师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发现, 有所感悟, 获得作文的灵感。如举办各种名目的队会活动、赛诗会、放风筝比赛、掰手腕比赛、踢毽子比赛等。带领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如“我为创卫出份力”、“走访敬老院”。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调查、做实验。指导学生种植一些自己喜爱的植物, 做家务活。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感受生活, 创造生活, 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学习语文。这些趣味横生的活动, 那种情感的倾泻, 开放的思维, 大胆的创新, 使文章妙笔生花。然后, 教师要帮助学生丰富间接经验, 适当引进潮流文化。潮流文化是群众的文化, 有书报、图画、流行歌曲、电子游戏、影视节目、新闻、广播、武侠小说等。对潮流文化的态度应该是取其所需而善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潮流文化生动的形象、感人的情景和学生的感受, 指导学生将耳闻目睹的内容转化为文字, 将“吸收”和“倾吐”紧密结合起来。
三、创设情感平台, 记录个性化的体验
作文是个体表情达意的工具, 具有与他人交流情感、交流信息、相互沟通的功能。学生和学生、老师之间, 总有说不完的话, 童心幼稚, 真心实意, 广博知识, 蕴藏其间, 真像一座未经开采的金山。作文教学应创设信息平台———个性作文, 引导学生抒胸臆、吐真言, 满足他们交流表达的需要, 记录下每个孩子情感的脉搏, 心灵的轨迹。如实地记录下孩子们在生活中的深刻体验——成功的喜悦, 失落的烦恼;对高洁之士的景仰, 对无耻小人的鄙夷……让每个学生持之以恒、乐此不疲地参与个性作文接力赛, 不断体验, 深化体验, 优化情感, 纯化思想。
师生敞开心扉, 可以共享庞大的信息系统。写出缤纷世界:家庭的硝烟, 邻里的争斗, 街头的交通事故, 电视里的要闻奇事……;品出生活百味:月下的离愁, 当家的滋味, 成长的烦恼……这些自然真切、极富个性的作文, 就妙趣横生地诞生了!
18.走出窠臼,让学生写出“真作文” 篇十八
一、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思维方式都有其独特性。他们没有固定的思维方式,天性好奇贪玩,不受约束,他们在用自己的方法探究这个世界,因此都有独特鲜明的个性。我想如果在作文教学活动中从儿童心理特点出发,从孩子们爱好与个性入手,不用成人的错与对作为对孩子的衡量标准,那么就能够挖掘孩子的个性,写出真话作文。
去年六月中旬,我们的教学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可是我每一次去班里上课的时候,总能听到教室里有学生讲话,尽管我提醒了许多次。可是,有些学生就是不听话。那天我实在火了,把黑板擦往讲台上一拍,气愤地说:“这节课不上了,你们自习吧!”尽管教室里鸦雀无声,我还是走出了教室,回到了办公室。这时班长主动来到了办公室作了检讨,说她没有把班级管好,恳请我去上课。我当时也觉得过火了,便走到了教室问学生:“你们觉得老师这样做,对吗?”大多数学生都说对。我就引导同学们说:“你们有没有人觉得老师做得不对呢?”一开始没有人举手,我再一次诚恳地向同学们承认了自己发火的错误,打开了孩子的心扉:老师,你发火的时候我们好害怕;老师,我当时有点恨你;老师,其实我们说话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见解,可是没有想到你发了那么大的火;老师,其实你发火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说话了,可是你还是离开了教室……紧接着我让同学们以这次老师发火为内容写篇作文,结果我觉得孩子们的作文里几乎没有一句空话大话,我也从孩子们的作文里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二、讲真话不仅是写作的前提,也是为人的品质
学生作文为什么“假、大、空”?我觉得这可能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关。传统的作文教学经常是“出题--讲解--作文”,甚至有些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采用“体操”式的方法,把什么人物描写、气候描写以及特定的事件叙述搞成范本,然后让学生抄下来,背下来,也就无怪乎孩子的作文千篇一律了。
其实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物质文明发达、信息通讯渠道十分通畅的今天,每个孩子在生活中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闻和感受。豐富多彩的生活给孩子创造了千姿百态的心理世界,如果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写出他们多彩的生活和独特的思想情感,那么就不怕学生写不出真话、实话、自己话。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不仅注意每一个孩子的课堂表现,更多的注意孩子们的课外表现。我经常看到课间休息的时候,几个男孩子聚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谈论动画片,多么渴望着自己也主人公那样的本领;有些孩子在谈到自己出游的感受时更是神采飞扬;女孩子们在一起比较谁的妈妈更好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十分充足的理由证明自己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如果把他们随口说出的话记录下来,就应当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作文教学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说真话不仅仅是一种作文的风格、方式,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种做人的品质,这对学生以后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
三、崇尚个性化的语言
孩子的作文语言,应该是打上孩个性化的烙印的符合孩子的个性的并带有童真的语言。我曾看过一个资料,说有位作家家长不允许女儿在作文里面使用成语,在能够用成语的地方都必须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我为这位高明的家长的做法而拍手叫绝,现在有多少孩子害了“成语依赖症”。个性化的习作必然有创新的火花,需要我们教师积极鼓励,努力探索孩子们心灵深处的东西和不同孩子的个性;可以肯定孩子们的语言是不成熟的,但是我觉得也正是这种不成熟才能体现出一个“真”字。因此我感觉孩子在语言学习、运用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套只属于他们的独特的表达方式,他们用这种表达方式来表情达意。这种表达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孩子化”,虽然没有什么精彩的修辞和华丽的词藻,但却十分生动;有些语句甚至不够规范但很有创意;有些表达不够精确但足以表述他们的生活。我们班里有个叫刘宇的孩子因为星期天的作业太多,除了学校布置的之外,还有家长的安排。他在作文中写道:“我觉得我的妈妈像一把无形的大锁,锁住了我的星期天,我真想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钟书林在观察了下雨的过程后在作文中写道:“因为我们不注意卫生,天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我们班有个叫张启的学生看到爸爸在星期天打了一夜的牌,直到早晨才回来,在作文中写道:“我真恨我的爸爸,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地打牌呢!”吕文筝同学看到学校的国旗每个星期才升降一次,在给校长的建议书中写道:“校长,我们的社会课里说国旗要与太阳同升同降,可是我们学校的国旗为什么不分白天黑夜地挂在那里,它的心理该多么难受呀?”
【真初中作文】推荐阅读:
那一次我真感动作文初中10-13
我真了不起初中作文600字10-29
这事,真带劲-初中记叙文07-06
初中作文初中新起点08-08
初中作文初二作文08-16
春雨作文600初中作文07-11
怀念作文600初中作文09-20
初中作文:开端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