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问题学生的转化

2024-08-16

教育案例——问题学生的转化(精选16篇)

1.教育案例——问题学生的转化 篇一

问题学生教育转化案例

顾小东,男,19岁,籍贯武义,高二时被**中学劝退,由我们学校的老师介绍转入我所在的3+2大专班,性格粗暴,沉迷网络,谈恋爱,打架斗殴,顶撞老师,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学习成绩很差并极度厌学,属于典型的“问题学生”。家长特别是母亲对他从满怀希望到极度失望,经常对他唠叨,小东感觉极其烦躁,原本准备辍学在家,为了躲避父母的责骂选择了继续混在职高。转来的第一个星期小东叫参与打群架,在教室抽烟被政教处抓住,夜不归宿„„几乎把所有够得到处分的事都犯了一遍。班上的同学和任课老师对他极是不满,我也很是头痛,看着三项竞赛的名次从前三掉到后十名,我开始后悔接了这个学生。于是,我试着去探小东母亲的口风,能否让她把小东带回家去教育。没想到,刚一“汇报”小东在校一个星期的表现,小东母亲就声泪泣下地说:“老师,你再想想办法吧,我是真没有法子了啊,他如果回家,只有进劳改队一条路咯”。也对,才来了一个星期就那么沉不住气,这小东是不是想引起我这个班主任的注意呢,因此我决定给自己一个机会,也给小东一段时间和新的环境磨合。

首先,我对小东进行了分析:

1、客观原因(外因):

从家长以及原先学校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处了解到一些信息分析,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更多的表现在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以及行为的约束管理方面,对于“不良行为现象”背后深层次的诱因缺乏深入的、连续性的调查分析。表现在班主任工作方法上就是追求立竿见影,缺乏耐心和有效的方法。以生硬的管理模式对待学生的粗暴态度,引发了双方的极度对立,这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不足。

小东的一些表哥表姐等亲戚,很多都是在家庭的严格管教下培养成了大学生甚至是名牌大学生,因此小东的家长很有压力,渴望成功培养小东,却忽视了现实的差距,其实很明显小东的父母教育方法出现了问题,最起码不能因材施教,不实事求是。尤其在小东中考成绩出来后,对小东挖苦,责骂,让小东的逆反心理愈加强烈。不良信息的引诱也是导致小东落后的重要原因。大街小巷里或明或暗的网吧,报纸刊物对色情暴力毫不避讳的宣扬,成人之间的谈话所表露出来的价值观世界观的扭曲等等都会对他的思想造成冲击。

2、主观原因(内因):

小东由于沉迷网络和交女朋友导致在**中学被班主任视为眼中钉,后来自己觉得自己学什么都是没有希望了,干脆“破罐子破摔”,上课就睡觉或者聊天起哄等等,下课就追逐打闹游手好闲。他给自己贴了一个标签----“我是个坏学生”,因为他自己心里很清楚自己的行为是不受欢迎的,与那些“好学生”的行为标准是相反的。但是不甘心被遗忘和忽视以及“求取自由,反抗压迫”的本能也促使着他用种种别人不敢做的逆反方式来提醒周围自己的存在。

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我总结出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的失败使小东的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排解。不良信息的引诱顺应了他人性中堕落的一面。这一拉一推加速了小东的落后。同时,和成人(家长老师)交往的挫折,再加上来自同龄人群的舆论压力使他产生了一种自我否定的情绪。就是自己也觉得自己不争气,导致大家都不喜欢自己。他非常缺乏自我认同感。于是就通过打架斗殴等逆反行为来表现自己的“能力”藉此来掩盖慌乱自卑的内心,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其次,我在班干部以及任课老师的帮助下制定转化方案

理顺造成小东心理问题的“外部因素”,即帮助协调改善学校(老师)、家庭(父亲)与小东之间的关系,为能进行有效沟通创造条件。

找准小东心理问题的“内部因素”,即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严重,对症下药,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他改变认知,并进行心理重建,使他找到归属感。

具体转化过程是这样的:

1、为理顺造成小东心理问题的“外部因素”我做了小东父母的思想工作,探讨了家庭教育的科学性艺术性等问题,小东的母亲很是配合,她不仅给小东写了信,承认了自己的攀比之心,肯定了小东的优点(其实小东很孝顺,会烧饭,洗衣操持家务的能力不错,倒让我惊讶),还对小东表现出极大的信任给他在家配置了电脑,装上了宽带(事后,小东告诉我他很感动,也找到了被父母尊重的感觉)。

2、我主动找小东谈心并表示愿意倾听他的诉说和理解、帮助他。小东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接纳与包容,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慢慢也接纳了老师,开始谈心里话。

3、根据他体能较好的特点,安排他担任班级的体育委员,并给予厚望,希望运动会我们班能拿下团体第一名。在一种急于用实力来证明自己的心理作用下,小东领同学们刻苦训练,最终如愿以偿拿了第一。尤其是他戴着墨镜赢得400米的第一名那一幕始终在我脑海闪现,他获得了认同感。他渐渐地融入了班级,在班级中的威信也空前提高。之后,带领班级的男生取得排球赛,篮球赛的冠军更是让他不断地自信,慢慢地行为习惯在不断地转变。

4、几个班干部也经常与他谈心,引导他发现自己的进步,享受因为进步而带来的精神满足。同时也让他学会分析总结进步的原因来自扎扎实实的努力,对比以前的“浑浑噩噩”坚定了他“付出才能有收获”的信念。一个学期快结束的时候,他怯怯地递上了入团申请书,同学们一致投票通过了。

最后,小东还是留下了遗憾,因为学习基础实在是差,他始终未能和同学们一道升入东阳广厦的大专,不过,他很骄傲地对同学们说,“我小东也光荣毕业了,要比你们先踏上社会赚钱养爸妈了”。

2.教育案例——问题学生的转化 篇二

“王老师, 我是Z, 我不舒服, 胸闷, 请上午的假, 谢谢。”手机传来信息提示音, 看到这些内容, 看到这个熟悉的号码, 我不禁蹙起眉头。近期小Z已经以同样的理由向我请假若干次, 而事情的实际情况是:小Z的逃学旷课行为又开始了。

小Z原是我班一名各方面表现都不错的学生, 虽然性格较为内向腼腆, 但属于上进心强、学习勤奋刻苦的类型。正是由于她的进取心, 她的成绩从入学以来一直位于班级的中上等, 还曾获得过奖学金和一些荣誉称号。但也正是因为她的性格问题, 情况从三年级上学期发生了转变。彼时纯真质朴的小Z此时经常违反校规校纪, 着装打扮明显得成人化, 而且经常以各种借口请假, 严重的时候甚至旷宿。

面对小Z的转变, 作为班主任的我心急如焚。对于这个学生, 我真是费尽了心思, 曾经多次找她谈心, 也曾经把她的家长请到学校就她的教育管理进行沟通, 但都收效甚微。和她谈心的时候, 她的态度倒是很诚恳, 我说什么她就点头应答, 却不会主动透露自己的任何问题。一旦不跟她进行面谈, 她就会发来短信以各种理由请假。若是我不批准, 她就会发短信长篇大论地抱怨我不信任她, 甚至用极端的语言表达自己想要轻生的念头。在把她父母请到学校的那次, 她父亲给她打电话, 她不接;给她发短信, 她不回。最后是我给她发短信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她才勉强给我回了条短信, 表示不想回学校, 不想见父母和老师。

