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总复习函数测试题

2024-11-05

高三总复习函数测试题(精选9篇)

1.高三总复习函数测试题 篇一

高三化学总复习同步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

1.碱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和化工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钾合金能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是由于二者是活泼金属易失电子

B.用饱和碳酸氢钠制造灭火剂比用饱和碳酸钠制造灭火剂的效果好

C.碳酸钠可用于制造洗涤剂,因为碳酸钠是碱

D.五彩缤纷的焰火是K单质燃烧所致

[答案]B

2.(・江苏期中)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

①少量金属钠保存在冷水中

②浓硝酸盛放在无色试剂瓶中

③少量金属钾保存在煤油中

④氢氧化钠溶液盛放在带有橡胶塞的试剂瓶中

⑤氯水存放在带玻璃塞的无色细口瓶中

⑥碳酸钠固体保存在带橡胶塞的细口瓶中

A.②③④ B.③④⑥

C.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与保存方法。钠与水反应,通常保存于煤油中,①错;浓硝酸及氯水两种物质见光均会分解,应盛放于棕色试剂瓶中,②与⑤错;固体物质应保存于广口瓶中,⑥错。

[答案]C

2.高三总复习函数测试题 篇二

策略一:讲习题的审题方法

审题是一个细致而周密的思维活动, 在审题过程中我们要对一些关键词语多加思考、搞清其含义;全面分析已知或未知的物理条件, 特别是隐含条件;画出物理运动过程状态变化示意简图, 抓住承前启后的物理量或转折点, 确定临界值;当然还应排除干扰因素对解决问题带来的影响。

【例1】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物体, 现以水平恒力F1推这一物体, 作用一段时间后, 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F2推这一物体。当恒力F2作用时间与恒力F1作用时间相同时, 物体恰好回到原处, 此时物体的动能为32 J。则在整个过程中, 恒力F1做的功等于

J, 恒力F2做的功等于____J。

讲评过程:该题中关键词语:“恒力”※物体做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隐含条件: (1) “光滑”※无摩擦力; (2) “静止”※初速度为零; (3) “回到原处”※物体经历加速、减速、静止再到反向运动; (4) “作用时间相同”※t1=t2=t。

画示意简图如图1所示。

解答:对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从A到B由位移公式得:

从B到C再到A有:-x=v1t-2m1F2t2=mF1t2-

由以上三式得WF1=16 J, WF2=48 J。

策略二:讲习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进入总复习教学, 必须由重视基础知识转移到重视综合能力训练上来试题的综合程度难度普遍加大因而教师在讲评中不能简单地校对答案或订正错误, 而要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点分析, 思考试题是如何将多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进行考查的, 理解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如何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最佳解题途径在哪里,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 以及培养学生规范严谨, 富有逻辑的解题思路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例2】如图2所示, 一很长的、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 绳两端各系一小球a和b。a球质量为m, 静置于地面;b球质量为3 m, 用手托往, 高度为h, 此时轻绳刚好拉紧。从静止开始释放b后, a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 () 。

A.h B.1.5 h

C.2 h D.2.5 h

讲评过程:该题解题思路可以从逆向思维来进行分析: (1) 问题求解什么:a球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 (2) 思考:假设h′为b球落地后a球上升的高度, 则a球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h+h′, 而h已知, h′未知; (3) 因为h′为b球落地后a球上升的高度, 根据题意:b球落地后a球做竖直上抛运动, 所以 (v0为b球落地瞬间a球的速度) ; (4) a球做竖直上抛运动的初速度v0=?由题意, b球落地前a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设加速度为a, 则有v02=2ah, 而h已知, a未知; (5) 怎么办? (6) 由牛顿第二定律:对小球a:T-mg=ma;对小球b:3 mg-T=3ma, 由以上两式解得a, 至此所有物理量均为已知。

解答:由牛顿第二定律:对小球a:T-mg=ma, 对小球b:3 mg-T=3ma, 得a=g/2;b落地前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由得;v02=2ah得v0=球落地后a球做竖直上抛运动, 由所以a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h+h′=1.5 h。

策略三:讲习题的变式与发散

高考试题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 其灵活性较强, 考查的广度和深度都很大, 教师很难“猜中”高考题。但是每年所考的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 试题命题人可以随意变化题意、设置角度, 变换题设条件及在问题的设问方式上推陈出新。因为情景的变换, 学生很可能就会由于思维定势造成失分, 此时善于分析和应变最为关键。因而在讲评试题时不能只就题论题讲完了事, 要对那些考查功能强能力要求高的试题实施变脸即要注意习题的变式与发散, 将相关知识和题型归纳梳理, 并适当拓展。

【例3】上表面粗糙质量为M的小车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质量为m的滑块A (可视为质点) 从小车左端以水平速度v0冲上小车, 已知A、B间动摩擦因数为μ, 如图3所示。问:A若能停在B上, 它们一起运动的速度是多少?A在B上滑行的距离是多少?

讲评过程:这是中学物理中的典型模型———“子弹打木块”模型, 我们能够应用动量与能量观点顺利作答, 若能在此基础上做适当改变, 创设新的物理情境, 可以在今后碰到相关问题时触类旁通, 达到做一题通一类的目的, 有助于使思维具有变通性。

(一) 通过变换题设条件, 改变设问方式

1.如果要使A不从B上滑落, 小车B长L至少为多少?

2.若B长为L, 要使A从B上滑出, A的初速度v0应满足什么条件?

3.若B长为L, 要使A最终停在B上, 则动摩擦因数μ至少为多少?

4.若使B以v0的初速度向右运动, A最初放在B的最右端 (如图4) , 且B足够长, 则A在B上滑动的距离是多少?

(二) 通过变换物理背景, 创设新的物理情境

1.将A从半径为R的光滑1/4圆弧轨道无初速释放, 要使A不滑出B, B至少多长? (如图5)

2.将B变为带有半径为R的1/4圆弧轨道小车, 为使A恰能滑到B轨道的P点, 求v0的大小? (如图6)

3.将A、B变成质量均为m的导体棒, B静止放在光滑导轨上的水平部分, 导轨的水平部分处于匀强磁场中, A沿导轨倾斜部分从高h处无初速下滑后进入水平部分, 求B棒的最大速度和回路中消耗的电能? (如图7)

这样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旧知识, 还掌握了解决这一类试题的方法, 真正达到精讲精练的目的。

策略四:讲习题的解题方法

对习题的选择利用, 教师要善于将题型进行分类, 并归纳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 以引导学生养成在处理物理问题时先从大处着眼, 不盲目动手的习惯。并在讲评时引导学生对物理情景、物理过程能清晰分析, 对物理规律有完整、深刻理解, 对物理知识能综合、灵活运用。在习题的训练评讲中, 要将等效法、整体法、守恒法、极值法等方法和技巧的要点通过具体试题讲评到位。并对不同题型的应试策略和特殊解法, 如公式法、几何法、极端法、图像法和比例法等, 在订正过程中促使学生在技巧选用、解法领会方面做出卓有成效的工作, 而不应停留在具体知识的得失上。

【例5】如图8所示, 人在岸上通过绕过定滑轮的绳子拉动浮在平静湖面上的小船, 人拉船的速度恒为v, 当跨过定滑轮的那段绳子与水平面成θ角时, 船的速度为多大?

讲评过程:常规的思路是将小船实际运动即合运动分解为沿绳子OA方向速率为v的直线运动和以O点 (滑轮位置) 为圆心的顺时针圆周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由此可作出速度分解矢量图, 如图8所示, 得小船运动到A点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v/cosθ。

运用运动合成和分解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反思教材中介绍的这一方法之外, 是否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呢?回答是肯定的, 在此再介绍有别于教材要求的两种方法。

解法一 (微元分析法) :在此问题中, 小船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情况比较复杂。现假设小船在一段很短的时间Δt内从A点运动到B点, 如图9所示, 过B点作AO的垂线BC, 因Δt很短, 故角α很小, 可认为OB=OC。在这段很短的时间内, 小船的运动可看作是匀速的, 其速度大小为v′=AB/Δt, 绳端以速度v匀速运动的距离即为AC, 则有v=AC/Δt, 又从图中几何关系可得:AC=ABcosθ, 由以上三式, 解得:v′=v/cosθ。

解法二 (功率分析法) :在不计绳的质量、伸缩以及摩擦的情况下, 设对绳端的拉力为F, 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可知人对绳做功的瞬时功率应等于绳对船做功的瞬时功率, 即有Fv=Fv′cosθ, 解得v′=v/cosθ。

以上三种解法的求解思路和途径虽各不相同, 但结果却殊途同归, 显示出物理知识的和谐统一之美。基本解法从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等效思想出发, 由合速度与分速度的矢量关系中直接获得结果, 显得简捷明快;微元法通过抽取连续变化过程中的一微元段来进行剖析研究, 从而将变速转化为匀速来处理, 体现了物理学中化变为恒的辩证思想;功率法却从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思想出发, 巧妙地将公式P=Fvcosα应用于问题的求解中显现出思维的广阔性与灵活性是一种十分简捷的解法。可见三种不同解法, 蕴含的物理思想方法与技巧迥异, 但通过这种一题多解的训练, 可以有效地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优化思维品质。

策略五:讲习题的考查要求

结合典型试题, 从“基础知识※能力要求※试题结构”多层次地剖析, 分析试题所考查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要求, 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基础知识是否落实, 能力是否具备, 后阶段该如何努力。分析题目的结构, 明确各小题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 以及它们考查的角度与侧重点, 这样思考并回答问题时就有针对性, 更不会张冠李戴。

【例5】如图10所示, 在一匀强磁场中有三个带电粒子, 其中1和2为质子、3为粒子。它们在同一平面内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 三者轨道半径r1>r2>r3, 并相切于P点。设T、v、a、t分别表示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线速度、向心加速度以及各自从经过P点算起到第一次通过图中虚线MN所经历的时间, 则 () 。

A.T1=T2<T3 B.v1=v2>v3

C.a1>a2>a3 D.t1<t2<t3

讲评过程:本题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规律, 要求考生会利用半径公式与周期公式分析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相关问题。本题的考点覆盖洛伦兹力、半径公式、周期公式、匀速率圆周运动、牛顿第二定律等多个知识点, 体现了在知识交汇处命题的思想。

解答:由Bqv=mR, 得到T=由此可看出在同一磁场中粒子运动的周期只与粒子的比荷有关, 分析质子和α粒子的比荷, 可知A正确;由Bqv=可知:v=比较质子和α粒子的比荷和半径, 可知B错误;由Bqv=ma可知, C正确;同时观察各个粒子转过的圆心角, 结合可知D正确。

策略六:讲学生的错误原因

每次考试后, 常有学生反映:题目很简单, 但得分却不高。评讲时既不能流水账似地给学生报一个答案, 也不能不痛不痒地简单提示, 更不能一题不漏地题题讲到, 而要有的放矢, 重点突出。重点是评错答, 因为错答往往具有迷惑性、潜在性, 思维的缺陷性;如果不从物理概念、规律的知识源头上帮助学生理顺关系, 从规范解题的思路上指点迷津, 就很难使原来答错的学生得到理解, 一些糊里糊涂歪打正着的学生也得不到领悟。所以评讲错答学生通常会全神贯注只有针对性强效果才会好。

【例6】客车以v0=20m/s的速度行驶, 突然发现同车道前方12 m处有一辆货车正以v1=6 m/s的速度沿同一方向匀速前进, 于是客车实施紧急刹车, 刹车时客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0.8 m/s2, 问:两车会不会发生碰撞?

