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感的散文(10篇)
1.有感“读书同超生一样致贫” 篇一
读书同超生一样致贫,精辟的比喻让人暗赞更让人苦笑。但我更关心的是,谁能给这些为了不致贫而辍学者许一个未来?作别校园的他们将走向何处?
英国教育家亨利·纽曼说:“大学训练是一种伟大而又平凡的手段,它旨在提高社会的思想格调,提高公众的智力修养,纯洁国民的情趣。”不接受大学训练的辍学者能获得这些吗?他们只能是城市里最脏最险最累工种的从业者,是权益不断被侵犯却无力维护的农民工。当然,辍学者当中也许会走出几个打拼出来的俊杰,但比之数以万计的农民工,数字之少可以忽略不计。
有个段子大家都很熟悉:某游人去山区游玩,见一放羊娃,问:放羊干吗?答:挣钱。然后呢?娶媳妇,生孩子,放羊。辍学者和放羊娃的人生轨迹何其相似,他们的人生轨迹都是一个完整的圆,他们都在延续并重复着祖辈走过的路。不同的是,放羊娃是固定在山区,辍学者则来到了城里。这是一个可怕的宿命。
学者布迪厄指出,教育制度是当代社会中调控社会地位和特权的主要体制之一,而学校则是生产、传递和积累各种文化资本的最基本的体制基础。必须承认的是,“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只有求学才有可能改变农家子弟的现状。遗憾的是,畸高的教育成本和没有保障的就业体制,窒息了许多学子的信心和求学欲。
2.读《读书的艺术》有感 篇二
吴丹丹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09级民族学2班学号:209
【摘要】读书就是一门艺术,等待着你去发现其中的美。读书也像是在冒险,书中自
有很多宝藏等着你去发现,当你有了发现宝藏时候的惊喜,这个就差不多达到你读书的目的了。读书也像是在旅行,在旅行的途中你总会发现很多靓丽的风景,让你美不胜收,让你洋洋自喜。读一本好书,读一本适合自己的好书,都会让你受益匪浅,让你灵魂得到升华。
【关键词】读书艺术
读书就好比是一门艺术,其中的美只有你读了它之后才会领略得到。读书素
来是一种享受,是一件雅事。如果你只把读书当作是一个任务,只要读完它就是完成了任务,那这样子的读书肯定不是一种享受,更不能跟“雅事”挂钩。读书的人与不读书的人,在我看来的最大的区别是读书的人有属于自己的信仰,而不读书的人信仰可能是别人赋予的,而不是自己发现的;读书的人的信仰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而不读书的人的信仰有可能不是自己的。没有读书习惯的人无论从时间和空间而言,他们都受到自己的世界的束缚,他的生活很机械化,而有读书习惯的人,会在书中发现“宝藏”,如果你读的是一本好书,你就会与书中的人对话,可能那是一位伟人,他会带领你进入一个未知的神秘的国度或是时代,他会与你进行心灵的对话,让你幡然顿悟某些东西,也可能让你洞悉某些东西,让你内在得到提升,灵魂得到升华。读书是那么一件美事,既收获了一些自己一直不能顿悟的道理,又使心灵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何乐而不为呢。
读了林语堂先生的《读书的艺术》这篇文章,可谓是感慨颇多。现代社会的我们很多都不爱“读书”,认为“读书”很累,“读书”是一种负担,那样子的我们并不是真的在“读书”,而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在“读书”,为了升学、为了得到信息、为了达到某种娱乐的目的。很多人对于“读书”这事已经走入了错路,失去了“读书”的本意。读书本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正如杜威说的,读书是一种探险,如探新大陆,如征新土壤。①读书就是要有那种读书的心情的时候就要拿起来读,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读书不是一件扭扭捏捏的事,要大方的读,读出属于自己的艺术。读书可以说是一种嗜好,要选择好自己的嗜好,读属于自己的书。读书本来是件私事,是个人自由的事,与任何人无关,是自己兴趣爱好的一种表现方式,但是现代读书受到了很多的干扰,读书已经不再是件属于个人的私事,读书带有了少许的功利色彩,为了达到父母的期望,为了找份稳定的工作,为了以后有个很好的将来。读书不再单纯了,不再是为了发现书本中的宝藏,只是为了某种目的而读书。读书不再单纯,我们又怎么能从读书中顿悟道理,使得心灵得到升华呢?
