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装帧设计说明(精选7篇)
1.书籍装帧设计说明 篇一
大多数精心设计装帧过的书、杂志和产品宣传册出版数量相对比较少, 因为它们往往都需要手工制作。这也使得每一本书的售价都很昂贵, 限制了出版数量。人们把每一本都视为珍藏本, 这也是他们具有价值的主要原因。
印刷品在未来的发展中, 依然会保持着传统所推崇的精神———重视结构、外形、材料和功能。它们会给每一页纸张以独特的魅力。
在今天, 大多数设计工作是用电脑完成的, 人们感到设计者与印刷品之间已经很少有联系。设计独特的书、杂志和产品宣传册, 也不像以前那样讲究手工工艺制作。设计者在印刷品设计到出版的整个流程中的作用被减弱了。
印刷出版物经常被认为只追求视觉效果, 但其实它们也包括油墨、胶水的气味, 纸张的沙沙响声等嗅觉和听觉的效果。印刷品最显著的物理特性, 有重量、厚度和手感, 且书籍、杂志和产品宣传册显然是要被设计成易握在手中的形式。我们认为书籍是收藏了文字和图片, 并使得这些内容合理组合的不同寻常的“载体”, 这正是由于书籍具备除了内容以外更丰富的含义, 使得它更加受到人们的珍爱。
威廉·莫里斯 (Willian Morris) 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完美图书”的概念, 他认为书籍的理想版式形式是建立在一些基本构成原理基础上的。字距和行距应当小, 字形应当精致, 正文应当安排在页面适当的位置, 页边适当留出空白, 理想的书本应是用手工制作的纸张。但是如果当时的造纸水平有限, 纸的类型应当强调实用性, 而不提倡“华而不实”。关于装帧, 他认为优秀的版面设计应当与整体统一, 而不是一本书里某个插图带来的效果。当然, 有许多带插图的书如果版面设计的恰到好处, 那就可能成为一件绝无仅有的艺术品, 就像一座装饰适当的优秀建筑物, 或一部措辞优美的文学作品。在今天看来, 威廉·莫里斯的书籍装帧观点十分保守, 而在19世纪末, 他的观点却很有新意。他强调形式感, 为现代装帧设计奠定了基础。
莫里斯提出的“完美图书”的说法, 是理想化的, 甚至不能实现, 而只是对“完美”的接近。莫里斯对理想书籍的憧憬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他对理想书籍的概念却是模糊的空想理论。
在21世纪, 装帧别致的各类书籍已经变得十分普遍。然而直到15年前, 书籍装帧还以本色为美, 无须专门设计, 类似纯天然食品。书籍装帧的基本形式从古登堡开始几乎就一成不变, 设备和材料也许改变许多, 但是书由页面装订却不曾改变过, 我们的阅读习惯也几乎固定。但是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我们的阅读习惯要改变, 我们对于固有读物的处理方式将重新设定, 我们看图片的方式也被改变。在装帧设计中, 一度曾经被认为是反常和难以理解的某些想法, 不再被认为是异端, 并在心的科技指引下重新焕发光彩。
书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 信息是被传递的方式从根本影响了书的内涵。设计者的工作就是从作者的角度去分析, 什么信息是作者希望传达的;从作者的角度考虑, 什么信息是读者希望接受的, 这个过程一定要清晰明了。尽管今天的设计者把很多精力投向开辟网站这一新领域, 但仍然有不少读者习惯于纸介质读物。装帧设计者在创新设计的同时, 必须更尊重读者的阅读习惯。
今天的人们或者会有这种想法, 印刷出版物在未来只能作为装饰品或者奢侈品, 而数字媒体化将会占据主流地位。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 这完全可能发生, 一些人只对新型材料的出版物或者有着独特装帧的出版物感兴趣。然而,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 常规的书、杂志和宣传册仍然会占据我们阅读的绝大部分。因此在中国首次使用木活字印刷后的一千年的今天, 人们发现印刷品依然无处不在, 虽然式样相对单一, 但这也是印刷品普及所带来的必然代价。
我们应当注意到, 每一项新的科技发明都带给人们新的流行话语, 这些流行话语反过来促使科技发展和影响人们的行为。新科技产生了新的沟通方式和沟通理念。虽然, 我们的概念里出现了“唯物主义”, 但是, 时代发展的特征是非物质化的。
互联网带给我们新的网络用语。新媒体的发展, 带来新的概念, 要求新的流行用语。例如“互动”、或者“参与性”、“交互作用”被广泛而强有力地宣传。那么到底“交互作用”是什么意思呢?
