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情景教学

2024-11-01

化学情景教学(11篇)

1.化学情景教学 篇一

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景

长治市黎城一中 郝学红

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学生只是教学内容的被动接受者,学习成了“背书”、“做题”和“考试”的代名词,学生主动的参与性很少。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伙伴)的帮助,通过人际关系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新课标下就是要对传统的课堂进行改革,全新的课标理念呼唤全新的教学方式。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课堂教学中如何恰当的创设教学问题情景进行探究教学。

探究教学的精髓重在“探究的设计”。探究设计的精髓重在“问题情景的设计”。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了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猜想、动手、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既然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要素,作为教师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问题时要注意问题情景设计的角度和适合程度,情景设计恰当,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学习,那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好问题情景呢?我觉得应注意从这几方面入手。

1、从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出发来创设问题情景。

我们知道,学习新知识最重要的是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由学生已有知识设置的问题情景所架设的桥梁,能有效地将学生引入新知识的探索情景中。

案例1 原电池原理的教学

创设情景 1 在盛有少量稀硫酸的试管中先后分别插入铜片和锌片,观察现象;然后将铜片抵在稀硫酸中的锌片上,观察铜片表面的现象;在插入稀硫酸中的铜片和锌片之间接上灵敏电流计,观察现象。

创设情景 2 在苹果上分别插入铜线和铁线,再接上灵敏电流计,学生惊喜地发现:一只诱人的苹果居然也能产生电流,趁学生兴奋和疑惑时,教师可设置下列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解惑。

提出问题:

铜片表面为什么有气体产生?

这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

什么样的装置会产生电流呢?

类似装置是否有一个专有的名称?叫什么呢?

要能产生电流这装置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这种装置产生电流的原理是什么呢?

假说验证 :引导学生分析锌片与稀硫酸反应的实质,提出铜片和锌片之间有电流产生的假说,并按教材中的原电池装置检验电流。

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时,同时也就把问题变成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了,这样也就引发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从而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2.要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来创设问题情景。

对于任何一个问题而言,探究的空间都很大,角度很多,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设计出一个个任务,让学生来逐个完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案例2 盐类水解的教学

在讲盐类水解时,我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教学时间和教学大纲等限制,在教学中先把盐类水解细分为四个小目标:1)盐类水解的含义

2)盐类水解的实质

3)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4)盐类水解的应用;四个小目标层层推进,以适应学生的认知过程。设计如下:

创设情景

NaCl、NH4Cl、CH3COONa溶液是否都呈中性? 实验:

用pH试纸测试NaCl、NH4Cl、CH3COONa溶液的酸碱性 产生疑惑

释疑:a.溶液酸碱性的原因

b.此水溶液中存在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c.写出化学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

导出概念

归纳:盐类水解的概念和本质,并与中和反应做比较

发现规律

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盐都能水解?

总结:能发生水解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影响因素

实验:用pH试纸测试Na2CO3、CH3COONa溶液的pH,比较碱性强弱

分析:比较阴离子对应的酸酸性强弱 内因:越弱越水解

外因分析:联系影响化学平衡和水的电离的因素 应用问题:溶液配制、浓缩与蒸干、泡沫灭火器、明矾净水等

3、用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创设问题情景。案例3: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平衡的教学

在进行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平衡的教学时,我设置了这样的生活情景:取出一瓶啤酒,打开瓶盖,酒瓶内立即泛起大量泡沫,于是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泡沫产生?接着,我把啤酒分别倒入一个常温的玻璃杯和冰镇过的玻璃杯,并提问:为什么看到在常温的玻璃杯中泡沫更多?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实际上是对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压强、温度)的认识和应用。最后,我又取出一瓶啤酒,经过剧烈振荡后打开瓶盖,迅速地喷出大量的泡沫,经过对这个现象的思考和分析,学生们又加深了对化学反应速率的认识。

这类学习情景不仅让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还可以使学生尝试参与和化学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的解决过程。

4、创设良好的实验情景,感受化学问题。

化学课具有得天独厚的创设实验情景的条件。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更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探究,强调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知识并形成能力。

案例4 《硫酸》的教学

创设情景

教师演示实验——浓硫酸使蔗糖炭化并膨胀形成黑色“面包”,而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在学生感到化学的神奇之处时,我设置了如下问题:

提出问题:

1、实验时为什么要先在蔗糖中滴加几滴水?(操作类问题)

2、含有少量水的蔗糖中加入浓硫酸之后蔗糖的颜色加深直至变成黑色物质,黑色物质是什么?这说明了浓硫酸具有什么性质?

3、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炭化的实质是什么?蔗糖属于哪一类物质?浓硫酸还能使哪些物质发生脱水?

4、为什么黑色的物质会快速膨胀形成黑色“面包”?实验过程中感觉到有某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是什么气体?能否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个反应过程?

对于多数实验拓展性问题的设置是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的,本实验就至少能够从操作和现象两个角度入手设置问题。教师在对实验设置问题的时候应该从多个角度综合设置,力求从多角度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课堂教学情景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方式、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创设和优化教学情景,能促使学生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自觉地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好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而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2.化学情景教学 篇二

通过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景, 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 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 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饶有兴趣, 学生在情境中找到兴趣, 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才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化学课堂学习中来, 才能使化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案例1, 讲述原电池时, 可以给学生提供以下两个教学情景

教学情景1:1786年, 意大利生物解剖学家Galvani把青蛙放在铁锅中, 然后用铜线触及青蛙腿的神经, 发现青蛙腿抽搐, 当用铁丝触及青蛙的神经时不会发生抽搐。当实验了多种金属材料之后, 发现两种不同的金属接触青蛙时会发生抽搐。Galvani把它称为“生物电”。伏特在1799年仔细研究了Galvani现象之后, 认为青蛙腿的抽搐不过是对于电流的灵敏反应, 而肌肉提供了一定的溶液, 因此电流产生的先决条件是两种不同金属插在某种溶液中并构成回路。他在1800年将锌板和铜板插入一瓶稀酸中做成了第一个电池, 这种电池叫伏打电池。

教学情景2:一天, 满载着精铜矿砂的“阿那吉纳号”货船正向日本海岸行驶, 顺风满帆, 船员们兴高采烈, 谈笑风生。忽然, 货轮上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 船员们大惊失色, 漏水了!当时周围没有暗礁, 货轮也没有和其他船只相撞, 坚硬钢制船体为什么忽然漏水呢?

这两个教学情景设置在这堂课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教学情景1体现了原电池形成的基本条件———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有电解质溶液、能形成回路, 也体现了电池的本质特点———有电流通过;情景2则讲述了一个电化腐蚀的例子。但就是这两个情景, 使得原电池这堂课能紧紧围绕这两个情境展开。

新课程的实施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个性、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求知, 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信息及信息资源, 并以此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合作与分享意识、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因此,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情景的创设, 并不仅仅是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 (案例1) 这一种方法, 还可以有很多化学素材可供选择, 比如, a.化学与实际生活;b.亲身体验, 动手操作;c.创设问题意境;d.多媒体动画、录音、视频、图片;e.化学“毒害事件”等等。

案例2, 在学习“油脂”时, 为加深学生对油脂性质的理解, 可通过学生在生活中遇见过的现象引入

现象1:在对外开放的游泳池, 工人们每天早上都要清洁游泳池, 加入一些白色纯碱, 有哪一位同学知道工人们为什么要往游泳池里面加入纯碱?

