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别样的作文课记叙文

2024-06-09

记一次别样的作文课记叙文(共15篇)(共15篇)

1.记一次别样的作文课记叙文 篇一

“快来呀,王昱博,最新魔术开始了!”我赶紧踩着我的风火轮飞驰到现场。

一个透明的奶瓶盖,一个银色的杯垫,底部上下两面都像敷着黑色的面膜。“你是不是在赶潮流啊?”我捂着嘴巴笑嘻嘻地问道。白花花的一元硬币和金灿灿的五角硬币登场了。它们紧张地握着手,问:“兄弟,你紧张吗?反正我已经紧张到想我亲爱的妈妈了。”

只要把五角硬币穿越到奶瓶盖里面就算成功。魔术开始了,杨老师迈着紧张的脚步走上魔术台,一边走着一边似乎想:我可是鼎鼎有名的杨魔术师呀,这次表演一定要成功的!道具们正在开会:“兄弟姐妹们,这次我们一定要成功!成功了,杨老师会很开心,会收获鲜花和掌声;失败了,她会很失落,很丢人,名气也会毁掉。”

走上魔术台,杨老师先拿出杯垫,接着拿出五角硬币和一元硬币,在灯光的聚照下显得闪闪发光。她再拿出奶瓶盖,从左到右180度展示观众看。然后,她把一元硬币小心翼翼地放入杯垫中,接着用奶瓶盖盖住一元硬币,左手举起杯垫。此时,观众都把目光聚集在杯垫上,杨老师趁其不备,用右手放在五角硬币上,随后拖到桌边。右手放到奶瓶盖子上面,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杨老师屏息凝视,好像心想: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成功!“砰”的一声,五角硬币奇迹般地穿越到杯垫里。她的心情终于平静了,像刚刮过十级台风。

观众们有的离凳子十万八千里,好像凳子上长了针一样;有的把手托住下巴,生怕下巴掉了下来;有的睁大眼睛,觉得不可思议……

而这一切秘密尽在叶张程的双眼里,他走上魔术台,胸有成竹地说:“其实一元下面还藏着五角硬币。怎么掉下来的?是利用杯垫上的机关,往上一按,两枚硬币就弹了上来,就好像五角硬币掉下去,并趁机拿掉手上的五角硬币。”

哎呀,杨魔术师的魔术又被揭穿了,她的心都碎了,如一盆水泼上去,透心凉啊!

2.记一次别样的作文课记叙文 篇二

这一次,一位女同学的一封信却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她在信中这样写道:

老师,你好!

我是鼓了很大的勇气给你写这封信的,我一直把你当作我的大姐姐,因为我没有姐姐。我是一个农村来的女孩,想当初千难万难地经过了中考苦战,才考上这所重点高中,父母高兴,我也充满了七彩的理想。然而现实却给了我沉重的打击,在这所学校里,我并不出色,甚至在班上,我也成绩平平,一次次的努力,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失败,我心中的许多压力已经转化为无数的自卑,甚至自卑得想自杀。但我知道,我不能!

我是我父母唯一的期望,我是我全家人唯一的精神支柱!一想到这里,我就苦不堪言。我和我的妹妹,只相差两岁,但因为我的成绩比她好些,贫困无力的父母决然地让她辍学,在家务农。这几年,农村的经济真差,老实巴交的父母没日没夜地在几亩地里刨食,换来的却还是入不敷出,可怜的小弟弟今年才上小学六年级,上次放月假回家,父母无奈地对我说,可能弟弟下半年也不能再上学了。

拿着父母节衣缩食的血汗钱,我来到了学校,可是,我已无法安心学习了!眼前晃动的总是父母无奈的脸、妹妹幽怨的神情、小弟弟渴望的双眼,全家人为了我,竟然变成这样!

可是,我目前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在班上三十多名,能考上理想中的大学吗?要是考不上,我真是千古罪人啊!

老师,我没有办法,压力快把我埋没了,我快出不出气儿了,救救我吧!

看完这封信,泪水在我眼眶里打转,我心堵得发慌。面对这样一个束手无策的女孩儿,我觉得自己应该帮她,但又觉得几句轻描淡写的话怎能减轻她的痛苦?何况,她忍受的是成年人的痛苦,不再是花季少女浪漫的困惑。

为人师表十几年,也做过不少学生的思想工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这一次我的心因她而揪紧了,我在思考该如何批改这次周记。

带着这个问题,我一个人静静地在校园里散步,碰到刚从大学分来的陈老师。因为教同一个班,又是校友,就慢慢地谈了起来,且谈得很投机。他显得快乐自信,我了解到他贫困的家境,重要的是,他才参加工作,就负担起他正在读高中小弟的全部费用。我问他,你不觉得有很大压力吗?你不痛苦吗?和同龄人比,你是不是会觉得缺少很多东西?

没想到他的回答却让我震动:

“不因为羡慕别人胸前的鲜花,而枯萎了自己脚下的小草,只要活在世上,就别枯萎了脚下的梦!”

他还告诉了我另外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个男孩,生活在房县山区,初中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不会做什么,连饭有时也做不熟,什么事都要靠他做,经济来源当然是为零,他没有退缩,一边积极筹款,一边用心读书,毅然念完了高中,考上了大学。大学开始,没有庆贺的鞭炮声,只有更为艰难的求债之路,凭着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他念完了大学,现在他已是一名教师,用两年的时间还完所有债务,还把老母亲接来,同妻子儿女一同生活,他们很快乐,并感到满足而幸福。

听完了陈老师的故事,我醍醐灌顶。谢过了陈老师我,快步走向教室,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当我把这些故事和那些话告诉我的学生时,我发现她已泣不成声。最后她抬起满是泪水的双眼,那眼里已没有了恐惧、自卑和巨大的压力,只有坚强自信,她朗声地告诉我:

老师,我懂了,理想的翅膀不能断,面对困境,我不会放弃自己飞翔的梦想,不因为羡慕别人胸前的鲜花,而枯萎了自己脚下的小草,枯萎了脚下的梦!我要为含辛茹苦的双亲,为至亲至爱,为牺牲自己一切的弟弟和妹妹好好奋斗!环境不由我决定,但我可以去战胜困境,从困境中崛起!

