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

2024-09-3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精选16篇)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 篇一

新疆全日制民族中小学双语汉语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双语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系中,汉语是主要的授课语言之一。汉语教学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前提和保障。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随着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少数民族公民的汉语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备包括表达交流与识字阅读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全面实施双语教学的精神和要求,在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汉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并参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制定出本标准。

一、课程性质

1.汉语教学是国家通用语教学

国家通用语的教学和民族语言的教学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语言教学。学习、掌握作为国家通用语的汉语,对确立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学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从课程来看,汉语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性质工具性是指汉语课作为民族中小学的主课程之一,应该完成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所谓基本素质包括热爱祖国、热爱家园,热爱学习,学会学习,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汉语课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双语教学中,汉语是少数民族学习其他学科和文化的主要工具,是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工具。人文性是指语言包含的深刻文化内涵。汉语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自己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它记载了我国数千年的历史文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精神。这就是汉语的人文性。学习汉语就是学习中华文化,确立中华文化认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学习汉语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情操的过程,是综合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过程。3.从语言学习的先后顺序来说,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汉语学习是在学生学习母语后进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母语学习的经验和知识,逐步学习汉语知识,获得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但汉语教学又不同于一般的第二语言教学,它在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奠定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础方面起到独特的作用。因此,汉语教学同学生的母语教学有许多相通之处。

二、课程的基本观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基本素养汉语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获得汉语基本素养。汉语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获得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运用汉语学习科学和文化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促进汉语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少数民族学生通过汉语课程的学习,应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以利于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正确把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是要运用汉语来进行交际、学习其他学科和发展自己,不同于一般的第二语言学习。学生是在母语尚未完全掌握的背景下同时学习汉语的,汉语学习与本民族语的学习应该是同时进行,相辅相成。和学生的母语一样,要把汉语作为交际工具来学习,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实际交际、完成交际任务中掌握汉语知识,不断提高汉语交际能力。要运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尽快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汉语教学要为双语教学服务,为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服务。因此,汉语教学不能孤立地进行,要结合各学段的整体课程安排,主动联系其他学科学习,尽量满足学生用汉语学习其他课程的需要。

(三)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和任务型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汉语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汉语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倡导任务型教学方法。学习汉语要通过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用汉语做事来实现。汉语学习的过程,就是完成一个个交际任务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成功,达到能用汉语做事。

(四)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表现,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运用汉语表达和交际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促进促进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汉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汉语课程汉语课程要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和使用汉语,组织学生生动活泼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汉语实践活动要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手段,注重学生汉语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要组织各种汉语小组学习活动,拓宽汉语学习渠道,创造汉语学习和运用的环境。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按十二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汉语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互相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到总目标。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汉语交际能力和汉语素养的整体提高。

3.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设计要考虑到新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语言环境和汉语学习的条件的不同,也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要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体现汉语课程目标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汉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文化适应能力是指没有文化障碍,能够自由、得体地和说汉语的人交往。

1.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自觉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关心当代社会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综合文化、科技素质。

3.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和学习兴趣,养成汉语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基本的语言学习方法。

4.具备识字写字能力。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以上,其中要求掌握2500个左右。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使用6000个词语和200个习惯用语,能在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6.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了解词类及其使用、句子的构成和主要类型,形成一定的语感,用来帮助理解语言难点,提高表达能力。

7.能熟练地使用常用的汉语工具书或双语工具书。

8.具备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少量的古诗文。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性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意思,捕捉所需信息。读后有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汉语能力目标总体描述

对汉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一般的汉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书写一般的词语和简单的句子。基本上能用汉语学习数学。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

(二)口语交际能力

1.能在图片、图像、手势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

2.能听懂老师、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讲话;

3.能完全听懂课堂用语、他人的问候或招呼;

4.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句流畅、基本正确;

5.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

6.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课本剧;

7.能够参与数学和其他课堂教学活动,踊跃发言。

(三)识字、写字能力

1.能认读所学汉字,根据录音或汉语拼音,读出简单的词语和句子;

2.能够书写简单的汉字,笔画、笔顺基本正确;

3.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

4.能模仿范例写简单的句子;

5.能独立地做数学题。

(四)阅读能力

1.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

2.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

3.能正确朗读所学课文

4.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基本读懂数学课本。

(五)汉语知识目标

1.了解汉字的读音:声母、韵母、声调,能整体认读音节;

2.了解汉语拼音字母,能借助汉语拼音字母正确发音;

3.学习有关话题范围的1000个左右的常用词,掌握800个以上的词语;

4.能识读300个以上的常用汉字,正确书写100个常用汉字。

5.掌握基本笔画笔顺和汉字的间架结构,能在田字格内仿写汉字。

6.掌握100个以上常用句式;

7.能基本区分名词、动词、形容词;

(六)情感态度目标

认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开始把汉语学习和其他学科,特别是数学的学习结合在一起,逐步适应双语学习。

(七)学习策略目标

1.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3.对所学习内容能主动练习和实践;

4.在词语与相应事物之间建立联想;

5.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

6.积极运用所学汉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汉语能力目标总体描述

对汉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基本理解与个人或学习、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熟悉而简单的语言材料。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交换信息。能读懂小故事、简单应用文及其他书面材料。能参照范例或借助词典写出一般句子。能参与角色扮演、讲演等活动。能用汉语学习数学等学科。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二)口语交际能力

1.能完全听懂老师用汉所作的讲解;

2.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

3.能借助提示听懂教师讲述的故事。

4.能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

5.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

6.能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7.在上述口语活动中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三)阅读能力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理解与课文程度相当的短文的内容;

3.能读懂简单的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

4.能初步使用简单的工具书;

5.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汉文的其他学科教科书;

6.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达到10万字以上。

(四)写字词能力

1.汉字书写比较流利,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2.能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汉字表达基本意思;

3.能参照范例写出简单的话语和应用文;

4.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

(五)汉语知识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汉字;

2.发音清楚自然流畅;

3.学习有关话题范围的1500个以上的常用词和10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能使用最常用词语1000个以上;

4.能识读600个以上的常用汉字,正确书写300个常用汉字。

5.汉字书写较流利,形体正确。

6.掌握基本句型200项;

(六)情感态度目标

初步确立汉语学习的目的,了解汉语学习的意义,能自觉地用汉语去学习其他学科,收集相关的学习材料。

(七)学习策略目标

1.初步掌握汉语知识的部分学习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

2.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乐于表现,注意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汉语。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汉语能力目标总体描述

有较明确的汉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能读懂供5—6年级学习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根据提示起草和修改作文。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方法。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

(二)口语交际能力

1.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2.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3.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

4.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做出反应;

5.能用汉语参与小学各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正确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阅读能力

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和陈述顺序;

4.除教材外,小学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字以上。

(四)作文能力

1.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

2.能独立起草短文、一般应用文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

3.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

(五)汉语知识目标

1.掌握汉语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能整体拼读;

2.在日常生活会话中做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自然、流畅;

3.熟悉汉语拼音字母,能借助汉语拼音字母认读汉字、查词典;

4.能识读汉字2000个以上,会写1000个以上,书写流利、工整。

5.掌握现代汉语的常用句式。

(六)情感态度目标

1.有较明确的汉语学习目的,喜欢学习汉语,能主动学习。

2.在汉语学习中,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遇到的困难,有继续学习的兴趣。

3.开始注意积累学习经验,寻找好的学习方法。

(八)学习策略目标

1.在学习中善于记要点;

2.借助联想学习和记忆词语;

3.对所学习内容能主动复习并加以整理和归纳;

4.注意了解和反思自己学习汉语中的进步与不足。

第四学段(7-9年级)

(一)汉语能力目标总体描述

有明确和持续的学习动机及自主学习意识。能就较广泛的话题交流信息,提出问题并陈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表述清楚且有一定连贯性。能读懂供初中学习阅读的汉语原著及汉语报刊。具有一般的实用写作能力。主动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具有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初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理解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口语交际能力

1.在听话中,能识别语段中的重要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

2.能根据所听的内容做笔记;

3.能根据话语中的线索把相关事实和信息联系起来;

4.能听懂故事中对人和物的描写、情节的发展和结果。

5.能用汉语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表述基本清楚且有一定的连贯性;

6.能根据命题,稍做准备后,作简短的发言;

7.能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办法;

8.能对询问和要求做出恰当的反应。

(三)阅读能力

1.能看懂一般场合下浅显、真实的书面语言材料,获取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并能摘录要点;

2.能理解文章主旨、作者意图;

3.能提取、筛选和重新组织简单文章中的信息;

4.能利用上下文的线索帮助理解;

5.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达到30万字以上。

(四)写作能力

1.能就熟悉的话题做简单描述或说明,语句基本通顺,表达基本清楚且有一定的连贯性;

2.能写出一般记叙文、说明文和较长的应用文;

3.能描述人物或事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4.每学期作文不少于6篇。

(五)汉语知识目标

1.在实际交际中逐步做到语音、语调自然、得体、流畅;

2.能识读汉字3000个以上,掌握2500个以上。

3.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进行描述和表达观点、态度、情感等;

4.学习、掌握基本语篇知识并根据特定目的有效地组织信息。

(六)情感态度目标

有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有较明确的学习动机和主动精神,能持续地投入学习。

(七)学习策略目标

1.借助联想建立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

2.利用推理、归纳等逻辑手段分析和解决问题;

3.善于总结所接触语言材料中的语言规律并加以应用;

4.主动拓宽汉语学习的渠道;

5.善于创造和把握学习汉语的机会;

