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2024-06-17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精选8篇)

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篇一

根据住建部2012年5月发布的《中国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状况公报》显示,我国60余万个行政村,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仅占6.7%。污水的直接排放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据测算,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2300万d/t,BOD为530万d/t,COD为860万d/t,总氮为96万d/t,总磷为14万d/t。我国近3亿的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合格,其中1.9亿人的饮用水中有害物质含量超标。

针对农村环境问题,我国提出农村连片整治政策,并出台了《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技术指南》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指南》等指导性文件。

目前我国尚未制定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国家排放标准,但是地方性标准相继制定和实施,如河北省《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DB13/2171一2015)、福建省《农村村庄生活污水排放》(征求意见稿)和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等。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自然条件、生活习惯、经济发展等方面差异性大,故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现状。

水质、水量、排放去向等因地制宜确定处理技术,这样,增加了工作量和处理难度。农村生活污水特点和存在问题 1.1 农村生活污水特点 农村生活曰渐城市化,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农家的厕所冲洗水、厨房洗涤水、洗衣机排水、淋浴排水及其他排水。根据水中污染物浓度高低,可分为黑水(冲厕水)和灰水(其余排水)2部分。农村生活污水主要特征见表1。

1.2 存在问题

1.2.1 收集难度大

96%以上的村庄没有排水管道,乱泼乱倒现象严重,雨水、污水和尿液大多一起排入坑塘。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问题是制约农村污水治理的直接原因。

1.2.2 管理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一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以及建设了一些污水处理工程,但正常运行的较少。由于管理不到位和技术人员的缺乏,建好后无人看管,导致大部分工程处于瘫痪状态。

1.2.3 地域广阔和资金不足 据统计,截止2013年底,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0%,表明全国50%的生活污染负荷分布在农村。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农村污水的治理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来源,用于工程建设和后期的运营管理维护,从而成为制约农村污水治理的一大难题。

1.2.4 政策不完善和观念落后

农村环境保护的相关机构不健全和政策不完善,大多是理论性文件,实际操作性能差。

同时,由于生活习惯问题,在起步阶段,由于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差,故实现观念的改变仍需要较长时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

我国农村风俗习惯、人口、自然、经济及社会条件差异大,单一的污水处理模式不能达到农村生活污水达标处理的目的。根据我国农村基本国情,生活污水处理大致形成3种模式,即分散处理模式、村落集中处理模式和纳入城镇排水管网模式。

2.1 分散处理模式

分散处理模式,即单户或几户,采用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或自然处理形式处理生活污水,其适用于人口密度稀少、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污水处理。目前,庭院式分散处理-街道式局部集中就地处理采用较多。昌平崔村镇南庄村采取完全分离的生态卫生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灰水经简单的土地处理后可回用,尿液与粪便分离后可直接用于农作物施肥,干粪便堆肥返回农田。

2.2 村落集中处理模式

2009年,我国提出“连片治理”模式,连片村庄有如下3种形式:(1)对地域空间相连的多个村庄,通过采取措施实施综合治理。(2)围绕同类环境问题或相同环境敏感目标,对地域上互不相连的多个村庄进行同步治理。(3)通过建设集中的大型污染防治设施,利用其辐射作用,解决周边村庄的环境问题。该模式适用于污水排放量较大、人口密度大、远离城镇的地区。该处理模式,与污水处理站类似,通常采用生物与生态组合处理等工艺形式。

沼山镇采取“五村”环境连片,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实现肥田目标,卫生饮水合格率达到98%, 清洁能源普及率达85%。

2.3 纳入城镇排水管网模式

城镇近郊区的农村,经济条件较好,能直接接入市政污水管道的生活污水,可选择纳入城镇污水管网,进行统一集中处理。该方法具有投资省、施工周期短、见效快和统一管理方便等优点。

据统计,截止2011年底,浙江义乌市60%的农村污水已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农村生活污水单元处理技术近年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各异,但都是各单元处理技术的不同组合。农村污水处理实用技术包括化粪池、污水净化沼气池、普通曝气池、序批式生物反应器、氧化沟、生物接触氧化池、人工湿地、土地处理和生态塘等。根据受纳水体功能要求,结合农村地区经济状况、基础设施、自然环境条件完备情况和排水去向等,选择适合当地的处理技术。

3.1 预处理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来源多且分散,建议遵循雨污分流原则。雨水通过管道或排水沟单独收集,然后直接排入生态系统进行处理或灌溉农田等。生活污水的收集和预处理,建议保留化粪池或村民门口附近的坑塘。化粪池不仅可以起到收集污水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除去部分有机质。

于慧卿等开发了新型化粪池,工艺流程为分离池-腐化池-酸化池-氧化池-排放。该工艺无动力、低能耗、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但是化粪池存在清掏困难、产生恶臭气体和堵塞管道等缺点。四川的排水主管部门建议用格栅沉砂池代替化粪池,在污水接入市政管网之前起到清除大的杂物和防止堵塞的预处理作用,而污水的可生化性并不受到影响,对村民门口附近的坑塘进行合理的改造,可以较容易实现这一目标。

青志鹏等设计了格栅沉砂池预处理装置,清除大的杂物和沉砂,不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降低了建设成本。

3.2 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污水中呈溶解态或胶体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害物质。农村生活污水有机物含量相对偏高,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少。处理工艺常常以生物处理为核心。目前生物单元处理生活污水技术已经较成熟, 而且很多新型工艺不断被研制出来。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厌氧处理、好氧处理2大类。

3.2.1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无需曝气充氧,产泥量少,是一种低成本、易管理的污水处理技术,能够满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要求。农村污水处理中常见工艺有厌氧生物滤池和复合厌氧处理技术。

3.2.1.1 厌氧生物滤池

厌氧生物滤池是密封的水池,池内放置填料,污水从池底进入,从池顶排出。该工艺能耗少,操作简便,处理能力较强,滤池内可以保持很高的微生物浓度,不需另设泥水分离设备,出水SS较低。存在问题是滤料费用高,滤料容易堵塞,生物膜很厚,须严格控制进水悬浮固体浓度。马传军等在春季低温条件下采用牡蛎贝壳为滤料,研究厌氧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效果。结果表明,污水温度为14〜16°C,进水COD浓度为500〜600mg/L, HRT为14h时,COD去除率可达83%。

3.2.1.2复合厌氧处理技术

复合厌氧处理技术结合了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和厌氧生物滤池2种反应器的优点,用于处理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的新技术。该技术处理效果好、能耗少、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方便。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利用厌氧处理组合工艺模式针对上海农村生活污水所开发的复合厌氧反应器处理效果良好。3.2.2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在有氧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染物进行处理的方法,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一般比较 适合经济条件较好或对出水要求较高的村庄。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好氧工艺有生物转鼓、生物转盘、SBR、生物滤池、氧化沟等。

3.2.2.1 生物接触氧化池

生物接触氧化池是生物膜法的一种。该技术将污水浸没全部填料,氧气、污水和填料三相接触过程中,通过填料上附着生长的生物膜去除污染物。生物接触氧化池操作管理方便,比较适合农村地区使用。

日本针对分散式农村污水开发的净化槽,其好氧单元采用了生物接触氧化技术。我国在一些用地受限、冬季气温较低、经济条件较好或出水要求较高的镇村,已研究应用了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如广州市萝岗区埔心村、江苏泰州戴南镇董北村和赵家村、宁夏平罗县渠口乡等。

3.2.2.2 SBR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也称间歇性活性污泥法,集调节池、曝气池、沉淀池为一体,不需设污泥回流系统。该工艺操作方便、节省投资、效果稳定,污泥不易膨胀,耐冲击负荷强及具有脱氮除磷能力,适于经济较为发达、用地紧张、水量变化大和需要较高出水水质的农村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

