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文明办(16篇)
1.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文明办 篇一
红星一牧场学校文明礼貌和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总结
为了认真落实上级关于开展“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净化美化家园”活动的通知,努力把“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落实到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中,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综合素质,形成人人讲道德、人人讲文明、人人讲诚信、人人懂礼貌、人人守纪律的良好校园氛围,我校在公民道德建设和文明礼貌月3月里,认真开展了文明礼貌教育活动和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教育学生做文明人,做一个具有基本公民道德规范的人。通过这一活动,同学们心中有了学习的榜样,明确了如何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如何做一个文明人和有道德的人。真正在校内掀起了争做文明人和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带头人的高潮。正如学生们在交流时所说一样:让每一天都是三月天,第一月都是三月,让文明之风永远吹在我们心中。
一、广泛宣传,深入学习:
利用各种宣传阵地进行宣传。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会、校园广播、墙报、黑板报等宣传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和文明礼仪的宣传,使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进一步深入人心,在全校掀起一个学习实践道德的新高潮;
二、精心组织,强化活动
1、分别3月5日和15日开了两次“学雷锋。传承雷锋精神”和“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净化美化家园”动员会。
2、各班级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弘扬雷锋精神、做时代先锋”和“爱祖国、爱家乡、讲团结”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和办黑板报,树立文明新风,引领时代风尚,不断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
3、认真开展清扫垃圾、美化净化环境,引导广大学生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学校学生到巴里坤县敬老院帮助敬老院,到学校附近的街道及一牧场医院,派出所义务劳动。低年级师生在校内外开展了题为“学雷锋 见行动”的净化美化家园活动。低年级的孩子们把可爱的校园作为自己服务的对象,用他们稚嫩的小手清洁校园,做起了保洁小天使。虽然当时气温较低,但是同学们为人民服务的热情丝毫不减,放眼望去,同学们、老师们有的用扫帚在打扫街道,大家干得一丝不苟,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学校初中学生到巴里坤敬老院做好事
3月8日 高年级学生到一牧场医院,派出所帮那里的工作人员打扫垃
圾
4、这次净化美化文明活动迎接团领导的多次检查和指导,受到了高的评价。
团场领导到学校指导工作
5、三月文明礼貌月活动,加快推进德育工作的进程。文明礼貌月活动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进一步丰富德育课堂和深化我校德育改革,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净化学生思想,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全校师生的文明意识和文明礼貌习惯,加强了学生日常礼貌常规教育,创设出校园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学校政教不断总结活动的成功与不足,以后将更深入具体地开展此项工作,为构建和谐校园打下坚实基础。加大对学生的文明行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力度。要求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规范学生的基础文明行为,进一步提
高学生的文明程度。大力提倡礼貌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
2.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文明办 篇二
一、我国道德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 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 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民道德素质的特点
公民道德状况决定国家的经济基础状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公民的道德状况也是历史的、发展的、变化的。初级阶段是基本国情, 经济体制转轨期的复杂性, 市场经济正负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文化的影响, 使我国公民道德现状呈现复杂化和多样化。对公民道德现状做出较为客观准确的认识和估价, 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理性把握和实践活动的展开。
(1) 过渡性、动态性。过渡性取决于动态性, 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动态发展特征明显的社会阶段。生产力水平、经济状况的发展变化将影响人们道德观念的变化。就普通大众、一般公民道德需要而言, 其精神生活必然受到所处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人们的道德价值观面临复杂、多项取舍, 道德建设的意义更为凸显。
(2) 多元性、混合性。公民道德的多元性是指公民道德观念有多样的价值取向, 公民在社会生活、公共生活中有多种道德选择。一个开放而民主的社会, 为人们多种道德选择提供了客观的社会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道德的多元性表现为公民有着多样的道德观念。目前, 我国公民道德并不是整齐划一的, 人们的道德面貌千差万别。看不到这种多元性和混合性, 在道德建设中就容易出现简单化倾向。这就要求我们在公民道德建设中针对不同情况, 采取不同方式。
(3) 主 (次) 从性、层次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道德复杂、多元、多样, 但各种道德并不“平分秋色”。彼此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并呈现有主 (次) 从性、层次性的差别。看到这一点, 有利于我们科学界定公民道德的概念, 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效发挥公民道德建设的作用。
2. 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建设, 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从公民道德建设入手, 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 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美德, 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 努力建设与发展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1) 公民道德素质建设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精神文明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道德建设是维持社会正常生活秩序的需要, 是陶冶公民灵魂的需要。公民的道德素质是国家民族的精神支柱, 能极大地激励公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促进公民内心的“自律”, 成为公民前进的精神动力。
(2) 公民道德素质建设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 必然引起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动和各阶层公民利益的调整。其间, 公民的思想也会出现新的变化, 产生许多思想问题。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使公民的思想与改革开放的进程相适应, 保证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3) 公民道德素质建设对保证公民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规定公民健康成长的根本方向, 使公民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潮流。加快公民健康成长的过程。提供公民健康成长的基本动力。
(4) 公民道德素质建设对贯彻和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具有重要作用。以德治国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 不断提高他们的治国能力, 其中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参与社会各项活动的理论水平。其次, 必须发挥党的领导地位和关键作用, 不断提高其治国能力和水平, 其中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使权力的理论水平, 必然要求他们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行。
二、公民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的发展, 社会和经济领域呈现出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 给人们道德素质和观念的变化带来一定影响。现代公民群体逐渐由传统价值共同体演变为利益共同体, 利益追求成为群体的共同目标。
1. 中国社会诚信危机
诚信缺失干扰社会正常秩序, 污染社会风气, 毒害人们思想心灵, 让人们在社会各种交往中缺少安全感、信任感和责任感。从沦陷的商业道德, 到不知最后底线何在的公权伦理, 再到不断被挑战极限的个人诚信;社会中介腐败、婚托、医闹、学历造假、学术造假、统计数字灌水等;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危机, 在问责监督体系同时, 也在拷问着国人的道德底线。社会诚信危机好像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1)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是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违背的。所谓“道德滑坡”和“道德爬坡”的争辩集中体现在这里。金钱至上、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等消极腐朽的思想观念, 使一部分人缺乏社会主义信念, 不讲奉献, 只讲索取。一些人对真善美和假恶丑分不清, 对罪与非罪的界限辨不明。一些人对高尚的精神总是持怀疑、猜忌的态度, 总觉得“世风日下, 人心不古”, “雷锋精神是一阵风, 三月里来四月里去”。
(2) 当代大学生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社会责任感淡漠, 价值取向注重自我。重个人轻社会;重实惠轻理想;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奋斗;重功利轻道义;重感觉轻理想;重索取轻奉献;重权利轻责任等。
(2) 公德失范, 审美情趣错位。大学生学历层次、文化水平较高, 对社会提倡的公德规范的认知和识别程度也很高, 绝大多数大学生能把社会公德的具体要求付诸行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现代文明公德规范的遵从缺乏自律性。比如, 排队加塞、乱刻乱画、破坏公物, 在外通宵上网, 夜不归宿……, 对“在公共汽车上见到老弱病残幼, 您是否主动让座”的问题, 19.9%的人选择“假装没看见”。
(3) 人际交往以自我为中心。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以诚相待, 表里如一, 诚实守信。有些大学生渴望人与人的真诚相待, 渴望被尊重被理解, 但又过多地考虑自己的要求, 事事处处从自己的需要出发, 全然不考虑对方的感受。比如, 回到寝室不管同学是否休息, 发出“哐当哐当”的开门声, 脸盆暖瓶碰撞声, 接打手机声等情况司空见惯。有些学生在与同学交往时, 首先看对方对自己是否有帮助, 对是否有利。这种以自我为中心, 渴望得到别人帮助却很少主动帮助别人, 只想索取, 不愿奉献的功利化思想, 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
(4) 学风浮躁, 急功近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大学生成才欲望非常强烈, 大部分大学生能尊重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规律, 学习目标明确, 学习态度端正。但部分大学生人生没有目标追求, 认为考上大学就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他们把大量时间耗费在睡觉、网游、谈恋爱上, 缺乏严谨求实的态度, 认真踏实、精益求精的学风。
三、如何推进公民道德素质建设
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一个潜移默化、长期积累的过程, 绝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 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长期努力。
1. 加大公民道德素质教育力度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教育是基础。邓小平同志曾就贪污腐化、滥用权力现象回答外宾提问时说:“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手段来解决, 一个是教育, 一个是法律”。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 抵制剥削阶级腐朽思想侵蚀, 离不开教育。
2. 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道德是有历史继承性的。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之称, 社会主义道德是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升华。承接中华传统美德, 就是要以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为基础, 把传统道德中的符合当代要求, 有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体现人类精神的美德的内容承接下来。
3. 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大量弘扬雷锋精神
“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精神滑坡”, 当这样字眼频频闪现在人们视线时, 许多人开始从心底发出强烈呼唤:我们的社会需要深入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 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积极倡导义与利、利己与利他的统一、相互合作的精神。
4. 营造以和谐为基调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
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的社会氛围, 是搞好公民道德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通过多种大众媒体和方式途径, 深入宣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人格、尊重个体、关爱弱者、伸张正义、维护公平、保持公正等理念和典型;深入宣传社会和谐、民族和谐、城乡和谐、人际和谐的价值和意义, 使尊重、理解、文明成为社会氛围的基调。
摘要:加强公民道德素质建设, 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是全面提升公民生活质量、人民整体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公民道德素质建设不仅需要了解和掌握道德素质的内容和特点, 还要充分认识其现实价值, 更需要积极探索出加强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公民道德素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道德建设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志红.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5.
