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规范体现特色(共10篇)(共10篇)
1.统筹规范体现特色 篇一
统筹规划 规范运作 和谐拆迁
自2010年4月,江堤街红卫村“城中村”改造房屋拆迁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村两委会严格依照区委、区政府下达的拆迁任务的部署要求,在街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与拆迁公司通力合作,坚持依法依规、有情有序的原则,制定并严格执行了《红卫村拆迁安置补偿方案》,稳步推进全村拆迁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拆迁任务。
一、科学规划,组建专班,构筑精干得力的组织运作体系。
今年,我村的征地拆迁工作进入了实施阶段,纳入了区委、区政府的年度规划,街党工委、办事处也对我村的此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摆在村两委会面前的是诸多实际困难:一是时间紧。鲤鱼州组团的还建用地全部规划在我村,按照上级要求我们必须在9月份启动还建用地项目,拆迁任务完成必须在8月份全部完成。二是任务重。我村纳入规划编制方案的待拆迁户为1076户,待拆迁面积为39.1万方,而实际待拆迁户为1600多户,待拆迁面积为58万方,均超出原定方案很多。三是难度大。拆迁工作说到底是人对人的工作,从村集体来说,既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全部拆迁工作,又要兼顾到以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从村民个人来说,拆迁是涉及到其几代人切身利益的大事,房屋面积的核算、入户人数的框定、先前房屋的转让、交易情况、立户、分户、遗 产继承和赡养老人义务的承担等等都是必须慎重处理的难题。因此,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统筹规划,充分协商,多方听取意见,根据我村目前实际情况和按时完成拆迁任务的时间要求,考虑到今后的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长远目标,在邀请多位具有丰富的“城中村”改造房屋拆迁经验的专家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草拟了《红卫村拆迁安置补偿方案》。经过全村数轮充分的成本核算、讨论和修改,于2009年6月25日由村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
一份依法制定、合情合理的《红卫村拆迁安置补偿方案》自拆迁工作全面展开的关键性因素,但任何方案还是需要人来完成。为确保拆迁工作的顺利实施,村两委会迅速成立了由村支书曾宪祥牵头,由综合组、后勤组、结算组、维稳接待组、审核组以及包括村内有威望的村民参与的二个协调组组成的拆迁工作专班,将涉及拆迁工作方方面面的具体职责划分到各组,并责任到人,这一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工作专班的成立,是拆迁工作得以稳步实施的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合理合法的拆迁方案和组织结构是拆迁工作的基础,科学的行动方案则是拆迁工作的框架,在对被拆迁户的情况和结构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分析之后,我们制定了先拆本村村民与世居户,再拆外来户,最后拆违建户三步走的原则,先易后难,积极稳妥,一步一个脚印推进拆迁工作,并做到每 步有方案,每步有措施,全盘掌控拆迁情况和进度,使拆迁工作势如破竹,层层推进,赢得了拆迁工作的最后胜利。
二、入户宣传,榜样示范,营造和谐有序的政策支持氛围。
拆迁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其成败,提高拆迁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成了当务之急。为保证拆迁人员对拆迁方案有更深入的理解,吃准、吃透拆迁方案的每一条款,我村对拆迁人员进行了集中性的专题培训,邀请我村拆迁方案的主要草拟者、街司法所所长李明主从拆迁方案制定的出发点、根本主线、主要优势等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拆迁工作人员能够明其理、晓其事、用其法。
拆迁工作顺利实施的最关键因素是要得到广大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为此,我村始终把对村民的政策宣传和讲解放在重要位置。首先,我们对每一户村民发放了《红卫村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宣传手册》、《给村民的一封信》等资料各一份,对我市“城中村”改造的具体规定、拆迁政策、补偿标准和计算方法等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在村内悬挂标语、横幅,制作宣传板报,并专门设置了红卫村拆迁咨询点,具体解答村民的问询。其次,全体拆迁人员直接入户,一对一地对村民不厌其烦地讲解,阐明“城中村”改造是实现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村集体经济保持活力、村民从中得实惠的“多赢”局面的必由之路,是极大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步骤。凡此种种,都大大赢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为将宣传效果转化为实际的推动力,我村还注重发挥好村内骨干的示范作用。我村有党员80多名,村两委会工作人员30多人,红卫村籍在外各类企事业单位负责人20多人。如果能让这批村内骨干成员发挥好带头作用,产生表率效果,将大大激发群众的支持热情。因此,我村召开了包括村党员代表大会、村两委会工作人员会议、红卫村籍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题会议等在内的各类会议,由村支书曾宪祥对拆迁方案和今后的长远发展规划作了详细讲解,会议产生了良好效果,党员干部纷纷表达了对拆迁工作的支持,对未来的红卫村发展前景充满了期待。拆迁工作启动后,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无条件地签订了拆迁协议,对其他群众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
三、文明拆迁,规范操作,形成“三公划一”的拆迁运作秩序。
拆迁工作是一项做通人的思想工作的巨大工程,既要有时间、任务上的紧迫感,又要讲究方式方法,切忌操之过急。拆迁专班对全体拆迁工作人员提出了“打硬仗、攻难关”的要求。在工作进度上要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实行“每周五加二,每天白加黑”的作息时间,马不停蹄。在责任心上强调要一丝不苟,细致入微。在每日工作安排上,要在每天临下班前一天一汇报,一天一分析,一天一梳理,一天一总结,对当天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作分析总结,理出解决 方法。在工作进度上要多管齐下,多头并进,宣传、发动、登记、评估、测算和掌握被拆迁户的补偿安置意愿、签订补偿协议等要同步实施,成熟一家签订一家。在工作态度上要诚恳待人,无论是调处拆迁矛盾、解决拆迁纠纷还是处理群众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上都要始终坚持笑脸相迎,礼貌接待,特事特办,急事快办,难事巧办。对政策有明文规定的要及时答复,对重大复杂疑难的问题要及时汇报,明确以后及时答复,真正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着落。在数据核算这一敏感问题上,我们采取拆迁与审计同步进行的办法,一切数据都要经过审计公司的严格审计拆迁合同才能生效,才能发放补偿款。对有问题的合同一律返工重签。在争取被拆迁户的理解和支持工作中,要始终本着“规范操作,文明拆迁”原则,既要了解被拆迁户的心情和困难,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细致地做通思想工作,千方百计沟通感情,解决问题,排除障碍,赢得被拆迁户的支持配合。在拆迁工期临近结束时,面对后期一部分违建户拒不合作的态度,有人想图省事,提议实施强拆。但我们没有因为工作期限即将到期而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而是具体分析这一部分违建户的心理和个案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说服工作,化解对立情绪,寻找突破口,采取攻破一户,带动其他的和谐处理方法,既避免了激化矛盾,又真正做到了文明拆迁、和谐拆迁、依法拆迁。在拆迁调度会上我们始终强调“坚持原则比黄金都重要,坚持原则才能取得拆迁任务的圆满完成”,事实也证明,正因为我们上下一心,坚持原则,红卫村拆迁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在拆迁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拆迁户由于人口准入、违建面积过大等问题,想方设法的找关系,挖空心思钻空子。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及时向上级汇报,争取领导的支持,对于违背拆迁方案原则的不管关系多大、不管情况有多特殊我们都一律给予否定回答,一定严格执行《红卫村房屋拆迁办法》,做到街、村和拆迁公司口径一致,声音一致,态度一致,坚决打消了他们的想法,也避免了上访事件的发生。
拆迁公司也始终尽职尽责,忠实履行自身职责,与我们精诚合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经验、智慧与优势,不仅完成了拆迁任务还很好的制止了少数无理取闹、强拿恶要的行为,为我村拆迁任务的完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正是我们的这一系列工作,确保了我们的拆迁工作始终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稳步推进。在具体的拆迁协议和补偿标准下,做到了整齐划一,没有任何特殊化待遇。
经过我们的艰苦努力,我们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成效。从2010年4月27日开始,我们仅用了一周时间完成了全村房屋测量、入户摸底调查、资料收集整理等一系列工作,仅用两天时间完成了深埋在村内的680余座坟墓的迁移工作。仅用了36天时间拆除房屋面积58万多方,为下一步鲤 鱼洲组团的挂牌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统筹规范体现特色 篇二
重庆市綦江区规范老工伤保险统筹管理, 严把“四关”。一是把好资格准入关。对工伤医疗档案、财务原始凭证以及其他老工伤原始资料等进行逐份逐页审查, 不符合条件者一律不予确认, 共退回300余人次的申报。二是把好等级鉴定关。针对部分异地居住、瘫痪及重伤病员的实际情况, 及时与市鉴定中心协调, 邀请专家上门进行鉴定。共组织4批次、2092名老工伤人员进行伤残等级鉴定, 317人未达伤残等级。三是把好费用核定关。安排骨干工作人员进行统筹费用核算, 通过入户走访、调阅原始支付凭证、比对现行待遇标准等措施, 逐条逐项反复核实, 确保统筹费用应提尽提。四是把好待遇支付关。根据审核结果, 下达统筹费征缴计划, 保费到账次月立即兑现老工伤人员待遇。
截至今年3月, 綦江区共计4765名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 征收老工伤统筹费1047.5万元, 支付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待遇420万元。 (罗贵庆)
3.统筹规范体现特色 篇三
——小学地方课程《天气和我们》案例有感
【内容摘要】:小学地方课程采用主题活动的形式编排,具有选择性和开放性,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对某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设计多种解决方案,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在重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需求时,尽量让学生亲近自己家乡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提倡体验与感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教学时让地方课程回归生活,但不脱离文本,并能更好的体现小学地方课程的特色。
【关键词】:回归 立足 特色 案例背景:
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关心,鼓励和帮助。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很容易接受别人的评价并产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
天气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三年级学生已经对天气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认识来自于平时的生活经验、每天的天气预报或其它的书籍资料,但他们还不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和一些天气的常识,当你问及他们今天的天气怎么样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回答“今天有太阳,今天下雨,树叶绿了”等,尤其是对一些灾害性天气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我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各种灾害性天气和天气符号及特征有一些认识了解,培养他们能够更加关心天气,准确观察天气,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从而让他们走进“天气”。
案例描述:
《天气和我们》是小学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第42页的第21课。我先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让学生知道我们杭州地区常见的天气现象有晴、阴、雨、雪、台风、梅雨等。
2、通过记、贴、说等活动认识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
3、通过活动了解天气现象对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教学重点:认识常见天气现象。教学难点:知道天气现象对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以下是我上这一课中的一些片段。片段一:了解天气和我们的关系
1、同学们,今天是什么天气呀?