3.记一次成功的经历记叙文 篇三

人的一生有成功也有失败,人总有失败,每个人也不例外,就像我,有一次我也失败了!(不过后来成功了)

那是一个夏天,爸爸给我姐姐一人买了一台制作雪糕的雪糕机,让我们比赛,说这是少年宫老师说的,在三个小时内做出三盒最好吃的雪糕,爸爸说:现在给你们半个小时去买材料。好!我们说。

半个小时过去了,我和姐姐都买了各种各样的材料,比赛开始了,我按照说明书上说的样,不知道姐姐做的怎样?我先把冰块放到搅拌机里,搅拌几下,再放两勺盐,然后加几种糖果,再搅拌就好了,我一吃,啊!好咸,看来我的改进改进。

这次我加了碗冰,半勺盐,多加了几种糖果,然后又使劲的搅拌了几下,一吃不咸了,但是好甜哦!我想我该怎么办呢?对了!老师说过不会的可以问老师或同学、家长,我就去问爸爸。

我走到爸爸房间看到爸爸也在教姐姐,我便虚心听了起来,哦!原来姐姐开始也和我一样是按照说明书的,好!好!我终于知道了雪精是怎么做的.了,可爸爸竟然不告诉我,不过我却知道雪糕怎么做,划算!划算!

知道了雪糕怎么做后,我便回到了我的房间做了起来,先加四碗冰,放进搅拌机里搅拌了二十圈,再加上一瓶营养快线,然后再加半勺盐,又加上几种糖果,最后搅拌十多圈后加上一碗小东西,就是小布丁融化后的水倒进去,再搅拌三圈,就好了,我一吃好好吃啊!于是我就按照刚才的方法又做了两份,我做完了,给爸爸说,爸爸品尝后说:陈一灵是冠军,好!我说。

4.记一次辩论会记叙文 篇四

主持人--郑老师,登上崭新的讲台,清了清嗓子,说:“有请双方各派一位代表上场。”只见陈书妍和沈宇宁大步流星地登上讲台。

陈书妍说:“我认为开卷有益,因为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我认为开卷有益。”

话音刚落,沈宇宁便反驳说:“开卷未必有益,如果看的是武侠书呢?那样只学会打打杀杀,又有什么好处?”

陈书妍说:“武侠书也有一定的好处,我们只学习好处不就行了?再说了知识是人们智慧的结晶。”

沈宇宁不服气地说:"小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不知道那些该看那些不该看,这样反而有害,还会使人由此走上犯罪道路的。”

陈书妍说:“小孩子是有好奇心,但我们可以教导他,那些可以看那些不可以看。”

沈宇宁无话可说。

老师宣布陈书妍获胜。

5.记一次别样的作文课记叙文 篇五

随着一阵颠簸,巨大的轰鸣声消失了,我来到中国的西南端。没有令人不适的高原反应,取代的是我振奋的心灵。

在云南,随处可见直插云端的山峦和连绵起伏的小山丘以及触手可得的云朵。

穿过索道,踏上这一片雪地时,心情恐怕已不能用震惊来形容。面前的云雾缭绕与雪山的颜色融为一体,炙热的太阳也掩盖不了这样的美,仿佛傲游天际,旷达的心灵正接受着异域圣洁的洗礼。即使需要吸氧维持也阻挡不了探寻的脚步。往上前进,每一步都要大口喘气,但依旧不停下,去寻找心中的香格里拉,湿润的空气中泛着点点幽香,时而伴随着牦牛的叫声,没想到啊!平时都是高楼大厦,压力、噪音充斥着生活,现在也来到了世外桃源。在这一片净土上,灵_魂仿佛得到了洗礼,回归最初的状态,内心的阴霾,一扫而过。

大自然的力量是强大的,它缔造了万物万态。何曾想美的这样勾魂摄魄!

正所谓七彩云南,苍山洱海。洱海不是海,虽然名中带“海”,但其实是一个超级大湖。幽深的墨绿色的湖水和天上低空的云朵相映,旁边几座小山丘。没有多余的东西。此时,背靠苍山,面朝洱海,一人一茶,足矣。去领略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的韵味。

沿途走过,看到各式各样少数名族的传统服饰,迎着夕阳,赶着一群羊想远去的,在田地里嬉笑的儿童,回荡在空气中的歌声……

这样的风景,别样的韵味,不同于江南的静谧静谧,不同于东北的庄严,而是一种力量,震撼心灵的力量,在这里,远离都市中一切烦忧,回归原始的状态。

6.记一次别样的作文课记叙文 篇六

为了提高研修质量, 更好地体现研修活动自上而下的特点, 更加有效地激活全区老师自主研修的动力, 温州市瓯海区教师发展中心推出了项目研修的研修方式。针对全区所有学科, 凡是符合要求的骨干教师都可以以团体的形式申报研修项目, 通过审核成为区级研修项目。散文教学因其多元、丰富、自由的特性一直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文体, 而如何把“散文”上得像“散文”, 一直成为困扰老师们的问题。瓯海区处于城市的边缘地带, 大多数学生的家庭以及生活环境相对于城市的孩子文化底蕴薄弱, 对散文这一情感丰富个性鲜明的文体的解读与品悟“先天土壤”不够肥沃, 因此探究散文教学内在的特质与规律成为我们研修的“关键事件”之一。2011年1月郭溪中学语文组组长陈辉辉老师申报了“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项目研修方案, 通过审批, 并得以实施。

二、研修流程

1.撰写、修改方案。研修方案的撰写与修改是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 全组老师共同参与完成的, 当然也有研训员的引领帮助。最终, 确定了以下研修目标:由散文文体特征与学生学情, 探索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学理依据;由磨课过程, 探索确定散文教学内容的基本路经;由研修过程, 探索项目研修的实践意义与改进措施。经过反复修订的方案, 经过论证, 得到批准。

2.组内磨课、专家引领磨课。在反复磨课的过程中, 确定特定篇目散文合适的教学内容。

3.活动展示:第一环节, 介绍活动背景以及研修主题;第二环节, 课堂展示《吆喝》;第三环节, 专家围绕主题评课;第四环节参加活动老师围绕《吆喝》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研修主题相互提问、答疑;第五环节, 研训员活动总结。

4.撰写活动反思。活动策划者撰写活动反思、上课老师撰写上课反思、参加活动老师撰写参加活动反思。

此次项目研修实现了同伴互助。从主题的确定到研修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实现了语文组内老师的互帮互助, 将个人的才智与团队的集体智慧紧密地结合起来, 提升了研修质量。其次, 实现了由下而上的自主研修。教研员只是起着引领与点播的作用, 对活动主题进行了细化与分析, 原先老师们对散文内容的选择的学理分析并不明确, 我要求从文体与学情两方面进行综合选择。其他事项都是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 在全体组员的努力下去实践、改进。

