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调研报告

2024-09-20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调研报告(精选18篇)

1.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调研报告 篇一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综述报告

09年8月,当我收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通知书时,激动不已。当看到专业名称为测控技术与仪器时,脑中困惑不已,第一反应就是这专业是拿着三角板等一些测量仪器到处量东西……对这专业没接触过,感觉似乎没什么用。于是我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对这专业才有一些初步的认识。测控技术与仪器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是电子、光学、精密机械、计算机、信息与控制技术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测控技术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的测控尝试都是来自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对时间的测控要求使人类有了日晷这一原始的时钟,对空间的测控要求使人类有了点线面的认识。现代社会对测控的要求当然不会停留在这些初级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测控技术进入了全新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开发研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对这个专业存在一个明显的认识误区,以为测控技术就是用三角板、直尺之类的仪器进行吃力劳苦的测量,其实这只是很浅显的认识。我才知道这个专业的人才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当我来到学校后,看到了一场大三学生的作品展,感觉震撼不已,有会跳舞的机器人,循迹小车,自动导向的小车,温室温度湿度测试仪器等等,感觉新奇不已,意识到这专业涉及范围非常宽阔,需要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电子学、光学、测量与控制、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2.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调研报告 篇二

多数高校都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而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 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措施。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涉及到光、机、电、计算机等各个方面, 本科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装备制造业的机电一体化装备和工业过程的测试与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管理及相关工作。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工程认证中, 将本科生的能力归结为十二大能力, 而这十二大能力的基础都离不开实践。近些年来, 各高校都把实践教学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对实践的学分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很多学校的实践学分都占到总学分的30%以上, 有的学校达到40%。“卓越工程师”计划就是其中一个最为典型的实例。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我校的实践环节主要有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各种实习、启智夏令营、数字化资源建设、师生合作招募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各类科技竞赛 (如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竞赛、电脑鼠走迷宫竞赛、物联网应用竞赛、虚拟仪器设计竞赛等) , 而课内的实验教学是整个实践环节的核心。

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

结合《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2012年) 》的专业要求, 以及本学校的实际办学条件, 依据“一个中心、三个结合”, 构建了本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的目的是将所学基础理论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应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和一定的难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 基础课和专业课也比较多, 在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等领域均设有多门专业课, 各门课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衔接关系, 各门课之间的实验既要保持学科的一致性、前后的顺承性, 又要避免简单重复, 因此在实验教学体系中要提炼出一条主线, 用其将各门课的实验贯穿起来。我校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机械工程学院, 其学科也挂靠在机械工程学科下, 为此, 其办学特色不可避免地打上机械学科的烙印。本专业将“检测技术”确定为专业培养的特色方向, 其教学重点在机械量参数 (位移、速度、振动、形状、位置、力、力矩等) 的检测技术。为此, 以“机械量的检测与控制”、“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两个课程群为主线, 整合各门主干课, 同时整合各门课程的实验内容, 构建了本专业的实验体系。

在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中, 一个中心是指实验教学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突出学生自主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三个结合是将实验分层次, 循序渐进, 启发示教学与开放式实验、自主管理相结合;多种实验类型相结合;计算机仿真实验与传统实验相结合。在多种实验类型中, 基础类实验用来理解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综合设计类实验用来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创新类实验与课程设计和科技竞赛等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三类实验的有机结合, 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能力提升

“一个中心、三个结合”, 既体现在整个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实验体系中, 也体现在每门课的实验安排中。其中各门课的课内实验学时不低于该门课程总学时的20%。同时开展各实验课程的网络平台建设, 网站上包括与本实验相关的实验要求、实验指导书、实验思考题等, 接受学生进行实验预定, 实现实验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

三、“自动控制原理”的计算机仿真实验

下面以测控专业的基础课“自动控制原理”为例, 着重介绍一下计算机仿真实验。传统的实验如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典型环节和系统的频率特性的测量实验等, 在控制理论实验台上完成。仿真实验则进行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借助于MATLAB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主要包括:

1.控制系统建模。采用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零极点模型、状态空间模型对系统进行描述与模型间的转换、系统之间连接关系的运算等。

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系统稳定性分析, 如采用roots函数求取特征根的方法完成高阶方程无法手动求解的问题;对系统进行动态响应分析, 如单位脉冲响应, 单位阶跃响应、任意输入响应、零输入响应等。

3.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绘制零极点分布图, 绘制根轨迹图、寻找临界阻尼所对应的增益等。

4.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采用伯德图方法分析系统频域特性, 判断稳定性, 确定幅值裕度、相位裕度及其对应的截止频率、穿越频率, 以及绘制尼柯尔斯图、奈奎斯特图等。

5.控制效果仿真实验。引用MATLAB中的SIMULINK仿真功能, 调用自动控制模块, 完成对不同结构参数系统的PID控制, 通过调整PID参数, 观察控制效果, 分析各参数对控制性能的影响。

通过MATLAB仿真实验, 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 又可以提高其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 借助于计算机的丰富算法和良好的人机界面, 锻炼了程序设计的能力, 培养了其对自动控制的学习兴趣, 在这个过程中, 很多学生都是从零开始学习MATLAB的。掌握了MATLAB这一重要的控制领域最流行的设计和计算工具, 为后面的学习和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隋修武, 李大鹏, 张宏杰, 李雅峰.基于“课程群建设”及“浸润式实践”的测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49) :140-141.

[2]潘洪亮, 周杰, 曹小燕.国内高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横向对比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 2015, (1) .

3.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调研报告 篇三

关键词:独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031-0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仪器仪表的内涵已发展为包含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储存和控制等综合功能的测控系统。教育部在1998年版《工科本科引导性专业目录》中,将原来十一个仪器仪表类专业整合而形成一个新的综合性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该专业是一个集光学、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于一体的综合型专业。

目前,国内各高校的测控专业名称虽然相同,但培养目标和侧重方向却差别很大。有的侧重于精密仪器,有的侧重于光学仪器,有的侧重于电子信息。做为独立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于2005年开始招生,采取以电子信息方向为侧重的宽口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突出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3+1”的培养模式,学生理论学习为三年,最后一年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锻炼学生实践和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专业培养目标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主要研究两方面内容,一是测控系统,二是仪器仪表。“测”指测试技术,“控”指控制技术,“仪器”是指仪器仪表技术,如图1所示。将这三方面技术有机结合,培养能在传感技术、工业检测、过程控制、信息处理、仪器与系统等领域从事开发、设计、制造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测控专业涉及到包括光学、机械学、电工电子学、计算机、信息与控制等多种学科。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的目标是建立科学的、有自己特色的课程体系。具体做法是建立以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检测技术、控制五方面为基础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每个模块为一个课程组,后续的课程改革、课程建设都以课程模块为单位。

具体来说,电子技术模块的课程有三电(电路、模电、数电)、测控电路、EDA技术及应用等。计算机模块的课程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气控制技术与PLC应用、测控技术与系统、DSP原理与应用、虚拟仪器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等。信息处理模块的课程有数字信号处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数字图像采集与处理等。检测技术模块的课程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控制电机、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等。控制技术模块的课程有自动控制原理、过程控制与仪表等。

进行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而不是针对某门课程单独建设,有利于课程内容本身的衔接与完善,也有利于师资队伍、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其他各项与课程教学有关的活动的进行。

三、实践环节建设

测控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类专业。目前该专业的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经过探索、实践,我们认为应从三方面改进实践性教学环节:①课程实验,对于长实验学时课程,如微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等,压缩验证性实验量,加大综合型、设计型的长学时实验。目前很多实验设备都是“黑箱”式的实验箱,学生只需按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操作,并不利于动手能力的锻炼和创造精神的培养。②专业综合实验,应该分别设置检测技术类、控制技术类和仪器仪表类等全面包含专业技术要求的实验内容,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综合能力。③毕业设计,如果说课程综合性实验是一门课程内容的综合,专业综合实验是课程模块内容的综合的话,那么毕业设计应该是整个测控专业各课程模块之间的大综合。首先毕业设计的选题应该体现“测试技术、控制技术、仪器仪表技术”的专业培养目标,其次在硬件支持、教师指导等方面都应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原则。

四、新生专业入学教育

高校教育的最终成果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再科学、再完善的教学计划如果不能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都将是一纸空文。而要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充分利用大学宝贵的学习时间,首先应该尽早让他们了解所学专业的内容。因此,专业入学教育对于经过十年苦读、刚进校门的新生来说十分重要。据报道,国外入学教育的受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国内,澳大利亚的一些高校入学教育需要两周时间,哈佛大学等名校更是安排了四周时间,教育内容也很广泛,除了专业教育外,还包括什么是大学,在大学学什么等常识问题。

在专业入学教育时,请学科带头人为新生做一场详实的新生专业教育报告会,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应用现状及前景、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已毕业学生的一些经验等等,以期使新生对所学专业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兴趣。同时每学期定期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专业建设是一项涵盖教与学的方方面面,又需要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的工作。所有的工作都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教育部测控技术与仪器教学指导委员会.仪器仪表学科战略发展研究报告[Z],2004