张冰等设计类一体化空气提升SBR处理低C/N农村生活污水,出水COD、NH/-N、TN和TP水质指标均可满足GB18918—2002的二级要求。闫立龙等以稻壳为载体的SBR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0.46%和95.64%,表现出良好的同步硝化一反硝化特性。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南白象金竹村采用SBR法处理生活污水,工程运行2a的监测结果表明,出水COD、BOD5、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0%、93.3%、90.1%和91.1%,总体运行效果稳定。

3.2.2.3 曝气生物滤池

曝气生物滤池简称BAF,是集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两者优点于一身的第3代生物滤池。BAF具有去除有机物、有害物质、脱氮、除磷的作用;占地面积小、基建投资少、能耗及运行成本低。

杨文澜等采用升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研究表明,在HRT为3.2h、气水比为5:1的工艺条件下,CODcr、NH3-N、BOD5、SS均达到GB 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3.3 生态处理技术

生态处理工艺能够很好地结合广大农村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如当地的废塘、滩涂、废弃的土地,因而基建投资低;运行过程无需投加药剂,运行费低;污泥产量少,适当处理还能够达到农业回用标准,减少了2次污染;工艺运行相对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能够使污水稳定达标排放,出水可以直接回用于农田灌溉或农村杂用水。国内外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主要有人工湿地、地下渗滤、人工快渗、生态塘。

3.3.1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主体由土壤和按一定级别充填的填料等组成,并在床表面种植水生植物而构成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国内外已经有很多成功实例。

桂双林等利用生物滤塔-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对有机物及氮、磷去除效果比较明显。

在欧洲应用较多的则是地下潜流系统,种植有芦苇、菖蒲、香蒲等湿地植物,此类系统趋向于近1000人口当量的乡村级社区二级处理。

3.3.2 地下渗滤

地下渗滤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距地表一定深度、具有一定构造和良好扩散性能的士层中,使污水在土壤的毛细管浸润和渗滤作用下,向周围运动达到净化目的。

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张墅村采用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出水达到GB 18918—2002 一级B标准,且整个处理系统建造成本低,基本上无需维护。

3.3.3 人工快渗

在快速渗滤系统运行中,污水周期地向渗滤田灌水和休灌,在土壤层形成的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状态有利于氮、磷的去除。

陈鸿汉等采用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处理生活污水,COD和氨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65%和94.47%,出水达到GB 18918—2002 一级A排放标准。

3.3.4 生态塘

生态塘是从氧化塘发展而来的污水生态化处理技术,主要进行污水的二级深度处理。它是利用水体自然净化能力处理污水的天然或人工池塘,在太阳能作为初始能源的推动下,借助菌藻共生强化系统去除有机物,以水生植物和水产、水禽的形式作为资源回收,净化的污水也可作为再生水资源予以回收利用,实现污水处理资源化,是生态处理的发展方向。李旭东等采用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COD的平均去除率在70%以上,氨氮的平均去除率高达93%,磷的平均去除率为55%。

生态处理技术处理农村污水的优缺点见表2。农村生活污水组合处理工艺

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单元技术往往都有一定局限性。

目前,国内外由不同技术组合而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形式很多,主要分为4种:“厌氧+生态”工艺、“好氧+生态”工艺、“厌氧+好氧”工艺和“厌氧+好氧+生态”工艺。目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较成熟,各种一体化设备、组合处理技术很多,但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因其比较分散, 规模较小且不易集中,使其处理不能延用和照搬大、中型规模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及设计参数,造成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过高。

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必须遵循“低投资、低能耗、简便、高效”的原则,采用智能化、傻瓜化的运行方式。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兴起一种处理中小型分散生活污水的一体化净化槽技术,对改善当时的乡村水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澳大利亚近几年开发出一种“过滤、土地处理与暗管排水相结合的污水再生利用系统”称之为“Filter”技术,集污水处理与农田灌溉需求为—体。

根据报道,目前欧洲和北美有20%〜30%的人口利用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处理乡镇生活污水,工艺多为改进型氧化沟、A/A/0及其变形等组合工艺。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

我国部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运行情况见表3。结语

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已经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农村已成为我国环境整治的新阵地。因此,应根据村庄所处地域、人口规模、聚集程度、地形地貌、排水特点及排放要求,结合当地经济承受能力等,采用适宜的污水收集和处理模式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靠近城市的城镇或村庄生活污水可以并入城市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远离城市的村庄因其独立性和分散性等特点,可以灵活组合生物+生态处理技术,如“化粪池+潜流式人工湿地”工艺的庭院式污水处理技术或“强化一级处理+生物处理+人工强化生态净化”工艺的分散式处理技术等。

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工艺,做到“建得起、用得起、管得好”应注重设备美观化,综合生态效益和环境美学效应也是发展趋势。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篇二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污水收集,污水处理,生物处理,生态处理

引言

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的农村经济获得了非常显著的发展, 就在此时, 农村的生活污水问题也随之出现。由于大量生活污水存在于农村导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如今我国每年都有大约90亿顿的生活污水排出, 而且该数值还在逐年递增。我国大部分的村落都未设置专门的排水沟渠, 更别说专门设置污水处理体系了。生活污水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 对其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通过分析我们得知, 当前农村水环境受到污染最主要原因就是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要想将这个现象控制好, 就要积极的做好污水治理工作。

1 农村生活污水特征及收集方法

此处讲到的生活污水, 具体的说主要有四大来源, 分别是洗刷, 淋浴以及厨房和厕所。它的数量和污染程度与所在区域的群众的生活能力以及平时的用水习惯有着非常大的关系。这种污水有几个特征, 比如有机质的比例较大, 而且可生化特征明显, 有害物质比例较低。和广大的城市比对来看, 农村人口并非很密集, 而且布局不集中, 因而导致污水的排放区域非常广, 所以不能像处理城市污水那样处理农村污水。要结合农村的具体特点, 选择合理的收集方法。比如要结合农村的地形和民居布局等来选取, 目前最为常用的处理措施有三个, 分别是镇村集中收集模式、住户分散收集模式、市政统一收集模式。

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2.1 技术选择原则

由于农村本身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而且缺少资金, 缺少专业技术管理工作者, 所以我们不能够按照处理城市污水的方法来处理农村污水。要结合农村的具体情况以及污水特点来科学的选取。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切实秉承如下理念。

第一, 要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在处理的时候不能单纯的靠着一个或是几个方法, 最重要的是要结合农村人口以及地形、气候等多项要素, 同时还要对比经济技术等要素合理选择。比如在经济发达区域, 土地较为紧张的地区可以选择由厌氧、好氧组合而成的一体化处理设备;对于那些土地资源非常丰富, 而且气候较为舒适的区域, 最好是选择稳定塘之类的处理工艺。第二, 要保证维护简便。我们国家的农村区域经济不是很先进, 缺少专门的技术人才, 因此时常会出现处理装置建设好之后不能有效使用, 不能合理维护等现象。所以, 在广大农村最好是选择那些维护量较低, 管理简单的技术。第三, 要保证运作所需的资金较少。目前,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费用十分有限, 缺少稳定经费来源, 城镇污水处理中最常采用的好氧处理技术因运行费用高, 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受到一定局限。因此, 在条件允许的地区, 应尽可能采用生态或厌氧处理法。

2.2 技术方法

目前, 我国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种类很多, 按其原理可分为三类:生物处理技术、生态处理技术和物化处理技术。

