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露珠第二课时实录

2024-10-08

小露珠第二课时实录(精选10篇)

1.小露珠第二课时实录 篇一

小露珠(第二课时)

丹阳市埤城中心小学 赵琼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感受小露珠牺牲自己,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感受小露珠牺牲自己,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品质。

2、感受小露珠的外表美和心灵美。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之前汪老师带大家走入了美的童话世界,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朋友,它是。现在呢赵老师要来检查一下上节课你们学的怎么样,打开听写本。

2、反馈点评。

3、今天我们继续和小露珠交朋友,好吗?想不想见见小露珠呢?好,听到你们说想啊,它就来了(播放视频)

二、细读思考,品味感悟

(一)感受小露珠的出现

1、从刚才的视频中,你能知道小露珠出现的时间吗?(夜幕降临、黎明)

2、天渐渐黑了,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出现了一颗颗小露珠,这些小露珠一心想快快长大,它们——(引读)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这句话讲的是小露珠的什么?(形成的过程)

3、小露珠一开始是怎样的?(爬呀,滚呀)后来(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最后(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

4、什么是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是一下子变大变亮的吗?(是慢慢的)是呀,大家在生活中经常能用上这样的词,我们也来试试看。

出示:

雨下得越来越()了,地上的水越来越()

夏天到了,天气越来越(),()越来越()。

5、从“夜幕降临”到“黎明的时候”,小露珠花了一整夜的时间艰难地长大了,伴随着她的成长,她也越来越开心了,谁来带着这种高兴的心情体验一下小露珠的形成过程。(指一名读)(齐读)

6、这么可爱的小露珠,你喜欢它吗?课文中还提到了谁喜欢它呢?(动物和植物)(二)从动物们与小露珠的谈话中体会小露珠的可爱

1、起早的小动物看见了小露珠,来向她问好了。自由朗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1)哪些小动物和小露珠打招呼?(2)它们为什么喜欢小露珠?

2、小动物们觉得小露珠很美,让我们一起去夸一夸小露珠吧。

3、(1)朗读小青蛙的话,谁来当小青蛙,赞美一下小露珠。出示文字“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在小青蛙的心目中,小露珠是什么样的?(指导学生把小露珠的闪亮读出来)这颗小露珠闪亮得像(钻石)

课件出示钻石(这就是光彩夺目的钻石),小青蛙把小露珠比作钻石,可见小青蛙是多么喜欢小露珠呀。

(2)朗读:谁能把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读出来,指名朗读、女生朗读,(评价:从你的朗读中,老师看出你也喜欢这闪亮的小露珠)

4、小青蛙刚走,小蟋蟀就爬到草杆上和小露珠打招呼的,它说了什么?

(1)课件出示句子“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 男生读(2)在小蟋蟀的心目中,小露珠是什么样子的?小青蛙把小露珠比作透明的水晶,可以看出来,小蟋蟀也是多么喜欢小露珠呀。(3)指名学生朗读:(水晶是多么纯洁、透亮呀!来把这个词读好(“透明”)指读一个

5、你们瞧,美丽的蝴蝶也飞来了,它又是怎么和小露珠打招呼的?

(1)出示句子:“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

(2)小蝴蝶觉得小露珠像珍珠一样圆滚滚、滑溜溜的,来读这词(“圆润”)

6、蹦、爬、落这三个词能调换位置吗?(不能,不同的动物动作不一样,用词准确能把小动物写活,大家在以后的写作中要学准确用词。)

7、分角色表演,教师扮演小露珠,其他三名同学分别扮演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加上动作和表情。

8、填空动物喜欢小露珠的原因。

(三)体会小露珠的无私奉献,装点万物

1、小露珠这么美,小动物特意起早来和他做朋友。这时候,天渐渐亮了,所有的植物们也都醒过来了。默读课文的第6小节,找一找植物为什么喜欢小露珠?

2、出示:霞光中,小露珠光彩熠熠,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

理解光彩熠熠。(小露珠在霞光的照射下闪着亮光,发出耀眼的光芒,你想到了哪个词语)理解格外精神、生机勃勃。小露珠把哪些植物装点得格外精神?

3、出示句子:“金黄的向日葵„„显得更加生机勃勃。”理解比喻句。

这里俊俏的小姑娘指的是谁?(所有的植物)珠宝是谁?(小露珠)

4、这些鲜花嫩草身上沾满了一颗颗圆润的小露珠,太阳出来了,小露珠反射着霞光,就像一颗颗闪闪的小星星„„„它们让花草更加美丽,更有生机,更有活力了。(课件演示)

5、多美呀,哪位同学愿意把这样的美景读一读?(指读、女生读,齐读)读到这儿,同学们也该知道为什么植物也喜欢小露珠了吧?(出示: 因为小露珠__________,所以花草树木感谢小露珠。)

(四)依依惜别

过渡:天亮起来了,这时候,小露珠爬着,滚着,笑着,它感到有一股热气向它袭来。渐渐地,一起读

出示:渐渐地,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了,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她渐渐地变成了水蒸气,向空中飘去。

1、谁能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小露珠怎么了?

(因为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所以小露珠的身子越来越轻了,她渐渐地变成了水蒸气,向空中飘去。)

2、是的,小露珠呀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植物们舍得它吗?(不舍得)大家多么希望把快乐天使----小露珠留住啊,你看---(引读)向日葵向她点头,白杨树向她招手; 你听--(引读)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齐读)大家多么想把小露珠留住呀。

3、此时此刻,你不想对小露珠说些什么吗?(交流)出示: 对小露珠说:“!”

小露珠说:“!”

4、看到这样的告别情景,你想到了什么词?(依依不舍、难舍难分、恋恋不舍、依依惜别)

5、你能把这种依依不舍读出来吗?指读

还有谁能读出这份不舍,读出这份留恋,指读、齐读。

6、大家是多么舍不得小露珠啊,可她却——(出示:向大伙一一告别,她笑盈盈地说:‘我明天还会来的。)在太阳公公温柔地抚摸下,小露珠渐渐地变成了水蒸气,就要消失了,它为什么一点儿也不伤心,还笑盈盈地呢?(小露珠认为能给别人带来美丽就是最大的快乐。

六、总结全文

1、老师也被小露珠深深打动了,忍不住想来赞美它。(概括板书): 小露珠,小动物喜欢你,植物们也喜欢你,因为你不仅有闪亮、透明、圆润的美丽外表,(板书:外表美),更有一颗美好的心灵!(板书:心灵美)

2、希望我们每位小朋友也能向小露珠学习,不光每天要穿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还要越来越有爱心,给身边的同学、朋友、家人带去越来越多的快乐。

板书:

15、小露珠

外表美

心灵美

动物

植物

2.小露珠第二课时实录 篇二

师:上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九色鹿这篇课文,知道了这篇课文是根据画而改编的———民间故事。 (板书:民间故事)

师:为什么叫“九色鹿”呢?

生:有一只鹿,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九色鹿。

师:如果用上“因为……所以……”关联词语怎么说?

生:因为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所以人们都称它九色鹿。

生:因为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所以人们都称他九色鹿。

师:这不仅是一只“外形美”的九色鹿,还是一只怎样的九色鹿?

生:它还是一只聪明善良的九色鹿;乐于助人的九色鹿;智慧勇敢的九色鹿;见义勇为的九色鹿。

师:它不仅外形美,内心也美,想着它的样子,读读它的名字。

生:九色鹿。 (齐读)

师:看到九色鹿,我们会想到另外一个人谁?

生:调达。 (齐)(板书:调达)

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他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他是一个恩将仇报、背信弃义的人。他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他是一个灵魂肮脏的人。

(板书:“恩将仇报、背信弃义、见利忘义”。 指导写好“义”字,口诀是“先点后撇有呼应,交点落在竖中线”,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练习。 )

师:让我们一起来斥责调达。 (指着板书)

生:(齐)调达是一个见利忘义、恩将仇报、背信弃义的人。

师: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两个人,一个善良、智慧、善良,另外一个见利忘义、恩将仇报、背信弃义,对此,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他们有好人和坏人之分。他们有不一样的性格。他们有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

师:这是你们的发现,同学们,民间故事中往往有鲜明的人物。 (板书:鲜明的人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概括主要人物性格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对文本有一个整体认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在教师巧妙引导的过程中,学生运用了课文中或记忆仓库中的词语,语言表达不断走向顺畅、规范,课伊始,就彰显了“重表达”的理念。

二、读读文本,融入情景还原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1至5自然段,故事讲得精彩,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讲故事,要想故事讲得好,就要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人物,谁来读读第六节开头。

(出示 :有一天 ,这个国家的王妃做了一个梦……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 )

(一生读第一句。 )

师:民间故事的开头往往用“有一天”,或者用“有一次”,或者用“在很久很久以前”开头,这里不是故事的开头,但又好像是故事开头,为什么呢? 课文学完后你们就知道了。

师:谁能把九色鹿的外形之“美”和王妃心里之“美”读出来?

师:“缠”读得好,“只好”读得妙。 (齐读)这段话你们会讲了吗? (自由练习讲这段话。 )谁来讲呢?

(一生讲这这段话,同学们鼓掌。 )

师:你是讲故事高手,讲得绘声绘色。下面这节是情节最紧张、出现人物最多的一个自然段,谁来读读前三句。

(出示:山林之中……调达正站在国王身边。 )

(一生读,“突然”读得很突然。 )

师:你抓住了“突然”一词,把我们带到了当时的情景之中,谁再来试一试。

生:(一生读出了叫喊的语气。 )

师:你关注了“高声叫喊”这个提示语,这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像他这样一起读。 (齐读)面对这样的险境,九色鹿说了这样一段话,谁来读?

(出示:九色鹿非常气愤……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

(自由练读,指名一生读这一段话。 )

师:要想读得好,必须想象当时的情景,谁再来读。 (生读)

师:你有点气愤了,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气愤呢? 请把用笔划下来。

生:“指着”这个地方;正是这个人;灵魂肮脏;竟然。

师:你关注了“竟然”这个词。 (板书:竟然)

师:我们再读的时候,关注这些词语,就能读出九色鹿的气愤了,谁来读?

(指名一生读。 )

师:你读得很气愤了,气愤不但可以通过语言表现,而且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可以在什么地方加什么动作?

生:加上“指着”这个动作,我认为在“正是这个人”处。我认为在“竟然”处。我认为在“灵魂肮脏”处加上指着。

师:站起来,我们一齐读,要加上动作哦! (齐读)

师:好玩吗? (好玩。 )谁愿意当调达? 谁愿意做九色鹿? 来读演一下。

(一生做调达 , 一生做九色鹿 ,“九色鹿”演得非常气愤 ,“调达”低着头,孩子们情不自禁鼓起掌来。 )

师:读得好,演得很专业,我们都来当“九色鹿”,黑板做调达吧! (全班同学加动作读演。 )

师:这个人指谁? (调达。 )如果将这句话中“这个人”换成“他”或者“调达”可以吗?

生:不可以,“这个人”语气更重,调达语气有点轻。

师:请你读给同学们听。

生:(读两句话,语气一轻一重。 )

师:这是你的发现,发现语气不一样,还有吗?