[3]潘盛辉,陈政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5

4.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篇四

专业介绍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涉及电子学、光学、精密机械、计算机、信息与控制技术等多学科基础及高新技术。本专业培养经过多学科基础理论与实用技能的严格训练,具有科学创新意识、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可从事测量与控制、信息工程、计算机应用、精密工程、微纳技术等多领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

制造、科技开发、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本专业始建立于1952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仪器类专业,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批准建立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985工程”国家一级创新平台。设有“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本学科拥有国内一流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配备了大量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每年研究生招生人数150多名,超过本科生招生人数。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73人,6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2名,教授24名,副教授23名,博士生导师22名,硕士生导师40名。每年承担各种重大科研课题数十项,科研经费数千万,近几年多次获得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教学成果奖。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学术交流活跃。

本专业注重创新人才培养,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为指导思想安排本科教学,强化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训练。主要学习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自动控制原理、测控电路、精密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光学、精密测试基础、信号与信息处理、虚拟仪器、测控系统设计、激光测量技术等课程。注重实践能力训练,开设了一批实践能力实训课和一批跟踪国际科技发展前沿的专业选修课,如21世纪的光学测

量、微纳加工技术(双语)和微纳测试技术(双语)等。

本专业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广,适应性强,就业选择余

地大,除继续深造者外,大部分被电子信息、通讯、航空航天、仪器仪表等行业的研究院所、三资企业、公司和大型国有企业录用,毕业生深受广大用

人单位欢迎,许多人已经成为单位的技术、管理骨干。

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计划

说明:详情请访问测控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计划页面。该计划是培养方案的一部分。计划中对测控本科生应具有的实践能力做了详尽的要求,并制定

有能力培养计划和实施步骤及教学管理方法。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精密仪器的光学、机械与电子学基础理论、测量与控制理论和有关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应用的训

练,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应用及设计开发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

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电

子学、光学、测量与控制、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 掌握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测控技术和实验研究能力,具

有本专业测控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

 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主干学科

仪器科学与技术

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

核心课程:传感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精密机械设计基

础、精密检测技术、工程光学等

特色课程:精密机械设计基础、精密检测技术

相近专业

5.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介绍 篇五

过程步骤

测控技术与仪器是将自动化系统上的信号加以采集、整理、处理、而后进行显示或者发出控制信号的过程。英文名称:Measuring and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ations。

采集

在信号采集环节,主要是采集对象发出的各种信号,再将这种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以便于后续的处理。对象发出的信号大多数是通过传感器来采集的,包括物理信号(如温度、流量、压力等)和化学信号(如湿度、气味等)两大类,当然还包括不能归为这两类的一些信号,如可靠性、价格等。而开关量信号(带有数字信号的特征)则主要是靠带有单片机电路的仪器,如无纸记录仪,进行采集。此外,图像信号自然是由摄像装置来进行采集。

整理

在信号的整理阶段,主要是对采集到的电信号进行平整、滤波、模数转换等,转换成便于处理的数字信号。上述三种信号类型在整理阶段的内容有所不同,比如对传感器传来的信号主要是进行信号放大、平整、滤波和模数转换的过程;而对于开关量信号通过无纸记录仪的采集之后一般都能够转换成所需要的数字信号以待输出到下一个处理环节;对于图像信号,经采集之后主要是用于显示,若还需对图像进行处理,再显示,或者发出控制信号,那么也必须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处理,这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处理

在信号的处理阶段,主要是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以便显示,或者发出控制信号。我们通过显示出来的信号来判断自动化系统上对象的运转是否正常,如果信号显示不正常,就需要对信号进行计算与处理,得到控制信号发送给对象,使对象调整运转的状态以复归正常。

显示控制

在显示与控制环节,显示主要是指将数字信号通过便于我们观察的形式显示出来以便我们进行判断,控制主要是指将控制信号传送给并作用于对象的过程。上面的四个环节就构成了整个测控的过程,如果包括控制的过程,则刚好形成了一个闭环,即信号从对象开始,经过采集、整理、处理,最后又将控制信号作用于对象的闭环。

编辑本段技术发展

自从迅猛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及微电子技术渗透到测控和仪器仪表技术领域,便使该领域的面貌不断更新。相继出现的智能仪器、总线仪器和虚拟仪器等微机化仪器,都无一例外地利用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优势,从而既增加了测量功能,又提高了技术性能。由于信号被采集变换成数字形式后,更多的分析和处理工作都由计算机来完成,故很自然使人们不再去关注仪器与计算机之间的界限。近年来,新型微处理器的速度不断提高,采用流水线、RISC结构和cachE等先进技

术,又极大提高了计算机的数值处理能力和速度。在数据采集方面,数据采集卡、仪器放大器、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等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更新,也有效地加快了数据采集的速率和效率。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已是当今仪器与测控技术发展的主潮流。对微机化仪器作一具体分析后,不难见,配以相应软件和硬件的计算机将能够完成许多仪器、仪表的功能,实质上相当于一台多功能的通用测量仪器。这样的现代仪器设备的功能已不再由按钮和开关的数量来限定,而是取决于其中存储器内装有软件的多少。从这个意义上可认为,计算机与现代仪器设备日渐趋同,两者间已表现出全局意义上的相通性。据此,有人提出了“计算机就是仪器”/软件就是仪器”的概念。计算机就是测控系统的中坚总线式仪器、虚拟仪器等微机化仪器技术的应用,使组建集中和分布式测控系统变得更为容易。但集中测控越来越满足不了复杂、远程(异地)和范围较大的测控任务的需求,对此,组建网络化的测控系统就显得非常必要,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升级与进步、给组建测控网络提供了越来越优异的技术条件。Unix、WindowsNT、Windows2000、Netware等网络化计算机操作系统,为组建网络化测试系统带来了方便。标准的计算机网络协议,如OSI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RM、Internet上使用的TCP/IP协议,在开放性、稳定性、可靠性方面均有很大优势,采用它们很容易实现测控网络的体系结构。在开发软件方面,比如NI公司的Labview和LabWindows/CVI,HP公司的VEE,微软公司的的VB、VC等,都有开发网络应用项目的工具包。软件是虚拟仪器开发的关键,如Labview和LabWindows/CVI的功能都十分强大,不仅使虚拟仪器的开发变得简单方便,而且为把虚拟仪器做到网络上,提供了可靠,便利的技术支持。LabWindows/CVI中封装了TCP类库,可以开发基于TCP/Ip的网络应用。Labview的TCP/IP和UDP网络VI能够与远程应用程序建立通信,其具有的Internet工具箱还为应用系统增加了E-mail、FTP和Web能力;利用远程自动化VI,还可对控制其他设备的分散的VI进行控

制。Labview5.1中还特别增加有网络功能,提高了开发网络应用程序的能力。将计算机、高档外设和通信线路等硬件资源以及大型数据库、程序、数据、文件等软件资源纳入网络,可实现资源的共享。其次,通过组建网络化测控系统增加系统冗余度的方法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便于系统的扩展和变动。由计算机和工作站作为结点的网络也就相当于现代仪器的网络。计算机已成为现代测控系统的中坚。网络技术已越来越成为测控技术满足实际需求的关键支撑当今时代,以Internet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及相关技术的日益完善,突破了传统通信方式的时空限制和地域障碍,使更大范围内的通信变得十分容易,Internet拥有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得到应用,比如电子商务、网上教学、远程医疗、远程数据采集与控制、高档测量仪器设备资源的远程实时调用,远程设备故障诊断,等等。与此同时,高性能、高可靠性、低成本的网关、路由器、中继器及网络接口芯片等网络互联设备的不断进步,又方便了Internet、不同类型测控网络、企业网络间的互联。利用现有Internet资源而不需建立专门的拓扑网络,使组建测控网络、企业内部网络以及它们与Internet的互联都十分方便,这就为测控网络的普遍建立和广泛应用铺平了道路。把TCP/IP协议作为一种嵌入式的应用,嵌入现场智能仪器(主要是传感器)的ROM

中,使信号的收、发都以TCP/IP方式进行,如此,测控系统在数据采集、信息发布、系统集成等方面都以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为依托,将测控网和企业内部网及Internet互联,便于实现测控网和信息网的统一。在这样构成的测控网络中,传统仪器设备充当着网络中独立节点的角色,信息可跨越网络传输至所及的任何领域,实时、动态(包括远程)的在线测控成为现实,将这样的测量技术与过去的测控、测试技术相比不难发现,今天,测控能节约大量现场布线、扩大测控系统所及地域范围。使系统扩充和维护都极大便利的原因,就是因为在这种现代测量任务的执行和完成过程中,网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即网络实实在在地介入了现代测量与测控的全过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基于Web的信息网络Intranet,是目前企业内部信息网的主流。应用Internet的具有开放性的互联通信标准,使Intranet成为基丁TCP/IP协议的开放系统,能方便地与外界连接,尤其是与Internet连接。借助Internet的相关技术,Intranet给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能带来极大便利,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Internet也已开始对传统的测控系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目前,测控系统的设计思想明显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响,基于网络化、模块化、开放性等原则,测控网络由传统的集中模式转变为分布模式,成为具有开放性、可互操作性、分散性、网络化。智能化的测控系统。网络的节点上不仅有计算机、工作站,还有智能测控仪器仪表,测控网络将有与信息网络相似的体系结构和通信模型。比如目前测控系统中迅猛发展的现场总线,它的通信模型和OSI模型对应,将现场的智能仪表和装置作为节点,通过网络将节点连同控制室内的仪器仪表和控制装置联成有机的测控系统。测控网络的功能将远远大于系统中各独立个体功能的总和。结果是测控系统的功能显著增强,应用领域及范围明显扩大。测控技术与仪器

