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读书心得

2024-10-21

小学生课外读书心得(精选8篇)

1.小学生课外读书心得 篇一

有一位名人曾这样评价《汤姆・索亚历险记》:它是一本让人回味童年的天真,但又同时在批判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南方社会的贪婪肯愚蠢。我仔细阅读了一遍又一遍,由衷的感受到当时的现实!

《汤姆・索亚历险记》记述了主人公汤姆・索亚小时因讨厌死板严格的家庭生活,可恨的主日学校,和那些整天困扰他的规矩,更加厌烦学校里的功课。决定才离家出走,和他的小伙伴哈克贝利・芬一道去冒险。他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统帅众和海盗强盗的首领。最后还靠着自己的才能成为了一个“小富翁”!

汤姆・索亚是一个乐观勇敢、且敢于跟坏人做斗争的人。有一次,他和哈克在墓地里目睹了一场斗杀:乔埃杀死了一个医生,又把_的行径嫁祸给彼得。最后,汤姆・索亚在法庭上把乔埃给拆穿了,救了彼得一命。

他还是一个有责任心,遇到困难不惊慌失措,而是冷静地想办法,永不放弃。有一次,汤姆・索亚和贝琪在魔克托尔山洞里面迷路了,走了三天三夜也找不到出口。他们已经筋疲力尽了,贝琪放弃了生存的希望,但是汤姆・索亚却没有放弃,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找到了出口,救了自己和贝琪。

大人们看这本书时,可能全程都只是带着批判的目光审视这个可爱顽皮童趣的小汤姆,但是从未汤姆的角度出发,想想汤姆为什么会这样?在文中汤姆曾这么说:“宁愿在舍伍德森林做一年的草莽英雄,也不愿当一世美国总统。”这恰恰反应了人们的虚伪可笑和孩子对自由理想的向往。

或许汤姆索亚,对于今天的成人读者的另一个作文重要作用就在于促使他们将汤姆哈克这些纯真无邪的儿童作为一面镜子,认真审视和检点一下自己的所做所为,汤姆讨厌枯燥的功课骗人的教义和死板的生活环境喜欢调皮捣蛋惹事。但是他却富有正义感,有良知相形之下,书中的很多成年人,包括那些喜欢像汤姆灌输宗教教育的正人君子,却多少都染上了,自私,懒惰,保守贪婪的陋习。今天他们已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儿童那份纯真,也更加整弥足珍贵。

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批判谁,或是表扬谁。只是想让世界变得更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让有陋习的人们活得更好!我读完《汤姆・索亚历险记》发出这样的感叹。

2.小学生课外读书心得 篇二

那么,当今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如何? 课外阅读中存在哪些问题? 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呢?

一、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情况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在我校“读书节”期间,我对六年级63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和家长、相关教师进行了座谈。下面是这次问卷调查的内容和结果。

1.你每天自觉读课外书吗 ?

每天读21.8%;经常读36%;偶尔读,42.2%。

2.你对课外阅读有兴趣吗 ?

自愿读28.5%;家长、老师要求读41%;说不清,30.5%。

3.你课外阅读哪类书籍 ?

文学名著31.8%;科学幻想24%;漫画36%;其他8.2%。

4.你家的藏书有多少 ?

100以上9.3%;50—100册53.5%;50册以下37.2%。

5.你认为课外阅读对你有帮助吗 ?

帮助很大20.6%;帮助不大23.5%;影响考试成绩27.4%;说不清28.5%。

6.语文阅读课上课情况如何 ?

有指导39%;没指导31%;挪作他用30%。

通过对学生问卷与学生、家长、教师座谈的梳理、反思,分析问题及原因如下:

1.学生对外阅读的兴趣不浓

学生每天读书、经常读书的比例低;偶尔读书的占近一半比例; 自愿读书的比例低, 只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才读书。在和学生的座谈中发现,学生的课余时间基本用在看动画片、上网玩游戏上。音像、网络等大众传媒对纸质书籍产生巨大冲击,势必削弱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书写能力,进而弱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2.学生能够自主选择的适合读物不多

学生课外阅读主要以科幻、漫画等题材的书籍为主,少了对经典名著的阅读;课外阅读书籍的粗糙肤浅、家庭阅读书籍的匮乏,已经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最大障碍。通过座谈得知,家长很少主动带孩子去书店购书,即使孩子要求去,购买的也大都是练习册和参考书。仅凭个人兴趣和单一目的进行阅读的做法,影响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深度。

3.对课外阅读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

很多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帮助不大, 或者说不清楚,甚至有的同学认为课外阅读影响了自己的成绩。相当一部分家长也持此观点,因此不支持学生看课外书。可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只重视读书对学生智力的支持,忽视了课外阅读对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作用,使课外阅读被打入“冷宫”,让学生与读书为乐“绝缘”。这是学生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4.教师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

