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分析报告

2024-11-15

大数据分析报告(12篇)

1.大数据分析报告 篇一

人大经济论坛CDA大数据分析师培训学习心得

CDA 大数据分析师的课程让我对“大数据”这个概念有了更为具体的认识。以往对于“大数据”,我的认知还是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上。而上完课后,尤其是了解如何搭建Hadoop平台以及其生态环境之后,“大数据”这个概念终于落地了。

Hadoop的核心框架是Hdfs和MapReduce。Hdfs是分布式文件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存储及读取数据。而MapReduce实际上是Hadoop工作的核心思想。任何想要在Hadoop集群上完成的算法都必须基于MapReduce的思想实现。因此,我认为想要学习Hadoop,其核心在于充分理解MapReduce。而同时,MapReduce的理解也是理解大数据分析思想的关键,即如何将庞大的数据分解成可以进行操作的小数据集。

人大经济论坛Hadoop大数据分析师课程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部分(阐述并不是按照时间顺序,而是按照个人对于这个课程的理解)。第一部分是原理及背景的讲解:个人认为,这一部分其实是重点,因为涉及到了大数据分析的核心,也包括了Hadoop的运行原理。例如1.0版本与2.0版本的差异,其核心在于2.0版本增加了独立的资源管理器Yarn,这极大的提升了Hadoop处理海量数据时的效率;第二部分是搭建平台:从最初的单机模式,至伪分布模式,到最终的集群模式。这部分内容中核心的部分是如何写好配置文件,在这里课程中也会涉及到核心参数的介绍,这对于理解Hadoop平台及今后自己如何配置Hadoop集群模式都是十分有用的;第三部分是Mahout的介绍: Mahout是建立在Hadoop平台上的软件,其中集成了许多很有用的算法。这些算法往往不是十分前沿的,但在处理海量数据时往往可以显现出强大的作用。课程中对于Mahout的讲解也是十分仔细的,因为它是目前最为常用且方便的分析海量数据的软件;第四部分是Java培训: 由于Hadoop是由Java编写的,因此对于自己想编写MapReduce的学员,这部分内容其实是十分关键的。因为我认为想真正成为一个大数据分析师,仅仅会用Mahout上现成的算法是远远不够的。修改已有的算法甚至是构造新算法都是一个想真正进入这一行业的从业人员所必需的。课程中也会涉及到怎样在源文件中修改MapReduce程序,从而实现自带的算法所不具有的功能。从这一点上也体现了课程的深度;第五部分是对Hadoop整体生态环境的介绍,介绍并在Hadoop平台上搭载了如Hive, HBase等等常用的应用。对于其优劣势也有较为详细的介绍,例如Hive可以利用HQL语句进行数据库操作,便于那些熟悉SQL语句的DB管理人员操作。而HBase是一种面向列的数据库,使得查询及插入数据更高效。相较于Hive,HBASE显然更适用与海量数据的管理。这些对于Hadoop整体生态环境的介绍体现了课程一定的广度。

总体来讲,人大经济论坛hadoop大数据分析师培训课程,无论是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还是课程的教学质量,都是完美的,学完本人受益匪浅,通过最短的时间使自己快速进入到大数据分析的领域中。八天的培训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培训老师的认真负责的态度。课程中每一步骤都由老师一对一,手把手指点,耐心程度让人点赞。这样的教学方式保证能让每个学员都能跟上进度,有些入门级的同学当然问得更多些,老师也能一一解答,相信他们的收获比我更多。

人大经济论坛CDA大数据分析师第二期课程学员

2.大数据分析报告 篇二

关键词:广播电台,技术系统,运维管理,数据分析,大数据,安全播出

0引言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以下简称:中央台) 至2015年元月共开办有17套频率广播, 确保每天各套广播的不间断安全播出是中央台广播节目编辑制作播出技术系统运行维护 (以下简称:运维) 的根本目标和总要求。目前该技术系统主要包括有:制作系统、播出系统、媒资系统、制播网络系统、录制机房系统、水印系统、网间多倍速传录系统、多通道播录系统、门禁及预约系统、培训学习系统和运维管理系统等十余个技术分系统, 其中, “运维管理系统”主要用于规范前述各分系统的技术运维管理人员的日常运维管理。对运维管理系统所采集的运维数据进行客观、全面和正确的数据分析, 有助于提高整体技术系统的运维管理水平和效率。

1运维管理系统和运维数据

1.1系统介绍

中央台运维管理系统于2011年初完成系统搭建, 并于当年6月份开始为各技术分系统的技术运维管理人员提供日常系统运维管理服务。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故障登记审核、任务单管理、创建知识库、日志统计和工作日志管理等。技术运维管理人员利用该系统完成运维管理过程中各种运维数据的采录, 并据此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

具体来说, 当某个技术分系统出现问题或报告故障时, 技术运维人员将首先按照规定和要求对问题或故障予以处理, 随后登录到运维管理系统中, 对应技术分系统填写故障登记单, 管理人员则在事后对故障登记单内容进行全面审核并予以内容确认。有了运维管理系统, 技术运维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完成对问题或故障的登记、审核、跟踪、统计和管理。图1是运维管理系统的基本应用模式示意图。

1.2运维数据

各技术分系统的运维数据产生于运维管理人员对各技术分系统的日常运维管理。系统每一次的问题或故障的处理都将产生一个完成的故障登记单。每一个故障记录单中所记录的数据内容构成运维管理系统中的一条完整的运维数据记录。目前采录到运维管理系统中的运维数据记录的总数达到2203条 (采录时间跨度从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 。本文在数据分析时所使用的全部数据均来自于中央台运维管理系统中这些真实的运维数据。运维数据的每条数据记录的数据项包括:故障日期、所属系统、关键字、故障原因、故障等级、登记人员、解决状态、审核状态、审核人员、故障原因分析、故障详细情况记录、故障处理记录、故障处理方案及建议等。需要说明的是, 在这些数据项中所记录的数据内容并不完全是结构化的数据内容, 其中所列的后4项的数据项内容实际为非结构化的文本格式的数据内容, 这部分数据内容总量目前已累积达到18.3975万字。

图2所示为运维管理系统实际可呈现的结构化的运维数据内容, 列表中的每一行代表一条实际采录的运维数据记录, 当鼠标双击其中一行时即可打开并显示该条运维数据记录所对应的完整的故障登记单。图3所示为运维管理系统实际可呈现的完整的故障登记单内容实例。

2数据分析及常用工具

2.1数据分析

有了运维管理系统所采录的大量运维数据, 运维管理人员可以对这些运维数据进行多方面的数据分析, 提取运维数据中的有用信息, 形成数据分析结论。从而据此帮助运维管理人员, 一方面准确了解各技术分系统的运维状况, 跟踪问题或故障的解决及处理;另一方面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改善各技术分系统的运维管理工作。在数据分析的实际过程中, 正确运用统计学的有关基本知识、方法和工具是十分必要的。

2.2分析方法及常用工具

在完成对运维数据的采录之后, 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的分析方法有:分层法、列表法、图示法、报表法、因果图法等。

有了分析方法, 要做好数据分析还需要有方便快捷的数据分析工具的帮助。就广播电台节目编辑制作播出技术系统运维数据的数据分析而言, Excel软件拥有实用的数据分析功能, 是比较合适的运维数据分析常用工具。而因果图法的应用则可以借助任意具有制图功能的软件作为工具来完成——由于Word软件应用普遍且操作上简便快捷, 亦可作为常用工具使用。

下面结合运维数据分析实例, 具体说明各分析方法及常用工具在运维数据分析中的实际应用。

2.3运维数据分析实例

2.3.1分层法

分层法 (也称:分类法、分组法、层别法) 是统计分析方法之一。分层法的应用可以将数据依照其特性的不同进行分别归纳整理, 以方便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实际应用中, 根据系统运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故障的影响程度, 将其分为三个等级层次, 即故障的:一级、二级和三级——对应于每条运维数据的“故障等级”一项;根据不同的技术分系统, 将运维数据分别归纳到各自的技术分系统——对应于每条运维数据的“所属系统”一项。

通过应用分层法, 运维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从大量运维数据中获取某一特定分析目的的信息, 如:制作系统2014年11月 (需结合时间维度的应用) 发生的应用软件三级故障的全部内容和条目数 (图4) 。当然, 这一数据分析结果还可以与其上个月 (或下个月) 的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横向的比较。如果故障条目出现异常波动情况, 则提示运维管理人员应注意该系统的潜在问题或故障的出现, 甚至需要启动特别的系统运维处理流程。

2.3.2列表法

列表法即简单的数据罗列方法。该方法可以不设置任何的前提条件, 也可以依据选择的维度对数据进行选择罗列, 从而直接获取数据中的分析目的信息。列表法适合直接定位特定的运维数据, 便于运维管理人员对该运维数据所对应的问题或故障进行重点的聚焦式的分析研究。

实际应用中, 列表法多与分层法配合使用。如:列出2014年12月14日的播出系统的故障清单——通过列表显示, 运维数据中记录有一条播出系统的一级故障清单信息 (图5) 。列表过程可以是直接根据已知的运维管理故障信息列出需要分析研究的具体运维数据记录;也可以是应用分层法逐步地列出, 如:先列出12月份全部技术分系统的故障清单, 再根据数据记录的数量多少 (数量过多时则需要再分层) 进一步选择列出播出系统的12月14日的故障登记为一级的故障清单。最终得到有关此次故障的“详细情况记录”、“处理记录”及运维技术人员提交的“处理方案及建议”等全面的运维数据信息。