Jini软件技术问世。Jini软件技术旨在使各种电器设备、测量仪器及采用JAVA芯片的各种装置能连接上网,Jini软件连同以Java语言编写的简单程序,可使联网的任何仪器设备实现其自身功能的同时,还能为其他仪器设备加以利用。网络技术的出现,正在并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具体到计量测试、测控技术及仪器仪表领域,微机化仪器的联网,高档测量仪器设备以及测量信息的地区性、全国性乃至全球性资源共享,各等级计量标准跨地域实施直接的数字化溯源比对,远程数据采集与测控,远程设备故障诊断,电、水、燃气、热能等的自动抄表,等等,都是网络技术进步并全面介入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必然结果。编辑本段目前发展

(1)以自然基准溯源和传递,同时在不同量程实现国际比对。如果自己没有能力比对就要依靠其它国家。(2)高精度。目前半导体工艺的典型线宽为

0.25μm,并正向0.18μm过渡,2009年的预测线宽是0.07μm。如果定位要求占线宽的1/3,那么就要求10nm量级的精度,而且晶片尺寸还在增大,达到300mm。这就意味着测量定位系统的精度要优于3×10的-8次方,相应的激光稳频精度应该是10的-9次方数量级。(3)高速度。目前加工机械的速度已经提高到1m/sec以上,上世纪80年代以前开发研制的仪器已不适应市场的需求。例如惠普公司的干涉仪市场大部分被英国Renishaw所占领,其原因是后者的速度达到

了1m/sec。(4)高灵敏,高分辨,小型化。如将光谱仪集成到一块电路板上。(5)标准化。通讯接口过去常用GPIB,RS232,目前有可能成为替代物的高性能标准是USB、IEEE1394和VXI。现在,技术领先者设法控制技术标准,参与标准制订是仪器开发的基础研究工作之一。

编辑本段未来趋势

1.发展方向与学科前沿(1)配合数控设备的技术创新(如主轴速度,精度创成)数控设备的主要误差来源可分为几何误差(共有21项)和热误差。对于重复出现的系统误差,可采用软件修正;对于随机误差较大的情况,要采用实时修正方法。对于热误差,一般要通过温度测量进行修正。中国机床行业市场萎缩同时又大量进口国外设备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方面的技术没有得到推广应用。为此,需要高速多通道激光干涉仪:其测量速度达60m/min以上,采样速度达5000次/sec以上,以适应热误差和几何误差测量的需要。空气折射率实时测量应达到2×10的-7次方水平,其测量结果和长度测量结果可同步输入计算机。测控技术与仪器

(2)运行和制造过程的监控和在线检测技术综合运用图像、频谱、光谱、光纤以及其它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原理的传感器具有非接触、高灵敏度、高柔性、应用范围广的优点。在这个领域综合创新的天地十分广阔,如振动、粗糙度、污染物、含水量、加工尺寸及相互位置等。(3)配合信息产业和生产科学的技术创新为了在开放环境下求得生存空间,没有自主创新技术是没有出路的。因此应该根据有专利权、有技术含量、有市场等原则选择一些项目予以支持。根据当前发展现状,信息、生命医学、环保、农业等领域需要的产品应给予优先支持。如医学中介入治疗的精密仪器设备、电子工业中的超分辨光刻和清洁方法和机理研究等。2.优先领域在基础研究的初期,对于能否有突破性进展是很难预测的。但是,当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时,则需要有一个转化机制以进入市场。测控技术与仪器

(1)纳米溯源技术和系统。(2)介入安装和制造的坐标跟踪测量系统。关键理论和技术:超半球反射器(n=2或在机构上创新),快速、多路干涉仪(频差3~5兆),二维精密跟踪测角系统(0.2″~0.5″),通用信号处理系统(工作频率5兆),无导轨半导体激光测量系统(分辨率1μm),热变形仿真,力变形仿真。这些内容不局限于一种技术方案,而是几种不同技术方案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点。如采用无导轨干涉仪,对跟踪系统的要求可以降低;采用二维精密跟踪测角系统在1M3测量范围内可以得到高精度;有了超半球反射镜可以提高4路跟踪方案的精度。在现场进行介入制造和装配不能等待很长时间,力和热变形的补偿是必须的而且需要足够快,现在的技术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所以这些进展是关键性的。应用范围:新型并行机构机床的鉴定,飞机装配型架的鉴定,大型设备安装,用于生物芯片精密机器人校准等。测控技术与仪器

(3)非接触测头以及各种扫描探针显微镜航空航天行业对此已经提出迫切要求,这是今后坐标测量机发展的关键技术。目前接触式测头已完全被国外所垄断,非接触测头还没有发展成熟,我们有参与竞争的机遇。以前较多采用的激光三角法原理受到很多限制,难以有突破性进展,但可在原理创新上下功夫。应该

突破0.1~0.5μm分辨率。(4)计算机辅助测量理论信号处理系统的标准化、模块化、兼容和集成。例如,目前多数采用ISA总线、IEEE488口,今后计算机可能取消ISA总线,用于笔记本电脑的USB接口将广泛应用。过去,中国生产的仪器满足于数字显示,没有数据交换接口,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国外生产的仪器普遍配备IEEE488(GPIB)口。RS232:目前有可能成为替代物的高性能标准是USB、IEEE1394和VXI。在此转折期为我们提供了机遇。目前虚拟仪器的工作频段在千赫数量级,对于干涉信号处理显得太低,可以采取联合互补的方法形成模块系列,同时降低成本,从总体上提高研发工作的效率。根据已有基础,发展特长,有利于克服重复研究。(5)新器件,新材料过去,科研评价体系存在偏重于整机和系统,忽视材料和器件的趋向。新的突破点可能出现在新光源、新型高频探测器。目前探测器的响应频率只有10的9次方,而光频高达10的14次方,目前干涉仪实际上是起着混频器的作用,适应探测器的不足(如果探测器的响应果真能超过光频,干涉仪也就没有用了)。如果探测器的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对于通讯也是很大的突破。(6)半导体激光器计量特性的研究和创新半导体激光器用于计量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如线宽、定标、变频等)。但如果解决了诸多问题以后,半导体激光系统比气体激光系统更复杂,就不会有竞争力。有些问题在物理层面上也没有完全解决。例如半导体激光器如果能形成双频,无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特性,如果既能扫频又有两个相近的频率扫描,就会成为一种新的无导轨测量工具。

编辑本段培养方案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精密仪器的光学、机械与电子学基础理论,测量与控制理论和有关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应用的训练,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应用及设计开发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6.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形势 篇六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形势

1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技术学校、研究单位、生产企业、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测试技术、控制技术及精密仪器的教学、科研、应用研究、经营、管理以及质量检测与技术监督等工作..2专业解读: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测控技术与仪器着重于智能化仪表和检测技术的开发及应用领域.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在人工智能向测控技术的移植和应用的过程中,智能仪表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测量仪表以智能化为先导,带动了各类仪表的智能化,这是现代仪器仪表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在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将呈现不断的上升势头,是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之一.检测技术是自动化技术的四大支柱之一,检测技术不仅为工业自动化提供正确的信息,而且是科学研究中寻找规律的重要手段.现代检测技术的发展将主要表现在传感器水平的提高、检测方法的推进.值得一提的是,检测技术方向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检测技术在制造业又称无损检测,对于特种设备、石油化工、航空航天、机械、电力等行业,都离不开该专业的人才,特别是沿江经济带,好多企业都在千方百计的寻找无损检测人员.3就业形势:总体来说,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可达95%以上,一些地理位置较好的高校,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可达100%.建议该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应通过国家技术监督部门举办的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这样就可寻找一个高薪的工作了.4薪资状况:该专业在刚工作的前几年并不是一个高薪专业,但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资格的拥有,薪资会提高很快的.3~5年后,按照目前的薪资水平,国营和民营企业可达3000~4000元/月,外资企业可达5000~8000元/月,如果你拥有的资格特别多,每个月20000元也是能挣得到的.5专业介绍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精密仪器的光学、机械与电子学基础理论,测量与控制理论和有关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应用的训练,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应用及设计开发能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a.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b.较系统地拳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电子学、光学、测量与控制、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c.掌握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测控技术和实验研究能力,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

d.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e.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主干学科: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精密机械制造工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控制工程基础、信号分析与处理、精密测控与系统、工程光学.●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测试与检测、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控制、光学光电等专业实验.●修业年限:4年

