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实施论文(17篇)
1.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实施论文 篇一
谈在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实施
太湖乡中学
谢泽平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当前我国基础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素质教育应运而生,它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培养学生认识、发展、创造及动手能力,在化学教育中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位。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词:素质教育
化学教学
创新能力
一、教师自身素质的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首先改变教师观点,明确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才能适应21世纪的发展的需要。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从提高学生素质出发,把教学内部规律和教育目标,及把为什么教作为怎样教的出发点,确立以升学为本,教为学服务的意识,同时大力改进课堂教学。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对象都在变化,课堂教学就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适应培养目标的需要,勇于培养探索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
教师要树立新型的人才观。过分教师的人才观过分强调共性,往往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这种人才很难适应科技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为此,现代的化学教师必须树立不居一格的人才标准。不但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而且要真正把创造性、创新精神作为衡、培养人才的一项核心内容。在化学教学中要积极鼓 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敢于开拓、勇于创新。
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广博的知识和素养。化学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化学科学素质、化学文化素质、化学技能素质、化学应用素质、化学思维素质。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才能适应化学知识的积聚增长,了解化学发展的方向。专业水平不高的老师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当今社会的发展,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不断融合,这种趋势必然会在中学化学教学内容上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未来的化学教师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广博的相关科学知识。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高考大纲对学生从数学物理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也反映了当今科技时代对化学专门人才的综合素质的要求。
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具有较高的教学技术。化学教师要熟练运用化学教育科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并在化学教学中锻炼自己的教学技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课堂教学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和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采用最佳教学手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课堂教学,使教学活动其真正建立在学生自己活动自己探索的基础之上,为学生思考探索发明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如为了探索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然后得出实验结论。在讲离子反应时,教师可设计多媒体动画,让学生总结出离子反应的实质。
二、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要培养具有适应未来挑战, 有开拓进取精神,有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只有让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要结合实际,把将要发现的知识,跟社会主义建设相联系,跟日常生活相联系,跟近代科学相挂钩,从而使学生认识“发现”的价值,形成良好的内在运动,进一步迸发出探索的热情。如:在学习溶液的酸碱度时,可引导学生通过自然界花色的变化,与周围环境的酸碱性有关系。又如在讲缓慢氧化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苹果和茄子在空气变色的原理,及家里收集的谷子为什么一段时间以后会有热量,还有酿酒的过程等生活的例子。又如开启汽水、啤酒瓶塞后气泡溢出,炎热的夏天池塘、水坑内泛起水泡,夏天鱼易浮在水面上层这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解释气体溶解度随压力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通过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换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必然会使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素质教育靠拢。
三.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不仅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所以教师首先转变思想,明确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然后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指导学生:①明确观察的对象;②怎样观察;③怎样设计实验步骤;④怎样操作;⑤怎样处理实验中出现的异常 问题;⑥怎样书写实验报告。
教师应改革实验,精心设计实验,从一些奇妙的化学现象制造悬念,设置情景使学生产生急于探究化学原理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象“绪言”课,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一堂,他们怀着一种激动好奇的心,睁大眼睛看“化学”。这种好奇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时机,所以在这节课里设计一些趣味实验:①象白纸写字(课前用酚酞试剂将字写在滤纸上,实验时向滤纸上喷洒氢氧化钠溶液);②用碘蒸汽做指纹实验;③烧不坏的手帕(将浸染了70%的酒精溶液的手绢燃烧)④魔法点灯的实验,能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去探索,去刻苦努力学习。然后教师再精心演示实验,如有些实验须提前准备,如二氧化碳使浸有紫色石蕊试剂的干花变色,如果干花浸染的不到位,实验现象就不明显。教师规范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化学现象,认识化学本质,归纳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可以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的能力。化学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探究去解决问题。如:湿润的石蕊试纸放在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上方变红,而干燥的蓝色试纸不变红,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 兴趣和欲望。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将探究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突出实验的创造性,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氧气的制取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设计:实验室制取氧气需要哪些化学试剂(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过氧化钠和水)?它们在哪些仪器中进行反应(试管、烧瓶、烧杯等)?怎样才能易于收集氧气(排气、排水)?这样的实验设计将装置原理蕴涵在探讨设计之中,既具启发性和探讨性,又包含了创造性思维训练,而且融问题、讨论、尝试、操作于一体,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意识”,同时又训练了思维及科学方法,增强了实验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深挖广掘,创设创造教育情境。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刺激思维的情境,设计创新型教学程序,对学生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使课堂上充满积极的创造氛围,从而把创造教育的内容灌输给学生,最后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进而发展成为创造素质的目的。例如关于酯的概念的教学中,酯的定义为“酸与醇的反应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但氢卤酸在一定条件下与醇反应的产物却是卤代烃。通过引导,师生共同归纳出酯的更确切的定义:“有机酸或无机含氧酸与醇反应生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称为酯。” 评史论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高中化学中,结合教材,有意识地介绍若干化学史,化学家获奖情况及最新科研成果,向学生讲述科学家的奋斗史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品质及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例如,在硝化甘油的知识的教学中介绍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如何经历艰险,冒死研制成功烈性炸药——硝化甘油,并在化学上有许多发明创造,在各国共取得三百多项专利权,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逝世后,还把其创造的巨额财富部分捐献给国际社会,设立诺贝尔奖,奖励对人类有巨大贡献的人。其中获此殊荣的华人得奖者已达六位之多。激发学生青年时代认真读书,打好基础,将来像他们那样发明创造,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为祖国、为中华民族争光。又如在有关碱的知识的教学中,介绍我过著名科学家侯德博士,求学时创清华大学十多门功课门门满分总分一千多分的奇迹,走出社会后通过不断努力,创造“侯式制碱法”这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制碱法,第一次在世界现代先进科技领域中,有黑头发
黄皮肤的炎黄子孙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中华民族中的“科技泰斗,士子楷模”。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最终要通过教师的活动来实现。教师思想观念,教育观念转变了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有保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题教学结构,使素质教育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提高全民素质,振兴中华为己任,在工作中作成开拓性创新性的贡献。
2.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实施论文 篇二
国际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 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所在是跨世纪综合型人才的竞争, 因此对当今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体现在物理教学中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及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物理研究的科学态度和掌握物理研究的科学方法, 既要学会从日常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 又要学会应用学过的物理规律去解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现象, 即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让理论指导实践, 让实践检验理论。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成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一、通过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 人类所有文明创造的潜能都不是课堂上讲解出来的。古人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条件。同时素质教育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使受教育者能主动学习, 主动发展。在物为认识主体的一个内驱力, 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活动必须有一种情感的力量所激发, 一个人从来不想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 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得引起学习动机, 学生对物理学习发生兴趣, 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物理现象的展示、实验现象的发生等, 都要让学生注意观察, 掌握现象的特征, 开始认真地思考和猜想、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 然后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展开广泛讨论, 通过现象, 抓住事物的本质, 这样就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进入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 加深理解。
二、利用物理素材进行爱国主义和道德品质教育
物理课本中涉及我国古代的《梦溪笔谈》《齐民要术》《墨经》等著作中有关科学技术的论述, 在当时都处于遥遥领先地位。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更是举不胜举。回音壁、地动仪、小孔成像、沙漏等论述, 无不闪烁着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火花。我国发明的活字印刷、火药和指南针, 英国学者培根认为:“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 没有一个帝国, 没有一个学派, 没有一颗星星能比这三种发明对人类事业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些无不说明我们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我们的祖先是勤劳智慧的祖先, 我们应感到无比的自豪。
在科技方面, 我国现代的成果, 特别是在尖端技术方面的突破项目越来越多:在新能源领域尖端技术项目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重大课题;由上海交通大学与山东东岳集团联合研发的全氟磺酸树脂及膜项目, 一举打破了30多年来美国的技术垄断, 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拥有离子膜生产核心技术和产业化能力的国家;超导体研制水平、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研制成功;核电站、岸式泼力发电站的研究等, 无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些强有力的事实, 坚定了同学们的民族自信心。同时, 多介绍物理学家的传记、史话和成就,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赤子心。
三、通过物理教学,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必须融会贯通于实验教学中。实验既是科学知识, 又是科学方法, 进行物理实验就要求有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在演示实验中, 教师全神贯注地操作实验, 学生被实验现象所吸引, 尤其是学生为实验的成功与挫折而惊喜和焦虑的时候, 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实验的科学态度。
专心致志、严谨和勤奋刻苦的科学态度与坚忍不拔的毅力, 是所有有成就的物理学家共同的优良品质。如, 法拉第刻苦自学, 经过十年的反复实验, 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等等, 这些事实, 对培养学生质疑、求实、进取、严谨、坚持的科学精神有非常良好的作用。