三、磨课实录

(一) 第一次集体磨课

在第一次组内教学展示中, 上课老师选择了如下教学内容:感受老北京城吆喝语言的生动, 通过吆喝体会老北京城特有的民俗风味。

然而, 开完课后老师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有老师问:“为什么散文教学要确定这样的教学内容而不确定其他内容呢?我们的依据是什么?”“这篇散文教学为什么要把内容选择在感受语言和体验民俗?”“既然是散文教学, 那么应该结合这篇文章的文本特性进行分析, 看看能否寻找到我们所确定的教学内容的合理依据。”

因此, 在整个评课过程中, 组内就《吆喝》进行了文本特征的分析。

有老师说:“吆喝是一篇散文, 散文的形式自由、写法灵活, 重在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 具有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那么, 散文该教什么?自然是文中的情感!因此《吆喝》的教学内容就不应该仅仅针对《吆喝》本身, 而应该是《吆喝》中所透露出来弥漫全文的情感。”

有老师补充道:“深一层讲, 这不仅是一篇散文, 还是一篇萧乾的散文, 萧乾是“京派”的代表人物, 那么深情、平和、宽容的京味语言当然应该作为这篇文章的教学内容。”

最后, 教研组长总结说:“这是一篇关于老北京民俗的散文。显然, 民俗文化也应该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二) 第二次集体磨课

经过一番梳理, 按照组里提出的思路和改进意见, 上课老师开始了第二次备课、磨课过程。磨了三节课, 教研组老师又再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 教学设计就这样定型下来。

正当他们觉得万事俱备, 已经可以对这堂课进行公开展示时, 我来到学校, 在听完课之后的评课中, 提出了一个疑问:“学生的兴趣点是什么, 学生希望老师教什么, 学生在课前哪些方面存在疑惑?”

上课老师回答:“课前做过调查,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吆喝本身, 尤其对老北京吆喝语气语调感兴趣。”

显然, 这个回答是苍白无力的, 尽管组里在磨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过调查, 但是学情分析却是薄弱的。《吆喝》中的审美情趣与学生的情感体验之间可能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 尽管离展示课只剩一星期的时间, 他们还是抓紧时间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题目有以下五点:

1. 阅读《吆喝》这篇文章, 你知道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能体会出作者在字里行间传达的情感吗?2.请写出你对文章的理解。3.你对这篇文章最感兴趣的内容是哪些?请用简洁的语言罗列出来。4.《吆喝》这篇散文, 你认为哪些方面不用老师教, 你自己可以解决。5.你在这篇文章阅读过程中有哪些疑惑或困难需要老师帮助解决, 可在语言、内容、情感等方面分条陈述。

经过对第一、二小题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 可以发现郭溪中学八年级学生对《吆喝》这篇文章基本上可以做到自读, 也能较为准确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并能体会出作者对昔日北京城民俗风情的喜爱之情, 很显然, 这一部分不应该成为《吆喝》教学内容的核心。

通过第四小题的调查, 基本摒除了在课堂上过多涉及词语教学、内容概括、结构梳理。在对第三、五两道问题的分析中, 我们发现, 学生的兴趣点和感到难以理解的内容基本集中在对吆喝浓郁的北京味儿、语气语调、吆喝人生活情感、作者情感态度等上面。上述调查, 为进一步分析散文文本体式, 寻找《吆喝》这篇散文的教学落脚点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通过文本体式分析所确定下来的教学内容———“《吆喝》一文所体现出的作者对民俗文化的情感”, 和通过学情分析所明确的教学内容———作者对“吆喝”“吆喝人”“吆喝人生活”逐渐消失的惋惜之情, 这两个落脚点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由此确定了教学的主要内容。

四、活动反思

(一) 关于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

1. 要抓住散文文体特征的本质进行解读

(1) 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达和表达方式

品味语言应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对《吆喝》来说, 萧乾是“京派”的代表人物, 那么深情、平和、宽容的京味语言当然应该作为这篇文章的教学内容。正如梁实秋先生的一句话“要是没有大冰糖葫芦, 那还是北京吗”, 我们可以引申开来, “要是不教这样带有浓厚北京方言特色的语言, 那还是在教萧乾的散文吗?”

(2) 作者独特的所见所闻及其个性化的描叙对象

散文中的描叙对象绝对不是自然社会中的客观对象。如《吆喝》, 萧乾心中老北京的声声吆喝以及发出吆喝声的老北京的人儿, 尤其是响彻作者童年的卖“蛤蟆骨朵儿”的吆喝, 就成了个性独具的, 不可替代的、意蕴深长的描叙对象。

(3) 作者的所思所想以及独特的情感认知

《吆喝》的教学内容就不应该仅仅针对《吆喝》本身, 而应该是《吆喝》中所透露出来弥漫全文的情感。而作者萧乾在文中想通过吆喝表达什么情感, 成为突破这篇文章的关键点。

(4)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散文区别对待。

抒情散文《吆喝》可以确定这样的教学内容, 而不是那样的教学内容, 那么叙事散文、记人散文的教学内容是否存在区别呢?

2. 要灵活科学地正视学情

(1) 教学生真正要学的内容。本课例在确定教学内容之前对学生进行了调查, 尤其是学生提出了诸如这样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多此起彼伏的吆喝?作者在文章中蕴藏了怎样的情感?文章将吆喝说成是声乐的艺术, 对此该怎样理解?“刮风下雨”、“没个不停”写出了街头叫卖人怎样的生活状况?“每一出乐器, 各代表一种行当, 而坐在家里的主妇一听, 就准知道街上过的是什么商贩”, 这句中的“准”字体现了北京吆喝的什么特点?在归纳提炼之后基本与基于文体的教学内容相吻合。但是如果不吻合我们就应该及时梳理归纳, 从而真正实现从学情出发。另外不可忽略的是:及时归纳上课时动态生成的教学内容。

7.记一次秋游的作文 篇七

“我们还活着!我们还活着!”叶尔文竟然激动地大喊起来,我们也和叶尔文一样庆幸刚才在山道的岔路口做出的正确选择。

今天,学校带我们到将军山景区秋游。班主任一声“解散”,我便按事先分组,和陶建宇、周天昊、张哲、叶尔文一起走。大家都是男生,准确地说都是身强体壮的男生,为显摆身体的壮实,便开始了爬山攀岩。攀到一半,碰见了一群人正往下走,说上面啥都没有。我们便折了回来。刚好碰到了另外两个女生;她们说想爬山,于是又和她们一起登上山路。登上了一个小平台,稍事休息,我们决定沿一条没有被完全开发的小道前行。

