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党风廉政建设

2024-09-07

高校后勤党风廉政建设(共10篇)(共10篇)

1.高校后勤党风廉政建设 篇一

党风廉政责任制自查报告

2012年,后勤管理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后勤管理工作实际,认真落实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学校有关文件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为重点,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为我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持和组织保证。现将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增强责任意识

我们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党政齐抓共管,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一是抓好目标制定和任务部署,落实职责,明确了各科室负责人的职责范围和责任内容,各科室负责人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切实做到有部署、有落实。二是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后勤管理工作与反腐倡廉的关系,按照校纪委工作部署,狠抓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带头从严要求。三是抓好责任考核,按照年初签订的工作目标责任书,对各科室进行检查考核,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接受群众评议。

二、强化廉政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一年来,我们注重加强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将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作为党课教育、支部理论学习、领导班子建设和干 1

部队伍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党员干部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大要求”,遵守《廉政准则》及其他廉洁自律制度、规定。一是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及党纪条规和廉洁自律手册,以及中央、省以及学校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力、政治鉴别力和政策水平,增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二是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章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打牢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加强党的纪律教育尤其是政治纪律教育,促使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章和党内法规,对党忠诚,立场坚定,自觉抵制错误言论和倾向。三是大力倡导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始终按照“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严格“四大纪律、八项要求”,把两个《条例》的学习纳入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把廉政勤政和反腐败制度化、规范化,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依法行政、遵纪守法、自觉接受监督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加强制度建设,坚持按章办事

一是根据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要求,重点抓好工程招投标、采购等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为加强内部管理,堵塞漏洞,修订和完善了后勤管理处各个部门的规章制度。二是坚持监督检查,狠抓制度落实。按照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要求,认真回顾总结近年来落实责任制工作,结合

学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在自查自纠、发现不足的基础上,在业务工作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贯穿反腐倡廉要求,使党风廉政责任制在具体工作中得到落实和体现。通过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进一步提高党员党性,全体党员进行个人分析检查,对照要求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支部有针对性地开展遵纪守法和廉洁诚信教育,提高学校党员干部遵守纪律条规的自觉性。三是领导干部带头做到廉洁自律,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有关规定,在各项工作中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事,不讲无原则的话,不办无原则的事,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公平办事,公正做人,不徇私情,勤勤恳恳地做好各项工作;坚持严于律己,不搞以权谋私,在招待方面,做到了不搞大吃大喝、相互请吃、铺张浪费。

四、存在不足及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年来,我们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与上级的要求及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习教育活动不够深入,形式内容不够丰富;二是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力度不够,存在重业务工作的倾向;三是监督检查工作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学习和自学性和主动性,通过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二是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认识水平,从整体上把握,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三是进

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创新举措,充分调动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后勤管理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四是强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后勤管理制度,提高办事效率,确保后勤管理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后勤管理处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七日

2.高校后勤党风廉政建设 篇二

高校后勤负责学校的餐饮、物业、水电、住宿、医疗、绿化工程、新建修缮小型工程等, 有的高校后勤工作还包括资产管理和基本建设等工作, 高校后勤系统掌握的经费和资源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已经达到令人可观的程度。

由于高校后勤机关及实体负责的工作涉及众多行业, 发生腐败的环节、领域、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 但是究其规律而言, 主要表现为少数高校负责后勤工作的领导及管理部门工作人员, 滥用职权以谋取个人或者小团队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需要指出的是, 腐败现象的主体除了高校负责后勤工作的领导, 后勤机关和实体中只要掌握了全部或部分权力的一般工作人员也可以成为主体, 而且这种主体由于隐藏于后勤工作各个板块的边缘, 平时不出头露面, 矛盾不公开, 容易造成监督失察, 更具隐蔽性。

二、高校后勤腐败原因探究

1. 后勤管理工作自身的复杂性。

从工作面上来说, 现在高校后勤工作负责学校的多方面工作内容跨度大, 专业性强, 加之, 后勤职工队伍整体综合素质薄弱, 所以管好难, 管出水平更难。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最终目的是把高校后勤推向社会, 以“社会后勤”的身份为学校服务。目前, 高校成立了所谓的“后勤集团”、“后勤公司”等名义上的后勤实体, 这些实体绝大部分并没有取得法人资格, 仍然是学校的一个部门。后勤实体模拟企业化运作, 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企业, 内部管理缺乏规范性。而且后勤实体在行政管理上仍属于学校, 行政权力决定后勤资源的调配, 行政权力监督的缺失加剧了原本脆弱的体制管理不稳定[1]。

现在大多数高校实行了“小机关监管大实体”后勤管理模式。在实践过程中, 学校对后勤机关监管较强, 而对后勤实体监管较弱, 主要是依靠后勤机关。虽然小机关和大实体之间虽然有业务上的甲乙方的从属关系, 但是由于二者是平级单位等诸多客观因素, 小机关对大实体的监管主要集中在业务范围内, 管理主要还是依靠其后勤实体自身, 缺少外部监督管理。从监管对象上来说, 需要纳入廉政监管对象的既有工程、大宗采购, 也有零星小额经济活动, 容易产生监管疲劳, 或监管投入产出的效率过于低下。

2. 完善后勤管理制度的高难度性与执行缺失。

制定完善的后勤管理制度需要一些基本条件:一是精通后勤各项管理工作, 熟知与之相关的政策、文件;二是要具有很强的文字功底, 逻辑思维缜密, 这是因为后勤工作与钱、财、物甚至大宗的资产有关, 政策制定必须严密, 如果有漏洞, 将会给学校造成损失;三是现在社会发展很快, 国家各级、各种政策也在发展完善, 这就要求后勤管理制度必须快速跟上进行修订。在后勤管理制度严重缺失的情况下, 还存在着执行力弱化及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严重削弱了制度作为预防腐败的前提和保证的作用, 给了后勤腐败分子可乘之机, 造成了后勤领域成为高校腐败的高发领域。

3. 受限于边际效益的监管职能。

高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 总体的素质处于社会较高水平, 具有较强的民主监督的能力, 而且高校纪检、监察、审计等专业监督部门以及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党派、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种广泛的监督渠道基本能够发挥作用[2]。从理论上说, 具有人力资源优势的高校完全有能力做好各个环节的监管工作。但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完善与运行,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占用学校大量行政资源, 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作效率。从客观上, 即便制度完善, 监管全部到位, 也仍然无法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 所以监管职能只能在其合理边际效益内发挥作用。

4. 社会文化因素的负面影响。

在我国, 官僚特权思想在社会文化中影响深远, 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对社会风尚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 一些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也乘虚而入, 对意志薄弱者产生很大的诱惑, 滋长了官僚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信仰沦丧, 贪欲扩张。很多党员干部更是放松了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 这些思想认识的模糊性与松懈性, 导致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当中少数人不能正确处理改革过程中的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他们就有可能滥用权力, 走上犯罪道路。

