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经历(共16篇)(共16篇)
1.人生经历 篇一
经历人生
有人曾说过,人的一生成功与否,取决于他的人生态度。凡是成功者,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来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而失败者则恰恰相反,他们的失败,完全在于他们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对待别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常常会反省自己,回头审视一下,就会发现人生的许多痛苦来。一方面因为许多欲望而痛苦,另一方面又发现了人世间的丑恶、残酷和无情,于是便会产生厌离人世的态度,此种态度人人都会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至于生命有没有意义另当别论。每天都会看到太阳升起来,看到太阳落下去。你还可以看到朝阳、看到晚霞;看到月亮升起和落下,看到满天的繁星,这就是生活。)
虽然现实生活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就很大。(自身事例:本人参加工作及在校的思想)。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是非常的普通,其实生命中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东西是什么?答 1相貌、2家庭、3学历,这其实跟我们的幸福、成功没有太大的关系。
比如,(1)有人认为,相貌跟未来的成功会有很多的联系;(2)有人认为,自己的家庭背景会跟成功有必然的联;(3)也有人认为,上名牌大学的人会成功,在大学里成绩好的人比学习成绩差的人更加容易取得成功等等。所有这些因素可能有部分是对的,但大部分基本无效。
1、比如说相貌。如果说一个人的相貌和成功有关,那就不会有马云和阿里巴巴,因为如果在座的你们认为马云长得好看,我相信那一定是审美出了问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相貌好看的人就做不成事情,所以不管相貌如何,都能取得成功,不管是男是女,最重要的是 自己的、内心世界一定要丰富多彩,也包括自己风度和气质的培养,自己胸怀的扩展以及对理想目标坚定不移的追求。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些会慢慢变成你的智慧,所有这一切才是构成你成功的真正的本质。
(2)那么成功和家庭背景有没有关系呢?我们常可以看到一些权贵富贾出身的人,他们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比如,我们可能会看到,自己左边的一些同学穿着名牌服装,右边的拎着名牌的皮包,前面坐着领导的女儿,后面坐着富豪的儿子,而你可能就一个来自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
有的时候你会心存不满,但这个世界本来就存在着这种差异,这种差异常常就在你的眼前闪现。你会说,这个世界怎么会对我这样,为什么他什么都有,而我什么都没有?你会发现你总赶不上他们的状态,倒不如说赶不上他们的脚步。你会发现即使他们停下来,一辈子什么都不做,他们所拥有的东西还是比你多。我们每个人不用攀比,每个人都会有从无倒也没的一个历程(事例:自己打工经历)
(3)你未来的成功和你上什么大学没有什么联系。一辈子能不能走出精彩,大学为你奠定了基础,但不能决定你的一生。首先是一定要坚持走下去,但是,人生总是要有份期待,哪怕是没有希望的期待。可以想一下我们历史上有很多人物,比如说姜太公在河边钓鱼,到了80岁那一年,周文王在他边上走过,发现这个老头用直的鱼竿钓鱼,跟他一聊便发现这个老头很有智慧,所以把他带回去,两人一起打下了周朝的天下。还有齐白石…,有的人在年轻的时候有作为,有的人中年时候有作为,有的人老年时候有作为。花儿总是在不同的季节开放,如果所有的鲜花都在春天开放完毕了,到了夏天、秋天、冬天没有任何的花儿开放你还会觉得这个自然界是如此的美丽动人吗?
所以大家想一想,如果人生所有的精彩都在大学里过完了,后面永远都是平淡,你觉得这人生会完美吗?换句话说,你大学里过的不那么精彩,毕业后却变得越来越精彩是不是更加好呢?事实证明,在社会上,并不是成绩在起作用。成绩只能证明你智商比别人高,但并不能决定你一辈子就一定有出息。最重要的是与社会打交道的能力,为人处世的能力。(在各种混乱的人际关系中,寻找机会的能力,以及你最后领导一帮人跟你一起创业的能力。)
我们永远都不要放弃自己。
是不是我们人生的路、走长了就会有成就呢?不是的,因为人生的路有两种:第一种在平原上走,走到90岁,十分的平坦,但是你却看不到周边美丽的景色。因为平原两岸的风景都是一样的。所以,当回顾自己一生的时候发现一片空白。
第二种人生是像连绵不绝的山脉一样,像青藏高原一样。总是有无数的险峰在眼前需要我们去征服,而一旦我们登上险峰后,生命中无限的风光就会展现出来,整个世界都尽收眼底。当然,攀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必须付出很多代价,但这种代价都是值得的。你爬到一座山头,如果要去另外一个山头,必须重新开始攀爬,因为没有任何两座山头是连在一起的。
精彩的人生是到老年的时候能够写出一部回忆录来,自己会因曾经经历过的生命而感动,会感动别人,这时候我才能说我们的生命很充实。但因为容易得到,所以容易失去。因为容易,所以不会珍惜。而生命中最美好的就是珍惜得到的东西,珍惜的前提必定是因为你得来不容易。
所以说只有被自己感动的生命才会精彩。
其实我们都有一些让自己感动的故事,比如说我们都向往大学生活,所以就拼命读书。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真的是仰天大笑然后嚎啕大哭,跟范进中举一模一样。但如果当时没有坚持的话,也许我现在仍然只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所以得出两个结论:
1、人必须往前跑,不一定要跑的快,但是要跑的久;
2、不能停下来,你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要持之以恒。
所以永远不要用你的现状去判断你的未来,只要你坚持就一定能获得你所意想不到的东西。
尽管我们出身很平凡,但心中也总是有一种愿望,叫做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的渴望,就是看到眼前的地平线我们总是不满足,总是希望翻开地平线看看另一边到底是什么样的。大家都知道,只要你不断的超越地平线一定会有很多的风景在你眼前展示出来。
生命是有各种活法的,所以不管在什么状态下也要像一首诗写的那样“相信未来,热爱生命”。所以只有当我们的生命有了期待以后,才会有进步。有的时候,我们选择前进,不是因为我们有多么坚强。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很感动,也变成了我的座右铭:“坚持下去不是因为我很坚强,而是因为我们别无选择。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没有理由停止不前,否则还有什么希望呢?
我们人生有很多迷茫和痛苦,而只要你坚持往前走,就会迎刃而解。在走的过程中,我们也痛苦得流过泪,也曾经嚎啕大哭过,走到最后你会发现阳光总在风雨后。
我们生命中总要去追寻一种经历,那我们人生的使命,比如父母为我们献出了青春财富,把你养育成人。而我们未来变成父母后也是一样的。我们孩子的成长就是你的使命,而我们其他的使命感,如何让自己活得更加幸福,如何帮助别人,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有意义。
如果我们这一辈子都没有苦涩,没有幸福和甜美,那生命是很遗憾的。
笑话:
偷苹果幸福经历
如何把自己的生命变的更充实,我们要做的几件事情就是:第一,把自己的知识结构打造完整;从此更适应社会的发展……第二,就是要尽可能的多交朋友……第三,如果有可能的话,在大学里谈一场比较专一的恋爱,但是,你们已经是过去时了,只能在梦里偷偷的想一想了,但是单位有的人可以…….(例如,未有男朋友的两位女生)第四,为未来的工作做好打算,多读书是必不可少的,多读书就意味着眼界更加的开阔,更加会思考问题,更具有创新精神。(实在不行来不及读,你可以到书店看着那些书,记着那些名字用手摸一下,这样也能增加一点人文气质。)有句话叫做“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那么底蕴的厚度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第一多读书,读了大量的书你的知识结构自然就会完整,就会产生智慧;第二就是多人生经历。把人生经历的智慧和读书的智慧结合起来就会变成真正的大智慧,就会变成你未来创造事业的无穷无尽的源泉和力量。
我有一个理念,人活着要过一种诗意的生活,我们有多少时候是停下来看看月亮的,在假期看一下漫天的繁星的,有多少人看着朝霞和晚霞时心中感受过生命的涌动的。当然也要身体力行。所以我们说一个人不能只在语言上表达诗意,还要在现实中去表达诗意。所以你必须克服现实中的障碍和挫折。所以,你变成一个让别人相信的人,比做一个让别人防着你的人,得到的好处要多得多。而建立这种信任,要做到以下几个要素:要以别人为中心不要以自己为中心;要有服务精神,心胸开阔,眼光敏锐。己变成一个别人信赖的人。
还有就是工作问题。工作问题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一 个高效、愉悦的工作环境需要我们一个团队共同努力才能塑造好。在这个团队中,我们要每天都保持着一种努力工作的强烈欲望。这样就等于我每天都做着许许多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就会觉得很充实,而且能从工作中找到乐趣,热爱你的工作就会变成一件容易的事。从工作中慢慢积累自己的才能,自己也慢慢变得成熟,个性也慢慢变得稳定、沉稳,这样获得成功的机会也会多很多。
就是我们的生活。我还是那句老话:把生命活得精彩一点。生命的精彩、幸福只靠自己不靠别人。
人生有平凡,有激动,有慢慢长夜,也有美丽的日子,这
2.人生经历 篇二