[2]张博颖.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7.
[3]廖加林.现代公民社会的道德基础[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6.
[4]夏伟东.变幻世界中的道德建设[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3.
[5]徐继超.公民道德教育与公民法治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3.
[6]《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问答[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1.
3.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思想道德;舆论氛围;社会保障;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6-0192-02
思想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第六部分谈文化建设时提到“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针对近年来“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导致社会道德失范现象提出来的。加强我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就如何加强我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舆论基础
思想道德建设无论是自律还是他律,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环境作为无形的力量加以约束和规范。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文化意识形态属性的升华,它不仅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指导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到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去,能正确引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向,同时,也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我们精神和灵魂,外化为我们一言一行的一个过程。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道德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拓展了思想道德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可以取得其持续效果和上档次、上水平的内在要求。
(二)树立社会道德模范
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扎实宣传道德模范以及他们的先进事迹,使每个社会成员发自内心地真正地尊重和认可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们先进的事迹。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联合举办的感动中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每次评选出的道德模范感动着每一位公民。这类活动的举办不仅仅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从抽象到具体,更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树立了一个榜样、一个模范,通过家庭的熏陶、学校的教育、社会上的耳濡目染,对人的道德素质持续产生影响。
(三)发挥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
新闻报道的倾向性和选择性虽不可避免,但只要对社会道德争议的事件多视角、多观点和多层次地呈现,展现社会道德争议全貌,用事实说话,就能避免社会信息结构失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说有关社会道德争议话题的来源渠道,媒体要注意寻找重要新闻事实和权威意见加以突出,遵循社会主义社会道德发展的规律,而不是没有根据地、绝对地平均报道。在报道社会道德争议事件时,媒体应该在后续报道中及时给予事件各方平等表达的机会。对道德失范者的后续报道,媒体不应仅停留在“已被警方抓获”的简单告知层面,要进一步关注其严厉惩罚,给社会以警示;对见义勇为者的赞赏,媒体也不能仅仅关注物质上的奖励,应该激发公众参与讨论,挖掘精神感召力与助人为乐本身的愉悦感,促使人们效仿。对一些敏感性强、社会影响大、公众关注度高的案件,首先不要做定性或定论的评价,应重视舆论引导,积极与媒体沟通,对事实经过做出客观准确的报道,防止出现背离事实真相的不当炒作,误导公众。
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
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使好人无法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将一部分基础性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经法定程序转化为制度、法律、法规、公共政策等,依靠制度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来加以推广。
(一)建立健全思想道德建设的法律制度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法律的补漏。也就是说法律不能裁判道德,但法律裁判的绝对是不道德的行为。而思想道德作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发展积累而形成的,但是这种理念不是亘古不变的,因为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我们常说“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如果我们该出手时不出手,见死不救或者是见死不敢救,这就应该有一个法律或条例来规范这种应该出手而没有出手的行为,给予见义勇为者以法律上的鼓励和奖励。这类法律或条例的出台,可以说是锁紧道德与法律的搭扣。我们希望在经历先进文明及文化的发展后,最终形成以法律为基础、以道德为辅助的有效的社会行政管理体系。
(二)建立健全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保障制度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能量化,更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一个人的见义勇为的行为。但是英雄也是血肉之躯,也有基本的生存和生活需求。如果见义勇为的英雄负伤后得不到及时救治和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牺牲英雄的家庭生活得不到妥善的安排,让英雄流血又流泪,这样的结果往往使旁观者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回避态度。因此,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使得见义勇为的英雄无后顾之忧是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例如公务员的考核制度是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着手的,这其中“德”和“廉”直接体现了对公务员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勤”是间接涉及思想道德。可见我们在公务员考核制度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占到了60%。但是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还是以工作实绩为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不能考虑对于公务员思想道德建设的考核,给予区别于工作实绩的物质奖励、奖金奖励、工资晋级奖励等等。此外,我们是否还可以考虑将公职人员的见义勇为行为纳入工伤医疗保险的范畴,并且把它作为年终考核的一个重要加分项目。对于非公职人员的见义勇为行为除了给予精神上的嘉奖和肯定以外,建立对非公职人员的见义勇为行为的社会救助基金和救助制度,从制度上鼓励和保障全社会见义勇为的行为。
(三)建立健全思想道德建设的监督机制
从根本上说,思想道德建设主要依赖于道德主体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但是这种自觉性和自律性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如果没有他律行为,没有外在的道德约束和监督,指望道德主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社会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组织监督机制,从而形成一张广泛的监督网络,并加强各种监督的协同合作,对于一些社会行为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进行赏罚。通过赏罚给遵纪守德者以制度和道义上的褒奖;给败德违法者以物质和精神上的惩处,使其在经济上大受损失,甚至是倾家荡产;在政治上、精神上付出沉重代价,以致身败名裂。只有提高败德违法成本,才能有效地消除和防止道德滑坡的行为。
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在动力
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内容丰富,涵盖了社会道德建设的各个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并未过时,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急需传统德育思想做补充和支持。我们要充分发掘其中的积极因素,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一)注重优秀传统文化对民族精神的教育
第一,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人立于天地之间,应效法天地,自强不息地创造,才能成就人生、推动社会进步。自强不息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中华民族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勇往直前。第二,勤劳俭朴。“克勤与邦,克俭于家”。勤劳、节俭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道德修养,还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如唐代儒士李商隐所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第三,见利思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实际上是说要以“义”为标准去衡量取舍“利”。市场经济是以获得利润为目的,这就需要市场经济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处理好“利”与“义”的关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这一道德取向启示我们要正确处理道德与金钱的关系,我们要谋利,但又不能违背社会道德规范。
(二)注重优秀传统文化对理想人格的塑造
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德育思想一直很注重对个人理想人格的教育,通过理想的人格来影响或引导社会成员道德水平的提高。孔子把具有这种理想人格的人称为“君子”、“圣贤”。“君子”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应达到的目标,而“圣贤”是极少数道德品质极为高尚的人才能达到的境界。这种理想人格,反映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就是一个人的道德行为从他律、自律到理想人格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把人的道德行为上升到理想人格的道德标准来要求,把它变成是一种自然而然、甚至是与生俱来的行为。虽然这种最高境界和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最大限度地达到道德修养和道德境界的统一,即使成不了“圣贤”,最起码也要成为“君子”。
(三)注重优秀传统文化对自我修身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面对物质与金钱的诱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很容易发生偏离。我国古代社会以“礼、义、廉、耻”为核心价值观,古人对自身的修养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作为实现人生理想的第一要求。这些思想在我们现代社会中仍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继承和发扬传统德育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仍然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都是从实实在在的小事情抓起。让我们从点滴开始做起,在全社会形成思想道德教育的浓厚氛围,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生态环境,从形成文明素质、提升生活品质的高度进一步开创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09.