我认为, “交互作用”意味着动态的关系。书籍在现代正在与非物质化的, 即精神的东西较量, 如今电子阅读器正在互联网上通用, 打电话时候也可以看见对方, 那么书籍也必须全副武装, 能“歌”善“舞”的出来接受挑战了。
这里的“交互作用”主张书与其使用者有着互动的关系。他们是“使用者”, 而不只是“读者”, 书中蕴藏着一种使用性, 是一部机器。
在这样一种“交互作用”下, 书籍不再教条死板的让读者接受已经完全指定的视觉流程、阅读顺序以及内容, 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阅读, 而不必拘泥于以往任何阅读习惯。我们可以参与到书籍的再设计之中, 动手去完成设计者留下的未完成的部分, 或者发挥创造力, 使得手中的书籍成为自己再创造之后独一无二的作品。这一过程将饶有趣味。
各种关联设计在联合设计室的书《橘色书》中有所体现。这是一本设计咨询手册, 内容展示产品和公司的设计理念。书没有标题, 只有一个橘红色的封面, 浏览此书, 会看到按字母顺序排列一系列设计概念, 从“特性”到“精神”。这些设计概念实际上是当代商品经济环境下的原则。《橘色书》解释了消费者和新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关系。
设计应当是符合逻辑和直观的, 更愉快的, 互交的。读者也许会对一本介绍产品设计原理的书不感兴趣, 但《橘色书》同时列出了在设计原理的指导下作品, 读者会很有兴趣的从后翻到前, 产生这样想过的原因在于阅读顺序的排列方式完全不同, 作者分别将介绍原理和作品案例的页码交替排列, 前者比后者断3mm, 这有效的3mm完全改变了这本书的样貌, 读者从一个方向翻书时候会看见设计理念内容, 从相反方向翻阅, 则看见设计作品。
《橘色书》中, 一个简单的介绍互交关系的方式是通过“后期效果”。如果你认为书只是书, 在看过这本书之后, 这个感觉会立刻改变, 它给人强烈的悬念感。这种后期效果在悬念小说及电影作品中经常使用, 将谜底留到最后揭晓, 这对读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电子读物已经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当人们不再在意阅读的旧有规则时候, 这些新的装饰规则也就显得不再奇怪或不习惯。过去从物理和心理方式来规范装帧, 而现在的装帧设计, 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阅读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威廉·莫里斯成为了现代图书设计理念的先驱, 他的关于“完美图书”的理想, 从时间和空间上时间的距离都已经不再遥远。
在注意版式和书籍外观的同时, 书籍的材质、印刷工艺、结构以及装订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
书的变化没有定数, 只要需要, 书将永远存在。我们不可能预测出书未来发展的走势, 也许书籍将以完全不同的形式被重新创造。然而, 在这个时代, 如果未来的书具有“关联性”的特点, 书籍将再次获得不同寻常的活力。或者我们可以从对儿童书籍的设计中得到启发, 通过阅读, 孩子获得语言能力, 同时,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在空间、形状、颜色等方面与周围世界建立了不同的关系, 他们将来会创造属于自己的图书。类似用“登陆”代替“阅读”, 也许我们将亲眼验证并参与这种书的发展演化。
参考文献
[1]姚鹤鸣著.传播美学导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鲍宗豪.网络文化概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3]张杰.网络社会崛起下艺术设计的若干特点[J].装饰, 2006, 159:32—35.
2.书籍装帧设计要注重文化 篇二
关键词: 装帧设计 文化
书籍艺术是人类社会史的一部分。 当然,物质生产与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它从简单向复杂、从原始向成熟、从手工业向机械化的工业发展。中国书籍早期形式,书籍的起源必须从文字的起源讲起,没有文字就不可能有书籍。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甲骨文,甲骨是占卜的用具,甲骨文的内容主要关于占卜的记录,董作宾的《新获卜辞写本后记》里记载,发现有刻着“册六”两字并有穿孔的龟甲,是便于串联成册的,因此也称龟册;外国书籍早期形式,最早的象形、文字和表音文字产生于公元前四千年末期的幼发拉底河和尼罗河岸边,当时埃及人用海草的茎制成的海草纸,巴比伦人用泥制成泥板,在上面刻文字,一直到印刷术发明后的形成的现代书籍艺术。正如格哈特·豪普特曼所说的“书籍包括了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没有什么比书籍占有人类文化更值得敬重、更了不起和更重要了。书籍应当在书籍的所有部分都有最好的艺术质量,它那与内容吻合的形式应给人以完整的印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高水平的书籍设计形成了那里的书籍艺术,书籍艺术的意义是它体现了一个国家高度的文化生活,所以书籍是我们人类不断发展的文化载体。
〈一〉
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特点,反映某个或某几个特定历史阶段政治和经济状况,具有知识价值的精神成果总和,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设计艺术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它不仅以物质形态出现,同时又以隐型文化精神出现。文化存在于思想、情感和起反应的各种业已模式化了的方式当中,通过各种符号可以获得并传播它。装饰艺术本身是一种文化媒介,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家总是在民族传统的继承中,反映民族的时代精神,因此,民族性就就贯穿在各个时代的艺术中。首先,装饰是人类伴随创造行为和创造方式而显示的一种能力,人文和设计文化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在传统文化当中,可以充分发挥文化传承中的传统与现代性相统一的作用。其二,设计文化是一个动态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在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中,装帧设计作为形式的一部分获得了独立的意义,成为文化的物化形态。除了供给它原有的功能外。在平面的或立体的空间上,无意识存留着文化的印迹。就拿中国传统图形艺术而言,早在文字诞生之前,人类就已开始使用图形符号来传情达意,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样与崖壁上的岩画刻符都记载下了人类最初对自然界的认识与理解,这些图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文明的进步与外来文化不断融合而延伸衍变,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体系。