7.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调研报告 篇七

一、具有气象特色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培养目标

构建具有气象特色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应该明确新的定位目标, 确定新的培养方案, 新的专业培养目标确定遵循原则如下:

1. 在制定具有气象特色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过程中,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思想, 体现科学发展的思路, 贯彻落实系统科学的理论, 着力于系统性、科学性、基础性、时代性、创新性和特色性的指导原则。

2. 新的专业培养方案所培养的学生, 在满足气象行业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还能满足社会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的要求, 所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 随着新技术、新理论的发展, 仪器仪表学科已经变成一个多学科交叉及多系统集成而形成的边缘学科, 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新的专业培养目标应当反映和适应这种发展与变化。

4. 具有气象特色。由于不同学校之间的背景及情况不同, 其培养目标也不完全相同,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隶属于国家气象局, 在气象学科有明显的优势, 立足行业办专业是实现学科快速发展的途径。

遵循上述原则, 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气象特色能适应气象行业的发展, 具有信息工程与控制工程领域相关的传感技术、检测技术、测量与控制技术、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技术与理论, 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的专业知识面, 善学习、勤思考、重实践、富有创新意识, 能从事仪器仪表、测控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维护与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具有气象特色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定位, 在学校融入气象、服务气象、接轨气象的办学方针指导下, 以厚基础、宽口径、重技能的素质教育纲要为指导思想, 体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于2009年在2007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修订, 进一步明确了气象特色的建设特点, 在专业理论方面建立了光、机、电、相结合, 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导、以光、机为辅的具有气象特色的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其人才培养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 在气象特色课程平台上确定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气象特色课程的培养方案, 体现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气象特色。

2. 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是光、机、电相结合的融合体, 在专业理论方面, 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导, 以光为辅, 以机为工具。

3. 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重技能”的观念, 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并能够适应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 培养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中信息采集、传输、处理、控制方面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5. 学生应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良好的人文素质、艺术修养与社会科学知识。

6. 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共性化发展的和谐统一。

三、具有气象特色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是专业的核心, 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其课程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从课程体系框架图中我们看到, 新的课程体系框架中增加了气象特色课程, 即在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中均考虑了气象特色知识的学习, 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办学特点。

1. 气象特色课程体系

在融入气象、服务气象、接轨气象的办学方针指导下, 在气象特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我们以掌握气象仪器的基本理论, 了解使用气象仪器的基本技能为开课原则。充分考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与气象课程的衔接关系, 根据国家气象局对新进气象部门工作人员所需的专业课程培训情况, 我们在原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增加了大气科学概论课程, 目地是使学生对大气科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对测控技术在大气科学中的作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 安排了气象仪器这门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使学生了解气象要素的常规测量原理与测量方法;同时, 对地面气象测量仪器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角度进行学习, 使学生对气象部门的地面气象要素的测量仪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目前, 气象监测不仅使用了大量的地面仪器, 还使用了卫星、遥感遥测仪器, 为了进一步更好地服务气象, 我们还开设了大气探测课程, 该课程重点介绍了现代遥感技术、雷达技术、卫星气象学,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通过遥感遥测技术, 对雷达气象与卫星气象探测技术有了全面的了解。目前, 来自各种仪器、各个检测点的气象数据很多, 需要各处的气象信息进行采集, 处理、因此我们还开设了气象信息与网络技术和数据融合、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以帮助解决气象信息的传输、分析与处理问题。从而, 使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学生通过这几门课程的学习, 再加上本身专业课程的学习, 完全能够满足气象部门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在专业方面的需求, 为服务于气象行业提供了知识体系的保障。

2. 公共基础课程

图1课程体系框架反映了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 公共基础课程是所有工科统一的平台, 包含数学、物理、外语、政治、人文、政治及艺术类等课程, 是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的基础。

3. 专业基础课程

该类课程是仪器仪表类与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科基础课程, 有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信号与系统共5门课程, 我们在这两个学科实现了统一。

4. 专业方向课程

该专业设置了两个专业方向, 采用了模块化的设置思想, 将课程分成两个课程模块供学生选择。

5. 专业选修课程

为了体现素质的培养, 我们在该层次上设置了很多模块, 它们分别是:考研模块、技能拓展模块、英语能力拓展模块和具有先进性与时代性的多门选修课程模块, 它为学生专业拓展、提高素质奠定了基础。

6. 综合实践教学环节

该环节共有两部分内容, 一部分是4周的生产实习内容, 他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条件与保障。毕业论文环节是学生综合大学所学的内容, 从本质上提高学生学术水平与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校予以高度的重视。

7. 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到课程体系的每个层次, 在课程实验环节中, 鼓励学生设计综合性课程实验, 提倡增加课堂演示实验内容, 强化实验环节。

对重要的课程或对提高学生技能有影响的课程, 我们增加课程设计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 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科研创新活动。

四、结束语

新的专业培养方案体现了服务气象的理念, 同时, 也实现了厚基础、宽口径、重技能的办学方针, 体现了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的定位原则与气象特色, 明确了学科建设的方向, 优化了课程体系结构, 增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次培养方案的大幅度修订, 是突破学科建设限制的专业培养方案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对改革教学模式、创建特色专业、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集机、光、电技术为一体的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综合性专业之一。本文介绍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创建具有气象特色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专业课程培养体系过程中的探索与创新思路。

关键词:气象人才,人才培养体系,测控技术与仪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本科专业教学规范 (技术型) 》[S].2007, 7

[2]宋爱国, 况迎辉.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 (1)

[3]教育部:工科本科引导性专业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4]教育部:测控技术与仪器教学指导委员会, 《仪器仪表学科战略发展研究报告》[R].2004, 5

8.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调研报告 篇八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实践教学;创新实践;培养体系;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4-0086-01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本科专业,是电子、光学、精密机械、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多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1]对于这样一个知识面宽、适应性和就业范围广的专业来说,在培养人才方面更应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仅体现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更体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至关重要。

国内很多高校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方面都根据本校特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天津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的测控专业在创新性人才培养方面,从课程体系优化整合、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调整、实验室开放、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等方面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武汉理工大学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原则,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整体优化研究,充分体现了卓越工程师培养所提出的“宽厚、复合、创新、实践”的人才培养要求。[3]天津工业大学针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对人才培养规律与毕业设计模式进行探索,建立并完善毕业设计过程质量管理机制,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并促进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4]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于2000年成立,主要培养测控技术、智能仪器仪表以及嵌入式系统设计方面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合格人才。目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有《南京工程学院-ALTER公司FPGA/SCOP联合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DSP实验室》《检测与虚拟仪器实验室》《光电检测实验室》《测控技术与仪器综合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为本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随着科学技术及行业发展,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现有条件下建立一套适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际情况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笔者多年来在教学一线的教学经验,对该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措施。

一、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基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现有条件以及学校层面提供的各种实践平台,全方面、多方位的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专业课程模块化体系建立

在以往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按照课程性质被划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任选课,这种划分体系无法体现各课程之间的内在关系。2013年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重新修订,按照课程之间知识的相关性进行划分,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专业课程模块化体系。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划分为测控技术与仪器基础模块、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模块、工业测控系统技术模块、现场总线与智能仪器技术模块、专业拓展模块、专业能力综合实践模块。新的模块化体系不但体现了专业特色,而且各模块所属课程知识点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支撑,为后续实验项目优化整合、创新型实践项目凝练和课程组建设明确了方向。

2.专业课程实验项目优化整合、开放式综合性实践项目凝练

依据新的课程模块化体系,各模块所属课程的实验项目需要优化整合。不同课程之间,若实验内容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则需要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对于某些缺乏实践环节的知识点则需要新建实验项目来支撑该模块。此外,对于每个课程模块,需要凝练若干个综合性实践项目,把该模块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串连在一个综合实践项目中。综合性实践项目可以采取课程设计或开放實验室学生自由安排时间的形式进行。综合性实践项目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理解、应用和创新的能力。

3.实践教学考核方式转变

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是衡量学生掌握实践内容的重要途径。目前实践环节的考核多采用实验报告、实习报告的形式,个别实践环节采用现场答辩和报告相结合的形式。从实际效果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实践环节把重点放在报告撰写上,而对实践过程和分析不甚重视。因此实践环节考核方式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考核重点应放在学生对实践内容的掌握程度。2013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研室“智能仪器”课程组教师率先采用无纸化实践考核方式,让学生把重点放在过程操作、实验现象分析和总结上,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类似的考核方式还应该进一步推广。

4.大学生科技创新导师制

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南京工程学院教务处和团委每年都组织校级以及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支撑平台。大学生科技创新以项目申报的形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项目执行周期在一年左右。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如果实行科技创新导师制,那么从课题选择到课题实施,课题组成员都可以得到指导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形成一个科技创新团队,从而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创新团队的建立也为后续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奠定了基础。

