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2024-08-03

成人高考政治考试大纲(9篇)

1.成人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篇一

解读2014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2014年四川高考政治学科考试说明已经出炉,与2013年比较,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及比例、试题结构、题型与分值、试题难度等方面基本一致,但由于政治学科的特点以及十八大的召开,2014年的考试说明也主要在如下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考点的部分调整

1、经济生活:体现在第十一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增加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文化生活:体现在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加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政治生活:体现在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增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以上考点都是根据十八大报告所增加的部分,容易与当下的时政热点相结合,新版本教材相应也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和详细的表述,因此建议适当补充和高度关注。

二、主观题试题结构略有调整

原来“1小问+5大问”的模式调整为“1小问+4大问”模式,即“1小问”是解读经济信息;“4大问”即四门必修课程各考查一个问。这一调整意味着各板块的分值比例应该在12分左右,这就提醒我们在复习迎考中要注意知识模块的建立,注意中观的考查方式,避免学生出现“方向性”的错误。

三、选修部分调整较大

1、考查形式从13年的一个选择题和一个主观题调整为两个选择题,形式上的这一调整提醒我们在复习迎考中应该侧重于对经济理论的理解而不再侧重于对经济理论的记忆。

2、考查内容从13年的考1、3、5专题调整为考1、2、3专题,内容上的这一调整提醒我们应该在2专题上有所关注。

树德中学教师饶玉萍:

2014年四川高考政治学科考试说明与2013年比较,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及比例、试题结构、题型与分值、试题难度等方面基本一致,其变化主要有四方面:

1.部分考试内容呈现的形式发生变化

选修二《经济学常识》部分今年将只考两个选择题,占8分。

从考试说明上的内容比例看,选修二《经济学常识》部分的比重仍占10%,从题型示例上看,原来有关选修部分的主观题的例题未删掉,但不意味着这部分内容考查今年将以主观题形式呈现。

2.主观题的试题结构略有调整

原来“1小问+5大问”的模式变为了“1小问+4大问”模式,即“1小问”是解读经济信息;“四大问”即四门必修课程各考查一个问。

3.各模块内容比例及题量略有变化 2014年高考政治试题结构

(1)《经济生活》选择题4(16分)+主观性试题2(6+10分左右)约占32﹪(2)《经济学常识》选择题2(8分)占8﹪

(3)《政治生活》选择题2(8分)+主观性试题1(12分左右)约占20﹪(4)《文化生活》选择题1(4分)+主观性试题1(11分左右)约占15﹪(5)《生活与哲学》选择题3(12分)+主观性试题1(13分左右)约占25﹪ 4.考试范围的部分考点变化

(1)政治四本必修教材在十八大召开以后结合政策进行了修改,今年高考说明反映了这一变化,部分考点作了增、删、改。

考点变化分别出现在《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部分;《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部分、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部分;《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部分。

(2)选修2《经济学常识》由原来考查专题一、三、五的内容改为考查专题一、二、三的内容。

对此我们的应对策略是: 考纲中未出现的新修订教材的内容,不需要掌握,仍按原来教材把握。即考点未变的,按老教材掌握;考点变了的,按新教材掌握。

2.成人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篇二

一忌舍本逐末, 放弃基础

首先, 高中政治教材教学内容包括高一经济学常识上、下册, 高二哲学常识上、下册及高三政治学常识全一册, 为了应对高二下学期的政治会考, 也为了尽早投入高三复习, 一般在高二学期结束时教师便已完成了所有的高中政治教材内容的教学, 这样在高三开始就进入第一轮复习。

其次, 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基础, 包括基础知识的夯实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 最好不要过早把重心放在做题训练上。当然, 适当的做题训练是必要的, 但主要目的应是为夯实基础服务。

另外, 高中政治教材内容数量大, 而在高一、高二两年的学习中, 由于课时少, 教学内容多, 造成很多学生只能是囫囵吞枣, 一知半解, 所以第一轮复习时巩固基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定要固好这个“本”, 千万不可舍本逐末, 放弃基础。

二忌分而不联, 缺乏综合

虽然第一轮复习主要是为了巩固基础, 但复习毕竟不等于学习新课, 这次复习应该注意加强知识点之间的整合以便建构知识体系。我们知道, 无论哪一学科, 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都是很紧密的:经济学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环环相扣;哲学有其自身的体系结构;政治学中国家的内政、外交、民族、宗教等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些知识复习时是该给它们整合了。如果这时的复习仍然是只分不联, 没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讲清楚, 那再讲几遍也是徒劳。比如一个“就业”问题, 增加就业需要多方面措施, 但在课本上却没有一节是专门讲就业问题的,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第二课的宏观调控、非公有制经济, 第三课的企业, 第四课的劳动者素质等, 都应该充分讲透。

另外, 从高考的角度来看, 现在的高考试题不仅要求专业性, 也要求一定的综合性, 在复习中没有综合, 学生答题的视野和思路就无法拓展, 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复习中的知识点的综合。

三忌走马观花, 浅尝辄止

复习中要有综合性, 而层次性和深入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材料型的试题, 学生往往答题时不能全面, 有的找不到要点, 有的看不懂材料, 有的找不到答题的方向, 这当然跟我们的复习是有一定关系的。试题所用材料不会是课本上的内容, 甚至可能是从未见过的, 但无论何种材料, 我们都可以去做出正确的概括和分析, 这就要求复习时要注意训练学生的阅读材料能力, 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总结归纳能力, 而且还要能够从深度去研究“这是什么”、“它会怎样”、“这是为什么”、“我们该怎么办”。

例如经济常识考查, 给了我们一个社会生活中的不正当经济行为的材料, 那么我们该从哪些角度去分析呢? (1) 这是什么———不正当经济行为或不正当竞争; (2) 为什么——市场调节的缺陷; (3) 会怎样———违背市场交易原则, 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4) 怎么办———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这样, 对教材看似零散的知识点就有了一个综合性的把握。

四忌脱离学生, 自娱自乐

曾有一个同事向我诉苦:学生上课挺认真的, 但成绩老是上不去。我就去听了同事的课, 他思维很敏捷, 条理也很清楚, 整堂课都讲得眉飞色舞、神采飞扬, 中间几乎没有任何停顿, 直到下课铃响还意犹未尽。而学生们也全神贯注, 听得津津有味。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呢?我对他说:“你的讲解没有问题, 但是学生们整堂课都在看你表演了, 他们连动脑的时间都没有!”