2.3.3图示法

图示法即利用统计图形表现数据统计信息的方法。统计图形常用的:有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象形统计图等。其特点是:形象具体、重点突出、简明生动、一目了然、通俗易懂。其主要用途有:表示现象间的对比关系, 揭露总体结构, 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揭示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反映总体单位的分配情况, 说明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等。

实际应用中, 一般是根据不同的运维数据分析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形。就具体分析目的而言, 通常会有如下一些:

1.了解某个月份中各个技术分系统的故障数情况。

2.了解某个月份中各个技术分系统的故障数占全部故障总数的比重情况。

3.了解某个技术分系统在某一年中各个月份故障数的变化情况。

4.了解某个技术分系统在某个月份中各原因故障的呈现情况。

由于运维管理系统主要完成的是运维数据的集中采集, 对统计图形的支持功能较弱, 因此在对运维数据分析时, 可将运维管理系统的运维数据导出 (运维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 为Excel软件的数据文件, 以方便在Excel软件中调取使用, 从而利用Excel对图形功能的支持来完成运维数据的统计图形的制作。就上述分析目的, 下面的例1至例4是分别对应给出的运维数据统计图形。

例1:采用条形统计图说明2014年6月份各技术分系统的故障总数情况 (图6, 图中右侧为对应故障数统计列表) 。

例2:采用扇形统计图说明2014年6月份各技术分系统的故障数占全部故障总数的比重情况 (图7, 图中右侧为对应故障数占比统计列表) 。

例3:采用折线统计图说明制作系统在2014年中各个月份故障数的变化情况 (图8, 图中右侧为故障数变化统计列表) 。

例4:采用象形统计图说明制作系统在2014年6~8月间各原因故障呈现情况 (图9, 图中右侧为对应各原因故障数统计列表) 。

2.3.4报表法

报表法一般是运用一定的运算规则对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后, 以表格或图表等形式展示数据分析结果的方法。报表法是分层法、列表法、图示法的综合运用。应用报表法可以对运维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和“结构分析”等数据分析。

在前文的例1至例4中, 实际已经在运用“报表法”展示运维数据的分析结果。其中例1和例4包含对数据的比较分析;例2包含对数据的比率分析;例3包含对数据的趋势分析。

合理的运算规则 (可以是简单的数据计算, 也可以是复杂的统计分析函数) 加上多种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产生出丰富多样的数据分析结果。即从多种角度对运维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以帮助运维管理人员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技术系统的运维状况, 正确认识问题并快速处理故障。

在报表法中, 柏拉图 (也称:排列图、帕累托图或PARETO图) 就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典型图表应用。通过对运维数据的柏拉图分析, 同时结合“二八定律”特性, 可以方便找到80%的问题或故障来自于制作系统、录制机房系统和播出系统, 如果加强对这三个技术分系统的故障预排查和故障预防, 就可以很好地降低整体技术系统的故障率。具体分析实例见图10。

2.3.5因果图法

“减少或避免系统出现问题或故障”是对各技术分系统实施良好运维管理的目的之一, 因此运维管理实际上也属于广义的“质量管理”范畴。从而运用质量管理方法模型之一的“因果图法” (也称:石川图、鱼骨图) 分析节目编辑制作播出技术系统 (包括各技术分系统) 的问题或故障原因及其因果关系也是可行的。

图11为2014年度制作系统故障原因分析图 (因果图) , 通过该图对引起制播系统故障原因的分析得知:故障主要原因来自人为引发故障和应用软件故障, 分别有127次和94次, 占全部制播系统故障的47.9%和35.5%之多 (合计已达:83.4%) 。当然, 利用因果图法还可以对这两部分的主要故障来源作更细一层的因果分析, 以找到更直接的故障原因。对这些主要故障来源加强运维管理, 有针对地采取措施进行故障排除和预防, 势必可以大幅度降低制作系统的整体故障率, 提高系统的运维管理水平。

3大数据理念的应用

3.1大数据理念

大数据 (big data) 是电子化的巨量资料的统称。这些资料的数量规模一般巨大到无法运用目前主流的计算机软件工具在合理的时间限定内完成对资料信息的加工 (撷取、管理、处理、整理和分析) , 而是需要运用全新的大数据工具来完成对大数据的深度加工, 从而得到蕴含于大数据中的有价值的信息。

大数据一般具有“4V”的特点, 即:Volume (大量) 、Velocity (快速) 、Variety (多样) 、Veracity (真实) (或:Value (价值) ) 。目前适用于大数据加工的技术有:互联网、云计算、云存储、可大规模并行处理的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文件系统和虚拟化技术等。

从大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是大数据加工的真正意义所在。而且这种有价值的信息一般只能来自于对大数据的整体数据集的分析, 而个别的、局部的数据分析几乎无法获取同等价值的信息。

3.2应用探讨

目前, 大数据理念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实际应用, 并且已经取得许多令人振奋的应用效果。然而大数据理念能否在广播电台的节目编辑制作播出技术系统的运维管理方面同样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 则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应用实践与探索来给出答案。

中央台运维管理系统连续累积采录运维数据已经有3年半时间, 并且数据量还在随时不断增加之中, 这些数据来源真实, 其中包含有非结构化的数据内容, 这些数据记录着运维管理工作的各次问题或故障处理过程状态。因此, 就大数据特点而言, 可以认为这些运维数据具有一定的大数据的“4V”特点, 可以尝试应用大数据理念对运维数据进行价值信息的挖掘。

下面是笔者尝试运用大数据理念对运维数据进行的一则应用分析实例:

1.分析目标:分析系统问题或故障中最相关的硬件因素。

2.分析前提:假设最相关的硬件因素所对应的关键词在运维数据中出现的频度最高。

3.关键词选取:选取体现硬件内容的, 常见的硬件描述词语, 如:CPU、内存、硬盘、键盘、鼠标、显示器、主机、服务器、工作站、网络 (网卡) 、声卡、接口、电源等。

4.具体分析:逐一给出硬件描述词语在整体运维数据中出现的总次数, 出现次数越多, 则代表该词的出现频度越高。经过高低排序后即可得到有关问题或故障最相关硬件因素的判定。

5.过程说明:使用Excel查找关键词在运维数据“关键词”、“故障原因分析”、“故障详细情况记录”、“故障处理记录”和“故障处理方案及建议”5个文本数据中出现的次数, 并分别给予记录并排序。结果如图12所示。

6.分析结论:通过分析各硬件描述关键词在运维数据中出现的次数, 最终得到与全部问题或故障最相关的硬件因素为“声卡” (共出现573次) , 之后依次为:“硬盘”、“网络 (网卡) ”、“显示器”、“电源”等。因此, 在中央台广播节目编辑制作播出技术系统整体运维管理工作中, 需要重点研究涉及“声卡”这一硬件因素的运维管理, 若这一因素引发的系统问题或故障得到较好解决和预防, 将大幅降低技术系统的整体硬件因素故障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 对广播电台运维管理系统所采录的运维数据进行深入和全面的分析, 可以有效提高广播电台运维管理工作的水平, 降低整体技术系统的故障率。适用于运维数据分析的方法和工具有很多, 数据分析的理念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在实际运维管理中可以尝试使用各种分析方法、工具和理念。只要这种分析可以帮助运维管理人员达到预期运维管理的目标要求, 加强对整体技术系统的安全播出管理, 使得技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和有效, 那么这种分析应用就是适合的。当然, 为了保证依据运维数据所作分析的结果正确, 在平时的运维管理中需要加强对运维数据的采录管理, 确保每一次的数据采录客观、准确、真实和有效。另一方面, 还需要改进运维管理系统, 增加运维数据的采录范围, 扩大数据的内容来源, 从而为大数据理念的进一步更好应用创造更坚实的运维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1]廖明菊.七种统计工具在质量管理的应用[J].广东化工, 2013 (9) :P71.

[2]马建光, 姜巍.大数据的概念、特征及其应用[J].国防科技, 2013, 34 (2) :10-17.

3.把握中国企业的大数据机遇 篇三

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英特尔软件与服务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何京翔博士希望,帮助中国企业发掘其自身大数据集内蕴含的大价值。

对用户最有意义的,就是大数据可通过处理和分析而被发掘出来的价值——无论是商业价值还是社会价值。而面对可以从大数据中发掘出来的、如此具体甚至已清晰可见的价值,IT产业界和用户已就加速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达成了共识,但相关技术和应用的成熟和落地是无法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在相关的IT基础设施与服务层、数据组织与管理层、数据分析与发现层、决策支持与IT服务层全面导入创新技术,特别是在堪称大数据应用“载体”的IT基础设施与服务层,采用基于开放架构的平台将是最佳选择,而这主要是由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数据、社交数据和传感器数据的迅猛增长趋势所决定的。

大数据处理任务对于开放架构平台的倚重,让英特尔在这一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多合作伙伴与用户的关注。作为全球领先的开放架构平台最核心部件——处理器平台的提供商,英特尔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打造适用于大数据应用的“芯”,而后帮助合作伙伴围绕这一基础创新打造可承载大数据应用的基础设施。对此,英特尔公司早有准备——今年三月发布的全新至强处理器E5产品家族,就是可为大数据应用中的分布式处理和高性能计算任务带来更优性能、能效、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优势的创新之作。对于需要既有的关系型数据库和商业智能技术及应用来处理和分析的商业型大数据,英特尔则有至强处理器E7产品家族予以支撑。该产品家族的亮点就在于能为企业关键业务应用,特别是为关键商业数据处理和分析任务的运行提供兼具性能、能效、RAS特性及性价比优势的平台。

以基于至强处理器构建的高效IT基础设施为基石,英特尔还计划在其上的数据组织与管理层,针对大数据的分发和管理需求提供针对英特尔平台优化的Hadoop产品和服务;在分析与发现层,提供针对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算法开发的支持,以满足大数据计算所需的性能与规模要求;在决策支持与IT服务层,则将联合生态系统内的合作伙伴,提供更为优化的可视化应用体验。英特尔所有与这些规划相关的具体策略,将随着大数据技术、应用和市场的发展逐步深化、细化。