4.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文明办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一件小事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忙于工作和生活,而无暇照顾自己的孩子,面对这些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性格各异,情趣不同,如何使他们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个重要课题。讲雷锋、唱雷锋。
二、活动内容
各班班主任主持召开一次主题班会,通过讲雷锋故事,唱雷锋歌曲等形式,去追寻雷锋的足迹,感悟雷锋的品行、体验雷锋的心灵,围绕如何塑造新时期少先队员新形象,如何在构建和谐校园活动中发挥少先队员的模范作用这一中心展开讨论,号召学生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在付出中提升境界,在实践中传播文明,在奉献中体验生命含义。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礼仪常规》和建立学生道德银行。
三、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各班班主任
四、具体活动内容
首先,让学生来选择共同评价内容。教师提供《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礼仪常规》、生存安全和健康消费等前沿德育内容,让学生来来选择。学生在在选择中会受到极大的教育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必须遵守的,哪些是行为是不允许的。
其次,让学生选择个性化内容。每位学生实际情况不同,如果不顾实际,整齐划一,将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制约其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所以在制定统一评价内容时应留一定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制定,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最后,教师把关评价内容。教师在学生选择评价内容时要指导,给学生逐条解释,对学生选择出的内容要进行修改,这样才能确立起较全面的、符合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富有地区性、时代性、开放性、生活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兴趣的评价内容,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道德小银行确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过去的品德评价重视教师和学校评价,轻视甚至忽视家长评和学生自评,置学生于“被审”地位,出现了评价主体的严重“错位”,缚束了学生的主动性的积极性,不利于自我教育和管理。新课程理念要求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等互相参与、交互作用的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这样才能使德育内容内化成学生自觉成为。
学生评与教师评相结合。教师具有较高的评价水平,评价客观准确,但是每位教师与学生呆在一起的时间很有限,且学生在教师面前尽量隐藏其言行,稍有不慎评价会出现很大的片面性。学生年龄相同,兴趣相近,长期生活在一起,无话不说,互相影响很大,彼此了解深刻,评价较全面;如果正确引导,采用学生互评、小组评或班委评等方式进行,其教育作用可能远远胜过教师,有利于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和正确的班集体舆论的形成,使评价内容内化成每个学生和班集体共同的行为。校内评与校外评相结合。自评、学生评和教师评均属校内评,作用意义已讲清楚。校外评主要是家长评,还可吸收社区中思想觉悟高、懂教育、热爱教育的人士等参与,使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区,有利于家长的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同步共振,协调发展,使学生的行为在校内校一致,使其内化的行为得到强化。
充分利用“公民道德宣传日”这一契机,提前安排,周密部署,整个活动围绕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着重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以“践行八荣,反对八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具体内容包括:
1、学校充分利用学校橱窗、板报、电视、网络等阵地,通过开设专题讲座、举办专栏、专版,悬挂标语,宣传道德知识、普及道德规范,营造学校道德建设的浓厚舆论氛围。
2、围绕“文明小公民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这一主题,在充分讨论认知的基础上,开展了文明生活、绿地管护、清除学校“牛皮癣”、卫生整治等实践活动。
5.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文明办 篇五
今年三月是第十个“三德”教育月和第五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月。开展“三德”教育月和“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具体体现,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为以月促年,扎实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现将我院开展“三德”教育月和“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的有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深入学习、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大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是先导,教育是基础。在“三德”教育月和 “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中,我们要通过认真学习、宣传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在深入和广泛上下功夫。工作重点:一是深入普及20字基本道德规范,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市民公约》为基本教材,同时,要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法官行为规范(试行)》和我院编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手册》,广泛宣讲,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市民八不准》、《***市民公约》等内容发布到局域网,营造学习氛围,扎实地开展好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学习效果达到对以上内容干部要熟记,并且,要对家人、亲戚、朋友广泛宣传,力求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建设“学习型法院、知识型法院”教育及创建活动。要以双道德教育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把精神文化建设放在法院文化建设的首位,形成全体法官和工作人员共同的价值追求、发展目标和法院精神;逐步增强法院管理的文化色彩,使各项管理更加符合先进文化要求,体现法院文化精神,强化法官职业观念和自律意识;通过学术研究、法官论坛、庭审观摩以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浓厚的法院文化氛围。三是要按照我院制定的《争创全国文明单位工作计划》,将“三德”教育月和 “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的抓实抓好。特别是要按照院党组对2006年法院工作提出的要求,积极行动起来,把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新措施不断落实到各项具体审判工作中,推动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以法官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努力提高法官的道德素质。
在开展双道德教育活动月中,要根据法院队伍建设的实际,与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法官行为规范》密切结合,与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公正执法密切结合,切实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培养法官忠于法律、勤勉敬业、清正廉洁、遵守司法礼仪的良好职业道德,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的。在审判工作中认真宣传贯彻“爱国、守法、明(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礼、诚信、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作到文明、热情、廉洁、高效。要对群众大力宣传以诚待人、重诺守信、言行一致的人文精神,把诚信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灌输到头脑中去,引导人们牢固树立诚信观念,强化诚信意识,遵循诚信道德规范。用诚信将人们的道德行为、经济行为、政治行为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诚实守信真正成为人民所认同与遵循的行为准则,共同构筑诚信社会。
三、以“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在“三德”教育月和 “公民道德建设月”期间,要把“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到为民服务之中,把困难群众时刻放在心上,积极捐款捐物,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的困难有所缓解,生活有所改善。从我们自己身边做起,以讲道德、树新风为主题,开展好献爱心和“公民道德实践”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声势,营造浓厚氛围,并积极参加***市“社会公德十佳标兵”和“职业道德十佳标兵”评选活动。
四、加强组织领导,切实保证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6.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篇六
9月20日,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在京举行,让我们向道德模范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党的十七大以来,公民道德建设牢牢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为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形成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培育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更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从教育入手。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十分注重道德的教化和养成,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曾提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我们党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中,对道德教育都没有放松,社会的文明程度显著提高,这也成为我们不断赢得胜利、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法宝。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深刻变革,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主流价值观和基本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讲利益不讲道义、重能力不重品行的现象有所滋长。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社会道德为代价,道德教育在任何时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道德教育的主题,融入到整个国民教育当中,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从娃娃抓起,用典型引路,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抓细节抓具体,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推动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更好地助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法律和制度作保障。德以劝善,法以诛恶。道德是软约束、是人们内心的法,法是硬约束、是最基本的道德,二者功能互补、相辅相成。要使道德教育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保障。法律是道德规范和社会文明的风向标,必须把道德观念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把道德规范体现到法律法规的制定之中,并通过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扶正祛邪、惩恶扬善,使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如果扶危济困、助人为乐者的合法权益时刻得到保障,好人难做、冷漠围观现象就会减少;如果不择手段、非法牟利者的行为受到严惩,“毒奶粉”、“地沟油”便会失去生存空间。惟其如此,人们从善的信心才能得到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坚实稳固。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国家者,积人而成。遵守社会主义道德既是觉悟、也是义务,道德大厦的建设需要每个社会成员添砖加瓦。当下,有的人对不道德现象有痛恶之言,也有行善助人之心,但常常瞻前顾后、逡巡不前;有的人不懂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只想作壁上观、独享其成;有的人则置社会道德于不顾,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损害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凡此种种,应当坚决摒弃。为官一任必须讲官德,只有清正为民,才能赢得信任、造福一方;为人师表必须讲师德,只有言传身教,才能受人尊敬、琢玉成器;经商办企业必须讲商德,只有诚信经营,才能赢得市场、长远发展。全社会都要讲公德,只有人人修身自律,躬行实践,才能积小流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你我都可以成为道德模范
在全国第七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来临之际,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揭晓。这次表彰的全国道德模范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的事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在他们的身上直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集中表达了人民群众的道德追求,也全面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
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2001年,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每个公民都有了提高自我道德水平的标准;2003年,中央确定每年9月20日为“公民道德宣传日”,社会主义的主流道德价值观日渐深入人心;2007年9月,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评选表彰了首批53位全国道德模范,引导人们见贤思齐,掀起了道德建设的新高潮。同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008年2月,中央文明委又作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工作的决定》,明确规定,今后每两年评选表彰一届全国道德模范,在全社会形成学习道德模范、关爱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
上善若水,道德的力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却是事关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你我幸福的重要力量。在新中国成立的60年中,曾经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道德模范,目前我们国家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更加需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一个国家的强大富裕,从来就不仅仅是丰衣足食,还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温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诚信……因此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全民道德素质的提高,仅仅靠道德模范是远远不够的。中国古话讲“人皆可以为尧舜”。《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提倡的道德标准,并非高不可攀,而是普通人应该具有的道德标准、道德底线。道德模范的事迹进一步说明,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感动他人的人,而不仅仅是一次次被感动。让我们在传播道德模范感人事迹的同时,也从自我做起,用自己的言行汇聚成无穷的道德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崇尚道德模范 提升道德水平
