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

2024-10-01

小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8篇)

1.小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 篇一

小数的意义

杜村小学 祁慧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48~54页。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包括小数的读写和意义。它是在学生对小数和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知识的开始,同时又是学习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教材呈现了四种不同的鸟及鸟蛋的质量,通过引导学生提出与鸟蛋质量有关的问题引入对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的学习。小数的意义是进一步教学小数性质、比较小数大小的规则、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名数改写的方法的基础,因此是本信息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掌握小数的读写法,理解小数的意义;

2.在合作探索中,掌握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小数的计数单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谈话:同学们,数学王国里今天来了一群新朋友,大家看123排着队伍朝我们走来,突然一滴小雨点落在了2和3的中间,变成了对!小数,大家可真聪明呀作为奖励,老师带来一组美丽的图片,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伴随音乐,出示情境图。)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学习小数的读写。

谈话: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1)根据以前的知识,请你从中任选两种蛋的数据试着把它们读或写在练习本上。

(2)全班交流订正。

(3)教师根据学生的读、写情况引导学生概括小数读、写的基本方法。师总结:先读小数点前面的,再读小数点,然后依次读出小数点后面的数 谈话:对于这些小数,你还想了解它们哪些知识?(学生自由提问。)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下0.25千克中的0.25表示什么意思? 2.学习两位小数的意义。

谈话:0.25千克中的0.25表示什么,首先要弄清0.01表示什么。(板书:0.25 0.01)

(1)出示一张正方形纸片。

谈话:如果正方形纸片用“1”表示,那么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可以怎样表示?那其中的7分呐,怎样表示?师板书:0.1——1/10 0.7—7/10 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一位小数表示的意义

如果把它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可以怎样表示?(学生发言。)师板书:0.01——1/100(2)在正方形纸片上表示出0.25。

谈话:我们知道了0.01就是1/100,那么你能在这张正方形纸片上表示出0.25吗?它表示什么?

小组合作完成,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明确0.25就是25/100,也就是25个1/100。

板书:0.25 25/100(3)教师多媒体出示0.05、0.10的方格图,阴影部分表示什么? 板书:0.05 5/100 0.10 10/100(4)小组讨论: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两位小数表示的意义)3.学习三位小数的意义。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两位小数表示的意义,猜想:0.365表示什么?首先要知道0.001表示什么?(学生口答。学生在两位小数的启发下,可以自然迁移)

(2)教师多媒体出示大正方体动态平均分产生0.365的过程(教材51的图),引导学生理解0.365就是365个1/1000,也就是365/1000。)

(3)多媒体出示0.305、0.360的阴影方块图,阴影部分表示什么?(4)引导学生概括出三位小数表示的意义 4.总结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

(1)谈话:今天我们认识了0.25和0.365这样的小数,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小数吗?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并结合实际说出它们的意义。)

(2)小组讨论:你认为小数是用来表示什么的数?它的计数单位是什么?(集体交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的意义。)

三、情境练习,巩固提高 1.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

学生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2.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独立读题,再说一说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

四、课堂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小数,你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分享吗?

2.小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 篇二

一、化告知为探得

布鲁纳曾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老师在课堂上相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很有权威的, 而本节课的许多知识点、知识链也都可以利用老师的权威直接告诉学生, 事实上苏教版教材中也是直接告诉的。如例1:1元=100分, 1分是1元的, 还可以写成0.01元, 是整数→分数→小数。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 老师让学生成为知识获得的探究者, 巧妙地化告知为探得,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直觉, 改成由小数→整数→分数, 使得由书本和老师的权威告知转化为学生个性化的探究发现。引导提问:0.01元是多少钱? (学生的生活经验会说1分) , 那1分是1元的几分之几?此看出元都表示1分, 它们是相等的。这就是说, 写成小数是0.01, 反过来说, 0.01就表示

通过对教材的深度思考, 顺应了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轨道, 把学生引领到主动参与的过程中, 在有效“探得”小数的意义中, 进一步体现和凸显了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化具体为抽象

克鲁捷茨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后发现,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 学习者都具有一种用数学语言来解释问题的能力倾向。这给我们以启示, 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依靠视觉意象, 把数学内涵视觉化, 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意义、概念、法则等借助形象化的思维高度概括出其深刻的内涵。

如例1引导学生依据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初步理解两位小数表示的是百分之几;通过例2结合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出示一把米尺,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 每份长1厘米。这是1厘米, 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分数、小数是多少呢?根据1米=100厘米, 可以得出1厘米等于米, 还可以写成0.01米, 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接着还以米尺为例, 介绍1毫米是米, 还可以写成0.001米, 且让学生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7毫米、15毫米、238毫米各是多少米, 推广到千分之几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最后引导学生拓展思维, 除了长度单位中有这样的关系, 在其他单位中我们也能有所发现吗?

在如此丰富的素材的基础上及时对有关小数意义的感性认识进行抽象和概括, 强化对小数的认识。接着引导, 刚才我们通过货币、长度、质量等单位研究了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 如果不给你具体的量, 只给你一个图形, 把它看成整数“1”, 你能用分数和小数把涂色部分表示出来吗?1元、1米甚至一个图形都可以看成整数“1”, 那0.8这个小数是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 表示其中的多少份呢? (8份) 揭示小数和“1”的关系。在比较抽象的高度上强化小数的意义, 既结合了一些具体数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去感悟, 又进行了抽象的数学思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老师由扶到放, 扶中有放, 放中有扶, 由浅入深地引领孩子深入思考, 使得孩子的学习不仅是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 而且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此过程中由易到难、化具体为抽象, 层层推进, 让学生逐步积累、丰富、完善对小数的意义的认识。

三、有形中润无形

本课小数意义的教学, 老师可以在前面进行小数的分类和读写的教学后, 一心一意地朝着意义的建构去着墨。分类后, 引导孩子观察这类小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说出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后, 追问学生有三位小数吗?谁来说一个三位小数;再说出小数23.1234, 这是几位小数?当然还有更多位的小数……通过有形的部分小数的分类过程引领学生自己迁移感知发现小数有无数位, 也为后面抽象概括小数意义时理解由有限位推广到无限位埋下无形的伏笔。

