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培训考试

2024-07-11

手卫生培训考试(共13篇)

1.手卫生培训考试 篇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观察医务人员180人,其中医师60名、护士60名、其他医务人员60名。调查人员是经过统一培训的3名实习护士,进行暗访,并填写由院感科统一制定的调查表。依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手卫生五个关健时刻”进行统计,在统计中,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七步洗手法”严格把握洗手正确性,对不正确洗手记为“未执行”,如果手无明显体液污染时可用快速手消毒剂替代洗手。

1.2调查时间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2月、干预后4月、干预后6月进行调查。

1.3干预措施做好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请医务科配合,组织全院科室主任召开“医师领头洗手”动员大会;将“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制成PPT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授课,课件着重强调医师手卫生的重要性;进行“以医师为主体的手卫生宣传教育”活动周,并进行医师洗手表演活动;每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查,并将手卫生考核成绩放在医师质量考核中,与个人绩效挂钩;完善全院医务人员办公室手卫生设备设施:共计添设洗手池18个,张贴洗手图20张,增添快速热水器42台及干手纸箱48个。在全院形成一个医师领头洗手的手卫生常态。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科室医师手卫生执行情况,见表1。

2.2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见表2。

3讨论

3.1医师手卫生很重要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医师手卫生依从率低于护士,而高于其他医务人员。而医师是除了护士与患者接触次数最多的医务人员,且医师每天要进行查体、穿刺、手术、分娩、穿刺等各种侵入性操作,与患者接触密切,所以医师的手卫生状况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有调查资料显示:病原体可经医务人员的手广泛传播,因此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医院感染总数的30%[4]。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因为医师洗手不彻底而导致。在干预过程中,也发现医师手卫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并及时告知并纠正,如:医师认为戴了手套没必要再洗手、危险性不大的操作没必要洗手、手卫生用品对皮肤有刺激性等。此次调查中发现门诊医师的依从性最低(10.00%),分析其原因:可能与门诊医师年龄较大,资历较老,洗手意识较差有关,通过加强培训后手卫生依从性也明显提高(90.00%)。

3.2干预医师手卫生能够提高全体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本次调查发现:通过干预医师手卫生,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比干预前有显著提高。许多院感专家认为,只要采取合适的手卫生干预措施,即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医师做为医院的核心人物,他们良好的手卫生行为可以影响其他医务人员。手卫生不是一个高科技的技术,是一项简单而又难于执行的行为,因此意识更为重要。有调查资料显示:认知程度与手卫生的依从性呈正相关,是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重要因素[5]。院感科有必要加强对医师手卫生认知及依从性的监督、巩固和强化,使医师在获取手卫生知识的态度上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有效提高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3.3院感管理者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手卫生管理方案在手卫生管理方面,有研究显示:应依据医务人员各群体洗手的依从性,教育背景等的差异,开展内容不同、目标不同、形式不同的教育,不断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改善不良的洗手行为[7]。基层医院的院感管理者绝大多数为护理人员,如果管理者资历较浅或工作不够积极主动,在医院的管理地位就低,也难于应对医师的管理,所以对护士手卫生的管理多于医师。大多数基层医院还没有把手卫生纳入医师的医疗质量考核环节中,导致医师对手卫生不够重视。此次调查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强化了医师的手卫生理念,规范了医师手卫生行为,同时也促进了全体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在基层医院的手卫生管理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一定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落到实处,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保证医疗安全。

3.4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需要医院领导重视并加大投入此次调查医院投入大量经费,完善了全院的洗手设备设施。因基层医院的条件有限,大部分还没有普及感应式洗手龙头,即使配备了干手纸,使用率不是很高,这可能与科室的经济成本核算等因素有关。领导能重视、创造完好的洗手条件及合理设施是保证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基础,也是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一个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杨艳秋,高淑义,王海英.北京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8):4106-4107.

[2]程莉莉,张秀月,王大南,等.国内外手卫生行为及依从性差异比较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7):3748-3750.

[3]谷晓岚.医务人员手卫生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8):1757-1760.

[4]陈小诤,胡鹰鹰,孙朦朦,等.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3(5):299-301.

[5]秦宝聚.麻醉医师手卫生及依从性的现状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449.

2.病房手卫生现状调查及对策 篇二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手卫生依从性 对策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670-02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感染在医院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而手卫生是一种最基本、最简便、最易行的有效预防病原微生物传播的手段,是降低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为了探讨病房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我院采用院科两级手卫生检查来加强监督检查力度。抽取本院病房100名医务人员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从2013年6月-2013年12月对某医院100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其中医师44人,护士56人。通过自查与督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2结果

在本次调查的100名医护人员中,手卫生情况自查医生洗手依从率为80.9%,护士为89.6%,护士洗手依从率明显高于医生;不同手卫生时机依从率也明显不同:如接触病人后与接触污物后洗手依从率明显高于接触病人前、摘手套后与无菌清洁操作前;手卫生情况督查医生洗手依从率为88.9%,护士为94.3%,依从率明显高于自查。

3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原因

3.1对医院感染传播环节认识不足:大部分医务人员自我保护的意识强,只重视操作后洗手,但在接触了患者后往往忽略了洗手,没有充分意识到手是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

3.2 对六步洗手法的标准流程不熟悉:部分医务人员尤其是医生,对六步洗手法的标准流程不熟悉,不能按标准进行洗手,或时间太短,以至于手衛生不合格。

3.3对洗手指证的认知存在误区。比如有的医务人员认为戴手套可以代替洗手,觉得戴手套前和脱手套后无需洗手;接触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前后不需洗手;医务人员在进行同类型的无菌技术或侵入性操作时,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静脉输液等,往往忽略在处理两个病人之间洗手这一环节。往往操作前洗手率较低,而下班前、喝水和就餐前洗手率往往较高。

3.4工作繁忙是影响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因素。繁忙的工作使护理人员来不及洗手或匆匆洗手,洗手方法不规范,时间不足。

3.5 手卫生设施不够便利,从而限制了手部卫生的依从性。

4对策

4.1应加强全员培训,强化无菌观念和卫生消毒知识,提高认识,使医务人员明白手是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应通过洗手达到保护患者和自己不被感染的目的。要经常有针对性的开展院内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逐渐改变认识上的误区,从而提高洗手依从率。

4.2 推广普及六部洗手法 科室洗手池上方张贴六部洗手法示意图,由院内感染管理人员和科室质控护士专人负责,示范讲解,督导执行,使人人过关。

4.3 更新洗手设施,装备非触摸式水龙头,干手机;将洗手肥皂改为干式悬吊法,坚持流水洗手;采用消毒卫生纸巾擦手;配备快速手消毒剂,使医生在查房、护士在集中治疗护理时方便使用。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4.4 加强院感的环节质控 加强微生物采样监测,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对多次不合格者给与经济处罚,使其牢固树立规范洗手的行为。

5讨论.