今天,是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六周年,也是我国第五个“公民道德宣传日”。纪念日前夕,首次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出来的“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孝老爱亲模范”云集首都接受表彰,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会见。我们向他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公民的道德水平,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随着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加强,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模范人物涌现出来。这次在全国评选表彰来自基层的道德模范,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感召群众,对于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营造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次评选表彰活动反响强烈,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踊跃参与,充分表明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对于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生动实践,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时代进步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个道德模范,也培育着千千万万个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弘扬良好道德风尚,是一个社会健康向上的标志,也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褒奖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推崇在基层涌现的“凡人善举”,能够有力地引导人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争先创优,使道德模范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我们国家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道德观念呈现复杂多变的特征。人民群众深情呼唤着、期待着良好的道德风尚。这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新机遇,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面对的新挑战。我们更加需要褒扬道德模范,弘扬社会正气,树立道德新风,以社会主义的主流道德价值观引领社会道德风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7.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文明办 篇七
关键词:调查,公民道德,基层社区
道德作为人们之间行为的基本准则产生于人们的各种社会交往之中。社区作为一种地域性社会是社会道德形成与实践的重要平台,也是连接个体与社会的桥梁与纽带,社区道德建设的状况直接决定着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水平。为此,我们对当前基层社区道德环境的进行了一次调研,分析我国基层社区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构建公民道德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本次调查开展于2013年7月份至10月份,采取了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两种形式。一方面通过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了解社区居民对于社区道德建设状况的直观感受。包括五个内容,一是社区工作,了解居民对于社区工作的认可度;二是公共活动,了解社区公共活动条件;三是邻里关系;四是社区认知,即社区文化的整合力;五是道德感受。另一方面,通过对于社区工作人员的直接走访,了解社区的道德建设的基本环境、具体内容以及面临的主要困难。调查在江苏境内开展,选取了徐州、连云港、南京、南通、无锡五个城市作为调查地点,每个城市选取四到五个相对成熟的社区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58,有效回收率88%,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走访调查选取了其中10个社区进行。通过对于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我们认为当前基层社区道德建设的情况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社区硬件条件有待提高,公共活动需要进一步强化
社区硬件条件是社区开展各种活动强化社区文化的基础,只有16.1%和9.1%的受访居民认为本小区的公共活动场地和设施比较充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民交往的可能性。在公共活动的组织和参与方面来看,高达72.9%居民认为本社区对于公共活动不够重视,有91.5%的居民认为公共活动数量不够丰富,同时,其中65.7%的居民在公共活动中都没有真正参与过。这与高达83.8%的居民认为应该强化公共活动以及高达91.1%的居民有参与公共活动意愿的情况形成强烈的反差。
二、居民对社区工作不熟悉,认可率低
现代基层社区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社区单位主导的状况,社区管理者需要承担起社区发展和服务的主要责任,这对于培养社区文化,构建和谐社区,酝酿公共道德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只有21.9%的受访居民认为社区工作对于社区居民生活比较关心,只有1 2.6%的受访居民认为社区在积极主动的工作,只有8.2%的受访居民认为社区工作对于自己的生活有很多的帮助。调查显示只有7.5%的受访居民熟悉社区工作人员,7.3%的受访居民很了解社区工作的内容,8.9%的受访居民经常与社区居委会交往。这些数据说明绝大多数居民并不熟悉本应该与居民生活紧密联系的社区工作,当前的社区工作也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居民的认可,社区工作在道德建设中组织、引导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三、居民重视邻里关系,但交往较少
社区居民的邻里互动是社区成为公民道德培养平台的基础,有必要积极促进社区邻里关系以优化道德培养环境。但是调查显示现代社区邻里交相对较少。调查显示虽然高达71.5%的受访居民认为邻里关系很重要,且有81.4%的受访居民认为正常的邻里之间应该互相认识或者互相熟悉。但是高达52.1%的受访居民认为本小区居民之间基本不熟悉或很不熟悉,高达53.4%的受访居民基本不认识或完全不认识本单元的邻居,能和其他邻居经常交往的只占到受访居民的14.1%。调查显示72.7%的受访居民有意愿和邻居加强交往,23.2%的受访居民愿意保持现状,只有4.1%的受访居民不愿意进一步加强与邻居的交往。这说明当前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不仅不利于促进公共道德的培养,也并不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社区邻里互动,构建和谐社区。
四、社区文化需要提升内涵,社区凝聚力差
社区文化是体现本社区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表现,优良的社区文化对于良好公民道德的培养是极大的促进作用。调查显示,社区工作集中于常规管理上,多数社区没有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居民缺乏归属感、信任感,不利于道德情感的培养。调查显示,只有24.5%的受访居民认为经常得到邻里的帮助,只有10.2%的受访居民认为自己经常得到社区或志愿者的帮助,只有10.2%的受访居民认为自己经常帮助其他邻居。在关于遇到困难需要寻求帮助的情况下,只有8.5%的受访居民会首先想到的是社区,只有16.3%的人首先想到邻居,高达52.1%的人首先会向亲戚、朋友求助。在遇到困难请求帮助的情况下只有14.7%受访居民认为社区或邻居一定会提供帮助,高达35.4%的人认为社区不会向自己提供帮助。说明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社区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还很淡薄。
五、居民道德感受平淡,公共意识需要加强
针对社区居民对于社区道德状况直观感受的调查显示,多数受访居民对当前社区道德状况缺乏较明确的感受或认识,68.3%的受访居民认为小区居民道德素质一般,另外14%的受访居民表示基本没有感觉。对于近两年社区居民整体道德素质的发展趋势,56.1%的受访居民也没有明显的感觉。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了当前社区的道德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于培养公民道德的平台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也间接印证了本次调查关于邻里之间交往互动较少,多数居民还缺乏主人翁责任感的分析。多数人在看待公共道德的时候还主要把它看做是由个人修养决定的问题。
根据以上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社区道德建设总体上比较被动,处于初级阶段。公民道德建设的方式大多还是传统的说教式,形式化的东西较多,实际效果不太理想。道德建设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总的看来,当前基层社区公民道德建设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社区文化基本没有形成,居民缺乏主人翁精神和归属感,这使得基层社区不能很好地发挥公民道德建设平台的道德养成的作用。我们认为今后社区道德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和推进。
1. 完善自治,从根本上构建公民道德基石
现代社区居民独立性变强,相互之间不再具有同事或亲属关系,社区由传统的“单位宿舍”和“自然村落”转变为单纯的聚居地,邻里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对于社区结构的调整,社区治理模式也在逐步的转变,由过去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变为平等协商的自治管理。传统社区是传统道德的实践平台,现代社区也必将成为现代公民道德的培育基地。但是,根据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基层社区治理模式虽有所转变但很大程度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传统的治理思维还很浓厚,传统的治理手段还有很多保留,居民自治还没有充分展开,居民的依附心理还很重,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自主精神还没有完全养成。具体表现在调查数据上就是居民对于社区工作的陌生,这种缺乏主人翁精神的状态很难培养现代社会的公民道德意识。所以,进一步营造自主管理的氛围,创造条件使居民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真正发挥社区居民的积极主动性,不仅关系到社区本身和谐氛围的构建,更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公民意识的培养,为逐步适应现代社会养成现代社会公民道德打下基础。现代社区需要居民自主管理,也只有充分发挥基层民主,才能从根本上搞好社区建设。根据调查的情况来看,居民具有很强的参与愿望,这就要求社区工作者能够广开渠道,对社区居民参与管理的热情进行充分的挖掘、组织、利用,从根本上构建社区和谐的基础,从根本上构建公民道德的基石。
2. 转变思路,从实践着手培养公民道德情感
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精神文明建设的着眼点一定要放在紧贴群众路线,为群众所欢迎的事情上来,这样才能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对于基层社区来讲,进行公民道德建设不同于国家层面的宏观布局,必须改变以宣传教育、树立典型等传统手法为主推动道德建设的模式,转变思路结合基层社区特点围绕个人生活、家庭需要,从实践着手以切实的行动建立居民与社区以及居民之间的充分互动,构建积极参与、互帮互助、和谐相处的社区文化,形成居民的社区认知和社区归属感,培育居民的公民道德情感和公共道德意识。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社区在这一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养老活动、社区未成年人之家等,这些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总体上来看无论是在推动居民参与管理上,还是关注居民生活上,社区工作都还有许多需要改善和强化的地方。只有在实践中切实地让居民感受到来自于社会和他人的温暖,才能真正让每一个人都投身于自我道德教育,基层社区才能真正成为公民道德实践的有效载体。
3. 强化制度,从政策层面支持社区道德建设
在现代社会,基层社区作为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有一定自我管理的机制,但是其发展和运行又必然受到社会大环境方方面面的制约。根据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基层社区的公民道德建设实践还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限制性因素。其一,必须完善相关法律体系进一步推进社区居民自治。由于现代社区的居民结构,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展开,社区居民自治几乎成为基层社区管理的唯一出路。但是由于我国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一些社区没能成立有效的自治组织,更多的社区虽然成立了自治组织但在实际开展工作当中却难以完全满足社区自治的需要。进一步厘清业主自治组织和居民、物业公司、居民委员会等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是完善基层民主相关法律制度的核心问题。其二,必须做好整体规划,实现社区公民道德建设与相关制度的贯通。有很多问题仅仅靠社区、家庭无法解决,如孩子入学问题、老人赡养问题,这些都需要政府在设计制度的时候将社区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进行考虑的。还有如社区文化建设等问题也是需要政府部门在多方面提供支持的。
总的来讲,通过本项目的调查,我们认为当前基层社区的发展还处在现代社区建设的起步阶段,当前基层社区的道德环境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不能很好的发挥公民道德实践平台的作用。今后,必须充分发挥基层民主,为基层社区自治构建良好的环境,将基层社区建设成为我们每个人温馨、美好的家园,全面提升基层社区培养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的能力。
8.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文明办 篇八
关键词:公民思想道德;道德建设;理论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132-01
公民道德素质建设一直是党和国家以及我们全体公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公民道德素质建设也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保障,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中国梦。要想实现中国梦,就必须首先加强全民素质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保障和动力,因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公民思想道德建设问题,这既是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实践发展的要求。
但是,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前提要求是我们必须搞清楚什么才是正确的思想道德,什么样的思想道德可以辅助我们更好的去实现中国梦。只有搞清楚方向,才能奔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否则,像过去那种落后、愚昧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无法帮助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如果我们没有搞清楚方向,还按照过去那种执行,其后果只能是离中国梦越来越遥远,永远不可能达到目标。
在我国,人们对道德的思考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形成、发展到成熟的漫长时期。这一过程,我们可以上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从商朝出土的甲骨文中看,已经有了“德”字。当时,“德”的意义比较广泛,似乎还没有从当时的意识形态中分离出来。西周初期的大盂鼎铭文的“德”字,已明确地包含着按照当时的规范去行事而有所得的意思。在中国最早的典籍中,“道”表示事物运动和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对“道”的认识、践履而后有所得。中国的训诂家依据中国文字的特点,指出音和义的内在联系,认为“训诂之旨,本于声音”,并指出汉字是“义以音生,字从音告”,因而认为从“德”的声音可以了解它的原始意义。东汉时的刘熙对“德”的解释是:“德者,得也,得事宜也”,意思是说,“得”就是一个人在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合适,使自己和他人都有所得。许慎更明确地说:“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这也就是说,“德”就是一个人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一方面能够“以善念存诸心中,使身心互得其益”,这就是“内得于己也”;另一方面,又能够“以善德施之他人,使众人各得其益”,这就是“外得于人”。这些解释说明,从词源的意义上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当人们自觉地意识到人和人之间道德关系的发生,必须是对人、对己双方都有所得的时候,也就是人们开始有了关于道德的思考,即对人我之间的道德关系的反思。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德在治国安邦中的地位与作用历来予以高度重视和评价。马克思曾提出,国家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使每个社会成员“把个人的目的变成大家的目的,把粗野的本能变成道德的意向,把天然的独立性变成精神的自由。”恩格斯也提出要“创造建立在纯人类道德生活关系基础上的新世界”。马克思和恩格斯将他们的道德理论直接运用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从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内容。现如今,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要求必须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认真领会这一治国方略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们更加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别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大力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在依法治国的同时强化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关系到我国命运和前途的重要举措。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