中华民族在长久的历史流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对这种传统文化的继承,装帧设计可以借助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来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装帧设计民族风格与现代特色。因此,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生活在中华民族这块黄土地上的人有着自己阐释事物的方法,他们喜欢美好的、寓意祥和事物。在装帧艺术上反映为许许多多的吉祥文样、吉祥话语,并且做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二〉
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电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设计过程和方法为设计工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空间,电脑扩展了设计的自由度,启发了人们的联想和创造,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过于容易生成的特殊效果导致被迅速滥用,在设计中忽略其中的文化精髓,设计品味被引向繁锁、孱弱和庸俗,金属字、放射、旋转、累赘的重叠合成,充斥了书店和地摊,当我们在这高科技飞速发展、多网络、多媒体强大冲击时代,要冷静下来,对于电脑所提供的极其丰富的功能效果,必须有节制、有选择地加以运用,否则各类别书籍将失去独特的风格。我们将看不到书籍特定的时代性和文化背景。每一个社会发展时期总有特定的文化语境(包括个人和社会生存方式、社会心理、伦理规范、语言形态、价值体系、审美趣味和艺术活动),而文化恰如一双无形的巨手,富有艺术地并塑造着人的生活形象。恰当而有效地表现书籍内容、设计者应事先对书籍的内容、作者意图和读者范围尽可能有一个详尽的了解,设计要与书籍内容、书籍种类和写作风格相符合,做到形式与内容一致,在书籍设计不断演化中,除了在艺术上和技术生产上都有很高的质量提倡创新,还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文化风格设计.装帧设计作为一个文化的实体表述一定的文化信息。要找到一种解读文化的语言,并用视觉的形式把文化内在的共性表达出来。装帧设计艺术的符号语言,可以充分利用文化历史上的信息,如物用性客体对象的精神意义与社会信息,人是文化的主体,文化是在人的能动创造过程中产生,这种自觉的“创造过程”才是第一性的东西,才是人类生活的“原始现象”,才是文化的本质,这种“创造过程”的文化哲学实际上可化为一个基本的公式,即:“人——运用符号——创造文化”。文化是装饰艺术的底蕴和依托。装帧艺术大量运用在各专业出版物的设计、印刷、宣传发行中,它本身构成了出版文化内涵的一部分。优秀的装饰设计与出版物的内容天然混成,可以起到实用性、艺术性、文化性相得益彰的作用,是培植和张扬文化的重要手段。当然,文化的继承并不是复古主义,而是再创造和在发展。脱离民族性的文化,便会失去原有的生命力而变得枯萎。我们回顾一下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他是我们现在书籍艺术的开拓者,他在1926年《呐喊》再版时进行了设计,封面用枣红色书纸,在封面的中上方用黑红字横式方块,社名用表宋铅字、书名字像利刀铸刻的那样充满着力量,大面积的红色沉着有力,它渲染着受害着的血迹,召唤着斗争和光明,这《呐喊》是勇猛不可阻挡的,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是很巧妙。更多的是着眼于书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体现,这种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是一种深层的文化,这包含着与书籍相关的时代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等。书籍应当是显露它的文化内涵意义和表现深层的文化意味的表现符号体系。
〈三〉
文化是设计文化内涵的渊源。任何一种物体不可孤立的去看它,含混多样的东西需要多角度的审视,即使在装帧设计的历史承载着民族文化的艺术史,是从事装帧设计的重要资料和创作灵感的来源。以心理、精神元素为主的设计语言是在构思和传达意象过程中,主要从心理运动的轨迹构筑意象并传承民族文化的特点。《中华文明史》是近期推出系列丛书,以黄河作为主线,喻示由母亲河养育的华夏文化,以暗红色及不同时期的图案凸显出历史的凝重与发展进程,设计有整体性、连贯性,传达的神气与韵味,古人云:文章以气韵为主,气韵不足虽有词藻而非佳作妙也。关于书画:若气韵不同,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这种无形的“文化底蕴”通过有形的视觉形象传达出来,具有较主同文化品位及欣赏价值。吕敬人设计的《中国当代藏石家多品大典》体现了较浓厚的民族文化风格,白底,以书法体“石”为大标题,简洁明了,字体活泼不呆板,在土黄色烫金的书名下是作者名字,谐调色彩形式充满着现代意识,整个设计显得变化不乱,字体烘托着一块自然造型石头,不失为高雅,整体体现出“民族性和东方美”。试以《明式家具》一书的装帧设计,当我进行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自然想到精美的良木刻雕装饰手法,涵藏着无穷的美学意蕴--超凡脱俗,焕采生辉。它的美学价值远远超出了传统家具本身的外在价值,实为中国古代典艺术之奇珍,在设计中我领悟了明代文化,归纳出一项颇为突出的美学原则。一日点睛之笔,这是指在明式家具的显要位置点缀以纹饰,给家具安上“眼睛:使家具富有生命的活力。力求创造灵动通秀,主题突出的美学效果。二日流动之线,这是指桌案四周施以雕刻,以求家具在静态中展现动态感,给家具环绕上一条流动的“飘带”,以产生流动之美。这些家具腿足肩部多雕兽面,桌板多雕螭纹凤纹、花草纹,纹饰异常生动活泼。