3.手卫生规范培训 篇三

培训人申玥

参加人

培训日期

目的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

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手卫生设施 

采用流动水洗手医院重点部门如手术室 产房 重症监护室 等均用采用感应水龙头开 关

配备洗手前用指甲剪要求一用一灭菌配备洗手后的干手纸或设施应当避免造成 二次污染

卫生设施的位置应当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手消毒剂的选择原则

选用的手消毒剂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手消毒剂对医务人员皮肤刺激性小无伤害有较好的护肤性能

手消毒剂的包装应当能够避免导致二次污染造成致病微生物的传播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 

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

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伤口敷料之后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之后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医务人员洗手的方法

采用流动的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取适量的肥皂或肥皂液均匀的涂抹在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手缝

认真揉搓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的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

揉搓的步骤为

七步洗手法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进行交换

手卫生培训记录

培训名称:手卫生培训

培训目的: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培训日期: 培训地点: 培训机构/负责人:

培训范围:(参加人员类别,人数)培训主讲人:(主讲人姓名、职务、职称)

培训内容摘要:

一、手卫生规范中的术语和定义。1、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2、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悄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3、手卫生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外科手消毒

,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5、常居菌,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回有的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6、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7、手消毒剂,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已定、碘伏等;

8、手卫生设施,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二、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应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

2、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的效果;3、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4、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 5cfu/㎝2;

三、手卫生设施。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手

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

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应配备清洁剂;应配备干手物品 或者设施,避免二次污染;应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 手卫生生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2、外科手消毒设施:应配置洗手池;洗手池及水龙头的数量应根据手术间的数量设置,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的数量,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 应配备清洁剂;应配备清洁指甲用品;

可配备手卫生的揉搓用品;手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有效期内使用; 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采用 非手触式;应配备干手物品;应配备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及说明图;

四、洗手与卫生手消毒。1、遵循原则: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

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2、具体要求: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五、外科手消毒。1、遵循原则:先洗手,后消毒;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2、具体要求: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下臂下1/3 ;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用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无菌巾彻底擦干;

六、手卫生效果 的监测。医疗机构应每季度对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

4.手卫生培训测试试题参考答案 篇四

科室

姓名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C)

A 环境消毒

B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C手卫生

D隔离传染病人

2、手卫生包括(ABC)

A 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

B 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手

C 外科手消毒

D 消毒液浸泡手

3、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

(B)

A ≤15cfu/cm

2B≤10cfu/cm2

C≤8cfu/cm2 D≤5cfu/cm2

4、医务人员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应当进行手卫生?(ABCDE)

A 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B 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C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D清洁或无菌操作前 E摘手套后

5、关于戴手套的描述错误的是

(BD)

A 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 B戴手套前不用洗手

C 摘手套后应当洗手

D 若不是无菌操作不同病人之间可以不换手套

6、某实习生在进行戴无菌手套的练习,老师应给予纠正的操作(C)

A 戴手套前先洗手、戴口罩和工作帽

B 核对手套的灭菌日期

C 戴上手套的右手持另一手套的内面戴上左手

D 戴上手套的双手置腰部水平以上

7、关于皮肤暂居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BCD)

A 机械清洗容易被去除

B 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被污染的环境表面获得

C寄居在皮肤表层

D具有致病性,与医院感染有很大关系

8、关于七步洗手法错误的是(A)

A 只有流动水洗手时采用

B 揉搓双手的顺序可以颠倒 C 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

D 应注意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

9、下列哪一项是皮肤上常驻菌?(ABC)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B丙酸杆菌类

C不动杆菌属

D 金黄色葡萄球菌

10、什么情况下必须先用流动水洗净双手,然后再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ABC)

A 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后

B 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 C 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后 D 为新生儿进行体格检查前

二、简答题:三甲复审检查标准中,对手卫生的要求有哪些? 答:

1、洗手设施完备,包括有非手触式水龙头(重点科室配备)、洗手流程图、洗手液、干手纸、快速手消毒剂。以上设施完备,消耗品取用方便。

2、手卫生依从性≥95%。

3、手卫生正确率≥95%,重点科室手卫生正确率达100%。

4、每月领取手消耗品的单据需保存备查。

5.卫生院手卫生的监测制度 篇五

一、根据国家及医院规定制定并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和手卫生实施规范,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措施提供必要条件。

二、定期开展手卫生工作的全员性培训。使所有医务人员加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三、医院感染小组应当加强对本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四、血液透析室医务人员手卫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Ⅲ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10cfu/cm2,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五、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5)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六、当怀疑流行爆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

手卫生消毒效果监测的方法是:

(1)被检者手消毒后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

(2)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接触被检者部分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

6.手卫生培训考试 篇六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年龄18~60岁绍兴新老市民。新市民是指5年以内城市近郊失去土地的新市民。老市民是指在城市中心区域居住5年以上的城市居民。

1.2 调查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每个样本市中各抽取4个街道 (其中2个街道作为新市民组对象的来源, 另外2个街道作为老市民组对象的来源) , 然后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每个样本街道各抽取1个居委会, 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调查户, 对家庭户中符合调查要求的全部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 每个居委会调查200人。

1.3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人口社会学特征、个人手卫生状况、手卫生与疾病的认识、口腔卫生、口腔卫生与疾病的关系等内容。

1.4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方法有χ2检验、t检验、χ2趋势检验等, 检验水准为0.05。

注:标*采用的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新老市民的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新老市民各400人, 新老市民的平均年龄为39.51和39.83岁, t值为-0.37, 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老市民在文化程度、从事的主要职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婚姻状况、性别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标*采用的卡方检验

2.2 新老市民手卫生习惯的比较

新老市民在吃东西前洗手、上完厕所后洗手、去过医院或接触过病人后洗手、接触钱币后洗手、干完农活或下班回家后洗手、平时洗手时用水情况、平时洗手使用香皂、肥皂或洗手液情况、每次洗手的时间、家人毛巾共用现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在对不洗手可以引起的疾病认识方面除不洗手可以引起红眼病外, 对其他疾病的认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2.3 新老市民口腔卫生习惯的比较

新老市民在刷牙时间、牙刷使用时间、家人共用牙刷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4。在对不刷牙与相关疾病关系的认识上, 除了对牙齿发黄发黑、口腔溃疡外, 对其他疾病的认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5。