调查表明:很多情况下,学生的阅读课被挪作他用;即使是在阅读课上,有些老师也是放任自流,对学生如何阅读、怎样积累、如何运用等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家长对阅读方法更是知之甚少。因此,让老师走出应试的“怪圈”,摒弃急功近利的做法,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才能真正发挥课外阅读发展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心志上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

1.着力培养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首先,教师和家长要起表率作用。老师与学生一起遨游书海,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这样就会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读书氛围, 从而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其次,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开展每周故事会、心中佳作推荐、一日新闻发布、一分钟演讲等活动,在学校举办“读书节”、开展“读书之星”评选活动,通过活动把学生引入书籍世界,同时把在课外阅读中了解的知识、见解、体会、方法跟大家交流分享,让学生之间产生心灵的碰撞和共鸣,学生自然会愉快地读,快乐地读。

2.恰当选择阅读内容

“不知道阅读什么”,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和家长。因此推荐阅读书目这一任务, 责无旁贷地应落到教师的肩上。教师在向学生推荐书目时,要注重思想性、时代性、趣味性与可读性。我的做法是:首先配合教材推荐相关书目。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适时让学生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学完《鲁滨孙漂流记》梗概后,让学生阅读小说全文,赏析精彩情节并写心得体会。其次结合学校活动介绍阅读书籍。比如根据学校开展的“学雷锋”活动,我就向学生介绍《雷锋日记》;国庆节期间,我就向学生推荐阅读图文版的《上下五千年》,并组织开展“祖国在我心中”征文。再次是根据“时代热”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当今不时会刮起一阵“时代风”,形成一股“时代热”,教师对此最好的方法是适应时代,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适合书目。比如一段时间,“漫画口袋书”曾风靡一时,其中鱼龙混杂,我就特意挑选《成长路上,我们与法同行》漫画口袋书让学生阅读,学生普遍反映既好看又实用,一举两得。

3.自觉养成阅读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养成以下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

首先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教师要和家长密切联系,每天抽出校内校外的“边角料”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日久天长,使之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其次养成专心阅读的习惯。要稳得住心 ,耐得住寂寞 ,自己要做阅读的主人,用心灵体味阅读愉悦,享受探求知识的快乐。再次养成读思结合的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有质疑精神,有自己读书独到见解,不要一知半解,更不能不懂装懂,拾人牙慧。唯有如此,才会获益多多。

4.教给正确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两种方法最简单易操作:一种是略读与精读。为了快速获取某方面的知识,可以先检索相关书目,快速阅读,获取自己所需信息。精读是在阅读过程中, 对与自己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特别感兴趣的章节, 细致读、思考读、研究读,并在文章精要处勾画圈点。一种是做读书笔记。可以摘录鲜活词语、优美段落、名言警句、历史典故等为己所用;亦可根据所读内容,思考玩味,抓住自己感悟最深的一点谈感受。无论哪种方法,在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时,教师都要遵循三个结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外阅读与听说读写相结合,课外阅读与各种活动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读有所得。

摘要:作者通过对小学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及和部分学生、家长、相关教师的座谈,反思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四个方面提出加强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着力培养阅读兴趣,恰当选择阅读内容,自觉养成阅读习惯,教给正确阅读方法。

3.小学生课外读书心得 篇三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是,根据对我们所教学生的调查来看,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理由是没有时间,更没有兴趣!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说的是人伴着读书生活的一生的过程。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足见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的习惯应该是从小培养的。应该说,课外阅读是在校外进行的,理应由家长来帮助孩子养成这一习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家长自己没有读书的习惯,更有家长不屑于读书,也就谈不上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了。于是,作为教师就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责任。但是,学生不在自己的眼前,怎样让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呢?作为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现在大多数学生之所以不读书,主要是因为没有阅读的兴趣。但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兴趣的产生,可以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发自内心的爱好;另一方面是由于某种外力的影响而逐渐产生。

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爱好读书当然是好的,可这毕竟只是少数学生。

那么怎样通过外力的影响,让学生逐步产生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读书,读书有什么益处,这可以说是给学生阅读以外在的动力。

大量的阅读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我们的阅历是有限的,即使是旅游家也不可能将足迹留在世界的每一寸土地上,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大多来自于各种各样的书籍。如果我们不去阅读,又没有丰富的阅历,那就必将使我们的思想陷入肤浅的境地。

通过阅读可以使生活变得丰富起来。读书,有人称之为第二生活,说“不可一日无书”。俄国科学家皮罗果夫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感受别人的生活,可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感受自己所没有感受过的欢乐与痛苦,也可以获得认识世界及认识自我的能力。

读不同的书,对我们的益处也是不同的。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可见阅读可以塑造人的性格,还能弥补人生的不足。

其次,是要让学生懂得读书的重要性,给适当的阅读压力。适当的压力,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在现代社会里,广泛的阅读已成为生活的必须,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知识除了从学生的课堂学习中来,更要靠自己不断的学习。另外,大量的课外阅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所以即使是单就考试而言,只有把课内教学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以不变的能力去应对万变的考题。