无论是展示现有产品对大数据用IT基础设施的支持,还是公布在此层面之上的、更多针对大数据整体应用架构的创新规划,英特尔的目标都是希望推动整个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同时帮助用户更好地利用相关技术和方案,从而最终把握好这个巨大的市场转型商机,将中国企业推向科技世界的最前沿。

4.大数据分析报告 篇四

随着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的逐步建设,教育管理手段发生了重大变革,但如何利用诸多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为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服务,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文本是甘肃教育管理系统大数据挖掘方面的一些做法,希望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者有所帮助。

1 引言

甘肃省作为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坚持以深度融合、机制创新、企业参与、应用驱动为导向,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基础建设、深化应用、创新融合方面,克服基础条件差等困难,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精神,(简称《十年规划》)。《十年规划》提出了我国教育信息化未来十年的8项任务和5个行动计划,这8项任务和5个行动计划又被概括为“三通两平台建设”。三通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1]。

2 甘肃省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顶层设计

“十二五”期间,重点建立覆盖全省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数据库及其管理信息系统,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和管理决策平台。

按照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两级建设、五级应用”原则,坚持“核心系统国家建、通用系统省级建、特色系统本级建”的建设模式。以甘肃省教育数据中心为依托,集中省级硬件基础环境、人员技术力量,统筹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两平台硬件环境共建共享,充分发挥效益,为全省教育管理和应用提供服务。国家级核心系统全面部署,省级通用系统基本完善,各级特色系统逐步推进。

在整体推进过程中,以硬件基础环境建设为基础,以保证国家核心系统部署与落地应用为第一要务,以省级通用系统建设与应用为特色,利用大数据统计分析为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服务,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现代化发展。

3 甘肃省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基础运行环境[2]

为保障我省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整体推进,向全省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和基础数据支撑,从起,加强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工作,为省级和不具备机房环境的市州提供网络基础环境。按照“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省级数据中心建设指南》”中总体要求进行建设,按照B类数据中心建设标准,建成了面积达250多平方米,安全、高效、节能、功能齐全、服务到位的`省级教育数据中心。

4 甘肃省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从截至目前,我省教育数据中心已部署的国家核心管理系统有: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中小学校舍安全管理系统、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学前教育管理系统、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应用支撑平台、安全运维监测平台等,基本完成了教育部要求的全部系统的部署。

5 运用技术手段,实现各系统数据挖掘整合

在国家核心系统建设的基础上,为了便于各业务系统数据分析报表的查看和检索,我省专门开发了甘肃省教育综合数据监测系统,通过统一的教育管理数据监测平台,对所有业务系统数据进行监测,通过统一的门户平台进行展示。

该系统设计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使用J2EE和HTML5程序设计并且在数据的抽取、转换和加载运用了目前先进的ETL技术,通过对中小学学籍系统数据库、教师管理系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校舍安全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关联,动态提取各种数据,生成教育行政部门所需的各种统计报表。系统通过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横向维度,按照学前、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综合四个纵向维度,把各业务系统报表统一进行展示,并跨系统进行数据关联和对比,按照教育决策部门需要,灵活方便地生成的各种类型报表,按照折线图、饼状图、柱状图和数据报表等形式直观方便地进行展示。

6 利用大数据分析共享,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

按照“核心系统国家建、通用系统省级建、特色系统本级建”的原则,进一步落实“一库五应用”建设目标,甘肃省在国家核心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对各孤立分散的业务系统数据进行跨系统整合,科学、精准、可持续的获取数据,深度挖掘分析数据,从而打造甘肃省教育管理数据监测服务系统,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数据。

根据我省当前的信息系统实际情况,结合今后教育信息化的长远发展和规划,将各业务系统数据通过抽取、转换、加载等环节,加载到甘肃省教育管理数据监测服务系统中,满足甘肃省教育管理数据监测及分析需要。如:学籍系统、教师系统、校安系统、学期系统、中职系统等都是原始的基础数据,如要跨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对比和提取,应了解:①农村六年制小学按照学生人数统计教师的分配情况,初级、中级、高级教师的分配情况,教师的年龄结构情况,音体美艺术类专业教师的分配情况。②根据学校片区分布和片区学生教师人数,分析片区学校布局是否合理。③通过小学入学人数、幼儿园入园和毕业人数、义务教育人口监测中适龄入学人数对比,分析入园和入学情况。④查看全省大班情况等。要得到这些分析报表,必须通过对各业务系统源数据进行动态抽取、转换、加载和分析,最后生成所需要的报表。

7 结语

5.大数据分析报告 篇五

项目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资金申请报告编制大纲(项目不同会有所调整)第一章 工业大数据项目概况 1.1工业大数据项目概况

1.1.1工业大数据项目名称 1.1.2建设性质

1.1.3工业大数据项目承办单位 1.1.4工业大数据项目负责人

1.1.5工业大数据项目建设地点

1.1.6工业大数据项目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

1.1.7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2.8工业大数据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2工业大数据项目建设背景

1.3工业大数据项目编制依据以及研究范围

1.3.1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地区发展规划

1.3.2项目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1.3.3研究工作范围

1.4申请专项资金支持的理由和政策依据

第二章 承办企业的基本情况 2.1 概况 2.2 财务状况

2.3单位组织架构

第三章 工业大数据产品市场需求及建设规模 3.1市场发展方向

3.2工业大数据项目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3.3市场前景预测

3.4工业大数据项目产品应用领域及推广

3.4.1产品生产纲领

3.4.2产品技术性能指标。

3.4.3产品的优良特点及先进性

3.4.4工业大数据产品应用领域

3.4.5工业大数据应用推广情况

第四章 工业大数据项目建设方案

4.1工业大数据项目建设内容

4.2工业大数据项目建设条件

4.2.1建设地点

4.2.2原辅材料供应

4.2.3水电动力供应

4.2.4交通运输

4.2.5自然环境

4.3工程技术方案

4.3.1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4.3.2产品技术成果与技术规范

4.3.3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4.3.4生产线工艺技术方案

4.3.5生产工艺

4.3.5安装工艺

4.4设备方案

4.5工程方案

4.5.1土建

4.5.2厂区防护设施及绿化

4.5.3道路停车场

4.6公用辅助工程

4.6.1给排水工程

4.6.2电气工程

4.6.3采暖、通风

4.6.4维修

4.6.5通讯设施

4.6.6蒸汽系统

4.6.7消防系统

第五章 工业大数据项目建设进度

第六章 工业大数据项目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6.1环保

6.2节能

6.2.1能耗情况

6.2.2节能效果分析

6.3招投标

6.3.1总则

6.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

6.3.3招标内容

第七章 资金筹措及投资估算 7.1投资估算

7.1.1编制依据

7.1.2编制方法

7.1.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7.1.4建设期利息估算

7.1.5流动资金估算

7.2资金筹措

7.3投资使用计划

第八章 财务经济效益测算

8.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8.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8.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8.3.1年销售收入估算

8.3.2产品总成本及费用估算

8.3.3利润及利润分配

8.4财务分析

8.4.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8.4.2财务清偿能力分析

8.4.3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8.5不确定性分析

8.5.1盈亏平衡分析

8.5.2敏感性分析

8.6财务评价结论

第九章 工业大数据项目风险分析及控制

9.1风险因素的识别

9.2风险评估

9.3风险对策研究

第十章 附件

10.1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或备案的批准文件; 10.2有贷款需求的项目须出具银行贷款承诺函; 10.3项目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的证明材料; 10.4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批复意见;

10.5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选址意见(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投资项目);

10.6有新增土地的建设项目,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10.7节能审查部门出具的节能审查意见; 10.8项目开工建设的证明材料;

6.大数据分析报告 篇六

基于哲学视角的英语教师教育目标转向的理据分析

英语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教育是实现英语教师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2l世纪以来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新进展,面对目前基础和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教师教育目标的改革和重构已经是历史所趋.通过理论的探讨,从哲学维度对教师教育目标转向的理据进行分析.

作 者:骆北刚 黄军利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年,卷(期):“”(z1)分类号:H3关键词:英语教师 教育目标 哲学视角 理据

7.大数据分析报告 篇七

(数据:艾瑞咨询)

移动视频

2013年Q3, 中国在线视频市场规模达32.5亿元, 同比增长37.3%, 环比增长6.7%。2013年8月, 在线视频移动端的有效使用时长份额为13.0%, 3倍于2012年8月的4.1%。 (数据:艾瑞咨询)

在手机视频下载量分布中, 优酷、爱奇艺、百度视频与快播其下载量全部超过了3亿次;pps影音、PPTV、暴风影音、搜狐视频与土豆其全部下载量都破亿次大关;腾讯视频、乐视影视、风行电影、迅雷看看与360影视大全等下载量都超过1000万次。移动视频市场整体用户普及力较高, 未来将是大量数据流量的提供平台。

(数据:速途)

移动游戏

2013年Q3移动游戏市场规模进一步增长, 环比增速为22.3%, 同比增速达74.6%。在移动互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占比中提升至12.8%, 成为Q3移动互联网行业中增长较为快速的细分领域。 (数据:艾瑞咨询)

社交服务

注释:PC端社交服务包括SNS、微博、论坛、社区、博客、文学小说、购物分享、婚恋交友、商务交友等细分类别;App端社交服务包括微博、SNS、社区、婚恋交友等细分类别及微信。