谷崎润一郎文学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可以说是女性角色的塑造。不管是早期作品中美丽邪恶的女性形象, 还是后期作品中渐渐丰满的母性形象, 对女性的描绘与探究始终是贯穿谷崎作品的一条线。这可以说是与谷崎润一郎的人生经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谷崎润一郎的母亲是一位容貌姣好、肌肤洁白的女性, 是当时浮世绘画师描绘美人图的对象。她不仅相貌上极具魅力, 还受过相当程度的教育, 无论在学习知识还是在待人接物方面, 都是谷崎润一郎的第一任老师。年少时的谷崎润一郎十分迷恋、依赖母亲, 他在《吉野葛》中这样回忆道:“恐怕可以说, 自己恋慕母亲的心情, 大概只是出于对‘未知女性’朦胧的憧憬……自己心中一直描绘的, 只是母亲的幻影。自己幼小心中的母亲形象, 不是上了年纪的女人, 而是永恒美的女性。”由此可见, 他把母亲升华成了极具精神美的圣洁高贵的形象, 是“美的崇高者”, 并且以拥有这样一位母亲为荣。从早期的《恋母记》, 到中期的《少将滋干之母》, 再到晚期的《梦浮桥》, 谷崎作品中母性形象逐渐变得丰富且深刻起来。这一系列作品中, 主人公都是以“旅人”出现, 在“途中”不断寻找, 最终与“母亲”邂逅。谷崎润一郎在回忆录《幼少时代》中反复提及自己被乳母抱着和母亲一起去看戏的往事, 年轻美貌的母亲征服了谷崎润一郎的童年时光, 以至于关于“女性何时看起来最崇高”这个社会调查问题, 谷崎润一郎在随便《女颜》中这样写道:“谈到崇高, 我头脑中屡屡浮现出的是母亲的姿容, 那不是她临终前的样子, 到底是什么时候的样子呢, 我说不清楚, 大概是我在七八岁时母亲那张年轻漂亮的脸庞吧。这对于我来说是最崇高的。”
值得一提的是, 谷崎润一郎在很多作品中都会对女性身体的局部美反复强调, 并进行细致缜密的描写。例如, 《文身》中有这样一段对女性足部的描写:“那五个纤细的脚趾, 从拇趾到小趾整整齐齐排在一起, 那肤色不亚于绘岛海边捡到的淡红色贝壳, 那滚圆的珍珠儿一般的脚后跟, 还有那似乎是用清冽的岩间泉水反复洗濯才能显出的润泽……这样的脚才是吸吮男人的鲜血而肥润起来的脚, 是踏在男人胸脯上的脚。”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也是受母亲影响而形成的。幼年的谷崎润一郎常常和母亲一起沐浴, 母亲洁白美丽的大腿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地印象, 所以他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不断追求极致官能美的同时, 也常常不忘记细节方面的描绘。1917年, 谷崎润一郎的母亲因丹毒引起的心脏麻痹而去世。去世前的母亲面部浮肿、丑陋不堪, 这对他打击很大, 以至于母亲去世后的两年里都无法正常写作。也正是这次巨大的悲伤, 使谷崎润一郎长久地陷入思慕母性的深渊, 转而孕育了他浓重的女性崇拜思想。母亲临终的死脸, 成为酿造他肯定“恶”、彻底追求“恶”的酵母, 并形成谷崎润一郎的恶魔主义审美观的重要契机。
谷崎润一郎追求绝对美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就是他幼年时期潜移默化接触的基督教。在当时佛教盛行的日本, 基督教被视为异教而遭到禁止。然而, 谷崎润一郎的祖父是位虔诚的基督教徒, 常常在土仓库里的圣母玛利亚像前顶礼膜拜, 那种虔诚和慈爱深深地打动了谷崎润一郎, 所以他十分崇拜玛利亚, 崇拜她洁白的肌肤和圣洁的身体。在某种意义上, 圣母玛利亚和他的母亲融为一体, 成为永恒美的化身。谷崎润一郎的祖父不仅在信仰上坚定而忠诚, 在实业方面也颇有成就, 所以谷崎从小到大都十分敬重他, 从而对他的信仰也满怀崇敬。不能不说基督教对年幼的谷崎润一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谷崎润一郎的恶魔主义思想由他的人生经历而来, 另一方面也对他的人生选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的前两次婚姻选择可以说受“恶魔主义”影响颇深。1915年, 谷崎润一郎与第一任妻子石川千代结婚, 这段没有爱情的婚姻实际是为了他的“恶魔主义倾向在这种家室的拖累中得以改变”, 给自己的艺术创作带来转机。但是家庭生活的繁琐也让他痛苦至极, 产生了一种“被投入桎梏之中的感觉”。他自白道:“我的大部分生活, 是完全为我的艺术而努力的。我的结婚, 终究也是为了更好地深化我的艺术的一种手段。”这样的婚姻势必以失败告终。他的第二位妻子古川丁未子曾让他短暂地达到了“实际生活与艺术生活的完全一致”, 但新婚不久的他却开始追求根津松子----后来与他度过余生的女人。在小说《各有说好》中, 谷崎润一郎这样写道:“不断创造新的女性美……实际上是再娶与再离, 这就是女性崇拜者的做法。”也就是在与松子结婚以后, 二人相濡以沫度过了晚年, 谷崎润一郎在文学上也真正实现了“脱胎换骨”, 开始了新的创作转折。当然, 这是以牺牲了前两位妻子的幸福和第三位妻子肚子里的孩子为代价换来的。
一般来说, 谷崎润一郎初期是恶魔主义作家, 中期是唯美的浪漫主义作家, 进入昭和时期后则是继承日本美的传统而大成的作家。从《各有所好》最先诉求回归古典, 到《细雪》最终完成日本美的回归, 谷崎润一郎恶魔主义的膨胀、消失都与他的人生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人生之后, 这位恶魔主义者最终得以将柔情释放, 成为日本文学的天空里永不磨灭的一颗星。
参考文献
[1] .加藤周一:《日本文学史序说》, 叶渭渠、唐月梅译,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年9月
[2] .叶渭渠:《谷崎润一郎传》, 新世界出版社, 2005年8月
3.曾荫权的人生经历 篇三
为人谨慎,做事踏实,作风果断,是《瞭望东方周刊》在港采访和多个场合接触中对曾荫权的最深印象。
曾荫权生于1944年10月,祖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回龙新基村。作为一个警察的长子,他难以忘怀没裤子穿、一家8口住在警察宿舍的童年。
他曾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说,自幼被严父管教,时常被“砤条炖猪肉”:买错了隔夜的面包要打,买错了发馊的豆腐也要打,可能因此养成了处事谨慎、坚毅刻苦的性格。
由于幼年的经历,曾荫权一向相信努力会有回报。他曾对媒体忆述,在中四那年,由于中文不合格,被从B班降到D班,他视之为“奇耻大辱”,于是奋发图强,于中五时再升回A班。
1964年,20岁的曾荫权预科毕业被香港大学建筑系录取,但他本人的興趣在机电工程,加上自己是家中长子,于是决定先工作挣钱帮父亲供养5个兄弟姐妹。他走向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现时以生产“伟哥”闻名的辉瑞制药当推销员,半年后投考港英政府的行政官没有如愿,之后再次尝试,终于在1967年1月考入港英政府工作。
尽管没有大学文凭,但他却靠勤力刻苦在公务员队伍中得以快速升迁。两年后他升任二级行政官,4年后成功转职政务官。1981年,港英政府送他到哈佛大学攻读公共行政硕士学位,以9A的成绩出色毕业。
学成归来,他很快成为当时布政司霍德的左右手。之后他在港英政府长期负责财经事务,1993年5月任库务司,两年后成为港英政府首位华人财政司。香港回归后,他在特区政府继续执掌财政大权,2001年2月被国务院任命为香港特区第一届政府政务司司长。2002年6月起任香港特区第二届政府政务司司长。
曾荫权最为人熟知的,是香港回归之初面对亚洲金融风暴冲击,力主特区政府入市阻击“大鳄”。当时有人批评此举违反香港市场经济一贯的做法,为日后开了一个“坏先例”。
不过事后的大量事实证明,若非政府人市,香港的经济将会被进一步拖垮。
据当时采访过他的香港记者说,那阵子他办公桌上放着一个武士杀死类似鳄鱼的动物的雕像,他直称这鳄鱼就是“索罗斯”。
2002年曾荫权因“多年来竭诚服务香港,成绩超卓”荣获大紫荆勋章。
曾荫权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夫人鲍笑薇是澳门历史悠久的“元记饼家”家族之幼女,早年到香港读书时两人相识,1969年结婚,育有两子。2004年8月,曾荫权夫妇带着儿子专赴山东省嘉祥县,冒着大雨到曾庙和曾林祭祀先祖曾子。
曾荫权夫妇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每天一起到教堂祈祷,经常一同散步谈天,每逢假日,夫妇俩常拖手到湾仔街市买菜,去餐馆就餐。
曾与他开过闭门会议的立法会议员透露,曾荫权为人执着,发火时拍过桌子,不过怒气过后就会握手言和,曾荫权对记者说过,最感激太太为他打点家务,以及容忍他“发脾气”
在香港政界,曾荫权心直口快是有名的,有人形容他“语不惊人誓不休”。在一个公开场合,他忆起1998年击退国际炒家的往事,竟脱口而出,说洪元与美元联系汇率一旦脱钩,“犹如失了处女之身,一次贬值后,以后就什么都可以做”,令听者大吃一惊。
4.人生经历经典句子 篇四
2、有时候被身边的人误会了,你就不要再去向他解释了,既然他不相信你,你干嘛还要去解释。就算解释你赢了,你也赢不了他心里对你的信任。
3、不要让别人的看法淹没了自己心底的声音,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跟随自己的内心与直觉。
4、如果我好,默认就行,如果不好,何必吵闹,绕道就行。
5、生命中遇到的问题,都是为你量身定做的。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别人;遇到大事,千万不能把自个儿的命运,拴到别人身上。
6、世间的期待有一千种,最好的那种叫明日可期。人生中谎言也有一千种,最大的那种叫来日方长。
7、誓言这种东西无法衡量坚贞,也不能判断对错,它只能证明,在说出来的那一刻,彼此曾经真诚过。
8、感谢所有陪我走到现在的人,尤其感谢打算仍然硬着头皮陪我走下去的人。
9、没有人会为了你的未来买单,你要么努力往上爬,要么烂在社会最底层的泥沼里。
10、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
11、不幸往往来自比较,而幸福也是来自比较。
12、大海里没有礁石激不起浪花,生活中经不住挫折成不了强者。
13、我们所走过的路越是泥泞,印下的脚印就越是深刻。
14、永远不要轻信你眼前的判断,永远不要看低任何人,别人的涵养只是你没看到而已。耳不闻人之非,目不视人之短,口不言人之过。
15、活着,是一种宿命,守望,是一种格局,做好人生的执着,守望晴天的自己。
16、不要一厢情愿去迎合别人,你努力合群的样子并不漂亮,不必对每个人好,他们又不给你打钱。
17、总有一个人的出现,来让你原谅生活之前的所有刁难,我们这一生,就在等这么一个人,能让我们相信世界的宽容。
18、女人擅长的只是化妝,而男人擅长的卻是伪装。
19、所谓压力,其实是自身的能力不足。所谓困难,其实是自己的本事不够。
20、把自己最美好的品德和最擅长的技巧,无私地传承给需要它的人,这种美德比拥有任何财富都永恒。
21、无论未来的每一天,是什么样子,都是我自己的选择,按照自己的选择来生活,是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22、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23、篝火驱严寒,团结赶困难,越岭要互助,过河要齐心,要问谁能成,唯有朋友情,共同的命运,共同的快乐,共同的奋斗!