生:不可以,“这个人”更表现了九色鹿极其气愤的心情。(学生读两句话。 )

生:文中第二自然段的“一个人”到此处的“这个人”,看似轻描淡写,其实表现了人物情感的变化。

师:请同学们找出第二自然写调达的一段话,读出来。

师:前文是“一个人”,到这里是“这个人”,你们会发现,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看似普通的字眼,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我们读书就是读出了文字背后的东西,再来读。

师:当时如果九色鹿不是这样说的,而是换一种说法,行吗?

(出示 :九色鹿非常气愤地说:“昏君 ,你是非不明 ,好坏不分,残害无辜,你和调达一样,都是灵魂肮脏的小人。”)

生:不行,国王只是一时糊涂,与调达不同。

生:如果这样说,则是对国王大不敬,国王一气之下可能会杀了它。

师:九色鹿首先要保全性命,它对调达和国王态度是不一样的,九色鹿说话很有分寸、有智慧,让我们一齐读。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没有在文本“写什么”层面徘徊,而是发掘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情趣盎然地读,生动活泼地演,独具慧眼地置换对比,从而走向语言文字的深处,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师幽默风趣,课堂氛围轻松愉悦,笑声不断,于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升,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写写内心,感悟文体特点

师:听了九色鹿的话,国王恍然大悟说,会说什么呢? 说起来难,就请你们写一段话,能用上黑板上的四个词语就更好了。

(学生自由写话。 )

师:(教师巡视,提醒坐姿,指导。 )你们在写的时候,都注意用上黑板上的词语,这叫学以致用,谁来把自己写的读给大家听。

生:国王恍然大悟说:“我真糊涂呀! 听了调达的谗言,调达这个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人,我一定会好好惩罚你,让臣民不去伤害你。”

师:很好,你用上了黑板上的两个词语。

生:我真糊涂呀,一时头脑发热,竟然听了调达这个家伙的谗言,现在我真正理解了什么叫“背信弃义”,什么是“忘恩负义”,放心吧,我会下令臣民保护你的。

师:你用上了三个词语,恰当贴切,真是知错就改的国王。

生:对不起,九色鹿,我一时糊涂,听了调达这个家伙的话,我没想到调达竟然是个见利忘义、恩将仇报的人,我一定要下令全国臣民不准伤害九色鹿。

师:你是一个很有礼貌的国王。

生:哎,我一心只顾赢得妻子的欢心,竟然做出这样愚蠢的事来,哎,还有这个调达,没想到他竟然这样的恩将仇报,没想到他竟然背信弃义。

师:两个语气词、两个“竟然”、两个“没想到”写出国王的内心世界。

生:读了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做人要学会感恩,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做忘恩负义之人。”

师:读民间故事,还能悟出做人的道理,可见,民间故事中还蕴含丰富的哲理。 (板书:丰富的哲理)

师:听了九色鹿的话,国王到底怎么做的呢? 一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如果让你将这个故事分成两个部分,那么你打算怎么分?

生:我认为1至5自然段为一部分,6至9自然段为一部分。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1至5自然段写了九色鹿救了调达,6至9自然段主要写国王军队来捕捉九色鹿。

师:如果故事到第五自然段就结束了,好玩吗? (不好玩。 )有意思吗? (没意思。 )于是就有了后边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不是平铺直叙,情节常常扣人心弦。 (板书:曲折的情节)

师:我们学习了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常常有———鲜明的人物,丰富的哲理,曲折的情节。 (齐读)

师:所以课文第六自然段是怎么开头的?

生:有一天……

师:虽然不是故事的开头,但好像是故事开头,因为是故事中一件新事的开始。

设计意图:将“写”挤进课堂,也成为共识。老师发现文本的空白处,抓住练笔契机,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尽情地写,通过写加深了对人物的感知,活化了文中的词语,深化了对课文主旨的领悟,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同时,教师关注文体,巧妙地引导学生感知“民间故事”的特点,轻轻一点,水到渠成,把握了“度”,体现教者的智慧。

四、讲讲故事,内化文本语言

师:课文学完了,我们来分自然段讲故事,讲6至9自然段,先自己练练,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与创造。

师:请四个同学到黑板前展示,可以加上动作,其他同学认真听讲,评价打分。

生:一生讲第六自然段。 (生评价:你是讲故事高手,九十八分。 )

生:一生讲第七自然段。 (生评价:九十五分,开始动作非常好,后边有点紧张。 )

生:一生讲第八自然段。 (掌声。生评价:满分。 )

生:一生讲第九自然段。 (生评价:九十九。有点结巴,多讲就可以了。 )

师:同学们,学语文就是要留下形象,留下语言,谁拥有了语言,谁就拥有了像“九色鹿”一样的智慧,课后推荐大家课后阅读《民间传说》,这本书讲述中国四大民间故事,我们将于近期开展读民间故事交流会,下课。

3.《小露珠》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篇三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学习小露珠牺牲自己、把美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露珠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咱们一起走进了童话世界,认识了可爱的小露珠,(课件出示小露珠)你们喜欢它吗?为什么?那你在这节课还想知道什么?

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学习第一节

①刚才有同学想知道小露珠出现的时间和形成的过程。我想大家只要认真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答案就会出现在你的脑海中。

(学生自由读)

②师:你知道小露珠出现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形成的过程呢?

③试着读一读第一小节,体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活泼、调皮、喜悦)

④学生练读、指名读、女生齐读。

2.学习二至五节

过渡:晶莹、透明的小露珠爬呀、滚呀,它是多么高兴啊!花儿在向它招手,荷叶在向它微笑,小动物更是对它喜爱无比,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二至五节,思考:小露珠来到了哪些地方?小动物们为什么都喜欢它?

①自由朗读。

②交流:小露珠来到哪些地方?在这些地方小露珠碰到了哪些小动物?他们是怎样赞美小露珠的?(相机板书:闪亮、透明、

圆润)

③课件出示小露珠与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对话的情境动画,指导朗读,并想象小露珠会怎样回答他们。

④比较下面三句话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

早哇,小露珠。/早哇,闪亮的小露珠。/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⑤请同桌挑选最喜欢的一段,分角色演一演。(指名戴头饰演一演并指名评价)

⑥拓展:小露珠又来到哪些地方?碰到哪些小动物?他们是怎么赞美小露珠的?

⑦为什么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板书:外表美)

3.学习第六节

①纯洁可爱、美丽大方的小露珠赢得了大家的喜爱,也迎来了太阳公公的出现,此时的小露珠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②指名读第六自然段,思考:此时的小露珠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③课件出示画面:如果你是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你会怎样感谢它?

④试着把这样的美景通过读表现出来。练读、指名读、赛读。

⑤师:小露珠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它给别人带来了美,就像我们前面学过的《做一片美的叶子》中的叶子一样,把美无私地奉献给别人,它除了外表美,还有什么美?(板书:无私奉献、品格美)

4.学习第七节

①过渡:小露珠在阳光反射下,把美丽带给了大家,但它自

己呢?

②自由读第七自然段。思考:小露珠怎么样了?

③小露珠渐渐地变成了水蒸气,消失在太阳公公温柔地抚摩下,它为什么还笑呢?(因为能给别人带来美丽,就是最快乐

的事。)

④正因为这样,大家多么希望把快乐天使——小露珠留住呀!

你看——(引读)向日葵向它点头,白杨树向它招手。

你听——(引读)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大家多么想把小露珠留住呀!

⑤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此时的场面?在这种场面里,向日葵、白杨树、喇叭花会怎样和小露珠告别呢?

⑥指导朗读。

5.学了这篇课文,你喜欢小露珠吗?为什么?你准备向它学习什么?

6.小练笔(课件出示):仿照本课的写法,以“雪花”为题写一段话,要写出雪花怎样美丽,雪对庄稼有什么好处,最后写太阳出来了,雪花怎样跟大家告别。

板书设计:

小露珠

闪亮、透明、圆润 无私奉献

外在美 品格美

4.小露珠第二课时实录 篇四

宜良县洋喜小学 孙 裕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露珠》 教材分析:

《小露珠》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写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表现了小露珠外表美丽,心灵更美,它在美化、滋润万物的同时蒸发牺牲了自己。赞扬了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高尚品格。全文共7个自然段。学生分析:

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要接思维方式的变化,学习方法的变化。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阶段。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原有基础是,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篇童话故事的课文;在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很有兴趣。本班是本学期我新接管的班级,在这两个月的学习和沟通中,我认为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能力较强,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以读为突破口、以读悟境、悟情,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和小植物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感受小露珠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3:写生字,用“„„越来越„„越来越„„”说话。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美的意境,感悟外形美与动植物的和谐美。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看哪个聪明的孩子能猜着:

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作摇篮,太阳出来去无踪。

2、板书课题:小露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露珠》。

二、分段诵读,理解悟情。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小露珠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油菜籽那么大的小露珠是怎么长成黄豆粒那么大的呀?

(生答:夜幕降临时,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

(二)学习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1、(过渡)说得真好,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大家看,现在它有黄豆粒这么大了,(点课件)你们喜欢它吗?(喜欢)不光你们喜欢它,小动物们也喜欢它,2、清晨,早起的小动物们看见了小露珠,都来向她问好了,它们是——(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请大家轻声读读2-4自然段,边读边找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和小露珠打招呼说了些什么呢?生答(出示句子)(齐读)

3、大家读得真不错,现在老师就是那闪亮、透明、圆润的小露珠,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来跟小露珠我打打招呼,愿意吗?(点开课件全部对话)谁做小青蛙?谁是小蟋蟀?谁是小蝴蝶?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4、小青蛙,你先来和小露珠打招呼吧,能靠近老师一点吗?靠近了打招呼才亲切嘛,同学们说是不是啊?(生答:是)(青蛙走来)生: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师:早哇,勤劳的小青蛙!

师评价:真是一只懂礼貌的小青蛙,谢谢你把我夸得那么闪亮,可是你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想想,小青蛙应该怎么来到小露珠身边啊?生大悟,做蹦跳动作。念你是初犯,老师小小惩罚一下,你就蹦回去吧。(生笑)(2)谁是小蟋蟀呀?

生: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师:早哇,嗓音动听的小蟋蟀!(3)小蝴蝶呢?师生互动问好

生: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师:早哇,美丽的小蝴蝶!