学生根据当天的天气来回答。(今天是晴天)
2、如果双休日天气好,你会干什么?如果下雨,你又会干什么呢?
生1:如果天气好,我要去外面游玩;如果下雨,就不能到外面去游玩了,只能待在家里看电视了。
生2:如果天气好,可以晒衣服,晒东西;如果下雨,就不能了。生3:如果天气好,我可以到外面去打篮球;如果下雨就不能打篮球了。„„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到天气和我们的密切联系,感受到天气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我们的心情和生活。
叙述:
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实质上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天的健康成长,帮助每一个学生过好每一天。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为基础,不断充盈和扩展他们的现实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现实生活世界的美好和快乐,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他们的一种特殊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是他们现实生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他们在课堂教学这一特殊的生活实践过程中得到健康发展,又在发展中愉快地生活着,从而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引导他们积极地创造并享受今日的生活,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成为精神之流进入学生的生活,才能焕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学的开心,学的轻松,而且掌握知识的效率很高。学生都愿意学,都乐学。片段二: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
气象大闯关
1、第一关:记一记
看图识记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2、第二关贴一贴
用天气符号记录一周的天气。
3、第三关:说一说
看天气预报图,说说看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三个环节,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会知识,掌握知识。真正做到在做中学,乐中学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叙述:
小学地方课程的教学采用课内课外紧密结合的形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学的实效性。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倡导制作、观察、调查等,体验和感受生活,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是他们思维过程的体现。动手操作,可以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从而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教学中我重视了让学生动手记一记,贴一贴,通过动手,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知识的学习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而且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动手操作最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激发学习新知的欲望,促使学生进入最佳状态,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让学生爱上学习。片段三:了解天气预报的好处
1、天气预报可以让我们及时改变出行计划,还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呢?请小朋友听一则天气预报,一边听一边想,这则天气预报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生1:天气预报里告诉我们今天天气是晴天,还告诉我们温度9到23摄氏度。生2:还告诉我们东北风6级,阵风7到8级。
生3:天气预报里还告诉我们在这样的天气里,合适做什么,不合适做什么。
2、你们遇到过哪些灾害性的天气?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感想? 生1:灾害性天气有大雪、暴雨、台风、干旱、梅雨等。生2:遇到灾害性天气时,不要外出,待在家里。
3天气预报既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又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损失。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查询到天气预报呢? 生1:我在电视里看见过。生2:在报纸上看见过。
生3:可以通过拨打电话114查询。
„„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到天气预报既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又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损失。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了解到怎么样来查询天气预报,提早预防灾害性天气。让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关注我们的地球,关爱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地球更美好,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叙述:
现在的课堂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各种有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品质,还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共同生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就是要构建学生主体。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做到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思考。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这样的课堂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案例评析:
在整堂课中,我尽可能挖掘并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原本显得陌生抽象的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天气知识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还特意请学生模拟天气预报员,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且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心想:当一位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后本来从只能懵懂的收听天气预报变为主动预报天气预报时,心里会有多大的成就感。在教学中我通过记一记、贴一贴、说一说来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使学生在动手、动口中学会知识。这样的设计会是学生学的很轻松,兴趣盎然,学习效果也很好,学生真正的在做中学,乐中学。在这节课中我重视让地方课程回归生活,让学生乐学善思。
我在教学时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图片、视频、动手操作等一系列活动相结合来教学。在学生观看视频、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天气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提问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 4 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乐学善思。使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如何做到让地方课程回归生活,立足文本,体现特色,我做了以下几点:
一、让地方课程回归生活在课堂之前
小学地方课程采用开放的学习方式,强调探究的学习方法,重视学习能力的提升与探究意识的养成,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渐达到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和人格健全的和谐统一,完善热爱家乡与关爱社会的道德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因此,我让学生在课前从各种不同渠道收集天气方面的资料或趣闻,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搜集、记录资料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通过此类活动,可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利用课本以外的资源获取地方课程信息的基本技能,培养地方课程学习的能力。同时有了充分准备的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竞相发布自己从书上、报上、网上、电视上的发现,在课堂上参与交流,展示是最好的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产生学习乐趣、积极的情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让地方课程回归生活在课堂之中
小学地方课程力求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重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需求,让学生亲近家乡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提倡体验与感悟,在体验中认识家乡,在实践中感受家乡,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融入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在课堂上我充分让每一个个学生进行讨论发言,注重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发展,我在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在课堂上让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启动思维,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学习方法,在讨论中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体现自我,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探求知识的快乐。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课堂中我也注重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知识,掌握知识。
三、让地方课程回话生活在课堂之后
小学地方课程采用主题活动的形式编排,具有选择性和开放性,为教师的教 5 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对某一问题提出不同见解,设计多种解决方案,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因此,我在上完《天气和我们》一课后,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一个天气预报,其中内容要有天气情况、温度、紫外线指数等等和温馨的提示,可以提醒任何你想提醒的人。这样不仅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而且也深深体会到天气和我们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共同来关注我们的地球,关爱我们的生命,增强生命的意识。
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学习方式,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有意义的接收性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掌握知识、开放思维、形成能力,真正让地方课程回归生活,让学生乐学善思。
参考文献:
1、小学地方课程三年级《人•自然•社会》第42页的第21课。
2、《地方课程国家课程标准》。
4.统筹规范体现特色 篇四