现象2:试验室里面的棉花很容易吸收水, 大家都知道棉花树是在野外生长的, 如果棉花开花时碰到下雨, 棉花树会不会遭灭顶之灾?

现象1反映油脂的化学性质, 与纯碱反应。可用纯碱除去游泳池的水面上前一天游泳的人留下的大量油脂。现象2隐含自然界生长的棉花含有油脂, 反映了油脂与水是否相溶的关系, 属物理性质。以实际生活中的实例为情景, 显然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对亲身经历的生活现象会印象深刻, 有的甚至永远难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和化学工业发展的基础, 是化学研究与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更是设置了专门的“实验化学”模块, 这是基础教育中首次设置独立的实验课程。因此, 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后所获得的知识更是无可磨灭。

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教学中, 就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用两个西红柿, 铜锌两个电极等制作一个水果电池。

[课堂引入]你曾经亲自体验过试验的神奇吗?你有积极参与趣味试验的兴趣吗?那么请你来亲自体验吧。 (试验内容为学生用舌头感觉水果的电流)

很多学生此时跃跃欲试, 一位学生走上讲台, 虽然有些紧张, 但还是小心翼翼地将两极线放在舌尖, 感觉了一下导线连接后的感觉。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感觉吗?你的观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有麻麻的感觉, 好像有电, 这里没有供电的外在装置, 应该是生物电。

神奇的趣味试验与挑战性问题的引入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成功地将学生带入本节课的知识学习。

问题情景是指教学中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其基本功能:一是通过特定的意境, 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形成基于解决问题的学习任务, 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通过特定的问题情景, 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 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 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 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可创设悬念式、质疑式、矛盾式、递进式、开放式问题情景。

现代多媒体教学在化学课堂中已逐渐兴起, 在某些问题的解决上多媒体教学方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对一些能够通过课堂演示或学生亲自经历的实验还是需要课堂演示的, 这样学生不但真正学到了实验技能, 而且亲身感受到化学反应的魅力, 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和对化学的兴趣。在教学意境设计中应注意使学生对化学物质产生好感, 乐意去接近化学物质, 这样学生能大胆地实验。

作为一线教师, 应多方面积累素材, 寻找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组合, 对于化学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一个好的教学情景应该与主题紧密吻合、具有全局性, 它不是用来举例子说明观点的, 它是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和环境的。它应当能贯穿整个课堂, 并能成为课堂问题产生的源头, 即使整个课堂能围绕这个情景展开, 又使教学任务得以轻松实现。

第二, 教学情景的设置应该具有合理性, 这种合理性即指摄制的教学情景在时间上要合理, 不能占有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也指一堂课教学情景的数量, 并非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如果教学情景过多, 就会使整堂课显得杂乱无章, 这样会减弱学生对情景背后知识的关注;还有, 创设的教学情景不应该太难, 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

第三, 所设计的教学情景应该具有生活化、普遍化的特征, 所谓真实的情景并不只是将日常生活情景引入课堂, 可以有多种形式。

3.初中化学教学情景设置初探 篇三

关键词:新课程 化学教学情景 类型

功能 策略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材在设计上更加贴近生活。为了使学生能更轻松、更有效的学习,情景教学越来越受到化学教师的关注。在此过程中,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明显的误区。本文将谈一谈化学情景教学的内涵、类型和功能,并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经历说一说教学情景的设计策略和误区,最后给出自己总结和建议。

一、化学教学情景的类型

(一)知识情景

此类教学情景是根据化学知识体系的逻辑关系,直接提出学科教学问题,其问题情景实际上是上下文的学科内容。

(二)真实学习情景

此类情景还可根据其效用,分为两种情况。

情况一:标签式情景

这种情景只是语言上的过渡,单纯地起引入课题的作用。

情况二:问题式情景

这种情景,有时是通过所设具体情景中提出的一个问题,引出要学习的课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是通过所设具体情景形成具有驱动性的一系列问题,将学习任务镶嵌到问题情景中,使学生通过开展活动探究等形式,从解决实际问题过程和结论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学习目的。

二、化学教学情景的功能

教学情景是一个由诸多要素构成的体系。作为有效学习活动的根本实现机制,一个好的教学情景能够发挥三方面的功能,即激发学习动机、形成问题意识和体现教育价值,它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创造了必要条件。

教学情景的本质作用就是把教师的教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问题。因此,一个高质量的教学情景是与教学的核心内容密切联系的,它能够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形成具有驱动性的问题系列,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获得认识,最终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

三、化学教学情景的教育价值和迁移价值

学习不仅是知识的获得,更是知识的建构与能力的提升。并且在特定情景中获得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最具实用价值和实质意义。而最具实用价值和实质意义的知识和能力才最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时的积极迁移。从这种意义上讲,教学情景的创设更能体现教育价值和迁移价值,教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能更显示出其价值和魅力。

四、教学情景创设的策略

我们化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教学情景的创设。

(一)结合社会热点和科学发展前沿,创设化学教学情景

社会是教学的—个大舞台,它将无数的素材展现在师生的眼前。对于化学教学而言,抓住其中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改善的素材进行情景设置,将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二)利用化学史料,创设化学教学情景

在教学中利用化学史料创设情景,向学生展示一些杰出科学家的成败和科学研究的艰辛历程。通过应用模拟发现法教学,让学生参与化学知识的发现过程,既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信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又有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五、创设教学情景的误区

(一)负面效应的情景

有些教师总是创设突显化学对人类危害性的教学情景。殊不知,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抵触情绪,学生会对化学丧失学习兴趣。我认为,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化学教学能够良好、有效开展的前提。所以,教师应选择让人愉悦的情景进行教学。

(二)牵强附会的情景

有些教师选用的情景素材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放在本课题中与本课题内容没有太大联系,所以听起来有点牵强附会的感觉,不能很好地给学生树立起科学、正确的观念。新课程理念倡导教育要回归生活,注重跟社会生活建立紧密联系,跟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课堂应多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渗透正确的价值观,要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画蛇添足的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知识是只需教师通过口头简单介绍学生就能理解掌握的,但教师且为了追求教学行为的多样化设置了大量的情景。我们所创设的情景,应该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思考,并在“生疑-引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让学生不断地探索知识。

(四)呆板僵化的情景

情景创设是一个既有预设又有生成的动态过程。化学教师应该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根据课堂环境的变化设置具有一定生成性的教学情景。如果教师一味地生搬硬套按自己设计的情景进行教学,其课堂教学必然是死板的,不符合开放性课堂教学的要求,对教学起到的必定是阻碍作用。

总之,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谨慎、合理地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化学教学情景,充分发挥好其“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经历自主建构的过程,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黎冬梅,罗庆康.中学化学情境教学的误区及其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2).

[2] 黄海鸿.浅谈初中化学情景教学的创设[J].中学教学参考,2010(8):79.

[3] 侯燕.教学情境的功能及其应用[J].教育科学论,2010(4):11-14.

[4] 徐凤英.浅谈化学情景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化学教与学,2010(8):23-25.

[5] 叶楠.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情境教学[J].新校园,2009(6):58-59.