24、只因某人不如你所愿爱你,并不意味着你不被别人所爱。
25、两性之间的感情磨擦,几乎是无法消灭。
26、还没死,就别把自己当废物。还活着,就好好地过,活给那些看低你的人。
27、人生如戏,没有不散的筵席。但戏里的筵席总比人生美好些。
28、走之后,那些泪水蜿蜒的日子侵袭而来。而现在才发觉,我们因年少变得面目全非,所有的一切都如此薄凉。
29、人生都是走着走着就开阔了,现在的你,不用着急。让未来的,本就该属于你的树再长长,那些花再开开,等你遇见的时候,才是最美的时候。
30、人生永远是这个道理:在意的越多,遇到的麻烦就会越多。
31、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32、女人总是把大道理扯成小事情,男人总是把小事情扯成大道理。
33、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34、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35、刚刚步入社会的少年,不要在迷茫,要真正随着内心走,谁对自己好,要想清楚。
36、不管你用什么方式活着,我们只有一个目的,别违心,以及别后悔,还有,去他的人言可畏。
37、人,随着年纪的增长,自尊心和责任心也跟着一起长大,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放弃什么。有眼泪也不能轻易流,就得让它倒回去。于是,心里慢慢有了一片海洋。
38、自己不行,抱怨、着急、无奈都没用,生气、愤怒、仇恨也没用,只有使自己比对手更强大,打败了对手才有用。
39、人生中许多当下无解的难题,渡过的唯一方式就是苦苦的煎熬,熬到一部分的自己死去,熬到一部分的自己醒来,熬到脱胎换骨,恍若隔世。
40、人活着,就得让自己开心快乐。
41、相信爱才有爱,有爱才有力量,你就是生命的勇士、心灵的.富翁。
42、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
43、我们只有一个自己,学会爱自己,宠自己,多点阳光灿烂,少点烟雨凄迷。
44、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45、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
46、人的天性,在不喜欢的事物上面刻薄苛毒,舍不得投入而对产出极端苛求。而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上,会不计血本的投入却不求丝毫回报。
47、只要有你陪伴,岁月便是静好,柴米油盐不再繁琐,无所作为也不再感觉迷茫。
48、错的人就是错的人,从来不会因为你能忍,或者能熬多点时间,就变成对的人,该走的还是要走。
49、修什么法都一样,念什么佛都一样,不能有分别。
50、一片叶,落在哪里都是归宿;一朵花,开在哪里都是芳香;一个人,走到哪里都是生命。随缘便自在,心安即是家。
51、孤独并没有那么糟糕,独处是一种难得的时光,一个人的时候,正好和自己安静对话,好好沉淀心灵。
52、现在的人,用得着你的时候,好话说尽;不再用你的时候,立马转身;喜欢你的时候,你就是最亮的星;厌恶你的时候,你就是最差的景。
53、人生在世,行路匆匆,擦肩而过,总会相逢。相逢是缘,相识是缘,相知亦是缘。可缘来如梦,缘去如风。放得下的是一场善缘,放不下的也就成为了劫难。
54、其实一直以来陪伴你的,都是那个了不起的自己。
55、为名忙,为利忙,忙忙碌碌何时休,多少前缘成了过往。
56、不管你经历多痛的事情,到最后都会渐渐遗忘。因为,没有什么能敌得过时光。
57、等一个人的真,错过一个人的情,唯一的冷漠,怀疑思念的春天,唯一的冬天,还是那个熟悉的梦,残梦的陌生,依然熟悉自己的伤痕。
58、如果真有魔法,我想变成一颗小太阳,在黑暗里给你光亮,在悲伤时替你坚强。
59、不是井里没水,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是放弃的快。
5.人生经历谚语 篇五
2、什么藤结什么瓜,什么树开什么花。
3、懒汉下地事多,懒驴上套屎多。
4、打不干的井水,使不完的力气。
5、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
6、寒门出才子,高山出俊鸟。
7、近山知鸟音,近水知鱼性。
8、失败是成功之母。
9、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10、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11、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12、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13、打虎要力,捉猴要智。
14、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15、虚心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16、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17、会说的惹人笑,不会说的惹人跳。
18、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19、千日造船,一日过江;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6.人生经历的作文 篇六
有些人,留在记忆里想忘忘不了想放放不下。每个人的离去归来出现消失都是机缘。相处之下,又发现很多人或许可以相依相守,有些人却只适合做朋友。总有那么些记忆留存在脑海里纠缠不清,总有那么一些人舍不得,放不下却又忘不了。不是不愿意,只是做不到。因为答应了别人,却没有答应自己。
为人也好,处事也罢。生活也好,感情也罢。很多时候人不是不想做,而是设定了规则制订了方向没有成功的原因最终是因为最后发现自己做不到。就像是《匆匆那年》里,方茴说过的话一样:男生许下承诺的时候是觉得自己肯定可以做到,最后违背了曾经说出口的话,给了自己一个响亮的耳光。因为他们反悔的时候都是觉得自己真的是怎么也做不到了。
父亲纵横商场多年,总是给我和弟弟说一些人生的经历,有一次他告诉我:人之所以有成功的,有不成功的。有富贵的也有贫困的。就是因为那些成功的富庶的能够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所以也能拥有别人无法用有的一切。不然怎么说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呢?做到和做不到只是人的心念一动取舍于一念之间。但是境况却往往天差地别。
就像对于重情念旧的人来说,远比不上薄情洒脱的人容易放下。不是不愿意,而是觉得感情不想自来水继而舍不得也放不下所以做不到那么若无其事。
7.从教育经历走向“经历教育” 篇七
过去,我们的教育经历以一种潜隐的状态沉睡于每个人脑中,积淀为一种有待开发的资源。很少甚至无人关注这些可贵的教育资源,更谈不上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对于教育是一种资源性损失。如何让我们教师的教育经历转化为“经历教育”所需的教育资源,从教育经历走向“经历教育”,这既是“经历教育”课题的重要内容,也是“经历教育”实施的方法论选择。
我们所研究的“经历教育”是指使学生能亲历亲为、亲自感受一些现象、事情、活动、情感等的一种教育理念及其教育行为范式。
基于这样的研究,作为有着教育经历的教师,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并努力实现教育经历向“经历教育”的转化———
理论层面的思考。就教育的本义而言,教育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而狭义的教育则是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进行的学校教育。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是众所周知的。教师以何种思想、何种方式、何种状态去实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尤其需要注意教育对象处于“第二次断乳期”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教育就是初中教师的首要之选。
教育经历对于这种教育的意义,其一在于它是前瞻的,即教师经历在前而教育行为在后(这是从整体上来说的),教师是带着这种经历走进教育的;其二在于它是直接经验,是教师个体的独特体验,每个教师都不会一样,都是唯一和不可复制的;其三在于它具有个案式的范例影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经历能够以一种先试先行的“第一个吃螃蟹者”的姿态给学生将心比心式的教育和引导。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教育经历似乎不可直接用于“经历教育”。在进入教育场、实施教育行为时,必须作必要的转换。其程序是:教师的直接经验→共有共享的间接经验→学生的直接经验。这里的间接经验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教师群体共有共享的间接经验,二是人类社会共有共享的间接经验。前者可以看作后者的一种特殊存在。换言之,教师的教育经历不可能原封不动地直接用于“经历教育”,而是首先在教师共同体教育经历的共性基础上,再借助于人类社会间接经验的框架,使之如同爆竹的引信、酿酒的酵母,给学生以相应的引导和教育。教师借助于自身教育经历的主体性资源,经由教育对象客体的主体性感知,从而激发起教育对象亲见某物、亲历某事、亲感某知的强烈欲望,在亲身经历中完成自我教育或是受动教育。这种教育的不可替代性正在于此。而以往的教育,我们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学生间接经验尤其是知识的获取上。而“经历教育”对于任一教育对象来说,他的经历都是属己的、唯一的,因而,产生的教育影响也必定具有类似的属性。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最终收获的是“带得走”的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中指出:“如果把教育的根源回顾一下而又不把这种回顾理想化,这就可以丰富教育学的思想,并可以利用那些被不恰当地忽视了的价值和经验去充实今天的教育。”在原始社会,一个人是通过共同生活的过程来教育自己,而不是被别人所教育。那时,到处都是学习的机会。“这种自然的、非制度化的学习方式在世界广大地区一直流行到今天;这种学习方式仍在为千百万人提供教育的唯一形式”。从这一简单的回顾中,我们看到,教育从非制度化走向制度化、专门化,既是教育的一种进步,但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可能也为此失去了一些重要的东西。其中,就包括受教育者的亲身经历所起的教育作用。当下,在制度化的学校里,学生的亲身经历处在被遗忘的角落。而恰恰是这种经历,既可为学生的成长奠基,又会成为“带得走”的教育。从这个角度思考,“经历教育”正是对今天学校教育不足的一种重要补充。兼之,“经历教育”更多表现为学生个体的一种活动(即便是集体活动, 需要关注的也必定是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个体),从这个意义上看,“经历教育”就是个别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把制度化教育与非制度化教育结合起来,把形式化内容与非形式化内容结合起来,有可能生成一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特色发展的新教育。
