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gmp整改报告模板(精选9篇)
1.新版gmp整改报告模板 篇一
整改报告
1.现场检查指出喷雾干燥机清洁标准操作规程中未对空气过滤器的清洁方法、清洁
周期、拆装顺序和方法等内容进行规定。(第八十四条)
1.1 企业关于该缺陷的描述。GMP认证现场审查软件时指出喷雾干燥机清洁标准操作
规程中未对空气过滤器的清洁方法、清洁周期、拆装顺序和方法等内容进行规定。1.2 原因分析。软件编制人员对新版GMP学习领会不够深刻,制定喷雾干燥机清洁
标准操作规程时只对喷雾干燥机的清洁周期,清洁方法、有效期等内容进行了规
定,未考虑到对其关键附属设施空气过滤器的清洁方法、清洁周期、拆装顺序和
方法等内容进行规定。
1.3 风险评估。喷雾干燥机空气过滤器过滤后的空气直接与产品接触故,因此喷雾干
燥机清洁标准操作规程中如果不对空气过滤器的清洁方法、清洁周期、拆装顺序
和方法等内容进行规定。就不能保证每次清洁的一致性,其清洁效果也得不到保
证,对产品质量构成风险隐患。1.4 采取的整改措施
1.4.1 立即对喷雾干燥机清洁标准操作规程进行修订完善,制定空气过滤器的清洁方
法、清洁周期、拆装顺序和方法。具体措施详见附件 1.5 预防措施
1.5.1 加强对GMP的学习领会,进一步强化GMP意识,提高GMP文件的编写能力。
实施部门及责任人 生产部:马凤鸣
质量部:任永勤
已完成 2.现场检查时指出硒酵母原料药批生产记录中缺少配料、灭菌、接种工序相关生
产操作步骤(一百七十五条)。
2.1 企业关于该缺陷的描述。GMP认证现场检查时指出硒酵母原料药批生产记
录配料、灭菌、接种工序记录没有体现相关生产操作步骤的描述。
2.2 原因分析。对新版GMP批生产记录编写要求理解领悟不够,编制设计批生产
记录时只考虑到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记录,没有考虑到操作要求中增加对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工艺参数及其控制范围的描述能避免操作人员的操作和填写差
错,检查审核批生产记录时对关键工艺参数的控制情况也一目了然。2.3 风险评估。批生产记录中如果不对各工序的操作或活动、工艺参数及控制范围进行描述,不利于操作人员的操作和记录,不能很好的避免操作和填写差错,也不利于批生产记录的检查和审核,对产品质量构成安全隐患。2.4 采取的整改措施。
2.4.1 立即对批生产记录按照GMP的编写要求进行修订完善。操作要求中对相关生
产操作、工艺参数及其控制范围进行描述。具体措施详见附件
2.5 预防措施 加强对GMP的学习领会,进一步强化GMP意识,提高GMP文件的编写能力。使制定的记录文件切实可行,符合生产实际要求。
实施部门及责任人 生产部:马凤鸣
质量部:任永勤
已完成附件
红色部分为修订整改部分
2.新版gmp整改报告模板 篇二
2014-10-24 为进一步完善药品GMP认证管理,提高药品生产企业实施GMP的水平,指导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对药品GMP认证现场检查中存在问题的整改,规范企业整改报告的撰写,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特制订本指导原则。
1. 整改报告的基本要求
1.1 企业应在现场结束后40个工作日内,将整改报告上报自治区食品药品审评查验中心,同时抄报当地局。
1.2 整改报告应由正文和附件两部分组成。正文部分至少应包括:缺陷的描述、产生缺陷的原因分析、相关的风险分析评估、采取的整改措施及完成情况。附件部分应是对正文部分进一步解释说明的证明性材料。
1.3 整改报告应内容完整、表达清楚,文字通顺、用语准确,充分如实反映企业的整改情况,并加盖企业公章。
2. 整改报告撰写的具体技术要求 2.1正文部分 2.1.1缺陷的描述
2.1.1.1企业需改正的缺陷不仅仅是检查报告中缺陷条款的内容,还应包括现场检查报告其他部分涉及的缺陷内容,如综合评定、需要说明的问题中涉及的缺陷等。
2.1.1.2 应对检查报告中涉及的每项缺陷进行详细的文字表达,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具体情节及相关人员等。
2.1.2原因分析
2.1.2.1 应对涉及的缺陷逐条进行原因分析。原因分析不应停留在引发缺陷的表面现象,应找到缺陷发生的根本原因。
2.1.2.2 对发生的缺陷至少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2.1.2.2.1 涉及软件的,应分析是否制订了相应的文件;相应的文件的内容是否完善、合理;相应的文件是否已经过了培训;员工是否按照相应的文件进行了操作;质量管理部门是否进行了有效的监督。
2.1.2.2.2涉及硬件的,应主要从设计选型、施工安装、日常维护等因素进行原因分析,并审阅支持该硬件的文件系统。
2.1.2.2.3 涉及人员的,应分析是否配备了足够的人员;相关人员的能力是否胜任岗位的需要;相关人员是否受到了应有培训;培训的内容是否已被掌握。
2.1.3风险评估
结合原因分析的结果,对涉及的缺陷逐条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确定该缺陷是由于系统原因造成还是偶然发生的个例。
2.1.3.1 评估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2.1.3.1.1 该缺陷带来的直接后果; 2.1.3.1.2 该缺陷可能发生频率的高低;
2.1.3.1.3 该缺陷涉及的范围,是否涉及本次检查范围外的产品; 2.1.3.1.4 该缺陷是否对产品质量产生直接的不良影响; 2.1.3.1.5 该缺陷是否对产品质量存在潜在的风险; 2.1.3.1.6 风险的高低程度。2.1.3.2 风险评估结果的应用
认为存在的缺陷对已经生产或上市的产品产生质量风险的,企业应明确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风险防范措施,包括拒绝放行、停止销售、召回、销毁等。
2.1.4采取的整改措施
采取的整改措施应包括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2.1.4.1 纠正措施 企业应根据原因分析及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缺陷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企业内部进行全面排查,举一反三,分析关联性环节是否存在同样问题,如考虑相邻批次、其他车间相同工序等,提出对缺陷采取的修正行动或拟采取的修正行动。
2.1.4.2 预防措施
对有可能再次发生的缺陷应提出明确的预防措施,以防止此类缺陷的再次发生。2.1.5采取的整改措施应明确相关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明确完成时间。2.2 附件部分
2.2.1企业应在附件提供所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和整改措施的证明性材料,材料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2.2.1.1 风险评估认为存在的缺陷对已经生产或上市的产品有质量风险的,采取拒绝放行、停止销售、召回、销毁等措施的,应提供产品的名称、规格、批次、数量、销售情况、流向及对产品的处理情况。
2.2.1.2 涉及关键岗位人员调整的,应提供相应的文件及相关人员的资质证明复印件。
2.2.1.3 涉及人员培训的,应提供相应的培训计划或培训记录,包括培训内容、时间、参加人员、考核方式、考核结果等。
2.2.1.4涉及文件系统的,应提供新起草或修订的文件文本,修订的文件应提供新老文件的对照,并标注修订的内容。新起草或修订的文件应有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的证明性材料。
2.2.1.5 涉及厂房设施设备变更的,应在文字说明的同时,附变更后图纸或照片等证明性材料。
2.2.1.6 涉及关键设施设备、供应商、工艺、检验方法等重要变更的,应提供相关的研究验证资料。
2.2.1.7 涉及计量校验的还应提供相应的计量校验合格证书。
3.新版gmp整改报告模板 篇三
2月12日,《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简称新版GMP)正式发布实施,并规定于2011年2月1号起施行。新版GMP经过5年修订才正式出台,从各章节与条文来说,都比旧版严格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看待。
一、提高了部分硬件要求
一是调整了无菌制剂生产环境的洁净度要求
新版与98版GMP的重大区别是:无菌制剂在硬件上有很大提高,更加强调生产过程的无菌、净化要求;在软性管理上,人员的管理、偏差的处理、文件管理、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质量回顾等有很大提高。
新版对高风险的无菌制剂企业影响很大,其他剂型因为硬件上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在硬件上就不用再投入了,而无菌制剂必须投入,因为洁净级别提高了,厂房的建设和设备的投入是非常大的一块。企业需要投入大笔资金在这方面进行改造。
二是增加了对设备设施的要求
对厂房设施分生产区、仓储区、质量控制区和辅助区分别提出设计和布局的要求,对设备的设计和安装、维护和维修、使用、清洁及状态标识、校准等几个方面也都做出具体规定。这样无论是新建企业设计厂房还是现有企业改造车间,都应当考虑厂房布局的合理性和设备设施的匹配性。
二、强化了管理方面的要求
一是提高了对人员的要求
机构和人员部分,明确将质量受权人与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一并列为药品生产企业的关键人员,并从学历、技术职称、工作经验等方面提高了对关键人员的资质要求。比如,对生产管理负责人和质量管理负责人的学历要求由现行的大专以上提高到本科以上,规定需要具备的相关管理经验并明确了关键人员的职责。新修订的药品GMP首次提出质量受权人概念,并将质量受权人纳入药品生产企业的关键人员。企业所有药品,均需经其批准才能出厂,这人是企业质量第一负责人,在药监局要备案,质量受权人有严格的资质要求(质量负责人与质量受权人可以兼任)。
二是明确要求企业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
新版把质量管理单独提出一章,企业必须建立全面的质量保证系统。新GMP把质量管理提高了一个层次,整个制药企业从最高领导到员工,都要对质量负责,制定自己的管理方案。质量管理体系是为实现质量管理目标、有效开展质量管理活动而建立的,是由组织机构、职责、程序、活动和资源等构成的完整系统。新版药品GMP在“总则”中增加了对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以保证药品GMP的有效执行。
三是细化了对操作规程、生产记录等文件管理的要求
在文件管理上,新版GMP大幅提高了对文件管理的内容要求,增加了文件管理的范围,把所有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包括质量标准、生产处方和工艺规程、记录、报告等都纳GMP文件管理范围。不仅在横向上大大扩展了文件的管理范畴,在纵向上对文件的管理范围也进行了扩展,要求有关文件的内容应与药品生产许可、药品注册批准的相关要求保持一致。明确提出根据各项标准或规程进行操作,所形成的各类记录、报告等都是文件,都必须进行系统化管理,并提出了批档案的概念,每批药品应有批档案,包括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批检验记录和药品放行审核记录、批销售记录等与批产品有关的记录和文件。批档案应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存放、归档。这样就使得整个药品生产质量的记录管理形成完整的体系,便于产品质量的追溯与改进。
随着计算机程控化系统的广泛使用,新版的GMP增加了电子记录管理的内容。规定如使用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或其他可靠方式记录数据资料,应有所用系统的详细规程;记录的准确性应经过核对。如果使用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只有受权人员方可通过计算机输入或更改数据,更改和删除情况应有记录;应使用密码或其他方式来限制数据系统的登录;关键数据输入后,应由他人独立进行复核。用电子方法保存的批记录,应采用磁带、缩微胶卷、纸质副本或其他方法进行备份,以确保记录的安全,且数据资料在保存期内应便于查阅。对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使得GMP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但也使企业增加了成本。
三、围绕风险管理增设了一系列新制度 质量风险管理是美国FDA和欧盟都在推动和实施的一种全新理念,新版药品GMP引入了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并相应增加了一系列新制度,如:供应商的审计和批准、变更控制、偏差管理、超标(OOS)调查、纠正和预防措施(CAPA)、持续稳定性考察计划、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等。这些制度分别从原辅料采购、生产工艺变更、操作中的偏差处理、发现问题的调查和纠正、上市后药品质量的持续监控等方面,对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促使生产企业建立相应的制度,及时发现影响药品质量的不安全因素,主动防范质量事故的发生。
其中,物料部分强调了对供应商的管理,供应商要进行审计,要有质量审计和评估的系统,要求对原辅料供应商进行现场的考察。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章节,增加了变更控制和偏差处理,纠正和预防措施和产品质量回顾分析也是这次增加的,这几个方面交叉在说一个词:质量风险管理。这是以前没有强调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目的是通过涉及产品质量各个方面因素、存在问题的系统归纳、分析总结,从而采取有力可行措施,解决问题,确实保证药品质量。质量风险管理是通过对药品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质量风险的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将药品质量的风险考虑全面,加以预防和杜绝。前者是需要解决存在和发现的问题,后者是预期、分析,加以防范,减少和避免质量风险因素。
四、强调了与药品注册和药品召回等其他监管环节的有效衔接