当然, 一些规则意义的形成往往离不开从个案到结论再到个例的过程, 也就是先归纳再演绎, 从而比较每个个案中个性的共性, 在特殊中见一般。本课教学的起点是三年级初步认识的十分之几也就是零点几, 是一位小数的个性形式, 落脚点是小数意义的建构。通过有层次性的例题教学, 如分完1元分1米, 分完1米咱们就来分1个图形, 涂色部分是21份, 空白部分是多少份?可以用怎样的分数表示? (小数、分数都可以) 接下来把1元、1米、1个图形等看成整数“1”平均分成100份, 其中的30份, 可以用怎样的分数、小数表示呢?在教学中适时点拨、层层推进, 由具体到图形再到抽象, 逐步化有形为无形, 使学生的学习力不断得到提升。从这些翔实的素材中体现出从一般到特殊, 在个性中适当提取激活有关共性的内容, 使得有形的世界背后, 凸显出丰富的无形世界, 即渗透了数学思想, 培养了学生推理、迁移等能力, 真是有形中润无形, 无形胜有形。

四、有限中润无限

曲终人不散, 一曲唱罢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 给人以遐想, 让人怡情。一堂有深度的课也应该要能起到这样的效果,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 不光是让学生学会有限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迁移、创新等思维能力得到无限发展。

比如, 在借助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 这样的1份是1毫米, 用分数和小数各怎样表示后, 逐渐抽象过渡到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1000份, 这样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吗?写成小数是几位小数;当然还可以平均分成多少份呢?10000份、一百万份甚至更多, 用省略号表示, 推广出它们也都可以用分数或小数来表示。在此过程中, 学生对小数意义的建构是自然生成的过程, 学生思维的广度得到更高的提升, 学生知识的获得更是一种无限的延续。新课标指出, 人人都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老师要尽可能地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大胆的探索尝试, 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思维。

3.《小数乘小数》微课程教学设计 篇三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第三课时(第4页)“小数乘小数”中的例3,是小数乘小数(不需添0占位)。这是学生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本节课设计分为三个环节:①复习旧知,铺垫新知。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复习整数乘整数的竖式运算。此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利用旧知识的迁移很快地掌握新知识。②探究算法,明白算理。利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使学生了解计算的算理。③总结方法,拓展思考。此部分是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总结,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是本节课知识的结束,而是新知识的开始,长期的训练能培养学生们深入思考的习惯。

学情分析

第一,小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知识铺垫。

第二,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类推理能力,他们能在做题过程中,借助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经验,自主探索,把小数乘小数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运算。

第三,五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会运用多种感官来接受外部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探索,能正确笔算小数乘小数(不需添0占位),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发现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理解算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环境与准备

在计算机上安装播放器;建立班级QQ群;在“一起作业网”上建立网上班级,每位学生拥有一个账号和对应的密码。

教学过程

1.巧妙创境,激趣引入

我们利用我国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唐僧师徒四人创设了一个情境,即在21世纪,唐僧为了使徒弟们更快地适应新生活,特意开办了“三藏课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动画人物导入本课,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很快进入到对知识的学习中。

2.找准起点,复习引入

出示“43×58”,复习整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小数乘小数是基于整数乘整数的学习而进行的学习活动,因此,可以先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进行复习,以便其更好地利用知识的迁移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3.探究算法,明白算理

(后续以师徒四人为主线抛出的几个学习任务,被放在一个故事情境中,这样学生学习起来自然兴趣浓厚,接受起来也更容易一些。)

①唐僧出示例题:“一斤桃子0.8元,要买2.4斤,为师要付多少钱?”

猪八戒抢答:“师父,这个简单,我会用竖式计算。2.4×0.8,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因为24×8=192,所以192的小数点与乘数的小数点对齐,结果是19.2。师父,快表扬我吧。”

(反例是纠正错误的常用方法,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特别是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适时选用反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其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在这里,借助猪八戒“粗心”的人物特点出示一个学生在此知识的学习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反例,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带着审视、批判的思想,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和掌握。)

②悟空发言:“哈哈,过了这么多年,你还是不爱认真思考。不用师父教你,俺老孙来给你说说。把2.4看成24,它扩大了10倍;把0.8看成8,它也扩大了10倍,它们的积就扩大了100倍,所以应当把24×8的积缩小100倍才对。2.4×0.8的积应当是1.92。师弟们,懂了没?”

(利用“悟空”聪明的人物特点来纠正猪八戒的错误,这样既能给学生以正确方法的示范,也能让在前期发现猪八戒的错误的学生,对自己予以肯定,认为和悟空一样聪明,可谓“一举两得”。)

然后师徒四人一起来观察这个竖式,发现“2.4是一个一位小数,0.8也是一个一位小数,那么它们相乘的积是两位小数”。

③沙僧:“猴哥,俺懂了,让我来说说‘1.92×0.9’这道题吧。先把1.92扩大100倍,看作192;把0.9扩大10倍,看作9。192×9等于1728,它是1.92×0.9扩大1000倍后的结果,所以要把1728缩小1000倍,就是1.728。”

悟空:“完全正确。八戒,你懂了吗?”

(此环节中,利用沙僧“勤学、踏实”的人物性格来再次帮助学生巩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以便他们消化新知识。)

最后师徒四人再一起来观察竖式,发现“1.92是一个两位小数,0.9是一个一位小数,那么它们的积的小数位数应该是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之和,因此,积应该为三位小数”。

(两次对竖式中小数位数的观察,是对难点的突破。)

4.总结方法,拓展思考

①猪八戒总结小数乘小数的方法:第一步,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上小数点。第二步,点小数点时,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只要细心、肯学,及时纠正之前的错误,同样还能成为优秀的学生。这也是对平常爱犯些小错误的学生给予心理暗示,告诉他们不要灰心,不要放弃。)

②总结小数乘小数的儿歌:小数乘法很简单,先看整数乘整数。乘数小数共几位,积中小数与之同。(儿歌朗朗上口,便于学生对小数乘小数方法的记忆。)

③如果我们在积上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点,该怎么办呢?(学习应该是开放互通的,所以此处设疑是为了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激发他们更好地进行后续学习。)

5.巩固训练,提升技能

学生在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之后,进入“一起作业网”完成测试题,以检测学习效果。学生不仅能及时看到自己的做题情况,而且遇到错题时还可以点击查看错题解析,以便及时纠正错误思路。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计算机在线生成的全面分析数据对学生的完成效果和成绩进行及时的评价,以帮助学生及时地消灭知识薄弱点。

设计亮点

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微视频作为一种新的知识载体,它具备了时间短、问题聚焦、主题突出、易传播、可反复观看等特点。利用它,可以开放学生学习的空间,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本节课制作的微视频,基于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旨在帮助学生快乐自学,突破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1.正误对比,凸显重点

在微视频制作中,针对2.4×0.8=,我们呈现了两种计算方式:一种是正确的计算方式,另一种是学生易犯的错误形式。受到“用竖式计算小数点加减时,要把小数点对齐”知识的负迁移的影响,在用竖式计算时,学生往往会把积的小数点与乘数的小数点对齐,这样得到的积是19.2。这一错误的计算形式与正确的计算形式形成对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其对本节课重点的了解。