三日工巧之韵,这是指家具雕刻极力表示奢华与缛,以达到热烈华丽的审美效果。我翻阅大量明代家具资料,被一幅明代《黄花梨莲花螭纹曲屏透雕》图片吸引,雕件中心饰两螭纹,四周有对称莲花纹。莲花枝梗穿插四旋,清楚流畅,爽朗明快,毫无牵强生硬之感。直接反映了明代时期艳丽的雕饰,以展示其贵族气象,我立马想到用此图片用于封面设计,充满整个封面,尽现其巧妙雕刻艺术以木雕的原色褚石为主调,运用现代电脑技法给主题垫一层透明白底,采用深蓝色黄草体。巧妙地突出主题,又使画面显示简洁朴实,带含意味的形式,较好地体现了书籍的主题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时代的来到,大众传播媒介,社会的发达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跃进,我们发现置身于一个视觉图像“爆炸”年代。扑面而来的充满诱惑力的电视画面和影蝶镜头,琳琅满目的时代商品,五采缤纷的商品广告,精确逼真而又丰富繁多的电脑图像,令人晕眩的取之不尽的国际互联网,都向我们展示视觉图像的神奇力量,面对神觉图像的狂轰滥炸,我们更要不失注重文化设计来遏止视觉干扰,把握好这种“度”,如能象陈年佳酿般经得起细细品味。
3.《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标准 篇三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
课程学分:5
总学时:80
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1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对书籍的构思
与创意、制作与成型、材料选择与工艺制作的训练培养学生应用不同创意方法完
成书籍装帧成型的能力。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调研、创意、制作的相关知识。
先修课程为版式设计、字体设计等。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服务书籍出版的策划、设计和成型的实际需求为课程开设的依据。
以书籍装帧设计从创意到装订完成的全过程为该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以项目任
务为载体,以学生认知能力规律和书籍装帧设计的调研、创意设计、制作的工作
流程编排课程内容。
建议课程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设。
学时数为80学时,5学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综合运用创意的方法完成书籍装帧的设计与制作
工作,能够认识书籍装帧设计是一个立体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多因素的系统工程。能够运用书籍装帧的评估方法对书籍设计项目进行专业的测评。
2.1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能够开展书籍装帧设计的调研与分析工作;
●能够根据各类书籍装帧设计目标需求制定合理的策划书;
●能够综合运用创意与制作技巧完成项目的前期调研、创意与装订完成工作。
2.2
知识目标
●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原理;
●熟悉书籍装帧设计的策划调研方法;
●
熟悉书籍装帧设计的创意表现方法;
●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成型流程;
●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材料选择与装订规律。
2.3
素质目标
●提升学生对书籍装帧设计的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书籍装帧设计的测评能力
●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
树立学生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四、实施建议
4.1
教材及参考资料选用
4.1.1教材选用及编写
教材选用《书籍装帧设计》刘宗红,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4.1.2参考资料选用
参考资料《书籍装帧》胡巍、史亚丽,东方出版中心。
4.2
教学建议
4.2.1教学条件和环境
1、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使教学与实训紧密联系,保持学习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的一致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国内各大设计网站,拓宽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相关知识和能力。
4.2.1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
1、实行任务导入、理论讲述、项目工作的新型教育模式,采用启发、欣赏、实例制作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2、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的开发性和灵活性。
3、要以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4.3
学业评价
本专业课程采取集中授课,按平时成绩、项目模块训练成果、阶段性课程结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
1、平时成绩30%,(包括出勤、习题练习、调研、单项技能训练等)
2、综合项目模块训练成果考核50%,3、阶段性课程结束命题考核20%
4.4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课程资源是指依据课程性质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本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它主要包括:
1、教学PPT、装帧材料选择与使用
2、校内实训室
2017年X月初稿
4.书籍装帧设计课程评分标准 篇四