药品的生产质量管理过程是对注册审批要求的贯彻和体现。新版药品GMP在多个章节中都强调了生产要求与注册审批要求的一致性。如:企业必须按注册批准的处方和工艺进行生产,按注册批准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采用注册批准的原辅料和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的质量标准,其来源也必须与注册批准一致,只有符合注册批准各项要求的药品才可放行销售等。
产品发放与召回一章,原来叫收回,现在叫召回,强调了对企业销售的管理,同时加强了与《药品召回管理办法》的衔接,规定企业应当召回存在安全隐患的已上市药品,同时细化了召回的管理规定,要求企业建立产品召回系统,指定专人负责执行召回及协调相关工作,制定书面的召回处理操作规程等。
4.新版GMP培训试题范文 篇四
新版GMP培训试题
姓名: 部门: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28 分)
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年修订)》,自__________________起施行。
2、质量管理负责人和生产管理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_________ 和_______ 可以兼任。应当制定操作规程确保质量受权人独立履行职责,不受企业负责人和其他人员的干扰。
3、质量风险管理是在__________________ 中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
4、企业应当指定部门或专人负责培训管理工作,应当有经生产管理负责人或质量管理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 的培训方案或计划,培训记录应当予以保存。
5、与药品生产、质量有关的所有人员都应当经过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当与岗位的要求相适应。除进行本规范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外,还应当有相关法规、相应岗位的_______、__________ 的培训,并________ 培训的实际效果。
6.批生产记录应当依据现行批准的工艺规程的相关内容制定。记录的设计应当避免填写差错。批生产记录的每一页应当标注产品的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
7、生产设备应有明显的状态标识,标明_________ 和__________(如名称、规格、批号);没有内容物的应当标明______________。
8、成品放行前应当_______________ 贮存。
9、只有经检查、__________ 和调查,有____________ 退货质量未受影响,且经质量 管理部门根据操作规程评价后,方可考虑将退货重新包装、重新发运销售。
10、批号是指用于识别一个特定批的具有唯一性的________________ 的组合。
11、确认和验证不是一次性的行为。首次确认或验证后,应当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________________。关键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应当___________ 进行________,确保其能够达到预期结果。
12、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每项操作时应当 __________,操作结束后,应当由 _______确认并签注姓名和日期。
13、每批药品的检验记录应当包括_______、_______ 和成品的质量检验记录,可追溯该批药品所有相关的质量检验情况;
14、印刷包装材料应当设置专门区域妥善存放,___________ 不得进入。切割式标 签或其他散装印刷包装材料应当分别置于________ 内储运,以防混淆。
二、单选题(每题1 分,共15 分)
1、下述活动也应当有相应的操作规程,其过程和结果应当有记录()。A.确认和验证 B.厂房和设备的维护、清洁和消毒 C.环境监测和变更控制 D.以上都是
2、发运记录应当至少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后()年。A.4
B.3
C.2
D.1
3、改变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生产工艺、主要生产设备以及其他影响药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时,还应当对变更实施后最初至少()个批次的药品质量进行评估。A.2
B.3
C.4
D.以上都不是
4、以下为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当有的文件()。
A.质量标准、取样操作规程和记录、检验报告或证书
B.检验操作规程和记录(包括检验记录或实验室工作记事簿)C.必要的检验方法验证报告和记录
湖北卫尔康现代中药有限公司
D.以上都是
5、下列哪一项不是实施GMP 的目标要素:()。A.将人为的差错控制在最低的限度
B.防止对药品的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 C.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产品质量 D.与国际药品市场全面接轨
6、制药用水应当适合其用途,至少应当采用()。A.自来水 B.饮用水 C.纯化水 D.注射用水
7、物料必须从()批准的供应商处采购。
A.供应管理部门 B.生产管理部门 C.质量管理部门 D.财务管理部门
8、因质量原因退货和收回的药品,应当:()。A.销毁 B.返包
C.退还药品经销商 D.上交药品行政管理部门
9、现有一批待检的成品,因市场需货,仓库()。A.可以发放
B.审核批生产记录无误后,即可发放
C.检验合格、审核批生产记录无误后,方可发放 D.检验合格即可发放 10、2010 年修订的GMP 没有的章节()。
A.卫生管理 B.设备 C.生产管理 D.机构与人员
11、每批药品均应当由()签名批准放行。
A.仓库负责人 B.财务负责人 C.企业负责人 D.质量受权人
12、药品生产的岗位操作记录应由()。
A.监控员填写 B.车间技术人员填写 C.岗位操作人员填写 D.班长填写
13、密封,指将容器或器具用适宜的方式封闭,以防止外部()侵入。A.微生物 B.水分 C.粉尘 D.空气
14、委托方应当对受托方进行评估,对受托方的条件、技术水平、质量管理情况进行()考核,确认其具有完成受托工作的能力,并能保证符合GMP 的要求。A.书面 B.现场 C.直接 D.间接
15、直接入药的药材原粉,配料前必需做()检查。
A.微生物 B.理化 C.粒度 D.状态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 分,共20 分)
1、物料应当根据其性质有序分批贮存和周转,发放及发运应当符合()的原则。A.合格先出 B.先进先出 C.急用先出 D.近效期先出
2、企业建立的药品质量管理体系涵盖(),包括确保药品质量符合预定用途 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全部活动。
A.人员 B.厂房 C.验证 D.自检
3、批生产记录的每一页应当标注产品的()。
A.规格 B.数量 C.过滤 D.批号
4、药品企业应当长期保存的重要文件和记录有()。
A.质量标准 B.操作规程 C.设备运行记录 D.稳定性考察报告
5、关于洁净区人员的卫生要求正确的是()。A.进入洁净生产区的人员不得化妆和佩带饰物。
B.操作人员应当避免裸手直接接触药品、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设备表面。
湖北卫尔康现代中药有限公司
C.员工按规定更衣
D.生产区、仓储区、办公区应当禁止吸烟和饮食,禁止存放食品、饮料、香烟和个人 用药品等杂物和非生产用物品。
6、不符合贮存和运输要求的退货,应当在()监督下予以销毁。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B.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C.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D.质量管理部门
7、具备下列哪些条件方可考虑将退货重新包装、重新发运销售()。A.只有经检查、检验和调查,有证据证明退货质量未受影响 B.药品外包装损坏。
C.对退货质量存有怀疑,但无证据证明 D.经质量管理部门根据操作规程进行评价
8、当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变更时,均应当进行确认或验证,必要时,还应当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A.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变更
B.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或厂房)、生产工艺变更 C.检验方法变更 D.人员变更
9、质量标准、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稳定性考察、确认、验证、变更等其他重要文件保存期限应当是()。
A.保存药品有效期后一年 B.三年 C.五年 D.长期保存
10、为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GMP 制定的依据()。
A.中华人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D.药品生产监督管理条例
11、为实现质量目标提供必要的条件,企业应当配备足够的、符合要求()。A.人员 B.厂房 C.设施 D.设备
12、药品生产企业关键人员至少应当包括()。
B.A.企业负责人 B.生产管理负责人 C.质量管理负责人 D.总工程师
13、厂房应当有适当的(),确保生产和贮存的产品质量以及相关设备性能不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影响。
A.照明 B.温度 C.湿度 D.通风
14、只限于经批准的人员出入,应当隔离存放的物料或产品有()。A.待验物料 B.不合格产品 C.退货 D.召回的产品
15、设备管理中应当建立并保存相应设备()记录。
A.采购 B.确认 C.操作 D.维护
16、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应当有明确的标识,并至少必需标明内容有()。A.产品名称 B.产品代码 C.生产工序 D.数量或重量
17、厂房、设施、设备的验证通常需要确认下列过程()。
A.设计确认 B.安装确认 C.运行确认 D.性能确认
18、每批或每次发放的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或印刷包装材料,均应当有识别标志,标明()。
A.物料名称 B.物料批号 C.所用产品的名称和批号 D.贮存条件
19、物料的质量标准一般应当包括()。
A.内部使用的物料代码 B.经批准的供应商 C.取样方法 D.贮存条件 20、产品包括药品的()。
湖北卫尔康现代中药有限公司
A.原料 B.中间产品 C.待包装产品 D.成品
四、判断题(正确的标√,错误的标×。每题1 分,共10 分)
1、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保证的一部分。()
2、药品生产厂房不得用于生产非药用产品。()
3、取样区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应当与生产要求一致。()
4、企业的厂房、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应当经过确认,应当采用经过验证的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进行生产、操作和检验,并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
5、操作人员应当避免裸手直接接触药品、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设备表面。()
6、制药用水应当适合其用途,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质量标准及相关要求。制药用水至少应当采用纯化水。()
7、不得在同一生产操作间同时进行不同品种和规格药品的生产操作,除非没有发生混淆或交叉污染的可能。()
8、应当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设立专门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管理。()
9、应当建立物料供应商评估和批准的操作规程,明确供应商的资质、选择的原则、质量 评估方式、评估标准、物料供应商批准的程序。()
10、制剂生产用每批原辅料应当有留样,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可不必单独留样。()
五、名词解释(每题3 分,共12 分)
1、警戒限度:
2、返工:
3、重新加工
4、物料平衡:
六、问题(共15 分)
1、GMP 制定的目的是什么?(7分)答:
2、批生产记录的内容应当包括哪些?(8分)答:
湖北卫尔康现代中药有限公司 答案:
一、填空题 1、2011 年3 月1 日
2、质量管理负责人、质量受权人
3、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4、审核或批准
5、职责、技能、定期评估
6、名称、规格、批号
7、设备编号、内容物、清洁状态
8、待验
9、检验、证据证明
10、数字和(或)字母
11、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情况、再确认或再验证、定期、再验证
12、及时记录、生产操作人员
13、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
14、未经批准人员、密闭容器
二、单选题
1、D
2、D
3、B
4、D
5、D
6、B
7、C
8、A
9、C
10、A
11、D
12、C
13、B
14、B
15、A
三、不定项选择题
1、BD
2、ABCD
3、AD
4、ABD
5、ABCD
6、D
7、AD
8、ABC
9、D
10、BC
11、ABCD
12、ABC
13、ABCD
14、ABCD
15、AB
16、ABD
17、ABCD
18、ABC
19、ABCD 20、BCD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名词解释