讲评过程:这是一次课堂练习中的一道习题, 本题难度并不大, 但得分率不高, 首先将学生的错误方式展示在黑板上。

典型错解:客车从刹车到停止运动所用时间t==25 s, 在该时间内客车行驶的距离为x1==250 m, 货车行驶的距离为x2=v1t=150 m。因为:x2+120=270 m>x1=250 m, 所以两车不会发生碰撞。

讲评过程:当客车速度大于货车速度时, 二者之间距离越来越小;当客车速度小于货车速度时, 二者之间距离又逐渐增大;当客车速度等于货车速度时, 二者之间距离有最小值。因此若是在速度相等时或以前已经相撞, 那么在速度相等以后货车仍可把客车拉下, 导致上述错误结论的出现, 所以两车若相撞一定出现在二者距离减小的过程中, 即速度相等以前。因此判断是否相撞可分析二者距离最小时通过的距离关系。

解答:客车开始刹车至速度减为货车速度时所用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客车行驶的距离为货车行驶的距离为x2=v1t=105 m, 此时x1>x2+120 m, 所以两车必相撞。

最后告诫学生:每完成一道习题, 要反思自己的答案。是否按要求作答, 是否合乎基本的物理常识, 这样可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所以认真分析物理过程及物体运动的实际情况, 得出相撞必定发生在速度相等以前, 可避免错误的出现。

3.高三英语总复习探讨 篇三

一、词汇

英语词汇乃考试之本,复习时应扩大词汇学习的深度及广度,总结归纳词汇的音、形、义、用等方面。对于一些熟悉的单词不仅要掌握它习惯的用法及含义,还要了解它不常用的意思。

尽量掌握常用词的用法、搭配短语及其意义,注意归纳同义词、近义词的相同之处及其细微的差别。例如ability,capacity,capability,genius,talent,compe—tence,faculty,gift,aptitude,这些词和词组都含有“抛弃、放弃”的意思。

ability:指人先天的或学来的各种能力。

capacity:侧重指人的潜在能力,通常不指体力,多指才智,尤指接受与领悟能力。

capability:多用于人,指胜任某项具体T作的能力,也指本身具有、尚未发挥的潜在能力。常与of或for连用。

genius:语气最强,指天赋的才能与智力。

talent:着重指人某方面具有可发展和倍养的突m天赋才能,但语意比genius弱。

competence:正式用词,侧重指令人满意的业务能力与水平,达到胜任某项T作等的要求。

faculty:指特殊的才能或智力。

gift:着重个人的天赋的才能或在某方面的显著本领,常暗含不能用一般规律作解释的意味。

aptitude:多指先天或后天习得的运用自如的能力,常暗示接受能力强,能迅速掌握一种学术训练或艺术技巧。

二、语法

一定的语法能力是提高英语整体能力的基础,语法能力弱直接影响学生的动笔能力。高三总复习时要集中复习课本中的各种时态,运用图表的方式比较它们的特点。

笔者一般将语法分成十个部分来复习:(一)名词及主谓一致;(二)代词;(三)冠词和数词;(四)形容词和副浏;(五)情态动词和助动词;(六)动测的时态和语态;(七)非渭语动词;(八)虚拟语气;(九)各种从句;(十)倒装句、强调句、否定句和反意疑问句。每一部分安排练习题,对于有针对性的问题应该逐个解决。

三、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所占分数比例最大,所以是复习中的重中之重。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要不断地总结阅读技巧及失败的经验教训。教师首先要慎重选材,所选文章难度要适合学生,太容易则难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太难则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降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些对提高能力都不利。

在阅读训练中应培养学生快速浏览的能力、猜生词含义的能力、独立分析的能力、准确捕捉文章及段落主题句的能力和合乎逻辑的判断能力。

四、写作

近几年来的高考写作标准由之前侧重于语言的正确性到现在更侧重于文章的思想性、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来评分。综观最近两年的高分作文大都为文章内容充实,观点明确、新颖,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能够准确适当的运用连接词使全文结构紧凑,内容层层递进。

如今,无论是语文还是英语考试作文大都倾向于开放式的题目,它更多是要求学生对于某一社会现象或某一热点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等。较之以前的作文标准要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人生观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所以首先鼓励学生作文观点要新颖,要让人眼前一亮。

五、归纳常用句型及短语

对中学英语课本的对话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出各种话题的典型句型,并让学生进行实践。如在中学课本中多次出现过的话题“asking the way”,复习时归纳其典型问法及回答句型。常见的问句有:

Excuse me,I'm looking for…

Excuse me,can/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回答的常用句型有:

Go straight ahead till you see…turn right/left then…

Go down this street

4.高三政治总复习教案 篇四

经济学理论

常用意义类:(有利于---或体现了---)1.一个宏观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一个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

坚持一个方针:不断扩大内需,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

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体制转变(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坚持两个统一:质量、速度、效益要统一;改革、发展、稳定统一;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2.(微观)市场主体应当追求的两方面目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常用措施类:(坚持和完善----或贯彻----)

3.贯穿一条主线:经济结构调整----三农、企业、区域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在结构调整中进行。

4.重视一个理念: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五个统筹的目标:城乡统筹、经济和社会统筹、区域统筹、人与自然统筹发展、国内和对外开放统筹。

5.把握一个关键:强调科学技术优先发展,科技人才发展是关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6.坚持企业改革方向:公司制---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7.强调两个手段: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目标、手段);

8、遵循两个规律: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规律------价值规律,要理解价值规律作用与市场经济功能的内在联系。9、完善三个制度: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社会保障制度。

政治学部分

强调一个根本出发点: 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根本出发点。

1.政治与经济关系:正确的政治领导表现在:------当前最大的政治是----2.我国国家政权的性质、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对内对外职能。

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民主(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健全法制-----1 4.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两个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个代表---本质、如何贯彻);地位(领导核心--三种领导方式、根本保证-三个是、只有„才能);党的三个方面建设:①执政能力建设;②思想、作风、组织建设;③民主集中制。

5、记请民族问题一个原则、一个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含义、如何贯彻。

6、国际关系常用: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国际关系---对外政策制度的依据、国际竞争的实质、经济全球化是基本经济特征; 国际组织作用、联合国—地位、宗旨、原则、作用;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六个基本点;

教材主干知识思路点拨:

经济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经济发展----完善生产关系----推动经济发展

整体思路:改革(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完善社保制度、破产制度、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三种形式、加入WTO)----效率---相对公平------经济发展(GDP增长)----收入提高---消费水平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反作用于生产。

----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经济发展---财政收入„

1、对“经济”含义的把握----①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规律是支配社会发展的最基本规律;③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④生产(生产力自身的发展、生产关系与经济体制对生产力的影响、经济结构对生产力的影响)与 生活(生产力发展----收入提高----消费水平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反作用于生产)的提高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常用的分析经济问题的思路。

2、商品质量问题—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商品两因素---市场秩序---市场缺陷与宏观调控(道德、法治)

3、价值规律=市场自发调节---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渗透应用到几乎所有经济问题)

4、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紧缩---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币值稳定---汇率稳定----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国际收支平衡---出口退税率

5.三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地位、意义?---政策(联产承包责任制、财税政策等)、科技、投入、结构调整---产业化、城镇化、市场化

6.工业的地位、作用---主导?---新型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生活质量、经济效益、增长方式转变等相关)7.三产---消费结构---就业---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城镇化、现代化---对外开放 8.农民工---全面小康---消费----农业基础地位----兼顾公平(共富)----社会保障---市场主体平等---法制经济等。

9.企业--市场主体(自主参与竞争)---所有制—企业组织形式(公司制)—分配制度---科技、管理---经营者素质---企业信誉形象(诚实守信)---参与国际合作---竞争力增强。

10.公有制主体地位---实现形式---股份制(公司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主体自主)---大力发展混合经济---控制力增强

---国有经济主导地位(控制力)---关键部门、关键领域(布局要有进有退—鼓励、支持、发展非公)

11.非公有制地位----按生产要素分配(资本、技术等)---保护合法的私有财产---效率优先---经济发展

----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平等竞争----充分发挥发挥市场调节基础作用---经济发展 12.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合理配置资源:科技(提高生产率)与管理(宏观与微观--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依靠科技,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市场机制-价值规律(刺激企业自觉改进科技、加强管理)--宏观调控(分配制度的作用)

13、中央银行(国家行政机关)---货币政策(利率、汇率)------宏观调控手段之一-----目标、必要性、作用(经济健康持续增长)

金融市场(银行、证券、保险)--筹集资金---资本资源---GDP增长的因素----经济增长

14、商业银行(现代金融体系的主体)----企业---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所有制角度—现代企业制度---银行作用

15、过多储蓄---内需不足---如何解决---16.分配制度(确立按照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原则)---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必须两个“反对”(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效率、最终共同富裕-公平—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17.生产力水平--所有制--分配制度(调动一切要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提高—生产发展