这样一个原本算得上优秀的学生怎么会发生如此转变的呢?通过跟她父母的沟通, 我进一步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父亲在外地打工, 母亲因为要照顾这个家, 要抚养她和弟弟, 虽然跟她生活在一起, 但整日在外奔波辛苦赚钱, 根本谈不上和她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从学生方面得到的信息是, 她性格内向, 在学校很少和其他同学说话, 更谈不上能有几个可以交心的朋友。在这种情况下, 通过上网, 她的一个同学介绍她认识了一个男孩子。那个男孩子现在已经工作了, 她常常逃学和他一起出去玩。父母知道这件事情后, 对她大发雷霆, 可她却觉得只有那个男孩子才关心她, 周围其他的人都不可信任。对她来说, 做什么事情都不如跟那个男孩子一起玩开心, 甚至连自己的前途也不放在心上。更糟糕的是, 父母和老师越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她, 她越是逆反, 甚至旷课。

二、现象分析

现在有些学生情感太过脆弱, 表现太过自私。敏感, 自尊心强, 仅仅是因为一些情感情绪问题, 就会发生各种各样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这些学生由于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 以及自身存在的一些有待改进的因素, 从而导致在心理、思想、学习、行为等方面偏离常态。我们通常把这样的学生称之为“问题学生”。与那些同年龄段的学生相比, 他们心理状态的不健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滑坡都将严重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

具体分析,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家庭方面

实际上, 换一个角度来说, 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其实也是受害者。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必然有一个问题家庭, 这话其实不无道理。父母的文化背景、教育方式、家庭结构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在该德育案例中, 一方面, 家长需要赚钱为小Z的成长、受教育等各个方面创造机会和提供条件。另一方面, 由此带来的情感缺口又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二) 学校方面

高师学生无谓课业负担过重, 以升学为主要目的的教育突然被以能力为首要目标的教育取代后, 使得一些学生迷失了方向。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的辅导与指引作用就变得尤为重要。而中国目前的教育制度, 由于受到资金、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没有办法做到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教育教学管理。虽然有些学校已经开始尝试一对一的导师制和成长伙伴制, 但面对学生多老师少的局面, 很多时候老师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像该德育案例中的小Z这样一些在阴影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已经深受其害, 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艰辛与努力将他们带离困境, 帮助他们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三) 社会方面

问题学生的出现不是单纯地由家庭和学校造成的。伦理文化冲突导致社会价值流变带来的负面影响, 以及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存在, 对于这些防御能力还不是很强的孩子们来说都是潜在的危险。一些自我约束力差的孩子很有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影响。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留守儿童, 缺少了父母的教育与监督, 更有可能走向穷途末路。虽然国家已经采取了各种措施, 但毕竟由于留守儿童人数众多, 短时期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该德育案例中的小Z就是因为缺少关爱, 过早地步入复杂的社会而不能够明辨是非, 从而成为问题学生。

三、理论策略

对于该德育案例中诸如小Z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 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 而要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 运用各种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

(一) 心理学基础

根据心理学中行为主义理论在德育工作中的运用, 班主任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进行强化。当然, 这里的强化既包括正强化又包括负强化。根据强化理论的观点, 人的行为由环境引起并受环境控制。对于外界环境的认知与操作, 对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只要了解环境, 就能预测行为;只要控制环境, 就能控制行为。

在该德育案例中, 我通过各种途径对小Z的行为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全面的思考分析, 并联合小Z的父母共同商讨教育管理方案, 希望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合力来改变小Z目前的状况。要想让小Z迷途知返, 首先要让她感受到家庭环境的改变, 父母关爱态度的改变是首要的。其次, 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也必不可少, 作为班主任, 我坚持不断地与她谈心交流, 用自己的耐心感动她、影响她, 鼓励她打开心扉多与其他的同龄人交流而不是将自己禁锢在狭小的个人世界中。通过对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的改变, 进而促使小Z的行为发生转变。

(二) 社会学基础

根据社会学中冲突理论在德育工作中的运用, 班主任要妥善处理已发生的冲突。我认为, 德育工作中出现的“冲突”, 不仅指班级中团体间的冲突, 而且包括教师与学生间的冲突。

3.问题学生转化中的接力教育 篇三

“家访”

作为班主任的我,每每接手新班,首先要做的就是快速了解学生情况,特别是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学生。就像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每个孩子在思想观念、感情、感觉、快乐、不安、忧愁方面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教师应当认清并熟悉自己学生的这个精神世界。”走访前任班主任是我了解问题学生不可或缺的环节。这样的“家访”,可以使我更多地获悉问题学生在思想、行为等方面的表现,是问题学生转化的良方,我会继承并更好地延续下去;对效果一般的方法,我们会一起探讨产生问题的根源,找到症结之所在,开出有效的“药方”。

新学期开学时间不长,一名学生急匆匆赶来报告:“李冰将某某同学打哭了!”经调查了解,李冰和班里一个同学闹矛盾,那位同学骂了李冰,李冰就把那同学给打了,并扬言出了校门还要打。我严肃批评了他们,挨打那位认了错,承认不该骂人。可李冰一直倔得很,掉着泪也不肯认错,两眼直勾勾地盯着那位同学,还有点不解恨的样子。我单独给他做了两节课的思想工作,讲同学之间要友好,讲动手打人是野蛮人的行为,讲做人要宽容等道理。尽管最后他表示不再找那位同学打架,但能看出来他仍心存气愤。我有些后悔,迟了几天的“家访”竟导致班里发生这样的事情。一刻也没等,我马上联系了李冰的前班主任。

原来,家庭原因造成李冰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离了婚。父母离婚后,李冰再没见过妈妈,爸爸沉迷于赌博,很快本就拮据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生活上的吃穿不如其他孩子,让他有些抬不起头,看到人家的孩子在妈妈怀里撒娇,更让他感到自卑,导致很少与同学交往。缺少家庭温情,长期心理受到压抑,当有人讥笑他、辱骂他时,他便常用暴力对付。在与前班主任交谈中,我了解到李冰同学表现出的缺点虽然不少,但他讲卫生、喜欢劳动、有集体荣誉感。在他担任卫生委员期间,他能身先士卒,带领同学们积极劳动,班级的卫生工作屡屡得到学校夸奖。他也从中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信任,与同学们的交往也渐渐增多。

取经回来后,我与李冰进行了长谈,秘密策划竞选卫生委员的事宜。不几天,上任的他渐进角色,与同学们走到了一起。之后,他又身兼副班长一职,对同学更是关爱有加,与同学们一起劳动一起欢笑。

“探亲”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养成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好的。面对问题学生,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切忌操之过急,要时时关注他们,让转化教育持续下去。耗费大量精力、重点改造的“大人物”现在怎么样了?进步的势头是否仍在?与新班主任关系是否融洽?带着诸多问题,我会时常探访那些问题学生的现任班主任,相互“切磋技艺”、交流经验。

鞠成是上学年我班里一位问题学生,我与他的新任班主任坐到一起,“最近鞠成同学给你添麻烦了吧?”开始了我的“探亲之旅”。从前的他,课堂上毫无纪律可言,老师在台上讲他在下面讲,经常用小动作招惹其他同学,有时拽女同学的头发;课间,不是捅捅这个就是拽拽那个,班级里没有同学愿与他交往。查其原因,是他从小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老人只关心他的吃、穿,教育几乎为零,有时甚至包庇他的坏行为,这些纵容导致可以在他身上找到男孩子的所有缺点。我为他制定了帮教措施,有了好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表扬。经过了我无数次的提醒、鼓励,基本的规矩懂了,但好景不长,他的一些恶习又原形毕露。找他谈话根本不管用,当着我的面表现得很老实,但过后仍我行我素,屡教不改。

帮教措施用了很多,却总不见成效,但偶然之间的一个小插曲,改变了我们之间的敌对状态。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清理白色垃圾活动中,我惊奇地发现平时偷懒的鞠成竟然干得满头大汗。我揽着他的肩膀,说:“老成,你真棒!”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接下来的清理活动中,他干得更加卖劲。见他喜欢,之后我总以“老成”称呼他,看到他的点滴进步,我也总是高调表扬,看着他的变化,心想是我亲切的称呼“老成”起的作用?还是高调的表扬使他改变?细细想来当然不是,之前所做的都是在积蓄能量,而今天的亲切称呼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高调的表扬更加促进了他的进步。但是面对他的改变,现在就谈成功与否还为时过早,但我相信经过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他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男子游泳接力取得突破,由郝运、李昀琦、蒋海琦和新科奥运冠军孙杨组成4X200米自由泳接力队在比赛中史无前例地夺得了一枚铜牌,这是中国队在奥运会男子接力比赛中的首枚奖牌,书写下新的历史。其获胜的原因不言而喻,除每个人的速度之外,更重要的就是“交接棒”好。接力棒的移交转接好,因而技压群芳。体育比赛如此,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何尝不是这样呢?