同学们演得真好,看来,准确的动词可以把小动物的样子和特点演示得更生动,在我们的说话和作文中,一定要注意准确用词。

同学们起立,一起读好这几段文字。

5、除了小青蛙、小蟋蟀和小蝴蝶以外,还会有哪些小动物来和小露珠打招呼呢?请根据老师的提示,仿照课文来说一说。(“早哇,像宝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立在荷叶上的小蜻蜓对小露珠说。“早哇,像玻璃球那么透明的小露珠。”飞到花丛中采蜜的小蜜蜂对小露珠说。„„)

从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赞美中,我们知道(齐读: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

(说话训练)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是因为

小露珠像_______那么_______;像_______那么_______;像_______那么_______。

这是小露珠的外在美(板书)

(三)学习第6自然段。

(过渡)钻石、水晶、珍珠可都是美丽的珠宝啊,在小动物们眼里,小露珠真是美如珠宝,珠宝只有在光线的照射下才会闪光发亮,小露珠也是这样,请看图片,霞光中的小露珠怎么样?(放射着耀眼的光芒)对,这个就是“光彩熠熠”。

(过渡)一颗颗晶莹透亮的小露珠在阳光下,闪耀着钻石般的光芒,闪动着珍珠的光泽,现在的小露珠比黎明时候更美了,除了小动物们喜欢它,还有谁也非常喜欢它呢?请同学们赶快把第6自然段读读。找找还有谁也喜欢小露珠。(生答:植物)

2.在小露珠的滋润下,植物们变成了什么样子?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课件演示图片]

3.用课文中的词儿来形容你刚才看到的花草树木。(格外精神,更加生机勃勃)4.小小的露珠滋润了植物,使大家特别有精神,——让我们精神振奋地读好用红线划出的话。

(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5.“俊俏的小姑娘”是谁呀?“美丽的珠宝”是什么?所以,这是一句什么句啊?(课件理解比喻句)细心的同学发现它还是个拟人句呢。让我们再次来把露珠滋润下的植物们夸一夸。(齐读红线划出的句子)6.学到这里,你知道花草树木喜欢小露珠,是因为什么了吗?(小露珠光彩熠熠,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让它们更加生机勃勃。)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过渡):看到这么多的花草树木在自己的滋润下变得那么俊俏、那么精神,小露珠可高兴啦!所以它更欢快地(爬着,滚着,笑着)它把美丽带给了大家,把欢乐留给了大自然,而它自己呢?默读这第七自然段,看看小露珠怎么了(1)是啊,小露珠渐渐地变成了水蒸气,消失在太阳公公温柔地抚摩下。老师想问问大家,它要消失了,它为什么还笑呢?交流:主要引导学生从小露珠认为能给别人带来美丽就是最快乐的来讲。

是呀,小露珠把快乐带给了植物和动物,把美丽带给了大自然,而自己却越来越轻,向空中飘去,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这就是小露珠的品格——无私奉献。(板书:无私奉献)

(2)因为这样,大家多么希望把快乐天使—小露珠留住啊,你看—(引读)向日葵向她点头,白杨树向她招手;你听—(引读)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

1、我想此时所有的动物们、植物们都想大声呼唤:“小露珠,你明天一定要来呀!”

2、其实小露珠也舍不得啊,它向大家深情地告别,并且郑重承诺:“我明天还会来的。”(齐读)

3、小露珠明天真的会来吗?拿出同学们手头的资料阅读一下,你就知道了。(看资料)

现在同学们大声回答老师,小露珠会回来吗?(会)

三、总结全文

当又一个夜幕降临的时候,小露珠还会回来的。多么美丽多么善良的小露珠,她把快乐带给大家,把美丽奉献给大家,希望我们的生活中能出现更多像小露珠一样美的事物。为了我们美好的世界,让我们做一颗美的露珠吧!(齐读)

四、板书设计

15、小露珠

外在美 内在美

闪亮

透明 无私奉献

圆润

5.三上《小露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五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来咱班作客的可不止听课老师哟,还来了位神秘的小客人!(出示谜语):

晶莹透明象水晶,光滑圆润像珍珠。夜晚来,天明去,又爬又滚真顽皮。

读一读,猜一猜。它是谁?(露珠)。

2、(板书露珠)“露”字上下结构,雨字头,跟水有关联,雨字头跟平时写的一样吗?“露”是一个多音字,引导学生分别组词。

现在老师在“露珠”前面加上了一个“小”字,你能感受到什么?咱们一起来叫叫它的名字吧。(要求美美地读)

3、见过小露珠吧?学生交流:(什么时候,在哪见过,什么样子。)喜欢吗?

4、欣赏图片。

5、小露珠来咱们班作客呢,让咱们再一起热情地叫叫它的名字吧!(再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小露珠可害羞了,它现在还不好意思跟大家见面呢。快读读课文,熟悉一下它吧。(出示自读要求。)

2、学生自读。

3、检查情况:

(1)出示一类生字,指名读。其他同学竖起耳朵听,如果有不正确的,帮他纠正。

哪些字音想提醒大家注意呢?(交流)字形呢?出示田字格。指导书写。生字带来了词语朋友呢。读词语。(交流)强调多音字“钻、乐、曲、数、尽”,分别组词。

四字词语生边读边拍手和桌子。

4、句子你读通顺了吗?下面我们将生字词放入课文中,来读读课文。(1)全文有几个自然段?(2)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谁愿意来读第一自然段?

(2)请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有没有把生字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待会儿老师要请听得最仔细的同学接下去读。

(3)你觉得他(她)读得怎么样?

※奖励读第二~第五自然段

(1)刚才老师看到你听得最仔细,一眼不眨地盯着书本,奖励你来读读第二~第四自然段,相信你读书也一定很棒!

(2)你读得真棒!请你来说说在这一部分中有哪些字的字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钻”是多音字。“草秆”的“秆”要读成第三声。请你当小老师领读!)

(3)说说你刚才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的。(有礼貌、赞美的语气)

(3)你读得那么好,讲得又这么棒,老师再奖励你读读第五自然段。

※挑战读第六自然段。

(1)我在读的时候发现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比较长,有点难读,谁敢挑战一下第六自然段?

(3)老师听到你把第六自然段中最长的一个句子读得非常流利,能告诉同学你是怎样读好的吗?(此时适当提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太长的句子应当适当停顿换气.)同学们向他学习,如:“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齐读一遍。

※挑战读第七自然段。

(1)谁来挑战读以下第七自然段?

(2)你读得可真棒呀!

4.刚才同学们读得真好,把生字的字音读准了,句子也读得很流利。只有把课文读通了,读顺了,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这也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小朋友们这么棒,小露珠可喜欢你们了,它要出来和大家见面了。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1)你知道了什么?(小露珠形成的时间,过程)理解:夜幕降临、黎明

(2)再读这段话,你认识了怎样的小露珠?(调皮、活泼的)(抓住“爬呀”“滚呀”)多像个调皮的娃娃呀,能读出来吗?(高兴的)

可引导:黎明的时候,小露珠终于形成了,有黄豆粒那么大了。它的心情怎样?是啊,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是多么令人欢喜呀!指导读。

(3)你读得真好,我发现你重读了“越来越大、越来越亮”。为什么?(一点点变大,一点点变亮,慢慢形成的过程,艰难形成的过程)是啊,来到这个迷人的世界,是多么不容易啊!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你能用“越来越„„越来越”说句话吗?

出示句子:(指名说)

a、秋天到了,天空越来越(),树叶越来越()。

b、我长大,变得越来越(),越来越()。C、有了越来越多的小露珠的滋润,植物们长得越来越()。

2、小露珠就这样欢喜地调皮地极不容易地出现了!(出示露珠图片)快跟它打个招呼吧!喜欢它吗?指名读。

还有谁喜欢它呢?这么多同学喜欢它,那就让我们齐读课文第一段,表达对它的喜爱吧!

四、走近小露珠,感受小露珠的美。(学习2---4段)

1、过渡:我们喜欢小露珠,小动物们也喜欢小露珠。

2、(演示动画)瞧:小青蛙一蹦一跳地来了!小蟋蟀爬来了!小蝴蝶也飞来了!

3、放声读读2~4自然段.4、指导朗读。(要根据学生的选择来指导。)

老师现在给你们一个权利:你想做哪个小动物,就把它跟小露珠打招呼的那段话读好.小青蛙:

(1)

小青蛙在哪里呀呀?(师: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想表演的同学也越来越多了.)请小青蛙跟小露珠打个招呼吧!(出示多媒体课件)

(2)老师听出来了,你是在赞美小露珠呢!你为什么要这样赞美它呢?

板书:钻石

闪亮

(3)交流,出示课件: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你们见过吗?

(4)小结:小露珠像钻石一样晶莹闪亮,怪不得小青蛙要赞美它!

(5)小青蛙,你是怎么来的呢?(蹦来的),你来蹦一下,其他的小青蛙呢?蹦出来吧,跟小露珠打打招呼。一起来赞美一下小露珠。

小蟋蟀和小蝴蝶一起上台:

(1)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来赞美小露珠啊?

(2)你是谁呀?请小蟋蟀也来赞美一下小露珠。

(3)出示课件及实物:水晶,你喜欢吗?水晶看上去怎样?板书:透明

(4)小露珠就像水晶一样透明,你们说小露珠美吗?

(5)还有哪只小蟋蟀也来赞美小露珠?谁来向他挑战!(赛读)

其他的小蟋蟀呢?

(6)你是小蝴蝶吧,请你也来赞美小露珠。

(7)你为什么要这样赞美?

(8)出示课件及实物:看着这美丽的小露珠,你想说些什么呢?

(9)小露珠就像珍珠那么圆润,所以小蝴蝶那么喜欢小露珠.小蝴蝶们,我们都来跟小露珠打个招呼吧!(齐读第4自然段)

5.体会动词的准确用法

(1)小蟋蟀、小蝴蝶,你们是怎么来的呢?课文中有两个词非常的好,你们找一找.(爬

落)

小蟋蟀:我是爬到草杆上的.小蝴蝶:我是落到花朵上的.小蟋蟀爬上草秆来吧,跟小露珠打打招呼。小蟋蟀们都爬到草秆上来吧,一起来赞美一下小露珠。

(2)小蝴蝶,你是怎么来的呢?(落到花朵上的),你落下来吧,其他的小蝴蝶呢?我们一起落下来,跟小露珠打打招呼,一起来赞美一下小露珠吧。

(3)请女生一起来赞美一下小露珠!男生也来赞美一下!

(4)一起来赞美一下小露珠!

6、小露珠这么美,老师也忍不住想当一回小露珠,现在老师就是美丽可爱的小露珠,你们向我打招呼好吗?

师:勤劳的小青蛙,你早哇.生: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师:会唱歌的小蟋蟀,你早哇!

生: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

师:会跳舞的小蝴蝶,你早哇!

生: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

7、小结,学习用“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练习说话.小动物们为什么喜欢小露珠,谁能看着板书说一说.生:因为小露珠像钻石那么闪亮,所以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

生:因为小露珠像水晶那么透明,所以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

生:因为小露珠像珍珠那么圆润,所以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

师:你讲了小动物们喜欢小露珠的第一个原因„„

谁能一口气把动物们喜欢它的原因说一说?