南京郊县,包括江宁、浦口、六合、栖霞、雨花台五区和高淳、溧水两县,面积6322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94%;共有镇街81个,村委会900个,村民小组1.3万个,农户67万,乡村人口214万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南京来说意义重大。首先,有利于改变郊县落后面貌,树立都市南京新形象。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南京城市相对繁荣、郊县农村相对落后,全市弱就弱在郊县、郊县差就差在镇村,特别是广大农村腹地,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生产生活条件与城市落差明显,与省会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只有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不断提升农村城市化水平,真正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其次,有利于突破全面小康建设难点,确保实现历史发展新目标。南京实现“两个率先”,重点、难点都在郊县,特别是六合、溧水、高淳“一区两县” 任务十分艰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将有力地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第三,有利于拓展市域发展空间,开辟经济增长新源泉。南京经济总量目前还主要集中在主城,有限的主城空间难以支撑全市整体实力的持续提升,必须充分开发利用郊县广阔地域、丰富资源,吸纳城市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形成新的增长极,促进南京经济跨越发展。第四,有利于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农民,实现城乡关系的新和谐。长期以来,农村居民享受到的公共服务较少,在义客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弥合城乡界限,实现城乡和谐。
从南京郊县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出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机制,倾斜发展资源,转变增长方式,推进“三个集中”,通过工业化转移农民、产业化提升农业、城市化带动农村、市民回报农民,实现城乡之间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的良性互动,人与自然的友好共生,农村社会的民主和谐。关键是要抓住“四个一”:一个根本,必须坚持富民优先,以加快郊县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一个战略,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协调,以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为着力点;一个倾斜,必须坚持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带动,以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为突破点;一个抓手,必须坚持夯实村级工作,以推进“双培双带双创”为切入点。
一、提升郊县经济发展和富民水平,为新农村建设打好基础
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来看,“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是指物质文明,“乡村文明”是指精神文明,“村容整洁”是指生态文明,“管理民主”是指政治文明,统筹这四个文明的核心是加快发展,建设具有南京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郊县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2005年1-9月份,郊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6.9亿元,可比价增长18.9%;实现财政收入 114.2亿元,同比增长2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453.1亿元,同比增长29.3%,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955元,同比增长19%,比上年同期高出2.7个百分点。但值得注意的是,郊县发展中拆迁难、用地难、审批难、资金难等矛盾,导致发展的显性成本、隐性成本同时上升,招商引资势头受挫,财政运转出现一定困难。市委、市政府要求郊县在“十一五”发展中,力争实现经济总量四年翻番,确保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2010年达到10000元。围绕以上目标,我们要牢牢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突破节点,千方百计此解瓶颈制约。在用地指标偏紧、用地成本提高的情况下,多策并举,积极向上争取土地转用指标,用好现有政策,最大限度做好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这篇文章。探索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以土地r入股、参与工业园区建设。加快要素集聚,研究外资转移的新动态,加大专业化、市场化招商力度,系统化、集群化利用外资。同时充分挖掘民间资本、城市资本潜力,实施多元发展战略。
二是抓住要点,坚持工业第一方略。南京与苏州、无锡相比,工业发展度明显不足。经济普查数据显示,苏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万多家,无锡8000多家,但南京只有2449家,差距非常大。今后,我们要提高工业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中的比重,不断扩大有效投人,提高郊县中小企业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聚,保持工业经济较快的增长速度。
三是瞄准重点,全力促进农民增收。尽管连续几年来农民收入逐年递增,但还未真正建立长效增收机制,2007年达小康必须保持年均13%的增速,困难不小。特别是部分低收入户增收艰难,2004年,10%的低收入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58元,与10%的高收人组收入之比为1:6.3,收入差距在一万元以上。在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要更加重视低收入户的增收问题,促进农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
二、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去年5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了统筹城乡发展千人大会,出台了《关于加快南京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和5个配套文件。当前,城乡统筹的各项工作正在加快向前推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创新。机关部门逐步打破了城乡分割发展的思维定势,改变了过去工作精力放在城市多、用在郊县少,考虑城市利益多、考虑郊县利益少,城市、农村“两张皮”的状况,初步建立了城市与农村互利性、市场化、内生型的互动发展机制。二是城乡产业布局更趋合理。以郊县现有开发区、工业区为载体,结合国有企业改制和规模扩张,加速推进城区工业向郊县搬迁,已初步形成江北医药、化工产业带,江南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带格局。三是乡村建设顺利推进。确立了“多中心、开敞式”的城市组团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了“主城----新市区----新城----重点城镇----一般建制镇----中心村”梯度发展格局,“三城九镇”规划编制已经完成。按照“城区强力推进,近郊加快实施,远郊规划引导”的原则,全市计划建设1500个农村社区,并通过城镇社区集中、拆迁安置集中、中心村集中、特色居民点集中模式,在11个村先行试点。四是薄弱地区帮促力度加大。在前三年对全市8个经济薄弱镇帮促的基础上,组织动员了南京地区157家机关、城区、高校、科研院所、工商企业单位,对相对薄弱的六合、溧水、高淳开展全方位、大范围、多层次的挂钩帮促,市向每个区县派驻工作队。截至去年10月底,城乡开展对接活动117场次,敲定合作项目281个,落实帮促资金近12亿元。
城乡统筹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目前南京市委、市政府正在全力督促政策实施,各部门正在制定“十一五”行业发展规划,把郊县发展纳入全市大规划,把“三农”投人纳入财政大盘子,把农民增收纳入全市富民大工程,以确保有专门领导分管“三农”工作,有专门处室为“三农”服务,有专门经费扶持“三农”发展。
三、向农村倾斜公共产品和服务,为新农村建设填补弱部
为了让农民真正享受到现代社会文明成果,近年来,南京市积极实施财政倾斜政策,先后投入20多亿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兴办农村各项实事,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差距。农村交通条件明显改善,水泥道路实现了村村通;农村低保水平得到提高,有2.5%农村人口纳入低保范围;农村公共卫生、医疗救治网络逐步健全,新建改建了576个村卫生室,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参保率达91%,村覆盖率100%;对农村困难家庭子女发放100多万元的助学券,解决了44.4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
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公共产品供给方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所在,下一步,我们要继续以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为核心,以农村公共产品提供为突破口,逐步调整城乡分配格局。一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全面完成农村八件实事的基础上,市级财政计划再投入1.33亿元,用三年时间,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等五件实事,并鼓励和支持各郊县自行兴办标准更高、范围更广的实事工程。与此同时,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利用市场机制,鼓励农村社区、农村私人以及社会民间组织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实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多元化。二是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推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对农村困难家庭子女就学实行“助学券”补助,不但对书费、杂费、学费进行全免,对住宿费、生活费也要进行减免。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就业培训工程,做到每个农村劳动力“想培训的都能参加,能培训的都有补助”。以完善网络、保护水源、净化水质为目标,推进农村“二次改水”,扩容和升级37个镇级水厂,对100个暂未列入撤并计划的村级水厂配齐消毒和净化设备,保证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积极整治农村环境,改造改建农村小型农桥和抗旱排水设施,加快建设农村标准卫生厕所,开展农村生产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试点,着力建设一批环境优美、生活舒适、整洁卫生、设施完备的中心村。三是建立更加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低保标准由目前的人均120元/月,提高到2007年“一区两县”不低于180元/月,其他区县不低于220元/月。加强农村社区卫生和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健全农村公共卫生、医疗救治网络,增加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投入,筹资标准由目前的人均50元提高到2007年的100元。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尤其是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保险制度,保证被征地农民“失地不失利”。探索实施农保、镇保等符合农村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险方式,扩大参保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并逐步向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过渡。
四、大力开展“双培、双带、双创”活动,为新农村建设典型引路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涵。以“争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为目标,市委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郊县开展“双培、双带、双创”活动,把党员村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村干部,让村干部带头创业致富、带领农民集体致富,争创专业特色村、文明示范村,激发郊县基层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目前,已有一半以上的村干部有了双带项目,村干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作用显著增强,村容村貌不断改观,民主管理进一步完善。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高淳“双培双争一公开”经验,制定全市“双创”工作实施意见,适时在高淳召开“双创”工作现场会,发挥典型示范引导作用。从2006年起,力争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每年创100个专业特色村和文明示范村,到2010年郊县 “双创”村达80%以上。一是树产业特色。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积极扶持,引导各村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精心培育最能释放本地优势的主导产品,做大规模,形成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二是扬文明新风。把做美农民生活环境,创建文明家园,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来抓,让文明之花开遍郊县农村。大力开展“三清”工程,整治村容村貌,绿化美化家园,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面貌,建立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形成农村卫生基础设施配套、生产生活环境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积极推进农村文化活动设施建设,普及科技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导农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三是民主氛围。不断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村务管理监督制约制度、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重点抓好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民民主理财小组“两组建设”。
