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第一单元总结

2024-09-26

七上语文第一单元总结(共9篇)(共9篇)

1.七上语文第一单元总结 篇一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春》

1、课文都描绘了春的哪些景物?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2、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春的喜爱和赞美

3、由此看来,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三部分:盼春、绘春、颂春

“盼望着,盼望着”反复,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拟人,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是全文的依托和铺垫。

4、第三段写人在草地的活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人们对春草异常喜爱,侧面烘托春草长势之旺。

5、这段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由景写到人,正面与侧面结合。更能烘托感情。

春花图:

1、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春花的?写了春花的哪些特征?

姿态: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颜色: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味道:甜

特征:繁多、艳丽、芳香

2、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

体现在哪些原词上?

高到低从上到下

“树上、花下、遍地”

3、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

实虚结合、静动结合品味修辞手法: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从视觉上写出了春花竟相开放、春花争艳的情景。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从视觉上写出了春花艳丽的景象。

“花里带着甜味儿”

通感“甜”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芳香。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想象,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春华秋实)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侧面衬托春花的繁多、艳丽、芳香。

“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比喻、拟人,从视觉上写出了野花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明丽色彩。

春风图

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用了什么修辞?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什么感觉?

这句话用了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这是温暖、亲切、慈爱、幸福的感觉。

5、“卖弄”一词如何理解?

“卖弄”一词贬义褒用,再现鸟儿筑巢迎风时的欢乐情景,同时突出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

春雨图

6、“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中“逼”字好在哪里?

“逼’字生动活泼,富有动感,突出雨中植物新而闪光,充满生机的特点。

7、“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不是写春雨,能否删去?

不能。这句话虽未写雨景,却衬托了雨夜的寂静和祥和。

颂春图

1、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春的什么特点?这三个句子可否调换位置?

用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表现春天“新”、“美”、“力”的特点。

不能,因为这三个比喻句是从“娃娃”写到“小姑娘”又写到“青年”,按照喻体由出生——美丽——健康的成长顺序排列,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

《济南的冬天》

第一段

1、写了什么?是用什么手法写的?

济南冬天的天气。对比写法

2、抒了什么情?抒情方式是怎样的?

赞美济南是个宝地。直抒胸臆

3、用对比有什么作用?

突出济南冬天特点:温晴。

以“奇迹”“怪事”引出“宝地”

《风雨》

1、结尾一段写了“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一句妙在何处?

(1)、放船出去,说明雨来了,因为雨可以让船起航。

(2)、文章题目为“风雨”,前面只说风,只有这句,却是道出了雨。

(3)情调由先前的恐怖阴森变为快乐喜悦, 呈现出一幅温暖的画面。在风雨之中,众多动植物的的身不由己、惊恐万状与孩子们的天真快乐形成了对比,表现出了作者对孩子们童真与纯洁的赞美。

1.垂柳全乱了线条,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刹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

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垂柳比作乱麻,并运用“抛举” “僵直”“扑撒”

等动词,从外形描写垂柳在风雨中摇摆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风雨的猛烈。

2.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那片芦苇便全然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响着破裂的颤声。

本句通过一些列动词描写杨叶、芦苇,在风雨中飘摇的情景。

通过叶面的颜色变化,芦苇在风雨中的声音,充分调动读者的感官去细细的体会风雨来袭的场面。

3.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无数的苍蝇都集中在屋檐下的电线上了,一只挨着一只,再不飞动,也不嗡叫,黑乎乎的,电线愈来愈粗,下坠成弯弯的弧形。

1)本句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葡萄在风雨中脱落和聚集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风雨的猛烈。

2)运用几个动词生动描写苍蝇在风雨中聚集的情景,生动表现风雨的猛烈。

4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的;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冷风骤雨中的树林子比作一块面团,并且用了一长串的动词,运用 “鼓”“陷”“倒”“腾”“扑”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林在风雨中飘摇的场景,写风的时强时弱,以及风

与树林嬉戏的情趣和美感,给读者想象的余地。

作者把风写得惊心动魄,直奔主题,仿佛直接把我们送到了一场疾风面前,我们跟着风一起天旋地转。

5、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

1)本句的动词运用,先是“跑”,接着“撑”,“撞”,“跌”,直至“失去”了颜色。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受到风雨惊吓的羊的惊慌失措,用“冲”“旋转”“叫唤”描写出门寻羊的红杉女孩,从而表现出风雨的猛烈。2)作者用“两步远”与“长时间”两组词汇的对比,再次表现风之猛烈,让人如同身临其境。

7.一个鸟巢从高高的树端掉下来,在地上滚了几滚,散了。几只鸟尖叫着飞来要守住,却飞不下来,向右一飘,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颤,羽毛翻成一团乱花,旋了一个转儿,倏忽在空中停止了,瞬间石子般掉在地上,连声响儿也没有。本句运用“滚”“散”“尖叫”“飘”“斜”“颤”“翻”“旋”“掉”等动词,描写鸟巢在风雨中飘摇坠落,鸟在风雨中飞舞的情景,生动

形象地表现了风雨的猛烈。

8.窄窄的巷道里,一张废纸,一会儿贴在东墙上,一会儿贴在西墙上,突然冲出墙头,立即不见了。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却突然就垂直落下,碎成一堆。本句运用一系列动词描写废纸随风翻飞飘荡的情景和猫在风雨中逃窜的情景,以及瓦片在风中坠落的情景,生动形象的描写出风雨的猛烈。

9.最北边的那间小屋里,木架在吱吱地响着。门被关住了,窗被关住了,油灯还是点不着。土炕的席上,老头在使劲捶着腰腿,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写到了屋内的人与物的表现。

1)一组动词,很好的表现了风雨之大。

2)孩子们放纸船,一方面写出了孩子们的天性活泼,看一切都是有趣,即便是暴风骤雨也阻挡不了快乐的游戏,另一方面写出了风雨之大(因为雨可以让船起航)。

2.七上语文第一单元总结 篇二

该综合楼项目于2015年获得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项目在方案设计阶段,从医院功能布局、空间结构和流线组织入手,很好诠释了医院改扩建规划设计的理念及原有功能单元合理重组的重要性,为项目的成功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资源整合,立足全局、目光长远

对于医院改扩建项目应该有一个立足全局的总体规划思路,要从城市、院区和建筑单体各个层面进行把握,对医院的各项资源进行整合。医院功能模块的重组,受到科室的设备情况、流线要求以及医院人文等因素的限制,因而,重组必须有一个长远的、合理的远期资源整合方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区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南侧靠近黄埔大道的区域为门诊区,中间为医技区,最北侧为病房区。三区之间以半封闭的连廊串联,流线也相对短捷。