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从严治党。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要做到永远不脱离群众,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自觉地坚持不懈地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道德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还必须从严治政。政府一定要廉洁、勤政、务实、高效,并把廉政放在第一位。
如今,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已经是我们的重要工作之一,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所有公民去配合,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我们才能更好的实现中国梦,否则,只是一部分人高尚起来,其他人依然停留在过去,那么,我们的努力也是白费。
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同时,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鼓励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
要把道德建设同提高国民素质结合起来。道德实践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要实现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最终还是要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要使道德规范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人心,由外在的规范转化为内在的良心,使社会舆论与道德良心相互呼应,相互映照。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是要大力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四有”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有道德”。要以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为指导,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注意区分层次,分类指导,因人制宜,因材施教。通过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新型思想道德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内在觉悟和自觉行动,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罗国杰,《伦理学》,人民出版社,第44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第118--650页。
[3]庄锡昌等,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第99页。
9.公民道德建设总结 篇九
今年3月是xxx第十一个“公民道德建设月”,为了使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开展的更加深入、有效,xxx按照xxx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安排和要求,紧紧围绕“学雷锋、保安全,创节能“这个主题,认真组织各班组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抓活动
2012年3月5日,xxx牵头,联合xx、xx、xx的青年职工与xxx对接,共同开展了“学雷锋精神,树校园新风”的活动,积极把“学雷锋,做好事”的精神付诸于实际行动中,活动当天xxx青年职工协同xx小学教师一同对校园积雪进行了全面的清扫,并负责完成了小学一年级8个班组所有桌椅的调整,以此次活动的形式开展道德实践、道德教育活动,把道德思想等具体化、感性化,使职工在实践中受到教育。
二、找载体
一方面,xxx积极采取网络交流这一平台,通过网络信息传播的手段积极宣传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和基本规范等,并将其作为日常学习资料记录在核算平台中,使每一位职工从中进一步了解公民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
另一方面,xxx各班组以讨论会的形式各自开展“保安全,创节能”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文明交通知识,倡导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的理念,对此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营造出浓烈的宣传教育氛围,对大家提出的好的意见和看法积极采纳,全面推进了班组职业道德的建设,使职工自觉把道德原则、道德规范转化为自己言行的实际行动,为班组基础建设提供有效保证。
三、树典型
xxx认真开展“明星班组”学习活动,以我们身边连续四年获得明星班组等各类称号的试验班为典型,对其基础管理工作进行现场学习讨论,针对各班组自身工作性质与环境,提出各自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大家共同讨论找出适合本班组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并做好相关记录,在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同时以努力夯实安全基础,强化基础管理为目标,掀起了学习技术的高潮。
10.公民道德建设论述 篇十
公民道德建设论述
本文依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一纲领性文件,从战略层面探讨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从理论层面分析了<纲要>的基本特点,从实践层面论述了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从而从整体上突出了<纲要>对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意义.
作 者:王德祥 作者单位:云南中医学院社科部,云南,昆明,650200刊 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AN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0023(2)分类号:B822.1关键词:纲要 加强 道德 建设 举措
11.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文明办 篇十一
要正确处理群众性创建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关系,坚持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为载体,积极推进公民道德素养与公共道德素养同质同步发展
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公民个人的内在道德素养外化的总和,就构成了一个社会的公共道德素养。公民的个人道德素养是一个社会的公共道德素养的基础。因此,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推进社会文明,既包括公民道德素质的内在因素,也包括公民道德素质的外在表象的总和,强调的是“两个素养”的同质、同步发展。
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不仅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还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公民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创建中具有灵魂性的工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就是要通过创建活动,促使公民在参与创建中启发道德自觉,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自律方式来完善自己。另一方面,从创建工作的传统意义上来说,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过程是一个在强调公民内在修养基础上,调动各方凝心聚力的共建、共享美好社会环境的过程。社会公共环境与个人品德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基本内容。由此可见,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内容涵盖了公民道德建设各个方面,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升“两个素养”的重要载体。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公民道德建设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借助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文明城市、文明城区、文明社区等各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具体抓手,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重要内涵,纳入到各项具体的文明创建活动当中,体现在群众性文明创建的各个方面。引导社会把精神文明创建的着眼点、着力点放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上,真正使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的过程,成为提升“两个素养”的过程,确实推进“两个素养”同质、同步发展。
要正确处理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关系,坚持教行并举,着力推进公民个人道德习惯养成和公共道德环境培育
提升公民道德素养,一方面要抓教育、抓自省,提升个体的内在素养,打牢人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要抓外在的公共道德素养,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示范活动,推动道德要求的行为化、习惯化,努力构建美好的道德环境。
公民道德建设重在对公民个人的道德意识的培育。公民道德建设主要以个人内在自觉性为基础,从而达到对社会规范的认可和个人行为的约束。目前,我们的道德教育除公民个人自主教育外,还有来自社会教育的三个方面:一是各有关部门开展的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活动。近年来,我们组织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宣传教育、每年“公民道德宣传日”开展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等,对推进全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二是通过大众媒体进行针对性宣传教育活动。在现代社会,通过各级各类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大众媒体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活动,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在组织群众、动员群众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三是发挥文学艺术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的宣传引导作用。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总是为人类服务,能够给人类带来真的启示、善的感染、美的享受。在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公民道德建设中,充分发挥文艺的宣传教育功能,关键是要把我们道德内涵融入在文艺作品中,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采用多种形式把這样的作品送到群众中去,让公民在欣赏文艺作品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道德教化和教育。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启发公民道德意识、明确公民道德规范,推动人们去自觉实践道德行为。我们在加强道德教育的同时,注重加强道德实践,在实践中强化公民个人的道德行为习惯,带动其他公民的行为趋向道德化。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教育阶段,必须把教育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要根据建立公共道德素养的需要,有计划地推出一些道德实践活动,并使用这些道德实践活动常年化、经常化,使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道德的召唤。
要正确处理集中推进与日常教化的关系,坚持道德制度化方向,深入持久推进公民道德素质养成
道德素质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因此提升两个素养:就必须建立一个长期的推进机制,即道德的制度化。制度伦理是道德建设的方向。在道德建设中,制度伦理有着两方面含义,即制度的道德性和道德的制度化。如何将道德制度化?首先是要将道德的要求纳入到行业守则、村规民约、公民公约等公民日常行为规范中。
规范的遵守,一靠自觉,二靠监督。监督机制至关重要,这是确立社会公共道德秩序的必要条件。完善的监督包括大众监督、组织监督和舆论监督。从当前情况看,大众监督虽然比较薄弱,但在一些社区、乡村,公民的自觉意识较好,老年人协会、道德评议会等民间议事、监督机构较发达。这些机构在公民道德建设等基层思想建设中发挥着良好作用。组织监督机制应该是健全的、有效的,有些地区对公务人员提升政审中纳入了社区访问一项,一些组织对社会公德意识不佳的组织成员实施惩处,等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组织的实质性监督。但组织在对单位、部门、区域的集体违规的监督上还缺乏强有力的制衡性。舆论监督成效越来越明显,但媒体及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张口费”、“封口费”事件成为媒体监督的毒瘤。问题的存在,就是改进的方向。因此,只有加强三类监督的横向联系,实现相互协调、功能互补,才能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有效监督机制,创造良好的公民道德环境。
但不论我们做得如何规范,公民道德建设一方面有其自身的重点问题需要突破。在不同的时期,公民道德建设侧重点都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我们针对不同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不同需要,及时协调社会各方力量,调动一切社会力量,组织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各项专题性的公民道德建设的集中性活动。
同时,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将会出现一些“短板”,导致公民道德建设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存在薄弱点。诸如随地吐痰、乱穿马路、抢道行车、乱丢乱扔、粗话脏话、插队加塞等陋习问题,往往是我们日常教化难以一时解决的,需要我们有一个集中性、运动式的推进活动,需要我们集中一个时期,开展一个问题的专项整治。这样一个重点一个重点地推进,一个难点一个难点地突破,扎扎实实,步步为营,以强势推进公民自觉养成,使人们养成并不断巩固良好的道德习惯,破除和摈弃不良行为,促进社会公民道德建设中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解决。其实,开展系列集中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也是我们近年来思想道德建设很重要的经验。
总之,抓群众性公民道德建设,重在实际行动,重在形成机制。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积极开展适应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情况的群众性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断使人们在参与公民道德实践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行为举止得到规范,文明素质得到提高。
12.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文明办 篇十二
一、群众文化与道德建设的现状
(一) 群众文化滞后的现象以及带来的影响
文化不能同经济同步发展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里说的同步不是亦趋亦步, 而是指适应经济发展步伐。文化滞后现象自我国的存在相当普遍, 特别是群众文化的建设与世界文化脱节, 基层群众对文化了解有限, 因此发展群众文化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阶段, 自发组织、自娱自乐的群众文化活动可谓遍地开花, 但其求新、求美的巨大热情与实际能力和活动效果相差甚远。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不到继承和发展, 正在被历史所尘封, 而精英文化与市场运作联姻所形成的“赚钱文化”和“文化赚钱”越来越火, 群众文化活动由于是“赔钱的文化”和“奉献的文化”日益被冷漠。这也就使得群众文化的教化作用、在道德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二) 道德建设风尚的正反面影响
道德状况是一个民族与国家道德风尚的体现, 是社会文明进度的衡量指标之一。而现阶段我国公民的道德素质令人堪忧, 与社会主义所提倡的精神文明建设存在很大的差距。当前社会道德观念消极落后, 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的道德观念也被继承了下来, 这就使得今天道德观念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 出现了消极的一面, 对社会现象的冷漠态度, 普遍有一种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的态度。利益面前无道德, 这种现象可以说已经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众所周知的“小悦悦”事件, 这只是从侧面反应了人们的冷漠。老人摔倒, 扶起的人却要被告上法庭。这些我们该怎么面对, 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转变这种不正之风。道德的下滑会导致一个国家丧失未来。现如今道德没有一个标准的衡量标准, 如何判断道德的内涵日渐困难, 而新旧道德的标准没有明确的界限, 使道德的建设面临的困难巨大。