林语堂先生也曾对读书发表过自己的看法:读书不可以勉强,因为学问思想
是慢慢从胚胎滋长出来的。②其滋长的道理,如草木之荣枯,河流之转向,各有其自然之势,逆势必无成就。这段话无形之中是在告诉我们,读书要根据自己的① http:///group/topic/3645922/
② 苏玉添、王国君、姜念禹、殷庆功主编;《读书的艺术》;中国大地出版社;1993年版;第174页
喜好来读书。这样子说,或许就会有很多人有疑问了,那我喜欢读小说——看电子版的小说、看纸质版的小说,这也是读书吗?或许很多人都误解了读书这一词的含义。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书,读好书。何为好书呢?在我认为,好书就是那些让你深思,令你发省的书目;那些有哲理,让你会幡然顿悟的书籍;那些你心灵的下午茶,让你心灵宁静,让你心灵找到休憩的港湾。读书不在于你读了多少,在于你读后的理解,这书在别人眼中是一本好书,但是不适合你,不适合你的书,可能你读后并没有得到你想要的读书的效果,那这样子的读书可以说是失败的。读书不要求你一定要全读那些大师们的著作,很多人的文章都有很多的自己的顿悟,适合你的就是属于你的好书。
读书不是在作秀,你没有必要去向别人炫耀你读过多少书,有多少重要的文凭,读书是一种修养,你真的“有才有料”,别人会从你的谈吐中得知你是一个不凡的人,读书更是一种内在,内在的美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才会发现这种内在的美。“凡夫俗子”又怎会知道这种美的存在呢。不读书的人其实要羡慕那些读书的人,那些读书的人有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思想的国度,而那些不读书的人恰恰缺乏这些。人活一世,其实时间很短,不懂得支配自己时间的人真的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闲来无事,兴致刚好来到,为何不读书,为何要浪费这美好的兴致,这美好的时间呢?午后,品着一杯清茶,淡淡的茶香,很惬意的午后,拿起属于自己的那本书,细细品读,那是一道何等靓丽的风景线呢。读书在我认为的,好书是塑人的,无论内在还是外在,好书给予我们灵魂升华的途径。
或许很多人会说,我现在工作了,那么忙,哪有时间去读书呀?有时间读书,还不如拿那些时间去赚钱,我要养家或是养活自己。时间大家都是一样的,都是有的,为什么别人能读书,而你却不能呢?在你抱怨别人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呢?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物欲要求也越来越高,的确,很多人都要背负养家的重担,那你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休憩的时间呢。让自己的心宁静,那怎样让自己的心宁静呢?我认为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读好书。不要等到以后老了才幡然醒悟读书的重要性,时不待我啊,不要等到白了少年头才后悔当初还有很多书没读呀。不要等到失去了很多,才知道这些东西很多都在书本上有提到过,为什么当时我读那书的时候没有这种顿悟呢。孔子说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是不会等待我们的,我们为何要到后悔的时候才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呢。读书本身就是一是好事,一件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有好处的好事,我们大家都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一本关于现实事情的书,亲眼看见那些事情或亲历其境,和在书中读到那些事情,其间也有不同的地方,因为在书本里所叙述的事情往往变成一片景象,而读者也变成一个冷眼旁观的人。但当我们身临其境又是一般不同的感想。但是我认为的,这些书不能算是好书,只能说这些书是反映了社会现实的真实的书籍,让我们发省,但是我们却没有在当中得到灵魂的升华。我们只是在看那些让我们痛心的社会现实而已。