实践层面的思考。如何实现教育经历向“经历教育”的转化,亦即如何从教育经历走向“经历教育”,关键在操作路径。
1.目标确定的策略。跟其他所有教育行为范式一样,“经历教育”必然有自己追寻的目标。从主客体关系来看,这种目标应着眼于学生主体的成长需求,兼顾教育客体(相对于学生主体而言,如教师、教育教学设施等)的有效供给。从层次结构来看,应该吻合于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吻合于学校据此确定的培养目标,吻合于课程或教学目标。为了能既好又快地确定具体的实施目标,可以采用经验筛选法和综合分析法。
经验筛选法,可以选取自己教育经历中的成功个案,或者同行教育经历中的成功案例,根据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梳理适用的对象,比对学生需要亲历的相关活动,确定合适的教育目标。
综合分析法,可将学生的学习按照环境类要素、情绪类要素、社会性要素、生理性要素和心理性要素分别作出评价,得出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或风格),是属于顺应型、发散型、集中型,还是属于同化型。然后根据其学习特点与现有水平得出相应的发展目标。在其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确定阶段性的教育目标。
2.资源选择的依据。尽管教师的教育经历是宝贵的教育资源,但并不是捡到篮里就是菜,要将这种待开发的资源转化成可实施的资源,需要选择。选择要遵循一定的依据。其一是教育依据。任何资源在应用于教育时,必须合乎教育的要求。因而,资源潜在的教育价值和是否具备教育的可转化性就是判断资源应用与否的重要依据。其二是课程依据。“经历教育”进入学校课程主要是校本课程。按照校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对资源进行归类、提纯和选择,既可以不断充实校本课程,使之充满生机活力,又可以使“经历教育”在课程化的过程中得到制度化的实施,确保“经历教育”进学校、进课堂。其三是活动依据。就我们目前的认识,“经历教育”可能更多地以一种活动的形态和方式进入学校教育。因此,如何认识资源的活动可塑性和活动生成性,也是我们选择资源的一个重要依据。
3.教育场所的甄别。“经历教育”需要在一定的场所内实施。这种物理空间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为的;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家庭或社区。当然,纯属自然的教育场所还是较少的。即使是自然的,一旦有人的介入,完全的自然便不复存在。因此,在甄别教育场所时,还是要关注到人与活动、与教育场所的关联,从“人—活动—环境”的整体来把握教育场所。对教育场所的认定,一是考虑其是不是简化的环境,“经历教育”的宗旨就是教育和培养青少年拥有“带得走”的教育,环境的简化与集中有助于这一宗旨的实现。二是考虑是不是净化的环境。要努力避免各种丑陋的现象进入教育场所。不过,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过于纯净的环境对最终要走向社会的学生来说,也未必全是好事。倘若没有经风雨、见世面的经历,那么,很难说我们的学生将来能较好地适应社会,较快地融入社会。
4.活动情境的营造。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过去我们较多地关注他们的逻辑化认知 (这无疑是有道理的),但同时,也有另一个内容需要我们更多地予以关注———这就是他们的情感化认知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经历教育”也许其价值正在于弥补我们过去“瘸腿”的教育。让学生的成长既有理性的思考,也有感性的体验。按照这种想法,“经历教育”应更多地指向学生亲历的活动等内容。如何营造活动情境?可以按内容来组织相关活动,比如主题式的各类活动;也可以按形式来组织,比如借助文艺的形式等等。总之,活动情境的营造需要充分考虑“活动之境也是有情之境”,让学生在师生互动、情趣交融的环境中,能动地身入其中又心入其中,从而在现实环境和活动的交互作用中,通过亲历而得到提高和发展。
5.亲身经历的强化。“经历教育”由于是学生的亲历亲为,肯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即使如此,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还是需要在其亲历亲为的过程中巧妙地予以强化,努力地获取教育效益的最大化。从“经历教育”的过程看,在活动前,给学生以必要的暗示与告知,尤其是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强烈欲望,这如同热身赛一样,有利于促使他们跃跃欲试,迅速进入角色;活动中,抓住重要场面、关键节点、动情时刻,不着痕迹地强调,可以强化学生的感知;活动后,适时的交流、小结与反思,有助于学生对亲历亲为的回顾和贮存。
8.把人生经历“设计”成人生财富 篇八
我的身上打上了那个年代的孩子不幸的时代烙印:在长身体的时候遇到了三年饥荒,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几个星期前挂起来的“风干肉”;在读书的时候遇到了“文化大革命”,不得不放弃学业,去当地一个剧团跑龙套,从这一个公社到那一个公社,从这一个大队到那一个大队。
在那个时候,我们并没有“名校情结”,只有“我要读书”的高玉宝式“读书情结”。半夜鸡叫,我不用起来做工,但却要起来读书。我们有一个多么好学然而却失学的青春岁月!
高中毕业后为逃避上山下乡我进了泰兴文工团,拉手风琴和小提琴,还是“上山下乡”,到周边各个公社演出,有时候深夜回来了,就在库房里睡稻草地铺。但我无法将自己的激情和对未来的希望寄托在音乐上,苦闷、空虚,我发疯似地学习古文、汉赋、唐诗、宋词等等,将自己的满腹抑郁和激情寄托于中国古典文学。当改革开放即将开始的消息传到江苏小城时,我彻夜狂奔在泰兴县城的大街小巷,但却找不到一个知音来宣泄内心的喜悦和对未来的向往。
在文工团工作了四年,1976年,我心急火燎地让父母给我找人通关系,搞一个工农兵大学的指标,完成我的大学梦。由于我爸爸的地位在江苏泰兴小城还不够高,我的这个梦想,未能如愿。这种“游吟歌手”的日子直到有一天我来到南京,听到了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才有了改变。
听到恢复高考消息的那一瞬间,我知道时代在变,学习知识的门再一次向我们打开了,我不能放弃!当了几年的“游吟歌手”,我也热爱生活,热爱音乐,于是我填报了音乐界的最高学府——中央音乐学院。十年“文革”积压了大量的人才,这所只招收两百多人的学校居然有几万人填报,但我还是义无反顾地报了,因为参与就有机会—哪怕不大,不参与就完全没有可能。
我是被“文革”耽誤的一代,后来没想到,这个悲惨经历却成了我的宝贵人生财富,我经常拿它来教育我的学生,告诉他们,一万年太久,不争四年,像我这样的人一样有出息。
音乐学院的五年
这一次,幸运的大门向我敞开,我被中央音乐学院录取了,这一年我22岁。进入音乐系后,积蕴多年的能量爆发出来。我如饥似渴地阅读西方文化、艺术书籍。回首这么多年,音乐已经成为我生命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音乐奠定了我性格的基础:活泼、热情、开朗、热爱生活;是音乐给予了我生活的品味:睡不着的时候我会听巴赫,在巴赫的音乐中我能感到一种灵魂的冲撞,于是心被感动了;是音乐让我有了对人生独特的思考:音乐作为最抽象的形式都能表达人类最丰富的感情。思索问题的时候,我会哼一段音乐;有心事的时候,我会用手指敲打桌面,模拟钢琴的演奏。打开我的博客,音乐的重量无所不在。
说在音乐学院里熬了五年也一点不假。我没有音乐天才,但却被迫与全国最了不起的一群音乐天才们圈在一个院子里生活,比如当时就已经崭露头角的谭盾、叶小刚,那日子真是“相当”难受。看着那些浑身上下颤动着音符、散发着仙乐的女子十二乐坊们在你身边走来走去,你真的恨不得就做她们乐器上的蛇皮或鼓皮,让她们溜溜地拉来让她们溜溜地敲……
大学的五年是充实而美好的,在理想主义盛行的20世纪80年代,我一度被叫做“五四青年”。我学习毛泽东,来北大旁听了两个学期的课程;我还经常赶很远的路来北大参加活动。在这段激情燃烧的日子里,我遇到了钱理群、谢冕等资深教授,接受了北大人文与艺术精神的熏陶,从这个时候起,我的身上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北大的烙印。
在音乐学院,我用很多时间学习英语。我在大学期间学过最难忘的一本英语教材,英文原文叫Essential English。这四本教材让我读得如痴如醉。我记得里面有一个故事:“我是一个在铁路岗位忠心耿耿工作一生的列车员,退休后公司赠送我一节列车车厢留作纪念。一天下大雨,我的侄儿看见我坐在后院的车厢外抽烟,浑身淋得湿漉漉的。侄儿问:叔叔你为什么不到车厢里面避雨呢?叔叔说:你没看见,车内写着‘禁止抽烟’吗?”