3.素质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篇三
一、教学目标素质化
体育课的素质教育首先体现在学习目标的达成上。就课堂教学而言,目标是方向、是灵魂,是上好课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是觉悟素质目标,包括体育课上的思想教育、学习练习上的品质教育、学科上的思维教育。如体育课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体育教材内容很多,有的教材本身思想性很强,有的则不明显,这样就要求教师能够结合不同教材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队列队形训练中,培养学生行动听指挥,做到“快”、“静”、“齐”。在耐力跑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游戏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等集体主义精神。这样,每一节体育课都能做到寓德育与潜移默化中。二是技术能力素质目标,主要指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方面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定长期目标和计划,形成竞争意识,落实近期目标,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学生今后成长打下基础。
二、课堂结构优质化
要优化课堂结构,就要在《大纲》要求下,研究教学内容的安排,训练内容的安排要精、要恰到好处、要在点子上,要求教师把内容教“活”,让学生学活,使学生感到上体育课不苦燥无味。同时还要求教师准确无误地把握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明确学习体育的目的和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原有的体育教学结构是千篇一律的,它自始至终脱离不了:准备部门的整队集合——基本部分的教师示范、讲解,学生练习——结束部分的集合解散。简单明了,但枯燥。这种课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要讲清道理,又不能单纯说教。因此,通过多种途径引起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异常重要了。上好一节体育课要使学生耳目一新,能留下深刻的影响,是很不容易的。要达到优化课堂结构的效果,首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设置教学情境,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根据教材内容和课型结构,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将一些有趣的游戏、多媒体投影和妙趣横生的语言穿插在教学之中,使学生真正动情、惊喜,兴趣骤升。如在新授“蹲距式”跳远时,我先在上节课组织学生试跳练习,并记住自己所跳的成绩,到本课教学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采用连续慢放的方法,先把动作全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学生对动作过程一目了然。稍后,再依次播放出:①轻松自然的跑姿;②有力脚踏板起跳蹲伸,摆动腿上摆,两臂自然上举;③空中蹲距式;④落地时小腿前伸,两臂后摆。把蹲距式跳远四过程移动着分别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画面的移动、慢放,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了对动作过程的记忆、理解。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动作要领,对照自己的试跳找出不足,最后再组织练习。本课通过学生的尝试练习、观看分解图、讨论、练习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现了教学难点的突破。
多媒体的运用,打破了体育教学中千篇一律的做法,给传统的教学形式注入新的生机,改变了学生对动作的模糊认识。克服了教师示范一闪即失的缺点,把学生从被动听讲引到主动思考的轨道上来,同样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教学过程科学化
没有科学的过程,就没有科学的教学,学法得之于教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素质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掌握“怎么学”。体育课教学就应体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融洽上,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同时,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要得以充分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
1.调动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素质是在主体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也是在主体的活动中形成的。教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实践中形成良好的素质。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机会,同时也可为学生创造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责任感和成功感。
2.发挥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强化育人意识。教师的教育教学均要从学生身心和思想发展的实际出发,并将教书育人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正确观点。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理论素质,强烈的育人意识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思想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更重要的是要达到育人的目的。
四、学生学习主体化
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一切机会,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和能力的舞台,让学生讨论、分组活动、自编放松内容等。如:在结合部分的放松活动,以往都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放松活动,而今,应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法,让学生分组听音乐自由放松,学生听音乐自由想象放松内容。学生们在音乐中自由放松,有的小组围成圈做放松游戏;有的小组两人或三人一组做小鱼游;有的小组在做小鸟飞。这样一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乐于参加,乐于想象,无形中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和体育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活动中他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体验,信心倍增,从而推动学生个性的进一步发展。
4.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实施论文 篇四
近年来,青少年的感恩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与重视,关于感恩教育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研究涉及的面也越来越广。通过问卷,对小学阶段学生感恩现状的调查发现:学生对自己所受的恩惠有一定认知,有相应的情感体验,也怀有回报的愿望。但是在具体生活中,面对实际生活事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离感恩行为还存在一定距离。较多的感恩举动出现在学校设定的活动中,个人的感恩行为还未达到自觉程度,学生内心的责任感有待于培养。【1】
郑朝辉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也就是说,对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语文老师的责任更重。其实语文一直与感恩教育相连,不仅因为语文教材中蕴含大量的感恩素材,更因为语文教学开放灵活的教学过程为实施感恩教育提供了大量的契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让感恩教育与语文教学相得益彰。【2】
关于感恩教育的内容
他们对感恩教育的内容看法主要有三点:第一,自然之恩。大自然不仅提供给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孕育我们的人格,滋润我们的身心。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全人类都是地球村的居民,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她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桂林山水》、《迷人的张家界》、《西湖的“绿”》之精髓,都震撼着我们纯洁的心灵„„【3】
第二,父母之恩。“鸦反哺,羊跪乳”,“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的养育之恩大”。我们应该感恩我们的父母,是他们赐予我们生命,把我们养育。父母操劳了大半辈子,得到的知识更多的白发和皱纹。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父母之恩,有《月光启蒙》、《孟母教子》中给我启迪的母亲;有《你必须把那条鱼放掉》中给儿子道德力量的父亲;有唐代诗人孟郊写得《游子吟》中的慈母等。【4】
第三,祖国之恩。祖国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华夏儿女。我们不仅可以让学生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还可以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底蕴,更可以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课文中的几十首古代诗歌,《长城》《赵州桥》《卢沟桥的狮子》《颐和园》等课文都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十六年前的回忆》《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能让学生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詹天佑》等课文能使学生体会到什么样的人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5】
我认为她的观点还有不足之处,感恩教育的内容除了 这三点以外,我觉得还有一点,社会之恩。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藤野先生》等课文中感受师恩。从《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等课文中感受友恩。从《老王》等课文中感受陌生人之恩。社会的温暖与血缘无关,只关乎信任,热情,理解。因此更显得伟大。
感恩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6】
葛林说的非常对让感恩教育走进课堂,让感恩教育走进心灵,我打算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论述
(一)、故事教育法——识恩
小学语文大多文质兼美,包蕴着丰富的人文因素。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选择“羊跪乳,鸦反哺”之类的寓言童话,名人名家的感恩篇章,引导学生细细阅读,抓住重点词句反复研读、品味,再加以讲解或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明白是非善恶,知道感恩的重要性。同时老师也可适当拓展文本,讲些短小精美、富有现实意义的感恩故事或当前社会反面事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其中,谈看法,说理由,老师再加以总结评述,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故事教育法简单易行,生动有趣,对学生吸引力特别大,效果应该是比较显著的。
(二)、榜样教育法——知恩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时候家长、老师就是孩子直接的模仿对象,所以家长、老师必须心怀一颗感恩之心、要活出感恩的生活来。面对困难要勇敢接受;身处逆境要自强不息;图谋大业要善始善终;春风得意要戒骄戒躁。要保持超越的心、平等的心、柔软的心、包容的心。家长、老师的感恩行动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们的每一个过失;用一种期待的眼神去等待孩子们的每一个进步;有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孩子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孩子们的每一点成功„„这些都是爱的表现,可以传递给孩子们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是一种真实而自然的感染力量。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因为马克思说过:“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
(三)、情感体验法——感恩
感恩教育就是通过情感教育,切入学生个体心理世界,激发个体心灵共鸣,促使学生对某些事件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的感恩心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发展和升华他们道德情感的教育方法。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刘秀芬把情感体验法分为了六个方面:
一、在朗读中体验。适宜进行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可引导学生在知恩之后,进行有感情朗读。
二、在想象中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
三、在思考中体验。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感恩之情的深广。
四、以反思体验激发感恩的情感。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
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学生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以后的行为产生
影响。在教学时,从课文入手,要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言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
五、在背景拓展中渗透感恩教育。选入语文教科书的课文应该说都
是优秀作品,是人类文明的精华。但是,有些课文离学生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或者因为时代间隔,或者因为学生对文化 背景了解不深,往往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产生许多障碍,使学生对课文感悟不深或不准确,情感体验不充分,甚至导
致课文价值被曲解。这时,介入课文的相关背景材料,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拓宽思维和视野,促进学生更好 地体验、感悟,生成文本价值。【7】
尽管刘秀芬的观点真的很完美,可是我觉得还是有那么一点小瑕疵,我认为在辩论中体验也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辩论会使真理越辩越明。在阅读教学中引入辩论机制,能使感恩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情感体验得到加深、升华。感受师恩系列篇章中,运用辩论,能让师恩演绎得更加淋漓尽致,震撼人心。在《蒙蒙细雨》中,引导学生展开辩论:“许小燕的妈妈(老师)该不该冒雨回家拿蓝制服给学生?”在《春天的雨点》【8】中,我紧抓一句:“绵绵春雨中,达丽玛倚在门前目送着乌汉娜老师背影远去。”引导学生无疑处生疑:“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一位学生说:“达丽玛真是不近人情哪!老师辛苦地为她补课,她竟连雨伞也不借老师一把。”另一学生马上反驳:“不,那是因为乌汉娜老师来不及拿雨伞,她还要急着回家备课呢!”有的说:“乌汉娜老师穿的蒙古袍可能就是雨具。”有的说:“达丽玛被师恩深深感动,已经入神了„„”还有的说„„学生争辩得越来越热烈,文中师生情感被孩子们剖析得如此深刻,如此令人动容,深深激荡着我的心。如果把学生情感体验看成心海里的朵朵浪花,那么,课堂争辩则是载着浪花疾驰的扁舟。只有通过争辩,才能泾渭分明,才能使新事物新观点不断呈现,感恩教育不断深入。
(四)、化感恩之心为感恩行动——报恩
从文本入手,学生已经知恩、感恩,还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和实际行动,把情感升华到施恩报恩的层面。主要办法有:
1、倾诉衷肠。如《春天的雨点》中的换位思考:“假如你是达丽玛,目送老师在绵绵春雨中远去,你会在心里念叨些什么?”《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拓展教学:“钱学森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一直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孜孜不倦地奉献着,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钱爷爷现已九十高龄,还时刻关注祖国科技的发展,关注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此时此刻,你想对钱爷爷说什么呢?”