4.化学情景教学 篇四

洪湖市小港管理区中心学校

张慧

【关键词】

有效的化学情景创设

恰当的情境教学能使化学课堂真正“活”起来,使学生由“厌学”到“愿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不恰当的情境往往让课堂教学虚有繁华的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师,这要求我们对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能进行把握,创设出有效的情景教学。如何创设有效的化学情景教学呢?对此我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1.情境创设要适合学生的认知结构

在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是在教学中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与现实生活相类似的或真实的情境,使学生自身能从情境中发现、探索并解决问题。因此情境创设不仅要与相应的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还应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使情境能真正适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真正“适合认知结构的情境”并非指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内的情境,而是指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的、富于思考性的情境。这种情境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感觉到与旧知识的联系,同时又是新奇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进行思考,另一方面又使其感觉到已有知识的局限性,从而引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2.情境创设要尽可能直观、真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基本内容是人们在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离不开实验情境创设,而实验情景创设更要强调情境的直观与真实性。直观、真实的化学实验教学情境更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促使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发现、探讨问题。例如,二氧化碳制取的原理实验教学时,我们还可以先让学生联想一下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介绍制取装置时,也可以让了解的学生先和大家讲讲对实验室气体制取装置了解,最后在学生总结时让学生设想一下在家庭中我们如何利用生活中的器材替代实验室器材制取二氧化碳呢?

有时为了打消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疑惑,在教学中,不妨改进或补充一些演示实验,创设一些新的实验教学情景,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到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规律时,往往要将钾、钙、钠三种金属除外,学生们很不理解。因此在教学时可以补充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个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打消了学生的困惑,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问题的欲望。因此直观、真实的化学实验教学情境能让一系列现实性的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从而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关注社会,了解化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3.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

爱因斯坦认为成功的教育在于激发学生“对于对象诚挚的兴趣和追求真理与理解的愿望”,兴趣是学生学习与研究问题的直接动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对世界的感知认识总是首先注意那些最新的信息,因为它们具有刺激性和吸引力。因此,要使情境创设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要求情境能提供一些新的信息。例如在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开始时,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问题:从雪碧、汽水中冒出气体到底是什么气体?对于创设的问题,学生首先要对该气体进行有关的假设和猜想,其次根据猜想的气体,收集该气体的有关资料,然后设计相应的方案,进行验证。这种有质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情景立即提起了学生的兴趣,让教师可以因利势导,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科学探索。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和体验,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亲身感受,转变教学方式,变教师单向传输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优秀的教师还应强化“有效教学”理念,不断思考、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情景教学,促进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裴新宁;化学实验的情境教学观[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年05期

5.情景教学之对话教学 篇五

2010至2011年教研计划

以洪完小

孔令学

情景教学法是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生动的情景,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可借助音乐的艺术感人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置身其间。师生就在此情景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感、知识、思维、智慧的生成的教学活动。

因此,“情景教学”有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智慧、发展想象、生成智慧等多方面的优点。

对话教学就是情景教学的具体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语文教学应在教师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对话教学就是创设一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情景,让学生生成智慧、知识,品味语言、情感,收获成功、自信。

对话教学让教学变身为不是告诉,而是生成,生成源自: 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相互启迪的大智,相互早就的大美。

对话教学三部曲:

1、创设对话情景

2、学生、教师、文本对话

3、知识、情感、智慧的生成 教研活动开展:

1、主题:情景教学模式研究

2、步骤:集体备课,授课,评课,辩课,改进教学模式。

6.情景教学导入 篇六

(作业要求:思路清晰,语言通顺,字数不少于400字)课题:女娲造人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导入。

(幻灯出示苍穹大地的图片)

师:同学们,随着岁月的流逝,你们在一天天悄悄地长大,你们的心灵也一天天丰富和成熟。仰望苍穹,俯瞰大地,你们也许会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太阳为什么东升西坠,月亮为什么阴晴圆缺------那么你可曾想过我们人类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朴素的问题从远古到今天,人们一直在探寻。对呀,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有一个好奇好问的孩子,也有这样的疑问,那么谁愿意做这个好奇好问的孩子呢?(学生纷纷举手,从中选定了一个女同学)。又有谁愿意做这个孩子的妈妈和奶奶来回答这个问题呢?(学生举手更积极了,从中选定了两个女同学。)生1:(手拿一本小人书,跑向讲台)“妈妈,我看了书,知道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但我还想知道:我是从哪里来得呀?” 生2:(站在讲台上,做忙碌的样子)“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从他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呀。”

生1:那么,我还想知道,世界上第一个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生2:这个问题,我可不知道。走,咱们去问你奶奶吧。(两人走向“奶奶”。)生1:奶奶,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世界上第一个人是从哪里来的呀?(蹲下,手放在“奶奶”的膝盖上。)生3:(戴着眼镜,手拿一本书,听到问话后放下书。)孩子,关于这个问题,我给你讲一个女娲造人的故事吧。(在优美音乐的伴奏下,开始动情的讲述课本中的故事。)生2:(认真的听完故事)奥,女娲,我还知道女娲补天的故事呢。来,让你奶奶歇一歇,听我给你讲讲女娲补天的故事。(同样在音乐的伴奏下,认真的讲述。)这下,孩子,你知道了吗? 生1:我知道了,谢谢妈妈,谢谢奶奶。(下场)(赢得一片热烈的掌声)。

二、自由赏析语言。师:同学们,刚才这几位同学讲的精彩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女娲造人》(幻灯出示课题及女娲图像)。多么美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想马上读到它。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选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好不好? 生:好。(马上开始朗读并选择)。,师:下面哪位同学先来读给大家听?(学生纷纷举手)(朗读展示一一进行,直到读完课文为止,中间对个别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师:同学们一个个读的都太好了,连老师也有点自愧不如呢。(生笑)下面再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洋溢着人类诞生喜悦感的句子并说出你的理由。团结就是力量,请每个小组合作讨论,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好?(幻灯出示合作探究问题及要求)(学生积极讨论)。10分钟后开始展示。(小组轮流,先读,自己决定读的形式,然后说明理由)生:我们组认为‘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这一句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因为‘兴高采烈’这个词是形容非常高兴的,‘跳跃’‘欢呼’两个词语更表现了这个泥人获得生命后喜悦的程度。生:我们组认为‘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一句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因为‘满心欢喜’‘眉开眼笑’把女娲高兴的神态刻画的惟妙惟肖。师:啊,‘惟妙惟肖’这个词用的真好。那么你能把这个词的样子表现给大家吗?(生情不自禁的眉开眼笑,大家都笑。)

生:我们组认为‘这些小人在他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这一句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因为它通过和女娲原先的孤独寂寞作对比,更反衬出了女娲现在的高兴心情。生:我自己认为‘‘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这一句表现出了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因为连用两个‘妈妈’是反复的修辞方法,而一个‘震’字更表现出了欢呼声的强烈。

师:同学们说得真是太好了,不行,我也想说一说。我认为‘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这一句也表现出了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同学们同意吗?