最后,要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环境。教育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社会要给学生宽松的生存环境,营造爱读书的大环境;教师要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并要以身作则用自己渊博的知识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家长要用长远发展的目光来要求学生,给孩子的阅读创造物质的条件和精神的环境。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认为养成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第一要素,是要让学生能静下来去寻找和安排阅读的时间。阅读不在一天里时间的长短,而在持之以恒地坚持。知识的增长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而阅读是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比如说在上床睡觉之前读几页书,虽然说躺在床上看书是不好的,但在卸下一天的负担,拂去一身的劳累,安静地读自己想读的书,不失为一种美好的生活。

其次是引导学生选择阅读的书籍。按照过程教育理论家怀特海的过程理论,人的学习是按“浪漫——精确——综合”这三个阶段螺旋发展的。相对而言,初中学生的阅读还属于学习的浪漫阶段。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选择阅读的对象时,应本着两个原则:一是有益,二是有趣。应该说读书有是有好处的,关键是看你怎样去读。但是中学生的鉴别能力还不高,社会阅历也少,认知水平也有限,所以,学生选择书目也需要指导。大体来说《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作出选择。阅读的兴趣是建立在知与不知之间的:如果是已经熟悉的,不用看书也知道。根本就不了解的,看也看不懂。令人感兴趣的是那些不清楚或是不很明白的事物,这样的文章和书籍读起来轻松,又能获得新知识。各人的兴趣不同,所爱读的书也不同,究竟选择哪一类型,有一个评价的标准:当你拿到一本书阅读时,能够很快进入文字,并产生联想、想象甚至创作的冲动欲,就可以断言:这书是适合你的佳作。

阅读生活,开始接触的书很重要,开始读的是什么样的书,有了兴趣就难以再接受别的好书了。就好像黛玉在听香菱说爱读“重帘不关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这样的诗句时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就再也学不出来的。所以,中学生在最初选择读书对象时要注意两种不良倾向:一是不要堕入恶趣,专看品格低下的书;二是不要好高骛远,看暂时还读不懂的“名著”;三是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应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略读,略读是为了广泛的涉猎。略读的方法,就是遇疑难问题时跳过去读。就好像五柳先生的读书一样: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一部分为精读。精读是建立在略读的基础上的。精读时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随时进行勾画摘抄。在阅读的同时,对于精彩的词、句、段要标出,做好笔记。二是做好读书批注。随时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赞美的、批评的、联想以及那时产生的写作的冲动和灵感。阅读时还要有质疑的精神,要读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要有自己的甄别能力。三是学会写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必须是逐渐培养,躬身实践,学生一旦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将终身受益。

4.红楼梦课外读书心得 篇四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红楼梦课外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楼梦课外读书心得1

俗话说得好,“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其意白见。但碍于《水浒》、《三国》等从牙牙学语起就阅读,再读已无多大意义。无奈之中,捧起那“石头”硬啃起来,倒别有一番“胭脂”味。下有几条真(天真)知拙(笨拙)见,以供茶余饭后消遣。

首先,我觉得这本书并不只是单单一本感情小说所能概括。作者为写此书,寒窗几十载,对医药、园林、建筑、书画、诗词、烹调、服饰、花草、古董等,都有所研究。整部书对研究探讨青朝风俗民情很有帮忙,它仿佛是当时生活的小百科,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怪不得至今还有许多红学家专门研究此宝。此书所现之人情世故,官场是非,在今日都屡见不鲜内涵之深,可真谓看一遍两遍不少,读十遍八遍不多。对于我精读此书是对吾之文学素养起巩固、提高,以致于升华之用,大有相见恨晚之情。

红楼梦里的感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感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感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可是生不逢时的感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

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着着自我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

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那里没有她能够依靠的亲人,没有她能够倾诉的知己,仅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杯具的起因,还不如把职责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感情。如果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描述,那么我能够感受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痛苦。地狱的烈火在身边燃烧,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肤之痛,却是切肤之爱。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应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还有要说的就是薛宝钗的感情杯具了。宝钗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贾家,也深知宝、黛二人心意相通,却无力抵抗。薛母再疼她,也无能为力,贾母如此有诚意,自我又怎生婉言拒绝?何况,薛蟠之事,贾家也尽了不少力,宝钗也不想为难母亲。嫁于宝玉后,虽说黛玉已死,宝玉待她也不薄,可宝玉仍是对黛玉念念不忘。最终,她已怀身孕,宝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为僧,留她独守空房。说来,得人心又如何?最终也未得幸福。

我始终觉得宝钗是全剧中真正的强者,她从不再人前为难他人,不与人正面起冲突。她的.才华绝不在颦儿之下。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说话从不造次,不该说的话绝不多说,即使是顽话,也是极为细心,甚至是无懈可击。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凤姐无话不说,说话好似毫不讳忌,泼辣来形容也不足为过,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绝差不了凤姐许多。