2.2.1 生态处理技术

(1) 人工湿地。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源于对自然湿地的模拟, 主要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基质和微生物三者的协同作用实现水质的净化。人工湿地主体由土壤和按一定级别充填的填料等组成, 并在床表面种植水生植物而构成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净化效果好、工艺设备简单、维护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生态环境效益显著, 但进水负荷要求较低、占地面积较大, 因此适用于远离城市污水管网、资金少、技术人才缺乏、有土地可利用的农村地区。 (2) 土地处理。土地处理技术是在人工调控下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复合生态系统, 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作用, 使污水得到净化并可实现水分和污水中营养物质回收利用的一种处理方法。根据水流运动的流速和流动轨迹的不同, 土地处理系统可分为四种类型:慢速渗滤系统、快速渗滤系统、地表漫流系统和地下渗滤系统。和上文讲述的三种系统对比来看, 地下渗滤体系的特点是它埋设在地表之下, 不会对地表景观带来一定干扰, 而且受气候干扰性较低, 最主要的是它可以适应我国北方的酷寒气候。不过它也存在缺陷。比如一旦控制不好, 就会导致堵塞现象发生。而且防渗工作开展不好就会对地下水源产生污染。而且它的进出水系统是埋在地表以下, 所以花费的资金较多。总体上来说, 该措施目前带来的效益较为显著,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应用非常普遍。

2.2.2 物化处理技术

污水的物化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混凝、气浮、吸附、离子交换、电渗析、反渗透和超滤等。对比各种处理技术我们得知, 只有混凝技术是最符合当前农村发展规定, 它的优点是可以按照污染物性质, 选择适当的絮凝材料, 确保污染物可以被有效的去除。该技术对于其他技术来说, 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较好, 不过对于有机物之类的处理水平就不是那么显著, 而且运作的时候要不停的添加药剂, 所以成本很高。在我国农村地区, 混凝技术主要用作生态处理系统的前处理措施或化学除磷, 如上海市崇明县前卫村在人工湿地之前采用混凝强化处理技术, 降低人工湿地处理负荷和保证处理效果。

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类型

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 单独好氧生物、厌氧生物、生态或物化处理方式往往都有一定局限性。好氧或厌氧生物膜法对N、P元素的去除功能单一, 无法满足普遍呈现富营养化的农村水环境治理需求;生态处理技术, 虽然具有同步脱氮除磷功能, 但处理效率低, 占地面积大;物化处理技术对氮的处理能力十分有限, 且运行成本较高。针对这一问题, 有必要将不同处理技术进行串联, 形成组合工艺。

当我们在实际开展工作时, 要认真结合所在区域的具体特点, 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通过分析我们得知, 当前农村在进行污水处理工作时, 其高额的运作费用多是由水泵和曝气设备产生, 假如可以利用所在区域的地形条件, 利用地势高低落差排水和跌水曝气, 就能够大大节约资金。除了上述内容之外, 该项技术会受到气候的影响, 比如在我国北方地区, 可以使用水流在底面流动的潜流式人工湿地或地下渗滤技术, 并用PVC透气薄膜等进行保温。

4 结束语

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水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重。其中生活污水在水污染中占据很大的比例, 国家有关机构非常重视此类污染的处理工作, 不断研究新技术和新措施, 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推广使用, 为广大农村环境整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非常关键的技术支持。在之后工作中, 就要认真遵守治理原则, 在做好现有工作的前提下, 结合所在区域的具体特点, 形成地方治理技术体系, 更好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姚铁峰, 程永玲, 赵树冬.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J].广西轻工业, 2009 (11) :105-106.

[2]张永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J].中国水利, 2010 (3) :65-66.

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篇三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污水处理;人工湿地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7-0091-03

1 广东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广东地区农村水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于厕所冲洗、洗涤、沐浴、厨房炊事等活动产生的生活污水,具有处理率低、分散、面广、浓度低、来源多等特点。而农村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糖类和脂肪蛋白质等;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无机盐类的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碳酸氢盐和钠、钾、钙、镁等,其特点是氮、硫、磷含量高,在厌氧细菌作用下,易生恶臭物质。据相关的统计资料显示,广东地区农村每天所产生的生活污水高达300万吨以上,而这些生活污水仅有很少部分得到集中处理,大部分生活污水并没有经过集中的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有效处理。而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地下水体或周边河流、湖泊等,结果造成影响区域广泛的水环境污染。水环境污染对广东地区的农村生态环境,已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农村经济的发展,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和制约。基于上述情况,广东地方政府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宜居生态村庄建设过程中,都必须注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并加强对相关技术层面特别是生物处理技术的探索,以提高新农村建设、宜居村庄建设、生态村庄建设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2 广东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讨

2.1 采用生活污水地下自动连续处理技术

生活污水地下自动连续处理技术,是将每户人家的生活污水就地进行独立处理的技术,是针对每一家或者说独立用户使用的。每一户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地下之后,通过地下装置系统,经过分离、沉淀、微生物的吸收、降解、渗滤、水解、腐化等综合作用,以达到去除污水中的病毒、细菌、磷、氮等,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之后,渗入到地下水循环系统之中。生活污水地下自动连续处理技术较为适用于农村居民居住分散的模式,该模式导致生活污水无法集中处理;或者由于居住区的人口较少,无法承担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巨额费用,而不得不采用生活污水地下自动连续处理技术。该技术的一大优势就是能够直接处理单独住户的生活污水,无能源消耗,较少的受到温度、天气的限制,在平原和山区均适用;另外,该技术具有不占用土地资源、建设快速、没有运行费用等综合优点,因而较为适合广东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地下自动连续处理技术的不足之处就是对地下水深度和地下土质结构具有较高的要求,因而在设计施工之前,要对施工现场的地下土质结构进行勘察与了解,如果达不到要求,则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追加一定的设施。使用生活污水地下自动连续处理技术要求用户定期对分离水解池中的污泥深度和水位进行检查,平均3~5年检查、清理一次,并将分解池中的污泥清走。目前,这种技术在国外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例如美国,有1/4的家庭使用这种技术系统,每天大约有150亿吨的生活污水经过该技术处理后,进入到地下水循环系统之中。

2.2 采用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

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是将污水有控制性地投入到具有良好的扩散性能和一定的构造结构的土层之中,利用土壤的毛细管扩散浸润原理,利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方式,达到逐级降解污染物、净化污水的效果。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土地的自然净化能力,将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解与吸收,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某些有条件的地区利用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该技术具有基础建设投资低、管理操作简捷、系统稀释性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运作费用低等优势。因此,对于广东一些土地资源较丰富的偏远地区而言,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另外,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能够利用污水中的水肥资源,使得污水处理与环境绿化相结合,达到改善和美化区域生态环境的目的。我国天津市某一科研单位与澳大利亚合作,在天津市武清县建立占地面积为2hm2的试验区域,将经初级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进行小麦的灌溉。研究结果表明,COD的去除率为75%~86%,BOD的去除率为93%,总氮的去除率达到了82%~86%,97%~99%的磷肥通过作物及土壤而被吸收利用。

2.3 采用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客观原理和科学技术的新方式,它模拟自然湿地的污水自动净化系统构造而成。在建筑物附近,配置一定的坡地填充配料,如常见的沙子、碎石等,在填料的表层土壤中,种植一定的水生植物,该类植物由于具有成活率高、美观、生长周期长、污水处理效果好等优势,能够自动吸收污水中的有机成分,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例如芦苇,它既可以成为湿地中的重要污水处理生物,又能够增加湿地的经济效益。因此,可以考虑将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作为广东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首选。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内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协调作用,从而实现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污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质通过人工湿地的过滤、沉淀,可以实现快速的截留,从而被水生生物所分解与利用。另外,湿地的水生生物具有很强的溶解性,生活污水中的可溶性物资可以很快地被分解与吸收利用;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质,能够通过湿地环境下的水生植物的根系,来达到吸收、吸附和生物降解的效果。随着污水处理过程的不断进行,湿地中的微生物也在不断的生长和繁殖,通过对于湿地床填料的不断更换及对湿地植物的清理与重新打理,可以实现对新生有机体的去除与清理。湿地处理技术下的出水效果较好,水质较高,因而较为适合处理饮用水源;或者结合当地的景观设计效果,种植一定的水生观赏性植物,用于改善周边的水质状况;此外,这种污水处理方式所采用的成本费用并不高,因而较为适合大规模的、常规性的污水处理区域。但是,由于其占地面积比传统工艺要大得多,并且,季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湿地处理技术的运转。因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这种污水处理技术并不是太现实,而广东地区恰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4 采用稳定塘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广东地区在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可以采用稳定塘技术。稳定塘是一种经过人工修整而形成的污水处理塘,它的主要设施包括防渗层、围堤等,通过利用水生生物系统,依靠水生生物的自然净化功能,从而使得污水得到净化处理。因而,稳定塘技术是实施污水处理、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好方式,它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支持与推荐。