三、解决高校后勤腐败问题的对策

在多中心公共治理视域下, 政府、营利组织和第三部门共同构建了共同治理公共事务的合作网络, 政府、第三部门和营利组织分别处于宏观、中观和微观领域内, 针对高校后勤的特点, 发挥这三个部门角度优势对建立健全高校后勤反腐败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政府部门在反腐工作起着核心主导作用, 健全法制, 有法必依是反腐的根本措施, 还应当针对“高校行政管理结构普遍类似或相同, 高校后勤承担的职能也大体相同”这一特点, 优化推广高校后勤管理的先进体制。公共行政学者们大都相信, 在行政管理领域, 存在着一整套与其他科学相类似的普遍性原理或一般性原理, 行政学的任务就是发现它们[3]。发挥政府公共管理职能, 建成几个有代表性的高校后勤管理范式, 实现管理经验的普遍共享与高度借鉴。目前, 各高校后勤工作职能大体相当, 但是在具体的二级、三级管理部门处、科室设置, 后勤甲方、乙方职责划分上, 各高校存在较大的自主性, 差别较大。这种差别集中体现了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经验的积累, 有其合理积极的一面。这种“千人千面”的现状也客观反映了各高校对后勤管理工作的思路不同, 反映了各高校对后勤管理工作探索的投入与结果, 正是认识上的深入程度不同, 从管理水平上来说必然存在着差距。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到三个推论:一是各高校在后勤管理探索和实践上投入了相当的行政资源;二是各高校后勤管理现状未必就达到最佳;三是大家相互学习与借鉴, 但因机构设置不同而打了折扣。所以发挥政府公共管理职能, 牵头整合各高校资源, 理顺后勤工作内部关系与结构, 逐步建成几个有代表性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 打破各高校后勤机构设置带来的束缚, 实现管理经验的普遍共享与高度借鉴, 从而把隐藏在边缘管理上的漏洞及时补上, 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2. 依托第三部门, 发挥高校后勤行业协会及其专业委员会的专业特长, 分项委托, 全面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建设, 探索并推行先进管理经验, 带动高校后勤整体发展进步。第三部门是社会成员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组织, 它的职能较为单一, 没有复杂的权力层次, 成员之间、组织内部之间的关系主要依赖于合作而不是分工。第三部门的自治性、自愿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和有组织性的特征使得它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工作方式灵活多样, 管理成本低, 运行效率高。高校后勤行业协会及其专业委员会除了做好相关行业的政策、法规和规章的宣传工作, 向政府及相关管理和服务部门反映高校在本行业方面的情况、建议和要求, 以及高校同行的经验和信息交流, 还要承担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研究制定后勤行业规范、技术标准、质量标准、价格标准, 以提高规范自律水平。目前, 在各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下的高校后勤行业协会已经得到较好的发展, 应当充分发挥其第三部门的优势, 全面完善、及时更新后勤管理制度, 做到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 有例可援, 并使这一成果得到及时共享。

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深化, 高校后勤也从传统的计划管理体制向市场化转型, 有力地促进了后勤行业及其行业协会的发展。面对市场化而日益活跃的高校后勤, 行业协会对促进高校后勤行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在从行业企业聚集、行业自律以及行业监督等方面的反腐工作中, 行业协会都具有独特优势。

3. 仅依靠法律、制度等外部控制手段遏制腐败成效是有限的, 有效运用道德伦理力量来预防高校后勤领域腐败行为的发生, 是后勤自身反腐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加强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道德自律能力、是非辨析能力, 强化良心的作用, 预防心理失衡, 从而达到加强防腐抗变的能力。道德自律能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约束运权主体的运权动向。运权主体如果超越道德约束, 其身不正, 纵有威权, 而无道德威信, 其后果:一方面, 其令不行, 不足以为政;另一方面, 滥用权力, 导致腐败。作为高校后勤管理人员要定好道德坐标位置, 崇尚道德风范, 以高层次道德来自我控制、自我约束。

(2) 构建道德自律内在性约束是十分关键重要的, 但必须加强道德的制度化约束、道德的法制化约束、道德的社会权力化约束, 营造良好的行政道德软环境, 通过有效“他律”监督维护, 从内外两方面强化伦理的约束作用。这样不仅警示后勤工作人员达到“不做不能做的事情”的最低要求, 也可以激励后勤员工“从做好工作”到“做得更好”的自我超越。

参考文献

[1]王文财.浅谈高校腐败的原因及对策[J].社科纵横, 2008, (12) :248.

[2]高永祥.高校基建腐败问题及对策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2) :72.

3.高校阳光后勤建设刍论 篇三

【关键词】高校 ; 阳光后勤 ; 建设 ; 刍论

【基金项目】此文为2015年度南華大学社科基金宣传思想工作委托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后勤服务工作中的实践研究(2015XXC19)。

【中图分类号】G64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031-02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讲话中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对一切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都必须严惩不贷,决不能手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一切在阳光下操作,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了师生的知情权,避免暗箱操作,杜绝以权谋私。高校后勤管理部门是一个人、财、物、权利运行相对集中的部门,高校后勤保障工作点多、线长、面宽,后勤保障工作关系到高校全体师生的切身利益,因此,高校后勤管理处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推行民主决策,阳光行政,努力打造阳光后勤。

一、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廉洁文化

1.组织学习《党章》和相关廉洁文件精神。宣传教育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基础,后勤管理处先从学习入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员工头脑,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认真系统地组织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反复熟悉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委九条意见、《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读本》《保持党的纯洁性》等廉政风险防控书籍。同时,要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五次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2014年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学习,后勤管理处党员干部职工对预防腐败,廉洁从政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要有清晰的认识。

2.组织开展听党纪条规党课,看录像片等活动进行教育。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要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和支部书记参加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后勤管理处处领导要在全后勤主讲党风廉政党课。为了丰富廉政教育形式,组织后勤管理处中层以上党员干部观看反腐倡廉片,通过实际事例教育党员干部防微杜渐,引以为戒,慎重对待手中的权力,深刻体会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反腐斗争原则,切实将“保持党的纯洁性”落到实处。组织后勤党员干部收看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

3.后勤管理处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做宣传教育工作。后勤管理处十分重视把互联网作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以“后勤网站信息管理平台”为载体,开辟了“政策法规”、“时政学习”等宣传教育栏目,大力宣传中央、省以及学校有关反腐倡廉方针政策、任务、形势和成效,大力传播廉政文化。利用校园网、微信、QQ等现代技术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打造“平安后勤、绿色后勤、高效后勤、阳光后勤”,做 “忠诚、干净、担当”的后勤干部和“热情、周到、高效、廉洁”的后勤人的理念。特别加强了员工的遵纪守法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半年来,共组织专题讲座和培训11场,提高了员工素质,凝聚了人心,统一了思想,为做好学校的后勤保障,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4.召开党支部学习讨论会,提高认识。后勤管理处各党支部召开党支部讨论会,对照《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围绕保持党的纯洁性这一主题,围绕重点岗位,重要人员和重要环节,开展了廉政风险的热烈讨论与深入自查,各自查找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明确了努力方向,增强政治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