4.问题学生转化案例 篇四

----潘华

转化问题学生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能否做好转化问题学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和班级的管理。

问题学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差或学业成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我班有个学生叫黄海涛的学生。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曾有偷盗、带手机、串通他人辍学、违规违纪等恶劣行为。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看到他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算了吧,或许他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不理他们的那几天,他便变本加厉地闹起来!此时我觉得逃避不了,必须面对现实。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一个让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一、问题的成因分析

针对黄海涛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问题来源于内因和外因,即自身内在因素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影响、社会的不良影响等外部环境因素。

1、自身内在的因素:他思维灵活,虽然接受教学的能力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形成了学习成绩差。

2、心理因素:由于过去“懒、怪”,一直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同时,教育者有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使他对同学、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

3、因为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思学习,贪图玩乐,迷恋上了电脑游戏、受其他辍学学生的影响。面对学业的持续不良,老师和家长在处理上显得不够冷静,往往是讽刺挖苦,指责训斥,靠权威压服。学校和家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造成他不健康的心理。

二、转化措施

1、家校联手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课堂,任何心理问题的产生都会与家庭相关、作为班主任要熟知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当然与家长建立必要的联系也很有助于管理孩子。对于问题学生更有必要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生及生活情况。

2、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安排品行好的学生同他俩做同桌、同铺。及时让同桌反映学习情况及思想动态。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

3、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问题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问题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因此,依据没该生的实际情况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我同科任老师不同时期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4、转移注意力

注意力不集中往往住就是个体注意的稳定性很差,在一个目标上停留的时间很短,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此类问题的表现常常是: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容易开小差,一事未完又换另一事,做事冒险或由头无尾,甚至是做出让人无法想象的事情。我班类似于这一类学生比较多,上了八年级班级整体运转情况良好,以前班委均有思想端正的学生担任,鉴于这种情况,我有意让问题学生担任卫生委员、纪律委员,课代表助理等,违规违纪学生情况统计员并在规定时间内对违纪学生进行问题处理。当然这一却都要有思想端正的学生做好监管。

5.问题学生转化案例及分析1 篇五

陈松英

从教二十余年,教育过不少呛学生,问题学生。回想起班主任的工作,能给我成就感的还是下面这个案例,它的成功引发了我很多思考并从中得到启示。

学生:王某

把脉:①知识基础不低。

②思维敏捷,思想成熟,个性张扬无拘,静不下心学习。

③逃课、抽烟、谈恋爱、时有赌博,并自有一套以上行为均属正常的理论。

刚接任该班班主任不久,便发现王某这个特殊学生。几乎每周一次思想教育,他总是当面答“好”,后面继续“恶劣”。教育是重复性的,我不记得对他教育过几次,现摘选其中自认为效果较好的三段记录,分析其转化心得。

(一)地点:教师办公室

老师:“昨晚你夜不归宿?”

王某:嗯(一副无所谓的表情)

老师:政教处让我通知你,按规定,你的住校资格被开除了,今天内你搬出学校宿舍。王某:„„

事实:早在昨晚科任教师通知我该生未到教室上课,我便已经试着联系他,其手机关机,我又联系家长询问情况,并告知:今晚他若再不归校,就会被政教处开出住校资格了。家长恳请我同意家长代请假,给他个机会,不然放到校外该生更容易惹事,更难管教。本着教育人的大原则权衡,我答应了家长要求,也找个借口和政教处商量好说法,三方“合谋”一场双簧。

王某:陈老师,可不可以给我点时间,忽然通知,我去哪租房?怎么搬?老师: 凭你智商,你昨晚决定夜不归宿前,肯定知道这个结局是意料中的吧。王某:„„

王某:老师,你知道哪有房子租吗?

老师:(语气和善)学校后的车团就有呀。(陈旧的土墙危房,有民工租住)不过我估计,你妈妈再恨你不争气也不忍心你住那样的地方出意外。团山也有幢回族房要租,你问问你妈妈意见(房租很高)

学生出去打电话,我大概也知道他妈妈会说什么——

“你不想读干脆回来好了,我供你读书还要租房养你大少爷?„„算了算了,你回来吧,敢什么都行,我不逼你读书了。”(一定是心力交瘁的语气)

王某:老师,我知道错了,也知道求你你很为难,可是,可不可以帮我找政教处的老师说说,我以后真的再不会危房住校规定了(此前和善语气正是为此铺垫)。老师:„„

沉默许久后,勉为其难地说:王某,除非我说假话说你请过假,帮你请假的学生等我尽早的课给我假条,否则,我帮不了。

王某:老师,拜托了,给我次机会。

下午,我通知该生:“你可以继续住校了,记住,你欠我,这个机会我是说假话换来的,而你知道,我从来很讨厌虚假。”

从此,该生再未违反住校规定。我又通知家长,规定其生活费,并将钱放我处,当天生活费当天给,杜绝其赌博恶习。

某段时间,王某上课不专心,常趴在桌上,“神游四方”,私下了解情况,知道他正和某班一女生“热恋”中。

老师:“谈恋爱了?”眼神严肃、犀利而坦然。

王某:„„嗯!

老师:王某,你长得很不错,个子好,人聪明,按你的思想,不谈恋爱估计又是什么浪费青春的论调吧?

学生无语。

“可是我想问问你,你想娶她吗?”

学生笑:老师,我才初中,哪可能。

老师:“初中毕业后呢?会娶吗?

学生:这个„„没想过,不可能吧。

老师:好,照你回答,也就等于,这场恋爱说白了也就一个青春故事,我想问问你,你准备为这个经历付出多大的代价?

学生无语。

老师:我以为,初中的感情是很纯美的,根本不是你们这样的方式,你们的态度亵渎了爱情,知道吗?真的喜欢,为什么非要在你们没有能力承受更多的时候说出来?为什么不任感情自然地朦胧自然地美丽?一份真正的爱情是可以经得住时间的,你们都是初中生,你还初三呢,我问问,在该为中考准备的时候你忙着恋爱,是想考不起了一起回去结婚还是等你考取了她落榜了你继续和她恋爱?

学生无语。

“如果你们都把它当游戏,那我倒很鄙视你,一场游戏的爱情,你这样一个看来潇潇洒洒的男生却迷在其中,啧啧,男生诶,你玩的这场爱情玩得也太没有面子了吧?多的话我不想说了,只给你一句:玩不起你就别玩,别让我看你一副为爱情要是要生的表情。”

此后,该生学习积极性很高。

(三)周日晚自习,我的。王某又没来上课,我忍住气打他电话。

接通后问“为什么没来上课?”

王某沉默片刻,语气低沉:“不想来。”我心中冷笑,沉着而问:“理由?”

“„„我心情不好”

我没说话,思量,听语气,王某似乎心中有事,我们自己也有心情很糟什么也不想做的时候,于是我说话了:

“你现在在宿舍吗?”

