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字

2024-07-12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字(12篇)

1.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字 篇一

海上钢琴师,确切地来说,讲述了一个十分悲伤的故事。一个名字叫做1900的男人,他的出生经历便不同凡响,他是出生在了一条船上,这不是不同凡响的主因,更多的是,当1900被养父发现时,他是被凄惨又极其孤零零地被放在了一架冰冷的钢琴上。

1900是一个出生便带着许多悲情色彩的人,1900他既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是谁或者是在哪里,他也不被任何国家的国籍所接纳,他只有一个非常长的名字,却总是令人叹息地没有自己的姓氏。1900这样的一个悲情命运的人,他的名字是在船上发现他的养父用自己的名字加上19凑合的,没有特殊意义,只是因为他是可怜地在1900年的第一天被养父发现的。

1900的养父是一个贫穷的社会底层锅炉工,那样的他却是十足善良的,一无所有的他倾尽全力去照顾自己收养的1900,养父不仅仅是教导1900要读书学习认字,更是要教导1900去发展自己的想象力。

经历了养父家人般陪伴的1900,再一次收到了上帝无情的打击,并且无法还击。因为养父的一次工作意外,使得他永远地去了无忧无虑的天国,并且使得可怜的1900再一次陷入孑然一身的孤单局面。再也没有人庇护的1900,在船总的打算下,即将把他送去福利院。

似乎1900总是有预感未来的能力,在要被船总送走之际,1900非常神秘地失踪了。船上的人们都在疯狂地寻找他,直到最后人们找到他时,发现他正在船上的钢琴旁弹奏着一曲不知名的曲子,寻找他的人听到这样的天籁之音都被感动到了。

固执的船总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认为把1900留在船上是不符合规则的,1900愤怒地反击船总口中的规则,争取自己留下来的权利。

虽然1900的出生乃至于他的成长都是充满了坎坷的,可是上帝关上了他命运的窗户后,为他打开了一扇自己音乐天赋的窗户。1900在音乐方面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才,他可以无师自通地学会弹钢琴,并且为众人所欣赏。痴迷于音乐的1900遇到了自己的知音,就像俞伯牙和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一般,1900的知音就是他在暴雨夜遇到的小号手,因为音乐上的极度共鸣,小号手十分崇拜1900,并成为了彼此的知心朋友。

小号手总是替1900考虑很多问题,他坚持劝说1900这样不可多得的音乐天才要下船发展才更好,他希望1900可以享受世间人向往的功成名就与娶妻生子的乐趣。但是1900始终坚持留在船上,丝毫不被小号手所描述的美好生活所吸引。1900深爱过一个女孩,可是羞怯的他最终只敢在女孩不注意到的时候偷偷献上一个吻,并且紧张地跑开。

他最终没有把准备的唱片送给女孩,也没有被商人的承诺所诱惑。

最后,离开船去看了世界的1900,又回到了自己眷恋的船上,最后因为自己对于自己内心和船的坚守,而与船一起被炸掉,消失在人世间。

2.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字 篇二

一、电影《海上钢琴师》的剧情简介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的传奇一生。在1900年, 一个孤儿被遗弃在一艘豪华油轮的头等舱上,被游轮上的船员收留并抚养长大,为了纪念在新世纪的第一天,因而将这名孤儿取名1900。随着1900逐渐成长,显现出了超人的音乐天赋,并成为船上的钢琴师,每一个听过1900演奏钢琴的乘客都被他的音乐和他的钢琴记忆所深深折服和感动。 爵士乐鼻祖杰尼自认为才华过人、无人能及,在得知1900的音乐才华和钢琴技术十分高超之后,专门到船上向1900挑战并最终失败,从此1900更是名声大噪。直到有一天, 1900在给一家公司录制唱片的时候,深深地爱上了一位女孩,随性而发演奏了一首如痴如醉、柔情似水的钢琴曲。但最终,1900并没有为了这位美丽的女孩踏上陆地,而是在音乐中与钢琴永远地沉入了大海。

二、电影《海上钢琴师》中钢琴作品的音乐结构与剧情结合

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音乐的地位和作用在电影中越来越重要,音乐与剧情的有效融合,抒发了电影所要展现的艺术风格,也推动了剧情进展,电影音乐的成功能够将电影的艺术品质推向更高点。《海上钢琴师》通过钢琴作品的完美展示,将音乐和故事情节紧紧结合。

(一)主题曲1900’s Theme。主题音乐是用来表达电影的主题、展现电影的基调、刻画人物的形象,在电影情节达到高潮的时候,通过主题音乐深化影片的主题。1900’s Theme是这部电影的主题音乐,是电影中爱情的反映,这首乐曲在刚开始的时候所呈现出的形式和韵味是非常委婉的,展现了柔情似水而又凄婉感人的爱情故事,将爱情的主题进行了深入地刻画,也体现了主人公卓越的钢琴才华。 1900’s Theme以高亢的节奏和风格介绍了主人公的出现以及随后1900的电影传奇、人生传奇。从一开始游轮上的孤儿到战胜爵士乐鼻祖杰尼,随后遇上心爱的姑娘却并没有选择,将他的钢琴才华和他的一生都献给了大海。影片结尾并没有过分演绎悲伤的结局,而是给观众以更多的希望,让生活中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主角。