二、 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廉政建设的保障力

1.把惩防体系建设融入到后勤日常工作之中。要按照统筹发展、整体推进的原则,制定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总体方案和长远规划,又设计了具体的单项制度,做到相互衔接、相互照应。同时,把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改革的推动力、惩治的威慑力整合起来,全方位立体式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后勤和谐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纪律保证。 2.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后勤管理处修订完善《后勤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实施办法》《后勤党政联席会议规则》《后勤党委会议制度及其议事规则》《后勤书记处长办公会议规则》《后勤财务管理办法》《后勤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后勤管理处材料管理暂行规定》后勤物资材料采购及维修管理办法》《阳光服务网络平台师生诉求回复管理办法》等制度30项。在网站上公布了后勤办事流程、各科工作职责及联系电话。设立24小时安保服务电话和水电服务电话。通过后勤网站及时公开发布通知、公告等信息。

3.将后勤物资集中招标采购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饮食油、米、面、肉、米粉、豆制品,水电材料,物业保洁工具,多媒体耗材等物质均纳入集中邀标议价采购。严格执行物资采购验收程序,严把材料进出货关口。重申学校关于验收、变更签证工作相关规定。

4.落实觉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后勤管理处党政首先重视领导班子的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始终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后勤管理工作融为一体,实施目标管理,逐级签订责任书,形成了整体合力。后勤成立了以书记、处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位班子成员,后勤党政主要领导与各位副处长签订《后勤反腐倡廉责任书》,各位副处长分别再与分管的中心、科室签订责任书,实现了用目标引领、用管理控制、用考核推动的目标,增强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又强化了领导班子在落实责任制工作中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作用,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endprint

5.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等制度。学习中重点联系后勤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一岗双责、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内部(人、财、物)管理方面,查找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

三、加大监管力度,有效防范风险

1.规范后勤管理服务程序。着力加强后勤服务标准化建设,在办事程序、服务程序、操作程序等方面做到规范管理。严格执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行政管理工作议事规则,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等,充分发扬民主,避免出现一言堂,确保各项工作和决议公开、透明,提高科学決策水平。从制度上对推行阳光行政,集体决策予以保障。

2.严格把关、细致排查。对维修材料实行维修单实名制,逐月核对维修班组领用材料与消耗量是否一致,并实行3000元以上材料物资件件查,3000元以下材料物资抽样查。对物资的进出库房,严格执行三方实名签字,建立完整台帐。对维修工具、配件进行规范管理,如:领用人签字、管理员现场勘查、使用方签字确认等。 3.加强监督和审计力度。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督、审计程序,把事情、事中、事后审计及监督贯穿与后勤工作的全过程,环环相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控制腐败滋生的渠道。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经济政策、财务制度的要求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正确性,根据发票审核制度1000元以内中心主任审核,1000元-2000元分管处长审核,2000元以上处长审核,审核经办人、会计复核人、主任、主管副处长、处长签字是否齐全,真正做到监督审核全程参与。

4.开展专项整治。抓住教育活动的时机,开展了“乱收费乱摊派”、“群众办事难”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对违反制度性行为的惩戒力度,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和制度执行的问责机制,全面推进了惩防体系制度的落实,从制度上堵塞滋生腐败的漏洞。

5.加强机关工作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四风”。提高后勤管理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服务理念,创建“四型”(即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廉洁型)机关,进一步完善后勤管理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为学校中心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艳;高海滨;朵成旭.信息化是建设一流后勤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后勤综合服务和管理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后勤研究,2011 (06):87-89

[2]赵亮.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研究[J].读书文摘,2014(24):83-84

[3]常卫国.最伟大的梦想——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战略思想论述[J].党史纵横,2013(07):4-8

4.高校后勤文化建设 篇四

张宏建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摘 要】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加强高校后勤文化的建设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本文从高校后勤文化的内涵及构成、功

能以及建设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文化建设 育人功能 公信力

一、高校后勤文化的内涵及构成

高校后勤文化是伴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是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向高层次发展的标志,也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社会企业文化的特征,同时具有独特的教育属性使其有别于其它组织。高校后勤文化本质上也是一种育人文化、具有育人的性

质。

那么,什么是高校后勤文化?所谓高校后勤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在大学校园文化环境中,高校后勤员工以“三服务、三育人”①为宗旨,在长期的管理、服务、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高校后勤特色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总和。高校后勤文化包括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等三个层次。

物质层是高校后勤文化的表层部分,是通过就餐环境、住宿环境、水电保障和校园环境等表现出来,通过其物质显现状态来折射出高校后勤的经营理

念、工作作风以及服务的质量。

制度层是高校后勤文化的里层,集中体现在后勤管理过程中员工应遵守的各种行为准则或规章制度、奖惩方式以及信息沟通等后勤组织内容。观念层是高校后勤文化的核心。高校后勤文化是以“三服务、三育人”为宗旨,以提升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主题,要求后勤员工具有责任心、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积极营造一种服务育人的氛围,使后勤文化不断融入大学校园文化氛围中去,从而进一步缓解“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同后勤保障能力、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

二、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功能

高校后勤文化所起的作用是“润物细无声”的,是持久的。在高校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中,高校后勤文化建设起着“育人作用、凝聚作用、创新作用”。

1、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发挥着育人作用

高校是教育育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后勤是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重要保障,服务的主体是广大师生。由于自身的服务属性决定了高校后勤管理和服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方位的育人的重要环节。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端正服务态度的前提是树立正确的后勤服务理念。后勤服务要将“无意识”的服务变为“主动”寻求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素质的展现来熏陶、陶冶服务的对象,发挥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

育人”的功能。

2、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可以打造凝心聚力谋发展的团队

高校后勤文化有着极强的凝聚力量。通过培育后勤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建立员工与后勤组织之间的相互依存,使个人的行为、思想、感情等与整个高校后勤工作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敬业爱岗、奉献育人”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合力,以此激发后勤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实现后勤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后勤管理工作中要有开发的观点,要善于营造一种舒畅和谐的环境,以协调后勤团队成员间的关系,消除不利于团结的因素,打造凝心聚力谋发展的后勤团队,为塑造良好的后勤形象奠定基础。

3、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可激发后勤的创造力

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强调以人为本,坚持以服务育人,提高师生满意度为后勤组织的价值观念。通过后勤文化的建设,可将后勤组织的信念变成后勤员工的个人信念,把集体的事业变成个人的事业。后勤员工对执行创造活动不是出于强迫,而是他个人的内在动力和需求,这样创造力才被有效的激发。培养后勤员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满足员工创新需求,鼓励员工在后勤管理和服务中大胆创新,创造出“一流的保障、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品牌”。

三、加强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1、建立学习型的后勤组织,提高后勤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学术氛围浓郁的大学校园,高校后勤员工要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和服务方法,才能塑造良好的后勤形象,提高后勤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建立学习型的后勤组织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加强后勤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国家相应的方针政策等,掌握先进的管理知识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去。(2)积极与广大师生交流和沟通。通过校电台、广播、网络等媒介加大宣传力度和召开师生座谈会等方式,充分了解师生员工的真实需要,切实解决师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这要求在后勤服务中树立质量管理意识,真正做到“实、精、细”,从而实现后勤管理与服务的全面升级。

2、提高后勤公信力,培育高绩效的高校后勤文化

高校后勤的公信力就是高效管理和优质服务的承诺践行程度,持续提升程度,不断完善的程度。公信力是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基础。只有加强师生员工对后勤的认可和理解,后勤的工作才能取得成功。高校后勤员工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后勤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营造浓厚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通过精细化的管理、个性化的优质服务,促进后勤公信力的提高,高校后勤“三服务、三育人”的宗旨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