1、警戒限度:系统的关键参数超出正常范围,但未达到纠偏限度,需要引起警觉,可能需要采取纠正
措施的限度标准。
3、返工:将某一生产工序生产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一批中间产品或待包装产品、成品的一部分或全部返回到之前的工序,采用相同的生产工艺进行再加工,以符合预定的质量标准。
5、重新加工:将某一生产工序生产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一批中间产品或待包装产品的一部分或全部,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进行再加工,以符合预定的质量标准。
6、物料平衡:产品或物料实际产量或实际用量及收集到的损耗之和与理论产量或理论用量之间的比较,并考虑可允许的偏差范围。
六、问题 答:本规范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
2、答:(1)产品名称、规格、批号;
(2)生产以及中间工序开始、结束的日期和时间;(3)每一生产工序的负责人签名;
(4)生产步骤操作人员的签名;必要时,还应当有操作(如称量)复核人员的签名;
(5)每一原辅料的批号以及实际称量的数量(包括投入的回收或返工处理产品的批号及数量);(6)相关生产操作或活动、工艺参数及控制范围,以及所用主要生产设备的编号;(7)中间控制结果的记录以及操作人员的签名;
(8)不同生产工序所得产量及必要时的物料平衡计算;
5.创新思路迎接新版GMP 篇五
创新思路迎接新版GMP
新版GMP经过几轮征求意见之后,其发布正在渐行渐远. 此次修订中,对原版许多内容做了改进,尤其对无菌产品生产标准做了大幅度的提高.如:细化了培养基模拟灌装、灭菌验证和管理的要求,增加了无菌操作具体要求,强化了无菌保证的措施;净化级别采用WHO的标准,实行A、B、C四级标准,等等.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机电信息英文刊名: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FORMATION年,卷(期):2010“”(23)分类号:关键词:
6.新版GMP认证设备篇解析 篇六
第五章 设备
检查核心
药品GMP的目的及基本要求是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设备在设计、安装、维护、使用和清洁的过程中也应基于以上原则来进行管理。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系统,根据药品生产不同产品剂型的要求和规模,选择和使用合理的生产设备,配备必要的工艺控制机设备的清洗、消毒、灭菌等功能,并通过完整的验证流程保证设备的性能满足预期要求。在使用中通过必要的校准、清洗和维护手段,保证设备的有效运行,并通过生产过程控制、预防维修、校验、再验证等方式保持持续验证状态。设备的清洁是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的一个重要手段,应强调清洁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重现性。【检查条款及要点】
第一节 原则 第七十一条
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预定用途,应当尽可能降低产生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的风险,便于操作、清洁、维护,以及必要时进行的消毒或灭菌。条款解读
1、应有熟悉产品工艺人员和设备使用人员起草一份综合各方意见的用户需求文件。设备项目负责人员依据用户需求文件进行设备调研、选型,并转化成符合相关设备技术语言的技术要求,其中对关键技术指标做详细、明确的描述,并用于设备设计、制造、安装、调试、验收的合同技术文件。
2、在相关设备设计、选型和安装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基本原则重新进行组织,系统阐述设备管理的目的。
3、设备的选型和设计应当满足生产规模及生产工艺的要求;用于制剂生产的配料、混合、灭菌的主要生产设备和用于精制、干燥、包装的设备,其容量应当与生产的批量向适应。检查要点
1、设备保障应制定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改造和维护等方面的管理规程,同时包括工艺设备和公用系统。
2、企业设备的设计、选型,应当根据自身条件(选址面积、厂房结构、生产能力、设备、硬件设施系统等)、环境、用途、使用目的、标准要求等提出用户需求(USR)。设备供应商依据客户的USR进行设备设计(或确认自己完成设计的设备能符合需方的要求),完成DQ后,再进行设备的制造。
3、设备安装应考虑不同剂型、不同产品、以及特定的工艺要求,并兼顾实际生产操作符合GMP规范的要求。
4、现场检查时应关注以下几点;
4.1设备材质是否易生锈、发霉、产生脱落物,设备内表面是否光滑平整,便于清洁,不得吸附和污染药品; 4.2设备是否安装在适应位置,是否遮挡回风口,是否便于设备生产操作、清洗、消毒及灭菌、维护,需清洗和灭菌的零部件是否易于拆装。根据生产工艺要求,查看设备是否具备必要的密封性、空气过滤设施等。
4.3查看设备文件有关设备清洗、消毒或灭菌的方法和周期,不能移动的设备是否有在线清洗的设施。
4.4查看生产设备是否在生产工艺规定的参数范围内运行。典型缺陷及分析
1.在称量室、粉碎室等产尘量大的区域内,所配备的除尘设施,不能有效降低交叉污染的风险。2.设备安装位置靠近排风口,对气流流型造成了影响,同时增加了污染的风险。
第七十二条
应当建立设备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的操作规程,并保存相应的操作记录。条款解读
1、本条款沿用98版条款的基本原则,强调文件化的设备管理系统。
2、设备的维护维修应当分级管理,并对其采用各自相适应的维修策略,级别评估应考虑质量影响因素、生产影响因素、设备利用因素、安全环境因素;设备可靠性因素、设备故障发生频率、维修成本等因素。
3、按照所制定的设备操作、清洁、维护和维修的SMP(标准管理规程)、SOP(标准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同时也要建立相应的SOR(标准操作记录),使清洁、维护、维修的实际执行情况得以充分的反映,使相关记录正真起到确认和可追溯的作用。检查要点
1、设备保障部门制定的设备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的操作规程应当规范、内容全面并具有可操作性;
2、操作记录应当清晰、准确、及时,记录保存完整。
3、企业应注重预防维修,设备发生纠正性维修或故障维修时应严格按照偏差处理程序或变更控制程序执行。
4、设备转移、改造、停用、启用应按照相关程序执行,例如转移、停用、需在使用前进行功能和性能确认。典型缺陷及分析
1、设备维护的书面操作规程,内容不具体、可操作性差、缺少指导意义,不能有效减少设备运行过程中的不必要的故障。
2、设备维护、维修记录与设备日志部一致,同一时间设备即在运行又在维修。第七十三条
应建立并保存设备采购、安装、确认的文件和记录。条款解读
强化企业建立设备管理基础工作,针对设备验证、变更管理、系统回顾等工作的有效实施提出相应要求。检查要点
1、设备保障部门应为每台设备建立设备档案,并且每台设备的编号唯一。
2、企业应建立、保存设备采购、安装、确认的文件和记录,应尤其关注影响产品质量、工艺参数、产率、可能引入污染的设备。
3、相关文件和记录内容应当全面,设备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变更控制、系统回顾等工作有效实施,并做好设备的基础管理工作。
4、注射用水系统的分配管路图,变更图应保存。
5、关键管路内部焊接应保存相关资料。典型缺陷及分析
1、生产设备的确认文件中,对个别参数确认的记录收集部完整,或相关确认工作部到位。
2、部分设备的档案缺失。
3、注射用水系统的分配管路图、变更图保存不完整。
第二节 设计和安装
第七十四条
生产设备不得对药品质量产生任何不利影响,与药品直接接触的生产设备表面应平整、光洁、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不得与药品发生化学反应或吸附药品,或向药品中释放物质。条款解读
用于药品的生产设备及物料传输管路的选择应易于清洗、消毒或灭菌,便于生产操作和维修、保养,并能防止差错和减少污染,设计和选用时应能满足以下要求:
1、结构简单,需要清洗和灭菌的零部件要易于拆装,不便于拆装的设备要设清洗口。设备表面应光洁,易清洗,不得采用易脱落的涂层。与物料直接接触的设备内表面应光滑、平整、避免死角,易清洗、耐腐蚀。
2、凡与物料直接接触的设备内表面应采用不与物料发生反应,不释出颗粒及不吸附物料的材料。
3、洁净室(区)内使用的设备应尽量密闭,并具有防尘、防微生物污染的功能。
4、无菌作业所需的设备除符合以上要求外,还应满足灭菌的需要。检查要点
1、现场检查关键设备材质的选择是否满足上述。
2、检查企业是否制定相关文件,文件是否包括如生产设备的设计对药品质量影响的分析、用户需求的确定、设备安装等。典型缺陷及分析
1、生产设备表面有污泽,清洁不到位。
2、注射用水分配系统管道没有使用氩弧焊接,焊接界面没有内窥镜观察,没有照片。第七十五条
应当配备具有适当量程和精度的衡器、量具、仪器和仪表。条文解读
本条款强调增加工艺参数的管理要求。
1、生产操作过程中使用的衡器、量具、仪器和仪表的量程与精度必须满足蛇生产操作工艺参数的要求,能有效保证产品质量。
2、质量检验过程中使用检测仪器、计量工具必须满足检测要求。检查要点
1、检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衡器、量具、仪器、仪表的量程和精度是否能满足生产品种工艺的要求。
2、结合质量标准、工艺参数的管理要求,检查计量器具是否具有适当的精度和合适的测量范围。
3、检查检测仪器检定结果,其量程及精度能满足产品质量检测的要求。典型缺陷及分析 典型缺陷
1、称量岗位所配备的电子称的精度不能满足处方中个别物料的投料精度。
2、使用电子天平称量样品,加载样品时使用清零功能清零,再取下被称样品时,读数显示负数示值。
3、称量器具未按照规定周期进行校验。
缺陷分析:天平检验时部包括负数范围数值,因此使用负数示值计数不符合要求;天平称量的样品重量在天平上显示的示值应在校验范围内。
第七十六条
应当选择适当的清洗、清洁设备,并防止这类设备成为污染源。条款解读
避免出现清洗和清洁设备导致污染的发生,强调清洗设备的设计、选型和使用应避免出现污染和交叉污染。检查要点
1、车间清洗和清洁设备的使用应当避免给药品生产带来污染。考察清洗、清洁设备应当具备自清洗、自清洁功能;清洗设备排水管口不能产生污水返流或浊气返流。
2、每台清洁设备都应当具有清洁、设计、安装确认文件和管理文件。典型缺陷及分析
1、缺少清洁设备的操作文件。
2、清洁设备的选型不合理,容易对产品造成污染。
3、生产车间缺少生产设备的清洁操作文件及相关记录。
第七十七条
设备所用的润滑剂、冷却剂等不得对药品或容器造成污染,应尽可能使用食用级或与级别相当的润滑剂。条款解读
1、提出药品生产设备转动的部件应密封良好,所用的润滑剂不应污染药品;需要温度控制的冷却剂等不对药品和容器造成污染,针对目前企业使用润滑剂实际情况,强调尽可能采用食品级或与级别相当的润滑剂的管理要求。
2、级别相当的含义是指拟使用润滑剂没有明确标明符合食用级要求,企业应进行评估以证明其与食品级相当。检查要点
1、企业通过对设备结构的分析,并结合设备供应商建议,确认需要使用食品级或级别相当的润滑剂的设备位置;
2、检查设备使用的润滑剂或冷却剂是否有污染产品的风险。
3、检查是否制定防止设备上使用的冷(热)媒介系统泄漏冷却剂并对产品造成污染的措施,设备使用的冷却剂是否为食品级或同等级别。
4、制定设备文件对润滑剂、冷却剂有相应的管理规定,润滑剂的证明文件盒质量标准,使用的润滑剂应为符合食用级或级别相当的润滑剂。典型缺陷及分析
现场检查发现搅拌电机下方,有润滑油油渍,发现润滑油为非食品级,且没有充分资料证明其与食品级相当;使用的润滑油存在污染物料、容器的风险。
第七十八条
生产用模具的采购、验收、保管、维护、发放及报废应制定相应操作规程,设专人专柜保管,并有相应记录。条款解读
强化生产模具管理的相关要求,增加相应记录的要求,强调文件化管理。检查要点
1、检查企业制定生产用模具的采购、验收、保管、维护、发放及报废的操作规程;
2、现场检查其保管文件是否满足安全、清洁、避免混淆的要求。应设有专人专柜,查看相关记录。典型缺陷及分析
1、未建立生产模具的管理规程。
2、生产用模具的保管未严格按照模具管理制度执行,造成保管过程中部分模具的锈蚀和轻微磕碰或变形。
3、模具在使用结束、拆卸后,对其进行完好性检查时发现个别模具有破损现象,对其前期生产的产品未进行产品质量的追踪和质量评价。
第三节 维护和维修
第七十九条
设备的维护和维修不得影响药品质量。条款解读
根据从设备的安装、维护和保养操作的过程分析,对原有规定进行完善,使设备的维护、维修不得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检查要点
1、企业生产设备维修、保养规程等文件应规定定期维修、保养计划,并有相应的保证产品质量的措施,如维修或维护操作前进行必要的产品保护,维修或维护操作后对设备进行清洁,以及对设备相关性能的确认。
2、与设备维护相配套的如批生产记录,设备日志,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和记录应当完整,可从中了解设备维修维护工作是否对设备使用和产品生产产生影响。
3、维修中排出的制冷剂、润滑油、酸碱液、粉尘及其废弃物不应对生产环境造成污染。典型缺陷及分析
1、检查现场,发现设备维护或维修后,拆卸下的废弃零部件,没有及时清理,易导致掉入物料的风险。
2、设备的维护操作程序中,维修前对产品进行的保护措施在程序中没有规定。
3、在未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情况下,对生产过程中的设备进行维护。
第八十条
应当制定设备的预防性维护计划和操作规程,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应有相应的记录。条款解读
强调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操作规程、设备使用、维护和维修等几个方面文件化管理的理念。检查要点
1、企业是否根据设备的设计参数、性能、验证结果等制定了设备维护检修操作规程,规定设备的维护检修、保养要求,如大修、中修、小修、维护保养等。
2、查看企业预防性维护计划,以及维护检修记录,是否按计划执行。
3、现场查看车间设备运行状态,是否完好,是否正常运行。
4、查看是否有变更预防维护计划的情形,如有,则进一步查看变更是否按相关程序执行。典型缺陷及分析
1、设备的预防维护、维修,未按照原定计划进行,且无正当理由进行说明。
2、设备的预防性维护的书面操作规程,维护内容不具体,可操作性差,缺少指导意义,操作人员是按照工作经验对关键设备进行维护。第八十一条
经改造或重大维修的设备应当进行再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用于生产。条款解读
本条款旨在强化设备变更控制管理。检查要点