讲课要有一定的演说技巧, 才能调动学生, 吸引学生, 但讲课毕竟不等于演说, 教师还得注意引导启发学生, 增强针对性。我们不妨常常问自己几个问题:学生们的思维在跟着我吗?我讲的内容他们已经懂了吗?他们的疑问已完全消除了吗?他们受到启发, 有所收获了吗?

五忌为考而考, 以考代讲

进入高三复习阶段, 每个月都会有测试或考试。一是为了随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了解存在的问题;二是为了让学生适应考试。但是, 如果考得过多, 反而会适得其反, 事倍功半, 如果没有充分利用好考试的话, 我们除了得到一个成绩之外, 往往收效甚微。所以, 每一次考试, 我们都应该做好所用试卷的选择, 考试时间的安排, 阅卷工作的组织, 以及考后试卷的分析等。

这里重点说说考后试卷分析这一环节。

首先, 客观题易错点的分析。不仅要找到这套试卷中学生易错的那几题, 而且还要注意的是在这些题中学生容易误选的那几个选项, 为什么会误选这个选项?它和正确选项的区分在哪?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 只有找出病因, 才能对症下药, 避免重蹈覆辙。

其次, 主观题丢分的原因。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 答题的习惯也不尽相同, 所以在试卷上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是设问方向把握不准, 还是材料分析能力差?是结合材料不够, 还是答题格式有误?教师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归纳, 再有针对性地在试卷讲析中解决好这些问题。

再次, 试卷分析还应注意纵向分析, 既要分析这一次的问题, 还应把几次的问题作一个比较和综合, 几次考试中有没有重复出现的问题?几次考试下来, 表现比较集中的是哪一类错误或者哪一板块的知识?只有充分汇集、综合把握了这些信息, 在以后的复习中才能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避免无的放矢。

六忌各自为政, 闭门造车

高考的文科综合考试已经开始很多年了, 考生们也已经适应了这种考试方式, 然而, 由于文综各科老师的知识水平限制和其他客观原因, 所以综合仍然只能是学生自己的综合, 在教学中各科任老师也只能是各自为政, 各自种好自己一亩三分地, 在这种情况下, 加强交流是高考复习必不可少的要求。

一是同校教师间的交流。既包括同科目任课老师间的交流, 也包括与其他科目任课老师的交流。以政治学科为例, 如果老师缺乏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 那又如何讲好“区域经济”、“中部崛起”?又如何让学生理解“国际关系”、“外交政策”?

二是与其他学校的教师之间的交流。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虽然各地区, 各学校学生的情况不尽相同, 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也各有特点, 但同样是高中政治教学, 有很多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地方, 所以通过校际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是完全有可能且完全必要的。

七忌照本宣科, 不闻世事

3.成人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篇三

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消息,2016年10月9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考试中心表示,本次修订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同时合理设置选考模块,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契合课程标准的修订方向。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此次修订具体到9个科目的考试大纲均有调整,其中语文将增加阅读量,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数学强调考查数学文化的要求;思想政治则要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生物引导学生关注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英语没有变化。语文科目将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具体来说,将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同时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2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生可二选一,修订后两个模块都成为必考内容。此外,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endprint

4.成人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篇四

大纲是高考最重要的参考资料,所以一定要花时间去熟悉考纲。为了帮助考生了解政治考试大纲,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2018年全国高考政治考试大纲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2018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2018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内容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8年高考政治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2.调动和运用知识

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018年高考政治大纲考试范围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高考政治经济生活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2.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与融资

(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

(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

(3)融资

8.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8.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税与纳税(1)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

(2)依法纳税

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

1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二部分高考政治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我国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3)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第四部分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实践 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8)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8)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五部分高考政治时事政治

1.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4月至考试当年3月)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高考政治考试技巧

一、坚定信心,充分利用和分配时间 1.要充分分配时间:

充分利用时间是考好各科的共性,也有政治科复习本身的特殊要求。在高三学年里学政治的时间应比高

一、高二的时间多得多;特别是到了五、六月份,花在政治上的时间至少应保证在保证1/4以上;考前几周甚至可以达到1/3—1/2(这是由政治科不同于中英数的独自特点决定的,政治科对基础的要求不像中英数那么高,在短时间内加强训练复习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过去有人称政治“是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大”,但在考前这一年及考前一、二个月内,要投入更多,否则是无效益可言的);每天复习政治(包括早上、下午及晚修、周末可自由支配时间)的时间应保障有1/6—1/5。

2.要充分利用时间:

充分利用时间的另一要求就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排除一切干扰(包括不正的班风、自己不良情绪、不当朋友、不良习惯等影响);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计划;讲究学习、复习方法,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方法;虚心听从老师的引导,按部就班进行复习;上课认真听讲,不要开小差;切忌自满、自以为是,一两次考试成绩不错就沾沾自喜,以为已经可以了,不再努力;对于不懂或不清楚的问题应及时问老师,不要有思想负担。

二、抓好书本(基础)是关键

1.对课本内容要熟:

对课本内容要多看,看的遍数多,反复记忆多对课本内容就越熟,考起来速度才会快,准确性才会高。题目再难,也是与书本内容联系的,“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书本的原理、观点熟,用起来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反复多遍——这是最一般的学习规律,也是做题能多得分的最基本要领。

