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陶艺教学计划

2024-12-01

小学陶艺教学计划(16篇)

1.小学陶艺教学计划 篇一

陶艺兴趣小组有利于丰富小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因此提前制定好小学陶艺兴趣小组教学计划友重要的教学意义。下面是文库小编带来关于2021小学陶艺兴趣小组教学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21小学陶艺兴趣小组教学计划篇(一)

一、课程宗旨

陶艺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于一体,且更具劳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的综合实践课程。

通过陶艺的制作,认识劳动改造自然,创造人类物质文明,变革社会中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情操。

二、课程要求

1、根据不同的年级阶段,学生美术课学习的要求而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2、课程的设计从学校教学课程的发展前瞻考虑。对目前的学校课程计划略有突破,以体现课程的实验性。

3、陶艺课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将陶艺和泥塑相结合,淡化陶艺的专业性。

4、制陶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中国是陶瓷古国。充分利用丰厚的资源,增添陶艺教学的人文性。

三、课程时间

陶艺本身就是立体美术,因此把陶艺课纳入美术教学中,每学期一次,每次2课时。1—6年级共计24课时。

四、陶艺教学实验基本原则

1、学生快乐原则:发挥学生喜欢泥巴的天性,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2、知识渗透原则:把陶艺文化的背景资料融入教学中,把陶艺知识结合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中。

3、动手实践原则:提供泥巴和时间,使学生在接触泥巴的过程中熟悉泥性。

4、创造审美原则:引导学生欣赏和模仿模仿优秀的陶艺作品。并大胆创造自己的作品。

5、教育原则: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悟”为原则。发挥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制作能力,结合陶艺的诗情画意,提高学生的文学、书法、美术能力和制作中需要的几何、代数、物理(高年级)原理的提示或计算及其泥性的特殊性格和要求,培养学生的修养。

五、教学内容

1、低年级(1-2年级)让学生接近泥土、游戏泥土、感受泥性。不拘一格地大胆用泥土捏塑和创造。

一年级第一学期:用各种物体在泥板上压痕,做饼干、生日蛋糕、水果之类。

第二学期:捏泥碗、搓面条、蘑菇等。

二年级第一学期:抓住动物的特性,捏有趣的动物、鱼、小鸭子、乌龟、小猪头等。

第二学期:在以前的基础上捏小猪、企鹅、泥娃、电视里的开心娃娃、青蛙等。

2、中年级(3—4年级)初步学习拍打泥板和盘筑的制陶成型方法,培养做陶兴趣。

三年级第一学期:在拍制的泥板上粘贴泥片、做花卉、蝴蝶等,或者镂挖脸谱。

第二学期:搓泥条盘制成瓶、花盆、篮子等。

四年级第一学期:在三年级第二学期的基础上变化泥条盘筑的方向和形式,制作花瓶、花篮、草帽等。

第二学期:练习拍打泥巴成泥片,制作鱼、盒、储蓄罐或用模具制作花盆之类。

3、高年级(5—6年级)练习制陶方法,了解陶文化的悠久文化历史和陶制品的实用功能,丰富对陶艺的认识。

五年级第一学期:运用泥板围合裁切,运用数学原理计算,用几何原理裁切,用物理原理制作圆形、圆锥形的杯、盆等。

第二学期:在以前的基础上提高用模型或手工裁切,做成筝插,高耳环花瓶等。

六年级第一学期:拍打泥巴,使其平、光后划切成抛物线形、三角形、多边形的泥板,在泥板上镂刻诗词、山水、树竹花,或用泥片制作围合有创意的作品。

第二学期:运用各种技法,制作车辆、军舰,捏制各种人物,充分运用学习中的计算方法裁切粘合成各种器皿,并修理得光、平后刻上绘画、粘贴图案。

2021小学陶艺兴趣小组教学计划篇(二)

一、指导思想:

陶艺教育是课改深化的需要落实《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学校艺术教育的规程》以及上海市教委的《上海市学生艺术教育“十一五”工作计划》的需求。是落实二期课改的发展需求,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培养的需求,减轻学生课业过重负担,同时,创作陶艺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自己双手将自己想象变成具体成果的过程,这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展示,是他们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非常幼稚,但正是这种幼稚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树立了创新观念,学会了创新方法,这将使每一位学生终生受益,为他们今后在各行各业成就自己的事业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陶艺课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取陶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2、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3、在学习陶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

三、教学设想:

在艺校课的学习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对陶艺的独特认识进行创作,并结合各类比赛进行创造作品参加比赛。一方面,让学生能有个性化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作作品的同时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另一方面,通过比赛让学生能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找到自我价值;在参赛的同时也为学校争创声誉。

四、教学内容安排:

第三周、盘条笔筒

第四周、圆球游戏创意

第五周、泥板制作1

第七周、泥板创意制作2

第八周、泥板创意制作3

第九周、精雕细刻的雕刻1

第十周、精雕细刻的雕刻2

第十一周、精雕细刻的雕刻3

第十二周、精雕细刻的雕刻4

第十三周、旨趣各异的压印1

第十四周、旨趣各异的压印2

第十五周、旨趣各异的压印3

第十六周、旨趣各异的压印4

第十七周、泥韵盎然的印pei 1

第十八周、泥韵盎然的印pei 2

第十九周、泥韵盎然的印pei 3

第二十周、泥韵盎然的印pei 4

2021小学陶艺兴趣小组教学计划篇(三)

一、活动目的:

通过陶艺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手工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泥塑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创作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

二、活动要求:

1、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清洁。

2、由美术老师调整一节美术课专门作为陶艺课进行。

3、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室大声喧哗,不准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4、爱护教室内的设施和用品。珍惜泥巴。

三、活动内容:

1、以泥巴制作为主,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泥塑常识知识。

2、给学生自己创作作品的时间和空间。

3、进行手工教学,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造型能力。

四、采取的措施:

1、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做好组织工作

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有一定基础、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要选出有工作能力、成绩也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兴趣小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

3、订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

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习制度,准时参加美术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期结束时,要举办全校性的手工作品展览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2.小学陶艺教学计划 篇二

一、感官体验——一起来研究研究泥巴

只有你读懂孩子, 才能更好地走进孩子。怎样吸引孩子融入陶艺世界, 让他们倾听泥土的语言, 亲身感受自然的泥火之美呢?在教《夸张的脸》一课时, 顺应孩子们爱玩的天性, 带着他们走出去, 体验泥土, 一起研究研究泥巴, 让学生真实地触摸泥巴。湿软的泥土带给孩子们的感官刺激是直接的, 是惊奇的。有了这份情感作为依托, 学生更易融入陶艺这门艺术, 更能够用心去感受泥土的魅力。

二、授之以渔——你会哪些方法了

《新课标》在论述美术学习的价值时, 曾阐述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技术意识的培养体现在学生美术学习的方方面面, 为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情趣及个性表现与表达的技术支持。陶艺技能并非仅仅是美术教师做一步、学生跟一步的简单程式模仿, 它包含了孩子们对陶艺的感知、情感和实践等较为广泛的一个整体。作为执教者, 我们要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 并合理、开放地进行技术引导。

学生会做自己喜欢的东西, 如小动物、小玩具、树木、房子甚至人物等。当然, 也会有他们的烦恼, 如:我想做个卷卷的头发, 该怎么办呢?我想让它变得更立体, 要怎么做呢?我想要让它有个长长的脖子, 怎么才能牢固呢?教师要以学生为主, “授之以渔”, 帮助学生完善他们的创意, 让他们把心中的想法用泥土表现出来。

在执教《夸张的脸》时, 当每个学生分到一块陶泥时, 大家总会这样问:“老师, 我们要怎么做呀?”其实, 这时候学生们已经进入了思考, 这时教师要给他们一个适当的演示引导:“同学们, 捏捏看, 揉揉看, 谁能试出更多的方法?”学生们在这样的启发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他们尝试团泥团、搓泥球、拍泥板、搓泥条、泥巴粘接, 还有的借助工具切泥砖、擀泥片、掏空等等方法。还有的孩子尝试了新的方法:“我用裱花嘴把泥巴变成像奶油一样的泥条。”“我用手把泥巴在纸上压擦, 我想做一个大胡子的效果!”“我用刻刀在泥巴上刮出了很有趣的花纹, 等下我要把它用起来。”“我想把纽扣、珠子、橡皮泥、陶泥一起用起来!” (如图1~图4) 孩子们主动地去思考、探究方法, 我相信他们的问题已经迎刃而解了。这样能够满足个人欲望的游戏性、趣味性的技法探索过程, 也是最简单而完整的初期创作。