一本好书,读者往往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所以,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这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而不是那种仅在报告事情的始末的读物。我们读报纸、看杂志,这些都不能算是在读书,我们只是在摄取一些信息,一些与我们有关的信息,我们这样子做只是为了某种目的,我们并没有因为看完这些报纸、杂志,而得到很多的顿悟,我们只是得到的知识、信息。这种读报纸、看杂志的“读书”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
书是我们的好朋友,要爱护它,要好好的研读它,当面临逆境的时候,或许
那时候能将你拯救的就是这些很合你“胃口”的好书。人生都会有很多的挫折,很多东西我们没有经历过,可能就没有那种顿悟,但是总有人会经历过这些事,这些事或许以后的以后有可能发生在你身上,为何不多从书中找到属于你灵魂的归属地呢,让它一直引领着你前进,为你保驾护航呢。
大家多读书,读属于自己的书。其实人生何其不是一本书呢,我们的青春就是一本打开了却再也合不回去的书,我们的青春是一本厚厚的书,我们一直在研读,我们会有迷茫,会不知所措,我们忘记了前进的方向,这时候我们去找别人的书籍,顿悟自己的道理,成就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林语堂;《读书的艺术》
3.读书有感读书笔记 篇三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感与君绝。
辨机被腰斩的那天也是飘着冷雨的,高傲的不可一世的高阳就那样跪在了冷雨中,丝般的轻纱被冷雨打透,一直凉到了心里。奇怪,高阳的脸上没有泪,那种温和的倔强的表情似乎再像这个世界诉说着所有的不满。哀大莫过于心死,高阳和辨机是此生寻觅的彼岸,既然命运安排他们相遇,又怎能不许他们抵足相爱,抵死相缠?在那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年代,女人生来就是带着加锁的,在枷锁的捆绑与束缚中走完悲剧的一生是使命也是责任。而高阳,这位女权运动的先驱,把她的锋芒和触角伸向了世俗的礼教,爱上了一个只能用心去爱却不能用生命去爱的和尚。
不知道为什么,在心里总是理解高阳的。为什么不是温文尔雅的房遗直,不是英武潇洒的吴王恪,而是一个整日与青灯古佛为伴的和尚?因为辨机有一双明媚的眼睛,如清泉一样笃定,望向高阳的时候,她的情感会流动,如星辰一样灿烂,她暗淡的光阴他的注视而重新焕发生机变得崭新。因为清晰,所以爱;因为明媚,所以深爱。
对于高阳和辨机的爱情虽然很多人都觉得是悲剧,因为最后两个人天上人间,阴阳两隔了。但我总觉他们的其爱情很美,超越现实,超越礼教,超越横亘在他们之间的银河九天。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研,爱到深处便是痛了。就算没有结局又怎样?为了爱的能力而去付出,回收只是使命的升华。佛曰:成住坏空。人生短长,并无别事。是啊,人活着本来就是为了学习怎样爱人和被爱,无论哪一种,都要义无反顾。从高阳身上我看到了,天下所有痴迷的背后,都是心肝情愿。遇见便已感激,得到更要欢喜。还强求什么呢?人生的事,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听其自然,夏天的阳光照在身上,冬天的阳光照在心里。足矣足矣。
4.《爱的教育》读书有感作文 篇四
爱,像空气,每天萦绕在我们身边,因为它无影无形,所以常常会被我们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就如孩子与母亲之间的爱,如此平凡,可很多人却无法感受到。安利科有一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的好多跟我年龄相仿的学生都为自己的日记锁上了一把小小的锁,把父母排斥在千里之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不明白,难道亲情的力量还不及一把锁吗?