学生《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成绩的评定,主要依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按照要求创作的书籍装帧作品样品的等级来进行综合评定。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考核的内容为每个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的书
籍装帧设计的综合评定,书籍类型及名称从教师提供的书目库中进行选择,以组为单位,团队合作进行书籍设计。
2.作品数量:每组完成2本书籍(黑白文字书籍、彩色图书)设计样书
成品及每人在实践阶段过程中完成2个封面设计及相应的2套样板页设计稿(包括目录、扉页、篇章页、正文页、前言、后记、版权页)。
3.评分办法:评分小组成员为本专业老师,人数不得少于3名,组成评
分小组在规定地点、规定时间进行封闭式打分,评分过程中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依据学生作品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考核小组可将作品分为5级,每个级别有10分的差距:即A级100—90分;B级89—80分;C级79—70分;D级69—60分;E级59分以下。各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观点在相应级别中给学生打分,当场进行统计整理,平均之后得出的成绩就是该年级学生的专业成绩,再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考勤、作业完成等情况提供平时成绩。课程的学期总成绩为:专业成绩(含样书与样板页成果评定,占70%)+平时成绩(包括考情与市场定位、市场调查分析与工作计划表,占30%)。
4.评分设定依据:
A级:书籍装帧设计理念先进,装帧新颖美观,符合书籍内容需要和
发行要求,便于运输、销售与使用,有较好的货架展示效果,具有艺术欣赏性,样书设计、制作完整,并具备可实施性。
B级:书籍装帧设计知识运用灵活,装帧设计美观实用,符合书籍内
容需要和发行要求,样书设计、制作完整,并具备可实施性。C级:书籍装帧设计知识运用灵活,书籍装帧设计符合书籍内容需要,样书设计、制作完整,并具备可实施性。
D级:基本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设计过程和相关知识,书籍装帧设计
符合书籍内容需要,样书设计、制作完整。
5.书籍装帧设计说明 篇五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艺课,是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方向、包装设计方向设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对书籍的文字设计、插图设计、色彩的装饰设计、书籍的版面设计等知识有基本了解和掌握,初步具有进行书籍装帧设计的能力,为学生之后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对书籍的文字设计、插图设计、色彩的装饰设计、书籍的版面设计等知识有基本了解和掌握,初步具有进行书籍装帧设计的能力,为学生之后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6学时。
2.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12学时。
3.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书籍装帧概述及书籍的基本知识(1)书籍装帧概述
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概念;了解书籍装帧的简要历史,书籍装帧设计的含义和目的,书籍装帧设计的任务和要求。(2)书籍的基本知识
了解书籍发展的简史;了解国内外书籍的形式,抄本的形式,印刷技术的发展;重点掌握书籍的组成要素。
第二章
书籍装帧设计的设计程序及要点(1)书籍的设计程序
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具体任务和设计原则;掌握书籍设计的程序、步骤。(2)书籍的开本设计
掌握书籍开本的概念;理解开本与图书内容的关系;了解纸张规格、纸张的开切方法及畸形开本的相关内容。(3)书籍的装订设计
了解装订形式的基本分类;理解平装、精装、活页装的设计原则和特点。(4)书籍的版式设计
掌握书籍版式设计的基本流程;了解版式设计中字距、行距、段落区分、页码、书眉、标题等部分的常用形式和设计方式。(5)书籍的封面设计
掌握平装、精装书籍封面、书脊、封底、护封等部分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了解封面的几种常见展开方式;了解一些特殊效果的实现方式。(6)书籍的扉页和衬页设计
了解书籍装帧设计中扉页、环衬页、目录页、前言页、后语页、版权页等部分的设计原则与常见的实现方式。
(7)书籍的正文、辅文设计
掌握综合开本、版心、字体、行距、重点标志、段落起行、页码、页标题、注文、标题等各方面进行协调统一的正文、辅文设计的方式和技巧。(8)书籍的插图编排设计
了解书籍插图的种类;了解插图的目的和任务;掌握插图的配置方式和常见形式。(9)书籍的整体设计
了解书籍装帧设计中为实现书籍装帧整体一致性的重要性;掌握实现书籍装帧整体一致性的方法。
第三章
书籍装帧设计作品欣赏(1)书籍装帧设计作品欣赏
观察一些优秀装帧设计作品,理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知识要点。(2)书籍装帧设计作品评价
对现有的书籍装帧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加深对书籍装帧设计要点的理解。4.书籍装帧设计实践
通过书籍装帧设计实践,使学生对书籍的文字设计、插图设计、色彩的装饰设计、书籍的版面设计等知识有基本实践性的理解和掌握,初步具有进行书籍装帧设计的能力,为学生之后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打下基础。
五、教学实施
(一)教学建议
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理论讲授、课堂讨论与课题实践相结合,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教学时数安排建议
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共32学时。其中:书籍装帧设计概述及书籍的基本知识部分,讲2学时;书籍装帧设计的程序及要点部分,讲14学时;书籍装帧设计作品欣赏部分,讲4学时;书籍装帧设计实践部分,讲授及指导12学时。课程内容