“嗯”

“好吧,那就自己在宿舍调节下,好好睡个觉,明天起来上早课,我挂了。”接着去查看,王某确实在宿舍。

两个月后,中考来临,该生考出了出乎很多老师意料的分数,上了大学。假期回来找我聊,他说:老师,你知道吗?你准我的那个晚自习假让我真正地知道你确实是为我们好,就是那次后我拿出了苦劲不顾白天黑夜地复习,还好,没有辜负你和我妈妈„„。案例分析:

1:“允许你的学生犯错”,关键是想办法让他进步。

任何老师都希望自己带的学生规规矩矩,努力学习,天天进步。但是,木偶人尚且有可能出现故障,何况是一群不定性的孩子。认识并接受这点很重要,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做前提,班主任工作会做得更到位些。

案例中的王某,年长班上同学,其思想成熟,对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看法,那些教条的理论在他眼里根本无半点说服力,面对这样的学生,你必须和他站在同一高度上。教育干脆,切中要害远比拐弯绕角更适合他。逼他改变,不如引导他主动承担,自愿改变。

该生有一定的人生追求,因为看得多,思考的也比别的学生多,也正因为如此,他表现的一方面是叛逆,一方面又不接受自己人生颓废。这点正是教育他的切入点。所以,他不会真的在告知开除住校资格后放任自己,不会在欠我人情后毫不珍惜我为之争取来的机会。这样的学生,在遭受某种打击后适当施压,绝对是一个规范其某方面行为的契机,生活费的限制和管理,尽管违背他无拘个性,却因为当时他处境特殊而被其接受,时间长了,也就引导其走上“习惯”之路了,赌博的机会降到最小。

2:要时代的眼光看你的学生——关于原则外的原则

我不知道别的老师怎么教育现代学生早恋。在我看来,当代初中生恋爱已经是我们无力管束的现象,以如在班会上不停地三申五令,令学生反胃,不如早早开设思想健康教育,先防备,提醒学生尽量别碰。学生不会都听你的,这个很肯定,对于恋爱了的,后来恋爱的,教师要做的,也许该是引导,单独引导学生(男女都包括)如何正确面对,如何爱好自己,保护自己。

案例中的王某,恋爱时并没有想太多,影响学习他也不自知,对他这样的学生,最好的方式就是分析利弊。他有不低的思考能力,听完自然会分析得失。而教师在这个过程要注意,要尊重学生感情,(尽管你认为那很幼稚)要中肯的角度分析,也别忘了剖析感情的阴暗呈现面,让学生真正懂得处理感情。我的方法也许出格,似乎无原则,没注意教师的“规”。但是,当一种思想和教育方法已经过时时,我并不会依然按章出牌,教育其实也需要结合时代更新,原则只有一个:尽量引导我的学生做合格的、健康的社会的人。

3:关注学生动态,用心宠爱,学生会在你的理解和帮助中变化成长。

爱学生,说来容易,却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的。为师者无不经历过学生阶段,所以,有什么问题发生,不妨从学生角度考虑考虑。还要注意,不要拿你以前的角度和现在的角度相比,毕竟,时代不同。结合时代爱你的学生,这点,很重要。

学生不在学校,教师寻找的心态不要单一的是为安全责任,本着真心关爱的态度,寻找中你会留意更多细节。找不到通知家长,这个是对着学生安全的负责的行为,必须做。与家长一起分析学生症结,是家长学校教育结合的一个途径,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寻到教育的最佳时机。王某夜不归宿去赌博正是这样的例子。

再如,王某直接说自己不想上课,因为心情不好。他的坦率估计会触怒很多教师,但是静下心来分析他语气,绝非挑衅,而是真实。准不准假就看教师的对学生的怜爱程度决定了。小结:

初中生思想日渐成熟,教育他们一定要学会站在他们的水平高度看问题,本着培养合格的社会人的教育方向,结合时代特征,这样你的教育智慧和技巧才会源源不竭。现在的学生有思想,不会盲从老师的指导,最恰当的做法是,将问题分析给他听,摆明利弊,引导他们自己选择。这样的教育手段很容易被他们接受并产生共鸣。

——别低估你的学生,别太计较他们惹是生非,善于剖析学生特点,找好切入点,重复后的重复,你会发现,你每一天的努力都在悄悄滋润着学生。

6.浅谈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意义 篇六

所谓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龄阶段学生相比,在学习、行为、心理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的学生。问题学生是当今教育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是各国教育面临的共同问题。问题学生其形成因素非常复杂,有家庭、社会、学校、综合环境因素,更重要的是自身的认识上的偏颇,缺乏顽强的意志以及抵制来自外界的诱惑等原因。在新一轮教学课程改革浪潮中,问题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越来越明显地凸现出来,成了摆在各班主任面前的一道鸿沟。如何面对这道鸿沟,作为班主任,不得不想方设法妥善处理。因为问题学生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构建和谐、上进的班集体,能否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都有着很大的干系。所以,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意义重大。

首先教育转化问题学生可以提升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从而给出问题学生以终生的影响。由于问题学生的复杂性、多变性,教师在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各种资料,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也获得了更多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这样一来,在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才能做到和风细雨式的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到从而收获预期的效果。古人云“信其道而亲其师”,在不知不觉中朝天的人格魅力应付得到提升。其次教育转化问题学生可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班集体虽说是一个大熔炉,可是对于那些“天马行空”式的冥顽不化的学生而言,要让他们完全融入这个集体,班主任必须得一番狠工夫,针对不同原因的问题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从而不断要求自己与班集体融为一体。值得提醒的是:班主任在与学生谈话之前,不能事先给学生贴标签,不戴有色眼镜,更不能气势汹汹地先教训,否则学生会表面服而内心不服,做法上与心育方法背道而驰,导致问题得不到期解决,反而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收不致预期效果。如果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摆正自己的位置,具有班级的荣辱感,班级难管理现象就自然消除。

再次,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及生活习惯。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班级的一些问题时常困惑着我们:一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可谓是佼铰者,可是见到他们就产生烦燥的心理,这原因实际上是教师自身给惯出来的。平时我们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关注较少,要求自然放宽一些,在其身上表现出来的一些不良行为被我们忽视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类学生就会滋生狂妄自大,惟我独尊的想法,进而我行我素,夜郎自大,昔日的好学生竟成了问题学生。对于一些有潜力的中等生,又寄予过高的期望,对他们常常管得过严,严辞相加,久而久之,逆反心理在他们心中蔓延,从而变成了问题学生。班级中原有的问题生以使我们焦头烂额,新的问题学生又应运而生。如果我们不讲究策略,构建和谐、文明、上进的班级集体就成了一句空话。班主任、科任教师只有采用因材施教原则,注重个体差异,个别进行,因人而异,使之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不断要求进步,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班风及学风。不管他们今后从事何种工作,具有了健康的人格,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最后,教育转化问题学生可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如果问题学生转化过来了,他们就能集中精力投入于学习中,并在学习中不断自觉纠正自身不良习性。只要学生能自觉地进行学习,教育教学效果就会自然提高。

7.教育案例——问题学生的转化 篇七

作为班主任, 既要在思想、学习行为规范上严格要求学生, 又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心和真情的关心, 正确把握好“严”与“爱”两者之间的关系。班主任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而对于中职学生来说, 学生转化工作又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难点。因此, 班主任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和转化, 使他们重新走上一条健康的成长之路。

一、对症下药

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教育要从心灵开始, 要消除“问题学生”对教育的抵触心理, 给他们以关心和爱护, 对他们的优点要充分肯定。

其一, 对待学生要真诚, 给学生多点关心和爱护。班主任要跟学生多多沟通, 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选择适当的教育时机, 用行动来扶植学生, 激发学生的潜力, 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 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其二, 自尊心是一个人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 是进步的动力之一, 表现为对个人的自我尊重, 也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权利和人格。班主任应当尊重、信任学生, 激发其上进心和积极性。在教育过程中, 必须做到“五多”:多个别谈话;多沟通家长;多表扬鼓励;多正面疏导;多指明方向。逐步消除学生的疑虑, 使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从而使他们树立起学习、生活上的自信心并迎难而上。在教育过程中, 对学生要求要适度, 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 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譬如:在挑选班干部时应尽量考虑安排一些有上进心的“问题学生”, 让他们也能担当一定的责任, 在集体中发挥他们的特长, 增强他们的正气。