2.自己复习可分为每一轮几步走,多轮进行的方法: 第一轮复习,第一步从宏观上熟悉相关内容的整体结构,相互联系——一定要对相关内容(可以是一整本书的内容,也可以是一本书中某部分的内容,如唯物论或辩证法部分的主要原理观点)进行归类整理,尽可能先脱离书本将其用网络框架等形式将结构图整理出——政治要背,在这里主要就是指背联系、背系统;同时要特别注意对目录的章节编排很熟悉。第二步,在弄清总体系统结构的前提下对课本内容进行细看,包括概念、事例、谚语、格言、关键字句、分析过程、分析依据、结论、重要意义、要求及错误观点、危害等等。然后第三步进行有选择性的整理理解记忆。

三、掌握答题方法,训练、提高答题能力

1.答好主观性政治题的一般要求:

(1)字迹要端正、清楚,语言规范,尽量用政治(课)术语。

(2)要有层次,分好自然段,切忌答题不分段,留太多空白或将答案挤在答卷中间。

(3)答题必须遵循的一般步骤:

先审题,读清题意要求;思考题目与事件(例)之间的内在联系;题目或事例所包含的有关原理及内容;对材料或事例进行分析(包括正确的依据、实行的必要性、重要性;错误的依据、危害等。在围绕反面的认识或做法时一般可采用的语句有:“我们要反对……克服……”、“在认识(理论、思想)上,分清……,在实践中克服……”、“不坚持……就会造成……危害”、“这题的错误在于它没有说明……没有分清……没有看到……”、“在实践中会带来(导致、造成、影响)……”“题中提到的现象是暂时的,表面的”等等)(4)要注重答题训练能力训练。

5.成人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篇五

一,第一部分《经济生活》的修改主要集中在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P85-90)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改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小康社会”改为“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经济建设的要求”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改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科学发展观”改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又好又快发展”改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考点的分量,从原来的小知识点转变为专题类,考生要着重复习。

高频考点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2013·北京文综,31,4分)继续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

业结构升级。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①促进金融、通讯等服务业发展 ②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 ③增加出口补贴,扩大出口规模 ④提高存款利率,减少居民消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目前,我国的第三产业仍然相对滞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金融、通讯等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的内容,故①入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推进科技创新,故②入选。③④说法均与题干不相符合,应排除。故A项入选。答案 A

2.(2013·安徽文综,2,4分)下表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整理而成。分析该数据可看出

()。

2004~

A三大产业结构渐趋优化B农业的基础地位在逐渐减弱C第二产业产值有所减少DGDP增长必然优化产业结构

解析 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现代经济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2004年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处于上升趋势,第一、二产业占GDP比重有所下降,这说明我国的三大产业结构渐趋优化,故A正确。B、D两项说法错误,C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答案 A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是高考的常考点,既出客观题,又出主观题。备考中,考生应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全面掌握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同时关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农”问题等热点问题。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

义。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2.怎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不同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有所差别。

(2)GDP是衡量经济增长与成绩的唯一指标。(×)剖析 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014这样考2014年高考会考查以下命题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考查形式将会以主观题为主,也会有选择题。

【押题1】 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彻底改变“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评价方式。这是因为GDP不能()。A.反映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B.进行国际经济的横向比较

C.全面反映人民的幸福程度D.反映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

解析 GDP反映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的总价值。它可以反映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反映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经济水平的指标,可以进行国际经济的横向比较,故A、B、D均不选。人民的幸福程度涉及经济、社会、政治等方方面面,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更不能反映非经济领域的信息,故C符合题意。答案 C

【押题2】 某市开展建设“低碳城市”、享受“低碳生活”活动,把城区LED路灯的装置率提高到100%。如果将上述事件写成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标题是()。

A.减少开车,节约能源,绿色安全出行B.熄灭灯光,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C.全民行动,节约能源,应对气候变化D.全民行动,绿色出行,发展低碳经济

解析 材料中更换路灯的主题是节能,故选C。A、B、D三项不符合题干主旨。答案 C 二,第二部分《政治生活》

1.删掉“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不考人权);2.删掉“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第三单元综合探究增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三,第三部分《文化生活》变化主要集中在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九课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删掉:P96-97“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2,增加“: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P99“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部分和措施;二是将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部分和措施;

4.(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改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中心环节地位

删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P10

4备注:《文化生活》一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新提法,以前没有这种提法,新提法代替了以前的“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考生要复习掌握新提法的原因、如何建设等。二是提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新提法,学生要掌握其具体含义。

高频考点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2013·天津文综,5,4分)“虽然不言不语,叫人难忘记,那是你的眼神,明亮又美丽„„”

当年蔡琴在演唱这首《你的眼神》时,就曾以特有的韵味打动过无数听众。在今春“我是歌手”的电视节目上,林志炫以不同以往的方式翻唱此歌,诠释经典,再次让人如痴如醉。由此可见,文艺表演应该()。

①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②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③立足于满足市场需求 ④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在“我是歌手”节目中,林志炫以不同的方式翻唱经典歌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见,文艺表演要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①②符合题干要求。“以不同以往的方式翻唱„„诠释经典”说明文艺表演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④正确。③说法错误,文艺表演应立足实践。答案 C

2.(2013·山东文综,21,4)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因此,文化建设应当()。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的是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故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意在强调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③④不符合题意。答案 A

新考点:

(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新考点: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新考点: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1)原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由之路):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引领。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的活力。

④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⑤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自身的修养。

新考2,: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原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含义,表现: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3)如何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①要形成对中华民族自身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②要形成对人类文明成果的自觉和自信,保持高度开放包容的文化心胸,善于养成和保护文化多样性;

③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

④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形成人们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⑤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更有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2014这样考从近三年的新课标高考试题来看,以下内容为高频考点:当代先进文化的内涵、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重要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题型上看,选择题、非选择题均出现过,主要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2014年高考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必考内容,试题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可能性很大。

【押题1】 电影《建国大业》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该片一经播放,就引起极大反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这说明()。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②先进文化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 ③文化形式创新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 ④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解析 本题以电影《建国大业》的成功为背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建国大业》作为弘扬主旋律的红色影片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表明先进文化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④正确。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可能是先进文化,也可能是落后文化;实现文化繁荣需要创新,但不只是形式的创新。①③错误。答案 D