2、孝心作业。利用有特定意义的节日,如感恩节、教师节、母亲节等,创设各种感恩情境,鼓励学生做孝心作业。如给父母端一杯热茶,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给老师亲手制作一份贺卡,给别人一个微笑,随地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让孩子在施恩报恩中体会给予的快乐。让学生从孝心作业中学会关心父母、老师,体验生活,学会感激,学会报恩,这无疑是切合实际又行之有效的做法。在语文教学中扎实开展感恩教育,既教会了青少年对身心、学习、工作和理想的高度负责,也教会了他们热爱生命,关爱他人,收获平和与快乐。
我认为感恩的行动不仅仅只要达到报恩的目的,更深层次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去施恩。
本人通过对前人研究的系统学习与总结,提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本文结构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确立了感恩教育的内容,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的。第二部分对小学感恩教育的策略与方法进行了探讨,我从四个方面入手,但是着重于情感体验方法的研究,我巧妙融入了语文教学中各类感恩教育素材,深化感恩教育。第三部分是对本研究提出的总的思考。对于这篇文章我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促使学生充分识恩、知恩;引导学生学会感动;提高学生报恩的意识,并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指导学生的感恩行为。
参考文献:
1、王律言 小学感恩教育实践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J】 教育 2013-03-01
2、郑朝辉 让感恩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光彩 【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5)
3、刘清清 让感恩扎根于学生心理 【J】 小学时代(教师版)2008-01
4、金美媛 在学生心中栽下一棵“感恩树”----语文课堂实施“感恩教育”的思考 【J】教育科研论坛 2007(04)
5、林珊珊 小学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之我见 【J】 小学语文教学 2006(02)
6、葛琳 当代中小学感恩教育之探析 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J】 2007-04-01
7、刘秀芬 点亮感恩之灯,架起智慧人生 【J】 天津教育 2011年10期
8、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04 ywbomhf 16:53:51 第一前言,要说明,意义,价值,目的。然后写研究历史,现状 存在的问题
5.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实施论文 篇五
浅谈德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作者:郭仁红
论文摘要: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也是对青年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高等学校体育课是高等教育总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勇敢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和文明行为。体育教学蕴含着许多德育内容。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紧密结合德育教育,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针对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素质存在 的问题,深入的研究了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这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体育教育的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德育教育,体育教学,途经
前言:德育教育是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必须以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寓于教学之中,既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着知识的任务,又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的主要内容与功能
1.主要内容
在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中,使学生明确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毕业德育论文在体育实践活动中,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针对体育的特点,培养活泼愉快,顽强拼搏,主动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格;加强人际交往,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胜不骄、败不馁,能够与同学友好合作。
2.教育功能
学生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是受意识支配的、有目的的、不断发展的获得过程,这其中既要受到学生知识经验水平、情感与意志、个性特征等内在的心理因素的影响,还要受到学生所处客观环境,如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认识客观现实能力迅速而健康发展的主要客观外因。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丰富多彩而积极的教育功能。我国著名教育家马约翰先生指出,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他还指出运动场上表现出来的道德
品质能产生迁移。事实证明,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影响,就能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的教育功能,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磨练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的积极作用,并能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良好迁移。同时,体育运动自身积极教育功能的发挥必须要体育教师的良好诱导才能实现,要对学生加强自觉性的教育,正确引导学生体会体育运动对内心品质的积极影响,逐渐形成并稳定在其心理品质中,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二、体育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发挥表率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做一系列的示范动作。他们要用自己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引导学生。他们不仅要在技能上成为学生的表率,在思想品德上也应成为学生的表率。这就要求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仪表整洁,语言文明,品行端
正。在教学中要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比如:在推铅球的教学中,要想使学生能正确地掌握动作技术,教师除了要强调正确掌握技术外,还要对同学们特别是那些怕弄脏脖子的女生进行不怕脏的教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引导学生。
体育课同别的课程一样,有优秀学生,也有比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中,对于比较差的学生,不能歧视他们 ,而要热情关心他们,对他们进行耐心的帮助。对于他们的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地给予肯定,使他 们逐渐地树立信心,积极参加动作的学习,掌握应该掌握的动作。
教书育人,教师是关键。体育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企业经营管理论文认真钻研教材,精通业务,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加强自身的修养。认真研究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收益。在组织竞赛活动中,体育教师既是教师,又是裁判,一言一
行、一举一动会直接影响学生,裁判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竞赛参与者的情绪和技术水平的发挥,因此作为裁判,一定要严肃公正。作为教师更要讲究职业道德。所以,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过硬的职业道德。体育教师不仅要以自己的高超技术和强健的身体形态去影响学生,还要以自己的规范行为去引导学生。
三、体育教学中德育实施的途径
1、转变教师观念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德育渗透的前提。让体育教师,任课教师充分认识到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的份量,以改变教师光抓住智育,忽视德育和体育的旧观念,提倡德、智、体、美等共同发展。青少年时期正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最需要运动,因为通过运动可以提高学生内脏器官的功能,促进体格健壮;同时生长发育正常又能促进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提高学习效率。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很多教师常常
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因此作为体育教师不但要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而更应该在’育体’的基础上’育心’.2、重在课堂教学
①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学的要求,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
②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体育教学的内容很广泛,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特点,应该针对不同的教材特点,制定出不同的德育渗透计划、任务。一般说来,田径、体操、球类等教材,都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刻苦、机智、灵活、果断等良好品质,但由于各教材的形式不同,在培养学生的品德方面各有其侧重点。如基本体操的教学通过全体学生配合,协调一致,可培养学生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田径教
材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敢于拼搏,球类教材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在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利用新旧中国体育发展对比,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零”的突破等事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的思想性,结合学生特点确定德育渗透的具体任务,制定相应措施,以确保德育渗透任务的完成。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论文网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自信心,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
③结合组织教法进行德育渗透。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非常重要。因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完成各种练习任务时,必须用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例如,队列队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对场地器材的保护,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 的思想;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3、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形象’身教胜于言教’
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老师上课迟到早退、放任自流、教学态度不严谨、业务不精等不良行为,将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技艺去
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4、寓情于教,以情感人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如对动作不协调的学生多加鼓励,对生病学生多给温暖;经常进行师生交心活动,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等手段,会使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情感。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学生会自觉愉快地接受,甚至还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迫切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起到激励其奋向上、积极进取的作用。
总之,体育课是将智慧、体质、意志和道德品质溶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我们应该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不断增强学
生的体质。同时,使同学们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锻炼。珍惜我们这块德育阵地,持之以恒地将体育和德育有机结合起来,这是高校体育工作贯彻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应有之责。
参考文献:
[1] 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钟启泉,论文季浏。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6.素质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实施 篇六
我叫郑曾洋,中文本科学历,2002年被聘为中学一级教师,2003年被评定为郾城县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我与时俱进,积极转变教育理念,转换教育思想,认真学习新课标,大胆探索新的教法、学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课改浪潮的推动下,我取得了一点成绩。下面就简要回顾以下我在课改之路上的浅浅足迹。
一.坚持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近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坚持把“空间”还给学生,以学生的主动探知代替教师的苦心讲解。为此我构建了有助于提高语文素质(包括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活动框架:
1.开展课上2分钟讲话活动。具体操作:按学号顺序,每次一人,无一例外。先由教师命题:如《自我介绍》《我的座右铭》《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等;还有讲一则成语故事或是一则笑话。到初初二练习讲话由教师命题变为同学命题;然后加大难度,进行即兴发言的训练。
同学们对2分钟讲话非常热心,每个同学都认真谁备,所下的功夫不亚于一次口试。因为这是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是培养锻炼自己胆量和技能的机会。有一个最怵讲话的同学,每次轮到他格外投入,把讲稿背得滚瓜烂熟,提前在实里“演习”,征求爸爸妈妈的意见,主动找讲话好的同学帮自己找毛病,不断地改进讲话的口气、语态、和表情,进步很快。
2.一分钟改病句活动。具体做法是:每节课在2分钟讲话结束后,由另一名同学将他课前抄在黑板上的病句加以简要评析,每课一人,轮流进行。这项活动的作用是:一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能培养学生纠正病句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经过训练,同学们掌握了常见病句的类型有及纠正方法。许多同学的作文语病现象也较以前大为减少。
3.3分钟朗读训练。具体操作:每课一人,轮流进行,或朗读全文(短文)或朗读片断。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好语调和节奏,还要读出感情。通过朗读训练,一是培养读书习惯,在熟读中掌握文章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表达艺术;二是通过带表情的朗读,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决不能安照应试教学那样把一篇文章“肢解”后,让学生去默字词,去背课后练习答案。语文课应该是语言艺术美的欣赏课。只有注重朗读教学,激发学生对语言美的感受,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质。
这种课上朗读活动又延伸到课外的阅读活动,班里许多同学订阅了《读者》《散文》等刊物,把一些精彩的诗文抄录下来,不时朗诵,品味;不少同学还在作文中模仿运用。由于加强了朗读训练,同学们书面表达能力也有的较大的提高。
4.写一种全新的“刊物式”的课外笔记。具体操作: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笔记本,根据自己的志趣为自己的“刊物”起个名字,如“霞光”“小溪”“启明星”“七色花”“丑小鸭”等。然后根据我规定的四项基本内容再设计“栏目”。这四项内容是: A每日摘抄一句格言或警句;B每周写一篇观察日记或“放胆文”,选材、题目及体裁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即写什么都行,只要是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特别欢迎写新鲜的东西;C每周写一篇由老师命题的小作文;D每周写一篇读后感。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创造性地设计丰富多彩的栏目,如“人生启迪”“社会广角”“校园风景”“书海漫游”“美的欣赏”“幻想天地”“快乐创作”“开心果”“小幽默”等等。加上精心绘制的彩色插图,确实是异彩纷呈,各具特色,令人赏心悦目。这些“刊物”式的课外笔记,从设计绘画到撰文书写都由每个同学独立完成,他们既是记者又是编辑。每周平均写2千字,一个学期3万余字,一本写罢再写一本,一本比一本厚,一本比一本精彩,个别习作特长生到初三上学期已写到20万字。
课外笔记的写作,不仅仅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水平,而且对提高同学们其他方面诸如文化艺术素质、意志毅力等心理品质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摘抄格言警句一项,能促使同温室们从自己喜欢的格言中,体悟人生的哲理,寻找生活的指针,以鞭策自己,塑造自我。课外笔记第二项内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在这里,同学们既可以有生活的速写,对生活的见闻加以评论,也可以进行高层次的文学创作。全班三分之二同学都写了科幻小说,有的还写了解童话、寓言、小品,还有不少同学做了诗歌、散文的创作尝试。
5.开展课余剪报、做读书卡的活动,以培养治学的良好习惯。具体操作:要求每人准备一个剪报本,准备活页的卡片;然后指导学生如何剪报,如何做读书卡,学会积累资料。每学期检查一次,并将成绩列入语文成绩的评估之中。不少同学由于坚持剪报、坚持做读书卡片,促进了课外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养成了积累知识的习惯,学会了积累知识的方法。
二.开设并上好活动课程 活动课的开设,是课程改革的一大突破。上好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每周用4课时指导学生学习统编教材,挤出1课时搞活动,如开展讲话训练、朗诵训练、文学欣赏与创作等多项语文活动。通过组建文学社、读报小组等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以增加主体活动的广度和力度,使课内课外相辅相成,协调并进,形成“大语文”的学习环境。
一堂成功的活动课,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素质。如我搞过2节“争当小编辑,学做主持人”的活动课。先让学生在课外笔记本上为少年朋友或学龄前儿童编一套8分钟的广播节目稿,然后在活动课上以小主持人的身份现场表演。结果全班同学都写了1千多字的广播节目稿,形式新颖,加上自己配置的音乐,很有点“现场直播”的味道。
活动课的开设,打破了应试教育的桎梏,它陶治了学生情操,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能力,增长了才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三.加强学法指导
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法的改革。我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注重教法的改革,强化学法指导,力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每学期的语文起始课,我都讲语文的重要,再讲如何学习语文的科学方法。每次期中考试前,我都让学生自己出一份试卷,出题前我把出题的原则和方法教给学生。许多同学在课外笔记上以《这次考试我出题》为题写了自己第一次出试卷的感受。他们普遍认为,这是一次“特殊的作业”,既新鲜又有趣,体会到了“答题难,出题更难”。通过出试卷,不仅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通过梳理知识,分析总结,锻炼了思维能力,真正达到了复习的目的。再如作文教学的改革,我把“命题”的“大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命题;我还把批改作业的“专利”交给学生,指导学生批改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每次作文后先由小组讨论,大家评议,轮流写评语,搞评析。同学们在参与批改作文的活动中,学到的不仅仅是如何改作文,如何写文章,而且学到了如何虚心学习,取长补短,悟到了“熟能生巧”“坚持就是胜利”等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人生哲理。
四.对学生语文成绩评估的改革。
传统的应试教学用一张考卷评定学生的成绩,评定学生的语文水平,显然有很大的片面性,是不科学的。应试教育的许多弊端都由此而生。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语文教学对学生成绩的评估决不单看一、二张试卷,而是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这种评估的改革,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能使学生一开始就注意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注意学习的激情、意志、毅力等心理素质的培养。
我对学生语文成绩的评估分为“听、说、读、写”4大项,每项又分若干条,如“读”一项就有各种文体文章的阅读以及文学作品的鉴赏,还有“速读”“默读”能力的测定。此外,还有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养成或掌握程度的评定,如作业完成情况,这些都进行分数量化,最后综合为语文学习的成绩。这样分项评分,有助于老师掌握学生语文水平,学生也能便于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花开花落,春去冬来。几年来,我所担任的班级的语文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每学年人均习作量达5万字以上,有10多人在市级报刊上发表了习作近20篇,语文学科竞赛、演讲比赛中有10多人次获奖,其中市级一等奖4人次,二等奖2人次。
由于大胆探索,积极改革,我所教的实验班应试成绩(指每年的期中期末统考)均高于非实验班。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也促使学生其他学科成绩的提高。这种“全面加特长”的丰硕成果,正是贯彻落实课改精神的结果。
郾城区商桥一中
郑曾洋
争做课改浪潮的弄潮儿
郾城区商桥一中
7.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实施论文 篇七
一、转变教育观念, 正确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素质教育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 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只重视解题结果的教学, 忽视思维过程的训练;只采取“满堂灌”的教法, 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及个性的发展。 要把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的素质教育上, 就必须转变教育思想, 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 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弊端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 从而自觉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 并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 坚持教书育人, 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 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 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又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使自身素质得以完善和提高。
二、遵循小学生心理特点,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由于小学阶段教学对象一般为7周岁至12周岁的儿童, 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运用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学习方式来引导, 善于调动课堂的活跃气氛,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本身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容易直接引发学生的兴趣。 创设诱人的学习情境、寓教于愉悦之中是明智选择, 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常常以教师的情感为原动力。 教师在讲解时都带有自己对内容的情感认识。这种情感色彩也在感染着学生。 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就要建立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种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教学中教师善于鼓励学生、表扬学生, 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这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 这样学生会增强信心, 所以教师平时要多创造机会给学生, 让学生互相讨论, 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例如利用数学小游戏、数学竞赛等方式。 当学生在学习中碰到困难, 心情感到沮丧时,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 帮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 坚定学生的信念, 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 这些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征从形象思维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 他们对概念的构建方式以概念的形成为主, 需要教师提供感性材料, 让他们感知、甄别、提炼、概括。 因此, 数学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时, 对课件的应用选准时机, 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 我们不妨先让学生把圆形纸片对折后打开, 告诉学生这条折痕就是圆的直径, 然后再对折打开, 并启发学生可以这样对折几次, 可以得到几条直径。 让学生明白圆的直径有无数条。 接着课件出示“一个圆中画有各种线段”, 让学生判断哪几条是直径, 并说明为什么, 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直径。 经过形象的感知、区别, 学生很容易概括出直径的特征, 自主构建概念。 适时使用课件,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主动构建, 促进学生发展, 这不正是新课改所追求的目标吗?