病房楼北侧(即本案的建设用地)现状为患者的活动场地和部分停车场。方案中通过对医院整体功能结构的分析,对院区的功能进行了重新整合:拥有许多大型设备的影像科迁至新楼二层;因大部分病房均迁到新楼,手术部及手术相关科室如病理科、输血科也迁到新楼的裙房;原住院楼除保留部分科室外,一些科室改造为办公科研和值班用房,其余科室均移至新楼;另外对原门诊医技楼各科室也相应地做了一些调整优化。

连接原有门诊、医技、病房的连廊继续延伸至新建综合楼,这样一来,以中心连廊为主轴,医疗区各功能模块依次排开,形成了一个高速运转的医疗体系。

流线重组,与功能配置相结合

对于医院这种特殊的功能单位来说,只有高效率的工作机制才能为入院患者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因此,确保医院交通流线的便捷、人流和车流的快速出入、提高工作效率的空间布局成为医院设计的重点。

在改扩建项目中,流线的合理组织显得更为重要。不同于异地重建,改扩建项目受到原有空间结构的限制,只能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很难在流线组织上有一个全局的规划和彻底改观。

医院的流线主要是人车流线和洁污流线。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院区的基地现状和路网组织。院区南侧主入口用地比较局促,却汇集了整个医院的门急诊、住院和探视流线,人车流量巨大,流线组织也较混乱。在新综合楼建成后,医院的发展将会有一个小的高峰,人车流量也将迎来一个高峰。由于新楼处在院区的深处,所有的人车流将横跨整个院区,所以合理的人流、车流组织将成为医院高效运行的首要条件。

在人流的组织上,中央连廊是院区将来所有人流的主动脉,门诊、医技和病房的人流主要集中在此。设计中,将连廊延伸至新建综合楼,这样,连廊就串联起了医院的各个功能模块,所有的人流可以在半封闭的连廊内往返于门诊、医技、病房而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在新楼的设计中,合理组织其内部的水平和垂直交通成为方案的关键。在方案中,医生和患者有单独的竖向交通核,在一层也有单独的出入口。在标准护理单元,医生办公区和病房区以中间走廊为界完全分开,竖向交通核分列在各自的分区之内,使医患区域完全分隔。

在车流的组织上,首先充分调研了院区的道路情况,然后设计了合理的方案。入口广场作为医院的车辆集散广场,车辆沿现有东侧道路进入院区;利用地形高差,将地下停车场入口设置在高差起落的位置,缩短了地上车道的长度,同时,车辆在此提前分流,减轻了地面车行流量负担,也避免了不必要的人流和车流的交叉;地面停车场靠近建筑主入口,同时尽量靠近外围,以减少入口广场的交通压力;在整个院区形成了一个车流环路,使汽车出入医院顺畅,这样便解决了因扩建而给城市带来的交通压力;将大量的停车置于地下,地面作为绿化休闲广场,以缓解院区用地紧张及大型住院楼带来的交通压力。

空间环境塑造,找到最适合的型体布局

设计方案注重新建筑与院区原有建筑乃至城市空间的和谐,兼顾了两条干道及一个学校主广场的视觉体验;同时,在拥挤的外部环境下,尽量处理好外部空间关系和流线组织。

通过多方案论证,明晰地展现了各种可能所带来的利弊取舍,从而在所有可能之内找到了最适合的型体布局。

充分论证方案,为后期打好基础

医院是以功能为主导的特殊性质的建筑类型,它的使用主体为患者和医生,如何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如何让患者通过最短捷的路线看上病,成为功能设计的主要出发点

方案确定后,设计单位和业主立足医院现状,以发展的眼光对医院内部的布局做了详细的调研,确定了大的规划思路,包括现有建筑的改造、内部功能动线的再组织和空间环境的营造。同时,针对新建大楼内部的各个科室,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科室人员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整,大至内部流程的设计,小到家具的布置、房间的开门、开关插座的前期定位等等,两年时间内完成了二十余个科室的调研和内部功能的调整,为后期施工图设计和精装修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对医院原有的医疗功能进行重新梳理,统筹布局,对流程进行再造;在功能布局方面,立足全院,整合原有医疗资源,满足拓展需求的同时,做到最大化共享。

抓好施工质量,保证建筑品质

在确定方案以后,后期施工图纸的深度、施工中材料的运用以及施工工艺的水平决定了建筑建成之后的品质。

由于投资限制,该项目在选材上受到了一定限制,外墙由石材改为面砖,立面的金属装饰线条也被省掉。设计人员和业主方多次实地考察,取样对比,力求在用材上做到最省,同时保证基本的建筑效果。

3.七上语文第一单元总结 篇三

一、学会朗读(重音和停连)

二、发挥联想和想象,获得情感体验

三、揣摩和品味作品语言

四、学习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春》教学目标

一、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学习关于重音、停连的知识,提示学生按正确的方法来朗读课文。

二、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让文字在学生脑海里转换为形象生动的画面。可挑选典型的例句从细微处切入,逐渐扩大视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学生并不缺乏这一思维能力,只是缺乏有效的训练和提升,不能将潜在的形象思维能力转化到语文学习方面来。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推动这一转化过程。

三、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

朱自清是散文大师,其散文处处都有值得鉴赏的精彩语句,不仅优美,而且典范,是学生学习散文语言、培养文学语言感受能力的优良材料。可以通过朗读、默读、摘抄、评点、仿写等方法进行。

四、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比喻修辞的知识本身不难掌握,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大量文本,在实践中积累语感,懂得欣赏比喻给文章带来的美感,逐步学会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可引导学生参读课本中的《比喻》。

《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

一、继续训练朗读,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提出更进一步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发音正确,语流顺畅,读出重音和停连,还要运用朗读中的变化读出语言中的感情。

二、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感情。融情于景是本文写作的重要特点,作者一方面深入细致地写景状物,另一方面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欣喜、热爱的情感,阅读时要兼顾这两个方面。

三、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老舍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语言大师,其散文语言清新自然又韵味十足,值得中学生学习借鉴。通过朗读和默读,以及抓关键词句,深入地学习本文写景状物、抒情议论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语言素养。

四、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方法。

上一课已经学习了比喻修辞,在本课应该继续巩固;比拟修辞是新的学习内容,可结合课文后的《比拟》一文进行学习,让学生掌握这一修辞方法的要领。

《雨的四季》教学目标

一、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

课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四季的雨,可以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体会各季节的雨的不同美感

二、巩固前两课学习朗读的成果,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朗读仍是这一课的重要教学内容,要进一步把握好重音和停连,熟悉给文句作朗读标记的方法,重点是通过朗读把握作者抒发的感情。

三、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的风格,借鉴和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作者细致地观察了各个季节的雨的形态,从中提炼出四季的雨的气韵与独特美感,并运用联想和想象,以优美的文辞表达出来。要启发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吸收有助于自己的写作营养,引导学生努力像作者一样处处留心生活,注意观察,悉心体会。鼓励学生多动笔,多尝试。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目标