3、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后勤制度创新战略

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在后勤管理和服务中,实行人性化管理,可充分调动员工的创造性,给予每一位员工以主人翁的地位参与后勤管理,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和知识培训,形成一种积极地、有利于后勤保障的制度环境。其次,要以服务师生员工为本,以师生员工满意度作为后勤工作的绩效考评标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后勤工作以人为本,是学

校后勤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实施后勤制度创新战略,才能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后勤管理制度。制度的创新,使后勤组织能够及时适应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制度的健全能更有效地规范和约束后勤员工的工作行为和方式,从而在后勤管理和

服务中创造出更高的工作效率。

总之,高校后勤文化的建设始终体现“三服务、三育人”的宗旨。加强高校后勤文化内涵的建设,有利于增强高校后勤在社会化改革中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高校后勤文化,精心培育和培养后勤文化,推进高

5.高校后勤党风廉政建设 篇五

胡国瑜

(武汉大学 后勤服务集团 湖北 武汉 430072)

[ 作者简介 ] 胡国瑜(1974—),男,湖北武汉人,现从事高校后勤管理工作。[ 内容摘要 ]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党在新时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后勤可以利用其直接面对学生的特殊地位,通过职工队伍建设,推先评优工作,加强环境建设,加强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等手段,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 关键词 ] 社会改革与发展;教育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后勤;关爱贫困学生

2005年元月17—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党和国家领导人悉数参加。会议规格之高,建国来少见,胡锦涛同志在会上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需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我们教育事业要想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真正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并采取各种强有力的措施加以落实。这是基于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特点作出的战略性决策。

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新形势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影响

1、社会多元化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念多元化

我国正处于社会巨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经济体制正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多种成分并存的市场经济转变,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直接参与全球经济分工和大循环,我国社会日益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经济所有制、分配形式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多元化的社会导向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大学生尚处于成长期,思想活跃且极其不稳定,受其影响非常明显。

2、社会改革与发展不均衡及教育改革等给大学生思想带来了许多新变化 由于我国社会改革与发展的不均衡,造成了越来越悬殊的东西部差距、城市差距,同一地区也随着改革的深入,而产生社会结构的变迁,不同阶层之间的财富差距越来越大。有的学生开着名车上学,有的靠贷款生活。同时,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并轨前,大学生不交学费,毕业国家包分配,并轨后大学生上学交费,毕业后国家不包分配,造成有的学生既为学习操劳,有为生活奔波。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独特的生长环境使他们以自我中心的思想严重,往往只注重自我发展。这些变化都给在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

3、社会化过程加速,促进了大学生的成长

学生的成长过程也是社会化的过程,社会日益开放,校园日益开放,大大加速了学生社会化的进程,为他们独立性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条件,使他们更早地了解和适应社会,增强其独立思考和独立活动的能力。学生们的社会参与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大大增强,有个性、有思想、有活力,当然其作用是两面性的,引导得好,会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反之则可能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4、信息环境的改变容易引发思想上的偏差

开放性社会的信息频繁、生动形象、流通迅速,这对于求知欲旺盛的大学生来说,无疑起到了增广见闻、开拓思想的作用。由于能够较多的接触中外信息,因此他们比较习惯于横向比较,喜欢追求现代科学信息、新颖的社会文化和社会思潮,希望模仿流行的社会现象和行为,并且比较快的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但是,社会信息本身是良莠混杂,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学生的社会经验少,识别能力较差,对各种信息往往不易正确地分辨选择。他们可能对良好的信息持怀疑和批判的大态度,对不良信息却深信不疑,加以模仿。为此,学校应指导学生分辨和选择信息,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筛选信息,用良好的信息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增强抵制不良信息影响的能力。

这些因社会经济环境深刻变革而引发的新时期大学生思想观念上的变化,使我们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按照新情况、新要求、新环境进行大胆创新,合理重构,创造适合新时期的新型思想教育方法体系。其思想教育方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传统型向现代性转变,变显性方法为隐型方法,变共性化方法为个性方法,变平面型教育为立体型教育。

二、高校后勤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特殊地位

要实现上述诸多转变,构建新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这不仅是高校政工干部的事,也不仅是某个部门的事,需要各个高校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员参与,共创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环境,形成强大的合力。后勤服务作为与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并行的四大职能之一,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优势。通过强化服务、细化服务、优化服务,高校后勤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大有可为。

1、高校后勤长期坚持“三服务、三育人”的宗旨,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育人的机制

高校后勤长期以来始终坚持为学校教科研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为师生员工生活服务,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宗旨。贯彻这一宗旨,知易行难,坚持更可贵,创新更难。高校后勤经历了简政放权、减员增效、社会化改革等一系列改革的洗礼。在内因和外力共同作用下,高校后勤内部已经形成“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工作要求,并形成了相应的激励与制约机制,“三服务、三育人”已经如春风化雨般融入后勤,成为广大后勤人的自觉行动。

2、后勤拥有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员工队伍,他们是服务育人的主体,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

服务宗旨定得再好,还得靠人去落实。作为散布在各个一线服务岗位,每天与学生面对面接触的后勤员工,经过高校后勤的培养和教育,已经成为“三服务、三育人”宗旨的忠实实践者,他们立足于平凡工作岗位,不怕苦、不怕累、默默无闻、真情奉献,形成了严密的工作纪律和良好的工作作风,成为学生观察社会人,学习社会人的良好榜样。

3、后勤服务量大面广,深入到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环节,其潜移默化的作用非常有效

高校后勤承担吃、喝、住、用、行、通讯、环卫等工作内容无一不与学生在校生活息息相关,无一不是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通过这些服务环节的环境、氛围、文化的建设,能悄无声息地引导学生明辨真善美与假丑恶。一句温馨问候、一个友情提示、都能给学生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三、我校后勤集团打造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阵地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武汉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在完成繁重的后勤工作任务的同时,以服务为手段、以服务为平台、以服务为载体,在配合学校主管部门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后勤打造成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要阵地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1、加强员工思想教育,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后勤员工队伍,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武汉大学后勤集团员工逾三千人,集团党委自成立以来,一直不遗余力地加强员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从工作方式上入手,改变过去理论灌输的形式,为小、巧、灵的形式,如以往过党日,往往是念文件、做笔记、现在过党日采取唱革命歌曲、讲故事的形式,全员参与,人人有热情。以前组织大家政治学习时在会议室坐着等大家来,现在是将各级党政干部分成小组深入到基层一线送“学习”;以前的政治学习重理论轻实际,与后勤服务脱节,现在要求立足于后勤服务现身说法、联系实际。对于一些党和国家重要文件精神的学习,不重过程重结合,通过学习后的交流会、汇报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形式来检验学习成果。通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思想政治工作,后勤员工的思想政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广大员工看到党和国家是怎么要求的,学校和后勤是怎么要求,自己应该怎么做,正确处理自己与主要服务对象学生之间的关系,常常换位思考,把学生当成亲人,按照“学生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要求来细心做好服务。员工队伍中拾金不昧的多了,主动方便学生的多了,学生们的感谢信多了,后勤员工的默默奉献、忠于职守、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所服务的学生。学生们觉得后勤员工值得信赖,可以当朋友。