在陶艺的学习创作中, 很多时候因为技术上的不足以至于很难达到想要的效果, 学生也许会因此放弃努力, 这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去完成, 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 让他们深切地感受陶艺, 增强成就感,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操作, 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三、提炼生活——艺术高于生活

在陶艺教学中, 如果局限于某种技艺的学习或者对某种创作对象的单一模仿, 不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 也有违学生固有的创造天性。人的艺术感觉来源于人对自然社会中的观察和发现。在陶艺创作中应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有思想地表现生活。

在《夸张的脸》教学过程中, 笔者向学生展示了不同表情的照片, 如喜怒哀乐;展示了不同时期的陶艺作品, 如唐代的天王俑——严厉与恐怖、东汉的击鼓说唱俑——夸张的表情幽默生动等。要求学生思考这些陶艺作品的夸张之处与独特之处。笔者引导学生在陶艺创作时, 可以突出人物的表情特征或者对局部进行夸张、变形, 使欣赏者产生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提高作品的感染力及趣味性。

从这一教学片段中, 笔者发现,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鼓励学生观察并有目的地进行思考, 从学生自我的理解中推陈出新、提炼精彩, 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在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个性的想象力, 快乐地“玩”和快乐地表现, 用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陶艺作品。

四、展示交流——你的作品很成功

学生创作的陶艺作品是他们内心世界的表现, 充满了灵性和率真。作为教师不仅要尊重、肯定他们的创作, 还应协助他们展示作品。学生会为自己的作品被展示而感到自豪, 这无疑是培养学生自信的最有效的途径。

在《夸张的脸》展示评价环节, 笔者邀请学生上台讲述自己的创作故事与大家分享, 其中一位学生这样叙述:“我用了粗粗的泥条把嘴巴做得最大, 我想表现这是一个很爱说话很爱喝酒的人。” (图5) 孩子的表达略有些羞涩和激动, 希望大家都能读懂他的作品, 这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啊。“我的作品与众不同, 它可以正着看, 这是顶着漂亮发型的脸, 也可以倒着看, 这是一张生气的脸。” (图6、7) 该生很是自信地表达自己的作品, 成就感无限。“我想表现的是一张非常生气的脸, 我用泥片卷起来做了头发、眉毛、胡子、嘴角, 看起来真的很生气啊。” (图8)

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学生的陶艺作品, 如课后展评、摄影记录等方法, 放大他们的成就感和新鲜感, 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继续创作的兴趣和欲望。

五、文化浸润——这是一首无声的歌

陶艺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 陶艺对学生而言, 既是接触原始艺术、民间艺术的良好机会, 又是一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综合性教育活动, 具有丰富的课程价值。

《夸张的脸》一课, 贯穿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中, 紧密围绕着土与火的艺术展开。陶瓷艺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 是中华民族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 它的产生和发展, 是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作为"陶瓷古国"的中国, 让学生欣赏了解优秀艺术作品的图片, 使之眼界得到开阔, 文化底蕴逐步加深, 艺术美得到享受, 爱国热情得到增强。

3.小学陶艺教学计划 篇三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习兴趣;个性发展;创新思维

陶艺教学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息息相关。因此,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陶艺教学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新课程的实施,陶艺教学在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小学陶艺教学的基本内涵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陶艺教学并不是以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艺术家为目标。相反,小学陶艺教学是通过学生亲自制作相关陶艺作品,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等目的。陶艺教学对小学生来说,不仅提供了可以解读民间艺术的有利契机,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推广陶艺教学具有积极意义。首先,陶艺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陶艺教学将会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

二、陶艺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地位

陶艺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陶艺教学的材料是泥巴。小学生在任意捏泥巴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陶艺教学作为艺术表现的源泉,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具有重要影响。由于传统的美术教学只看结果,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陶艺教学如何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师的教学重点。

在陶艺教学中注重引发创作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深奥的知识趣味化、通俗化、实用化,教学内容应注意具有吸引力,以激发儿童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扩大儿童的知识面,培养儿童的多种兴趣和爱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将幼儿带入陶艺活动的相关情境,让幼儿感受“身临其境”,激发丰富的想象及大胆的创意。根据自己内心的经验和对周围事物的直接感知,运用他们所利用的材料进行最直率的表现。学生在陶艺制作活动过程中,是寻求潜在的快感,而得到快感的是在制作的过程,并不完全是完成了的作品,从某方面讲“快感是陶艺活动的终极目的”。儿童参与陶艺活动的原因是喜欢体验人类原始劳动过程中的快乐,儿童在陶艺活动过程中,忘我地、全身心地投入這种“戏”中,这种全心投入的快乐表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在陶艺教学中获得快感,从活动快感中获得学科知识,就体现了教学的成功。

2.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陶艺课程的开设能够有效地体现人、自然与社会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同时,陶艺创作是一个主观的、动态的发展过程。作为一门综合艺术,陶艺融合了绘画、色彩以及雕塑等造型艺术的特点。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因此,陶艺教学也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个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学习陶艺的过程中可以按照自己的个性进行思考,创造出符合学生情感特点的艺术作品。陶艺可塑性强,儿童可随心所欲,均按自己个性特点自由发挥,个性才得到张扬。粗人粗做,提倡作品留有指印,体现“朴实无华,大大咧咧”的豪放风格;细人细做,精雕细刻,光滑华丽,体现“形准面光,精巧玲珑,文雅稚气”的风格。不同性格,所制成的作品的风格也不同,都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

陶艺课程的安排应以学生所熟悉和喜好的内容,即以人物、动物、实物为课题,让学生在制作体验中学会运用手捏、泥条、泥板、挖空、综合成型、模印等陶艺成型方法和装饰手法来作陶。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选择不同的创造方法。

3.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陶艺是手、眼、脑协调互动的过程,儿童的智力发展起源于动作,而学陶艺的过程不仅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感知力、观察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对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陶艺教学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小学陶艺教学不仅要提高小学生技艺技术,还要重点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陶艺课教学中,如果只局限于对某种技艺的学习或对某种创作对象的单一模仿,不利于开阔孩子的视野,有违儿童本身的创造天性,并会限制学生的形象思维、空间想象力及动手创造能力的发展,抹杀学生独特的感受力和个性化的表现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应协调,使技法引导、思维点拨成为他们自主创新、个性化塑造激励“棒”。教学引导中采用迁移式、裂变式、独创式等等,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可以采用单独创作、个别组合与多人集体创作等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学生的陶艺作品不仅需要以技法标准来评判,还需要用创新意识来衡量。

总之,陶艺作为一门独特的民间艺术,集动手能力、审美情趣、创造性思维于一体,同时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广泛为中小学生所接受,能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启发创造和发散性思维,锻炼手部肌肉和手指的灵活性,在回归泥土朴质的气息中无形地培养出另类的艺术美感,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陶艺引入中小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 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第二小学)

4.陶艺小学作文 篇四

你做过手工陶艺吗?你家里有你亲手做的陶艺作品吗?温州瓯网就邀请小记者们8月8号在温州博物馆陶艺体验室与陶艺来一次亲密接触。

活动当天,炎热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小记者们的积极性,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今天陶艺室的老师要教我们做一个杯子,陶艺室的老师先给每人分了一大块陶土,然后教我们把陶土揉圆再压扁,再在压扁的陶土上划出杯子的底部和杯壁。接下来是我最喜欢的环节了,就是给杯子做装饰。这下可热闹了,小记者们有在上面贴花的,有在上面刻字的,有在上面画画的…。而我在上面贴了一副眼镜哦!我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最后在陶艺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小记者们都成功完成了自己陶艺作品。

自从我们的人类祖先发明了陶瓷工艺以后,瓷器就一直没离开人们的视线。而现在的陶艺不紧紧只有实用价值,随着文化的变迁,陶艺更具备了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让我们一起来玩陶艺吧,让我们把祖先的手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5.陶艺 小学生作文600字 篇五

听说今天吴老师要带我们去做陶艺。一听到这个消息,全班顿时炸开锅:有的一下子从座位上跳起;有的高兴的抱起了同桌;还有的已经背起书包准备出发了。我也迫不及待的站在门口排好了队。