一、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

要发挥联想和想象,边朗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以便进入诗中的情境;同时,还要填补画面中未写明的内容,即艺术空白。

二、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这几首诗各含有不同的情感。一要结合写作背景,如读《观沧海》要结合曹操统一北方之后,想进一步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来体会;二要结合景物描写来体会,如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要结合对“杨花” “子规” “明月”的描写以及它们的象征意义来理解。

三、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4.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复习 篇四

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复习

一、基础知识 1.生字词:

第二十六课 炫耀 称职 妥当 呈报 滑稽 陛下 精致 头衔 爵士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第二十七课 缥缈 定然 珍奇 闲游 笼罩 疏星

第二十八课 女娲 澄澈 幽光 灵敏 绵延 神通广大 莽莽榛榛 第二十九课 嬉戏 哞哞 潺潺 眨巴 红润 孪生 痒酥酥

2、词语: 皇帝的新装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惊吓,惊惧。

不可救药--愿意是病重得无法医治。比喻人或事物无法挽救。药:治疗。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附和,跟着别人说。

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称:适合;相当。

愚蠢--愚笨,傻;头脑迟钝,不灵活。

滑稽--(言行)引人发笑。郭沫若诗两首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陈列--整齐地摆出物品供人看。

定然--必定。

珍奇--稀有而珍贵的东西。

闲游--悠闲地到外面走走。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模糊--不分明,不清楚。女娲造人

开辟--古代神话,盘古开天辟地,简称开辟,指宇宙的开始。

澄澈--清澈透明。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绵延--延续不断。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兴高采烈--兴致高,精神足。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孪生--(两人)同一胎出生。嬉戏--(书面语)游戏;玩耍。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寓言四则

庇护--包庇;袒护。

凯歌--打了胜仗所唱的歌。凯:胜利的乐歌。

较量--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二、课文理解:

26、《皇帝的新装》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初期创作的童话作品。本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27、《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静夜》在写法和风格上和《天上的街市》很相似,都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转而进入想象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向往。这首诗立足“静夜”,描绘月光、松树、疏星等景物,展开联想,有一位鲛人在天河岸边对着月夜无声地流下了珍珠泪。寄托诗人的失望情绪,隐含对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8、《女娲造人》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文中处处充满了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文章从“影子”“萤火虫”对盲孩子的关爱、帮助中,启示我们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30、伊索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对盲目自高自大的赫耳墨斯进行了讽刺,告诉我们要重视事物的本质,不能爱慕虚荣;另一则《蚊子和狮子》则提醒我们,取得成绩后不要骄傲自满,得意忘形。《智子疑邻》提醒我们不能根据亲疏远近去判断人和事情,不能心存偏见。《塞翁失马》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三、文学知识

1、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2、神话,是人类社会幼年时期的产物,是古代人民对社会和自然现象的美妙解释和奇特想象。

3、联想和想象:联想是由某人、某事或某概念引发而想到的相关的人、事或概念。想象是由人的大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天上的街市》中,诗人由“街灯”想到“明星”再由“明星”想到“街灯”是联想;诗人进而想到天上有“美丽的街市”,牛郎织女在天街幸福的生活,则是想象。

四、文言文30课《寓言四则》 30课:《寓言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略 《智子疑邻》

1、主要人物简介: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2、文章简介:节选自《韩非子•说难》

3、文言文原文及注解: A.原文:智①子疑邻

宋② 有富人,天 雨③ 墙 坏④。其子曰:“不 筑⑤,必将有盗。”其邻人之 父⑥ 亦 云⑦。暮⑧ 而 果⑨ 大 亡⑩ 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 疑㈠ 邻人之父。

注解:智:①聪明,以„„为聪明②宋:指宋国③雨:下雨④坏:毁坏⑤筑:修补⑥父fǔ:老人⑦亦云:也这样说⑧暮:晚上⑨果:果然⑩亡:丢失㈠疑:怀疑 《塞翁失马》

1、主要人物简介:刘安(前179-前122),曾任西汉淮南王。

2、文章简介: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3、原文:塞翁失马

近塞上① 之人有 善术者②,马无故 亡③ 而入胡。人皆 吊④ 之,其父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居⑥ 数月,其马 将⑦ 胡骏马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 髀⑧。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⑨ 者 引弦而战⑩。近塞之人,死者 十九㈠。此㈡独以 跛㈢ 之故,父子相 保㈣。

注解:塞上:①这里指长城一带②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③亡:逃跑④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⑤遽jù:怎么就,表示反问⑥居:经过⑦将jiàng:带领⑧股:大腿⑨丁壮:壮年男子。⑩引弦xián而战: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㈠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㈡此:此人,这个人㈢跛bǒ:瘸qúe腿㈣保:保全

补充:其父fǔ:那个老人,指善术者。

5.七上语文第一单元总结 篇五

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和煦士jué 称职chèng .xù 闪烁.shuò 爵..B.陛下bì 咫尺chǐ 呈报chéng 妥当tuǒ ....C.酬唱chóu 船舷n 滑稽..xuán 御聘.pì.jī

D.颤栗zhàn 唾沫缈piāo

清澈 ..mo

缥..chè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我们看到一些岛屿,晶荧明澈的仙岛,岛上的壁玉宝石光艳夺目。B.《千里江山图》这个栏目运用“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描绘出祖国的锦绣山河。C.一不留神,张奶奶被路上的石块拌倒在地。

D.小王今天下午到呈列室里检查物品损坏的情况,并将最终检查结果陈报给上级。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野草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平凡和普通的植物,但却具有最顽强的生命力。野草是有灵性的,有春的绚丽,有夏的,有秋的,更有冬的。

A.泼辣 蕴蓄 丰硕

B.丰硕 蕴蓄 泼辣

C.蕴蓄 丰硕 泼辣 D.泼辣 丰硕 蕴蓄 4.选出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那位老师爱心助学的事迹真是感人肺腑。....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C.他整天沉湎于这种低俗的流行歌曲中,真是不可救药。....D.报纸上刊登了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某地不法商贩用工业酒精制酒导致多人中毒。....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B.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不法行为,应该以严厉的打击。C.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小说《漂泊》,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20多年的毛里求斯籍华裔作者之手.D.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字、电报、电话、广播等传统信息手段相比,具有独特性。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那该是大自然在多长时间里的杰作!

②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在最古老的时代原是一个寂寞的大石球,没有一层土壤。

③想一想肥沃土地的来历,你会不由得涌起一种遥接万代的感情。

④经过了多少亿万年,太阳风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给地球造成了一层层的土壤,每经历千年万年,土壤才增加薄薄的一层。

⑤想一想我们那土壤厚达五十米的华北黄土高原吧!