1、书籍装帧设计概述及书籍的基本知识
2、书籍装帧设计的程序及要点
3、书籍装帧设计作品欣赏
4、书籍装帧设计实践
六、考核与评价
6.浅谈书籍装帧的设计方法 篇六
有了书籍之后, 书籍装帧艺术也就随之诞生了, 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着。时至今日, 人们的审美观正在不断地提升, 人们开始不光只是重视书籍装帧的实用性, 同时开始重视它的艺术性和工艺性等。
一、书籍装帧的发展
书籍装帧是基于文字发展起来的, 文字是书籍的第一要素, 有了文字才会有书籍, 才会有书籍装帧。所以说要追溯书籍装帧的发展史就一定要追溯文字的发展史。
最开始, 人们是用一条绳子来记事的, 叫做“绳结记事”, 但这种方法只能记录事情的大小, 用于回忆过去, 不能算是真正的书籍。书籍萌芽的产生应该是在甲骨文产生的时期, 那时人们使用龟甲和兽骨作为承载文字的材料。到了周朝, 上层社会开始使用玉版书写文字, 但因其材料昂贵, 用量不是很多。
中国最早的正规书籍是西周的竹简, 木犊, 后来广泛使用于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 在竹片上写上文字, 在用革绳相连, 就成为了比较完整的早期书籍装帧。但是这种书籍装帧有很多的弊端, 一是竹木材质难以长期保存;二是它的重量及体积太大。到了西汉时期, 采用丝织品为材质的帛书开始流行。帛书重量轻, 容易折叠, 书写方便, 还可以随时随地根据文字的长短剪裁。但其价格昂贵, 只能用于上层人士。
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为书籍装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
的画笔或油墨笔刷来勾绘图像的轮廓线条, 达到强化的边缘、成角的线条、阴影线、深色线条、喷色描边等不同风格特征的线描绘画效果;Corel painter Painter, 意为“画家”, 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完善的电脑美术绘画软件, 其中上百种绘画工具使其它的大师级软件黯然失色, 多种笔刷为用户提供了重新定义样式、墨水流量、压感以及纸张的穿透能力等许多功能, 为数字绘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滤镜针对纹理与光照采用了一种天然媒体专利技术, 具有处理中国画线条与水墨韵味的特色, 被国内的电脑美术者称为“梵高”, 线条与色调互相交融、意境深远;Comic Studio是日本Celsys公司出品的专业漫画软件, 是现代“无纸动漫”的最主要的软件之一。由于它极大提高绘画的效率, 又被誉为漫画设计界里的PS。使用Comic Studio进行漫画中线条绘制时主要利用工具面板和工具选项面板。其中工具选项面板会随着不同工具的变换而发生变换, 工具面板中也具有许多其他平面设计软件中选框、填充、矩形等, 使用它们可以绘制出各种效果丰富的矢量线条来;Flash是美国Macromedia公司所设计的一种二维动画软件, 包括Macromedia Flash, 用于设计和编辑Flash文档, 以及Adobe Flash Player, 用于播放Flash文档。Flash中线条画笔工具也很多, 可以刻画出许多效果不错的静态线描作品。
重要的作用。造纸术确定了书籍的材质, 纸张轻便, 灵活, 便于装订, 这使得书籍真正的谓之于“书”。而印刷术促成了书籍的成型, 它替代了繁重的手工抄写方式, 缩短了书籍成书的周期, 更是提高了书籍的数量和品质。从此, 书籍装帧的形式也丰富了起来, 例如卷轴装, 旋风装, 经折装, 线装, 包背装, 简装及精装等。
二、书籍装帧的价值
书籍装帧的价值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 功能的实用价值
书籍的价值包括书籍的内容和装帧的形态两个部分。书籍装帧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 而去设计方便读者阅读的书籍形态。书籍是为了使用而产生的, 它是市场上一种特定形态的社会文化商品, 它承载着书籍的内容, 目的是去传播文化的阅读需要。书籍装帧的使用价值体现在:载录得体, 翻阅方便, 阅读流畅, 利于传播, 易于收藏。书籍装帧是永远把实用性摆在第一位的。
2. 艺术的审美价值
读者在打开书籍, 阅读其中的文字和图片之前, 就能从这本书的书籍装帧中感受到与其内容相符的氛围, 好的书籍装帧能够在读者阅读书籍之前就感染读者, 更能够在读者阅读之时使读者更加享受字里行间的韵味, 认为阅读是件愉快的事。书籍装帧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的结合, 它不光烘托了内容, 完善了内容, 使读者感受到了那种浪漫, 还用它精心的装订设计方式方便了读者阅读, 让读者享受得更加舒服, 自在。书籍装帧艺术, 就是通过书籍形态的塑造, 以物化情感的方式, 使读者从书籍装帧的美感中, 感受到人类的智慧, 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设计师们通过酿造书籍装帧的美, 从而歌颂着人类书籍文化的灿烂和辉煌。
3. 商业的经济价值
如今科技飞速发展, 我们已经生活在了信息时代, 各种传播媒体竞相争宠, 搞得人们眼花缭乱。但是, 书籍还没有因此消失, 那是因为书籍是其他任何媒体所不可替代的。书籍是可以拿在手上, 可以触摸得到的, 它独特的味道和触感, 不是冰冷的电
其四是触控绘图屏幕:利用绘图多点触控技术, 让电脑使用者透过自己的手指达至图象应用控制的输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视觉识别线条, 获取并识别人的手指在投影屏幕上的位置、轻重, 并通过计算, 将手指在投影屏幕上的物理坐标转换为计算机屏幕的逻辑坐标及控制指令。结合各种绘图软件, 可以通过设定各种自定义的功能来优化自己的绘图流程, 实现用手指或其它自然物品在投影屏幕上的触摸选择, 实现打开界面、转换画面、选择画笔、手指点绘等控制功能。
今天的计算机绘画艺术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CG”这个新兴的艺术门类, 它植根于传统绘画的沃土而又不断地吸取营养和发展进步, 并插上了计算机这个科学的翅膀, 大有超越传统绘画之势,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CG”线描绘画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产物,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软件技术的不断更新, 计算机作为一种绘画工具, 在艺术领域的广泛使用和接受, 使传统的绘画艺术无不掺杂了更加高深的高科技数码技术, 使绘画的形式更加丰富, “CG”线描绘画在计算机绘画领域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谢时光, 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副教授。