就拿此二事做分析。她时而劝戒宝玉,宝玉无悔改之意,她也不勉强,一她是姨娘家的,不便多说;二袭人如此劝慰,仍不见起效,多说也无效。就此打住,多说无意。再拿她与宝玉结婚之时,伺机将颦儿的死讯告诉他,也显示了她的才智。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来说说我自我的见解,我自认为对宝钗的为人,性格,想法都不够了解。我只是以一个常人的角度来思考。宝钗处理世事甚是圆滑,几乎是人见人爱,可难免会有点虚伪感。她对何人都是如此,也不轻易像他人倾吐心声,她就好似将自我藏起一般,在我看来没有人自愿,将自我埋藏,她也许是为了建立地位,或是想得人心才这么做的。

在母亲面前,她是贴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薛姨妈脸上也有光。也许她是招人喜欢,可同时她将真正的薛宝钗埋葬。在整部书中,表面上她也许是最完美的,可我总觉得她出卖了自我的心,自我的灵魂,那还有什么完美可言?

也许是家境关系是她不得不如此,家有薛蟠这酒囊饭袋,虽有薛蝌,可毕竟不是亲哥哥。她可能想忍得一时,时机成熟后,便可寻回自我,可到时到何处寻回自我?虽然她是强者,我个人认为将自我埋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不是一个弱者做的来的,可最终她却不是真正的赢家。

美梦终究一场空。韶华散尽,容颜衰。独坐烛前痴痴叹,才觉泪痕爬满容。过往如云不可及,镜中双鬓已成霜。膝下遗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闲来无事仰望月,无语能诉,唯有泪空流!

常听人讨论,宝钗凄惨还是黛玉凄惨?可纵观全文,细细评之,你便会觉得这个问题已不重要了。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黛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红楼梦课外读书心得2

“我们太年轻,年轻到整天闹着自由,却不知道自己一直很自由。”可是既然我们还“闹”自由,证明我们确实不够自由,或许在某些方面我们是“不乖”的。偶然的一次问同桌:“林黛玉为什么葬花?”同桌回答:“因为她无聊。”从今天这个时代想那肯定是无聊透顶才会去葬花。

在初中就听说《红楼梦》是本百科全书,学生必读物。由于是古文,我第一次读《红楼梦》真不知道它哪里好,只知道有一个不务事的贾宝玉,还有一个知书达理的林黛玉。

第二次都是因为我在书店买到一本白话文的《红楼梦》,但无论是古文的还是白话文的,都没有介绍为何书名叫《红楼梦》而作者眼中的《红楼梦》又是怎样的?通过读书中的内容我只能把题目理解为:年少无知,胜似梦一场。这里我只是从主人的角度理解,要是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则可以理解为:物是人非,千变万化。

有人说《红楼梦》是本医术,书中记载的药方及治病的方法都是奏效的;有人说《红楼梦》是本教科书,书中有许多教人处世之道;有人说《红楼梦》是本爱情小说,记载了贾宝玉和林黛玉凄美的爱情故事。

而我认为《红楼梦》是本反封建之书,在书中林黛玉广读诗书,可在贾府她只说自己略懂;而贾宝玉身为官仕子弟不好官场,只喜欢玩乐;地位高人一等的贾宝玉和出身于小官吏之家林黛玉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一个是批判女子无才便是德;一个是批判官场折人才;还有一个是批判封建等级制度。

我认为林黛玉的葬花不是因为无聊,而是失落。这是一种对当时封建礼教的强烈不满又不能反抗的愤怒无奈的表现。《红楼梦》的结局是悲惨的,他们都放弃“不乖”去遵循制度。当我们放弃反抗,结果只能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我们依旧会过得很好,只不过已经失去了本色。

当今的世界不也这样吗?条条框框的规定制约着我们的生活,稍有越界就被认为“不乖”,我们的思想就这样乖乖的去思考着人生。曾经有多少人放弃“不乖”?现在又有多少人坚持“不乖”?

当人生走到尽头,我们会不会感叹,这又是一场《红楼梦》?

红楼梦课外读书心得3

多年前读过红楼,可惜那时少年心性,此书又博大精深。我没耐心读完,更不解悟其中的含意。书里细致而繁琐的描写不逊色京剧里的老生开始唱“啊”字,一个字唱几分钟,直让你瞌睡。尽管都是国粹,但吃不起消化不了。完全没有琼瑶阿姨一串一串的水晶梦来的直接又快活。如今渐老,琼瑶书籍亦如嚼过吐了的泡泡糖,再不想看一眼。重拾红楼这块“石头”硬啃,竟然别有一翻味道,越嚼越香,越看爱看,早晚不舍。

首先我认识到这本书不只简单地写些你情我爱。它涉及到 医药、园林、建筑、书画、诗词、烹调、服饰、花草、古董等,都有所研究。那时候又没有电脑,这个曹雪芹他是怎么把如此巨大丰富的知识积累的?实实地让人震撼他的毅力。而整部书又对研究探讨青朝风俗民情很有帮助,它仿佛是当时生活的小百科,无所不包,无所不有。还说后人专门有研究红学的,真是不为过啊,不为过。

