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校

2024-07-02

安徽学校(精选11篇)

1.安徽学校 篇一

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

□安徽课改的“小岗村”

遥想当年,安徽18位农民偷偷摁下红手印的那张白纸,日后竟然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宣言书,名不见经传的小岗村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如今安徽又有了一处小岗村。他们同样悄无声息地策源课改,这个小岗村叫“铜都双语学校”,搞改革的人不叫沈浩了,叫盛国友。他的小岗村的名号,来自于他一门心思地搞课改。如果说当年沈浩偷搞承包选择的是坐牢和“冒死”,那今天盛校长选择的则是出格和“偏激”,他喊响的口号是:推翻旧课堂--经营新课堂--打造高效课堂。

盛校长的“小岗村”创办于2000年,拥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一千余名学生。在数年的创校历程中,铜都双语学校也曾遇到过众多民办教育难题,经历过“师资队伍建设和生源良莠不齐”双重困扰,面临过“外部形象推广与教育内涵构建”两难抉择。

怎么办?盛校长就像当年的沈浩,他说,沈浩当年是解放的小岗村民的生产力,那我们的“小岗”是否也应解放学生的学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于是,他们开始关上门来搞改革,他给他的改革确立了十六个字:立足校本,自主构建,经营课堂,内涵发展。而在具体的行动研究中,他们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构建并完善了一系列应对新课程背景、符合现代有效教学理念的校本科研体系,“三模五环六度”高效课堂模式因此诞生。

原创性、前瞻性、本土化的教学模式一经问世,旋即引发了巨大的效应。有人说,他们是安徽大地上的又一处“小岗”。如今的铜都双语学校,已经因其课改而成为全国名校,每天前来参观学习的络绎不绝,人们评价说,铜都双语学校的课改,破解了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大”的难题,变“留人才”为“造人才”,使学校具有了师资自主再生能力;突破了民办学校“生源基础差”的瓶颈,变“选学生”为“育英才”,使学校具有了“促进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核心教育能力。

□五环大课堂

1.功能

实现了课堂空间的变革,铜都双语的课改为学生营造出一处具有能动性、自主性、生动性和谐的课堂文化场。

创编师生共用的导学稿,实现了“三个合一”:以导学稿为载体的“备”“研”合一、以导学稿为蓝图优化课堂的导学合一、以导学稿为依据查漏补缺的教辅合一。

建构“三模五环六度”课堂运行机制,其中“自学指导”、“互动策略”、“展示方案”三大课堂核心元素的设计,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化为高效课堂的实际生产力;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反思课等五种课型架构成“五环大课堂”,全方位、多层次落实“教与学”、“师与生”日常行动规范,既有章可循,又创新求活;五环大课堂的开发与实施、文化的构筑与打造,为实现素质教育、均衡教育的理想提供了坚实的课程和文化保障。

2.解构

“三模五环六度”模式在操作上,“结构”和“方法”是两大原点。

“三模”是指“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大导学模块;“五环”是指导学流程中要经历“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五大环节;“六度”是要求教师导学设计及课堂操作过程中要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明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当堂反馈的有效度。

“三模五环六度”既保证课堂导学的紧张有序,又彰显出开放性课堂的生动活泼。学校高效课堂下新课堂空间的创设是对传统教学空间布局的一次革命性变革;五种课型重新定

1义具有丰富我国课程教学理论价值;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课堂运行模式彻底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导学稿的实施体现出教与学过程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五环节导学质量预控,彰显了学校强烈的质量追求意识。

3.操作原则

操作时要求能落实“三主”,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倡导“三自”,即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鼓励“三动”,即动脑、动手、动口;实现“三会”,即学会、会学、会用;发展“三维”,即认知、情感、技能。

4.课程

“五环课程”由五类课堂模式来实施落实。

一是以学科教学为主的教材学习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二是以校本研习为主的研训课堂,着力从民主自治型班级管理、民主自主课堂管理两方面强化规则及程序的培训与落实,完成从高效课堂到高效学习的提升;三是以个性发展为主的特色课堂,开设各类个性选修课,重在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四是以学生心理,人格养成为主的行为养成课堂,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建立完美的人格品质;五是以实践活动为主的社会实践课堂,学校在校外建立实践基地,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实现从校园课堂向社会课堂的延伸。

2.安徽学校 篇二

“合作共赢、弘扬国粹、凸显特色、铸造品牌、面向国际。”安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是以国家重点中专学校———安徽省行知学校为牵头单位, 以特色骨干专业为纽带, 相关单位自愿参加、平等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非独立法人的办学联合体。各成员单位原有的隶属关系、单位性质、管理体制、经费渠道、法人权利等均不变。

目前, 我国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近87万项, 进入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非遗项目有7万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需要政府制定政策法规、采取保护措施, 更需要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培养出合格的“传承人”。

据了解, 早在上个世纪初期, 安徽省行知学校就着手进行非遗职业教育, 起初与歙砚徽墨厂联合举办了徽派艺术班、与黄山徽派古建公司举办了徽派古建专业班、与林业部门合作举办徽派园林专业班, 培养了数百名地方特色产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进入新世纪, 该校与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合作建立全国唯一的文房四宝协会培训基地, 进而在2007年成立了全国首家徽雕艺术学校, 并成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首批非遗传习基地。

3.安徽学校 篇三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 现状 特点 发展对策

[作者简介]余娟(1982- ),女,安徽阜阳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经济与管理;曹晔(1963- ),男,内蒙古丰镇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经济。(河北秦皇岛066004)

[中图分类号]G7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6-0014-03

近年来,安徽省经济发展迅速,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为安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7年,安徽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559所(不含技工学校),共招生33.62万人,在校生约84.89万人。2008年,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计划招收初中毕业生36.60万人(不含技工学校、不包含应历届高中毕业生),力争突破4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如何把招收进来的学生培养成将来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有效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专业设置无疑至关重要。为有效了解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情况,笔者收集了51所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其中农村中等职业学校22所,城市中等职业学校29所,不含技工学校)2008年的招生计划并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对51所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笔者总结出了目前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所表现出的几方面特征。

一、安徽省调研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现状

1.适应社会需求,以加工制造业为首的第二产业专业招生规模“独占鳌头”。安徽省近年来加快工业化进

程,工业获得跨越式的大发展,初步形成以机械装备、家用电器等加工制造业为代表的支柱产业,2007年安徽省全年实现第二产业总产值3282.6亿元。第二产业的迅速崛起形成了对人才需求的拉动,促使中等职业学校加大招生规模。如表1所示,在调研的51所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2008年招生计划里,第二产业专业预计招生数近23600人,约占预计招生总数的46.9%。这些学生在三年后将成为第二产业的生产力大军,为安徽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2.在专业设置上,形成了与地方支柱产业相适应的重点专业。调研表明,安徽省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紧密结合该地区的支柱性产业。安徽省中南部汽车制造业比较发达,如芜湖的奇瑞轿车、合肥的江淮汽车、昌河汽车以及马鞍山的星马汽车等。借助于这一区域优势,调研学校中的安徽汽车工业学校、芜湖工业学校与江淮汽车集团、合力叉车集团、星马汽车集团等大中型汽车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创建自己的优势专业。安徽南部自然风光较好,所以旅游类的专业成为该区域职业学校的重点建设对象,如黄山旅游职业学校、巢湖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舒茶县职教中心等学校都重点建设旅游类专业。这些专业设置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3.专业数量适中,招生规模偏小。在抽样调查的51所中等职业学校中,如15页表2所示,13大类(含其他)专业设置布点数共计为361个,平均每个学校的专业设置布点数约为7个,共计划招生人数为50328人,平均每所学校计划招生人数为987人,每个专业招生人数平均为140人。专业设置数量较适中,专业招生规模也不小,但学校规模偏小,不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