子产品所能替代的。大多数人仍旧喜欢翻动纸质的书页, 而不是去点击鼠标或者按动按钮。人们更愿意去享受书籍以及书籍装帧所带来的氛围, 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书籍的需要只增不减。这不光促进了书籍装帧的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出版行业的繁荣, 好的书籍装帧一定更够更加吸引消费者, 带来更好的收益。
三、书籍装帧的形式与设计
我们研究了书籍装帧的历史, 发现书籍装帧的演变只不过是材质和形式的变化, 简装和精装这两种书籍装帧形式使用到今天已经一百多年了, 它们仍然是当代最主要的书籍装帧形式, 纸质材料作为制作书籍的主材料也已经使用了一千多年。书籍装帧的形式在这几百年里没有太大的变化, 但是书籍装帧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书籍装帧的发展趋势必定是环保, 并且更加方便阅读的。
暂且不提未来书籍的发展形式, 如何改进现有的书籍装帧形式, 从而促进商机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出版界有句话:“读者买书, 一看名, 二看皮, 三看内容。”所以说好的书籍装帧是非常重要的。书籍装帧的设计指的是书籍的整体设计, 它包括很多的内容, 其中封面, 扉页和插图设计是其中三个最主要的设计要素。
1. 封面设计
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的门面, 它通过艺术形象设计的形式来反映书籍的内容。好的书籍封面能够起到推销员的作用, 从而影响人们的购买欲。图形, 色彩和文字是封面设计的三要素, 要根据书的对象, 用途, 性质不同, 把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 来表现书籍的内涵丰富, 并且为读者传递信息及美感。封面的设计必须十分的严谨, 设计师要全心全意的为读者考量, 要知道没有读者就没有书籍。有的书籍封面侧重于文字, 有的则侧重于图形, 侧重文字的不能随意的在画面上堆砌文字, 要在字体的形式, 大小, 疏密及编排等方面都要非常讲究, 在传播信息的同时给人一种韵律美的享受。成功的封面设计应该是具有感情的, 如少儿读物是活泼的, 政治读物是严肃的, 科技读物是严谨的……好的封面设计还要在内容的安排上做到繁而不乱, 要有主有次, 层次分明, 简而不空, 就是简单的图形中要有内容, 增加一些细节来丰富它。书籍不只是商品, 还是一种文化。哪怕是一根线, 一行字, 一个符号, 一块色彩, 都要拥有设计思想, 不仅要有内容, 也要有美感, 达到雅俗共赏。
2. 扉页设计
扉页是也是现代书籍装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扉页就如同门里的屏风, 让读者更加期待内容, 并且提高了书籍的收藏价值。随着人们审美观的提高, 扉页的质量也越来越好了, 有的带着肌理, 有的散发清香, 有的采用了高质量的色纸, 有的还带有装饰图案, 甚至有代表性的插图等。做好扉页非常重要的, 它的好坏直接影响书籍的档次。
3. 插图设计
插图设计是活跃书籍内容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一种艺术享受, 同时更能发挥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力和想象力。现在书籍里的插图主要是插画家的画稿或照片等, 其中手绘作品更有艺术性。
四、有创意的书籍装帧
书籍装帧设计不光要美观, 创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有创意的书籍装帧更能吸引消费者, 在众多书籍中脱颖而出。书籍装帧的创意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形式, 形象及意境。“形式”是最直观的, 书籍的整体形态就是一种“形式”设计;“形象”不仅仅限于封面, 还包括了书籍的整体形式和印刷在书籍上的内容;“意境”是最深层次的书籍神韵的传达, 是书籍内涵的创意表现。
在开始设计之前要构思, 即是决定立意, 进行理性分析, 决定设计的对象上面将要出现什么, 这时可以用“头脑风暴”等方法列出方案, 然后选择最合适的方案加以设计, 同时还要考虑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过程。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还要注意触觉创意, 人们在阅读的时候接触的是一个实体, 这可能是纸张, 动物皮革, 布料, 金属, 塑料等等, 这些材料能够书籍装帧的触感丰富起来, 并且充实了书籍装帧设计的形式语言。
结语
作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师, 要尽可能多的获取各个方面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并且要用新鲜的信息丰富自己的想象力, 创造力。同时, 我们作为一名中国人, 坐拥着如此庞大的文化底蕴, 更是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不断的发扬它, 光大它, 越是民族的, 就越是世界的。只有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 注重本土语言, 才能设计出优秀的, 有创意的, 有民族特色的书籍装帧作品。
摘要:书籍装帧有着古老的历史, 有着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它是人们阅读文字的窗口, 它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好的书籍装帧更是人们阅读中的调味品, 带给人们更多的阅读享受。它是一个商品, 同时更是一个艺术品。设计出优秀的书籍装帧, 是设计师们的责任, 也是一大挑战。
关键词:书籍装帧,文化,设计,价值,创意
参考文献
[1].北京文物精粹大系《古籍善本卷》, 北京出版社, 2002.
[2].孙彤辉《书装设计》,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3].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7.