稳定塘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在处理生活污水方面,与常规的污水净化处理技术相比,具有基础建设投资小、维护管理方便、出水水质稳定、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因而可以在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的采用。广东地区在进行生态村庄建设、宜居村庄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生活污水的处理难题,结合广东地区的水塘资源丰富的特点,可以考虑选择采用稳定塘技术,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生物化和高效化。

但是,当前,稳定塘技术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表现之一就是占地面积大、净化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气温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当前,广东已经有部分地区采用稳定塘技术来进行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理,例如,某地利用原有的面积不足0.22hm2的水塘,进行生活污水的处理,解决了当地几十户人家的生活污水处理难题。稳定塘采用围隔布的方式进行分割,从而将池塘划分为几个功能不同的区域,具体来讲,有回用水区、水生生物净化区域、填料的强化净化区三个大的综合区域,从而实现了通过梯级净化,保证了出水的质量能够达到地表水的IV类水质标准。

2.5 采用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

广东地区在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可以采用净化沼气池技术。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是一种分散式的污水处理装置。它主要采用好氧过滤与生物厌氧消耗相结合的技术,集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于一体,采用多层次净化、多种好氧过滤技术,实现对污水中多种污染物去除的目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将生活污水处理与其自身的合理利用相结合,从而实现了污水的可循环利用。生活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经过厌氧发酵之后,可以产生出沼气;并且,发酵之后的污水已经去除了大部分的有机物质,从而达到了净化的目的;厌氧发酵处理之后的污水在剔除了大部分的有机物质之后,作为新型的水——中水,可以用作浇灌用水或者观赏景观用水;在厌氧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沼气,可以用作家庭餐饮、烹饪能源。农村中,有着大量的人畜粪便及农作物秸秆,因而,可以就地取材,转化用作沼气发酵的原材料;通过厌氧发酵的沼气材料可以直接转化为活性肽养分,因为发酵之后的沼气原材料中的钾、磷、碳等植物生长所需的化学成分并没有流失,因而,可以直接作为农用沼肥,取代部分的农用化肥。

结合农村已经改变的猪圈、厕所、厨房等基本的生活环境布局,可以将生活污水与猪圈污水合并处理,经过统一的沼气处理技术,进行厌氧发酵过程,转换为农用化肥,沼液经过管网收集之后,进行集中净化,其水质能够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成本低、工艺简单,平均每家农户只需两千元钱,而交通运输费基本为零,因而,较为适合农民家庭采用。这种技术很适用于广东地区,因为该技术要求冬季水温在5℃以上的地区,否则当冬季温度过低时,该技术的处理效果将大打折扣;而广东地区处于我国南方,冬季气温普遍偏高,因而,可以将此技术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如果偶尔冬季气温出现偏低的现象,则可以采用在沼气池上建立日光温室的方式,以使沼气池内的温度能够达到适应的发酵温度。另外,该技术主要适用于高浓度的生活污水处理,当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浓度低于发酵的标准要求时,就会导致沼气池的产气效率较低,从而影响到农户正常的生产生活。因此,就广东地区而言,可以在居民生活较为集中的农村地区,推广使用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

3 结语

总之,广东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是关系到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宜居村庄建设、生态村庄建设的重要任务,它是改善广东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居民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构建和谐广东的内在需求,因此,必须加大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 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农村实用环保技术

[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2] 苏东辉,郑正,王勇,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1).

[3] 李旭东,周琪,黄翔峰,等.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J].水处理技术,2006,(6).

4.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篇四

摘要:随着毕节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研究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方法,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特征和处理技术提出了毕节地区农村污水组合净化技术,为毕节地区在实施新农村建设中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污水处理;组合技术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的西北部,地处东经105°36′-106°43′,北纬26°21′-27°46′之间,是一个资源富集的山区,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和旅游资源。近年来,毕节地区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农村环境的改善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虽然毕节地区在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加大了对农村环境的投入,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却几乎是空白的,因此,在毕节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加大对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毕节地区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一)水环境污染十分突出。

目前,全区农村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有的河流不仅不能饮用,甚至不能满足养殖、灌溉的要求。大多数河流已被污染,特别是有机污染超标率高。农村饮用水大部分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监测,很多群众不能喝到干净达标的水。

(二)面源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由于化肥、农药、农膜、生长调节剂等农用物资的不科学使用和处置,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化肥、农药大量流入河流、湖泊,对农村地表水、地下水、农产品品质已经带来了明显的危害。

(三)畜禽粪便污染呈加剧趋势。

目前,农村大型养殖场普遍缺乏废水处理设施。这些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的排放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畜禽场附近地区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氨氮超标和环境污染。

二、毕节地区农村村镇生活污水特征及处理要求

农村的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厨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涤用水和冲洗厕所用水;二是农村养殖及畜禽养殖产生的粪尿废水;三是生活垃圾粪肥堆置渗滤而产生的污水。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农村村镇人口较少,分布广而且分散,生活污水水质、水量波动性大,排水管网很不健全,因此,所选污水处理工艺应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且宜就近单独处理。

(2)农村经济力量薄弱,因此,污水处理应充分考虑造价低、运行费用少、低能耗或无能耗的工艺。

(3)村镇缺乏污水处理专业人员,所选工艺应运行管理简单,维护方便。

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主要方式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主要考虑土地处理,现行的土地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慢速渗滤工艺。

慢速渗滤工艺是将污水投配到种有作物的土壤表面,污水在流经土壤-植物系统垂直渗滤时得到净化的土地处理工艺。它坚持处理与利用结合的方向。在实现污水资源化、无害化过程中,把环境效益和环境质量控制问题放到重要的地位。通过严格的系统工程措施,达到预期的环境效益。适用干旱、半干旱地区。

(二)快速渗滤工艺。

快速渗滤工艺是指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具有良好渗滤性能的土壤表面,污水受重力作用迅速下渗过程中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土地处理工艺。该工艺的特点之一是将渗滤池分为多个单元,使每个单元在淹水、落干状态下交替运行,以保证渗滤土壤层好氧条件和净化能力得以恢复,同时使截留在土壤表层中的可降解物质充分降解,不致于引起土壤空隙的堵塞而降低其透水性。

(三)漫流工艺。

地表漫流系统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生长有多年生牧草坡度和缓、土壤渗透性能低的坡面上,污水在地表沿坡面缓慢流动过程中得以净化的一种土地处理工艺。   (四)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湿地处理系统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使之经常处于饱和状态,湿地上生长有芦苇、香蒲等沼泽生植物污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过程中在耐水植物和土壤作用下得以净化。

四、毕节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组合方式探讨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必须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提出符合各地实际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与措施。本文推荐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组合净化技术,该技术采用沼气池+人工湿地工艺,适合分散处理生活污水,具有投资少、无运行费用、管理方便等特点。该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沼气池技术,污水经处理后可达标排放。