5.统筹规范体现特色 篇五
一、文明办公规范要求
1.办公区域内严禁玩游戏和浏览与工作性质无关的网站。
2.上班时间内严禁看报纸、杂志、聊天、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
3.禁止随便将外来人员带入办公区域内。
二、电话接听规范要求
1.客户服务电话响铃三声必须接起。
2.禁止用电话聊天或长时间占用电话。
3.禁止通过电话、QQ为用户提供服务过程中,未按标准用语实施,出现不当言词及语气。
三、员工仪容仪表要求
1.上班时间穿着不得体,首饰佩戴夸张,一次扣1分;
2.女员工化浓妆,涂夸张有色指甲油,一次扣1分;
3.发型蓬乱,染夸张色,梳怪异发型,一次扣1分;
4.其它违返员工仪容仪表规范要求的行为,一次扣1分;
5.接待来访者时不注意自身礼仪形象,破坏公司形象,一次扣2分;
6.办公区域内大声喧哗、争吵、辱骂、打闹,一次扣2分;
7.办公区域内奔跑、躺卧、倚靠、蹲、搂抱、搭肩等行业,一次扣2分;
8.其它违反日常接待规范的行为,一次扣1分;
四、奖励方案
1.客服员工在订单处理及浏览网站时,及时对存在失误及错误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的,一次奖励10分;
2.提出对客服部、公司的建议性意见的,一次奖励20分;
3.接到客户来信表扬的,一次奖励50分;接到电话、QQ等形式的表扬及嘉奖的,一次奖励20分;
4.接到其他部门主管赞许的,一次奖励20分;
5.发现及时更正他人错误,避免造成损失的,一次奖励10分;
6.工作主动、认真负责,能够以团队、公司利益为重的,一次奖励20分;
五、备注:
1、1分即为2元,一经发现现场直接予以警告;
2、规范中的办公区域包含办公室、会议室以及公司所属其他场所。
3、本规范适用于客服部员工在工作区域内的任何工作时间,特别规定的除外。
4、员工日常考勤、请假、出差等行为参照《员工手册》《考勤制度》中的相关规定。
5、有关的其他员工规范要求,参照公司相关制度执行。
六、检查实施方案
1.检查部门:由客服部安排人员进行检查
2.检查时间:每日/1次
3.每日检查:每天不定时由客服主管检查员工日常行为规范
6.标识设计如何体现地方特色 篇六
在现代城市千城一面的状态下, 标识这个景观中的微观元素更加是千篇一律, 毫无地方特色。现今各个专家都在呼吁要城市的发展不能割断其文脉。在这样的呼声下, 部分历史文化名城越来越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那么在此趋势下, 标识系统的设计该如何结合城市文脉以提升地方特色形象, 在传达信息的同时又能展现我们的地域文化成为我们现阶段应紧要解决的问题。
标识设计要体现地方特色就得结合地域文化上。地域文化泛指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 流传甚广的传统图形、文字与介质, 包括传统建筑、园林、家具或具有传统意味的其他构件形式及其表面上的纹样和装饰, 还包括民间艺术以及书法、传统绘画等民族瑰宝。此外, 其他传统的、地方性 (如传统剧目、民间舞蹈等艺术样式) , 其形象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各民族经过相当长的历史发展, 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艺术形式。这些地域文化形式丰富, 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集中体现了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观念。因此, 它具有通过某一表象事物, 表达出更丰富内涵的特征, 这个特征与标识设计语言元素的基本条件吻合, 也是地域文化现代方法诠释应用的契合点。
那么地域文化又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呢?
地域文化由自然文化要素、人文文化要素这两部分构成。
自然文化要素包含影响制约地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地形、地貌、植物、水、气候条件等元素;人文文化要素主要是人在某一地域长期生活所形成的风俗习惯和由此而沉积的传统文化有关, 例如历史传统、民俗文化、地方手工艺等。另外人们在场所中所创造的文物古迹、建构筑物、公共设施, 包括记录人类历史的文字符号、图形标识等也都属于人文文化要素的范畴;地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它通常不是由单一的要素或形态构成, 而是由多种要素复合构成。地域文化具有物质层面的外在表现, 也由精神层面的内在隐含。
地域文化的表现形态:
地域文化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大体可以分为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两大类。物质形态的地域文化特征是指可见的、外部的、形象的、表层的地方文化。无形的地域文化则相反, 是不可见的、内部的、抽象的、深层的、精神形态。
地域文化物质形态又可分为两类, 一是自然形态, 自然形态是自然要素表象的形态, 不以人的思维和行为而决定的。常见的形态, 如地表的形态、水的形态、山的形态、植物的形态都是自然形态。二是人工形态。人工形态是人类劳动产品的物态化表现, 人从自然的物质世界出发, 通过造物的创造活动, 形成了人工形态的世界, 如建筑形态、文字形态、符号形态等。
精神形态则包括地方文化艺术形态 (戏曲、舞蹈、杂技) 、地方民俗、历史事件、历史地名、地方手工艺等。
以上我们分析了地域文化的构成要素及表现形态, 那么我们的标识设计如何体现地方特色呢?
我们在设计中并不能简单照搬照抄地域文化要素, 而是要借鉴其中的重要元素, 将这种元素转化为我们现代的设计元素。
那么这种转化该如何来实现呢?
1. 对于自然文化元素的象征性表达
标识本身是一种的象征性艺术表达, 是一种符号信息。这里所说的象征性是指对地域环境中的具体事物 (物质的和精神的) 进行意象的塑造, 使标识的整体外部形象表达与地域有关的某个主题或思想涵义, 达到与使用者情感交流的目的。
比如说标识形态暗喻当地自然环境中的某些特点, 使其造型和它所代表的景物具有显著的、可联想的共同之处。这不但使环境标识形象具有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独特风格, 并且构成环境的新景点, 丰富地段的景观品质。
2. 对于人文文化遗产的抽象表达
标识的造型可以取自地域文化中的有价值的元素, 将其抽象物化在标识的形象中, 从广泛的文化范畴中寻找关联。
如西安大雁塔东广场以戏曲文化为主题的说明标识。皮影戏是陕西地区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展现了秦川大地深厚的文化渊源。利用秦腔戏曲中皮影为造型元素与休闲娱乐的场所环境相得益彰。
3. 提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最讲究一个
“意”字, 所以现代标识设计对地域文化的继承不应该只是仅仅应用地域文化元素的形态, 而应该去提取这些元素的内在意义。靳埭强先生说过:“我们不一定要画上京剧脸谱, 穿上龙袍, 才能让人认出是中国人。”同样, 我们也不一定要把地域文化元素的“形”应用到标识设计中才能体现出具有地方文化, 我们应该以现代标准去重新审视地域文化, 把地域文化的内在精神应用到标识设计当中, 这样才能让地域文化在现代标识设计中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比如说我们可以对民俗意念、远古图腾等加以拟喻物化。环境标识隐喻象征的对象常来自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或一些远古图腾中的意念, 将其加以物化的提取, 能在更深层次上表达地域文化的内涵。
7.统筹规范体现特色 篇七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26日 19:1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作者:
按照中央部署,中央统战部牵头,国家工商总局、全国工商联参加,成立指导小组,负责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进行工作指导。2011年初,为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创先争优活动工作指导,根据张德江副总理关于请工信部党组关注和支持中小企业创先争优活动的批示精神,又增加工业和信息化部参加指导小组。成员单位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两年多来,我们紧紧抓住党组织组建和作用发挥这两个重点,抓住党建指导员、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和企业出资人这三个关键,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引导党组织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开展活动,指导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坚持突出重点,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量大、面广、点多,规模大小不一,小型微型企业多数没有党组织;党员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之间流动频繁。我们始终把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作为工作重点,注意把工作重心放到规模以下小微企业。国家工商总局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利用企业登记申报、年检年报时机,对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党组织和党员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指导小组组长全哲洙同志先后主持召开24次指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工作,深入到200多家企业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指导小组先后深入到全国各地450多个市县、2500多家非公有制企业,召开560多场次座谈会,下发各类指导性文件21份。指导各地不断丰富和完善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党组织组建形式,依托个私协会、商会、工业园区、商务楼宇、专业市场和产业链等组建党组织。据统计,两次活动以来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共新组建党组织13.2万个。
二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引导党组织、党员立足岗位发挥作用。党组织、党员在非公企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取得企业主要出资人支持和避免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关键。我们注重引导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特别是服务小型微型企业“保生存谋发展”,激励企业党组织和党员把创先争优活动与生产经营结合起来,通过成立项目党支部、党员技术攻关小组,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立足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
1年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共提出合理化建议203万多条,开展技术革新353万多个,完成急难险重任务82万多件,为群众做好事实事436万多件。
三是抓住“三个关键”,不断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水平。我们强调要抓住党建指导员、党组织负责人、企业主要出资人这“三个关键”开展工作。加大党建指导员选派工作力度,帮助企业组建党组织、健全工作制度、开展经常性活动。选好配强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加强党组织负责人培训。引导企业主要出资人认识党建工作目的与企业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主动支持所在企业建立党组织并为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提供必要条件。据不完全统计,两次活动各地共选派党建指导员43.9万名,培训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建指导员30多万人次。抽样调查显示,80%以上的党务工作者和党员认为所在企业的出资人支持党建工作。