我们乘着观光电梯来到了泥娃娃做陶艺。一进店,扑入眼帘的是那一个个闪闪发光的成品。接着是做陶艺的工具。

我拿起一张小板凳把陶泥放在转盘上,便开始了一场人与陶泥的大作战。我挽起袖子,双手捧着陶泥,抬起一只脚就往那控制板上踩。“呲呲呲”啊那转盘上的陶泥便开始转圈。我瞪大双眼,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铅笔筒般大小的陶泥,生怕错过陶泥成品的一刹那。可是,不一会儿我那大大的眼睛又眯起来。几十分钟后,懒惰的我干脆直接闭上了眼睛。可是,懒惰很快给我带来了一个残酷的惩罚——陶泥已经弯的不成样子了!机智的我立刻去跟老师换了一个新的.陶泥。已经失败过一次的我不敢在陶泥身上胡作非为了。我去请老师帮我打一个基础。

第二次人与陶泥的大战就要一触即发了!老师捧着陶泥把它越拉越高,犹如一座小雷峰塔。老师还没让小雷峰塔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又把它按了下去。只见他一手拖着陶泥另一只手则在中间按了一个小洞。30分钟过去了,那一坨方块形的陶泥转眼就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花盆。老师停下了转盘,把花盆移到了一块小木板上。几十分钟以后,陶泥晒干了。我十分小心地端着它,回了家。

6.我最喜爱的陶艺小学生作文 篇六

我们乘车来到少年宫。

一进大门,就看见墙上八个大字神气地竖立在门口,好象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们共参观了五个展室。有“爷爷的红薯饭”、“奶奶的纺纱车”、“外婆的补丁袜”、“外公的收音机”、“创新就在身边”五个展室。”五个展室。

参观完展室,我们陶艺组就来到陶艺室。陶艺室人很多,陶艺品更多,多得不计其数,看得我眼花缭乱。

开始做陶艺品之前,陶艺老师说了注意事项以后,我们才开始。老师给我们发了一块布、一根擀面杖、一根筷子和一根牙签。你们知道我做了什么吗?是一只小小的小白兔,噢!不是,应该是一只小小的小泥兔才对。老师还告诉我们,做完了就把陶艺品放到展示台上去。

7.民族师范院校陶艺教学探究 篇七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 使得陶瓷艺术教育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以顺应陶瓷产业的发展规律和模式。200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成立, 陶艺在学术上明确奠定了它的纯艺术地位。一些专业艺术院校也逐渐重视起来, 西安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相继在02、06、08年开设了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在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陶艺教学又将其触角延伸到非陶艺专业的综合院校课程中。

其中, 民族师范院校因其普及民族文化的办学特点, 开展陶艺课程的热情高涨。同时, 我们也应冷静地思考:民族师范院校开展陶艺课程是否有必要性?非陶艺专业与陶艺专业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存在怎样的差异?笔者根据在民族师范院校任教的经验, 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明确开展陶艺课程的目的和方向

不断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小时候就玩泥巴, 为什么现在还要玩泥巴?”“学习陶艺课程, 以后能用得着吗?”不难理解, 民族师范类院校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意识强, 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美术学专业学生考虑陶艺课程是否对毕业创作或毕业后的教学工作有益,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希望学习平面广告、包装装潢、网页设计等课程, 积累对将来寻找生存机会有帮助的知识。在学生的印象中, 陶艺就是泥巴做的人物或动物塑像, 或是日常用的碗碟瓶罐, 用处不大。这反映出学生对陶艺的认识严重不足, 引发了我对陶艺教学目的的思考。

1. 传承和发展民间陶瓷文化

中国陶瓷艺术源远流长, 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保留着陶艺、雕刻、剪纸、刺绣、扎染、银饰等传统民间工艺。这些集实用与审美于一身的民族文化资源正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严峻的危机和挑战, 急待我们去传承和保护。

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在我国一部分发达地区, 中小学阶段就以手工制作为主要形式开展陶艺教学。但在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 由于师资薄弱、区域经济差异等原因, 陶艺基础教学得不到广泛的普及。

民族师范院校是推动民间陶艺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 设置陶艺课程是必要和紧迫的。一方面, 学生通过陶艺课程, 提升文化素养、增强对民间陶瓷文化基本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 民族师范院校开展陶艺教学, 将为传承民间陶瓷文化遗产、扩大民间陶瓷文化影响、谋求地区特色教育提供新的契机。

2. 针对民族地区需求, 培养实用型陶瓷美术设计人才

民族师范院校不是艺术专业院校, 开展陶艺教学, 其目的是在研究地方传统制陶资源及其他人文资源的基础上, 学习、运用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 将学生培养成为有民间陶瓷产品设计、陶艺创作能力和素养的实用型人才, 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就业渠道。这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民族师范类院校的陶艺教学,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向开展:

艺术设计专业: (1) 现代陶饰:带有浓厚民族文化特色和现代设计理念的首饰及服饰挂件。 (2) 生活陶艺:区别于大生产的茶具、餐具、咖啡具等具有地方审美特征的日用陶瓷制品。美术学专业: (3) 陈设陶艺:适合现代家庭和公共场所的富有独特审美趣味的陶艺作品。 (4) 建筑陶艺:与民族地区现代建筑空间融为一体的陶艺壁画。

二、协调陶艺课程与其他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

“坯体上怎么进行装饰?”事实上, 在美术基础训练课程中学生会学习《图案》《装饰画》课程。这个普遍问题反映出:大部分学生缺乏将二维平面图案转化为三维立体装饰、抽象设计理论转化为具体操作实施的能力。

陶艺具有着多元、兼容、边缘交叉性等特点。在专业艺术院校或综合院校, 陶瓷艺术专业大致可分为传统陶艺、现代陶艺和陶瓷设计三个方向, 课程一般由美术技能、专业技能和理论教育三个部分组成: (1)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国画、西画、图案、书法、雕塑等美术专业基础课程。 (2) 传统陶瓷艺术、现代陶艺、日用陶瓷设计的成型和装饰的工艺技法、陶瓷材料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专业技能实践课程。 (3) 中外陶瓷艺术史、中外工艺美术史、设计概论、美学原理、陶艺作品赏析等理论课程。其中, 美术基础教学是陶艺教学的基点, 可以帮助学生综合、系统地构建知识结构, 对陶艺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民族师范院校虽然也设置了美术基础训练课程, 但为了方便教学, 在内容上是相对独立的, 与陶艺课程缺乏有机的联系。要在美术基础训练课程与陶艺课程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助教学机制。

1. 将民族师范院校的美术基础训练课程的教学内容向陶艺教学的方向引导。

比如:《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课程, 将点、线、面、体、形式法则和肌理的内容, 向陶瓷艺术的造型装饰上加以理解、延伸。又如:《图案》课程, 对传统工艺中的装饰纹样、吉祥图案等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将学和用联系起来。传统图案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的代表性和识别功能, 而陶瓷制品的民族地域特色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对传统图案的创造性运用。再如:《民间工艺美术》课程, 多介绍一些像雕刻、剪纸、刺绣、银饰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制作工艺, 为学生陶艺创作和设计带来灵感。学生在文化熏陶下了解民间工艺美术的形式特征, 提取其中可借鉴的文化元素及符号语言, 运用学到的构成方法, 进行现代陶艺创作。

引导的目的, 就是希望美术基础课程为陶艺教学提供各种艺术门类中的价值资源, 能够和陶艺课程结合得更加紧密。学生不仅在美术基础训练中锻炼造型能力, 更重要的是理解其他艺术的形式美感和审美规律, 并将其转化到陶艺创作和陶瓷设计中, 从而提高创作和设计的水平。

2. 陶艺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 除了拉坯, 要重视泥条盘筑、泥板、外塑内挖、捏塑、印模、注浆等成型方法;

除了彩绘, 要借鉴综合材料技法。如果陶艺的教学只停留在某种成型或装饰方法, 势必会限制和阻碍学生的创造性。

3. 加强学生对陶、瓷等相关材料的把握能力, 丰富学生陶艺创作语言和表现手段。

特别是釉料配制及窑炉烧成实验, 陶艺的魅力和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就来源于此。要突破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 让学生真正体会泥料选择、制作成型、釉料配制和烧制成品这一完整制陶过程。因此, 为学生搭建一个研究陶瓷材料的实验平台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4. 对民族师范类院校而言, 陶艺教学要正确处理现代陶艺与陶瓷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