小道很曲折。周围全都是深绿的植被。高高低低,枝叶全都伸到了小道上。小道的路面若隐若现,如草蛇灰线,很是神秘。起先,路很平坦,大家都有说有笑的。张哲和叶尔文有时还装神弄鬼,突然尖叫:“啊!救命啊!”可渐渐地,大家都认真起来了。因为路越来越陡,越来越难走,稍稍不注意,就会滑跤或被树枝刮破手脚。

小路时高时低,时平时陡。渐渐地,我们感到有些迷茫,不知小路通向何方。周围静悄悄的,偶尔才能听到几声虫鸣,还有就是我们脚下枯叶发出的沙沙声。

光线越来越幽暗。不过最让我担心的不是山路陡峭,而是在茂密的草木丛中,万一碰到蛇、蜈蚣、蜘蛛之类的不速之客,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对付。一阵山风刮过,微微出汗的身子不禁打了一个寒战。伴随着沙沙的树叶声,我的眼前浮现出了一幕幕惊悚电影中的场景。

艰难地行进了一段时间后,我们来到了一个岔路口,张哲和叶尔文要走左边的路,而周天昊和陶建宇则坚持要走右边。他们的目光都落在了我的身上。我思考了一下,觉得左边的路可能越走越远,而右边的路偏向下山的方向,应该可以回去。经过了一番热烈的争论,大家一起选择走右边。

渐渐地,路平坦了起来,光线也有些亮了。再往前猫着腰走了一段路(枝叶实在太密),偶尔能够听到人声。我们加快了脚步,甚至小跑起来。光线越来越亮,人声越来越响。啊,我们看到老师和同学了!叶尔文不由得大喊起来:“我们还活着!我们还活着!”犹如绝处逢生。

8.记一次温暖的时刻作文 篇八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记一次温暖的时刻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记一次温暖的时刻作文1

在人生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去细细地体会,在这些时刻中,最让俊以忘记的是温暖的时刻,它体现出人间的温暖。并告诉我们人生中的一些道理,因此它们能让人终生难忘。

在一个星期日,下了一上午的雨,到了下午终于雨过天晴。我穿上新买的新衣服到街上散步。年久生修的路面坑坑洼洼的,积了很多水。我哼着歌漫步着,街边的小树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让人觉得焕然一新。雨后湛蓝如镜的`天空,以及清爽新鲜的空气让人的心情不由地愉悦起来。

马路上繁忙的交通故,这时一辆黑色的摩托车飞快地从我身边擦过去。“哗”的一声,飞溅而起的污水无情地向我出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我还没反应过来,身上便发现了这斑斑点点的泥水,我的好心情也承受之一扫而光。我不由地在心中暗暗地抱怨。

正当我转身准备回家时,一辆小车出现在我眼前,我立即反应过来,赶忙向旁边躲,免得我的新衣服又“雪上加霜”。就在我逃离的那一刻,车主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放慢了速度,在我身边缓缓驶过。透过车窗,我模糊地看见车主似乎露出温和的笑脸。

因为他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温暖的时刻。

记一次温暖的时刻作文2

小时候,我很喜欢下雨,喜欢站在雨中欣赏那明彻的精灵在天地间跃出的轻盈舞蹈。但我从不会因此而着凉,因为每每这时,我的头顶,总会出现一片由妈妈撑起的无雨的天空

可这片天空,似乎罩不住妈妈的身躯,记忆中的雨天,她总是拖着一半湿一半干的身子陪我到家。

又是一个雨天,我陪爸爸买东西,雨点嘀嗒嘀嗒地打在伞上。一阵风夹着雨丝扑来,身旁的爸爸打了个明显的冷颤。回头一看,爸爸的左肩,赫然被一片灰色所笼罩,如珠的雨点串成一条又一条的雨链,泻在爸爸的肩头。

而我,依旧置身于一片无雨的天空下

我提醒他:“老爸,伞打歪了!”

“谁说歪了”爸爸不承认。

“就是歪了!”

“没歪!”

爸爸固执地说着,可我依旧盯着那倾斜的伞柄,心中热热的,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妈妈在下雨天接我回家后,总是半干半湿的了。

虽然寒风依然夹着着雨点在吹,但暧意缭绕于心头的我此时却仿佛置身于五月的阳光下。

9.记一次别样的作文课记叙文 篇九

面对这种情况, 笔者时常陷入沉思:怎样才能使学生放下玩游戏的想法, 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呢?曾经, 试图删除学生机中的所有游戏, 但是正所谓“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学生会利用U盘等一些存储工具从外面拷贝他们喜欢的游戏到学生机上 (平时没给学生机接上互连网) , 有时甚至把自己电脑中的游戏, 通过机房局域网共享给其他同学。也曾试图用比较巧妙的引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虽然开始时看到了点成效, 但是当部分学生在完成所布置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又不知如何是好时, 就又会退却, 打起了游戏的主意。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 得来全不费工夫”, 在笔者为此感到很苦恼的时候, 一个偶然的机会来了。

一、情景再现

那天, 像往常一样, 学生安静地来到电脑房, 悄悄地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突然, 笔者听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声音。

学生:老师, 给我们玩游戏吧。

然后, 班上像炸开锅一样, 更多调皮的学生跟着起哄。

这种情况以前也遇到过, 当然被笔者“无情地”拒绝了, 这种“混乱”的局面似乎只有“镇压”才能见效果, 可当再次听到这个“请求”时, 就会心头一热, “镇压”, 多么消极的一个动作, 在孩子们尚处在青春叛逆的时候, 这种强硬的做法势必要适得其反。一个想法油然而生:既然同学们觉得玩游戏是“福”, 那就应该深究其“福”, 而不是夺走其“福”, 与其让学生偷偷摸摸地玩游戏, 不如让学生大大方方地玩。游戏中也有许多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 从游戏的制作方面来讲, 包括动画的效果制作, 色彩的调配制作等, 用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来引发他们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 这未尝不是一种有效的做法。于是, 笔者改变了往常的做法。

教师:可以呀!