1、根据企业的变更管理规程和再确认管理规定,对经改造或大修后的设备应当进行评估,必要时应对设备结构、与设备直接接触的部件、仪器仪表、以及程序软件等进行再确认,符合要求后可用生产。
2、查看企业是否有设备改造或重大维护,发生的变更是否履行了上述程序,并于再确认批准后用于生产。典型缺陷及分析
1、对维护、维修造成相应的偏差分析不够,或未按照变更控制程序执行。
2、口服固体制剂包装瓶装连线设备,在数粒机因数粒不准确,对其控制面板进行了更换后,没有对数粒机进行再确认。
3、口服固体制剂制粒机所使用的喷浆蠕动泵,在喷浆硅橡胶管老化、进行更换为新管后、未对喷浆速率重新进行确认,造成制粒过程中喷浆量不准、颗粒不易压片。
第四节 使用和清洁
第八十二条
主要生产和检验设备都应当有明确的操作规程。条款解读
本条款明确编制设备操作规程的要求,必须覆盖主要生产和检验设备。检查要点
1、查看企业制定的设备操作规程文件,是否包括药品生产、质量控制涉及到的主要生产和检验设备。
2、需对设备使用过程涉及范围、责任人、操作人、维修维护人,过程监督人等职责划分等做出明确规定;需对设备名称、涉及部件、用途、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作出简单描述;需详细规定在换班、换批、换产品操作前的防止污染、交叉污染和混淆的措施;需对环境、清洁和安全、连接部分、公用系统、设备关键部件和关键参数的标准状况做出明确要求。典型缺陷及分析
对照设备台账,检查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操作规程,不能把生产使用的关键设备全部涵盖在内,且部分设备的相关操作规程内容不具体、没有可操作性。第八十三条
生产设备应在确认过的参数范围内使用。条款解读
明确生产设备使用的基本原则,结合设备相关参数的要求,保持生产设备持续处于明确的状态。检查要点 企业的生产设备档案、设备验证文件和相关工艺规程中的参数要求应明确,设备在生产中使用的参数范围,应在工艺规程确认的参数范围内。典型缺陷及分析
车间使用的关键设备,工艺参数未经过验证、或验证的参数不能涵盖日常生产使用的参数范围。第八十四条 应按详细规定的操作规程清洁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清洁的操作规程应当规定具体而完整的清洁方法、清洁用设备或工具、清洁剂的名称和配制方法、去除前一批次标识的方法、保护已清洁设备在使用前免受污染的方法、已清洁设备最长的保存时限、使用前检查设备清洁状况的方法,使操作者能以可重现的、有效的方式对各类设备进行清洁。
如需拆装设备,还应当规定设备拆装的顺序和方法;如需对设备消毒或灭菌,还应当规定消毒或灭菌的具体方法、消毒剂的名称和配制方法。必要时,还应当规定设备生产结束至清洁前允许的最长间隔时限。条款解读
本条款细化设备清洁操作规程的要求,如需拆装设备,还应当规定设备拆装的顺序和方法;如需对设备消毒或灭菌,还应当规定消毒或灭菌的具体方法、消毒剂的名称和配制方法。必要时,还应当规定设备生产结束至清洁前允许的最长间隔时限。检查要点
1、企业应依据设备用途建立相应的清洁规程;
2、企业制定的清洁规程应符合本条款的各项要求,确定操作人员了解相关清洁操作程序;
3、具有特殊要求的设备或部件应当专用;
4、根据风险评估或清洗验证结果,设备的清洗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4.1设备使用后应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清洗;
4.2同一设备连续生产统一药品或阶段性生产连续数个批次时,宜间隔适当的时间对设备进行清洁,防止污染物(如降解产物、微生物)的积累;
4.3非专业设备更换品种生产前必须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防止交叉污染。
5、设备清洁后应有明显的清洁状态标识,标明清洁前后生产品种、批次,清洁时间,有效期,清洁日期等。典型缺陷及分析
1、清洁状态标识内容部完整。
2、在清洁效期内的设备上,仍有目视可见的料渍,说明企业在对设备进行清洁时,未按清洁操作规程清洗,或是所制定的清洁操作规程未经过验证。
3、设备清洁操作规程中,对清洗后设备如何进行干燥没有具体规定,易造成微生物的滋生、清洁设备收到污染。第八十五条 已清洗的生产设备应当在清洁、干燥的条件下存放。条款解读
明确设备清洗后存放的环境条件,目的在于防止设备清洗后被再次污染。检查要点
1、已清洁的生产设备、容器具等的存放条件应当符合本条款相关要求,避免被再次污染的可能;
2、清洁规程中应要求设备清洁后规定的条件下干燥。典型缺陷及分析
1、已清洁设备存放条件不符合要求。清洁设备、容器、部件的存放于待清洁设备、容器、部件放在同一房间,没有进行有效隔离和防护措施。
2、对清洁后需要的干燥状态未按照相关规程进行确认。如某原料车间设备清洁操作规程中,要求设备清洁完成后是干燥状态,而在检查车间现场时发现一挂有“备用”“已清洁”状态标识的结晶罐底有清洗水,设备没有彻底进行干燥,容易造成设备清洗后被污染。第八十六条 用于药品生产或检验的设备和仪器,应当有使用日志,记录内容包括使用、清洁、维修情况以及日期、时间、所生产检验的药品名称、规格和批号等。条款解读
1、本条款特别强调用于生产的设备和仪器与用于检验的设备和仪器同样重要。
2、本条款明确设备使用日志的内容要求,采用日志方式依照时间顺序连续记录设备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等信息,以强化药品生产或检验设备和仪器使用的追溯性。检查要点
1、企业用于药品生产及检验的设备和仪器是否建立了使用日志,并依照时间顺序连续记录设备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等信息,是否具有追溯性;
2、日志内容是否全面,应包括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情况以及日期、时间、所生产及检验的药品名称、规格和批号等内容;
3、检查时应关注检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日志,如仪器的光源更换、色谱柱更换等是否有记录。典型缺陷及分析
1、未建立药品或检验的设备和仪器使用管理规程或内容不完整。
2、无药品生产或检验的设备和仪器使用日志或记录内容不完整。如生产设备缺少“设备状态、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情况以及日期、时间、所生产及检验的药品名称、规格和批号等内容”可 追溯性差。第八十七条 生产设备应当有明显的状态标识,标明设备编号和内容物(如名称、规格、批号等内容);没有内容物的应当标明状态。条款解读
状态标识包括正确状态设备标识和特殊状态标识。生产设备正确状态设备标识包括设备标牌、设备运行状态标识如生产中、已清洁、待清洁、维修等等;公用工程设备、固定管道设施的状态标识;测量、检验设备状态标识;特殊产品、过程设备状态标识及特殊状态的设备状态标识。检查要点
1、检查设备文件是否有关于状态标识的上述规定;
2、检查现场,生产设备是否有状态标识,状态标识的内容、样式是否符合规定,标识是否明显。典型缺陷及分析
生产设备状态标识内容不完整,没有完全包括设备状态标识应当标示的全部情况,如设备运行状态标识,生产过程中已清洁、待清洁、维修状态标识;或公用工程设备、固定管道设施的状态标识;测量、检验设备状态标识;特殊产品、过程设备状态标识及特殊状态的设备状态标识。第八十八条 不合格的设备如有可能应当搬出生产和质量控制区,未搬出前,应当有醒目的状态标识。条款解读
对于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的不合格设备、因各种原因导致不再启用的设备,应搬出生产和质量控制区。如因设备安装位置不能移出,应当有醒目的状态标识,能够防止误用。检查要点
1、检查设备管理文件,对不合格或停用的设备是否有相关的管理规定;
2、检查生产和质量控制区现场,看现场是否有不合格设备或停用的设备,如有,设备上是否有醒目的状态标识。典型缺陷及分析
1、设备管理规程无不合格设备、停用设备的管理规定。
2、已停用的生产、检验设备仪器未及时移出现场;或对生产、检验区域内已停用设备、仪器没有按照规定悬挂“停用”标识。第八十九条 主要固定管道应当标明内容物名称和流向。条款解读
按照工业管道基本识别色进行标识:水---艳绿色;水蒸气---大红色;空气---浅灰色;气体---中黄色;酸或碱---紫色;可燃气体---棕色;氧---淡蓝色;其他液体---黑色。检查要点
1、检查设备文件对设备管道标识的管理规定;
2、检查现场应注意观察主要固定管道是否标明内容物名称和流向,包括公用工程系统(如风管、水管路、压缩空气、蒸汽等)、物料输送管道等。典型缺陷及分析
主要固定管道未标明内容物名称和流向或管道颜色标志、标识字迹模糊不清。
第五节 校准
第九十条
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和校准计划定期对生产和检验用衡器、量具、仪表、记录和控制设备以及仪器进行校准和检查,并保存相关记录。校准的量程范围涵盖实际生产和检验的使用范围。条款解读
1、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应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出具检定证书。
2、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道标的量值,与相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校准结果既可给出被测量的示值,又可确定示值的修正值。校准也可确定其他计量特征,如影响量的作用。校准结果可以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中。
3、根据计量管理基本的要求,增加校准要求,明确校准的量程范围应涵盖实际生产和检验的使用范围。检查要点
1、应查阅企业保留的所有校准活动的原始记录,包括定期校准管理规定、台账、操作规程、校准记录和原始数据或检定证书;
2、现场查阅所有的测量设备都应有对应的唯一的仪表、器具编号。现场检查其是否定期校准,抽查仪器仪表的校准档案、计量检定证书和计量检定合格证。检查校准范围是否涵盖了实际生产和检验的使用范围;
3、对不同类型的测量设备的校准方法核准是否便于操作;
4、查阅是否建立了校准周期和工艺使用限度。制药企业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合适企业的计量管理体系,并按照仪器仪表的可靠性和使用设备的重要性确定分类和校准周期,指导企业内计量校准工作的实施,设立建准管理规程、校准操作规程、校准记录、检验台账等;
5、现场应核准计量标准是否比被校准仪表有更高的精度,并能够溯源到国家、国标或认可组织的标准。
6、查阅书面文档证实计量人员是否经过培训后开展校验工作。校准人员应进行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校准工作也可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校准,校准证书上是否有结论项。典型缺陷及分析
1、未按照计量管理制度,定期对生产和检验用衡器、器具、仪表、记录和控制设备以及仪器等进行校准和检查,填写并保存相关记录。不能保证其准确性和有效性。如校准台账与现场情况不符,不能实现全部按照规定进行管理。
2、校准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情况,未按照相关规程进行偏差分析和处理。
3、计量器具的校准范围,未涵盖实际生产和检验的使用范围。
第九十一条
应当确保生产和检验使用的关键衡器、量具、仪表、记录和控制设备以及仪器经过校准,所得出的数据准确可靠。条款解读
进一步明确校准工作的目的性,即确保数据可靠。检查要点
1、查看校准的管理规程、台账、档案;
2、检查校准操作规程是否与国家的相应计量规程要求一致,并按规程进行校准;
3、抽查关键设备上显示的校准状态是否有据可查。日常使用期间是否有日常校准的要求,并按要求执行。典型缺陷及分析
1、对生产和检验的关键衡器、量具、仪表、记录和控制设备以及仪器等的检验未按周期执行。
2、校准记录数据不准确,如有效数字位数未按要求保留填写,造成校准结果判定受到影响,不能保证其有效性。
第九十二条 应当使用标准计量器具进行校准,且所用标准计量器具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定。校准记录应标明所用计量标准器具的名称、编号、校准有效期和计量合格证明编号,确保记录的可追溯性。条款解读
1、根据计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器具目录》以“直接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以及涉及上述四个方面用于执法监督的工作计量器具必须实行强制检定。”提出对校准所使用的标准计量器具需进行溯源的要求,企业应当制定校准管理规程,并付诸实施。
2、提出校准记录所应当包含的记录内容。检查要点
1、检查企业校准管理规程,查企业从事校准工作的人员是否经过适当培训,具有足够的工作能力;
2、检查校准工作是否使用可追溯的已计量合格的标准量具,应当标明所用计量标准器具的名称、编号、校准有效期和计量合格证明编号。
3、检查校准记录内容是否详细、保存是否完好。典型缺陷及分析
1、校准工作采用的标准计量器具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或所采用的标准器不适用某检验项目,例如,用同一精度低的标准器校准一精度高的仪表。
2、校准记录不完整,不具有可追溯性。例如,校准记录中无标准计量器的相关信息。第九十三条 衡器、量具、仪表、用于记录和控制的设备以及仪器应有明显的标识,标明其校准有效期。条款解读
1、按照原有条款的基本原则,结合计量管理专业术语和管理要求,规范了计量相关专业术语的使用。
2、提出增加校准有效期的标识要求。
3、与生产相关的关键仪表的校准应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及生产中积累的数据的可靠性修订校准周期。检查要点
查看相关设备和计量器具是否有明显的合格标识,标明校准有效期,必要时核对国家法定部门定期检定的合格证书。典型缺陷及分析
衡器、量具、仪表、和控制的设备以及仪器现场无标识、或者标识受损、外观不完整,标识被污染,无法正确识别其中信息,标识内容有空项,或仪表信息、检验日期及有效期等内容填写有错误等。
第九十四条 不得使用未经校准、超过校准有效期、失准的衡器、量具、仪表以及用于记录和控制的设备、仪器。条款解读
按照计量管理基本原则,强调不得使用失效失准的设备仪器。检查要点
1、结合校准台台账、设备日志等,查看企业是否使用未经校准、超过校准有效期、失准的衡器、量具、仪表以及用于记录和控制的设备、仪器;
2、检查企业对失效、失准的情况是否有偏差处理程序并认真执行,如发生,应查前次检验合格后至发现偏差期间、偏差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典型缺陷及分析 典型缺陷
1、未经校验或已过检验效期的衡器、量具、仪表以及用于记录和控制的设备、仪器仍在现场使用。