尤其是小说语言艺术魅力的成功驾权,不愧是公认的语言大师。仅仅三言两语就把个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例如刘姥姥一进贾府见王熙凤,那“凤姐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周瑞家的和刘姥姥站了一会子凤姐不问不敢打招呼,足见凤姐平时在贾府的威严和厉害。凤姐见刘姥姥“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这时的刘姥姥已经在地下拜了几拜,刘姥姥够机灵的,迅速能看准形式找对在家做主的人。最好笑的是,刘姥姥还没有开口求接济,这凤姐先哭半天穷,可见凤姐心计多手腕灵活。一来一去笔墨不多,人物性格尽显突出,让读者感到人物可见可摸。

红楼内涵精深,但作者都是写平淡无奇的生活细节,也是从这种生活中发掘人生的痛苦与欢乐。

万物人为灵长,有情有爱才不枉为人,而爱情更是让人愿生死相随的强烈感受。宝玉生在百花中独爱一枝,那枝已逝何来相恋。“那红尘中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持”究竟是物是人非梦一场,万境归空。

红楼梦课外读书心得4

“丢弃了不离不弃黄金琐,忘记了莫失莫忘通灵玉”,好一个多情潇洒的贾宝玉,娇嫩多病的林黛玉,塑造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感情杯具。

作者曹雪芹经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贾政之与生俱来通灵玉而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带有黄金琐的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故事。

我实在是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为他们悲惨的命运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并没有过错,让人憎恨却是那种封建的传统观念。什么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么门当户对,这种思想真是害人不浅。这不,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所以而要承受阴阳相隔,想而见不着的痛楚。还要让贾宝玉受这样的欺骗。唉,就是石头心肠的人也会被他俩的真情所感动的。

一部《红楼梦》,让多少人为它垂泪,让多少人为它感动啊!

红楼梦课外读书心得5

《红楼梦》是我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的故事内容丰富多彩。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贾宝玉,由于他一生下来嘴里就含着一块晶莹剔透的美玉,因此给他取名叫“贾宝玉”。他是天宫神瑛侍者下凡转世,与林黛玉有着“木石前盟”。

书中的很多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其中有一情节讲到宝玉失掉通灵玉,要知道这块玉就像他的命一样重要,怎么就丢了呢?那天宝玉把通灵玉摘下来却忘记戴,等到想到那块玉的时候却怎么都找不着了。大家知道玉丢失后就屋里屋外、翻箱倒柜地折腾了半天,又问了许多人都说不知道。自从宝玉丢了玉后就生了一场大病。唉!最终也没找到那块玉。看了这个故事我觉得宝玉怎么这样不小心,这么重要的东西居然给弄丢了,真是太可惜了!所以,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步步留心、时时牢记、认认真真地。

还有故事的结局也挺悲惨的,宝玉居然在考状元的时候没有回家,大家都很着急,就四处去找,结果在他父亲找到他的时候看到他被一个和尚还有一个道士挟持住像飞一样的远去了。看得我是莫名其妙。

5.课外书《海蒂》读书心得 篇五

一天早上,我吃完早饭等妈妈,感觉挺无聊,便拿出《海蒂》来看,刚看不久,就被书中的情节深深的吸引了,仿佛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我静静的欣赏书中的情节,完全将周围的一切抛之脑后。但是妈妈回来了,我也只能依依不舍的放下书和妈妈去工厂。我想:“和妈妈去工厂也可以看的。”于是,我们马上动身就走。到了工厂,一开始我打算写文章,可是不知什么欲望驱使我,让我继续看。我又不知不觉的拿起书来。这次,终于不会有什么事情来打断我了。我津津有味的看着,当书里的情节悲伤时,我跟着难受,喜悦时,我也跟着快乐起来。看了看时间才9点多,还早,文章就过会再写吧。于是,又继续看书。书中描写的风景很美,我情不自禁的想象那奇丽的景色,那感觉令我回味无穷。

“吃午饭了”,妈妈说。我吓了一跳,刚刚不是才9点多么,怎么过了才一会儿就吃午饭了呢。一看时间,果真11点多了。我依依不舍的放下书去吃饭了。

下午,我想:写文章一个半小时足够了,先看书,等下写吧。便又有滋有味的看起来。眨眼间,三点半了。我想:反正文章也写不完了,索性就看书吧……

6.《神秘岛》课外书读书心得 篇六

《神秘岛》课外书读书心得1

曾经,我无数次幻想我是神秘岛中的一员:哈伯、纳布,甚至是他们驯化的一只猩猩于普。他们坚强、团结、勇敢、机智,面对困难毫不退缩。他们总能坚强的生存下来。而我,却做不到。

面对困难,我总是能去逃避尽量去逃避,不去面对。记得有一次,主持公开班队活动课的重要任务落在了我肩上,上半场风平浪静,下半场却是接连的忘词。我时不时无助地望向老师,后面长长的台词,都是我编的。这,即是我不够从容,怯场的下场。

