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年级上册《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word文档(10篇)
1.最新五年级上册《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word文档 篇一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反馈预习,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等方式理解“叩问、脊梁、刹那、悄然落地、硝烟、深入骨髓”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交流“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等香港的资料,了解旧中国所受的欺凌,感受香港回归时的激动、兴奋。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发现诗歌的语言特点,积累诗歌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文中插图)。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时刻,有谁知道?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追问:你是根据图中的哪些景物判断出来的?引导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说说对香港的一些了解。
3、揭示课题。
这幅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中华民族圆了一个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团聚梦,也是我们十多亿中华儿女无比激动振奋的日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让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钟》。
4、有感情地读课题。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是诗句。想一想: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
2、扫清字词障碍。认读生字词,注意多音字“悄然落地”的“悄”字。
3、指名分小节读诗,读后师生评价。
4、交流讨论:你觉得这是“的最后一分钟”?
学生根据初读感知,发表各自的见解,如:令人难忘、欢欣鼓舞、振奋人心等。
三、品读诗歌1、2小节,激发情感。
1、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这位历经沧桑的儿子就要回到祖**亲的怀抱,这一刻是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1、2节,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反馈交流各自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点拨:第一小节作者把香港当作久别重逢的亲人,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时所有中国人都在满怀激情地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
点拨:通过第二小节中“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等镜头,描绘了当时人们看着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上升时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指名读,评议,男女对读,齐读。
四、小结。
1997年7月1日,这是值得我们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刻,香港成为了中国这块土地上真正的主人,是对所有炎黄子孙的巨大激励与鼓舞。在这一刻,无数华夏儿女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
第二课时
一、回顾引入,铺垫情感。
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人们那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欢迎之情溢于言表。让我们阅读第1、2小节,再来回顾这令人热血沸腾的时刻。
二、品读第3小节,回顾历史。
1、香港曾是烙在我们中华民族身上无法忘怀的痛苦和屈辱。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资料:(出示)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于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2、从这段资料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3、如今,看着缓缓上升的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听着耳边传来的国歌声和人们轻轻的呼喊声,作者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3小节。
三、品读第4小节,展望未来。
1、所有的屈辱在这一刻烟消云散,积压在中华儿女心头一百多年来的耻辱终于被雪洗了。我们激动,我们自豪,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请同学门朗读第4小节,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点拨:
“崭新的日出”,“世纪的钟声”,说明香港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是香港的标志。说明香港将和自己的同胞一起去开创美好的明天。
3、香港历经百年沧桑,终于回归祖国怀抱,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最后一分钟。
四、拓展升华。
1、香港的回归历经坎坷,中华儿女可以挺直脊梁了。作者把自己那沸腾的热血与深深的爱国深情融入到了诗句的字里行间中。(出示图片)如果你能亲眼目睹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你有什么话想说,请把它写下来。
2、交流写话,师点评。
3、香港能如期回归祖国,离不开祖国的日益强大,繁荣。继香港回归后,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在还有台湾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我们祝愿祖国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让我们一起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吧!
2.最新五年级上册《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word文档 篇二
教材内容:<<最后一分钟>>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九册 第7单元 第24课(1课时)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
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继续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学情分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文字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并升华这种情感。教学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对香港有什么了解吗?谈谈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
1.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1)抓住作者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情感。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 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灵”;“然后去奔 跑,去拥抱 / 去迎接……”。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之情溢于言表。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拨。
(2)联系所收集的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教师播放自鸦片战争以来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多年的屈辱
终于挥之而去,“使大海欢腾”的那种场面。让学生理解“使大海欢腾”的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
“三分诗,七分读”。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一节之内诗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1--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2--词句间的停顿。
五、小结
3.最新五年级上册《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word文档 篇三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练习说话,会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4、正确辨析三个伙伴的言行,知道应该向罗晨学习,教育孩子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关心,帮助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正确辨析三个伙伴的言行,懂得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关心,帮助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观察“伙伴”两个字的特点,同类生字训练:哪、转、抹、油、袋、晨。
1、齐拼读。
2、开火车读生字,组词或造句
二、自由读文,文章的主角是谁,三个伙伴分别是谁?
三、指名读课文,借助插图思考。
(一)感悟维佳的难过。
1.教师导入:维佳不小心把点心丢了。上午休息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去吃点心了,只有维佳站在一旁。
第 1 页 2.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你是维佳你会怎么想?心情怎么样? 3.学生反馈后,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男女分别读,比一比谁读出了维佳难过的心情。
(二)了解小朋友的行为
1.教师创设语境,学生读课文:小朋友们,维佳的点心丢了,他的心里多难过,呀,不少伙伴看到了是怎么做的?请大家把课文读一读。
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1)读下面几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郭良吃面包。
郭良对维佳说话。
郭良一边吃面包,一边对维佳说话。
(2)你能将下面两个句子照样子表达吗? 松松走路。
松松唱歌。
2.指名反馈。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出示相关的句子。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这些句子。特别的小伙伴说话时的内容,最好能读出当时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5.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这些句子。
6.指名分角色朗读,学生评议。
7.学生再读。
(三)三个伙伴分别是怎么做的?体会三个伙伴的不同做
第 2 页 法。第一位同学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看,第二位是带有关心地询问,第三位同学是用实际行动来帮助朋友。
四、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评价三个伙伴的行为,你最欣赏谁的做法,为什么? 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你该怎么办?