(二)配乐曲目Playing Love。Playing Love是电影中最迷人、最浪漫的一首钢琴曲。这首钢琴曲是主人公在第一次见到姑娘时即兴创作的一首曲目,将朦胧而又悸动的美丽爱情描写地真实感人。在Playing Love中,一开始有比较长的铺垫,此时的节奏变换较为灵活多变,加入了许多连音, 非常精妙地展现出爵士乐的特性。而在主人公1900遇到那位心仪的女孩的时候,1900弹奏的钢琴音乐便充满和融入了更多的情感,将自身的思想和情绪都通过钢琴音符表达出来,在乐曲最后的出现的一个全新的旋律,与姑娘消失的画面相映衬,更加凸出了音乐、钢琴和主人公永不分离的誓言。

(三)插曲Ending Movement。如果说电影中的主题曲和配乐曲主要展现的是钢琴曲的艺术感染力,通过磅礴的气势和高大的气势渲染着观众,那么插曲Ending movement则更多地展现了主人公钢琴技艺的高超。爵士乐鼻祖杰尼前来向主人公1900进行音乐挑战,杰尼弹奏了一首最为拿手的曲子,在演奏结束之后对1900充满了不屑,1900应对挑战的就是这首Ending Movement,这首钢琴曲目改变了电影中一贯的婉转悠扬的风格,而是以更加快速地节奏转换和娴熟的弹奏手法进行,达到了彷如数人弹奏钢琴的效果,充分展示了1900的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

三、结语

主人公1900最终还是没有为了心爱的姑娘和心动的爱情踏上陆地,在一阵巨大的爆炸声中,1900和他的钢琴和他的音乐一起永远地沉入了大海。正如1900离不开船、离不开大海一样,电影《海上钢琴师》也离不开音乐,离不开这些动听感人的钢琴曲目,影片通过音乐的强大表现力和感染力,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深爱着音乐、深爱着钢琴的主人公1900,也让无数的观众热爱这个形象,热爱这部电影。

摘要:电影《海上钢琴师》不仅在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上震撼人心、让人感动,还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动人的钢琴乐曲,充分表达了人们对梦想和信念的渴望和追求。本文以电影的创作背景及其剧情为依托,分析电影中钢琴作品的配乐和设计,探讨该影片是如何通过音乐来推动剧情,用音乐来演绎生命。

3.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字 篇三

电影《海上钢琴师》剧照

一、 电影《海上钢琴师》中钢琴音乐的功能

电影音乐具有多重属性,即音乐属性和电影属性,音乐属性依附于电影属性下,通过音乐的隐喻性和暗示性表达电影的思想主题和人物命运的转变。电影《海上钢琴师》就是通过对钢琴音乐在不同时段和空间的不同处理而获得了音乐在电影中的话语权。使得音乐具有了语言沟通的桥梁功能以及行为和情感表达的功能以及社会集体行为互动的功能。

(一)语言构建的桥梁功能

电影音乐是通过和画面的转换结合通过声音的传播让受众得到某种暗示的有节奏的声音组合,是可以和人类内在语言进行交流的外在语言形式之一。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在诞生之后一直被追索着元语言功能,而音乐的抽象表达形式在某种形式上更加契合元语言的模式,从而使得音乐的内核更具有能指和所指之间的终极属性。例如在《海上钢琴师》中,1900出生时的音乐就具有明显的意大利风格,而电影中绝大多数音乐都属于拉格泰姆风格,这种风格属于美国19世纪末出现于美国的黑人旋律,从而使得1900的身份能指就有了意大利黑人移民的隐喻。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载体,人类情感的变化,天气自然属性的变化等叙事功能使其超越于了语言言说的效果,在电影音乐中,就更加直观的呈现在受众面前,将受众带入到电影场景中。《海上钢琴师》中风暴的场景就很能说明这个功能,1900的钢琴声中出现的电闪雷鸣和人们肆无忌惮的说笑声换位一体,就是在叙述着不同人群的情感悸动。当1900和听众的对话出现后,音乐的元语言性功能表露无遗:“她们很可能杀害掉丈夫,而后两人一起私奔了,你看像不像她的音乐?”