现代陶艺彰显个性特征, 却离不开造型和装饰的设计。陶瓷艺术设计偏向于实用生活, 但也需要现代陶艺提倡的精神追求和形式表达。两者教学范畴和研究方法相互交织但又不尽相同。由于课时很短, 在教学实践中很难将二者同时兼顾。民族师范院校开展陶艺教学是以培养实用性美术人才为基点, 所以针对美术学和艺术设计不同专业的学生, 两者在课程中所占的比例要加以调整。

三、探索适用于民族师范院校的陶艺教学方法

“以后还会再学陶艺吗?”“毕业创作可不可以选陶艺?”学生接触陶艺课程之后, 对陶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期待, 希望能深入学习陶瓷艺术。

在非陶艺专业的民族师范院校, 学生接触陶艺课程的机会, 一般是48或64学时, 这给教学增加了难度。目前, 陶艺教学的课时安排是:30%的学时用于幻灯片教学, 介绍传统陶瓷艺术和现代陶艺的发展历史、欣赏陶瓷艺术设计和现代陶艺的代表作品及不同时期的风格特征。70%的学时, 学生根据其专业学习陶瓷产品设计和各种陶艺制作工艺。课余时间, 带领学生向当地艺人学习精湛的民间制陶技艺, 体验制陶的全过程, 思考陶艺和地方民间传统文化的关系。采用的教学流程是: (1) 教授理论、优秀陶瓷艺术设计和现代陶艺作品分析、参考资料。 (2) 构思设计、创意草图、引导启发、设计正稿。 (3) 示范教学、制作成型、施釉烧成。

陶艺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课程, 制作工艺繁多, 需要大量的实践。从构思设计到制作完成, 时间跨度大。因为学时较短, 学生只能花两三天时间构思, 然后匆忙进入实践环节。课程结束时, 一部分学生作业难以达到工艺基本要求, 如坯体过重、泥板开裂、模具卡模等情况。有时, 学生刚熟悉和掌握一点技艺方法, 课程就结束了, 没有机会将积累的经验和良好的状态延续下去。考虑到陶艺制作周期长、实验性强、工艺经验需要时间积累和延续等方面的因素, 建议将陶艺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1. 大一增加陶艺基础课程32学时, 讲授陶瓷艺术简史、欣赏传统和现代陶艺作品、熟悉陶瓷制作工艺。

2. 大二、大三陶艺课程的48或64学时, 引导学生对民间陶艺作品展开联想, 培养其自由意志和主动思考的思维习惯, 创造性地运用陶艺传统及其他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造型和装饰手法, 进行设计和创作。

3. 大四学生面临实习和毕业创作, 鼓励他们将新的创作理念与表达形式应用于本土陶瓷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创新中。同时, 培养其市场意识, 将学习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民族师范院校要发挥区位优势, 与地方学校和陶瓷企业联系, 建立教学实践实习基地, 资源互补、交流合作, 形成互动机制。

结语

由于民族师范院校的陶艺教学起步晚, 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供借鉴, 大多院校都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建立新的陶艺术教学体系, 如何改变传统陶艺教学方式, 如何适应地方陶瓷产业发展, 是民族师范院校陶艺教学过程中急于解决的课题。民族师范院校在以后的陶艺教学中, 应根据其自主性、互动性、实验性、综合性的特点, 建立一个多元的陶艺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尧.中国民间名窑与现代陶艺艺术风格的比较[J].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5, 19 (2) :1-3.

[2]杨志.浅论民间陶瓷与民间陶艺[J].江苏陶瓷, 2005, 38 (2) :34-36.

8.论现代教学—陶艺 篇八

【关键词】 中小学陶艺;兴趣;传承创新; 实践;亲子互动

【分类号】J527-4

人如同陶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塞德兹

有幸置身如此学堂雅静,对于求学者和执教者不得不说是一种缘分,陶艺给我一种心欲静而风不宁的感觉。如今的中国社会已非同于往日,无论年龄大小都因平日事物或杂念的袭扰。对于教学课堂的本源最难于静心,遗忘了中国一些民族文化的传承,忽视了传承的价值观。

亚洲在世界陶瓷历史中有重要篇幅,19世纪之前的古中国就有陶瓷大国盛名之称。20世纪,日本陶瓷取得突破的成就,影响世界的陶瓷的发展,最有魅力的地方则是“禅”意,如八木一夫和铃木治的作品。“禅”源于中国,自达摩初祖到慧能六祖直到今日,禅在中国开枝散叶。延绵不绝。发挥了淋淋尽致。

中国的陶艺发展的最精彩莫过于在茶道上发挥,在长期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瓷的品质:明如镜、白如玉。受污不侵其洁;经火不变开形;入土千年不朽不锈。有土的芬芳,水的灵秀,玉的圣洁。结合儒家文化的“君子观”表达在中国的瓷器中,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情感,引起中国人甚至世界的共鸣。但在市场的利益潮流下,也逐渐往下坡路走,陶艺商品化则是社会原因,博物馆里盛名的也许只有从唐朝到清朝时期器品,由于一些战争,所剩的古代陶艺品也寥寥无几,给我们现在学生普及的或许只有有长安通往西域丝绸之路。如何让二十一世纪社会需要的人不仅更精良,多思维、更宽广、更具有创造性。在现代教育课堂中陶艺课程仍是缺乏。所以我在美术课堂安排上应该将陶艺课程纳入美术教学有如下安排:

(一)陶艺课程将;单一“讲述法”转变为“讲述法和实践法”

在中小学生的印象中能与“泥”接触的时间莫过于童年时期玩泥巴的时光。玩泥是孩子们的天性,要将这天性转变为对陶艺发展的兴趣爱好,如何让学生在学陶艺的过程中表达理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通过作品的方式呈现,还是需要学校、老师、家长的结合。

如何将单一的陶艺课程“讲述法”转变为“讲述法和实践法

学校要为陶艺课程准备陶泥的材料和课室(如果资金充足可以准备拉坯机等一系列先进的设备)当然也有出现一些问题或质疑的声音。例如学校可以是不是将橡皮泥课程代替陶艺课程?等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坚决要找出答案。首先对于橡皮和泥巴的概念要分清。橡皮泥虽然和泥巴性质是相似都是柔软,但是学生玩橡皮泥制作一些简单的物体那是美术课程中的手工课。学陶艺”要本着“造物”思想,静静地与水、火、泥土为伴,延续中国器物文化和造物精神,体验当代语境和图式,通过作品来体现当代陶艺的气质和品味。陶艺课程是传承中国陶艺的发展,而且陶泥的可塑性和柔软性都是相当高的。传统的讲授法与实践法相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陶艺的兴趣爱好。不断提高学生的陶艺文化素养。从而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大大提升。

(二)学校 老师 家长 社会 四个方面相结合,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学习陶艺的新环境。

陶艺课程的改革推进,是来自各方的支持和努力。学校开发陶艺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发展本校的特色,更应该注重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在开发陶艺课程可以积极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合作,打破从传统单一的学生上课转向学生与家长参与,现代社会家长与孩子沟通问题日益加重。原因无非是家长工作问题和缺乏对孩子的关注。而学校的陶艺课程正可以解决家长与孩子生活上沟通的问题,学校陶艺课堂每周至少有一次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课堂中。在课堂中可以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的长处以及短处,扬长避短。社会舆论能力可以为陶艺课程进行推广。

(三)学校发展本校陶艺特色。

对于当代陶瓷艺术而言,“实验教学”是常常被提起的话题,陶瓷艺术的学堂源于作坊匠艺的传授,是需要上手劳作的教学。而学校不是手工作坊,是普及陶艺知识以及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勇于探索的地方。学校可以定期举办陶艺活动,例如跳蚤市场,学生可以以简单的交易方式,看看自己的作品是否符合大众市场,体验生活的乐趣。

发挥学校的特色能在众多学校教育中脱颖而出的手段。南宋思想家、理学家朱熹(1130-1200)在《观书有感》中曾有鲜活的设问:“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阐述的是事物发展需要的源头不断注入。陶瓷艺术的作品很多,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泥条和泥片成型比较适合,学校发展陶艺课程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才能在众多的学校中脱颖而出。

9.小学陶艺教学计划 篇九

阳光明媚,汽车飞驰,我们来到神笛陶艺村玩。

我们来到了陶艺村,大约是上午10点。我看见大门前有一个牌子,牌子上方写着社会活动实践基地,还写着20多学校的名字;看来这里的名气很高。来到了展览厅,我看见了好多用瓷做成的小玩具、小饰品……