2、坚持推进“树风、树人、树形象”,向学生展现新时期后勤员工的优良风貌。

后勤服务各行各业中都有一些贡献突出的优秀员工,他们中有的舍得做脏活累活,有的把自己家的电视机抱给学生看,有的把生病的学生接回家,有的经常跟学生交心谈心而成为学生的知心大哥,有的带病坚持工作直到病倒,他们是后勤员工杰出代表。武汉大学后勤集团自组建以来,每年坚持评选后勤服务标兵,评选工作不走形式、宁缺勿滥,所评标兵经得起检验,学校校长刘经南院士亲自为标兵们戴大红花,向标兵们鞠躬致敬。学校电视台、校报、广播台、网站纷纷重点进行宣传报道。集团每年通过对后勤服务标兵的评选、表彰和宣传,在全校师生中兴起了“树风、树人、树形象”的高潮。树后勤服务光荣之风,树尊师爱生之风,树默默奉献之风。以树风带动树人,树勤奋敬业的后勤人,树技能高超的后勤人,树肯干、务实、高效、与师生心连心的后勤形象。因为这些标兵就生活在学生们身边,标兵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广大师生中产生了极大的震撼。

3、加强后勤环境建设,共建和谐美好的大家园

武汉大学环境优美,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进入校园,满园青翠挟高雅文明之风迎面而来。我们在加强后勤基础建设的同时,辅以文明儒雅的环境建设,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大门口“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八字校训,是在教育每一个武大人,要自强不息,开拓创新。漫步在树林中,徜徉在花海里,我们会不时见到一个个写着提示语的小木牌。牌子上写着的不是某些公园里写的“请勿践踏草坪”、“摘花一朵,罚款5元”之类的警告语,而是写着一些极富哲理、让人沉思的文明语。如:“大地多一份绿色,人间多一份生机”、“春天从绿地开始,文明从呵护起步”、“草木无言皆青翠,行人友情多爱惜”、“你的一小步,社会文明的一大步”,等等。在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环境里,看到这样一些积极向上的提示语,人们的行为自然会变得更加文明,人们的身心更加健康。在四个小区的树林花草丛中,像这样的警示语标牌有近百块,现已成为美化校园的一道风景线。

不仅如此,我们还在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一些学生日常生活的场所和环境里,设计制作一些语录和警句牌,如:“保护优美环境,争做文明学生”、“遵守社会公德,讲究公共卫生”、“您的举手之劳,免去他人辛劳”、“劳苦之事则争先,享乐之事则能让”“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士有百行,以德为首”等。

通过环境建设辅以文化建设,身于其中的学子,在优美环境中自觉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积小德成大善,共同关护这和谐美好的大家园。

4、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在理解中寻找支持与互动

后勤中很多问题,本身不是服务的问题,而是因为与学生沟通不够造成的,同时学生对后勤工作认识中的偏差,其根源也在于沟通不到位。为让学生全面了解集团工作,集团每月定期出版《集团报》向学生介绍集团的最新工作动态,专门设立总经理信箱,供学生反映情况。饮食部门还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各聘请总经理助理一名,参与该部门的管理,同时在物价高涨时期深入到100个学生班级进行走访,摆明食堂困难,寻求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收取学生意见,集团及下属各单位每年组织各种类型的座谈会30余次,对于学生所提出问题建立督办制度和联系人制度,能办立办,不能办的做好解释工作,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交流沟通,学生与后勤经常能够换位思考问题,多一点理解,多一点支持,多一点互动。

5、关爱贫困学生,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让他们感受到后勤大家庭的关怀与温暖。

有权威资料显示,2004年高校在校生中贫困生达20%,其中特困生占总人数的10%,贫穷不是这些孩子及其家庭的错,关爱他们,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校后勤集团一直非常关注贫困生的生活,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为他们解决一点实际困难。启动了为期五年的捐资助学计划,每年出资十万元资助经学工部提供名单的10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并对其实行动态管理,成绩不达标者次年退出,激励贫困生发奋图强,学成后更好地回报祖国和人民。每年定期或不定期为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贫困生既靠双手换来了收入,又参加了社会实践。集团号召上至集团领导,下至普通员工共1800多人捐款3万多元,分管校长也积极加入其中,建立后勤集团员工爱心基金,重点帮扶那些因疾病、自然灾害等陷入困境的特困学生。集团各二级单位也纷纷采取行动,解决特困学生的吃饭问题和特困家长的就业及住宿问题。虽然集团的力量非常有限,但这些关爱行动在学生特别是贫困生中产生的激励作用是其他教育方式无法比拟的,后勤人用他们无私的爱帮助贫困生扬起人生风帆。

6.高校后勤党风廉政建设 篇六

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肩负着服务、管理、育人三大职能,其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和组成部分。高校要以“互联网+”思维推动后勤管理信息化的战略格局的形成,以大数据为基础完善物联网平台,以智能工具和设备为依托保证信息化的落地。我国高校的后勤管理信息化目前仍存在诸多掣肘:认识不足、资金有限、人才缺乏、制度缺位、安全隐患是普遍阻碍信息化程度提升的难点,文章对突破困境的路径也进行了浅析。当前,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要迈向“高效率、高质量、高满意度”和“大服务、大保障、大后勤”的“高大”模式,助力高校治理现代化的跃进。

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主要有三个功能:服务、管理与育人。服务是后勤工作“以客户为中心”的体现,后勤管理工作的“客户”不仅包含学校、师生,在更高层次上还包含高校及社会,要努力实现“客户满意”的目标;管理是后勤统一协调调配人、财、物以实现保障工作的动态过程;作为培育人才的主阵地,高校的育人功能在后勤工作中也必然要得以体现,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积极引导。服务、管理与育人功能在现阶段需要有强大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融合“互联网+”的思维,以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智能工具和设备加以实现,从而提升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率,节约时间和经费,为高校整体治理的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保障和更为便捷高效的辅助。

一、以“互联网+”思维推动后勤管理信息化战略格局的形成在传统的后勤管理工作中融入“互联网+”思维,将后勤管理信息化提升至高校发展战略的层次,需要在以下方面实现突破:

(一)领导重视,全局规划

后勤管理工作事无巨细,其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资源的分配是否合理、管理效率是否高效,对于高校发展重要性不言自明。高校内掌握决策权的领导是否重视后勤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是否将信息化发展作为高校治理现代化基石,是决定后勤管理能否迈向信息化变革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推进后勤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应从组织结构、资源调配等关键方面提供支持。在信息化变革过程中,要依据明确的战略规划逐步进行,避免资源浪费,建立“大后勤、大保障、大服务”的综合后勤管理体系,实现信息化时代后勤管理工作的螺旋式上升。