4.农林、资源与环境类等传统专业设置较少。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型专业的涌现,一些传统专业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调研的51所中等职业学校,没有一所学校设置资源与环境类专业;农村职业学校虽设置了农林专业,但其培养目标近80%是对口升学。农林专业比例过低,与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

5.招生生源主体多样化。以往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多面向初中应届毕业生,近年来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量的扩大,招生对象也发生了变化。从抽样调研的学校近年来的招生简章中可以看出,招生对象从以往只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扩展到现在的初中历届生、高中毕业生及退役军人等。这表明,中等职业学校在招生上放宽了年龄、学历、区域等限制,同时也显示出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不拘一格育人才”的培养社会劳动者的初衷。

6.新型专业不断增多。将调研的51所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与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教职成[2000]8号)进行对照后发现,目前有许多专业难以与教育部专业目录相对应,有的是因为原有专业目录太粗,不能涵盖现有专业,有的是由于专业目录中根本没有的新型专业,如西艺面点师、动漫设计、建筑装潢等。这一方面反映了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较快,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和职业;另一方面,大量新专业的出现也说明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较强。

二、城乡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比较分析

本次抽样调查的51所中等职业学校中,有农村职业学校22所、城市职业学校29所,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城乡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建设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第一,联合办学在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中占有较大比例。安徽农村经济总体来说相对不发达,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因此开展联合办学成为农村职业学校的出路之一。在安徽农村,一方面,非农产业不发达,工业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不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不大,难以形成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的需求拉动,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较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中等职业学校缺乏实训实习等办学设备,还不能完全具备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条件,于是一些农村学校就与办学条件较好、实训设备充足的城市或发达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了“1+1+1”或“2+1”等形式的联合办学。如表3所示,在所调研的22所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112个专业中,有16个专业开展了联合办学,而城市中等职业学校的241个专业中仅有2个专业实行了联合办学。联合办学日益成为农村职业学校的一种办学特色。

第二,农村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少,招生规模较小。抽样调查的22所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共设置专业112个,平均每个学校设置5个专业,许多县级职教中心专业设置数仅有2~3个,个别县级职教中心达到10多个;在招生人数上,22所农村职业学校共计划招生17300人,平均每校786人。农村职业学校不管是在专业设置数量上还是招生人数上都低于抽样调研的51所职业学校的平均数,同时也低于城市中等职业学校的相关数据。因此,相对而言,农村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少,招生规模不大。

第三,对口升学在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中仍占有一定比重。如表4所示,在22所农村职业学校中,培养目标为对口升学的人数占计划招生总数29.26%,这一比例高于51所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18.90%的比例和城市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13.47%的比例。其中,农林类专业对口升学的比例位居榜首,这说明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类专业主要是对口升学,直接就业的很少。

2.城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第一,专业设置多,招生规模大。与农村职业学校相比较,城市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与招生规模上都大于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表2的调查数据表明,城市中等职业学校共设置专业数249个,平均每校9个专业,计划招生33028人,平均每个学校计划招生1139人。这与城市办学条件相对好、就业范围广是分不开的。第二,城市中等职业学校侧重信息技术类专业和商贸与旅游类等第三产业专业。从表2的分析可以看出,在29所城市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中,信息技术类和商贸旅游类的专业数分别为61个和22个,各自占29所调研学校专业设置总数的69%和67%。城市第三产业专业设置比例大反映了城市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例大、就业机会多的特点。第三,城市中等职业学校创办新型专业的比例高。通过对29所城市中等职业学校的调研情况来看,城市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新专业比较多。这主要归因于城市各种信息比较灵通、就近就业市场、办学条件相对较好和学校专业设置较多、办学规模比较大、办学实力强等因素。第四,校企合作成为城市职业学校办学的一种趋势。在调研的29所城市职业学校中(如15页表3所示)开展校企合作的专业有52个,占总专业数的21%。城市中的企业、工厂比较多,城市职业学校利用它的就近优势,能够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把企业、工厂变成学生的第二课堂,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和“订单培养”等方式也利于学生就业。当然,校企合作也是城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多、招生规模较大的原因之一。

三、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考虑职业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也要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劳动力就业流向,同时也要考虑求学者的职业愿望等。如何做好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专业结构要与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相适应。中等职业学校能否有效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能否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是一个关键问题。就一定区域来说,产业结构决定就业结构,就业结构又决定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因此,各职业学校应该了解各类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种类、数量及产业升级和调整的趋势,使专业设置具有适应性和前瞻性。2007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7年安徽省全年生产总值7345.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214.7亿元,占年生产总值的16.54%,第二产业3282.6亿元,占年生产总值的44.67%,第三产业2848.4亿元,占年生产总值38.79%。从产业结构上来看,第二产业为主,即工业生产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据主导地位。2007年安徽省全省从业人员381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639.7万人,第二业904.9万人,第三产业1273.4万人,就业结构分别是42.9∶23.7∶33.4。从就业结构上来看,就业人数主要集中在农业。而调查的51所中等职业学校中,第一、二、三产业的专业设置数是9、128、212,专业结构分别是2.6∶36.7∶60.7,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由于各产业资本有机构成与对人力资源素质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专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一定完全对应,但如果差异过大说明专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结构应该根据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进行设置和调整。

2.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的调整。2008年1月安徽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加强县(区)职教中心建设的意见》中规定,2010年“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不低于2000人”。而从调查的22所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计划来看,平均为786人。按照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大约1∶2.3的关系来换算,2008年安徽省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生为1830人,与目标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安徽省要加快中等职业学校,尤其是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布局结构调整,结合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效益。

3.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目前,安徽省城市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还需要进一步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和不足,切实解决好制约校企合作的一些关键因素。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社会条件差,企业规模小,实力差,但也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形式。当然,政府应针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难处,加大对其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为校企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4.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问题。从抽样调研的情况来看,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仍占有一定的比例。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农村高中学生升入大学的比例低于城市学生,对口升学可以圆部分农村学生升大学的梦,不失为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有效之举;另一方面,目前我国一些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缺乏基本的实习实训设备,职教特色不鲜明,就业率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开展对口升学,这些学校就很难生存。此外,对口升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生源,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

5.加强城乡联合办学。由于我国存在着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的办学条件差异较大。安徽省近年来为了促进全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断加强城乡合作办学。鼓励拥有良好的师资队伍、先进的职教理念及雄厚的实习实训条件和广阔的就业市场的城市中等职业学校,通过联合办学来带动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实行联合办学的操作中,可以实行城乡分段培养的模式,第一学年在当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二、三学年在城市中等职业学校就读并推荐实习。同时,也可以采取对口支援的办学模式,即城市学校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城镇学校负责被援学校的一些管理活动、教师安排、教学计划等,这些都为被援学校带去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教学方法。城乡联合办学既可以在本省内进行,也可以与经济发达省份开展合作办学,后者可能是更主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曹晔,冯利民.我国农村职业学校布局结构与专业结构调整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8(5).

[2]安徽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2007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ahtjj.gov.cn/tjgb/080228.htm,2008-02-27.