6.穷人 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六

深入心灵

《穷人》 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执教:湖南省宁乡县金海实验小学教师 肖月红

一、复习导入 师:《穷人》的作者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穷人》这篇课文向我们描述了两个不幸的家庭:渔夫家和西蒙家。我们一起回顾课文,描述一下这两个家庭的不幸。

生:渔夫家的孩子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师:是啊,他们缺衣少食,真不幸。

生:为了养家糊口,渔夫常常冒着生命危险去捕鱼。师:为了生存,辛苦奔波,真不幸。

生:桑娜从早到晚地干活,全家人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师:不管多么勤劳,都只能勉强维持生活,真不幸。而他们的邻居西蒙,又是怎样的境况呢? 生:西蒙是个寡妇,拖着两个孩子,她的境况肯定更差。师:具体是什么情况呢?想像一下。生:孩子常常哦得嗷嗷直叫。

生:房子没人修补,四面透风,母子三人常常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生:他们常常黑面包都吃不上。

师:是啊,这个贫病交加的女人,这个雪上加霜的家庭,是多么的不幸。难怪,托尔斯泰说——

生齐读: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师:他们的生活是这样的不幸,他们就叫—— 生读课题:穷人。

评(教师借托尔斯泰的名言来展开第二课时的教学,让学生再一次熟悉课文内容,并从文本中提炼信息,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合理想像西蒙的境况,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从“不幸”着手,让学生感同身受,感受穷人的穷,为深入穷人的精神世界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巧妙引用托尔斯泰的名言,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激发了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二、核心项目解读

通过品读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理会穷人虽穷却很温暖的家庭;虽穷但很善良很高尚的品质;虽穷但很幸福的灵魂。

(黑板上板书:虽穷,但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是啊,这两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不幸。在不幸的物质生活的挣扎中,穷人的精神世界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寒冷的夜晚,走进桑娜的家。(课件出示: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师:读读这段,积累你喜欢的词语,写两遍。生:汹涌澎湃 寒风呼啸 心惊肉跳

师:从你积累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渔夫在风浪中出没,令人心惊肉跳。生:渔夫家太穷了,这么恶劣的天气还要出海打鱼。

生:我从“心惊肉跳”感受到了桑娜对丈夫的担心。生:渔夫从清早忙到晚上,生死未卜,桑娜十分担心。

师:对啊,我们细细地品味语句,我们会发现文字能传递很多信息。你会怎样读这段? 生:我会用深沉的语气读出桑娜的担心。(生读)。生:我会用缓慢的语速读出天气的恶劣(生读)

师:读读这段,再看看课文题目,这段环境描写印证了题目里的哪个字? 生齐:穷

师:与屋外的又黑又冷相比,屋内的情景有些不同。(课件出示: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谁来读这几句话?怎么读?

生:我会用舒缓的语速来读,因为这一段给人一种温暖而舒适的感觉。(生读)。生:我会用欢快的感觉来读,因为这一段让人觉得温馨。(生读)。

师:与前一文段相比,这一段文字所描写的环境给人的感受完全不同,从这段文字里,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生:我觉得桑娜很勤劳。

生:我觉得桑娜很爱这个家,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师:是啊,这个家虽穷,但很___________________.生:这个家庭虽穷,但很温暖。生:这个家虽穷,但很温馨。生:这个家虽穷,但很舒适。

师:从这些环境描写中我们可以知道,桑娜把寒酸的房子收拾得温暖舒适,这说明,她很爱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下面,我们通过人物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一起走进穷人的精神世界。(课件出示: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了?……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个段落,并划记最能体现桑娜内心感受的词语,抄写两遍。生:忐忑不安。

师:你知道忐忑不安的意思吗?

生:心里十分不安,心里七上八下的。师:《集韵》里是这样解释忐忑的:忐忑,心虚也,怯也,惧也。这一段描写,把桑娜内心的忐忑描绘得淋漓尽致。读这一段心理描写,你联想到了哪些词语? 生:矛盾 生:害怕 生:担心 生:思维混乱

生:害怕得有些神经兮兮的。师:她为什么会忐忑不安?

生:桑娜想到了自己早出晚归的丈夫,他那么辛苦,如今又加两个孩子,他能受得了吗? 生:桑娜害怕丈夫会打她,因为她的做法太疯狂了。

生:桑娜既爱丈夫,又不想看着西蒙的孩子不管,她很矛盾。师:对啊,桑娜的心潮就如屋外的海一样“汹涌澎湃”,她为自己的这种做法感到“心惊肉跳”。她是那样“忐忑不安”。你能试着读出桑娜这种复杂的感情吗? 生读。

师:读了这一段,有哪一个字会让你眼眶一热,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 生:揍

师:请读这一句话。

生: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师:你的揍读得很好,重音。为什么要这么读? 生:后面是感叹号,所以应该读重一点。生:揍是最严重的后果,所以应该重读。

师:对,读书的时候应该联系语言环境并注意观察标点符号。师:你们能用宁愿——也不——说一句话吗? 生:桑娜宁愿自己挨揍,也不扔下西蒙的孩子。

生:桑娜宁愿自己挨揍,也不让西蒙的孩子和死人住在一起。生:桑娜宁愿自己挨揍,也不把西蒙的孩子送回去。

师:是的,读读这段,再看看课题,桑娜是一个穷人。她担心渔夫不同意,渔夫知道西蒙去世的消息后,他是怎么说的?找出来,读一读。生读。

师:这是一段语言描写。(课件出示: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谁来读一读。生读。

师:从这段语言描写里,你觉得渔夫都想到些什么? 生:渔夫想到了这件事情很麻烦。

生:渔夫在短暂的矛盾后就决定收养西蒙的孩子。生:渔夫也想到了自己这个家庭的困窘。

生:渔夫还想到了收养这两个孩子会更加加重自己的生活负担,但他觉得他能熬过去。师:对呀,尽管渔夫想到了自己的困难,但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收养这两个孩子。他和桑娜一样,宁愿_______________,也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渔夫宁愿自己受苦,也不让西蒙的孩子没人管。

生:渔夫宁愿自己受苦难的煎熬,也不让西蒙的孩子没人管。师:与桑娜的愿挨“揍”同样感人的字是这一段里的哪个字? 生:熬。师:熬什么?

生:受贫穷的煎熬,表示将来的日子将更难。生:受生活的煎熬。生:勉强过日子叫做熬。

师:是啊,渔夫完全清楚收养这两个孩子意味着什么,但是,他愿意。这一对穷人,为了照顾别人的孩子,他们一个愿意挨揍,一个愿意熬受苦难。读到这里,我们的内心肯定腾起一股崇敬之情。渔夫和桑娜虽穷,但很________________ 生:虽穷,但很善良。生:虽穷,但很有爱心。生:虽穷,但很高尚。生:虽穷,但心里有爱。生:虽穷,但很伟大。

师:托尔斯泰说:爱和善就是真实的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唯一可能的幸福。(课件出示这句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结合这句话,结合这个故事,我们再来看看桑娜和渔夫的精神生活。他们的物质生活是贫穷的,但他们拥有爱和善,他们在底层生活挣扎时,仍不忘用自己的爱和善去温暖他人,用自己的爱和善成就自己精神的高尚。

再读这句话,我们发现,他们虽穷,但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他们虽穷,但精神很富有。生:他们虽穷,但灵魂很高尚。生:他们虽穷,但灵魂很幸福。

评(以解读穷人精神为核心,以穷人“虽穷,但很____________”的句释为主轴,引导学生品读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层层深入,水到渠成。既让学生紧扣文本,收获了文字的美,又让学生超越文本,收获了心灵的美。教者再次巧妙运用托尔斯泰的名言,一举多得,既在流程上与导入相呼应,又让学生明白了一个作家的创作与他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息息相关,还让学生的思想从普通的善上升到精神幸福的高度。教者这样的设计,将语文课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完美结合,教者的设计简洁巧妙,而整个教学过程也精美凝练、充满诗意。)

三、拓展延伸。

师:再回顾课文,再回想桑娜和渔夫,我们内心肯定有很多想说的。让我们提起笔来,写下你所有的感动和感受,为本文写个题记吧。生:含泪的微笑,含笑的泪水。生:与贫富无关,与善爱有关。

生: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心底的善与爱。生:幸福的灵魂都是相似的。

生:贡献爱与善,就是贡献灵魂的高贵。

师总结:是啊,幸福的灵魂是相似的,那就是都拥有善和爱,不幸的灵魂各有各的不幸。不管未成我们是贫穷还是富有,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充满爱和善的心,让我们的灵魂洒满幸福的阳光。

7.小露珠第二课时实录 篇七

师:同学们, 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打白骨精》。先来默写两组词语。 (指名上黑板写)

(第一组:妖怪、斋饭、蛤蟆;第二组:责怪、蒙骗、识破。第二组词语要求按照“三角状”排布, 详见板书。教师相机指导书写:“斋”, 上下结构, 注意将上下两部分写得扁一些;“蛤蟆”均是虫字旁。)

师: (擦去第一组词语) 谁能围绕第二组词语带领我们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 先后变成村姑、老妇人、老公公来蒙骗唐僧, 但都被孙悟空识破了, 而唐僧却责怪悟空误伤他人性命。不过, 白骨精最终还是被消灭了。

师: (将“孙悟空”“唐僧”“白骨精”板书在相应的位置) 语言简练, 概括全面。看来, 抓住关键词也能帮助我们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评析:教者将生字词默写与课文内容回顾巧妙地结合起来, 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围绕文本特点, 教给解读方法

师:这堂课我们主要探讨孙悟空的形象。还记得平时老师是怎么带领大家品悟人物形象的吗?

生:平时我们主要是通过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体会人物形象的。 (师板书:语言、动作、神态……)

师:《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改写自《西游记》的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当然, 我们也可以将它看成是一篇独立的小说。小说有一个重要的特点, 那就是充满了矛盾冲突。 (板书:矛盾冲突) 在生活中, 你有没有和别人产生过矛盾冲突?

生:记得有一次, 我和同桌为了争夺位置发生了冲突, 我还和他大吵了一架。

师:那什么是小说中的矛盾冲突呢?小说中的矛盾冲突就是人物与人物之间, 因某种观点不和或利益相争所发生的矛盾、冲突。抓住矛盾冲突体会人物形象是阅读小说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今天, 就让我们来尝试这种新方法。仔细观察这幅人物关系图, (指板书) 你们发现谁和谁之间有矛盾?

生:白骨精想吃唐僧肉, 孙悟空不让, 白骨精与孙悟空之间有矛盾;孙悟空要打白骨精, 唐僧不让, 唐僧和孙悟空之间有矛盾。

【评析:切实加强阅读策略教学是实现“教课文”向“教阅读”转变的重要途径, 但关键是我们该如何确定阅读策略。此教学环节启示我们, 确定阅读策略可以参照两方面的标准:一是根据学生原有的阅读经验;二是立足文本的文体特点。】

三、品读矛盾冲突, 涵泳人物形象

(一) 白骨精的“变化”与孙悟空的“三打”

师:下面先让我们走进白骨精与孙悟空之间的矛盾冲突。这就是白骨精, (出示第2自然段中描写白骨精自言自语的语句) 谁来读?

(生“妖声妖气”地读)

师:看, 这就是白骨精。在取经过程中, 唐僧师徒遇到的每个妖怪都有一样法宝, 白骨精的法宝是什么呢?

生:变化。

师: (出示描写白骨精变化的语段) 这些是课文中描写白骨精变化的内容, 自己读一读。

(生自由朗读)

师:在这三次变化中白骨精使用了好多计策, 你们发现了哪些?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一变:美人计、瞒天过海、金蝉脱壳……二变:苦肉计、金蝉脱壳……三变:无中生有、连环计、借刀杀人……)

师:白骨精真是诡计多端, 该不该打?

生:该打!

师:再读读悟空的“三打”。 (分别出示课文中描写悟空“三打”的语段, 指名读。)

师:不管怎么变, 打你没商量。在白骨精和孙悟空的矛盾冲突中, 你读出了悟空的什么呢?

生:我读出了白骨精再狡猾也逃不出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孙悟空真是神通广大。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 在这组矛盾冲突中, 白骨精主要起什么作用?