2.及时总结,突破难点

当正确的竖式方法被写出来后,学生及时对算式进行观察总结:一个乘数是一位小数,另一个乘数也是一位小数,那么它们的积就是两位小数;一个乘数是两位小数,另一个乘数是一位小数,那么它们的积就是三位小数。同时,我们也对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进行了总结。这样从两方面实现了对难点的突破。

3.儿歌助力,提高效率

儿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相对于枯燥的文字叙述来说,学生对儿歌更容易理解并记忆。因此,我们编写了一首儿歌:小数乘法很简单,先看整数乘整数。乘数小数共几位,积中小数与之同。朗朗上口的语言节奏,在无形中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

4.巧妙留白,引发思考

此次微视频针对的是小数乘小数(不需添0占位)制作的。如果最后的结尾只是总结新知识,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所以在视频的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在积上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点,该怎么办呢?这样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时刻延伸的状态,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5.表现丰富,引人吸睛

4.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四

(一)原州区第十一小

马春梅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知道什么是小数,小数的意义,学会分数、小数的互化。

2、培养学生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

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与难点:

小数的意义及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多媒体出示)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数。1角=()元1分米=()米 2角=()元1厘米=()米 1分=()元1毫米=()米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下面物品的价钱。指名回答问题。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

橡皮的单价0.3元是3角;信封的单价0.05元是5分,练习簿的单价0.48元是4角8分或48分。

(多媒体出示: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既使学生消除对这三个小数的陌生感,又为下面体会小数的意义埋下伏笔。)

2、教学小数的读法:

你能读出下面的小数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0.05读作:零点零五0.48读作:零点四八 引导学生总结读整数部分为0的小数的方法: 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

3、初步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想一想:0.3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05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48元呢?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0.3元是1元的十分之三。

(学生根据三年级的知识,完全可以回答出第一个问题。)0.05元是1元的百分之五。提问: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可以作如下的引导。)

思路: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0.05元是5分,是5个,也就是1元的。

根据上面的思路,让学生说明0.48元是1元的。

学生回答: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0.48元是48分,是48个,也就是1元的。

观察板书: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到0.05和0.48都是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

4、“试一试”

A、理解:1厘米是米,米可以写成0.01米。指名理解1厘米为什么是米。

(1米=100厘米,1米平均分成100分,1份就是1厘米,1厘米也就是1米的,就是米。)

B、用米为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4厘米与9厘米。学生回答并说名理由。C、观察板书:

这三个分数都是什么样的分数?(百分之几的分数)这三个小数呢?(两位小数)

我们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那两位小数又表示什么呢?(百分之几)

三、数形结合,建立小数的概念。

1、出示例2:

把什么看作“1”?(正方形)

看着图形将和写成小数。学生自主填空后回答。提问:0.1表示什么?0.01又表示什么?

2、试一试:

在下面每个正方形中涂上颜色,分别表示、和,并把它们写成小数,填在括号里。

学生自主练习,进一步体验小数的意义。

3、思考:

观察前面出现的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结论:分母是10、1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4、想一想:

写成小数是多少?呢?你能写一写、读一读吗? A、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你是怎样思考的?

B、进一步体会读法:0.001读作:零点零零一 0.029读作:零点零二九

强调:小数部分的零要一个一个的读,不能只读一个零。

C、我们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那么你知道四位小数表示什么吗?

学生回答。

5、练一练:

学生自主填空,交流时注意让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进行说明。

四、巩固练习: 练习五的1、2题。练习时让学生自主练习,指名回答时要培养学生完整回答并应用自己学过的知识阐明观点的习惯与能力。

注意:练习的第3题,出现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读写应该不会有困难,但是在用小数的意义进行说明时,对于一部分学生可能会造成困难,虽然题目没有要求学生进行意义说明,但是在教学中还是应该有初步的渗透。

家庭作业:

1、自己写几个小数,读出来,并说说它们各表示什么。

2、回顾学习过的十进制记数法,预习P32页例3。

5.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五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7分米=(――)米3角=(――)元

9厘米=(――)分米1分=(――)角

二、新授

1、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出示情境图:芳芳和明明在量桌面的长和宽,看看他们量的结果是多少?

(长5分米,宽4分米)

这是用分米做单位的,如果用米做单位,5分米是几分之几米?4分米呢?(板书)

师:十分之五米还可以写成0、5米,0、5读作零点五。

十分之四米还可以写成0、4米,0、4读作零点四。

(板书补充)

完整的板书:

5分米米0、5米读作:零点五米

4分米米0、4米读作:零点四米

书空:0、50、4

6.《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篇六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生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为后面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我这设计这节课注重以下教学:

1、数形结合化抽象为直观

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我首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如:从1到十分之一再到百分之一,我让学生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100份,取其中的1份是多少?用小数怎么表示?这样让学生从直观的图示明白了抽象的小数表示方法。

2、由长度单位入手引出小数

我首先出示1米=分米=()厘米,引出1分米=()米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如何表示?从而得到一位小数。同理引出1厘米=()米,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如何表示?从而得到两位小数。进而引出十分之五用小数怎样表示?百分之五呢?由此得到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等。

3、拓展小数

在学生理解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我又根据以上教学让学生理解纯小数和带小数。

如:0.36表示36个百分之一,2.36表示236个百分之一,

通过这样的对比教学让学生充分的理解纯小数和带小数的意义。

再如:1.9表示19个十分之一,1.90表示190个百分之一。

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2

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商不变的性质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把已学的整数知识迁移到小数学习中,注意让学生区分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不同的地方,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易于掌握小数除法知识,同时,还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在教学中,我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如:“买奶粉”、“买扫把”等事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学生计算、观察、比较、回忆、讨论、交流得出整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计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的归纳过程,总结出小数除法的意义,又根据整数除法计算的方法去类推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找出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异同,加深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在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教师虽然注意与整数除法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了异同点:异的就是:小数除法中被除数和商带有小数点,而整数除法没有小数点。同的就是:都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余数要比除数小。但共同的还有一点没有让学生总结出来,就是:当余数不够除时,要把较小的一个单位上的数落下,与前一个较大单位的数结合起来继续再除。

在对商的小数点位置的教学处理中做得比较好。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对齐的特点,并引导理解其中道理:当整数部分还有余数时,要与十分位的数结合起来再除,这时结合起来的数表示的是几个十分之一,除得的商就是几个十分之一,这样,商的小数点就点在十分位前,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正好对齐。

在这节课中,教师教学节奏不够紧凑,学生练习时间比较少,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没有得到及时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得到及时强化和巩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刻苦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加快上课节奏,同时,注意使用激励性语言,及时表扬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3