4.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业介绍 篇四

临床医学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实践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市场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的医学人才,毕业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各级医疗单位特别是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需要的实用型临床或相关岗位人才。能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对危急重症能进行初步处理,能在社区从事预防、保健、康复和卫生管理工作。

主干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预防医学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以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诊疗工作,也可以从事药品生产、营销机构的工作以及其他相关行业。

康复治疗技术(学制三年)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我系经过市场调查,根据市场需要而开办的新专业,今年首次招生。该专业以社会的迫切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操作技能、练就一技之长为特色。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从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设置: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临床医学概论、康复学概论、传统康复治疗学、康复治疗技术、康复评定功能学、临床康复学

就业方向:各级综合医院,康复医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

口腔医学技术(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熟悉口腔医学基本理论,掌握各种修复体及矫治器制作技能、能为口腔医疗机构加工各种修复体和矫治器的高级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技工材料设备与管理学、口腔正畸技术学、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固定义齿工艺技术等

就业方向:义齿加工中心

成果展示:

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2%,2007届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在2007年日进杯口腔工艺技术展评暨全国口腔医学技术教育论坛中,我系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四名同学取得三倍大雕牙组个人三等奖、团体优胜奖。

科大讯飞杯第二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中,我系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樊君茹同学夺得了全省大学生职规划之星金奖,排名全省第一。

口腔医学(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掌握牙科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具有牙科口腔保健知识及宣教能力的专科层次的实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口腔材料学、口腔内科学(含口腔X线诊断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儿童牙科学)、口腔修复学、常用口腔外科技术及感染控制(含拔牙术、颌面外伤)、口腔预防医学等。

就业方向:牙科诊所、农村中心卫生院、城市社区医院

成果展示:2007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5%。

2007年暑期,组织了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深入到安徽省长丰县双墩镇,开展免费义诊、口腔疾病预防宣传、走访农户等各种形式的医疗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广大同学在医疗下乡过程中不仅深入了解了省情、民情,而且在服务他人中进行了自我教育,在奉献中增长了才干。

护理(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身心健康,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较强的护理实践能力,能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等工作的高级实用型护理人才。

主干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母婴护理、儿童护理、精神心理护理及专业分化方向相关课程。

就业方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预防保健及美容护理等工作。

护理--口腔护理方向(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身心健康,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较强的护理实践能力,能从事口腔护理、临床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的高级实用型口腔护理人才。

主干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口腔内科与保健护理、口腔修复与正畸护理、口腔外科护理、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母婴护理、儿童护理。

就业方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综合医院口腔科、口腔专科医院、口腔诊所从事口腔护理和临床护理工作。

助产(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身心健康,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熟练掌握助产、妇幼保健、护理学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能从事助产、母婴保健及临床护理的高级实用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医学遗传与优生学、健康评估、高级助产学、计划生育技术、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就业方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从事助产、妇幼保健及临床护理等工作。

医学检验技术(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医学检验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医学检验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在医疗卫生机构、医学检验技术相关企事业单位及科研机构从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工作以及与医学检验技术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人体形态学、医用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医用统计学、仪器分析、临床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血液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

就业方向:面向医疗机构、疾病控制中心及预防保健机构、商检所、技术监督局以及检验仪器和试剂生产与营销机构等。2005届毕业生就业率98.7%、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95.83%、2007届毕业生就业率95.22%,2008届毕业生276人。

眼视光技术(学制二年)

培养目标:具备对近视、远视、散光等各种屈光不正与老视的诊治及验配技能;对角膜接触镜验配及并发症的处理能力;对儿童斜视、弱视的诊断及处理能力;对眼科常见病的诊断和初步处理能力;能按照国家标准熟练进行眼镜装配、维修及整形。

主干课程:眼科学基础、临床视光学(屈光学、验光学、斜弱视学)、眼应用光学基础、角膜接触镜验配技术、眼科学、眼镜技术(眼镜材料与工艺、配镜学、眼镜质量检测)。

就业方向:眼镜行业的眼视光验配机构、眼保健单位以及医疗机构开设的眼视光验配机构。2005届毕业生就业率94.74%、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100%、2007届毕业生就业率100%,2008届毕业生114人。

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医用电子仪器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质量检测、经营、管理和维护等方面工作的中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具备能掌握常用医用电子仪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临床应用,能管理医用电子仪器及解决医用电子仪器常见故障的基本能力,对常用医用电子仪器进行正确的检测、维护和保养能力。

主干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原理及其应用、医用传感器、制冷设备原理与维护、显示器原理与维护、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医用检验仪器原理与维护。

就业方向:面向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疗器械维护部门、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管理及检测等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2007届毕业生就业率100%,2008届毕业生65人。

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医学影像设备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质量检测、经营、技术操作、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具备掌握常用影像设备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能管理影像设备及解决影像设备常见故障的基本能力,对常用医用影像设备进行正确的检测、维护和保养。

主干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原理及其应用、医用传感器、制冷设备原理与维护、显示器原理与维护、市场营销、影像设备学、医用影像设备原理与维护、医用超声仪器原理与维护。

就业方向:面向医疗卫生单位的维护部门、医疗影像设备的生产、经营、管理及检测等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2007届毕业生就业率100%,2008届毕业生48人。

医学营养(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医学和营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医院临床营养治疗和社区营养咨询、宣教、指导管理,以及在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从事食品营养评价、卫生监督、生产和销售工作的公共营养人才。

主干课程:生物化学、食品化学、临床医学概论、营养学基础、临床营养学、社区营养、流行病学、免疫学、卫生统计学、微生物学检验、食品理化检验、食品卫生与毒理、中医药膳学等。

就业方向: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疾病控制中心、学校、食品监督部门、保健机构、食品厂、宾馆餐饮服务业等。

药学(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与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的,具有扎实的医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药品研发机构、药品检验机构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一线工作岗位从事药品使用、药品生产、经营、研发、检验、监督管理及教学辅助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干课程:《药用基础化学》、《临床医学概论》、《化学药物基础知识》、《天然药物基础知识》、《药理学》、《药事管理与法规》、《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临床药物治疗学》等。

就业方向:主要面向医疗卫生机构药房、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药品研发机构、药品检验机构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一线工作岗位从事药品使用、药品生产、经营、研发、检验、监督管理及教学辅助工作。

药品经营与管理(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医药经济、贸易、管理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药学、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有调研分析、解决医药贸易、医药营销事务的能力,具备进行医药贸易、市场营销、市场策划与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干课程:《医药市场营销学》、《医药商品学》、《现代企业管理》、《医药国际贸易》、《药理学》、《化学药物基础知识》、《天然药物基础知识》、《药用基础化学》、《药物制剂技术》、《药事管理与法规》等。

就业方向:面向药品生产企业的销售部门,药品批发零售(药店)企业,医院药房、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从事从事药品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生物制药技术(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坚实的职业生涯发展基础,掌握现代生物制药技术所必需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医学、药学、生物学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从事生物药品生产、工艺设计、质量检测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干课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工程应用技术》、《生物药品检测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事管理与法规》等。

就业方向:面向药品管理部门、各级药检所及防疫站、食品、保健、农业和环保等领域的相关生物技术企业,从事一线生产、技术研发和产品销售、质量检测和管理等工作。

药品质量检测技术(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药品质量检验和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具备一定的医学和药学的基本理论,能在药品研发、生产、经营管理、使用以及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一线工作岗位从事药品质量检验、药物分析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干课程:《药用基础化学》、《药理学》、《化学药物基础知识》、《天然药物基础知识》、《药物制剂技术》、《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中药制剂分析技术》、《生物药品检测技术》、《药事管理与法规》等。