(一)用途和功能。

生活污水组合净化技术是分散处理生活污水的实用和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适用于近期无力修建污水处理厂的农村。生活污水包括厨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涤用水和冲洗厕所用水,其特点有三:一是冲洗厕所的水中含有粪便,是多种疾病的传染源;二是生活污水浓度低;三是生活污水可降解性较好,适用于厌氧硝化制取沼气。生活污水组合净化技术是根据生活污水的上述特点,把沼气池、沉淀过滤、人工湿地等处理技术融于一体而设计的处理装置。

(二)主要构筑物和工作原理。

生活污水净化技术由格栅、沉砂池、沼气池、沉淀池、人工湿地组成。

粪便经格栅去除粗大固体后,再经沉沙池进入沼气池,在这里粪便进行沼气发酵,发酵后排除部分剩余污泥,再与新进入的粪便混合进行沼气发酵。清夜则溢流入沉淀池,在这里与粪便以外的其他生活污水混合,沉淀后的污水进入人工湿地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

(三)工艺参数。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设计依据每天所处理的污水量,污水量按100L/(人?日)左右计算,其中冲洗厕所用水量按20~30L/(人?日)计算,其他生活污水量为70~80L/(人?日)。污水滞留期为2~3天,污泥清掏周期为150天。

(四)运行管理。

合理设计、可靠施工、精心管理是确保生活污水组合净化设施正常运行的主要环节。其中日常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a.设立生活污水净化池的地方,应实行专业化施工和承包管理,以保证正常运转;b.建立工程档案和管理记录;c.每年清掏污泥一次;d注意安全,避免发生火灾,窒息事故。

五、结束语

本文所倡导的生活污水组合净化技术是依托于毕节地区农村环境的实际提出来的,据统计,截止底,毕节地区农村沼气池的建设数达18.83万座左右,这对于生活污水组合净化设施的实施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同时,该技术在处理上也有技术保证,近年来,人工湿地处理技术越来越成熟,将人工湿地技术与沼气池相结合,可以使生活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回用于农田灌溉等,对改善当前的农村环境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姜立晖,刘广奇新农村建设污水处理模式的选择建设科技(13)

[2]吕炳南,陈志强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5.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篇五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是村容整治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2008年10月初,市委涂勇副书记调研西湖村,提出了要以西湖村为示范典型的“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部门支持、城乡共建”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农村生活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是农村水源地潜在的安全隐患,还会加剧淡水资源危机,使耕地危机得不到有效保障,危害农村的生存发展。因此,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与资源化设施建设,避免因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二引起的农村河道、土壤和农产品污染,确保农村水源的安全和农民身心健康,是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多亿吨,而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农村的生态环境,直接威胁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农村的经济发展。一方面,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自流到地势低洼的河流、湖泊和池塘等地表水体中,严重污染各类水源;另一方面,生活污水也是疾病传染扩散的源头、容易造成部分地区传染病、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与流行。目前全国农村的自来水普及率只有34%左右,还有3亿多农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在浙江省丽水市农民家庭用水水质的抽样检测结 果中,63个水样中大肠杆菌、浑浊度等主要指标超标的占72%。水源地水质低的状况与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有直接因果关系。

与城市生活污水相比较,农村生活污水具有自身特色:

1、农村人口居住相对分散;

2、无统一污水收集管网;

3、以家庭生活污水为主(部分区域有农家乐);

4、部分地区存在小型工厂和作坊。

目前这部分农村生活污水(部分生活污水中混有工业废水)不经处理均直排入周边河道中,对农村周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造成水体发黑发臭,对周边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严重影响了周边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与农耕,直接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必须尽快完成这些自然村落的污水整治与改造。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

×××××××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1.2编制依据

⑴《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⑵ 设计大你为对周围环境状况的调查与监测资料;

⑶ “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成果《城市污水土地处理利用设计手册》,中国标准出版社; ⑷ 《城市污水土地处理技术指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编,1997;

⑸《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⑹《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04-2002 ⑺《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⑻《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⑼《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 ⑽《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1.3编制原则

⑴ 处理后生活污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排放标准。

⑵从水务一体化的角度,科学论证污水量,优化系统布局,保护水环境。污水处理与综合利用相结合,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优美生境。

⑶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⑷设计布局与周边环境相容,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依据生态、景观和高效处理的原则,尽量利用现有条件,降低污水处理的维护运行费,使其运行管理方便。1.4编制目的

通过充分调查研究和收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达到如下目的: ⑴ 论述建设污水就地处理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⑵ 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选择。

⑶ 对污水处理系统的位臵和面积进行论证。

⑷ 对污水的收集、处理和处臵工艺、工程投资进行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能性以及环境影响等多方面综合比较和论证。⑸ 根据投资估算,提出资金筹措方式以及项目实施进度、通过以上研究工作,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5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5.1建设本项目是改善环境质量的需要

根据现状以及调查资料显示,为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西湖村建设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致富门道明晰,基础设施完善,社保体系建立,社会和谐稳定”为主要任务,努力探索具有新洲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水环境质量恶劣,严重影响广大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在各自然村实施污水收集和就地处理,可以减少污水对地下水的污染及污水直接排放对河道的污染,使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对人民的生活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1.5.2建设本项目是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需要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全社会都在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改善生活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消除脏、乱、差成为当前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人物和××市“加快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精神,结合×××的实际情况,计划对××村的农村进行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建设,对村内污水进行必要的收集和处理,对排水管网进行统一的规划建设,显得十分重要。1.5.3 对其他各自然村的污水治理起着积极的示范作用

通过对本项目的事实,进行区域内生活污水处理的试点工程建设,探求适合农村的污水收集和处理的方式方法,对解决其他各村的污水出路提供经验,起着示范作用。不仅顺应中央和××市新农村建设政策的方向,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做了实事,也为郊区河道建设与管理减轻压力。

二、处理工艺技术选择 2.1概述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多种多样,近年来,在全国各地都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试点工程,在原有的技术之上开发出了众多的污水处理技术,除传统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外,还有土地处理系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生物接触氧化槽、生态塘污水处理系统,土壤渗滤污水处理系统。厌氧沼气池污水处理技术,各种有(无)动力式地埋式(半地埋式、地面式)污水处理设备等新兴的污水处理方式。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利用技术目前缺乏专著、技术规范的参考,农村居民区规模较小,污水排放分散、水质污染浓度较城镇的低、管网收集系统滞后且有些地区收集较为困难,同时多数情况下居民区又 具有紧邻耕地、绿化带、林地、低洼地、水塘和废弃地等优点,因此要结合上述进行处理工艺的合理选择。农村污水处理的思路和技术路线不同于城市污水处理,更适合采用环境生态工程为主、环境工程为辅的技术路线。因此,在这一技术路线和治理思路指导下,选择一些可能形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工艺技术比较。

本工程范围内处理的进水为分散居民农户的生活污水,要求建设投资省、运行维护简单,且相对独立的工艺,本方案选择适合于本工程的工艺,即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及土壤渗滤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比选。2.2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一体化污水设备和装臵较多,形式也多样,主要是针对污水排放量少的工业企业,未截污又缺乏土地的城市或居住较为分散的农村,以及小型的厂矿、医院、宾馆等地方的污水处理方式。有的装臵利用如硅藻土净化水质;有的则是在装臵内利用动力消解污染成分。发展集预处理、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于一体的中小型污水处理一体化装臵,是国外污水分散处理发展的一种趋势。

日本研究的一体化装臵主要采用厌氧—好氧—二沉池组合工艺,近年来开发的膜处理技术、可对BOD5和TN进行深度处理。欧洲许多国家开发了以SBR、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生物转盘和滴滤池技术为主,结合化学除磷的小型污水处理集成装臵,近年来,我国在集成化小型污水处理装臵的开发、研制和应用方面也开始了一些有益的实践,虽然我国许多环保公司开发了许多形式各异的无动力、少动力或 低能耗型集成化污水处理装臵,但这些装臵的实际运行效果尚缺乏系统地信息。