【押题2】 国家广电总局对“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着手整饬。“严禁伪造嘉宾身份,欺骗电视观众”“不得选择社会形象不佳或有争议的人物担当主持人”“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这说明()。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必须面向广大人民,发展高雅的和严肃的社会主义文化

D.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禁止某些部门和单位追求经济效益

解析 国家广电总局对“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着手整饬,这是加强文化建设,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体现,故选A。B不符合题意,不选。C错误,人民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不等于高雅的和严肃的文化。D错误,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答案 A 四,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考点与2013年保持一致。

6.成人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篇六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答案:C

2.有哲学家认为,万物瞬息万变,没有相对静止,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答案:D

3.长期脱离人群、在狼群中长大的“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

D.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答案:B

4.下列选项中,包含着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C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最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的观点

B.唯物论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

答案:A

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认识一实践一认识

B.实践一认识一实践

C.感觉一知觉一表象

D.概念一判断一推理

答案:B

7.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这种态度的哲学基础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的原理

C.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原理

D.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

答案:D

8.在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血缘亲族关系

B.地缘政治关系

C.物质生产关系

D.思想文化关系

答案:C

9.在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因素中,属于渗透性因素的是()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自然科学

D.经营管理

答案:C

10.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A.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

B.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

C.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答案:D

11.下列各项属于经济社会形态系列的是()

A.渔猎社会

B.农业社会

C.资本圭义社会

D.工业社会

答案:C

1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1911年辛亥革命

B.1919年五四运动

C.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D.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

答案:B

1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队伍中,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软弱性的阶级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答案:D

14.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的是()

A.周恩来

B.朱德

C.毛泽东

D.瞿秋白

答案:C

15.在毛泽东建军思想中,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

A.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B.执行严格的革命纪律

C.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答案:C

16.毛泽东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

A.思想建设

B.政治建设

C.组织建设

D.作风建设

答案:A

17.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稳定

B.发展

C.创新

D.开放

答案:B

1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

A.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B.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13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C.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答案:D

19.邓小平指出,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

A.改革

B.阶级斗争

C.物质文明建设

D.精神文明建设

答案:A

20.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对原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修补

D.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案:B

21.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计划和市场内在结合的经济体制

C.建立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D.建立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答案:A

22.在如何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上,党的十七大指出()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B.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C.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答案:D

23.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A

24.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A.依法治国

B.科技兴国

C.人才强国

D.教育兴国

答案:A

25.邓小平提出,教育要()

A.面向现代化,面向现实,面向社会

B.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C.面向现代化,面向经济,面向政治

D.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市场

答案:B

2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

A.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B.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C.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D.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答案:D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B.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C.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答案:D

28.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民生之本是()

A.教育

B.就业

C.医疗

D.住房

答案:B

29.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合作与共赢

D.稳定与和谐

答案:B

30.我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这是()

A.由国际政治格局决定的 B.由我国的综合国力决定的 C.由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决定的

D.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决定的 答案:D

3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港澳台问题

答案:C

32.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寄希望于()

A.国际社会

B.两岸交流

C.台湾当局

D.台湾人民

答案:D

33.茬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各民主党派是()

A.参政党

B.在野党

C.反对党

D.执政党

答案:A

3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在大陆范围内,爱国统一战线建立在()

A.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政治基础上

B.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政治基础上

C.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政治基础上

D.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政治基础上

答案:B

35.党的十七大指出,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是()

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C.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D.健全民主集中制

答案:C

36.2011年7月19日,社会各界在拉萨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庆祝西藏和平解放()

A.40周年

B.50周年

C.60周年

D.70周年

答案:C

37.2011年10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居民身份证法将在 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中增加的一项信息是()

A.指纹信息

B.住址信息

C.收入信息

D.家庭信息

答案:A

38.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471 564亿元,比上年增长()

A.5%

B.7%

C.9.2%

D.12%

答案:C

39.2012年6月16日,执行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载人飞船在酒泉发射升空,并顺利将3名宇航员送上太空。执行此次任务的载人飞船是()

A.嫦娥号

B.蛟龙号

C.天宫号

D.神舟九号

答案:D

40.2011年8月5日,标准普尔公司宣布,将某国AAA级长期主权债务评级下调一级至AA+,评级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是该国历史上第一次丧失AAA主权信用评级。这个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罗斯

答案:A

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4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答案:错误。(2分)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4分)

(2)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消灭了阶级剥削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4分)

4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答案:错误。(2分)

(1)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4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4分)

三、简答题:43~45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3.简述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答案:(1)依法治国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分)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2分)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2分)

(4)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2分)

(5)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2分)

44.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答案:(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4分)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分)

(4)社会主义荣辱观。(2分)

45.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答案:(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4分)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3分)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3分)

四、论述题:46小题,20分。

46.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7.高考政治复习新探 篇七

高考首先考的是知识, 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高考就是考察学生运用自己已知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的能力。据不完全统计, 在高考中选择题的答案, 70%是对题肢即基础知识的理解, 30%是对题意的理解;综合题的答案70%是学科语言———基础知识, 30%是对材料的分析与归纳。我们知道, 在实际阅卷流程中, 点踩点给分与快速扫描关键词给分是评卷操作程序中所坚持的的原则和特点, 由此就不难看出, 得分的根据主要是学科知识。所以, 在高考复习中, 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要认真学研《考试大纲》, 对《考试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要做到全面掌握, 要准确理解考点内容, 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要做到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在提高能力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知识。要系统整理与记忆主干知识, 做到逻辑清晰, 要点完备。要紧紧围绕热点问题, 重新构建知识体系, 体现综合性。要重视新教材、一定要把新教材的相关知识融合到高考复习中。

二、加强训练, 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复习要重视训练, 但题不在多, 而在精。所以一定要注意精选训练题, 要选择不同类型、不同要求的试题, 尤其要选择一些高考真题和变式题, 重点是在练习中归纳和掌握解题的规律和技巧。