语言产生的审美意义在音乐中同样强大,沉静和声音都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拉格泰姆风格音乐的成功运用使蓝调的美学功能被人们所认知,船是相对封闭的环境,相当于陆地上的咖啡馆和酒吧,如果是交响乐或者乡村音乐并不适合这个场景,而蓝调的叙述更能在这种环境中和受众达到共鸣,非正式的场合就应该有非正式的交流形式的出现,它可以直接宣泄弹奏者情绪的变化,《海上钢琴师》碎片式的蓝调音乐,通过场景和音乐的缝合做到了音乐的语言叙事的完美植入。

(二)行为和情感的表达功能

电影音乐是电影画面辅助支撑画面情感所在的形式,作为音乐行为的出现大致都在舞蹈以及人物心理波动的时候。它能调节电影情节的走向,就像酒会中的各种酒,让不同心态的人体验着不同的心态。《海上钢琴师》中1900为邮轮上的旅客们即兴表演,将音乐突然接入到人群中的时候,面对突然降临的节奏,人们表现的犹如各在梦中,端着装着各自心态的酒杯做着只属于突发音乐叙述的特定故事情节,情节是固定的设计好的,而不同的心态却导致了不同的行为的出现。

音乐不是无形的事物,音乐能体现出其特有的物理属性,对于音律的传播,受众接受听觉和视觉带来的音波冲击,听觉是由耳传达至神经元,诱发受众的情感中枢;视觉上的冲击是由所观察到的外界被音律所带动的场景变化决定。电影音乐更是融合了场景、动态、时间转换等诸多因素,在快速切换中激活受众的情感机能,当音乐处于缓慢悠扬并伴随着夕阳西下或者月光的时候,可以视为情感的力场处在比较稳定的峰值。比如1900被自己的爱情冲击中,当他面对心仪的女孩,伴随他的钢琴音乐元素舒缓而又宁静,就像情感的储备期在被激活、酝酿。而当他犹豫着是否上岸去体验从未有过的陆地经验的时候,电影音乐节奏的起伏又像是过山车一样,有疑问和困惑,引导着受众与他一起进入到一种迷茫无所归的情感谷地。虽然受众们看到的是电影画面的转换,但音乐却在引导着情绪的变化,每个重音下的画面都带给受众情绪上带来压力,电影中的音乐就像调节意识和潜意识通道的开关。

(三)社会行为互动功能

社会行为由客体各自独立的行为组成,具有互动性和情景封闭性,每种情景下出现的音乐都具有情景交融的属性。电影音乐中如果出现非和谐音乐,就会带有明确的暗示或者隐喻。更多的时候音乐在电影中都具有情景交融的性质,暗示和隐喻的旋律通常会出现在情节和情景反差巨大的悖论式场景中,比如悬疑剧。《海上钢琴师》中的隐喻场景很多,反差的出现在风暴的场景中出现,当麦克斯的行为融入了轻松的音乐背景,一种让受众感到滑稽的和电影环境相悖的情绪油然而生,这是客体行为参与社会行为互动的环节,有着明显的音乐娱乐属性在社会行为中的互动功能痕迹。音乐还能表达出语言不能代替的悲喜剧表达方式,受众相对无言,而音乐的介入会将无形的语言输送到各取所需的受众心里,从而为受众的情感找到依托的靠背,当1900把杰利自创的只听了一遍的钢琴曲没有错误的弹奏出来,杰利的肢体动作渗透了语言无法表达的情节,此时的音乐就像是考场上的试卷,让知者自明,让无形的答案穿出了悲喜剧的效果。音乐虽然只是电影画面的辅助元素,但一经被应用就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渲染力,不同场景中音乐元素都有着构建社会行为互动桥梁的功能。《海上钢琴师》结尾中被逐渐抬高的镜头里出现了麦克斯的背影,古老的街道一点点被拉长,电影主题音乐的突然鸣响,一下子将受众的心拉回到了1900在场的情节中。虽然音乐是非直观的文本输出,但同样的叙事功能,甚至是高于语言形式的形式更能在社会行为的互动上体现出音乐无国界的至高属性。

二、 电影《海上钢琴师》中钢琴音乐的作用

(一)渲染气氛的作用

抒情和叙事是电影的属性,而电影音乐能够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一部伟大的电影一定会有一个伟大的旋律支撑着故事情节。《乐记》:“音起,人心生,后人心动,此乃物之使然也。”就是在情调音乐在人类生活中舒服情感的重要作用,每个生活情境都可以用音乐的元素来表达和烘托。电影借助了音乐的作用,把文字无法表述的独白和单调的画面在电影音乐的烘托产生的复式格调场景呈现给受众。从而引发集体共鸣行为的出现。《海上钢琴师》的导演在剧情的开端就加入了略带感伤的钢琴旋律,就营造出了忧伤和凄凉的情感维度,也引导故事走向,并预示剧情的结尾。