学习英语对我最大的价值,不仅在于语言,更在于文化。通过对这类故事的阅读,中国教育的许多缺陷,在这里得到了弥补。我上面回忆的这个小小的故事,把西方文化中提倡的敬业、纪律、秩序、规则,包括幽默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得我在将近三十年之后,依然想访问这个叔叔的禁烟小屋……
北大精神的狂欢
一位老师曾对我们说:“你们中间应该有人做文化部长。”我想:“那个人一定是我。”但毕业时,我放弃了去文化部的机会,执意去了北大,也许骨子里热爱自由的本能使我难以割舍自由的精神家园。我如愿以偿地来到北大任教,并且如愿以偿地从事文艺工作。
在这里,我体会了北大的历史意识与时代精神;在这里,我结识了俞敏洪、王强等日后一起战斗的战友;在这里,我第一个对北大学生在天安门打出“小平您好”的条幅进行了报道;在这里,我担任了北大艺术团的指导老师,成为北大团委的文化部长,而且还自己作词作曲写下了那个年代脍炙人口的《星期天》。
刚到北大我就成了学校文化活动的核心人物。9月份到北大,12月份,我的名字和我主持的校园文化活动就上了《人民日报》。可以说从“五四”之后,那个时期是北大校园文化活动最繁荣的时期。至今,许多北大校友提起来依然满怀思念。热烈,欢快,高朋满座。我在北大找到了归宿。我喜欢做青年人的良师益友,每个学校都有职业指导、心理指导,我要把这三项结合起来,“做青年学生的精神导师”是我的追求。
我在北大时期的另一种辉煌与“小平您好”这一条已载入史册的标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84年国庆35周年的庆典中,游行队伍里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标语。当晚,我率领北大艺术团在天安门前狂欢了一夜,回到学校已经夜里12点多了,但当我听说这个标语是北大生物系的学生打出来的时候,立即同另外两人去做采访,写出了一篇激情洋溢的报道,并通过电话传给了《光明日报》和《人民日报》。第二天,两家报纸都登出来了。多年以后,偶尔想起来,中国改革开放中最迷人的一条新闻报道出自我的手,我仍然感到自豪。
今天我仍然喜欢这支歌:“今天又是星期天,星期天。冷冷清清是校园,是校园……”年轻人唱起这首歌,能抒发少年的孤独与青春的无奈;中年人唱起这首歌,不禁想起自己曾经拥有的大学时光,想起曾经的青春、热血、爱情和美好,而热泪盈眶。
跨过太平洋
多年前的一个寒冷的冬天,一架飞机载着一群寻梦的中国人飞过了茫茫太平洋。当飞机飞临新大陆的上空时,机长告诉大家下面就是美国旧金山。顿时,原本安静的机舱里传出一阵阵不由自主的惊叹:我们终于到达美国了!是的,到美国了!第一次出国的人,尤其是对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人,大都有这种惊叹。这些惊叹的人当中就有当年的我。
来到美国是我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惊奇消失以后,我不得不面对的是如何在这里生存下去。为了完成学业,我在一个中餐馆里打工,干着擦桌子、洗碗、送比萨等在国人看来很“卑贱”的工作。这个时候的我完全没有知识分子的清高与矜持,而是脚踏实地、一步步地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体味了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底层生活,我终于理解了美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建成的,我的身上也逐渐具备了能上能下的气度与实际动手的能力。艰难的日子里,有一种信念一直支持着我:要完成学业,要向西方学习,要为中华复兴寻找答案。
转机到了美国纽约机场,我的一位朋友,现任新东方留学中心主任的杨建飞,早在那里等着接我了。建飞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考上北京外语学院的大学生。当时在美国已经呆了一年半。在机场商店,我要他赶快给我买一个“热狗”。建飞说:热狗难吃死了,显然他已经吃够了热狗。我说:“不行,我得尝一尝,这是美国快餐文化的象征呢。”
我记得第一次吃热狗,味道糟极了!但我还是假装津津有味地把这热狗一段一段地咬到底,制造了一条人咬狗的新闻。来到北美新大陆的我兴奋无比。接着,我很快就开始打工了,为了生存与梦想而拼搏。(作者系新东方联合创始人)
9.人生经历感悟日志 篇九
作者出生于乌克兰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他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他曾几次跌进死神的怀抱,在几次受伤全身瘫痪后,仍不放弃自己的人生,始终与病魔斗争,写下了这篇著作。
张海迪在轮椅上,自学了多国的语言,成为一个女学者。在艰难的情况下,仍对自己的人生不放弃以乐观的精神面对生活,最终取得了成就。
奥斯特洛夫斯基和张海迪他们的坚定信念,顽强坚韧的意志,完美的精神操守永远是激励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向美向上的原动力。
看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对生活的困难就把它当作是上帝和自己开了一个玩笑,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就能挺过去,不认命于命运的安排。
10.王勃的人生经历 篇十
王勃是唐代的大文学家,初唐四杰中的佼佼者。他出生书香之家,从酷爱读书,自幼遍读诗书,6岁能写诗文,9岁时作《汉书注指瑕》,14岁考取进士,16岁已蜚声文坛。
王勃父亲王福畤教子有名,生有七子皆有文名。其中最有名的是王勔、王勮、王勃三兄弟,因而名传天下被称为唐初文坛“三珠树”。父亲王福畤对这三个儿子也感到自豪,经常向别人夸奖自己的儿子。韩琬的父亲跟王福畤是老朋友,一次,王福畤写信对他说:“我三个儿子王勔、王勮、王勃,写的文章、词赋都清新俊逸。尤其是最小的王勃,写的最好。”韩琬的父亲回信给王福畤说:“晋代王武子有爱马的癖好,你有夸奖儿子的癖好。你们王家人的癖好,恐怕是太多了吧。我需要见到你的儿子们的文章后,才能确认他们写的文章是好是坏,值不值得夸奖。”王福畤收到信后,就将三个儿子的文章寄给韩琬的父亲看。韩琬的父亲和一些知名人士,读了王福畤三个儿子的文章后,感慨地说:“能生出这样的三个儿子,确实是应该夸奖啊!”
一天,王勃与两位哥哥王勮、王勔在院子里高谈阔论,父亲王福畴的朝中两位朝中朋友来家里做客,三兄弟非常有礼貌的跟两位大人行礼。父亲的朋友夸王勃从小就能作诗,便问他灵感来自哪里。王勃就说是自己书读多了,脑子比较灵活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了,并说自己的目标是学习和借鉴前人的诗文,努力开创自己的风格。两位大人听说王勃写了《汉书注指瑕》,希望他能拿来看看。王勃说明了自己写作的理由并给大人们看了,两位大人看后不禁拍案叫绝,觉得王勃九岁就能指出大学问家的错误,称赞他以后肯定大有作为,并告诉王勃父亲他们家里又出高人了。王勃并没有因二位大人的称赞而骄傲自满,仍然刻苦学习,作文练笔。
一次家里有客人来拜访,他们看见王勃研好墨后就睡觉都觉得非常奇怪,父亲王福畴就说这事儿子写作的一个习惯,往往是研好墨,上床蒙头构思,然后开始写作,一气呵成,客人们这才明白过来,并称王勃有独到之处。父亲陪客人闲聊,不一会,王勃就起来到书桌前,一下子就写了一首五言绝句。客人们过来看到王勃写的这首诗,惊叹不已,不禁赞叹诗写得非常好,并说王勃是奇才。
11.带学生经历一次人生的启迪 篇十一
一、调动积累,叙说钓鱼启示
五年级学生对钓鱼并不陌生,《小猫钓鱼》的故事肯定烂熟于心,不少人还有自己的钓鱼故事。新课伊始,可引导说说知道的钓鱼故事,也可说说自己钓鱼的故事,并说说故事给人的启示。通过讲故事,说启示,构筑起“故事”与“启示”的联系,为引导走进文本、把握故事、探究启示做好铺垫。一般而言,学生多会围绕钓鱼本身谈感受,说体会,或者是要专心致志,不三心二意;或者是耐心等待,不操之过急;或者是享受过程,无比快乐……无论怎样的故事,也无论怎样的感受,都可促使学生进入文本。
二、速读提取,把握课文精要
学生叙谈故事和体会后,当即激疑:钓鱼的故事有趣,钓鱼的体会深刻。可见钓鱼能使我们明白不少道理呢!(板书:钓鱼的启示)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去感受另一个钓鱼的故事,看看这个故事会给文中的“我”带来怎样的启示,还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让学生速读课文,用几句话说说课文讲述的故事,并知道故事说明的道理。这样引导,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浏览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由于有第一步的铺垫,加之故事的“启示”有中心句点明,学生一般多会采取“故事+启示”的方法概括: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我”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由于距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便要求“我”把鱼放掉。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为了训练概括能力,自由概括后,可让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钓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先后有怎样的变化?要求学生用合适的词概括显示心情的变化:得意→急切→难过→依依不舍。接着,让他们依据心情变化的线索概括内容:一个月夜,“我”钓到一条漂亮的大鲈鱼,非常得意;由于没有到准许捕捞鲈鱼的时间,父亲便要“我”放掉鲈鱼。“我”急切地追问原因,父亲的声音不容争辩,“我”只好依依不舍地放掉了。从这个故事中,“我”受到了深深的启发。
三、精读感悟,显化情理内涵
联系内容理解“启示”的丰富内涵,这是本课阅读感悟的重点和难点。“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句中的“简单”与“很难”,唯有从文中找到注脚,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才是准确的;唯有从文本中找到场景,他们对情理的理解才是形象的。而整体理解、深刻感悟的过程,正是引领学生借助文本,经历钓鱼的故事,得到钓鱼的启迪,提升语言能力的过程。为此,把握主要内容后,可先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理解。此刻,学生的理解很可能是粗浅的、零碎的,但教师可准确把握学情,为深入理解做好铺垫,进而抓住“钓鱼”部分,围绕“难”字引导阅读感悟:
1.揣摩心理,显化父亲抉策的“难”。“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是父亲对孩子的教诲,也是父亲的切身体会。钓上了鲈鱼后,父亲和孩子“得意地欣赏着这条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而父亲“看了看手表”,知道了没有到钓鲈鱼的时间后,“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见,这对父亲来说也是一种艰难的抉策。为此,可抓住“看了好一会儿”启发思考:父亲为什么“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呢?此时此刻,他可能想什么呢?——联系上文,揣摩心理:也许在犹豫,钓到这么大的鲈鱼,实在难得,放了真是舍不得;可不放又不行,毕竟还没有到鲈鱼捕捞开放的时间,放掉是规矩,不放就违规,怎能不放呢?也许在想办法,从钓鱼的过程父亲清楚地知道:孩子钓这条鱼费了功夫,简单地让他放掉肯定不行。作为父亲,应该让孩子从小树立规则意识,但应该怎么说,他才心甘情愿地把鱼放掉呢?