6.在课内外活动中积极用汉语与同学交流与沟通;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 篇二

一、新疆中职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现状

1. 汉语教材的编写、使用不够到位

教材在教学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它一方面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据与学生学习的要旨, 另一方面它又是教学大纲贯彻实施的关键所在。教材虽然这么重要, 但眼下新疆中职大部分学校的情况是要么没有对口的教材; 要么教材与学生所学不匹配; 要么教材的练习设计存在模式化, 缺乏精品, 很难达到训练学生不同技能的要求。更为严重的是各类教材之间内在联系很少, 有着一定的盲目性。这些现象的存在, 对教学活动势必产生负面影响。

2. 汉语教师师资力量不足

就新疆中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整体来看, 这些学校的师资大部分来源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 他们的第一语言是本民族的语言。他们所精通的是自己的母语, 若这些教师能用自己的母语很好地把相关汉语知识教授给自己的学生, 实现双语教学, 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然而, 因为存在种种原因, 少数汉语教师的汉语水平并不是很高, 他们对汉文化的了解还不是很全面深入。这就使他们难以胜任有关汉语的教学, 无法原汁原味地将博大精深的汉文化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3. 专业学习与学生需要受到忽视

汉语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应用, 和其他实用学科一样, 汉语学习也有着其自身规律。若不按规律办事, 势必学不好汉语。可新疆中职院校长期以来汉语教学无论哪个专业的学生, 千篇一律都使用着同一种教材, 而且都是大班授课, 未考虑专业与学生的需求。这肯定会极大降低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与汉语学习的成效, 会影响少数民族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而汉语教学也很难在质量上实现跃进。

二、改进新疆中职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现状的策略

1. 合理进行教材编排

在选择教材时, 要选择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的教材, 课本内容要及时地反映社会最新发展进度与学生关注的焦点。可以删除一些比较旧的文章, 选择当下影响广泛的文章, 将最新的社会用语编入教材; 减少语法的学习, 加大对汉语日常用语知识的学习力度; 在教学内容上, 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2. 加大对汉语教师师资力量的投入

新疆中职少数民族汉语教师水平的提高能极大地促进当地中职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从这一点讲, 当地政府需要加大对汉语教师师资力量的投入。可以提高教师工资待遇, 增加教师福利以刺激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同时, 还可以利用寒暑假对中职汉语教师进行技能培训, 以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汉语水平, 以便使他们今后能够更好地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在硬件教学上, 可以利用多媒体, 提高课堂效率。同时,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在内地引进汉族优秀的语文老师, 让他们来中职学校给学生授课, 这样内地先进的教法和教育理念就可以很好地在新疆中职课堂上充分体现, 可以极大促进汉语教学的发展。

3. 课程设置要以学生为重

我们应该注意到, 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 是为了让学生打下坚实的汉语基础, 以便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学以致用。为此, 必须在所开设的课程中加大对学生的交际能力与语言技能的培训, 同时还要提高中职学生汉语知识水平;为了使学生在走上社会后能活学活用, 还要提高学生的汉语口语能力和与人开展对话交流的能力。通过课程设置的合理调整, 确立以学生为中心, 做到教材的编排和教师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那么, 中职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就会指日可待。

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发展、各民族开展交流日益深入与广泛的当下, 提高中职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使学生树立起坚定的学好汉语的自信, 是每一个新疆中职汉语教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海洋.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现状及“注·提”应用之前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J].现代语文 (语言研究) , 2013 (07) :97—99.

3.浅论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 篇三

关键词: 新疆    少数民族    汉语教学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之间来往的日益頻繁,新疆少数民族人们具备良好的汉语水平对于人际交流日渐重要,尤其是学生对汉语口语的精通对于自身的发展弥足珍贵。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师对新疆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进行分析。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汉语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教师能够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开展对新疆少数民族的教学,对于同学们的汉语学习帮助良多。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教学,因为幻灯片既有声音,又有图片和文字,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幻灯片的辅助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对于汉语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有了对汉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就可以在汉语学习过程中进行游刃有余的学习,从而很快掌握汉语。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汉语电影,电影屏幕下方最好有新疆少数民族的文字,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口语。老师还可以给学生放一些汉语歌曲,优美的音乐旋律会让学生对于汉语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也不会感到汉语学习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

此外,老师还可以给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播放一些汉语动画片,通过写观后感的形式让学生提高汉语水平。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提出一些有关汉语学习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从而博采众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二、组织学生进行汉语对话

交流才能产生思维的火花,也能够有效提高语言交际水平。因此,老师让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展开汉语交流和对话对于提高学生汉语水平至关重要。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交流自己最近学习汉语的心得体会,也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汉语学习建议。

老师在平常的汉语教学中也应该尽量运用汉语和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当遇到学生听不懂的汉语的时候,老师再运用新疆少数民族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汉语教学。这样,老师就为学生创造了汉语的学习环境。环境可以有效地塑造一个人,汉语学习环境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有效的汉语学习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

学生不仅可以跟老师和同学开展汉语对话,而且可以与一些外界的说汉语的人士进行交流和开展对话,这样就可以跟外界汉语人士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老师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日常交往中能够利用汉语和其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因此这种汉语对话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汉语口语水平的巨大作用显而易见。

三、采取汉语水平测试的方法

老师在对新疆少数民族开展汉语教学的时候,可以采取定期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测评的方法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汉语水平。这样,老师才能够因材施教,对学生的汉语水平进行分析和总结,也可以有效了解学生学习汉语的薄弱环节。只有对学生的汉语掌握程度进行有效把握,老师才能够在今后的汉语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汉语水平测评的方式种类繁多,可以学生两两之间进行测评,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测评,还可以由老师对学生的汉语水平进行亲自测评和指导。老师应该先向学生讲述汉语测评的重要性,让学生提高对汉语测评工作的思想认识,从而让学生在测评过程中真实提高汉语水平。

老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汉语测评工作进行总结,用一个本子记录自己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在今后的汉语学习过程中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老师应该让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经常总结自己的汉语学习,多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复习。

四、采取行之有效的课程提问方法

科学有效的提问方法是指汉语教学教师在教每一篇课文的时候,都要在深入理解汉语文字全文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和回答相应的课堂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的汉语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善于提出问题是一个汉语教学老师具有创新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当今汉语教学老师必须具备的教学素养。汉语教学老师不但要学会向学生提出问题,而且必须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汉语教学老师要学会随机应变,为学生答疑解惑。

汉语教学老师和学生可以共同解决教学过程中遭遇的各种疑难问题,从而调动汉语老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汉语知识的主动性。汉语教学老师不仅要会向学生提出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加深记忆力的问题,还要帮助学生养成爱提问题的好习惯。对于那些不敢提出问题和因为懒惰不愿意提出问题的学生,汉语教学老师应该对症下药,给学生讲清楚善于提出问题对于学习的好处。汉语教学老师只有让学生从思想意识上真正发现敢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才能够搞好汉语教学工作,促进学生智力的有效开发。

对于不知道该怎么提问的学生,老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做起,努力帮助学生树立能够学好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汉语教学老师必须具备鼓励学生提问和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减少“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善于设置悬念并且启发学生自己悟出事物的原理。

总之,老师应该对新疆少数民族的学生因材施教,提高对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参考文献:

[1]马文华.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调查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5).

[2]吕青.关于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

[3]陈毓贵.做好语言文字工作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前瞻性工程[J].语言与翻译,2002,(02).

[4]李祥瑞.对新疆汉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语言与翻译,2002,(01).

[5]郑婕.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的建设[J].中国民族教育,2002,(01).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 篇四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听说能力

新疆和田地区电化教育站 杨 翔 [内容摘要]近年来,新疆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和田地区学校双语班增长较快,和田农村教师学生几乎100%是维吾尔族,语言化境和汉语听说是教学和学习面临的巨大困难,为改善环境,和田地区积极应用农村远程教育的电视资源,开展广播电视进教室活动,通过近两年的坚持,有效的创建语言学习环境,使教师学生听说汉语时间得到改善,提高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农村远程教育在双语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背景资料

1、基本情况

和田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端,全地区东西长约67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边境线长210公里,总面积24.78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33.3%,沙漠戈壁占63%,绿洲仅占3.7%。全地区现辖7县1市,87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371个行政村,辖区内驻生产建设兵团十四师及其所属的4个团场。总人口210万,有维吾尔、汉、回、塔吉克、柯尔克孜等22个民族成份,其中维吾尔族占96.3%,汉族占3.5%,其他民族占0.2%。属典型的单一少数民族高度聚居的地区。和田属于典型的干旱荒漠性气候,平均温度高,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达200天以上,年均降水量只有35毫米,年均蒸发量高达2480毫米。四季多风沙,全年浮尘天气达220天以上,其中浓浮尘(沙尘暴)天气达60天左右,月均降尘117.6吨/平方公里,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全地区辖七县一市均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市),是一个典型的少、边、穷地区。

2、教育情况

目前,全地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18所,汉语言学校仅20所,在校学生388785名,其中:普通高中15所,学生11119名;初中133所,学生106069名;小学669所,学生207249名;幼儿园89所,在园幼儿48365名;中职学校12所,在校学生15983名。教职工24554名,其中专任教师22031名。中学教职工10394名,专任教师9455名;小学教职工13105名,专任教师11813名;幼儿园教职工421名,专任教师260名全地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18所,在校学生388785名。其中: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教职工633名,专任教师503名。

3、应用背景

自2004年以来,和田地区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和中央代表团赠送新疆电教设备项目的建设,截至2007年11月,我们已在全地区926所中小学,建成教学光盘播放点(模式一)1179个,卫星远程教学资源接收点(模式二)926个,计算机网络教室及多媒体教室(模式三)146间,国家资金总投入近4000万元,使我地区农村中小学“三种模式”的覆盖率已经达到98%以上,中小学信息化设备建设得到飞速发展,形成了校校有模式

一、村村有模式

二、乡乡有模式三的喜人局面。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成为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