继续阅读着,我知道了《爱的教育》描写的是一群充满活力,积极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虽然他们出生到性格都有迥异,但他们身上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是我们中国学生比不上的,同时也是令人羡慕的。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这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读了《爱的教育》,我目睹了安利科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的。在感动中,我发现爱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这是我获得的意外收获。在《爱的教育》中,把爱比作很多东西,确实是这些但又不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萍水相逢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甚至消失,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珍惜的。
暖洋洋的爱吹动着岁月的风铃,奏响迷人的恋曲,如流星划过天际,仿佛一首纯情的抒情曲,一支幽婉的小夜曲,荡漾在我心头,阅读完《爱的教育》懂得了许多,也明白了许多。
5.读书有感的散文 篇五
暑期老师读书随笔:读《老师的价值》有感
《老师的价值》收录了钱梦龙先生多年的思索与实践,有教学理念、课堂实践、读书感悟、访谈记录,也有成长历程。细读此书,你会读出一个“80后“老先生真实、独特、笑对人生的生活态度。
钱梦龙老师告知我们,一个青年老师要尽快成长为优秀的老师,需要把握如下几个要素:
一是酷爱。
钱梦龙说:“老师自己爱读书,会读书,才有可能教出爱读书、会读书的同学。“买书、淘书、读书、藏书,是钱梦龙老师乐此不彼的事情。有人会说,是语文学科独特的价值,要求语文老师要特殊注意,这是对的一种误会。一个人具有良好的习惯,其实就具备了终身学习的力量,这是在.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日人需要具备的特别关键的一种力量。每个人都需要养成读书的习惯,这样的习惯最有可能在求学期间完成。全部的老师都应当成为同学读书的榜样,这既是在成就同学,同时也是在成就自己。
二是酷爱写作,并有很强的发表欲。
一个人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有两种特别重要的途径:一是说话或者演讲;二是写作。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载体,通过话语或者文字表达的过程,也就是梳理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规律思维力量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为举世瞩目的训练名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喜爱写作。他的作品没有许多浅显的理论,就是基于对同学的观看、课堂的观看,而且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断地将自己的观看用文字记录下来。老师成长的道路,其实就是这样简洁。
三是擅长讨论。
钱梦龙特殊喜爱揣摩文本,在的过程中,某一篇文章、某一段话引发了他的爱好,他会反复地加以揣摩,并留意将其和自己所教的课文联系起来。这种的视野和建立联系的力量,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也是擅长讨论的表现。与书为伴,向名家学习。我想在《老师的价值》一书中我肯定会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实现这种价值的路。钱老的成就是我不行憧憬的,只愿在宽阔的蓝天里可以找到自己的身影。
6.读书的初衷散文 篇六
深夜,捧一本书,点一盏灯,与心灵对一次话,或者,让随它去一场旅行,见一个人。
读书,是为了从中获得可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信息,洗涤浮躁不安的心灵,亦或是为了享受那片刻的安宁。襄见·读书会的会员耿谦益在首期悦读沙龙活动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读书的初衷是什么?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一丝寂寞,一丝惆怅,于静夜之中,万物寂寥之时,慢慢翻开那一部《红楼梦》,感叹那‘乃艳同悲,千红一哭’的故事。怎能不感动,不怅然有所失?不知不觉中,已然随着主人翁的故事远去,沉浸其中。读书,再也不能自拔。”一位因《红楼梦》而爱上读书的她所言,读书,是一次次的深陷,又一次次的抽离。