引导揣摩心理,既要让他们结合故事大胆想象,又要加以引导,让他们扣紧文本准确推测。揣摩中,可相机渗透“子不教,父之过;严是爱,松是害”等名言,让学生用上述名言叙述心中的想法。这样,带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故事,走近人物,能促使学生和父亲思在一起,想在一处,学生便会明白:作为父亲,在如何处理鲈鱼的问题上,也曾认真思考过;如何教育儿子,也曾细心斟酌过,从而体会父亲的“难”。
2.再现情景,显化孩子放鱼的难。放鱼对孩子来说,可以说是难上加难,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这点呢?一是朗读中感受。指导分角色朗读第4~7自然段,先抓住重点词语,揣摩父亲和孩子的心理,由“急切”“大声争辩”,体会孩子的意外和焦急、不满和抗议;由“平静”“不容分辩”,体会父亲的坚决和果断、沉着和冷静。进而通过朗读表达,再现情境,体会情感。二是情境中感受。第8、9两个自然段概括写“我”跟父亲“商量”,父亲“不容争辩”。“我”是怎么跟父亲“商量”的?父亲“不容争辩”,会对“我”说什么呢?可让同桌扮演角色,想象再现父亲和孩子争辩的情境,进而让学生登台争辩,共同评议,并进行必要的引导:“我”争辩不成,便“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父亲”,“我”怎么乞求?乞求不成功,会用怎样的语气对父亲讲?(讨好、撒娇、侥幸……)面对软磨硬缠的“我”,父亲可能怎么说?如思路难以拓展,可提供“没有……当然;没有……必须;没有……难道;不管……都”等句式,引导想象争辩。此后,可根据下列“剧本”,让同桌再次表演,从而活现现场情境。最后还可来一个师生同台表演:
【剧本】
孩子:(抬头看了一下四周,乞求道)父亲,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不放没有关系的,好不好啊?
父亲:(摇摇头)没有到鲈鱼捕捞开放的时间,你钓到鲈鱼,当然要放啦!
孩子:(拉着父亲的手讨好道)父亲,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们就不要放吧!好父亲,你可是世界上最好的父亲!
父亲:(严肃地)没有到鲈鱼捕捞开放的时间,你钓到鲈鱼,必须放!
孩子:(心存侥幸)父亲,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这是多么好的机会呀!不放不要紧的。下不为例就是了。
父亲:(手一挥)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必须把它放掉!
孩子:(无奈地)好吧,我……我……放。
父亲:(高兴地)这才是我的好孩子!
这样凭借语言,想象情景,据理力争,学生就能深切感受到:为了留下鲈鱼,“我”是绞尽脑汁,煞费苦心;为了严守规矩,父亲是态度坚决,立场坚定。如此引导,学生语言理解不仅形象而且深刻,语言表述不仅有理而且有据,情理感悟不仅具体而且形象,这就达到了语言发展与情理感悟的融合。
四、拓展延伸,升华学生感悟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叙述了“放鲈鱼”对我人生的引领,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其间空间无限广阔,可引导想象描述:在人生的旅途上,“我”遇到了哪些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面对道德抉择,想起父亲说过的话,我是怎样让道德难题“由难变易”的?让学生想象描述画面。教师可以适当点拨:生活中的“鱼”可能是途中一个鼓鼓的钱包,车上一个舒适的座位,客户一次意外的宴请,顾客一次不菲的回扣……拓展想象后,可让学生参考下列开头续写:
大鲈鱼放回了水中,而父亲的话却深深印在了我的心中,它一直引领着我在人生旅途中果断地进行道德的抉择。那是大学的一次考试,这考试决定着奖学金的有与无和多与少,我碰到了难题,苦思冥想怎么也解不开。而这时,同桌悄悄推了我一下,这不是雪中送炭吗?……
通过情境延伸、想象和描述,再现父亲话语,引导自我抉择,促进文本语言的活用,情理感悟的升华。如此引导,钓鱼的“启示”将永远成为学生人生旅途中的航标灯,引领着他们去经受一次次的人生抉择。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
12.难忘的疗伤经历 篇十二
那年, 我的孩子2岁, 不慎从3米多高的堡坎掉下, 我来不及思考就跳了下去。医院X光片显示:两脚跟骨粉碎性骨折。医生们惋惜的摇头, 我的眼泪无声地流下来了, 这个结果对我来说意味着:我将成为废人一个, 我不敢想像……
那时我是一家兵工厂医院的麻醉师, 并兼护士长工作, 我无法为自己实施麻醉, 我们地处山区, 外请麻醉师不方便又耽误时间。我定下心来, 鼓励医生不用给我麻醉大胆施术。两名骨科医生采用手法复位, 用手将我粉碎的跟骨碎片强力捏拢, 骨折断端互相摩擦所致的剧痛让我的内衣和头发全湿透了, 分不清是泪水还是汗水, 我想挣脱这种痛苦, 可动动不了, 叫叫不出, 那一刻, 我已不能思想, 仿佛灵魂已飘离了躯壳, 待手术完毕, 极度疲乏的身心伴随着一阵阵的疼痛向我袭来, 止疼镇静药的功效让我在似睡似梦的痛苦呻吟中度过了那难熬的一夜。
迷糊中醒来已是第二天上午, 病房里静得连地上掉根针的声音都能听到。我环视着四周, 床头柜上放着早餐, 床下方凳上放着我伸手就能拿到的便盆, 双脚缠满了绷带, 用石膏托固定着, 我想动, 可脚根本不听指挥。往昔这个时候, 应该是我和姐妹们轻盈快乐地穿梭在病房最忙的时候, 忙累了我们也抱怨要是能静静歇下来像我们治疗的病人一样, 休息一天该多好, 可今天, 角色真的换位使我感到这种“静和休息”是多么的可怕和孤独, 不知道这种状况要持续多久, 受伤部位的疼痛及烦躁焦虑的心情让我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 我不能接受这残酷的观实, 痛苦的反思着:为什么?为什么?……没有人能回答, 我像一叶小舟, 正飘向一个不知前途不知命运的孤岛, 我好害怕, 我该怎么办?我这么年轻, 喜欢自己的工作, 还有好多病人等着我, 我不能向命运低头, 心里呐喊着, 站起来, 站起来……只有站起来, 一切才能从头开始,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这么强烈地思考自己的未来。
中午时分, 丈夫带着儿子和采来的中药来了。我木然地看着丈夫为我倒水拿药, 对丈夫的问话没有一点反应, 还是儿子“妈妈, 吃药药”稚嫩的声音唤回了我的思绪。从受伤当时知道孩子没有大碍后, 我就被疼痛折磨得没有精力想过他, 自己身体好沉重, 一点力都没有, 只有眼泪不争气地往下流。儿子靠近床头, 踮起脚尖, 拼命用小手为我拭去眼泪, 嘴里不停地喊“妈妈不哭不哭”。恍惚中只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为孩子, 我要坚强地站起来, 用最短的时间康复。
为了我自己, 也为了我的家人, 我开始寻找如何最快康复, 并配合医生用中医中药治疗骨伤。为避免长时间不运动造成的肌肉萎缩, 我开始按摩两腿及膝关节, 坚持2小时一次把酒精浸润到敷在伤处的中药上, 努力适应自己在床上照顾自己的生活。看书、按摩、注射药成了我每天的固定工作, 终于在床上熬满了难忘的30天。接下来是艰难的康复训练。
我扶着床沿, 试着下地, 慢慢把重心移向脚跟, “哎呦”, 痛得我一下扑倒在床边的写字台上, 大口大口地喘气。躺回床上我有些泄气了:难道这30天的努力没有效果?我静心回忆, 仔细看我的双脚:原来, 疼痛不是因为肌腱肌肉的挛缩所致, 而是原来厚厚的脚掌已脱落, 长出的嫩嫩的皮肤, 我忽略了耐磨锻炼, 急于求成的我忽视了跟距关节受损后关节面已经变得不光滑而运动摩擦会造成疼痛的问题。我又开始用力按摩脚掌, 从练习站立到原地单脚负重, 再到学习拄拐迈步, 但由于心急, 拐杖还没拄稳, 重心已前移, 可我的脚无法迈动去支撑, 身体就像笨重的木桩一下撞到墙壁又被弹到床上。这一撞撞得我又哭又笑, 哭是因为疼痛, 笑是因为上苍跟我开了这么大的玩笑, 让我体验到曾经拥有而不在乎, 对健康人来讲, 很普通的这一步我学得好艰难。每迈动一步, 我都得忍受因关节面粗躁而需重新打磨所致的疼痛, 就像安徒生童话故事里的美人鱼, 为了爱, 每一步都得忍受将鱼尾变成人腿的剧痛一样。能迈步了, 但因为踝关节的功能受限, 我不能随意地调整方向, 身体只能像机器人一样僵硬地往前, 接着是更艰难的上下楼梯的自我训练……一个半月的疗伤终于结束了, 当我扔掉双拐慢慢挪动出来看蓝天白云, 看花草树木, 自由地呼吸新鲜空气, 看到人们向我投来惊奇的目光时, 我知道:苍天不负有心人。我打破了人们常说的“伤筋动骨要休息100天”的记录, 我成功实现了自己要用最短的时间康复的愿望。
13.难忘的人生经历作文 篇十三
背着一大包的化妆品,嘴里默念着推销老师传授的技巧,我来到了一幢单元楼前。我的心里虽忐忑不安,但一想到这是对我的一次极好的锻炼机会,我鼓足勇气按响了第一个门铃。门开了,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和蔼的姐姐。我心中暗喜:太好了,她一定需要这个!于是我掏出一瓶化妆品向她滔滔不绝地介绍。她也没有打断我,一直等我介绍完,才问道:“这个要多少钱?”我听出了其中流露的欣喜,说道:“姐姐,这个不算太贵,只要四十八元,但您是我的第一位顾客,这瓶化妆品只要四十五元!”“太好了!我买了!”