生:同意,同意。老师,我们正要说呢,你就先说了。(有很多学生有点不高兴了)。

师:对呀,你们想表现,我也很想表现哪。(生笑)不过,没关系,我还留着理由让你们说呢,谁起来说一说?(生纷纷举手)。生:我认为这句中的‘小家伙’一词表现出了女娲对第一个小人的喜爱之情。‘刚’‘就’等词语也表现出了这一点。

师:为什么‘小家伙’就表现出喜爱之情呢?你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吗? 生:我妈妈就经常叫我‘小家伙’,特别在她疼爱我的时候。(生笑)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我发现不知不觉间,你们既找准了句子,又找准了关键词语,还发现了修辞方法,而这些都是品析语言的重要方面。到此为止,我们赏析语言的任务,你们已经圆满完成。好,下面,我们再来齐读这些重要的段落。(生有感情的齐读)

三、人物形象分析。

师:我们已经完成了对语言的赏析,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女娲这个人物。看看她到底是神还是人,她有哪些品格,并找出相关语言证明。(幻灯出示合作探究内容及要求,依然是小组讨论解决。)

生:我认为女娲是神。因为从‘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这一句能够证明。师:对呀,仅次于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哪,厉害!(生笑)

生:我觉得女娲是人。从‘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到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这一句可以看出来,因为她像人一样感到了孤独。

师:你说的好象也很有道理。

生:我认为女娲是神。因为‘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神力呢?

生:我认为女娲是很勤劳的,有些像人。如‘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她为了造人,好辛苦啊。

生:我认为女娲很有创意。如‘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这一点更像神。

生:我认为女娲身上还表现出了母爱,如‘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师:唉呀,同学们说得真是太好了。正说到了要点上。(幻灯出示女娲造人图像,注:无私的母爱。)看来,同学们的争论不相上下,而我要说,女娲正是一位人神结合的伟大形象。她的慈爱善良更多的体现了人的特点,而她的神通广大更多的体现了神的特点。(板书)

四、感受神话魅力。

师: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了生而为人的自豪。而这个故事的创造形式,是远古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神话。那么学完了这个故事,你能看出神话的特点是什么吗? 生:幻想和想象。生:大胆的夸张。

师:同学们的感觉很准确。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神话的具体内容。(幻灯出示神话的概念)。师:这就是美丽而又神奇的童话,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再讲一个神话故事给大家听呢?

学生思考并搜集资料。

生:我讲一个‘夸父追日’的故事。(开始认真的讲述)。生:我知道‘精卫填海’的故事。(完整的讲述)生:我还知道‘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师:同学们知道的真是太多了。美丽的神话故事不能缺了想象。那么你能不能发挥你的想象,自己创造一个神话,或者改编一下现有的神话呢? 生:这个------(学生面露难色)。

师:要对自己有信心,我相信你们能够创造出最好的神话。这个作为课后作业完成,好不好? 生:好。(齐声,有信心的)。

五、学会感谢生活。

7.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情景的创设 篇七

一、研究经过和内容

1.准备阶段

从2006年9月到12月, 我们先后组织学习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浙江省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教育中的建构主义》等文献, 并对王祖浩主编的《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情境设计》和一些网上发布的化学情景进行学习、分析和研究, 从中吸取他人创设情景的经验和教训。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教学观摩分析, 初步掌握学生学习的现状和教师的教学现状, 为课题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题实施阶段

2006年12月至2007年7月, 我们以自己所教的年级教学内容为载体, 以自己任教的班级为研究样本, 开设了30堂观摩研究课, 广泛听取同组教师评价, 总结各种情景的功能, 提炼出创设情景的策略、原则、途径和方法, 精选出近200个有价值的情景案例加以推广。

3.总结整理阶段

2007年8月至10月, 整合各课题成员在各阶段的研究成果, 撰写结题报告

二、研究结果

创设情景是教师为学生创造具体的环境, 启发和激发学生独立提出探索性及求证性问题, 形成多向思维的意识, 寻找在不同的条件下的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探索可能出现的多种答案[1] 。情景具有三个要素:未知的东西 (学习目的, 即存在一定的问题) , 思维动机 (想解决这个问题) , 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 (即觉察到问题但不知如何解决问题) [2] 。因此, 创设情景的基本策略是:要对化学原始资料进行加工, 尽量隐去介绍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内容, 即“谜底”不要在情景中出现, 把那些能够引起学生强烈好奇的现象凸显出来。同时, 为了保证创设的情景能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地发挥其功能, 还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1.情景创设的原则

(1) 目的性。

情景创设应着力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 包括认知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2) 全体性。

创设情景要面向全体学生, 创设出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不同层面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情景, 而不能只是针对一部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3) 全程性。

情景创设应该在教学的全程发挥作用, 营造一种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教学心理境界, 使学生兴趣盎然地继续学习与探讨, 而不是只在引出新课时发生作用。

(4) 发展性。

情景创设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促进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有利于激发和增加学生的潜能。

(5) 真实性。

情景创设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并富有时代性, 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景中的化学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真实本领, 培养学生的真实情感和态度, 形成良好的习惯、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6) 自主性。

情景创设要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化学, 体现学生的个体地位与作用, 使得教学更具人文关怀、更具有效性。

(7) 实验性。

情景尽可能通过学生做实验来创设。学生亲身实验, 对实验现象观察仔细、印象深刻, 容易激发思考与讨论, 得出自己的结论, 较快地掌握知识。同时增加了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 训练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8) 思考性。

情景创设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 掌握化学科的特点和教材的内容, 让问题和学生的已有知识相联系, 建立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 要能引起学生认知“失衡”, 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 唤起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不要只是求一时热闹、好玩, 只考虑到观赏性, 而失去应有的“化学味”。

(9) 直观性。

情景创设要充分运用影视录像和多媒体动画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把抽象问题具体化, 深奥的道理形象化, 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热情。

(10) 开放性。

情景中的问题不能全是唯一答案的, 尽量让学生通过多条途径找到不同的答案, 同时, 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 让学生认识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2.情景创设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上述情景创设的策略和原则, 常见的情景创设途径和方法有:

(1) 通过实验产生奇特现象创设情景。

化学实验是一种很好的问题情景, 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惊奇、诧异和不解, 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提出一系列的新问题, 渴望对新问题探究和解决。我们常用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视频或课外科技活动等手段, 创设好奇的实验现象, 让学生自然进入主动提问、探索知识的情景。如在学习氢氧化铝性质时, 先让学生举例说说Al (OH) 3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然后顺势提出:如何制取Al (OH) 3?通过学生实验后, 让学生交流实验现象, 并提出:为什么NaOH溶液过量时Al (OH) 3沉淀会溶解? 为什么两种试剂滴加的顺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它们是怎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怎么写?如果把NaOH溶液改为氨水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吗?Al (OH) 3沉淀溶于酸吗?该用什么方法制Al (OH) 3等等问题一起涌来。通过讨论得出Al (OH) 3具有两性的性质后, 教师又让学生在制得NaAlO2溶液中滴入稀盐酸或将NaAlO2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这时又创设了新的问题情景, 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持续探究下去。

(2) 通过介绍科学发现史创设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结合课文, 穿插一些引人入胜的科学史故事、科学家生活片段, 创设一种能使学生情感投入、提问活跃、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良好情景。如在 “常见的酸”教学时, 有位教师呈现这样的情景: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实验中, 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 过一会儿, 他惊奇地发现, 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学生惊奇:原来指示剂是这样被发现的 (兴趣被激发) 。老师接着问:波义耳对这一意外的发现, 做出了各种假设, 经过多次实验验证, 探索普遍规律, 终于获得成功。对紫罗兰花瓣儿遇盐酸变红的现象, 学生提出许多假设和验证的实验方案。经过师生间的讨论, 达成了许多共识, 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研究科学的艰辛。