学生感觉很惊讶, 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教室一片寂静。

教师:不过, 我们要有几个前提条件。在这个前提下, 你们就可以大大方方地玩游戏, 而不必偷偷摸摸, 我想这也是你们所希望的吧。

学生:太好了。那你快说说约法三章的内容吧。

教师:第一, 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堂上老师布置的任务;第二, 必须严格遵守课堂纪律;

学生:好, 老师, 我们答应你。那老师你快上课吧。

这时学生热情高涨, 不管他们的这种热情最初的目的是什么, 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 只要他们能够充满热情的上好课, 并且有信心完成任务, 我们的课堂就是一个比较和谐的课堂, 我们的教学目标就已经实现了一半。

教师:好, 下面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

本节课的任务是创建一张图文并茂的网页。这节课的效果出奇的好, 班上每个学生都很认真地听讲、完成任务, 没有一个学生未完成作业就玩游戏;而有些做得慢的同学, 在下课时才马马虎虎地将任务完成, 他们虽然没有玩到游戏, 但是他们脸上没有丝毫的抱怨, 相反却带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情境的分析与总结

这种教学模式是笔者对初二 (3) 班的一种尝试。对于此种做法, 曾经也有所设想, 但由于种种顾虑一直没敢付诸行动。经过这次实践, 发现这种方法确实有它的可行之处, 以下是笔者对本次成功的因素分析:

1.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 人具有实现的倾向, 通常地说就是在本性上有向上的倾向。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认为人不仅有得到他人尊重与理解的需要, 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中学生虽然尚未成年, 但他们的这种需要并不比成年人弱, 甚至更强, 他们也希望得到他人的赞同和认可。所以, 不管是哪个学生, 他们都希望能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出色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

但在另一方面, 部分学生存在着厌学、惰性心理。他们希望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能够有机会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来放松自己。由于有些学生本身就带着“我要玩游戏”这种想法进入课堂的, 听课的效果可想而知。在自己动手做的时候, 这部分学生会想方设法地偷偷摸摸地游戏, 这样对班上其他同学也产生一定影响。

允许学生在任务完成的前提下, 适当地玩一些指定的游戏, 既可以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在剩余的时间里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进而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学生在练习操作新知识时, 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在困难面前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迎难而上的。这时, 教师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性的话, 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 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愉快感和责任感, 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 鼓励他们或通过自己看书、或通过与同桌讨论、或通过向教师求助这些办法来克服操作上的困难, 从而提高学生继续完成任务的决心。

当然, 学生毕竟还未成年, 他们对学习的目的并不是特别的明确, 有时只是寻求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为此, 对于做得好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 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了肯定, 从而使学生从内心感到一种满足, 正是这种满足感进一步激发学生成功的渴望。如果学生在完成任务后没有得到及时的表扬, 那么他在以后的学习中会越来越觉得无趣, 认为教师根本不看好自己的作品, 做好做不好都一个样, 这样以后的课就很难进行下去。

学生对游戏有兴趣是因为他们没有发现上课内容中的乐趣, 而错误地认为上课内容肯定是比较枯燥的。将游戏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 寓教于乐, 使学生一门心思完成任务时, 游戏的娱乐性已经成为其次, 在游戏中挖掘新内容, 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反而成了同学们真正的乐趣, 真正的“福”之所在。

2. 充分信任学生

笔者以前没有实施这种想法的顾虑主要有以下两点:

(1) 怕学生鱼目混珠, 在没有完成作业的前提下, 就玩游戏。

(2) 怕学生得寸进尺, 以后会提出更多不合理的要求。

其实, 以上顾虑主要源于笔者对学生的不信任。

笔者一直错误地认为游戏是对学生的最大诱惑, 学生 (特别是那些调皮的学生) 不可能自觉地做到先完成课堂任务再玩游戏的。既然已经选择了信任学生, 那么就没有理由再去怀疑学生。其实, 如果教师给学生一点信任, 他们会以更大的真诚、热情来回报教师的。尊重每一个学生, 用我们真诚的爱心感染孩子们, 贴近孩子们的心, 这样的课堂才能收到它最大的效益。

三、对游戏教学的一点思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 将游戏融入到课堂中,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游戏是一把双刃剑, 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充实利用好游戏, 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教学。

1. 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游戏

在课堂教学, 借助游戏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使课堂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 让学生的精神得到兴奋, 注意力得到集中, 它能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例如:在学习鼠标的时候, 可以安排“连连看”游戏;在学键盘的时候, 可以安排“吃苹果”游戏;在学Word自选图形时, 可以安排“搭积木”游戏;在学习Photoshop图层的时候, 可以安排“给雪人化妆”的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学习内容,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对于这部分游戏, 应该将它们放在教学中, 让学生边学边玩。但是, 这部分游戏时间的设置不能太长, 最好安排一些学生不用花太多时间就能过关的小游戏, 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学习内容。

2. 作为学习任务完成后奖励的游戏

对于这部分游戏的选择, 应给学生极大的自主性, 只要他们选择的游戏不带有不健康的元素, 不会使他们太过于上瘾的就行。对于这部分游戏, 个人任务时间安排上有两个前提:

(1) 最好安排在最后15分钟内。

(2) 课堂任务已经保质保量地完成;学生在这两个前提下, 谁先完成任务谁就先玩、多玩。

总之, 信息技术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 多多动脑, 根据教学需要安排适合的游戏环节, 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游戏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它本身所具有的优势, 避免它的负面影响, 做到游戏学习两不误。

参考文献

[1]王俊梅.兴趣引入培养能力[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10, 6

[2]李家斌.提高初中生信息技术课兴趣的策略[J].新教育 (理科教学) , 2008, 11

10.记一次激烈的比赛作文 篇十

大人们也闻讯赶来,津津有味地搬了一把椅子坐着,看着我们的比赛。看,他们有的还在洗衣服,手湿哒哒地立马飞跑过来;有的还在打瞌睡,咕噜一下就爬了起来,穿着睡衣就冲了出来;还有的是一些老人缓慢地走来,边走还边喊:“等一下,等一下,先别开始。”

裁判――我长篇大论地讲起规则:“限时3分钟,落下地一次成绩减半后,继续踢,分为男女两队,每队每局上3人,可重复。”女生队听罢,立马派了“运动健将”星儿,“童心女”萱,还有“冰火人”K上台。男生队也不不甘示弱,分别派出“地狱火”冉、“九尾狐王”诚和“恶魔”曦上阵。