就业方向:面向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院、药品研发机构以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从事药品质量检验分析与GMP、GSP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预防医学(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掌握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够从事基层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工作的高级实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流行病学》、《劳动卫生学》、《医学统计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健康教育学》、《卫生管理学》、《诊断学》、《内科》、《传染病学》等。

就业方向: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医疗卫生等机构。

医疗保险实务(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医疗保险营销与管理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保险学》、《医疗保险》、《社会保险》、《保险营销学》、《保险法学》、《人身保险》、《疾病学基础》、《药物学》、《临床医学概论》、《预防医学》等。

就业方向:各类保险、保险代理、医疗机构以及保险相关的管理部门等。

卫生信息管理(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本专业必要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掌握计算机和卫生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从事医疗卫生信息应用与管理的高等应用性人才。

主干课程:《信息管理学基础》、《卫生信息管理学》、《数据库技术VFP》、《SQL语言》、《计算机硬件维护》、《医学统计学》、《临床医学概论》、《预防医学》、《管理学基础》、《卫生经济学》、《医院管理学》等。

5.安徽省有什么专科学校啊 篇五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教育部、卫生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5年的安徽省合肥卫生学校,2001年6月26日,在安徽省合肥卫生学校、安徽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基础上设置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3月21日更名为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截至2019年9月,学校有三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453356平方米,建筑面积242884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767.56万元,图书馆馆藏各类纸质图书达53.8万册,电子图书10300GB。

6.安徽学校 篇六

一、高校学生类档案的涵义和归档范围

高校学生类档案就是指高校学生个人档案, 其本质是高校学生个人人事档案的前身, 毕业之后将转化为高校学生个人人事档案的一部分内容, 它随人来随人去, 即“高校学生在校期间, 高校在教育培养和管理高校学生的过程中直接形成的, 反映学生德、智、体及家庭政治、经济状况的档案材料。”

高校学生类档案归档范围包括:高校学生类档案除了包括个人学籍表、成绩单 (表) 、学生平时鉴定表、毕业生登记表等学生基本信息外, 还包括学生竞赛、发明、志愿活动、社团协会等具有个人特色的学生信息。

二、目前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类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一) 统一思想, 确保人员、经费、库房、设备“四到位”。

第一, 学生类档案归入档案室统一管理。以前学生类档案工作主要由学生处承担, 其他院系、处室协助, 虽然每年也能基本完成任务, 但效果和质量都不甚理想。《办法》的出台为我们指引了方向, 提供了操作依据, 但师生员工的思想是否统一, 大家是否接受和认同, 这些都不得而知。为此, 我们通过会议研讨, 确定了学生类档案由档案室统一管理的思想, 统一了认识, 确定了档案管理工作机构。第二, 增加了专职学生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专职学生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学生类档案管理工作。将原来在学生处承担学生类档案工作的人员以及各院系、处室协助负责学生类档案工作的人员作为学生类档案兼职人员, 还吸纳各专业、班级辅导员 (班主任) 为兼职档案员。此外, 我们还推行“一把手工程”, 即成立了由校长任主任委员、副校长为副主任委员、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档案工作指导委员会,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学生类档案工作, 这样就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的“集中统一、分级管理”的学生类档案管理组织机构体系。第三, 提供了学生类档案库房、配备了必要的管理设备并设立了专门经费。在档案室专门腾出一块空间作为学生类档案存放场所, 并配备必要的档案装具等设备。更重要的是设立了单独的学生类档案管理经费, 用于保障学生类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 抓好“五化”工作, 提高学生类档案管理工作质效。

第一, 学生类档案管理工作“同步化”。按照《办法》要求, 努力将学生类档案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实行“四同步”管理, 即与学校其他工作一道进行布置、检查、总结和验收。第二, 学生类档案管理工作“全程化”。从招生录取到学生毕业的每一个环节都贯穿着学生类档案工作, 如招生录取时, 我们将有关学生类档案的一些注意事项随同录取通知书一道寄发;在新生入学教育时, 我们会安排有关学生档案知识讲座;在校学习期间, 我们会通过辅导员或学校网站介绍档案知识;学生毕业时, 我们会通过下发文件通知等方式, 做好学生类档案的传递等工作。从而使学生类档案工作从封闭走向开放, 从神秘走向透明, 不仅增加了学生的档案知识和对自身档案的了解, 提高了档案意识, 更增强了学生对自身行为的规范和自律意识, 对学生自身的行为起到较好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对学风校风建设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三, 学生类档案管理工作“多元化”。由于学生类档案涉及的部门和人员较多, 我们在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档案管理网络的基础上, 通过培训及现代通讯工具及时组织有关人员积极参加, 多方参与学生类档案的宣传教育, 做好收集、整理、归档、移交等项工作。第四, 学生类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学校通过召开工作会议、举办培训讲座、开展学习交流等活动, 提高专兼职学生类档案工作人员和学生的档案知识, 并按照学校制定的《学生类档案管理规范》等文件, 对学生档案工作进行定期督导, 对归档材料进行严格检查把关, 认真分类编号、整理有序, 以提高学生类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第五, 学生类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充分借助学校网络平台 (OA系统) 做好学生类档案工作的宣传、学习、交流等工作, 以提高学生类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三) 实施考核“两结合”, 健全学生类档案管理工作激励机制。

第一, 与部门考核相结合。学校制定《档案工作考评与奖励办法》, 将学生类档案工作纳入考核内容, 将学生类档案工作与部门院系年度工作考核、部门院系领导干部年度工作考核结合起来, 并通过对部门院系档案工作评估和奖励等办法, 促进部门院系将学生类档案工作落实到位。第二, 与个人考核相结合。部门院系将目标任务分解到有关领导干部、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中, 考评结果与个人奖励、年终津贴挂钩, 以确保学生类档案工作目标与任务的完成。

三、高等专科学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思考

(一) 完善法规制度, 坚持依法治档。

实践证明, 有效的法规制度能够为做好学生类档案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我们应该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类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明确归档范围、部门和人员职责等, 依靠制度来有效管理, 避免高校学生类档案出现由院 (系) 、学生部 (处) 、档案馆 (室) 等多头管理同时并存的混乱局面, 从而建立稳定的高校学生类档案长效运行机制。

(二) 增强档案意识, 转变工作态度。

由于受传统的轻视档案管理工作观念的影响, 高校学生类档案工作往往有被忽视的现象, 为此, 高校应加强宣传教育, 培养和增强师生的学生类档案意识, 明确教职工对高校学生负责、高校学生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从而使师生共同参与、认真自觉、积极主动地收集、整理高校学生类档案材料。

(三) 加强目标管理, 完善考评机制。

要制定详细的高校学生类档案管理目标责任制, 且把目标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的具体工作人员, 最好每年都要有所变化和侧重, 使目标任务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也为高校学生类档案考核工作带来方便。高校学生类档案考核工作要公平公正、实行严格规范的定期或年终考核制度, 考核指标和目标任务应一致。同目标任务的制定一样, 考核指标每年也应该有所变化和侧重, 发现高校学生类档案管理工作哪部分环节薄弱, 下一年就对该部分进行倾斜和侧重, 这样就能不断查缺补漏、不断完善高校学生类档案工作管理水平。

(四) 加大经费投入, 提高信息化水平。

高校在实践中发现, 随着高校学生规模的扩大以及社会节奏的加快, 传统手工管理的重复劳动、费时耗力、信息不畅等弊端越来越阻碍高校学生类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迫切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对高校学生类档案进行管理, 与教学、招生、财务、政务等信息数据库进行衔接, 实现资源共享, 建立全面系统的高校学生类档案管理数据库, 实现高校学生档案从招生入学到毕业档案寄送期间的各种档案信息的全覆盖, 保证高校学生类档案信息齐全完整和准确无误。因此, 高校要加大投入, 紧跟时代步伐, 提高高校学生类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同时, 也需要有关科技部门或公司积极开发出适合高校需求的高水平的高校学生类档案管理软件, 以满足高校学生类档案管理和开发利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办公厅《.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9