首先,我们小组学习瓷器的发展史,老师介绍说:现在的景德镇是世界的“瓷都”……世界上其实是先有陶器的,然后才有瓷器的.;陶器是用800度的火烧制而成的……等到唐朝的时候,才出现了瓷器。当时的北方是白瓷,南方是青瓷,景德镇最早有先有白瓷,当年的景德镇叫别的名字,china就是那时的音译名……老师又说:景德镇瓷的特点有明如镜,声如磬,白如玉,薄如纸的特点。老师边说边拿陶器和瓷器做比较。

然后,我们看了一段录像,具体介绍了釉上彩和釉下彩。什么是釉上彩?就是说瓷器烧好后再放到烤箱里烤。釉下彩就是把刚晒干修整后的瓷器,马上画图案,再刷釉子,然后放到烤箱里烤,釉子发生化学变化,使图案露在外头叫釉下彩……

然后,我们学习给盘子画上图案,老师说完规则后,我们开始画。没想到画这个比画画还难,比如说瓷器上的颜料特别不爱干,很容易混色,虽然画错了能用纸擦掉,可我们补画了几次才做好的。

最后,我们学习瓷器的制作。老师说完后,没用5分钟就做了一个花瓶和一个碗。我选择做碗,因为碗比较容易做,开始一切顺利,可是就是不能把边变薄,重做了好几次,最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才做好的。

10.陶艺计划 篇十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指出:“ 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有条件的地方可增加电脑美术、陶艺等内容。”

陶艺课是一门真正的寓教于乐的课程,既能满足动手、动脑能力(思考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在娱乐中了解我们悠久的陶艺文化和千年流传的陶艺历史、工艺,从小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热爱和利用“泥巴”再现生活的热情。我们学校开展陶艺课教学,就是要从生活中、游戏中,去满足孩子的快乐,让老师、学生都在活动中学习对陶的认识,对立体雕塑的理解,以及如何欣赏立体雕塑,同时推动陶艺的发展。儿童玩陶,必须用手,这大概是培养孩子们动手实践能力的最佳方式。陶艺造型的基本方法是手捏成形、泥条盘筑和泥板拼接,这些方法学起来不难,掌握后可肆意发挥,创造层出不穷的新招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找到自我,发挥天性,真正提高自己的多方面素质。并把它作为我们在今后的陶艺实验的方向标和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并结合我校的情况开展今后的教学和一系列活动。

今年校本课程——陶艺教学,共30名学生。有专用的陶艺教室,购置了拉胚机、泥条机、30套专用工具、特制了工作台和展示柜等。本学期每周上一节课。

教学内容是:

1、用变化的泥条盘筑器皿。

2、学习泥板切割、粘合。

3、学习拉坯的方法。

4、给作品上色装饰。

5、用软陶制作动物或人物。开展动漫主题彩塑,制作出各种动漫形象。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同学们有了一定的手法基础,下面把这学期的课程进度大概安排如下:

第一周:软陶制作-----蛇 第二周:软陶制作-----萝卜

第三周:软陶制作——鱼 第四周:泥塑制作——拖鞋 第五周:泥板制作——盘

第六周:泥板制作——碗 第七周:泥板制作——白菜 第八周:泥塑制作——乌龟 第九周:软陶制作——蜗牛 第十周:泥塑制作——老鼠 第十一周:泥塑制作——拖鞋 第十二周:泥塑制作——兔子 第十三周:泥塑制作——烟灰缸 第十四周:泥塑制作——玉米 第十五周:软陶制作——高跟鞋 第十六周:泥塑制作——花瓶

第十七周:软陶制作——房子

桌子 第十八周:软陶制作——美味甜点

蛋糕

教学成果展示:

1、每节课将每位学生的作品以照片的形式收集好、学期末将照片放进学生成长记录册。

2、将有创意的作品,注意保留,并晾干烧制。

3、本学期每位学生的作品可以保留8--12件,其余照片留存。

陶艺教师应看到学生作品的哪怕是一点点闪光点都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学生就会对这种活动更加感兴趣,就会更投入,就会提高得更快。在快乐的参与中培养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更多同学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热爱艺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陶艺课 总结

陶艺教育作为美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陶艺既有美术学科的共性,又有着区别于其他美术门类的独特性。任何一件陶艺作品都是材料质地、工艺手段、艺术表现形式三者的统一,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实践的综合体现。陶艺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具备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陶艺课的目的,并不是要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艺术家,而是要通过亲手制作陶艺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

陶艺课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个性的空间,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理想”通过艺术实践转变为现实。例如,在教授“手捏成型”这种陶艺技巧时,教师除传授简单的制作技法外,更重要是要培养学生对制作材料和过程的感受和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陶艺造型过程中的发散性思维活动。比如,可以启发学生对事先做好的小陶碗自由地添加装饰或变形图案,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绘制了自己喜欢的小乌龟、大蘑菇等形象,使呆板、生硬的陶碗焕发出生动活泼的艺术气息。这样,不仅使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练习了制陶技巧,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陶艺教育能使学生发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天地,这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开辟了空间。陶艺教育能营造一种轻松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求知欲,还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深受学生的喜爱。陶艺教育内涵丰富,涉及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精神、动手能力以及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内容。当代学生较为薄弱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是人们所共知的,他们很少能够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无法体会成功的乐趣,对于事物的好奇感明显不够强烈。在陶艺教学中,学生的创作过程刚好能够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陶艺创作活动促使学生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去体验、探究和反思,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让学生捏制某一种常见的动物,在初步的尝试后,他们会发现自己的作品并不是现实中动物的那种形象。此时,教师应及时加以引导,让学生仔细观察和了解所制作动物的典型特征,然后再让其加以修改。这样,学生所学到的不仅只是单一的形体塑造能力,而更重要的是训练并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11.从高校陶艺教育特点谈教学经验 篇十一

引言

我国拥有着悠久的陶瓷艺术历史,且已经有近万年的陶器制作史。陶瓷作为用具渐渐普及的过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陶瓷艺术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实用性,更在于它的观赏性。也正是由于陶器用具被人们喜爱并广泛使用,也使得陶瓷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现代社会中,陶艺教育已经不再是诸如景德镇陶瓷学院一类的专业艺术院校所特有的教育,而是已经在一些其他高校中广泛的开展起来的一种教育。但是针对这样一门特殊课程的开展来说,让广大学生感受到它的教育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陶艺教育的重要性

1.独特、创新性,提升高校素质教育

陶艺教育具有独特及创新的性质,因此通过陶艺的教育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的素质教育。在整个陶艺创作过程中能够迸发出学生的灵感与想象力,同时通过陶艺创作还可以让学生在精神层面运用作品来抒发自身的情感。所以说,在高校中开设这样的陶艺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还能够让广大学生通过作品的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

2.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陶艺制作过程是一个动手创作的过程,在陶艺教师的引导及帮助之下,学生能够在陶艺制作的原则基础上创造出符合审美的作品。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得以培养和提升,同时通过陶艺制作过程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自信心和成就感也得到了提升。

我国高校陶艺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近些年,陶艺教育具有推动艺术教育中对人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作用,因此陶艺教育也得到了自身的发展,并且已经渐渐形成一个相对规范与完善的科学系统。我国国内许多的艺术院校也针对陶艺教育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交流、探索与实践。同时可以发现与传统的“父子传承”、“师徒传承”模式相比,陶艺教育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教学与管理标准化

在以往传统的陶艺教学中,都是一对一教学,教师即师傅,根本没有教学相关的管理人员。此外,教师的教学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教学大纲、教学目的与教案,也没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管理,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而现在的高校陶艺教育有着标准的模式和专门的管理辅助教学部门,同时教师按照学生的各方面实际情况制定规范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更利于教学目的的达成。

2.理论与实践系统化

对于高校陶艺教师本身而言都是具有高知识和高学历的人才,他们对于陶艺的理论也有着较深的研究,其中的高级职称教师更是陶艺专业的带头人,他们在教学的实践与理论中交替并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

3.师资与设备高标化

目前我国广大高校的陶艺教师都是一群毕业于全国各大美术学院陶瓷艺术专业或者是专门的陶瓷艺术学院的年轻人才,他们拥有着高学历与能力,是高教学实力的代表群体,保障了高校陶瓷教育的教学实力。同时各个相关部门也大力支持高校陶艺实训室的建设,因此拥有大量、高质量的先进陶艺设备,这也为陶艺教育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