小数,学生在三年级、四年级已有所接触,多数学生对于小数的意义的理解是肤浅的,没有真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上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经历具体分析一位小数的意义的过程,为后面理解二位、三位小数的意义作铺垫,在此基础上再实现对小数的整体意义的概括,降低了教学难度。

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抽象知识的教学最好的方法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教学,越形象具体学生越容易理解。我让全体学生都从一位小数学起,积累一定的认知经验,再学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比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数来理解的小数的意义。学生能过对正方体学具的操作,一步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从上完的这节课的效果来看,我总感觉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练习质量不高。究其原因我感觉可能问题出在“分数”上,学生对分数也只是有初步的认识,有关“分数”的更多更具体的知识根本没有学习,如今要借助分数来理解小数的意义,存在一定的困难也在情理之中。究竟如何突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存在问题:

1、课前预设,特别是练习量较大,没有考虑学生实际。

2、课前对学生的学习实际了解不够,且在课中没有及时调整。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4

颇为得意的课前准备,明确而清晰的教学思路,使我在汉沽教研中讲的《小数的意义》一课颇为顺利,表面上取得了成功。但课后的感觉除了“顺利”二字以外,心中总有一份说不出的忐忑不安,经过反思,我的这份感觉变得清晰起来。

还记得《小数的意义》第一次试讲,我信心十足地走进教室。我做了充分准备,不仅对课做了精心设计,而且还对学生可能有困难的地方做了估计。

课始的商品竞猜,使学生不仅建立了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而且兴致颇高,课上到这里,我挺得意的,想今天这节课肯定会成功。

可是问题马上就出现了。我开始了第二个环节的教学,完成几分米、几厘米、几毫米的数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后,我抛出了第一个问题:观察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这难不倒他们,学生抢着说出很多。可这些发现和我预设答案却风马牛不相及,很难由此概括出小数的意义。没办法,只能再详细的引:大家可以一组一组的观察……。经过短暂的思考以后,有几位学生举起了手,刘鑫不但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而且人已经站了起来,于是我请他回答。他站起来,得意地回答出小数的意义。他说话的语速很快,说完以后一双眼睛热切地望着我,我明白他在等着我的表扬。啊,他把小数的意义完美的说出来了,如果不是在这里,放到后面他这样说那就太好了,可是偏偏在现在。我有点不知所措,这个回答不在我的设想之中,一时之间,出现了好几种想法:请他坐下,请别的小朋友回答,不理他;让他说说他的想法;还是……。在我犹豫的时候,学生都盯着我,看来想置之不理是不行了。于是,我一边示意他坐下,一边又抛出了问题,“你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大多数学生都陷入了沉思,只有个别学生在东张西望,这时的课堂鸦雀无声,我自己也很紧张。过了片刻,不断有小手举起来。我心里七上八下的,请崔珊回答。崔珊很有把握地说:“我觉得刘鑫说得很有道理,因为几分米的分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几厘米的分数表示百分之几,几毫米的表示千分之几,只有这部分分数可以改写成小数”我看见有的学生在暗暗地表示赞同,有的则显得茫然。于是我让学生再观察验证,最后,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新发现与前面发现的联系……

在汉沽教研中虽然按照课前的设计上得很顺利,但我总觉得没有试讲时来得精彩。为了追求表面的圆满,并没有把尊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民主教学贯彻始终,全课是我一个人在表演,学生只不过是我选择能配合我的一些配角。渐渐地,我再次强烈地感受到,其实我为《小数的意义》所做的精心设计,恰恰成了织在自己和学生间的一张“教”与“学”的网。令我的思绪越发沉重的是,我肯定不只是这次为公开教学而精心编织了一张网,或许这张网,我已经结得太多了,以致自己也成了教学视网膜上的一个盲点。

“强而勿抑,开而勿达,异而勿牵。”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也属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的地位,但这个主体地位不是教师给的,而是教师应该尊重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个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得到发展这个中心,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就应该是我们教学需要努力的。只有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中,这才是我们教学所要追求的。才能守住教学永远不应该改变的东西:把学生放在心中,让学生在“教”与“学”中得到充分主动发展。

回想第一节课,成功与失误都缘于我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够放手并能适时引导,而本课的精彩也由此而产生的。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定能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带来课堂上难以预约的精彩!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5

《小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也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这部分知识是小数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学好小数的意义,真正理解小数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小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之后才学习的,所以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我注重抓住了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密切联系,如:通过学生对十进分数的认识来引导他们学习和理解小数的意义。以此作为学生认知的桥梁,我认为更易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最终定位在四点上:

1、在生活情景中,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

2、学会和他人合作,能较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3、通过小数的运用,激发学生对小数的学习兴趣。

4、通过学习,让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并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这是我在课前预想达到的教学效果。

在讲完这节课后,我认为自己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本节课的开始,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操作——测量橡皮的实际长度,然后去发现误差。这个环节的设计,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发展了学生发现问题、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以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这节课上,91%的学生都在课上积极发言了,只有3人一个问题也没有回答过。

(2)教学中,我能抓住分数和小数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发现了小数的本质特征。这样,不但注重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而且也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3)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能启发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去学习。能将老师的讲解、学生的思考和适当的练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切实感受到了“生活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很有用”,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此外,我在讲授这节课的同时,还对班中的学生进行了前测和后测。测试后的结果还是比较令我满意的。如:在测试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会读下列小数吗?0.2、0.78、0.514”。前测中,有14人会读,有14人会读1、2个,还有8人根本不会读。而讲课之后,在后测中37人都已会读。“你知道小数的组成吗?”这个问题在前测中只有2人知道,17人不全知道,还有17人不知道。而学习完本课之后,全班有33人都知道了,只剩4人不全知道。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6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这单元的一些概念、性质、法则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如小数的性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1.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学生对于小数的意义理解比较透彻,能熟练地把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分数用小数表示出来,并能知道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01。但是学生对于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不是很好。例如:0.04里面有4个 0.01类似这样的题学生掌握较好,但是形如4里面有( )个0.01,学生就出现了不少的错误。究其原因,一是学生不知如何根据进率去想,二是对于计数单位这个概念比较陌生。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这部分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对于“小数点后面”和“小数的末尾”能比较清晰地辨别,两个数之间的大小比较掌握较好。但是在多个相似的数在一起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学生就会出现顾此失彼,没有顺序性,导致错误频出。

3. 小数点移动。这部分内容学生能熟练记忆小数点移动的规律,但是在具体题目上对于如何移动掌握不好。究其原因是在教学中虽然强调了移动的规律,但对于原数没有特别说明移动的方法,也就是目前小数点的左边或右边有几位,若位数足,则小数点点在哪;若位数不足,还缺几位,就补几个0。