3 讨论

城市化问题是全世界关注的主题。这样一方面, 新市民难以摆脱传统农村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使得他们的健康意识、健康观念和健康素养与城市居民存在差异, 另一方面, 他们还面临着环境改变、生活和工作压力。然而在居住条件改善后, 手卫生成为新老市民所遇到的经常性问题, 且引起其重视不够。世界各国开展的临床和社区方面的研究证实正确的洗手能够预防包括腹泻和呼吸道疾病在内的感染性疾病[4], 通过正确的洗手可以显著地减少手上携带的潜在病原菌, 有效地切断接触传播[5]。

新市民在吃东西前洗手、上完厕所后洗手、去过医院或接触过病人后洗手、接触钱币后洗手、干完农活或下班回家后洗手的比例较老市民仍然较低, 可见新市民在何时洗手仍缺乏认识, 有待加强。新市民在洗手的时间、采用流水洗手、使用香皂、肥皂或洗手液等洗手方式上较老市民有待改善, 在新市民的健康教育应加强。新老市民在共用毛巾上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新市民中家人共用毛巾现象较老市民仍较为突出。这些问题出现可能与其文化程度和对洗手与疾病的关系认识有关, 本次调查发现新市民文化程度较老市民低, 而且在不洗手可以引起腹泻、流感、手足口病等疾病的传播认识不足。新市民在刷牙时间次数、牙刷使用时间、家人通用牙刷方面正确认知比老市民低, 新市民在认识口臭、龋齿、牙周炎与刷牙关系上仍有不足。这些亦可能与新市民的文化程度较低、阅读或收听一些有关健康的信息较少, 这与李慧等人研究类似[6]。老市民与新市民均在刷牙与牙齿发黄发黑、口腔溃疡认识上比例仍然较低, 在新老市民间开展手卫生和口腔卫生宣传, 显得很有必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或优势, 开展口腔健康讲座、指导、咨询、义诊等活动, 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口腔健康宣传, 形成良好的口腔保健意识, 采取口头、文字、图片宣传教育方法, 有计划、有重点、全方位地开展牙病防治知识[7]。手卫生行为得分随着知识得分的升高而升高, 提示, “知识—信念—行为”模式在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中有着重要作用, 在健康教育中要注重三者之间的转变关系, 使知识和信念更好的影响行为[8]。因此在我市新市民中开展手卫生和口腔卫生的健康教育显得很有必要。

总之, 新市民在手卫生和口腔卫生方面的知识尚欠缺, 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待进一步加强, 尤其是新市民的手卫生和口腔卫生可能仍是我们以后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鉴于新老市民的目前卫生习惯的状况, 通过多种渠道咨询、义诊、讲座、张贴海报、发放传单等活动, 以增加社区干部、核心人物和新市民的健康意识, 增强社区干预能力, 形成政府领导、健康教育机构为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为骨干的以社区为平台的干预模式, 不断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Mariwah S, Hampshire K, Kasim A.The impact of gender and physical environment on the handwashing behaviour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Ghana[J].Trop Med Int Health, 2012, 17 (4) :447-454.

[2]Pengpid S, Peltzer K.Hygiene behaviour and health attitudes in African Countries[J].Curr Opin Psychiatry, 2012, 25 (2) :149-154.

[3]汤海明.“城市新市民”社区成人教育势在必行——基于继续社会化的社会学视角[J].成人教育, 2009 (11) :17-18.

[4]王艳玲, 赵高平, 王军.银川市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规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12) :1615-1616.

[5]谷晓岚.医务人员手卫生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8) :1757-1760.

[6]李慧, 常慧, 刘懿卿.辽宁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 2012, 28 (2) :125-127.

[7]徐燕, 林潇.健康教育在提高基层大众口腔卫生状况中的意义[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9, 29 (6) :448-449.

7.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与医院感染 篇七

【关键词】医院感染、手卫生、依从性、七步洗手法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746-02

日趋严重的医院感染至今仍然是全球医疗卫生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有限,在大型医疗机构,患者密集,医务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中进行医疗活动,他们的手既要进行无菌操作技术,又要与患者和污染品直接或间接接触,往往忽视或者来不及手部卫生,以致细菌传播,污染情况严重,直接导致了医院感染。因此,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光专家指出:手部卫生关系到医患安全,提高医院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的大事。而洗手是一种最经济、简便易行的、基本的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病原体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强化手部卫生管理,强化手部清洁与消毒,以切断病原菌的传播途径。为探讨手部卫生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某院医务人员手衛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手部污染是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危险因素

1.1 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 研究证实,病原菌从感染源排出后,需要经过连续的5步才能到新的宿主体内定植或感染,第1步病原菌生存于患者的皮肤或患者周围的环境中;第2步病原菌传播到医务人员的手部;第3步病原菌在医务人员的手上生存至少几分钟;第4步如果这双带菌手执行手卫生做得不够,进而又去进行其他的医疗活动;第5步病原菌就会从这双污染的医护人员的手传播到新接触的患者,就很有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调查结果正是如此。

1.2 手部污染的原因调查

1.2.1 医疗操作 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中极易造成手污染,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体液、伤口敷料等都可造成医务人员手的污染。

1.2.2 接触物品 在医院诊疗环境中易受病原菌污染的各种环境物品,这些物品医务人员手接触频率最高,往往是造成医源性传播的重要途径。洗手用具的污染也可导致医护人员手污染。

2 手卫生管理是切断医院感染重要对策

2.1 医院领导应重视感染管理工作 医院的各级领导均应接受医院感染管理学的教育,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安全的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立各项制度,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

2.2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理念 可反复多次培训,利用专题讲座、示范洗手方法、下发洗手示意图及手消毒技术资料,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掌握洗手指征与方法,做到人人重视,并将七步洗手法图文粘贴于各洗手池旁,时刻提醒医务人员规范洗手。

2.3 更新洗手设施 医院领导应投资一定的资金,购置非触摸式水龙头[感应式或脚踏式]、烘手机、快速手消毒剂,或者用消毒卫生纸擦手。

2.4 坚持佩戴手套 医用手套可避免操作者的手被污染,降低了职业暴露的风险。

8.手卫生知识 篇八

我们为何要洗手?