二、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一) 群众文化作为载体的推动作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快速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载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的载体, 同样,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 承载着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并赋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丰富的内涵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将群众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及先进的文化等深入人民群众的思想中, 营造良好的、健康的文化氛围, 提高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积极性, 提倡社会主义的新风尚,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人民群众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作用。依托群众文化生活, 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及作用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服务。利用群众文化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新思想、新政策、坚持爱国主义教育, 引导人民群众将文化活动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来, 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团结广大群众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
(二) 群众文化对道德建设的社会功能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包括宣传作用、精神调剂的作用、团结凝聚的作用和普及知识作用。群众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都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 因此群众文化的建设关乎公民道德的建设, 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群众文化可以拟定主体进行宣传教育, 以达到教化民众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推进公民道德的建设。群众文化通过组织群众活动, 将群众聚集在一起, 增强彼此间的交流, 加深彼此的了解, 培养共同的爱好, 有利于民众的团结互助, 以这种方式来推进公民道德的建设。发展多种方式的群众文化能够丰富人民大众的精神世界, 以高尚的文化来陶冶人民群众的情操, 养成正确的文化观念, 进而推动社会公民道德的建设。
(三) 拓展多元化的群众文化发展空间
群众文化不能拘泥于任何一个环境和方式, 而应该开展多种形式, 利用多种空间。如目前流行的企业文化、职工文化、校园文化、商业文化、老年文化、青少年文化等, 都是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 如果这些空间利用好了, 那么群众文化工作就能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以职工文化为例, 职工文化弘扬的是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 以“爱岗, 敬业, 争创一流, 艰苦奋斗, 勇于创新, 淡薄名利, 甘于奉献”引领职工。以“诚实劳动, 辛勤劳动, 创造劳动”引领社会时尚。在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上最大限度激发正能量。因此, 职工文化是提高职工素质乃至整个社会群体人的素质的摇篮。
(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营造群众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将群众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 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优秀内容融入到群众文化中, 提倡社会主义新风尚, 营造健康的、良好的文化建设氛围。依托群众生活, 发展群众文化。抵制低俗文化对群众文化的侵蚀, 因此国家要加强对群众文化建设的指引, 群众文化以群众为基础, 但是不能为了充数而将低俗的文化引进到群众文化建设中。大力发展群众文化的同时也要注意群众文化的质量。
小结
众文化在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是由文化和道德建设的内在关系所决定的。群众文化反映道德的建设, 推动道德建设的进步, 同时道德建设也为群众文化的建设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群众文化是大众的文化, 来源于大众, 服务与大众, 同时也教化着大众, 群众文化与大众密不可分。公民道德建设的目的是培养有素质的人民大众, 进而推进社会文明的建设。培养素质高的公民就离不开人民大众的参与, 也就是离不开群众文化的建设。建设高素质的人民大众就要建设高质量的群众文化。是群众文化与公民道德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结构, 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摘要: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 群众文化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发挥着教化民众的作用。群众文化是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 群众文化在道德建设中起着推动的作用。群众文化是文化中基础性的组成部分, 是人民大众在工作之余进行的各种陶冶情操的娱乐活动, 在道德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要大力促进群众文化, 实现道德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群众文化,公民道德建设,作用
参考文献
[1]梁伟玲.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J].社会科学家, 2008 (7) .
[2]贾小平.浅议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群众文化[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5) .
[3]金永良.试论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J].科技资讯, 2007 (7) .
[4]江棋元.关于群众文化的几点思考[J].期刊论文——魅力中国, 2009 (10) .
13.公民道德建设月总结 篇十三
总结
2015年3月是自治区第十四个“公民道德建设月”。xxxx以“增强法治意识、远离宗教极端”为主题,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以月促年,扎实有效地推进了公民道德建设,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根据机关工委统一部署,领导十分重视,结合本单位实际,及时召开了宣传动员大会,对本单位“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进行了深入宣传和详细部署,制定了工作计划,对工作及活动均作了安排,目的在于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使“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深入每个党员干部心中。通过宣传动员,党员干部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一致认为这项活动的开展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为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组织党员干部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学习和宣传,大家都在繁忙的工作间隙认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及有关党报、党刊的内容。通过学习,加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教育,提高在新形势下坚持“两个务必”,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自觉性。
三、开展“去极端化”大讨论活动。把“去极端化”宣传教育作为当前最突出、最紧迫的任务,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展开了积极热烈的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要坚决抵制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坚决抵制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渗透。
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结合xxxx工作,我局领导亲自带队到驻村干部组进行法制宣讲,并向被宣讲群众干部职工宣传2015年《库车县关于集中开展法制宣讲教育活动》会议精神,充分发挥“草根宣讲员”作用,在党员干部中形成良好的局面。
五、开展“雷锋精神”传承活动。三月是公民道德建设月,也是学雷锋月,我单位组织人员参加了“保护环境美化家园”学雷锋服务活动。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家园”学雷锋公益活动。通过分组分片区进行清理办公室院子、草丛里散落的塑料袋、烟头、矿泉水瓶等。虽然捡垃圾很脏很累,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通过开展公益大扫除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新时期的雷锋精神。
六、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利用“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契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习,加强道德建设,引导干部职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
通过公民道德建设活动的开展,使大家的思想觉悟及道德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爱岗敬业的精神大大增强,办事效率也有大的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都能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一起从基本道德规范做起,切实把基本道德规范作为社会生活遵守的基本准则,作为做人的基本准则,并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真正成为“四有”新人。
14.《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篇十四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总结过去道德建设成果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结合我局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标本兼治,普遍参与,重在建设”的工作思路,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教育和引导全局干部职工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干部职工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塑造国土干部的新形象。
二、总体目标
要用3至5年时间,着力培育一支具有爱国守法、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崇尚先进、追求卓越、文明礼貌、热情好客、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国土干部队伍;干部职工培训率达98%以上,使干部职工普遍接受一次道德教育,文明素质
有明显提高。
三、基本内容
(一)进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教育。
(二)进行“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守纪律”社会公德行为准则教育。
(三)进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职业道德行为准则教育。
(四)进行“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家庭美德行为准则教育。
(五)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五爱”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必须把这些基本要求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本,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
(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因此,要大力开展集体主义教育。
(七)进行为人民服务教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
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在新形势下,必须大张旗鼓地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
(八)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以“创建文明机关,当好人民公仆”活动,和“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提供优质服务、搞好行风建设”活动为内容的争先创优活动,国土部门要树立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以自身的模范行动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九)开展以“父母养育情、夫妻恩爱情、婆媳体贴情、兄弟手足情、邻里互助情”和“相识、相知、相容、相帮、相学”为内容的家庭“五情”、邻里“五相”活动,增强家庭亲情和邻里友情的意识,争做好儿媳、好儿女、好丈夫、好妻子、好父母、好公婆、好邻里,要用两至三年时间全局文明家庭达到70%以上。
(十)开展以“相信科学,反对迷信”为内容的移风移俗活动,大力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提高干部职工抵制各种封建迷信和伪科学能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方法措施
(一)充实完善规章制度,实施道德“规范”工程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它离不开严明的规章制度。我局要结合本职工作性质和特点,根据形式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道德行为规范。制定
《国土干部职业道德规范》,《机关接待文明用语和忌语》《文明家庭评选条件》等,使修订的各种公约、规范更便于操作和考核,更具导向性和约束力,把建章立制作为加强本单位思想、作风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措施,纳入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管理之中,发挥其对道德规范的保障作用。
(二)宣传树立先进典型,实施道德“示范”工程
树立道德楷模,加强示范引导,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今后要结合贯彻《纲要》,积宣传那些在国土战线默默奉献的普通干部职工。用这些来自身边的典型为干部群众树立形象、直观、易于理解接受的样板,激发人们“做人要做这样的人”的愿望,引导干部群众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从而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
五、加强领导,把道德建设抓实抓好
(一)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必须提高认识,把道德建设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放在突出位臵,下决心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抓起,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切实加强对道德建设的领导。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是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我局成立国土局公民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党组书记、局长陈冈同志任组长,其他党组领导李雪松、许兴志、蒋军、郑周同志任副组长,杨莉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局各科室队所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道德建设工作的全面贯彻落实。
老河口市国土资源局
15.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文明办 篇十五