五、指导书写
左右结构的字有哪些?上下结构的字有哪些?“包”是什么结构?“良”字是什么结构?你们想何老师写那个字?
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教师总结:好伙伴就是对人要热情,把朋友的烦恼分担一半,把自己的快乐分享一半。
板书设计:郭良:真糟糕 米沙:要放好 罗晨:分一半(好伙伴)本文来源于查字典语文网yuwen.chazidian,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查字典语文网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4.最新五年级上册《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word文档 篇四
《画》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全诗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王维诗《画》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大家哦~
教学目标:
1、会认“远、色”等11个生字,会写“人、火”等4个生字。认识偏旁“辶、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远”与“近”、“有”和“无”、“来”与“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
教学重点:
练习朗读、认字。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收入诗句
1、呈现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画》的20个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师:小朋友,大家看到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师:会认这四个字吗?(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再抽读)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师: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比较)
2、学生读诗
师:四句诗中,你会认哪些字呢?读一读。
师: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
二、初读正音,突出重点
1、学生自读诗句,用铅笔标出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自读,同桌互读互考。发现不对的,同桌教读。
3、全班齐读,轮读。
4、教师用生字卡片个别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1个生字。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近、春、人”是前鼻韵母,“声、惊”是后鼻韵母。有错及时纠正。
5、学生自由读,重点抽读,抽读重点。用生字卡抽读,主要抽读“声、春、近、人、惊”等5个易错的重点字;再抽读学生中平舌翘舌、前鼻韵母发音不准的重点学生。全班齐读。
提示新的偏旁:“辶”叫“走之旁”;“ 忄”叫“竖心旁。
三、背诵诗句,领会其义
1、看谁背诵得最快。(学生自由背诵)
2、背得不错!你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跟我们平时看到的现象正好想反)
师: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师: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3、读一读,看看两道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待学生发现交流后)师总结性引导: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有“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如果学生说出是“画”,则肯定学生的答案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画”;若学生说“照片”,也肯定学生的答案“照片”也是图画的一种方式”。)
4、戴头饰,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 什么是来,什么地去?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2)高矮 哪种是高,哪种是矮?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3)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4)白黑 什么东西白,什么东西黑呢?说说相反的例子。
(5)晚早 什么晚,什么是早?说说相反的例子。
(6)读一读5组反义词。
四、写字指导,练习书写
1、呈现“人、火、文、六”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4个字形的笔顺、笔画特点。注意“火”先写“点”,再写短“撇,第三画是长“撇”,最后是“捺”。
2、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人”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的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5.五年级语文最后一分钟 篇五
一、读拼音写词语。
fèiténqízhìlǐpàoliútǎn
()()()
zuǐchúnjǐliánxiāoyānxiān括括n
()()()()
二、给多音字组词。
kàn()kōn()qiǎo()看空悄
kān()kn()qiān()
三、组词。
巷()顷()只()杀()
港()倾()帜()刹()
搂()俏()随()斩()
缕()硝()髓()崭()
四、填上量词。
一()硝烟一()教科书一()空位一()礼炮
一()眼泪一()紫荆花一()伤痕一()红旗
五、写出表示时间意思的词语。
例:瞬间()()()()
六、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脊梁()的土地()的大海
6.最新五年级上册《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word文档 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集体讨论,小组相互补充。教师给予相应的评价,教师小结进入课题。
2.这篇课文的题目为《丝绸之路》,看了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引导:什么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1.自读课文: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2.读后交流:
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使同学们知道我国被外国人称为“丝绸之国”,中国丝绸在外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小结: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所付出的艰辛,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2)全班交流:
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3)设计提问:
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4)全班交流:
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
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____”画下来。
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发展的纽带。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四、师生总结,明确文章主旨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
五、口语训练
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资料补充
张骞与丝绸之路
在古城西安玉祥门外的大庆路上,有一座大型雕塑群:西域人与汉人带着满载丝绸的骆驼商队,正缓缓西行。这是对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建立丰功伟绩的纪念和歌颂。
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首脑人物凯撒穿着一件丝绸长袍到剧院看演出。谁料,他比演员更引人注目,满剧场的人都把眼光盯在这件从来未见过的丝袍上。当大家知道这是中国生产的丝织品后,又是高兴,又是羡慕。此后,身着中国丝绸锦绣,成了罗马上层人物高贵和权力的象征。中国的丝织品是怎样到了欧洲的?这要从张骞出使西域说起(汉代西域指今日河西走廊以西的天山南北及巴尔喀什湖地区)。