一个人身体上的细菌数超过全中国的人口数。用过水龙头后,接触部位皮肤上每平方厘米可以有35,000个细菌办公场所的桌面上,每平方英寸面积的细菌可以超过3,000个。

一些病毒可以在干燥光滑物体表面存活20分钟以上。一些病毒可以飞沫形式在空气中传播。诸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可以在门把手、电脑键盘和桌子表面等存活2小时以上。许多细菌每20分钟就可以繁殖一代。中午12点三明治上的5个细菌,在适宜的环境下,到当天晚上7点,可以增殖到1千万个,三天后若无细菌死亡,则其可以布满整个地球。

在纷繁的医疗、护理工作中,许多工作都是由手完成的,因此医务人员手上各种细菌的数量往往比其他人群多,手的微生物污染情况相当严重。医院感染大部分为接触性传染,医护人员的手为病原菌重要的传播媒介,由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洗手是解决医护人员手污染、预防和控制病原菌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率的重要手段。

您会正确洗手吗?

洗手看似简单,却大有学问。许多人在洗手时,只是简单快速的搓洗一下手心、手背,就以为已经完成任务,而右图所示的阴影部分往往会被遗漏。

正确的洗手应遵循以下步骤:  如果您使用流动水+皂液洗手:

小提示:

 图示中第2-7步即为我们常说的六步洗手法,如果加上搓洗手腕即为七 步洗手法。

 洗手法不必拘泥于顺序,但要求每步必须做到。 请记住七步洗手法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 如果您使用快速手消毒剂:

非触摸式水龙头请用肘或感应开关水龙头,如为触摸式水龙头,关水龙头时,请记得冲洗水龙头,并用擦手纸巾包裹关闭开关,以避免双手洗净之后又再次污染。此外,洗手前最好脱下手表或戒指,这些部分容易藏污纳垢。擦手一定不要用公用毛巾或工作服,应使用个人专用毛巾、一次性纸巾擦干或用干手器烘干。万一身边缺乏毛巾或纸巾,又没有干手器,自动“风干”也不错。

何时应该洗手

 《WHO医疗活动中手卫生指南(2005年最新版)》中手卫生的指征: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2、摘手套后;

3、不论是否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作前;

4、接触体液或排泄物、粘膜、非完整皮肤或伤口敷料后;

5、护理病人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

6、接触紧邻病人的物品后(包括医疗设备)。

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09年)》中手卫生的指征: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 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手卫生5个重要时刻: 请您记住二前三后、把好五关。二前:接触患者前、行无菌操作前;

三后: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用什么进行手卫生?

1、普通手清洗剂――非常有效!可以清除手上绝大多数细菌。

2、快速手消毒剂――理想产品!可以更好的清除手上的细菌,并且非常方便。但需注意,如果手部有可见污渍时不应使用。快速手消毒剂优点:  比洗手有更高的依从性  比普通洗手和用抗菌产品 洗手更有效

 比洗手对手部皮肤伤害少  比洗手和戴手套浪费少  所用时间少,作用快、不 需要水和毛巾。

你还在用固体肥皂,请立即停用固体肥皂!

您会正确佩戴手套吗?

 手套的作用

1、保护自己:当接触血液,血液制品,分泌物,排泄物(汗水除外),粘膜和不完整皮肤时,手套形成有效的保护膜,防止手部被污染。

2、保护患者: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或其它会接触病人不完整皮肤或粘膜的护理活动时,手套可以减少微生物从医护人员的手上传给病人,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在照顾不同患者时,防止微生物从一个患者或物体上传播到另一个患者身上。

 手套的使用原则

1、接触或预料到要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体液、血液等或其他污染性程度高的物质;

2、医护人员的手部皮肤有破损,而需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品时;

3、医护人员接触开放性伤口或施行侵入性无菌操作时。

 手套的使用指征 清洁手套的使用指征:

1、手可能被血液、体液、患者的粘膜、分泌物所污染时应戴清洁手套。

2、工作人员接触传染患者时,做或配合胃镜、肠镜或类似检查时,应戴清洁手套。

清洁手套的选择:

1)非无菌一次性乳胶手套:采集动/静脉血、做支气管镜检查、更换湿性伤口敷料等可能发生物理性或生物性危害的职业暴露的操作中戴清洁乳胶手套;

2)一次性薄膜手套:护士在为患者进行吸痰、收集引流标本、清倒引流瓶内引流液、更换被血液、体液及粪便污染的布类(如床单)等操作时宜戴一次性薄膜手套。

3)无菌手套的使用指征:

1、工作人员在进行手术操作时;

2、护理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时;

3、进行进入体腔的侵入性操作时(如:插导尿管、深静脉置管术等)。

 手套使用的要求

1、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2、脱手套或更换手套时应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当一次活动结束时,或怀疑手套破损时,以及不同的患者之间应取下手套并洗手。

4、医护人员的手部有破损时应先用防水敷料保护再戴手套或戴双层手套;

5、戴手套执行操作过程中,避免已经污染的手套触摸清洁区域或物品;

6、不能戴着手套直接洗手,因为洗过的手套通透性增加,细菌更容易进入手套内;

7、一副手套只能用于一位患者,同时多项操作时,应按污染程度从轻到重,否则要更换手套后方可进行另一项操作(如:更换床单后进行静脉抽血就需更换手套);

8、使用后的一次性手套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

 戴手套能代替洗手吗?

有人认为洗手不方便,而采用戴手套代替洗手的方式。根据美国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协会(APIC)的调查,有很多关于手套质量的可变性报道:乙烯手套(薄膜手套)有4%一63%、橡胶手套有3%-52%的不可见渗透,另一方面是使用者可能在摘手套时无意中污染了手部。也就是说戴手套不能完全屏蔽病原微生物,因此不能充分地保护工作人员,也不能充分防止交叉感染,所以取下手套后应洗手或用消毒液擦手。

一位专家在一个长期护理机构中的研究发现:医护人员在应该戴手套时的实际戴手套率达到82%,但应该换手套时按要求完成的却只有16%。事实上,如不及时更换手套,戴同一副手套检查多个患者,可增加耐甲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传播机会。因此,不正确的使用手套是感染控制工作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10种情况需要洗手:

饭前饭后;便前便后;吃药之前;接触过血液、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后;做完扫除工作之后;接触钱币之后;接触别人之后;在室外玩耍沾染了脏东西之后;户外运动、作业、购物之后;抱孩子之前;与患者接触后、接触过传染物品的更要经过消毒反复洗;触摸眼、口、鼻前要洗手;戴口罩前及除口罩后应洗手;接触公用物件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要洗手;从外面回家后要洗手。

正确的洗手方法:

洗手打开水龙头后,流动的水冲洗手部,应使手腕、手掌和手指充分浸湿;打上肥皂或洗涤液,均匀涂抹,搓出沫儿,让手掌、手背、手指、指缝等都沾满,然后反复搓揉双手及腕部。整个搓揉时间不应少于30秒,最后再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干净,直至手上不再有肥皂沫儿为止。一般情况下,应照此办法重复两到三遍,以保证把全部脏东西去除。触摸过传染物品的手,洗时更要严格消毒,至少应照此办法搓冲五至六遍,使“保险系数”更大一些。再用清水冲洗,冲洗时把手指尖向下,双手下垂,让水把香皂泡沫顺手指冲下,这样不会使脏水再次污染手和前臂。