在做选择题时, 一是要弄清题干的设问限定的范围和角度, 是政治还是经济, 是国家还是企业, 是根本原因还是直接原因等;二是要认真分析材料的中心思想, 当设问中有指代词“这”的时候, 一定要弄清设问中的“这”所指代的内容是哪些, 一般是离“这”最近的那一层意思, 但值得提醒的是材料的第一句为总括, 后面为例证或补充的时候, 要以第一句为主;三是要阅读完整阅读的选项, 千万不要草率决定。总的说来, 做选择题, 首要的是排除错误的选项;第二要排除与题意不相关的选项;最后还要冷静分析题干, 推敲题干的侧重点, 再作出正确选择。记住:做选择题, 最根本的一条原则就是“以干取枝”。

很多同学害怕做题, 特别是一些政治的主观题, 对自己的答案不愿意修改, 只想走“近路”, 这是不对的。天生会做政治题的人是没有的, 天生会写作文的人一样也是没有的。我们从小学级开始写作文, 这样写了十几年, 哪一个不是先临摹别人的范文, 再掌握写作技巧, 再反复练习反复修改, 才得以提高的。政治的主观题其实就是一篇小作文, 只要我们不断地琢磨, 认真地练习, 反复地实践, 就一定能提高。卖油翁说得好:“此无它, 唯手熟耳。”

在考试训练中, 告诉考生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 在审题上要舍得花时间, 有很多同学常常舍不得花时间审题, 结果做得快, 错得也多;其次, 做主观题时, 一定要先审设问, 然后再带着问题审材料, 这样目标明确, 可以大提高效率, 做到事半功倍;第三, 对关键词和标志性词语一定要抓住, 不得放过, 从中筛选有用信息, 因为每个考点都有它的一些习惯性的表述方式, 总会显露“马脚”的;第四, 一定要准确链接试题与学科知识, 在材料层次比较多的时候, 注意首先从材料的主干上考虑原理, 在设问中对学科知识的规定比较笼统的时候, 考虑的范围要大一些, 最好能照顾到所有板块的原理;第五, 一定要规范答题, 在组织答案时千万要遵循“先重点再其他、先观点再材料、先教材再创新”的顺序, 一定要使用书本语言去表述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三、关心时政, 围绕热点问题分析思考

因为政治学科是一门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学科, 高考试题一定会反映国家意志, 重大时政热点也肯定会成为高考试题的重要对象, 因此, 要求所有参与高考的学生, 在高考复习中必须做到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 去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相关的知识点, 以便对此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在选择重大时政热点时, 必须进行筛选, 对国际国内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保等热点问题, 一定要熟悉掌握它的时代背景、发展过程、引发的事件以及导致的后果。

例如上海申办世博会取得成功。要求我们每个同学都能从整体上把握清楚世博会的历史和性质, 世界上都有哪些国家取得过申办权, 世博会的举办会对举办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哪些影响, 我国政府和人民为申博付出了哪些努力和工作, 它的现实和深远意义有哪些。时事热点试题考的不是纯时政, 它在设计系列问题时考虑的是特定材料和情境, 考虑的是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 它考查的是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组织语言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复习这些时事热点时, 一定要根据问题设计若干个不同的切入点, 例如:对中国上海取得世博会主办权的原因要从哲学角度分析;对中国政府为成功举办世博会应履行的职能要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还有世博会的举办将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产生的影响;国际展览局的性质和职能等。然后运用教材的相关知识联系材料组织答案。最好再能运用历史、地理等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既要灵活掌握所学基础知识, 又要关心时政,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这样在解答时政热点问题时就能得心应手。

摘要:政治学科要求考生在高考复习中必须做到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 去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相关的知识点, 以便对此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

8.如何克服高考考试焦虑 篇八

这里,从心理学视角,我提出如下三条策略供各位考生参考:

首先,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考试观。

学生通过学习,大量的学科概念、知识网络和问题解决的基本模型得以储备,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显著提高,对某些关键问题独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认知方式和问题解决风格也基本形成,所有的这些内容均作为一种素质被静态地备份在学生大脑之中,一旦习得不会轻易丢失,非常稳定。而考试是对习得知识和认知功能的检验和考核。

通常情况,如果考生能够很好地应对考试焦虑症状,知识习得的多少应该与考试成绩的多少成正比。但是,面对学习与考试的关系,一些学生对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能力持有怀疑,担心这些知识和能力在考场上全部被忘掉,产生对考试的恐惧,结果形成考试焦虑症。考生应建立两种信念:第一,坚信通过学习,大脑发生了质的变化;第二,只要考试题目相关信息通过正常的信息加工程序,接受过大脑的加工,大脑计算得出的最终结果就是我的真实水平。

其次,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

进入考场前,如何应对考试氛围导致的考试焦虑呢?考试焦虑的本质是对考试本身及相关事件结果的不确信恐惧和趋避倾向的表现。除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外,亲人的陪伴和适时的关爱是非常必要的社会支持。这种支持不仅能够克服考生的恐惧心理,而且能够帮助考生坚定自我对考试事件本身的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讲,家人的陪伴就起到了创设一种放松而富有生机环境的目的。

根据已有调查研究显示,考试期间最有效的两种家长陪伴方式是:第一,帮助考生制定到达指定考点的日程表和路线图,确保顺利将考生在指定时间送到指定地点;第二,考试前后陪伴左右,可以陪考生聊聊天,说说开心的事情,转移考生注意力,达到舒缓身心的目的,确保考生能够从容面对每一场考试。

再次,掌握自我应对的技巧。

考试过程中,如何应对考试过程的相关刺激和小事故造成的考试焦虑呢?首先,必须明确,在这个阶段应对考试焦虑的四个心理过程:知觉焦虑反应、唤醒应对意识、选择应对策略、评估应对效果。

经过实践检验,效果比较明显,而且容易操作的三种应对方法是:

第一,自我心理暗示法。当知觉自己处于轻度紧张和焦虑状态时,考生应该通过自我暗示的方法,轻声说出自己当时的心理状态,比如“我很紧张”、“我很害怕”、“我该怎么办”等等,从而达到缓解考试焦虑的目的。