18.GDP---重要意义---缺陷---追求什么样的增长速度---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19.财政(税收)---国民财富分配---体现国家意图(效率或公平)---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目标、必要性、作用(经济健康持续增长)--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经济发展 20.社会保障--兼顾公平---消费水平---财政支出、财政性质、作用---宏观调控---促进市场经济(竞争与失业)

21(政府)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自主、平等、开放、竞争(见上)---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功能)---价值规律自发作用(无形之手)---缺陷---政府宏观调控(财政、货币、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

22.市场主体、市场秩序---诚信缺失---怎么办?----政府、企业、消费者

23、对外开放---必然性①②③----形式“引进来”和“走出去”(意义、作用)---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熟悉、利用WTO规则(如应对入世后反倾销)---国家利益、经济安全---统筹内外

政治学部分

“政治”学科的重要主体是国家(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政府、人大—权力机关、法院—司法机关等)、政党(中共、民主党派),(另外有人民政协、工会、居委会、村委会、公民个人等);主题或要义在于政治的进步即民主;其意义在于维护国家利益、阶级利益(在我国是人民利益)。

1、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在政体上表现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在政党制度上表现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宪法的阶级性—在民族问题上表现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问题上表现为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外则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台湾问题—国家主权---国家统一(一国两制的意义等)---对外政策---世界主题 如果涉及其他国家:该国的职能—世界主题--国际关系(对外政策的依据与目的、共同利益、不同利益)--国际组织的作用-—违背联合国宗旨与原则---我国对外职能—外交政策的要点。

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本保证)----民主建设(制度建设是关键)---法制建设(依法治国)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德治国---注意每课最后一部分内容(如维护国家主权、民主意识法制观念、增强党的观念等)

5.人大制度50周年—内容---地位---优越性—如何完善。

6.注意基层民主的表现形式:职代会、居委会、村委会、各种公开办事制度、公民的监督权。7.人民政协55周年---性质、职能---政党制度的内容、意义

8.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指导思想(三个代表的内容、本质、四个必须-发展是第一要务);地位(领导核心--三种领导方式、根本保证-三个是、只有„才能)

注意区别:①“职能”通常指的是国家机构的行为,党、政协以及其他团体都不能用。如: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组织领导---党行使领导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后者错误!)②注意把人大的职权和政协的职能区别(立法、决定、选举---参政议政、政治协商;监督权----民主监督)。

9.我国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坚持三个原则 10.国际社会:记请四大部分—两大主题----国际关系(变动因素、竞争和合作的表现)----国际组织(具体的组织或联合国的作用—秘书长的职责)---我国外交政策要点(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50年—内容等)

三、热点问题分析:

*经济角度最主要的是坚持科学发展观

*政治角度最主要的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国际热点注意东盟

一、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1、含义;全面--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可持续----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2、五个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①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通过“三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促进“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②统筹区域发展,也要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得到解决。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转变政府职能。社会保障、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等领域有其特殊性,政府必须承担起应负的责任,④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是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⑤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的实质,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我国经济。要用平常心看待贸易摩擦

(注意和做过的模拟题结合,把握题意以及观点的渗透、应用)

3、五个统筹、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思路提示)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

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新型工业化道路---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科技进步为支撑。

三要改革经济体制---结构趋同---城乡分割----就业、分配、社保 四要转变政府职能---正确的政绩观。

五要转变作风--“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实践标准

二、以人为本

1、含义;就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

2、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的中心就是要满足人民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维护群众的利益。经济增长,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更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全面进步,归根到底,都是为了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3、本质要求----具体体现在为群众切实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个道理,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主要结合党、国家结构相关内容运用)

四、整体意思,要借助本专题引导材料、该题材料的标点、关键词句、尤其是最后一句怎么设问来筛选、排除。

2、辨析性质的问题----坚持“有是说是、有非说非、不全补充”的原则。缜密思考,挑剔说法,辨证论述,合理表述(分层、扣点、逻辑、有材料的还要结合材料)注意:一切问题的答案最终都必须落实到书上的知识点!

3、哲学观点运用类的问题---注意整体把握、突出最主要的观点。分层次,先观点、后分析。分析不可缺。

4、图表题—--审题:先看标题,弄清楚说什么?说了哪几点?(横向、纵向看全、小注不可丢),结合几个材料整体把握题意观点。看清所问角度范围。表述:尽可能地先打底稿,理请思路、语序,整理合并相关意思。第一问概括注意分寸,切忌过于笼统和过于琐细;后面讲措施一定注意与材料所揭示问题的对应。

5、意义类---在讲重要性的同时不可忘了说其必要性。//讲意义时要移点换位,由近及远、有序展开。

6、谈认识类---一般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7、讲措施的----给材料的紧扣材料,先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概括转化为学科语言 没有材料的记书,回忆背的观点。

8、分析类问题:指题目中没有任何材料提示,而且教材没有专门的系统论述,让你仅围绕一句话展开分析。解答这种题时还是要回归、依托教材,哪怕仅仅是个概念或简单的几个点,要从阐述基本概念或原理入手,紧扣题目,去整合教材相关知识,形成思路,分层做答。

5.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 篇五

Ⅰ第一种总结:

⑴政治: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不易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有利于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

城邦含义:是一种国家形态,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公元前8~6世纪,古希腊城邦逐渐形成。最大的城邦是斯巴达和雅典。

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划分依据:各邦都有公民大会,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决定城邦政体的类型。(城邦公民指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公民,边区居民、外邦人、奴隶、妇女都没有公民权)。

政体类型:城邦政体呈多元状态,最为流行的政体是贵族制(如斯巴达)民主制(如雅典)。此外还有君主制、寡头制和僭主制。

特征:形式多样;都属于公民政治,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民主氛围浓厚。

实质:城邦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与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

⑵经济: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生产生活多样,文明呈现多样化。

⑶对外:航海业和海军对古希腊人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古希腊的殖民扩张。

影响:①政治:人员的频繁流动扩散,瓦解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血缘共产制,利于民主制发展;扩大了地域生存空间。

②经济:促进了各地的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

6.高三化学总复习资料 篇六

1.颜色状态 状态 常温下呈液态的特殊物质: H2O、H2O2、C6H6、C2H6O、Br2、Hg、等

有色气体: NO2(红棕色)、F2(浅 黄绿色)、Cl2(黄绿色);

无色刺激性气体: SO2、NH3、HX(F、Cl、Br、I)

无色无 味气体: H

2、N

2、O2、CO2、CO、CH4、C2H2、NO。

溶液中的有色离子: Cu2-(蓝色)、Fe2+(浅绿色)、Fe3 +(黄色)、MnO42-(紫红色)。

Br2 在水中显黄(橙)色,在有机溶剂中显橙(红)色,I2 在水中显黄(褐)色,在有机溶剂中显紫(红)色。有色固体:(淡)黄(棕)色 固 体 : Na2O2、S、FeS2、FeCl3; 黑色固体: MnO2、C、CuO、FeO、Fe3O4、CuS CuS2 ;

紫(黑)色固体: KMnO4、I2 ;(紫)红色固体: Cu Fe2O3Cu2O e(OH)3 Cu; 蓝(绿)色 固 体 : Cu(OH)2CuSO4· 5H2O。

有色沉淀: ①白色沉淀:H2SiO3、AgCl、BaSO4(不溶于酸)、BaSO3、Mg(OH)2、Fe(OH)2、Al(OH)3、BaCO3、CaCO3、CaSO3、MgCO3 等;

②(浅)黄色沉淀: AgBr、AgI、S; ③红褐 色沉淀:Fe(OH)3; ④蓝色沉淀: Cu(OH)2;

⑤黑 色沉淀:CuS、FeS(一般为S的化合物)。

2.物质的特征结构10电子微粒可能为18电子微粒可能为14电子微粒可能为常见的正四面体结构有 N3、O2、F、OH、NH2、Ne、CH4、NH3、H2O、HF 特征结构10电子微粒:Na +、Mg2+、Al3+、NH4-、H3O+

18电子微粒:K +、Ca2 +、Ar、F2、SiH4、PH3、H2S、HCl、H2O2、N2H

4CH3CH3 CH3F CH3OH HS-

S2-

Cl-

O2 等。3.四面体型有:甲烷、CCl4、白磷、NH4 ;

4.三角锥形有 NH3;

5.直线型的多原子分子为 CO2(注意CO2 结构式: O=C=O 电子式O::C::O)经常考,几率90%以上 6.H 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常见元素中半径最小的是 H。7.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 的元素有H、Be、Al、Ge 等。

8.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或3倍的元素一定在第二周期常见的原子晶体单质是 金刚石和晶体硅

9.特殊的反应现象燃烧 H2+Cl2(苍白色火焰),C2H2(C6H6)+O2(明亮火焰,浓烈黑烟)。Na(黄色)、K(紫色)。淀粉遇 I2 变蓝,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使品红溶液褪色(注意考证很多考这个,将几种具有漂白性质的结合起来考:HClO,SO2,H2O2 等)

在空气中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体NO→NO2 NH3 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Fe3遇OH-生成红褐色沉淀,遇苯酚显紫色,遇 SCN-显红色。Fe2 遇 OH-生成白色沉淀,并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生成红褐色;Fe2 +遇 SCN-无明显变化,通入Cl2后溶液显红色(注意继续通入Cl2可能会使红色消失,原因是产生HClO--漂白)思考:过量与不过量的问题?例如铝的三角转换量少生成沉淀,量多沉淀消失。

10.与强碱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溶液一般含 NH4+

11.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溶液一般可能含:CO32-、HCO3-、SO32-、HSO3-(S2-、HS-)等

4.特征反应(中学)(1)两 性 物 质 : 两 性 氧 化 物 如 Al2O3,两 性 氢 氧 化 物 如 Al(OH)

3、氨基酸等。

(2)弱酸弱碱盐:(NH4)2CO3、CH3COONH4 等。

(3)弱酸的酸式盐:如 NaHCO3、Ca(HCO3)

2、AaHSO3 等固体加热后不留残渣的物质常温与水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 I2、NH4Cl、(NH4)2CO3、NH4HCO3。Na、K、F2、Na2O2、CaC2。