对于单复名数的改写,单名数之间的改写错误率较少,但是把单名数转化成复名数,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学生错误率较高。例如:3.56吨=( )吨( )千克 5米9厘米=( )米 2平方米60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1070毫米=( )米毫米,在这里学生只知道把不同的单位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具体是因为为什么,学生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在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改写屡屡出错呢?通过对比分析,在教学中只注重单一类型题的讲解与练习,没有把单复名数的互逆改写沟通联系起来。在教学3.56吨=( 3)吨(560 )千克时,同时要注意让学生观察3吨560千克=3.56吨,发现整吨数不需要改写,要改写的是不足整吨数的数目。

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学生对于求近似数的方法掌握较好,但是对于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题目学生出错较多,主要在于学生总是在书写时忘记写万或亿字。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7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的,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学习过程。所以新课开始,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通过做估一估、测一测的游戏引入小数的产生,测量时、有的能用整数表示,有的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聪明的人们于是想到了用分数、小数来表示,于是小数便产生了。

第二个环节,以米、分米、厘米、毫米为背景,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学习过程,学生先通过自学体会到了小数的意义,然后全班交流得到: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尽管这是一种规律,但教学时,我是通过举例的方式,从0。1米还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引导学生利用1米=10分米找到小数、分数、整数之间的联系,依次类推, 0。5米、0。9米是多少分米,用分数怎么表示?接着,认识一位小数;以同样的方法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四位小数.顺理成章得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迁移、合情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既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又重视发挥集体智慧,组织好学习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活动。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孩子们在静思中,在合作商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

不足之处:

1、 对教材钻研不够。在教学小数的产生时,应再加一个自学环节,使学生通过自学知道:当计算得不到整数时,也要用小数表示。

2、 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提高。学生对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不是很好,在课中就应引导学生回忆并举整数的计数单位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8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虽然是学生第二次接触,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鉴于此,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特点,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及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

一、我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得到一些整数,然后,出示一些小数,让学生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学生对小数有了初步直观的认识,加上已有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很快完成了旧知到新知的过渡,愉快的进入了学习的角色中。

二、我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加强对小数的认识。在教学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己在自学教材、提出解决问题、动手操作观察这一学习观察这一学习过程,实现了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

三、学数学,并不仅仅单纯是知识的掌握,而是要把它延伸到课外,升华到生活中去,形成数学的应用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既巩固了新知,有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真正魅力所在。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不断地与同伴的交流中获得新知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9

今天所学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抽象知识的教学最好的方法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教学,越形象具体学生越容易理解。我让全体学生都从一位小数学起,积累一定的认知经验,再学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比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数来理解的小数的意义。学生能过对正方体学具的操作,一步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1.让学生在尝试中掌握小数的读法。由于学生对生活中的小数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我在新授之前安排了让学生读一读资料中的小数,并让学生思考:读后,你有什么发现?使学生在思考与简单的交流后,明了小数的读法,再出示一些小数给以巩固。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学习中掌握小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数位顺序表。在这个环节,我主要以学习菜单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学,合作交流,探究小数与分数的关系,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写成小数,知道什么是几位小数,以及它们的含义,初步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存在问题:

1.课前预设,特别是练习量上太重,没有考虑学生实际。课前,设计了一些题目,本想在课中全部完成,谁知,本课的知识点对学生而言有点难度,过多的题目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

2.课前对学生的学习实际了解不够,且在课中没有及时调整。如部分学生对看图写分数,脑中还是以一位小数也就是十分之几为主,对应两位小数表示的也写成一位小数,我没有及时调整,应该多出现类似的图形题,对学生加以巩固与理解。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0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如果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在教学中,以故事创设情境,将数学置于童话般的故事当中,让学生感到亲切,引起情感共鸣,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中,小数点的故事、学生日记等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寓小数与情境中,使学生喜欢小数,对数学感兴趣。

2、注重方法渗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高一级的知识,是对知识的一种本质揭示,是数学知识结构的灵魂。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在教学1分米=0.1米时,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定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3、几点不足或困惑

小数意义这一课属于概念教学,如何让学生建立准确的概念,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本节课做的不够,老师引导太多。概念教学如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改变学习方式值得研究。归纳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这里的问题设计我修改了几次,但我觉得总是不能很好的揭示小数的本质,特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分数为什么能写成小数,有的学生可能没有理解。

小数的意义这节内容知识点多,在教学过程中,为防止把教学过程讲的琐碎,我在教学过程中,把小数的读法、写法、小数的组成三个环节运用点到即可的方法快速讲解,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探究小数的意义及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上。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1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事后进行反思,以下是“小数的意义之教学反思”,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按说学生学习有关概念的知识是比较抽象的,那个整堂课需要老师很多的讲解,一开始我备课前就在苦思冥想,到底该怎么引导。我想还是常规保险一点,教师多讲点,这样学生少走点歪路,课堂进度就能快些。后来在我自己上课前听了隔壁班老师的这节公开课,我发现老师讲得不多,学生也可以做对题目啊。于是,我决定自己的课堂也来尝试一下。

首先出示:1分米=—米=米,3分米=—米=()米。学生独立思考后点名回答说说自己的想法,根据以往的知识学生完全有这个能力解答并且能很好地回答出理由。但是考虑到学困生,我在学生回答完的基础上增加出示了一把一米的米尺,平均分成10分,通过图帮助这部分孩子理解1分米是1米的十分之一,即一分米就是十分之三米。

接下来我出示一张把米尺平均分成100分的图片,因为100分过多,学生一格一格数肯定看不清也来不及,我就直接告诉他们这里1米平均分了100分,数与形的结合易于孩子的理解。接下来全班一起解决1厘米=—米=()米的问题,指名学生说说,学生同样说得很明白,后面4厘米和12厘米的同类型题目完全可以放手,在学生独立完成的这点时间里,我就去到学困生那边多点拨了一下,全体完成后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整体的学习效率就提上来了。

最后解决三位小数的问题我也差不多采用了上面的方法,效果也不错。老师提供一幅图,指点一二,学生想得多,讲得多,思维就活络起来了,越学越来劲,到最后的总结就自然而然出来了。这样的课堂成不成功无法断言,但我觉得收效不错。

【扩展阅读】

类型方法

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

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

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小学教学方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横向反思和比较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个体反思和总结法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集体反思和对话法