[2] .何祖华.种金成.路颖.徐俊.基于信息化时代高校学生类档案管理模式研究[J].兰台世界, 2012.23

7.鲁豫失宠?改嫁安徽! 篇七

2010年湖南卫视

不再播出《说出你的故事》

《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是凤凰卫视专为鲁豫量身打造的谈话类节目,于2002年推出。并在凤凰以外的全国各地方台广泛播出。鲁豫的知名度全面提高,节目更颇受好评,但在地方电视台的知名度并不明显。

2008年4月14日《鲁豫有约》加盟湖南卫视,节目播出一个月后,由于节目收视率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要求改版,湖南卫视暂停播出该节目。据悉,湖南卫视和节目组之所以改名,是经过对节目的强化定位,在原《鲁豫有约》的基础上,为创新提升节目品质内容,将《快乐心灵、鲁豫有约》改名为《快乐心灵、说出你的故事》,并在将节目的播出由每周五天缩短为每周四天,后于2008年6月2日在湖南卫视恢复播出,节目的风格与内容较以前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收视率也有所提升。

其实《快乐心灵、说出你的故事》现在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有“感觉”。观众对节目已经产生视觉疲劳。许多观众认为节目越来越不被看好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节目准备不充分、问题肤浅而重复、临场反应欠敏锐、人文关怀不足等等。当初节目以周播形式播放,因收视率高,就改成日播,导致节目制作越来越粗的恶性循环。同时,七年之痒的折磨造成大众对《说出你的故事》的失望。《说出你的故事》退出湖南卫视黄金档,受众毋庸置疑会怀疑节目质量是导致“失宠”的罪魁祸首。

《说出你的故事》退出湖南卫视黄金档,从9月28日起调整到每天中午1点多播出。这一举动着实显得有些异常,而电视台的节目轻重程度一般都反映在节目编排上,此次调整是否意味着鲁豫在湖南卫视彻底失宠?

关于《说出你的故事》退出黄金档的安排,湖南卫视的官方解释是“根据广电总局发出的《关于促进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晚上18∶30到23∶00要全部播出高清节目,而《说出你的故事》在技术上并不兼容高清播出的要求。”

《鲁豫有约》的制片人曹志雄也表示,《鲁豫有约》的收视一直保持在前两名,不存在失宠的问题。但他也含蓄地表示,似有与湖南卫视散伙的意思。事实上,《说出你的故事》的节目设备早已是高清级别。据知情人士透露,《鲁豫有约》可能是因为侵犯了湖南卫视某些栏目利益,因此受到排挤。根据之前湖南卫视与北京能量影视传播有限公司所签的节目合作播出合约,该档节目在2009年底到期,为此湖南卫视决定从2010年起不再续签,这就意味着《快乐心灵、说出你的故事》在湖南台的播出进入时间倒计时,湖南卫视对其不予重视也实属正常。

《鲁豫有约》改嫁安徽

据媒体透露,《鲁豫有约》退出湖南卫视黄金档,有可能在2010年“改嫁”安徽卫视,据知情者分析,湖南卫视将《鲁豫有约》放在中午时段播出,其实是一种“软着陆”,因为安徽卫视已与《鲁豫有约》签订合约。

8.安徽学校 篇八

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促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根据《义务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我省义务教育公办普通中小学校,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建设、改造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标准。

第二章 办学条件

第三条学校有独立的校园。生均占地面积,小学不低于22M,初中不低于25M;城市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14 M,初中不低于20M。

第四条学校布局、选址、规划设计、建筑标准等符合国家《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和《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试行)》、《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试行)》要求,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体现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学校内不得有宗教活动场所,不得铺设过境架空高压线,不得铺设过境天然气、石油等易燃、易爆、易污染管道。不得设置无线电发射、转播等各类易遭雷击的铁塔等有碍于师生身体健康和安全的设施。

学校周边环境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得与市场、医院太平间、传染病房、高压变电配电所、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加油站为邻。与化学、生物、物理等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不得有游戏机室、歌舞厅、桌球室、网吧等经营性场所。教学区的环境噪声应符合《民用隔声设计规范》。

位于交通要道、过境公路旁的学校,应设立交通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并设置减速设施。

第五条农村小学规模一般不少于6个教学班,班额一般不超过46人,初级中学规模一般不少于12个教学班,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城区小学规模一般不少于12个教学班,班额一般不超过46人,初级中学规模一般不少于12个教学班,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

第六条有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校舍、场地、音乐、美术、体育、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施及教学仪器设备、图书。

(一)校舍

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宿舍),近期指标为:小学不低于5M,初级中学不低于6M;规划指标为:小学不低于7M,初级中学不低于10M。生均学生宿舍建筑面积(按住校生计算),小学不低于4M,初级中学不低于4.5M。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每个教学班必须有普通教室1间。学校有实验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馆)(包括藏书2222222222

室、阅览室)、仪器及器材储存室、电子音像室、广播室、团(队)活动室、卫生室(心理辅导室)、综合档案室等。平行教学班和学生数较多的初级中学,应适当增设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其中12班以上初级中学按每年级增加4个平行班须增设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1间,多媒体教室和语言实验室也应适当增加。

中小学校应根据学校类型、规模,设置满足实验教学要求的实验室。小学须设有科学实验室或探究室(包括实验员室、准备室、仪器室、药品室等),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1.58M。初级中学须设有理、化、生实验室或探究室,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1.80M。实验室的功能、面积、间数、环境要求等执行教育部《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的标准和要求。办公用房:学校设教师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会议接待室等。

生活服务用房:学校须设置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厕所。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堂、浴室、学生宿舍、教职工休息室。

(二)运动场地、体育设施、器材

生均运动场地面积,小学每生不低于6M,初中不低于8M。市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4M,初中不低于6M。生均绿化面积,小学每生不低于0.5M,初中每生不低于1M。

小学18班以下须设2组60米或1组100米直道或环形田径场一个。小学18班以上、初中24班以下须设2组100米直道田径场一个或者250米环形田径场一个。初中24个班以上设400米环形田径场一个。小学和初级中学须按每6个班设置1个篮球场或排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原则上不在田径场内建设。中心城区学校确无条件的,至少须按有关标准设置篮球场两个及直道田径场一个(小学60米,初中100米)。

(三)教学仪器设备、设施

学校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规模,配备常规教学仪器、器材及信息技术教育设备。

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按标准班额每人一台配备计算机,保证教学时学生单人单机。学校计算机拥有量至少达到生机比12:1;有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有供教师使用的计算机。有条件的学校逐步建立校园网。

(四)图书

学校要建有藏书室、阅览室,规模较大学校建有图书馆。生均藏书,小学20册以上,初中30册以上,并有一定数量的教参资料、工具书、报刊和电子图书。每年新增图书比例不少于藏书量标准的1%。

第七条按国家编制标准和教师任职资格规定配备教职工,无临时聘用人员。校长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小学校长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初中校长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高级职称。新补充教师,小学一般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初中一般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教师队伍年龄、学科等结构合理。

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配备具有执业医师或执业护士资格的专职卫生技术人员,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强培训,提高全体教师心理辅导能力。