A.⑤②③④① B.③⑤①②④

C.③②④⑤① D.⑤①③②④

7.以下选项中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白雪公主》、《丑小鸭》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品,都出自丹麦作家安徒生之手。B.《蔚蓝的王国》是一篇散文诗,作者屠格涅夫,俄国19世纪的作家,代表作有《猎人笔记》、《父与子》和《罗亭》等。

C.《天上的街市》作者是郭沫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第1节中灯星互喻,虚实交错,创造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意境,采用了想象的手法。

D.列夫·托尔斯泰,英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8.默写

(1)远远地街灯明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2)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3),思而不学则殆。(4)《论语》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 话: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老去的舌尖》,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老去的舌尖

①有一部很红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片子拍得虽然好,但是逻辑却弄反了:并不是那些美味的食物消逝了,而是我们的舌尖不行了。

②品酒大师的舌头,可以品尝出几千种酒的细微差别,说明舌头的品味本领可以潜力无限。然而我们的舌头却伴随着平日的粗糙、咸辣、重口味饮食,一天天地迟钝了,正所谓什么样的食客能造就什么样的厨师,什么样的饭菜也造就了什么样的舌尖。

③在野夫的《看不见的江湖》中描述了一个细节:野夫和黎爷比做拍黄瓜,两盘菜不分名姓,大家盲吃,结果都说其中一盘好吃,翻开盘底一看,果然写的是黎爷的名号。细探究竟,黎爷显然比野夫更用心,野夫用的是铁刀,黄瓜上有铁腥味,黎爷是用木片,黄瓜的清爽皆还留着。

④在台湾中部的大山里,我吃到过一种烧制的阿东翁仔鸡,皮焦脆,肉不干柴,有一股淡淡的焦香,这些鸡在经过几道工序烤制时,用的是一种叫龙眼木的木材生的火,猛火时要猛,文火时要文,而且要把木材的香通过火的熏烤,一点点传到鸡肉里去。热炉膛,红火光,燃烧着对美味的热情,这样烤出来的鸡肉皮脆肉多汁,且有异香。

⑤其实我不大喜欢厨师做的菜,并不是说厨师做的不好吃,相反,厨师做出来的菜精工细雕,花样绵密而繁复,太有“手艺”了。跟厨师菜相比,我更爱吃的,是外婆和奶奶做的菜,她们因为不是厨师,不会觉得是在“做”给别人吃,所以不会去讲究“手艺”,而是融入亲情,做出家常却入味入心的饭菜,那样的菜印着她们手掌的粗糙和温情。

⑥这些老去的味道,慢慢消散在山野之中,炊烟带着她们的精魂越飘越高,越飘越淡,终于“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我们也只能借着回忆和怀念过一把空瘾,唏嘘感慨一下而已。事实上,长年累月的现代饮食吃下来,我们的舌头已经迟钝而麻木了,今天,我们舌尖的退化,似乎是一种必然。

⑦舌尖退化的一个表现,就是我们吃什么都觉得淡,都觉得没有味道,所以会去嗜辣、嗜咸,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老幼,重口味已经成了我们舌尖上的普遍口味,湖南的辣、四川的辣已经北伐南下、东征西突,麻辣火锅成了时下的最流行。

⑧随着生活节奏工作节奏的变化,我们的舌尖也建立起了一种节奏,追求快和饱,一桌人吃饭,基本上都是舌头在赛跑,没见到谁还能细细品味。生物学上有一个现象,叫“用进废退”,是说一个人要是不常活动五官四肢或其他部位,这个部位的功能就会渐渐减弱。在我们,舌头不是不用,而是没有细致地用,你可以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吃东西咀嚼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吃到嘴里还会不会深入品尝食物?恐怕你会大吃一惊,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自己已经成了吃人参果的猪八戒。

⑨令人担忧的,不只是舌尖的退化,更是舌头背后心头的退化。李安的电影《饮食男女》中,圆山大饭店的大厨师老朱,每天给三个女儿做尽好吃的,然而三个女儿却感受不到他的心思和举止,面对一桌丰盛的美味,她们的舌头忙着数落自己的生活困境和矛盾,何尝有闲暇品味他做的美食?人家邀他再出山,老朱说:“人心粗了,吃又能吃出什么滋味来呢?”的确,当心头被纷繁的欲念占据了,舌头又能品出什么滋味呢?

⑩这就是舌头和心头的通感,人心粗粝了,心头最初的单纯和从容便不复存在,即使吃得再精致,听得再高雅,住得再舒适,五官再发达,失去了心头的敏锐,又有什么用呢?

⑪怎样才能重新拥有那个娇嫩的,朴素的舌尖呢?

(文/蓝染,有删改)

9.本文的标题为“老去的舌尖”,第⑥段又写到“老去的味道”,说说这两处“老去”在文中的含义。(4 分)

10.本文③~⑤段中,作者认为能做出美食的秘密是什么?请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这一秘密。(4 分)

11.请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出下面语句在文中的意思。(4 分)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自己已经成了吃人参果的猪八戒。

12.我们“怎样才能重新拥有那个娇嫩的、朴素的舌尖呢”?请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简要回答。

(二)阅读《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

①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特和最具人类特征的表情”。达尔文早在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他发现,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在感到难为情时都会面红耳赤,而包括一些灵长类在内的高级动物却不会出现脸红。达尔文解释不了这种奇怪的现象。著名生物学家、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弗朗斯·德瓦尔教授也把脸红描述为“进化史上最大的鸿沟”之一。他说:“我们是唯一在尴尬情境下或者谎言被揭穿时脸会变红的灵长类动物。”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呢?

②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当遇到特殊刺激时,人们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肾上腺,而肾上腺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氨酸转变而来,它的作用的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尤其引起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可是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缩。当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的颜色是红的,所以容易引起心理性脸红。③科学家认为,如果用“险恶、野蛮和无礼”来描述人类早期社会是正确的话,那么冒犯是可能导致暴力冲突的。结果,人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诉别人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

④想想你们家那条狗的表现,当它在你的院子里刨坑被你发现时,它就在地上打滚。你的狗躺在地上向你展示它的肚子,告诉你它不想在此时挑战你的愤怒——这是痛悔的表示。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与此类似,脸红可能是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的标志。通过脸红,我们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而此时看到我们脸红的人则可以了解我们在那一刻所经历的不快感受,脸红也许就是我们对所犯错误表示歉意的身体语言。

⑤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但是语言是受意识控制的,可以进行欺骗,而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却能透露真实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是你想用语言掩饰的。脸红发出的信号有时甚至比语言还要准确。脸红会让人们的撒谎变得困难。因此脸红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促使群体更团结。