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如下的优点:

1、占地小,可埋入地表下。

2、全自动控制,不需人员管理。

3、无污泥回流。

4、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5、噪声低、无异味。

6、使用寿命长。

本工艺适合于无可利用空闲地、处理程度要求较高的小型分散村落,以及农村宾馆,别墅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处理出水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排放标准。2.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美国联邦管理机构曾这样定义“湿地”的概念,认为湿地就是那些经常或维持被地表水或地下水淹没饱和,在一般情况下,被饱和的土地适合用于特有生物普遍生长的区域。所谓“人工湿地”是指在人工模拟天然条件下,建造一个不透水层、使挺水植物生长在一个处于饱和状态基质上的一个湿地系统。

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s)处理系统源于对自然湿地的模拟,它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基质和微生物三者的协同作用来实现水质的净化作用。湿地系统是由按一定级配充填的基质/填料(石 等)组成,并在床表种植经筛选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生长周期长、美观确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芦苇等),构成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系统。当水通过系统时,经过滤、媳妇、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使水质得到净化。当基质为碎石或沙石材料时,这类人工湿地有较好的去除有机污染物的能力,但脱氮除磷的能力较低。以土壤为基质的下行流垂直天壤湿地,以土壤为基质或以有脱氮除磷能力的复合基质为填料的人工湿地具有很好的去除N、P的效果,通常N去除率≧85%,P去除率≧95%,该技术在西欧、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

人工湿地适宜处理污染浓度或负荷较低的污水,其处理污染负荷一般低于传统二级生物处理法,但COD、BOD、N、P病原菌去除率高于传统二级生物处理法,处理出水水质更优且稳定。

人工湿地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建造和运行费用远低于传统污水处理厂。

2、易于维护,技术含量低。

3、可进行有效可靠的污水处理。

4、能耐受水力和污染负荷的冲击。

5、可直接或间接提供效益,如造纸原料、绿化、野生动物栖息、娱乐和教育。

荷兰、北美等对湿地的大规模应用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在“七五”期间开始人工湿地的研究,人工湿地系统作为一种充分利用天然净化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4 土壤渗滤污水处理系统

地下土壤渗滤法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七五”~“九五”期间的研究和过程示范表明,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利用地下土壤渗滤法处理生活污水是可行的,且出水能够作为中水回用,其中最典型的实例是处理沈阳工业大学学生楼生活污水的中水回用工程.1992年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对地下土壤毛管渗滤法处理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和绿地利用进行了研究.清华大学在2000年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中,在昆明市呈贡县的农村地区推广应用地下土壤渗滤系统,取得了良好效果.土壤渗滤净化系统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以节能、省资源作为指导思想,予以工程化、实用化而创作出的一种新型小规模的污水净化工艺技术。综合利用土壤—填料—微生物—植物共同作用处理生活污水的复合净化工艺。该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⑴ 整个处理装臵放在地下,故不损害景观,不占用地表面积。⑵ 净化出水水质良好、稳定、可用于农业灌溉。⑶ 对进水负荷的变化适应性强,能耐受冲击负荷。⑷ 不受外界气温影响,或影响很小.⑸ 不易堵塞

⑹ 在去除BOD同时,能去除氨、磷。

⑺ 建设容易,维护简便,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⑻ 污泥产生少,污泥处臵或处理费用低 ⑼ 不污染地下水等。在日本,这种技术正方兴未艾,迄今已兴建了20000余套此类净化设施。在美国,据统计农村及零星分散建造的家庭住宅有36%采用了土壤渗滤沟系统。前苏联也曾组织了一些科研、设计和建筑单位对开发、应用此类小型净化构筑物作了大量工作,在制定工艺流程、净化方法、构筑物或是设施以及泵站等方面完成了系列工作,做到了定型化、系列化、并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范。2.5 方案选择

农村村镇生活污水有以下特征和处理要求:

⑴ 村镇人口较少,分布广而且分散,生活污水水质、水量波动性大,排水管网很不健全。

⑵ 村镇经济力量薄弱,因此污水处理应充分考虑造价低,运行费用少、低能耗或无能耗的工艺。

⑶ 村镇缺乏污水处理专业人员,所选工艺应运行管理简单,维护方便。

土壤渗滤污水系统与其它处理技术相比具有高效率、低投资、低运行费、低维护技术、低能耗等优点,且床体填充改良后的土壤,便于就地取材,因此土壤渗滤污水处理系统更适用于本工程。

三、工程设计

3.1 工艺流程及技术说明 3.1.1工艺流程图

3.1.2工程流程说明

化粪池

化粪池的功能主要是截留生活污水中粪便等残渣,对粪便等发酵处理,只有上清液流入污水收集的管道,能够去除30%~40%的有机物质。

化粪池的第一格为进粪池,主要用于接纳新鲜粪便,达到化粪和沉淀的作用,为下一步厌氧发酵提供条件;第二格为沉卵灭菌池,由于这里有良好的厌氧环境,可以对溢出进粪池的粪便中飘荡的虫卵进行沉降散出,粪渣进行发酵分解,形成粪渣粪液两层;第三格为排放池,当粪液到达这里时,已经过深度厌氧发酵,其中的有机物、悬浮物已所剩无几,同时将洗浴、厨房用水接入,进行简单的沉淀预处理等。⑵ 格栅井

在化粪池出水口设臵简易拦渣格栅井,去除较大悬浮物,减轻后续处理负荷。定期有农户自行清理。⑶ 集水池

当重力流污水管道埋深达到一定深度时,由于技术和经济原因需要设臵泵站将污水提升.污水在进入综合池之前,首先进入集水池,集 水池的作用主要是收集污水,集水池内安装有污水泵,污水泵间歇运行,将污水提升入综合池.⑷ 综合池

综合池为长方形池体,废水沿池体长端自流入土壤渗滤系统中,在池底部设贮泥斗,污泥采用人工清理方式定期清理.农村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SS,污水经过综合池预处理后,SS至少能够去除30%左右,为后续土壤渗滤池的处理减轻了压力.⑸ 土壤渗滤系统

土壤渗滤系统式污水处理系统的主体部分,对污染物的去除起着主要作用.1、BOD的去除

BOD的去除机理包括土壤吸附和生物氧化作用。在慢速、快速和漫流系统中,BOD的去除基本上都在土壤表层进行的,微生物的生长和表层中形成的生物膜对污水中有机物的去除起主要作用,其主要反应为氧化反应。Amy认为,在土壤渗滤过程中,有机物在渗流区内的去除机理主要是生物降解,吸附只是一小部分。同时室内土壤渗滤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以参数DOC表明的有机物提供降解作用可以减少50%~60%;Quanrud的研究还表明对于二级和三级进水(美国标准,相当于我国二、三级出水标准)而言,经过土壤渗滤处理系统的有机物出水你的基本上是一致的,说明稳定的出水浓度并不依靠进水的浓度,土壤渗滤系统有很大的缓冲能力。Gary Amy和Wilson等研究了在美国野外实验条件下,运用土壤渗滤系统去除二级和三级污 染的可能性.结果表明,DOC和TOX(总有机卤化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和80%.2、悬浮物(SS)的去除