关键词:公民,道德建设,思考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是凝聚、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2007年9月18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全国道德模范时强调指出,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 我们始终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为准确把握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现状, 分析当前的新变化、新问题, 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 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科学发展, 本文以湖南省衡阳市为考察点, 对衡阳市公民道德建设状况进行了调研, 从整体上来看, 衡阳市公民道德建设在继承中创新、在探索中前进、在巩固中提高, 呈现出健康向上、整体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一、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 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对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 必然形成自己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体系。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心环节, 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灵魂工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 坚持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公民道德建设成绩显著, 在全球信息化、现代化的今天, 对社会文明程度及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胡锦涛指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 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充分得到发扬,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 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 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 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 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 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 创造活动得到支持, 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 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 社会管理完善, 社会秩序良好,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就是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和谐社会的构建, 务必依靠每一个公民具备较高的文明素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就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抓手。
(三)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自己的特殊运行机制, 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人, 不仅是经济人, 而且是道德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与人的关系, 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都需要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去发挥调节作用。如追求个人正当利益, 重视个人价值, 讲求效率、平等竞争等观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起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公平、诚信等道德问题若不能随之深入人心, 必将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道德手段起着维系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作用。因此, 必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与协作、公平与效率、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 建立具有良好道德规范的经济秩序,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条件。
二、衡阳市公民道德建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 现状
近年来, 衡阳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 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为重点,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为抓手, 以群众性公民道德建设创建活动为载体, 公民道德教育深入人心, 系列创建活动高潮迭起, 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成开放, 城市文明程度大辐提升, 社会风尚明显好转。但是通过调查发现, 衡阳市公民道德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1、部分公民社会公德意识比较淡薄。
从对石鼓、珠晖两区10个居委会发放的《公民道德建设问卷调查表》来看, 一些市民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随地吐痰;随地抛撒、乱扔废弃物;乱泼污水、垃圾;随地大小便;在禁烟区抽烟;说脏话粗话;乱堆乱放杂物;不遵守交通规则;求神拜佛, 封建迷信;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
2、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
近年来, 在一些人中,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有所滋长。金钱至上、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等消极腐朽的思想观念, 在一部分人中存在。他们缺乏信念, 不讲奉献, 只求索取, 把政治看成是空的, 把理想看成是软的, 而把权力看成是硬的, 把钞票看成是实的, 所以要抛弃空的, 不谈软的, 抓住硬的, 捞到实的, 有的人甚至把理想和前途看成是“有利就想, 有钱就图”。一些人对真善美和假恶丑分辨不清, 对罪与非罪的界限分辨不明, 因而世俗的、丑陋的、感官的东西仍有市场, 而高尚的理想和人格常遭贬抑和嘲笑。一些人对高尚的精神总是持怀疑、猜忌的态度, 总觉得“世风日下, 人心不古”, “雷锋精神是一阵风, 三月里来四月里去”。
3、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
见利忘义的一个突出表现, 就是假冒伪劣, 坑蒙拐骗。一些单位和个人无视法律, 弄虚作假, 坑害群众。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以次充好, 以劣当优。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假医药品, 冒牌香烟、冒牌名酒、冒牌名优农副产品, 劣质家用电器、劣质化妆品、劣质生活日用品等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 使人民利益受到极大损害。“三乱”是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又一突出表现。一些地方和部门巧立名目, 违反规定擅自增设收费项目, 把职责规定的、自己应该干的业务变成收费项目。如违反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法规, 向中小学生乱收费: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 使农民不堪重负;在国道、省道上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等。
4、以权谋私、腐败现象现象存在。
一些国家机关和执法部门工作人员以权谋私现象严重。在开展正常的业务或公务活动时吃拿卡要, 专权刁难。有的人公开收受、索要礼物, 还有的人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为小团体和个人谋取私利的筹码, 还有的人为自己要名位、要待遇, 甚至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腐败分子虽然只有极少数, 但影响极坏, 它败坏了党和社会风气, 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此外, 愚昧落后、封建迷信、歪理邪说危害严重, 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我们应该看到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不仅会影响公民道德建设的成效, 而且会危及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必须引起全党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 原因分析
当前的公民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转型期“综合症”, 也就是社会转型时期所引发的各种社会病。
转型时期的特点是新旧体制交错并存但又都处于不完整状态, 旧体制还没有完全退出舞台, 新体制羽毛未丰, 这样就造成许多漏洞、空隙和矛盾, 给各种不正之风和犯罪行为以可乘之机, 因而腐败现象滋生, 犯罪活动增加, 历史沉渣泛起。
2、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的影响。
市场似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 它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 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有力杠杆, 也是促使人们观念发生积极变化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 它的强烈的利益驱动机制又容易剌激人们对私利的追求, 它的主体多元特征容易助长个人主义倾向。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必然会助长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
3、城市基础设施不够齐全。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衡阳市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 城市建设和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在硬件上, 城市功能不够完善, 市政、环卫设施陈旧, 部分路面、人行道破损严重, 下水道、化粪池污水外溢问题突出, 部分街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通道尚未分离, 部分路段路况复杂;城市公厕偏少, 且分布不合理, 缺少指示路牌, 严重影响公民生产生活。
4、城市管理、服务不够到位。
肩挑小贩沿街叫卖、店铺占道经营、各类小广告到处张贴比较普遍, 酒吧、网吧违规经营现象依然存在, 甚至发生违法案件, 有的商家店铺仍不断造成“白色污染”。
5、社区建设相对滞后。
公民道德文明社区建设力度不够大, 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教育未能发挥应有积极作用。从走访调查的10个社区来看, 除少数示范社区 (如苏眼井社区、金山社区) 外, 绝大多数社区和村部都存在宣传阵地、文化设施落后, 图书室、电教室、活动室和宣传栏、阅报栏等“三室两栏”不齐全、不规范。
6、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一些地方、部门、单位未能制定出对公民道德建设工作的考评办法, 没有建立公民道德建设工作的考评机制, 建立了考评机制的部门和单位, 其考评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少数地方和部门在提拔和使用干部上侧重于看经济方面的政绩, 与公民道德建设的成效挂钩不紧;少数文明县城 (城市、城区) 、文明社区 (小区) 、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创建缺乏恒心, 做表面文章, 在评比突击上下功夫, 忽视基础性工作, 重评时、轻平时的现象较为突出。
三、加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邓小平曾指出, “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 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 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 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能胜利。”因此,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 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为进一步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工作开辟新局面, 取得新成效, 特提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或对策建议。
(一) 以人为本, 努力提高公民文明素质
深化公民文明素质教育, 以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教育为核心, 对公民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 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 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广泛开展“文明从我做起”、“告别不文明行为”、“志愿者服务行动”、“道德新风与你同行”等主题活动, 开展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 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公民文明公约。充分利用公民文明学校等教育阵地、公益广告牌、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的功能作用, 搞好宣传教育, 在全社会营造昂扬向上的氛围。抓好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建立和形成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 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相统一的青少年教育格局。下大力气抓好外来人口的道德教育、健康教育、法制教育。
(二) 突出重点, 加大创建工作力度
在综合整治城市环境上下功夫, 认真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环境配套与后续管理问题, 加强市区主要道路两侧建筑立面的保洁和美化, 加快城市亮化工程建设步伐, 下力气解决乱贴乱画广告问题, 全面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在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上下功夫, 重点治理机动车尾气排放、街头烧烤、建筑施工运输滴、撒、漏、扬尘及噪音污染, 加强湘江、蒸水和衡阳中心市区内沟河污水治理, 在市区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并筹建垃圾分拣中心, 消灭“白色污染”, 保护并扩建城市公共绿地。在严肃整治治安秩序、交通秩序、旅游秩序、市场秩序上下功夫, 切实解决车辆占道抢行、乱停乱靠和行人乱穿马路等违章行为, 强化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旅游景点、组织机构的管理, 严管重罚市场暴市、游摊浮贩、非法占道经营, 规范管理出版物市场和公共娱乐场所, 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社会丑恶现象。
(三) 夯实基础, 加快城市社区道德建设步伐
坚持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 构筑城市社区格局。完善社区服务, 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发展社区文化, 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加强社区教育, 建立面向社会的教育格局;整治社区治安, 打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改善社区环境, 建设优美舒适的生活空间;开展社区互助, 形成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全完善社区管理体系, 加强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文明社区竞赛活动和社区广场文化节活动, 在社区全面开展民族精神教育, 深化道德、科教、文体、法律、卫生“五进社区”活动, 进一步建立文明社区创建工作长效管理和日常管理机制。
(四) 深化其他群众性道德文明创建活动
一是深入开展文明县城 (城市、城区) 创建活动, 抓好文明教育, 提高公民素质;抓好环境卫生, 美化市容市貌;抓好社区创建, 营造和谐环境。二是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充分挖掘文明单位的资源优势, 组织协调文明单位广泛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活动, 创建服务名牌,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是深化文明单位与特困家庭结对济困的活动, 确保各级文明单位进一步奉献社会, 造福困难群众, 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四是深入开展军警民共建活动, 推动军地双方互办实事, 组织协调军地双方共同开展主题鲜明、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增进军政军民团结, 丰富军民创建活动内涵, 为巩固创建成果奠定基础。
(五) 着眼长远, 建立公民道德创建的长效机制
建立目标责任制和监督检查制度, 坚持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 市文明委统筹规划, 市委文明办组织协调、分类指导, 各相关部门、行业具体组织实施, 工、青、妇、科协等群团组织密切配合, 各城区狠抓落实, 城乡联动, 军警民共建的工作机制。坚持依法治市, 强化对创建工作的检查指导。
总之, 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既要靠教育, 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 综合运用各种手段, 扶正祛邪, 扬善惩恶, 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Z].2001.