(3) 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创设情景。

一般来说学生比较爱听故事, 我们常把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编成隐含挑战性的、充满悬念的故事, 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 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提出问题, 寻找问题的答案。如在讲授金属钠的性质和渗透安全教育时, 可给学生讲这样的故事:2001年7月接连三天, 广州市珠江河段上惊现神秘“水雷”, 6个铁皮桶漂浮在水面上, 其中3个发生剧烈爆炸。据悉当天早上10时多, 从漂在水面上的一个铁桶内蹿出亮红色的火苗, 紧接着一声巨响, 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没想到水里的东西也能着火爆炸。”一位妇女惊讶地说。直到中午, 这个铁桶又连续爆炸了多次。爆炸腾起的白色烟雾有近10 m高。晚上6时45分左右, 某船曾经将1只铁桶打捞上船, 本打算清洗过后使用。但是当船员把盖子打开后, 桶内马上冒起浓浓的白烟, 而且一旦接触了桶内物质, 双手立刻感到剧烈的疼痛, 于是他们又将桶推到江里。一遇到水, 这个桶就爆炸了。从广州市化工集团等单位赶来的化学品专家们初步认定, 铁桶内装的是金属钠。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后, 提出了许多个为什么?接着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思考分析, 终于揭开了一个个钠性质的“谜底”。

(4) 通过“常见而不知”的真实事例创设情景。

中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理, 对他们生活“常见而不知”的事总是具有极强的探索欲望。我们常把生活中丰富的化学现象和问题化做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引发学生提问和探究。如在学习酯的性质、制法时, 先播放一小段厨师用白酒和食醋混合做烹调的镜头, 并让学生亲自闻一闻老陈酒的香味, 然后提出了两个问题:为什么厨师常用白酒和食醋混合做烹调?老陈酒为什么有一股特别令人陶醉的香味?当同学们产生种种猜测后, 教师演示乙醇和醋酸的酯化反应实验, 当学生亲眼看到碳酸钠溶液表面凝结的一层油状液体, 亲自闻到这层液体散发出来的特有香气时, 同学们自然会结合前面提出的两个问题, 进入积极思考的情景之中。现代社会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我们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并学会研究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让生活走进化学, 成为鲜活的教育情景。

(5) 通过有争议的问题创设情景。

学生爱辩是非, 教学中可故意设置错误论点, 让学生“唱反调”;也可独辟蹊径, 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辩论, 使真相越辩越明;也可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较困惑的情景, 如“变魔术”“揭露骗子的谎言”等激发学生“心求通而不得”的意境, 创设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氛围, 使枯燥理论变得有血有肉。如在“关于硫酸工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讨论”一节教学时, 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硫酸厂的厂长 (或工程师) 、环保工作者、政府官员、律师等角色, 从原料供应、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厂址选择、生产规模、能源 、水源、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不同观点进行辩论, 使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 而且获得多种角色的体验。

(6) 通过生活中奇怪的现象创设情景。

在教学中, 通过讲述生活中奇怪的现象, 可以引起学生非同寻常的惊讶之感, 形成问题情景。这种触及学生认知缺陷的情景, 能给学生一定的冲击力, 产生强烈的提问欲望。如在学乙醇的化学性质时, 先给学生讲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有个农村青年结婚办喜酒, 用铜茶壶热酒, 结果让许多客人身体不适而进了医院。此情景触及了学生的认知缺陷, 学生会很自然地提出问题:用铜茶壶热酒为什么会使人中毒呢?铜在其中起什么作用呢?激发了学生探究乙醇化学性质的热情。

(7) 通过旧知识的拓展引出“错误”创设情景。

学生思考问题时, 往往受原有知识和经验定势影响, 对遇到的新问题新知识“想当然”地进行分析和推导, 有时产生错误。在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设计问题, 让学生走进“错误”, 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 使他们感到困惑, 于是产生问题情景。学生在这种情景中, 急于知道答案, 往往思维高度集中, 能自觉地参加到认知过程中。如学习电解时, 教师问道:“CuSO4+H2O”能否反应?学生脱口答道:不会。这时教师满怀激情地说出一名哲理名言:“如果给我一个支点, 我能撬起一个地球;如果给我一个条件, 我能使这个反应进行。”当学生亲眼见到硫酸铜溶液在通电时一极产生气泡, 另一极产生红色的金属铜后, 这“出乎意料”的现象, 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冲突, 学生迫切想知道其中的缘由, 会迫不及待地提问:硫酸铜溶液在通电时为什么会产生气泡和红色的金属呢?这种气泡和红色金属是什么物质呢?它们是怎样生成的呢?对这一知识的认定恐怕会使学生终身难忘。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如“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钾能在水中燃烧”等现象, 都能创设出让学生惊讶无比、提问积极、探究深入的情景。

(8) 通过突发性化学事件创设情景。

社会上经常发生一些突发的化学事件, 如氯气泄漏、苯污染、硫化氢井喷、瓦斯爆炸等, 利用这些事件, 创设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化学知识的热情和愿望的情景。如在教学氯气的制法时,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各种洗涤用品的主要成分和使用范围, 在课堂上, 给学生宣读了网上的一则消息:“非典期间, 广州一家庭主妇在家打扫卫生时忽然晕倒, 家人发现后将她送到医院抢救, 但半小时后她还是停止了呼吸。经法医鉴定, 确认是氯气中毒。原来, 这位主妇为了获得更强的杀菌效果, 把家用84消毒剂、洗涤剂、浴液和洁厕灵等洗涤用品混合使用, 致使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氯气, 导致悲剧发生。” 学生听到这则消息后, 思维矛盾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消毒剂、洗涤剂、浴液和洁厕灵等洗涤用品混合使用, 怎么会产生氯气呢?于是学生很想学习有关氯气的制法知识, 对氯气的制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通过假设和实验探究, 不只掌握了实验室制法, 还分析了其他很多的可能性;同时, 对各种消毒剂的原理及使用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9) 通过商品标签创设情景。

商品标签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 利用商品标签可以创设出集认知性、情感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真实情景, 激发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化学、用化学。如在“食品添加剂”一节的学习中, 教师预先请学生各自收集一些口香糖、火腿肠、方便面、果汁饮料的包装纸。上课时把学生分为十多个小组, 请学生观察各种包装说明, 统计、分析其成分, 并给每个小组提供一本化工词典, 让学生们根据词典查找各种成分的作用、性质和危害, 讨论总结出小组意见, 进行全班交流。学生面对这些平时天天享用, 但对其中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并不在意的食品和饮料, 探究和交流的热情很高。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讨论, 不但对添加剂有了全新的认识, 而且也对过分钟情于方便面、火腿肠及饮料的“快捷生活方式”进行了反思, 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0) 通过习题创设情景。

习题中的问题是教师提出的, 如果学生已经具备解决这个问题的知识和能力, 学生就能顺利解答。如果学生尚不具备解决这个问题的知识和能力, 但所欠缺的知识和能力正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 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 一个蕴涵挑战性问题的习题, 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如在卤代烃性质的教学中, 先让学生看课文中的这样一道习题:涂改液作为一种学习、办公用品, 使用面越来越广。某些品牌的涂改液中含有的三氯甲烷、三氯乙烷或四氯乙烷等卤代烃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某品牌涂改液的使用说明中称其不含任何卤代化合物, 请设计简便的方法判断该品牌涂改液中是否含有卤代化合物。学生看到此题后, 首先想到的方法是加入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后以溴乙烷为例试验后, 发现溴乙烷与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混合后没有沉淀生成, 使学生遇到了新的问题的挑战, 激起了学习卤代烃性质的强烈愿望。