第二,生理放松法。当考试焦虑导致考生具有明显生理行为反应,比如肌肉紧张,手脚打颤时,使用生理放松法最为合适。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生理放松方法:肌肉松弛法和呼吸松弛法。

(1)肌肉松弛法。首先闭上眼睛,让全身放松,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体上,比如由手部开始。首先把右拳握紧,约三秒,然后放松十秒。考生应能够感觉到右拳肌肉拉紧的同时右臂的肌肉也是同样拉紧。肌肉拉紧放松的同时心里也念着一、二、三放松。重复两至三次,考生便可感到右手松弛的感觉。采用类似方法,考生可以选择性地来放松左手、手臂、面部、背部、腿部和脚部等部位的肌肉,使其得到松弛。

(2)呼吸松弛法 。

放鬆全身,闭合双眼,把心中的杂念拋开,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心里念着一、二、三、停、呼气,呼吸的节奏亦跟随着心里的拍子,吸气、一、二、三、停、呼气。记着拍子不要太慢或太快;顺其自然则可。继续专心呼吸,呼吸会自然慢慢减速,而身心也会因宁静和规律而感到平和。呼吸松弛法做2分钟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这两种松弛法能令新陈代谢减慢及神经系统放松,让我们身心也得到休息,因此能舒缓因考试相关刺激带来的焦虑和不适。

第三,面部表情调节法。

首先,必须明确不同面部表情情绪的特点。正性面部表情情绪状态下,考生处于适度兴奋,优化发散思维,有利于想象、建构问题解决方案和进行创造性问题解决;而负性面部表情情绪状态下,考生处于适度的安静,优化聚合思维,利于回忆、逻辑推理、规则运用和批判性论证。正性面部表情情绪状态下,考生心理状态平和,利于正常发挥。在考场上,如果过度兴奋,考生则需要用负性面部表情情绪调节法使其趋于平静;如果过度低沉,考生则需要用正性面部表情情绪调节法使其趋于适度兴奋。

除了以上这些方法之外,如果考生出现严重症状则需要去向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咨询,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度的药物治疗。

9.成人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篇九

2007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卷,共300分,政、史、地内容各占100分,其中选择题的第24-35题,主观题的第38题、39题的第5第6问属于政治学科内容,在全部的14题100分中,经济常识占36分,政治常识占34分,哲学常识占30分,与近几年高考试卷知识分布相当。从电脑统计和各校主观题阅卷情况看,政治学科的选择题得分为39.8比一模38.39分略高,主观题得分约为26分(难度大约是0.5左右),总体难度大约是0·64左右,难度与一模相当,与预期要求吻合。现将试卷答题情况分选择题和主观题两部分作如下分析。

一、选择题

1.基本情况

本卷政治选择题共有试题12题,其中涉及经济常识考点的试题有3题(第28、29、32题);政治常识的试题有4题(第25、27、33题);哲学常识的试题有5题(第24、26、31、34、35题);从知识所占比例来说,基本符合高考关于学科内三常识的比重。

从难度看,难度值是0.5-0.6的有1题;0.6-0.70的1题;0.7-0.9的有6题;0.9以上的有4题,与一模相比,增加了一题难度较大的题目,其他试题难度相当。从难度的三块内容看,经济:0.7595;政治:0.8521;哲学:0.8548。总的看,哲学内容选择题偏易,这与高考有一定的距离,高考一般来说哲学选择题还是较难的。

试题注重主干基础知识与热点问题的结合,命题科学,难度合理,与近几年高考命题吻合度强,达到了高考模拟的效果。2.各题组情况

第24、25题组:(1)试题:

吴越文化与滇黔文化具有鲜明的差异。前者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流动性和开放性强;后者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内敛性强。正所谓“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回答24-25题。24.上述多元的文化现象的形成表明的哲理是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主观因素制约着人们的认识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

④外因影响着事物的变化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5.从民族的基本特征的相互关系角度看,能够为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的形成提供地理空间和物质基础的是

A.共同语言和共同地域

B.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 C.共同心理素质和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2)命题意图

考虑到近几年高考选择题具有 “以话题选择命题”的思路和“以人为本”、“突出人文”的思想。本组试题以一段具有哲理内涵的话语作为题干材料,意在考查学生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用矛盾方法分析客观事物、民族的基本特征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3)试题分析

第24题,难度值是0.8286。考生对①项是否当选较难确定,因此选C项的占8%,说明考生对题干中的“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的意思还不理解,较多的考生可能是凭技巧排除答题的

第25题,难度值是0.8828。有7.12%的考生选了C项,选这一选项的考生,将共同心理素质也归到地理空间和物质基础上,确实显示其基础和能力的薄弱。

第26、27题组:(1)试题:

温家宝总理在向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管理。房地产业应重点发展面向广大群众的普通商品住房。政府要特别关心和帮助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回答26-27题。

26.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其哲学依据是 A.实践第一的观点

B.抓主要矛盾的观点 C.意识的能动作用观点

D.群众观点

27.古语有云: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政府特别关心和帮助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这是因为政府

①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②是法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③具有管理经济的职能

④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者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2)命题意图

本组试题以百姓关心的房地产热点问题作背景话题,考查学生对哲学中的群众观点以及政治常识中的政府性质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试题各题肢的知识跨度较大,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情况的掌握。(3)试题分析

26题,难度值是0.694,此题考生主要错误是误选B,主要原因在于考生只注意了此题是考查哲学依据,但对题干的中心观点却忽视了,此题的中心观点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哲学依据”,因此后阶段要注意对此类试题的分析,如何有效准确把握试题的中心意思,是解答选择题的关键。

27题,难度值是0.7588,考查错选D项的较多,主要原因在于考生将我国政府全等于国务院。我国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说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细致的把握还不够。

第28、29题组:(1)试题:

收197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

入差(s.kuznets)首次提出公平与发展遵循“U”型曲线(见

距右图)。回答28-29题。28.右图反映了

A.人均GDP越高,收入差距越大 1 5 3 人均GDP(千美元)B.人均GDP1000~3000美元之间,收入

差距趋向最大化

C.人均GDP越高,收入差距越小

D.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之后,公平与发展呈负相关

29.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理顺分配关系,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