其三, 每个“问题学生”多少都蕴藏着一些优点, 不引人注目的优势, 在某些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闪光点”。班主任要善于寻找和发现“问题学生”身上的这些“闪光点”, 用行动扶植他, 选择适当的教育时机。当发现某些特长, 要正确引导, 精心培育, 使之发扬光大。

二、耐心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保持耐心, 巩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良行为”的转变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地要求学生立马改过, 就算学生有心整改, 在转化的过程中也容易多次反复, 这是一种正常现象。班主任应该认识到, 学生的“不良行为”是长期形成的, 恶习较深的学生往往上进心弱, 有时抵制不了诱惑, 并抱有侥幸心理。这时更考验教师的辨别能力和忍耐力, 要再次耐心地开导教育, 在这个过程中, 一定要有满腔热情, 遵循教育规律, “反复抓, 抓反复”, 因势利导, 使平时落后的学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三、利用各种有利因素, 形成合力

中职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只靠一个班主任是远远不够的, 要与全班同学、家长、其他教师通力合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形成合力, 只有这样才能给平时落后的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转化环境。包括班主任在内的班级每位教师都要参与学生教育工作, 以饱满的热情对学生予以关心和帮助。其他教师在教书过程中要管教管导, 及时与班主任沟通, 反映学生的思想情况。

在学校教育转化学生的同时, 坚持家访, 齐抓共管。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步、不默契, 班主任的工作会前功尽弃, 所以应定期、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家访。班主任不但要与全体家长沟通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校表现, 还要及时记录、备查。同时, 对有厌学苗头、思想不稳的学生要实行随时家访, 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教师的身教就是无声的教育, 因为不带任何强制性, 完全是用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可以说, 身教是一种最具体、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直观教材。因此, “打铁先得本身硬”。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素质, 坚持不懈地致力于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 除了讲授知识之外, 还要注意学生思想等各个方面的转变, 注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 要与学生之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8.教育案例——问题学生的转化 篇八

关键词:转化;问题学生;教育本质;爱

2012年秋季,我所接任的班级有个名叫言翔(化名)的男生。他性格暴躁,脾气粗爆,嘴巴特别圆滑刁钻,自由涣散,上课迟到、早退,扰乱课堂,组织纪律差,值日、劳动等活动不参加。老师、同学稍有不符合他意愿的,他就出口骂人,甚至动手打人,是个典型的自我为中心、非常难管的“问题学生”,令所有科任教师、学校领导非常头痛。下面谈谈我对该生转化工作的一些做法,望能与大家共勉。

一、了解情况

我找他原来的班主任了解、掌握他的一些基本情况和特点,包括他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家庭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知根知底,为下一步与他交流沟通做准备。

二、制订目标

通过谈心发现,他有改变这种不良现象的想法,只是不知怎么改。针对这一现象,我就和他一起制订短期学习、生活目标,并让同学和班干部监督他的行为习惯和平时言行。可是大约过了一个星期,同学和老师都反映:他的各方面表现还是很糟糕,根本没有改过的迹象。后来我多次找他,对其进行耐心的思想教育,但是效果还是很差,他的不良行为还是没有一点改变。

三、约法三章

他每次违反纪律时,我都要进行“白纸黑字”的登记,以作为“证据”“备案”,并对其进行坦诚、耐心的教育。我与他约定:违反纪律到达一定的次数,就通知他家长到学校来协助老师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刚开始这一招果然很奏效,对他有很大的震慑力。可是没过多久他又开始原形毕露了。原因是义务教育法规定:不能以任何理由开除学生,他就紧紧抓住了这一点。为了能转化他,搞得我精疲力尽,烦透了。为此我曾经想“投降”——辞职不当这个班主任了。可是我又一想:我不当又有谁愿意当呢?还是继续当下去吧!也算是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一次机会吧。

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有一天晚上,英语老师在讲课,他在下面玩“举重”——拿着他的书桌在他位置不停举上举下,而且还喊出各种举重的叫声,搞得全班乱七八糟。后经我教育开导,他也没有改过意识,而且还与我狡辩。这回我控制自己,不生气,不发火(前面已发火过多次),而是亲自带其回家,与他家长一起面对面地耐心教育。整个过程体现出诚心、关心、爱心,让其本人及他的父母感受到老师的好意、老师的爱,用真诚的爱感化他们。经过这样反复的教育后,言翔同学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后来当我再次找他谈话时,他对我说:“老师,你放心,今后我会改正缺点,与同学们和睦相处的。”听了他的话我感到非常高兴,趁机对他又提出一些高要求,并让他自己制订一个学习上和行为习惯上的计划。在生活学习当中对他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我也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让其产生一点“成功感”。从那以后,他做事情比以前大有进步,有时候班级里的事情都能主动找我反映,在生活上有时也能帮助其他同学,与同学的关系也和睦了。说脏话、动手打人的行为明显减少,也开始喜欢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了,并积极参加体育球类运动。一个学期过去了,他现在的学习成绩明显进步,行为习惯也变好了,并形成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从本质上讲,教育坚持的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也是对生命的一种人文关怀。在当前现实条件下,无论采用何种教育教学模式,“爱”永远是核心所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年幼的学生而言,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事情,问题学生犯错的几率更大一些。在转化问题学生的过程中,应当抓住时机,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然而,宽容、爱好并不代表放任、放纵,而是在蕴含无限期待中教育学生、感化学生。

在问题学生的转化过程中,应当保持足够的爱心、耐心,在此过程中,爱是一种无穷的力量,同时也是沟通师生之间思想的桥梁和纽带。对于教师而言,只有满怀爱生之情,学生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真正从内心接受教师。实践中,应当善于捕捉问题学生的闪光点,而且还要保持持之以恒的态度和思想准备。对于问题学生而言,虽然他们身上有很多不良习气,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转化过程也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当前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尤其是问题学生,其个性更加鲜明。基于这些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在转化工作中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帮助,欲速则不达。凡事都要有个过程,要给问题学生一个再认识、再改过的机会,有针对性地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及时给予引导,使他们在认识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改正缺点。从某种意义上讲,能转化好一个问题学生比培养出一个高材生更有社会意义。

9.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 篇九

帮助问题学生建立自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我在帮助问题学生的时候要根据他们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例如:我班有一名学生,老师说的话,他总听不明白是什么。平日里非常好动,上课时一不留意,他就离开座位走到别处去。上课精神不集中,愿意跟同学打闹,遇到事时总是斤斤计较,作业书写错误百出,多次批评教育也不见效。一年级时,连最基本的数数都数的丢三落四。很多同学都不愿意跟他玩。

经过长期观察我发现,由于他母亲在制衣厂上班,白天上班,晚上还要上班,所以平时很少时间检查他的作业,成绩越来越差。这样,上课时听不明白,上起课来就感觉很没意思。所以上课时才会那么好动。

明白了他出现问题的症结之后,我仔细分析,认真琢磨。改变了原来一味的批评教育。采取了指导、说服、鼓励等一系列方式。在语言沟通上,我说话时尽量以最简洁、明白的语言与他沟通。说完之后,先问问他听明白了没有,如果没听明白再说一遍,再不明白就换一种他能接受的方式说。还鼓励他遇到有不会、不懂的地方要跟老师说。每次做作业,我也总是把他叫到我的跟前,让他在我的帮助和指导下完成各种作业,开始的时候,他总是出错。有的时候说七、八遍还是不明白。有的时候看到他这样真的很生气,但更多的着急,怕他这么小就跟不上,以后的学习就更加困难了。在担心之余,我还在不断寻找各种方法。