(4)H2O2(MnO2催化剂)=H2O+O2↑ 有 MnO2 参与的化学反应(5)既能与强酸溶液反应又能与强 碱溶液反应的物质是:两性化合物(6)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K2mnO4 △= K2MnO4+MnO2+O2↑ 2NaHCO3 △ =Na2CO3+H2O+CO2↑ Ca(HCO3)2 △= CaCO3+H2O+CO2↑

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 NH4HCO3 △= NH3↑+H2O↑+CO2↑

(NH4)2CO3 △ =2NH3↑+H2O↑+CO2↑ 4HNO3(加热或光照)△= H O+4NO2↑+O2↑

铵盐与碱反应,如 NH4Cl 与 Ca(OH)2 Cu、C 等与浓 H2SO4 或硝酸的反应 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 Na2CO3、NaHCO3、Na2SO3、NaHSO3 等与强酸反应。电解饱和 NaCl 溶液、CuSO4 溶液、AgNO3 溶液等。Cl2 与 NaOH/Ca(OH)2反应 5.置换反应的类型

1.金属→金属 + 如 Fe +Cu2 +=Fe2 ++Cu,2Al+Fe2O3高温=Al2O3+2Fe(铝热反应的方程式,我不好编辑)实验室铝热反应的条件:镁条点燃加热或先撒碳粉再滴浓硫酸(产生巨大热量)3Fe+4H2O(g)△ =Fe3O4+4H2

2Mg+CO2点燃=2MgO+C(还有可能生成CO,具体方程式自己写出来吧)3.非金属→非金属(1)固态非金属→固态非金属 如:(1)2C+SiO2高温=Si+2CO↑

(2)固态非金属→气态非金属C+ H2O(g)高温=CO+ H2

(3)气态非金属→固态非金属 如:Cl2+2KI =2KCl+I2,Cl2+H2S =2HCl+S↓

O2+4HI =2I2+ H2O(4)气态非金属→气态非金属 如:2F2+2H2O =4HF+O2(5)气态非金属→液态非金属 如:Cl2+2HBr =2HCl+Br2 8.化合价变化 变价元素结合氧化还原反应是推断题的命题角度之一,常考到的元素有:Cl、S、N、C、Fe 等。

9.物质组成的特殊配比 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 2:1 或 1:1 的特殊化合物有:Na2O、Na2O2 类,H2O、H2O2 类,CaC2、C2H4、C2H2、C6H6 类。

*10.物质间的一些特殊转化关系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是解无机推断题的精髓,熟记一般的转化网络如 “铝三角”、“铁三角”

11.与工业生产相关的主要反应 工业制漂白粉 工业合成氨 氨的催化氧化 电解饱和食盐水 电解制镁、铝 工业制玻璃(将工业制取与实验室制取区分开来)2Cl2+2Ca(OH)2 N2+3H2催化剂 高温、高压 催化剂 △ =电解CaCl2+Ca(ClO)2+2H2O+2NH3↑ 4NO+6H2O 电解=4NH3+5O2

2NaOH+H2↑+Cl2↑电解=2NaCl+2H2O MgCl2 高温 =Mg+Cl2↑; 2Al2O3高温=4Al+3O2↑

Na2CO3+SiO2 CaCO3+SiO2高温=Na2SiO3+2CO2↑+ CaSiO3 工业制硫酸

4FeS2+11O2 +2SO2点燃=2Fe2O3+10SO2(或 2S+3O2 =2SO3)SO3+H2O=H2SO4 工业制粗硅

SiO2+2C催化剂 △= 高温Si+2CO↑

二、常见的突破口: 抓住题目的突破口,是解决无机推断题的关键。题目中的突破口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显性的突破口通常是 指物质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用途以及一些特征的反应现象;而隐性的突破口则往往是一些特殊的反应类型或者物质 之间的转化关系。

1、物质状态 液态单质:Br2、Hg;

2、液态化合物:H2O、H2O2、H2SO4、HNO3 等;

3、气态单质:H2、N2、O2、F2、Cl2 等;

4、气态化合物:氧化物:CO CO2 NO NO

2SO2

5、氢化物:C2H2 NH3 H2S HX(并从特殊颜色﹑气味﹑相互反应等方面总结)

2、反应现象或化学性质

(1)焰色反应:黄色-Na;紫色(钴玻璃)-K。

(2)与燃烧有关的现象: 火焰颜色:苍白色:H2 在 Cl2 中燃烧;

(淡)蓝色:H2、CH4、CO 等在空气中燃烧;

黄色:Na 在 Cl2 或空气中燃烧;

烟、雾现象:棕(黄)色的烟:Cu 或 Fe 在 Cl2 中燃烧;

白烟:Na 在 Cl2 或 P 在空气中燃烧;

白雾:有 HX 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产生; 白色烟雾:P 在 Cl2 中燃烧。

(3)沉淀特殊的颜色变化: 白色沉淀变灰绿色再变红褐色:Fe(OH)2→Fe(OH)3; 白色沉淀迅速变棕褐色:AgOH→Ag2O。(4)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5)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复原的气体:SO2;(6)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成红棕色的气体:NO;(7)使淀粉溶液变蓝的物质:I2;

(8)能漂白有色物质的淡黄色固体:Na2O2;(9)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P4;

(10)遇 SCN 变红色、OH 产生红褐色沉淀、苯酚显紫色的离子:Fe3 ;(11)不溶于强酸和强碱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12)遇 Ag 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浅黄色、黄色沉淀的离子分别是:Cl、Br、I。(13)可溶于 NaOH 的白色沉淀:Al(OH)

3、H2SiO3;金属氧化物:Al2O3;(14)可溶于 HF 的酸性氧化物:SiO2;

(15)能与 NaOH 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单质:Al、Si、;化合物:铵盐;(16)能与浓硫酸、铜片共热产生红棕色气体的是:硝酸盐

(17)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胶状沉淀且不溶于任何强酸的离子:SiO32-;

(18)溶液中加酸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O2、SO2、H2S; 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可能是:CO32-、HCO3-;SO32-、HSO3- ;S2-、HS-;

(19)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反应生成盐的元素:N;(20)与酸、碱都能反应的无机物:Al、Al2O3、Al(OH)

3、弱酸酸式盐、弱酸弱碱盐等;(21)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K、Na、NaH;Na2O2、CaC2 及 Mg3N2、Al2S3 等;(22)既有气体又有沉淀生成的反应:Ba(OH)

2、Ca(OH)2 与 NH4HCO3、(NH4)2SO4 等(23)先沉淀后溶解的反应:Ca(OH)2+CO2、AgNO3 氨水、Al3 +OH、AlO2 +OH、Ba(OH)2+H3PO4 等;(24)见光易分解的物质:HClO、HNO3、AgCl、AgBr、AgI;

(25)使用催化剂的反应:合成氨、三氧化硫的生成、氨的催化氧化、制氧气等。一.金属部分: [题眼归纳] 1.特征现象:(1)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

(2)浅黄色固体:S 或 Na2O2 或 AgBr

(3)有色溶液:Fe(浅绿色)、Fe(黄色)、Cu(蓝色)、MnO4(紫色)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黄色(AgI、Ag3PO4)白色[Fe(0H)

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4)特征反应现象:白色沉淀 [Fe(OH)2 ] 遇空气 变成 红褐色 [Fe(OH)3 ]

(5)既产生淡黄色沉淀又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2O3 +2H =S↓+SO2↑+H2O(Na2S2O3 + H2SO4)(6)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并产生淡黄色沉淀: 2FeCl3+H2S=2FeCl2+S↓+2HCl

通 CO2 变白色浑浊:石灰水(过量变清)、Na2SiO3、饱和 Na2CO3、浓苯酚钠、NaAlO2 2.基本反应: 既能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①单质:Al、Si

②化合物:Al2O3、Al(OH)

3、弱酸弱碱盐、弱酸的酸式盐、氨基酸。如: Al3+ ③Al(OH)3 AlO2-二.非金属部分: 2H2S+SO2=3S+2H2O 4N2+6H2O催化剂= 4NH3+6NO ?? ①Cl2+H2O=HCl+HClO ②Cl2+2NaOH=NaCl+NaClO+H2O ③ 还原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1.分清氯水、溴水的成分,反应时的作用和褪色的原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氯水中正因为存在可逆反应 Cl2+H2O HCl+HClO,使其成分复杂且随着条件的改变,平衡发生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移动,使成分发生动态的变化。当外加不同的反应物时,要正确判断是何种成分参与了反应。氯水中的 HClO 能使有色物质被氧化而褪色。反之,也有许多物质能使氯水、溴水褪色,发生的变化可属物理变 化(如萃取),也可属化学变化,如歧化法(加碱液)、还原法(如 Mg、SO2 等)、加成法(加不饱和的 有机物)等。值得一提的是有时虽然发生化学变化,但仍生成有色物,如 Br2 与 Fe 或 KI 反应。

2.区分清楚萃取和分液的原理、仪器、操作以及适用范围与其他物质分离方法不同。萃取和分液是物质分离的众多方法之一。每一种方法适用于一定的前提。分液适用于分离互不相溶 的两种液体,而萃取是根据一种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性有很大差异从而达到提取的目的。一般萃取和分液结合使用。其中萃取剂的合理选择、分液漏斗的正确使用、与过滤或蒸馏等分离方法的 明确区分等是此类命题的重点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命题以选择何种合适的萃取剂、萃取后呈何现象、上下层如何分离等形式出现。解题关键是抓住适宜萃 取剂的条件、液体是否分层及分层后上下层位置的决定因素。分液操作时注意“先下后上、下流上倒” 的顺序。为确保液体顺利流出,一定要打开上部塞子或使瓶塞与瓶颈处的小孔或小槽对齐,与大气相通。

【易错指津】 1.CO2 通入 NaOH 溶液的判别错误。CO2 通入 NaOH 溶液的反应与 CO2 气体通入量有关。当 CO2 通入少量时生成 Na2CO3,当 CO2 通入 过量时生成 NaHCO3,CO2 通入量介于两者之间,既有 Na2CO3 又有 NaHCO3。因此推断产物时一定要 注意 CO2 与 NaOH 间量的关系。