5.柔性参与科研项目

大学生柔性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也是提高自身实践创新能力的途径之一。目前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并不普遍。一是由于大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科研能力有限,难以胜任教师的科研项目;二是大学生课程较多,难以持续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但是笔者在美国加州大学Merced分校访学期间发现,教师科研工作室多有大学生参与,教师对学生参与科研的时间没有严格限制,一般是教师布置一个本学期的任务目标,由学生自由安排时间完成,效果很好。南京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师大多承担各类纵向或横向科研项目,完全可以采取类似方式,让学生柔性参与科研项目。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也为学生以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基础。从教师角度看,让学生柔性参与科研项目可以更好的做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统一。

6.毕业设计分阶段答辩

大四上学期的毕业设计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应用能力的一次综合测试,也是一次提高创新能力的综合实践。从近几年的毕业设计情况来看,部分学生直至答辩前一两个月才着手毕业设计;也有学生因动手能力强或以前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在毕业设计早期就完成了设计任务。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做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效率,可以采取分阶段答辩的形式,即在正式答辩之前,安排两到三次预答辩。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做毕业设计的积极性,也可以为提前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时间。

二、结论

本文讨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提出了建立专业课程模块化体系、优化整合专业课程实验项目、凝练开放式综合性实践项目、转变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实行大学生科技创新导师制、柔性参与科研项目、毕业设计分阶段答辩等措施,从而构建了一个多位一体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更具有竞争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宋爱国,吴涓,崔建伟.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工程意识培养与创新教育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2,(1):41-43.

[2]陈如清,钱苏翔,顾小军.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与整体优化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3,25(3):137-141.

[3]戴蓉,赵燕,胡剑,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7(10):82-83.

[4]李雅峰,郗涛,张宏杰.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创新性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8):181-183.

9.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调研报告 篇九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生的专业与职业匹配度、应届就业率指数、发展前景指数、创业指数、全球化指数、学习压力指数高于各专业平均值,毕业一年薪酬指数、毕业两年薪酬指数、毕业三年薪酬指数、毕业深造指数、舒适度指数低于平均值。就业方向调查分析

2.1毕业最适合岗位调查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生最为适合的TOP5岗位分别是“IT/技术”、“农林牧渔业”、“学术/科研”、“生物/制药”、“市场/公关”。

2.2毕业生去向分布表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生去向分布最为集中的TOP5去向分别是“国有小型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小型企业”、“民营大中型企业”、“外资小型企业”。

2.3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匹配度

测控技术与仪器毕业生认为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很不匹配和不太匹配的比例为10%和11%,同时,10%和25%的毕业生认为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匹配度为“很匹配”和“比较匹配”。该专业与职业匹配度指数为,与其他专业相比,匹配度指数为中等。3 专业具体景气指数分析

3.1毕业薪酬指数

3.1.1毕业1年薪酬指数

69%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毕业1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3%。按照十分制计算,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1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48,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

3.1.2毕业2年薪酬指数

65%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毕业2年后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20%。按照十分制计算,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2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43,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

3.1.3毕业3年薪酬指数

59%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毕业3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27%。按照十分制计算,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3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46,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

3.2职位级别指数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生中,普通职员和中层管理者占据了91%的比例,7%的毕业生成为高层管理者和企业主。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职位级别指数为3.43,与其他专业相比,职位级别指数为中等。

3.3应届就业率指数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生中,86%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或刚刚毕业时找到工作,13%的学生在毕业1年以后实现就业。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应届就业率指数为8.70,与其他专业相比,应届就业率指数属于中等偏上。

3.4毕业深造指数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读研究生和出国的比例分别为10%和1%。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毕业深造指数为1.10,与其他专业相比,毕业深造指数为中等。

3.5发展前景指数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很好和比较好的比例为34%,14%的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为“不太好”或“很不好”。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发展前景指数为6.48,与其他专业相比,发展前景指数为中等偏上。

3.6创业指数.12%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生曾经自己创业或参与创业,与其他专业比较起来该专业的创业比例较低。按照十分制进行计算,创业指数为1.20,与其他专业比较起来,该专业的创业指数中等偏上。

3.7工作舒适度指数

33%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生认为工作“非常舒服”或“比较舒服”。30%的毕业生认为工作不太舒适或很不舒适。按照十分制进行计算,舒适度指数为5.90,与其他专业比较起来,该专业的舒适度指数为中等偏下。

3.8全球化指数

36%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生认为“完全能够”或“比较能够”适应全球化竞争的需要,认为“不太能够”和“完全不能”适应全球化竞争需要的毕业生为14%。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全球化指数为6.52,与其他专业相比,全球化指数为中等偏上。

3.9学习压力指数

10.实习报告---测控技术与仪器 篇十

今年暑假,学院本来是组织我们去上海实习,但由于突如其来的非典型疫症,使得全盘计划不得不重新来定。经过学院的努力,最终选择了顺德作为我们的实习基地。什么是测控技术与仪器?本专业适合干哪方面的工作?本专业前途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参加了这次的生产实习。

本次生产实习由查晓春、黄爱华和黎勉三个老师带领,测控专业总共四个班,150几人参加实习。6月30日出发去顺德,安住在顺德大良风城中学。三年来第一次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我们住的中学环境很好,由于这是一所中学,又遇暑

假,这里很静,真是学习的好地方,本人正好想在实习之余顺便的进行自己的网络工程师计划,这样可以让时间滴水不漏了。

本次实习预定是三个星期,但由于出现些预想不到的事情,最终把行程缩短为两个星期,而本次生产实习在教学计划是四个星期,所以剩下的两个星期必须在下学期补回!

两个星期的生产实习,我们去过了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顺特电气有限公司、美的洗碗机公司、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广东泓利机器有限公司、顺德科威电子有限公司、广东锻压机床厂等大型工厂,了解这些工厂的生产情况,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知识,各厂工人的工作情况等等。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传感器在空调设备的应用了,电子技术在电子工业的应用了,精密机械制造在机器制造的应用了,等等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们大开眼界。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吧!

这次生产实习对于我们以后学习、找工作也真是受益菲浅,在短短的两个星期中让我们初步让理性回到感性的重新认识,也让我们初步的认识这个社会,对于以后做人所应把握的方向也有所启发!

顺德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的交通路线四通八达,或许这就是顺德为什么一直保持全国百强县之首的原因吧!当然还有其体制是否健全原因,社会保障是否完善原因!这里也是我们初涉社会的开端,迈向美好而残酷的未来,我一直坚信自己的能力,即使人生路如顺德四通八达的公路,但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前进,永不言弃,永不退缩!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7月1日,这是我们实习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了申菱,这是一家生产中央空调的厂家。来到该厂,该厂负责人首先介绍了一下申菱的一些生产情况。了解到,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于1992年正式建成投产,是集科研、生产、检测、销售、工程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是中国500家最大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企业之一。专业生产“申菱”牌大、中型水冷、风冷单元式空调机,洁净式空调机,恒温恒湿型机房专用空调机,屋顶式空调机,高温环境特种空调机,除湿机,冷水机组成风机盘管、柜式风机盘管和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等末端设备。其中单元式空调机和洁净式空调机包括冷风型、冷风电热型、热泵型、恒温恒湿型等多个系列和品种。

接着将我们分成五组对其生产车间进行参观。

我们首先来到钣金车间。从车间的定置管理图中,可了解到该车间的生产过程是:

11.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调研报告 篇十一

【关键词】真空热试验;测控系统;通用化设计;应用现状

真空热试验是一种耗资大、状态复杂和耗时长的试验项目,在航天器的研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航天器在轨运行时所处的环境进行模拟,来验证其各项设计是否满足具体的需要。因此,真空热试验是一种提高航天器在轨运行可靠性的有效手段。在真空热试验中,外热流模拟与温度控制是两项十分关键的技术,而这两项技术的实现需要用到各种不同型号的测控仪器,这些仪器以数字采集仪器和程控电源为主。由于测控仪器的型号不同,其总线方式和通讯接口也不一样,因而它们具有不一样的驱动方式,使得程序的执行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本文试图通过对真空热试验测控仪器驱动器进行通用化设计,以简化各种仪器的驱动方式,解决测控应用软件面临的诸多问题。

1.用于真空热试验的测控仪器

在真空热试验中,试验测控系统是测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试验测控系统使用的仪器主要分为型号各异的数字万用表和程控电源两类。数字万用表主要用来测量热流和温度等参数,目前主要包括Mobrey公司的3595EA和3595EH、吉时利公司的K2750以及惠普公司的E1411B等几种型号;程控电源主要用来进行外热流模拟和温度控制,主要包括Sorensen公司的DLM150-4、安捷伦公司的N5750以及惠普公司的6655A等型号。在这些测控仪器中,除了Mobrey公司的两种数字万用表在连接控制计算机的时候需要专门的接口卡并通过S-NET网络进行数据交换之外,其他仪器可经过网关或直接与控制计算机进行连接,数据交换时可通过以太网进行。要实现统一驱动测控仪器的目的,首先要建立通用的仪器模型,下面进行具体的介绍。