(11) 通过教师故作谬论创设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稚化自己的思维, 模仿学生的错误思维方式, 进行推理、论证或演示实验, 当产生不合理的结论时, 极易创设出能使学生产生疑问, 并努力探究错误之源, 深刻地认识问题的情景。如在“有关pH计算”习题课上, 教师选了这样一道题:pH为8的NaOH溶液和pH为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求混合后溶液的pH。在课堂上教师一本正经地把学生中很容易犯的一种错误解法当做正确解法在黑板上给出 (直接根据H+物质的量不变进行计算) , 结果有少数学生看出“名堂”, 产生认知冲突并提出质疑, 于是全班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最后终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在学生得出正确结论的时候, 教师还装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样子,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以后, 学生很少犯此类错误。

(12) 通过介绍物质的用途或理论意义创设情景。

学生一旦了解某物质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有广泛应用, 或知道某一化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时, 就能激发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热情, 能与教师一起共同努力, 达到学习的目标。因此通过介绍物质的用途或化学理论的意义是创设情景的重要方法。如在学习卤代烃时, 课前我们用数码相机拍摄了校园中有关卤代烃的产品图片, 如教室的塑钢窗架、食堂的学生餐桌、寝室的自来水管等。在课堂上, 当这些图片一张张呈现在学生面前, 而且学生知道它们的成分和这些产品就在身边时, 就感到特别的亲切, 一下子就把学生学习卤代烃的情感调动了起来, 把学生带进了神奇的卤代烃世界。

(13) 通过打比方、类比等方法创设情景。

杜威在他的《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提出“思维起源于直接经验的情景”。中学化学课本中抽象内容不少, 教师要善于从具体形象的事物入手, 说明抽象的理论, 巧打比方, 设置经验情景,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理想模型, 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便于提出问题。如在物质的量教学时, 我们创设了下列情景:

先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 并投影图片,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从这个故事中, 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学生思考后得出:“曹冲秤象”的故事启示我们科学的思维方法, 即“化整为零”“等量替换”的重要思想。

又给出一袋绿豆和一架托盘天平, 提出:你能否秤出一颗绿豆的质量?讲出你的设计思路?并请一位同学上来做这个实验。学生分组讨论后设计实验, 并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的实验:先称出几十颗绿豆的质量, 再除以绿豆的颗数 (1颗绿豆约1/15 g) 。从中又培养了学生“聚零为整”的科学思想。

教师评述:古有曹冲化整为零称出一头大象的质量, 今有我们同学积小成多用天平称出一颗绿豆的质量。从这个故事和实验中我们得到了很大的启发:解决问题需要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 如“化整为零” “聚零为整” 和“等量替换”等。引出问题:在化学上我们能不能用这种思想来探究一定质量的物质时所含有的微粒数呢?

(14) 通过多媒体动画创设情景。

多媒体动画可以使抽象的微观结构模型化、动态化。原子、分子、化学键、晶体结构、化工生产等都可以用实物、模型、影像或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创设逼真的情景。在这样的情景中设置问题, 有利于学生原有的思维方法、认知结构和想象能力之间产生“共振”, 真正认识和感悟“结构决定性质、性质是结构的体现”这一变化规律。如在“气体摩尔体积”教学中,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教师可进行下列动画演示:将一堆乒乓球和一堆篮球, 都紧密堆放;若数量一定, 如都是100个, 同时做紧密堆积;分别将乒乓球和篮球的距离拉大, 假设将8个乒乓球和8个篮球分别放在教室的上下8个角落。然后设问:根据演示同学们想到了什么?一堆乒乓球和一堆篮球的体积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通过思考这样的问题, 学生的注意力从原本抽象陌生的微观世界回到较为熟悉的情景, 思维展开, 经过一番讨论后很快找到了答案, 顺利落实了教学目标。

(15) 通过教师自身的情感创设情景。

教师本身也是一种情景。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生动形象、风趣幽默, 再配合恰当的手势, 就会创造一种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 就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因此, 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表情、目光、动作等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 并努力使这种情感、情绪感染学生, 引起师生共鸣, 创设出有磁性的课堂, 让学生上课时“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任志强老师在“铝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部分内容教学时, 用生动的语言讲述, 并展示实物, 这是我们衢州开化龙顶茶的包装袋, 谁知道包装袋外金光闪闪的物质是什么化学成分呢?学生被老师的语言和情感深深打动, 渴望知道这神奇的物质是什么?学习热情顿时高涨起来[3] 。

情景创设的工作是无止境的, 我们将继续挖掘情景创设的资源和途径, 创设出更多更好的情景, 以满足当前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景林.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福建教学研究, 2006 (2) :39-41.

[2]毕华林.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化学教育, 2000 (06) :10-20.

8.初中化学的情景教学策略初探 篇八

【关键词】初中化学   情景教学     策略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有效性,让孩子们乐学、好学是每位初中化学老师经常思考的问题。初中《化学课程标准》 的实施建议中指出:“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创设学习情景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基于此,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本人对初中化学课堂创设教学情景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究。

1实施情景教学的优势

1.1 实施情景教学有助于基本概念的突破。学好化学,最基本、最首要的就是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充分认识到化学概念的科学性,还要深入了解概念的具体形成阶段。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创设一些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巩固化学知识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化学素养和应用化学知识的水平,才能建构起化学学习的大厦。

1.2 实施情景教学有助于化学语言的形成。化学语言的学习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学习枯燥无味、点多面广、记忆困难,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营造学习化学用语的情景,让学生始终处于化学知识的情景中,多次运用加深印象,深化记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语言的认识,培养学生化学语言的运用能力,促进化学语言的深层形成。

1.3 实施情景教学有助于实验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物质的动态发展是化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化学实验能力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在实验教学中坚持有效的情景创设,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能灌输给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让学生时刻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学习理念,确实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2初中化学课堂中创设情景的原则

2.1 保持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根本出发点,让学生享受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从而实现情景创设的目标。

2.2 建立互信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标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在情景教学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必须有新型的师生关系作为支撑,让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知识,更学会做一个完整的人。

2.3 侧重教学问题的有效开放。在情景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培养,在选择授课难点和重点时,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基本着眼点,开发学生的智力,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3情景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3.1 创设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注重实验的科学课程,科学的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结论的基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验情景,在实验情景中融入化学规律和化学知识等,不仅能丰富化学教学的形式,营造形象、生动的课堂氛围,还能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原理,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例一:在讲解CO2密度高于空气并且不支持燃烧的这一性质时,我并没有直接引出CO2的性质概念,在课程开始之前,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细致分析,从而创设出了科学的实验情景,在化学演示的过程中,学生要自行观察实验反应,将所得现象及数据进行归纳总结,进而得出CO2的性质。具体实验过程如下,教师用集气瓶收集CO2气体,并将搜集的气体倒入装有蜡烛的烧杯中,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问题一: 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可以观测到哪些现象?

问题二: 在蜡烛熄灭过程中,下层阶梯蜡烛总是先于下层蜡烛熄灭,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具备何种性质?

问题三: 实验完成以后,大家能就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总结吗?