四是注重典型引路,营造齐争共创良好氛围。我们注意挖掘和树立先进典型,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非公有制企业都能找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2011年12月,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举办全国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全国12.2万人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参加了报告会,贾庆林、刘云山、杜青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报告会,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第一次,规格高、规模大、影响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进行集中、连续的深度报道。两次活动过程中召开的7次全国性指导工作会议,我们都请来自基层的指导小组、党建指导员、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等先进典型介绍经验。指导小组共编发简报460多期,利用中央主要媒体和中华工商时报、中国工商报等媒体,不断加强典型宣传工作力度,形成了比学赶超、齐争共创的良好局面。
五是突出文化引领,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非公有制企业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点所在,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着力点。我们注重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结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注重将创先争优的价值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以党建工作和党的先进文化带动和提升企业文化的层次和水平。引导企业出资人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和引导教育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坚持诚信经营,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引导企业加强人文关怀,实行人性化管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反映利益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作
用。充分调动企业党员、职工群众、企业出资人三方面力量,更加自觉地把创先争优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融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之中,共同争科学发展之先、创和谐社会之优,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凝心聚力,助推企业科学发展。
8.规范汉字书写特色学校总结 篇八
铜川市新区裕丰园小学成立于2010年9月,现有教职工40多人,学生700多名,班级14个,专业的语文教师15名,专业写字教师2名,推普教师1名。
我校在开学初就制定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基础,历来重视和发挥学校在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学校加强教学力度,开设规范汉字书写课程,加强了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规范汉字书写的基本功培训;优化了校园语言文字环境,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使我校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与传承中华文化传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教育相结合,提升了师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我校创建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的综合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积极投入,努力创设规范汉字文化环境 语言文字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提出要以学校为基础大力推行规范字,就是要我们抓好学校这一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主阵地;并且把语言文字工作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以上认识,我校十分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从组织、制度、人员、经费、活动等各方面加以保证,确立了这项工作在学校应有的重要地位。
实施校园文化提升工程。截止目前,学校先后投入资金 万余元,建设校园文化长廊和标牌设置。其中开辟了长期固定性橱窗板报20多处,内容有学校建设与管理专题,教科研专题和铜川特色专题等,还有师生活动和作品专题等。校园标牌的设置有养成教育指示牌,知识性标牌,古诗词走廊,箴言警句,名人画像和简介等六七十处,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与精髓,体现学校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动的主题等,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且处处体现文字规范、语言温馨、特色突出、制作精细的特点。学校在坚持以
“经典文化“为特色的学校环境的同时,更把育人教育与其相结合,让学生在古诗朗朗的校园文化中,潜移默化的感受汉字的无穷魅力,影响学生的书写规范。
二、培训整改相结合,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多途径重培训,练就教师规范用字基本功
学校要求教师树立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不定期组织全校教职工进行了集中培训,印发培训资料,测试训练;学校不定期举行教师“三笔字”比赛活动,最近,学校组织了第一届教学节,在教学节活动中粉笔字和普通话是每位教师必须参加的项目。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写一张钢笔字、一张毛笔字、一板粉笔字,并按时上交,定期检查。
(二)重视规范用字检查整改,促进教师规范用字养成 学校不定期开展全校性语言文字规范化检查整改活动,活动以科处室、教研组、少队部为单位,重点检查校园板报标牌,处室文件通知,教师板书、教案、听课记录、教研笔记、作业批改以及教师评语等用字规范化情况,提出整改要求,发现一处整改一处。通过整改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全校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促进了教师良好用字习惯的养成。
(三)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建设一支语文教师的骨干队伍 我校选择的十一五课题是《多媒体与语文教学语文》整合,低段教师选择了《多媒体与口语交际相结合》,从小培养学生讲好普通话,讲规范话的意识。教师人人带着课题进课堂,使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有了重要保障。学校一方面,组织语文教师编写课题研究使用的读写教材,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使用规范字、规范语汇、规范文本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由书法教师宋红利、郭东侠牵头执笔,筹备编写编写校本教材教材《学生规范汉字硬笔书法训练之路》,首先作为语文教师的书写训练教材,为学生的书写课的开设提供师资保障。将在下学期完成。在教师刊物和学生刊物中分别渗透
汉字规范书写的资料,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三、面向全体学生,扎实开展规范汉字书写和说普通话训练
(一)开设规范汉字书写训练课
我校是2010年新建的学校,很多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学生在家的大环境中大都讲的是本地的方言,语言极其不规范,面对规范汉字书写及语言教育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学校专门开设了规范汉字书写课和诵读组,让学生首先依照课本,进行规范汉字书写入门训练,由书法教师做指导,语文教师把关,切实提高广大学生对规范用语用字的认识,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二)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的表率作用
课堂教学是提高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主阵地。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教案、板书、课件、作业批改和评语等不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不写错别字,正确、认真书写,做学生的表率,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三)开展全校性活动,促进规范用字良好习惯的持续性,推进普通话教学
1.由语文教研组牵头的征文比赛活动。我校举行全校性的征文比赛活动,手抄报比赛,主题明确,重视规范。比如配合时事政治、思想教育主题开展的 “廉洁教育”征文比赛、安全教育征文比赛、“三创知识”手抄报比赛等,错别字少,书写整洁美观,必定是优秀征文评选条件之一。此外,也将汉字规范书写作为学生日常作文评分标准之一。
2.根据学校教育工作的主题,每年开展以学生小组为单位的手抄报比赛活动。
3.举行全校性的规范字书写比赛,并在班级中开辟专栏展示优秀作品,激发学生写好字的热情。
4.教室黑板报出版活动。由学校教育处组织的班级主题黑板报出版活动,做到两周一期,并且根据出版质量,作为文明班级评比
条件之一。
5.通过“诵读比赛”“心灵驿站”“等活动促进学校普通话教学工作。培养学生说普通话的习惯。
四、精英培养,以点促面,创建规范汉字书写特色
1.组建“啄木鸟”团队,在校园开展不规范汉字纠错行动,在校外开展不规范用字的“挑刺”活动,以扩大汉字规范化在学生中的影响。
2.利用每年的艺术节,举办师生书法优秀作品展,扩大书法艺术的影响。
3.利用宣传橱窗,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用不同方式展示师生书法作品。
5.可喜成绩。在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和书法特色创建活动中,我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书画比赛、艺术展演等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校学生参加我校举行的《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比赛》中,张宇璇、梁萧钰、李欣怡等同学表现突出,在诚信在我心中的主题队会中,学生的故事表演、演讲比赛都很精彩。在《与经典同行、与圣贤相约》诗文朗诵会上学生的表现更是突出,不仅体现了我校的特色,更加促进了普通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学校荣誉与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校加强了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与组织管理工作,使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校各项工作都有了极大提高,但是,我校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和学生对文字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参与这项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少数学生作业存在不规范用字现象,缺乏工整书写汉字意识。
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指导,学习到位,教育到位,认真改进,就一定能把我校的规范汉字书写教育
9.园区规划需体现规范和科学性 篇九
“物流园区”这一业态经过十年的发展, 其规模已不可小觑。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500亩规模以上的物流园区已达1000多家。在物流园区建设井喷的背后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特别是由于缺乏全国性的物流园区规划以及相关标准, 国内很多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运营在缺乏科学的指导以及政策扶持下, 经营现状不容乐观。根据调查显示, 目前全国500亩规模以上的物流园区能真正成功运营的只占10~20%, 20~40%的物流园区处于规划、在建阶段, 而剩下的则要么处于招商阶段, 要么还停留在计划阶段。此外, 国内相当一部份物流园区甚至是一些政府支持的物流园区在经营过程中“功能百出”, 其功能远远超出当初规划时的物流功能, 物流功能被逐渐淡化, 其他功能甚至有“喧宾夺主”之势。
目前, 《全国物流园区规划》 (下称《规划》) 编制工作已经启动, 有关部委正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 力图呈现一个规范性、科学指导性兼具的全国性规划。为此, 本刊邀请到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姜超峰、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主任工程师李鹏林、北京百川归海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文双就正在进行中的规划编制工作发表意见或建议, 虽为一家之言, 亦望为决策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全国性规划迫在眉睫
CLPMA:《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在进行中, 这个规划的出台具有哪些作用和意义?您对这个规划有怎样的期待?