2.通用模型

试验测控系统中虽然使用的是来自于不同厂家的仪器,并且它们在通讯方式和功能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它们均支持SCPI命令规范和基于VISA的仪器驱动标准。基于以上两种标准,在描述不同的测控仪器时就可以采用统一的方式,而与这些仪器的面板控制和硬件组成无关。在通用仪器模型中,测控仪器可以当做是一个能用SCPI指令进行控制并用VISA地址进行直接访问的执行器。而要控制该执行器,就需要对驱动器进行通用化设计,以下达指令到测控仪器中。

3.驱动器的通用化设计

各种测控仪器要实现通用化驱动,就需要建立统一的驱动函数库。按驱动函数的实现功能与应用范围来划分可将其分为特定功能和通用功能函数。一般来说,特定功能函数包括与测量类和功能类有关的功能函数,用来实现仪器的特有功能;而通用功能函数,顾名思义就是适用于全部仪器,主要用于实现驱动程序与仪器设备的状态配置、测量仪器的通信联系以及信息查询等功能。

3.1测量仪器驱动函数

编写相关的驱动函数可以对测控仪器实行程序控制,通过进行控制可以建立仪器与控制计算机之间的连接,同时还可以完成两者之间的读写操作,这就是仪器驱动函数所要完成的功能。

3.2驱动函数的封装

为了共享可执行代码,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了一种基本手段—动态链接库(DLL),这是一种过程库,很多程序都可以共享调用,避免了对系统资源的过多占用。使用Visual Basic可以将之前编写的两种功能函数封装生成一个动态链接库文件,这样用户要想对测控仪器实现程序控制,只需要载入函数库并声明函数即可。此外,这个函数库是开放的,为了满足需要可以加入新的函数。

3.3驱动函数的调用

建立函数库后,需要对其是否可以实现对各类测控仪器的驱动进行验证。可引用动态链接库中的有关函数来实现数字万用表和程控电源测量电阻的功能。通过调用结果可知,只要设置好测量仪器的VISA地址,就可以通过调用数据库的函数对其实现驱动,而与仪器的厂家、种类和型号无关。同时,通过对特定功能函数的编写,用户可以随意调用,为测控软件的二次开发提供了便利。

4.应用现状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试验设备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不断增加的试验需求,世界各国的宇航机构对其测控系统和试验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国外主要以热沉调温技术和太阳模拟器进行真空热试验,国内则使用红外加热笼、红外灯阵、薄膜加热器来进行温度控制和吸收热流模拟,使用的管理运行模式、控温模式与算法、设备也各不相同。

目前,国内水平较高的真空热试验来自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该所具有较大规模的航天器真空热试验测控系统,拥有比较先进的不同型号的程控电源和数据采集仪表,组建了各种试验测控局域网,并针对程控电源、数据采集器开发出了相应的温度控温软件、热流模拟软件、通用的实验数据监视分析软件以及数据采集软件。通过配置相应的运行参数,测量软件能够满足不同的测量需求,控温软件也能满足各种不同模式的控温需求。

5.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对真空热试验测控仪器进行了介绍,建立了通用的仪器模型,并编写了相应的通用驱动函数,采用封装和调用等手段简化了测量仪器驱动的配置过程,大大减少了实际工作量。同时,介绍了真空热试验测控仪器驱动器的应用现状。实践证明,对测控仪器驱动器进行设计可以有效缓解热试验人员的劳动强度,也能进一步降低风险,提高真空热试验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兴华,裴一飞.真空热试验测控仪器驱动器通用化设计[J].航天器环境工程,2010(4).

[2]张景川,谢吉慧,王奕荣,裴一飞.航天器真空热试验测控系统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3).

12.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调研报告 篇十二

基于学习结果的课程是经过整体化的职业分析得到的, 项目课程可用于文化基础课教学, 学习领域一般特指综合性的专业课程。早在2003年7月, 德国联邦职教所制订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 它具有的特点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 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 按行动回路设计教学思路, 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

我国很多的本科院校在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 以寻求一种使用于各专业市场人才要求的培养模式, 基于学习结果的测控专业课程体系就是出于这种目的而进行的课程体系改革。

二、构建基于学习结果的测控专业课程体系的理念与原则

开发基于学习结果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校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但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更重要的是学会“工作”。经过市场调研和多次论证, 认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基于学习结果的课程开发, 按照行动导向来组织教学内容最为合适, 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 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

因此, 构建基于学习结果的测控专业课程体系的理念与原则是:以项目为导向的培养理念, 教学计划以项目设计为导向, 形成以“一级项目+二级项目+若干三级项目”的个人及团队项目设计为导向的教学计划。以项目的具体实施为主线贯穿专业课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工程推理、分析的工程实践能力。如图所示 (见下页) 。

三、基于学习结果的测控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学习结果的测控专业课程教学主要是体现“在工作中学习, 在学习中工作, 课程即工作, 课程即项目”的基本理念。

(一) 构建基于学习结果的专业培养目标

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 笔者所带领的专业小组通过和企业专家合作, 进行了一体化教学的设计。通过企业调研和测控技术与仪器领域专家访谈, 得出典型工作任务, 把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领域。具体目标形成过程如下:

1. 目标:确定培养目标, 明确学生需要培养的那些特质。

2. 课程计划:分解细化培养目标, 形成各课教学大纲 (在教学大纲中明确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 。

3. 专业培养标准: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 逐步建立课程体系、明确具体课程、形成课程群模块。

4. 教学方法: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 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探究式学习、研究性教学。

(二) 构建基于培养目标的课程群

根据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 总结出该岗位中的六种典型任务:传感与检测, 控制与智能, 通信与网络, 模型与仿真, 执行与驱动, 计算与处理。每个任务都有相关的工作内容和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学习工作任务的形成是根据企业岗位中的实际工作内容, 按照生产过程的要求, 将课程设计成若干个任务, 每个学习任务都对应一个实际的工作任务, 设有完成每个任务的能力目标。教师的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完成学习工作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 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

(三) 构建基于学习结果的课程教学工作内容

根据专家的访谈和企业调研, 提炼出多个专业岗位, 每个岗位的工作技能需求都不一样, 充分体现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社会岗位中已形成了一个专业岗位。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一:制订课程学习目标 (预期学习结果) 。

具体内容:1.明确课程学习目标覆盖知识单元及能力要求;2.明确如何实现毕业要求及专业培养标准的达成。

实施者:任课教师与教研组一起研讨制订。

步骤二:确定实现预期学习结果的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 及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

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一般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实验实习、三级项目;另一个方面是教学策略:讲授、问题引导、项目引导、案例分析 (原则:以课堂教学实现知识点的获取以及小部分能力的训练;以项目、实验等环节实现知识应用记忆大部分能力的训练) 。

实施者:任课教师与教研组一起研讨制订。

步骤三:确定评价手段及评估方法。

具体内容:作业、小测验考试、教学过程访谈等。

实施者:任课教师。

步骤四:实际学习结果的评估和审核。

具体内容:收集、评估个教学环节实际学习结果, 设定评估分值, 与预期学习结果对比分析。

实施者:任课教师自评。

(四) 构建基于学习结果的评估与持续改进体系

构建可以持续改进的教学评价体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 教学活动, 包括如课堂教学、三级项目设计、实验实习。

2. 教学方法, 包括主动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基于问题学习、基于项目学习等多种方法。

3. 评估, 对作业、测试、考试、实验结果、项目学习评估、访谈等学习过程的评估。

四、小结

以学习结果作为行动的主体, 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 从而可以实现一体化的教学。根据市场主流人才需求岗位群的分工, 确定岗位工作任务, 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另一方面, 学生带着社会实际问题去分析、去判断实践中遇到的难题, 通过学与用的结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这种新的教学体系具有很强的社会实用性。

摘要:分析和探讨了测控专业课程体系在高校的实际教学中需要改革的方向, 阐述了构建基于学习结果的测控专业课程体系的理念与原则, 着重就构建基于学习结果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群、课程教学作内容、评估与持续改进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说明。

关键词:学习结果,课程体系,课程群,改革体系

参考文献

[1]罗云.高职统计“工学结合”理念下的教学改革初探[J].当代经济, 2010 (1) :104-105.