自2004年设备建设完成投入以来,远程教育为学校带来了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新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为农村学生学习汉语及教师汉语校本培训提供了丰富资源,远程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为提高学校“双语”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二、应用情况

和田地区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几乎100%是维吾尔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使用汉语的机会极少,学习汉语缺少语言环境,为充分发挥远教工程效益,结合和田近几年“双语”教学发展的实际,针对和田地区汉语语言环境薄弱的情况,每天收看卫星接收的中央教育电视台的电视节目1小时,通过实践来看,成效明显,既在农村中小学和学前“双语”幼儿园的孩子,孩子的听、说能力有了明显的变化,教师的语言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加之教师普遍存在教汉语时发音不准,孩子们就很难掌握正确的发音,尤其对学前“双语”幼儿园的孩子成效明显。

1、发现探索

2008年起,和田地区农村双语幼儿园迅速增加,入园的孩子都是4-6岁的维吾尔族小孩,由于从小生活在农村,家庭环境使用维语,没有机会接触汉语,入学后开始学习汉语,学习非常困难,由于在农村维语的电视节目播出时段每天也仅2-3小时,小孩看电视的机会不多,在2004年国家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以来,学校通过卫星接收系统,接收4套教育台节目,而且每天播出时间达17-18小时,有的学校教师就利用这一电视教育资源,尝试让孩子看电视,慢慢发现随然都是汉语节目,但孩子们还是很投入,特别是对一些动画片、少儿节目、童话故事兴趣很高,教师发现后,就坚持在固定的时间让孩子看固定的节目,时间一长,孩子开始模仿电视里的人物开口说话了。

2、积极推进

2009年3月新学期伊始,针对和田地区双语教学的要求,以及由和田地区皮山县木吉乡坚持收看的成效,和田地区教育局对各级各类中小学提出明确要求,农村中小学学生要坚持每天收看远教卫星系统接收的中央教育电视的电视节目不少于1小时,远教项目配备的电视机数量不足的,优先保障本校双语班收看。自此,和田地区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电视节目进课堂,积极利用远教资源,创建双语学习环境的活动全面开始。

3、常规化、常态化

自2009年3月起,农村中小学学生要坚持每天收看远教卫星系统接收的中央教育电视的电视节目不少于1小时,在和田地区中小学逐渐铺开,目前应用情况已基本常规化、常态化,为和田中小学生学习双语起着积极作用。

三、应用成效

2009年3月起提出了“利用远教资源,创建双语学习环境”的做法,经过2年多的实践来看,在双语中取得一定的实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改善语言环境

和田地区地处偏远,是典型的单一少数民族聚居区(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96.3%),汉语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当地农村使用极少,汉语在当地农村没人说也听不到,汉语教学在农村极为困难,学校开展电视节目进教室以来,广大教师学生可以在课间、课后通过电视增加汉语听说的时间,极大的改善了农村学校汉语学习环境,为教师学生提高汉语听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激发学生开口

学习语言最难的莫过于“打开耳朵,撬开嘴”。刚开始学习汉语,孩子都不敢开口说话,尤其是学前和小学生,教师就选择一些适合幼儿的动画片,天天坚持给孩子看,由于电视特有的视觉、听觉、情景作用,孩子很容易进入故事情景,聆听故事中人物对话,时间一长,就会有孩子不自觉的模仿故事里的人物开始说话,嘴在悄悄的被撬开,度过学习语言的两个关键环节,只要有了说话的经历,在加之教师的鼓励和引导,孩子说话会变得大胆和自信。只要跨过了第一次的门槛,孩子的言语会越来越灵活、丰富和准确。

3、校正语音语调

和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基本都是维吾尔族,由于长期在农村工作,日常生活中基本不使用汉语,使用较多的是维吾尔语,由于维吾尔语没有四声,因此,汉语学习的发音是少数民族教师和学生的难点,经常收看电视节目,节目中的标准普通话,对于校正学生和教师语音语调作用很显著,经过2年的应用,电视资源对少数民族学生学校汉语的作用日渐显现,为广大师生所接受。

4、提升文化认同感

新疆和田是以少数民族为主题的少、边、穷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之后,在和田农村平常百姓看电视的时间平均每天不足半小时,文化生活匮乏,加之当地信息、交通闭塞,每天在学校看1小时以上的电视,为当地孩子开启一个看世界的窗口,孩子从学校就有很多新鲜事给家长说,通过电视孩子们了解外面的世界,对内地文化,风土人情多一些了解,加强信息交流,有助于提升少数民族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有助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

5、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和田地处祖国西部前沿,近年来随着西方敌对势力对我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加具,“三股势力”的暴力恐怖活动日渐频繁,我们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与敌对势力的斗争日趋激烈,当地维吾尔族群众广泛信仰伊斯兰教,青少年正处于思想成长阶段,很容易受泛伊斯兰思潮的影响,用优质的电视节目,充实学生的课余时间,减少学生在校外无人管理的时间(下午放学到家长从地里干完农活回家这段时间),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先进人物事迹、崇尚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占领思想文化阵地。2009年起和田地区教育局针对和田双语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的设备和资源,开展电视节目进教室活动,为中小学学习汉语创建学习环境,在推进双语教学发挥积极作用,使现有远教设备发挥现代化的作用,取得明显成效。

四、后续跟进

1、领导认识要进一步加强

此项工作执行的好坏,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校长,设备的运转、人力保障、课时安排都离不开领导,目前部分领导还存认识不清,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对应用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2、长期开展、坚持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 篇五

教师培训教学实习工作的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对自治区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组织和管理,解决参训“双语”教师教学实习难问题,切实提高培训质量,特制定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自治区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背景和目标任务,高度重视参训“双语”教师教学实习工作

(一)启动“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工作背景。近年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双语”教学工作,在总结二十年“双语”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明确了“双语”教学“从小抓起、从教师抓起”的指导思想。从2003年9月开始,自治区相继启动实施了《国家支援新疆汉语教师工作方案》、《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在职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自治区原定2004—2011年8年间完成全区40岁以下4.5万名“双语”教师“一年制”的培训任务。2005年秋季第一期“双语”教师培训结束之后,针对工作中存在的培训时间短、培训效果不尽理想、教学实习亟待加强等突出问题,自治区“双语”教学工作会议作出了对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进行调整的决定,即“缩小规模,放慢速度,延长时间,调整重心”,决定在2006至2011年6年期间,自治区完成全区35岁以下13500名“双语”骨干教师“两年制”的培训任务。在自治区相关政策衔接到位之后,2007年春季,“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工作正式启动。

(二)搞好“双语”教师教学实习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学实习是“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实践环节,对于巩固和提升培训效果、增强参训教师“双语”教学适应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区参训“双语”教师教学实习工作由于受“一年制”培训时间限制,加之缺乏必要的实习专项经费,培训院校难以联系合适的教学实习单位,致使一些培训院校削弱了教学实习,有的甚至把教学实习简化为到实习学校跟班听课,还有的培训院校对教学实习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使参训“双语”教师教学实习时间短、效果差、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双语”教师培训质量。

解决好参训“双语”教师教学实习难问题,是自治区启动“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的初衷之一。通过组织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一方面能够检验培训院校的教学效果,帮助培训院校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增强培训实效;另一方面可以检测参训“双语”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锻炼他们对“双语”教学工作的适应能力,为将来从事“双语”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强化参训“双语”教师的教学实习工作刻不容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培训院校及实习学校都有责任、有义务共同促进此项工作,力争使高质量的教学实习工作成为提升“双语”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措施。

(三)自治区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目标任务。今后一个时期,自治区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本着“培训一个、管用一个”的原则,以构建“政治合格、素质过硬、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的“双语”教师队伍为总体目标,坚持“以提高汉语水平为基础、以强化专业知识为关键、以培养汉语授课能力为目标”的培训宗旨,力争使参训教师全面提升“双语”教学能力及综合素质,回到当地后在“双语”教学岗位上发挥骨干示范作用。

二、坚持“培训要集中,实习要统筹”的原则,妥善安排好“双语”教师教学实习工作

(一)参训“双语”教师教学实习基地的确定与组织管理。参加自治区“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的学员,必须在第四学期参加教学实习,教学实习时间3个月(实习完毕后返回培训院校参加各项结业考核)。教学实习基地确定为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巴州库尔勒市、伊犁州奎屯市、塔城地区沙湾县和乌苏市、昌吉州昌吉市、玛纳斯县、奇台县、阜康市共6个地(州、市)10个县(市),以及新疆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和八一中学4所教育厅直属学校。教学实习学校由实习基地人民政府督促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落实。参训“双语”教师教学实习基地原则上安排到自治区汉语言环境较好的大中城市进行,教学实习学校以汉语言中小学校为主,少量可安排在民、汉合设中小学校,但不得安排在少数民族母语言中小学校。教学实习工作的组织管理由承担任务的自治区培训院校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实习学校共同负责,以实习学校的管理为主。为了便于管理,实习基地一经确定,必须全额接纳培训院校按规定派出的实习学员(按计划,自2008年9月开始每个学期均有相同数量即1125名“双语”教师教学实习),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原因影响教学实习安排(自治区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教学实习基地名单及计划分配表见附件)。

(二)参训“双语”教师培训期间教学实习的经费安排。参训“双语”教师培训期间教学实习经费由培训院校从自治区财政划拨的培训专项经费中支付,支付标准:异地实习人员每人实习费用1300元(其中含实习费、住宿费、资料费)、同地实习人员每人实习费用1000元(不解决住宿),此费用直接拨付当地教育部门,确保专款专用,足额用于实习学校安排“双语”教师实习;另外培训院校需给每位实习教师发放伙食补助费300元、交通补助费100元,实习教师实习期间的伙食费、交通费不足部分由个人承担。各培训院校要按照标准拨付实习经费,实习基地教育部门和实习学校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管好、用好专项经费,保证实习工作正常进行。