(二)管办分离,合作创新

在经济发展领域,企业对成本的管控和对效率的追求促使其主动探索了互联网应用技术,高校自身及研究院所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开发也日新月异,这些丰富的经验都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思路上的引导和经验借鉴,“互联网+”思维本身就内涵融合创新之义。积极探索管办分离,高校后勤部门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应用,成为更高层级的管理者,将精力集中于统筹全局、资源合理分配和精细的流程管理,国际上一些高校关于后勤管理社会化實践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高校后勤管理要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实现信息化,创新管理模式,最终实现利用信息化后勤保障体系在做好勤务工作的同时,为高校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以大数据为基础构建和完善后勤管理物联网平台

大数据是后勤管理信息化的砖石,要着重以下几方面的建设,以期使后勤管理工作中的数据价值最大化。

(一)扩宽信息收集渠道

丰富的基础数据可以使高校后勤管理实现广覆盖和全面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则使数据更为高效地进行传递,对基础数据的收集要做到渠道多样而畅通,努力建设PC端、移动端、微信端、客服电话、线下服务大厅、智能监控网络全方位信息收集的组合通道,实现后勤服务的快速响应。

(二)创建资源共享平台

传统的后勤管理管理方式往往会产生孤岛效应,各个系统各自为营,信息无法实现共享,造成大量的浪费,在拓宽信息收集渠道的同时,要统一信息化建设标准,打通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壁垒,宽口径收集信息,集中统一处理,资源共享平台可以实现高频应用数据的无缝对接,避免重复采集录入信息,更为高效便捷。

(三)搭建后勤管理物联网

依托传感器技术和嵌入式技术,按照约定协议,对高校内的人和物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形成后勤管理的物联网,提高信息传输的速率,5G时代的来临更是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增强了驱动力。物联网是对信息的终极整合,在感应、传输和应用三大层面对后勤管理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可以全面促进高校内教学、校园资源与生活的系统整合。

(四)完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大数据的应用和物联网平台的建成将后勤管理的全面化和细致化推向了新的高度,庞大的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控传输信息经过科学精密的计算可以准确地捕捉到个人的习惯、偏好和动态,这在带来便利和提升后勤管理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问题,个人隐私和信息存在泄露风险,校内资源信息全部载入互联网也给学校管理信息的安全增加了风险。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高校在后勤管理中对物联网平台的建设和使用要在信息安全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进行,完善信息安全的保障机制,避免高校及校内人员、财物因信息泄露造成伤害或损失。

三、以智能工具和设备为依托保证后勤管理信息化落地

智能工具与设备在高校后勤管理的全场景中皆有用武之地,其是传统电气设备与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控制理论、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相结合的产物,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场景和目标选取相应的智能工具与设备,完成信息的判定、传输、处理等任务。

(一)智慧教室中的智能工具与设备

1.环境检测传感器

配备环境检测传感器的智慧教室主要应用空气温湿传感技术,对于教室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传感装置在完成教室内环境信息采集后反馈至物联网平台,经过计算处理得到相应指令,控制空调、灯光、门窗等设备以保证教室环境处于适宜条件。红外线传感器的热成像技术可以对进入教室的人员进行体温监控,可以对公共性传染疾病控制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节约了人力财力物力。智能型烟雾报警装置可以在传统装置识别火情、触发灭火设备基础之上完成火情信息的即时传输报警,后勤管理部门可在第一时间精准定位发生火情的地点,以警报、广播、短信、APP等多种方式通知周边人员立即撤离。

2.智能教学设备

教室中教师主导的讲台和学生座位区是两大基本空间。讲台区从传统的粉笔黑板变为投影仪器,再到触摸屏一体机的使用,教学工具的智能化大大提高,触摸屏一体机既可以展示教师提前准备的文稿、图片、视频等学习资料,也可以配以即时笔记对讲授内容进行注解。传统教室中的教学过程是一次性的,教学受空间和时间限制,智能教学设备应用可以在教师授课时,将触摸屏一体机所呈现的全部内容和教室内教师及学生状态进行实时传输,辅助教务人员进行课堂监督,并且自动存储在数据库中,方便调取和多次利用,既可以丰富教学资源,也可作为基础数据用于教师和学生考核。学生座位区域也可实现智能化改造,课桌椅装备自动感应和互动设备,课桌桌面即为电子屏,同步教师的触摸屏,学生也可在自己账户的课桌上实现疑问标注,实时反馈给教师。

(二)校内场馆中的智能工具与设备

1.智慧图书馆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思路是将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融入传统的实体图书馆管理,可以在数据丰富的基础之上完成对用户个人的阅览习惯、兴趣的分析,帮助读者更便捷地获取资料;还可以对图书馆内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整体分析,获得高校内读者的阅读和学习偏好的全面信息。

2.智慧体育馆

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政策背景之下,高校对于发展体育健身,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智慧体育馆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校内人员可通过账户进入服务平台预约场地,查看校内竞赛的安排,场馆内可配备运动监测设备,进入人员凭借“电子纹身”通行及实时监测血压和体温等健康数据,运动数据可以做类似微信运动步数排行的处理,既增强健身活动的趣味性,又能保证运动者的安全。

(三)生活环境中的智能工具与设备

1.可视化地下管网

地下管网设备包含给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管道、暖气管道和通信管道、信息网络电缆等多个内容。信息技术和监测设备的应用可以使并不直观的地下管网实现可视化和动态监控,由于管网复杂,传统的后勤管理除了日常维护工作外,就只能对出现问题的设备进行临时抢修,严重干扰校内教学和生活的秩序,可视化的管网监测设备可以使信息即时传输,便于发现潜在风险,将安全隐患缩减到最小,保证校内各项工作的井然有序。

2.智慧宿舍

宿舍是部分青年教师和学生在校内的居住场所,是最重要的生活环境,智慧宿舍的探索在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中产生较早,也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智慧宿舍通过对进门身份识别登记、更新联网电表、智能洗衣机、宿舍故障报修、防火警报等全方位智能设备改造,搭建物联网,可以形成一个APP端口、一个身份账户、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等既互通又独立保证安全的验证方式,使宿舍生活更简便,节约水电能源和时间成本。

3.智慧食堂

智能设备的运用可以有效解决传统食堂管理模式的问题,提高效率,提升教师和学生对食堂服务的满意度。通过移动端提前预约餐食、就餐位置、时长,精细化管理,减少浪费;可视化端口可供就餐人员监督后厨的卫生状况;出菜口使用按号传送的智能设备,减少人员接触;食堂管理的后台可以对就餐者的习惯偏好进行记录分析,在终端上进行推荐;餐具按照颜色或内置标记芯片进行分类回收清洗消毒。智慧食堂在利用智能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后,可以在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大幅提高满意度。

四、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中的困境与路径

后勤管理工作的高效、有序、优质是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当信息化技术融入后勤管理,使以前一直“卖力气”的后勤工作多一些“智慧”,高校的“大管家”才挖掘出了巨大的潜能,对于高校的理性、科学治理水平多有助益。

得益于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研发人才成果涌现,对于高校后勤信息化的探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不得不承认,与设想的科技化、智慧型管理相比,现阶段的后勤信息化水平还远远落后,其中有些困境可能长期存在,属于体制或机制上普遍的掣肘;有些则相对灵活,需要各高校依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克服。