特定的钢琴音乐的出现带来的情感体验随着画面的转换渲染着不同的思想内涵,1900面对心仪的女孩的时候,《爱的旋律》的钢琴曲的加入,让受众们感受到了爱情的甜蜜,虽然只有四个句子组成的乐章并不华丽,但却能在电影情景中抓住人心,创造出轻松优美的心理环境。马克思的回忆将倒叙中的1900带给了受众,当1900把礼帽抛向大海的时候,画面音乐低沉的奏鸣就暗示了1900的命运就像这海水一样永远只属于大海,从出生到死亡陆地就是这沉重音乐的奏鸣,没有国籍,没有文档记录,从来处来到去出去。从犹豫到最后邮轮的沉默。1900只能在属于自己的伴奏音乐中走完他如瞬间即逝的音乐那样的人生,贯穿始终的音乐为《海上钢琴师》的情节渲染出了语言无法给出的强大支撑力。电影是复杂镜头的复合体,人物命运和场景的转换有时候不是对白和独白就能够完成的,而音乐的接入就弥补了动作和语言的缺失。

(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电影情节展示的时间局促性决定了电影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剧情。这就需要特殊的表现形式,而电影音乐就具有这种跨越时间性和空间性的作用。它可以将各个场景在转换中有机地串连在一起,起到音乐蒙太奇的效果,一小段旋律的间歇就可以是几十年甚至是几代人的,一小段旋律的间歇就可以让故事情节上天入地。

当一群人围聚在下等舱里,1900优美的钢琴声响起,这群衣着褴褛的人们听得如痴如醉,镜头转换,还是下等仓,1900坐在钢琴前满足了一位客人的要求即兴创作弹奏了一首客人家乡的曲子,同样的场合不同的时间维度,不同的曲子却推动了情节逐步走向高潮,还暗示着1900特有的音乐才情,为后来的和杰利的比试留下了伏笔。当他人生中唯一的一次录音中面对一个女孩的出现,他的音乐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柔美和空灵,又推动了故事情节中爱情的滋生,这种表现语言无法完成。

《海上钢琴师》中《莫扎特再世》旋律贯穿始终,一直随着1900如大海一样起伏的命运,片头当他弹奏出幼稚、青涩的旋律的时候,虽然显得那么生僻,但音色却是清澈透明的,在结尾处响起的《莫扎特再世》却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使整部影片定格在1900的时代,虽然是悲剧形式的结尾,使整部影片完成了对人物命运的描述,客观的呈现一个时代的缩影。

(三)深化人物性格的作用

每个场景中都会有一些特定的人的出现,邮轮的场景中1900就是个特定的人物。无国籍的弃婴身份和终身与大海和钢琴为伴的他注定了特殊人格的产生,他所创造的音乐狂放不羁,具有鲜明的人物特征。大海是自由的,音乐是自由的,1900的音乐更是带有随意性,融入画面的音乐元素通常都是1900按照自己对事物理解的独创,没有标准的衡量,就像没有一把尺子可以丈量大海,没有语言能够准确形容出风的品格。马克思初到海上享受着大海给他的独特见面礼,当他在颠簸的船上跌跌撞撞的时候,1900悠然地享受着大海带给他的时光,他坐在钢琴前弹奏着的旋律伴随着马克思痛苦的表情,展示出钢琴是他以海为生的生命体征,复杂多变的旋律就像大海一样深邃而又单纯。

音乐的表现力无处不在,就像1900为麦克斯用钢琴叙述的四个人物,在音乐的节奏中,四个不同形象的人物各自表演着,让受众印象深刻,和情夫私奔的老妇人、沉思中的男子等等,音乐的风格不同人物的形象也随之变化,如此,音乐就给人物性格打上了烙印。即使没有画面的出现,当相同的音乐响起的时候,还是能让人想起与之相伴的画面,或轻浮或深沉。《海上钢琴师》的这个桥段中展示的每一段钢琴声都贴近了人物的性格,更新了场景转化的人物特征,也侧面烘托出1900高超的音乐天赋和对世态炎凉的理解,为之后的随邮轮而去奠定了基础。“一切艺术都是音乐的”,那么一切生命的律动也是音乐的,电影借助音乐无形的翅膀给主人公以鲜明的人物特征。音乐的伴随史就是人文精神的所指,电影音乐通过音律变换着各种人物心理场景,这是任何行为无法替代的最佳的人类情感表达方式。

结语

4.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字 篇四

作为曾获得欧洲电影奖、美国金球奖等诸多奖项的《海上钢琴师》,自今年9月宣布将引进国内后,便受到观众的高度关注,想看人数迅速攀升。终于在11月15日,该片正式在国内亮相,无论是票房、排片占比、上座率等数据,均在同档上映影片中较为领先。

据猫眼专业版显示,11月15日上映首日,《海上钢琴师》共实现累计票房1437.41万元,位居单日票房排行榜第三位,随后在上映第二日,该片的单日累计票房进一步增长,达到2742.55万元,同时排名也上升至排行榜第二位,而在11月17日,截至17时40分,《海上钢琴师》的单日累计票房达到1739.44万元,与单日票房位居首位的《大约在冬季》仅存在100万元左右的差距。