(三)参训“双语”教师培训期间教学实习的基本要求。各培训院校要指定专门的实习带队教师,从严实习纪律,有计划地组织学员在实习学校跟班听课,并将“听课、评课、说课、讲课”引进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切实提高参训“双语”教师的汉语水平和专业水平,从而达到强化汉语授课能力的目标。各实习学校要积极加强对“双语”教师教学实习工作的管理,要指定一名校领导和一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相关实习工作,并充分调动所在学校教学资源优势,动员全校师生员工为“双语”教师教学实习创造条件。实习教师实际上课时间不少于20课时。

(四)参训“双语”教师完成培训任务后教学实习工作的组织管理。参加自治区级、国家级“双语”教师培训返回原籍的教师,是推进“双语”教学的宝贵人力资源和中坚力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教育厅《关于做好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后教学安臵工作的通知》要求,统一调配,统筹安排,将受训后的“双语”教师妥善安臵到“双语”教学岗位或汉语言学校实习,使区域内“双语”教师资源得到合理配臵。要建立有效的“双语”教师培训监督机制和信息反馈渠道,及时掌握“双语”教师的培训和使用情况,切实做到把受训“双语”教师的安臵情况纳入各地教育部门政绩考核之中。

三、切实加强管理,确保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教学实习工作取得实效

(一)层层建立自治区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教学实习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双语”教师教学实习工作牵涉面广,因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都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组织领导机构,具体负责协调指导、统筹落实培训实习任务,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听取有关培训实习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认真检查督促实习基地、实习学校、培训院校落实任务,确保培训实习工作顺利开展。培训院校、实习学校都要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双语”教师实习管理机构,并抽调思想素质好、经验丰富、教学和管理业务水平高的实习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具体管理和指导参训“双语”教师的教学实习,为“双语”教师取得优良的教学实践成绩奠定基础。

(二)全面落实自治区参训“双语”教师教学实习工作的管理责任。承担任务的自治区培训院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参训“双语”教师教学实习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和办法,并根据“双语”教师的特点和不同专业学科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实习方案,还要建立完善的实习信息反馈、实习检查、实习考核和档案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实习全过程、各环节的动态管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培训实习质量。要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实习基地、培训院校、实习学校的管理责任,明确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的责任,逐步建立起对自治区“双语”教师教学实习工作的检查评估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教学实习工作步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 篇六

《静夜》说课稿范文

来源:河南教师招聘网 时间:2016-11-11 15:23:16 编辑推荐2016年河南教师招聘考试辅导课程

欢迎来到河南教师招聘网,中公河南教师招聘网是中国教师门户网站,提供历年河南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河南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河南教师考试信息,预祝河南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疆版小学汉语双语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课文一。这是一首节奏明快的儿童诗。极富想像的语言将各种标点符号拟人化,充分体现了儿童的趣味性。诗中描述了标点符号间的争执与对话,使儿童了解了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同时也受到了教育:不要只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应该团结起来,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2、教学目的

A、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多音字“主角”的“角”还读作“墙角”的“角”。

B、学习句型“没……没……”。

C、了解标点标记的用法,培养学生的语文本领。D、分脚色朗读课文,细致掌握脚色感情。

E、了解课文的重要内容,领会小我私家与团体的干系。

二、说学生

三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熏染的生理特点,容易被奇怪的事物,运动的工具所吸引。这一特点在本班学生身上尤为突出。学生们已能说出一段较完备的话,并能在老师建立的情境中体验,感觉,到达情绪的共鸣。

三、说教法 随文自主识字法

识字教学是教学的重点,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勉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履历,用自己喜好的方法识字,表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勉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并联系生活现实自主识字,在课件里直观的誊写演示和设计精良的游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识字使命。

四、说学法 朗读感悟法

阅读能培养学生感觉、明白、欣赏、评价的本领,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念书时间,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睁开想象的党羽。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聚、在读中形针言感、在读中学会念书。

五、说教学步伐

1、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首创人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确实兴趣是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入门的领导,是学习的动力之一,是伶俐灵感的源泉。引发兴趣是开导思想,激活内因的本领。在课堂教学中“激趣导入”设计得好,不光可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情飞腾进入脚色,痛快担当新知识,并且充实表现了在轻松痛快的气氛中学习的教学理念。因此,本课我就接纳了谜语激趣导入的方法,课前与学生玩一玩猜字谜游戏,让学生猜一猜“典”的字谜:有人不语言,肚里学问多。有字不了解,就去讨教它。然后,让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典”字,导入课题《字典公公众里的辩论》。

2、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汉语教学识字是重点也是难点,我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同时运用多种方法巩固识字效果。字词的学习要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让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学习词语,老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创设各种语言环境。如在教学“嘲笑”这个词语时,我创设了三种语言环境:小明上学又迟到了,老师批评了他,同学们嘲笑他说——;小明上课睡觉,老师叫他回答问题,他都没听见,同学们嘲笑他说——;足球比赛小明做守门员由于自己的失误输了比赛,同学们嘲笑他说——。我让学生们在不同的语境中练习运用“嘲笑”说话,从而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做到学以致用。

3、再读课文,读通读顺。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主要方法之一,尤其是对我们民语系的学生来说,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语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学生基本上扫清了生字词的障碍,因此,再读课文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不仅要读准字音,而且要把课文读通读顺。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如,教师范读、带读、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小老师领读、师生分角色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分角色朗读等。在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各种标点符号的作用,并了解在集体中大家要团结起来,不要只强调个人的作用。

4、角色扮演,加深体悟

三年级的学生表现欲都非常强,活泼好动,自我控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在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方面,学生不容易进入状态。角色扮演这种创设情境的方法非常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通过对诗歌3-7小结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并懂得在集体中大家要团结起来的道理,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了重点,在前一个环节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角色扮演的环节,流程如下: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诗歌第3—7小节,思考:哪些标点在争吵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教师板书:!?,、……。)(2)他们又是怎样争吵的呢?老师把他们争吵的过程做成了有趣的动画片,想不想看看这个动画片?【课件播放无声动画片】

(3)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给无声的动画片配音,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这样对学生说:哎,真糟糕,动画片怎么没声音啊!哦,想起来了,因为这个动画片是我前几天匆匆忙忙赶出来的,竟忘了给争吵的标点符号配音。这可怎么办?现在补又来不及了。怎么办?干脆,待会儿让我们来个现场配音,好不好,那我请哪些同学来当配音好呢?别急,我可不能随便叫几个同学来配音,要请就要请好的。那今天我们就来个“配音大挑战”,谁是后的胜利者就请谁?有信心挑战配音员吗? 学生的兴趣引提倡来了,但要配好音学生需须要颠末重复训练,我是这样引导的:起首让学生在3—7末节中找一找,用横线划出给这些标点配音时所要说的话(师板书:找)。其次,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语气读出这些标点的话,引导学生通过每末节的前两句话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板书:想)。然后,引导学生给这些话加上得当的心情和行动(板书:行动心情)。再次,让同学们选择想配音的标点,凭据老师引导的要领自己读一读,练一练。末了,挑选7人试配音,边播放动画,边让学生配音。运动的整个过程,学生的兴趣非常奋发。

通过配音脚色饰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明白,得到情绪体验,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想本领及语言的口头表达本领。在配音饰演的过程中,我还要修业生能记着诗歌的内容,并能明白其意思,完备的演艺出文中的意思。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其阅读的兴趣,并能会合其细致力;同时加深他们对课文的影象;并且学生在配音饰演的过程中很投入,又培养他们的互助意识和团体荣誉感。通过这种学习要领,我发明学生的想象本领和明白本领提高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结果非常好,教学质量也大大增强。我信赖这样下去,肯定能提高我们的汉语教学质量。

5、拓展延伸,仿写诗歌

读是语言内化的过程,写是语言外化过程。读写联系是汉语教学的紧张要领。汉语写难堪刁难于民语系的孩子来说也是一个难点,我在教学中实验运用仿写的要领来这一难点。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们每每被精美的篇章或片断冲动了,于是照着原文的样子写一写,这是仿写。它的特点是容易上手,学生循着原作者的思绪、写法完本钱身的习作,从而低落了写的难度。在本课教学的末了,我设计了仿写,请学生选择除诗歌中的六种标点标记以外的一种标点标记学着3—7末节的写法也来写一写。

6、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歌。

(2)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汉语中的标点符号和母语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不同。

7、课后反思

反思1:识字教学是汉语学习的重点,我们要摆脱以往那种简单、枯燥、机械的识字模式,采用游戏识字,趣味识字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反思2:汉语学习重在朗读,老师不仅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还要采用多种朗读方法培养学生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

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 篇七

一、课改基本情况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的要求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制定的一系列文件, 喀什地区教育局负责组织指导喀什地区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 包括做好新课程的教师培训工作, 加强语文教材管理与课程资源建设, 推进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等, 并多次组织调研组到喀什地区各高中进行调研。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都在高中课改前期做了大量工作, 对各学校的课改前期准备进行系统安排、检查、落实。各学校都能组织语文教师开展高中课改教师培训、远程培训和网络培训工作, 制定了语文课改实施方案、课程安排方案、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等各种方案和制度, 为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作好了充分准备。大部分学校的语文教师能够积极投入、主动参与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 能用课改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实现新课程目标。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教育局、学校和教师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由于这次课程改革力度大、观念新, 从地区教育局到学校领导、教师均感到陌生, 模糊, 实际操作过程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1. 部分学校领导对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 还在坐等观望, 徘徊不前。所有学校的高中语文课程三年设置方案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宏观统筹安排缺失的问题, 其主要表现有:缺乏三年整体协调统筹安排;缺乏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科学协调;缺乏各模块之间, 尤其是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之间合理开设安排。