(一)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中的困境

1.后勤管理信息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大量资金投入是目前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桎梏,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但能够融入生产生活实践的信息系统在搭建初期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开发、调试,精密电子仪器的购置和维修也是高校庞大的支持,正因为如此,即使很多高校对后勤管理信息重要性认识到位,却无资金展开行动,也就使信息化水平受到制约。这一问题是长期存在并将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

2.后勤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和规范

后勤管理制度、标准和工作流程的空缺会导致工作的混乱,而信息化建设在传统后勤管理井然有序的良好基礎之上可以事半功倍,制度管理不科学,人员考评和绩效管理制度的短板需要补齐。信息化建设是更为错综复杂,需要整体推进的工程,如果没规范的制度基础作为框架,就势必会杂乱无章,使本就千头万绪的后勤管理工作困难倍增。

3.信息入网存在安全隐患

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创新知识主阵地,其信息资源和校内人员的个人信息需要严密保护。目前有能力自主研发后勤信息管理系统的高校十分有限,而科技公司则是提供信息技术支撑的主体,在业务外包,管办分离过程中,信息传递和存储会存在安全隐患,网络技术专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限制了人们对其监控的能力,如何保障在使用外部开发的程序、设备带来便利的同时,高校的重要资源、信息能规避泄露风险,也是很多在信息化建设面前踌躇不前的决策者不得不考虑的难点。

(二)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

虽然受制于诸多因素,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多重困境,但参考国际相关经验和国内不断地实践探索,对困境的突破和解决仍有迹可循。

1.提高重视程度,由具有创新思维的领导组织专门机构负责

从领导层到学生,都需要提高对后勤管理信息化重视和关注,促进高校治理现代化建设,提高后勤管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只有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才能有的放矢。对于信息化建设不是喊口号,是对后勤管理工作整体性变革,既需宏观的战略思维,又需对精细化管理有理论和实践心得的人来主导,因此,从组织架构上要由具有创新性思维、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的领导牵头组建信息化建设的专门负责机构,确保实体权力,可以有效地调配资源和人力投入到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之中。

2.完善后勤管理的制度規范,将信息化水平纳入绩效考核

对信息化技能的考评要纳入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价,后勤管理各部门的信息化水平也要纳入其整体的绩效评价,对于制度规范的完善小到一个终端设备的操作,大到部门长期战略规划,都是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只有制度的地基打牢打稳,才能使信息化体系类别清晰,职责明确,真正实现集约化运转。

3.法律和技术手段双管齐下,保证信息安全

在与科技公司合作及使用和购买信息服务时,高校要善用法律武器和契约协议,严防信息的泄露,保证校内人员信息的安全,也确保高校科研成果、数据等重要信息无隐患。有能力的高校应在课程设计上有所调整,培养自身的科技人才,自主研发具有知识产权的后勤管理信息化设备,或有能力对外包公司的工作有效监管。法律和技术二者相辅相成,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安全保驾护航。

五、结语

7.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 篇七

高校后勤管理的任务是负责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等各方面内容。提高学校管理服务质量, 为学生和老师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环境是各高校后勤管理的重要职能。在这个信息化日益发展的社会, 个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水平也应当有所提升, 因此更加需要推进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 使后勤管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效率化。

2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基本情况

2.1 信息化开发应用调查情况

普遍看来, 目前各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整体情况不太乐观, 据电话记录资料显示, 2003和2004年仅有不到160通电话咨询有关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方面的内容, 2005比例增加了46接到了235通咨询电话, 2006年截止到6月份就接到了210通电话, 据估计可能比2005年增加110。从这个调查数据来看, 说明我们重新认识了高校后勤管理, 并且急迫地对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深入的探究及不同程度的探索。我们在一些高校调查资料中发现, 他们正不同程度的对如何高效利用信息手段进行有效的管理进行探索, 他们也在实现部分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小的收获。但他们在使后勤管理实现整体信息化时经验还是不够。据部分调查显示, 目前全国各高校实现后勤管理信息化比率较低, 但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其实现率一定会有大大的提升。

2.2 信息化建设推进情况

在教育部发展规划课题“中国高校后勤改革发展分析报告”中, “信息化建设”、“社会化改革”、“产业化发展”、“标准化管理”和“思想文化建设”这五项工作已被作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高校后勤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任务和课题进行研究探索。

引人注目的首次“全国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交流研讨会”于2005年6月份在重庆举行, 在会上进行充分交流和研讨的是全国高校后勤领域主要的信息化管理软硬件技术研发机构和应用单位。最近几年, 各高校的学生公寓专业部也曾多次举办过有关公寓信息化建设的交流会。山东、河北等省的学生公寓专业部也举办过相关的对全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工作起重大推动力的研讨交流会。后勤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北京发展的态势令人感到非常欣喜, 在各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方面北京市教委后勤处今年加大了推进力度和强度, 使北京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并且得到了可喜的成果。北京市教委后勤处还成立了“北京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课题组”, 对后勤管理、机构设置和运行等方面进行结构优化, 并对岗位效绩评估与ISO9001、HACCP两个标准化的结合进行探索研究。目前, 据不完全统计已完成或正在建设后勤管理信息化的高校超过13。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全国对信息化建设的越来越重视, 我们相信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工作将开展的越来越好。

3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 各高校在利用信息化进行后勤管理的手段比较落后。近年来, 大学生人数随着高校的扩招而逐年增加, 同时对吃、住和后勤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 许多高校不断增加校区基础设施, 不断扩大管理服务内容和范围。再加上校区分散部门较多, 这些因素都要求我们后勤管理服务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现代社会的趋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后勤队伍素质建设、服务意识, 并且有效地利用网络化、现代化管理手段。这是保证学生和教职工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必经之路。

在如今这样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时代, 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也得到了不断地提升和更新, 社会上各种利用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并且日益完善。对于后勤服务管理来说需要改革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怎样有效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去适应社会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为面对市场化运作我们必然要做的就是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 充分利用信息和网络资源。高校后勤市场在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下逐渐被社会各种竞争机制不断渗透, 这就促使后勤人员时刻保持警醒不能丢掉危险意识, 加强思想的转变。

4 推进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4.1 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后勤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更快、更好地为学生及教职工服务, 并且能更准确地掌握师生信息。

不同校区的不同部门在自己的电脑上都可完成上报和待审批文件, 从而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省去了大量的繁琐的程序。

4.2 信息化管理更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平台可以把后勤公共资源和各种信息统一展示调用, 各种信息、资料、报表等都可以在平台中进行资源共享, 而以前人工管理时的信息闭塞, 沟通不畅等问题都可以在信息化管理中得到解决。

4.3 信息化管理还有利于节省经费。

通过网上办公, 大家会减少对文件纸张、打印、复印和各种材料的需求。各部门之间的走动和一些核算部门的人工会相应有所减少, 而一些部门可能会精简合并, 各种经费、车费、汽油费也会有所减少。

4.4 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是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

利于巩固社会化改革的成果, 有利于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 培养后勤队伍专业素质, 提升自身形象。有利于加强后勤服务安全管理, 推动反腐倡廉建设。

4.5 后勤社会化改革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深入, 这就对高校的后勤服务管理工作在范围和质量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过去的单一、落后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激烈的不断变化的要求。只有把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用于后勤管理, 才能有效提高后勤管理服务水平和效率。因此推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极有力的也是急需的。

5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方案

5.1 增强意识, 营造良好的氛围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增强领导和职工的意识, 从而可以为后勤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让后勤各级领导和职工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是推进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了解到在提高整个后勤管理水平中信息化管理所起的作用和地位。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 要想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就必须掌握、运用好信息化,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增强自己的优势。

5.2 扬长补短, 逐步完善

要想推进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学校的大力协助。借鉴有效的经验, 完善计划, 统一组织, 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适当的地区和适当的高校做试点, 一边探索, 一边完善。等到实验成熟后, 便可大范围的在全国推行。

6 结束语

为适应时代的需要, 推进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而后勤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巨大价值肯定是毋庸置疑的。尽管目前我国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 但我们深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在这一领域一定能获得圆满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杨沅潼.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J].陕西师范大学, 2008 (4) .[1]杨沅潼.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J].陕西师范大学, 2008 (4) .