在票房实现较强竞争力的同时,《海上钢琴师》的上座率更是出现反超《大约在冬季》的情形。数据显示,《海上钢琴师》自上映以来,上座率分别达到6.8%、12.7%和8.6%,而《大约在冬季》的上座率则分别为7.6%、9.1%和6.1%,后两日均不敌《海上钢琴师》。且现阶段《海上钢琴师》的豆瓣电影评分已达9.2分,远超《大约在冬季》、《霹雳娇娃》、《决战中途岛》等影片。

《海上钢琴师》只是近年来重返银幕的老电影之一,随着电影修复技术的更新、迭代,近些年来的一批经典电影通过修复技术再战大银幕,试图借助“怀旧”跳板实现二次吸金,且在业内人士看来,从商业利益的角度看,老电影没有拍摄制作成本,只需要考虑修复、发行等,所以只要有一定的上座率就可以实现盈亏平衡。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仍有不少老电影的票房表现难言乐观。以20__年上映的《新龙门客栈》为例,尽管堪称国语片经典制作,但上映后该片重蹈覆辙,最终仅斩获644.2万元票房;而20__年登上大银幕的《英雄本色》4K修复版,则实现累计票房3262.4万元,也未破亿元。鉴于该背景,使得《海上钢琴师》更加引发业内对打破老片票房魔咒的期待。

5.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字 篇五

而我们,众多的人不都处在这样的矛盾和孤独中吗?但我们为什么不会像1900一样选择永生?因为,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这个“外面的世界”,清楚地看见它的混乱,却因为某一瞬间体验到的那些温情,那些无以伦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着它所给予的伤害。我们勤恳、踏实,我们从坚硬和纯白开始,学会圆滑,学会世故,最后就是现在这般丢掉了个性,只能在无数的经典中得到共鸣,借助艺术寻找同感。

进而敬畏,理解!

目送他一步一步,轻轻踏上云端……

好的电影里总是会有好的音乐作为背景,收藏了片中的几支曲子,《playing love》是1900留下的唯一首曲子,那个时候、那个女孩,还有1900那一刻的陶醉,与一个叫“爱情”的词语有关。差一点,1900为了这个女孩踏上陆地,可惜的是最后踏上陆地的还是只有那张刻有《playing love》的碟片。

还有片尾1900那段经典的台词,共享:

偌大的城市,绵延无尽。

并非是我眼见的让我停住了脚步,

而是我所看不见的。你能明白吗?

拿钢琴来说。

键盘有始亦有终。

你确切地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

它们并不是无限的,而你,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

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付。

而你现在让我走过跳板,走到城市里,

等着我的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键盘。

我又怎能在这样的键盘上弹奏呢?

那是上帝的键盘啊!

你看到那数不清的街道吗?

如何只选择其中一条去走?

一个共渡一生的女人,一幢属于自己的屋子,一种生与死的方式~~~~

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一想到这个,难道不会害怕、会崩溃吗?

我在这艘船上出生。

世事千变万化,然这艘船每次只载20xx人。

这里有着希望,但仅在船头和船尾之间。

你可以在有限的钢琴上奏出你的欢欣快乐。

我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陆地?

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

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

我永远无法走下这艘船,

这样的话,我宁可舍弃我的生命。

6.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六

上周和宿舍的一起把《海上钢琴师》看完了,这过去整整一周了,心里还是为电影情节耿耿于怀。

我们都说这部电影影响了我们的睡眠,每天躺在床上的时候就开始想1900为什么执着的就是不选择离开大海呢?这么一个天才选择一个有界的轮船生活一辈子,钢琴是他的一生,不对,大海是他的一生,也不对,那么1900的一生到底是什么?我现在还是想不明白他心里的那个信念到底是什么,居然能让这么单纯的人一直坚守自己的信念,没有人能改变他的生活,一直都没有,就算是死亡。1900从小生活在船上,“爸爸”用他自己的方式教导这个天才小孩,可是没有人知道从来没有碰过钢琴的1900可以弹出让人感动的音乐,这又是为什么?单纯是触不可及的,我们这些在复杂的社会中浪荡了的人来说确实想不明白到底为什么

1900也有爱情,他的爱情更是单纯的想让人发笑,他没有去勇敢的为爱而改变,但这是我欣赏的,自己的生活就要自己决定,既然性格决定生活,就不能刻意的改变,否则还是自己的生活么,对吧!

7.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七

本片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19,一个孤儿被遗弃在船内的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1900慢慢长大,同时也浮现出了无师自通的非凡钢琴天赋,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爵士乐鼻祖杰尼听说了1900的高超技艺,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自叹弗如,黯然离去。可惜,这一切的事情都发生在海上,1900从来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女孩,情愫在琴键上流淌。他会不会为了爱情,踏上陆地开始新的生活,用他的琴声惊艳世界!