社交类服务流量在P C端和App端流量逐渐趋近, 受微信的拉动, 移动端流量增长迅速。2013年8月, App端月度浏览时长同比增长251.1%, PC端同比下降31.3%, App端流量增速以绝对优势领先。

2013年8月, 微信的用户月度浏览时长达到7.5亿小时, 同比增长了495.9%, 增长约为5倍。微信朋友圈和公众账号成为微信用户黏性上升的主要原因。

(数据:艾瑞咨询)

移动购物

2013年Q3, 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433.4亿元, 同比增速141.9%, 环比增速15.5%, 高于同期网购购物市场整体增速。其中, 移动购物交易额在整体网购市场交易额中占比继续提升, 达到9.5%, 相较上季度的8.6%提升了近1%, 与去年同期的5.6%相比则提升了4%, 移动端市场在中国整体网购市场中渗透率逐年提高。 (数据:艾瑞咨询)

典型案例:今年的淘宝双十一购物狂欢节, 仅仅11月11日一天就刷新了350.19亿元交易总额记录。其中, 通过手机淘宝支付的交易额达到113亿元, 占据了整体三分之一的份额。 (数据:天下互联)

移动支付

8.大数据分析报告 篇八

关键词:大数据理念;大数据技术;高校就业;就业质量;就业工作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8-0045-02

高校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最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在七百多万之多,使得部分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较大。而随着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日渐成熟,在预测和引导高校就业工作方面,也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大数据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就业工作系统通过对就业大数据资源的深度挖掘,提出更加科学的毕业生就业服务,对于起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1 大数据理念在对高校就业工作中应用的意义

大数据理念本身是一种历史数据的挖掘,在深入挖掘整合资源信息的基础上,对当前某一领域的事务做出比较科学的预判。而基于大数据理念的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就业工作领域的应用,在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和就业结构细分方面,提供了一种更加科学、严谨的数据分析手段。通过对高校学生就业相关信息数据的深入挖掘,发现隐匿在数据背后的一些规律性、趋势性关系,从而对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出更加科学的建议。

2 大数据在高校就业工作中应用的技术分析

高校就业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并且繁重的任务,在最近几年高校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不少学校开始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进行研究。从大数据在高校就业工作方面的应用来看,其应用的核心就是针对高校就业相关的政策、企业以及社会就业人员和学校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等几方面的数据,进行集成化加工,对整合的庞大数据资源进行重新挖掘,形成一个从原始数据情报信息资料的收集、识别、存储一直到加工、挖掘和展示的闭环数据技术链条。其中应用到的大数据技术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2.1 数据收集

在大数据理念下,要想形成比较有价值的就业预测报告,前期就业数据信息资料的收集是必不可少的。在本文的论述研究过程中,对于数据搜集分为如下几种:第一,雇主对人才的需求信息数据,该类信息数据常见的来源有雇主单位官方网站招聘专业、年度人才招聘计划、企业人才发展规划、招聘中介机构、专业招聘网站、猎头顾问公司等,通过对上述信息的筛选、搜集,基本上可以确定未来一定时期社会总体的人才需求方向和大致状况;第二类,高校毕业生符合就业人员资格的数据,该类数据信息来源主要是依托教育系统,例如高校的毕业生档案信息表、考试成绩、年度综合成绩测评、社会实践参与记录、老师的评价等。这些数据一般比较容易采集,通常高校自己也会将每一年度,各专业学科的毕业生的数据信息资料进行汇总梳理;第三类,毕业生自身的大数据,从学生自身的数据信息资料搜集入手,更能够清晰地发现有用的数据信息。包括学生的网上行为产生的数据、例如社区空间记录、网购行为、互联网聊天媒介等产生的信息数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毕业生的兴趣爱好和就业倾向。因此,在该类数据的搜集方面,需要不断深入挖掘。

2.2 数据清洗

并不是所有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资料都是可用的、有用的,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数据信息资料的真实度、可信度越来越低,并且在就业整个过程中,无论数高校、雇主单位、就业中介机构等,为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在就业人数、吸引社会人才、帮助解决就业问题方面,相关的数据都会做一定的修饰,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必要的清洗,剔除一些夸张的数据,保留那些可信度较高的数据信息。数据的清洗工作,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要保障基本数据资料的数量,对于高校就业工作统计的数量,一定要有足够的代表性,防止出现保留的数据资料虽然比较真实,但是其仅仅代表着一小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动态的情况出现。

2.3 数据存储

只有有效拥有、查询和分析数据,才能发挥其作用与价值。就实际工作而言,数据存储常分为线上存储与线下存储。对于线上存储,要重视CAP定理的合理应用,在一致性、可用性、分区容忍性之间做好取舍与平衡。对于线下存储,更多的是以工作备忘及工作手册的形式存在,重点在于提供准确的经验参考,保证工作的延续性及效率。不论是线上或线下存储,都应尽量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及编码系统,以便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有效的存储与使用。同时,系统中存储着大量用人单位、毕业生的私人信息,这对管理制度、系统本身的安全防范能力也提出了要求。

2.4 数据使用

在上述基于大数据的就业工作系统模型中,用人单位基本信息系统、毕业生基本信息系统主要用于数据的收集、清洗、存储,并提供简单查询与组合查询,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应用主要体现在其余子系统之中。通过全面整合、分析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状况、相关就业政策、用人单位招聘规律、岗位需求情况,就业市场分析系统将对就业形势作出初步研判。通过纵向比较,并结合专业、生源地等基础数据,系统能在市场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给出就业工作阶段性的重点方向。毕业生求职行为分析系统依据毕业生基础数据及求职过程相关数据,在不同维度将毕业生分成不同类别,并给出描述性图谱,便于就业工作人员随时掌握总体概况。通过与就业市场分析系统互联(如求职意愿与岗位需求的互联),或者分析毕业生在浏览求职信息时的网络行为指纹(如停留时间、页面跳转情况等),该系统将在信息确认的前提下,为供需双方提供点对点信息推送服务,提高就业匹配程度。

3 大数据助推毕业生就业案例分析

8天在线”类似校园版的淘宝网,是一家专做大学生市场的电商平台。截至目前为止,“8天在线”覆盖全国50座城市1200所高校。“8天在线”后台有大学生兼职物流员的所有工作数据。“如一名物流员一单送了多少货、用了多长时间、顾客评分是多少,以及他可能还组织过营销、推广、社团等活动,后台都有记录,可以统计得出他的工作频次、效率、好评度、水平等。”“8天在线”平台的兼职大学生中有人甚至已经能够胜任店长职位,即具备了一定的管理、协调、运营能力,这是普通应届毕业生无法达到的水平“8天在线”的就业推荐信将直接“数读”求职大学生的工作状况,让用人单位精准掌握此人的工作态度和能力。此外,“8天在线”还邀请合作伙伴来联名推荐,每份推荐信至少有5家企业联名。目前“8天在线”的采购合作商有100多家,出于对良好合作效果和兼职物流员工作的认可,合作商家大多乐意参与。

从2015年起,“8天在线”就已经开始尝试向合作伙伴推荐实习生。常熟理工学院2015届毕业生、如今的隆力奇电子商务部正式员工杨静娴就是其中之一。她的实习任务是为公司经营一家淘宝小店,靠业绩顺利转为正式员工,如今主要从事文案工作。“这些实习生对工作基本都能马上上手,也比较务实,明显不同于企业自己招聘的效果。8天在线”的采购合作商中,箭牌、太古、隆力奇等40多家企业都已预留一定的管培生名额给“8天在线”的推荐生,其他企业也在洽谈中。一些合作企业,如华为、小米、复星昆仲等,也表示将优先考虑手持“8天在线”推荐信的大学生。

该案例中通过对校园学生兼职活动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还帮助一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得到了类似企业一线的监督管理,对于大学生自身能力素质的提升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4 结束语

目前,高校就业工作已呈现了一定的向前延伸趋势,对非毕业年级学生甚至入校新生的关注与指导内容正与日俱增。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实现“智慧校园”,全面服务各年级、各类型学生,帮助其认识自我、科学定位、准确规划,很可能是就业工作的新重点。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解决好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和谐稳定、高校长足发展的必然要求。借助大数据相关技术,对于数据应用及相关工作,我们将能很好地实现由人工整理、分析向自动挖掘、智能检测、精准预测的转变,从而带动并实现就业工作的全面升级,有效发挥就业工作在学生教育、高校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志娟,易广,黄志良,等.创立产教合一“教学公司”构建实战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08) .

[2] 杨婷婷,马致明.云计算技术下数字图书馆建设创新探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54-57.

[3] 詹榕,马艳阳,袁玉龙,等.浅析大数据思维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2016(4).

9.大数的认识4 篇九

教学目标:

1.掌握亿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能正确的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类比迁移能力。

2.掌握把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的方法,能正确改写,体会用“万”为单位计数的简捷性。

3.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比较位数不同的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一)复习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1.课件出示

356○1280 2010○1020 5693○5297 8064○8046 2.师: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3.师: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哪个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下一位„„)

(二)点明课题

1.课件出示: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北京有19612368人,上海有23019148人。

2.师:北京和上海哪个城市的人口多?(有的学生可能在数位数,有的学生可能已经说出了答案,都可以)看来,大家是想比较这两个数据的大小,这两个数位数这么多,怎么比较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设计意图:复习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比较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人口的现实情境,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学习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一)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位数不同,先比位数

(1)师:(出示:99864和101010)我们先看这两个数,谁大谁小?(101010)

(2)师:9986最高位上是9,101010最高位上是1,9比1大,那应该是99864大呀,怎么回事?

(3)方法一:比较两个数的最高位,99864的最高位是万位,101010的最高位是十万位

①师:我们分别在两个计数器上拨出这两个数,看看是不是这样。(找两个学生上来拨数)

②师:从计数器上看,99864的最高位是万位,101010的最高位是十万位,两个数谁大?