2、现场发现计量器具超检定范围使用,如使用天平称量样品时,去掉加载药品后读数,读数为负数。
缺陷分析:天平检验室不包括负数范围数值,因此使用负数示值计数不符合要求;天平称量的样品重量在天平上显示的示值应在检验范围中。
第九十五条 在生产、包装、仓储过程中使用自动或电子设备的,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定期进行校准和检查,确保其操作功能正常。校准和检查应有相应的记录。条款解读
针对现代化生产中日益增加的自动或电子设备提出相关的管理要求。检查要点
1、检查企业是否对在生产、包装、仓储过程中使用的自或电子设备监理校准和检查操作规程,特别需要提出的是企业必须在规程中,规定出现异常情况的处置方法或预案;
2、检查企业是否按照规程对设备定期进行校准和检查,应检查其校准和检查记录内容是否完整。日常使用期间是否有日常校准和检查的要求,并按要求执行。典型缺陷及分析
1、计量管理规程内容不完整,对电子设备的校准仅有周期性的校准规定,但无日常使用周期的日常校准和检查的规定。
2、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自动或电子设备、仪器和仪表等,在生产操作前未对其检验日期是否在有效期内进行检查或确认。
第六节 制药用水
第九十六条
制药用水应当适合其用途,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质量标准及相关要求。制药用水至少应当采用饮用水。条款解读
1、本条款时规范制药用水质量标准的基本原则,明确生产用水选择的依据《中华药典》。现行《中华药典》规定制药用水分类及用途如下: 饮用水:制备纯化水的水源,非无菌制剂内包装的初洗;设备容器的初洗;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清洗、侵润、提取,无需化学钝化原料药合成工序用水。现行《中华药典》规定饮用水不得用于制剂生产。
纯化水:非无菌药品的配制溶剂或实验用水;可作为中药注射剂现行《中华药典》、滴眼剂等灭菌制剂所用饮片的提取溶剂;非无菌药品直接接触药品设备、器具和包装材料最后一次清洗用水;注射剂、无菌原药药的精制;制备注射用水的水源。
注射用水:无菌制剂与原料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的最后一次清洗用水,注射剂、无菌制剂的配制溶剂;无菌原料药的精制用水;灭菌注射用水的水源。
纯化水、注射用水:现行《中华药典》新增电导率测定,取消了氯化物、硫酸盐、钙盐与二氧化碳的检测;提高了对重金属含量的要求;纯化水中易氧化物和总有机碳可选做一项,注射用水取消易氧化物项,增加总有机碳。
2、规范中的“相关要求”是指国家饮用水质量标准。检查要点
1、查看企业所用制药用水是否符合制药工艺的要求,并与《中华药典》要求一致。饮用水应符合国家饮用水质量标准。
2、查看纯化水和注射用水是否采用药典允许的制水工艺。典型缺陷及分析
生产工艺使用的饮用水没有进行检测,不能确定其使用的饮用水是否符合国家饮用水的标准。第九十七条
水处理设备及其输送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应当确保制药用水达到设定的质量标准。水处理设备的运行不得超出其设计能力。条款解读
制药用水系统要保证制药用水达到设定的质量标准,包括物理和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同时基于验证状态维护的理念,明确制药用水系统运行不能超出其设计能力的要求。检查要点
1、检查工艺用水系统运行及监控的相关标准操作规程,了解工艺用水制备原理、内控标准、系统运行控制参数范围、清洁消毒方法、取样监测点位置及编号。结合企业生产状况,检查水系统实际运行是否超出设备设计和验证的水处理能力。
2、检查工艺用水系统的维护保养制度,了解从原水处理、机械过滤、活性炭过滤、离子交换、反渗透膜、EDI、保安过滤器、管道、呼吸器等各个关键环节的清洗、消毒(灭菌)、再生、更换以及其他维护保养措施;注意检查系统清洁、消毒方法、频率及日常监控结果。
3、结合制水工艺流程示意图和分配管路图进行现场检查。
3.1工艺用水的制备是否符合要求,制备工艺用水的原水是否符合相应标准; 3.2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的储存是否符合要求:
3.2.1储罐是否密封,内表面是否光滑,顶部宜安装清洗喷淋装置; 3.2.2储罐是否有放空管,通气口是否安装有疏水性过滤器; 3.2.3储罐水位显示方式是否能防止污染; 3.3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的分配是否符合要求:
3.3.1分配系统的管路和有关部件是否保持倾斜并设有排放点,以便系统在必要时完全排空; 3.3.2根据取样监测点位置及编号检查取样阀位置是否合理方便取样; 3.3.3循环分配系统是否避免流速。
4、检查制水系统验证报告及年度质量回顾。关注趋势分析及当系统运行超过设定范围时,采取的纠偏措施等内容。典型缺陷及分析
1、企业水系统日常运行参数,超出了当时系统验证时的控制参数范围,并且没有及时上报偏差、并按偏差处理程序采取纠偏和预防措施。
2、水系统在完成维护、维修、改造后,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水质轻卡U难过进行分析确认,仍然按照检测周期对其进行水质检查,存在水质当时不合格没有及时发现的风险。
3、日常监测取样点设计不合理,水质监测缺乏代表性。如:取样点数量不够、布局不符合要求、取样点不易取样等。
第九十八条
纯化水、注射用水储罐和输送管道所用材料应当无毒、耐腐蚀;储罐的通气口应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滤器;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避免死角、盲管。条款解读 略 检查要点
1、查看水系统设计确认报告,查看纯化水、注射用水储罐和输送管道所用材料是否无毒、耐腐蚀;
2、现场检查结合检查滤器档案,确认储罐的通风口是否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滤器;
3、查看工艺用水分配管理图,同时现场查看管道是否存在死角、盲管。典型缺陷及分析
1、水系统储罐、管道选材所用材质报告存档不完整。
2、水系统某段管道进行更换,更换后所用材料为304L或316L不锈钢材质,却未对管路实施酸化钝化,管路若未形成保护膜,增加了不耐腐蚀的风险。
3、企业水系统储罐通风口处安装的除菌过滤器为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过滤器,而车间在日常的生产和维护中,未按照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定期更换,不能确保有效的截留细菌和尘粒、易带来水系统污染的风险。
3、管道设计不合理,有超过管径6倍的盲管。
第九十九条
纯化水、注射用水的制备、储存和分配应当能够防止微生物的滋生,纯化水可采用循环,注射用水可采用70℃以上保温循环。条款解读
关于水系统防止微生物滋生核污染防范措施的要求。并对防止污染的措施提出了建议要求,从法规防范性角度取消80℃以上保温、65℃以上保温循环或4℃以下存放的表述,参考欧盟、WHO对水系统要求70℃以上保温循环的要求,统一为70℃以上保温循环的方式。企业根据产品工艺特性采用哪种方式,需要通过其验证数据和连续监测的数据来证明水系统运行方式符合要求。检查要点
1、现场检查纯化水、注射用水的制备、贮存和分配系统是否设计合理,能够防止微生物的滋生;
2、检查纯化水是否采用循环,注射用水是否采用70℃以上保温循环,或采用其他有效控制微生物滋生的措施;
3、检查水系统验证方案、报告和水质数据年度质量回顾,关注系统微生物污染控制情况;
4、检查注射用水的保温控制装置安装是否合理,是否能有效保证70℃以上保温循环;
5、检查注射用水回水流速、温度是否符合要求;回水温度达不到要求时应有处理措施。典型缺陷及分析
1、注射用水循环温度的监测探头安装位置,未充分考虑整个循环系统的温度最低点,可能会造成系统的部分温度低于70℃循环、易造成系统的微生物滋生。
2、企业水系统水质数据年度回顾中,未对微生物情况进行趋势分析,不利于分析系统微生物控制情况。
3、多个车间共用一套制水系统、储罐采用并联方式各自运行。当某个车间停产期间时,水系统的储存、分配管路停止运行,未对停用系统再次恢复使用前清洁、灭菌和再确认情况作出评价和规定,停运部分形成盲端、易于滋生微生物。
第一百条
应当对制药用水及原水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并有相应的记录。条款解读
1、增加了对原水水质进行检测的要求。
2、原水是企业自制饮用水的水源。检查要点
1、查看企业是否制定有制药用水及原水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的管理规程;
2、检查企业是否按规定对制药用水系统日常定期检测,并出具报告;
3、检查企业对原水水质是否制定监测规程,并定期检测。典型缺陷及分析
企业未制定对制药用水的原水(饮用水或纯化水)进行定期监测的管理规程,未对原水进行定期监测和记录。
4、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对纯化水、注射用水管道进行清洗消毒,并有相关记录。发现制药用水微生物污染达到警戒限度、纠偏限度时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处理。
条款解读
签于工艺用水在药品生产当中的重要作用,基于“防患于未然”的指导思想,在工艺用水的管理中引入了“警戒限度”、“纠偏限度”的概念,系统地结合了质量回顾和偏差控制的理念。实际操控中要求做到:达到“警戒限度”要有“报警”,达现要有记录并形成“台账”,对台账内容要求“偏差分析”,经过分析应当采取措施,实施“偏差纠正和偏差控制”。检查要点
1、检查企业制定的纯化水、注射用水管道清洁操作规程和相关记录;
2、检查企业是否结合水系统质量回顾和趋势分析确定制药用水微生物污染的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制定了相关的操作规程,并按规程执行。
典型缺陷及分析
1企业的操作规程中,未明确规定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的微生物污染大道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后,如何进行处理的内容。
2、水系统日常监测过程中,发现微生物超过纠偏限时,企业未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变差分析和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7.最新新版GMP认证申报材料要求 篇七
点击次数:223 发布时间:2014-07-15 药品GMP认证申报材料要求(细化)
1、企业的总体情况1.1 传真、联系电话(包括应急公共卫生突 发事件24小时联系人、联系电话)。
药品GMP认证申报材料要求(细化)1.2
◆简述企业获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生产活动,包括进口分包装、出口以及获得国外许可的药品信息;
◆营业执照、药品生产许可证,涉及出口的需附上境外机构颁发的相关证明文件的复印件; ①应同时提供生产许可证副本复印件;②如有委托(受托)生产情况,应同时提供相应批准文件
◆获得批准文号的所有品种(可分不同地址的厂区来填写,并注明是否常年生产,近三年的产量列表作为附件);
①品种表(序号、产品名称、规格(包装规格)、批准文号、执行标准、生产车间(厂区)、是否常年生产)(附表1)
②近三年产量列表(序号、产品名称、规格、批量、年产量)(附表2)
◆生产地址是否有处理高毒性、性激素类药物等高活性、高致敏性物料的操作,如有应当列出,并应在附 件中予以标注。
①无此项,应在此处写明“无此类操作”。②如有此类操作,则应在厂房设施中予以明确说明。
1.3 本次药品GMP
◆列出本次申请药品GMP认证的生产线,生产剂型、品种并附相关产品的注册批准文件的复印件;
列表写明认证品种(序号、品名、规格、剂型、批量)(附表3)
②申请认证品种注册批件、质量标准复印件
◆最近一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该生产线的 检查情况(包括检查日期、检查结果、缺陷及整改情 况,并附相关的药品GMP证书)。如该生产线经过境外的药品GMP检查,一并提供其检查情况。①最近一次检查缺陷项、整改报告复印件; ②相关认证车间药品GMP证书复印件。
③如有境外检查,同时提供其复印件及说明。
1.4 上次药品GMP认证以来的主要变更情况
◆简述上次认证检查后关键人员、设备设施、品种的 变更情况。
①关键人员、设施设备、产品(如车间增加或减少新的品种)
内容应包括变更内容、时间、药监批准或备案情况
②如无变更应明确写明无变更
③文件变更不必在此处描述
2.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2.1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描述 ◆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管理责任,包括高层管理者、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质量受权人和质量保证部门的职责;
◆简要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素,如组织机构、主要程序、过程等。
四个关键人员以及质量保证部职责。
建议参照GMP第九条“药品质量保证系统”的十项要求,对企业的实际管理体系执行情况进行简要描述。
2.2 成品放行程序
◆放行程序的总体描述以及负责放行人员的基本情况(资历等)。
①放行流程描述(流程图)‐批生产记录审核、批检验记录审核、汇总审核、批准、证书发放。
②负责产品放行的具体人员,有无转授权。
③受权人、转受权人的资历(姓名、年龄、毕业院校、专业、毕业时间、相关工作经历及年限)。(附表4)
2.3 供应商管理及委托生产、委托检验的情况
◆概述供应商管理的要求,以及在评估、考核中使用 到的质量风险管理方法;
①供应商分级情况
②供应商质量评估
③新供应商采用基本质量要求
④供应商变更管理
⑤物料(供应商)质量回顾
⑥供应商清单
◆简述委托生产的情况;(如有)
委托生产品种及组织管理情况,特别是委托生产的质量控制、产品放行、质量回顾情况。
◆简述委托检验的情况。(如有)
①如有委托检验,包括原辅料、包材委托检验,应有委托检验项目清单,并说明其管理及备案情况。
②如无委托生产或委托检验,应明确写明“无委托生产、委托检验”
2.4 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措施
◆简述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方针;
◆质量风险管理活动的范围和重点,以及在质量风险 管理体系下进行风险识别、评价、控制、沟通和审核的过程。
①是否建立风险管理程序,风险管理方针是什么?