⑥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三色视觉,能够看到由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3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感谢造物主让人类有一双最敏感的眼睛,也只有这双眼睛才能捕捉到脸红的信息。(节选自《课外阅读》)

13.请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本文说明了什么样的事理。

14.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划线的句子运用设问,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引出下文说明内容。

B.人类需要脸红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可能是为了告诉别人自己正因错误行为而懊悔,以避免冒犯可能导致的暴力冲突,从而促使人类讲诚信,更团结。

C.第④段“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中的“大多数”从范围上对对象加以限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脸红和语言相比,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更能传递人类的真情实感,脸红发出的信号比语言要更准确。15.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它的作用。

16.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时往往会

脸红,但也有犯了错误却不脸红的情况出现,请从生活中举出一 例,运用文中的科学原理,简要探究其原因。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二两句的意思___ ___________。2.描写大江行船之壮阔景象的诗句是。3.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B.首联先写“客路”后定“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4.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5.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义,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店之内。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再次路过,“青山”指的就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颔联中的“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远望,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在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象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客路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深的乡愁。

7.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8.全诗共有四联,选取你最喜欢的一联,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10.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在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12.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二乔:即大乔、小乔,她们分别是东吴前国主孙策和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

1、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别出心裁。

2、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

3、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写到的历史事件是:

4、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的诗句是:。

5、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进行赏析杜牧的《赤壁》。

8、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既指,又指,诗中的周郎指。

9、这首诗是 诗。

10、请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1、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共二十篇。与、、并称“四书”。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

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不亦说乎()

不愠()

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

不逾矩()()

不思则罔()

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而枕()()()

好之者()

笃志()....

三、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

. 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同,意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意思是

五、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六、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义:

子所意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译文: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译文: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

6.语文七下第一单元复习的教案总结 篇六

第一单元复习

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

复习目标:了解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测查梳理。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自己总结复习。

复习重点:一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

复习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考察字词复习1——1—2课字词46个

二、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三、展示考试范围及要求

“积累与运用”16分——考察内容、形式及要求:1.注音———书上、书后、目标册中(平时出练习课前考察,占1课时配题检测)

2.形似字——3---4组,目标、书后(注意成语)

3.修改错别字———从一段话中找出并修改。(教材中)

4.词语的运用———(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5.填空题(新加题型)——出自教材,基础积累与运用,侧重词汇。

6.综合能力考察———学科间的渗透,一句话中,画图辨别。

7.文学常识—————请写出你学过的一篇小说标题并写心得体会。

——?一句话,考察出处。

“默写”(课前默写)与阅读共14分———文言文中的`精读篇目,5、10、20课。

文言文阅读——精读课文篇目,5、10、20课。

——加点词语理解相同的是

——翻译课文

——对课文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课外2篇20分?——理解内容,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概括中心

——把握文章思路,伏笔、呼应

——概括情节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领悟作品内涵,自己获得启示

——自己的感悟体会(情境和形象)

——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写作50分——会写记叙文,——半命题,必须补充完整——写人写事均可

四、复习一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

(1)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

(2)写心得

2.解释词语22个:

第1课16个

1.确凿?2.长吟?3.轻捷?4.攒?5.机关6.敛?7.鉴赏?8.人迹罕至?9.秕谷?10、书塾?11.方正?12.消释13.宿儒?14.同窗?15.人声鼎沸第2课17.骊歌?第3课18.木屐

目标册第6页4个:19.讪笑20、沮丧?21.简陋?22.来势汹汹

3.形似字归纳

(1)辩?辨?辫?瓣(2)蓬?篷?逢?缝?(3)肿?仲?钟?种?冲?(4)惧?沮?俱?狙?阻组

五、文言文阅读《伤仲永》

1.词语积累31个

2.词类活用6个异?书?奇宾客利?日

3.通假字1个扳

4.“之”的用法?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

借旁近与之(代词,指方仲永)

邑人奇之(代词,他)

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做的诗)

余闻之也久(代词,指这件事)

5.翻译

6.理解(目标)

文言文练习1

六、作业:

解释词语22个,每个一遍,文学常识一遍。

7.七上语文第一单元总结 篇七

生字表

毯tǎn--绿毯、地毯、毛毯渲xuàn--渲染、渲腾

勒lè--勾勒、勒令、勒索吟yín--低吟、吟诗、吟诵

迂yū--迂回、迂阔、迂腐襟jīn--衣襟、襟怀、胸襟

蹄tí--马蹄、猪蹄、牛蹄貌mào--礼貌、容貌、面貌

拘jū--拘束、拘留、拘泥涩sè--羞涩、苦涩、晦涩

跤jiāo--摔跤、跌了一跤偏piān--偏西、偏远、偏见

涯yá--天涯、生涯、涯岸

晰xī--清晰、明晰、白晰伞sǎn--大伞、雨伞、伞形

抚fǔ--抚摸、抚养、安抚绍shào--介绍、绍兴、绍酒

疆jiāng--新疆、边疆、疆土陷xiàn--陷入、陷阱、陷害

词汇表:

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

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新疆陷入

古朴典雅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

妖娆机械开凿巍峨媒体狰狞逞凶撕扯效率贯通

热乎乎下马威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浑黄一体精神饱满美轮美奂银装素裹严阵以待

始料不及杯水车薪废寝忘食

音:

同行(xíng)衣裳(shāng)拨转(zhuǎn)

凹眼(āo)夹(jiā)道缫(sāo)丝

冶(yě)铁隧(suǐ)道开凿(záo)

撕扯(chě)高歌一曲(qǔ)助兴(xǐng)

稀薄(bó)屋脊(jǐ)

组词:

吟(低吟)蹄(马蹄)涯(天涯)戎(戎装)

冷(冰冷)啼(啼叫)崖(山崖)戒(戒备)

晰(清晰)疆(新疆)媒(媒体)狰(狰狞)

淅(淅沥)僵(僵硬)谋(计谋)挣(挣扎)

缰(缰绳)睁(睁眼)

效(效果)拨(拨转)驰(飞驰)筝(古筝)

郊(郊外)拔(拔牙)弛(松弛)

娆(妖娆)遐(遐想)

浇(浇水)暇(闲暇)

绕(围绕)暇(无暇)

饶(求饶)烧(烧饭)

近义词:

盼望(渴望)沉思(深思)巍峨(高大)狰狞(凶恶)

控制(掌握)融化(溶化)热闹(喧闹)响亮(洪亮)

飞驰(飞奔)天涯(天际)舒服(舒坦)洒脱(潇洒)

矗立(耸立)欢腾(欢跃)精彩(出色)庆祝(祝贺)

繁华(繁荣)凝望(凝视)清晰(清楚)分辨(争辩)

抚摩(摩挲)软弱(柔弱、脆弱)表白(表明)沉思(凝思)

关键(关节)高昂(昂扬)提供(供应)迅速(敏捷)