4.“技术”与“艺术”并存的教育观

我国传统陶艺教育一味的注重技艺的培养,而忽略了文化理论的教育,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文化底蕴以及知识修养都较为缺乏。实际上,人文学科的知识修养与艺术中人文精神的教育十分关键,关系到培养出来的是艺术家还是工匠的本质问题。因此在陶艺教育中需要将文化理论教育也重视起来,当今高校也开展了诸如世界陶瓷史、中国陶瓷史等艺术课程,在培养学生技艺的同时也注重学生艺术修养与审美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有见识和胆识探索陶艺的新风格、新材料、新领域。

根据专业特点,谈高校陶艺教学经验

1.教师在教学之前最重要的是要明确教学目标

陶艺教学的对象有两种:一种是陶艺专业的学生,另一种是诸如艺术设计专业、美术专业等非陶艺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两类学生的教学时,应当进行区别性教学。针对陶艺专业学生,教师应当事先明确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将产学研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以为国家培养理论知识丰富、较高专业技能与修养的陶瓷艺术人才为目的。而对于非陶艺专业来说,陶艺仅仅是一门选修课程,在教学中应当多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当注意教学深度的恰当性,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高校陶艺教学方法应尽量多元化

我国传统陶艺教学方法单一,通常是小规模的讲授或者演示,这样的教学方法仅仅适合一对一或者是小数量的学生教学。而现在的高校教学具有学生数量多、教学设施齐全等特点,因此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用,应当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满足高校陶艺教学的需求,比如: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欣赏、讨论交流、视频演示、技法示范、实地参观考察等等形式。

3.注重创新能力与材料意识培养

在高校陶艺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自身的智慧和技能去引导学生在作品创作中敢于表现、自由思想的精神。而教学中最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就是材料,只有利用材料这样的介质才能够让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多多的让学生接触各种泥材、釉料,教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材料的各种特性及效果,并且辅助实践。可以说,对每一个陶艺创作者来说材料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创造新的陶艺表现语汇、拓宽个人创作空间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4.陶艺教学中除了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也可以借鉴国内外同专业或相关学科的经验

在陶艺教学中经验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这里的经验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可以是国内外相关的经验。例如:盘泥条人体造型技法是我国中央美术学院陶瓷艺术专业所开设的,这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对盘筑泥条成型技法有所掌握,另一方面又能够是学生对泥土与人体造型的认识有所提高;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美术系进行教学时会通过邀请各地艺术家进行自身艺术作品以及人生经验的讲授,这种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艺术家与他们的创作背景,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对他们的作品进行直观的欣赏与评判,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创作能力以及理论知识都在无形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5.教师在陶艺教学中应将教学步骤条理化

陶艺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它涉及到造型、色彩、构成、材料等多个领域,而对于刚接触陶艺课程的学生来说大多没有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应当事先进行教学顺序整合,由浅入深的渐渐展开。在制作陶艺前先进行理论的讲授,让学生对陶艺有初步了解;随后引导学生进行各个时期陶艺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了解陶艺流派与特点;接着再进行陶艺制作流程讲解:制泥—成型—装饰—施釉—烧制,与此同时可以边讲授边演示,并让学生不断练习与把握;随后可以深入讲解一些具有难度的陶艺技巧;最后进行共同的烧窑实践。只有按照这样一个由浅入深、步骤条理化的教学环节,才能够让学生逐步提高并系统掌握陶艺知识、技能。

提高高校陶艺教师的基本素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保障

基本素养对于每一位教师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教师教学的基本能力,也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因此陶艺教师本身应当时刻不忘学习与自身各方面素养的提升,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陶艺教育的发展。

第一,作为高校陶艺教师应当将自身的知识结构与教学能力不断的完善,其中包括了陶艺理论知识、陶艺教学实践以及教学经验的积累等各个方面的完善。

第二,教师教学不能够按照自身喜好来进行教学,许多高校陶艺教师都有着多年额度陶艺制作经验,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及制作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会按照自己的审美与习惯进行有偏向的传授,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审美及表达上的单一。因此作为高校陶艺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多元化、丰富化教学方法、审美标准及技术手段,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学生较好的鉴赏及创造力。

第三,注重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在高校教师进行陶艺教学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注重知识的教授,更应当注重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中教师应当是运用自身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去引导学生的个性独立的设计思维、探索精神、艺术表达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形成,最终达到实现学生个人价值的目的。

总结

高等教育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在陶艺教育中首先应该让广大学生对中国陶艺文化传统有深入的了解,同时努力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通过陶艺教育传承并发扬光大。对于陶艺作品本身应当兼备使用性与观赏性,在教导学生进行陶艺创作时应当要求作品能够达到使用性与审美性的平衡点,让使用性与审美性进行完美的融合。陶瓷器应当回归生活化,同时运用市场作为导向,创造出与当代人审美相符的作品。作为当代高校陶艺教育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优化,摒弃传统教育模式中的糟粕,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陶艺教育经验,促进未来高校陶艺更好的发展。同时身为陶艺教育工作者,应当时刻铭记肩上的使命与责任,将我国文化瑰宝--陶瓷艺术不断的传承与发扬。

12.高校陶艺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篇十二

一、陶艺课程现状

当前国内的普通高校均开设美术专业,与专业美术院校不同的是,此类综合性高院所开设的陶艺课程欠缺系统性与规范性。从陶瓷艺术的内涵层面来看,其从属于工艺美术类别,表现为独特的工艺设计要求,同时,从陶瓷的制作情况来看,其工艺流程也相对较为复杂。譬如在最基础的成型工艺上,有手捏、盘筑、压模、注浆、拉坯成型等不同的成型方法;而在最后的烧造环节中,则有柴窑、气窑、电窑等不同窑型和氧化、还原等烧造气氛。这不单单需要扎实的美术技巧,同时也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物理化学知识。然而国内诸多综合性院校的陶艺课程实际情况是,多数学生入校之前仅仅具备一定的美术绘画基础,对于陶瓷艺术的认知较为肤浅,对陶瓷的制作工艺也不甚了解。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学生的美术基础仅仅能够帮助其较好的学习和领会陶瓷釉面装饰内容,然而因大多数学生不了解陶瓷油彩的独特性,进而使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遭遇诸多的困难,进而影响到其学习效果。从最近一个时期陶瓷作品的问世情况来看,多为作品设计者给出具体的设计方案,其后由技师完成制作。这样的作品虽然也具备一定的市场吸引力,然而作品的独特艺术内涵实质上受到了破坏。从前述情形能够看出,现今市场对专业化的陶瓷人才有较大的市场诉求,因而国内各大院校应当进行积极的陶艺课程教学改革与课程创新,以便契合市场的人才需要。

二、陶艺课改革设想

1.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国内大多数院校尤其是艺术院校均相继开设了陶艺课程,尽管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扎实的陶艺知识与相关技能,不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便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紧迫感。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譬如,首先在授课过程中不注意拓宽学生视野,以致学生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无法清晰认识自己的状态。基于此种情形,教师应当在授课环节改变以往的单纯知识教授以及实践操作模式,而应当注重在课程中安排专门的鉴赏环节,使学生了解域外各国的陶瓷工艺,从而扩展学生的知识宽度与广度。此外,在陶艺课程的课时设置方面,教师应当注重采取实践教学为主,理论讲解为辅的模式,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实际操作时间,从而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实际操作,了解陶瓷制作流程与制作工艺。具体而言,教师可采用“体验式学习”与“小组竞赛式”的教学模式,藉由前述方式实现对学生陶艺学习兴趣的发掘,进而使学生实现对陶艺知识的习得和技能的提升。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格调,使学生产生创新灵感

任何艺术创作均需要创作者的创作灵感,否则所创作的作品毫无生趣。有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应当注重对学生艺术功底的系统性培养,同时应当注重使学生养成较高的艺术品味与审美格调,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创作道路上彰显出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进而能够创作出卓尔不群的陶瓷艺术作品。因此,在陶艺专业教育中,我们应当加强学生历史、地理、文学等人文科学方面的修养,使其敏锐地了解社会环境和人的需求,深刻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并汲取其中的营养,也能洞察世界发展方向。跨界交叉的课程设计学科之间的跨界研究已逐渐成为当下研究领域所共同关注的论题,学科之间的交叉,实现了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互补,从而形成对一些共同性问题的破解。此种现象对于陶艺课程也极具启发意义,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不同技法的大胆组合创新应用,以便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升。