哨声一响,比赛开始了。两队分别把毽子往上一扔,女生队熟练地踢着,星儿还玩起了花样踢,她踢着,头一点一点的,就像小鸡啄米一样,长长的马尾辫在背后一甩一甩的,毽子在她腿上灵活地弹跳着,像一个小精灵穿梭在树林间,一刻也不停下。再看男生们,一个个跳来跳去,除了诚还好,另两个人几乎都是踢两下掉一次,一分一分地啃着。

11.记一次特殊的考试-作文 篇十一

记一次特殊的考试-作文

在我五年的小学学习中,不知经历了多少次考试,但有一次考试我将会终生难忘。在一节语文课上,丁老师说:“同学们,相信你们对考试深有感触,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考试的感受。”同学们一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纷纷说着自己考差后被父母k的惨况,我也不例外。虽然我数学成绩很好,要知道父母对我极严。记得有一次我数学考了99.5分,丢了一个单位名称,妈妈还是板着脸说:“怎么这么粗心?下次仔细点!”

正当同学们说得开心时,老师宣布:“接下去马上考试!”“啊?”同学们尖叫起来,双眼瞪得比弹球还大。大家愣了几秒钟后,才回过神来。有的.同学不相信,喊道:“老师,你可别耍我们啊!”有的同学显得很生气,说:“老师,你明明上课前说不考试的,怎么能出尔反尔呢?”可丁老师并不理会,板着脸说:“一共6题,五分钟时间,先看一遍试卷,完成后仔细检查。”由于我坐在后面,时间少了一些,就只是草草地浏览了一遍。看完试卷,我心里暗暗窃笑:这些题目都来自竞赛辅导卷,答案我都还记得呢!于是,我就迅速地写了起来。当我写道最后一题时,猛然看到一行字:以上题目只选一题做。“天哪!丁老师真是一肚子坏水,老奸巨滑,真是只‘狐狸精’!”我心里暗暗叫苦,正打算涂掉时,丁老师大声说:“时间到!”话音刚落,王艺蒨就将我的试卷夺了过去。老师收好试卷,很快地看了一遍,宣布了结果:“三分之二的同学得零分!”听到这个结果,大家纷纷指责丁老师,说她太狡猾。丁老师反驳道:“我不是提醒过你们先把试卷看一遍的,谁叫你们不仔细?”大家哑口无言了。通过这次考试,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仔细,即使是最简单的,也不能马虎。

12.记一次别样的作文课记叙文 篇十二

学生在小学、初中都已经学过Word了,到了高中还学习Word,那教师在教学上跟小学、初中相比应该有什么区别?这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记得在从教第一年教授这部分内容时,笔者更多考虑的是技术层面,认为难度应该有所提升,所以让学生利用Word制作了一份“校园好声音”的宣传海报(当时学校正好组织这个活动),要求除了宣传语之外,还要利用流程图将赛程表述清楚。当时的教学效果并不好,作业质量也不高。到了高二信息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时,笔者发现学生连行距、首行缩进等基本的段落设置都不会。笔者开始反思,《文本信息加工》一课到底应该怎么教?偶然的机会,在杂志上看到同行对《文本信息加工》这课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自己撰写并排版文章,据说效果很不错。学生排版自己写的文章固然很好,可是在信息技术课上写文章,他们真的会写吗?如果他们乱写怎么办?思考良久,觉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怀着一份不安与期待,笔者决定大胆实践。

●面对质疑

这是信息技术课还是作文课?这是大多数学生的疑问。文本信息加工的课,让学生写文章,他们能写得出来吗?这是大多数教师的疑问。

之所以让学生自己写文章,是因为自己写的文章才有真实的排版需求。学生在撰写文章时,就会主动问笔者:“老师,我觉得行与行之间太密了,应该怎么调啊?”当学生有了学习需求,教师再讲段落设置,他们就能够认真学习。有些学生操作不规范,习惯用空格来实现每段开头空两格,当文章段落多了,他们往往每段敲的空格数不一样多,结果发现段首参差不齐,这时笔者再讲首行缩进,学生就很容易理解首行缩进的作用和优势。而且这时还可以顺势引导学生通过“查找替换”快速去掉空格。在这种有实际需求的情况下,教师再讲解知识,学生的听课效果非常好。

文章的主题是“读我”。审视和解读自我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而且学生写自己也有话可说。同时,笔者告诉学生,不必过分关注文笔,只要写出自己的心声就可以,撰写和编辑后的文章会被打印成册,在班级内交流分享。对高一新生而言,撰写并排版文章做成《读我文集》,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实践下来,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在第一课时完成文章的写作,第二课时笔者专门讲解文章排版,学生听课都很认真。

●现实困境

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设计思路并没有问题,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文章写作。在笔者施教的10个班里都会有个别学生乱写、恶搞,不把老师的要求当回事,即使笔者再三强调文章将会打印成册,同时还会推荐给班主任阅读。这令笔者有些苦恼和沮丧,心中也不免责怪学生不认真、不配合。但对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他们的文章到底要不要打印出来?打出来的话,有碍观瞻;不打的话,又觉得班级文集少了个别学生也不好,还怕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思来想去,笔者决定对乱写恶搞的个别学生进行谈话,责令课下重写,但也仍有极个别的学生坚持不改。高中生正处于叛逆期,他们也许就是要用这种方式来彰显个性吧。对坚持不改的学生,那就原样打印出来。虽然最终成册的文集有个别文章比较另类,但仍然瑕不掩瑜。这本文集不仅是学习成果的展示,也是一种学习激励的手段,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缺点,激励他们在后面的学习中做得更好。

后来,班主任看到打印出来的《读我文集》,主动向笔者提出,放到班级家长群和班级博客中。这让笔者感到很欣慰,如果早知可以在家长群和班级博客中展出,并事先告知学生,他们也许会更加用心地对待。这个小插曲启发了笔者,多跟班主任以及其他学科教师交流,也能对自己的教学有所帮助。

●技术问题

学生上交的作业,每人一个Word文档,内容为一页(前期要求不超过一页纸)。每个班约50人,而笔者教10个班。怎样快速地将每个班的多个文档合并到一个文档中呢?笔者找到了批量合并的方法,但问题是,自动合并之后并不能保证每个人的文章都单独占一页,排版会错位。笔者又尝试先用Word转PDF的软件进行批量格式转换,转换后再合并。但遗憾地发现批量转换仍会出现个别文档排版错位的问题。最后,笔者只好手动逐一把所有学生的文档合并到一起,遇到排版错乱的,再手动改过来;又把整本文集用Word自带的导出功能(2007版本以上)转成PDF格式。笔者发现Word自带的导出PDF功能可以保证转前与转后排版一致,效果优于很多转换软件。将PDF格式的文集拿到打印店就不会担心有排版错位的问题了。