看点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弗吉尼亚号,,我们可以与世无争。钢铁森林的城市,就像是一艘大大的船。我们害怕那种琢磨不定,更要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就像电影里说的:一架钢琴,整个世界,十指翻动,演奏一生。

人们围绕在1900身边为音乐起舞的时候,有人看见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鸟兽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荣耀也挽救不了孤独,此刻他非天才,是个可怜的被遗弃者。

8.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选 篇八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作品。故事发生在本世纪初,一艘往返于欧洲和美国的名叫弗吉尼亚号的游轮上,无穷无尽的寻梦者,乘坐这艘游轮,来到美国。我们的男主角,“1900”,一个具有钢琴天赋的初生婴儿,被遗弃在这艘游轮上,被锅炉工收养,开始他在大海上从生到死的独特人生。

“1900”在船上演奏钢琴,经历了朋友离别、经济萧条和两次战争,最后,这艘游轮停止了航运,将被炸毁。他的朋友麦克斯,坚信他仍在船上,千辛万苦找到他,劝说他。“1900”最终没有离开“维吉尼亚号”:最后,他纤细的双手在空中象征性地演奏了最后一曲,在一片火光中,伴着巨大的声响和巨轮一起在海上沉没,和来时一样,钢琴师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永远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我没有想到“1900”这么决绝,哪怕失去生命,他仍然不肯下船,选择和他的音乐,永远留在船上,消失在海上。

钢琴师的故事完结了,我却不由陷入深思中。

从个体的角度看,“1900”的抉择,与他独特的经历和纯粹的个性有关。正如“1900”回忆起当年站在跳板中间的情景时所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而是因为所不见……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并不是无限的,但音乐是无限的。在有限的键盘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应付的来;但走过跳板,前面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如何奏地出音乐来……上了岸又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路。太多选择我无所适从……我宁愿舍弃我的生命。”

“1900”对自己很清醒,他生于海上,长于海上,“弗吉尼亚号”轮游就是他的家,钢琴和音乐就是他的世界。童年的经历、锅炉工的警告,还有他和陆地有限的几次交集带来的不愉快经验,在他,陆地,从来就不是一个美好和值得向往的地方,也不是自己能够把握和想拥有的地方。他坚守自己的生活,爱情可以放弃,其它财富和权势,更不在话下。对于一个如此纯粹的人,做出与音乐和游轮共存亡,一点也不奇怪了。

可是,如果换一个角度,从一个特殊人的立场对工业时代进行反思, 我更多体会到的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片中我们看到,当自由女神从海上的迷雾中出现时,游轮上人人欢呼,人人心向往之;但我们也看到,这个人人向往、人人奔赴的地方,有冷漠,有战争,有无止境的欲望和追求;这个地方,只能进入,只能前行,按照它的方式;当你无法融入的时候,最终只能灭亡。这就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了。

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性格个性,对于生活,也都有不同的理解和选择。有人追求卓越,有人甘于平淡;有人执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有人更渴望“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成就一番伟业。

9.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字 篇九

上映前影片发布了中国区纪念版海报,由著名海报设计师黄海亲自操刀制作。这不由让人联想起去年年末《龙猫》、今年暑期《千与千寻》上映前的“操作”,黄海也曾为这两部电影设计了中国版海报。虽然类型、国别不同,这3部影片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位列豆瓣评分Top50阵营,是中国观众心目中的“经典影片”。

三部电影的号召力大的惊人,去年12月《龙猫》30周年重映取得了1.72亿的票房成绩,取得动画电影第7的好成绩;今年6月的《千与千寻》更是狂揽4.86亿的惊人票房,暂时位列进口动画票房第一;而从淘票票点映9.6分的成绩来看,《海上钢琴师》的内地票房至少也是1亿起。

近年来,随着数字修复和3D影像技术的发展,重映影片数量不断增加。电影重映到底是“捞金”行为还是“情怀”使然,值得鼓励还是应当规避呢?

电影重映的低成本

影片修复成本从几十万元到上千万元不等,票房却在几百万元到近2亿元的较大范围内浮动。首先它没有从头至尾的拍摄和制作费用,而是需要版权费、影片修复费以及宣发费。修复分为2D和3D版本两种,前者有2K、4K修复,随着技术日趋成熟,修复费用逐渐降低,加上宣发费用基本控制在200-500万之间;后者即为2D转制3D版本,费用相对较高,大型的《泰坦尼克号》《功夫》等高标准3D转制成本超过千万甚至更高。

一部重映的影片,票房达到1000万基本上就有望盈利了,其利润空间甚至超过了许多新片。所以在较低成本下,即使票房不高,小投资也能获得高回报。

无论中外,重映都是一门好生意

早在1987年,北美就重映了迪士尼动画《白雪公主和四个小矮人》,拿下4659万美元的票房。而中国,自重映《东邪西毒:终极版》后,便开启了电影消费的情怀经济。《新龙门客栈》《大话西游》《红高粱》等经典电影,收获在300万到4000多万不等。最为亮眼的要数重映的《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票房最终达到1.77亿,但这一数据在如今的电影市场,也并不出众。

从近年重映的海外电影看,大多是来自美国和日本的经典佳片,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适逢泰坦尼克号沉船100周年,3D版《泰坦尼克号》在全球重映,影片最终收获9.49亿的票房。上映的《侏罗纪公园》3D版延续了《泰坦尼克号》的辉煌,拿下3.5亿票房。