[2]、廖良初.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历程与启示[J].湖南社会科学, 2010 (6) .
[3]、吴双墩.我国60年公民道德建设的流变与思考[J].学习与实践, 2009 (10) .
16.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文明办 篇十六
一、自建:提升学生民主与法治意识
檀传宝教授指出:“公民教育在内容维度上必须展示民主与法治的精髓和实质,以培养现代公民的民主法治精神。”学校通过自主创建社团这样一个实践过程,使学生自发地了解,什么是民主,什么是法治,体验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民主与法治意识。
1.组建新社团
学生社团的建立首先基于学生个体的内在需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社团章程和管理条例》(后简称《章程》)中明确规定:社团是学生自发或自觉地凭借为实现成员的共同意愿、兴趣爱好和各自特长,在学校团委或其他相关部门的引导下,按照社团章程开展活动而组织建立起来的学生群体。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成为社团接纳成员、开展活动的纽带。
当然这样的意愿也并非是毫无约束的,必须遵循集团的社团章程。根据《章程》第三章有关社团成立方面的规定,凡我校在籍在读学生均可发起成立学生社团,但发起人应有10名以上,其中主要发起人不少于3人。这条规定本意就是强调团体意志而非个人意志,要让个人的意愿在群体意愿中得到体现。
因此,每个新的学生社团都必须严格完成申报审批程序,进行社员招募和理事会选举。其中有一个程序缺失或有问题,社团便不能成立。学生们想要创建一个心目中的新社团,首先必须自发学习《章程》,了解《章程》中有关社团建立的条款,然后团结其他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策划申报材料,实践人人都能创建学生社团的权利。
2.自愿加入或退出已有社团
由于初中学生在校只有短短三年时间,这给保持社团组织的稳定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同时,社员的更替也会不断给社团输入新鲜的血液。社团一年一度的招新是社团建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关乎其兴衰的重要活动,关系到社团是否可持续发展和不断壮大,同时也影响着全校的社团文化氛围。十三中教育集团所有的社团都会在每年9月针对全体初一新生进行招新活动。《章程》第八条规定:凡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在籍的学生,承认并遵循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社团章程,不分民族、性别、年龄和宗教信仰,均可自由加入某个社团。学生加入社团,必须向该社团提交书面申请,经审查并征得同意,方可吸收为该社团的正式会员,一名学生在一个学年内只能参加一个社团。同样,学生也可自愿退出社团,但必须要遵循《章程》的规定。
《章程》第十七条规定:各社团每学期公开招募社员一次,招募时间(原则上为开学前三周)、地点等由校团委确定后通知各社团,各社团需制定详细招募社员方案报校团委审定后实施。各社团需在公开招募社员的前一周,在指定位置张贴醒目的招募广告,招募广告需经校团委审定通过后方可张贴。各社团招募的社员需认真填写《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社团成员登记表》,交校团委注册后,由各社团负责存档;社团正式成员名单在校园网上公示,并及时告知班主任。
二、自治:让孩子充分享有权利的同时感受责任的重要
远大理想的孕育、高尚情操的萌生、良好习惯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的亲身实践。让学生自主管理社团,实现社团管理的“自治”是让孩子们提前体验民主社会,增强权利与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社团实行民主管理,成员共同讨论并确定共同遵守的规则,不仅让孩子们享受了自主管理社团事务的权利,又增强了他们对规则的认同感和执行的自觉性,有利于体验认识规则的价值,从而培养他们遵守公共生活规则的责任意识。
1.各社团严格按照集团章程和各社团自己的章程对社团进行规范管理,突出民主议事规则
这是一个原则性的要求,学校或教师不能以学生能力不够等任何理由去肆意干涉社团的管理与运作。鉴于中学生还是未成年人,对社团管理欠缺经验等因素,教师可以作为管理顾问,在学生提出问题或遇到困境的时候给予帮助。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学生才是社团真正的管理者和主体。学生群体自主制定《社团章程》,自主管理社团。
学生社团都是由学生申请、在团委批准和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社团的运作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管理权,引导学生选择伙伴形成团队,选定社团的发展目标,自主分析现状,自主分析原因,自主制定对策,自主组织实施,自主评价总结。通过社团活动课的开展,使每位学生有机会在社团中锻炼自己,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位置。
2.搞好社团负责人的民主选拔和进行民主素质的培养
社团负责人由全体成员民主选举,不得由教师或领导指派。整个选举过程要严格按照《章程》规定的流程进行。社团的领导者实行民主选举,培养了学生平等、竞争意识,增强了学生的耐挫折能力;社团实行民主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权利与责任意识。学生社团成立和活动的开展,为更多普通的同学提供了直接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实践机会,大大提高他们民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
社团成员大多来自初一、初二年级,通过宣传大会招聘新社员,社团的负责人由社团成员推选产生,社团活动由学生做主,不受指导老师约束,按照学生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开展活动。事实证明,初中学生有能力管好社团、管好自己。
三、自评:让学生学会自律和自我监督
社团自行设计内部评价机制,做到每次活动有签到、有记录、有计划、有考核。每月召开社长例会,协调了解各社团活动课的开展情况。每学期根据社团过程管理、作品展示、活动成果体现等对社团活动课进行考评,一方面对自主参与各项活动的频率和质量进行量化统计,另一方面测评社员的发展轨迹。通过这一过程性的评价机制,不仅激励了全社团的活动热情,而且使每一个社员都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我发展的方向,为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各社团每学期末组织全体社员召开“社团之星”评比大会,由候选人发表2-5分钟的自我介绍后,全体社团成员及指导老师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投票选举,当场唱票。每个社团每学期原则上评出2名“社团之星”,并在校园网上进行公示,接受监督,最后由学校团委审核通过并记入学生档案。评选主要考虑参加社团活动出勤率高,积极主动,愿意为社团自愿服务,且坚持一个学期以上社团活动的成员。“社团之星”纳入学校初三保送生加分项目之一。
自律是公民道德的重要内容,通过自我评价体系的完善,使社团成员能自我监督、自我评判,在考核、评优、表彰或批评、处罚等过程中,真正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作者单位: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丰潭中学
浙江杭州 310013)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文明办】推荐阅读:
金安苑学校小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10-23
公民思想道德修养07-23
小公民道德建设12-12
公民道德建设教育总结08-04
公民道德建设基本规范09-04
公民道德建设工作总结08-14
社区举办公民道德建设日简报07-23
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领导小组09-23
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体会07-18
2022 年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计划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