这位姐姐迅速地将钱递给我,我非常感谢。我的心中十分激动:没想到第一次推销竟那么成功!我一定能顺利卖完所有化妆品!在惊喜中,我摁响了第二个门铃。开门的是位四十多岁的阿姨,还没等我开口,她就“先发制人”,问道:“要钱吗?”我被这突如其来的询问弄蒙了,一时不知如何作答。突然,我急中生智说:“虽然不是免费的,但。。。。。。”突然,门“啪”的一声关上了。我的心中又充满了失落,先前的欣喜如轻烟一样散得无影无踪。
爬了一栋楼,都是说“我不用”“不需要”“太贵了”之类的话语。我气喘吁吁地来到最后一户人家,决定要“善始善终”。是一位年轻的叔叔开了门,他饶有兴趣地听了我的介绍后,付钱买了一瓶。正当我离开时,他关切地说了一句:“你真是太辛苦了!”我的泪水充满了眼眶,心里充满酸楚。推销结束了。遥望夕阳,我踏上了回家的路。虽然不太顺利,但总归有所收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老天是否会降我于大任,我不得而知。但这次推销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苦,什么是甜。当我卖出一件商品时,我感到十分兴奋;
14.人生经历感言精选相关 篇十四
2、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3、年轻是我们拥有权利去编织梦想的时光。
4、青春一经“典当”,永不再赎。
5、没有了爱的语言,所有的文字都是乏味的。
6、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7、人一旦觉悟,就会放弃追寻身外之物,而开始追寻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8、只要有信心,人永远不会挫败。
9、你的选择是做或不做,做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10、如你想要拥有完美无暇的友谊,可能一辈子找不到朋友。
11、不如意的时候不要尽往悲伤里钻,想想有笑声的日子吧!
12、把自己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更多。
13、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14、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15、要克服生活的焦虑和沮丧,得先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16、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能转变你的心情。
17、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18、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19、人若软弱就是自己的敌人;人若勇敢就是自己的朋友。
20、“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21、孤单寂寞与被遗弃感是最可怕的贫穷。
22、对不起是一种真诚,没关系是一种风度。如果你付出了真诚,却得不到风度,那只能说明对方的无知与粗俗!
23、如果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24、我喜欢你,很久了,等你,也很久了,现在,我要离开,比很久很久还要久。
25、你想要做一个别人愿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最关键是的你要有一个敞亮的心怀。
26、是英雄表现出来,是人才体现出来,是蠢才显现出来。
27、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
28、患得患失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的心境,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
29、一个人内心有所约制,就会在行为上减少过失。
30、能够反省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就是儒者所倡导的真正的勇敢。
31、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32、苹果最光辉的一刻就是砸在牛顿头上!
33、抱的希望,为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34、家!甜蜜的家!!天下最美好的莫过于家!
35、人有三种:要人、名人、好人。做个要人、名人,在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很难,而要想做个好人就不那么容易了。只有心底善良坦诚的人才能成为好人。
36、人生就象一个球,无论如何滚来滚去,总有在一个点上停止的时候。
37、如果人生是一段旅途,快乐与悲伤就是那两条长长的铁轨,在我身后紧紧跟随。
38、人不要等明天,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己有没有明天。
39、心中有所牵挂,生命才会坚强。
15.在经历中成长 篇十五
2011年10月, “课内比教学”活动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在此次活动中, 我用心聆听了老师们的语文课, 置身于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中, 感受着不同风格的教学风采。他们气定神闲, 信手拈来, 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 他们或浅唱低吟, 或手舞足蹈, 或激昂文字, 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 更让听课的教师们称赞不已。我深深感到这次赛课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 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老师们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 给我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 犹如醍醐灌顶, 让我回味无穷……
杨老师主讲的《蜜蜂》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 他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 师与生、生与生进行交流对话, 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进行自主学习。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还培养了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刘老师的课, 幽默风趣中解读了《月光曲》的经典动人;吴老师的课, 沉静而不失主动地展现了春的魅力;翁老师的《春》, 有着不同于吴老师的清新, 如微波荡漾的湖面;聂老师的课, 旁征博引地带领学生品味《掌声》;郭老师的课, 如高山流水, 娓娓道来, 将文本与基础知识完美融合;胡老师带给我们的是对于母爱的深刻解读, 引导学生在感动中成长……真是各有千秋, 真正体现了原生态的教学。
通过“课内比教学”活动, 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学语文更是一门艺术, 谁能将它演绎得好, 谁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扣人心弦的语言, 烘托了课堂的气氛, 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 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简洁准确, 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 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语文教师就是一个艺术家, 优美的语言能感化每个幼小的心灵, 引领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 感悟人生的美好。他们可以在美的语境里陶冶情操, 体会优美的语言文字, 激发学生的各种感情。在教学时, 学生一边观看图片, 一边听老师声情并茂的介绍, 一下子就可以勾起学生思绪。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 不仅烘托了课堂的气氛, 同时也激发了学习热情。课堂语言不仅要具有艺术的魅力, 更要具有惊人的感染力, 整个教学过程, 可以说教师每一句话都要求精练, 要求让人回味。
通过“课内比教学”活动, 我真正地懂得了认真组织的课堂是多么的美妙。多媒体中的动画与幅幅动人场面引领着孩子们走进乐趣无比的教学氛围中。课堂中老师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和点拨, 满面春风的微笑和亲切和蔼的启发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汲取更多的知识。我看到, 沉寂的课堂变得活跃, 曾受冷落的学生重新成为课堂的主体, 思维的大门在循循善诱下悄悄打开, 学生的很多见解令为师者耳目一新。师生互动、小组讨论, 合作交流的热烈场面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个性, 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沉闷, 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 每一位学生都能“张口就说, 提笔就写”, 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语文课堂中教者既轻松引领学生们走进了文本, 主导着学生学习使学生学而有得, 教学环节中的分析课文到拓展延伸等环节就是老师领着学生们走进文本, 再走出文本步入现实的生活。这样的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就是让学生们能学以致用。
通过“课内比教学”活动, 我清楚地意识到“教, 然后知不足。”鲁迅说过:“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要说, 一千个教师, 就会有一千种教学风格, 每一种教学风格, 都有着它独特而富有魅力的闪光点。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 我不仅拓展了眼界, 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在比较中促成长, 在成长中前进, 我受益无穷!比教学就是比专业素养, 通过比, 在常态教学中挖掘优秀, 创先争优, 实现共同提高, 让优秀带入常态, 成为习惯, 从而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在“课内比教学”这个舞台上, 我更新了观念, 学到了方法, 积累了经验, 丰富了阅历, 得到了提高。“木无本则枯, 水无源则竭”。“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 一心只教“教科书”。只有大量地阅读, 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教学有法, 但教无定法, 我们要勤于学习, 大胆实践,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且行且思, 博采众长, 尽快找到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 探究出适合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16.人生经历 篇十六
【关键词】教师 人生 经历 课程资源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大多比较重视客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却往往忽视教师自身存在的主观课程资源。语文教师自身就是十分丰富而又精彩的课程资源,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地利用和开发。一个成熟的语文教师将个人的生活经历融入课程建设中,把教师自身的人生经历作为一本鲜活的教材,对提升语文教学的层次,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构建大语文教育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语文教师自己人生经历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可行性