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 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质所决定。除了同事之间的集体反思外,还可请教育教研学者介入,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建议,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集体反思的提出及意义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教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全新的教学行为。为此,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对教师进行各层次各方面的教育教学培训,以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我们能够真正肩负起实施新课程的重任。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自我完善,以推进自己的专业发展。而在众多自我完善的方式中,教学反思无疑是非常有效的一种。但教师的个人反思活动属于个体反思,由于受到自身素质、观察视角、知识与经验、专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其反思内容及程度均较低。为此,在教师个人反思的基础上,引入“集体反思”非常必要。“个人智慧不过是草间露珠,集体智慧才是长河流水”。“集体反思”能够有效弥补教师个人反思的不足,利用集体的智慧,共同激活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它能够集思广益,在交流和碰撞中可以相互启迪,共同提高。只有把个人反思融入到“集体反思”中,个体反思才有更广泛的价值,个体从“集体反思”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同时,“集体反思”能够在教师教育教学培训和自我完善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使集体培训与个人成长有效整合,共同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2

认识小数的第一课时的重点是认识小数的意义,它是贯穿整个小数部分内容的学习的,具有重要的地位。之前,我让学生已经预习过,从学生的摘录看出,预习不是充分的。是不认真?还是不会自学?带着这个疑问,我在课堂上设计了预习的环节:阅读课本第28-29页,摘录自己的收获和困惑,时间5分钟。

从巡视学生的摘录情况看,有价值的问题,总体阅读的情况质量差,不知道抓住重点来阅读和思考,所以提出的问题散而成点状,当然这种情形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

呈现例1后,接着呈现学生的困惑“小数就代表分、角而为什么要写成0.3元呢?小数又不代表元,为什么后面要加“元”?”我的课从学生的这个问题展开的,首先学生的提问不是很清楚,故我让她又介绍了一遍,询问其他的同学是否听清楚她的问题了,然后我试着说:“你是不是认为,0.3元是3角,为什么不用单位角表示?就是写成0.3角。”她点点头。

从学生们否定用单位角的回答中感受到,学生们对小数的认识停留在直观的基础上,元是整数部分,角是第一位小数,分是第二位小数,但学生们很清楚,3角=0.3元,5分=0.05元,4角8分=0.48元。缺少的就是为什么这样写?也就是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抓住重点来阅读和思考,再次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元=100分,1分是1元的1/100,还可以写成0.01元。学生们通过阅读和刚才的交流渐渐明白,1元=10角,3角就是3/10元,3/10还可以写成0.1。

“5/100为什么要写成0.05,不是0.5呢?”有了前面的经验,学生们有了自己的见解。生1:如果写成0.5的话,5分就变成了5角。生2:100有两个0,所以小数也要有2个0。第二个学生的回答是不恰当的,而3/10=0.3、5/100=0.05这两个例子却刚好和她的说法相符合,我没有理解否定她的观点,只是继续往下和学生们理解第三个例子,48分=48/100元=0.48元。然后,让她观察8/100=0.48这个等式,让她体会她的观点的不合理,“逼”学生们再次思考100的1后面有两个0,和小数中的什么有关?结论当然和小数的位数有关。

学生的问题和错误往往会影响教学的进程,但悠着点也好,能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并以此为起点展开讨论、交流和思考,能清楚地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怎样去观察和不断去验证,然后得出合理的结论。

“悠着点”这节课还在我思考以外的环节上出现了,正方形的棱长都平均分成了10份,就分割出1000个小正方体,对老师们说是一个常识性的知识,看一看不用数就知道是1000个。而学生们不是,认为是600个,一个面是100个小正方体,6个面就是600个;从棱长处能看到小正方体的两个面,有学生认为是两个正方体,所以双倍地数了。

悠着点纠正学生的错,前面一个面是100个小正方体,数数有几层,从前往后数;上面有100个小正方体,从上往下数有几层;而第二个问题,观察图还是不能得到我满意的结果,学生的思维总是建立在形象的基础之上,观察教师的一摞本子,“能看到两个面,难道说是两摞本子?”再观察图,学生们明白了。

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们的观点和错误往往会在教师们的预设之外,悠着点能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消除原来的错误的思考方法和观点,从而真正做到丰富学生们的数学活动经验。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3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导,积极主动地学。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智育与德育容于一体,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有这几个方面: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一、教学时不能将知识强加给学生。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学时以学生多参与为主。通过画线段图、表格图、实物演示等活动方式,尽力让学生感知小数的意义。与此同时回顾以前学过的小数知识用对比方法来理解小数的意义。在这个基础上在教学小数的性质、小数读写法以及生活中的小数。这样学生不仅增添了学习的信心,而且学得更有趣味

二、对待学生的作业管理要严,练习到位。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单元知识,以学生理解为主,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一些有关“计数单位”、“单位间进率”、“名数互化”等知识。但是,少数学生心口不一,嘴上说的与写的不一样;还有的学生眼高手低,一看认为好做,谁知待作业完成后漏洞百出,不是小数点位置不对,就是不用“0”站空位。所以在批改作业时要全面、认真、有耐心,采用激励的措施鼓励学生正确、准确地完成作业,对于错的作业纠正过来,举一反三,多练几遍。这样坚持下来学生的作业质量提高了,掌握知识更牢固了,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了。实现了预期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4

新课程理念下,在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确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去构建数学概念。小数的意义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本案例中,教者引导学生在测量、观察等操作的基础上,从直观的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的形成;从把1米的尺子看成一条线段,到学生感悟这条线段可以表示很多事物,步步清晰,层层深入。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很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并逐步形成小数的意义这一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出发点,学生对数学概念掌握得是否准确、完整,将直接影响到各种性质、法则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影响着各种数学技能的形成与提高,同时也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体进行实际测量,贴近学生的生活,简捷有效地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加深对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的认识。由此学生对小数的意义产生神秘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新课程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应该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实现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米尺,获得分母是10的分数与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与两位小数等等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并概括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意义,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知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来,在这个基础上,理解并概括小数的意义就水道渠成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灵魂,是最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因此,数学课堂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本案例中,如1分米 =1/10 米 = 0.1米,渗透等量代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鼓励学生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在概括出一位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迁移类比,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并对三位小数的意义进行大胆猜测,仔细验证。归纳小数的意义时,先将1米抽象成一条线段,去掉单位名称,由这条线段联想到可以表示很多的事物,最后抽象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从而有效地渗透数学抽象化方法,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是既重概念形成结果,又重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这样的概念教学,才是有价值的,才能促进学生又好又快地发展。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5

本节课是在三年级学完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不仅是学生对前面知识概念的归纳,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这节课关键是引导学生观察、迁移、归纳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本案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重联系生活,联系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

7.小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 篇七

一、小数教学的概念

“小数的性质” 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中的内容. 这一小节需要的教学课时一般是一节课的时间, 也就是40分钟. 在这40分钟中,教师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1. 引导学生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利用小数的性质自行解答小数化简和改写方面的练习. 2. 因为是基础课程,所以在此过程中还要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思想,使学生能够把握数学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且,学生能够利用这种联系进一步进行相关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转换,以达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的目的. 3. 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逻辑能力和归纳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助益,如果学生运用得当,能够有效帮助他们在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

二、提高小数教学的措施

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后,具体该如何去做呢? 本文将具体过程分成了以下几个步骤:

(一)课前: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

有些教师可能会觉得小学的数学课非常简单,有时事情比较多的时候, 就会疏忽了在课前进行备课. 这其实是不对的. 因为教师如果疏忽了备课,就很难把握整个课程的节奏, 一旦出现了突发状况也能立即做出应对以便较好地解决问题. 而且,如果教师没有备课,在整个课程中就不能起好的引导作用, 难免会出现过去那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等各方面能力的教学目标几乎不能实现. 所以,教师在课前备课、设计教案很有其必要性.