①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

②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 ③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

④发挥好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命题意图

本组试题以构建和谐社会、理顺分配关系、注重社会公平热点问题作背景话题,结合考查与这一热点相关的教材知识和考生的读图能力。

(3)试题分析

28题,难度值是0.9138。总体分析图表能力不错,说明本届高三老师比较注重对读图能力的培养。相比,选D的考生较多占6.6%。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考生对题肢中“公平与发展呈负相关”不理解。

29题,难度值是0.8639。考生的主要问题在于对③④两项的取舍加前缀较难确定,因此选B率达12%,一方面反映出考生对“市场自发调节的作用”这一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另一方面反映了考生对题肢理解的能力欠缺。第30、31题组:(1)试题:

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以155票赞成、1票反对、5票弃权,高票表决通过了监督法。回答30-31题。30.《监督法》的通过,为人大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人大依法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

A.可以有效地改变“一府两院”之间的分权状况

B.可以有效干预人民法院和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C.可以使“一府两院”成为同级人大的常设机关 D.有利于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31.漫画《缺失》告诉我们的一个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B.各部分结构欠佳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C.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能够引起质变 D.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2)命题意图

本组题目也属结合热点考查基础知识。热点是《监督法》的通过,知识是对全国人大的职能和整体与部分哲学原理的理解。(3)试题分析

30题,难度值是0.9820。是本卷中正确率最高的一题。说明考生对人大的地位作用这一知识比较重视,掌握比较好。

31题,难度值是0.9588。此题是以漫画作为背景材料,试图在形式上与政治高考命题形式靠拢。考生的答题尚可,此题考生能排除C项,说明教师在哲学内容的辅导上,还是化了功夫的。

第32、33题:(1)试题:

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3%左右。去年,中国汽车产销约680万~700万辆,其中轿车需求量约为400万辆,增幅居世界各国之首。回答32-33题。32.我国轿车消费量不断增长的原因可能有

①居民的家庭收入不断增长

②轿车价格不断下降 ③入世后,我国关税的降低

④外汇汇率跌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3.“人民币汇率是一个主权话题,中国将站在国际收支平衡的角度自主决定。”体现了 A.我国的外交政策宗旨

B.我国的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C.我国的外交政策基本立场

D.中美两国外交政策的共同点(2)命题意图

人民币汇率升值是近几年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选择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命题是高考政治命题的一个特点,本题试图模拟这一高考命题的方式,同时,对学生易错的知识要点要求加以区分,本试题从知识理解层次上说有一定的难度。(3)试题分析

32题,难度值是0.501。这是本卷政治选择题中得分最低的一题。从答题情况看,考生选B有30.94;选C5.79;选D12.16,考生主要错误原因在于:(1)对外汇汇率跌落会刺激我国轿车消费不理解;(2)对关税降低能吸引进口也不是很清楚。由于此题是对教材相关知识的拓宽加深,因此得分不够理想,不过,作为高考辅导,对教材有关知识的适当加深,还是必须的,高考政治选择题每年都有1-2道难题。

33题,难度值是0.7849。考生错选A项较多,原因是考生对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和基本立场还不能准确区分,对临近概念还比较模糊,还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第34、35题组:(1)试题:

如果现实是那片泥土,理想就好比是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花。回答34-35题。

34.理想与现实既对立又统一。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而从主观方面来说,特别需要充分并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下列说法与之对应的有

①创造条件化解矛盾

②调整内因化解矛盾

③转移目标化解矛盾

④依赖外力消解矛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5.人们常说“个人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可见,我们追求的人生观的境界是

A.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科学统一

B.实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

C.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正确统一

D.实现现象与本质的辩证统一

(2)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是哲学常识下册的内容,题干情境材料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而试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关心生活,关注实际,则是近年来政治高考试题逐步显示的一个亮点,本题的意图在于引导得以教学时要注意这一变化。(3)试题分析

34题,难度值是0.8116。主要错误是漏选①,原因是考生对主观能动性具体反映在哪些方面可能还不是很清楚,如何充分发展主观能动性化解矛盾,不仅是我们哲学知识教学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学生思想教育的要求,高考辅导,我们也要注意学科特点。

35题,难度值是0.971。这是对教材相关知识的识记,也是学科思想教育的点,考查结果不错。

二、主观题

1.基本情况

本卷第38题、39题的第5、第6问属于政治学科的主观题内容,共占52分。从抽样情况看,平均得分在26分-28分之间,难度值约为0.50左右。2.试题分析 第38题

(1)试题: 38.(32分)材料一:从文化被作为产业纳入经济发展轨道,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有关方面的调查统计,2005年中国的出版业、广播电视业、广告业、游戏业、演艺业、网络传播业等文化产业的总产值已经达到了1.2万亿元,加上文化带来的相关服务,总产值已经在2万亿元以上,专家预测,5年内这个数字将达到4万亿人民币。从就业总量而言,文化服务业就业人员规模已经高于批发和零售业。从经济总量而言,文化服务业的经济总量与房地产业大体相当。

材料二:动漫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文化产业,具有消费群体广、衍生产品多等特点。目前,己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2006年4 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推动中国动漫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其中特别强调,要倡导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点的健康的动漫产品,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材料三:经济全球化使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对保卫国家文化安全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为了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在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更要注重保持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时要坚持与时俱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经济意义。(12分)

(2)运用国家文化职能的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积极推广健康有益的国产动画作品。(10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辩证法的知识谈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怎样保卫国家的文化安全?(10分)【参考答案】

(1)①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的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分)②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居民的消费结构;(3分)③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加快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3分)④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增加经济总量,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3分)

(2)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国家必须实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先进文化。(4分)②有利于传播优良文化,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方向,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3分)③有利于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精神的动力和智力的支持。(3分)