③师:比较两个数的最高位是哪一位,可以比较出这两个数的大小。(4)方法二:比位数 ①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②师:99864是五位数,101010是六位数,谁大? ③师:通过比位数也可以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

(5)师:你们虽然用的方法不同,但都说明了101010这个数大,看来真不能上来就比最高位,可以比最高位,也可以比位数,这两种方法哪种更简便?说说你的想法。(比位数,数数比背数位顺序简单)

(6)师: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不能上来就比最高位上的数,应该先比什么?(位数,位数多的数大)

2.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

(1)师:两个数比较大小还可能出现什么情况?你能举两个亿以内的数说明吗?(最好用学生说的,他们会更有兴趣。这里用书上的数:356000和360000)(2)师:这两个数都是六位数,怎么比大小?说说你的想法。(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下一位,直到比出结果。)

3.练习:做一做第1题,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4.小结:

(1)师: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为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2)师:与我们学过的万以内数比大小的方法相比,你发现什么? 5.练习:

(1)做一做第2题。① 学生独立完成。

② 汇报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出:几个数比较大小,可以把它们相同数位对齐排成一列,便于比较。

(2)解决引入问题: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的人口哪个多?

【设计意图:比较大小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比较位数不同的两个数的大小,另一方面是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教学时,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把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1.体会用“万”为单位计数的便捷(1)课件出示:

师:这是我们身体中的血液图,血液中有红细胞和白细胞,一滴血液中有多少红细胞呢?男生女生分别看,看看谁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读出这个数。一方看时另一方闭眼。能读出来就举手。

男生看到的:红细胞:5000000个 女生看到的:红细胞:500万个(比赛结果肯定是女生用时短)(2)出示:红细胞:5000000个

红细胞:500万个

师:男生为什么会慢些呢?(后面的0太多了,读起来太麻烦)

(3)师:像这样,个级上全是0的数,是整万数,这样的数0太多了,我们读、写起来比较麻烦,有时为了读数方便,会把整万数改写成像500万这样用“万”作单位的数。如果怎么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呢?

2.例题教学

(1)出示:红细胞:5000000个 白细胞:10000个(2)师:请你把这两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3)汇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① 5000000个=500万个 在万级上写500,然后写个“万”字。师:原数中个级上的4个0呢?(换成“万”字了)

② 10000个=1万个 去掉个级上的四个0,写上“万”字。有些学生可能会忘记单位名称,要提醒学生注意。3.试一试:做一做第1题 4.小结:

(1)师:怎样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先分级,去掉万位后面的4个0,写上“万”字。)

(2)师:比较改写前、后的两个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大小不变,所以用“=”连接

不同:计数单位不同,改写前的计数单位是“一”,改写后的计数单位是“万” 5.练习:做一做第2题。

提醒学生注意:原数有单位名称改写后的数也要有单位名称。【设计意图:通过男女生读数比赛,使学生体会到改写后读数的便捷。让学生读出整万数,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改写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14页第1题 2.教材第15页第5、6题

10.《大数的认识》试题 篇十

一、先写出横线上的数,再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1)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大速度是每分钟四十八万六千米,最小速度是每分钟三十八万七千米。

写作:( )≈( )

写作:( )≈( )

(2) 截止5月,拉萨市私家车数量达到六万四千四百四十一辆,平均每4人便拥有一辆。

写作:( )≈( )

(3)《中国昆虫名录》这本书中收录了当时已知的.中国昆虫约二万零六十九种。

写作:( )≈( )

二、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74000≈( )万

56000≈( )万

125000≈( )万

302999≈( )万

107111≈( )万

96000≈( )万

三、按要求写出近似数。

四、在○里填上“>”“<”或“=”。

2080000○2080万

1189000○119万

570万○5700000

3569020○357万

10平方米○12万平方米

5480000○55万

五、判断题。

(1)25900千米≈3千米。( )

(2)8625100=863万。( )

(3)5089000人≈509万人。( )

(4)795000米读作七十九万五千米,约80万米。( )

六、下列生活中的数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在括号里填写序号)

A.准确数 B.近似数

(1)某品牌笔记本电脑售价5180元。( )

(2)地球赤道全长近4万千米。( )

(3)上海到南京的高速公路全长约274千米。( )

(4)第一实验小学本学期学生总人数是1469人。( )

七、□里最大能填几?

84□995≈84万

214□950≈215万

9□998<99899

565050>5□5049

八、54□000=54万,□里能填( )。如果是54□000≈54万,□里能填( )、( )、( )、( )。

九、想一想: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近似数是569万的数一定比近似数是568万的数大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用7、6、5、4、0、0、0、0这八个数字,按要求写出八位数。

(1)可改写成5467万的数是( )

(2)可改写成7654万的数是( )

11.大数据分析报告 篇十一

2012 年, 联合国发布的《大数据促发展: 挑战与机遇》一文中, 宣告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 欧美国家已陆续制定与大数据有关的发展战略, 大数据作为国家重要资源, 成为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方面。在我国, 各行各业关于大数据的研究也在不断加快, 推进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研究。

2015 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一年, 城镇化响应新常态的发展趋势, 提出了由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的号召。存量规划涉及到城市的旧城改造, 历史文化街区是旧城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不仅是城市历史肌理的再现, 还应该是城市传统生活的延续, 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目前, 由于基础资料收集和管理缺少有效的途径, 缺少对社会生活方面的科学分析, 造成改造过后的历史文化街区缺乏生活气息。大数据的发展使得获取大量社会活动数据成为可能, 可以很好的指导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由此可见, 大数据为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供更广泛的数据源, 通过总结大数据指导下历史文化街区在改造中的应用, 探讨大数据在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中的促进作用。

1 大数据为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供信息支持

1. 1 大数据的内涵

大数据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 世纪90 年代。随着互联网、移动设备、物联网等快速崛起, 数据量年年倍增。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教授所著的《大数据时代》一书中介绍了大数据的三个特点: 以整体分析代替样本分析、以效率代替精细、以相关关系代替因果关系。IDC在2011 年的报告中用“4Vs” ( 容量、多样性、速度、价值) 对大数据进行诠释。

1. 2 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

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首次提出是在1933 年由国际建筑协会制定的《雅典宪章》中, 宪章提出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均应妥善保存, 不可加以破坏。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经历了由点到面的保护过程, 从强调单体建筑的保护延伸至其周围环境的保护。

较发达国家来说,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起步较晚。1985 年建设部提出了历史传统街区的概念, 特指文物古迹较为集中, 或能较完全体现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的街区。2002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正式采用了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

1. 3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必须以大数据为支持

1) 大数据完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所需的基础资料。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建筑、院落、街巷、活动均能体现出城市历史特色。然而, 因各种利用目标、操作观念、技术水准等参差不一, 造成了我国在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中基础资料不全面, 在对基础资料的分析上多偏于感性分析, 缺少理性分析的指导。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需要同时兼顾城市风貌特色和社会生活的延续, 城市风貌特色体现在街巷肌理、建筑风格, 社会生活体现在片区的生活需求和社交需求。大数据带来了研究微观数据的新理念, 在现有的基础资料调查上增加对人、车等城市活动要素的感知, 对社会生活发展进行分析, 使历史文化街区在改造过程中保持原有的社会活动。在大数据技术支撑下, 在传统数据源的基础上增加了互联网数据源和感知系统数据源 ( 见表1) 。

2) 大数据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动态管理。

传统的规划立足于图纸表达, 体现为规划者对未来几十年后的规划愿景, 是一种静态的终极状态, 缺少规划的连续性和动态监控。

大数据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状态。在过去一段时期内, 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中通过数据库的更新和动态监控, 根据人的活动地点和消费需求调整商业点设置, 根据网络舆论数据侧面了解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进程, 及时掌握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偏颇。

3) 大数据开启了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公众参与新模式。

由于我国体制问题, 在规划改造项目上总是以政府为主导, 公众缺少表达自己意愿的平台。大数据使基础数据的获取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收集方式上, 基于个人微观数据的研究使得规划改造具有一定的公众性。通过对路口交通状况的研究, 掌握出行特点, 以人、车等城市活动主体为分析的一部分; 通过网络平台、社交软件平台等实现成果展示和互动交流, 利用这些平台有助于政府收集公众意见, 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工作进行查漏补缺。

2 大数据在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中的应用

2. 1 以基础数据的获取为基础

基础数据主要分为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和图像数据三种。

1) 图形数据的获取。

图形数据一般能通过地形图直观表现出来。主要分为街巷肌理、房屋、绿化、土地利用等; 通过CAD对地形图进行数字化工作, 获取各要素的图形数量数据, 后期可利用GIS对数字化的数据进行编辑, 拓扑关系的生成和集合坐标的转换。

2) 属性数据的获取。

包括房屋产权、色彩、年代等信息, 一般来说该种类型的数据通过实地调查、走访相关部门来获取, 多为静态数据, 大数据技术可通过网站数据、运营商数据分析得出人群主要聚集点、实时人流走向等动态数据, 加大了对社会活动方面数据的获取。如利用大众点评等网站的点评数据, 分析得出片区人气较高的商业点。

3) 多媒体数据的获取。

多媒体数据包括图片、音频和视频三种。一般通过数码相机拍摄、网络下载等方式获取, 以图片居多, 采用JPG图像格式保存。

2. 2 运用大数据进行空间分析

1)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分析。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中需要规划布置一些基本的基础设施, 如停车场等, 一般与人的活动范围有关。通过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可以得出活动点, 通过社交媒体定位分析、移动设备定位等大数据手段结合公交站点分析区域活力, 应用GIS分析历史文化街区现状公共设施分布状况是否合理, 为后续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交通流线的引导。