生:衬托。

(二) 唐僧的“责罚”与孙悟空的“坚持”

师:下面让我们走进这篇课文的另一组矛盾冲突。你们认为理想的师徒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生:理想的师徒关系应该充满信任、理解、关爱、和谐……

1. 初会冲突。

师:但是在这篇课文中, 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冲突是自始至终的。快速浏览课文的第3、4自然段, 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他们的矛盾冲突已经开始了?画出来。

(生自读、圈画。)

生:我从“唐僧连忙扯住悟空”这句话中读出了他们师徒二人的矛盾冲突已经开始了。

师:什么是“扯”?来, 你上来, (用两个手指头捏住学生的衣袖) 这是“扯”吗?

生:不是。

师:什么是“扯”?谁愿意上来演示下?

(一位学生演示:猛地一把抓住了另一位学生的衣袖。)

师:我们再回到那句话当中, 唐僧为什么要“连忙扯住”悟空?

生:阻挡悟空打白骨精。

生:我从“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读出了他们已经开始有矛盾冲突了。

生:我从“这才有些相信”看出唐僧并不是真的相信悟空打死的是妖精, 所以他“才有些相信”。

师:用一个成语来形容, 那就是———

生:半信半疑!

2. 品读责罚。

师:随着矛盾冲突的逐渐尖锐, 唐僧对悟空的责罚也越来越重。再读读第6自然段, 唐僧是怎么责罚悟空的?

生:念紧箍咒。

师:怎么念的?抓住细节。

生:一口气念了20遍。

师:紧箍咒念一遍, 金箍儿就紧一些。你们看, 此时悟空的头成了什么样子了?

(出示:可怜把个行者头, 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 十分疼痛难忍……

师:亚腰儿葫芦, 知道吗?

生:葫芦中间是凹陷下去的。

师:悟空的头被紧箍咒勒成这个样子了, 你有什么感受?

生:这个紧箍咒的惩罚真的是很残酷, 悟空很可怜!

生:悟空可能这一辈子都没有吃过这个苦头!

师:唐僧还怎么责罚悟空了?

生:唐僧还赶悟空走, 不让他留在身边。

3. 感悟坚持。

师:同学们, 对悟空而言, 最痛苦的莫过于师父念紧箍咒, 最伤心的莫过于被逐出师门。面对唐僧的极端责罚, 悟空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在第6自然段的相关语句旁写上自己的体会。 (生自读, 批注)

生:“它是妖精!”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深, 悟空是在被师父念紧箍咒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当时, 他已经是疼痛难忍了, 但是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 真是一条硬汉!

师:可不可以将“它是妖精”换成“师父, 我知错了”?

生:不能换, 因为按照悟空的脾气性格, 他根本不可能认错。

生:换了之后就不能体现悟空坚持正义的本色了。

生:我是将“师父若真不要我, 就请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和“若无松箍咒, 你还带我走吧”这两句话联系起来读的。我觉得悟空非常聪明, 他没有直接让唐僧带他走, 因为他知道唐僧这时候肯定不愿意带他走, 而是故意先给唐僧出了一个难题, 让唐僧不得不带他走。

生:我从“悟空忙点头答应”“扶着唐僧上了马”这些语句中感受到悟空的忠心, 虽然师父如此责罚他, 但是悟空对师父的心一点也没有变。

师:悟空为什么不舍得走?读读下面这段原文, 你有什么体会?

(出示:老孙因大闹天宫, 致下了伤身之难, 被我佛压在两界山;幸观音菩萨与我受了戒行, 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 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 万古千秋作骂名”。———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生:悟空虽然是一条铁汉, 但心中却柔情万丈, 他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师:下面, 我们一起来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师生分角色朗读唐僧与悟空的对话)

4. 定格形象。

师:一个是不明真相的责罚, 一个是忍辱负重的坚持, 从这组冲突中, 你读出了什么呢?

生:我读出了悟空的知恩图报、坚持正义、忠心耿耿、忠肝义胆……

【评析:阅读策略的教学不能仅限于学生的“知”, 而应着力于学生的“练”。在涵泳人物形象的过程中, 教者自始至终地带领学生运用本堂课所学的阅读策略, 在文本两组矛盾冲突中穿行, 或品读, 或感悟, 或交流, 让“内存”于人物身上的种种优秀品质得以一一展示。】

四、纳入同质评价, 深化人物认识

师:所以, 没有任何疑虑, 不管唐僧怎样责罚, 只要白骨精还来蒙骗唐僧, 孙悟空照样———

生:打!

师:所以, 后来孙悟空被赶走之后, 当唐僧遇到危险的时候, 他还是赶回来帮, 不管碰到什么妖精还是———

生:打!

师:让我们从这个故事的矛盾冲突中走出来。有人说, 孙悟空是一个英雄, 你觉得这个评价恰当吗?

生:我觉得悟空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更多的是因为悟空身上有英雄所具有的高贵品质, 比如说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等。

生:我喜欢悟空这个英雄形象, 因为他敢作敢当, 具有男儿气概。

师:同学们的思考与学者林庚先生有共同之处。来, 让我们一起来读林庚先生的话。

(出示:他的专注, 他的献身精神, 他所表现出来的热情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百折不挠的毅力, 总之是这样一些非凡的精神品格构成了一个英雄的重要标志。)

【评析:教者引入名家对孙悟空的同质评价, 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英雄”的层面来吸收、内化所品读到的种种优秀品质, 从而让学生对悟空形象的解读走向一个更深刻的层面。本教学环节其实也是在教给学生另一种阅读策略, 那就是借助别人的评价来丰厚自己对人物的认识。】

五、迁移阅读策略, 走向发现新旅

师:可是, 有人觉得悟空这个英雄太过好玩耍, 因为他每次都将打妖除怪当做一场游戏;还有人觉得孙悟空自高自傲, 喜欢任性妄为, 不善于处理取经队伍中的矛盾……在你心中, 孙悟空是怎样的形象呢?课后, 我们还可以继续抓住《西游记》中的矛盾冲突, 继续走向发现之旅——— (出示:孙悟空与玉皇大帝之间、孙悟空与六耳猕猴之间、孙悟空与猪八戒之间、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与西天取经的孙悟空之间的矛盾)

【评析:教者将“抓矛盾冲突, 品人物形象”的策略推广到整本书的阅读中去, 为学生真正习得该项策略提供了可能性。】

板书:

8.小露珠第二课时实录 篇八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石榴》。(生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小作者浏览了这驰名中外的石榴园,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并且精读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告诉老师,学得怎样?

生:(很自信地)学得很好。

师:真自信,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该这样,要相信自己做得好。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点评]自信心对于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学生有了自信心,不敢做的事敢做了,做不好的事做好了。《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如何养成?就要靠平时多多训练,多多培养。

师:现在老师想请三位同学上台来读课文第1~2自然段,想读的,自己上来吧。

(三位学生抢着跑上了讲台)

师:由于自信,这三位同学抢占了先机。谁读到什么地方,你们自己分配一下吧。分好了就开始读。

(三位同学相互协商,分配好自己读课文的哪部分内容后,读课文第1~2自然段)

[点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里教者有意识让三位学生自主上台,读两个自然段课文,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提升了学生协调合作的能力。

师:课文读得确实不错。是的,石榴树的新枝抽出了,嫩绿的叶子长出了,火红的花儿开出了,很美,也很喜气!不过,如果你再接着往下读,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新的惊喜!

[点评]优美的点睛之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引领学生步入阅读的殿堂。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呢?我该怎么读呢?就这么读一读,想一想,再读一读。(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理解的情况)

[点评]学习要求简单、明了,学生易于接受,便于操作。

师:读好了吗?读懂了吗?

生:(自信地回答)读好了!读懂了!

师:对呀!学习中就要这么自信。如果老师再给你们时间,你们会争取读得更好吗?

生:会!

师:这就叫精益求精。难能可贵呀!这次读书哇,老师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你们可以重点读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句话,待会儿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好吗?

(学生读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师:下面老师想请同学自己上台来按电脑按键,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句子读一读。你喜欢读第几句按一下相应键就可以了。

(学生按键盘上相应数字键,屏幕上就会出现第几句话。学生读的句子顺序不论)

[点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自己按电脑键盘,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充分尊重了学生。

(一学生自主选读第三句)

师:小作者看得多仔细,交代得多清楚。(教师引读这一句)

师:想看看这个变化过程吗?(投影映示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过程,加上这句话的朗读配音)看清了石榴的颜色变化了吗?

生:看清了。

师:哪位同学愿意再来介绍一下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过程。(投影映示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过程,不加朗读配音)

(生看着投影,介绍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过程)

[点评]适时的、恰到好处的多媒体课件,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石榴颜色的变化。

(生齐读第三句)

(一学生自主选读第一句)

师:同学们,听出什么啦?

生:小石榴很多。

师:谁能让这棵树上的小石榴结得更多呢?

(请一生再读这一句)

师:“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在“一个个”下加点),经他这么一强调,小石榴果然增加了许多!这就是朗读的魅力!读——

(生齐读第一句)

师:“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你还能感受到它的热闹吗?

生:不能。

师:对。那么“热闹”(加点)的时候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出示石榴花盛开的画面,并配上《喜洋洋》音乐)

师:感受到石榴花的热闹了吗?其实课文第2自然段中就有描写石榴花热闹的句子。谁来读?

(请学生读第2自然段中描写石榴花盛开的句子)

[点评]为学生创设一个理解词语的情境,或者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都不失是帮助学生感悟词语意思的好方法。

(一学生自主选读第二句,读得不太好)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石榴的成长很容易嘛。请你再读读,一定会读好的。

(生再读第二句话)

师:这就对了,石榴的成长得有一个过程。

(生齐读第二句话)

(学生自主选读第四句)

师:“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哪个笑得更开心?

生:“笑破了肚皮”更开心。

师:其实这句话里有一个词儿就强调了这个意思。知道吗?

生:甚至。

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怎样才能表达出这个意思呢?

(一生朗读这句话)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一学生自主选读第五句)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感觉你介绍的不是石榴,而是——

生:娃娃。

生:小孩儿。

生:宝宝。

生:小姑娘。

师:是呀!在小作者的眼里,这满树的石榴,分明就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娃娃。它们喜欢热闹,还会咧开嘴——

生:笑。

师:甚至笑破了——

生:肚皮。

师:它们还有什么地方像娃娃?

生:急切。

生:扒开。

生:张望。

生:报告。

师:经这么一写呀,这满树的石榴就活起来了,动起来了,笑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五句,找找这种感觉。

[点评]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不应直白地告诉学生,而应通过反复朗读,巧妙引导,让学生去感悟、体会。这一教学环节正体现了这一教学思想。

(生齐读第3自然段)

师:同学们,石榴经过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现在已经成熟了,红黄相衬的皮长出了,晶莹透亮的子儿露出了。你们一定想尝了吧?

三、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师:(出示第4自然段)请大家轻声读读这第4自然段,体会一下小作者和石榴零距离接触以后,看到的是什么?品出的是什么?

(生自由轻声读第4自然段)

师:(出示填空)“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

般的子儿_____,______,______。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______、______的,顿时感到______。”读了之后,谁愿意来填一填?(生口头填空)

师:(相机板书:玛瑙紧偎红

白相间晶莹透亮酸酸的甜津津清爽无比)

师:(再出示第4自然段)让我们一起再读、再体会。

(生齐读)

师:小作者看得非常清楚,品得也很真切,不过,这只是他的感受呀。现在老师发给每个小组一个石榴,大家可以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然后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出示句式)“石榴圆圆的,像______,它的外皮______,剥开外皮,只见

般的子儿。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______的,顿时感到______。”

[点评]学生通过自己亲眼看,亲手摸,亲口尝,所得到的体验一定是独特的,所说出的话也一定是与众不同的。

师:谁愿意来说说?