(二) 利用生活经验, 活跃课堂。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 使学生感悟, 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 如在学习重量单位时, 学生对物体的重量缺乏了解, 不明白到底1克、1千克有多重, 不能准确指出物体的重量。我就选了橡皮、1升瓶装矿泉水、 盒装牛奶等几样物品作为教具。 首先, 拿一块小橡皮说, 这仅有10克, 又用小刀平均分成时分, 其中一小块重1克, 让学生拿在手中, 学生才发现原来1克的东西就这么轻, 接着拿出200克的牛奶, 让学生掂掂重量, 又拿出1升装的水来, 告诉他们1千克的重量, 并指出等于1000克。 学生对克、千克有了具体认识后, 就设计“你的体重大约是4 ( ) 、一个鸡蛋大约重60 ( ) 、一支铅笔约重 ( ) 克、数学书大约重 ( ) 克”之类的问题, 让学生体会到在生活细心观察、积累经验的重要性, 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 小学数学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活学为了活用, 学生在活学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是教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 把学到的知识融入学生生活, 例如:在教学《购物策略》时, 单纯地用一些数进行比较显得很枯燥, 于是设计了这样一个画面:首先展示学生熟悉的三家超市, 配以文字说明三家超市的促销饮料的方式, 超市甲:买一大瓶售价8元的送一小瓶售价两元的;超市乙:无赠品, 一律八折出售;超市丙;购物30元以上七折优惠。 学生被这熟悉的画面所吸引, 于是很容易进入课堂进行学习, 带着质疑, 进行计算, 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字计算变成了一道趣味题, 学生很快得出结论。 最后通过计算总结出购物的规律———货比三家, 精打细算, 这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 最终又为生活服务。 通过学习, 学生觉得数学是实实在在的知识, 学习了可以用得上, 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体会到数学的知识魅力, 感觉到数学课堂充满了智慧和乐趣。
总之, 实施素质教育, 学生是对象, 课堂教学是主阵地, 教师的观念更新是关键所在。 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又注重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加强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 用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 我们只有在教学思维上不断更新, 才能把素质教育渗透在数学教学中。
参考文献
[1]蓝炎培.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J].求知导刊, 2015 (22) .
8.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篇八
关键词:素质教育;双基;双能
一、清楚素质教育的本质,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应试教育非常的狭隘和片面,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仅仅注重知识的教育,而不注重体育、智育、德育等方面的教育,而在知识的教育中,仅仅注重讲解考试知识,未能够有效地贯彻实施国家的课程教学方案,这就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比较低。而素质教育的根本是针对所有的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最终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针对所有的学生是让所有接受教育的个体,都可以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有所收获,力争实现一个共同的目的。而全面发展的含义是:一方面,对于个体来讲,有效地结合特殊发展和一般发展;另一方面,针对群体来讲,有效地结合差别发展和共同发展。素质教育需要有效地统一个体的发展和群体培养的目标,让接受教育的每一个人都有所进步,实现发展的教育目标。由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务必改进教学思想,需要从注重教的灌输式教学向引导式教学转变,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现代化的教育模式。
二、搞好“双基”以及“双能”的教学
基础内容和基本的练习就是所谓的“双基”。而基础内容指的是课本中的基本常识、基本原理、概念,它组成了学生素质能力和智力的基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启发学生掌握基础内容,在这个前提下,认知数学规律,如,数学方法、思想、定理、公理、公式、性质、法则等,也应重视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教授学生基础内容的时候,教师务必遵循实际和理论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启发学生分析、观察、抽象、综合实际素材,务必搞明白其中的内涵。针对容易混淆之处,教师应启发学生通过判断、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搞明白其中的联系和不同点。针对规律而言,教师需要启发学生把握其中的来龙去脉,明确结论和条件,搞明白证明过程、概括、抽象,认知其适用的范围,以及在使用过程中注意的事项。教师应尽量地帮助和指导学生将课本内容往学生自己的知识转化,以使学生具备系统性的知识框架,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意识。基本练习是对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且在实践中加以应用,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
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就是所谓的“双能”。这两种能力务必有效地结合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务必明确“双能”和“双基”是辩证统一、互相推动、互相依存的关系。而“双基”是“双能”的前提和基础,而“双能”是立足于“双基”的基础上结合一定的练习和培养而获得的。并且“双能”的加强和提高能够加速学生感受数学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针对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务必跟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合,根据教学知识,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有规划和有目的性地分时期进行。但都应结合学生的发展现状和教学知识决定数量的大小和时间的多少,不能够加重学生的负担,也不能缺少练习。与此同时,还需要伴随学生加深掌握基础内容的影响下,逐渐地对学生的基本能力和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创新能力、有效应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持续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属于一门基础性的课程,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创造性与能动性的人才,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美跳.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考试周刊,2012(41).
[2]李光永.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开展数学素质教育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9).