实验(试验)威胁(要挟)高傲(骄傲)确实(确凿)

勾勒(勾画)乐趣(情趣)疾驰(飞驰)惊叹(惊讶)

精神饱满(精神焕发)

反义词:

舒服(难受)洒脱(拘束)冷清(热闹)大方(拘束)

羞涩(大方)淡雅(粗俗)鲜艳(素净)漫长(短暂)

丰富(贫乏)清晰(模糊)软弱(坚强)表白(沉默)

复杂(简单)坚硬(柔软)凝固(融化)狰狞(慈祥)

恶劣(优良)稀薄(稠密,浓厚)通明(漆黑)高傲(谦虚)

热闹(冷清)响亮(低沉)动摇(坚定)严肃(随便)

失败(成功)

填合适的词:

(清新)的空气(明朗)的天空(满心)的愉快

(无边)的绿毯(柔美)的线条(奇丽)的小诗

(无限)的乐趣(忽飞忽落)的小鸟(各色)的衣裳

(静寂)的草原(好客)的主人(响亮)的歌声

(会心)的微笑(尖尖)的帽子(古朴典雅)的石雕

(悠悠)的驼铃声(天高气爽)的早晨(浩浩荡荡)的大军

(丁零丁零)的驼铃声(鲜艳)的旗帜(欢迎)的阵势

(欢腾)的人群(精彩)的表演(漫长)的商贸大道

(茫茫)的大戈壁(高大挺秀)的身影(粗壮)的枝干

(高大)的白杨树(巍峨)的昆仑山(坚硬)的冰渣子

(狰狞)的面目(高傲)的头(恶劣)的天气

拨转马头流入云际表演舞蹈满载货物迎候使节凝望石雕

引起遐想打断思路变得严肃陷入沉思浮起微笑效率下降

表白/呼喊心愿轮番进攻

热乎乎地握着远远地望见高兴地点头慢慢地抚摸

扯得七零八落劈头盖脸地砸下来源源不断地送进

夜以继日地实验一点一点地延伸

一峰峰骆驼一支骆驼队一片欢腾

一丝微笑一个下马威一个身影

句子

1、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

那么……那么……

2、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回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既……又……,既……又……

词语意思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万余大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国赠送的绫罗绸缎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丝绸之路横贯欧亚,所经之地,有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垠的大漠荒野和盐碱沼泽。文中用此词意在说明路途遥远。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文中用来形容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

遐想:漫无边际地想象。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出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秀: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得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银装素裹:素,没有染色的。裹,包,缠。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文中指风火山被冰雪覆盖的样子。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文中指保温大棚被狂风破坏而零乱不堪的场面。

不翼而飞:形容东西突然丢失。文中指风火山上的天气极其恶劣,狂风能将屋顶的铁皮瓦刮走。

劈头盖脸:从正前方正对着头和脸劈下来、盖下来。文中指气候恶劣,不给人们任何预防和躲避时间,一场冰雹就突如其来地袭击了筑路大军。

杯水车薪: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文中指风火山海拔高,氧气含量不到平原的一半,氧气瓶所提供的氧气满足不了人正常的生理需要。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废寝忘食:顾不上吃饭,忘记了睡觉。形容勤奋专心。文中指科技人员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为攻克世界级难题勤奋工作。

句子解析

第1课《草原》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这句话中,作者用上了比喻的手法,把小丘的线条比作一幅中国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

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3、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

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第3课《白杨》

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作者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地刻画了戈壁上的白杨树。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这是一个设问句。表白,解释说明。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他的表白正是无数边疆建设者身上令人肃然起敬的奉献精神。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爸爸自己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词文解析

4、本文在人物描写上也很有特色。对兄妹二人通过几句简短的对话,就凸显了不同的性格特征。而对爸爸的描写则抓住了神情的变化,来暗写他心理的变化、志向与心愿。第一次是“出神”和“沉思”,因看到车窗外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触景生情,想到环境,想到了自己和战友,浮想联翩;第二次是“微笑”,因为听到孩子关于白杨树的争论是那么天真幼稚;第三次是“严肃”,因为他与孩子们谈白杨特点,尽管孩子们还不懂,而实质是在借树喻人,抒怀言志;第四次是“又陷入沉思”,是由树想到了子女,从自己想到孩子的未来;最后一次是“浮起一丝微笑”,是想到孩子们也将扎根边疆,为事业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第四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这句话既是课文的题目,又在文中一咏三叹,反复出现了四次。这个简短有力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既是筑路大军的誓词,也是作者行文的线索。

要在青藏高原修铁路,让火车开到拉萨,当时国内外都是一片质疑声。而这句朴素无华的话语充满着信心与决心,在文中的四次出现均使用了感叹号,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这句话在开工前、遇到困难和克服困难时反复出现,在文中前呼后应,与尾句“拉萨已经遥遥在望”形成一条穿珠的彩线。

课文简说。

1、《草原》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2、《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3、《白杨》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车窗外的白杨──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父亲心中的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文章条理清楚,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对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

背诵课文

1、日积月累:

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3、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4、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交警叔叔、阿姨为了维护交通,保证道路畅通,日夜坚守在岗位上,哪儿需要他们,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天,不管是寒风刺骨的冬天,他们总是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

TOP

8.七上七单元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教学重点:

朗读并背诵课文; 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抓特征写景的方法。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教学方法:

导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辅助教具:

计算机(数量1)液晶投影仪(数量1)投影屏幕(数量1)CAI课件 三峡风光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第一节 学案:

“三步走”

1、关于课题的理解,课外查找有关长江的诗句。

2、关于作家作品。

3、读通课文。(落实到字、词、句、篇)

导案:

1、学生分组交流学案,按照学案“三步走”,小组内推选小老师讲课(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质疑-------排疑-------存疑。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教师也是发言人之一,视学生学案及讲解情况补充拓展一二步骤内容,预设:

A、认识作者郦道元,是在《中国石拱桥》,它提到了《水经注》,回忆书的内容,《水经注》是记叙我国江河分布的专著,提到我国的江河,长江与黄河最具代表性,关于黄河的诗句我们学了不少,那么关于长江呢?(师生共同吟诵有关长江的诗句)。

B、长江确实壮美,尤以三峡为甚,让我们目睹一下三峡的美景。(多媒体展示三峡的美景)三峡指上游自重庆白帝城至湖北宜昌之间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都说瞿塘雄、巫峡绚、西陵险。多媒体展示:

【注】此设计一是激发学生兴趣,二是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三峡的特征,学生绝大多数都没有去过三峡,给他们一些直观感受,会利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2、班上交流疑问,其他小组派小老师上讲台作答,教师也可以参与答问(适当点拨补充)。