姜超峰:“科学制定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可以说是《规划》出台的一个硬性任务, 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它的指导性和强制性以及权威性。
物流园区作为一个基础设施有很多优点, 尤其是能够集约使用土地。10年来, 我一直坚持国家应该加大对物流园区建设的投入, 而且物流园区应该健康快速的发展。不过, 由于物流园区会占用土地, 而土地又一直在升值, 因此很多机构想做物流园区, 但其主要目的就是从土地上获利, 并不是真正在做物流。因此, 《规划》中一定要规定物流园区的主要功能是物流, 而不能过多的把商贸业务放进来, 要注意量的控制。比如说在《规划》中规定物流以外的其他业务可以占到多大的比例等等。
此外, 《规划》中对物流园区规模的规定一定要合适, 要有一个指标体系来确定什么样的物流园区应该具备怎样的规模, 而且物流园区的功能一定要齐全, 要满足不同物流功能的需要。
李鹏林:我个人认为, 《规划》的编制工作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其一, 《规划》的出台会明确清晰的价值导向和支持目标。2011年交通运输部新出台的《车购税用于交通运输重点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已经明确, 车购税资金可以用于支持公路货运枢纽 (物流园区) 的发展, 但是哪些属于中央资金要重点支持的国家级物流园区, 哪些物流园区属于真正符合国家和行业引导的发展方向, 需要国家和行业部门首先考虑支持的物流园区呢?这些物流园区应当具备怎样的功能、发展导向以及规模等等, 到现在还无法明确, 因此急需《规划》将上述问题明确。
其二, 《规划》应该具有可操作性。从2001年起几部委联合发布《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起, 到2004年9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 到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 再到刚刚出台的“国八条”, 这些都无一例外的提到要支持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的发展。但这些政策都没有提到支持什么样的物流园区, 引导物流园区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去发展, 用什么措施来保障物流园区的发展目标等问题, 到现在都没有很好的答案。我们目前不能仅仅再满足于停留在振兴规划中的九大工程、38个节点城市的层面了, 而是非常有必要给出直接的、明确的发展导向。
其三, 规划应当粗细结合。不是要求所有的物流园区都要布点到位, 而且市场的事情政府也不能全部包揽, 例如, 企业仍然可以自建、自用物流园区, 不能“一棍子打死”, 它可以发展自己的网络。但是属于政府支持范畴的园区, 尤其是属于中央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需要支持的物流园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导向。对于可以体现国家战略价值取向的物流园区项目, 国家需要重点给予土地、资金、税收等政策支持, 不妨就叫做国家级的物流园区;而对于区域性或地区性的物流集聚区域规划或者物流园区等节点设施的发展, 在全国规划中只需提出指导性建议、要求即可, 具体的工作交由地方政府去做。
郭文双:通过《规划》的规范和指导作用来解决物流园区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尤其是园区过剩、重复建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非常重要。比如, 在同一个经济区域里保税物流资源过多, 目前黄海海域一带就存在青岛保税港区、烟台保税港区、日照保税物流中心、连云港保税物流中心等多个保税园区, 他们的腹地重合, 竞争激烈, 必然导致无序竞争。再如, “内陆港”概念的兴起后, 石家庄、张家口、包头、鄂尔多斯等地都在规划建设内陆港, 但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内陆港吗?
需重点关注的内容
CLPMA:那么, 《规划》应该涵盖哪些内容?哪些内容需要特别关注?
李鹏林:《规划》中要规定的内容是非常多的。比如说园区应该具有多大的规模、如何选址、应该具备怎样的功能, 如何布局, 采用怎样的标准等等。
我重点谈一下园区的布局和标准问题。关于国家级物流园区的布局问题, 我认为, 首先, 列入国家支持的物流园区应体现国家的战略和价值导向。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第一, 选址上, 应当位于国家的骨架交通枢纽上, 例如园区的布局应当首先考虑我国20个吞吐量过亿吨港口的重要港区、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17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中规划的国家公路货运主枢纽站场, 重要的民航枢纽机场, 这些规划都是已经明确且颁布的, 这也是德国多数物流园区选址的原则。
第二, 功能上, 国家级物流园区要坚持公用性价值导向。在判断取舍上, 不妨从物流需求角度考虑进行细分, 区别对待。物流园区的引致需求无外乎来源于三个方面:中转需求、消费需求和生产需求。首先是以货运中转为引致需求产生的物流园区, 应给予重点关注, 尤其是对于具备多式联运条件并处于国家门户枢纽地位的物流园区, 就应在国家层面上明确定位、配置土地、并落实到具体单体;其次是要关注面向中心城市的提供区域和城市配送等服务的物流园区, 例如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 不能不考虑其巨大的消费需求所带来的物流需求, 而且这些中心城市的物流需求和物流服务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针对整个区域的。此外, 对于第三种类型的面向生产制造企业的物流园区, 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促进了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 但我个人理解这更多的是企业之间的行为, 建议针对此类物流园区, 可以考虑将其纳入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支持序列, 但是不建议纳入国家级物流园区范畴。
关于标准的问题, 第一, 标准制定不能含糊, 一定要明确国家对物流园区的导向目标。我们当初制定《物流园区分类及建设标准》, 促进物流园区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是什么。今天回过头来对照我们的标准来看, 如果各类的专业煤炭、钢材、小商品批发交易市场等均可以套用标准成为物流园区, 很多的综合型的经济开发区也都被称为物流园区, 那么这将会严重影响我们对于这个市场的判断, 为规范和保护这个市场, 也急需对物流园区的分类标准进一步细分。
其次, 《物流园区经营规范和评估标准》的推出, 目的也是希望能够促使物流园区提供规范的服务和健康发展, 既然是经营类规范, 理应根据物流园区客户的要求, 按照提升服务水平的本质要求, 来规范园区的服务目标、服务功能、服务的标准, 而不是列几个吞吐量、用地规模几个简单的指标就可以评估的了。没有服务能力、体现不出服务水平的物流园区充其量只是占用了国家更多的资源, 也体现不出国家对于物流园区的导向作用。各个园区的形式可以不尽统一, 但是我们的目标一定要明确。
第二, 要有配套措施切实保障标准的执行。将来的《物流园区经营规范和评估标准》以国家标准的名义出台, 仍然只满足于排名是不行的, 必须需要有后续的跟进保障措施。例如, 规范政府投资物流园区前期的工作程序, 加强对物流园区前期工作的技术咨询与审查工作, 加大对不符合规范的物流园区运营市场的监管力度等等, 这样才有意义。
姜超峰:除了上面提到的内容, 我认为《规划》还应规定物流园区规划的原则以及相应的程序等等。
我也想专门谈一下布局的问题。对于园区的布局来说, 第一, 是如何选址的问题。在选址上一定要让多种运输方式衔接起来。一直以来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 很少有人考虑到铁路的问题, 但是将来的运输, 铁路肯定是主角, 尤其是对于大吨位、长距离的物资的运输。而且, 铁路的成本仅仅是公路的一半。截至目前, 全国的铁路专用线只剩下9700多条, 是以前的一半。这样一来, 铁路的运输能力大大地降低了, 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此外, 物流园区的选址不能以其所在的区域的行政级别作标准。也就是说一些地理位置比较好的县、镇是可以建设物流园区的, 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已经找不到土地的情况下。第二, 物流园区的辐射面积要大一些。比如说国家级的物流园区是要辐射几个省的。第三, 是规划的问题。物流园区的内部规划一定要科学合理, 设施设备要完备, 要留下未来的发展空间。要有一定的预见性。现在我们都没有可行性报告, 这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第四, 投资收益要做好。很多园区都是不赚钱的, 毕竟园区的投入很大。我认为国家投资, 企业运营这种模式是可以的, 很多国家都有这种模式。
政策扶持尽早落地
CLPMA:刚刚各位提到具有国家战略地位和价值导向的国家级物流园区, 政府应该给予各项政策扶持, 这主要包括哪些呢?