②风险管理的应用范围如何确定,重点是什么,何时启 用风险评估措施。
③风险评估的方式有哪些?
◆企业进行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的情况以及考察的重点。
①产品质量回顾管理方式(流程图)、职责。
②质量回顾的重点(范围)、实施方式。
③与趋势分析的关联(如有)。
3.人员
3.1 包含质量保证、生产和质量控制的组织机构图(包括高层管理者),以及质量保证、生产和质量控制部 门各自的组织机构图;
①企业组织机构图
②生产、质量部门组织机构图及主要职责说明(应包括所有质量管理要素所涉及的部门)
3.2企业关键人员及从事质量保证、生产、质量控制主要技术人员的数量及资历;
①至少4名关键人员表(姓名、性别、年龄、岗位、毕业院校、专业、相关工作年限)(附表5)
② 生产、质控、质保技术人员数量及资历表(姓名、性别、年龄、岗位、毕业院校、专业、在职工作年限)(附表6)
3.3 质量保证、生产、质量控制、贮存和发运等各部门的员工数。
①员工花名册。(附表7)
②部门细分应与组织机构图划分一致。
4.厂房、设施和设备 4.1 厂房
◆简要描述建筑物的建成和使用时间、类型(包括结构以及内外表面的材质等)、场地的面积;
应包括厂房设施及生产车间建筑概况描述
◆厂区总平面布局图、生产区域的平面布局图和流向图,标明比例。应当标注出房间的洁净级别、相邻房间的压差,并且能指示房间所进行的生产活动;
申请认证剂型(产品)与车间的对应关系,当有同品种多车间生产时应特别说明。
◆仓库、贮存区域以及特殊贮存条件进行简要描述。
接发区、储存区划分、取样区布置、特殊储存条件(阴凉、低温、冷库等)
4.1.1 空调净化系统的简要描述
◆空调净化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标准和运行情况,如进 风、温度、湿度、压差、换气次数、回风利用率等。
①系统描述
②HVAC系统数量,对应型号、控制区域(图)面积、洁净级别
③局部层流状况描述
④系统控制图
⑤确认与验证状况描述
⑥运行维护情况描述
4.1.2 水系统的简要描述
◆水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标准和运行情况及示意图。
①系统描述(水源、制水能力、制备过程及主要参数、分配系统材质)
②制水系统控制图
③分配系统图
④确认与验证状况描述
⑤运行维护情况描述(循环方式、清洗消毒、监控)
4.1.3 其他公用设施的简要描述
◆其他的公用设施如:压缩空气、氮气等的工作原 理、设计标准以及运行情况。
①系统描述(来源、生产能力、制备过程及主要参数、分配系统材质)
②系统控制分配图 ③确认与验证状况描述
④运行维护情况描述
4.2 4.2.1 列出生产和检验用主要仪器、设备。
①主要生产设备清单
所属车间(生产线)
序号、名称、制造厂家、规格型号、生产能力、安装 位置、确认与验证时间、验证周期(附表8)
②主要检验仪器清单
所属实验室(如有多个实验室)
序号、名称、仪器编号、制造商、规格型号、精度、校验时间、校验周期、校验单位、设置位置(附表9)
4.2.2 清洗和消毒
◆简述清洗、消毒与药品直接接触设备表面使用的方法及验证情况。
①生产厂房清洁管理
②生产车间洁净区清洁与消毒管理
③主要生产设备清洁清洗与消毒(灭菌)管理(方法、周期、验证)
4.2.3 与药品生产质量相关的关键计算机化系统
◆简述与药品生产质量相关的关键的计算机化系统的设计、使用验证情况。
应写明有无计算机化管理系统(如物料管理系统、称量系统、生产控制系统等)
主要系统设计、使用情况描述(系统控制图)
主要系统验证情况描述
5.文件
◆简要描述文件的起草、修订、批准、发放、控制和存档系统。
①文件系统结构层次描述
②文件分类情况描述,文件结构图
③文件管理状况描述 6.生产
6.1 生产的产品情况
◆所生产的产品情况综述(简述);
产品与生产车间(线)对应情况、产品历史情况、批量、产量情况、产品控制情况(关键质量属性、生产控制方式)等
◆本次申请认证剂型及品种的工艺流程图,并注明主要质量控制点与项目。
工艺流程图
质量控制项目表(工序、控制项目、指标、频次)(附表10)
6.2 工艺验证
◆简要描述工艺验证的原则及总体情况;
①工艺验证管理要点描述(验证方式、组织部门、流程、周期、再验证、变更验证等)(附表11)
②认证产品工艺验证情况登记表。(品名、规格、车间、验证时间)(附表12)
◆简述返工、重新加工的原则。①如有应写明管理原则、方式
②如无应明确写明企业无返工及重新加工情况
6.3 物料管理和仓储
◆原辅料、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处理,如取样、待检、放行和贮存;
◆不合格物料和产品的处理。
①仓储物料管理情况(验收、储存、待验、取样、合格、发放、退回)
②中间物料(领料、周转)、半成品(储存条件、周期、发放等)管理情况描述
③成品管理情况(待验储存位置、入库时间、发放)
④不合格品管理情况(发现与报告、批准、暂存、处理、偏差管理等)7.质量控制
◆描述企业质量控制实验室所进行的所有活动,包括检验标准、方法、验证等情况。
①质量管理组织情况(机构划分与职责、工作流程等)
②质量检验场所平面布局图
③质量标准制订批准管理
④校验方法的确认与验证
⑤持续稳定性实验管理情况 8 发运、投诉和召回 8.1 发运
◆简要描述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所需的控制,如,温度/ 湿度控制;
◆确保产品可追踪性的方法。8.2 投诉和召回
◆简要描述处理投诉和召回的程序。9 自检
◆简要描述自检系统,重点说明计划检查中的区域选择标准,自检的实施和整改情况。药品GMP检查缺陷项整改
药品GMP认证(跟踪、飞行)检查缺陷项整改报告 对照新版GMP整改情况表 企业名称:(盖章)
序号 缺陷内容 整改措施 责任人/部门 完成时间 备注报告时间:
注:
1、本细则中的附表1-12主要是该项内容建议企业能以附表的形式表达,由于各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个别表格的内容会有些许不同,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制定表格。
8.新版gmp整改报告模板 篇八
一、背景、形势要求
国家是想通过实施新修订的药品GMP(2010年版),促进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为此将2010年版GMP认证作为药监部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来抓。同时要求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等措施,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
新法规要求各药品生产企业要注重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实施新修订药品GMP核心在于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在实施过程中要把着力点放到加强软件建设上来。尤其要注意加大全员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要着重在验证、变更控制、偏差处理、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供应商审计、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等方面完善制度,强化制度的日常执行和落实,以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药品监管部门开展新版GMP认证检查时,也是要把重点放到软件方面来。1998版GMP采用的是符合性检查法,对照《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检查是否做了。而2010年版GMP的检查方法不仅要检查是否做了,还全部引入了风险管理的理念。
二、我们的工作目标与原则
1、目标
新厂区建设要少走弯路,一次性建成,不反复修改;2015年底一次性通过新版GMP认证;通过认证,可以锻炼、成长公司一部分骨干人员,为下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人员基础。
2、原则
早作准备,早作打算,避免临时抱佛脚。认证一切从零开始,大量的工-1-
作需要做,有的需要提前做。少走弯路。
三、具体建议
(一)人员建设
从了解到的其他企业新版GMP认证检查缺陷来看,人员问题是认证中的关键事项。考虑到我公司实际,也是如此,人员少、水平低。2010年GMP现场认证检查,需要各岗位动态生产,现场生产时检查人员要对生产、化验等各个岗位进行查看,对现场操作人员进行提问、交流。岗位人员不能拒绝回答,否者视为关键缺陷。所以说,人员这一块显得异常重要。人员储备和培训就要提前准备和做好。临时抱佛脚仓促上阵,已经不能满足新版GMP认证的需求。
2010新版GMP的实施关注的是整个体系的运行情况,不是以前的各个
单元、部门的组合。所以认证不能再单靠一个人、一个部门去完成,一个人一个部门也完成不了。我公司目前人员GMP知识水平不能满足新版GMP要求,建议公司:(1)从本公司现有人员中选择优秀人员进行培养储备,通过自学、外出培训、参观等方式使现有人员的综合素质达到新版GMP要求;(2)通过招聘等形式,积极引进符合新版GMP要求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我公司的生产、质量管理队伍中来。越早越好,工作越宜开展。
另外,关键人员要注意稳定性和连续性,因为一人一个指导思想,不
同人有不同的要求。GMP的实施牵涉到很多药品生产的沿革、药品注册、药品上市管理等内容,这都需要人员稳定和连续性。
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为了2014-2015年2010版GMP的认证,2013年
下半年开始需要再加若干临时专门人员作为GMP认证人员,积极参与认证准备(这些人员应该拿来就能上岗负责一个方面的事情,即使先学习,也不能太长的时间)。认证结束后补充到其他岗位上。补充的临时人员要懂或理解新版GMP知识,因为新版认证除批生产记录外,还有许多资料去人工整理、书写。
2010版GMP的313条款及多个附录等的每一条均要体现在公司新认证的文件体系及现场管理当中,这需要重新审定原有的GMP文件,需要花时间和人力去制定新的文件,这都是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而且不可能短时间就能完成的事项目。所以建议尽早成立专门的认证小组,分工合作,各负责一方面的工作。该小组由9-10人组成,核心人员必须全面理解和掌握新版GMP的思想和要求,各自担当独立的工作,不能仅仅是个帮手,要大部分工作时间应在认证准备与实施上。
(二)人员培训
2010年版GMP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例如:纠正与预防措施(CAPA)、超标结果调查(OOS)、变更控制、偏差处理、风险管理、持续稳定性考察计划、药品生命周期等。这些都需要认真理解、掌握和使用,目前公司管理人员对这些东西还有完全没弄懂的部分。外部培训的也不是很多,很多情况下制定文件是闭门造车,经不起推敲。或问题把握不全面、认识不到位,被检查组人员提出来。所以公司中层管理人员还需要学习。
1、多听:
新版GMP的检查,是方方面面的检查,是细节的检查,因此,公司管理人员应多听专家、检查组人员的讲解,深刻领会、全面掌握。生产、质量、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培训,特别是外部培训;
通过参加省、市局举办的GMP培训会议和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对生产、质量、设备部门主管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新要求、新规定,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1)公司领导与高管人员
接受省、市组织的相关新版GMP法规、规范的高级学习,以及国家
有关政策法规的研究与解读。开拓思维,提升管理理念。
(2)中层管理干部
a.开展新版GMP法规培训,专业知识培训。
b.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掌握信息、汲取经验,将相关知识运用的实
际工作中。
c.将GMP管理要求融会贯通,部门主管将GMP文件要求融入到日常的管理当中。
2、多看
因为我公司要搬迁盖新房,搬迁前设计、建设、安装等都要与实际以
及法规相结合。眼光仅局限在我公司目前的厂房设施上面,去考虑问题,有些盲人摸象的感觉,不知道新规到底如何规定,整体怎么把握。如果设计人员、管理人员没有经验可能会给以后生产使用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要采取多走出去战略,多参观、学习新建或通过2010年版GMP认证的企业。百闻不如一见,多看看人家的,有时思维会豁然开朗。