通过土壤颗粒的吸附于过滤作用,投配污水悬浮物(SS)进入土壤颗粒间隙中,几乎可以全部由土壤截滤去除,渗出水SS值可达10mg/L以下.3、N的去除

生活污水中的氮以多种形式存在,主要由有机氮、铵态氮、硝酸态亚硝酸态氮等。对于一般生活污水而言,通过土地处理和植物吸收,污水中硝态氮等。对于一般生活污水而言,通过土地处理和植物吸收污水中硝态氮几乎可被全部去除。硝态氮在随渗水向下迁移时,可通过反硝化作用最终变为氮气。反硝化作用、挥发和植物吸收式土地处理去除氮的主要途径。土壤渗滤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可以不断地进行下去,土壤含水层相当于一个由好氧、缺氧、厌氧组合的生物反应器。Kopchynski 认为氮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够被有效的消化,但是即使为土壤渗滤系统提供反硝化后的进水,反硝化也不能自动进行,因此土壤渗滤适合处理反硝化出水,这样其出水总氮低于8mg/L,有机碳浓度低于6mg/L。虽然植物生长也需要一定的氮,但是由于植物吸收形成的总氮去除率一般不会超过20%。靠提高植物吸收的氮总量以提高系统的除氮能力,其上升空间不大,为系统提供良好的消化、反硝化条件是通过地下渗滤系统除氮能力的根本出路。

4、P的去除

土地处理系统中磷的去除主要通过土壤吸附固定与植物吸收实现,在土地处理系统中,土壤作为一个磷的储存库,对磷具有极大的吸附固定能力,污水中99%的磷可吸附而贮存于土壤中。土壤对磷的吸附容量与土壤所含的黏土成分与铝、铁等金属离子数量以及土壤PH值有关。一般来说,含有矿物质多并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对磷具有更大的吸附固定能力。土地处理系统除磷工艺主要是在缺氧及厌氧过程条件下运行的,因此缺氧及厌氧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对基质的利用率是该工艺在低碳源情况下正常运行的主要因素,控制进水的BOD5/TP和COD/TP以及污水在土壤中的停留时间,是提高除磷的关键。土壤对磷有较强的吸附特性,一般可以确定为2000mgP/100g土壤。

5、痕量有机物的去除

近年来,人们对痕量有机物在环境中的生态行为、归宿以及对人体健康的短期、长期影响尤为关注。美国EPA所列的优先污染物有88%是痕量有机物,我国也很重视该类物质的研究与监测工作。痕量有机物在土地处理系统中的去除主要是由于挥发、光解和生物降解。一般来说,各种类似的土地处理系统对痕量有机物均有很高而且稳定的净化效果。但此类物质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积累和长期生态效应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通过点源控制和预处理措施,尽量避免此类物质进入土地处理系统,仍然是土地处理系统长期安全运行的保证.6、病原体的去除

6.北京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研究 篇六

摘要:农村污水处理对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及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首都水源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北京市已连续几年选择部分村庄作为试点村推进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针对目前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前期工作不够扎实等情况,提出农村污水处理工作应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合理工艺,并落实相应的运营管理费用,保障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营,确保项目效益的正常发挥,更好地推进北京市新农村建设.作 者:刘志勇 于海永 作者单位:刘志勇(北京市工程咨询公司,北京,100031)

于海永(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100031)

7.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篇七

关键词:福建省,农村,生活污水

目前, 福建省共有乡镇931个、村庄14 420个, 仅有46个建制镇 (不含县城关镇) 和少数乡村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同时全省所有市、县均已建成污水处理厂, 36个城关镇已纳入县城污水处理厂处理。村镇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地形杂, 所排污水难以集中处理, 且农村技术力量薄弱, 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运行管理模式不适合在农村推广使用, 必须研究适合福建省农村的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1]。因此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 特别是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性工作,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

为此,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福建省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通过对全省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龙岩、三明、南平等地16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实例以及江浙等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调研, 结合国内外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研究及开发的技术, 提出《福建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 (下文简称《指南》) , 可供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设计单位、农村基层组织和其他农村用户作为农村污水治理指导性技术文件使用。《指南》共分九大章, 主要从“1) 农村生活污水的定义、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原则、3) 用水量与排水量指标确定、4) 设计进出水水质、5) 福建省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系统、6) 福建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7) 推荐工艺组合、8) 工程案例、9) 建设、运行、维护、管理要点”9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农村生活污水

1.1 农村生活污水的定义

农村是指村庄、集镇以及建制镇。其中村庄是指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集镇是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建制镇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镇, 不含县城城关。

农村污水是指农村地区居民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污水。具体范围包括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两个方面。农村生活污水是指居民生活过程中厕所排放污水、洗浴、洗衣服和厨房污水等。农村生产污水是指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2]。

本《指南》适合于处理规模的农村污水, 对于规模的可以参照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技术工艺。《指南》主要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及农户散养的少量畜禽养殖废水。

1.2 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原则

1)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原则。即以生态理念为指导, 利用现代技术人工设计生态工程, 减少污染排放对环境的自净能力, 注重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生态平衡, 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形成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

2) 多种处理模式并存的综合治理原则。根据村落所处区位、人口规模、聚集程度、地形地貌、排水特点及排放要求、经济承受能力等具体情况, 采用适宜的污水收集模式和处理技术。达到投资省、占地省、动力微、管理易、费用低效果。

3) 因地制宜、分类处置。对人口规模较大、集聚程度较高、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 宜通过敷设污水管道集中收集生活污水, 采用生态处理、常规生物处理等无动力或微动力处理技术。对人口规模较小、居住较为分散、地形地貌复杂的村庄, 宜就地就近收集处理农户生活污水, 采用聚乙烯化粪池、三格式化粪池、沼气池等污水处理技术。

4) 经济适用、资源利用。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应与村庄的经济发展水平、村民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力求处理效果稳定可靠、运行维护简便、经济合理。充分利用村庄地形地势、可利用的水塘及闲置地、提倡采用生物生态组合技术实现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氮、磷的生态去除, 降低能耗, 节约成本。结合当地农业生产, 加强生活污水削减和尾水的回收利用。

2 用水量与排水量指标确定

2.1 用水量

福建省用水类型包括自来水、井水和河水等。根据GB/T 50331—2002《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 11730—1989《农村生活饮用水量卫生标准》、CECS82:96《农村给水设计规范》, 在结合调查当地居民的用水现状、生活习惯、经济条件、发展潜力等情况的基础上酌情确定用水量。福建省农村居民日用水量可参考表1中的数值。

2.2 排水量

农村居民的排水量宜根据实地调查结果确定, 在没有调查数据的地区, 总排水量可按总用水量的60%~90%估算。各分项排水量采取如下方法取值:洗浴和冲厕排水量可按相应用水量的70%~90%计算;洗衣污水为用水量的60%~80% (洗衣污水室外泼洒的农户除外) ;厨房排水则需要询问村民是否有它用 (如喂猪等) , 如果通过管道排放则按用水量的60%~85%计算。

其中含有畜禽养殖废水的, 其污水量可参照GB 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征求意见稿) 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3 设计进、出水水质

3.1 设计进水水质

福建省农村生活污水水质随污水来源、有无水冲厕所、季节用水特征等变化。在确定污水水质时, 在调查当地是否水冲厕所、厨房排水、淋浴排水、畜禽养殖废水水质的基础上酌情确定。福建省农村居民生活污水水质参考取值见表2。

其中含有畜禽养殖废水的, 其污染物浓度可参照GB 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征求意见稿) 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3.2 设计出水水质

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村庄污水处理的排放标准, 根据东南地区不同区域环境敏感度的差异, 应采用相对应的标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点流域等环境敏感区域的农村生活污水, 须按照功能区水体相关要求及排放标准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根据福建省村庄排水的不同要求, 可参照表3的相关标准。

4 福建省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系统与工艺选择

4.1 排水体制的选择

排水体制的选择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居民生活习惯、原有排水设施以及污水处理和利用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新建村庄宜采用有污水排水系统的分流制, 污水经污水管道进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雨水通过沟渠或地表径流排放[3]。

经济条件较好的、有工业基础的村庄采用雨污水排水系统的完全分流制。经济条件一般且已经采用合流制的村庄, 近阶段宜采用截留式合流制, 在进入处理设施前的主干管上设置截流井或其他截流措施, 晴天的污水和下雨初期的雨污混合水输送到污水处理设施, 经处理后排放, 混合污水超过截流管的输水能力后, 截流井截流部分雨污混合水后溢流排入水体。远期有条件的村庄应逐步改造为分流制。分流制与截流式合流制示意图分别见图1和图2。