2. 部分语文教师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不能站在课标的高度组织教学, 其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部分语文教师对新的评价体系认识不到位, 教学观念没有更新, 教学行为没有多少改变, 担心“要是没有讲, 考到了怎么办?谁来负这个责?”仍然习惯按应试教育的思维指导教学, 认为怎么考就怎么教。在教学的处理上依然是以教材为本, 以教辅为纲, 不敢轻易取舍。语文课堂教学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不知道如何实施自主、合作、探索的教学活动, 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 部分语文教师缺乏对语文模块的正确认识。教材由原来一学期一本书, 变为现在一学期两本书, 课本容量的增加也增大了教师对新课程的不适应。虽然地区教研室建议每周安排四课时的语文课, 很多学校还是按照每周五课时来安排, 而且有的教师还要利用社会实践课、体育课等非考试科目的课时来完成语文教学任务。部分教师明确表示, 对教材后面“表达与交流”部分的内容没有时间讲, 一学期下来能把课文讲完就不错了。当然,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年轻教师比老教师更容易先进入新课改角色。

第三, 语文选修课流于形式, 学生完全没有选择的权利。部分学校的语文教师没有领会选修课的精神, 自治区在语文教学指导意见上规定:“在十一个模块范围内灵活地开设选修课, 建议示范性高中开设80%的选修模块, 条件较好的普通高中开设60%的选修模块, 条件一般的普通高中开设40%的选修模块。”教师指导学生选课的过程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 学生的教育背景, 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期望, 社会背景, 学校实际。学生可在选修课程中任意选修四个模块, 也可再选一至三个模块。但有的语文老师这样理解:“上面给了五本选修的教材, 我们就按这五本报了上去。”“我们当然不能让学生来选, 我们也不具备这个条件。”明确表示为了方便管理, 只设行政班, 不会设教学班。

3. 普遍存在教师缺编问题。大部分学校存在着教师整体缺编问题, 还有部分学校存在着结构性缺编问题。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装备都不适应当前高中课改的需要, 有的学校整体条件和装备都相当差, 最基本的电教设施都没有, 更不要说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设备。

三、原因分析

喀什地区语文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教师主体地位的缺失导致其主体意识的丧失。

近十年来, 县市级教育局长较少从教师队伍中提拔, 地区直属学校的校级领导也较少从校内提拔。对语文教师的管理, 尤其对其作文批阅、作业批改、教案书写和教学环节等都有若干硬性规定, 甚至对教师每周必须完成多少三笔字和简笔画都有规定, 使得教师忙于应付各种检查而无暇学习提高。在这样一种管理模式下, 教师教学个性被忽视甚至被压制, 只有责任和要求, 没有自主权。教师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更不是课程的开发者, 只是忠实地执行上级的指示。

被动的工作状态使教师改革意识薄弱, 不能主动适应语文新课改, 不能正确处理教材与课标的关系。部分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在对待新课程的心态上甚至出现偏差或消极情绪, 轻率否定新课程内容和形式以及管理与评价, 正如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听到一位老教师这样说道:“新课改那套我没有搞, 我上课还是满堂灌。”

2. 教研力量薄弱, 缺少培训、指导和交流。

喀什地区地处少数民族腹地, 位置偏僻, 经济落后, 距离乌鲁木齐1500多公里。信息闭塞, 课程培训跟不上, 巨额的交通费使得教育部门既不能把语文教师送到外地交流学习, 也缺乏资金聘请内地专家经常来讲学, 要做到“走出去, 请进来”还是困难很大。喀什地区虽然从2002年开始进入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改革, 但教学理论落后, 如在对待教案与教学过程的关系上, 强调教学过程必须与教案保持一致, 否则视为教学事故, 忽视了教案对课程的预设性与教学过程中课程实际生成性。

在喀什地区教育体系内部, 各类学校之间也缺少交流。如喀什市区三所汉族高中之间很少来往, 基本上是闭门造车, 各搞各的教学, 各做各的课改。同样, 高中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以及当地大学之间更缺少交流。当地的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脱钩的, 像对于语文选修模块方面的教学任务, 新教师基本不具备相应的素质。地区教育局有关人员也表示, 直接从师范学院毕业的学生不具备新课改方面的素质, 不能马上到教育第一线工作, 要必须经过一定的培训, 才能上岗。

3. 所用教材距离喀什地区学生生活较远, 与学生实际发展水平不符。

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 很多省份推出富有地方特色的当地教材, 更切合学生实际生活, 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汉语高中语文课本因为种种原因大部分依然是人教版的教材, 不能体现自治区特别是喀什地区多民族多元文化的特点, 语文课本内容与师生生活距离较远, 语文课只能是照本宣科, 不能切实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另一方面, 虽然喀什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六年,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违背新课改精神的情况比较严重。种种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现象的存在, 使得学生的实际素质与新课标的要求仍有距离。

四、改革方向

我国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源于新世纪纷至沓来的信息化、科技化、知识经济、全球一体化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为适应世界发展的潮流, 课程开发也应体现多民族、多元化特色, 特别是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汉语教育更应体现民族地区特色, “帮助学生从自己文化的角度和其他文化的角度来观察自己民族的文化, 来理解异民族的文化, 以多元文化的理念接纳异民族, 认同与发展异文化。”为使自己的孩子将来能融入主流社会, 部分民族家长已经把孩子送进了汉族学校。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孩子也应有责任了解本地民族的相关情况, 为促进民族间的相互尊重、团结、交流与共同发展作好准备。据此, 笔者认为要使高中新课程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真正贯彻实施, 应做到以下几点。

1. 组织一支专门的专家队伍帮助民族地区汉语教材的开发。因为种种原因,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部分学校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不到位, 或者根本没有开发, 因而要使国家课程更富有民族地区特色, 更贴近民族地区的生活, 满足当地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更适合当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语文作为一门特殊的人文课程, 其开发更应彰显地方特色, 可以在教材中选用一定比例的关于当地人文、历史、环境、资源、民俗、风情等方面的文章, 选用部分当地作家特别是少数民族作家的优秀作品;也可在选修课的“诗歌与散文”模块中开设边塞诗文鉴赏模块, 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 增强对本土的热爱之情。

2.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评价体系、高考方案也应作相应的调整。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人群有不同的思维模式。任何评价方式只可能适合部分地区、部分学生。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显然是不公平的, 也是不可能的。只是从政策上倾斜, 如扩大招生名额, 降低考试分数线等, 表面上给予这些地区一定的照顾, 客观上却导致这部分学生与其他地方学生的差距, 使他们始终处于相对被动和落后的状态。所以应建立与当地教育实际情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考试方案, 切实体现教育公平, 促进个体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

3. 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从教师队伍中选拔优秀干部, 杜绝外行管理内行这种不科学的教育管理模式, 按教育规律办事, 尊重教师, 热爱教师。减轻教师工作上和心理上的负担, 在管理中体现教师的价值和尊严, 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种种合理需要。

4.增加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资。改善教学的软、硬件环境, 设立专项教师教育基金, 聘请专家到本地讲学, 利用优厚待遇吸引内地优秀教师到本地任教, 定期派出骨干教师到内地交流学习。充分利用函授、自学、远程教育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 结合当前的新课程改革, 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5.建立校际之间的横向联系, 形成优势互补, 加强各类学校之间、同类学校之间的交流, 加强基础教育学校与当地师范院校的交流。

6. 深化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为适应高中课程作好准备。

8.论新疆多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使命 篇八

一、新疆多民族多语种社会构成分析

(一)多语种环境。新疆现有47个民族成分,其中世居民族达到13个,随着经济发展加速人类活动的相互渗透,新疆早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民族大家庭”。受伊斯兰教文化和地域、传统观念等影响,新疆多语种的语言环境依然没有改变并将长期存在。目前在新疆实际使用的语言有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柯尔克孜语、锡伯语等多种语言。

(二)群居的社区。随着城市化、城镇化发展,社区成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以民族分布为主要特征的新疆多元社会构成在社区形成中亦呈现明显特征。在城市,以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不同文化习俗为主要分界线的社区逐渐形成,形成了相对隔离又有所接合的多层社会;在农村,以同一民族为主体的聚居情况更为普遍,也可以视其为不同的“社区”。

(三)信息传播途径。在新疆多民族地区,信息传播的方式、途径和质量受城乡差别、文化差别和群居差异等因素制约,但又并不完全属于其中哪一种。从年龄来看,青少年多以智能手机作为获取信息的必选媒介,而年龄较大的受众则在信息获取的速度和程度方面较为缓慢,导致在思想意识方面相对保守。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则以本民族母语为主要信息传播载体。

二、新疆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影响

(一)来自宗教的影响。宗教乃至由宗教演化而来的宗教习俗对青少年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影响根深蒂固,无处不在。新疆宗教发展到今天,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萨满教、基督教等,以伊斯兰教占绝大多数,其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等主要信仰伊斯兰教,故伊斯兰教文化对少数民族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最为直接。

(二)来自本民族影响。青少年走向社会后,来自本民族价值观念的影响开始发挥作用,逐渐形成为同一民族的社会交往圈,比如在情感和思想遇到困惑的时候,更愿意在本民族的同伴面前倾听和倾诉,在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困难时,往往选择本民族的同伴来帮助解决。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一些青少年在国家认同、社会认同方面产生了足以引起我们警惕的错误倾向。

(三)来自互联网影响。以少数民族本民族母语为语言环境的互联网空间,也存在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和一些极端的思想和言论。在纯母语教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青少年,往往只选择也只能选择通过本民族语言来浏览信息、查阅资料、了解新闻,在这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下,一些不利于团结稳定的思想可能侵蚀青少年。