3、多讲
2010新版GMP认证检查,也要分体系个检查:质量体系检查、实验室控制体系检查、生产体系检查、物料体系检查。整个检查过程,更加注重体系的运行效果。注重动态的检查管理。
所有这些,都需要全员参与,全员培训、讲解,做到人人懂得GMP基本知识,熟悉岗位职责、熟练岗位操作,能够回答检查组提出的基本问题。因此,应加强对公司新老员工的持续培训。各部门主管加强对各自员工的教育、通过早前会等多种形式贯彻宣传GMP要求。
(三)硬件建设
1998年版的第一轮GMP认证是在2004-2005年进行的,很多公司(包
括金马以前的公司)厂房、设备的设计安装没有结合实际,纯粹应付认证检查,给以后的生产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
根据2010年新版GMP的技术要求,提出了与1998版GMP很多不同的设计理念和厂房、设施、设备布局要求。例如:(1)仓库按照控制区管理,人员出入须更衣且人、物流出入分开。(2)对于平面库不接受使用可移动的货位卡。要求在库物料逐件贴上待验、合格或不合格的标;
按照新版GMP要求,确保新厂区设计图纸中的厂房、设备、设施布局合理,符合产品工艺流程,生产系统的设施在保证最大产能的基础上能最大程度的避免污染和发生交叉污染。避免设计完成后或施工时再次的修改,造成不必要的时间耽搁和经费浪费。建议公司聘请资深的专业设计机构对新厂区的厂房、设备、设施进行统一设计规划,且设计部门和人员做好与公司实际生产、管理人员的沟通,争取厂房、设施、设备建成后,既符合法规要求,又符合实际生产需求。
(四)软件建设
2010年版GMP比1998版,更注重软件建设,我们要在1998年文件的基础上,要增加许多新内容,为了提高效率,借鉴他人,要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各岗位人员符合新版要求,关键岗位人员具有相对稳定性。各部门GMP文件要具有可操作性。
1、GMP文件修订
文件是药品GMP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公司成立的GMP认证小组,应全面把握,根据新版药品GMP要求。使整个GMP文件系统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增强。
文件的修订是建立在数据确认、验证的基础上的,不再是以前从别处借来一份或从网上下载制定文件,而是结合认证公司的具体情况来修订完善。需要从系统建设出发、检查。
2、公司各种档案建设
企业的档案就是一份企业的一份历史,特别是对于重新建设、处于发
展上升阶段的公司,更是如此,做好开头,利于后来的发展。因此需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关键是明确到人,负责到底(档案建设就怕人员的变换,往往在交接过程中出现问题。)
这点目前,我公司管理不足。新建厂区,必须做好以下档案的建设:
1)厂房设施设计图、竣工图(归档保存)。各种设计图纸设法取得图纸的电子版本(原始设计版,不仅仅是图片格式的电子文本),便于以后制作申报资料时能打印修改。
2)纯化水制备系统图、分配系统图;压缩空气系统图、空调系统安装图。电路安装图
3)设备、仪器进厂后注意设备接收。验收、记录,一开始就建立设备档案,以便以后设备使用后的维修和保养。关键设备的用料材质证明。设备计量信息档案等。
4)人员及健康档案,5)供应商审计档案,6)环境监测档案
3、制度建设
9.新版gmp整改报告模板 篇九
几度风雨,几番革新,一个政策的本身,如果与民众安全用药的利益福祉息息相关,那么它的酝酿出台,就必然是一个缜密细致,反复推敲磨练的科学历程。
作为一份风行30年的主流行业媒体,适逢此番GMP重大修订,我们力求多元化对政策关键点进行深刻而专业化地解读。因此我们策划了“新版GMP全聚焦”与“中国新版GMP编写专家独家访谈”两个系列的专题报道。
出于对政策发布时间与本报出版周期的综合考量,我们此次先行推出独家访谈系列,我们将关注的目光落到了新版GMP起草小组的专家身上。毫不恭维地说,他们是起草新版GMP的骨干力量,是中国制药工业的智囊,是产业升级的践行者。我们将直观的呈现他们对新版GMP的理解与思考,与您共同感受专家心目中的产业升级愿景。
本期对邓海根与钟光德两位起草组专家的访谈将作为开篇。政策发布之后,本报将第一时间启动政策解读性的系列策划“新版GMP全聚焦”,届时将由政策出台的“设计师”——相关官员为您权威讲解政策要点,并汇聚专家、企业届的多种关注与评价,让你我一同感受中国医药主流力量的强国梦想。
邓海根:确保上市药品安全为使命
作为中国GMP资深专家,原无锡华瑞制药的质量部负责人邓海根从上个世纪80年代无锡华瑞的建厂开始就在推动中国GMP的历程,在新版GMP即将正式颁布之际,他欣然接受了《医药经济报》的专访。
采访伊始,邓海根向记者详细地阐述了即将出台的新版GMP的修订背景,他对本报记者说,国际上近二三十年内,药品监管标准一体化的趋势明显加速,药品注册是药品质量保证的源头,1990年欧盟、日本、美国创建ICH人用药品技术标准国际协调会,这样,形成了先进工业国的“三驾马车”来决定国际认可的注册申报资料的格式和指导原则。
邓海根认为,我国制药行业吸纳了国际注册的先进经验,正在不断取得进展,至于GMP与注册,只是药品生命周期的两个不同段阶,两者密不可分,顺应全球经济及时代的发展,走国际化的道路,这是必然的选择。
“世贸组织成员国2001年正式接纳中国入世,WHO的标准是国际药品贸易的‘游戏规则’,遗憾的是,我国药品监管的标准低于WHO的要求,企业出口产品需要自行努力,同时符合我国及国际社会认可的标准。”
在邓海根看来,总体上说,新版GMP标准是行业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产物,它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我国药品科学监管的道路上迈开了一大步。因此,这次GMP的修订,将具有里程碑意义。
亮点一:强化质量风险管理
《医药经济报》:从征求意见稿来看,新版GMP的最大变化是注重软件,尤其是对于制药企业质量管理提出了很多要求,质量受权人写入了新版GMP,质量受权人在企业生产环节的职责是什么?
邓海根:在WHO2007版GMP的提法中,药品放行受权人(Authorizedperson,AP)系指由国家药品监管机构认可的,负有确保每批药品已按该国的法律、法规生产、检验和批准放行责任的人员。
而欧盟用Qualifiedperson(QP)来表述这一有法定特殊职责和素质要求的人员。QP是欧洲议会及欧洲理事会2001/83/EC号法令的要求,WHO的GMP是建议性的,由各个成员国决定,通过法律程序方能正式采用,WHO提出AP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换言之,WHO的成员有权根据本国的国情,来决定本国的药品监管模式和法律文件。
美国并无这样的制度。英国是先有人做此项工作,然后再按欧盟的要求设置这样的人员。中国实施WHO的要求,也需要由政府制订相应的法律性文件,试点的用意也可能在此。
新版GMP中,质量受权人主要履行产品放行审核的职责,为确保能做好此项工作,质量受权人要了解需放行产品的质量投诉、稳定性考察、召回、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等情况,参与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部分工作。因此,质量受权人在企业中受质量管理负责人的领导,但在小型企业中,质量管理负责人可以兼任质量受权人。
新版GMP之所以规定质量受权人仅履行产品放行审核的职责,原因是期望制药企业加强对上市药品的全面审核,对上市药品的质量最后再把一道关,但无意对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架构作重大的改变。
《医药经济报》:风险管理首次写入我国GMP规范,新版GMP在“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及内容上,要求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根据科学知识和经验进行评估,这对于制药业的良性影响体现在哪里?
邓海根:2005年11月9日,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CH)发布了质量风险管理(ICH-Q9)指南文件,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认为这个文件将制药行业的质量管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ICH-Q9的发布,FDA和欧盟、WHO都在力推建设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系统,藉以促进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与完善。
质量风险管理,即根据产品质量的风险,特别是对患者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资源安排,摆脱平均分摊资源的不合理状态。换言之,ICHQ9及FDA的倡议,基本点是科学管理,是消除无效投资,提高管理水平和增强制药行业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
今年1月,由北京大学药物信息与工程研究中心组织翻译,并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美国专家的专著《药品注册批准前检查》,这本著作是美国药品监管法规核心理念的概述。在该专著中提到:“FDA基于风险的质量管理,为应用新的和创新方法的企业打开了一扇大门。”
现在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改进他们的质量管理程序,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保证的同时,降低成本,并缩短产品上市所需的时间。FDA倡议的最终目的是鼓励企业采用合理的科学原理和风险管理工具,以更好地管理药品生产中的危害。在成功地采用基于风险的方法以后,企业最终将能取消那些对确保药品安全性或质量无意义的生产控制。
风险管理说到底是科学管理加持续改进,强调的是前瞻性的预防行为以及对问题根本原因的调查和持续改进(CAPA),从而保证决策的恰当性与有效性,以避免盲目性,获得“控制损失,创造价值”的双重效果。
风险管理是衡量企业能否实现管理现代化的要素之一,我国新版GMP适时引入这个现代概念和要求,对企业质量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对制药企业而言,对药品实施质量风险管理既是责任也是义务,这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更是保证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使命要求。
亮点二:规范委托生产/委托检验
《医药经济报》:新版GMP新增了对于委托生产的要求,请问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这会对本土制药企业的委托加工带来什么影响?
邓海根:委托生产和委托检验是社会最大限度充分利用资源的一种商业模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这种商业模式在国际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也是降低药品生产成本的一种方式。我国目前尽管也有一些法规的规定,但不够全面,特别是委托检验如何按GMP的要求管理没有相应的法规规定,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新版GMP对委托生产和委托检验从技术层面上作出了更为全面、细致的规定,这与国际上的相关要求是一致的,它必将进一步规范我国药品的委托生产和委托检验行为,从而确保上市产品的质量。
《医药经济报》:现在不少已经通过欧盟cGMP的本土企业在为跨国企业做OEM,新版GMP关于委托加工的条款并未涉及到核心技术保护,请问这是否会对委托方造成不利?
邓海根:OEM通俗说来,接受委托生产的企业要能原汁原味地生产出首创/品牌产品。委托需要有商务及技术合作协议,现实地说,高科技、高利润、高要求的产品通常在国内是不会被委托的。新版GMP中有关委托生产和委托检验的要求,只解决如何按GMP要求规范进行委托的问题,不涉及知识产权,也不涉及哪些产品的生产或检验可以委托这类政策性问题。
亮点三:无菌生产要求大幅提高
《医药经济报》:经过数次修订的新版GMP虽仍未揭开面纱,但提高管理标准特别是无菌生产方面的要求已经明确,相比98版有很大提高。新版GMP包括厂房的设计理念和无菌管理理念都在发生变化,那么,新版GMP对无菌药品的要求具体都有哪些提高?