2.Na2CO3 溶液中滴加盐酸过程不清楚。在 Na2CO3 溶液中滴加 HCl,CO32-先转化为 HCO3-,再滴加盐酸 HCO3-转化为 H2CO3,不稳定分解 为 CO2。

3.CO2 通入 CaCl2 溶液中是否有沉淀的分析错误。可用反证法:如能产生沉淀,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Cl2+H2O=CaCO3↓+2HCl。因 CaCO3 溶于盐酸,故反应不能发生。因为 CO2 只有通入中性或碱性溶液才能产生 CO32-,并同时产生部分 H+,若原溶液无法消耗这部分 H+,则不利于 CO2 转化为 CO32-,也就无法与 Ca2+形成沉淀。若要使 CaCl2 与 CO2 反应生成沉淀,就必须加入部分碱溶液中和 CO2 与 H2O 反应而产生的 H+。同理,该思维方式适 用于 CO2、SO2 通入 CaCl2 或 BaCl2 溶液。(前面提到的物质的过量与不过量的问题)

4.不要把 Na2CO3+SiO2 ?? ?? Na2SiO3+CO2↑与 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相混。前者是工业制玻璃的反应式之一,是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的反应,而后者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若交换条件,两者均不发生反应。

硝化反应:C6H6 ①与金属反应:Cu 酯化反应:C3H5(OH)3 ②与非金属反应:C、S ③Fe、Al 在冷、浓 HNO3 钝化 ④ Pt、Au 能 溶 解 于 王 水(浓 HNO3: 浓 HCl=1:3)⑤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Fe2+、SO2、H2S、HI 1.氨水显弱碱性的理解: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少部分电离出 OH-、NH4+,所以氨水具有弱碱性(涉及可逆反应)。注意以下两点:(1)氨水遇 Al3+、Fe3+、Mg2+分别可以生成 Al(OH)

3、Fe(OH)

3、Mg(OH)2 沉淀,但氨水中滴加 Ag+ 溶液开始出现沉淀 AgOH,继续滴加沉淀即溶解生成银氨溶液;(2)氨水遇酸、酸性氧化物可以成盐,又根据氨水与酸的量关系分别得到正盐和酸式盐。如:用氨水吸收少量二氧化硫的离子方程式 NH3•H2O+SO2=NH4++HSO3-是错误的。2.NO、O2 被水吸收的分析错误。NO、O2 被水吸收实质上发生如下反应:2NO+O2=2NO2,3NO2+2H2O=2HNO3+NO。生成 NO 还可以继续氧化,生成 NO2 再溶于水,这是一个循环反应。如无任何气体剩余,最终产物应为 HNO3,恰好 反应的量的关系:4NO+3O2+2H2O=4HNO3,实际反应中可以有 NO 或 O2 剩余,但不能两者兼有之。3.氮可以形成多种氧化物。NO2 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硝酸,但 NO2 不是硝酸的酸酐。掌握酸酐的判 断方法。NO2 与溴蒸气不能用湿润的 KI 淀粉试纸检验。4.NO3-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氧化性强弱表NO3-,ClO4-....等等,自己翻资料)可以将 Fe2+氧化为 Fe3+、SO32-氧化为 SO42-,将 I-、Br-、S2-氧化为 I2、Br2、S。5.检验 NH4+离子,可加入烧碱溶液后,必须加热,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NH3,否则不一定有 NH3 放出。

四、硫和硫的化合物 【知识网络】 H2S=S+H2

2H2S+3O2(过量)=2H2O+2SO2 ①2H2S+O2=2H2O+2S↓ 强还原 性

②H2S+I2=2HI+S↓ ③H2S+2Fe3+=2Fe2++2H++S↓ ④ H2S+H2SO4(浓)=S ↓ +SO2+2H2O 氧化性

⑤ 3H2S+2HNO3=3S ↓ +2NO ↑ H2+S=H 2S +4H2O

S+O2=SO

2Fe+S=FeS 2Cu+S=Cu2S S+2H2SO4=3SO2 ↑+2H2O

3S+6KOH=2K2S+K2SO3+3H2O ①SiO32-+SO2+H2O=H2SiO3↓+SO32酸

②CO32-+ SO2=CO2+ SO32③HCO3-+SO2=CO2+HSO3-④SO32-+ SO2+H2O=2HSO3①2SO2+O2=2SO3 SO2+Cl2+2H2O=H2SO4+2HCl 使 KMnO4 溶液褪色 3Mg+SO2=MgS+2MgO ②2H2S+SO2=3S+ 2H2O ↓ 氧化性与还原 性 弱氧化 性 特性

③ 2S2-+3SO2=3S 漂白性: 使品红溶液褪色 浓硫酸:脱水性

HCOOH(酯化反应)

强氧化性

Fe、Al 钝化

催化剂 + 脱水剂

与 Ca3(PO4)2 制 H3PO4、过磷酸钙作干燥剂 C2H5OH浓 H2SO4 170℃ =C2H4 ↑ + H2O 【易错指津】 1.掌握常见物质的俗名、组成、用途. 本章中出现的物质俗名比较多,有些名称之间又特别容易混淆,如冰晶石和重晶石、芒硝和硝石、大苏打和苏打或小苏打等,还有名目繁多的矾盐。这些虽属识记性的知识,但也应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 进行记忆,注意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对记忆其化学组成有帮助。同时要及时归纳和比较,以便清楚地区 别它们。2.熟悉有关各种价态的硫元素性质及转化,以作推断题(主要是框图型)。牢固掌握各种代表物性质及它们之间的知识网络和反应原理,就可避免死搬硬套。对于框图型等推 断题,也要善于找“题眼”,挖掘题中隐含的提示,注意对题设条件的充分应用,尽量缩小范围。推断 时不仅要关注网络的结构,还要注意题干提供的不起眼的信息,如颜色、状态、式量、用途等都可能成 为突破的切入口。3.二氧化硫和氯气的漂白性 SO2 和 Cl2 虽都有漂白性,但漂白原理和现象有不同特点。氯气的漂白原理是由于溶于水生成次氯 酸的具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褪色后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而 SO2 是由于它溶于水 生成的亚硫酸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褪色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又能恢复原来的颜色。如:通入 SO2品 红 溶 液褪 色加热至沸腾又变红色

Cl2褪色加热至沸腾不显红色(不恢复)

紫色石蕊通入Cl2很快变成红色 继续通入变为无色(生成次氯酸)

4、特殊的反应类型:往往是题目的隐性突破口。

(1)单质 A + 化合物 B → 单质 C + 化合物 D 即置换反应,可以是金属置换出金属(最常见的是铝热反应)或金属置换出非金属(被置换出来的非金属应该是还原产 物,而还原产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还原性,故通常是 H2 或 C),也可以是非金属置换出非金属(常见的是卤素单 质之间的置换或 F2 置换出 O2、当然卤素都能置换出 S,另外 C 可以置换出 Si、H2)或非金属置换出金属(此时的非金 属必作还原剂,而常见的还原性非金属只有 C 和 H2)。

(2)A 的化合物 + A 的化合物 → A 的单质 + 化合物 B 该反应通常是一个归中到单质的反应,该单质必为非金属单质,常见的是 S、Cl2、N2。

(3)单质 A + 强碱 →两种含 A 元素的化合物 该反应是一个碱性歧化反应,单质 A 通常是 X2 或 S;

(4)单质 A + 单质 B → 化合物 C ;C + 单质 A → 化合物 D 综合以上两个反应,可知 A、B 两种元素可以形成 C、D 两种以上的化合物,其中必定有一种元素有变价。若有变价的 元素是金属,则必为 Fe;若有变价的元素为非金属则该元素通常是 C、N、S 或 O 等,故以上 C、D 分别是 NO、NO2 或 CO、CO2、或 SO2、SO3 或 Na2O、Na2O2 等。(5)一种物质分解得到两种以上产物: 常见的有 KMnO4、NaHCO3、NH4HCO3、(NH4)2CO3、NH4I、Cu2(OH)2CO3 等的分解。

(6)电解类型(惰性电极): 生成两种产物:电解质分解型或电解水型或熔融的 NaCl 等。生成三种产物:放氧生酸型或放氢生碱型。生成三种气体:电解氨水或 NH4Cl 溶液。

三、思维方法 可以是正向思维,即从前向后推导,也可以是逆向思维,即根据特征先确定后面的物质;还可以从 中间开始向前向后推导,究竟按哪一种思维方式,应根据题干信息和框图信息找出的突破口的位置确定。具体归纳有如下几种 1.寻找特征反应和特殊现象法 能表现特殊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物质,往往具有特征反应,或在反应中产生特殊现象。例如,焰色 反应呈黄色是钠元素的特性;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铜;遇碘显蓝色是淀粉的特性(该现象也常用于判断 NaOH 盐酸 置空气中 碘的存在);固体单质 溶液 白色沉淀 先灰绿色后变为红褐色,是铁及其化合物所特有 的现象;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无色气体是 SO2;NO 遇到氧气变红棕色;氨气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等等。这些都是特殊的信息,都可以作为解推断题的突破口。2.利用转化关系尝试法 由于某些推断题的结论只有较少的可能性,因此可将每种可能的结论代入题内尝试,即可找出正确 答案。或记住一些重要的转化关系,答题时,将试题框图形式与记住的转化关系对比,寻找相似关系,常使复杂的推断变得轻而易举。3.利用层层推进法 根据题目的明显条件(突破口),先推出第一层的结论,利用所得结论和其他已知条件,逐一推导,将较深层的结论一一推导出来。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层次清晰、环环相扣的推断题。

4.小结: 无论推断题属于哪种物质形式,均遵循这样的推理思路:迅速浏览、整体扫描、产生印象、寻找突 破口、注意联系、大胆假设、全面分析(正推或逆推)、验证确认。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审题,依物质的特 性或转移特征来确定“突破口”,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物的推断(借助推断题的形式表示如下)。结构特征 推 断 题