4.2 收集管网

1) 雨水收集。雨水应就近排入水体。选择沟渠排放雨水, 断面一般采用梯形或矩形, 坡度应≥0.3%, 沟渠底部宽度一般≥300 mm, 深度一般为300~400 mm。

2) 污水收集。污水应采用管道收集。污水干管管径一般为150~300 mm, 卫生间冲厕排水管径宜≥100 mm, 坡度宜取0.7%~1.0%;生活洗涤、洗浴水排放管管径宜≥50 mm, 坡度宜≥2.5%。

3) 生活污水接户管覆土深度宜≥0.3 m。

4.3 工艺选择

福建省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优先采用运行成本相对低的微动力或无动力处理技术。具体单元工艺:污水预处理技术可采用化粪池、厌氧生物膜池和沼气池等;二级生物处理可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池和氧化沟等;生态净水技术可采用人工湿地、生态滤池和土地渗滤等[4]。

5 投资运行费用

本《指南》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推荐化粪池、沼气池、厌氧生物膜池,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推荐生物接触氧化池和氧化沟, 生态处理技术推荐人工湿地、生态滤池、稳定塘。

几种技术的吨水投资 (含出水排放口及辅助设施建设费用, 出水水质按照GB 18918—2002中的二级标准考虑) 估算:化粪池为1 200~2 100元;沼气池为600~2 000元;厌氧生物膜池为1 500~2 000元;生物接触氧化池为2 200~2 500元;氧化沟为2 200~3000元;人工湿地为1 500~2 100元;生态滤池为1 500~1 800元;稳定塘为1 900~2 400元。

几种技术的运行费用:化粪池无运行管理费用, 只需每2 a清掏一次, 人工费约为200元/次;沼气池<0.2元/t污水;厌氧生物膜池为0.3~0.4元/t污水;生物接触氧化池为0.6~0.7元/t污水;氧化沟为0.5~0.7元/t污水;人工湿地为0.25~0.50元/t污水;生态滤池为0.3~0.5元/t污水;稳定塘为0.1~0.2元/t污水。

6 结语

综合考虑福建省农村经济、地理和环境现状, 以及目前已试点成功的一些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着重推荐化粪池、沼气池、厌氧生物膜池等3种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池好氧生物处理技术;人工湿地、生态滤池、稳定塘3种生态净水技术。从适用条件及地区、工作原理、结构类型、设计技术参数、工程造价及运行管理费用、日常维护情况、出水情况及排放要求等7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其他适合福建省农村特点并满足相关处理要求的物化技术 (如:过滤和消毒) 、生物技术 (如:A/O、SBR、氧化沟) 也可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兵弟.村庄污水处理案例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2]张克强, 杨鹏, 李野, 等.农村污水处理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3]蒋克彬, 彭松, 张小海, 等.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8.刍议农村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策略 篇八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策略

为了积极响应农村卫生环境改善的号召,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水平,确保农村居民的健康用水,要严格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排放问题,彻底改善我国农村的卫生面貌。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固体垃圾在一定程度上给环境带来了视觉上的污染,造成农村水质污染和农田土质,从而直接影响到农村作物的生产产量。因此,有关部门领导要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固体垃圾管理工作,确保农村健康发展。

一、农村生活污水的主要构成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厨房洗菜等的污水、洗浴污水、卫生间厕所的粪便污水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洗衣污水等,农村洗衣生活污水中,洗涤剂的使用量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增加[1]。由于部分地区农村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社会发展水平、农村文化背景、水资源使用情况以及农村生产活动等不同,在生活污水的排放类型与处理方式上存在差异,他们对生活污水的认识程度也不尽相同。

二、农村固体垃圾的主要构成

农村固体垃圾的主要组成包括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街道清洁管理的清除垃圾、农村食品加工和餐饮业等小型工业市场的废弃物以及农村学校单位的垃圾等。比如,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中的燃烧残渣、纸张塑料金属等制品的包装纸、废旧电池电器元件以及一次性生活用品垃圾污染,餐饮业的厨房残余固体生活垃圾以及不能分解的包装物。

三、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的处理策略

(一)完善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

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工作中,要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形成农村环境卫生专人负责的良好管理机制,增强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以及环境保护意识,尽量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确保全体农村居民都参与到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的管理工作中来。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加强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管理制度的宣传以及学习教育培训,积极开展农村环境卫生评比活动。此外,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工作,加大财政支出,最大限度的设立污水与垃圾处理基础设施设备的专用资金,用于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系统化管理运营工作。

(一)创新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保洁市场机制

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的集中处理模式需要大力推广,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农村保洁市场机制。可以安排农村每个村庄都聘用部分保洁人员,并且要严格规范保洁人员的招聘考核录用管理工作,形成竞争上岗的良好局面,确保农村保洁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保证农村保洁工作的顺利开展,不能将农村保洁机制流于形式。加大对农村保洁人员的检查监督力度,定时定期对保洁工作的内容进行监督检查,加强保洁人员卫生知识的教育培训,保洁人员的工资绩效考核要规范化、制度化[2]。农村保洁人员的工资发放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首先,农村居民承担一部分。其次,当地政府单位承担一部分。最后,村集体的财政资金支出。三者之间可以进行合理分配。

(二)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工作中增强居民的绿色消费观念

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工作中要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居民的绿色消费观念,最大限度的减少农村生活污水与固体垃圾。利用电视媒体、广播电台、新闻报纸以及计算机网络等形式积极倡导农村居民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理念,引导广大农村居民增强保护农村卫生环境的责任,创新消费观念,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最大限度的做到节水、节能以及减少粮食浪费。生产生活用品的选择方面要自觉选择环保性能较强的产品,食品的包装袋尽量使用易分解易处理的外包装,购物使用环保袋等。强化农村居民的分类回收意识,减少垃圾总量,农村生活垃圾主要从企业单位、农村日常生活家庭、商场集市以及农村医院门诊等方面进行集中分类处理,可以大体分为纸张、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以及有机垃圾和其他垃圾五类,电池的污染较大、体积较小,可以进行特殊分类。有用的垃圾可以放在自家角落中,回收利用或者专业回收队进行集中垃圾回收。其他垃圾可以通过农村卫生管理部门统一收集,从而大大降低了农村生活垃圾的总量,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卫生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量,避免农村垃圾污染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浪费,降低了农村垃圾填埋处理工作的资金成本,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对农村环境的污染破坏。

(三)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中加强农村沼气管理

农村的沼气工程属于环保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的工作任务量。农村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粪便以及洗涤剂污水废水,农村居民人口总数决定了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是很可观的,同时也与农村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3]。生活废水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包括淀粉、脂蛋白、纤维素以及糖等,还存在大量的病毒细菌以及丰富的无机盐成分。在厌氧细菌的作用下,非常容易产生恶臭气味。农村的沼气建设工程正好可以利用生活污水的这一特点开展沼气工作,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一定处理技术减少粪水中的有机质,在达到沼气工程标准规范的基础上,产生大量沼气,然后再利用先进技术设备的辅助作用,科学管理沼气的日常使用。沼气可以用于生产生活的发电、供暖等,沼肥可以作为一种农作物有机肥。

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对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作用,改善农村的卫生面貌,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管理工作中,要根据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多方面问题,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以及处理技术措施,最大限度满足农村居民切身利益的情况下,提高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安徽省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64:3-57.

[2]韩智勇,旦增,孔垂雪.青藏高原农村固体废物处理现状与分析——以川藏5个村为例[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03:451-457.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碰一碰》下一篇:财产保险公司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