3. 调整课程设置

从国内高校陶艺课程的整体课程设置情况来看,存在着课时相对较少的情况,此种情况直接导致陶艺课程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原因在于因课时较少,因而教师难以为学生进行陶艺知识的深入讲解,只能筛选一些教学重点知识加以展开,从而影响了知识的整体性,同时,过少的课时设置难以保证学生获得足够的实训时间。举例而言,拉坯技法必须经由反复多次练习方才能够掌握,在短时间内几乎无法掌握,更不消说熟练运用。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造型课几乎可以视为雕塑课程在陶瓷艺术课程上的一个分支和延续。而最后的烧造过程,学生更难以实现充分的参与,因此也无法对于实际的烧成有着深入的理解。从课程的配套情况来看,国内院校少有课程同陶艺课程实现配套,此种情况直接导致以陶艺作品为毕业设计的学生很难进行设计。针对前述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应当在陶艺基础课程之外,开设选修课程供学生自行选择,以便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陶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诉求,同时,将相关的选修课程成绩作为选择陶瓷艺术作为毕业设计的条件。在选修课程的具体时间安排方面,笔者认为其跨度应当为一个学年,以便保证选修课程的系统性,从而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诉求进行自主选修。高校及其二级学院应当给予此种改革模式以足够的支持,以便使选修课程发挥对陶艺基础课程的重要辅助效用。

三、结语

陶瓷艺术乃是中华文化的独特瑰宝,在华夏文明历程中占有无可取代的艺术地位。陶瓷艺术如何一代代的在国人的手上传承和发展下去,是我们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对陶艺课程改革展开了论述,希望能提供更好的思路,以促进陶艺的传承和发展。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陶艺教学的现状,对陶瓷制造工艺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尤其是提议在美术学院课程中开展长期的陶瓷工艺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希望能为陶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陶艺课程,教学改革,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黄雄英.基于创新思维的陶艺课程教学探究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5(15).

[2]王嫚.高校非艺术类专业开设陶艺公选课管窥[J].韶关学院学报,2011(07).

[3]白雅力克.关于当前我国高校现代陶艺课程教学问题的几点思考[J].艺术百家,2010(S1).

[4]蔡麟雪.浅谈综合性普通高校的陶艺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03).

[5]于长敏.普通高校陶艺教学的定位与思考[J].美术大观,2007(09)

[6]李峰张琳.论当代生活方式对中国现代陶艺的影响[J].品牌(下半月),2014(08).

[7]陆斌.陶艺与陶艺技术教育[J].中国陶瓷,2006(12).

[8]李砚祖.中国的现代陶艺及陶艺教育的走向[J].中国美术馆,2006(06).

13.陶艺教学教案一 篇十三

知识目标

1、了解陶瓷的发明,知晓陶瓷的生产。

2、了解“五朵金花”知晓陶艺基本特点。

3、了解陶瓷成型的手段、特点。能力目标

1、能制作盘筑成型器皿。

2、能制作粘接成型物件。

3、能制作印模成型作品。情意目标

1、培养学生爱 “陶艺”、爱 家乡爱祖国 的热情,激 发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 “ 陶艺”的情趣。

3、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培养 学生创新意识

山东是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光辉灿烂的陶文化及其精美的陶瓷制品,已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精华之一。

1、我校《陶艺》教学

在新旧世纪交替的特定时期,面向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希望和未来--青少年学生在弘扬陶文化过程中无疑起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为此在紧贴地方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下,我校于1998年下半年起,着手进行《陶艺》教学的尝试。

几年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在教学的实效上,首先是增进了相关学生对陶文化和陶瓷基础知识的了解;其次是部分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相关的制作方法和技能,少数学生就能利用双休日回家帮助父母在茶壶或花盆上刻字雕花,制成商品,深受家长赞誉;再次是其中的佼佼者,擅长陶制品的人物刻画,几年的探索只是初步的,很不成熟,也走了不少弯路。一是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很不科学、规范。二是课程设置不很合理,尚缺乏理论依据。总之,需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理念,深化改革,大胆探索,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主要操作:

一、主要是录像资料,欣赏中国各代的制陶工艺,欣赏中国各代的经典陶器作品,使学生对陶器有一个大概认识,提高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陶艺》校本课程(2)(一个周)

知识目标

1、了解器皿的结构种类、功能

2、器皿的主要成型手段,主要手段的应用。

3、雕塑的种类,平面雕塑的制作过程,立体雕塑的创作步骤。能力目标

1、能够制作器皿有代表性的紫砂花盆。

2、能够制作2-3种平面雕塑作品。

3、能够制作动物人物写实、夸张作品。情感目标

1、增强学生对“陶艺”的乐趣

2、培养学生审 美情趣。

3、激发学生创 作欲望,培养 学生的创造精神。

4、增强学生的 成就感,培养 自强不息的精神。主要操作:

一、大量的录像资料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手段,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主要的制陶手段,这样就形成直观的视觉体验,更好的帮助学生认识制陶的各种手法。

二、体验两种造型手法,感觉制陶的乐趣。

三、认识陶器的经典陶器品种。

书法对陶艺的影响 知识目标

1、掌握书法字体知识应用特点。

2、掌握水墨国画黑白灰的效果。

3、掌握紫砂刻绘的种类,表现手法的手法、刀法、刀具的运用。能力目标

1、能够掌握刻绘中的主要刀法。

2、能够掌握刻绘中的主要表现形式。

3、能够掌握刻绘制作装裱的全过程。情意目标

1、激发学生对书画及陶艺的志趣。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审美爱美的情趣。

3、从装饰人们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14.儿童陶艺教育教学 篇十四

儿童陶艺的好处:

一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二 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三 培养孩子的耐心,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 兴趣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五 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 促进亲子感情 七 „„„„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力的培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陶艺是简单的,但是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限的,乐玩陶艺以“学中玩 玩中学,寓学于乐”为理念,一直致力于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竭力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艺术气氛,让孩子们享受“学中体验乐趣 玩中提升能力”的快乐旅程。

自成立以来,乐玩陶艺一直主打《儿童陶艺》课程,精心准备、力求创新,努力探索新课题,不断开发新创意,让孩子们在我们的指导下挣脱思想的束缚、释放潜在的创造力,每一次课程都能让孩子获得快乐的心情和成功的体验!他们的作品绝对让我们有个意外的惊喜。

乐玩儿童创意的目标:让孩子在轻松的学习中体验到动手、想象和创造的乐趣,让孩子在乐玩的每一次体验都快乐而充实!

【办学理念】“玩中学 学中玩 寓学于乐 培养动手能力 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氛围】快乐、自由、积极向上的艺术氛围

【教学目标】从纯天然的陶泥和瓷泥制作中体验真正动手的乐趣,寓教于乐,让孩子们能够独立制作出一系列精美的陶艺作品,还原孩子对中国传统手工艺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其发展性思维能力和高尚的审美能力。【课程说明】

儿童陶艺课程共分为4期课程,每期16节课,每次课程1小时。每两期为一班,共分为四个班级。每周为一节或两节课程,每一期课程都是滚动进行上课,可以随时插班,不影响学习进度。

一、儿童陶艺启蒙班(小班到中班)

教学目标:运用手捏法制作,掌握各种几何形体的制作方法以及拼接能力,引导儿童进行想象,创造出与众不同的陶艺作品。

二、儿童陶艺成长班(中班到大班)教学目标:运用泥条盘筑法,手捏制作各种动物、器皿,通过制作各种陶艺作品,激发儿童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及装饰能力。

【儿童陶艺作品展示】孩子们的作品很有灵性。

乐玩陶艺前5位: 021 61 后六位55 2862

15.小学陶艺教学计划 篇十五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 根据调查发现, 许多职校的发展方向与国家和社会赋予职业教育的任务严重背离。首先许多职业教育学校, 教学方法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 学生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 沿用普通教育模式。但实际上自70年代以来, 国外职教界开始探索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 而是指导者、咨询者;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 而是主动地获取。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 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 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所急需的技术、管理、服务人才。特别是在艺术设计方向, 职业教育的特点并没有体现, 还是继续延续着传统的教育方法。

其次是在课程设置上, 目前各校课程设置至今仍囿于“三段式”和“三大构成”的局限。这样的课程设置虽然优势和特点明显, 但是从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来看, 并不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所以只有将能力和创造力提高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二、职业教育中艺术设计基础教学问题分析

设计基础教学目标是培养有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但作为职业教育必须重新审视自身, 进行理性分析, 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 学科和专业的界限在日益淡化, 且向边缘化发展。基础教学也应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和兼容性, 这样才有益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 如果基础阶段过于强调专业教育, 无形中将抑制学生的发展空间和选择的余地, 将使其潜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挖掘。这样即使学生将来毕业了, 获得了一定的文凭, 也较难适应社会发展。