9.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实施论文 篇九
【摘要】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舞蹈艺术教育也有迅速的发展。舞蹈艺术教育是现代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作用,舞蹈艺术教育可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增强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的实施,探讨其具体作用,以期促进舞蹈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舞蹈艺术修养;素质教育;高校学生;作用 0.引言
高校教育重视人才的全面性发展,艺术教育就是全面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在培养大学生的艺术修养中,舞蹈艺术教育是重要的培养方式。通过积极的有计划的舞蹈艺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乐观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勤奋刻苦的品质,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能力,挖掘学生的爱好特长,最终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大学生步入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
1.素质教育与舞蹈艺术教育 1.1素质教育的定义
素质教育的原则是以人文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的教育模式,其重视人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能力的个性化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是相对应试教育而言的,表现在:(1)素质教育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通过不同教育空间和教学手段进行;(2)素质教育重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培养教育;(3)素质教育以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为基础。1.2舞蹈艺术教育的内涵
舞蹈艺术有着其特殊性,主要通过舞蹈动作、肢体语言表达人们的性格、个性、思想及情感等内心世界,进而激发人与自然社会、人与人间的感情,以此创造出打动人心、内涵深
[1]刻的舞蹈形象,进而把舞者的审美理想、情感及精神境界表现出来。1.3舞蹈艺术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内在关系
舞蹈艺术是一种优美、高雅的形体艺术。舞蹈主要通过人体姿态的连续性变化与动作造型表现舞者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通过舞蹈动作把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形象生动的表达出来,让人们获得美的享受。舞蹈艺术不同于文学艺术,它可以更加形象生动的展示人物的内心独白和情感变化。而人的素质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各个要素之间既独立又统一联系、相互作用,而舞蹈的情感、审美、动作协调等就是人的素质具体体现。2.我国高校的舞蹈艺术教育现状
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有计划、合适的舞蹈艺术教育,可以增加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情趣,不仅可以增加他们的艺术修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的发展。当前,各大院校都有舞蹈社团,开展舞蹈艺术教育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当前,在各大高校都积极开展了舞蹈艺术修养教育,以自选或者全日教学方式进行,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大学生综合学习水平和能力的考量标准之一。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舞蹈艺术教育在我国高校得到广泛有效的开展。3.舞蹈艺术修养教学的实施与作用
3.1实施舞蹈艺术教学,促进思想道德教育
对于高校大学生开展舞蹈艺术教育,利用舞蹈艺术的精神和内涵感染学生,因舞蹈有着很强的愉悦性、空间想象性及感染性,比传统的教育更能让学生接受。通过舞蹈艺术修养的教学可将理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实施舞蹈教学中,应该充分发
[2]挥自由、轻松的教学形式。比如:通过优秀作品的展示欣赏、自由创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探索精神。
3.2多形式实施,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
当前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较为缺乏,不能很好的认识到团队精神的意义和作用。舞蹈训练多是团队和谐、相互协作的集体舞,在实际的训练和彩排中要注意队伍的整齐、动作的一致,而舞蹈教学就是通过自觉性、熏陶的方式慢慢的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奉献精神,无形中培养了大学生的相互协作能力及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同时,让学生开展自我组织或者分组的舞蹈创作、设计及训练彩排,以此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3.3舞蹈艺术教育与智力素质教育的并进
舞蹈教学可有效的激发人的大脑潜能,开发人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同时还可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力和创作设计能力。在高等院校的舞蹈艺术教育中,不仅可以改变不同学科间的分工智力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智力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爱好特长开展针对性的培养教学。通过舞蹈艺术教学,引导大学生从事欣赏和创造舞蹈的活动,促进其想象和探索能力,进而运用其以往的感知信息进行创新改造,实现质的飞跃。3.4舞蹈艺术教育有利于身心素质的提高
适当的运动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发展,舞蹈就是一种形态活动的艺术运动。优美的音乐可以活跃、兴奋人的脑细胞和精神面貌,通过神经的调节促使分泌出有益健康的激素。大学生通过舞蹈的前进、后退、旋转等动作,活动骨骼、增强机体协调能力,促进新城代谢功能,[3]使的人的各个身体器官得到充分的锻炼,进而提高人的身体健康。4.结语
10.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实施论文 篇十
在实施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做好教学评价工作
关于小学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改革――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评价,在我们小学教育界已经提出十几年了,但就落实实行情况看,不容乐观,没有真正实行,仍然实行百分制,严重影响了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束缚了学校、教师全面育人的积极性,与教育回归本然――育人,与时代要求严重相悖。因此,我们必须寻找一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基于这些思考,现将我本人就如何搞好教育教学评价的.认识、实践情况与大家进行交流,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评价的目的和内容11.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素质教育 篇十一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比较稳定的、内在的、良好的品质和素养,促使学生身心素质结构的完善和提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共识 。 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根据学科的性质特点及时与素质教育接轨,是目前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研究、探讨的热点问题,下面谈谈我对改革小学语文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
一、挖掘教材中的素质教育因素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新编教材内容丰富充实。有的讴歌了革命传统、表现先烈献身精神;有的赞颂祖国河山壮美、文化灿烂;有的表现钻研科学、热爱自然;还有的弘扬诚实善良团结友爱。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思想性的辩证关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使学生在知识学习和智能训练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注重双基训练,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它们是语文学习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小语教学里主要包括理解、表达、观察、思维四项基本功,如何训练是知识,一旦学会即成技能。知识可以凭借教师传授获得,能力却必须让学生经过锻炼才能形成,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而能力的发展又成为自觉获取知识的前提。比知:查字典教师指导学生怎样查属予知识的范畴,当学生掌握了査字典的方法,并能运用它去解决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这时知识便转化成了技能。所以,我们一定要依照教材要求,订出阶段具体训练计划,有步骤合理安排、由浅入深 ,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反复训练,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各种语文综合能力的形成。
二、高德育于教学之中,扩大语文教学的内涵
课本中的每一课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只教书面上的一点远远不够.,还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作更进一步更深一层的“淘金”。如在讲《倔强的小红军》一课时,讲了长征时过草地、爬雪山等艰苦的战斗生活,就进一步挖掘、启发学生思考在那艰苦的岁月里,为什么小红军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而不愿去吃陈庚送给的青裸面?从而使主题更加深化、内涵更加丰实。在讲《登山》时,讲.了列宁为了革命几次被流放,不畏艰险、不怕挫折的斗争精神。诸如此类,每讲一课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字词,也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科学的教学方法,其实质是科学的运用教学规律及科学地认识学生,用合理的教育措施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提高。首先,学生是一个个充满生机的人,在一切活动中都表现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独特的个性,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当成教师的朋友,互相理解、教学相长。因此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一环。要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认识学习的过程,在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的学法。在这一过程中,要使学生逐步地循.序渐进地形成学习的技能与技巧。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使用,达到听、说、读、写融会贯通。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
四、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备课新模式
建立“备--说--评”一体化备课新模式、规范备课活动,提高备课的可操作性、全面性、科学性。旧的备课方法是教师单独备课、思路狭窄、重难点不易突出,受思维定势影响而不能灵活运用教法、教学水平没有进一步提高的源泉。新的备课模式克服了应试教育中备课的缺点。在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开展说课活动、用教育心理理论作为指导备课的原则,通过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活动等,充分展现备课过程中教师的思维活动。一人说课、大家评课、集思广益、达到优化教学活动的目的,使备课活动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的主战场。
五、重视阅读课外书,开拓广阔的学习渠道
小学语文除了课堂教学外还要重视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途径。首先要根据教材、教程规定大致的阅读范围,选择知识性、思想性品位比较高的课外读物介绍给学生,教师根据该书的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让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大家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见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在辨别事物,认识事物中获取知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其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起来感到趣味无穷。
12.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篇十二
在体育教学中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是情感, 因此教师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体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
一、师生关系融洽, 增进师生情感
感情是教育的基础, 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教师应该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 真正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这样就会产生一种互相乐于接受、心理相容、思想沟通、情感交流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师对学生抱以炽热的情感, 诚挚的友善, 以一颗爱心包容学生, 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以相应的积极情感会报。当这种情感达到一定程度时, 学生就会产生共鸣, 从而引导情感的迁移, 由信任教师进而接受他所教授的学科, 对他的课产生兴趣。即“亲其师, 信其道”, 从而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 学习自然会积极主动。
二、课堂气氛和谐, 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的教学环境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
“和谐”是指一个系统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的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进的教育环境, 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 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 生动、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 能使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易于受到情感的影响而引起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会以积极的热情获得知识, 掌握技术, 增强体质, 并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因此, 教师应当重视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
体育教育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和分散性, 师生之间有频繁的奖惩, 格外需要一种亲切、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感, 处理好师生关系, 与学生进行沟通, 用热诚、公正、负责的教学态度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促进他们对要学的知识和技能产生渴望。教师还要从教学实际出发,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及时调控学生的情绪, 将学生的情感全部投入到学习之中去。
因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是紧密相连的, 所以教师必须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获得技能和情感的同步发展。为此, 教师除以自身的情感影响学生外, 还必须注意研究学生的情感世界, 了解学生的所想所需及情绪变化, 从而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习情境良好, 促进情感
情感具有正强化和负强化功能。在教学中教师有时难以使学生的情绪持续高涨, 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关键在于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教材潜在的情趣因素进行情境设计,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着手创设学习情境:一是用语言描述情境,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练结合, 从而增强学习的效果;二是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并通过实行分层次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练有所获, 使他们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而增加他们“愉快”、“成功”的情感体验, 调动学习的积极情绪, 提高练习的积极性。
四、人格高尚, 启迪情感
“身教重于言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都说明以身立教是强有力的教育手段。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 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着学生。因此, 教师的言行、举动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任何场合, 都应表现高尚的道德感和理智感, 并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课堂教学随时可能发生问题, 即使学生有错误行为, 教师也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 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因为学生都有自尊心, 会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教师在纠正学生练习动作的错误时不应说:“怎么搞的, 又错了, 屡教不改, 重来!”而应说:“这次稍好点, 但在某些方面还须注意。好, 再来一次试试, 相信你会比上次做得更好!”二者相比, 后者更容易激发学生去实现目标。从生理上讲, 正常工作所表现的能力和通过激发后所表现的能力相差50%, 所以, 教师让学生知道对他们的信任越大, 越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五、情绪健康, 感染情感
情绪和情感具有感染性, 教师的情感状态与学生发生共鸣, 就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教师首先要对本职工作有着满腔的热忱。课堂上要精神饱满、和颜悦色, 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示范动作要准确、轻松、优美, 引起学生跃跃欲试的情绪;语言要生动形象, 幽默诙谐, 以自己饱满的精神和丰富的情感感染学生。这样, 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变化, 感受到体育的美。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以自己良好的教学状态、真挚的情感出现在每一课堂上, 引发、感染学生, 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 激发师生之间情感上的共鸣, 这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和运动成绩的有效途径。只有全社会都关注对青少年的情感教育, 才能真正提高中华民族的情感素质, 才能培养出建设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章志光.心理学[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
[2]祝培里, 丁忠元.体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3]翁自新.谈教师的素质与修养[M].北京:北京群众出版社, 1993.