郭文双:《规划》的确应该给予园区企业一些政策扶持, 这对园区企业的发展大有益处。首先, 《规划》应该对那些真正想做物流的企业在土地政策上给予更多的优惠。要降低土地使用税, 在土地出让价格上给予一些优惠, 最好不要采取“招牌挂”的制度, 协议出让是最好的, 同时应该按照比工业用地还低的价格让物流园区企业拿地, 毕竟物流园区是一个基础性的设施, 承担了很多的社会公共职能。第二, 《规划》要给予税收优惠, 要对进驻园区的运输和仓储企业的税率进行统一, 按照低税率缴税。第三就是对物流园区企业资金上的扶持。一方面, 政府应该搭建一个平台, 让银行对这些企业多一些授信, 并给予贴息贷款。另一方面, 政府本身就应该从财政上拿出一些资金对国家级的重点物流园区给予资金支持。
李鹏林:其实, 能够赋予“国家级物流园区”的地位, 本身就是国家的一种支持行为。这也给各个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将来在对物流园区进行支持时, 树立了明确的目标, 在土地的划拨或征用、税收的减免、资金的投入等方面均可以进行支持。更为重要的是, 从国家层面上界定的园区地位, 无异于为园区提供了一种信誉保证, 必然对园区的品牌形象、后续招商带来很好的市场效应。但关键是, 一旦列入规划, 就要确保物流用地性质的严肃性, 并应注意对园区后续运营行为的监管, 方能在未来真正凸显出国家对物流园区的功能引导作用。
姜超峰:“国八条”中已经提出了“加大对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 “对纳入规划的物流园区用地给予重点保障”, 以及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的土地使用税政策。我们特别希望这些政策能尽早落地。
《规划》中一定要规定物流园区的主要功能是物流, 而不能过多的把商贸业务放进来, 要注意量的控制。
10.统筹规范体现特色 篇十
一、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学的办学理念为先导,以精细化的学校管理为抓手,强化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坚持特色办学,统筹推进重点工作,全面提升办学效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学校走上“以德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文化润校,特色亮校”的内涵发展之路,彰显落润中学的示范品质。
二、工作目标
1.以德立校,让德育进一步改变我们校园。优化全员育人格局,建好每一个班级,教好每一名学生;加强德育创新研究,深化体验式德育,打造德育精品;校风、班风进一步优化,学生道德素养、良好习惯养成取得明显成效;强化安全管理和综合治理,校园安全零事故,学生违法犯罪零发生,争创安全文明校园。
2.狠抓教风、学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坚持用科学高效的办法抓质量、扎实过硬的作风抓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是强化低段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的培养。制定具体的学习习惯要求,健全表扬激励制度。二是继续抓好各班教学管理和监察,安排好每次月考和期中期末的复习指导工作,注意做到科学有效,促进各班的教学质量逐步提升。三是每月组织语文、数学、英语等各学科教学质量调研,及时分析,及时通报,督促教师及时调整改进。四是规范教师同家长的信息的管理和使用,强化家校合作,共同做好学困生和习困生的帮扶、教育工作;五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有效提升学校在市内的知名度。九年级:A段优生30人,B段优生64人,全县排名第9; 八年级:A段优生35人,B段优生73人,全县排名6; 七年级:A段优生30人,B段优生60人,全县排名6名。
3.聚焦课改和课堂,务实有效抓教研。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进“三疑三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落实集体备课规范,强化常规教研、高考备考研究、小课题及立项科研课题研究等。
4.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优秀团队。师德就是教育力,教师水平就是学校第一竞争力。以培养高尚、快乐、智慧、成功的教师为目标。强化引领,服务,沟通,激励,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和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建树干部教师新形象。以优良师德加快推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展优秀小团队评选,增强协作精神,促进学校大团队的优秀。
5.精细温馨,办师生满意的后勤。加强校务公开,让教师共同参与,增强主人翁意识。严格办事程序,严格财务财产管理,保持艰苦奋斗本色,建设节约型校园;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内加强创收,对外加强项目经费争取力度,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控制债务的增长,提高后勤保障力和服务水平。
6.实施开放战略,拓宽学校发展的平台。开门办学,获取智力支持;寻求与知名中学学习交流的机会,丰富实践经验;寻求走出去,建立师生学习交流的平台。
三、工作措施
(一)打造德育的第一影响力
1.把握德育本质,转变德育观念,给学生终身难忘的教育。抓好德育工作的学习研究,解决好身边的问题。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和首要任务,牢固树立“成才先成人”的观念,胸怀教好每一名学生的理想,着眼于学生终身受益的习惯与责任感的培养,狠抓学生高尚、文明行为的强制与教化,让学生在提升个人修养中获取成长成熟的快乐。在培养目标上追求学生“三高一特”:即高境界做人——志存高远,品德高尚,情趣高雅;高水平学习——基础扎实,自主创新,勤奋求真;高品质生活——习惯优良,心态健康,身体健壮;一特——会一门体育运动技能,有一门艺术、科技创新特长,并形成习惯。2.完善德育管理网络,形成有效德育体系。
(1)建构落实“安全、放心、有序”的领导、教师、学生三级值日体系,加强日常巡查与监管纠偏,实现全时段,全区域管理。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建好学委会、班干部、团支部三支队伍,让学生成为日常管理的主力军。
(2)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要求,科学指导家长对学生的家庭教育,缩小家教的差距,形成家校育人合力。学校与周边派出所、网吧加强联系,防止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耽误学习。
(3)认真抓好学生成长纪录和综合素质评价,约束学生行为,强化学生自我管理。把评价作为重要管理手段。认真组织好学生假期综合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美好情感,形成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风尚。
3.抓实常规德育,提高德育实效。坚持正面引导和严明纪律约束相结合,严治学生在校园持有手机、吸烟、不正常交往等违纪行为,培养学生守规矩习惯。持之以恒开展“常规管理优胜班级、优秀班主任评选”;建立多元学生评价激励体系,通过升旗、广播、橱窗、板报、校刊专栏广泛宣传表彰学生楷模;进一步强化寝室管理,细化学生管理自治,强化管理员、班主任责任,定期检查评比,提高内务整理和纪律标准,让寝室成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训练场。
4.形成活动系列,打造德育精品。精心规划设计组织校园学生活动,如中秋赏月活动、庆国庆趣味运动会等,要把活动办成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校园学习生活,受学生喜爱的精品。结合上级安排和节庆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征文、演讲、辩论活动,培养学生演讲表达能力。每日跑操喊出精气神,读书提升精气神,唱歌唱出精气神,自习入定、入静、入神,集中精气神,让日常生活充满激情。积极支持学生,加强指导与管理,使学校成为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载体。
5.强化班级负责制,建设好每个班级。落实“班班都重要,班班都要建好”的观念。班级建设要注重长远规划,以目标吸引凝聚人心。要注重管理创新,推行科学民主方式;要以“规范+灵动”为导向,把班级建成“哇哇叫”的团队。加强班主任培训,着力提高班主任的思考力、表达力、执行力。落实“人人都重要,人人都要教好”的观念,关注学生个体,加强对特殊学生的教育与研究,班主任要学习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靠的肩膀。
实施管理微模式,关注微进步,微互助,微约束,打动学生心灵。推行学生导师制,教师要用心去改变自己的学生,努力成为学生感念的对象,提高自身的育人水平。6.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校园平安。安全管理要做到“五勤”,勤想安全措施,勤举安全案例,勤讲安全工作,勤查安全部位,勤除安全隐患。全校要做到“五保”:
(1)警钟长鸣保安全。全校教职工要牢固树立“安全大如天,学生再小的事也是大事”的观念,宁可当恶人,也不当罪人;宁可听骂声,也不听哭声,积极及时抓好学生的心理干预、行为疏导和有效预防。
(2)强化教育保安全。抓好学生交通、饮食、交往、行为及心理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3)强化责任保安全。实行谁的课谁负责,谁的人谁负责,谁值日谁负责,谁的岗谁负责制度,加大安全奖惩力度,严肃安全责任追究。