“我想让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我想为这个世界留下点有意义的东西。于是我决定以家乡为切入口,来实现我的梦想。开始的时候可能有时感觉无味,但是慢慢地就爱上了它,养成了习惯。书中的理论知识可以更多的让我受益,不仅可以提高我的个人修养,我对世界的认识。还可以增强我的专业知识,为我将来回家做个乡村医生奠定专业、创新的医者基础。实现我的人生价值。”一位医学院大学生对于读书的阐释。
“读书,一直以来于我而言就是心灵的亲密伙伴,它可以让我静下心来,伴一杯清茶,慢慢享受悠闲的生活;它可以带我看更广阔的世界,认识更多的人心,从书中人的故事悟得自己的人生;它可以带给我更广博的思维,见识更多看待事件的角度;它可以让我正视自己的内心,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Anna读书的初衷,是培养自己成为独立有思想的.现代女性,读书的女人所散发的自信和魅力是由内而外的,是与众不同的。
“读书也是基于一种逻辑出发,我才选择多读书。读书跟处世是两码事。这种逻辑是,我总觉得,我把自己处理好了,世界就好了。我能在书里找到很多人间或者社会的常态,当我知道这些是常态的时候,我再遇到它们,我就知道这并非是我独个不幸,悲苦愁绪,迷茫困顿,所以我就坦然面对了,认识,承认,才能释怀,坦然处之,哈哈一笑。”耿谦益读书的初衷,是听很多人的经历,思想感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这个世界,然后在所知的水深,决定用什么姿势淌水。当我们面对狂躁的追逐时,却让烦乱的心绪扰乱了自己的心灵。无论读书的初衷是什么,我想读书是可以让自己安静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在静谧和安详的氛围里,获得灵性的指引和无穷的力量。
7.读书的优秀散文 篇七
今天,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因为做了一段时间的年报表,却收效甚微,心情异常沮丧,于是拿起一本从下面办公室顺手捎上来的《读者》看起来。当我把这本书看完时,不知不觉半天时间就过去了,合上书,心里竟然泛起一丝感动:连自己也记不清,到底有多久没有这么投入地看书了。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记得小时候,农村孩子都没什么课外书,要是家里有几本小人书,都会成为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我记得读小学的时候,父亲帮我订过一年杂志,是那种儿童文学方面的。杂志是每个月寄到学校的,每当老师将精美的杂志放到我桌上时,我都能感觉到来自同学们的羡慕目光,然后课余时间,总有同学围在我身边,一起津津有味地阅读。其实很多同学只不过是凑一下热闹,他们根本没有真正去读这些故事,但我却总是被书里精彩的故事打动。
订的杂志只有一本,而且只订了一年,这远远满足不了我的阅读需求,于是我眼光瞄向了我的一位表哥,表哥比我大两岁,家住萍乡,他家家境还可以,所以书也买得多。那时几乎每年的寒暑假,我都会到他家去过,没有别的目的,就是去看书,他家的小人书、作文书、童话书等等,我全部要看完,即使这样,我还是觉得远远不够。那时候萍乡有摆地摊看书的,不记得几分钱看一本了,那些地摊也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一蹲就是半天,那时姑姑拿给我的零花钱,全部送给摆书摊的小贩了。表哥家的书有时候看了还不够,碰到特别喜欢的还想带回家,表哥自然不会答应,因此就只有偷了,把小人书藏鞋子里,是我惯用的伎俩。记得有一年冬天,为了偷回几本《小溪流》,我特意理了个光头,戴一顶北方人冬天才戴的护耳大棉帽,寒假回家过年的时候,我就将书藏在帽子里带回来。寒暑假我有时也会去醴陵我大伯家,大伯的儿子只比我大一岁,他家里也有书,只是他们有些看不起我们这些乡下人,去他家免不了有时候遭白眼,所以去得少,而且从不从他家带书回来。
记得初中的时候,武侠小说和爱情小说开始在校园里风行,好多男同学每天捧着梁羽生、古龙、和金镛的小说废寝忘食,女生则捧着琼瑶的《梅花烙》、《几度夕阳红》呀什么的,每天装一副林黛玉的多愁善感神情。我对武侠小说和爱情小说都不感兴趣,所以很少看,我看的书很杂,并且偏爱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那时候对莫泊桑很是崇拜。