[4]周绍忠, 岑汉康.体育心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5]宋晔.人文精神与体育教育[J].河南: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2:78-185.
13.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实施论文 篇十三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从生活经验中引导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思想。
2.教师要关注媒体、日常生活中化学与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就有关社会中的化学问题进行讨论与对话。
3.要带领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真实社会生活中的化学。利用化学知识指导学生科学的生活,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知识。
4.关注化学、技术的最新发展,适时纳入到化学教学中来。
5.正确处理好化学知识教学与STS教育之间的关系,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STS教育是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急剧变革和交叉学科勃兴的应然产物,它是科学教育领域中实施的以改进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为目的的一种文化战略,它将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环境作为进行科学和技术的教与学的背景。它提供的不是一种新型的科学教育,而是科学教育的一种新范式。表现在课程上,它是组织科学课程的一种新的理念,重视的是在真实问题中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应用时的价值判断,强调学生在处理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时的参与意识、决策意识等。
例如:第一节上化学课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发展史教育;化学新成果、新科技教育;参观图片展、画展、看VCD专辑 ;了解化学发展的历史又如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中STS结合点有:
教材内容STS结合点内容实施方法目的、要求
课题1水的组成 高效环保型能源---H2 H2的用途、工业制法、使用方法 了解H2这一新型能源的优缺点
课题2分子和原子 苯分子图像移走硅原子构成“中国”文字 高科技—扫描隧道显微镜的介绍 培养学生爱国、爱科学的思想品德
课题3水的净化 自来水与净化 参观沙湾自来水厂 了解自来水的净水过程、净水方法
14.快乐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实施 篇十四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只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从“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在教学中,笔者常常运用快乐教学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快乐教学指的是给学生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情趣和愉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下面谈一谈我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教学内容的形象化,使学生想学
英语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在英语教材中,许多内容都是以静止的方式呈现,有些知识虽然配有彩色的图示,但是图示也是半抽象的静止状态。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难学难懂,而且容易感到乏味无趣。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把枯燥的抽象的内容,寓于具体形象的情景中。初中英语教学中有很多的关于介绍,打招呼,邀请,劝告,建议,问路,购物,打电话等话题。如果能够把这些抽象对话内容通过设计好的文字、声像材料、直观教具等,并根据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进入角色、投入感情进行交际训练,那么内容的具体化就会让学生感到思路清晰,易于理解,让学生倍感轻松,从而想去学习。
二、教学活动趣味化,使学生乐学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强调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造交际活动情境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初中学生活泼好动,追求趣味性,喜欢模仿,表演和比赛。对于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他们更希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设计更多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由“听讲”变成“活动”,让他们乐在其中。能够把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乐起来的活动丰富多样。真实的语言环境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意愿。如在学习“Shopping”一课时,如果单从课文上的插图和教学挂图进行学习的,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而毫无参与的意欲。所以在上课前我就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帽子,T恤等方便带回学校的衣物带回来。按照要求,很多学生都把自己干净的衣物带回来,当大家把各自的东西往桌上一放,大家就如同置身于大型的百货公司。这时笔者要求学生分组,衣物标名后分类,来一个商品“大销售”,学生热情高涨,都努力地用英语进行讨价还价。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在栩栩如生的真实情景中进行,学生既学到知识,又获得乐趣。
中学生喜欢玩,喜欢参与活动,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对话表演、讲故事、玩游戏、猜谜语、唱英文歌等,都是学生感到好玩有趣的教学形式。例如,在学习At The Clothes Shop 一文时,对话内容很长,语言却很美,如果叫学生背诵,学生会觉得很难。所以笔者把这个布置成作业,叫学生分角色自由组合去表演,并组织表演比赛。学生为了赢得比赛,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排练和准备道具。到了比赛的时候,台上台下,人人努力,个个争先,看者聚精会神,演者惟妙惟肖。学生们精彩的表演使得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乐在表演中,并且背下了课文,教学任务就在这样有趣的活动中完成了。通过进行趣味性、竞争性、多样性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一种自我需要,是一种乐趣。
三、教学方法灵活化,使学生爱学
教学方法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在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个人的教学风格来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运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对于语法学习,学生往往觉得枯燥乏味,毫无方法,只能靠死记硬套了。在学习in the front of 和in front of这两个近义短语时,学生很容易混淆。笔者在教学时在黑板上画一幅简笔画,一辆汽车,车里有一个司机,车头外面站着一个女孩,以车为参考目标,要求学生用英语说出司机和女孩的位置。当学生能正确用英语指出他们的位置时,笔者再以教室外面的树和我们所处在教室的位置举例,引导学生学会对比和归纳,从而能真正掌握这两个短语的区别和运用。对于时态的教学,比如在教现在完成时态的时候,笔者会以旧带新的方法展示例句。结合动作,笔者用学生学过的现在进行时态I am opening the door.来比较现在完成时态I have opened the door.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动词open的不同形式。再通过学生做动作,操练现在完成时态的句型,帮助学生强化感觉,形成概念,最后归纳时态结构加深印象,课后以练习巩固知识。教师恰当和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课堂气氛,让学生喜爱上英语课。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使学生快学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来说,生词是一大拦路虎。生词天天记,天天忘;这里记了,转身就忘了。个人词汇量的扩大,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提高,都依赖于长期的大量的实践积累。要想英语富有吸引力,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保持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学英语讲究语言环境,所以在教学中运用教具、实物、模型、幻灯、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以其生动、直观、形象的特征来优化英语课堂的教学。
如在人教版初三的课文里有一篇讲述贝多芬的“The Moonlight Sonata”一文时,笔者播放了“The Moonlight Sonata”,以曲入文。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着在贝多芬这首著名的钢琴曲伴奏下的课文朗读,一边在脑子里做出充分的联想:莱茵河,一轮明月,昏暗的烛光,弹钢琴的女孩,桌旁做鞋的哥哥„„这样的音乐渲染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之与文中的兄妹俩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学生在欣赏乐曲的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化难为易。优美的乐曲往往能解除学生在学习中的疲劳,有效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享受着学习乐趣,达到了乐学和快学的目的。
英语课外活动作为教学手段的补充形式,它能起到延伸,扩展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作用。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但获取丰富的知识也在意志上得到了锻炼。比如教师可以举行英语歌唱比赛,英语手抄报或者观看有教育意义的英文影视片。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扩大视野,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性情。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来制定课外活动。对于七年级,八年级的学生,笔者会选择难度低,比较大众化的活动,例如英语对话表演,英语书法比赛,英文小报制作,讲英语故事,唱英文歌曲,玩英语游戏等活动,普及面较广,人人可参与,能够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参与热情,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虽然学习任务加重了,笔者还是在每一节课都给学生几分钟进行Daily Report,在每个月都会抽出一到两节课给学生进行英语表演,既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也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对于有一定难度的课外活动,比如英语演讲,英语智力竞赛,开展英语角,各类听说读写的兴趣小组等,要求学生的水平比较高,笔者会以小组形式在课外开展。实践证明这些做法都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技能,扩大视野,让学生在玩中进步。
总之,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在英语课堂中实施快乐教学,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5.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实施论文 篇十五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 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 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 以及诱导学生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传授进行的。
二、注重“两全”, 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在教学中, 制订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 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
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 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 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 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 “懂”和“乐”是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 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工夫。
三、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 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上, 促进机能完善, 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 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 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 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 而且身教重于言教, 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 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 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 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
五、改革课外体育活动, 发展学生的特长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 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 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 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和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 采用单项俱乐部制。
16.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实施论文 篇十六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的思维和感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小学语文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新的世纪,在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可。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探讨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一、转变教学思想,提高素质教育意识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具体来讲,教师应当从应试教育的思想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思想,进一步体会到应试教育的不足和危害,摆脱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不再单纯性地以学生的高分数作为评价依据。这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后果是:将教育的成功归结于考试的成功,在成就一少部分尖子生的同时,放弃或者是否定了大部分的学生;注重智育(高分数和死知识),忽视了其他一些方面(个性特长和全面发展),甚至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是教育本质特点的一个重要体现。换言之,素质教育的实施目的,并非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升学和深造,而是能够使所有的学生将来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教师应当以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为己任,彻底转变教学思想,不再单纯性地注重学生的高分数,提高素质教育意识,并且贯彻实施。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