第三章 学校管理

第八条学校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2222222

2第九条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学校应按规模内设分管教学、后勤等工作机构。规模较大的学校应设学科组、年级组。机构职能和人员职责由学校规定。

第十条学校建立健全行政议事制度,规模较大的学校要建立健全校长办公会议制度,研究决定学校重大事项。

学校须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学校发展规划、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学校章程的制定和修改、涉及教职工权益的重大事项等须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校长要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地方和学校基层组织,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校长要发挥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

学校须落实校务公开制度。校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等须符合校务公开的有关规定。第十一条学校须建立健全部门岗位责任制。年级组、学科组、图书室(馆)、实验室、多媒体网络室、视听教室、卫生室、档案室及各种专用教室等都要有管理制度和责任人。第十二条学校按有关规定建立教职工人事管理制度,实行教师聘任制。学校聘用教师必须符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

学校建立健全教职工业务考核制度,完善教职工激励机制,奖励认真履行职责的优秀教职工。

第十三条学校应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支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业务培训和对外交流,保护师生的合法权利。

教职工应服从学校安排,自觉履行岗位职责,为人师表,参加政治和业务学习,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和有关教育教学活动。

第十四条学校须按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各项要求,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合理使用经费,提高办学效益。

第十五条学校须建立健全对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文体器材、生活设施和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的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使用效率。

第十六条学校应当遵守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学校实行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学校食品卫生、设施、消防、用电等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定期组织安全检查,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财务室、档案室、食堂、宿舍、各类专用教室、传达室等有专人负责管理。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活动均有明确的安全责任人和安全防范措施,保障师生安全。寄宿制学校要加强校园治安巡逻,节假日要安排专人值班、护校。

学校应制定并落实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不少于10小时,初中学生睡眠不少于9小时。

学校应因地制宜地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培养师生自救自护能力。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组织学生定期体检。

第十七条学校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服务区域,组织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就近免试入学,实行常态编班,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学校应规范学籍管理工作,积极推行学籍信息化管理,配备专(兼)职学籍管理人员,建

立健全学生转学、休学、复学等各项管理制度,学生流失情况报告制度和动员流失学生复学责任制度。

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第四章教育教学

第十八条学校应当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均应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第十九条教育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第二十条学校须按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省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教学要求安排课程,组织教育教学。

学校须使用经国家或国家授权的省级教材审定部门审定的教材。

学校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第二十一条学校须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通过德育课程和专题教育,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展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

学校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国旗旗杆,国旗使用要符合《国旗法》规定。学校要严格执行中小学升降国旗制度。

第二十二条学校应重视体育和美育工作,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的法规。

学校通过体育课及其他形式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

学校应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设艺术(音乐、美术)课,开展课外艺术活动。其他学科应发挥各自的美育功能。美育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提出服饰、仪表、语言、行为等审美要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树立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校园环境干净、整洁、美观、有序。校园文化环境注重教育性、科学性、有特色,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

第二十三条学校应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艰苦奋斗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引导小学生学会自我服务、参加家务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组织初中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公益劳动和适当的生产劳动。

第二十四条学校应每学年举办一次校园文化艺术、科技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运动会。第二十五条学校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实践基地。利用当地青少年宫、科技馆(站)、文化馆(站)、图书馆(室),校外劳动基地、实践基地等校外教育和

活动场所,加强对学生课外校外活动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文化体育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合理安排好学生的课余时间。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竞赛、评奖活动及校外活动应遵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第二十六条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庭、社区的联系,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工作,共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应成立家长委员会,收集家长的意见、建议,方便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家庭和学校共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第二十七条每个教学班须配备班主任。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和组织好班集体活动,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了解和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潜能,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做好学生综合评价工作,协助各科任教师共同教书育人。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主动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区的表现,学校要建立和健全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制度,根据需要适时进行家访,每学年到每个学生家庭访问或和家长联系不少于1次,要通过多种形式及时与家长沟通情况,共商教育孩子的有关问题。

学校应组织班主任学习培训和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提高班主任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定期表彰优秀班主任。

第二十八条学校须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以课程标准和《中小学生守则》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对学生在校期间品德、智力、体质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第二十九条学校应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以及互相听课、评课。积极探索网络教研,鼓励教研形式多样化。

第三十条学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现代办学理念和管理理念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开拓创新,优化学校管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品位,丰富学校内涵,培植学校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和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健康发展。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参照本标准执行。

9.安徽省有什么本科学校有专科专业 篇九

安徽医科大学(Anhui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安医大”,位于安徽省会合肥市,是安徽省属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安徽省第一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创始成员。

10.特色印刷在安徽 篇十

四个印刷区域各有特色

纵观安徽印业的全貌,四个特色印刷区域已经形成,且发展速度较快,总体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不仅为行业增光添彩,也成为当地经济中的亮点甚至是支柱。这四个区域分别是:以出版物印刷著称的合肥市,塑料及瓶盖包装印刷突出的桐城市,簿本印刷实力较强的蒙城县,药品包装印刷特色鲜明的太和县。

合肥市的出版物印刷,以品种多、产量大、质量优著称。书、报、刊、教材、教辅、光盘、地图印刷等应有尽有,可谓品种多;全省光盘的100%、租型中小学教材的90%、皖版图书的85%、本埠报纸和代印报纸的70%都在合肥印制,可谓产量大;合肥印企多次获得新闻出版总署和本省政府的印制奖,精装《傅雷译文集》被世界四大图书馆之一法国巴黎图书馆收藏,可谓质量优。到2012年底,合肥市具有出版物印刷资质的企业已超过110家,年生产总值约55亿元。由于书刊印企面临订单日趋减少的困难,合肥出版物印刷整体效益年增长率不高,预计2012年仅为1%~1.5%。

桐城市的塑料及瓶盖包装印刷由于厂集中、产值高、贡献大,而与广东中山小榄、浙江温州龙港、河北廊坊三地齐名,同为中国四大包装基地。厂集中是指桐城市现有12个乡镇和3个街道,其中10个乡镇、街道都建有包装印刷厂,新渡、双港等镇的大小印厂更是满街遍路可见,全市印厂总数超过560家;产值高是指桐城印刷业2011年总产值已突破45亿元,2012年预计可超过50亿元;贡献大是指桐城包装印刷所交利税年年攀高,已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中国包装联合会专门授该市以“全国包装基地”的牌匾,市委书记、市长逢包装业重大活动必出席。

蒙城县的簿本印刷和太和县的药品包装印刷,皆因产品自成一体而富有特色。簿本印刷虽事简利薄,不入大雅,但蒙城人引以为荣、乐此不疲,所制簿本国内畅销、国外欢迎,广种薄收,仍有钱可赚。2012年全县簿本产值有望达到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左右,多家企业换设备、添汽车、建新厂。太和县的印厂只做药包装,不事二主。满城一色的药厂,一色的药品包装,药品制作与药品包装相互依托、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太和的中西药走南闯北,太和的药品包装也早已出县跨省,搞起连锁经营。全县2012年药品包装总产值预计可达5.8亿元,比上年增长6%左右。

当地经济和文化条件促成特色印刷

安徽四个特色印刷区域迅速形成,与当地文化资源和经济条件不无关系。

合肥几乎集中了全省图书和光盘出版单位的全部,发行量大的报纸和期刊社的大部分,是安徽中小学教材租型印制业务唯一发放源头,这就为合肥地区出版物印刷企业提供了就近、便捷和“基本口粮”的生存条件。原安徽新华印刷厂、现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正因为得到了中小学教材、教辅和皖版图书印刷业务长期、不间断的支持,历经60年风雨不衰,归属安徽出版集团后越战越强,连续五年进入“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榜”,且名次逐年前移。