艾尔通是《神秘岛》中我最欣赏的一个人物了,他曾经虽犯下了一系列的滔天大错,但对于将他从自我悔过的深渊里拉出来居民们,他改过自新,为了居民们的安全,他又只身勇闯海盗船。这样的行为很令人感动。而对于我这常犯错的小学生来说,认错也在所难免。这也是一个一直令我沾沾自喜的优点之一。每当翻开《神秘岛》的扉页,那早已熟知的内容却又令人再次感到新奇。因为,每当这群善良、正直的岛上居民再次取得了新成果时,总会让人欢呼雀跃——正直的人总会有所收获。

每看完一遍《神秘岛》后,我总会从一个常常自认为优秀的“好学生”而蜕变为一个能看到自己缺点的人。然后,我会忘记自己曾经的一切成绩,从头开始,从零开始。曾经的成败对应曾经对自己,现在的成绩,需要现在的自己铸就!团结、勇敢、坚强、不屈……我所有没有拥有的,我一定要获得!成为一个如岛上居民般坚毅的人。

《神秘岛》——一本我最喜爱的书,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太多情感,灰白的纸页上承载了太多哲理。这本书,我会一直看下去。

《神秘岛》课外书读书心得2

我读过很多很多的书,但是我最喜欢的就是《神秘岛》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神秘岛》,主要讲了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史密斯五个人乘热气球逃离敌城,却因风暴被刮到了一个神秘的小岛上,面对未知的危险,他们开始在岛上靠着勇气和智慧艰难的生存着。最后,他们也乘坐着“邓肯号”,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

这本书中有一处十分精彩的片段,把我吸引住了,这流动的平原在风暴的鞭打下,激起汹涌的浪头,真好比万马奔腾。根本看不到一寸陆地,也看不到一叶孤帆!这时必须不惜任何代价阻止气球再往下降,否则就会有被波浪吞没的危险。但是,尽管他们再怎么努力,气球还是继续下坠,同时顺着东北风,以极快的速度移动着。读到这时我真为他们捏了一把冷汗。如果他们沉入海底会怎么样呢?我十分激动。最后他们也都平安的降落在了小岛上。他们这种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我们生活中也要克服困难,我就因为看到了这本书战士的精神后,从而引发我在困难中要迎难而上。记得有一天,我把妈妈送我的自行车推了出来,准备骑自行车。我手握车把,一只脚踩在踏板上,另一只脚放在地上,然后用脚一蹬,“扑通”我四脚朝天,我心想:好难啊!我不骑了。但是当我想到《神秘岛》这本书,我又重现精神练了起来。最后我终于骑在自行车上如同如鱼得水。

这本书令我回味无穷,他让我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知识和智慧就是人们最大的财富。人的一生如果拥有智慧,知道团结,坚持不懈,不管生活中和学习中经历多少艰难险阻,都会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神秘岛》课外书读书心得3

翻过最后一页,我不禁心潮澎湃。《神秘岛》——这部儒勒·凡尔纳的传世名作——从它身上,我看到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

书中主要讲了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五个被围困在南军城里的北方人,趁着偶然的机会,乘气球逃了出来。但中途遭遇了风暴,落在一个荒岛上。这五个人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团结起来,排除万难,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岛上生存了下来,甚至还挽救了另一荒岛上的囚犯,使之恢复人性。他们还得到了《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的暗中帮助,屡屡化险为夷。最后,他们搭上了《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中格兰特船长之子——罗伯特·格兰特的“邓肯号”,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

我不禁为书中的那五位“英雄”由衷地赞叹。正是他们这种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可敬品质以及乐观的心态,才使得他们得以在荒无人烟的“林肯岛”上生活了整整三年。

看着书中的他们,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一起上山去摘栗子,一不小心和大部队走散了。其实那山并不大,我完全可以自己摸索着走下山去。可我却手足无措,第一反应并不是冷静地找路,而是选择了瘫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心里想着这回可完蛋了,准备坐以待毙。还好爸爸他们没走出多远,发现我走丢了,立刻返回来寻找,我这才得以获救。现在想想,《神秘岛》中的五个人在偌大的荒岛上都能安居乐业,而我只是在一座小山上就吓成这样,不禁自惭形愧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团结一心,努力克服,再大的困境也一定能征服!让我们从《神秘岛》中得到启示,勇敢地去征服困境吧!