有同事看这么麻烦,建议笔者不要合并了,直接交给打印店打印。而笔者希望在打印之前,让学生看到整本文集的电子稿(有教师做的封面,写的序)。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看到老师的态度,从而认真对待;二是让学生看到自己和别人排版的差异,能够取长补短。实践证明,在看过整本文集电子稿之后,有不少学生主动找笔者修改文章或者补交作业。

●设计封面

文集封面如果能由学生自己设计是最好不过的了,但他们还没有学习图像处理的相关知识,而且大家都期待早日看到打印出来的文集,所以笔者就只好退而求其次,由自己来设计了。虽然笔者会Photoshop软件,但由于缺少艺术和设计基础,做出一个满意的封面并不容易,于是每个班都用相同的封面。但笔者在向学生展示不同班级的文集电子稿时,听到有学生小声地抱怨:“唉!怎么每个班的封面都一样啊!”这抱怨声触动了笔者的神经,笔者常鼓励学生不要轻易放弃,可自己怎么就轻易放弃了呢?笔者最后还是决定为每个班级的文集设计出不同的封面。

笔者在网上查找了大量的相关素材与优秀的封面设计案例,不断地学习、借鉴、修改与创新。用了一周的时间,十个不同的封面都设计出来了,笔者很兴奋,也很有成就感,同时深切地感受到,设计封面的过程虽然费时费力,但自身的平面设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也拓宽了后续图像信息加工的教学思路。

●申请彩印

学生在文章中插入了图片,为了保证打印效果,笔者告诉他们会进行彩色打印,但由于人数众多,不知道学校领导会不会支持自己的想法。笔者将自己的顾虑和教学设计的初衷告诉了学校领导,没想到竟得到大力支持,还建议笔者把10个班中写作和排版比较好的文章挑出来(如上页图),另外做成《读我文选》,放入学校图书馆收藏和展出。起初笔者只想把打印出来的文集放入班级图书角,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学校领导的话让笔者意识到,信息技术作品也可以作为校园文化积淀保留下来。

●收获喜悦

13.记一次有趣的活动作文 篇十三

终于,老师揭开了谜底,原来是要我们来一次保护鸡蛋大行动。让我们带鸡蛋来上课,看谁能保护好鸡蛋,再完好无损地把鸡蛋带回家。

再说永鸿,他不小心把鸡蛋打破了,情况更是惨不忍睹,不仅桌子上有了一滩鸡蛋,连本子都遭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灭顶之灾。他一边收拾一边说:“小鸡蛋,我让你躺着,不料你睡姿不好,偏要寻死,小鸡蛋,你死得好惨啊。” 他这段诙谐的话令大家捧腹大笑。

带鸡蛋上学的活动在同学们的疑惑中开始,在同学们的“哭笑声”中结束。因为班里二分之一的同学都不小心把鸡蛋打破了,当然,我也是其中之一。

14.记一次别样的作文课记叙文 篇十四

从一个人的眼神,往往能看出他的性格、品性……那个陌生的她,也给我带来了一份别样的美好。

中午时分,是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候。由于下午要上课,急需几样文具,这也就迫使我不得不顶着火辣的太阳出门一趟。

刚走下楼,一阵热气迎面扑来,刺眼的阳光射在我的脸上,让我瞬间有点儿睁不开眼。我独自走在去小店的小路上。路旁的花草,失去了生机,像一个个佝偻着的老人,小路上看不见几个人,只听见空调机的“嗡嗡”声。

原本短暂的路程让我感到十分漫长,没走多久我就已经汗流浃背了。树上的`知了埋怨着这个天气的炎热,我也有些不耐烦,埋怨着:都快把我烤熟了,什么时候才能到店啊……如此炎热的天气,连手中那瓶冰水也拯救不了我。

终于,我走到了小店门口。小店旁一个垃圾箱。我走向前,想把手中的空矿泉水瓶子扔了。而就在这时,我身边一个“熊孩子”踢了一块小石头,这可把我吓了一跳。石头滚到了前面一个清洁工的脚边。她斜着眼瞪了过来,那眼神好像有一丝丝愤怒,却又止住了。

这时,她从地上捡起了一个空瓶,放入个粗糙的蛇皮袋里。我正犹豫空瓶子无处扔,走上前把瓶子递给了她。她有点儿受宠若惊,惊讶地望了我一眼。我也没太在意,便走进了小店。

再从小店出来时,我看见她在打电话,好像是打给她老伴的:“你先带孙子吃吧,下午她还要上课,不用等我了……”挂了后,她从口袋中掏出两馒头,啃了几口后又继续干活。我望了望她,她脸上的皱纹像纵横的小溪,两只眼睛呆滞、迷离……

随后,我玩着手机踏上了回家的路。没走多久,好像后面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我转过身,是刚刚那个清洁工。她着急问地说,“小伙子,你是不是掉东西了?”她拿出一张钞票,“这钱……是你掉的吧?”

我摸了摸口袋,确实没找到刚才店老板找给我的钱。

15.记一次别样的作文课记叙文 篇十五

俗话说得好, 万事开头难, 英语学习也是如此。良好的故事背景是学生上课期待的场景, 通过合理的教学引入, 既能增强学生对英语兴趣的培养, 又能在教学中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就人文性而言, 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 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 丰富生活经历, 形成跨文化意识, 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发展创新能力, 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了情感教育在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师就这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有待研究。

我校结合自身区域特色, 举办青年教师课件评比, 借此来增强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和增加相互交流的机会。作为学校青年教师的一分子, 我也参与其中。学校以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 (三年级起点) 》3A Unit 7 Would you like a pie?作为课件评比题目。本节课第一课时Story time中的场景如下:在公园里, 五位小朋友一起在野餐, Mike把自己的妹妹Helen介绍给大家, 孩子们各自拿出带来的食物招待Helen。其中, 涉及的交际用语有“Would you like...?/What about...?No, thank you./Yes, please.”以及食物类单词, 包括egg, cake, sweet, pie, hot dog等。

二、课程设计经历

1.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通过三个教学环节,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第一部分:故事前, 教师与学生交流, 营造和谐的英语气氛, 引入学生户外活动野餐场景, 让学生感受到身边有相同事情发生, 贴近学生的生活, 并以此为契机, 引导学生活动。第二部分:故事中, 要求学生观看动画, 并选择提供给Helen合适的食物, 目的在于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感知课本信息并了解故事大意。接着, 让学生跟读模仿, 进行小组表演, 通过小组活动展示生活场景并借此优化学生语音语调。第三部分:故事后, 完成相应的练习任务, 加强语言的拓展。

2.第一次课堂试讲

在本次设计后, 我先制作了一份多媒体课件, 主要依据以教材提供为主, 设计活动场景和问题。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师生交流, 讨论野餐话题。

上课开始, 师生互相问候, 我提出上次和学生一起综合实践出游的经历, 发现他们相互分享食物的小组很多,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T:Last month, We have a good time toghter in the park, remember?