三、新疆汉语语文教学基本使命

(一)语言的基本运用。对于新疆多民族地区的汉语语文教学,对于语言的听说读写基本运用是首要的也是最为重要的要求。基于这一目标定位,笔者认为要从基础教育抓起,从小学抓起,切实重视和加强汉语语文的教学工作。在汉语语文教学的重点选择上,要突出把听说读写基本训练和实际运用放在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位置来组织实施。

(二)中华文化认同。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备的特点,决定了汉语语文教学在新疆的特殊使命,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在新疆多民族地区,文化认同是个“总开关”,他影响和决定着对祖国的认同,对社会制度的认同等方面,青少年教育要从文化认同开始下功夫。以汉语语文教学为主渠道的中华文化教育特别重要。

(三)价值观的形成。汉语语文学科教育的另一个任务在于对各民族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建构,青少年价值判断的形成,关系到成年后的所有行为和选择,比如对其他民族的认同,对新疆社会的分析,对祖国概念的理解、对合法宗教的认识,对维护团结的自觉等方面,汉语语文学科教学必须承担起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这一重任。

综上,新疆多民族地区汉语语文学科教学担负重要的现实责任和历史使命。在新疆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汉语已经成为团结和融合各民族共同进步、繁荣发展的助推力,成为各民族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精神营养,是各民族的“共话平台”。必须全面提高新疆多民族地区的汉语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履行好汉语语文学科教学应有的历史使命。

9.新疆小学二年级民族团结作文 篇九

恰好是国庆__周年,我国决定举办国庆__周年首都阅兵仪式,一早先去诊所输完了液体,我就端坐在家中看开世界瞩目的国庆阅兵式了,上午十点正阅兵正式开始。阅兵历来被认为是展国威、扬军威的最佳方式,更是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新中国成立以来的13次国庆大阅兵,刻下解放军发展壮大和共和国成长的每一步足迹。到国庆__周年大阅兵中的国产新武器、新装备,一条阅兵路,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到这次__周年的大阅兵。我们部队的军事装备都达到了全部国产化和世界高新先进水平.真让人感到扬眉吐气啊~ 本次阅兵意义重大,是展示我国防军威。振兴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通过阅兵展示我们的风貌。是军威外在的表现,国家民族精神,当我们的部队从天安门广场经过时,我感到热血沸腾热泪几次涌出,我们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英雄情结,通过本次阅兵,人们可以看到我国自主研制的武器装备水平如此高、人民军队如此威武雄壮,自然能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集中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集中展示人民军队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精神风貌和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这次阅兵的武器装备上的变化——体现国产水平、性能优越。国庆__周年时受阅大型装备是42型。其中大部分是我国自行生产研制,这次阅兵将展示的52型主要装备。上次受阅的是从俄罗斯引进的苏-27,我军装备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军队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也反映了国家科技实力的巨大变化,这次将出现在阅兵式上的新型战略导弹、预警机、无人机等就是最好、最直接的证明。三是设计编排上的变化——体现开拓创新、中国文化。这次阅兵在内容、形式的设计编排上着重强调创新。

1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 篇十

任务型教学在少数民族成人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疆少数民族成人汉语教学是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成人汉语学习受学习目的、方式、时间等限制,与本科学历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本文将任务型教学引入少数民族成人汉语教学中,力图为提高成人汉语教学效果做一些尝试,开辟一条比较符合成人学习汉语的`教学途径.

作 者:梁云 LIANG Yun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汉语教育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刊 名:语言与翻译(汉文版) PKU英文刊名:LANGUAGE AND TRANSLATION年,卷(期):“”(2)分类号:H195.3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少数民族 成人 汉语教学

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 篇十一

关键词:新疆 少数民族学生 提高 口语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H193.2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人类的语言首先表现为有声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的,口语交流是最重要、最普遍的交流方式。口语的好坏直接会影响民族间的交流,因此在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汉语口语具有重要的作用。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是每个汉语教师面临的直接问题。

一、汉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却影响到了他们与主体民族-汉族的交往。因此,为了增进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让少数民族大学生成为新疆经济建设的主力军,熟练掌握汉语势在必行。大量准确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促进听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忽视汉语口语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很多教师不把口语作为教学重点;另一方面,学生也不愿大声练口语(尤其是汉语基础差的学生)。因而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的表达能力。

二、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并提高汉语口语的意义

1、可以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汉语教学的目标就是从学前教育开始培育少数民族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爱好,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并逐步掌握汉语言文字,学习使用汉语言文字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能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促进汉语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使少数民族教育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2、使学生成为合格的“民汉兼通”人才。对于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少数民族同学肩负着建设家乡的重任,少数民族学生只有先学好汉语课程,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理解并学好其它课程,利于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做到“民汉兼通”,将来成为建设家乡的有用之才。

三、提高口语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1、重视教学的针对性。注意体现相关的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实际,介绍他们的优秀的文化传统,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为此,我们的汉语教学应该重视双向式交流,既用汉语向少数民族学生介绍汉族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使他们能够了解所学语言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汉语;同时也用汉语向少数民族学生介绍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和文化,让他们能够将所学语言用于自身的生活和实践。

2、体现汉语教学的实用性。课文选材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反映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社会的最新发展。字词的安排要适度、适量,能够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这是因为安排教学时有些想当然,以为学生应该知道而忽略了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另一方面,也有相当一部分教材,一篇课文中连篇生字生词,让学生防不胜防,学不胜学,渐渐地使学习者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为了避免这些不足,字、词的统计、检索一定要谨慎、细心、准确、严格,不能想当然;字量、词量的安排要适度、适量,不能过多、过难,让学生接受不了,也不能过少,过简单,学生吃不饱或完不成教学规定。像这样一些看似简单实则容易忽视的问题,是我们安排教学中特别应该注意到的。

3、加强语言表达训练和阅读能力培养。营造浓厚的汉语言表达环境,加强语言表达训练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营造浓厚的语言表达环境是学好汉语言的关键,另外,要加强汉语言的表达训练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了解本地区民族语言表达习惯与汉语言的区别,这是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言的前提,若要使他们正确流畅地使用汉语言,还必须加强汉语言表达训练,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具有一定的阅读量,才能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并教育学生积极地增大阅读量,丰富语言积累。才能使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在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平时的交流中使用汉语。以此营造浓厚的汉语言表达环境,加强语言的体验、学习和交流,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汉语言表达能力。

4、运用直观教学手段,促进语感培养。运用直观手段进行汉语教学是培养学生用汉语直接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直观教学手段很多,如实物、图片、简笔画,都可以作为直观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特别是在汉语小学阶段,可以尽量采用直观教具和表演等方法,促进学生用汉语的直接思维。

5、合理搭配教师。在教师配备上,采取民汉教师搭配(即:汉族教师用汉语讲授语文,少数民族教师用汉语讲授数学)。使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学习汉语,又能学习母语。汉语教师讲课前与学生进行汉语沟通,鼓励学生发言,说话说完整。如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组词比赛,用组的词来说话,

让每位学生都用自己喜欢的词来说一句话,这样以来,学生都争先恐后的抢着说,课堂气氛也很活跃,让学生乐中学。

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 篇十二

一、参加双语培训的美术专业少数民族教师的美术专业基础课水平普遍较低, 在教学活动中仍然完全或基本上使用母语授课

在课堂与测验中, 专业课程方面, 大部分的学员基础绘画部分不扎实, 部分学员是学习其它专业毕业的, 对于美术专业知识几乎为空白, 将来很难担任美术教学工作。其中也有部分学员经过大学四年系统的美术专业训练, 专业水平较高, 学员之间的专业水平有很大落差。美术理论方面, 大多数学员对美术史知识储备较少, 存在着历史时间概念的对中国诗句、意境等方面难以理解, 从而只对外国油画部分较感兴趣, 因此, 培训中难以用汉语教授中小学美术鉴赏的课程。

二、缺乏美术专业双语教学教材

由于双语培训教育刚起步, 还没有和中小学美术课本配套的统一专业汉语词汇内容, 美术专用词汇不能够实际解决教学中的语言困难。目前国内尚没有关于美术专业双语教学的教材, 在美术专业双语教学教材的选用方面, 存在非常大的困难。自编教材在时间上要需要一个相当长的阶段, 编撰教材的人力、物力、财力上也存在不足, 一时无法弥补教材紧缺问题。

三、现有的培训教学内容与培训学员的实际工作脱节

双语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这些少数民族教师的美术专业汉语水平, 主要是为了提高他们使用美术专业汉语讲授美术专业基础课的能力, 同时加强专业技法能力, 这里既要提高汉语水平的是否流利, 也提高到美术专业的技能水平, 还要提高到他们如何把美术专业基础知识通过专业汉语表达出来的问题。因此, 笔者认为,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 不仅要提高学员的汉语授课水平, 同时还要采取以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才能把学员的美术专业语言转化为使用汉语熟练讲授专业课的能力。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 根据学员自身情况进行专业基础课进行选修, 加强美术专业汉语授课的口语考核

培训学员的专业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入校之后进行统一专业培训显然不合适。可以根据学员的不同水平开设不同方向的专业课, 学员根据自己的专业能力决定专业课的选修内容。结业考核时, 对学员在基础课上完之后, 在对其选修课进行考核, 根据其综合成绩, 颁发其结业证, 这样既可以使那些专业水平较低的学员提高美术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 也可以使那些美术功底较好的学员涉猎更多的更广阔的专业知识。

(二)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探寻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的新方法

1.分组教学, 练习说课,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由于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不高, 在教学当中专业语言沟通是个巨大的障碍。所以在设计整体教学过程时, 既要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过程的统一, 又要实现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统一。一般地说, 民族学生学习专业汉语要经历感知, 理解, 巩固和运用四个阶段。教师必需做到循循善诱, 循序渐进, 步步深入。