三、把现代陶艺引入设计基础教学的思考

现代陶艺主要传达现代人的观念和心声, 特别强调对泥、釉及成品的实验性和探索性, 强调创新意识, 以充分展示设计者的观念和材质的美感。从本质上说现代陶艺并不是以时间来界定的, 而主要看作品中体现的观念和形式。这些特质正是把它引入设计基础教学中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创新意识。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中普遍实施陶艺教育, 目的不只是为了培养艺术家, 而是作为提高人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手段。借助陶艺这种手脑并用的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此外, 我国作为陶瓷古国, 普及陶瓷艺术的知识、弘扬优秀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也是每个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 更重要的是可以开拓教育对象的心智, 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陶艺创作既是创造性活动, 也是技术性很强的活动。从选料、成型到施釉、烧成, 每个程序、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和变化的可能性。比如成型的方法很多:手捏、泥条、泥板、压模、挖空、拉坯等。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都有着很多“意外”, 为表达创作者的理念和创意提供了种种可能。因此, 吸引着创作者不断地去探索各种造型、施釉和烧成的方法, 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乃至艺术天赋得以激发和释放。陶艺的介入为基础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介质。陶艺活动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会动脑与动手, 设计思维和肢体的协调能力能够得到训练, 这样不仅使设计基础教学的内容得到拓展,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职业教育教学中, 通过基础陶艺课的练习, 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而这种手头能力的锻炼不仅刺激头脑的思维, 做为基础课的一部分, 更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2. 拓宽文化视野。

陶瓷有着悠久的、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除了可以丰富学生技术知识之外, 还能陶冶情操、优化知识结构、扩大其知识储备。很多学生在的创作中显得平淡和乏力, 没有广博的艺术修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重要的原因。凡艺术大师无不是广泛涉足, 博采众长的。这也是现在所倡导的“宽口径、厚基础”的提法相吻合的。虽然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并不是艺术家, 但是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 不正是使学生在职业化道路上有着更多选择吗?

3. 塑造职业品质。

在学习实践中, 一些学生难以静下心来投入到设计中去, 缺乏坚韧的品质和勇于探索的激情。一件优秀的作品决不是偶然产生的, 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特别是在市场的条件下, 就业是一种双向的自主选择的活动, 有着良好的职业素养必然将是一种优势。陶艺不同于别的材质, 而是土与水、土与火的艺术。由于它的媒介物是可塑性极强的泥, 可变性极大的釉料, 以及烧制过程难以控制的火候, 所以陶艺创作时常呈现出超越创作主体的艺术动机、艺术预期的现象。陶艺的制作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品质。

4. 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陶艺的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向过程, 同时也是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性思考。现代陶艺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一部分。设计教育从本质上说是“训练设计思维能力和培养设计创造能力”的教育, 建立起以培养人的创造力为核心的设计基础教育教学模式, 一直是各类设计院校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现代陶艺的特定环境类似于一个工作室, 教师与学生处在一个平等的空间中, 在这种学习氛围中,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会更加的流畅。教师的引导更为直接, 教学指导具有针对性, 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教师的制作理念、制作技巧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这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有利于调动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 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摘要:现代陶艺主要传达现代人的观念和心声, 特别强调对泥、釉及成品的实验性和探索性, 强调创新意识, 以充分展示设计者的观念和材质的美感。这些特质正是把它引入设计基础教学中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16.小学陶艺教学计划 篇十六

【关键词】 陶艺课程开发 艺术素养 造型能力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1-001-01

中学生对于泥土的喜好,与生俱来,陶泥具有随心所欲的可塑性,深得学生的喜爱。学生将自已的好奇、想象、探索完全融入到陶艺创作中。伯克说:艺术是人类的天性。学生对艺术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学生与泥土的接触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体会了土与火交融的过程,在造型中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感。,更能激发无穷的创造力。在此我想谈谈陶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几点体会。

一、通过陶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人类在劳动中产生了艺术。陶器的发明开创了新时器时代,人类开始走向了辉煌的文明,其中陶艺更是博大精深。先人在劳动实践中掌握了制陶技术。后期人们喜欢对制作的生活日用品的陶器进行装饰,将自已对大自然的理解,将自已对艺术的认识充分体现在陶文化上,这也是人类最初的艺术的发现。比如仰韶时期彩陶文化古人已将大自然中的水的波纹变化为抽像的线条,画在自已日常生活用品的陶器上,或将生活中与自已朝夕相伴的动物的形象画在陶器,或将人类劳动生活的场面刻或画在陶器上,装饰了陶器,具有特有美感,同时也表现人们在创造艺术欢乐的情感,人类创造了举世文明的彩陶文化。 在人类对陶艺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折射出人类对美的执着追求。陶瓷作品因其原材料来自大自然,整个创作、蜕变过程承载着大自然的冶炼。因而它蕴含着质朴、粗犷、原始、浑厚等艺术风格。每一个历史时期的陶艺文化都具广博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陶瓷艺术更具时代特征。因此,我在陶艺教学中,注重让学生了解陶文化,提高艺术、人文素养。通过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搜集相关信息,再整合应用,让学生了解人类制陶的历史、文化内蕴,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艺术见解,作出中肯的评述,从而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与体验。另外,我还注重利用本土文化的资源,让学生们以江苏特有陶艺文化为荣,宜兴的陶艺古朴端庄,尤其以紫砂壶闻名全世界。介绍宜兴的工艺大师,比如顾景周,汪寅仙、周桂珍等工艺大师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但是无论是造型还是装饰上都是寄托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升华,从这些作品,让学生了解陶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美好情感,并能更好的继承和发展陶艺,提高学生本身的艺术修养。

二、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空间造型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陶艺其实就是通过动手玩泥巴,获得乐趣。而且必须通过反复亲手实践,才能发现陶艺独特的造型魅力。在教学中,我寓教于乐,采用由简到难的科学的认知规律,设定我的教学计划,前几课都是先用一些容易学生成功的方法,比如教师示范将一团泥,在手里不断转动和捏制,一会儿就出现了一只质朴可爱的陶碗。学生一看就知道如何去表现,一会儿每个学生手里都出现了个性十足,千姿百态的还透着原始味道的粗陶碗,学生看到亲手制作陶碗,获得很大的满足感,比如高中生喜欢小动物的形象,就可以用手捏的方法将动物三维表现出来,比平面的动物形象更加可亲生动。泥条盘铸法,就是同学以泥条代表绘画中的线,盘成立体的笔筒、花瓶,或人物。慢慢学生从制作中发现了陶艺可亲可爱。陶艺是一种立体的、三维的美术创造,它对空间感的把握有着较高的要求。陶艺也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美术种类,有着其他美术种类的共性,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陶泥与其他物质材料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良好的可塑性,十分便于学生操作。在现代陶艺的创作技巧中有许多方法是其他美术种类不可替代的。学生在造型时可圆、可方,可曲可直,造型或严谨或随意,造型方法可手捏,可借助于工具进行卷,粘合、雕刻等方法,将平面的泥做成具有空间感雕塑作品,这对于高中生来说,也是从绘画二维向雕塑三维的转变,,每位学生做出来的造型都会因为对空间的理解不同,而个性十足。

三、通过陶艺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陶艺教学不仅是空间造型活动,更是创新能力和意识养成的过程。做陶时最能发挥一个人独特的才智和创造,陶艺在艺术上、造型上、技术上都需要创新,学生们在创造的过程中渴望有所创新,他们都想标新立异,做出来的作品与众不同,这也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我们都知道,学生务必在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以后,才会自发的产生创新的意识,在陶艺教学中,我通过大量的欣赏中外的优秀的作品、通过课堂的丰富的创作活动,以及富有情趣的审美情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陶艺校本课程开发对培养综合素质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陶艺课堂中,学生可以学习中国优秀的陶文化,也了解到当代陶艺的发展和现状。陶艺课程本身也综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比如物理,以及几何学,陶艺烧制的过程也是先由物理过程到化学变化的过程,学生在学习陶艺的过程,无形中也提高学生与其他学科综合的能力。陶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陶艺教学变为素质教育非常有效的载体之一,它让学生用自已的双手创造了奇妙的作品,他们尽情地体会着创造的乐趣,学习的快乐。

上一篇:最后一只小鸟作文450字下一篇:写风景的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