我首先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让他的家长尽可能抽多些时间在家时指导他写作业。这样家、校联合教育,可以更好的帮助他取得进步。

在做题时看到他的点滴进步我都会及时表扬。他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由最开始的惧怕到在我旁边写作业到现在只要一有作业就主动到我这里,有的时候我看他完成得很好,让他回到座位去写,他也不肯离开。我知道他在进步,他对学习的热情也在一点点高涨。现在他上课不再到处走动,每次作业也都能比较认真地完成了。他的点滴进步不仅他自己感受到,就连以前不愿意跟他一起玩的同学也感受到了,他们发现他进步了,都很高兴地跟他一起玩,还有学生说要永远跟他当好朋友。同学的支持与关心更加增强了他的自信,他也表示:今后一定好好学习,上课认真听讲,再也不在上课时离开座位到处走了。

10.罪犯个别教育转化案例 篇十

罪犯李某,男,xxx年X月X生,籍贯XX,家住XX。(基本情况介绍:)

该犯自投入改造以来,心理严重失衡,心态调整较差,脾气暴躁,报复心强,改造成绩一直不理想。2010年该犯妻子提出离婚,对其打击很大,犹如晴天一声霹雳,本就报复心极强的他,无论是在给妻子的信中还是在与他犯聊天时,都扬言要不惜一切代价对妻子进行报复。监区民警结合该犯日常行为表现、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其妻子提出离婚后该犯的言行表现,确定该犯具有脱逃、行凶的危险,决定将其列为B类危险罪犯,实施重点教育管理。

经过教育矫治,该犯的危险已经消除,监区也撤销了对该犯的重点管理。迄今为止,该犯能安心改造,未出现任何违规行为,保质保量完成劳动定额,并能积极主动维护监规纪律,规劝他犯,踏上了积极改造之路。李犯在罪犯中具有一定的典型,如果引导不好,极有可能成为抗改分子,其危险性会成为一颗不定时炸弹。对其教育转化,堪比马拉松,时间虽长、工程虽大,但还是比较欣慰。总结以下几点便是:用心对待、区别对待、相信没有天生的烂果实、方式可以改变结果。

11.教育案例——问题学生的转化 篇十一

关键词:赏识教育;问题学生;实事求是

用赞美来教育学生。这和我们传统教育的“严师出高徒”是完全不一致的,这使我联想到了我的课堂上的“问题学生”,这些学生对信息课毫无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完成课堂练习,睡觉,走神,更有甚者打扰其他同学,对老师的耐心教导置若罔闻,任凭老师“磨破了嘴,操碎了心”,软硬兼施,“恩威并重”,依然是我行我素,一副很无所谓的样子,让很多老师都束手无策,因此转化“问题学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问题学生“问题”在哪里

对问题学生这个概念是很难下定义的,我们应该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来理解和看待,它是衡量学校教育工作与学生的重要尺度和依据。国务院在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會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对问题学生做出一个初步的定义:问题学生是指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差或者某些方面相当差的学生。从外延方面看,可以包括形态、生理、心理、品德等水平的差异。比如,有些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道德水平等一方面或多方面偏差正常的学生,在他的行为、语言等方面就让老师头疼,令同学不屑。在传统方法对这些问题生已经不起作用时,赏识教育是怎样的呢?

二、何为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起源于日本著名儿童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他发现日本教育出了大问题:小时候,孩子们的眼睛是亮晶晶的,可上学后,就慢慢地变得黯淡无光。他说,日本的教育已经把学习由人世间最大的欢乐异化成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铃木深入地发现,在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父母的心态最好,家中总是充满了欢乐。因为父母总是用最得意、最欣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也就是这种欣赏、夸奖、鼓励,使每个孩子在毫不费力的情况下掌握了口语这种很难的语言形式。铃木由此得到启示,他想:这能不能用于孩子的小提琴教育?能不能把它用于孩子成长的其他阶段?铃木一经运用,便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为日本培养出了一大批与童年莫扎特相媲美的小提琴神童。

三、赏识的注意事项

1.实事求是

既不滥用赏识,又不吝啬赏识,更不能错误地把学生的特点当缺点;夸奖要适度,对于其良好表现,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不能事不分大小,都做过度的夸奖。因为不切实际的过度夸奖,容易造成虚荣心的过度膨胀,效果适得其反。

2.全面对待

在赏识教育中,并不排斥批评。教师既要充分发掘“闪光点”,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分清荣辱。只是赏识和批评的侧重点不能倒置,赏识要讲究方法,批评应考虑艺术。这样,才能使问题生及时得到鼓励,又能知道自己行为的缺点,更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总之,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父母和老师!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老师、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学习不良时,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老师更多地看中学生的一次成绩,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在大力推广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学生的信心,已是大势所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条著名的教育原则:“让每一个儿童都能抬起头来做人。”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让我们行动起来,赏识学生,给学生的心灵一片蓝天,鼓励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让我们的课堂上永远没有问题学生,让我们的学生都能满怀信心地走向成功,走向未来,迎接世纪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周弘.翘起你的大拇指.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

[2]刘秋菊.一种富有魅力的教育:赏识教育.科学教育,2008(02).

[3]赖举梅.浅谈赏识教育在现代教育教学中运用.龙岩学院学报,2006(06).

[4]刘天骄.论卢梭的儿童教育观.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4).

12.教育案例——问题学生的转化 篇十二

1. 爱是一切“攻心”方法的出发点和回归点

第一次接手一个初三的C班 (即A、B两个层次的学生筛选完剩下的学生所组成的班级, 其中大部分学生是问题生) , 我用的见面语是这样的:“初三的一整年, 是我们人生第一个关键时期, 它足以影响到我们未来的人生的走向, 也是整个初中最苦的一年。过去我们当中曾有的迷惘、徘徊、沉睡、甚至荒唐, 我想肯定有许多同学在后悔, 我们既往不咎, 重新开始。当我们收拾好心情, 抬头一望, 太阳正从东方喷薄而起, 新的一天又来临。我们组成了一个崭新的集体, 在你们眼里, 我是一个新的老师, 在老师的眼里, 你们更是崭新的自我。我们劲往一处使, 汗往一处流, 泪往一处涌。你们有进步, 哪怕只有一点点, 我也会和你们一起高兴, 一起欢呼;你们做错了, 我会难过, 甚至流泪。记住, 你们不仅是我的学生, 更是我生命里一群难忘而珍贵的伙伴, 我们一起风雨同舟, 共同向前。”全班报以热烈的掌声。

长期以来, 问题学生的心里装满了批评、指责、讽刺、惩罚等等的阴影, 他们的心灵或许都有深浅不一的伤痕, 我这样的一番“攻心”, 话里有针对, 有理解, 有期待, 有尊重, 更有关爱, 学生的心湖激起共鸣的涟漪, 为以后的教育管理开了一个好头。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 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 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很难想象, 一个失去关爱的孩子身心能正常地、健康地成长。问题学生, 纵使有一身的问题, 但他们本质上还是个孩子, 这样的孩子更需要关爱。作为一名班主任, 首先应该是爱孩子, 另外, “攻心”之前, 老师还得了解学生心理, 要从爱护学生的出发点研究学生, 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 知己知彼, 招招对心。如目标不明、方向不清, 到头来只会事倍功半甚至一无所获。

2.“攻心”, 老师要能驾驭自己的心灵

人, 都是有弱点的。当看到难以容忍的错误时, 难免心头火起, 甚至情绪失控, 与对方发生冲突。但为师者决不可如此, 否则只会使双方失去理智, 问题恶性升级, 把自己和对方逼进僵局。因此, 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修养, 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