例二:在进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教学中,我创设了如下情景,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观察一杯纯净水是否能够无限地溶解蔗糖。实验进行中,学生会观察到在放入纯水中的蔗糖达到一定的量之后就会有沉淀,我就可以在这个时候引入饱和溶液,上部清液就是蔗糖的饱和溶液。在这样二次指出饱和溶液的定义,经由这一情景,学生便会对化学课堂有更大的兴趣,进一步也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例三:假如我带领学生在做实验时,不经意将食盐杯子和纯碱杯子混在了一起,应该怎样去鉴别二者呢?经过这样一个生活情景,就能够帮助学生们轻轻松松地掌握Cl-和CO32-的鉴别。

在化学演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引起他们的化学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规律和化学结论,进而不断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2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化学思维。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模式,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学实际出发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目光,将学生引入化学问题中来,建立起教师与学生良好的互动关系。在化学课堂中巧妙地设置问题,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学习和思考氛围。而且,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自主地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合理地设置问题情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思考和探索,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化学思维,切实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成效。endprint

教师在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章节内容时,要合理设置课堂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而更好地掌握金属的相关化学性质。设置的问题可以包括以下几个:

问题一: 能与酸发生反应的金属有哪些?

问题二: 不同种类的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是否一致?

问题三: 金属与酸接触发生反应以后会产生气体,我们如何才能检验所释放的是哪种气体?

在提出问题以后,教师要为学生留足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就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以后,就会根据问题情景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而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更多的化学知识和原理,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化学知识,进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3.3 创设生活情景,紧贴生活实际。陶行知校长曾说,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而社会就是一所学校。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逼真的生活情景,让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始终处于熟悉的环境,从而拉近学生与化学学科的距离,为学生的化学学习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将生活情景引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的生活现象,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充分认识到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化学学习中。比如,学生在学习有关金属的知识以后,就可以解释生活中有关金属的实例,切实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众所周知,黄金市场历来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投机商人便常以黄铜代替黄金,欺骗消费者。在旅游时,小明为母亲买了一枚戒指,但他害怕受骗,想寻求我们的帮助,你们能帮他进行鉴定和识别吗?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所掌握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有效辨别黄金的真伪,从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总结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创设的教学情景还有很多,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创设真实、有效、有针对性的教学情景,消除学生对化学的畏惧情绪,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规律,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而且,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学生会切实感受到化学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简单来说,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教学带来了化学教学新的革命和进步,实现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能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Z]. 教育部, 2012.

[2]邸凤刚.浅谈初中化学教学的情景创设[J].数理化学习,2014.

[3]金力忠.高中化学情景教学的创建及措施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2(04).

9.有感于《情景教学》 篇九

本次“国培”学习,我阅读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理论,受益很大。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理论中始终关注儿童的语文学习兴趣,始终把儿童放在“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片,生动的文学语言,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师生在此情景中进行文本交融的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我作为一线教师,更加明白了在教学中运用的效果。

从生活中选取典型的场景,作为儿童观察的课题,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儿童眼前,引生活之活水,成为展现情景的重要途径。以物激情,对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实物演示将观察与思维有效的结合起来,使感知的对象具有典型的意义。设计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唤起学生学习生命的活力。

10.情景教学开题报告 篇十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初中课堂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课堂上,学生自律能力差,思想容易开小差,师生互动交流贫乏,一个合适的情境的创设,就是给学生第一个实践的舞台,让学生在近似于真实的环境中增长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能够体验的本领。在教学中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师生互动,实现知识的传递。一个好的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当前,很多学生学习恐惧、厌倦,由此引发教育教学效果停滞不前,甚至下降。而与之相对的是众多名师的课,却是有声有色,学生的积极性高,教育教学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学生创设,并不断优化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上,正是这些情境让学生入迷入痴,学而不厌,让学生身临其境,流连忘怀,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可见,教师若要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就必须努力创设,不断优化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临城县各中小学正在开展“双自主、四环节”教学法的研究和实施,导学案被引入课堂,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开展探究合作,离不开情境教学,而且在初中课堂教学有效创设情境研究将极大地促进“双自主、四环节”教学法实施,它必将大幅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国内外对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究的比较多,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有一些优秀的论文在报刊上发表,一些经验也比较成功。但是,研究只停留在片面的角度,缺乏系统性。(例如: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研究较多。)而且,事例性较强,出现就课论课的情况,有的凭空猜想,缺乏依据,没有从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国内研究:对情境教学的研究,是从1978年李吉林进行情境教学法实验正式开始的。迄今,情境教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情境教学的研究主要有:有基于情境教学的种类研究如佘玉春的《新课改背景下的情境教学》(《上海教育科研》20xx年第7期)中分为启动思维式情境教学、主题式情境教学、“助兴”式情境教学等等。也有基于如何创设情境教学方法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特色

本课题旨在对如何“科学”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有效的情境教学进行研究。将从学科特点出发,通过对实验情境、问题探究情境、多媒体情境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性的创设研究,对课堂教学环节中情境的合理创设时机进行研究,从而对整个教材的情境教学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设计,使之更好的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服务。使情境素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使之真正发挥出课堂教学中激发、引导、促进、贯穿等作用,既激发兴趣,又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可以为情景教学的开展提供可以借鉴的教学模式,为情景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大量可以参考的课例,可以系统的阐释和应用情景教学的理论。

通过课题研究为平台,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改进和探索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工作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使教学素材从零散性转向系统性、科学性转变,不断调整和充实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创建优秀教师群体。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界定

教学的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从实质上看,是指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一切的外部条件,包括除学生自己学习活动之外的一切“外因”。为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需要,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基本规律为指导,“精心”创设情境,通过精心创设宽松有趣的学习氛围,设计发展台阶,设计指导环节等情境,把学习的过程真正变为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

有效性就是立足于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改革陈旧的课堂教学目标、结构和形式,改进课堂教学策略和评价标准,根据各学科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与发现问题,共同交流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让他们在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学习的实际价值和学习的乐趣。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新课程改革理论

新课程的标准最突出的特征是,规定了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确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突破学科中心,精选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过程与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建议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人本理论

人本理论重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学习,自主的构建知识结构。那么素质教育理念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讲,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多媒体应用中就要给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从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想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们主为首要的前提是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主动探究的需求,积极地进行探索。

三、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主要有三个典型的观点:

一、对个人以本身的.经验来解释现实、理解现实、赋予意义,事物由个人方式理解。

二、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

三重视小组学习,提倡加强参与使用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把“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看作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现代教育技术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理论上特别适合于建枸主义学习情境的构建,为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教学手段。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总体目标:初步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初中课堂有效情境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如何提高“利用实验、多媒体、有效问题营造教学情境”。

2、学生目标:通过情境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3、教师目标:强化科研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实现由经验型向学者型教师的有效转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有效实验情境的创设研究;

2、科学运用多媒体创设有效情境研究

3、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是七年级1、2班共计90人、八年级1、2班共计90人、九年级1、2班共计90人,以各年级一班为实验班,以2班作为对照班。

1、实验研究法,是针对选定的课题,根据一定的理论在一个或多个班级内进行有计划的实践,从而得出一定的科学结论,以便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2、对比法,利用同时教两个班课的条件研究各种情境在不同群体中发挥的作用。

3、个案追踪法。案例研究是对人、群体或组织的经历进行深入调查。

4、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总结的是自己或其他老师教育实践中的直接感受,所获得资料比较真实,所得结论实践性强。

5、调查问卷法,更好地了解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6、文献法,在科学研究的准备阶段的进行过程中经常要被使用,它是每个教育研究人员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完全在常态教学环境状态下,根据研究的具体内容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开展研究活动。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同时兼顾文献研究法、实验比较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