情怀撬动市场

情怀,是修复重映片的主打元素。经典影片重映天然具有情怀优势。不论是《红高粱》还是《英雄本色》《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等,修复重映的影片,多为20世纪80、90年代风靡一时的高质量影片,这类经典影片由于距离当下时间较近,胶片素材保存较为完好,修复成功率高。加之当年的拥趸犹在,他们被经典原作勾起回忆走进影院,情怀效应明显。

营销层面,重映片的宣传策略以借助经典IP打情怀牌为基础,重点在于吸引新的观影群体。90后、00后观众已经占据重映片观影群体的主力。

体验引领市场

重映电影可以视为一种再加工的体验经济。一部电影的重映,往往只需花费版权费、修复费和宣发费用,这与动则上千万的制作费用相比可算是小巫见大巫了。因而重映市场存在着一定的利润空间,出品方能以小搏大,何乐不为呢?对于媒介时代的受众而言,经典电影虽然质量上乘,但感官体验往往不佳。重映能够通过技术手段修复,呈现更加精致的内容、精美的画面和立体的视听效果,激发老电影的新生命,带给不同代际的观众一种现代化的再生体验。

重映它根植于人的怀旧情感,不仅焕发了经典的色彩,延续品牌价值的法门,也是一场燃烧粉丝情怀,弥补市场空缺,争夺最大利益的生意经。不过,如果重映片数量过多,亦会过度消费观影情怀。行业发展最终还是需要不断创造新作品。

《海上钢琴师》观看体会

10月25日,电影官方微博正式宣布4K修复版的《海上钢琴师》定档11月15日,电影上映之后,众多影迷慕名走进影院。作为一部已经存在了二十余年的电影,无论是话题度亦或是票房成绩都十分亮眼。

该片改编自亚利桑德罗·巴里克的文学剧本《1900:独白》,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为钢琴大师的传奇故事。影片中1900在弗吉尼亚号上为乘客们弹琴,声名鹊起。不久便招来了一位自称是爵士发明人的黑人的挑战。

根据1900的出生时间和当时的年龄推测,斗琴大致发生在20世纪20-30年代,这一时期正是爵士乐被广泛认为是音乐表达主流形式的时期。美国作家费兹杰罗将其1922年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冠名为《爵士时代的故事》以来,这一时期便被称为爵士乐发展的爵士时代,成为西方文化“咆哮的二十年代”的一部分。

影片中1900在弗吉尼亚号上为人们弹琴,被广泛接受而后声名鹊起,其实暗指了爵士乐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以来,在爵士时代的突破性发展与广泛传播。而这场斗琴则传达了非裔美国人的音乐与欧裔美国人的音乐之间的互相融合,这种融合成为爵士乐各种相对独立的、传统的流行音乐风格得以联结交流的纽带。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爵士乐吸收了来自于不同文化的不同音乐风格,逐渐形成了如今满目琳琅的爵士乐。

很多人觉得影片中1900赢了莫顿,其实艺术本身很难有高下之判,这种斗琴输赢的表现其实更多地暗示了爵士乐在发展过程中的融合与创新。毕竟影片中1900同样表达了对于莫顿的称赞与敬意,而莫顿在输琴之后也心服口服地黯然离去。这更是音乐的包容开放的交流与切磋。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黑人的原型就是爵士乐史上赫赫有名的杰利·罗尔·莫顿(影片中亦名为此)。杰利·罗尔·莫顿的原名为费迪南德·约瑟夫·拉莫特,他是美国散拍与早斯爵士乐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

莫顿是爵士乐第一位编曲家,他在即兴创作时可以保留自身的基本精神和特征。莫顿对于爵士乐的早期崛起和传播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被广泛认为早期爵士乐的关键人物。

莫顿和1900一样出生时没有出生证明,莫顿有着悲惨的家庭关怀和童年经历。他14岁便在妓院演奏钢琴为生,他的艺名便是源于这一时期的绰号“杰利·罗尔”(Jelly Roll),其实这一绰号是非裔美国人对女性生殖器的俚语,充满了侮辱和污秽。

不过莫顿表现出了对音乐的惊人的天赋,悲惨同样锻造了他。在长久的辗转的音乐表演中,他形成了强烈的个人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爵士乐的发展,他的许多作品被认为是19代爵士乐的经典之作。

我一度怀疑影片中1900一角融入了莫顿的形象。不过莫顿如此傲慢以至自称是爵士的发明人,这引起了乐界和乐迷们的不满。影片中特意对此做了调侃,只不过莫顿在回复1900“你就是爵士的发明人?”的质问时得寸进尺地说道:人们是这么说的。

20世纪20-30年代以来爵士乐在乐界逐渐占据一席之地,许多年轻的极富创造力的音乐家争相涌现,百家争鸣。莫顿不得不淡出那个一度他所主宰的领域,正如影片中年轻的1900轻松夺过他的风头一般。他的时代结束了。一个新的属于年轻音乐家们的爵士的时代冉冉升起。