(4)突出重点保安全。围绕季节安全规律和学生特点,把交通事故、溺水、触电、公共卫生安全,校园内外伤害作为工作重点。
(5)畅通渠道保安全。建立校、级、班三级安全信息快速反馈处理机制,做到主动出击与师生反应相结合,事事有报告,隐患查处及时。
(二)科学扎实建设学校品牌效应。突出“质量强校”理念,追求有效教研,推进“三疑三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做到高效教学,优质发展。
1.严抓常规,让认真内化为一种品质。万事怕认真,教师要做到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设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认真辅导、认真检测。年级管理中心加强课堂巡查、日常监管;科学规范地组织月考,充分发挥考试的诊断、调控、激励作用。
2.务求实效,稳妥推进课程改革。按照课改要求,切实提高课改实施水平。开齐开足课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继续推进“三疑三探”高效课堂模式教学,严格按照“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备课、讲课、评课,进而评出一批优质课、优秀教案。其次,是充分利用电子白板教学的优势发动各教研组、各学科集体备课,人人制课件,课课有课件,教育教学管理中心统筹协调,尽快建成学校统一的课件库,实现资源共享之目的,使广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3.抓特色发展,引领校本课程建设。校本课程多样化是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校本课程选择。我校音、体、美教学的开展特色化,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坚持音、体、美特色发展,继续做大做强。提升学生的素质,本学期做好校本课程多样化建设,重点开设三到五个供学生选修的课程,学校层面要建设一个艺术和体育特色项目,每位学生分别培养一个艺术和体育特长。
4.教师围绕怎样教才能促进有效高效地学开展研修,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每位教师要做到“三更新”:(1)更新教学观念
中外教育反复验证,在学生学习的问题上教师应树立三个观点: 预习远比灌输重要。课前预习是件事半功倍的事情。带着问题学习会让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美国菲利普斯埃克塞德学校的一位老师说:“上课的内容取决于学生们在上课开展前都做了什么”。这所学校的学生每节课都是有备而来。
问题远比答案重要。课堂的宗旨就是激发学生充分的思考,教师应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充满问题的课堂才是最有活力的课堂。要杜绝学生简单照抄教师给的答案。质量远比数量重要。课后老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应做到精选精练,分层布置,适度适量。力求做到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既要防止练不到位,也不能一味地追求数量,而不关注质量,不能搞题海战术;其次,教师要科学取舍教材,有效整合教材。(2)更新教学方式
优秀的教师在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进一步优化教学行为,开展“三个一”工程:读一本教育专著;上一节教学展示课;做一个专题研究。应研究如何在四大“领域”对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学习的引导:学科课堂内的学习如何引导学生进入“问题状态”?学生的自习活动如何进行有效地复习和预习?校本选修课的学习如何充分培养和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在面向全体课堂教学背景下,怎样唤醒、激发、调整学生的旺盛学习激情,挖掘人的心理潜能?(3)更新专业知识
教师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研究,才能更好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现在的任务就是要进入教学研究状态,学习,学习再学习;研究,研究,再研究!要克服职业倦怠,克服“中年后”现象,主动学习,要加强课题研究,做到“三小”,探讨小问题,研究小专题,教研小主题。5.优化措施,全面提升质量。
(1)着力培植团队和个人的工作激情,形成永不满足,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营造静心、用心、专心、倾心的工作氛围,开展精彩每一天活动,持续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学习传承校内外好的备考经验,加强对高考试题、高考动态、考试说明、复习备考、应试策略研究,提升高分段,狠抓临界段,关注低分段,形成成熟有效的备考模式。强化学法指导,会学的孩子既会做加法,又会做减法。
(2)落实教研组长、评课组长学科负责制。
(3)落实班主任包班质量负责制。明确各类班级质量发展的指标、强化学科沟通协调,打整体仗,浓厚学风,形成抱团学习的格局,形成各类班级三年抓成熟模式。
(三)以人为本,建设德艺双馨的队伍
1.加强师德建设。校风建设的根本在于师风建设,要坚持用高尚的教师培养高尚的学生,用智慧的教师培养聪慧的学生,用快乐的教师培养快乐的学生。持续强化教师纪律观念,既要办好事,也要管坏事。加大对德艺双馨教师的宣传表彰力度,从严查处师德失范个别典型,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建树“坚守责任,崇尚荣誉,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在规范中建立学校灵动、有序、高效的工作局面。教师管理要把刚性管理和柔性人文关怀有机结合,既要强化制度执行,又要增强人文关怀因素,以文化积累,心灵舒展,精神充盈,生活如意为目标,关注教师健康,关注教师的生活,提升教师的福利待遇。营造有品位的工作环境,有品质的教师生活,有品格的职业尊严,激发教职工的成就感。
2.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真正的教育智慧来源于教师坚实的修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得益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建设学习型校园,行政干部带头学,学校推荐送书学,集中开会定向学,硬性指标逼着学,评选标兵奖励学。把培训当作最大的福利,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师精神与气质追求。名校之名关键在名师,建好名师梯队。建立特殊通道,鼓励支持教师当骨干、当名师,落实各级骨干、明星教师责权利,充分发挥名师作用。创新机制,搭建平台,强化培养,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强化师徒结对考核。创新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机制,采取提要求,压担子,委重任,评新秀等办法,激励青年教师主动学习,扎实工作,不断进步早打通关,早出成果。
四、追求卓越,建立与示范性中学相适应的管理
(一)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优化“校为核心,室为主导,级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强化工作月设计,周安排,周小结,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各线工作设计,指导,督办,评价,奖惩作用,强化年级规定动作落实和自选动作的创新作用。探索实施目标责任制,抓好目标完成情况考核,增强改革实验功能,为进一步改革奠基。
(二)形成管理文化。管理就是服务,建立领导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后勤为前勤服务三个服务体系,把尽心尽力,倾情倾智,尽善尽美作为服务标准。管理就是沟通,强化事的沟通,人的沟通。管理就是引领,提高校长、干部对教师的引领力,增强管理的现代化;提高班主任对学生的引领力,使班主任成为学生人生导师和奋斗力量源泉。
(三)管理中我们还要坚持两个创新观,把小事做到极致就是创新,解决好身边的问题就是创新。
其核心是干好本职工作,对待工作要有最高追求。干部要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失位;不信谣,不传谣,要辟谣;不拆台,要补台,多搭台。教师要坚持正见,正语,正思维,正精进,正强化,正能量。
重点是:流程管理和结果管理。规范化的科学流程才能持续提高组织能效,每项工作都要按照细化方案,强化执行,深化盘点的程序,把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把结果变成借鉴。坚持结果的三要素:按时(不拖拉,不延误),保量(不偏项,不打折),保质(不敷衍,不勉强)。主动、及时、高效才能提供优质服务,专心、专注、专业才能成为专家,抓而不紧等于不抓,落而不实等于落空。
(四)落实优质节俭规范,全面提升后勤的保障力
【统筹规范体现特色】推荐阅读: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废止建筑行业劳保基金统筹管理制度的通知-地方规范性文件09-05
科学统筹城乡规划 推动特色城镇建设08-19
统筹10-14
城乡统筹发展问题10-08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10-20
如何做好工作统筹01-18
乡镇统筹发展考察报告06-16
工作统筹安排不够科学07-04
郑州养老统筹个人查询09-30
城乡统筹有限责任公司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