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指路人,还是学生的好朋友。教师这种职业是非常高尚的,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跟教师怎样处理师生关系有着非常大的关联性,倘若教师能够真正地爱学生,跟学生和谐、平等地相处,那么就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因此犯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教师不应当冷冷地批评学生,而应当激励学生,这样,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改造自己的错误、弥补自身的缺陷,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此外,教师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怎样学习和掌握知识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并非死记硬背,不然就脱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
三、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语文属于一种社会现象,它跟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它产生和发展于社会生活,且被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语文也属于一种文化现象,语文要素构成了文化环境,以人的发展和进步作为视角,语文教学是第一位的,它不仅仅能够应用于交际,还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质的前提和基础。为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实施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教师务必不断地更新教学思想,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将生活实际和语文知识有效地统一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效地统一实践应用、时代发展的信息,教材上的基础知识,以使完善的教学知识系统形成,并且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具体而言,一方面,教师需要规范化作业批改的书面语言、跟学生沟通的生活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并且注重文采,不可以随心所欲,教师更需要进行规范化的书写。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沟通、阅读和学习,进而切实实施开放性的语文教学。只有做好以上两个方面,才能够切实进行开放性的语文教学。
四、组织课外活动教学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以课堂教学作为主导,并且注重课外活动的教学,这是小学语文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以提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长处,发展了学生的个性,陶冶了学生的性情,学生获得了思想教育,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规划、有针对性和适当地组织语文课外活动教学,从而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具有多姿多彩和多样化的形式,像是游戏、参观、作文展览、书法、建立黑板报、讲故事,朗诵比赛等等。教师应当使得课外活动具备独立自主性、创新性、实践性、及时性、趣味性的特点。教师在组织课文活动教学中,应当注重示范和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应当为学生讲解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激励学生大胆一些,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比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5分钟的朗读练习:学生轮流地朗读,要求发音标准,要么是朗读片段,要么是朗读全文,把握好节奏与语调,并且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在朗读练习中,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得以形成,并且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课文的表达技巧和思想主旨,也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观念。事实表明,教师组织课文活动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务必领悟素质教育的内涵,彻底地转变教学理念,并且真正地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地创新教学手段,从而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以使学生得以健康的发展和进步,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歌.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新一代:理论版,2012(01).
[2]邱素琴.生情 悟情 动情: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04).
[3]陈琼瑶.趣味引路,兴趣搭桥: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感[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06).
17.尝试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实施 篇十七
阶段汇报小结
2012年11月15日
《尝试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实施》课题研究
阶段性小结
自本学期起,课题研究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在此期间,课题研究工作得到了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我校广大教师及家长的帮助。经过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学习有关文献、书籍、资料等,课题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并且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加之本学期实行课改,在试验的过程中我们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更新教学观念,以尝试教学法为主导,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积累了一些良好教学的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总结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理论水平。
我们课题组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针对尝试教学法的理论内容,进行多次学习,精心收集资料,学习先进的理念,改变教师的数学教学行为,提倡把“教师的先讲”改变为“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最后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教师的理论指导。
观念的转变比行为的改变更难。为了让尝试教学法真正走进数学课堂,我们对尝试教学法的各步骤及各环节进行了全面地学习了解。通过学习,我们对尝试教学法的理论有了新的认识,并将理论的理解初步应用到了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并不断坚持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不断学习和完善。
二.认真开展听课评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第七届青年教师赛讲课初赛活动,陆续开展对年青教师的听课、评课活动,在开展听评课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
体现尝试教学法的理念。以“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习为主”的主题进行上课、评课,并及时撰写教学反思、心得、相关的教学案例和论文。我们不断深化组内研讨,积极思考、探究适合数学学科的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本次听评课活动中,由主研人员张顺斋老师承担了一节校级示范课(会议室)。在上课之前,主研人员集体在第三周三下午在张顺斋老师教学设计一稿基础上,认真商讨《商的近似数》怎样教学;张老师在此意见后做了修正,进一步完善,最终定稿并制作课件,完成了此次示范课教学。整节课都是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参与引导的过程中完成,在学生充分尝试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适时地指导,并且很关注中差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培养,教法灵活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真正使课堂“活”了起来,充分体现了尝试教学的理念,改变了以往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课后,得到了校领导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通过这次听评课活动,老师们充分体现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也在努力改革学生的传统学法。从别人的课堂中寻找自己的不足,让自己的课堂更有特色。
三.加强教师之间业务的交流,共同提高思想认识。
本学期,根据课题研究的计划安排,我们课题组成员经常在一起交流教学中的困惑与难点。特别是集体备课方面,我们互相交流,通过互相探讨,共同研究教学难点与重点,共同对各篇教学设计进行修改、调整,使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了共同的提高。在教学中,互相交流教学经验,教学手段,学习彼此的教学方法,并且充分认识到了“导学案”在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精心商讨设计导学案,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先学”环节。
四.课堂教学中取得的点滴成果:
1.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运用尝试教学法后,教师讲解时间减少,学生练习时间增多,学生作业基本上能够在课堂里完成。
由于作业在课堂里完成,教师就有可能在课堂内巡回辅导,并重点辅导差生。差生在课堂里做作业,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能安心练习,认真思考,遇到困难可以及时向老师请教。
2.通过各种先学活动的灵活运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提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先自学课本,再动手尝试练习,然后再听教师重点讲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中差生在各方面得到了很大地提高。学会看书,学会思考,这正是中差生最缺乏的东西,在实践中,运用尝试教学法能引导学生主动地自学课本,促使他们进行思考,从而解决中差生的根本问题。结果表明,尝试教学法用于中差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的幅度较大。原来数学成绩很差,中差生较多,经过试用尝试教学法,学生的自学能力、计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快地得到提高。
同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感到了这些不足:
1.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不够新,对教材的研究不够,不能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不能针对学生的特点灵活地运用尝试教学法。
2.在课堂上,遇到未预设的问题或出现学生思维与教师不一致时,教学节奏就会缓慢,一节课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师对整堂课的宏观调控不够得当。
3.在平时的教学中“抓细节,抓过程,促质量”落实不够到位,如:对学困生的辅导不够,面批作业的时间少,督促学生更正错题不够严格等。
五.针对这一阶段的课堂实践,下期课改中我们的措施是: 1.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实践探索。
数学尝试教学法的研究推广已有多年的历史,但我们并未持久的应用和传承。让尝试教学法走进数学课堂,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次全新的考验和挑战,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吃透尝试教学法理论和领会尝试教学法的核心宗旨
是十分重要的。在今后的研究活动中,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尝试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认真学习尝试教学法的方法和步骤,认真学习《尝试教学法课堂艺术》,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付诸研究探讨,能够把自己的应用经验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之中。
2.认真设计好导学内容,教学内容。
数学尝试教学法的应用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要搞好应用研究工作,每一位教师认真做好教学内容的设计活动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在下一步的研究活动中,我们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内容,认真处理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从教师的备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到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的作业尝试练习等,要认真组织整个教学活动,真正做到课前设计要为优化教学准备,千万不能设计与实际教学脱节,实际的教学与设计相差太远,随心所欲。
3.不断加强教学活动反思,及时查漏补缺。
再好的学科,总会有不足的地方。在进行数学尝试教学法应用研究的活动中,我们也深有感触,课后也会觉得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出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认真反省自己的每一节课,反省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反省自己对每一个问题的阐述,甚至要反省每一个字词的表述。只有不断进行反省,我们的研究才会出经验、出成果。同时,在自身的反省中,要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交流,多与同行切磋探讨,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
【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实施论文】推荐阅读:
素质教育在舞蹈教学中的体现11-13
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09-17
试论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论文10-01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讨论论文09-12
浅析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11-02
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6-22
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索教育论文07-05
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9-09
多媒体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教育论文07-03
浅谈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