这一环节,教师灵活调整,插入相关课件展示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做好归纳整理。

3、欣赏视频朗读,齐读课文。

4、总结。

这一节课,我的收获是······ 预设: 了解相关文学常识,郦道元、《水经注》常识 等。2 积累文言词汇,3正确、流畅朗读课文。

5、测试。字幕打出。

有关三峡的诗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第二节 学案:

1、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抓特点,理顺序。(写景散文赏析法)

2、品味语言,把握情感。

3、关于文章主旨的把握。导案:

1、学生分组交流学案,按照学案“三步走”,小组内推选小老师讲课(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质疑-------排疑-------存疑。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学。并注意观察挑选讲得比较好的同学在下一环节上讲台讲。

2、班上交流疑问,其他小组派小老师上讲台作答,教师也可以参与答问(适当点拨补充)。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理由是······ 文章情感与主旨的把握。

写作特点:抓住景物特点,写山--------写水,四季景色穿插其间,动静结合等。

这一环节,教师灵活调整,插入相关课件展示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做好归纳整理。预设:

展示:总结描写山的词库

险峻 磅礴 嶙峋 峻峭 突兀 巍峨 峥嵘 连绵 逶迤

千山万壑 峰回路转 峰峦叠嶂 悬崖峭壁 深山幽谷 冰峰雪岭

文中如何写山?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引导学生积累词汇

试想着有一副水的图画(瀑布、泉水、小溪),你能说出哪些词语来描绘?

多媒体展示:总结描写各类水的词库:

潺潺 淙淙 涓涓 汩汩 奔腾 咆哮 澄清(澈)汹涌澎湃 浩浩荡荡 波澜壮阔 惊涛骇浪 万丈狂澜 烟波浩渺 碧波荡漾 飞瀑溅玉等。

【注】利用初中生好胜的心理,故意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激起他们思考的激情,小组合作共同想象描写一副画面,拿出一个最好的片段描写。

多媒体展示:水因不同季节呈现不同景象 夏之景: 沿溯阻绝 春冬之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秋之景: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教师点评:我觉得还是郦道元描绘的水美,水不可能脱离其他事物而单独存在,若是溪水,它有细沙、鹅卵石相伴;若是泉水,它有青松、绿柳相依;若是瀑布,它必与悬崖、岩石同时出现,作者没有只看到单纯的水,而是把水与周边的景物紧密相连,这样,有个性的水,三峡的水便活生生地出现在面前,而且,他多用四字对偶句,句势略有变化,这样读起来很有节奏感,语言显得精炼,充满生气。

3、总结。

这一节课,我的收获是······

学生自由总结,教师多给予肯定。

比较阅读:《长江三峡》

“呜——呜——”冬爷爷的信使北风已悄悄地来到了人间。它用粗大的嗓门喊道:“冬爷爷来了!冬爷爷来了!”过了一会儿,冬爷爷踏着轻盈的步伐旋转着,跳跃着,也跟着来到了人间。

冬天,草,枯萎了,不像往日那样绿油油了,变成了灰黄色,像一层层地毯;树,失去了往日的婀娜多姿,也不像往日那样绿树成荫了,叶子从树上掉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飞舞,风一吹,枯枝便不停地抖动,发出吱吱的求救声;起来,即便有,也不像以前那样美丽,吸引人了。人们看到这景象,总会说冬天冷酷无情,可我却不这么认为,你瞧,那挺拔的松树和绿绿的冬青就在这寒泠的季节中郁郁郁葱葱,还有那美丽的梅花在风霜中竞相开放。

冬天,雪花开始悠闲自在从天上慢慢地飘落,落在小朋友们脸上,顿时冷嗖嗖的,接着雪纷纷扬扬,像春天满天飞舞的柳絮,覆盖了大地。小河、山村,到处是诗一般的境界,难怪古今中外有这么多诗人来赞颂雪的妩媚和壮丽,有这么多画家来描绘冬天那壮丽的雪景。你看,房屋边一条条银柱般的冰,往下垂着,真像一只只号角。此时此刻,冬天又好像一个雕刻家在日夜不停地劳动。

啊,冬天,你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无情,可怕;你不像春天的雷,夏天的雨,秋天的风那样喧哗。你是与众不同的,我是那样的喜欢你,喜欢你那独特的恬静之美!

回答:2007-02-16 13:04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其它回答 共1条回答

评论

小雅 [圣人]

冬天是一个性格乖戾的少年,时而温顺伶俐,时而搞些恶作剧。他高兴时,阳光普照,和风习习。他不高兴时,乌云蔽日,雨雪交加。他总是很贪心地要这要那,可真给了他,他又不珍惜,肆意破坏。他一溜小跑踩过秋后枯黄的草地,觉得那些草儿发出的瑟瑟声响不动听,便撒下漫天的雪花,将山川田野都包裹在柔软的雪绒毯里。他对自己的创造很是得意,欢呼雀跃着,在雪原上嬉戏玩耍。那些枯黄的草儿在雪毯子的呵护下,做起了香甜的美梦,梦中春风一度,草儿发出嫩绿的芽儿。然而,少年并不知草儿的梦境,他还没有玩够。他看见河对岸的树上还有一片飘摇的叶子,但潺潺流淌的河水阻碍了他的脚步。他没有耐心绕路从桥上走过,便一挥手,扬起一阵寒冷的风,将河水凝结成冰。他飞快地跑过冰面,将枝头残留的最后一片叶子扯下来,在手心里摆弄揉搓,直到叶子破碎了,才毫不怜惜地丢弃。

冬天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纯洁,浪漫,仪态万方。她有如瀑的长发随风招摇,她有圆满的脸庞如月轮光滑皎洁,她有善睐的明眸如星辰熠熠闪烁,她有曼妙的腰身婀娜妖娆,她怀揣着对真挚爱情的憧憬,从旷野深处款款走来。她,一袭白衣,轻舒广袖,在山川河流间舞一支霓裳羽衣曲。山川河流都被她的美所倾倒,也跟着换上银妆素裹的雅致行头。她,纤纤玉指,细细弹拨,一曲风入松悠然自弦丝间滑落。广袤的森林为她的琴声所迷惑,也呜呜咽咽,跟着唱起幽怨的歌。看着周遭世界因她而生的变化,她的眼角眉梢都布满了欣喜。后来,她累了,坐下来侧耳倾听,想知道她的白马王子是否已踏上迎接她的旅程。于是,万籁俱寂,连风都停止了盘旋,躲在云彩的后面,屏住呼吸。一阵哒哒的马蹄声由远及近,马背上坐着一个英俊的青年。他向少女伸出手,少女笑了,笑得那样天真,那样无邪。