7.最新五年级上册《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word文档 篇七
教材分析:
这是选自德国漫画大师卜劳恩的漫画集《父与子》中的一个故事,由四幅图组成,每幅图下配有与画面内容相关的成语。第一幅图中,儿子和小树比肩而立,父亲为儿子量身高;第二幅图中,父亲在小树上画下儿子的身高,此事可谓有目共睹;第三幅图中画着光秃秃的小树站在风雪中,旁边还有一个可爱的雪人,这在告诉人们,寒来暑往,一年很快就过去了;第四幅图画中,儿子一年里长大了,父亲又领他来到了小树边,和小树比一比身高,其结果令父亲目瞪口呆。在学习过程中,想象父子之间的一系列行动与对话,感受幽默带给我们的快乐,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浓浓的父子情。设计理念:
观察图画,发挥想象,补充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借助想象体会父子情深。作名著导读的传播者,让学生喜欢漫画创作,自主去读卜劳恩的《父与子》。教学目标:
1.观察漫画,了解漫画内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体会父子亲情。
2.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3.结合漫画,理解4个词语的意思,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
第 1 页 4.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阅读《父与子》的兴趣。教学重点:
1,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2,理解4个词语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父子亲情。教具准备:字卡、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父与子》简介课件及父子图片课件,(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并乐于了解原著)。
德国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的连环漫画《父与子》誉满天下、风靡世界半个多世纪。今天,这对父子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一年以后》这则幽默。板书:一年以后
二.欣赏漫画,培养想像能力,学习字词。
1.自由观察图画,与同桌说一说每一幅图讲了什么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学会表达。)2.指生分别说四幅图的意思,再连起来说图意。从文中你知道孩子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体会盼望孩子快快长,父亲对孩子的爱与关怀。)过渡:春天来了,谁来想像一下,父亲与儿子在树下做什么?(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引出第一幅漫画。)
第 2 页 3.课件出示图(一)。
(1)看图,父亲在做什么?知道谁与谁“比肩而立”。(2)与生做比肩而立的动作。
(3)读词,并指生试着用“比肩而立”说一句话。过渡:有一天父亲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你们猜猜,是什么? 4.课件出示图(二)。
(1)观察漫画,了解“共与睹”,读准“睹”的字音,从“目”旁你能猜出字意吗?学习“者”、“睹”。(2)说一说“有目共睹”的意思,你还知道什么事情是“有目共睹”?
过渡:日复一日,父亲期待儿子像小树一样茁壮成长,把老师的话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寒来暑往)5.课件出示图(三)。
(1)读词语,读准“暑”的读音,“暑”是什么意思?与谁相对?怎样记这个字?(2)看看图,说说“寒来暑往”的意思。(3)用“寒来暑往”说一句话。
过渡:父亲期盼好久的结果同学们可以告诉我吗?(目瞪口呆)这个结果同学们用带着表情再说一遍吗?(做动作理解词语的意思)6.课件出示图(四)。
(1)读词语,学习“登”字,认识偏旁“癶”,指导写“登”
第 3 页 字,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一个,对照观察以后再写一个,再结合“目字旁”识记“瞪”。学习“呆”,会意字,本义指言语木讷,口齿不灵,引申为人头脑迟钝、痴傻,又指人脸上表情死板,发愣。
(2)父亲为什么“目瞪口呆”?
(3)如果你在场,你会怎样对“目瞪口呆”的父亲说什么? 7.你能用上这四个词,把故事讲一讲吗?学生练习后,指名讲。
8.漫画中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漫画又表现了怎样的亲情? 四.课堂总结:漫画家卜劳恩创作的漫画还有许多,同学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去搜集,去欣赏,他会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板书设计: 一 年 以 后 比肩而立
有目共睹 父子情深 寒来暑往 目瞪口呆
8.最新五年级上册《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word文档 篇八
3.初步培养学生有序整理的数学思想,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意识。学情分析: 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有规律进行。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探究,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掌握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让学生拿出材料袋,并把东西倒出来。
2、师问:看到桌面上的这些物品,你有什么感觉?该怎么办呢? 学生感觉看到一堆学习用品比较凌乱,激发起学生整理的欲望。
3、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分类整理。
用实物投影展示分类情况,初步感受分类的重要性,能想到分类整理,感受分类整理不一样,分的结果就不一样。
二、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出示情境图
教师引导: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你看,妈妈正需要你的帮助呢!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回答:
(1)床、很多衣服、妈妈和孩子、窗帘、窗户、墙上有一幅画……(2)孩子在帮妈妈收拾衣服。床上这么多衣服,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学生可能回答:把衣服整理好。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妈妈整理衣服。(给予充足的时间)学生操作分类整理衣服图片,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 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按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 按上衣和下衣分; 按季节分; 按颜色分…….投影展示不同标准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体现分类标准不一致,分的结果就不一样。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总结,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的,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鼓励。找份的好的同学演示分法)妈妈很辛苦,我们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关爱妈妈的情感。
对于学生说出的例子,如果可以运用分类的知识,就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学生可能想到: 整理房间;
整理厨房里的碗筷; 整理客厅里的物品; 整理劳动工具; 整理自己的书包……
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一题:把水果圈出来
教师投放幻灯片:有香蕉、白菜、苹果、桃子等,请将水果圈出来。通过分类记录的数据,初步体会分类的作用。(2)自主练习第二题:把动物圈出来
教师投放幻灯片:鱼、蝴蝶、青蛙、向日葵等,请同学们将动物圈出来。通过强化练习,加深学生对分类的认识。
(2)自主练习第三题:将幻灯片投放的交通工具按提示分类 按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分类。思考是否还有其它分类方式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四、回顾反思,本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哪些方面的表现比较满意?