1.语文学科的特点
“生活即教育”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本源。而现行的语文课堂上仍有两个误区:一是因循守旧,“一根笔写到底,一张口讲到头”,课堂成了教师的表演、布道,而布道的内容则是枯燥无味的照本宣科;另一种是表面的繁荣活跃,以抢答、讨论、运用课件等形式掩盖“灌输式”之实。这两种脱离生活的语文课堂都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只能培养出缺乏独立思维能力的书呆子、应试的机器。真正的语文课应是师生思想灵魂的碰撞和情感经验的交流平台,是学生人性水平和语文素养的成长过程。
新课程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求教师具有人文情怀。这种人文情怀是要求教师真正地把学生当作主体的“人”来看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面向学生的未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教师个人经历的特点
教师的个人经历里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意识,而且具有独特新颖、真实可感、鲜活生动的特点。根据人的注意力的特点,新奇的材料最容易吸引听众。而教师的个人经历却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1)新颖独特。
教师的个人经历具有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性,它发生在特殊的时间、地点,是一种独特的个体生命体验,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这些对于好奇心正强,急于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2)真实可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述给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情感经历,一般都是体验最深,记忆最深刻、对自己影响最大的经历,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真实可感的故事和体验,自然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3)鲜活生动。
课本中涉及到的某些人物、环境、情节、感情或观点,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完全陌生的,他们根本无从体会,而教师很可能从其他资料中也找不到相关的事例来诠释,恰好教师自己就经历过文章中所讲的环境、事情,何不用现身说法,讲讲自己当时的见闻感受,这样就会把学生引入具体的情境中,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拉近学生和课本内容之间的距离,这比其他任何补充资料都更加鲜活生动。
新课程所倡导的大语文教育即是生活化、人文化的语文教育,将教师新颖独特、真实可感、鲜活生动的生活和情感经历融入语文课程建设中,作为可利用和开发的课程资源,具有可行性。同时,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和思维都快速发展时期,对新鲜事物的强烈的好奇心和对人生、生命意义的强烈求知欲,也为教师把个人的人生经历变成语文教学的课程资源提供了充分而且必要的条件。
二、语文教师怎样把个人经历作为可利用和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
1.解读文章
阅读是一种能动的活动,是对文学作品的再创作。阅读能力与个人的文学素养、性格、经历等相关,一个缺乏阅历的人很难真正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
在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试着将个人经历作为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解读课文。
粤教版语文必修1第10课选取的是冰心晚年的两篇散文,作者当时已年届九旬,与学生年龄与心理距离都比较远,学生普遍说读不懂。他们从参考书上找到这样的解读:“这篇短文通过对梦中的‘家的描写和对现实的对照,表达出她渴望一个清淡素雅、充满亲情与温馨,又不受外界干扰的‘家。而对现实社会中那些权利之争表现出厌恶和憎恨。”读了这段话,学生更加迷惘。他们提出几个问题:(1)从作者的梦中哪里可以看出清新淡雅?(2)冰心醒时连丈夫吴文藻都不认识了,难道丈夫也令他厌恶憎恨吗?(3)作者为什么要罗罗嗦嗦地写车夫慢腾腾地走,还有那些慢条斯理地作揖的人?
看来,教学参考书不仅没能帮学生理解课文,反而让学生更困惑。我认为,教参上的这段解读是肤浅的,作为一个与冰心一样挚爱自己的母亲、眷恋家乡,又同样漂泊在外多年的女儿,我深知冰心的感受,也与她有过相似的梦。此时,我就将我的故事讲述给学生听:
“那年冬天,是我离开家乡的第三年,三年间,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结了婚,而我的亲人却从来没见过我的丈夫。一天晚上,我梦见春节时,我终于和丈夫回到家乡,在蛟河火车站里,大雪纷飞,我却穿着在南方穿的单衣,冻得双膝疼痛,坐在长椅上等待开往家乡的火车。这时,忽然看见母亲拿着两件绿色的军大衣穿过大雪向我们走来,她把大衣盖在我们的腿上,我伸出手,去拉母亲的手,母亲也伸出手,可咫尺的距离却变得那么遥远,我怎么也拉不到母亲的手……我恍然惊醒,泪水早已打湿枕头。”“我只想告诉大家,梦中的故事也许是没有道理的,但它却那样清晰,这就是冰心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笔墨写梦境。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思念家乡、思念母亲不是因为现实社会的丑恶,而是一个人最朴质、最真实的感情。——我喜欢在这个美丽的海岛上生活,也深爱自己的丈夫——但是对一个人,尤其是对于一个女儿来说,母亲、家,才是她永远的根,这不需要任何理由……”说到此处,我已哽咽难语,学生也沉浸其中潜思默想,我以为这是我多年来上的相当成功的一课。这一节课上,没有对文章繁琐的讲解和对写作手法的细致的剖析,也没有热闹的讨论和精彩的训练,有的只是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这是不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呢?
2.诠释写作手法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而学生的写作水平常常徘徊在一个层面上,很难有质的提高,即使给他们指明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他们也不能很快领会。作为语文教师,要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诠释写作手法,使学生触类旁通。
例如写记叙文,学生已经写了近十年,却仍是千篇一律,粗糙简单。在必修1第一单元的“点击链接”中恰好有关于“自述散文”的写作指导,文中有几句话讲得十分精当:“要重现那些令自己感受深刻的片断,那些对事件具有关键性影响的细节,写出彼时彼地的情景、声音乃至气味,而且,还要重新记起那些曾经被忽视、被淡忘的感受。”这几句话,“于我心有戚戚焉”,而学生却感受平淡,领悟不出什么。于是我对比着用大略的叙事和细节描写讲述了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
我的第一种叙述是:“我在西部贫困山区的一所中学教书时,一个秋天的晚上,我烧了一锅水冲凉,觉得很舒服,这件事很难忘。”学生听后笑了,说:“哎,冲凉的事,有什么可说的。”
于是我又用第二种叙述:“到西部贫困山区教书之前,我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城市女孩。刚到山区,我有一个星期没有冲凉,因为没有热水沐浴,我不知道该怎么冲凉。”学生听了立即大笑,非常感兴趣。我接着说:“在山区生活了半年,许多生活的技能我都学会了。有一次周末去家访,回来时下着大雨,我们踩着“水泥路“(一下雨路就像和了泥)一步一滑地穿山越岭,沿着悬崖峭壁艰难前行,回到学校时已是一身泥浆,汗水和雨水混在一起。我们在外面吃了饭,回到宿舍时却发现没水没电。我当时十分沮丧,累得几乎动不了了,但又不能这样就上床睡觉。我一看,水缸里还有水,就有了希望,开始想点子。我找来几根烧火的木头,用四块砖垒了灶,劈些小柴点燃了,把锅放在上面烧水。不一会儿,水就烧开了,我就在火堆旁冲凉。这时,四根大木头燃起雄雄烈焰,火光穿过天井,直冲天空,四周白茫茫的蒸气迷漫着。我一边大声唱歌一边冲凉,觉得每个毛孔都呼吸着大山中的清新空气。”
我的一番细致的描述博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激动之余,他们开始动笔写作,从那次作文开始,学生作文中终于有了一些生动的细节描写。
3.抛砖引玉
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引导、启发和激励,教师应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发掘学生自身经历中鲜活的课程资源。
在指导话题作文“呼唤文明”时,我讲述了自己在海岛几年内亲眼看到的海水由清澈见底到翻卷着白色泡沫的变化,讲自己的一位朋友在海边烧烤后阻止大家清理垃圾,说是“海水一会儿就会把垃圾冲走”。我的讲述立刻唤起学生的同感,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讲述自己这方面的经历和见闻,反思自己不文明的言行。从校园垃圾虫说到出境旅游有损国格的游客,讲到种种丑行时大家都义愤填膺,说到保护环境的好人好事时又欢欣鼓舞。他们在“呼唤文明”的叙述和讨论中,用单纯诚挚的心谱写出对善良的崇敬,对家园的热爱和对文明的呼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从“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四个方面设计了系列化的作文训练,每个训练都充分利用教师个人经历和体验来抛砖引玉,启发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写作和说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可塑性极强,学习动机对于他们的学习成败起关键作用,教师应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讲完丰子恺的散文《渐》后,我对学生说:“今天,大家都坐在教室里读书,彼此没有什么差别。而15年之后,大家过了而立之年,每个人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我执教的20年来,亲眼看到有的学生在上大学时就已成为了IT精英,坐拥几十万资产;有的下岗在家,超生几个孩子,守着父母成了啃老一族;有的到南非做志愿者,救助艾滋病人;有的在网吧抢劫杀人,已经被枪毙。这只是二十年间的事,十五年对于大家并不遥远,那时候你会过什么样的生活,做什么样的人,全由你现在的点滴言行决定。”触目惊心的对比使同学们震惊、沉思。教师的个人经历有时可以激励学生的斗志,使他们从庸庸碌碌的生活中惊醒,把成功作为人生的信仰,有了坚定的信仰,强烈的学习动机,学生才可能每时每刻都全力以赴,不懈努力。
教师的人生经历不仅可以作为显性的课程资源,直接进入课堂,同时也是一种隐性的资源,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丰富的人生经历赋予教师的是成熟的性格、睿智的头脑,更是一种人格的魅力。我们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不能只满足于做“教之书而习其句读”的教书匠,而应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传道、授业、解惑”的语文大师。
【人生经历】推荐阅读:
故事经历人生感悟07-23
人生经历感悟演讲稿学生10-03
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11-02
我的读书经历作文:我的读书经历10-20
厦大管理学院考研经历(五年的考研经历)06-26
亲身经历作文09-15
马云创业经历10-12
大四求职经历10-28
作文 打针经历11-08
旅游经历口语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