冬天是一个神色凝重的中年人,果敢,坚毅,从容不迫。他总是背负着沉甸甸的行囊,脚步匆匆。虽然他已没有年轻时的好奇和冲动,但他的身上仍然洋溢着奋斗的激情。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正担当着承前启后的使命,有很多事情要做,一刻也不敢懈怠。在北方他极具豪气,不仅鼓起猎猎的寒风还要挥洒缤纷的雪片,而到了南方,他又被江南儒雅的氛围所感染,举止变得谦恭起来。在他的脚步所及之处,不时飘落迷蒙的丝雨。因此诗人吟道:江南四百八十四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他的繁忙和谨慎令他不苟言笑,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仍不失一缕温情,暗暗弥散。他小心呵护着冰盖下游弋的鱼儿,让它们安然躲过寒冷的侵袭。他让积雪在太阳下融化,渗进干旱的土地,他知道惟有这样,来年春天饱含水分的土壤才更适宜禾苗生长。他让腊梅的枝头开出娇羞的花朵,令人们在满目萧索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冬天是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沉稳,敦厚。他坐在生活了一辈子的庭院里,享受冬日和煦的暖阳。在他那纹路清晰的眉目间,可以看见早春的青葱,盛夏的热情和晚秋的收获。空气里浮动着梅花的淡雅清香。他伸出骨骼嶙峋的手,召唤一辈子相濡以沫的老伴。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絮絮讲述起从前的故事。那些故事里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也有冰解河开,燕子归来。这一路,不管多辛苦多艰难,他们都并肩携手,从没有分开过。他们的话语时高时低,时而情辞激动,时而慢条斯理。那些飞逝而去的岁月仿佛又被拉扯了回来,近在咫尺,触手可及。渐渐的,老人们的声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遐思的眼神和恬淡的微笑。窗外,暮色四合,清冷的风撞着檐下的铃铛,叮叮朗朗,带来万物复苏的消息。

冬天是什么?其实不必臆想太多。

9.七上历史 第4单元检测题 篇九

第4单元检测题(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是有关东汉末年史实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B)

A.军阀割据,长期混战,严重破坏社会生产

B.黄河中下游人口密集,经济富庶

C.曹操据守河南,实力不断增强

D.袁绍盘踞河北,战乱相对较少

2.曹操与袁绍之间进行的官渡之战,其性质是

(A)

A.军阀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

B.农民起义军反封建王朝的战争

C.皇族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

D.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

3.(济宁中考)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右

图反映的是

(C)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4.下列事实,按因果关系排列,应该是

(B)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③曹操统一北方

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5.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下列关于这一方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

B.蜀国的丝织业兴旺

C.曹操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

D.吴国的造船业发达

6.某同学在预习《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其中一

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

(A)

A

B

C

D 7.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根本原因是

(A)

A.社会上层非常腐败,封王各自为政

B.晋惠帝实行分封制

C.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

D.匈奴入侵,攻灭西晋

8.淝水之战是一次著名战役,下列对这次战役描述正确的是

(B)

A.该战役发生在公元4世纪前期

B.是中国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C.前秦军队上下一心,作战勇猛

D.该战役后,南方陷入混乱状态

9.淝水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之处是

(C)①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企图南下统一全国

②战役均以南方政权的胜利而结束

③骄傲轻敌都是战败者的失败原因之一

④少数民族原居住地区阶级矛盾尖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0.穿越时空,你对西晋后期大量人口南迁的原因做一次现场采访。在采访的四个人中,回

答不符合史实的是

(D)

A.王某:北方社会动荡不安

B.李某:南方比较安定

C.张某:为了躲避战乱

D.赵某:经济重心在南方

11.(泸州中考)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既是原因又是结果的是

(C)

A.迁都洛阳

B.军队战斗力提高

C.北方民族大融合D.社会矛盾激化

12.(长沙中考)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D)

A.都进行了迁都

B.都推行了汉化政策

C.都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

13.关于南北朝时期出现“胡人汉服”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

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趋势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④北方少数民族有穿异族服装的喜好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4.(株洲中考)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

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B)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15.(珠海中考)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魏晋时期,书法

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下列作品中,享有“天下第一

行书”美誉的是

(C)

16.达尔文曾经说,他的人工选择思想形成是受到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一位著名农学家著作

的影响。这部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D)

A.《论语》

B.《史记》

C.《水经注》

D.《齐民要术》

17.以下是四位同学看到名画《洛神赋图》后发出的感慨,表达最准确的一个是

(C)

A.人物鲜明,史家典范

B.治病救人,泽被后世

C.线条优美,活泼传神

D.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18.历史上保存下来的许多科学巨著,为我们汲取人类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提供了便捷。下

列科学巨著完成于南北朝时期的是

(D)①《水经注》

②《九章算术》

③《齐民要术》

④《伤寒杂病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19.下列关于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艺术成就搭配不正确的是

(D)

A.王羲之—《兰亭集序》

B.顾恺之—《洛神赋图》

C.祖冲之—圆周率

D.贾思勰—《大明历》

20.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破坏,政治动荡不安,政权分裂割据,人

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否定和违背了该时期

(D)①科技文化进步

②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民族融合

④实现了区域间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读下图,回答问题。(14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图一反映了三国时期的什么历史故事?主要突出了主人公的什么精神品质?(2分)图一反映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图片主要突出了刘备礼贤下士、重视人才的精 神品质。

(2)根据图二,请说出这次战役发生的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结果及影响如何?(4分)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烧 掉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3)根据图三,请写出交战双方是谁?此战役的发生对当时的政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

分)曹操和孙刘联军;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 定了基础。

(4)图四反映的是淝水之战,战役的交战双方是谁?这次战争的结局对历史发展有何影

响?请你写出与这次战役相关的一个成语?(4分)前秦和东晋;淝水之战后,前秦政权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东晋在 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选一即可)。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图

二、图

三、图四这三幅图所反映的战役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

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 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 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简明中国史读本》

(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

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4分)措施: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分析: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 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 国奠定了基础。

(2)据材料二,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比较材料一、二,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

同之处?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对民族关系发展有何历史作用?(4分)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相同作用:都为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作用:促进了民族 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 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 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 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右图: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材料三: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 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

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4分)秦始皇。目的:抵御匈奴。看法:修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南下掠夺,但也耗 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给老百姓带来了痛苦和灾难(要求答出两层意思,意思相近即可)。

(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 北方少数民族名称。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4 分)匈奴、鲜卑、羯、氐、羌(任写两个即可)。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革除落后习俗,吸 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2分)变化: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融合(意思相近即可)。2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在我国科技文化艺术发展史

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让我们一起领略其风采。(8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请分别写出图一和图二的艺术品名称。(2分)图一:《兰亭集序》;图二:《女史箴图》。

(2)图三和图四中的两座石窟分别处于哪两个省份?体现了哪一宗教特色?(3分)山西、河南;佛教。

上一篇:五四运动的性质下一篇:年工商局五五普法工作自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