抓关键 隐蔽条件(突破口)明显条件

反应特征 现象特征 其他特征 推断 结论 检验

7.高三总复习函数测试题 篇七

一、动态性原则

高三总复习的显著特点是学生始终在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当中, 应当充分调动大脑当中的知识, 不断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深化。整个英语复习处在不断提高、不断变化、不断创新的动态过程中。在原来的教学课程当中, 教师通常是从讲解语言知识入手, 通过强化巩固训练新知识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英语动态复习的过程了。这种动态原则要求教师应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并根据实际需要对教学角度进行适当调整, 来适应动态的发展。

在教学方法上应当让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通过这种有计划有目的的练习, 对某些基础知识集中反映, 对于一些语言技能的掌握, 应当从练习入手, 发现问题, 掌握这种动态的过程, 掌握要害。学生在练习当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在讲授的课程中应当注重这些问题。运用这种方法才能与处于动态之中的学生更加贴近, 与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更吻合。

二、强化练习的原则

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正常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甚至超常发挥, 第一步应当是打好坚实的基础, 同时教师应当适当引入高考真题, 让学生切身领会高考的要求以及英语真题试卷的特点, 明确高考解题思路, 熟练运用解答技巧。对于那些水平相近的学生, 答题技巧掌握的是否恰当, 能否抓住解题的关键信息, 能否提高解题速度, 争取主动掌握时间, 这些因素都将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强化训练的重要目的就是将学习、练习、解题进行有效的掌握, 从而形成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

听力是一个每天都应该坚持的练习, 教师将精讲和简单听力密切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看英文电影, 循序渐进, 从而将英语的听力水平提高一个档次。就完形填空方面而言, 在通读, 全面理解短文内容的基础上再决定用词是否符合短文的逻辑关系是有效提高正确率的关键问题。

三、立体教学的原则

在高三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课外课内是一个有效整体, 从教师的备课到讲授的各个环节也是一个整体, 从这门语言的基础知识到综合运用语言也是一个整体。教师应当从整体出发, 应当遵循立体教学的原则。在教师进行教学课程中, 应当特别关注前后联系, 对知识进行系统归纳、系统练习, 从而帮助学生牢固地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与此同时, 教师应当将各个教学的环节落实到位, 例如充分的备课、充分的练习、批改到位、讲授到位、对学生辅导到位。教师应当从全方位要求自己, 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提高。

四、加强阅读, 扩充词汇的原则

英语高考的重中之重始终是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核, 也是教师以及学生应当关注的重点。在高三英语的总复习过程中, 学生已经将高中所有需要学习的语言知识学完, 具备了大量的语言储备, 这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坚实有效的基础, 在总复习阶段训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良好的机会。在帮助学生进行语法构建和词汇量扩充的同时, 扩大课内课外的阅读量, 加强进行阅读训练, 增强词汇重复出现的几率, 从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以及关键词掌握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指导学生: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 了解短文的体裁, 分析语言结构, 从短文的关键段落、关键句子、关键词出发, 来整体把握短文的中心大意、作者的态度以及写作意图等。

2.关注并且深入了解学生的阅读过程, 对学生的在阅读时的心理状况、思维方式、阅读技巧以及阅读习惯等进行有效分析、引导和控制。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应当精选阅读材料, 让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技巧, 教师通过阅读前活动、阅读中的分析、读后的活动, 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速度进行有效提高。

3.根据学生的兴趣特征、知识能力等补充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同时具有时代特征和地道的语言、内容丰富的英语读物, 通过一定量的阅读,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以及阅读能力, 还能让学生了解这些英语国家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方法、文化背景等, 形成特定的文化意识。

总之, 高三英语总复习要做到思路明确, 注重实际效果, 尤其是在复习的最后阶段, 既要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进行有效训练又要教育学生调节自我, 提高学生的在考场上的心理承受能力, 使得学生从容应试, 迎接挑战, 在高考当中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林昌荣.浅谈高三英语总复习教学策略[J].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2013, 10 (7) .

[2]曹锋.浅谈高三英语复习教学[J].青年文学家, 2010, 6 (9) .

8.高三英语总复习之我见 篇八

一、明确目的,理清思路

无论我们做啥事都应有明确的目的。高三英语复习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在构建学生系统语言知识体系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近年来,高考英语试题在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了对语用能力的考查,形成了以篇章阅读为主体的试题布局,因此,复习备考应以语言知识为载体,为提高学生成绩铺路搭桥。然而,高三后期的复习不是对前期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强化,而是一个再学习、再认识、提高能力和运用能力,调整心态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在始终兼顾语言知识的前提下,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加强应试技巧的训练,成功实现从语言知识到应用能力的转化、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素质,帮助他们掌握解题方法及技巧,最终提高做题的准确率和熟练程度,提高应试能力。

二、重点突破词汇、句型、语法的复习

到高三后期,很多学生都竭力去做高考模拟题、高考突破题等资料,从而陷入猜题的困境,导致词汇量的扩大与巩固被忽视。然而词汇在英语中的作用就好像盖高楼大厦用的砖、沙子、水泥一样,是英语的基础材料。如果没有这些基础作为依托,那么听、说、读、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是一句空话。因此,词汇量的大小决定着一个人的英语水平的高低。只有拥有了丰富的词汇,才能在高考中考出更好的成绩。因此英语词汇的复习仍然十分重要。词汇十分繁杂丰富,复习时要紧紧围绕高考常考词汇,总结归纳词汇的音、形、义、用四方面,扩大词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所谓深度和广度是指归纳同义词、近义词的异同;尽可能掌握常用词的各种用法、搭配和意义。特别是那些用法和词义繁多、搭配能力强的常用基本词汇,除音、形、义外,还要掌握他们的适用条件、语法特点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尽可能争取训练到位、熟练运用。词汇复习要着重理解记忆,明确用法,切不要孤立地死记硬背单词。复习时要做到词不离短语、词不离句,结合科学的练习方法,不要只停留在概念的记忆上,而要把记忆和使用结合起来:

对中学课本中惯用句型可按语法结构、用法等进行归类总结,如:倒装、省略、插入语、强调句、祈使句、反意问句、感叹句、复合宾语、并列等结构以及各种句型。这些句型结构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复习时尽可能附课本例句,并精选与之有关的高考题。

语法的复习不可轻视,一定的句法能力是提高语言能力的基础。但如果不重视语法教学,势必会造成学生张口动笔就错、语言不规范。教材的语法项目编排分散,高三复习时必须相对集中,系统归纳。集中复习中学课本中的各种时态时,要比较它们的用法特点;复习非谓语动词时可以按它们的功能横向比较-ing形式、-ed形式和不定式各自的用法特点;复习非谓语动词做宾语的用法时,可用图表形式列出,并附例句、考点、高考题。

三、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中心,促进能力转化

培养阅读能力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阅读理解能力也一直是高考英语测试的主题,如果加上以理解能力为基础的完型填空题和短文改错题,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的试题则占全卷的一半以上。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既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解答高考英语中的阅读理解试题,也有助于解答完形填空试题和短文改错试题,其基础都是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理解训练,学生既可以巩固和加强各项英语基础知识,又可以学习到许多英语表达的方法和技巧,这些东西又成了书面表达的能力基础。近年来高考逐年增大了阅读理解试题的难度,文章长度增加,生词、多义词、兼义词增加,长句、难句增加,等等。所以,我主张在英语复习的整个过程中,要始终以培养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中心,以此带动英语复习质量的全面提高。有的学生大部分时间用在钻研语法和做单项填空的语法习题上,偏离了方向。

课文教学要采用整体教学法,按照高考的阅读能力要求,重点训练学生总结归纳、判断推理等深层次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和猜测词义的能力,还应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快速阅读技巧。在高三复习阶段,阅读训练一天也不能放松,并要按照高考题型和能力要求设计练习,要求学生限时阅读,培养学生解题技巧。

现在的英语高考越来越淡化单纯的语法知识考查,而是突出强调考查运用英语的能力。既然高考是以考核听、读、写能力为主,那么这些能力的培养只能靠不断地练习,在实践中使学生诸方面的能力逐步提高。在高三最后复习阶段,时间很有限。我们反对题海战术,反对无选择地做大量重复的机械练习题;提倡精讲精练,精选那些设计严密、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的练习题,限时完成,保证质量。学生通过练习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分辨能力,增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掌握解题技巧。教师在讲评练习时,不要只求答案,要进行多角度设问,使学生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通过典型试题分析,培养学生单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人们常说;教无定法,然而教学毕竟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只要我们找准了它,严格地按照规律办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态度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我们深信:只要付出了,就会有收获。

9.2009年高三英语总复习总结 篇九

2009-09-21 16:37:38|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无 |字号大中小 订阅

2009年高三英语总复习总结 关键词:复习策略,实践第一,教学评价

高三英语总复习不仅是一个查缺补漏的过程,英语知识体系不断完美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丰富使用语言经验,增强语感的过程,使原有的听说读写能力上升到新水平的过程,提高综合分析能力,观察判断等思维能力,学会自学,改进应试能力的过程。讲究复习策略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对此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策略

1、要持实践第一,以使用英语为主

简明扼要地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必要的,但一次性不要灌输太多,有的知识点较多可以分几次进行呈现,重视设置相应的语言实践活动或相应高考试题的题型给学生使用这些知识点的机会,学过的知识马上进行运用,才能使学生有效地记住这些语言点。决不能用很多的时间去钻研语法规则,该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阅读,听力和写作练习上,也就是运用语言上。“口语是学习语言的前提。”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口头表达的机会,可以提高对语言知识的保持。不能因为高考不考说的技能,就把课堂变成了沉默的课堂,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过程。

2、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

语言知识要在练习中加深理解,在练习中巩固记忆,在练习当中学会应用,使用英语的能力是在用英语的实践当中培养起来的,不是靠老师给讲会的,学会英语要坚持模仿为主,理论分析为辅,不要过分钻研为什么,语言很多时候没有那么多的道理可说,因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引导学生多动手读一读,听一听,写一写,从句子中,语篇中理解和领会语言知识和它的运用。在练习时以练习阅读为主,以阅读为开端,以阅读为主线,以阅读为重点,以阅读贯彻始终。