(二)课上:引导式教学

教师在课堂中可以用提问题和学生互动的方式,引出教学内容. 比如说在开始前,教师可以给出一个数字“1”然后提问“这是几?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进行追问:“如果在这个数字后添一个0,这个数和之前是不是一样大了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举出另一个数字“0.1”:“那么我们在这个数字后面添加0的话,这个数的大小有没有变化呢? ”学生这时一定会积极回答. 教师此时可以展示几组数字, 比如说 “0.2,0.20”、“0.4,0.400”、“3,30” 询问学生在这些数字中, 有哪些数字大小改变了,那些大小没变的数字都是哪一类数字呢? 学生一般都能回答前一个问题,但在之后的数字归类上可能说不出来是哪一种数字. 这个时候, 教师就要帮助学生进行联想,回忆之前学习的知识:“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哪一类数字呢? ”这个环节很重要,因为它是新旧知识的衔接点. 首先, 能锻炼学生对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把握能力,以实现第二个教学目标. 其次,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记忆网络,以更好地记忆知识. 另外,还能帮助学生养成温故而知新的好习惯,明确告诉学生,学过的知识不能学过了就算了,它与后面要学的知识是一体的,所以要时常复习.

之后,教师继续进行举例,以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小数的性质. 此外, 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一些物品的价格或者是借助米尺来进行验证. 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作为教具, 能让学生也参与到验证的过程中来,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当然,这个验证过程不一定要教师引着学生做,也可以采取分组的方式,先让学生想办法自行验证. 这样的话, 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课程最后,教师要将练习题按从易到难的顺序给学生做,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巩固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三)课后:鼓励学生多思考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以帮助那些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跟上进度. 教师还要认真批改作业以得到课堂效果的第一手反馈,并据此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结语: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小数教学时,首先要充分重视这一个章节的教学,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后从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摘要: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要进行转变,教学方法也要进行改革创新.教师不能再依赖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是要“另谋出路”.结合时代需求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也要适度使用多媒体等辅助工具,避免教学方式的单一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本文将以“小数性质”课堂教学为例,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小数教学,以此对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8.《小数除法的复习》教学实录 篇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56-04

复习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的复习》。

教材分析:小数除法是学生学习加减乘除所有竖式计算的最后一个内容,是学生竖式计算新知学习的完结篇。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小数除法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因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数除法的重点内容,教材在编排时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学情分析:小数除数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计算、整数除法、商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有了这些基础就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除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小数除法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中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复习目标:

1.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沟通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关系。

2.让学生经历归纳、梳理、总结的过程,提高主动建构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查找问题并改进。

复习重点:沟通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复习难点:能自主利用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方法:先理后练。

教具、学具准备:彩色笔(8支)、大白纸(8张)。

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见文后)。

一、错题整理,形成知识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关于小数除法的知识。关于这次复习,前面我们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生:提前收集错题。

师:对,在学习中,有一些知识我们可能还没弄清楚,所以在做题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复习就是一次让我们将知识重新进行梳理、完善的机会。现在,请大家把自己收集的错题拿出来看一看,在小组中分一分、记一记。看看你们错得多的是哪一类计算;想一想,正确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请大家想个小窍门,怎样使自己今后避免再次出错。大家可以发挥小组的智慧,用气泡图或知识树等方法进行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最清楚最有创意!

【设计意图】教师已提前一天让孩子把作业本、试卷上的错目,写到前置性学习任务单上,让孩子提前收集自己的错题。设计前置性作业的目的是为学生“先学”提供“方向标”、搭建“脚手架”,使学生有目标、有方向地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自主学习。

1.学生讨论分类(约10分钟)。

2.汇报展示:

A组代表:我们组用气泡图把小数除法分成两类,分别是小数除以小数和小数除以整数。我们总结了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因为我们发现这一类错得最多,希望同学们在今后计算出错时,能很快找到计算方法。

师:做得好!哪个小组还有补充?

B组代表:我们组用知识树把除法分成三类,分别是:小数除以整数、小数除以小数、整数除以小数。可是我们总结方法时发现,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和整数除以小数一样,都是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再计算。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还没能总结出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

师:参考这两个小组的意见,请你在自己的小组里看一看还可以做哪些方面的补充,下课以后可以继续完善。

3.总结方法:

师:我们可以把除法分成三类,一类是整数除法,一类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类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边说边板书)。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利用商不变性质,转换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只是注意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其他计算方法都跟整数除法一样(边小结边板书)。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将小组里收集到的错题进行归类,并通过整理归类,发现自己出错最多的是哪一类除法。通过小组里生生互教、互学,学生既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又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通过错题收集,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得到培养;通过条理化、系统化地梳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分层练习,巩固算法

1.课件出示:

(1)师:老师这里有几道题,你能不能很快计算出结果?(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师:算完的同学请把计算快的方法跟同桌说一说。

(3)请一名学生汇报答案,其他同学判断对错。

(4)追问学生:为什么这么快就算出结果?

生1:以第一题为例,先计算出85÷17=5;然后计算0.85÷17时,商的小数点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其他步骤都跟85÷17一样,结果是0.05;最后计算0.85÷0.17,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其实就转换成85÷17,结果等于5。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

生2:其实就是把小数除法转换成整数除法。

师:是的,同学们说得真好!

【设计意图】通过数字相同、小数位数不同的三组除法,巩固前面讨论总结出的除法的关系: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利用商不变性质,转换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只需注意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其他计算方法都跟整数除法一样。

2.出示错题:32.8÷1.6 4.08÷0.8=51

(1)师:同学们,我们复习了小数除法,老师在班上发现有同学算错了这两道题。大家赶紧来帮忙找找原因,看看错在哪里。

(2)你能帮她改过来吗?(请两人上台板演,其他同学在下面写)

(3)师:谁来说一说,错在哪里?