高中的`时候,上栗中学旁边有个邮政局,那里有好多杂志,我总喜欢去那个地方买书,什么《读者文摘》、《青年文摘》、《短篇小说选》、《微型小说选编》等,都是我最喜欢的,里面的故事都贴近生活实际,而且相比大师们的作品,这类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技巧,更适合学习和借鉴,高中时候印象最深的要数三毛的自传,三毛的作品自然纯朴,不带雕饰,让我不止一次地产生独自去流浪的想法。当时也迷过汪国真的诗,并且特意用个精美的笔记本,将他的诗抄在上面,有兴致的时候便摇头晃脑吟诵,自我陶醉一番。
真正读书是进入萍乡高专后,那时候学业上轻松了不少,有大量的空闲时间。我总觉得读书的时候是不能有任何压力的,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入书,才能真正进入到作者的思想里去,才能真正感受到作品的所要表达的东西,有私心杂念的时候读不了书,读也是过目就忘。
在萍乡高专的三年,我是在用心读书,那时候并不想出来教书,而是梦想成为一名作家,所以读书的目的性很强,不仅仅是陶冶情操,更重要是的学习写作技巧和了解作家的写作风格。那时候图书馆里每期新到的《十月》、《收获》、《小说月报》、《钟山》等,都是必读书籍。有时候还到萍乡西门的旧书店去淘书,碰到运气好,就能淘到不少好书,书虽是旧书,但绝不会影响阅读的兴致。记得那时候淘得多的是八十年代的反思小说和伤痕小说,八十年代的作家思想比较纯,文章也写得纯,那个时候正是思想变革的时候,各种试验文学令人眼花缭乱,而九十年代的作家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归了类,分了好多流派。那时候更喜欢西北作家群的作品,如格非、莫言等,格非的作品有点怪诞,不用心读不懂,但思想内涵深。
古典文学一直是我最爱的,特别是先秦时期,感觉那个时代产生了中国历史上最纯的一群思想家和文学家,先秦诸子的作品,都有其深厚的思想主张,可以说一个人就形成了一个流派,这是后来的文学家无法企及的高度。看老子和孔子的作品,甚至让我对达尔文的进化论产生了怀疑,因为直到现在,中国历史上再没有出现过这样有思想深度的伟人了。当时,一本厚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史》,我几乎把里面的文章和诗词全部背了,可惜到了现在,基本上忘得差不多了。
读名著也是从高专开始的,读《简爱》、《斯巴达克斯》、《梵高传》等等,但自己感觉名著还是读得不多。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我只钟爱《三国演义》,《红楼梦》没有读完,《西游记》让电视给害了,《水浒传》则在心里有点不屑:感觉这本书只刻画了一群草莽英雄脸谱,并无特别之处。外国的名著读得不多,读完欧文斯通写的《梵高传》,感觉斯通的传记写得好,便再去读他的《达尔文》传,却让人觉得太枯燥。读托尔斯泰的《复活》,总是感觉太写实,无法读下去,这也是外国文学作品与中国文学作品的区别之一,外国人注重写实,中国人注重写意,这和画画是一样的。比如外国人画一棵树,总是喜欢将这棵树每根枝条,每片叶子都画下来,而中国人不会,只要看画的人知道画的是什么就可以了,并且在技巧上称之作留白。其实东西方文化上存在差别,但更多的融合与补充。比如萨特,刚开始时觉得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有些可笑,他认为:如果将人关在一间黑暗的屋子里,这个人如果碰巧摸到了一张椅子,则证明这张椅子是存在的,如果他没有触摸到这张椅子,则这张椅子是不存在的,他把他的哲学思想用小说的形式的反映出来,对于从接受唯物主义教育的我来说,这种说法有些荒谬,但当我们看看中国的童话故事《盲人摸象》,又会感觉两者有相通的地方,对于人类的认知论,显然这是值得探讨的。
和外国文学作品相比,我还是偏爱中国的,毕竟是在熟悉的文化背景下,读起来比较轻松。中国当代也有不少好作品,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记得当时用了整整半个月时间才读完,这半个月里,我吃饭睡觉的时候,脑海里都是故事情节,当我看到田晓霞死后,孙少平那压抑的酸楚与痛苦,我禁不住也流下了眼泪,平凡人的生活,总是有很多无奈与挣扎。路遥是位值得敬重的用生命写作的作家,他最后死在了他写作的书案上。还有一位用生命写诗的海子,短暂的生命历程,就像划过天际的流星,留给我们的是美好与纯净。