《神秘岛》课外书读书心得4

历史造就故事,《神秘岛》是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他著名的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故事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五个不同职业的北方人被困在南军城,他们用气球逃走时,降落在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上。岛上一无所有,但他们没有绝望,他们互相团结,克服重重困难,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作品中的北方人都有一种热爱生活、勇于冒险和团结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他们拥有了在荒岛上活下去并战胜一切苦难的信心;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

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工程师史密斯,他的知识储备真是太厉害了,他知道任何一种物品是怎么样产生的,从而运用到现实中。没有机器,自己造;没有食物,想办法解决……这群流落荒岛的人很多时候需要依靠他的知识解决困难,最终才能建立美好家园的梦想。

上个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学工”活动,我们班的“学工”内容是电工,不上不知道,原来我还挺擅长“电工”呢,在这一周的电工学习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电的知识,还亲手拆卸和组装了插头,通过这次的活动,我对日常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电有了很多感性认识。后来,我把自己组装的门铃给妈妈看,她惊讶地把玩了半天呢!这些动手能力的实践,我也运用到了生活中,后来我还帮外公修好了门铃呢。

这本书给人以满满的正能量,生活中总是充满挑战,但生命同时充满韧性。每个人在这个社会生存,都要依靠各种各样的技能,我相信,我现在所有学习的知识,阅读的书,走过的路,经历的事情,都将在未来使我变成更强大的人。

《神秘岛》课外书读书心得5

看书籍、读文章,我们总能长见识。这几天,我一口气看完《神秘岛》,深深地被书中的精彩故事给迷住了!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在美国南北战争中五个北方人:史密斯、纳布、潘克洛夫、史佩莱、赫伯特,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坐着一个热气球,逃离了俘虏营,结果天公不作美,热气球降落在一座荒岛上。这个岛上什么东西也没有,但大家都没有绝望,也没有丧失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而是团结互助,运用大家的智慧以及辛勤的劳动,从赤手空拳、一无所有到制造出陶器、玻璃、风磨、电报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建立了幸福圆满的生活。每当在他们最危难的时刻,总有一个神秘人物在援助他们,尽管疑点重重,最后终于揭开真相,原来这个人就是在他们到达之前就已经住在岛上一个岩洞里的尼摩船长。最后在一次火山爆发中,这几个人都险些丧命,直到格兰特船长的儿子罗伯特所指挥的“邓肯号”经过那里时,才把他们搭救了,最后回到了美国……

坚持不懈就是胜利,虽然我们可能面临重重挑战和失败,但是只要坚持到最后,就一定能成功。比如说我有一次去参加比赛,第一次预赛只得了170分,我心灰意冷,队友安慰我:不要放弃,继续来!第二次比得好也能拿第一。我鼓足干劲,马上开始修改相关程序,结果后来总评成绩得了第二名。

7.小学生课外读书心得 篇七

一、尊重孩子们的阅读需求, 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说:“阅读天生重要。”一个人的知识积累, 智慧的培养和灵感的塑造, 一切源于阅读。阅读可以成就幸福的人生,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当今, 农村家庭孩子多为留守儿童, 由年迈的祖父母或亲属托管, 这些家庭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大多学生家庭没有课外阅读书籍;许多家长只顾手中农活或忙于娱乐, 几乎没有阅读书籍, 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的比较少;一些父母能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但不知道指导孩子们读什么书, 也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阅读;大多数家长及学生都有学校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希望。在学校, 个别教师对阅读认识产生偏颇, 形成要考就教的不利局面, 难以冲破围着教科书转的禁锢。课后, 没有提倡学生多读一些有益的书籍, 反而更愿意让孩子完成作业试卷。这样的落后观念也直接致使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分离开来。

只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并乐于毕生学习的人, 才能适应经济、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科学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教会学生掌握便捷而又富有成效的阅读方式, 逐步让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在学生身上养成。只要我们热情地为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 学生能从生活中成为阅读主体, 就能促使学生去读, 否则都是片面的热情。作为教师和家长, 把读书的主导权让给学生, 让他们从心底里爱读书。这样, 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需求得到了我们的理解和尊重。

因此, 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蹲下, 贴近学生, 了解他们的关注和兴趣, 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选择健康而有意义的课外阅读。适时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读书活动, 努力营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书香文化氛围。教师应弱化功利心, 不只要顾及眼前的利益而忽略学生长期语文素养的培养, 用一颗平静的心努力实现小学课外阅读任务艰巨。只要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将读书和作业布置有机结合起来, 提供给学生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 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播种一种行为, 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命运”。只有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长期坚持阅读, 才能在课外阅读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8.小学生课外读书心得 篇八

悠悠一部“城南事”走进千百孩子心

——从“课外阅读指导研讨会”看学校有效教研

2007年11月,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第一实验小学在校内组织了一次教研活动,现撷其“精要”展示给大家,以期给现行“疲软”的学校教研以一定的启迪。

设计理念:

当我们把好书送到孩子们面前,我们的工作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我们要努力让孩子保持对书籍的持久兴趣,最终这种兴趣才能转化为一种习惯。教师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读书的快乐;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家长对书籍的热爱。

教学目标:

1、 交流自己对《城南旧事》的独特认识。

2、 学习阅读的基本方法。

3、 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两周内阅读完《城南旧事》。

2、 号召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有能力的写出同读经历。

3、 组织学生作手抄报和读书摘录卡。

教学过程:

(一) 走近林海音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展示林海音的照片,大家一起说出她的名字好吗?