二、听力教学策略

听的练习要在掌握相应的听力策略的前提下做到持之以恒。“2008的听力题许多同学反映不是太容易,说明高考对听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建议每天练习听力10—20分钟,听力材料可以选用外籍人士朗读的模拟试题,要精听和泛听相结合,有的段落要反复听,非弄清楚每一个词不可,有的段落则大概听听就可以了。泛听对培养语感是很有好处的,练习听力的时候要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学会预测,并做到边听边分析综合,听力测试问题的类型一共就这几个类型,概括中心话题,推理判断,对谈话细节等问题要心中有数,对常考的谈话内容如打电话,买东西,看病,用餐,活动安排,表示看法等要做到熟悉而不陌生,听力的提高不是一个早晨就能实现的,它是慢功夫,但是要经常听,肯定会有大的长进。其次听力训练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听力策略,用什么技能听懂什么。当学生听不懂时,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哪些地方欠缺知识而不能听懂。”(李俊和)同时还要适当训练学生的短时记忆能力,短时记忆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平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多朗读,大声朗读,增加语音对脑子的刺激,使语音与单词成为一

体,提高学生对语音的反应能力。

三、写作教学策略:

(一)写作问题分析:

从上学期的我市高三质检的试卷中我收集了作文得分在10—15分之间的我区考生的作文中所出现的表达方面比较典型的错句,从这些错句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写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的问题概括如

下7点:

1)用词不恰当是很普遍的现象,对基本的词汇使用还把握不好。如be动词,2)不能使用英语中的一些常用的基本的固定句型来表达。对句型的运用不熟悉。3)没有掌握好英文固有的表达方式,英语语感很弱,基本采用中文思维方式进行表达。

4)内容不全---这也是考试中中等学生水平的通病。

5)没有掌握写作策略:逻辑关系不强,想到什么写什么,没有学会在写之前认真构思6)不能把握文

章的结构,表达的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7)基本不会使用恰当的连接词来表达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二)应对的教学策略:

1.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而写的能力的提高是不能靠做其它练习能提高的,要求学生每天动笔写几句,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渐渐地接近高考要求。练习写东西主要练习写事,同时也可以练习写人,介绍地方,写表示观点的小文章。只要持之以恒地练笔,逐渐建立英语思维的习惯,就能形成语感,进而提高用英进行表达的能力。

2.用活基本词汇,立足常见句型

初写作时引导学生主要使用常用词也就是积极词汇和常用句型,也就是初中学过的词汇和句型,有一定基础了,在使用新颖的词汇和复杂结构,复杂结构也不要以为是高不可攀,引导学生把简单句变成定语从句,变成强调句,或者使用上非谓语动词的短语也就是使用了复杂结构。

3.指导写作策略

从以上的作文问题分析我们知道,学生到了高三还不能熟练地运用一定的写作策略对作文进行较好的构思与谋篇。掌握写作策略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前提条件,指导写作策略要在高三一开始就要不断地进行渗透与训练。建议教师们可以采用过程写作训练法对每一个写作步骤进行指导与帮助,让学生明白写作要

领,并有效地运用他们进行写作:

具体协作步骤如下:审题构思---写提纲---写作---修改—定稿。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尤其要注重对修改文章的策略的指导,以便学生能在不断的修改过程中,提高作文的质量。因为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这是平时写作中也是考试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它往往被我们教师们所忽略。如果学生不会修改自己的文

章,那么提高写作水平将成为一句空话。

4.采用多种批改方式,增加反馈

在平时作文批改中往往存在着两种现象.一是只批不改,学生对于教师批改后的文章不予理会,没有进行认真的修改。二是教师批改只停留在纠错上,反馈的信息量不够。对于学生在表达方面做得好的方面没有给予及时的积极的评价,对学生的篇章结构和内容方面不够关注,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批改不予与重视,导致写作水平提高得非常慢。

为了提高学生修改文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批改方式和批改内容方面都要多样化,给予丰富的反馈和积极的评价。根据脑科学原理,增加反馈是提高学生内在动机的一个有效措施(Eric Jensen.《适于脑的教学》-P79)。在批改方式方面可以采用他评和自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特别是提高自评能力方面要多下功夫。教师在作文批改方面要给予有效的反馈,不能只停留在纠错的层面上,还要进一步在表达方式,内容丰富,行文流畅,作文结构等方面给与评价和引导.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范文,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作自我评价,并自己修改,反馈,再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英语写作练习也是如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使用词典和参考书,在表达方式上多下功夫,反复修改订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一个

提高的过程。

5.写作训练方式的多样化

练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写随笔,给学生自由地真实表达的机会,这样可以真实地反馈出学生在书面表达方面的问题,可以使教师的作文教学更有针对性,也可以找带答案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先自己改,再交给老师改,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性写作练习,因为学语言的基础阶段还是重在模仿,模仿写作可以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进步。因为要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还是比较困难的,它需要具有比较高的运用语法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具有真实交际目的的写作训练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兴趣的手段,也是高考书面表达题的特点。同时让学生练习抄写小文章,背文章或者背句子,背诵是使学习者把语言形式与其所处的语境结合起来储存于记忆网络中并形成语感的最有效途径。适当背诵一些好的范文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是很有帮助的。

四、词汇复习策略:

建议可把教材词汇做一次归类,按话题来归类,并按话题来记忆,便于记忆和在写作时系统地提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要把词汇表中的积极词汇归纳出来,这些词汇是要求四会的,一定要掌握好,其余的作为消极词汇来记,很多名词都是消极词汇,只要会听,会认读就可以了。考纲词汇表是高考命题的基础,一定要在考纲词汇表上多下功夫,认真,有所侧重地掌握好他们。在背诵这些词汇时,引导学生多联系在什么语境中使用这些词汇,并尝试用他们造句,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造句,这样可以取得很好的记忆效果。根据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脑扫描研究发现,当新学习材料确实可理解(领悟)且与过去经验相联系(有意义),也就是建构了学习者自身的意义时,脑区就会有更多的激活,对学习材料的保持也显著提高。”(引自《适于脑的教学》)因此我们可以说,对所学材料与自己的知识经验建立联系,所学材料就容易进入长时存储,因而容易被长时记忆。背单词是比较枯燥无味的,因此我们在词汇记忆时结合学生的过去的经验进行造句并把它表述出来可以大大提高记忆的效果和保持。对于学习积极词汇,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于字典,但不要照搬词典,词典的解释很多,有的高考用不上,因此应该是有所选择地学习,对于常用的,教材中出现过的用法要掌握。借助于字典可以帮助我们回忆常用的搭配与用法,同时字典可以帮助我们把新旧的不同用法联系起来,便于记忆,可以通过记住字典中的好的例句或课文中好的例句来记住他们的用法,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例如:hope的用法,wish 的用法字典可以帮助我们唤起对他们用法的记忆,如学到break out 时,可以查查字典,了解我们所学过得与break搭配的短语还有哪一些,以便形成系统记忆。在学习词汇时,还要注意一些相似词组的辨析,要搞清楚他们的用法,对写作时准确选用恰当词汇进行表达也是很有帮助的。避免在写作时应用他们时犯错误。同时对阅读理解也是有重要意义的。有些相似词语在意义上是很不同的。如:not a bit=not at all 与not a little =very much..no better than(指双方都不好)与not better than(不如对方)它们有时也是短文改错的考点

五、复习中的侧重策略:

要侧重基础知识的复习,高考虽是选拔性考试,但不是智力竞赛。实际上高考750分中大约有600分都是中低档题,或者是基础题的灵活形式。英语学科覆盖面较广,属循序渐进提高的。学生英语水平的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知识的积累。要把基础词汇,基本句型弄扎实,要做到懂,会用,而且熟练。在抓基础知识时,并不是只练高考题型,高考题是考查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而不是用来作为训练能力的练习,在平时的复习训练中,可以多采用尽量让学生有机会通过书写进行表达的题目如填空,翻译,写作,回答问题等都是训练语言技能的好题型。只有这样基础的知识才能扎扎实地过关。其实,在书面表达中,学生如果运用好初中的基本词汇和基本句型就足于能写好高考的作文。从我上面的我区高三学生的卷面作文中也很清楚地看到大部分学生对于基础的语言知识如want,think,afford等词都用不好,写出来的文章不知所云,这都是基础知识不过关所致。在我平时的教学视导中,我发现很多高三老师在复习时对高三的高级词汇方面花了很多功夫,而对很基本的高频词汇的使用却很少重视,其结果是在学生的作文中看不到高级词汇的运用,而是基本词汇的乱用,不会使用基本的句型,而大部分都是中文式的英文。同时我们从高考的听力材料中也可以看到,听力材料的难度是相当于初中课文的难度。

六、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始终是高考的重头戏,在高考总复习过程中,学生已学完高中所有的语言知识,积累了一定量的语言储备,为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此时是训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好机会。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的语言知识的积累,在另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技巧和文化素养。因此在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方面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分阶段地训练阅读技巧和解题技巧,提高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着阅读能力的高低。英语的高考绝不仅仅是单纯地考词汇和句型,处处渗透着观察,分析,综合,想象能力的考试。教师可以订出阅读技巧训练的计划和进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阅读技巧的指导和思维能力的训练,每周至少安排一节阅读指导课,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当堂阅读,当堂讲评,对阅读的速度,技巧的运用作具体的要求。某个阅读技巧和应试技巧的掌握不是靠一节课就能形成的,要靠学生反复地在阅读中去实践这些技巧,学生一旦能自觉地运用技巧提高阅读效率,那么他的阅读

能力就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精选阅读材料,注意阅读体裁多样化,阅读材料的难度、实用性和时代性以及文化知识的渗

透。

教师们常常会发现,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之后,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什么很大的进展,还停留在原有的水平。这是为什么呢?问题主要出在教师只是根据学生手头的现有的辅导材料布置阅读任务,没有去考虑阅读材料的难易度,很多辅导材料的阅读文章都是搬来搬去,无法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需求,有的阅读材料较简单,低于或等于学生的原有水平,读这样的文章无法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的阅读材料对某些学生来说太难,学生就干脆放弃不读。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所学的内容要略高于学生原有的水平,才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布置阅读作业前,自己要先看过,对阅读材料要