三个环节不能忽视:

一是要注意清除容易沾染致病菌的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部位,务必将其中的污垢去除。二是要注意彻底清洗戴戒指的部位,因为手上戴了戒指,会使局部形成一个藏污纳垢的“特区”,稍不注意就会使细菌“漏网”。三是注意随时清洗水龙头开关。因为洗手前开水龙头时,脏手实际上已经污染了水龙头开关。

9.手卫生综述 篇九

医护人员手卫生研究进展

宿州市立医院感染管理科 宋红岩

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1]。手卫生是最有效易行的控制传染病传播和扩散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而有效的措施 [2]。强化手卫生,防止外来菌定值及传播是非常必要可行的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3]。在外源性医院感染中,经手引起的直接和间接性感染占首位,多数医院感染为接触性传播所导致的病原体感染,主要出现在侵入性检查和治疗,以及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手污染或携带病原体而导致感染[4]。多年来,CDC对医护人员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手卫生条例,我国制定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于2009年12月1日实施,对控制和预防疾病的流行及医院感染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医护人员对遵循手卫生条例的重要性、必要性仍认识不足,洗手的依从性仍然很低。因此,如何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状况是目前控制传染病传播和医院感染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将医护人员手卫生及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对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医院感染与手部卫生

大量的研究及调查证实,医疗机构中医护人员在护理、诊疗活动后手上细菌污染严重,医院感染可通过医护人员手直接或间接传播[5],即手传播医院感染比空气传播的危险性更高。直接或间接经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感染占医院感染的30%[6]。有资料表明,婴儿自出生 到感染发生率与抱婴儿护士的手是否经过清洁消毒也有明显的关系,抱婴儿前护士未洗手婴儿感染率为2.65%,而洗手后抱婴儿的感染率降为1.24%[7]。有调查发现,随着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上升,医院感染率显著下降。如果医护人员在诊疗工作中洗手不规范或不洗手,必然导致病菌通过手媒介传染给不同患者甚至是医护工作者本身。有研究表明采用肥皂加流动水洗手,可使手上的细菌数量减少60%-90%,基本上达到清除细菌的要求[8]。2 医护人员手卫生研究现状

2.I有关手部微生物的研究 医护人员洗手前手部带菌量平均为822.2cfu/cm2 [9]。喻红波等[10]对护士手的细菌谱调查结果显示,护士手指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总数的76%。烧伤病房或监护病房工作人员手指革兰氏阴性杆菌携带率可高达80%[11]。一项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研究表明,接触患者污物后未洗手时的手带菌率为100%,其中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念珠菌属[12]。

2.2 有关手卫生依从性的研究 我国医护人员目前手卫生的基本现状不容乐观。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依从率不高,且差异较大,体现在不同的病区、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操作上。国内尚少梅等对178名临床护理人员在不同情况下的洗手行为进行观察,结果实际的洗手率平均只有(16.36±12.62)% [13]。接触患者前、脱手套后的医生手卫生监测合格率89.8%,护士手卫生监测合格率96.7%;Ⅱ类环境医护手卫生监测合格率93.9%,Ⅲ类环境医护手卫生监测合格率 85.9%;医护手卫生监测合格率95.2%。韩黎[14]等研究表明,整体的手卫生执行率较低,小于60%;接触患者后的手卫生执行率56.5%远高于接触患者前的35.6%[14],说明医护人员在执行操作前的洗手率明显低于操作后。科室不同,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依从率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姜宏敏等对口腔医院167名医护人员进行手带菌监测表明,医生合格率为26.40%,而护士合格率则为66.67%[15],ICU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为59.5%,依从率为64.6%;普通病房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为15.5%,依从率为23.9%。现阶段我国的医疗服务中,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基本上主导了医疗过程中手卫生执行情况。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较强,但控制交叉感染意识薄弱。如厕前后、下班前、饮水和就餐前的洗手率较高,而其他各项洗手率较低,最低的为护士自身接触。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护士没有意识到自身接触也是一种污染,因而忽略洗手这一环节[16]。值得注意的是,医护人员无菌技术和侵入性操作前的洗手率也相当低,应引起管理层的重视。有研究表明病房医护人员在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每例患者前后、非工作状态时的洗手率分别为59.46%、51.89%、97.84%。另外,临床医生洗手意识薄弱,70%的医生在洗手后为查房过程中自始至终未曾洗手,门诊医生有30%能做到在检查特殊或可疑患者后才洗手,60%的医护人员做不到在2例患者操作间用消毒液擦手。2.3洗手后再污染严重 有研究表明,采用不同擦手方式的医护人员手部带菌数和带菌率不同,其中以消毒毛巾擦手方式效果最好,全部为无菌;自然干燥或无菌纱布擦干热风干手器带菌率低,无致病菌 检出;洗手后使用经常使用的毛巾擦手,由于二次污染的原因,细菌的清除率仅为72.8 %[17],一次性纸巾、白大衣腋下、后背及臀部擦干后手带菌率高,尤其在白大衣后背、臀部擦手方式手带菌率最高,达300cfu/cm2,且有致病菌检出。

2.4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 影响洗手和手消毒频率的原因主要有肥皂不能保持干燥和清洁、皂液洗手造成的皮肤问题、工作太忙、洗手次数太多、没有足够的洗手设备[18]、习惯意识(观念不强)、培训教育不够、缺乏管理制度、干手产品不方便等。3 手卫生规范

医护人员手卫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手卫生标准。美国CDC 1985年发布了《洗手与医院环境控制指南》。1995年美国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协会(APIC)发布了《医疗机构洗手与手消毒 指南》。2002年10月CDC又发布了《医疗机构手部卫生指南》,其将洗手、手消毒等概念统一定义为手卫生,并规定了4项洗手指征。①双手有明显污迹或被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在疑似或证实有炭疽杆菌接触史时,应用普通清洁剂或除菌清洁剂及流动水洗手。②直接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患者的体液、排泄物、黏膜、不完整的皮肤或伤口敷料后,接触患者周围物体后。③进行静脉抽血、动脉采血,留臵尿管、中心静脉、周围静脉导管等侵人性操作前。④双手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至清洁部位前、戴无菌手套前及脱手套后、饭前便后。我国于2006年成立了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委员会,将“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下称规范)列入第一批制定的标准计划。该规范2009年4月 颁布,200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这标志着手卫生将以卫生行业标准的形式实施管理。该规范具有以下特点:①科学性与先进性并举。在制定规范的过程中,充分吸取了WHO、欧盟、美国CDC和澳大利等制定颁布的“手卫生指南”中的精华,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将有科学依据的手卫生要求,全部纳入规范中。②实用、可操作性强。该规范是在对我国医疗机构的手卫生工作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充分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不同地域的特点而制定的,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内容主要包括术语和定义、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手卫生设施、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手卫生效果的监测等,是我国颁布的有关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卫生工作的第一部标准。该规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手卫生工作的里程碑,必将对推动我国医疗机构手卫生设施的改进,规范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方法、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产生深远的影响,为防控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自身的安全起到重要作用。4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策略