生1:第1题,先商“2”,“32”减“32”没有余数,把“8”拉下来,拉一个数字要试一次商,“8”除以“16”不够商“1”,所以要商“0”;在“8”后面补“0”,再用“80”除以“16”,商“5”,结果应该是“2.05”。

师:这位同学写得对吗?

生:对!

师:那第二题呢?

生2:第二题,除数扩大10,被除数扩大了100倍,这样不对,除数和被除数应该扩大相同的倍数,这里应该同时扩大10倍,使除数0.8扩大成整数8,被除数4.08扩大成40.8,结果应该是5.1。

师:上来的这位同学写对了吗?

生:写对了。

师:其实第一题还漏了一个地方,老师要看看谁观察得最细致!

生:他计算完后,没有在算式后面写结果!

师:是的,这也是同学们常犯的错误。大家计算结束后,别忘了写结果哦!

(4)再展示:

师:同学们再看,这位同学原来也算错,可是后面怎么又改对了呢?

生:因为他验算!通过验算知道自己计算正确与否。

师:是的,验算能帮助我们避免出错。

【设计意图】教师先找了练习册中学生错得多的两道题,让学生找找错在哪里,为什么错,能帮忙改正吗,再一次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随后,又展示了本来做错后来改对了的题目,让学生感受到验算不是可有可无。绝大多数学生计算不正确是由于粗心造成的,验算可以帮助他们及时发现计算时的错误,克服粗心的毛病。它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

3.估算。

师:我们复习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可是有时候并不需要我们直接计算,你能不能通过估算直接说出下面的答案?

出示课件:

商最小的是( )

A.6.5÷0.79(≈8)

B.17.8÷12.5(≈1. )

C.10.4÷3.96(≈2. )

(学生独立思考)

生1:选C.

生2:选B.

师:到底选什么呢?

师(提示):都是小数,不好估,那么我们可以把它们转换成什么?

生1:整数!

师:怎么转换呢?

生2: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

师:谁来具体说一说?

生1:“6.5”和“0.79”同时扩大10倍,其实就是算“65÷7.9”,约等于“8”。

“17.8”和“12.5”同时扩大10倍,其实就是算“178÷125”,约等于一点几。

“10.4”和“3.96”同时扩大10倍,其实就是算“104÷39.6”,约等于二点几。

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2:第三题其实不用扩大,可以直接估成10÷4更好算,也是约等于二点几。

师:所以应该选?

生(齐答):选B.

师(总结):同学们,估算的方法有很多,只要能快速确定答案就可以。其实,我们平时计算前也可以进行估算,通过估算知道商的范围,避免出现错误。

【设计意图】估算的过程就是逻辑推理的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算式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的习惯。估算虽然是一种大致的估计,但并不是凭空猜想,那种没有根据的臆想乱想往往与实际结果相差很大,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鼓励估算方法的多样性,就是鼓励学生在交流中完善估算的方法,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对小数除法的计算知识掌握得很不错,那么你们能不能利用小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呢?这里有两扇紧闭的数学生活大门,你们有没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打开它们?(PPT出示:下面是2015年2月6日的中国银行外汇牌价)(单位:元)

在这一天里:

第一关,请听题:苹果6S手机在香港标价5288港元,在美国标价是849美元。哪儿的标价低?

(1)师: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写在草稿本上。(同时,请一名学生上台板演)

5288×0.8=4230.4(元)

849×6.13=5204.37(元)

4230.4<5204.37

生:香港的标价低。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学生问题解决意识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亲身实践,因此,教师特地挑选了学生感兴趣的苹果6S手机作为情景,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2)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进入第二关,请看题:一支钢笔标价8.4美元,用1000元人民币可以买几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师:请认真审题、仔细作答。(鼓励学生独立把想法写下来,同时,请一名学生上台板演)

8.4×6.13=51.492

1000÷51.492

生:老师我不会算。

(2)师:下面的同学会算吗?(学生们摇摇头)

(3)师提示:这个算式的除数很大,直接计算很困难,同学们能不能想别的办法?

教室突然安静了下来,过了一会儿,有学生大声说:“可以使用估算!”其他同学也恍然大悟,说:“是的,可以使用估算。”

(4)师:同学们太聪明啦!可是,怎么估算呢?

生1:51.492可以估成51,因为1000÷50=20,51比50大一点,除数变大,商反而越小,所以1000÷51≈19。

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生2:同意。1000元可以买19支钢笔。

师:恭喜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打开了第二扇数学生活的大门!这是美丽的凤岭儿童公园,欢迎大家到南宁来玩!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联系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钢笔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用估算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体验。估算教学不是独立的,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本题再现的生活情境由于抓住了生活现实,因而能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积极合理地运用估算。

四、回顾总结,大胆质疑

师: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你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弄明白或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复习小数除法。

师:在计算小数除法中,需要注意什么?谁来给大家提提建议?

生1:要记得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

生2:有时候可以通过估算得到答案。

生3:做除法时要一位一位地试商。

师:是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小数除法。今后复习时我们也可以用今天的方法,先整理错题,了解错得多的是哪一类,想一想错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想个小窍门避免出错。这样可以让我们的复习更有效、更有针对性!

板书设计:

小数除法的复习

第一关:

5288×0.8=4230.4(元)

849×6.13=5204.37(元)

4230.4<5204.37

答:香港的标价低。

第二关:

8.4×6.13=51.492(元)

1000÷51.492≈19(支)

答:用1000元人民币可以买19支。

教后反思:

上这节课前,教师提前让孩子把作业本、试卷上的错目,写到前置性学习任务单上。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将错题归类,学生通过小组生生互教、互学,可以查找知识点漏洞,还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孩子们通过整理归类,发现自己出错最多的是哪一类除法,并开始慢慢回忆起计算这一类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以后在计算这一类除法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汇报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还发现三类除法算式计算方法之间的关系。通过错题收集,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得到了培养,并且学会了归纳分析、梳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的效果很好。

不足之处:在教师展示学生两道错题这个环节,本来是想让全班同学发现这两名学生计算后没有及时在算式后面写结果,而很多学生没能及时发现,因此,教师不断提问,直到有学生答出为止。这个地方不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学生若回答不出,教师应该及时说明,没有必要浪费这么多时间。

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的复习》前置性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算一算,想一想。

笔算:(1)408÷8 (2)4.08÷8

(3)4.08÷0.8

第(1)题属于 的除法计算,想一想,它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第(2)题属于 的除法计算,想一想,它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第(3)题属于 的除法计算,想一想,它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这三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练习?( )

上一篇: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下一篇:童话故事比赛活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