桐城是著名的桐城学派的发源地,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的故乡,当代又出过严凤英、邓稼先等名人,为全省出博士最多之地,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这使得桐城人较之皖地其他区域的人更早更快地接受和研习市场经济,敢于打拼,领先创办私营企业。桐城羽绒业和制刷业的兴起,也为包装印刷就地解决业务来源提供了可能。桐城包装印刷拿到的第一桶金,严格说还是取于自家门口。

蒙城作为中国道学鼻祖庄子的故乡,传承文化的意识由来已久。汉光武帝刘秀年间,这里最先将蒙县改为蒙城。在推广汉字简化活动中,蒙城人开始印制簿本,并引以为荣、乐此不疲、越做越多、终成气候。安徽印业首个品牌“青竹林”簿本,即诞生于此。

药品包装在太和问世,更是制药业派生的结果。隶属阜阳市的太和县,早年就成为皖北中草药集散地,很快又发展为中成药和西药生产地,药品包装市场需求自然随之出现。太和规模最大的包装企业、“仁济”公司的掌门人范晓东,当初萌生办厂念头,仅因得到一位药品经销商的点拨。“仁济”公司取名,也是源自中医药界常用的“仁心济世”之意。

需应对的问题和挑战

安徽各特色印刷区域都面临问题与挑战,但也有待发掘的空间,应对妥当才可持续发展。

合肥出版物印刷的突出问题是印刷产能过剩,印刷业务缺口日趋扩大。未来数字出版物或将逐步取代纸质出版物,传统出版物印刷面临窘境。但合肥地区的包装和商务印刷市场潜力巨大,书刊厂应果断调整产品结构,实施转型,改变成综合类印企。合肥华云印务公司不搞单打,集书刊、包装、商务、制罐于一体,西方不亮东方亮,实现了稳步发展,系成功范例。

桐城包装印刷虽面广量大,但小而散局面严重,处于粗放增长阶段,需要加速同业间整合,集中入驻产业园区,实现规模化生产,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同时遵循“以纸代塑”、“以纸代木”的包装业发展趋势,不拘泥于塑料和瓶盖包装,适时适度转向纸质包装。

蒙城簿本印刷的弱项在于劳动密集,依赖于手工和半机械化生产,亟需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减员增效。

太和的药品包装订单已达极限状态,很难继续自给自足。但阜阳地区是著名的酒乡和多类食品产地,药品以外的包装市场仍有较大空间。太和包装业同仁宜转变观念,广建人脉,就近开发酒包装和食品包装业务,以丰补歉。

(作者为安徽省印刷协会秘书长)

11.安徽学校 篇十一

《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进一步加快中初等学校校办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宏伟目标, 迫切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校办产业。校办产业必须进一步强化服务教育的意识, 努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条件。校办产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和高等普通教育规模的扩大、市场对卫生服务人才需求的快速变化, 卫生职业学校要在夹缝中寻求自己生存空间的必由之路只能是开拓创新, 结合自身特点, 在市场中寻求契机。以产业带动专业发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值得探索的办学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口的增多、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大, 疾病的种类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以下简称慢性病) 的种类也随之增多, 用于诊断和治疗的费用开支巨大,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然而,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期望, 对健康维护及改善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而, 仅仅关注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新兴的以维护和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的健康管理行业应运而生, 并将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这一卫生人才市场需求状况, 在卫生职业学校适时开展健康管理服务, 并开发和实施健康管理专业课程, 既可以促进卫生行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又可以完善学校的课程建设、拓宽卫生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达到带动学校全面发展的目的。

2 文献综述

2.1 健康管理的概念

健康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和新兴的服务型产业, 人们对它的理解很多, 但从概念的角度说, 国内外比较统一。健康管理常被称为健康促进, 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提出:健康促进 (Health Promotion) 是使个人与社区能够增加健康决定因素之控制, 进而增进健康的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个人和社区 (如学校) 直接参与来完成改变, 并朝向创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1]。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 属于预防保健医学的范畴, 其宗旨是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作为一种服务, 其具体做法是对个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和为个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使他们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

健康管理可概括为:通过健康信息收集、健康体检、健康危险评估提出健康促进方案, 将健康教育贯穿于全过程, 以达到预防或延缓疾病发生、降低疾病危险性、改善健康状况、减少医疗费用开支的目的[2]。

2.2 关于健康管理的综述与分析

健康管理1978年诞生于美国。当时在密西根大学, Edingtond·W博士成立了健康管理研究中心, 主要研究生活方式及其对人的健康、医疗、生命质量和医疗卫生情况的影响。从此, 人们对健康维护的关注点由“重诊断和治疗”转移到了“完善的健康维护和管理系统的建立”。继美、日等发达国家之后, 健康管理成为当前全球卫生行业的发展潮流。我国的健康管理产业真正起步是在近几年, 但发展势头相当强劲。国内健康管理行业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2000年前后作为一种正式的服务产业出现;2003年“非典”以后才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近几年, 健康管理的企业在数量上已经有了明显的增长, 但仍很不成熟。

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出现了未富先老的趋势;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日益严重, 患病率迅速上升, 人们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医疗费用急剧上涨, 个人、集体和政府不堪重负……由此可见, 中国市场呼唤健康管理。中国对健康管理的需求迫切而且巨大[3]。美国在1978~1983年, 通过实施健康管理计划, 人群的胆固醇水平下降了2%;高血压水平下降了4%;冠心病发病率下降了16%[4]。同样, 在我国, 关注公众的健康状况、及时实施健康管理计划, 对预防和控制常见病及合理利用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据资料分析, 目前国内对健康管理的关注, 大都停留在将它作为健康服务产业的具体操作层面上, 基本集中在大、中城市;仅有部分高校设有健康管理或相近专业, 但没有将它作为专业课程在卫生职业学校开设的先例。

3 健康管理行业调查分析

采用半开放型访谈式调查法。

调查对象的选取:某市卫生部门行政领导、北京某健康管理公司总经理、某市立医院业务院长、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各一位, 健康管理服务对象一位 (共5人) 。

调查方法:制订访谈提纲, 由受过培训的调查人员, 对上述5人分别进行面对面的、多次的、较深入的个别访谈。访谈选择在比较安静、不受外界干扰的地方进行, 访谈时间平均每次为60~90分钟。

访谈提纲: (1) 您了解健康管理这一行业吗?对此您有何看法? (2) 您了解实施健康管理服务的过程是怎样的吗? (3) 您可以谈谈从事健康管理服务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知识和素质吗?做这类工作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4) 您认为健康管理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我国对这类人才的需求量怎样?