交通问题基本是每个城市都患有的城市病, 尤其是历史文化街区大多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 交通负荷大, 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从而影响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质量。在大数据时代下, 百度路况图等数据开放平台为研究城市交通提供了更宏观的信息。

作者通过全天对南宁市历史文化街区道路交通流的研究发现, 街区位于南宁市交通流最大的区域, 从早上8 时起到晚上22时, 都会有道路发生交通拥堵, 是整个南宁市交通流最密集的区域, 研究发现, 机动车交通是造成该区域交通拥堵的主要因素, 在后期中应注意对机动车交通进行疏导, 根据分析对一些道路进行潮汐车道的设置。历史街区道路交通状况统计见图1。

3) 城市管理的监控。

通过GPS、移动设备信号等对交通流进行监控, 可以及时了解交通流向, 对一些可能产生大量交通流的区域提前进行疏导和控制。对一些人流可能大量聚集的地点提前准备安全措施, 以免发生意外。

4) 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局限性。

大数据的出现给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带来了更多流动性数据, 通过对建筑、地块、商业活动热度等因素综合分析, 构建一个具有活力的数据库。但是当前网络数据的信息量大而杂乱, 一般情况下对这些数据的收集分析比较困难, 并且对网络数据的可靠性论证没有相应的方法体系, 导致分析结果可能出现偏差。

其次, 当前大数据的应用与规划是近几年才兴起的, 与一些大量数据持有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并没有很好的形成, 出现了物不尽其用的现象, 并且大数据应用于历史文化街区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深入。

3 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 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面临着新的机遇:

1) 大数据的出现增加了基础资料的数量和种类, 同时动态、微观数据增加。

2) 模型分析与数据分析相结合增加了决策的科学依据。

然而, 大数据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

1) 超大规模的数据需要功能更强大的数据库对多源数据进行处理与储存。

2) 如何将模型分析与数据分析两种方法相结合成为数据应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胡明星, 董卫.GIS技术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学报, 2004 (12) :63-65.

[2]胡明星, 董卫.基于GIS的古村落保护管理信息系统[J].武汉大学学报, 2003, 36 (3) :53-56.

[3]许业和, 董卫.基于GIS的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设计方法初探[J].华中建筑, 2005, 2 (23) :86-88.

[4]胡明星, 金超.基于GIS技术在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划定历史文化街区的应用[J].建筑与文化, 2010 (7) :106-107.

[5]吴国强, 张乐益.历史文化街区调查方法初探[J].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8) :171-173.

[6]李苗裔, 王鹏.数据驱动的城市规划新技术:从GIS到大数据[J].UPI, 2014, 29 (6) :58-65.

[7]吴一洲, 陈前虎.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决策理念及应用途径[J].规划师论坛, 2014, 8 (30) :12-18.

[8]黄晓春, 龙瀛.基于大数据开展规划决策支持的技术方法探讨[Z].2014.

[9]甄峰, 秦萧.大数据在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中的应用[J].UPI, 2014, 29 (6) :44-50.

12.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十二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第一单元的教学接近尾声时我就在考虑复习课该如何上,可真正该上了,还是对如何操作举棋不定。通过组里的研究和我再三的考虑,我决定让孩子们通过练习的形式进行复习。多样的出题形式来检测学生对各部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复习大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亿以上的大数。课开始,我首先让学生回忆数位顺序表,包括计数单位、数位等。此环节是帮助学生在读数和写数时脑海中能浮现数位顺序表。接下来在复习读数时,由我先出两个比较典型的数,学生把读法写在本上,然后归纳读数的方法,包括“0”的读法。接着由学生出数,互相读,互相查。通过互查的方式巩固这部分内容。在写数的环节就放手让同桌一起复习。一起看书、互相考查、由前后桌来检查是否达标。

课上完了,总体感觉效果还可以,起码是帮助学有漏洞的学生补了一课。学生的兴趣还比较浓厚,和同桌兴高采烈的合作着,题目也出了不少。但是,还有几个方面仍然不尽如人意。

1.学生出题有些盲目,针对性不强,应该事先规定好出哪些类型的数字,练习面就更全面了。

2.课结束之后感觉是给中下生补了一课,特优生发展的空间不大,尽管差生的课都是优生给补的,但充其量是巩固了这部分知识,并没有太大的提高,因为在设计时觉得也实在没有必要设计太多的花样,基础掌握比什么都重要,其实应该不要局限本节课的内容,毕竟这是复习课嘛,可以拓展一些别的知识,这个感觉有些遗憾。

3.学生互查对老师掌握每个人的情况很有效,但是不能放松教师的监督作用,否则也起不到该起的作用。

4.激励评价很欠缺,学生是需要鼓励的,而且要常常鼓励才更好。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读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发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但是大数的概念相对于较小的数而言,要抽象的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对数字究竟有多大产生疑问。我在课前让学生去收集万以上的数,目的旨在让学生在收集的时候体会一下。至于较为确切的感受大数,教材针对这个问题在第4页安排了阅读材料“你知道吗?”,并在后面设置了“一亿有多大?”这个课题。通过这2个方面以及学生在生活中对大数感觉的逐渐培养,对大数概念的理解变得相对容易。而这部分教学主要的难题在另一方面。

在读写大数的教学中,数中有零和数的末尾有零的大数的读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读写的时候,有时写着的0不读出来,有时又要全部读出来,有时有写0要读,有些0不读。写数时,所有的0又都要写下来。写数往往会出现少读、少写或多读、多写的情况。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呢?教学中,我发现,教师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让学生采取“先分级、再读写”的方法,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先分级、后读写”,就是先将一个多位数从右往左,每4个连续数位分为一级,(最后一个数级不一定能满足4个数位),每个数级依次叫做个级、万级和亿级,然后从高位数级起,按级读,按级写。具体为:读数的时候,先按从右往左,4个数为一级,划上分级线,然后从最高位起,逐级依次往下读,每一级的读法都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读完一级,就加上这一级的级名“亿”或“万”,每一级中0的读法都与个级中0的读法一样。“先分级,后读数”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读出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多位数,减轻了记忆的负担。写数的时候,从左往右,依次圈出表示级数的“亿”“万”,有时没有“亿”则只圈出“万”,相当于读数时的用竖线分级,然后,从高级到低级,读一级,写一级,一级一级往下读,除了最高一级有效数字前面的空位不用0补足四位外,其余数级里凡是有空位的地方,一律用0来补足四位。“先分级,后写数”能够使学生不多写或少写0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大数的认识是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一。小学生往往以感性认识为主,而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同时数位、计数单位则以抽象著称,如何突破难点,使学生对数的概念清楚、数的感受丰富呢?

首先,要重视数感的培养。新课标对数感要求如下,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具体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丰富的感受。课始老师就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数数: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接着就出示:海盐县户籍人口约364302人:嘉兴市人口约3330000人。浙江省人口约49980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这样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初步感受,并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探究新知: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计数器),请学生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去独立思考、去和同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这时,“数”不再枯燥机械,而是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

其次是注意知识迁移。学生在前面所学的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这节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就如在本课的难点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的突破时,我就采用了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带着这些问题:(1)含两极的数怎么读?(2)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数位上出现0有该怎么读?(4)怎么读亿以内的数?自己去探索、发现、讨论、实践、交流获得。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出读法,学得扎实,印象也深刻,这一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给出要好得多。

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设计合理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上来,教学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这一章的教学已经过去一周了,但从孩子的学习反馈、我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思考来看,我对这一章的内容还是有些自己的看法的。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亿以内数的认识(读、写法),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用计算器计算以及教学活动“1亿有多大?”。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万以内数的认识(读、写法),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本单元就是在上述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因为在多位数中最常用的是亿以内的数,学生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写法后,应用类推的方法就可以自我完成对亿以上数的认识的学习了。另外本册还介绍了数的产生,常用的计算工具以及使用方法。

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是让孩子们在培养好习惯的过程中摸索发现大数的正确的读写法,在孩子们列举归纳中发现怎样将一个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以及在练习中掌握并巩固“四舍五入”的含义。至于数的产生,我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来上的,目的是让孩子了解一些数产生的历史文化。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我是让孩子在家在家长、网络的帮助下自学了解的,主要是让孩子学会借助他人、网络进行自我收集、整理学习的学习习惯。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大数的认识,其实就是对数值万以上数的认识,小学阶段,最大数也即千亿位数。在新授此课之前,本课有这样的学情分析:

首先,数的认识对于四年级学生有相当的基础。如千以内的数的读写,千以内数的加减乘除,千以内数的数位、进率等概念的认识。基于此,本节课所谓的大数的认识,无非就是对数的认识的拓展,许多的概念可以由前迁移。

其次,学生对于数的认识,有了许多的经验,从数的运算,到数的概念,因而,对于大数的认识,学生终究有基础。只不过,数位增多了,数级延伸了。此之故,必要的旧知复习,不仅练习量的必要,而且更是新知探究的依据,可为学生的新知探究准备了梯度的设定。

因此学情分析,故得此课之轻松教学。然而,轻松教学并不等于学生就能新知的容易掌握,教学之中,许多的问题,仍然值得教师去反省。从学生的个性差异之考虑,到教学方法之创新,再到教学细节之把握,都值得我去作自我反思,以鉴后用。