4.I建立手卫生的知一信一行的链条 尚少梅[15]等研究表明:护士实际工作中的洗手率平均为(16.36±12.95)%,实际观察的各项洗手率与自我评价的洗手率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临床护士对洗手还只是停留在认知阶段,并没有把有关知识变成自己的信念,更没有贯彻到行动中。表明在洗手这一行为中,大部分护士还没有建立起知-信-行的链条。为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对医护人员进行正确洗手相关知识教育非常重要,目的是逐步提高并不断强化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 识,充分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对洗手和手消毒的依从性,使手卫生制度变为自觉行为,形成手卫生的医院文化。从行为科学的角度来分析,知识是构成信念的前提,而信念会指导一个人的行为。可见,拥有正确的知识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基本的前提。洗手不仅是为了保护自身避免感染,更重要的作用是预防医院感染传播、保护患者避免交叉感染,只有牢固树立这一信念,才可能促进医护人员洗手行为的良性改变。有研究表明加强行为教育干预和行为干预可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另外,多举办集中讲座、全员培训,尤其是新上岗人员、进修人员、实习人员的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手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手卫生知识、洗手指征、正确的手卫生方法等;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如张贴规范洗手示意图、设臵洗手信号提示、分发宣传册子、办宣传海报、电视滚动播放等也是帮助医护人员提高手卫生信念的必要手段。

4.2 掌握正确的洗手技术 英国感染控制中心对护士洗手行为的调查表明,89%的护士忽略手的部分表面,其中56%忽略拇指,28%忽略手指背部,16%忽略指间,16%忽略手掌。我国卫生部对医院的抽样检查发现,护士洗手常漏洗拇指和指尖,并且洗手后不擦干就开始无菌操作,以致再污染。国内医护人员操作前能做到洗手的仅有54%,洗手不彻底、擦手毛巾不合格为32%,多数人洗手后在工作服上擦干。依据洗手指征、正确洗手方法、正确洗手时间(>10-15s)、保证洗手频度(医生>30次,护理人员>35次)、擦手用具防止洗手后再污染是有效消除皮肤上暂居菌的5大要素,是监测评价洗手技术操 作质量的重要内容。医院应在有效培训的基础上,建立手卫生监督机制,由专人督察手部消毒情况,定期追踪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及时分析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及时反馈,从而促使医护人员实施正确的洗手方法。

4.3 配备完善的洗手设施 洗手设施不全或操作不方便也是导致医护人员洗手不合格的主要因素之一。医院应在手卫生方面给予必要的财力投入,如增加洗手池,提供洗手液,完善干手设施,大力推广速干手消毒剂的使用等,使洗手设施可及性强、方便、实用。还可以借鉴6条金标准来帮助提高洗手的依从性:①选择以乙醇为基础的擦手液;②洗手液应容易获得;③教育和推广洗手;④设立预防覆盖所有医院感染的经费;⑤树立高年资医护人员的榜样;⑥合理平衡医患比例。医院应为医护人员提供配备随手可得的乙醇类消毒产品,尤其是对工作负荷高和工作量大的医护人员,应在病房入口处、走廊、病床边,提供随身携带的酒精类擦手剂和床边可压取式酒精盒等[19],供随时使用。

4.4 树立行为榜样 有研究结果显示,被观察对象手卫生的依从状况受到同一空间中同级或更高级别的其他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的影响。因此,医院管理层在对医护人员手卫生情况进行检查、评价的同时,将执行得好的人员树立成洗手楷模,以促进医护人员效仿榜样,重视洗手并自觉地采取正确的洗手方法。2004年4月,由中国CDC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领衔的专家开始了我国手部卫生创议的活动,以提高医护人员对手部卫生能够降低医院感染的认识和理 解。手部卫生创议在中国的长期目标是:倡导并建立中国手部卫生指南和规范;建立医护人员和医院手部卫生的资质与认证体系。但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要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任重而道远,因此,医院应以制度为基础,以管理为手段,以监测为依据[20],做好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S/OL].(2009-04-01)[2009—06—18].[2] 钟秀玲,程棣研.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07—115.

[3] 游建萍,黄庆,府伟灵,等.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426—428.

[4] 牟玉英,王新,李君.不同病区医护人员手监测调查与分析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5):440—441.

[5] 胡国庆,林军明,潘协商,等.诗洁手消毒液消毒效果和毒性实验研究[J1.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43-45.

[6] 牛秀成,张素德,周素琴,等.医务人员洗手技术与手再污染研究[J1.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88-89.

[7] 朱士俊.新编实用医院感染学[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1994:144. [8] 尚少梅,王宜芝,郑修霞,等.促进护理人员洗手行为依从性的 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07-510.

[9] 曹乃美,扬春玲,李勇杰.治疗护士手部皮肤消毒方法的改进[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2(1):52. [10] 喻红波,邓温善.护士手指细菌谱调查及消毒效果的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85.

[11] 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30-534. [12] 张小容.医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3):298-300.

[13] 刑红霞,张红英,武建英,等.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与管理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8):639-640.

[14] 韩黎,朱士俊,郭燕红,等.中国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140-142.

[15] 姜宏敏,刘伟.口腔专业医护人员手带菌的监测与分析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4):288.