13.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篇十三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岗位多的地区是上海。薪酬的地区是厦门。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上海[96个]、北京[80个]、广州[37个]、南京[34个]、西安[30个]、深圳[29个]、杭州[25个]、武汉[24个]、成都[21个]、天津[18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厦门[5232元]、惠州[4999元]、北京[4677元]、上海[4549元]、江门[4004元]、深圳[3973元]、广州[3950元]、苏州[3854元]、南京[3835元]、杭州[3771元]、佛山[3765元]等。

14.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调研报告 篇十四

第一次接触测控技术与仪器这个专业,自己脑中搜索一下,这方面的印象几乎为空白,仅仅能够猜测它是一个现代化测量专业。但是随着深入了解和学习,我发现这个专业不记得,别有洞天。

首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储存、传输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的理论与技术。而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学科交叉及多系统集成,是多学科技术交叉融合的典型之一。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由精密仪器、光学技术与光电仪器、检测技术与仪器仪表、电子仪器及测量、几何量计量测试、热工计量测试、力学计量测试、光学计量测试、无线电计量测试、检测技术与精密仪器、测控技术与仪器这十一个专业归并而来。这是顺应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潮流,培养符合人才需求的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虽然测控技术与仪器这个专业所包含的内容多而杂,但是任然具有它最基础的知识。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是测控技术与仪器的理论基础,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系统网络技术是测控技术与仪器的基础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的核心是信息、控制与系统,研究的是如何运用各种技术工具延伸和完善人的信息获取、处理、控制和解决能力。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主干学科是:仪器科学与技术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学科、光学工程学科、机械工程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相关学科是:控制学科与工程学科、信息与通讯工程学科。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测控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形成了信息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测控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源头,是信息流中的重要一环,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又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仪器仪表学科是多学科技术交叉的综合性的、边缘性的学科,它以信息的获取为主要任务,并综合有信息的传输、处理和控制等基础知识及应用,从而使仪器仪表学科的多学科交叉及多系统集成而形成的边缘学科的属性越来越明显。

生活中,除了卫星测控、航天、航海等非常专业的领域外,日出生活中较少听到“测控”这个名词,我们经常听到某个企业的生产是“自动化的”,某个工艺是“自动控制的”的等,实际是这些说法的本质都是测控技术。测控技术不仅广泛用于现代生产、科学研究、航空航天,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越来越多的表现。

测控技术是一门应用性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航海、航空、军事、电力和民用生活等哥哥领域。小到普通的生产过程控制,大到庞大的城市交通网络、供电网络、通信网络的控制等都有测控技术的身影。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需要,对测控技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测控系统从最初的控制单个机器、设备,到控制整个过程,乃至控制整个系统,特别是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尖端技术中,测控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大成果的获得都与测控技术分不开。这几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发展速度是空前的,我对这一专业充满信心。

下面让我来谈谈我的学习规划吧。大学的开放式教育给了我们充分的时间,让我们可以克服时间、地域的限制共同学习,现结合实际制定一个新的学习计划。

一、积极参加面授。在面授课中,注意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上课时

集中思想,把不懂、不理解的地方弄清,把有限的上课时间充分地利于提高听

课质量。并争取通过电大本科教学管理专业的所有必修课,取得电大毕业合格

学分。

二、合理分配时间,争取一次过关。充分利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理解

知识,充分利用时间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做到“温故而知新”。

三、成立学习小组,解决学习困难有组织的学习和讨论,有什么事情大家还可以互相通知、转告,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因为我们有些同学平时所学的知识与现在所读专科的专业不一 致,既要学习现在的知识,又要补充平时工作中积累的知识,这样有了班级通讯录,成立了

学习小组,大家就可以一起讨论,共同提高。

四、积极参与网上学习交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广博专业知识,促进

自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五、极完成课后作业,及时消化和巩固知识。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

立思考核和独立操作,做到“做作业和考试一样,考试和平时做作业一样”。

六、对于 作业做错的原因,应认真分析,对症下药,直到弄明白为止;对于难题,应认真钻研,加深对难题的理解,直至问题决。

七、做好课后复习。使知识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制定了这个学习计划,对我今后的学习打有帮助,我将有计划、有条理的去学习。

八、将每学期的专业课和所开设的各科基础课学好,保证每天晚上有温故知新的时间,大概两个小时。坚持英语学习,当然每天早晨要有足够的时间朗读外语,早饭前四十分钟。周末进行课外拓展,大概经行三个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以开阔眼界。

在四年学习结束之际我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业完满结业的基础上专业课能够有所突破。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够将所学专业运用自如。

15.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调研报告 篇十五

关键词:测控技术,智能化技术,应用

0 引言

电子信息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工业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以往的发展模式也有着打破, 在当前的一些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发展领域。一些控制技术和设备的作用也愈来愈重要, 在智能化技术于测控领域的应用过程中, 应用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 人们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下就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升, 使得测控技术以及仪器的发展也有了进步的空间, 故此加强这一层面的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 测控技术以及仪器仪表分析

1.1 测控技术分析

测控技术作为现代化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支柱, 对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也是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的重要保证。国家的综合实力提升对科学技术的支持是离不开的, 尤其是一些比较尖端的科技, 而一些重大成果的获得通常都和测控技术有着紧密联系, 我国在测控技术层面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着很大差距, 所以当前要加大测控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发展[1]。测控技术仪器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相互协调的, 并且是和经济社会进步有着比较密切的关联, 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下, 将其和测控技术得到融合就能够实现测控自动化以及智能化, 这将对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1.2 仪器仪表分析

仪器仪表是对信息采集以及测量处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及设备, 并已经成为对科学技术推动的一个重要技术。处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 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趋势, 仪器仪表和测试技术则是信息科学技术中比较重要的部分, 其中的仪器仪表作为工业发展中的倍增器, 一些发达的国家对其有着充分重视, 并将其作为是重要发展战略。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能对市场优势充分利用, 在测控技术发展领域与之相结合, 推动新技术的发展, 对仪器仪表的应用创新要进一步体现。仪器仪表以及测量技术的作用在社会发展中愈来愈得到了凸显, 为能够对仪器仪表的智能化技术的进一步拓展, 就要能和我国的具体发展情况相结合[2]。

2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优势以及具体应用探究

2.1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优势分析

对于当前的技术发展, 智能化技术作为高端科技类型, 对我国的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作用发挥。测试测量仪器的自控系统在出现的故障时, 对于智能化系统就能对故障自主分析, 及时的找到问题的原因, 为管理人员提供比较科学化的处理方案, 这样在故障的解决效率上就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还能对测控仪器在设计上进行优化, 使其能够在其系统应用下更加可靠高效。在当前的测控系统运用过程中, 对于相应的仪器仪表均是智能化的, 具体应用过程中也相对比较灵活, 在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这一水平也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2.2 智能化技术的具体应用探究

将智能化技术进行应用能够在多方面体现, 测控技术和仪器智能化技术的可靠性以及高效率都比较突出, 对信息的获得以及数据的转换等都能够实现, 可对信息数据的显示以及控制实现三维形象化。在测控系统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中信息化以及网络化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对测控系统就有着支持, 而在网络技术下也能够对测控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推动[3]。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是对信息处理以及绘图功能实现的重要保障, 并且有着比较突出的作用功能发挥, 体现在逻辑判断以及推理功能上, 还有在数值的快速计算能力上也比较突出, 在储存盒管理数据信息功能和图像的显示绘图功能方面也比较突出。这样就能够将设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将仪器仪表中的温度计在实际中的应用也比较突出, 对提问而对测量方法比较多样, 其中的热电偶以及水银和石英晶体等都能够作为测温元件制作体温计, 这些技术都是接触式的测温, 所以就比较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的情况。而在接触测温的部分一旦移动就会对测温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在非接触测温方法的应用上就能对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通过红外测温技术的应用能够对测温技术水平提升有着促进, 也能满足实际的需求。

测控系统的智能化虚拟技术是测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也是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延伸, 通过人机交互能够对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动作以及视听觉等感受进行模拟, 这样将其在软件开发中加以应用就比较方便。通过智能化虚拟仪器就能够在软件的灵活性上得到有效提升, 进而来提供全方位系统集成模块化硬件, 从而能够对测控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4]。

2.3 仪器智能化技术和测控技术发展前景

对于测控技术以及仪器智能化技术的发展, 在今后也会向着智能化以及网络化等方向迈进, 从而实现多功能跨领域的发展目标。通过物理学新效应以及高新技术来进行开发新型高灵敏度及高稳定性测控技术及仪器就会比较有利, 对我国当前的仪器仪表应用的情况来说, 还是在九十年代初期时候的水平, 对于产品可靠智能化的程度还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我国当前对仪器仪表技术的应用有一半是从国外进口, 所以在这一方面的发展形势还比较严峻, 这就需要将对测控系统以及仪器仪表的开发研究创新的水平进一步提升和加强, 通过信息化以及工业化的发展优势对其进行带动。

对于当前的各产业发展的状况, 对测控技术的发展也有着带动, 将测控技术以及仪器智能化技术向着标准化以及开放化的方向迈进就成了一个重要趋势。自动化测控技术和仪器仪表系统是整个发展装备的中心以及安全屏障, 对我国的工业化发展的推动有着重要作用, 在市场化的作用下, 我国在自行研发的智能化执行机构以及流量计等都在市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些高档的智能化产品也不断涌出, 所以针对测控技术以及仪器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也将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5]。

测控技术和仪器智能化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实现模拟人类神经网络来对信息传输和处理, 对测控的实时性以及故障监测的准确及时性也会进一步提升。并且在建立于生物遗传规律模拟基础上的遗传算法能够对测控系统给予优化调整, 能够将智能化的水平得到继续发展。在多值逻辑基础上通过模糊集合方法对模糊性思维加强研究, 就能对未知性得到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结合测控系统自身的发展特征, 智能化技术应用发展的趋势将会向着功能的用户界面图形化和计算的可视化方向迈进。在性能的发展趋势上将会向着高精度以及高效化和柔性化的发展方向迈进, 在体系结构层面的发展趋势将会向着网络化以及智能化方向迈进。

3 结语

总而言之, 对于当前我国的各领域技术发展的情况来看, 技术上的优化必然会带来实际生产水平的提升。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正向着迅速化迈进, 对于测控技术以及仪器智能化技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就要充分发挥作用。此次主要从测控技术和仪器智能化技术理论进行着手, 然后就起应用优势以及具体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 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希望有助于我国测控技术以及仪器智能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启, 徐本连, 李智超, 戴梅, 李鑫.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3 (12) .