首先,从教材内容安排进行分析。大数的认识,毕竟源于生活,无所生活价值,何求大数认识?教材首先是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呈现,学生感官到,数据很大。整万、整千的数据,表明凑整之必要,也为之后的四舍五入凑整法准备了生活依据。此时,教学之放手,学生可能会读,则让优等生尝试。然大部分学生对大数几无接触,更别说认识了。所以,有教学跟进的需要。而后,以全国人口、上海人口数据作例题,进行新课的探究。也许,依据之前的万以内数的认识经验,优等生能读出这些数,然大部分学生不能读。于是,有读数工具方法的跟进,教材安排了数位顺序表和数位、进率的概念认识,以及我国传统的“四位分级”读数法。依据数位顺序表,能够表达出各数位的单位意义,然而读数却依然有困难。这就跟进了读书的一般方法“从高位读起”,从最高级读起。之后,对于读数的难点——中间有零、末尾有零,级首有零的读数,教材也给予了“试一试”的示范关注。在数位认清,读书熟练的基础上,然后才能写数。这里,后世经验也许与先验探究正好相反。人类之初,也许先能表示,结绳记事等,然而哑口无言,心知肚明,也就不存在读数问题了。然而,如今我们先得学会读书,然后才写数。

依据数位顺序表,写数也就成为可能了。教材安排了依据数位顺序来写数,而后才是脱离数位顺序表的写数练习。在读数、写数、数位熟练之后,方能比较大数的大小。所以,教材安排了许多的练习。不过,我觉得教材在重难点上的示范例子太少,要求老师的领悟参透教材的细度太高,稍不注意可能连老师都会失误。这完全没有必要,要知道教材其实也可以给学生提供自学的榜样,这就要求在重难点方面的示例,需要典型。像本课的“万级全部为零”就示范缺失。

其次,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先是旧知的复习,即万以内数的读写,数位概念等,这为大数的认识准备了基础迁移。无疑,学生新知学习有经验基础。接着,学生感悟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感觉数据大,不会读。这就引出了大数的读。读之前,得先认识数位意义,进率关系,这样为读数提供了理解方面的助益。比如,知道大数里有多少个万,知道大数里的数位意义,就向读数提出了要求——读数从最高为读起,读大数时要注意数级单位等等。

教授读大数时,“四位分级法”是一个很好的工具方法。四位分级,也符合之前的千以内数的认识学情。结合数位顺序表,让学生明白每一个数级表示什么意思,每一个数级里有几个数位,数位指什么,计算单位又是什么意思。这里,我让学生充分理解,不能着急,因为工具方法的掌握是知识技能习得的助手。充分理解了数位顺序表,也就不仅能读大数,还能清楚概念。

在读大数时,我非常强调“四位分级”的学生主动过程,再加上之前学过的“中间有零,末尾有零”的读书经验迁移。初学时的示范,学生练习时的时刻提醒,可谓苦口婆心。所以,班上学生对大叔的读,基本不存在问题。至于万级

没有单位、级首有零的读书难点,当然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然而,这样的引导也得建立在学生的数理理解之上,否则效果只是看上去的暂时美。正因为这样的难点教学细究,学生对于大数的读,也就不存在理解方面的死结。

大数能熟练读了,在学生经历了读数所返现出的“读作”文字表述过程,之后的写数也就活水源头了。当然了,初学写数,仍然不离开数位顺序表,毕竟数位的文字表达,需要反映在数位顺序表中,方可容易理解。于是,我也是先让学生依据数位顺序表来写数。只是,学生自己也能感觉到,若是总依数位顺序表来写数,岂不麻烦不断?于是,我自认为的写数创新法就顺其自然地介绍给学生了。我要求学生在理解“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先写最高级写起”的基础上,对于我介绍的方法进行理解建构。我的方法是,“找数级单位法”,与之前读数的“四位分级法”相呼应。

找数级单位法,要求学生能找到文字读数中的“亿、万”字样,然后再其底下作以标记。这样可以提醒自己,此数最高级在哪一级,一共有几级。有了认知,然后才能从最高级写起,从最高位写起。否则,写数方法完全停留在口诀表面之上而已,学生对于从最高位是无从把握的。当然,学习还是离不开好习惯。于是,写数之时,让要求学生,写完高级位,就想它的低级位,写完上数级,就想下数级。同时,写完一级,就自觉画上数级分级虚线。然后,再读一读自己的写数,看能否与原来的文字读数相同。而这所有的过程,我都在黑板上示范了,取得了学生们的认同理解。因为,写数时已然分好记级了,所以读书也就简洁了。这样的要求示范下来,经过学生的几次训练,也就变得自觉了。效果看来,学生对于写数也高效了。即便有些学困生的不自觉,反复地提醒,他们还是能够做到自查的,这于他们而言,当然也就是进步了,于我而言,相比总是无所方法地死规定,也要省力不少。

当然,大数的认识,其实读写也有难点,这就是数位上的数字干扰,或者中间、末尾、级首有零的大数读写,乃至数位概念的认知,这些需要反复地训练,典型错题、易混淆题得不断反馈。练得次数多了,学生也就引起注意了,这对于学困生而言,尤其重要。

为激励他们的创造个性,也为激发他们的兴趣,更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在大数的读、大数的写新课之后,布置了学生的“出题自做”课后练习。不要求同一难度,不作同一题目的训练,只要他们依据基本的“大数读写”规则,自己编写“写大数,然后写出读法”、“写出读法,再写出大数”这样的练习题,岂不是分层作业?虽然,学困生也许基础大数的读写(容易简单题目),优等生难点方面的挑战,但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都是一种进步,我也会因此而给每个学生以鼓励。当然了,这样的“出题自做”,对我而言,也是提出了挑战——设计时的用心,评价时的同心,披阅时的细心。毕竟,没有统一的答案可供参阅。

大数的认识,学困生依然认识不清,不能说以上的教学就很成功。但我尽量做到教学方法的人性,迎合他们的心理认知,这样以求教学的共进共生,岂非教学相长之必然意义?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本单元《大数的认识》,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共分约12课时的教学任务,继接三年所学大数的知识为基础,以计数器为学具,以计数器为拓展的大数的初步学习,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的读写及生活中的运用,并能在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及近似数的认识。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对“亿以内的数”的准确读数或写书,难点是“亿以内的数”中“0”的读与不读,写与不写。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的存在。首先通过让学生自由汇报收集到的信息,及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数的存在,进一步扩充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并且相信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十进关系、数的组成等知识时,我采取让学生自学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学生由于已经有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所以对于数位、十进关系和数的组成的相关知识很快就掌握了。对于“数级”和“计数单位”这两个新的知识点,学生通过自学也很快理解了。在此环节的教学,教师只起到了一个帮助学生梳理新知的角色及向学生介绍国际上的“三位分级法”。

在教学中充分应用计数器的规律性,让学生快速准确记忆计数器从右向左的依次数位,通过拍手游戏、闭眼空间形象记忆法,使学生掌握相邻两个数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结论。同时牢牢把握亿以内数“四个一分级,读几就写几,缺位用零补,读数从高向低位”。“四舍五入”更好掌握,题目规定近似那个位,采取“四舍五入”法,看此数位满“5”进位,不足“5”时,后面的数位全部近似为“0”计数时,带单位可省去该数位后面的“0”,再写上单位。

我在课堂上采取四个分层来授课:一是在备课中分层,从知识的疑难程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层次、有梯度设计教学、设计课堂;二是在讲课中分层,让简单更容易掌握的知识点竟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掌握,知识的演变和综合应用部分能使大多数学生基本掌握,了解知识的贯穿途径,在拓展和探究发展的内容当中,可在用时少,题目精炼,鼓励少数发展中或有能力的学生去思考、去学习。通过对比,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还是利用“分级”的方法来写数可以让我们写得又对又快。

从学生课堂反馈看,学生掌握情况较好,只有少数个别学生还需加强训练。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

本节课对大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读写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会正确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采用练习的方式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及改写。

在复习中我根据复习课的本质,引导学生系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灵活的整理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积极地完成了复习内容。本节课的思路清晰,我的感觉还不错。具体是这样的:

在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本整理,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并用自己的方式写下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课堂上直接引导学生说说本单元都学了哪些内容,学生边说教师一边板书,然后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结构图,这样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就一目了然。

在理清数位顺序表这个知识点之后,进行了课堂练习,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巩固,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对大数的读法,写法及大数的改写,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回顾,归纳总结。当指名学生出题让大家练习时,学生的兴致很高,都愿意展示自己,课堂气氛由原来的沉闷,变得活跃起来。

总的来说,在复习中我能较灵活的组织教学,采用边讲边练、或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尽量做到形式多样,避免枯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每一个教学环节联系得不够紧密,感觉很不紧凑,课堂上自己的调控能力比较差,针对学生的回答不会随机应变,这节课的板书多、乱、杂,排列很不整齐。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学习,多看一些有关数学教学方面的书籍,多听有经验老师的课,特别是随堂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课程分析:《大数的认识》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本单元是小学生整数认识的最后阶段,也是系统整理整数概念、读写法则等的过程。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建立了良好的数概念认知基础。本单元要认识万以上的数,这是认数范围的又一次扩展,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大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是很广泛的,但在小学生生活中很少接触,比较抽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分析:通过第一组信息,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准备。通过比较两组信息中的数,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还大的数,而且这样的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体会学习大数的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拨数,引导学生思考“万位满十怎么办”,使学生自主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并体会10个一万是十万。