10.手卫生培训考试 篇十

【关键词】 血透室 手卫生 管理干预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 3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321-01

血液透析,是一种将患者体内血液利用相应透析器引导到体外,经过清除、过滤、净化等处理,将血液再次引回到患者体内的一种临床替代治疗方法[1]。由于这一方法对环境卫生情况的要求性较高,因此,必须要保障血液透析室内的环境消毒和医护人员手卫生清洁,从而有效保障患者血透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出现交叉感染、院内感染等问题[2]。本文对我院血液透析室中的21例医务人员实施手卫生干预管理措施,并对他们进行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比较血透室医务人员实施干预前后的手卫生情况,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血液透析室的21例医务人员。其人员年龄基本在21岁~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4±3.5岁;男性医务人员6名,女性医务人员15名;工作时间基本为1年~11年之間,平均工作时间为5.9±1.4年;文化程度中,10例为大专学历,7例为本科学历,4例为硕士学历;人员职称中,8例为护士,6例为护师,7例为主管护师。经过临床对比,21例医务人员基本资料(年龄、性别、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等)的情况比较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手卫生干预管理

①结合我院血透室的实际情况,制定全面、严格、规范、细致的手卫生管理制度,并加强执行管理的力度和监督效率。②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加强他们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的了解、认识和掌握,提高手卫生清洁的自觉性。③加大血透室在手卫生设备上的支持和投入,完善卫生清洁的配套设施[3]。

1.2.2 问卷调查

对血透室的21例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相关情况的问卷调查。具体内容包括:①干预前手细菌检测是否合格?干预后手细菌检测是否合格?②干预前在血液透析操作前、操作过程中、操作后是否洗手?干预后在血液透析操作前、操作过程中、操作后是否洗手?③干预前是否存在医院感染?干预后是否存在医院感染?[4]。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6.0软件对21例血透室医务人员手卫生在干预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并进行X2检验。当差异值P<0.05时,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统计对比显示,经过手卫生干预管理后,血透室医务人员的手细菌合格率(90.48%)和洗手率(60.32%)同干预前(52.38%,31.75%)相比明显升高,医院感染率(4.76%)同干预前(14.29%)相比明显降低,前后比较的差异性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血透室的消毒以及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清洁是患者血透治疗安全性和有效率的重要防范和保障措施。由于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会直接或间接的同血透患者及其污染物进行接触,导致病原菌侵入诱发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5]。所以,加强和提高血透室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水平是尤为重要的。本次临床研究表明,血透室的21例医务人员在经过手卫生干预管理后,其手细菌检测的合格率为90.48%,洗手率为60.32%(血透前57.14%,血透中47.62%,血透后76.19%)明显高于干预前(52.38%,31.75%),且干预后的医院感染率(4.76%)较之干预前(14.29%)有显著的下降,前后比较均存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血透室医务人员实施手卫生干预管理,能够极大的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帮助和促进医务人员养成随时洗手的良好工作习惯,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确保血透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和可靠安全。

参考文献

[1] 贾会学,李玲,任军红,贾建侠,赵艳春,赵秀莉,姚希,李六亿.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1(07):1648-1650.

[2] 武向兰,檀敏,赵慧萍,雷娟,王颖,杨洪杰.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J].中国血液净化,2011,08(04):216-218.

[3] 程莉莉,张秀月,臧彬,李国福,于晓江,赵鹤,张丹晔.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干预对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0(15):3300-3302.

[4] 许红梅,黄莉莉,朱晓星,褚小玲,熊德华.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提高血液透析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J].中国血液净化,2011,04(11):636-638.

11.手卫生培训考试 篇十一

关键词:陪护人员,手卫生,现状

医院内工作人员的手卫生问题一直是院感管理中心最关注的焦点。文献报道, 医院感染常常直接或间接通过手传播, 因医院工作人员洗手不彻底造成的感染占医院感染发生率的30%[1]。手卫生已经成为降低医院感染最可行、最重要的措施[2]。专职陪护人员已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不可缺少的一个角色。他们的服务对象也是患者, 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的特殊人群, 陪护人员的手作为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媒介, 特别是在大量的基础护理中, 与患者接触频繁, 接触到致病菌的概率就增加, 陪护人员的手也成为了病房内手部污染严重人群之一, 也就是说要降低老年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陪护人员的手卫生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将医院专职陪护人员手的卫生现状及手卫生的监测分析, 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在事先没有通知的情况下,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个老年康复病房的45名专职陪护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学监测及手卫生情况检查, 其中女性37名, 男性8名。年龄43~56岁, 文化程度:高中3名 (6.7%) , 中学29名 (64.4%) , 小学13名 (28.9%) 。

1.2 采样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 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2次 (每只手涂擦面积30 cm2) , 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 剪去手接触部位, 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 m 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验科培养。之后, 要求护理人员清洗手部, 研究人员在旁观察, 不得给予语言提示等, 不得当面记录观察结果。

1.3 监测结果判断标准: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进行。

2 结果

2.1 45名陪护人员手部皮肤在洗手前超标43例, 平均菌落89.5 (cfu/cm2) , 洗手后的细菌含量与洗手前相比明显减少, 见表1。

经卡方分析, P<0.05, 可以认为洗手前后的手细菌污染情况有显著区别。

2.2 洗手技术检查情况:与糟糕的手卫生检查结果相对应, 洗手技术的检查也不乐观。结果见表2。

3 分析

3.1 陪护人员手的卫生现状

3.1.1 操作前后手清洁和消毒是切断病源微生物的重要措施:医院感染常常直接或间接通过手传播, 陪护人员作为医护人员中的特殊人群, 为患者提供生活上的照顾。从检测的情况看, 陪护人员的手的确存在大量细菌。陪护人员的手作为携带病原微生物的载体, 与患者接触频繁, 也极易造成医院感染, 通过洗手前后手污染情况比较, 洗手后的细菌含量比洗手前均明显减少, 陪护人员的手部清洁与消毒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之一。

3.1.2 缺乏规范的培训与监管是导致手卫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从洗手技术检查情况看, 陪护人员洗手没有经过规范化培训, 洗手只洗手掌, 常会漏洗拇指和指尖、指缝, 洗手时间不够, 并且洗手后不擦干或习惯性地用反复使用的毛巾擦手, 以致造成再次污染。所以对陪护人员的手卫生知识进行培训与监管是防止交叉感染的一项势在必行的措施。

3.2 加强陪护人员手卫生的培训与管理

3.2.1 加强陪护人员手卫生的培训:中心院感科在每个病区指定一名护士为院感专职管理员, 院感专职管理员上岗前进行专门的培训, 包括如何做好监督, 收集有效资料, 每月分析一次合格率, 上报中心院感科。中心院感科根据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计划, 组织家政的所有陪护人员进行院感知识的培训, 培训人员不仅局限于在岗的陪护人员, 还包括新上岗的陪护人员及患者家属, 培训内容包括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以及不良的手卫生习惯能造成交叉感染、洗手指征、七步洗手法、手卫生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等。采用多方位、多种形式教育, 让陪护人员认识到洗手不仅仅是为保护自己避免感染, 更重要的作用是预防医院感染传播, 保护患者避免交叉感染, 通过经常性督促和教育, 由被动变为主动, 自觉用流水洗手, 防止洗手后再污染。