参加工作后,书就读得少了,有时候很想静下心来读读书,却总是发觉自己做不到。相当长的时期内,只认真地读了几本清代小说,印象最深的是读大促马的《基督山伯爵》,当时几乎是一口气读完,并且读完后,头脑里总是浮现爱德蒙唐太斯的影子。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冯骥才的小说《神鞭》,描写的是老天津旧事传奇,正宗津味,小时候看过小人书,后来也看过电影,但与原著相比都相差较大,我太喜欢他那种写作风格了,不知道后来的聂鑫森写老湘潭是不是也受了他的影响。阅读希区柯克的作品《谋杀的阴影》,则是因为看了他的电影才去读的,他的作品充满恐惧和血腥,心理刻画细腻,通俗却又不失艺术性。一直对网络上的玄幻小说存在一种抵触情绪,觉得这种不植根于现实的作品不值得去读,但后来还是读了些网络小说,比如《鬼吹灯》、《盗墓笔记》《青囊尸衣》,感觉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差。
8.孙正义的头脑读书有感 篇八
他,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创立了一个无人相媲美的网络产业帝国;他,有着最过人的思维理念,有着美国人做生意的本能,有着日本人的冲劲和韩国人的抱根精神;他,有着非常人所有的经营理念和企业运作的魄力;他,经营的风格和投资眼光更是别具一格。做事干脆利落,一旦做了决定,立即去做;他,就是软件银行集团公司的创始人,现在是该公司的总裁兼董事长
——孙正义。我有幸拜读了王晓初总经理推荐的《孙正义的头脑:成就软银帝国的商业法则》,书名极具吸引力,读完此书后,更是对孙正义创业的一生深深震撼,无形中也在改变着我的头脑。
《孙正义的头脑:成就软银帝国的商业法则》一书对孙正义的经营理念进行了深入解读。详述了孙正义对互联网的理解,孙氏的互联网兵法“业务开展之初要争取覆盖面”、“价格就是最直观的形象”等至今都在业界发挥影响。但我最欣赏的就是孙正义的“要做就全力以赴”。
在全业务经营时代,通信监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需要用心去诠释“一切为了客户,一切为了市场,一切为了发展”的奋斗目标,更需要有精诚团结、凝心聚力的甘通服员工,全力以赴去开拓创新发展之路。所以在发展的任何时刻,我们都要满怀信心,认真思考,积极行动,努力挖掘商机,抢占市场份额。面对业主,我尽最大的努力为业主提供优质的监理服务。
我热爱甘肃通信监理公司,我热爱自己的工作,我把工作当
做事业,我用心经营着事业,也就是在用心经营着自己的生命,我愿意为通信监理事业奉献我的青春和热血。因为我觉得:全力以赴就是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尽力。
我作为区域经理,心中坚持着一份责任——要从每一处细节做起,尽力发挥“左右手、贤内助”的作用。面对各式各样的客户,我都要站在维护企业利益的立场去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不论是工程监理、区域管理,还是现场监理,我都要将1%的小事落到实处,做好每一个细节,通过精细化管理来确保结果完美。因为我觉得:全力以赴是把1%的问题转化为100%的责任。
9.《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有感 篇九
读了 陶继新 老师写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让我的心为之一震,教师也可以幸福吗?一个个疑问在心头盘旋,教育,应该属于幸福,教师要甘于做绿叶,也要敢于争红花,教师要以培育人才为荣,也要发展自己,让自己的生命灿烂起来,精彩起来!怎样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陶 老师的观点让我颇有同感:
一、唤醒心灵 润泽生命
“渴望快乐,追求幸福”是人的本能。但是,在物质条件相当优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不到幸福;在教师行业,职业倦怠情绪袭卷了几乎“半壁江山”。老师们对上,既要应对国家由上而下的新课程改革;对下,又要面对当前学生“独生子女症”的各种新问题;在重重的压力下,不少教师的精神空间越来越逼仄,常感身心疲惫心力憔悴,上下求索却又不知“幸福”在何方。
在 陶 老师的报告中,他没有给老师们提供这个“技巧”那个“方法”。他告诉老师们:“教师完全可以在精神境界为自己找寻一座辉煌的殿堂。”一语惊醒梦中人!物质再丰富,人的所需只是那么一点点而已,所有住着洋楼开着小车天天出入高级酒楼的人未必是最幸福的;但是如果在精神世界里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华堂,心灵在那儿诗意地栖息,一定是个幸福者!人们迟钝的触须开始苏醒起来,慢慢地伸向身体的各个角落,逐渐地进入思考:“我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教育生活?”