9.最新五年级上册《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word文档 篇九
一、请你按顺序标序号,排列句子。
1.砍树熊爸爸想造房子
()()()()
2.小熊砍树熊爸爸和舍不得
()()()()()
3.鲜花给大家一束束送去他们
()()()()()()
4.我小小的坐船里在()()()()()
5.五星红旗我国是的国旗
()()()()()
6.爷爷小树给穿上的衣裳暖和()()()()()()()
7.一座有小桥河上
()()()()
8.一面飘着上红旗广场
()()()()()
9.格外天气冷今天的()()()()()
10.结满了树上果实红红的()()()()
11.上学早上和我一起 好朋友
()()()()()()
12.高高兴兴地去同学们公园看花
()()()()()
13.我家一只有小猫可爱的()()()()()
二、请你帮词语排排队,连成一句话,祝你成功。
1、①朋友②的③我④是⑤小明
()()()()()2、①游来游去②水里③在④鱼儿
()()()()
3、①弟弟②画③在河边④荷花
()()()()
4、①家②的③白云④蓝天⑤是
()()()()()
三、读一读,填一填(写序号)
①吗②吧③啊④呢
1、小明,你好?
2、我要走了,你?
3、这里的风景真美!
4、冬冬,我们一起回家!
5、我可以看看你的书?
6、我多想去看看北京天安门!
7、快做作业!
8、你在家会做什么事?
9、你会唱《生日快乐》歌?
10.最新五年级上册《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word文档 篇十
华西希望小学:张才
2010.1
五(2)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期我所带的五(2)班有学生56人,其中优等生和学困生各占20%,学生基础两级分化严重。一学期来,我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学理念,积极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为此,本人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坐、听、说、讲、练提出具体要求。课堂上,提倡动静相宜,动时,积极热烈,敢于动手操作、乐于参与实践活动,畅所欲言。静时,暝思苦想,勤于思考。另外,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民主的氛围,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随生理、心理的发展,个体差异大,大部分学生都渴求别人的理解与尊重。作为教师,我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蹲下来跟学生说话,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学生之所需,抛砖引玉,为在知识海洋里前行的学生指明方向。
二、搭建互动平台,谋求师生共同发展。
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
三、疏导消极心理,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学困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在对待学困生时,我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在他们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感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由于我能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因此促进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四、创新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对学生的学习采取多元评价方式,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总结得失,以励再战。
1、取得的成绩:在我的努力带动下,学困生的脸上有了笑容了,作业基本能按时按量的完成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较以前提高了,学习的态度也改变了不少,五年级期末考中心小学质量检测,本班名列同年级前列,我踏实、真诚、富有活力、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赢得了领导、同事、学生及其家长的良好口碑。
2、存在的不足:部分学生多年来形成的一些不良学习方法和习惯,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学困生在起始年级的知识空缺(口算乘除法及其他)直接影响着计算的效率与质量,随着年级的增高表现也越来越明显;学习成绩虽然有所进步,但许多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老师的付出与学生知识掌握的反馈(作业、成绩)使老师产生急躁的情绪。
3、努力方向:今后,我将继续本着“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改变急躁的情绪,不断探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机制;继续保持与学生家长的紧密联系,共同配合,把我们的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争取个人成长与学生成长实现双丰收。
华西希望小学:张才
【最新五年级上册《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word文档】推荐阅读: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教案教学设计有板书08-05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0-01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图形2_冀教版-2019最新文档11-06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重点08-03
最新军训的最后一天心得体会11-07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06-14
最新一年级上学期评语06-09
一年级最新语文教材培训心得10-10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火烧云教案07-18
江西版最新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