一位屡次惹事的学生和其母统一口径欺骗老师和全班同学, 把因打架而头部受伤缝针说成是在家里摔伤的。当时我克制住内心的震怒, 没有揭穿谎言, 而是买了营养品和班上的同学一起探望那位学生, 帮学生和其母亲圆了一个谎。我想:当他们母子俩感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时, 他们还得到了做人的面子和尊严, 还为他们提供了自我反省的契机, 这远比揭示真相更富人性化。

教师要在一些非常时刻能驾驭自己的心灵就必须修养到家, 宽容为怀, 如此才能为学生撑起一片自省的天空。宽容豁达是襟怀坦白, 与人为善, 是真诚的体现, 是内涵丰富的象征, 它绝不是懦弱和迁就, 不是姑息和放纵。宽容需要博大的胸怀, 需要饱满的知识和丰厚的阅历。恰当的宽容, 更凸显人格的魅力;恰当的宽容, 是更高级的教育。

有些教师能够给学生以终生影响, 如藤野先生之于鲁迅, 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是藤野先生所具有的人格魅力, 这种人格魅力当然不是做出来的, 它是一种道德修养, 一种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

3.“攻心”一定要善于随机应变

学生的心理是千变万化的, 这一点在问题学生身上尤其突出。在一些具体场景中, 常会有突发情况发生, 当学生的心理发生变化时, 许多时候是要突破传统思维, 打破固有平衡, 才能寻求出奇制胜的办法。另外,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 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因素也很多, 教师不是圣人, 不一定能够洞悉一切,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应对就更加显得重要了。

2005年中考最后一天, 我班里的Z、Y两位同学把另外一个班的W同学关在厕所里殴打, 原因是考科学时, 坐在Z同学旁边的W同学没有给Z同学抄答案, Z同学打人后还威胁说等成绩出来后还要找事。我意识到这一事件的特殊性, 常规的处理难以奏效。原因有几点:第一, 目前最重要的就是保护W同学现在乃至以后的人身安全;第二, 学生当时相当于毕业离校了, 常规的处理对于Z、Y两位同学无关痛痒, 他们不在乎初中毕业证;第三, Z、Y两位同学长期缺失家庭教育, 家庭的力量难以指望。经过和W同学的班主任进行沟通, 我们确定了具体的办法就是“法制攻心”:第一, 让W同学一个从事刑侦工作的舅舅 (实际上是我的朋友) 为外甥撑腰介入事情的处理;第二, 用法律的威慑力震慑Z和Y两位同学;第三, 用真情和道理来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事实证明:我们用这种方法达到了教育目的, Z和Y同学当场给W同学道歉, 三人握手言和。事后, Z和Y同学分别给我写出了近千字的检讨 (这并不是老师的要求) , 并通过电话再次给W同学道歉。

教育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尤其是问题学生的教育, 绝对不是单纯地用“是”或“否”就能给出全部答案的。我们常常感慨问题学生难教, 其实, 很多时候, 冷静思考, 答案就变得很简单, 既无需那么多条条框框, 也无须那么多顾忌, 只要牢牢记住教育目标, 符合实际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有效果的手段就是好手段。

4. 唤醒学生自我反省意识, “攻心”更见奇效

我曾处理过因课堂的吵闹使任课老师不得不停课来告状的事件。当时我没有严厉批评吵闹的学生, 而是沉痛地在班上做检讨, 一是没能为上课的老师提供一个正常的授课环境, 二是没能为班上许多有心学习的同学提供正常的听课环境, 三是没能教育好一些习惯吵闹的同学。教育效果超乎我的预想, 老师的检讨唤醒学生们自我反省意识, 事后所有一切补救措施全是他们自己完成。

自我反省实际上就是自我教育法, 就是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 启发矛盾双方多作自我批评, 找出矛盾产生的主观原因、自己的过错、自己应负的责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等, 从而有效地解决矛盾。采取这种教育方法, 可使受教育者转化为自我教育者, 变“他教”为“自教”, 变矛盾双方的互相指责为自我反省, 变被动受罚为主动承担责任, 从而使矛盾双方以自己的宽怀大度换得对方的理解和宽容, 化“干戈”为“玉帛”。这样, 不仅解决矛盾, 更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增强, 主体作用得以发挥, 思想道德素质得以升华, 受益终身。

5. 处理好“攻心”与惩罚的关系

第一, “攻心”不排斥惩罚。教育, 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和风细雨。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惩罚对问题学生同样需要。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不惩罚的办法只是对破坏分子有利, 如果学校中没有惩罚, 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保障。”3次受美国总统邀请带学生作客白宫, 创造问题学生教育传奇的美国明星老师罗恩·克拉克在他的教育方法里就有不少惩罚的手段。教育中的惩罚必须是本着可接受性原则和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如魏书生用唱歌来惩罚就是很好的办法。

13.问题学生教育案例 篇十三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如何提高整体素质,那就是必须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在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中,班主任除了倾注爱心,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抓好反复教育外,还要注重后进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案例介绍

小林,男,六年级学生。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逐步下降。我发现在课堂上他的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有时干扰同学上课.单亲家庭,父亲没读过书.也没有心思管他,似乎对他放弃了。二.案例分析

产生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家长方面,家长都较为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这样,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但在教师和家长的眼里,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2、学生方面,农村学生纯朴、善良固然是其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少人管教,懒散的缺点。放学后自由的时间较充足,活动的空间大,自有他们的自由天堂,所以学习上的事常常因为现而忘了。有的孩子对于挫折的归因总是倾向于外界或者他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推卸责任、怨天尤人的不良习惯。三.辅导策略

而针对问题学生的情况,我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教育教学活动。

1、个别谈心:我经常与其个别谈心,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2、注意多表扬。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

14.问题学生教育案例 篇十四

经过观察和了解我发现,由于他母亲经常不在家,和他的沟通很少,从小就没有好好的管教,使他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他的父亲倒是总是在家,但是没有工作每一天混日子,他以前的生活和习惯对孩子的教育造成的结果是孩子越来越喜欢暴力解决问题,不能吃一点亏,孩子的逆反越来越严重,致使孩子对家长和老师的话都听不进去,孩子的想法都是社会青年那些小混混的想法,每一天玩、打架就是生活。

明白了他出现问题的症结之后,我仔细分析,认真琢磨。改变了原先一味的批评教育。采取了指导、说服、鼓励等一系列方式。在语言沟通上,我说话时尽量以让他比较能理解的语言与他沟通。还鼓励他遇到有困难、想不通的地方要跟老师说。在担心孩子的思想教育之余,我还在不断寻找各种方法。

案例分析:

一、“三结合”教育转化学生

我首先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让他的家长尽可能的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心中所想同时想办法转变过去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这样家、校联合教育,能够更好的帮忙他取得进步。

学校的领导和教练们也做了超多的工作,由于众人的参与让学生的问题转化工作逐步深入,良好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在班级工作中我也开展了很多适合孩子的活动,其中读书角、五子棋、象棋比赛等让学生们当然包括他有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不管怎样说他总是孩子,童真和幼稚还是存在的,他在读书过程中能安静下心来,能从书中找到些能吸收的东西;在棋类比赛中,他的聪明脑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成了班里的佼佼者,并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奖励。这对他来说是很久以来都没有过的感受,我能从他的笑容中看到自豪、骄傲、开心的多种情绪。他开始融入群众并感受到了群众的力量和在群众中才能得到的快乐和幸福。