(3)①事物是一分为二的。经济全球化使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对保卫国家文化安全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我们要善于分析和处理矛盾,抵制外来文化的消极影响。(4分)②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为了保证国家文化安全,就必须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确保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4分)③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文化问题,因此,在坚持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提升我国的文化实力,以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2分)(2)命题意图

第38题的命题意图:为了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关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政府所关注的一个主题。本题以文化产业化为背景材料,从经济、政治、哲学三个角度考察学生对发展文化产业意义的理解及作为政府应如何推动文化产业化,培养学生关注热点的兴趣,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及了解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

(3)考生的典型错误

第38题第(1)题的典型错误有:①不能审清题意。没有看到设问中的限制性条件——结合材料来回答问题,有部分同学只是泛泛而谈。甚至有些同学连用“经济意义”都没有注意。②答题没有思路,答到哪儿是哪儿,至于是否答完整了,是否出现知识的重复,就无能为力了。③意义与原因的表述不规范。

第38题第(2)题的典型错误有:①对文化职能知识掌握不到位,很多同学模糊答题的切入点,就用国家职能的知识来答题。②题目是问“国家为什么„„”,而还是有同学用“中国共产党”的知识来回答。③设问是“为什么?”而很多同学回答体现了什么国家职能。第38题第(3)题的典型错误有:①学生不注意两个限制性条件“结合材料三,运用辩证法的知识„„”。②学生对辩证法的知识掌握不够,以至于混淆了唯物论等其他知识。③设问是“应怎样保卫国家的文化安全?”而多数同学答体现了什么哲学知识或什么辩证法知识,而没有抓住“怎么样”三个字来审题答题。第39题第5、6问(1)试题:

材料三近年来,中国政府致力于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积极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加强区域合作,即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这不仅给有关国家带来了现实经济利益,也增进了各参与方的相互交流、信任与合作,进而促进了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5)“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思想是如何体现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准则的?(8分)材料四 2006年7月20日,来自我国及文莱、印尼、日本、韩国等160多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海内外著名企业代表在广西南宁举行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作为中国与东盟跨海联结纽带的环北部湾地区经济合作令世人瞩目。环北部湾地区是中国与东盟的结合部,是中国西南地区参与国际区域合作的前沿地带,区位独特,资源丰富。

(6)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知识,说明加强环北部湾地区合作开发必要性和重要性。(12分)【参考答案】

(5)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准则。(2分)②“睦邻”是指我国要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体现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2分)③“安邻”,是指要积极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体现了和平共处的原则。(2分)④“富邻”是提要加强区域合作,与亚洲各国实现共同发展,体现了平等互利原则。(2分)

(6)必要性: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2分)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2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2分)

重要性:①有利于我国西南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吸引外资,促进西部大开发,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2分)②有利于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提升双方的合作空间,实现区域内资源、市场共享,优势互补,提升本地区的整体竞争力;(2分)③有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促进中国与东盟共同繁荣、共同发展;(2分)

(2)命题意图

第39题的命题意图:2006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的纪念年,而且在我国广西南宁举行纪念活动。本题通过以此为背景材料,让学生结合我国的实际和书本上的知识,能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中国要谋求和平发展,建立稳定、和谐、互利共赢周边外交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考生的典型错误

第5问,考生的典型错误是:不能将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准则与材料中“睦邻、安邻、富邻” 的周边外交政策的具体内容一一对应,反映出考生对材料审查不到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欠缺。

第6问,考生的典型错误是:对必要性教材中的三条回答不完整,说明考生学习不够灵活,不能转换,教材是从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关系角度叙述的,而试题的问法是为什么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流,看拟有区别,实质是一致的。看来如何灵活有效扎实的掌握教材知识,是我们要下功夫的。对重要性,学生能写一些,但不够完整、准确,学科术语表达能力还须加强。

三、后阶段复习建议

1.注意这几年政治高考命题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辅导。近几年文综政治部分内容的命题特点可归纳为:(1)命题立意——日趋完善。从3+X高考实施初期过分强调“能力立意”逐步过渡到“知识与能力并举、以能力为主导”,形成了“能力立意”→“综合能力立意”→“知识能力并举、以能力为主导”的发展轨迹。“知识能力并举、以能力为主导”是符合基础教育实际的,也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2)题型结构——稳中有变。前4年文综政治试题都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题型,选择题从小题之间的关系上讲包括题组题与非题组题,从小题内题肢结构上讲包括组合题与非组合题,从涉及知识范围上讲包括学科内综合题和跨学科综合题;非选择题从材料上讲主要包括材料分析和非材料分析题,从设问层次上讲主要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四个层次的题型,从思维方式上讲包括简答题、简述题、分析说明题、综合论述题和辨析题。(3)命题情境——突出三性。命题情境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社会性、真实性和创新性。社会性主要表现在试题情境的创设上,积极反映每一考试中国内、国际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反映社会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时代潮流;真实性主要表现在依据课文或事实编制试题,避免了试题编制中的主观随意性,保持了政治学科的严肃性和真实性;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选择题中出现了一则材料几题并用的题型试题,其次,试题从历史事件、地理知识出发考查政治热点,再次,试题灵活、设计新颖。2.坚持正确导向,体现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的理念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引导学生关心国计民生,关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近两年的政治高考的命题很好体现了这个导向。因此,我们在后阶段的复习中要注意这一变化。

3.对本省后阶段的试卷适当进行练习和细致讲评。

后阶段的复习,练习还是必须的,问题是练什么?怎么练?建议选本省今年各市的模拟试卷加以练习,一方面可以了解各市的复习情况,大家公平竞争,另一方面,通过练习,对自己尚未注意的热点问题,适当进行点评,以查漏补缺。更需强调的是,练,不能只求数量,更重要的是要讲求质量,所以练习必须要正规,要定时、定量、练后一定要讲评,讲评时特别要注意审题、解题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要学生注意设问的限制性条件及有哪些具体答题要求,应该如何找突破口,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练的效果。4.对照考纲,回归教材,查漏补缺。

上一篇:植树节主题活动总结下一篇:巡查整改落实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