[2]梁勇, 于新业.综合测控系统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 (中旬刊) , 2014 (12) .

[3]魏绍亮, 仉毅, 孙步胜.探索: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08) .

[4]刘红波, 马志娟, 梁晓瑜, 李东升.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现状分析[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 2013 (01) .

16.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调研报告 篇十六

您好!我的名字叫xiexiebang,我是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2012届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我很荣幸有机会向您呈上我的个人资料!

在校期间,我系统学习了本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知识,通过对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我对仪器仪表领域的知识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在与课程同步进行的各种相关实践和实习中,我具备了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在计算机方面,学习并掌握了如办公自动化、protel、AutoCAD等应用软件以及C程序语言。在英语方面,学习了大学英语并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及对技术资料的翻译能力。

学好文化课程的同时,我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余时间,我参加了书画学会社团,学习书法艺术欣赏;曾在超市、商场等做过理货、促销工作,并得到了好评。此外,我还担任过系学生会文艺部部长,组织策划过各项活动如圣诞舞会等活动。我非常注重社会实践与实习,希望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与提高。多年的实践经验把我锻炼成为一个自信、开朗、乐观、向上的人,个人的组织协调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和与人密切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我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水平,希望加入你们的行列,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我相信以我平时养成的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能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贵公司能给我一个发展的平台,我将全力以赴,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努力奋斗。

此致

敬礼!

17.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前景 篇十七

测控技术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的测控尝试都是来自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对时间的测控要求使人类有了日晷这一原始的时钟,对空间的测控要求使人类有了点线面的认识。现代社会对测控的要求当然不会停留在这些初级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测控技术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开发研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考生对本专业存在一个明显的认识误区,以为测控技术就是用三角板、直尺之类的仪器进行吃力劳苦的测量,其实这只是很浅显的认识,也是很浅薄的错误。我们可以听听清华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一位同学的话,他说:“进入大学以前,我认为我将来的工作就是拿着大三角板,到处量量,呵呵,谁知开始上专业课了,才知道原来我们的专业是多么尖端,什么激光啦,纳米啊,都是我们测试的手段。现有的电脑硬件和软件,可以让我轻松地模拟实地环境,不仅学起来轻松省事,更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设计更复杂完备的系统。”

中国工业以前很长时间里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陆货太多,质量太差,没有高质量的产品,无法与其他工业强国相争,这又与我国测控专业人才非常缺乏有关。与世界接轨,中国企业要想提高国际竞争力,产品质量是关键,因此,测控专业的人才变得越来越重要。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的源头,是光学、精密机械、电子、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她的专业面广,小到制造车间的检测,大到卫星火箭发射的监控。本专业最令人感兴趣的方向恐怕要数光盘生产了,很多同学认为这属于制造业,实际上由于对精度的严格要求,使她归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方向如下: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方向

一、智能仪器仪表方向

这个方向主要是从事仪器仪表,电子产品的软件,硬件研发,测试,也可以从事仪表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工作,这是一个偏向于电子的方向,最好要学好C语言,汇编语言,单片机,labview等并有相关的实践开发经验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方向

二、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方向

这个主要是从事计量,测试检测,品质检验等的工作,我觉得这个方向学术研究的成分比较重一点,一般本科生比较难找到较合适的工作。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方向

三、计算机测控技术方向

18.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调研报告 篇十八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传统的仪器已经不适应复杂的、快速、多参数的测试与测量, 迫切要求测试、测量技术的改进与完善[1]。虚拟仪器技术 (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 Workbench, 简称Lab VIEW) 在这种背景下应用而生。Lab VIEW是美国国家仪器有限公司最核心的软件产品, 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图形化编程语言[2]。

温度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对自然环境、工业现场、设备等温度的准确测量直接关系到生命财产安全、产品的质量与效益、设备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对不同仓型的粮堆温度的实时准确测量可有效防止火灾的发生[3];温度信号的有效测量对航空发动机的控制、状态监控、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具有重要意义[4]。

本文基于虚拟仪器技术搭建了温度测试系统, 对环境温度可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对大量实验结果的分析以及与商用温度计测量结果的对比, 对温度测量系统进行改进, 测温范围可达0~500℃, 测温精度可达±2%。

2 系统硬件构建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温度测控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该系统主要由8部分组成, 分别是热风枪、待测铝板、K型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智能温度变送器、数据采集卡、光报警系统、散热系统和计算机。

数据采集卡是该温度测控系统的核心部件, 用来采集电压, 将模拟电压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数据采集卡选用NI-USB6008, 该数据采集卡含有8个AI (模拟输入) 端口, 2个AO (模拟输出) 端口, AD/DA的转换精度均为12位。在温度测控系统中主要用到模拟输入端口, 对电压信号进行采集。由于差分接线方式可以抑制传输线上噪声, 又可以抑制接地回路上感应误差, 故信号采集时采用差分接线方式。

计算机作为上位机, 主要功能是进行软件系统开发、数据显示与人机交互, 计算机通过USB下载线与数据采集卡进行通信, 进行在线调试。

当温度超过预设值时, 光报警系统的指示灯闪烁进行提示, 并启动散热系统对被测物进行散热。

3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温度测控系统软件设计

本温度测控系统的软件基于Lab VIEW语言进行开发, 软件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程序框图分别如图2 (a) (b) 所示。

程序运行后, 系统可实时采集温度数据。由图2 (a) 可知, 该系统含有两个温度计, 当被测物温度较低时, 观察量程为0℃~50℃的温度计;当温度超过50℃时, 可观察量程为0℃~500℃的温度计。报警温限可设定, 当温度超过设定值时, 光报警模块的指示灯进行闪烁, 以示报警, 同时启动散热系统进行散热, 停止测量时点击停止按钮。

由图2 (b) 可知, 首先对软件进行端口设置, 再开始采集数据, 然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均值滤波, 以便消除某些偶然因素引起的电压波动, 影响测量精度。最后对均值滤波后的数据进行电压-温度换算, 得到温度数据, 显示在人机交互界面上。在温度测试的过程中, 点击停止按钮, 可立刻停止测试, 否则将进行连续测试。

4 温度测试系统实验

温度测试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

数据表明, 一共进行了5组实验, 每组测试5次。实际温度用商用温度计进行测量标定, 通过调节热风枪的加热温度、热风枪加热口与铝板的间距及加热时间等可以使实验点的温度控制在20℃~150℃之间。选取20℃、50℃、80℃、120℃、150℃5个典型的温度点进行测试。图3 (a) 所示为每组温度测量的均值与商用温度计测得值的差值, 图3 (b) 所示为每组所测温度值的标准差。

由图3 (a) 可知, 测量均值与实际温度的差值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 但保持在±2%内, 测量精度良好。由图3 (b) 可知, 每组测量的标准差均小于1℃, 表明测试系统的重复性较好。

5 结论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温度测控系统, 以NI-USB6008数据采集卡为核心进行构建, 软件系统采用Lab VIEW进行开发。使用热风枪对铝板加热, 通过调节热风枪的加热温度、热风枪加热口与铝板的间距及加热时间等可以使实验点加热温度控制在20℃~150℃。使用该温度测量系统和商用温度计分别对设定的温度进行测量, 将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可得在20℃~150℃温度范围内, 测试精度在±2%内, 标准差在1℃以内。

摘要:基于虚拟仪器技术构建温度测控系统, 软件采用Lab VIEW进行开发。使用热风枪对铝板加热, 通过调节热风枪的加热温度、热风枪加热口与铝板的间距及加热时间等可以使铝板上实验点的加热温度控制在20℃150℃。采用均值滤波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实验表明:该温度测控系统可进行实时测量, 在20℃150℃范围内测试精度小于±2%, 数据标准差在1℃以内, 理论上的测量范围为0℃500℃。

关键词:虚拟仪器,温度,精度

参考文献

[1]张毅刚.虚拟仪器技术介绍[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06.

[2]阮奇桢.我和Lab VIEW[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

[3]尹君, 吴子丹, 张忠杰等.不同仓型的粮堆温度场重现及对比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 2015.

[4]许元, 李华聪.航空发动机温度测量电路设计[J].测控技术, 2012.

上一篇:500爱国电影观后感下一篇:6年级卫生与健康教案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