生:石榴圆圆的,像个小皮球,它的外皮黄中带红,剥开外皮,只见珍珠般的子儿一个个挤在一起。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酸的、甜甜的,顿时感到清爽了许多。

生:石榴圆圆的,像爸爸紧握的拳头,它的外皮红红的,剥开外皮,只见银珠般的子儿一个挨着一个。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哇,凉丝丝的,顿时感到舒服极了。

师:刚才读的是课文中的话,现在说的是自己的话。写作,其实就是用我自己的手,写我想说的话。

[点评]课堂教学无非是教学生一个学习的例子。这一环节由照原文填空,到通过板书理清介绍石榴的顺序,再到通过学生自己看、摸、尝后填空,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都为下面“说水果”作了铺垫,提供了范例。

师:同学们,驰名中外的石榴园,让我们流连忘返;红黄相衬的石榴果,让我们爱不释手;晶莹透亮的石榴子,让我们垂涎欲滴。其实,在我们这块美丽而富饶的中华园里,还有许多名声远播的美味水果,岭南的荔枝、烟台的苹果、海南的椰子、吐鲁番的葡萄,等等。课前,老师让你们每人准备一种水果,现在请拿出来吧。

(生纷纷拿出自己带来的水果)

师:请大家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带来的水果。

(生说自己带来的水果)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水果介绍给大家?

(生上台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师生相机评议)

四、布置作业

师:请你把喜爱的水果画下来,并为它配一段解说词。

[总评]唐老师的这一节课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关注了学生的发展,是一节适合学生成长的课。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培养。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发展都非常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者在每一个环节都注重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复习回顾,让学生自信地回答;检查朗读,让学生自信地上台;介绍水果,让学生自信地去说,等等,无一不在留意着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2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本节课真正体现了人本思想,真正把学生看作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整节课,教者能够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受、自主体悟。无论是复习巩固让学生自主上台读课文,还是学习新课中让学生自己操作电脑键盘,读感兴趣的句子,及学生亲口品尝水果,说独特感受等诸多环节,都充分体现着尊重学生,真正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3教育的和谐性得以呈现。教育教学活动应该在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下进行,和谐的教育教学应该是踏雪无痕、润物无声的。本节课教者以尊重、信任学生为前提,并在每一个环节都着力落实这一思想,自始至终都能呈现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而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建构的历程,这又呈现了和谐的教学过程。

9.《九色鹿》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九

教材分析:

《九色鹿》是苏教版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民间故事。写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惩罚。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浅显易懂,学生比较喜欢。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会用‚竟然‛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遣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懂得做人应当要遵守诺言、知恩图报的道理。

课前谈话:

1、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练习中的‚处处留心‛)

2、他明白了什么?正如一句英国谚语所说的一样,失去信用是一个人最大的损失。

(点评:热课完全为课堂教学作铺垫,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联,完全为教学做好准备。)

一、导入新课

幻灯出示:落水被救 郑重起誓 见利忘义 深受重罚 师:谁来读这组词?

师:谁能读出你对这组词语的理解?

师:读得不错,尤其是郑重起誓这个词,我仿佛看到了调达起誓时严肃、庄重的表情。谁再读这个词? 师:这样读,就读出了词语的意思。

师:你们能借助这组词说说九色鹿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生:调达落水被救后,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谁知他见利忘义,最后深受重罚。师:你说得简洁而又流畅!

生:调达落水被救后,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谁知他见利忘义,最后落得个深受重罚的下场。

师:你概括得很准确,表情也很丰富,这就叫会讲,讲得绘声绘色!师: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九色鹿。

(点评:四个词语一下子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纲挈领,深入主动、有效地促进了课堂生成。)

二、第一板块:‚落水被救 郑重起誓‛

师:我们先来看调达‚落水被救 郑重起誓‛这两个片段,也就是课文的2到5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边读边做上记号,留下读书的痕迹。生读课文。

师出示出示第二自然段: 这天,九色鹿在河边散步。突然,耳边传来‚救命啊,救命!‛的呼喊,只见一个人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挣扎。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

师:我请两位同学来读第二自然段。其它同学注意听,从他们的朗读中你能听出什么?

生:我听出了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师:你从哪些词语中听出来的?

生:我从‚‘救命啊,救命!’的呼喊‛,‚汹涌的波涛‛,‚奋力挣扎‛听出当时的情况万分危急,再迟一会儿调达可能就没命了!师:这就叫会听!你也能读出当时情况的危急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行!掌声鼓励一下!

师:从你的朗读老师感受到调达危在旦夕。师:你们还听出了什么? 生:我还听出了九色鹿的勇敢!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听出九色鹿十分勇敢? 生:立即 纵身

师:从这两个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当时九色鹿救调达时速度非常快,毫不犹豫,奋不顾身!师:对!九色鹿在救调达时速度非常快,毫不犹豫,奋不顾身!你能读出九色鹿的勇敢吗?

师:从你的朗读,老师还感受到九色鹿勇敢背后一颗善良的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九色鹿对调达是救命之恩,可谓‚恩重如山‛,(板书)

师:谁能带着一颗感激的心读一读调达的话吗?

生读:谢谢你的救命之恩。我愿永远做你的奴仆,终身受你的驱使……(读得不太好)

师:如果没有九色鹿的舍身相救,调达很有可能会失去宝贵的生命,他又怎能不感激,怎能不连连叩头呢?谁再来读调达的话。生读,读出了感激之情。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调达的话。生齐读调达的话。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明白了什么是知恩图报!师:在调达的眼里,知恩图报指什么?

生:在调达的眼里,知恩图报指永远做你的奴仆,终身受你的驱使。师:而在九色鹿的眼中,知恩图报又是指什么?读读第四自然段你就明白了。

生读、说:在九色鹿的眼中,知恩图报指只要不说我的住处就行了。师:通过两者对比,我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九色鹿太善良了!

生:我发现九色鹿真是太善良了!他救了调达却不求报!师:这是一只不求回报的九色鹿啊!

(点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一板块的阅读教学就从‚独白‛走向了‚对话‛。教师以一句‚从他们的朗读中你能听出什么?‛为起点,构建了一个‚进入——跳出——再进入——再跳出‛的多层次的阅读感悟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全身心的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的对话中深入感受文本,理解重点词句。)

稍作停顿后,师:面对九色鹿如此大恩,调达千恩万谢、郑重起誓,调达会如何起誓?

生:我决不说出你的住处,如有违背,天打雷劈。生:我决不说出你的住处,如有违背,死无葬身之地。生:我决不说出你的住处,如有违背,五雷轰顶,不得好死。师:我们来看这个‚誓‛字(板书),上面是个(生:折),下面是个(生:言)。古人起誓是一件十分郑重的事,他们手中拿一根木棍、或一把宝剑,立下誓言,说道,若违此言,犹如此物。同学们,记住这个‚誓‛字,‚誓‛就是一诺千金。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五自然段。(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点评:许诺起‚誓‛,重于千金,对‚誓‛的剖析,既是语言的学习,更是诚信品德的培养。)

三、‚见利忘义‛板块

师:好一个千恩万谢啊!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奋力相救换来的却是背信弃义、恩将仇报,(板书:恩将仇报)调达为何‚恩将仇报‛默读课文6、7自然段,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师:出示:调达看了皇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了啦,就进宫告密。师:调达看了皇榜心情如何? 生:激动!

师:请你激动地读读这句话。

师:调达看了皇榜,一心想到的是什么?他还忘记了什么? 生:他一心想到的是重金悬赏,想到的是发财的机会来了 师:他忘记了什么?

生:他忘记了对九色鹿的承诺。师:这就是背信弃义。他还忘记了什么? 生:他还忘记了九色鹿对他的救命之恩。师:这就是忘恩负义。

(点评:忘记承诺,就是背信弃义;忘记救命之恩,就是忘恩负义。老师不失时机地在学生品悟的过程中点出来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果让学生自主说出,可能效果会更好。)

四、‚痛斥小人‛板块

师:而国王却听信了调达的话,带着浩浩荡荡的军队向九色鹿的住地进发了。此时,九色鹿正在明媚的春光里,在美丽的山林中,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在美丽的梦中。然而,这美丽的梦瞬间变成了噩梦。九色鹿从梦中惊醒,他发现,发现了什么?再一看,看见了什么?

生:发现自己已处在刀枪箭斧的包围之中,无法脱身。看到了调达就站在国王身边。

师:我们来看课文插图,老师一眼就看出了谁是调达?你们看出来了吗?用手指一指,一个怎样的调达? 生:一个恩将仇报的调达。生:一个贪财如命的调达。生:一个猪狗不如的调达。生:一个心里发虚的调达。

师:面对此情此景,九色鹿怎能不气愤?请同学们好好读读九色鹿的话,体会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出示:‚陛下,您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地,谁知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生读,没有读出气愤之情。师:九色鹿是一般的气愤吗? 生:是非常气愤。

师:对!是非常气愤,气愤到了极点。谁再来读九色鹿的话? 生读,有进步。

师:老师也想读一读。师范读。

师:你们也像老师一样投入地读一读,先练练。指名读

生,读得非常好。师:气愤之情,溢于言表。另一生读。

师:痛快!你完全读出了九色鹿此时的心情!

师:同学们,九色鹿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舍身相救的调达;对自己千恩万谢的调达;对自己郑重起誓的调达,竟然出卖了自己,他怒火中烧,愤怒到了极点。

让我们一起来读九色鹿的话。陛下,您知道吗?读—— 师:(将‚竟然‛变红),从竟然这个词你读出了什么? 生:想不到是调达出卖,不敢相信是调达出卖。

师:对!九色鹿怎么也想不到是调达出卖了自己!你们能结合课文内容,用竟然说一句话吗?同桌先练练。生:九色鹿救了调达,调达竟然出卖了九色鹿。生:九色鹿为了金钱竟然出卖了自己纯洁的心。

(点评:‚结合课文内容,用竟然说一句话‛,一改传统造句的独立单一语言训练的模式,在具体的情境中表达,既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自主加工,更对课文内容再一次进行了理解巩固。)

师:国王听了九色鹿的话,非常惭愧,收回了那张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的皇榜,下令全国臣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但他又担心只靠自己的的命令不能有效地保护这只可爱的九色鹿,又亲自起草了一道告示,如果你是国王,会在告示上写些什么? 生:九色鹿是纯洁而善良的动物,你们永远不许伤害他。师:天下百姓看了你的告示,可能不会伤害这只善良的九色鹿。生:九色鹿对素不相识的调达奋力相救,却不求回报,你们怎么忍心伤害这么好的九色鹿。

生:九色鹿对素不相识的调达奋力相救,却不求回报,你们怎么忍心伤害这么好的九色鹿?而调达为了金钱出卖了自己的良心,你们伤害九色鹿不是与这样的小人为伍吗?我相信我的子民一定不会这么做。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相信天下百姓看了你们写的告示,一定打心眼里敬重这只九色鹿,主动保护这只可爱的九色鹿。让美丽、善良、勇敢、无私、正义永留人间。

(点评:巧抓契机,进行语言训练,‚人文性‛‚工具性‛兼有。)

五、作业

10.《最后一课》第二课时实录 篇十

(-05-24 16:01:37)

任课老师:格致中学 高润华

班级:初一(1)班

(预备铃后,师、生齐背:《买花》、《江雪》、《古原草》、《回乡偶书》。)

(上课铃响)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开始学习了都德的《最后一课》。《课后一课》里的主人公小弗郎士,这天早晨他上学去,时间晚了。[指小黑板上的词:“上学”]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呢?──开始,他想呀还是别去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算了。为什么呢?因为今天韩麦尔先生要问分词了,可是他对分词的用法[边讲边指小黑板上的词:“分词用法”]掌握得怎么样?[学生举手]说。

生(1):他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师:他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接着他看到什么呢?又怎样想的呢?──要把话说得完整一些。[学生举手],你说。

生(2):看到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他觉得这比分词用法要有趣多了。

师:嗯,他看到普鲁士兵正在操练,[指小黑板上的词:“普鲁士兵操练”]感到要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后来呢,他还是管住了自己,急急忙忙地跑向学校,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老师的小院子里。他感到这天教室里的气氛很不平常──他既很糊涂,又怕老师严厉的批评,又觉得教室里的气氛很不平常。什么地方感到不平常呢?第一个方面──[学生举手]好,说。

生(3):教室里安安静静。

师:嗯。为什么今天安安静静[指小黑板上的词:安安静静]──反而觉得不平常呢?