的3月,应教育办公室的号召,我们学校也开展了活动,活动资料是去深圳的欢乐谷进行考察、探索和学习。他的父母十分支持这项活动,用心让他参与了,在行车的路上,他和同学一齐聊天,谈孩子们自己的话题,能够看出他的喜欢和快乐,一路都笑容满面的。生存岛到了,大家兵分几路经过了爬、攀登、跳跃等不同的活动项目,他都和大家一齐,虽然满头大汗的但是我感受到那笑容是真诚的!到了自己动手的环节,他在老师的带领下和同学、伙伴一齐制作石膏像、制作泥塑、制作印章甚至编制中国结和制作插花,蛋糕和冰淇淋虽然没能自己亲手做,但看着工作人员的动手制作他也跃跃欲试,尝到了好吃的东西时候那兴奋劲是没法用语言形容的。。。虽然仍然能够看出他的问题,比如爱恶作剧、抢同学的吃的、搞怪、吃饭不知谦让喜欢吃独食等让其他学生很不喜欢,但我相信他的内心在逐渐软化,他就应找到了群众生活的乐趣和幸福感,照片中大家一齐开心、逗乐、好玩的影像是学生真实的`记录!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看到他的进步,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学生的问题虽然有时让我们很头疼,但是只要我们用我们的爱心去关心他们,教育他们。运用科学而合理的方法去引领他们,帮忙他们从自己的点滴进步中寻找自信,那么,他们是会不断取得进步,最终从问题中走出来的。

尤其这次的社会大课堂活动让我这个班主任和老师、领导们看到了期望,学生的问题转化工作是不间断的更是不容易的!

对钟小强同学的反思和学习作总结:

一、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不能少,不仅仅是指班级里不缺少学生的数量。而是指他们都能在教师的教育下取得进步。不让任何一个人落后或掉队。虽然这样做会花费我们超多的时间,而对学生来讲,就有着更大的好处,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一生。

问题学生也是学生,他们同样有受教育,被关爱的权利,我们不能剥夺学生这种权利。只有我们心中有爱,才有拯救那些问题学生,帮忙他们从问题中走出来。我们不能因为学生一时的问题,就否定他们的存在,或是忽视他们的存在。这样都是不可取的。

二、教育从了解开始。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论语》中也有一句话“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人往往因为无知,所以狂妄;因为不了解,所以偏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往往会构成一种思维定势,以为自己教学生的时间越长,越能了解学生,越有资格给学生下结论。实际上,时间的累积并不代表了解的加深:其一,教师的工作往往只能探测到学生某一时段或某一领域的潜力,并不是全方位的;其二,基于各种因素,学生往往会约束自己,伪装自己,教师所看到的并不见得是学生真实的状态。其实“问题学生”并不像我们认为的有那么多问题。

他们多数只是某一方面落后。昔日冷眼中的瓦特、讥笑中的牛顿、愚笨的爱迪生,不是都成了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了吗?这还不足以给教师们以警醒吗?我们不能早早地下结论,早早地摇头叹息。

三、自信,是问题学生进步的催化剂。

教师们应对的差生,往往差的不只是学业,还有行为习惯、技能技巧,所以他需要的帮忙很多很多,我们根本就来不及也不可能一一弥补,只能给予他最最需要的东西,那就是培养他的自尊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问题学生来说,他们往往缺少的就是自信。对于问题学生来说,由于某些问题的存在,很有可能经常受到各种批评、指责、更有甚者或是被冷落。做好问题学生的工作,不仅仅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应尽义务,更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育人质量,维护校园稳定和谐的重要工作。

帮忙问题学生建立自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因为问题学生出现问题也不是一日、一时。而是长期在不良的环境或是家长应对孩子错误时不当的处理方式,而出现的不健康或是不正常的行为。所以我们也要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任何有助于帮忙学生的方式、方法。我们在帮忙问题学生的时候要根据他们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15.教育问题学生案例分析 篇十五

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是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只有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才能使之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下面通过具体的教育案例进行分析。

我班有个学生小雨。他刚刚进入初一时,可以说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名”。每天不是任课老师就是学生向班主任告状,上课缺乏组织纪律性,随心所欲。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于是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小学的班主任老师。我心里想,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我和气的问他:“你为什么会恨那个老师?”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她常常批评我。”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小雨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以情,晓之于理”,促使他主动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他从与其他同学交朋友做起,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小雨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

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介,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批改他的作业时,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争取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教育、转化一名问题学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想终会有所收获。

李健

16.如何教育问题学生-后进生转化 篇十六

对于问题学生,作为班主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待“问题学生”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和他们谈心,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真心为他们着想,让他们摆正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的心态,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让他们找到心理、思想、体力的合理释放点,比如:当值日小组长,当科代表等等,他们大多有一种号召力,如果恰当地利用他们的长处,值日肯定能完成得很出色;作业保证收得又快又好。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这些所谓“问题学生”多有一些逆反心理,班主任不要觉得自己高高在上,采取强制措施,那样即使能服的住人,也服不了他们的心,甚至会有更严重的对抗。

2、对待“问题学生”要有充分的信任、尊重和理解。高尔基说:“谁尊重孩子,孩子就尊重谁,只有尊重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好孩子。”优等生和所谓“问题学生”有了错误,班主任在处理过程中要一视同仁,惩罚合理,不要在态度上和惩罚上有什么不同,面对有错误的优等生不予批评,不了了之,而对“问题学生”却大训特训,狠批一顿,这是教育的一个误区,千万要不得。要给予“问题学生”更多地尊重信任与理解。

3、对待“问题学生”要给予比普通学生更多的爱。可能一提起“问题学生”,很多老师就爱不起来,这也是教育的一个误区。多看他们的优点,少看缺点;多鼓励,少批评。给予他们的爱要多一些,用真心、真情去打动他们,感化他们,就会使他们改掉恶习,走上正轨。

4、对待“问题学生”要给予一颗宽容的心。“问题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难免会脱离老师思想里的那个“圈”。据研究表明,小时候唯唯诺诺,“特别听话”的孩子,长大了很多都不会有大出息的,反而从小表现出很多问题的“问题学生”,只要本质不坏,长大后很多人都会做出一定的成绩。多给学生一些自己的空间,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宽容一些,不必太苛责,只要他们的做法不出“大圈”,不出“大格”,不必太过限制。

5、对待“问题学生”要坚持做到“三不”。不挖苦学生。当学生做错事时,要耐心开导,不挖苦、不训斥,不拿大话威胁恐吓。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如有的学生因作业没写好,或没有按要求去做,要单独找他谈话,帮他找出原因。不心罚。“心罚”即对学生内在心理和精神的惩罚,它是与体罚相对应而言的。比如,有的教师说学生“生来就不是读书的料,还有脸往这儿坐。”“灌铅的脑袋!”“死木头疙瘩!”……这种心罚的副作用很大,学生觉得侮辱了他们的人格,刺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就会与老师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6、对待问题学生要做到家校联系。人们常说,家庭是儿童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孩子成长的环境,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和家庭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仅靠学校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的关心,社会的关注。因为家庭成员的劣习或家庭结构的剧变,社会的不当舆论导向或某些不正之风,都可能引起学生的不良行为,或使“问题学生”出现反复。现在的年轻父母,在如何教育子女成材的问题上,许多人摆脱不了旧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上走入了误区,使孩子无法健康成长。我们不无遗憾的看到一个个盲点在闪现:有些家长本身素质不高,自身有失检点,醉心于金钱、酒桌、舞场,整日玩牌、打麻将,使子女身受其害,甚至染上恶习;(后进生转化)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放纵、娇生惯养,或者过分苛求,期望值过高,而教育方法又过于严厉,体罚、软禁等方法层出不穷;更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社会;有的家长忙于赚钱等事务,认定“树大自然直”的说法,轻易的放弃了为人父母的神圣职责。由于家庭教育的原因,以及学校教育中的不当措施,才出现了一部分学困生和问题学生。对于家长来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会欣赏孩子,提高孩子经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健康的心理,放开手脚,尊重孩子的意愿,与孩子一起学习,做出榜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因而转化“问题学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才有可能奏效。

上一篇:新课程高中语文小说课堂教学的探索下一篇:扶贫创业项目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