2.选取优秀课例, 体验教学语言, 提高课堂语言的表达能力

在双语培训中教学语言的训练是要点, 美术专业术的熟练使用是培训的重点, 汉语和维语是属于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 美术专业的属于较抽象, 少数民族教师本身就不容易理解美术专业汉语意思, , 更难准确的用民族语言表述, 为了增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对所培训的教学语言的有明确的感知, 选取优秀课例, 利用视听技术观摩中小学汉族美术教师的行课的优秀案例、优秀教学录像, 使他们对美术教学过程有所了解, 然后对其进行微格教学, 将自己的教学录像进行剖析, 对学员美术专业教学语言与教材教法的考核, 声, 增强学员对美术专业教学语言、美术教材教法的把握。

(三) 结合中小学美术专业课本, 逐步完善美术专业双语教师培训的合理性

结合中小学美术教育及课标, 组织美术教学技能讨论, 可请专业水平及汉语水平较好的少数民族美术教师进行指导, 组织各地区少数民族美术双语教师进行课堂讨论, 例如:如何针对本民族学生的特点, 开展多样的美术教学方法, 或如何将美术材料技法应用到美术课堂中, 进行展开讨论。通过大家展示讨论, 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及课外教学活动, 这样通过的多听、多看、多说、多写的全方位训练, 使学员既可以切磋中小学美术教学教法, 又能够促进其汉语会话能力, 为学员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同时也是同行之间互相学习, 总结经验的良好平台。

综上所述, 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非常重视, 笔者作为授课教师, 第一次接触双语培训教学, 深感双语培训的责任之大, 任务之艰巨。希望通过借此实际解决少数民族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难点, 从而达到以提高学员的汉语水平为基础、强化专业知识为关键、以培养汉语授课能力为目标, 培养出更多的“德才兼备, 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教育人才来。

参考文献

[1]王大根著.美术教学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8.

[2]R.M.加涅, L.J.布里格斯等.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1.

1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 篇十三

民族地区高中汉语教学如何落到实处

吴 凯

《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重新定位了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目标,明确指出,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工具性是其首要性质,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民族地区学生的汉语素养,培养民汉皆通的少数民族公民。那么,如何在民族学生经历了九年的汉语基础学习之后,紧紧抓住高中阶段这个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重要阶段,进行行之有效的高中汉语教学呢?

首先,重视汉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注重培养民族学生的听说能力。

由于有些民族学生接触汉语的机会少,学习汉语的时间短,有的甚至是初中才开始全面接触汉语,所以汉语基础较为薄弱。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具体的学情,狠抓汉语基础。从汉字的音形义着手,打好基础。比如汉语拼音方案的掌握,其中常见的误读、多音字的辨音;汉字的基本笔画、书写顺序;常用汉字在不同场合的不同含义;汉语讲话的语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一些常见词语的用法和常见近义词的区别;常见句式的掌握等等。这些都有必要让学生反复练习,烂熟于心。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补习旧知识的方式,正确处理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听说能力的培养,是汉语工具性的体现,也是学习语言的实际用途之一。在培养民族学生听说能力的时候,可以通过具体的场景模。拟、相关主题的设置,让学生体会汉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运用;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堂教学,适当地穿插听说训练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训练了听说能力。

其次,立足实际,培养民族学生的有效阅读能力。

虽然不少民族学生已经经过较长时间的汉语学习,但因为缺乏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因素,汉语阅读能力还是不太理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具体有如下做法:一是以课文为依据,夯实阅读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即相应的文体知识的把握能力、文章层次划分能力、从课文中概括指定信息的能力、根据文本判断相关信息正误的能力、对文本中重要词语和语句的理解能力、对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二是拓宽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在充分掌握阅读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指导学生拓宽阅读面,从课外选择那些经典时文和能突显现代科技发展信息的应用文。三是注重语感的培养。即从适量的阅读中,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积累,从而培养他们对汉语的初步感悟能力。当然,这是学习语言较高层次的要求。

再次,突出汉语的工具性,切实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是应用文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是汉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集中体现,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严格训练。但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生为本,灵活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训练中要注意从简单的常用应用文体开始训练,这是汉语的工具性和学生终身发展需要决定的.,要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汉语应用文的写作,比如请假条、留言条等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文体。然后练习简单的记叙文、片段式景物描写、情景补充式作文等等,再过渡到夹叙夹议的复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较难把握的文体。二是要求学生说真话,敢于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我手写我心”,切忌应付了事,写出来的东西空洞无物,甚至胡编乱造,没有任何感情可言。三是提倡作文训练形式多样化,可采用日记、周记、口头作文等多种训练方式,并且作文训练内容应是学生关注的和感兴趣的话题,使学生的习作和日常生活紧密关联。

最后,重视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并适当渗透汉语文化内容的教学。

民族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虽然没有必要进行系统的古诗文基础知识理论的学习,但并不等于放弃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和粗略掌握。相反,教师在指导学生接触和了解浅易古诗文的同时,可以从实践中进行古诗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认知。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常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基本的文言句式,一词多义的了解以及简单的词类活用。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基础知识时,切忌贪多求快,脱离具体的文本来讲述抽象的理论知识。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之后,再辅之以适当的阅读,学生就能达到汉语新课标规定的古诗文教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大概内容”的目标。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对文化的了解。因此,在学习古诗文的同时,有必要渗透古汉语文化教学,因为它们是现代汉语的源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姓名和称谓。包括人称姓名,谦称、敬称、贱称,人的名、字、号,年龄的称谓。地理、官职以及简单的宗法礼俗,可以重点突出尊卑和忌讳。简单的历法知识,如纪年的方法等。

总之,在汉语学习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从基础知识人手,以工具性为重点,兼顾汉语的文学性教学,并适当渗透一定的文化教学,从而将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落到实处。

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 篇十四

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以缅族为例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两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和睦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本文正是在同属于汉藏语系下,借助多元文化背景,从汉、缅两种不同语族,在语言文化、历史渊源、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同源性和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挖掘和发现在云南省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优势条件和现实意义.

作 者:袁飞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刊 名: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英文刊名: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 RESEARCH年,卷(期):2009“”(11)分类号:G05关键词:缅族 同一语系 不同语族 对外汉语教学

15.新疆预科汉语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十五

写作是第二语言学习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训练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是课堂第二语言 (汉语) 学习的专项技能课, 内容包括字词的书写遣词造句、组句成文等。[2]在新疆的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中, 写作一直是其中的难点, 广大的预科汉语教师也在为提高预科学生的汉语写作水平而不断地思考和实践, 但从结果上来看, 效果欠佳。从2011年起, 全疆将全面推行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 (简称“民族汉考”或“M H K”) , M H K考试综合了语言的各种实践技能, 包括听、说、读、写等各种技能都将在考试中得以体现。而新疆以前的预科汉语教学都以H SK为指挥棒, 注重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教学, 忽视写作教学, 所以学生的写作水平整体不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M H K教学的效果和实践, 我们有必要且必须重视写作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以适应M H K考试的需要。

一.新疆传统预科汉语教学中的写作教学和加强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新疆传统的预科汉语教学重视语言的基础教学, 词汇和语法是教师上课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在语言技能上, 重视听力和阅读的训练, 所以传统预科汉语教学条件下的学生在听力和阅读能力上都比较高。长期以来, 对少数民族的汉语写作教学任然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 造成了新疆的少数民族汉语写作教学滞后于汉语听、说、读教学。[3]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受H SK考试的影响, 应试条件下教师和学生都必须以H SK考试为指挥棒, 老师“教”和学生“学”都必须以H SK考试为标准和依据, H SK考试什么, 我们就教什么或学什么。在这种条件下,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相对较弱, 适应不了新形势下M H K考试的需要。

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语言综合能力高低的试金石, 一个人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运用和综合其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转换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 文化知识, 其个人素质和修养等各方面的能力, 而写作课就是充分调动写作主体语言运用能力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此之外,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也是其结束预科学习阶段后进行专业学习的重要保证, 是学生专业应用的必备技能之一, 同时也是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后成为现代人才拥有的基本才能。所以为了满足M H K考试的高要求, 更为了提高学生汉语的综合能力, 我们必须重视汉语写作课在预科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二.如何提高新疆预科汉语的写作教学

由于写作是学生汉语知识掌握水平的综合体现, 在实际写作中自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如母语的负迁移, 本民族和外族的文化差异、所掌握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的干扰等等, 其中汉语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的欠缺是主要因素, 因此, 汉语写作现已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感觉最困难的一关。[4]既然我们意识到了新形势下必须重视写作课的理论探讨和实践, 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提高我们的预科汉语写作教学。

1.全面重视写作教学, 从思想上提高对写作课的重视程度, 从行动上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写作课在整个预科汉语的地位。

传统的预科汉语教学以H SK为指导, 而H SK考试并没有写作的内容, 所以教师和学生普遍对写作课不重视, 很多高校没有开设写作课, 有的高校即使开设了写作课但是课时很少, 教师和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也并不认真, 只是由基础课老师上课时稍带讲解, 大家写写请假条、书信等等便完事大吉。这种情况下, 很多学生虽然也练习了写作, 但是仅仅停留在写作的初级阶段, 不能融会贯通, 遇到稍微复杂的问题便无法解决, 写出来的东西也是漏洞百出。所以, 如果我们不重视写作课的重要地位,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便无从谈起。重视写作课, 首先教师必须重视, 教师必须充分研读M H K考试大纲, 知道M H K考试对写作的要求是什么, 然后教师要根据要求认真备课, 思考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其次, 学生要重视写作。H SK到M H K的转变是必然的趋势, 学生必须扭转传统的H SK考试思维, 提高自己语言的综合能力, 特别是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考试中得以通过。第三, 要适当提高写作课在技能课中的比重, 合理安排课时, 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由于很多学校过去没有专门安排写作课的课时, 现在为了通过M H K的考试就要安排必要的写作课课时, 那么每周多少节课, 如何安排老师的“讲”和学生的“练”, 都将成为考验我们的现实问题。