有所选择,对难度的把握要准确。

其次要体现阅读材料的时代性和实用性以及体裁的多样性,阅读内容要体现最新的发展动态,并且能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有用的信息,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建议可以采用英文报刊的阅读文章,让每个学生至少订一份英文报纸。因为报纸能提供最新的信息,提供多种体裁的文章,使学生能适应高考的需要。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提高人文素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文化的差异往往会造成对语言的误解和不理解,因此对英语文化的了解是提高英语阅读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有效的理解英语文章,因为很多英语文章所传达的是英语国家的文化。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英语文章中所蕴含的文化的东西,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对于阅读

理解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三)精读和泛读相结合,保证阅读的量

在每周保证一周的阅读指导课以外,还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泛读,既吸收语言知识,又吸收信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阅读笔记,积累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泛读既能为学生提供实践阅读技巧的机会,又能有效地巩固所学的词汇,让学生不断地在语篇中循环所学的词汇。每天至少保证1000字的量。大量的阅读就是大量的正确的输入,大量的语言输入也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提供基础。教师让学生做习题方面要精选,在阅读方面的量一定要保证,这是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保障。

七在总复习阶段,学生有必要对高中阶段的语法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对各种语法知识有一个系统地了解,并提升运用语法的能力,形成语言技能。根据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对语法教学的建议和目前高三英语语法复习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针对性的策略:

(一)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阅读加讨论的方式系统学习语法知识

很多老师在总复习时利用课堂时间讲解语法规则,整堂课老师在讲解分析,甚至用两三节课还讲不完,如非谓语动词,定语从句等语法规则繁多,但学生又必须系统地掌握。但是采用老师讲解分析的方式,学生听得很累,老师也讲得很累,效果不好,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很难一下子记住那么多的语法规则,因此采用独立阅读加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而且可以在课堂上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目前高考复习的资料名目繁多,很多辅导材料都有对语法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讲解,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自行阅读这些辅导材料对语法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然后带着问题来到课堂与同伴进行讨论,解决存在的问题,教师只需要在必要的地方给予指导和帮助,使教师的教更有针对性,而且还可以照顾到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进

行指导。

(二)语法学习要从用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活动

在语法教学中,要从语法的功能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语法分析入手,我们不需要培养学生成为语法学家,我们学语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理解语言和更准确地运用语言。语法教学要与技能相结合,我们可以运用这个语法结构来做什么。如学习定语从句,我可以运用定语从句的知识来理解长句和难句,我们可以运用定语从句来给某人或某物下定义,然后通过语篇(听,读、观察)来展示实际生活中人们是怎样使用的,给学生留出思考、交流、质疑的时间,然后为学生创设一些运用的语境,并提供语言支持,使

学生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学会运用。

(三)发展学生比较强的语法意识。

语法教学不能局限在语法的范畴,必须与逻辑思维联系起来(如被动语态的大量使用体现了西方人的不同的思维方式),与人说话的意识联系起来(比如时态的用法就与人说话的意识有关),与篇章语境联系起来,与题材、体裁联系起来(比如定语从句常出现在科技类文章),与词汇的用法联系起来,与文化联系起来(比如外来词的语法特征),基于此教师可以采用研究式的语法教学模式。教师针对某语法项目提出问题,从意义上,从文化上,从结构上,从文章的体裁对语法的影响上,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如查看语法书,提供含有该语法项目的文字或声音的语篇,或提示在哪一类体裁或题材的文章经常出现哪一类的语法现象等,学生分工去查找、摘录、然后汇集讨论交流观点和资料,教师通过聆听学生们的讨论找到讲课的切入点和针对性,从而提高语法课的教学效率,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语法知识与真实信息“捆绑”在一起

面对繁多的语法规则,学生常常感到茫然,不知所措,难于记住所有的语法规则。根据脑科学原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个体建立联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和学习兴趣。把语法规则与学生的真实的信息建立联系是记住语法规则的有效方法。如虚拟语气可以用来表达遗憾和难于实现的愿望,让学生运用这个结构来表达对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经历,通过记住这些句子来记住它的语法结构和使用规则。如以下是学

生自己造的句子:

I wish I could travel around the world.(表达难以实现的愿望)If I had worked harder,I would have got better grade last lerm.(表达遗憾)从以上的句子结构和它所表达信息中,学生很容易就记住虚拟语气的功能和结构。

九、复习中适当培养应试能力

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应试能力才能在高考中发挥应有的水平,因此在总复习阶段,有必要对学生进

行应试能力的训练。

(一)定时间进行考试训练

在平时综合训练中,首先细划每一类题所需的时间,严格要求,格守时间,实实在在操练,以避免学生在考试时因时间利用不合理而造成心理负担。如单项选择限制在10分钟完成,完形填空20分钟,阅

读40分钟,改错10分钟,作文20分钟等。

(二)重视考后分析

每次综合训练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答题情况进行一次认真的自我评价,对做错的题分析丢分的原因,并进行分类统计,看看因审题,表达,思路,粗心等因素各扣了多少分,并分析错题是因为那块知识点的缺漏而造成的,经过这样分析找出自己学习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今后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反馈,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效率。对于做对的题目要引导学生找出此类题目的解题规律,做到触类旁通。

十、复习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状况作出理性的分析与评价,从而确立可行的目标,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并进一步确立实施的计划、语法教学策略:

(一)通过评价了解自己

设计可行的教学评价方案引导学生做自我评价,并利用每次的综合训练和考试引导学生做自己的试卷分析与评价,通过评价了解自己所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了解自己的现状,对自己做出准确的评价后为自己确立可行的目标,目标必须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目标不可太高.目标确定完以后,引导学生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进程的安排要体现个人特点,因为每个人的知识经验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知识水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的优势和弱势。如听力较差的学生需要在听力方面多下功夫。写作能力方面较差的学生可以在写作方面多下功夫,并安排好自己的训练进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善于向别人学习。经过一段时间个性化的训练,水平一定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二)通过评价指导学习策略

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策略是培养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学生有必要掌握复习的策略,应试的策略,提高听力的策略等。通过教学评价设计学习策略评价表让学生做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让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了解哪些是好的学习策略,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有助于推动学生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会运运用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十一、总结

总之,在高三英语总复习教学中,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也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教学以使用英语为主,以阅读贯彻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不断丰富学生使用语言的经验,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听读写的能力都得到较大的提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还要善于运用形成性评价进行复习策略和应试策略的指导与训练,使学生能有效地运用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美)Eric Jensen,《适于脑的教学》 2.高考王牌解析—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北京四中李俊和,高考王牌解析(光盘)

4.张家明,罗玲(《教学与管理》第二期,高考二轮复习策略 5.蔡长春(《教学与管理》第一期),高考高分是这样得来的 6.陈琳,王蔷,程晓堂主编,《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学年英语教学总结

高三,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次磨砺,是整个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作为一名高三的英语老师,随着今年考试题型的突然变化,曾有一定的迷茫感,但同时这也是一件好事,促使我们用更多的时间去学研究新题型和高考,以便能够更好地教授学生。

回首自己这一学年的教学工作,在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讨论中,教学还是比较成功的。对学生的考试技巧指导及训练是有效的、针对性强的。这主要得益于我们有一个团结、合作的学科组,在此我谈谈

对复习备考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加强研究,提高复习备考工作的针对性

认真学习并分析了高考题的类型,目的是总结规律寻找突破口。从历年高考试题的整体研究中找共性;从2004年各类试题的研究中找趋势;开拓性地抓复习备考。今年高考新增加的题型,为任务型阅读,即阅读填空,考查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据需要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学生对词汇的综合归纳能力。阅读试题的考查全面,对中学英语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在常规教学及复习备考中,我们始终抓住加大阅读量,开展泛读教学,加强阅读技巧的指导,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从根本上培养考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另一增加的内容为听力单词拼写。该题要求学生在词汇方面不仅要能认识,更要能默写该词;同时在听力训练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听懂听力材料的内容,而且要会根据所听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比较重视的词汇的巩固及扩充,以及好句子和好课文背诵这一环

节。

二、制定计划,加强复习的目标性。

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第一学期在完成小量的新课的基础上,加强第一轮的复习,要求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同时由于近年来高考英语逐渐侧重于语言能力的考查,对语言知识的直接考查相对地减少了。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组织学生巩固各项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同时通过不断的语言练习,掌握一定的技巧。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发展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降低难度,回归基础,强化专题训练。

进入高三后半学期,高考临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中档、低档题,这对学生取得高分是非常有利的。学生普遍都有这样的感觉:很多题目“一看就会,一做就错”。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这时,复习的重点要放在查漏补缺上。我将学生以前所做的试卷中普遍存在的错题进行分析归类,重新编制成试题形式,让学生再练,教师再讲评、提高学生识别错误的能力和语言领悟能力。我们指导学生回头看以前自己做过的作业,如果学生以前备有错题集,指导学生逐题分析错因。

3、整理基础知识,适当做一些高考题。

要在期考前夕找到良好的语言知识感觉和运用能力感觉就必须回归基础,整理巩固基础知识,用最充实、最满意的感觉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同时,利用这段时间试着做近几年的高考题,学会找出每道

题的切入点,从中总结命题利益和命题手法。

4、认真研究考试说明,狠抓高考各题型的解题技巧指导和答题规范训练。特别对听力测试题的解题方法多加训练。我们认真分析2004年高考试卷。在此基础上精心选编几套高质量的适应性高考模拟试卷。所有模拟试卷都按实际高考的要求进行测试。每次模拟考试后都进行认真讲评,要求分析到每一小题,分析到每一个学生,加强学生心理状态的自我调节,引导学生认真自我揣摩试卷。

三、狠抓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备考。

注意复习课的针对性。我们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本学期教学的启示及

反思: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二)高考试题选材求新、求异的特点要求教师注重本学科基础知识的系统性的同时,还要注意跨

学科知识渗透能力的培养。

(三)高考命题角度从知识运用、语言结构知识点的考查向语段、语篇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侧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构建基础知识系统的同时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

(四)新的书面表达评分标准鼓励学生写作时使用一些较高级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这无疑会对中学英语起很大的促进作用。今年又第一次在写作中使用了开放性试题,改变了以往拘泥于提纲写作的形式,不仅给考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思维空间,也有利于考生对已掌握语言的发挥,对中学英语教学有积极的指

导意义。

(五)高考英语的总趋势要求教师不断充电,迅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上一篇:农村宅基地购买协议下一篇:教师教学评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