7.书籍装帧设计的传承与超越 篇七
一传承和超越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形态,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回顾工业化时代,机器设备和原料是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源,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来源,随之所体现的设计观念也应与这一时代相符合。因为高效率的商业视觉运作,引发了公众对视觉信息的狂热需求。通过占领人们的视野,书籍装帧设计占据了时代精神的制高点,在书籍装帧设计对公众视觉趣味的有效改造过程中,书籍装帧设计的从业人员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谁都知道,视觉形象几乎涵盖了人们已知的一切,书籍装帧艺术与电子制版印刷技术的运用,对于图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书籍装帧设计的从业人员须设计出与时代合拍的作品才能让消费者接受,以适应和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从文化的观点来看,人、社会、自然构成一个世界的有机系统,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生活环境。任何民族的设计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脱离不了当时社会文化环境中滋生的民族精神。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辅相成,没有各民族不同的设计风格和民族精神的创造集合,世界性的设计文化是不可能形成的。
当前,中国与世界文化增强交流的同时,大量的西方设计观念和作品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一些短视的设计师会在当今中国设计界巨大的“西风”声浪中被淹没,只是一味地推崇西方设计流派和设计大师,而对中国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精品则持漠视态度。不能在吸收西方设计精髓的同时,对中国优秀的、传统的设计作品进行研究、学习和发扬光大,对我们培养具备民族责任感及中国气质的当代书籍装帧设计师是有害无益的。
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和人文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哲学和思维方式,日益引起了现代西方科学家和哲学家以及艺术家的兴趣,东西两种倾向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可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实现结合。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和扩展,为东西方文化的互补与合流提出了更为现实的可能性。
因此,融会东西方文化的精髓,更深层次地去挖掘中国文化艺术中的宝贵财富,对中国古代以及民间的艺术和设计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和创新,才能使中国的文化更好地借助书籍装帧这一媒介传播于世。文化的传承,其生命力在创新,只有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式,与时代的观念相结合才能被消费者接受。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书籍装帧设计,其核心在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上,传承和超越才是顺势而合之道。
传承,需要对本民族的文化作深层的理解(包括哲学、文学、艺术、民俗等),所谓设计中民族性的体现,也并非简单地在招贴画上画一两个京剧脸谱,在高层建筑上盖一个坡屋顶,把故宫太和殿建筑样式直接做成华丽的裙裤,这些对民族式样的图解和直接引用,未免对传承民族文化的理解太过肤浅。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应立足于透过其形式之实把握其精神之真,“传承”要求我们更多地去关注了解学习传统文化,将其内涵化为修养,然后在作品中自然流露,在对待传统文化问题的价值取向上,传承是本原,超越是其走向。“超越”就是在设计中对本土化肯定的同时,借鉴国外一些精妙设计的内涵,多留心国际审美时尚,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从形式上升华,形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二“风格化”与创新的关系
许多视觉艺术的从业人员都发现,在视觉信息泛滥的时代,“风格化”的作品能很好地为公众识别记忆,这就符合了商业视觉运作中关于“有效识别”与广告效应的要求,像任何一件手续齐全的商品,须有表明出处的标志、商标,而作品的“风格化”即起着某种商标的作用,许多视觉艺术的从业人员强调的个人“风格”就是基于此原因的一种“视觉抢注”,从商业角度把握住了公众的视觉趣味与视觉习惯,这种急迫的“视觉叫卖”心理,发展出的“风格”往往是空泛的与浮躁的,这种作品本身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使“风格”成为一个话题,一种强烈的视觉信息,一个能被商业炒作与宣传的卖声,而后“风格”发展到极限,作者本身就要求现场说法,连“风格”也退场。这种“直销式”的视觉贩卖,终将导致视觉艺术的彻底商业化,而使其异质性与原创精神损失殆尽。
“风格化”的历史由来已久,事实上。大多数成功的视觉艺术大师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但这种风格并非预设的目标,而是多年的视觉经验与文化浸润所形成的,如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也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并吸收前辈的成果和大量的艺术实践形成的,但开山立宗的大师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情况下,“风格”是一种已有元素的再发现与技法的拓展,进而有新的运用方式。
艺术家与设计师形成的个人“风格”本无可厚非,可一旦出于公众的猎奇心理,而大玩视觉噱头,所形成的“风格”只是一种视觉污染,特别是那些娱人耳目、对历史隐喻与文化象征肤浅借用的“风格”,更是把“文化”当作了“背景”,是一种丧失了基本艺术良知的不负责行为。
三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书籍装帧设计体系
书籍装帧设计的时代特征与民族性并不矛盾,“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民族性”不等于“局限性”。
综观世界各国,书籍装帧设计发展的历程是与各国文化、经济的背景相关联的。英国的书籍装帧设计比较注重英国市民消费文化的传统的传承;德国的书籍装帧设计受其严谨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富于理性设计的传统特征;法国的书籍装帧设计呈现着一种融设计与艺术精神于一体的特色;而日本的书籍装帧设计面对经济的高速发展,融会了大量的传统视觉因素,又能体现出时代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包装设计师。从日本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历程来看,因同是在东方大文化范围内,故有更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日本书籍装帧设计形成独特的日本风格,就是因其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更加强烈地意识到弘扬本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国书籍装帧设计发展的道路。因而,日本的设计既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又蕴涵深邃的东方文化精神。
书籍装帧设计的观念是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冲击人的设计观念,反之,设计的超前也会引领商品经济繁荣,如服装设计、汽车造型设计,甚至建筑设计等,都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书籍装帧设计师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深入到生活中去发现设计灵感,确立设计思路、设计理想,而不是闭门造车,在斗室中苦思冥想。目前,从国内的设计现状来看,许多设计师只追求设计形式上的哗众取宠,内容上则不知所云,甚至众多的设计师为达到名利双收目的,热衷于参加各大赛事,拿某某奖项,而失去对生活的真挚理解,没有生活,便没有设计艺术,这一真理永远具有意义。
【书籍装帧设计说明】推荐阅读:
书籍装帧10-04
书籍装帧作品分析06-29
初中美术书籍装帧艺术10-31
教学设计书籍06-09
书籍封面设计教案07-05
毕业设计参考书籍目录09-07
策划类书籍06-28
女性励志书籍07-23
专业书籍软件08-05
书籍捐赠社区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