生(3):因为平时教室里很喧闹。

师:嗯。今天呢?

生(3):今天却是安安静静的。

师:所以呢?

生(3):他觉得很诧异。

师:把这句话连起来讲一遍。

生(3):因为平时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室里总有一阵喧闹,今天却安安静静,所以,小弗郎士觉得很诧异。

师:嗯,觉得很诧异──不平常了。再想想:韩麦尔先生有哪些地方也使他感到不平常了呢?把这三个动词用进去。[指小黑板上的词:“穿上,打着,戴着”]嗯,想想看。[学生举手]说。

生(4):老师穿上那件绿色的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黑色的──绣边黑色的小丝帽。

师:嗯,没有讲完。为什么说这是又一个方面的不平常呢?

生(4):老师穿上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的礼服,──

师:回答问题的时候,把声音放开来。

生(4):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师:还没讲完全,坐下。哪个同学来补充:为什么老师穿上绿色的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绣边的小黑丝帽,使他感到不平常?──这是什么道理?[学生举手]说。

生(5):今天老师穿上绿色的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

师:“皱结”?

生(5):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师:嗯。为什么样老师的这些穿戴,使他感到诧异呢?

生(5):因为老师这套衣帽,只是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的。──而今天老师穿上了绿色的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所以,他感到很诧异。

师:嗯。如果我们先把这些说出来,再说这套衣帽他平时是不穿戴的──只是在督学来视察或者进行发奖的时候才穿戴的,所以他感到不平常了。──倒过来讲行不行呢?同学们再想想看,倒过来讲行不行?[学生举手]说。

生(6):老师穿上那件绿色的漂亮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的,所以,小弗郎士感到不平常了。

师:嗯,好的。所以,我们说可以照书上讲,也可以把它重新组织成为自己的话。──也可以。因为这套衣帽只有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时候才穿戴的,而今天呢他却穿上了、打上了、戴上了,于是,小弗郎士感到不平常,很诧异。

再看看:更使他感到吃惊的、诧异的是什么呢?把这些词也用进去。[指小黑板上的词:“坐着,忧愁”][学生举手]说。

生(7):所以,小弗郎士感到很诧异。

师:嗯,好的。那现在我们总的来说一说:通过他的上学;通过他对学习分词用法的情况;当他到普鲁士兵在操练时的想法;以及看到教室里不平常的气氛产生的诧异,来说明他是一个贪玩的、不懂事的孩子。[依次地边讲边指小黑板上的词:“上学”、“分词用法”、“普鲁士兵操练”、“诧异”和“贪玩、不懂事”][学生陆续举手]这些你们应该考虑好了的。还有吗?我请不举手的同学来讲──[指定学生]

生(8):这天小弗郎士上学晚了。他一路上想,今天老师要问他分词,他连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但是他看见普鲁士兵在操练,倒觉得很有趣。走进教室,他很诧异,因为,平时的教室里,在开始上课的时候,都是很喧闹的,而今天却是安安静静的。再看见韩麦尔先生今天穿上那套挺漂亮的绿色的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绣边的小黑丝帽,他很奇怪,因为这套衣帽,是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老师才穿戴的。最使他吃惊的是,最后几排平时一向空着的座位上,却坐满了镇上的人,看上去他们都很忧愁,所以,他觉得这一切很不平常。

师:嗯,好。总结呢?

生(8):从这些可以看出小弗郎士是一个很贪玩而又不懂事的孩子。

师:嗯,好的。噢,以后要积极举手发言。老师请你讲了,还是讲得不差的。

好,现在我们把课本打开来。我们要求同学们回去把课文读完,然后,再列小弗郎士的人物提纲。

故事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的主人公小弗郎士是一个贪玩、不懂事的孩子,是通过他的这些行动以及他的心理活动来写的。现在,把课本翻到144页,大家注意听老师读下去。

[朗读第十一小节]“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韩麦尔先生讲了这些以后,我们看看小弗郎士是怎么样的呢?我们齐声读下去,同时想想看:为什么老师这些话,使他有下面这样的心理活动呢?预备──读。

[师、生齐读第十二、十三小节:“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师:好。同学们拿笔划划看。[学生们用笔在书上划出关键词]老师讲了这几句话以后──宣布了坏消息以后,我们的小弗郎士心里头是怎么样?──划出来了没有?[学生点头示意]很好。。

生(9):小弗郎士心里万分难过。

师:万分难过──心里是难过,前面加了状语,用括号把它划下来。小弗郎士这时心里是难过,是万分难过。[板书:难过]为什么韩麦尔先生讲了这几句话就使他感到难过呢?刚才老师念的这一段话里,是哪些话使他难过呢?[学生举手]说。

生(10):“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师:老师讲了哪些话使他难过?──看书回答时要把书拿在手里。

生(10):教师说:“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法语了。”[把“德语”误读为“法语”][学生笑声]不,──“只许教德语了。”

师:[指生(10)]没有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想想看,老师现在问的问题,就是韩麦尔先生讲的哪些话,使小弗郎士难过呢?──哪些话使他难过呢?[学生举手]。

生(11):韩麦尔先生说:“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这些话使小弗郎士感到心里万分难过。

师:嗯,对不对啊?我们在上面划一划。这里有两个“最后”:一个是“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一个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为什么老师宣布这是最后一次给小弗郎士他们上课了?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什么道理呢?──是不是老师不愿意给小弗郎士他们上法语了?是不是老师明天就不愿意给他们上课了呢?[学生举手]说。

生(12):因为“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而且“新老师明天就到。”

师:嗯,老师告诉他们了──宣布了这是“最后一课”。联系我们昨天介绍的时代背景,柏林是哪一个国家的首都?法国的首都是──巴黎。柏林当时是哪一个国家的首都?大家一起说。

生(集体):普鲁士的。

师:普鲁士的。为什么现在柏林要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学德语呢?什么道理呢?为什么阿尔萨斯和洛林都是法国的地方,而现在那里的学校不许学法语,只许学德语呢?想想看,什么道理?哎,所以小弗郎士要难过了。[学生举手]说。

生(13):因为法国把这两块地方割给普鲁士了。

师:喔,把这两块地方割给普鲁士了。所以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就只许学德语了;所以这是最后一次上法语课了。──在自己法国的土地上,却不许学法语了,于是我们的小弗郎士开始感到难过了!

我们再看看,他对普鲁士兵的感情变化了──在开始的时候,他看到普鲁士兵在操练,是怎么想法?现在他对普鲁士兵用什么词来形容的呢?[学生举手]说。

生(14):“坏家伙”──“那些坏家伙”。

师:嗯。本来是怎样想的呢?

生(14):本来看到普鲁士兵正在草地上操练,他觉得“有趣”──“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师:噢,本来,感到“有趣”。[边讲边板书:有趣]因为不懂事啊!而现在,觉得那些家伙是坏的──“坏家伙”。[在板书“有趣”后面,板书──坏家伙]你们这些普鲁士兵来占领了我们的这个地方,又不许我们学自己祖国的语言!

那我们看,他感情是多强烈──“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为什么他感到难过呢?下面我们每个同学都自己读出声来,一直读到“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145页。

[学生各自轻声朗读第十四至十六小节;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毕,陆续举手示意。]

好──好──好,大家读完了。哪个同学来读读看?[学生举手]嗯,读。

生(15):[朗读第十四──十六小节]“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师:坐下。念得对的,但是念得很平。我们看到这里有很多感叹号,还有反问号。这时,我们的小弗郎士的感情是多么的强烈啊!首先,划划看,这里面有一个主要心理活动,划出来没有?──一起说说看。

生(集体):“懊悔”。

师:对了,[边讲边在板书“难过”后面,板书:──懊悔]就是这个心情。等一下读的时候,要把这个心情读出来。好,把它划下来。

起先他感到“难过”;[指板书“难过”]现在有许多事情使他“懊悔”。[指板书“懊悔”]那么我们来看看:小弗郎士懊悔什么?[学生举手]说。

生(16):旷了课去找鸟窝。

师:噢,旷了课去找鸟窝。还有吗?──懊悔什么呢?[学生举手]来说。

生(17):旷了课到萨尔河上去溜冰。

师:噢,旷了课到萨尔河上去溜冰。[学生举手]。

生(18):从前没好好学习。

师:从前没好好学习。还有没有呢?[学生举手]。

生(19):还不会作文。

师:嗯,他懊悔自己还不会作文呢![学生举手]说。

生(20):懊悔再也不能学法语了!

师:懊悔再也不能学法语了!好,这一节里边描写了他很懊悔。──他是不是悔恨自己了啊?同学们想想看,这些怎么读法?想想看,要把懊悔的感情读出来。现在,我们再读一遍看,读到“我多么懊悔!”