通过小正方体的累加过程,帮助学生感受十万的大小,培养数感。利用类比迁移规律,在认识了计数单位“十万”后,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新的计数单位“百万”“千万”和“亿”,并把它们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归纳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在整理数位顺序表的过程中,认识数位、数级,并结合现实情境,体会相同的数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大小就不同,即“位值”的含义。做一做第1题,通过数数,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数规律,第2题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加深学生对数位排列顺序和数级划分的认识。教材第8页的两道练习,巩固学生对数位、计数单位和数级的认识。与十万相比,一亿是个很大的数,学生不容易感受到。因此,以赤道为例,告诉学生1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以绕赤道3圈半,引导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教学反思:上完这堂课后,总体感觉学生对大数的认识,掌握较好,由于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对大数的认识和学习。在备课时,应做到备学生,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我更多得关注老师采用何种手段去教,忽视了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方式在学的问題,导致学生学的不够扎实。个别学生不能准确记住每一个数位的位置,数位与计数单位分不清楚。最后一点:“以赤道为例,告诉学生1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以绕赤道3圈半”后来有学生问我,什么是赤道。这里如果能改成“1000个小学生能站满我们的操场,那1亿个小学生能站满多少个操场?”这样在学生就能清楚的认识到1亿的大小,对大数也能有个清晰的估计。告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多学习、多探讨、多请教。真正做到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做到自如驾驭教材,做好学生求知的引导者、点拨者。放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

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本节课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丰富感受,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并让学生养成读数,写数时要分级的好习惯。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教学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而且在整节课的过程中利用情境教学,设计读数比赛活动,使学习氛围相当浓厚。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计数器),让学生自己制作数位顺序表。注重对学生的多种评价。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9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三年级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读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数感。

大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了,但受学生年龄的影响,对大数是比较陌生的,教材在编排时,收集了很多信息,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身边的的大数,增长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教师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寻找一些身边的数据,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对于亿以上的数,只知道比较大,但到底是多大?这些数在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处呢?如果只是在教学中告诉学生大数比较大,只是口头上去感受这个数的大小,那么学生对大数的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不能从实质上去理解,所以在课前我就让学生去收集万以上的数,目的旨在让学生在收集的时候先感性体会一下,知道这些数在生活中的用处。至于较为确切的感受大数,教材针对这个问题在第4页安排了阅读材料“你知道吗?”,并在后面设置了“一亿有多大?”这个课题。通过这两个方面以及学生在生活中对大数感觉的逐渐培养,对大数概念的理解变得相对容易。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数的习惯

这部分教学主要的难题在读写大数的教学中,数中有零和数的末尾有零的大数的读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读写的时候,有时写着的0不读出来,有时又要全部读出来,有时有写0要读,有些0不读;写数时,所有的0又都要写下来。写数往往会出现少读、少写或多读、多写的情况。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呢?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数的习惯,让学生在读数和写数时都画上分级线,强化四位一级,这样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同时针对部分较弱的学生,让他们自己用硬纸板制作数位顺序表,每次读数和写数时先在数位顺序表中进行,熟练后再慢慢的用四位分级的方式进行,感觉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在这里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分级一定要从右往左,最后一个数级不一定能满足4个数位。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学生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

本节课对大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读写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会正确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在复习中我根据复习课的本质,采用查漏补缺、系统整理和综合应用的方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灵活的整理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积极地完成了复习内容。本节课个我的感觉很好,学生的思路清晰、循序渐进。具体这样安排:

一、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

在课前我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本整理,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并用自己的方式写下来,课堂上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知识结构图,然后以组的形式进行整理补充,教师根据学生的整理进行板书,概括。这样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就一目了然。

二、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理”和“练”

在复习中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方式,采用边讲边练、或理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练习的设计上,尽量做到追求多样,避免枯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在这样的安排下,能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效果较好。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大数的读、写和近似数。

在研究教材之前我觉得这里可能会很难,但在我翻了翻教材和教参之后觉得非常简单,觉得这个单元的学习除了近似数有些学生可能开始认知时有难度外,大数的读写只要分级正确了就基本没有问题了!

在和学生们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了如下问题:

1、不分级现象。很多学生可能觉得分级较容易,在读数写数时不分级,上去就写,导致练习出错较多;我要求孩子们分级时用虚线分级,以免有个别孩子书写不认真把分级杠误当成数字1。

2、分级错误。如:1234567,有的孩子由于粗心或是对数位的级认知的不清楚将其分成了1234!567,这样的现象还不止一个同学。

3、写数时不能正确全部写对。如:一百二十四万,写成了1百二十四万;二亿三千四百五十万三千零九写成二亿三千四百五十三千零九,漏写了万级的单位,导致出错。

4、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了解不深刻。比如30000008,有的学生就在个级读了两个零。

5、求近似数时一般学生对求省略万位后面的位数和亿位后面的位数这两大类一般都比较容易掌握,但比如千万位后的位数、百万位后的位数这种就开始犯迷糊。

突破方法:

1、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还是以分级读写数为重点突破方法,但首先一定要和学生清楚的认识各个数级的数位分别有哪些;然后一定要让孩子们在做题时分级,熟能生巧,现在刚学的时候勤分多分,到高年级才能练就用眼分的技巧,为了使卷面书面整洁,我建议孩子们用笔轻轻的分,除了用虚线还可以用逗号、顿号等比较小型的标点符号来区分。

2、求近似数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要求学生读清要省略的是哪个数位后面的尾数,然后重点看要省略的数位后面的数位,再根据四舍五入的原则进行求近似数。

本单元单元测试题较简单,但还是有8位同学没有得A,我认真翻看了这些孩子的试卷,发现他们书写不认真、做题不分级、写数读数时比较懒惰,图快不检查,已督促他们认真订正。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2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三年级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读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了,但受学生年龄的影响,对大数是比较陌生的,尤其是亿以上的数,只知道比较大,但到底是多大?这些数在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处呢?如果只是在教学中告诉学生大数比较大,只是口头上去感受这个数的大小,那么学生对大数的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不能从实质上去理解,所以在课前我就让学生去收集万以上的数,目的旨在让学生在收集的时候先感性体会一下,知道这些数在生活中的用处。至于较为确切的感受大数,教材针对这个问题在第4页安排了阅读材料“你知道吗?”,并在后面设置了“一亿有多大?”这节活动课。通过这2个方面以及学生在生活中对大数感觉的逐渐培养,对大数概念的理解变得相对容易。

这部分教学主要的难题在另一方面。在读写大数的教学中,数中有零和数的末尾有零的大数的读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读写的时候,有时写着的0不读出来,有时又要全部读出来,有时有写0要读,有些0不读;写数时,所有的0又都要写下来。写数往往会出现少读、少写或多读、多写的情况。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呢?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让学生在读数和写数时都画上分级线,强化四位一级,这样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同时针对部分较弱的学生,让他们自己用硬纸板制作数位顺序表,每次读数和写数时先在数位顺序表中进行,熟练后再慢慢的用四位分级的方式进行,感觉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在这里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分级一定要从右往左,最后一个数级不一定能满足4个数位。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学生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自己所存在的困惑是,是不是省略万或亿后的尾数就一定要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看了教师用书上是“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省略了万位后面的尾数,但好像在许多练习中都没有很清楚的要求,如练习二的第8题:先写出横线上的数,再求出近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那么这时是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呢,还是只要省略后面的尾数,个级数有4个0代替也可以呢?在教学中我比较死板的要求了第一种,但有时学生还是会写成第二种,而这个困惑也一直在我心里,希望有老师能帮我解惑。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3

大数的认识是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一。

小学生往往以感性认识为主,而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同时数位、计数单位特别抽象,如何突破难点,使学生对数的概念清楚、数的感受丰富呢?首先,要重视数感的培养。新课标对数感要求如下,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具体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丰富的感受。课始老师就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数数: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接着就出示:海盐县户籍人口约364302人:嘉兴市人口约3330000人;浙江省人口约49980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这样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初步感受,并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探究新知: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计数器),请学生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去独立思考、去和同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这时,“数”不再枯燥机械,而是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

其次是注意知识迁移。学生在前面所学的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这节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就如在本课的难点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的突破时,我就采用了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带着这些问题:

(1)含两极的数怎么读?(2)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数位上出现0有该怎么读?(4)怎么读亿以内的数?自己去探索、发现、讨论、实践、交流获得。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出读法,学得扎实,印象也深刻,这一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给出要好得多。

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设计合理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上来,教学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4

在这节课上,我追求评价方式多样化,在上课过程中,我时不时给学生加10分,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回答问题情况给自己加分,这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指名学生模仿老师出题让其他同学回答,由出题的同学给回答问题的同学加分,这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最后再由大家给得分高的同学评价。在这种课堂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自主学习和评价的乐趣。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读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发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但是大数的概念相对于较小的数而言,要抽象的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对数字究竟有多大产生疑问。我在课前让学生去收集万以上的数,目的旨在让学生在收集的时候体会一下。至于较为确切的感受大数,教材针对这个问题在第4页安排了阅读材料“你知道吗?”,并在后面设置了“一亿有多大?”这个课题。通过这2个方面以及学生在生活中对大数感觉的逐渐培养,对大数概念的理解变得相对容易。而这部分教学主要的难题在另一方面。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

刚刚对四年级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可能这是本学期的第一单元,当时也是我自己刚刚接手新班级。上课教学也比较没经验,学生掌握的也不够稳当。记得当时的单元测试,学生的成绩一团糟糕。而现在发的复习测试,填空题也是错误百出,丢分不少。

在这里,其实也要对自己进行自我批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对于有些题目自己也不是理解的特别清楚,可能在教学中,给学生带来误导。例如:5812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我之前都是让学生在进行四舍五入之后,把万后面的尾数变成0,写成6000.但是有些练习题中却出现 68400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学生却直接去掉了四个0,因为他们找不到千位可以进舍,不知从何下手,后来问个朋友的意见,说这题目的意思其实就是让我们以万做单位,写成6840万,有时候也觉得挺惭愧,一些题目在教会了学生这样做时,却又后来告诉他们,原来不是这样的,使他们在原来的思维上进行改变,也为难了一班的学生。

上一篇:新三好学生先进事迹下一篇:事实劳动关系中劳动者该如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