陶 老师说:“文化一旦在心灵安顿之后,就成为了一生幸福的储蓄,
” 他高屋建瓴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想发展起来,就要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个阅读经典的空间,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登上‘会当凌绝顶’的.境地。”他告诉人们通过 “文化存款”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而他所指的“文化存款”就是阅读经典!他深入揭示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的关系,他的报告处处流淌着人文关怀,充满对教师日常生命状态的关注,直接接通教师通往幸福的大道坦途。这种为教师终生幸福打算,直接进入终极关怀的话语是前所未有的,它慢慢地指向人活一世的终极目标:幸福地活着。于是,随着心灵的苏醒,人们慢慢地走出狭小的空间,走出逼仄的环境,目光变得高远,眼界变得开阔!
其实,“幸福”一直就潜藏在人的心灵深处,只是在许许多多外物的包裹下,它变得坚硬而迟钝,而 陶 老师用他的“大文化观”引导人们的思考指向人生一世的终极目标——幸福地活着,而不是计较眼前一时一事的得失。
二、涉猎广泛,以例说理。
10.读林清玄的散文有感 篇十
林清玄,台湾人,现代著名散文家,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清新而不失大气,文章中虽然没有什么大道理,但是却蕴含着一些思想。我最喜欢的是他的《星落尼罗河》。
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去埃及旅游看见尼罗河的所见所闻。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尼罗河又是埃及的母亲河,几千年来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埃及人。在没见到尼罗河之前,林清玄曾经幻想着尼罗河是一条清澈干净的河流,但是当林清玄第一次看见尼罗河只不过是一条浑浊不堪的“臭水沟”时,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导游说:“都市,是任何自然的敌人。”
跟随者旅游团沿着尼罗河继续往前走,远离都市的繁华,罗河水越来越干净,当林清玄随着旅游团来到一个小山村时,他所见到的尼罗河和第一次看到的河水截然不同。只见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的树木郁郁葱葱,到处是鸟语花香。想起导游的那就话“都市,是任何自然的敌人。”还真的很有道理。工厂排出的工业废气,汽车排出的尾气,人类制造的垃圾,这都是生态环境的敌人。
来到罗河就一定要去看亚瑟文水坝。亚瑟文水坝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水坝。以前每年到了汛期,尼罗河水就会泛滥,河水冲毁了下游的庄稼,埃及人为了防止尼罗河水泛滥,冲毁庄稼,在20世纪初,耗时30年的时间修建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坝。但是50年过去了,埃及人逐渐意识到当初修建这个水坝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虽然尼罗河水每年都会定期泛滥,但是河水退去后给下游带来了肥沃的土地,滋养了下游的庄稼。现在建立了水坝,导致下游的水越来越少,两岸的庄稼也渐渐枯萎。埃及人不知道再过几十年尼罗河水还会存在吗?
【读书有感的散文】推荐阅读:
读书心得有感10-16
读书摘记,读书有感_适合教师及学生11-13
读余秋雨谈读书有感09-17
读书心得读《儿童绘画心理学》有感09-11
幼儿园《正面管教》家长读书会有感11-01
读朱自清的散文有感07-31
朱自清的散文读有感08-24
读散文有感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