2.转变教学观念, 改变教学方法, 根据写作课的特点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

写作课有其自身的特点, 它综合了语言的各项技能, 比如, 充足的词汇量, 准确的语法, 合理的逻辑思维, 对问题的正确认识, 甚至包括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总之, 在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中, 写是一种综合了各方面技能的实践技能。因此, 我们在上写作课的时候, 要充分了解写作课的特点, 根据其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

首先, 写作课需要一本适合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教材。写作作为一种语言实践, 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写作活动前的理论准备, 即写作知识的讲授, 那么如果有一本适合学生的教材, 无疑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教材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同时能够有适量的练习。另外这样的教材也要充分地与M H K考试结合起来, 使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 更能够了解到M H K考试的题型, 难易程度, 评分标准等, 这样更能够实现我们写作课的目的。总之, 写作课并不只是一味地写, 也需要我们进行写作知识的讲解, 现在陆陆续续有很多种写作教材问世, 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一种合适的教材。

其次, 写作课应该以学生为主, 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指导。初级阶段很多学生因为不能很快适应写作课的特点, 或其本身写作水平有限, 所以畏难情绪会很严重, 他们懒于动笔, 或者动笔也很不认真。这时, 很多教师会非常着急, 除了批评学生之外, 很多老师会亲自上阵, 帮助学生完成一些写作任务, 以此带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但是这样下去很容易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 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完成写作, 就成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对民族学生的写作训练方法, 应该是有特色、有针对性的。[5]写作的初级阶段, 教师可以多安排一些简单的写作题目, 或是一些简单的图画, 先让学生说, 再让其写, 说的过程可以适当地引导, 比如, 主题是什么, 主要人物是谁, 人物都做了什么, 说了什么等等。到了中级阶段, 学生已经基本适应或者知道写作的主要程式和方法, 这时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使学生审清题目, 在此基础上如何安排自己文章的体裁, 结构, 重点甚至字数等等。

第三, 适当地安排作业和练习, 尽量使学生养成自查的好习惯。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 如何安排适量和适当的作业和练习, 往往成为教师们头疼的问题。而在作业的批改中, 如何批改也是个很难操作的问题。很多学生作文错误很多, 如果教师全部修改, 那么无疑会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如果简单修改或不批改, 则学生认识不到自己写作的问题是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适当地安排作业和练习。作业和练习不必多, 但是一旦布置, 学生必须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师在批改过程中, 不必纠缠学生的词汇、语法错误, 这些错误指出即可, 重点是看学生的审题, 立意, 人物、事件安排是否合理, 重点是否突出, 详略是否得当等等, 尽量找学生写得好的部分并且标示出来, 一些小错误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提高其写作的兴趣, 不至于因为错误过多而挫伤其积极性。对于写得好的作文应该在课上讲评, 甚至要求学生都要看一看, 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够有互相学习的过程和机会;对于作业和练习中的错误, 学生应该及时改正, 并且在此基础上重新写作, 使学生养成自查的好习惯。

3.要重视写作课课外的内容, 不仅仅局限于“写作”本身。

我们说过, 写作是一种综合的实践过程, 需要写作主体充分调动自己的各方面知识储备和能力, 因此, 写作课外的很多知识或者技能, 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 要督促学生多读多写,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不要只是局限于课上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养成独立、主动阅读的好习惯。阅读过程中, 尽量能够完成一定的读书笔记, 笔记不必过多, 可以写一写自己的读书感受, 也可以抄一抄优美的句子, 甚至可以把一些自己不懂的词语或句子摘抄下来, 通过辞典等工具书把它弄懂。如果可以坚持下去的话, 相信最后一定会取得很大的收获的。除此之外, 学生也可以写写日记, 写写时评, 或者模仿例文进行重新创作等。

其次, 要把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结合起来。语言各方面的技能都是相通的, 如果其中某项能力提高, 都会对其他技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 学生写作水平提高后, 其口头表达能力会有相应的提高, 其听力和阅读能力也在快速增长;反过来, 听、说、读的能力提高了, 对其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四种技能中, “说”, 即口头表达能力对“写” (书面表达能力) 的影响最大, 所以, 教师在写作课上, 可以先让学生说, 说完后再整理思路, 最后写出来的东西一定要比马上就写的效果好。写作和口语表达是“兄弟关系”, 希望可以引起广大教师的注意。

最后, 可以适当地讲解或传播一些汉文化知识, 使学生能够用“汉语”和“汉文化”进行思维, 即培养出汉语的语感。语言是文化中的核心载体, 学习语言就是学习文化。预科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往往只是单纯地学习语言, 对汉文化了解或学习的较少, 这样即使学生的汉语有了一定的水平, 但往往也是肤浅的, 形成不了汉语的语感, 思考问题仍然是母语式的。所以, 学习一定的汉文化,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汉语的语感, 为其将来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颜秀萍、赵永亮.汉语水平考试HSK的局限性[J].新疆职工大学学报, 2000 (3) :54.

[2]王祝斌.谈新疆高校预科汉语写作教学[J].语言与翻译 (汉文版) , 2003 (3) :57.

[3]杨伟、崔新丹.新疆高校预科汉语写作教学探讨[J].语言与翻译 (汉文版) , 2010 (1) :71.

[4]杨德明.对汉语写作教学的认识与汉语写作教材的编写[J].新疆职工大学学报, 2000 (2) :66

1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 篇十六

【关键词】新疆;汉语教学;问题;策略

引言

我国国家教育部门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一直非常关注,推进汉语是目前少数民族教学质量得以突破的基点,国家教育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列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标准和措施,从不同的方向对汉语学习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实现双语教学,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普及汉语语言,是当今小学语文教育者应该积极承担的责任。

一、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地域条件、经济条件以及国家政策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质量一直无法得到保障,尤其是汉语教师队缺乏,教师素质偏低等问题比较普遍,并且直接影响了汉语教育的发展。

1.汉语师资数量不足

多年来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一直无法得到保障,教师素质偏低,教师人员少的情况十分普遍。这种情况短时间内不可能彻底消除,并且也成为了制约新疆汉语教学发展的瓶颈。近几年,一些县市和城镇的中小学汉语教师缺编有些好转,有效缓解了当地的汉语教学问题,但是缺编情况依旧无法消除。

2.从汉语水平方面不高

现阶段从事小学汉语教师的人员基本都是本民族地区的居民,这些教师中很大一部分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师范类教育,汉语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当代小学汉语教学的要求。以克拉玛依为例,全市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师才百余人,汉语教师汉语水平的达标率刚刚超过半数,教学过程中,教师汉语发音不标准,语音知识欠缺,语法知识不足,汉字笔顺教学错误多、用词、语法以及格式错误的情况很多。小学汉语教师汉语水平根本无法满足汉语教学要求。

3.汉语语言环境差

客观环境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语言环境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密切,如果连最起码的语言环境都没有,学生的汉语能力也不可能有所进步。新疆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天山为界,划分为南疆、北疆,并且居民居住的情况是以打杂居为主,在北疆的城市中,汉族居民比较多,因此少数民族学生接触汉语,进行汉语交流的机会都比较多,但是相对来说,南疆的乡村中,汉族人口较少,缺乏实际的汉语交际氛围,学生们的汉语学习复盲率也会更高,学生们学习了汉语之后,没有机会说出来,也不知道该如何使用这些汉语词汇,学习了好几年汉语,连一句汉语都不会说,听不懂。

二、实际教学中优化汉语教学质量的措施

1.语言课和语文课的区别

教师首先要弄清楚语言课与语文课的区别,语文课的主要传授方式是“讲”,只要教师能够讲清楚、讲透彻,学生就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但是汉语语言课,“讲”只是第一步,如果是一个生词,教师先讲明其中的含义,学生明白了含义,还不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比如造句、写作等等,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在实际的语境中反复联系,才能够最终掌握使用这些词汇的方法,提升汉语交际水平与理解能力。

比如:“坦率的说”这个插入语,讲起来很容易,表达的意思就是“说实话、直率的说”但通过学生的造句和作文练习却发现学生根本不知道用在何种语境中,所以这类词语在讲解时不能只讲字面含义,还要把语境(一般用在后面要说的话会使自己或对方陷入难堪的境地、但又不得不说的情况下)一起讲解清楚,同时让学生反复练习造句,直至真正掌握用法。

2.词语教学的方法

在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培训中,我们常常要求学员遇到不懂的词语查词典,但学生翻开词典会发现,解释这个生词的词语又是生词,依然不懂,因而在词语教学中不能用术语解释术语。

比如:“解怠”的含义是松懈、倦怠”,这两个词语对学生而言更不能理解。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汉语基础较差、词汇量较少的学生讲解生词时要采取以下方法达到理解的目的。

3.通过大量的练习,强化学习效果

为了突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紧紧抓住以下儿个环节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一是课前预习,主要是培养阅读能力,自我解决一些简单生词的含义;二是课堂讲解词语时,对重点、难点词语让学生当场练习造句,检查讲授效果;三是课后学生对当天所学全部生词逐个造句,加深理解;四是完成课后各项练习,如选择、判斷、填空、组词、替换词语等等;五是在每单元的看图作文训练中,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使用学过的词语;六是背诵课文,培养汉语语感。

结束语

通过对当前新疆小学汉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优化课堂教学对策的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为我国少数民族汉语的普及提供一些助力。

参考文献:

[1]于纯.给学生一个“百变”拼音课堂[J].小学教学设计.2010(07)

上一篇:我心爱的洋娃娃下一篇:素质教育德育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