只是同样好景不长。战争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以及新兴爵士乐形式的崛起,亲手埋葬了传统爵士乐。这种传统的爵士乐如同1900与船一同被炸毁一般也被封存在了浩瀚的乐史长河中。不过它给那个时代的人们带来的欢愉和审美体验以及对后世爵士乐的奠基与启迪被永远地铭刻在了爵士乐的史诗中。

10.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字 篇十

这样的失望缠绕了我很久,直到我遇到他——1900,那个天才海上钢琴师。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仅仅为了他如行云流水般的琴声而折服,为他的惊人的技巧而赞叹不已。可是当我一遍遍再次观看后,我有了更多的感悟,尤其是关于钢琴,我好像找到了我所期望的场景,虽然是在电影里。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故事。整部影片与《天堂电影院》一样,都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1900传奇的一生。

很多人称其为天才钢琴师,在我看来却不是这样。因为钢琴不是他获取荣誉的工具,而是他灵魂的寄托,是他抒发自我的方式。1900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忧郁和单纯,长期漂流于海上使他不善与人交流,

他不知道如何像心爱女孩表达的爱意,他所有的只有那钢琴,那随他心意转换的曲调,就是他的语言,也是他最大的快乐。

随着岁月的流逝,1900变得更敏锐和优雅,也变得越来越多愁善感,他给船上所有的人演奏,从富商贵胄,到贩夫走卒,穿越岁月,穿越过所有的甲板和船舱,他走到哪里,便是人们忘却痛苦忧伤的一刻,人们忘情的沉醉在他的琴声中,跟随他的节拍欢乐起舞。他不需要任何琴谱,他随意弹奏的音符就是他的述说,手在琴上,心灵却神游大地,无所不至。没有任何羁绊,即使在波涛汹涌的时候,他依然自如地随着跌宕的轮船自如地演奏钢琴,这些都不是他的技巧,而是他的灵魂已经与钢琴融为一体,他只是任自己的灵魂自由飞舞而已。在那不大的轮船上,他拥有了最大的快乐。

11.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字 篇十一

正在全国院线上映的电影《海上钢琴师》首周末获得6400万票房。今日曝光“斗琴大战”正片片段,这一幕被无数观众奉为影史经典片段:1900遭遇爵士乐大师杰利的挑战,双方连战三个回合,指尖燃烧帅到飞起。

时隔,《海上钢琴师》以4K修复版形式来到中国,4K修复版采用先进数字技术,分辨率大幅度提升,使得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被完美呈现。观众在大银幕上品味细腻美好,更加能够看懂1900“永不下船”的人生故事:“海上钢琴师的伟大,不仅仅是因为他弹出了天籁之音,更是因为他对内心、对音乐的无比执着。”

影史传奇《海上钢琴师》正在全国影院热映。

12.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十二

家是一只船

看《海上钢琴师》,名叫“1900”的主人翁对于这艘船的爱恋与不舍,就是一种对家的眷恋。

生于斯,长于斯,家赋予我们生命以及生命里的一切,这艘船同样赋予他人生的全部价值和情感。对于1900——一个孤儿——他的全部世界就是这艘船,这里就是他的家——他的全部快乐、悲伤、梦幻、激情。可以说他对于这艘船的感情比任何一个人来的都更深沉、更灼热,这艘船载着他穿过漫长的岁月。

家是温暖的港湾

家太平凡,每天对着的都是那一抹蓝,不停地飘着。然而远航的水手都知道,当海平线上出现港口朦胧的影子时,他们的心跳是欢快的。在人生的航行中,我们需要冒险,也需要休憩,家就是最好的温暖港湾。

他在船上,可以随心所欲地弹奏美妙的乐曲,想到哪里弹到哪里。人们在他欢快的琴声中度过一次次难忘的旅程,而他一如这艘船上的主人,用自己的热情迎来送往,不知疲倦,他的内心深处一直被温暖包围着。

片中最后一段,有主人翁的一段独白,他说他不走,不是因为他站在船板上看到的那些建筑让他感到畏惧,而是因为他看不到世界的尽头。是啊,钢琴的键有始有终,船的甲板有始有终,他可以用有限的键盘奏出无限的乐曲,他可以驾驭这种“有限”,在这里,他就是他。而这个世界呢,没有开始,没有结束。错综复杂的街道,星罗棋布的高楼大厦,有太多的路可以选择,他没有办法去驾驭,驾驭他的人生、他的情感、他的音乐。他只能选择自己可以选择的、可以驾驭的方式生活,这种方式与世无争,平静自如,不受功名利禄的纷扰。如果一种生活方式,他无法驾驭,他宁可不要!他呆在了海上,选择了家。

家是永远的岸

上一篇:初中作文课间花絮400字素材下一篇:医院口语情景对话:关于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