结果与分析:总结访谈记录得出, 参与健康管理的主要有六类人才:健康管理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公共卫生医师 (士) 、临床医师 (士) 、临床护师 (士) 。目前, 国内健康管理的从业人数没有准确的数据, 估计全国有10万人以上, 但享受科学、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5‰, 与美国70%的居民能够在健康管理公司或企业接受完善的服务相差甚远。新兴的健康管理行业在我国将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据悉,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国民收入的稳步提高, 健康消费在国民消费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建立系统强大、服务专业、管理高效的健康资产管理机构, 提高社会主流人群生命质量不仅有社会意义, 而且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4 卫生职业学校资源状况分析 (以安徽省宿州卫生学校为例)

4.1 学校资源分析

该校具备有利于开办健康管理校办产业的政策、技术、硬件等资源。

校领导具有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 全校凝聚力较强, 全员具有共同的使学校发展壮大的愿景, 精神状态良好, 干劲较足;具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 可保障新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有较强的人才资源:护理学、营养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心理学、运动医学等科目的师资实力较强, 为开设健康管理产业和专业课程奠定了较为坚实的技术基础;有1所80张床位的综合性附属医院, 具备较为完善的实验设施;有32所医院 (省内26所、省外6所) 为学生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 其中有三甲医院7所、三乙医院3所、二甲医院22所, 学生技能训练场所广阔。

4.2 学生学习需求调查

调查对象:较有代表性的五年一贯制高职护理专业的5名学生, 入学分数分别在500分以上、400~500分、300~399分、200~299分和200分以下等5个层次, 均为统招生。

调查方法:采用半开放式访谈, 制订统一的访谈提纲, 由受过培训的调查人员, 对上述5人进行个别访谈, 访谈在安静、宽松、不受外界干扰的地方进行, 访谈时间每人平均为40~60分钟。

访谈提纲: (1) 您选择卫生职业学校学习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2) 在这个学校里, 您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学生?您对自己的成绩有什么样的期望? (3) 您考虑过将来做什么吗?请谈谈您对自己将来职业生活的打算。

结果与分析:由于目前受“普高热”和鄙薄职业教育观念的影响, 职业学校的学生与普高生相比, 文化基础薄弱, 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习惯都较逊色;他们渴望改变现状, 希望获得成功, 成为有用的人, 有较强的独立性, 重视那些能够直接应用的知识及技能;有部分学生有通过对口高考升学深造的需求。

综上所述, 政策的支持、市场的召唤、学校本身的资源优势等都证明, 健康管理作为校办产业和专业课程在安徽省宿州卫生学校开展是可行的。

5 卫生职业学校开办健康管理校办产业方案设计

健康管理校办产业可以组建健康管理公司或在附属医院设立健康管理门诊的方式开展。现将设计方案做如下描述。

(1) 项目名称: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人群的长期健康管理。

(2) 项目内容:组建健康管理公司或设立健康管理门诊。联合有成功经验的公司与医保部门或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组建健康管理网络, 主要对宿州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实施健康管理服务, 为该人群提供健康促进及慢性病防治技术服务。

(3) 项目目标:维护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的健康, 减少家庭、政府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为促进医疗保险基金的平衡、完善医疗保险体系夯实专业技术基础;促进宿州市卫生事业的发展, 带动健康管理、心理咨询及营养调配等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促进健康管理新理念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

(4) 目标人群:参加及未参加医疗保险的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

(5) 组织构建:为保证项目的有效实施, 通过各方的共同协商, 确立项目实施组织的构成, 使其负责参与项目人员的工作职责安排、管理督导、项目资源调度以及项目质量监控。项目组织结构由项目指导委员会、项目经理和项目小组成员等3个层次构成。

(6) 实施步骤:可分为准备、实施、总结评估等3个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 (1) 医务人员的培训:约1周时间。 (2) 诊室及相关设施的配置:诊室面积要求20~30平方米;电脑1台, 安装软件, 具备上网条件;打印机1台;身高体重测量仪1台 (台式) 。 (3) 健康管理启动培训:通过健康讲座, 把健康管理的理念、方法、过程和效果展望等知识向目标人群展示, 使他们明晰进行健康管理的重大意义和具体程序。同时领取并填写个人健康信息调查表。 (4) 服务对象的筛选:通过健康体检的方式, 对自愿参加健康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和代谢综合症的患者以及上述疾病高危人群进行初步筛选。检出75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有运动禁忌证者。

实施阶段:为更好地体现出对客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有效性, 建议将参加健康管理的客户群体分为2组, 对其中1组进行干预, 每组80~100人, 历时3个月。对照组:采用群体健康教育 (大课堂、健康教育光盘) 和保健品的应用等方法进行健康维护。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常规健康维护方法的基础上, 加用个性化的正规健康管理服务。

总结评估阶段:通过3个月的强化健康管理, 将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并对整体工作进行评估, 包括管理人数、满意度、认知率的变化、流失率及原因分析、有效率、控制率、整体费用下降情况等, 并做总结性指导。最后组织参与者进行联谊、交流。

6 健康管理校办产业带动专业发展的思路

皖政办[2001]80号文件, 即《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校办产业是筹集办学资金、发展职业教育的渠道之一。2005年湖南省职教大会指出: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依托专业办好产业, 办好产业促专业, 以带动学校发展;职业学校可以办公司, 当公司发展好了, 办学校也就有了许多好的条件;职业院校如果没有自己的实习基地和产业, 很难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可见, 职业学校以产业促专业, 带动学校全面发展的思路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办产业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开展, 需要一批具备健康管理专业技能的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和市场调研表明, 卫生服务行业急需大批健康管理人才;对学生学习需求的调查证明了在卫生职业学校开设健康管理专业课程的可行性。

以健康管理校办产业为导引, 在卫生职业学校开发健康管理专业课程的思路如下。

第一步, 运用文献法搜集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开发相关的教育学、职业教育学、课程理论、哲学思想和心理学等成果, 界定课程开发、健康管理等相关概念, 把握我国现今健康管理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 对健康管理研究现状的文献进行梳理, 提出问题, 确定研究内容。

第二步, 运用文献、访谈等方法, 依据供需状况和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 以安徽省宿州卫生学校为个案, 分析该校本身的资源、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学习需要, 论证健康管理专业课程实施的可行性, 并确定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模式为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

第三步, 主要通过文献、访谈等研究方法, 论述健康管理专业课程开发的具体方案, 包括课程目标、内容设计、实施和评价。

第四步, 分析课程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展望前景, 并提出建议和思考。

7 本研究的意义与思考

7.1 本研究的意义

在卫生职业学校兴办健康管理这一校办产业, 可以增加学校收益, 增强学校实力, 架起与地方经济沟通的桥梁;带动专业开发和促进毕业生就业, 增强学校信誉度;发展地方卫生服务事业, 为慢性病患者减少痛苦、降低医药开支, 具有个人、学校、国家“多赢”的总体效应。

7.2 思考

健康管理是新兴的卫生服务事业, 这一校办产业的启动需要得到地方政府和公众的理解和支持;需要一批有能力的管理人才和精通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心理学、营养学、运动保健医学等专业知识的健康维护人才;还需要一些善于沟通、有一定医学基础的市场推广人员。这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是政策的支持和领导者的合理决策。

卫生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是以人的健康为服务对象的, 它与其他职业教育有所不同。服务对象的复杂性, 决定了培养过程的灵活性, 应根据教育活动的效果及时调整并逐步完善教育实施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对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最强有力的指导是市场的需求, 要求课程开发者具有敏锐的市场变迁的洞察力和较准确的预见性, 还要有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以及较强的服务意识。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刚刚起步, 尤其是卫生职业教育, 要完善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体系, 还需要艰辛的探索和努力。

摘要:现以安徽省宿州卫生学校为研究个案, 通过综述国内外健康管理行业的发展现状, 在行业市场调研的基础上, 结合学校的资源分析、论证健康管理这一校办产业的开办方案;并对其如何带动健康管理专业发展进行探讨, 总结研究意义, 提出思考。

关键词:卫生职业学校,健康管理,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俊瑜.健康管理[M].台北:全华科技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2006.

[2]张玉玲.健康管理登陆中国[N].光明日报, 2002-12-17.

[3]黄建始, 陈君石.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挑战[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7, 6 (1) :18~19.

上一篇:惠州vts管理细则下一篇:康复医学科出科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