3.2.2 加强监管与宣传:提高陪护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 让陪护人员认识到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与自己每一次的手卫生有一定的关联, 同时在病房, 对进入医疗场所的患者、家属及其他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的宣传, 患者入院时由院感专职管理员进行示范式手卫生宣传, 指导七步洗手法, 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 让患者监督陪护人员的洗手行为, 院感专职管理员不定期到病房指导陪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及操作标准, 询问患者, 你的陪护是否已做到了正确洗手, 调动患者的主动参与积极性, 让患者及家属来督促陪护人员的洗手行为, 是手卫生有效易行的监督措施, 从而提高陪护人员的洗手自觉性。

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年康复病床数量不断增加, 专职陪护人员已是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可缺少的一个角色。他们的服务对象也是患者, 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特殊人群, 陪护人员的手也成为了病房内手部污染严重人群之一。手卫生是降低医院感染最基本、最简单、最可行、最重要的措施, 也就是说要降低老年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陪护人员的手卫生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陪护人员在工作中也要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操作前后自觉洗手, 规范洗手, 保证“手卫生”, 中心院感科也要将陪护人员的手卫生列入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人群, 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指导, 保证陪护人员洗手的质量, 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2.手卫生规范试题 篇十二

科室: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获得,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的是(A)A 暂居菌 B 常驻菌 C 病毒 D 支原体

2、接触传染病患者后刷洗双手,正确的顺序是(A)A 前臂,腕部,手背,手掌,手指,指缝,指甲 B 手指,指缝,手背,手掌,腕部,前臂,C 前臂,腕部,指甲,指缝,手背,手掌 D 手掌,腕部,手指,前臂,指甲,指缝

3、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A 环境消毒 B 合理使用抗菌素 C 洗手

D 隔离传染病人

4、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

(A)A ≤10cfu/cm

2B

≤5cfu/cm2

C ≤15cfu/cm2

D ≤8cfu/cm2

5、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B)A ≤10cfu/cm

2B ≤5cfu/cm2

C ≤15cfu/cm2

D ≤8cfu/cm2

C)

(二、多项选择(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关于皮肤暂居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BCD)

A 机械清洗容易被去除

B 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被污染的环境表面获得 C 存活时间较短,会自行消亡

D 具有致病性,与医院感染有很大关系 E 不具有致病性,与医院感染没有很大关系

2、手卫生包括(ABC)A 洗手 B 卫生手消毒 C 外科手消毒 D 消毒剂泡手 E 手消毒剂使用

3、手消毒指征(ABCE)

A 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B 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C 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D 接触消毒物品后 E 无菌操作前

4、关于手卫生设施的配备正确的是

(ABC E)

A 水池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B 尽量使用皂液洗手,使用的固体肥皂应保持干燥 C 干手物品或者设施应当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D 科室内可以设公用擦手毛巾方便医务人员 E 科室内擦手毛巾应一人一巾

5、什么情况下必须先用流动水冲净双手,然后再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ABC)

A 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时

B 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

C 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时

D 为病人进行身体检查前 E 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

三、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免冲洗手消毒剂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用水冲洗的手消毒剂。包

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3、手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有效期内使用。

4、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采用非手触式。消毒剂宜采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消毒剂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

5、应配备干手物品。干手巾应每人一用,用后清洁、灭菌;盛装消毒巾的容器应每次清洗、灭菌。

6、外科手消毒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7、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8、卫生部要求:层流洁净手术室、普通手术室、产房、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洁净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 5 cfu/cm2。

9、卫生部要求: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及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等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

cfu/cm2。

10、手部常见的细菌分为 皮肤暂居菌

接触传染

两种类型。

四、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手皮肤消毒方法:用清洁剂认真揉搓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指尖、拇指、腕部,时间不少于10-15秒钟,流动水洗手(√)。

2、《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外科刷手不必应用刷子蘸洗涤剂将指甲内污物刷净,并洗净双手臂,擦干,再用手消毒剂刷手或泡手。(×)

3、《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新生儿病房(室)入口处不应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不用严格洗手、消毒、更衣。(×)

4、《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工作人员进入ICU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5、只要手套没有破就不用担心有害微生物会污染到手。(×)

6、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

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 性。(√)

7、洗手池设置在手术间附近,水池大小、高矮适宜,能防止洗手水溅出,池

面应光滑无死角易于清洁。洗手池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8、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9、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之前可以不洗手,接触之后必须洗手。(×)

10、医务人员为病人换药前必须进行洗手或手消毒。

(√)

五、简答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外科刷手消毒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1)不应戴假指甲,保持指甲周围组织的清洁。

(2)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

向肘部。

(3)洗手与消毒可使用海绵、其他揉搓用品或双手相互揉搓。

(4)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肥皂(皂液)清洁双手。

(5)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具、揉搓用品如海绵、手刷等,应放到指定的容

器中;揉搓用品应每人使用后消毒或者一次性使用;清洁指甲用品应

每日清洁与消毒。

3、在临床工作中哪些情况下应洗手? 答:(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2)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

(4)接触清洁或无菌物品前

(5)接触病人粘膜、破损皮肤后

(6)接触污物后

(7)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后

(8)脱手套后

(9)进食或下班前

4、常驻菌?

答:指能从大部分人的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的寄

居者。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

5、暂居菌?

13.手卫生管理制度 篇十三

为加强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要求如下:

1、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制定并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

2、对医院职工开展全员性培训,使所有医务人员加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及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3、全院必须配备合格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必须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洗手。各科室必须配备足够的、有效期内的洗手液和速干手消毒剂。

4、科室每季度应对重点部门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流行爆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不同环境下工作的医务人员,手的卫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2⑴ 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10cfu/ cm。

2⑵ 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卫生要求应≤5cfu/ cm

5、医院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血透室、口腔科、妇产科门诊人流室等重点部门应采用非手触摸式水龙头开关,流动水洗手,洗手液和干手设施避免二次污染。

6、进行外科手消毒时,禁止佩戴假指甲、戒指等饰物。

7、洗手后应使用无菌巾擦手,盛装无菌巾的容器应当干燥、灭菌。

8、每月对洁净手术室、输血科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监测。每季度对产房、儿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供应室、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治疗室、换药室等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监测。

9、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⑴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⑵ 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10、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⑴ 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⑵ 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后。⑶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⑷ 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⑸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⑹ 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11、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⑴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⑵ 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12、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对手卫生依从性等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反馈。科室每月对手卫生情况进行自查,落实手卫生制度。附:六步洗手法步骤

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2、取适量洗手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搓揉步骤为: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互相揉搓;

(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上一篇:中国传媒大学好吗下一篇:八年级物理下重力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