生:林海音

师:那谁愿意来介绍一下她的相关资料?

生: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

生: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出版了18本书。《城南旧事》是其中很著名的一部。

师:那么,她的这本《城南旧事》是本怎样的书呢?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读书摘录卡。

(二) 交流《城南旧事》的主要内容

师:谁来说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生1: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 ,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巡警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

生2:(略)

师:(发现学生在总结主要内容的时候,普遍比较嗦,而且,有的孩子抓不住重点。)来,大有翻开这本书的目录,大家浏览一下,目录中的六个故事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生:没有。

师: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采取这样一种方法来概括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出示:合并法。

不过,这种方法虽然具体,但是不够简练,那么仔细看,是谁把这六个故事串在了一起?

生:英子。

师:那么,我们就可以找准共同点简练概括。请大家再试着来概括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生:主要讲了小英子和惠安官的秀贞,被赶出家门的蓝姨娘,草丛里那个没有办法只得做小偷的年轻人,以及奶妈宋妈,身染重病,过早去世的父亲之间的故事。随着这些人的离去,英子也渐渐长大和童年告别。

师:如果一本书的每个故事之间联系紧密,彼此有因果关系,那么我们该怎么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引出概括主要内容的另一种方法——要素串连法)

(三)交流对精彩句段的感悟

师:读一本书,仅了解主要内容还远远不够,还要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那么,林海音为什么要写这本《城南旧事》?

(指学生说说。)

师:咱们听听林海音自己怎么说的,想想你听出些什么?播放《城南旧事》电影开篇作者的一段自白。

师:你听出了什么?

生:淡淡的忧伤。

生:她对童年的怀念。

师:声音是能传达自己的情感的,那么我们也来学着用声音表达自己对文字的感悟,请大家准备几分钟。要求每朗读完自己喜欢的句段,用几句话说说自己的感悟。

(学生朗读,教师根据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注意该采用什么方法去体会。_

教师总结:在欣赏精彩句段的时候,不仅要抓住修辞和重点词语,还要注意把心放进文中捕捉作者的感受。

(四)交流对书中人物的看法

师:这本书中不仅有精彩的句段,还有一个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谁来说说这本书中都有哪些主要人物?谁来评点一下?

学生主要点评了宋妈、英子、秀贞、爸爸。

当点评到草丛里的年轻人时,出现争议。

生1:我和英子一样分不清他到底是个好人还是坏人。

生2:他是为了母亲和弟弟才去做小偷的,他是善良的,我觉得他不是坏人。

师:那我们听听在座的家长的评点吧!指几个家长做点评。

教师总结: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我们很难用好和坏判断一个人。草丛里的年轻人是一个本性善良,但是做了错事的人。以后在点评人物的时候注意抓住他性格、身份的特点,仔细从他做的事情里了解他的品行、精神。

(五)唱《送别》,话送别

师:这本书后来被拍成了电影,咱们一起唱一下这首歌。(播放音乐)

师:歌唱完了,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以《送别》为主题曲吗?

生:因为每个故事英子都会和一些人告别。

师:文中有几个送别的场面?

生:5个。

师:出示句子:

英子送别了___________,送别了___________,送别了___________,送别了___________,送别了___________。

生:英子送别了秀贞和妞儿,送别了蓝姨娘,送别了草丛里的年轻人,送别了宋妈,送别了爸爸。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所有的内容,出示句子:英子送别了___________。

生:英子送别了童年。

师总结:读书的时候,如果发现类似的描写,或者对比鲜明的句段,要注意进行比较, 老师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些类似的送别场面,我就进行了比较阅读,这是老师做的读书笔记。

出示:《城南旧事》中几个送别场面的比较

(六)教师总结(略)

教后反思:

因为沉醉于《城南旧事》中那淡淡的忧伤和沉沉的相思,我喜欢这本书,更希望引领孩子们能走进书中,品味英子别样的童年生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手抄报、读书摘录卡的评选,目的是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会读书、爱读书, 让更多家长意识到亲子阅读的意义,我邀请了家长参与到这节课外阅读课中来。

通过这节课外阅读课,我主要想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让他们相互启发,同时感受到老师、家长对书籍的热爱,对他们读书的关注。在整个交流中,我注意到了读书方法的指导与渗透: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品评句段的方法,点评人物注意从哪些角度入手等等。最后,以教师的阅读表作为例子,引导他们阅读时注意比较。

在教给孩子必要的读书方法的同时,我注意了读书兴趣的培养。人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孩子感觉到读书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呢?我引导孩子学唱《送别》,为自己喜欢的章节插图。上完这节课我和孩子们观看电影《城南旧事》,他们看着电影不由自主地喊出:那是西厢房的小油鸡!我知道书中的文字已经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他们已经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想想《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我觉得引导孩子们爱上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还需要我们付出太多的智慧和汗水!

上一篇:包饺子一年级日记下一篇:嵌入式产业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