邓海根:98版修订标准中,无菌药品附录的篇幅约为1500字,新版GMP征求意见稿无菌药品的附录为1万多字,要求确实有质的提高,大体说来有以下方面:
1)洁净区环境取WHO2007无菌药品的标准,按ISO14644-1的标准划分,这与欧盟相一致,虽然WHO并无欧盟及FDA那样对无菌生产的环境有微粒连续监控的要求,但它在第十条中要求:A级区监测的频率及取样量,应能及时发现所有人为干预、偶发事件及任何系统的损坏。这与欧盟的标准是十分接近的。微生物一般大小在1m左右,控制了产品暴露的环境微粒,也就大大地降低了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2)增加了隔离操作技术的要求(第四章)。
3)增加了吹灌封技术的要求(第五章)。
增加的这两章既是国际上的通用要求,也是国内现实的需要,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采用这类技术,有必要对此作出相关的规定。
4)强化了培养基灌装的要求,采用了WHO、欧盟及FDA相同的控制要求。
5)强化了无菌生产的轧盖环境保护要求
6)最终灭菌前,要求对生物负荷,即微生物污染水平进行测试。
7)采纳了国际上公认的灭菌标准,流通蒸汽处理不再被视作最终灭菌,而是WHO2010无菌药品7.4中所提到的弥补除菌过滤法不足的热处理手段。
8)明确规定了各种灭菌方式(如湿热灭菌、干热灭菌、辐射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的相应管理要求。
《医药经济报》:据您所知,中国目前在无菌药品生产领域,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在哪里?国内制药企业全行业的无菌改造会不会有难度?
邓海根:国内无菌药品与国际的差距主要在人的理念,换言之是人才不足,由此影响设计、硬件改造及管理软件。国内设备的制造有了相当大的进步,但与国际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由于我国早已在网上公布了GMP征求意见稿,相当一部分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已完成了改造,我个人认为,这对可最终灭菌产品的影响还不是很大。影响大的是全无菌操作的车间/企业,因为国内标准不配套,可能会有误区,设计不合理,或留的余地过大,以致影响日常运行的成本。在GMP标准变更时,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这类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GMP一般包括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我觉得新版GMP更新和完善的最大点就是人、机、法这三方面,同时也是对我个人感触特别深的几点:
第一:突出人员作用,提高了相对应人员要求,强调 “硬件重要,软件更重要,人员最重要”的质量理念。1998年修订版中规定质量负责人学历是大专要求医药学等相关专业,有3年以上管理经验,而新版除专业和经验要求相同外还要求是学历本科。可见对人员素质的要求的确是更上一个台阶,要求管理人员一定要具备相当强的处理问题能力和丰富的工作
经验。此外新增了一个很关键的职位———质量受权人,他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原辅料、包材进厂、中间产品流转、产品销售等的放行审核,产品稳定性、产品质量评估,产品召回、用户访问,投诉意见的审核等,具有法人的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提出更突显了质量工作在全公司的重要性,要让全员都树立起 “质量责任重于山”意识。
第二:细化了软件要求,引入国际先进GMP和WHO许多新的概念和质量管理理念,使GMP更全面和完善,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尽可能避免歧义。增加了质量风险、变更控制、质量回顾分析等概念使我们扩充了知识面,并且逐渐地与国际接轨。规范后面的附录中涉及我公司的中药制剂,强化了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在提取工艺控制、提取物的贮存管理、中药材及制剂质量控制项目方面给我们的生产和检验提供了非常强有力的依据和指导,为更好的改进工艺提供了保障。
第三:提高了洁净级别,这是我作为一名质量监督员感觉最敏锐的地方,新版GMP由原来的30万级、10万级、万级、局部百级修改为10万级、万级、局部百级(其中包括不同背景的局部百级),去掉30万级,并且局部百级和万级洁净区的悬浮粒子检测方法也由原来的静态改为动态,所有洁净区的沉降菌检测方法也由原来的静态改为动态,进一步对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厂房与设施的严要求也是对我们质量的监控工作严要求,同时对产品的质量也能得到更加有力的保证。
概言之 “GMP不论怎样要求都不过分”。所以说规范也是很灵活的,不是特别教条和死板,只要切切实实的按照规范的要求去做,灵活运用于我们的生产质量管理中,就一定会将质量问题和质量风险降到最低。规范在不断的完善和国际化,我们学习的热情也将继续升腾,我们学习的脚步更不能停歇。
钟光德:这是一次质的飞跃
新版GMP即将发布了,作为一个几乎全部修订过程的参与者,原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巡视员钟光德颇有感概:这一套中国新版GMP文本(包括通则、附录和已经脱稿的指南),从提出修订到文本上报,历经9年,凝结了包括管理部门领导、干部、国内外专家、全国同行共同的辛劳;也基本反映了修订者的初衷,表达了中国医药产业寻求发展、参与国际化竞争的主流愿望。全国同行有理由期待,这次新版GMP的公布和实施,将成为我国医药产业以中国姿态迈入国际GMP轨道的一个里程碑。
在钟光德看来,新版GMP对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在新版GMP的修订上着重排除了以往对GMP搭载的某些不属于它的内容,还原其主要针对质量风险控制体系的本源。新版GMP相较1998年版GMP,在内容上作了大幅度修订,在主体水平上略高于WHO的GMP标准,略低于欧盟标准,达到了当代国际GMP的基本水平。
四大板块凸显创新特色
概括起来说,新版GMP主要修改点体现在四大板块上:无菌药品部分、人员条件与要求、与注册批准要求相一致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控制、制药工业验证技术。对于这四大板块,钟光德向记者逐一分析:
——无菌药品部分
这是新版GMP对1998年版GMP作实质性修改最多的部分。也就是需要相应改动硬件最多的部分。这包括环境控制与国际要求达到基本一致,对层流、关键操作控制区采用国际通用分区和控制标准;将先进的隔离操作技术、吹灌封技术首次列入规范,对无菌保证水平、无菌检查等提出详细和具体的要求;在无菌验证的要求上与国际上完全保持一致。所有这些要求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无菌药品生产所面临的高风险现状。
——人员条件与要求
实施GMP的首要要素是人,人对GMP的适应性比GMP的其他内容都更为重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安监司的领导从起草工作的初始阶段就特别强调,在新规范中必须对各部门执业人员、各门类专业人员要作出明确要求。因此,新规范在通则中对执业人员的职能、职责作了明确而详细的要求,同时在各附录中对相应的专业人员的从业资质也作了对应性要求。
根据全国反馈意见,考虑到目前相当多的企业生产、质量负责人由于历史原因,无法达到本科学历的资质要求,同时,基于新版GMP颁布后是一部长期性的法规,需要人员素质在今后不断从整体上提高,逐步适当地提高生产与质量管理人员资质的要求是适宜和必要的。鉴于历史原因,现有部分负责企业生产质量的人员虽然学历不够,但由于多年从事药品生产管理工作,经验丰富,能很好履行生产和质量管理职责,保证产品质量。因此,在修订时采用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等同“本科学历”的双轨制办法来解决这部分人员的资质问题。另外,考虑执业药师制度是SFDA大力推行的一项执业资格考试制度,经过10余年的时间,目前有近16万余名的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为体现执业药师的地位和作用,本次修订时,也将执业药师纳入生产和质量管理人员资质条件之一,这也为自学成才的人员提供了发展空间,符合中国国情。
在人员部分,质量受权人受到人们的关注。起草小组为使这一用语适应国际GMP的通常含义,将列入新版GMP的质量受权人界定为受法人代表授权,全权对产品质量负法律负责,是药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企业产品是否放行具有最终决定权;而产品放行人则是判断产品是否放行的具体执行者。新版GMP的这一要求,与欧盟GMP原意基本一致,对产品质量的法律责任明确了具体承担者。
——与注册批准要求相一致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控制
这是新版GMP较1998版GMP作出重大增加的内容。在通则的第一章总则和第二章质量管理中,就以GMP的终极目标内容列出。
总则第二条关于GMP是“确保药品质量符合预定用途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全部活动”的界定,实际上已延伸至产品的设计阶段。体现了“产品质量源于设计的”现代理念。换句话说,新产品在设计阶段就已存在质量风险的,则不能获得批准,也不能投入生产。
而一经获得批准,进入生产环节,就必须将“药品质量管理要求的质量目标,将药品注册的有关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所有要求,系统地贯彻到药品生产、控制及产品放行、贮
存、发运的全过程中,确保所生产的药品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这是GMP不可动摇的根本要求,也是国际上无论哪个国家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新版GMP将这一准则贯穿到它的全部内容中。任何药品生产企业必须通盘考虑实施这个准则的可行性,全面评估所有管理要求和技术细节对实现这个目标的风险与保障。新版GMP一旦正式实施,意味着所有GMP检查员对确保这一准则实现拥有绝对的裁量权。对这一执法节点,有关各方都应形成共识,保持一致的行为。这是需要提请注意的关键性条款。
——制药工业验证技术
尽管1998年版GMP对验证提出了基本要求,但在实施中,历经数年仍然是最薄弱的部分。后来在检查条款中增加了若干带“*”号的检查项,但验证技术在我国药品生产企业中的推进状况依然不乐观。从现代制药工业的发展来看,验证技术已成为支撑药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核心手段。从产品设计、研发、试验、放大生产,直至大生产,验证技术已渗透到全过程和全部细节。早在1990年,美国FDA高级雇员施存博士在对中国首批GMP检查员作的现场检查培训结束时,给检查员们的赠语是:“验证、验证,还是验证”。至今仍然让我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验证理念上,我们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距。起草小组在梳理反馈意见时,发现不少意见其实是针对具体问题寻求答案的。而这些问题只要经过认真的验证是可以获得解决的。新版GMP在这方面为实施者留下了不少空间,这需要加以注意。新版GMP设定的“确认与验证”一章,基本上等同采用欧盟GMP的相关内容。希望我国企业下决心脚踏实地的掌握验证技术,与国际接轨首先从验证开始接轨,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科学设计改造计划是关键
钟光德认为,我国制药企业应该充分吸取实施1998版GMP时在设计与硬件投入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要在真正深入理解、消化新版GMP后再确定改造计划,一定要注意避免盲目性,避免重复出现曾经发生的问题。
这就要求企业和设计单位需要更新观念,新版GMP要求绝不是1998年版GMP的简单升级,而是一种质的飞跃。在新版GMP实施之际,钟光德给国内企业提出了一些善意的提醒:
针对《新GMP征求意见稿(专家稿)》公布以后看到的一些问题,建议企业和设计方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由于一些企业的GMP证书在新版GMP公布前已到期,按哪个标准进行设计改造,使企业面临选择。在这交替时段,从设计上反映出较多问题:
——在设计职业素养、理念方面
1)习惯用很短的时间把前期设计(概念设计和初步设计)完成,通常是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施工设计上。甚至是把施工图完成后再来讨论方案的完善性,造成一系列被动。
2)将1998版GMP改造时的旧图纸稍作改动就作为现在的初设方案。
3)未充分研究、思考具体品种的要求,没有工艺板块概念,习惯采用传统的直肠式工房对设布局,形成人、物高频率对流交差(采用直肠式布局,好画图,省事),但目前,就连医疗机构的高危病房都不采用这种设计模式了;国外的现代设计,通常是一个板块一层楼面(或一个相对独立的平面,以尽可能防避连锁式的循环污染。风险度越高的产品,越需要做这类设计考虑)。
——在工艺平面布局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方面
1)依然存在盲目提高洁净度级别的问题。
2)重要控制区布局的合理度不高。如灌装区、放置胶塞桶、敞口安瓿瓶和西林瓶的区域、无菌装配或连接操作的区域、产品灌装(或灌封)、封装、压塞、扎盖,灌装前无法除菌过滤的药液或产品配制,冻干过程中产品处于未完全密封状态下的运转,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器具灭菌后的装配、存放及其处于未完全密闭状态下的运转等操作区(间)的布局、分配等方面,与新版GMP的理念和要求存在差距。
3)盲目设置B区的缓冲保护间。
4)进入B区的更衣程序花样较多,退出程序未设计或设计得比较勉强。
5)混料操作间的设置是难点,未见到理想的突破方案;或者根本不设混料间。
——一些在1998版GMP设计时存在的问题,如布局浪费、工房配置不合理、库房设计随意性等依然存在。
钟光德特别提醒:“设计单位是解决工程问题的专家,不是药品生产工艺的专家,在一个设计项目中,不可能投入太多精力帮助生产企业在投资硬件改造的过程中,同时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成本。1998年GMP改造中,一些企业对设计方案连起码的论证都不进行,就着急马上安排按图施工,造成不少遗憾和失误。希望这个教训不要在实施新版GMP中再次发生。”
【新版gmp整改报告模板】推荐阅读:
新版调整gmp自查报告10-16
新版gmp试题及答案09-13
新版gmp认证缺陷案例09-16
新版GMP培训试卷及答案12-29
2010新版GMP认证的全面总结08-21
新版GMP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管理制度11-23
ktv消防整改报告模板09-04
福建省GMP现场检查缺陷项目整改和整改材料撰写指导原则10-20
2017新版审计报告07-24
新版个人信用报告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