Ss:Yes!

T:We have lots of food and we share to each other!

Ss:Yes!

T:So, who know these food? (幻灯片呈现野餐场景, 出示一张垫子上摆放的相关食物)

Ss:Bananas/Milk/Hamburger/Egg...

注:在这一时段, 学生不容易说出所有食物的英文单词。教师这个时候可以要求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并且允许学生先说出中文, 碰到新单词, 教师将其写在黑板上, 并领读数遍, 加强学生的记忆。

T:Xiao Ming is coming, we have an egg for him.We can ask like this, “Would you like...?”

Ss:Would you like an egg?

X:No, thank you.

T:Now we can ask him like this, “What about...?”

Ss:What about a hamburger?

X:Yes, please.

接着, 教师领读新句型“Would you like...?/What about...?/No, thank you./Yes, please.”, 并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表演, 用制作好的食物卡片询问对方, 是否知道某张卡片上的食物英文单词是什么, 并询问是否想要这种食物。着重训练本节课重点句型“Would you like...?/Whatabout...?/No, thank you./Yes, please.”, 在学生活动后, 选出两组学生在全班展示活动成果。这样, 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又能加强真实情景的对话。

3.课后教研活动及思考

本次教学后, 我听取了听课教师的意见和对本节课的得失评价, 听课教师们普遍认为,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 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活动中引出课文的主要话题, 并且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词句的构造。但是问题也是有的:首先, 教师引入时间太长, 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野餐这件事情上, 回忆更多的是当时的其他场景, 使用的也基本上都是中文对话, 花费的时间和收获不成比例, 对接下来小组活动的时间控制产生不利因素, 学生活动的时间相对较少。其次, 之前在野餐讨论中涉及的单词量比较大, 特别是在介绍完语句后, 学生觉得后面的活动显得比较枯燥, 任务型驱使感较强烈。在活动中, 有的学生在完成一次对话后就觉得非常无聊, 特别是对其中实物在语句中的应用, 在完成一次后就不愿意使用其他食物单词进行小组活动。学生的求知欲在此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所以学生容易分心, 并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反感。

针对上述听课教师们的讨论和分析, 我觉得自身在教学设计中虽然依照教材进行上课, 但是内容如何呈现, 关键就在于特别是我所面对的是城镇学生和外来人口搭配的班级, 部分学生不愿意张口说英语, 那么预期的教学效果就不容易达到。而最关键的地方就是课堂问题情境的体现, 如何带学生进入情境, 又能使其学习到新知识, 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对象。

4.课堂教学设计改编和应用

针对本次试课经历和同行们的建议, 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在学生面前呈现不一样的场景, 因班级人数较多, 全班互动的环节会使课堂纪律较难操控, 也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来。为此, 我选用白板来重新设计课件。

场景介绍:过几天圣诞节要到了, 同学们, Jim提前约我们一起去公园玩, 你们说好不好?

任务驱动:教师让学生们带着问题, 跟着节奏唱一首歌, 让学生快速进入到英语的环境中来。

接下来, 让学生邀请Helen一起参加野餐活动, 并在公园内摆放的餐桌布上面放上很多食物, 但是需要学生自己来询问Helen想要吃什么。在此过程中, 笔者利用白板软件中“神奇墨水”效果将需要提问的食物用放大镜逐一呈现, 增强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 在学习并运用语句“Would you like...”时效果事半功倍。

接着学生可以针对课件中呈现的一些食物进行小组互动, 学生对较熟悉的单词会脱口而出, 而有些遗忘的单词也可以通过复习来巩固, 通过在句子学习中巩固单词, 在单词学习中复习句子, 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词。其中, 点击每个柜台中的食物, 右侧将放大呈现, 学生感到很新奇, 都乐于上台来演示。除此之外还加强了榜样的力量,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笔者将制作精美的食物卡片送给愿意上来表演对话的学生, 激发了学生大胆说英语的勇气和敢于主动学习的热情。

在提供语句“Would you like…?/What about…?”的同时, 让学生学会如何回答也是很重要的。学生感受提问后, 学会用No, thank you或者No, thanks来回答问题。通过这样的训练, 让学生在学会分享的同时也要学会感恩。

在学生体会后, 设置一些其他情境, 如在自己的生日聚会上, 我们会怎样介绍自己的朋友, 并且请他吃东西。组织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互动, 以此让学生发现在生活的其他场景中也可以适当运用这些语句来对话, 借此增强记忆。

最后, 在结束的时候, 我将学生们的照片和Jim做在一起, 让大家学会分享, 学会感恩, 学会主动交朋友。

三、课后小记

经过改编后, 本节课得到了教师们的认可, 大家觉得利用合理的技术手段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并且可以将其应用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故事是学生学习的好老师, 故事情景的特色呈现让这位老师更加具体和丰富。“教材文本只是给教师提供一种范例, 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文本, 拓展和延伸文本内容, 扩大文本的效应。” (陈剑, 2013) 合理利用学校资源, 针对学生的特点来有针对性地设计文本, 加强学生的小组交流的有效性, 这样, 学生的学习才会觉得有趣, 教师教得才会轻松。当然, 本节课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思考和回味, 在活动设计中, 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地方, 我们还要想更多的办法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课堂学习的背景, 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 学会合作。

摘要:笔者就情境教学及情感教育在教学中如何渗透这个问题, 通过对照自己参加课件评比的两次变化做出分析。本文从两次教学设计的场景入手, 旨在探究如何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关键词:教学设计,白板,情景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上一篇:水资源论证总结报告下一篇:英语句子摘抄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