[学生各自轻声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毕,举手示意。]

师:好。哪个同学再来读读看,[学生举手]我们的小弗郎士是多么懊悔啊!──怎么读法?读读看。

生(21):[表情朗读]“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师:好,坐下。看看是不是把感情念出来了?──“我多么懊悔!”因为──什么呢?“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那现在我们再看看,──懊悔以后,就想起很多以前不应该做的事情。

好,现在我们看看,对课本他懊悔什么?看看他对课本的态度是怎样的?──在书上划划看。他也是懊悔的呵。[学生举手]说。

生(22):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师:舍不得跟它们分手──对了,“舍不得”。刚才对课本还感到怎么样的呢?大家一起说。

生(集体):“讨厌”。

师:对了,“讨厌”。把它划下来。刚才他对书还觉得很“讨厌”。[板书:讨厌]而对普鲁士兵操练感到很有趣。那么现在呢?现在“舍不得”了──“舍不得”和它们分手了。[边讲边在板书“讨厌”后面,板书:舍不得]为什么?因为老师说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他感情上起了变化。

对自己的老师呢?同学们想想看:一开始,他不是想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为什么?韩麦尔先生说过要问分词,而他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他对老师感到怎么样?[学生举手]说。

生(23):怕。

师:对了,他怕老师。现在他对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也舍不得分手。对老师,他本来感到很怕;[板书:怕]现在,对老师也感到舍不得了。为什么?因为老师就要离开了,再也不能看到老师了,所以他忘了老师给他的惩罚,忘了给他挨的戒尺。──他都忘了──都忘记了。[在板书“怕”的后面,板书:忘了……忘了……]对老师的感情,他也改变了。

在这个时候,他再也不诧异,老师穿上这套礼服了;再也不诧异,镇上的那些人坐在教室后排的座位上了。──他对这两件事情,是怎么理解的呢?每个同学自己读,读出声音来。

[学生各自轻声朗读第十六小节;读毕,陆续举手示意]

好──好,好了。那么,今天老师为什么穿这套平时不穿的衣服?这里,我们的小弗郎士怎么理解的?[学生举手]说。

生(24):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

师:对了,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他懂了,今天老师为什么穿礼服呢?“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这里也用感叹号。

再看看:为什么教室后面坐着好些镇上的人呢?同学们划划看,这些人是怎样的思想──用了什么动词?划划看。[学生举手]。

生(25):懊悔、表示、感谢。

师:嗯,好的,对了。这些人也懊悔平时没有经常到学校里来。今天他们来,一个是感谢老师四十年来忠诚地为教育服务;一个是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你们编了怎样的提纲呢?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重心长的、又柔和又严肃的话以后,小弗郎士怎么样?[学生举手]。

生(26):小弗郎士开始觉醒了。

师:小弗郎士开始觉醒了。他编了一段。[学生举手]好,。

生(27):他开始懊悔过去做的事情。

师:他开始懊悔过去做的事情。[学生举手] 噢,。

生(28):小弗郎士开始悔悟了。

师:小弗郎士开始悔悟了。好。[学生举手]说。

生(29):小弗郎士开始清醒了。

师:噢,小弗郎士开始清醒了。好。我们可以注一注。刚刚同学们都讲得很好。──集中到一点,他感到就要失去国土的痛苦。为什么今天老师是最后一次给我们上课呢?因为国土就要失掉了;为什么明天在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里就只许教德语了呢?因为国土就要失掉了;为什么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呢?因为国土就要失掉了;为什么今天很多镇上的人都来听课呢?因为他们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所以我们说,小弗郎士开始感到失去国土的痛苦。同学们刚才说得很好:他开始觉醒了;他开始悔悟了。──对了,因为他开始真正认识到失去国土该多么痛苦!

我们再学习下去,齐声读到“头也不敢抬起来。”──把书都拿在手里。“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预备──读。

[师、生齐读:“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头也不敢抬起来。”]好。

好。我们看,我们的小弗郎士要背书了──我们肯定他背不出的。前面什么地方讲他肯定背不出来的?[学生举手]说。

生(30):老师说过要问他们分词,可是他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师:对了,老师要问他们分词,他呢?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他怎么能背书呢?但是,他为什么今天背不出来,感到心里挺难受呢?什么道理?他也许过去背不出来是并不难受的。今天,他却难受了。什么道理?[学生举手]。

生(31):因为他觉得再也不能学法语了。

师:噢,他觉得再也不能学法语了,所以挺难受的。而且明天就不能再学了。是哦?所以他懊悔了,所以他感到难受了,所以头也不敢抬起来了。

现在,我们把韩麦尔先生的三段话分开来读读看。──读的时候注意表情。哪个同学来读第一段?[学生举手]好,读第一段。

生(32):[表情朗读]“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师:好,他刚才尽量把两种语调都念出来了。当然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这说明他是努力的。

这一段,我们的韩麦尔先生主要讲了什么?──哪个同学再念下面一段?下面一段。[学生举手]读第二段。

生(33):[表情朗读]“你们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师:嗯,好。这些反问语气都念得好的。我们看看这一段里边,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的?

接下去,我来读。[范读]“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韩麦尔先生这三段话,每个同学自己读一遍,读出声音来。看看,每一段分析了什么?──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各自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毕,陆续举手示意。]

师:好──好──好,大部分好了。现在我们看看第一段,能不能把它概括地用一句话,来说明他对什么进行分析啊?[学生举手]。

生(34):对阿尔萨斯人进行分析。

师:好。对阿尔萨斯人进行分析──对阿尔萨斯的学生进行分析。对不对?

第二段呢,对哪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呢?[学生举手]说说看。

生(35):对家长跟老师自己进行了分析。

师:对了。分析了家长跟老师自己。

第三段话主要是说明了什么呢?[学生举手]说。

生(36):要牢牢记住自己的语言。

师:嗯,说明了牢记祖国语言的意义──牢记自己语言的重要。好,老师讲了这样三段话以后,小弗郎士又起了变化。现在接下去我们齐声读,“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一直到这一节结束。

[师、生齐读:“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好,今天读得很好。

这堂语法课,小弗郎士感到怎么样?──本来,分词用法他连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今天感到怎么样?今天呢?[学生举手]说。

生(37):今天感到挺容易。

师:挺容易。他懂不懂呢?

生(37):全都懂。

师:全都懂。划一下。是“全都懂”。[板书:全都懂]而且“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板书:挺容易]划下来。

那么,我们划了以后,一定要问这个问题:是不是小弗郎士今天聪明起来了?本来太笨了?为什么今天全都懂了,而且感到挺容易呐?──什么道理?呃,想想看。[学生举手],你说。

生(38):因为他今天很细心听讲。

师:因为他今天很细心听讲。还有?

生(38):老师今天很耐心讲解。

师:因为老师今天很耐心讲解。还有吗?嗯,同学们再想想看,老师讲解以前,特别引导他们懂得什么呢?[学生举手]说。

生(39):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细心听讲;老师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耐心讲解。

师:嗯,刚刚两个同学说了,现在你把它总结起来了。[学生举手]说。

生(40):因为他懂得了法国语言的优美和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

师:因为他懂得法国语言的优美,懂得了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对不对?因为他懂得了这些,所以,今天听讲起来呢,他是全都懂得,而且觉得挺容易的。[指板书:“全都懂”、“挺容易”]

那么老师是怎么样来引导的呢?下一节课我们再教育来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这三段话,详细地再来学习这三段话。看看这三段话对小弗郎士起了怎么样的作用?

韩麦尔先生认为,一个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他只要牢牢记住他自己祖国的语言,就没有忘掉自己是一个法国人,就像是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就能够从监狱一样的奴隶生活中解救出来。──这一些都进一步激发了我们的小弗郎士热爱祖国、憎恨敌人的感情。

正因为这样,在上习字课的时候,他又有什么热爱祖国的表现呢?哪个同学读一下。[学生举手]好,读。

生(41):[朗读第二十小节]“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师:嗯,好的,声音还响亮的。[指生(41)]能积极举手,争取朗读。

现在我们看看,在刚才读的这一节里,哪一句也反映他热爱祖国啦?那些你们划了没有?[学生陆续举手]好,说说看。

生(42):他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师:嗯,为什么你觉得这一句话是爱祖国的表现呢?──为什么呢?

生(42):因为他──

师:好,你坐下去,知道这句是的──那么为什么是的?还有其他话吗?看看。[学生举手]说。

生(43):“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

师:嗯,“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他把祖国的文字看成是很美丽的。这个也注意了。还有同学有补充吗?[学生举手]。

生(44):“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师:为什么这些字像国旗呢?

生(44):因为它们是祖国的语言。

师:声音要响一点。坐下。老师写的“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在这里为什么像小国旗?把它们紧紧地连在一起,为什么?[学生举手]嗳,有的同学想起来了。说。

生(45):阿尔萨斯是法国的土地。

师:对了,阿尔萨斯是法国的土地,所以他感到这些字就像国旗。──他感到字是美丽的,[板书:美丽]而且这些字呢,简直像国旗了。[边讲边板书:像国旗]这些都有说明他多热爱自己的祖国。而且每一个人是那么专心,连金甲虫飞进来谁也不分心。对不对?

我们班上有的同学思想就容易开小差,就在教室外面有什么东西也会分心了。而这天我们的小弗郎士和他的同学,却那样专心致志上课,一点也不分心。

刚刚[指生(42)]回答的这句话也很好。我们懂这句话的意思吗?反映了他什么思想感情呢?──爱祖国。他爱祖国一定是──

生(集体):恨侵略军。

师:恨这些侵略军。为什么说这句话是恨侵略军呢?哎,同学们想一想。听老师念一遍看:[范读]“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不会强迫 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他恨敌人、爱祖国,对的呀!为什么从鸽子的咕咕声上面激起了自己的感情呢?──明天不能念法语了,这是不是法国的孩子愿意这样的呢?不是的。那么是什么呢?[学生举手]说。

生(46):因为他们不能上法语课,是被强迫的。

师:是被强迫的。对。为此,他们恨敌人。“强迫”──划下来。[板书:强迫]强迫用德国话。[板书:用德国话]好,同学们我们看,在这堂课里边,你看我们的小弗郎士,他爱祖国、恨敌人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了。连郝叟老头念的古怪的声音,使小弗郎士和别人又想笑,但是又感到什么呢?[学生举手]说。

生(47):又感到难过。

师:为什么样感到难过呢?

生(47):因为他觉得阿尔萨斯──

师:想想看,还要仔细领会。[学生举手],你来帮助他说。

生(48):因为他觉得阿尔萨斯的人,不能再学法语了。

[学生举手]

师:嗯,好,还有补充。。

生(49):因为郝叟老头要学法语拼音也不可能了。[声音很轻]

师:今天[指生(49)]讲话太轻了,老师也听不大清楚了。回答的声音要响亮。

噢,他说:郝叟老头法语拼音还不会,而连学拼音也不可能了。但是郝叟老头今天的感情怎样?划划看。──“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他也感到明天再不能学了。

我们对这一部分也给它写个提纲──这时我们的小弗郎士激起了什么感情?哪个同学说说看,激起了什么感情?[学生举手]。

生(50):爱祖国、恨敌人的感情。[下课铃响]

师:对了,爱祖国、恨敌人的感情。注上。[板书:爱祖国 恨敌人]爱祖国、恨敌人的感情。

好,今天我们这堂课里,把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学完了。明天,要求大家能口头回答,小弗郎士这个人物怎样从一个贪玩的、不懂事的孩子,到逐渐醒悟,到最后激发了爱祖国、恨敌人的感情。这是第一个要求。第二个要求,同学们今天回去书面作业 :把韩麦尔先生的外貌、语言、行动整理出来。──整理韩麦尔先生一个人物。懂了没有?

[生(集体):懂了。]好。一个是口头作业 ;一个是书面作业 。

下课。

板书设计 :

(一)小黑板上的板书:

上学:很晚

不懂事 分词用法: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普鲁士兵操练:有趣

诧异:安安静静 穿上,打着,戴着坐着 忧愁

(二)板书:

难过──懊悔

有趣──坏家伙

讨厌──舍不得

怕──忘了……忘了……

全都懂 挺容易

美丽 像国旗

强迫 用德国话

上一篇:争论初一优秀作文500字下一篇:励志中英文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