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8月)

成立课题组,认真部属实验工作,确定实验教师,拟定实验整体方案,组织相关理论学习,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同时实验组制定出课题研究方案,实施方案要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在实验年级范围内筛选,采取上报的评价方法。

确立实验班级、人数等研究对象。我校共三个年级(7、8、9)12个班,以七年级的1、2两个班和八年级的1、2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共计225名学生进行实验研究。任课教师作为实验教师,与非实验班对比。

3、成立中心课题组,开展培训、测评、建档工作。学校成立了以陈会峰为课题主持人,协全校各学科骨干教师为主要力量的课题组。结合我校以往承担的课题研究经验,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计划,撰写开题报告。20xx年暑假期间课题组撰写的开题报告在邢台市开题报告会议期间做了展示和交流。

4、暑期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主要培训: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使用等)。

针对课题研究的需要,结合课题组教师的实际情况利用课余时间和教学间隙对课题组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广大教师在理论上充足电,化抽象为形象,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和业务水平,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

组织实验实施,强化操作环节。进行课题研究,前期总结,召开专题研讨和经验交流会。进行实验研究,收集资料,做好研究记录,定期交流研讨,举行公开课展示;定期撰写实验报告,邀请专家进行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调整研究方案。参加优质课、论文、教育故事、教学案例等一系列评比活动。

完善课题研究,提高实验质量,发展、创新提高。总结经验出成果。

1、20xx年下半年至20xx年上半年进行课题研究,开展课题经验交流活动。在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把理论与实践过程紧密结合,以总结归纳实验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调查在课题研究中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顺利进行课题研究。学习相关教

育教学理论、收集相关信息。随时对比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做出相关对策。

通过组织课题组教师以公开课、示范课为主的形式,检验分组教学开展以来的与对照班各方面的对比。展示课题组教师的研究成果和实际的教学效果。并组织和倡导广大教师积极撰写论文、积极争取参加县、市级评优课等活动,体现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成效。孙瑞娟参加了县课题交流,陈会峰录制了《金属的活动顺序》录像,并刻录了光盘,进行了实验情境和问题情境教学的展示和交流,为情境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模式。

2、20xx年下整理完善,写出终结性实验报告。

总结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成果形成阶段:对课题实施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存档工作,组织观摩活动。总结验收阶段: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进行本校实验总结和检查评估工作,并迎接县实验总结和检查评估。

运用听课、考核、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每位实验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写出研究报告;课题完成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成效

近两年的扎实有效的研究中,我们认为我们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教师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不仅精心备课,而且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自身的再学习。增强了教科研能力。教科研是基础教育阶段,是成长的关键,每位老师必备的能力之一。通过课题研究,我了解了课题研究的几种方法,如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并加深了对课题研究过程的理解。在研究课题的同时必须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多阅读、多思考、多分析,以便促使自己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了思考;有了课题任务后,我学会了用研究的眼光去审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就促使我逐步形成了反思的习惯,从而使每一个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撰写了多篇论文,教学案例、ppt课件。开阔了视野,增加了知识储备。以课题研究为锲机,阅读了很多理论方面的书籍,让自己深入的进行学习。知道了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促进了我的

11.化学情景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中学化学 情景教学 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88-01

情景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的一种适教和适学的情感氛围,从而为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奠定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要想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是让学习者到真实环境中动感受、去体验,而非被动接受。正如Brown,Collin,Duguid在1989年首先提出,“知识只有在它们产生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意义。知识绝不能从它本身所处的环境中孤立出来,学习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情景中进行”。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是促进学生学习原动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提升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有效提高思维品质和人格素质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中学化学教育必须摆脱应试教育中的“满堂灌”模式,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为主要目标,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任务的新型教育模式,来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及科学素养等。笔者将以学生的学习为维度,来探讨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切实提高化学教学的教学效率。

一、自主式学习的情景创设

自主式学习主要是指教师通过氛围的营造、问题的创设等,来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到创造性地对学习内容进行认知、体验,来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自我建构。

案例1广口瓶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化学实验基本装置之一(展示实物),它主要用于存放药品、收集气体等,如果将它与其它装置组合起来或稍做改装,将产生各种不同的用途,由此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经过学习,大致有这样几种认识:①用作集气装置;②连接量筒或其实计量仪器,又可用于测量化学反应中产生气体的体积;③可作净化或干燥装置;④可用作尾气吸收装置。

案例2在盐的水解一节时,学生知道H+和OH-会抑制水的电离,降低水的电离度。在复习过程中可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启发:能否有微粒会促进水的电离?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新、旧知识与技能相互作用的过程,上述案例告诉我们,通过创设特定的学习情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仅可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自主地认知与体验,不断获取新知识,不断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在构建新知识的同时,能够改造、重组、完善和发展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

二、探究式学习的情景创设

探究式学习是为指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全面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发展。

案例3在一支试管中取适量的稀硝酸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另取一支试管,将此液分成两份,取其中一支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溶液褪色,然后提出问题,然后提问,讨论溶液褪色的原因并设计实验验证。

案例4在原电池的原理、形成条件教学中,利用(铜锌)原电池和门铃组成闭路电路,电铃出乎意料响起。提问:构成这样一个能够产生电能装置,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此类情景创设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科學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有效地收集信息,并学会分析、判断,形成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习惯,从而养成良好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合作式学习的情景创设

合作式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倡导学生在学习中与他人在相互帮助、相互启迪、相互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案例5在原电池教学中,根据原电池的组成、概念,让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利用一些引起含酸性电解质的水果,让学生自己动手构建原电池。

案例6“乙烯”一节中,在制备乙烯的实验时会产生出明显的刺激性气味,而乙烯本身是无色接近无味的气体,根据这一现象,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原因,并设计出除去杂质并验证乙烯存在的实验方案,然后小组间互相交流评价。

这种学习情景的创设,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学生通过探究与合作的基础上,形成了对事物意义的全面认识与建构,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元认知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得学生的自主意识、批判精神产、责任意识、团队精神有了全面的提升。

四、讨论式学习的情景创设

讨论式指通过精心的设计和组织,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全班学生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多边交流,互相探讨,以寻求获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案例7在“燃烧条件”这一教学内容中,教师将铜片放在盛满热水的烧杯上,铜片的两端分别放置少量的红磷和白磷,几分钟后,白磷剧烈燃烧,学生很奇怪,白磷怎么会燃烧起来,而红磷不燃烧呢?紧接着,将比这小的一块白磷放入热水中,问学生会不会燃烧,学生说“不会”。当教师将氧气通入水中并与白磷接触,白磷竟然会燃烧起来。教室里热闹起来,同学们议论纷纷。教师提出问题,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案例8在“硫”这一章节中,让学生讨论二氧化硫对人类的利与弊。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安排下,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查阅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这要比书本上的知识更丰富,更有趣。

这类教学情景的创设在于提出某一问题,引发学生对它有不同的看法而形成了认知上的矛盾,进而激发学生对认识的主动性和探究性,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更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客观、辩证地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

总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在这基础上再发现、再认识的过程。良好的学习情景是学生学习激情、学习思维的触发点,对于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与协作研究这种学习习惯的转变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立足于新课程理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现观念,在化学教学中灵活地运用适当的情景教学,来触发学生的心灵,启迪他们的思想,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作者简介:

上一篇:南昌航空大学个人简历下一篇:学习方法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