8.浅析如何加强高校后勤文化建设 篇八

一、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的后勤在社会化改革进程当中,文化建设逐步推进,日益渗透到各项服务以及管理工作当中,对后勤工作发挥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不过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管理文化建设滞后

当前,高校的后勤文化多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已经渗透到各个方面的工作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后勤文化对工作人员的影响、激励以及号召力不断下降。

(二)服务意识不强

当前高校的后勤管理日趋稳定,工作人员容易满足于现状而不思进取,从而放松对服务质量以及文化建设的要求。这就导致后勤管理者满足于已有成果,缺乏足够的危机意识。

(三)缺乏长远规划

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可以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很多高校的后勤单位缺乏长远规划,没有借助于后勤实践及时总结升华,从而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后勤文化。

二、加强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提高后勤人员素质

高校后勤最主要的竞争表现在管理质量以及服务质量上。其中,管理工作以及服务工作的核心要素都是人,管理质量以及服务质量最终取决于工作人员的素质。对工作人员的尊重与理解,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可以说是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基础。优秀的组织在建设自身文化的过程当中,都需要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高校的后勤机构要尊重员工、关心员工,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高度重视他们的参与权以及决策权,从而尊重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员工工作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后勤机构要利用工作人员的业余时间来组织各种文化活动,让工作人员通过这些活动加强沟通了解,提高团队协作意识。这样一来,就可以确保高校后勤拥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从而为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奠定牢固的基础。

(二)健全后勤规章制度

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艺术,强调刚柔并济。其中刚性管理是借助于制度来约束工作人员,依靠强迫以及惩处等方式开展。柔性管理主要是依靠启发、激励等途径展开。柔性管理以工作人员为核心,强调那些内在的、非强制性的以及人性化的管理,更加重视感性。健全后勤规章制度一方面需要完善刚性管理,另一方面也需要完善柔性管理。通过刚性管理当中的制度以及纪律来约束工作人员活动,通过柔性管理来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动机,促进他们的自我完善,从而满足他们的多层次需求,激发他们的工作动机。这样一来,就能够营造一个理想的文化氛围,确保工作人员能够自觉执行工作任务,发挥自身潜能来完成工作。

(三)塑造后勤核心价值观

高校的后勤机构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的特殊背景,从构建和谐文化着手,明确后勤服务的方式、理念以及内容,从而构建独特的价值观。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服务理念,也就是要重视对工作人员进行服务理念的培训,将满足高校师生需求作为主要目的,通过自身的服务提高高校师生的生活质量。在后勤服务的方式方法层面,后勤机构要引进现代化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以及管理制度,改变后勤服务理念,提高后勤工作管理的规范化以及科学化水平。例如,可以提供主动式服务、感动式服务、全程式服务或者是预约式服务等,来提高后勤机构为高等教育服务的能力。在服务的内容方面,需要综合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加强后勤服务的管理,不断完善后勤服务方法并提高质量,丰富后勤服务的途径。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校后勤的日益社会化,如何提高后勤服务水平,从而在竞争当中占据优势,需要引起后勤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将后勤工作看作高校整体当中的有机组成环节,精心打造后勤文化,从而不断改进后勤服务质量。

9.高校后勤党风廉政建设 篇九

摘要:廉政漫画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营造校园廉洁文化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廉政漫画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建立高校惩防腐败体系、优化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环境。

关键词:廉政漫画;高校廉政文化;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5)-08-0103-01

廉政漫画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营造校园廉洁文化的重要载体。

一、廉政漫画是营造浓厚的校园廉政文化氛围的有力的手段之一

廉政漫画不仅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发挥着重要作用。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传统、作风和文化追求的综合体现,客观地创造了一种育人的环境及氛围。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具有强烈的导向、凝聚和规范作用。廉政漫画的创作和传播,营造着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培育着正能量,不仅装饰、丰富和美化校园环境空间,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而且对广大师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教育和激励的作用。当他们遇到问题时,潜移默化之中形成的廉洁意识就能够提供正确的思维途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让他们清楚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并对问题进行定义、分析和解决。

廉政漫画在传播廉政理念,营造廉洁校园氛围,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廉政漫画以夸张、诙谐的艺术形式,以小见大、以点见面地勾画人生百态,描述世事万象,将重大的主题、严肃的内容和深邃的思想,形象地、惟妙惟肖地凝聚在方寸之中。廉政漫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其鲜明的题材、敏锐的视角和生动的形象,很容易吸引人们关注的目光。廉政漫画所营造出浓厚的校园廉政文化氛围,所形成的一种人人崇廉奉廉,个个羞于腐败、耻于腐败和不敢腐败,“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崭新风尚,使人们在廉政教育中,思想得到升华,灵魂得到净化。伴随着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这将直接加重腐败分子在实施腐败行为后的负罪感,强化其自责、自卑心理,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将进一步加重腐败分子从事腐败活动后的精神负担,使之陷入更为惶惶不可终日的心理状态之中。这有助于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对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廉政漫画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重要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历来被认为是“一方净土”也不干净了,一些腐败思想和不正之风也逐渐侵人高校。教育乱收费、高校招生不公、教育行政干部或个别学校领导在负责学校基建工程时受贿索贿、在采购图书资料及教育教学设备时收受回扣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地败坏校园风气。大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受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和受不当利益诱惑,少数大学生中容易迷失方向,产生腐败堕落的现象。

加强大学生的廉洁教育,培养他们的廉政意识,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抵制腐朽没落思想的侵蚀,增强大学生的政治免疫力。这是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廉政漫画是构成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内容之一,是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重要资源。首先,从廉政漫画的内容来看,不管是歌颂性题材的,还是讽刺批评性题材的,无论是对真善美的颂扬,还是对社会丑恶现象的鞭挞,都体现了鲜明的思想道德的价值判断。一方面通过宣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典型,如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等,使大学生深受感动和教育,有助于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和清正廉洁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取得的伟大成果,通过对腐败思想和行为进行有力的鞭挞,通过对腐败案件成因的剖析,来警示人、教育人,树立了“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坚定思想。其次,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来看,清正廉洁实质上是做人的底线,是人性完善的基本要求,廉洁素质是高校培养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大学生廉政漫画创作活动是拓展党风廉政建设的教育阵地之一,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长远机制,是构建社会廉政文化、建立健全社会教育、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础性工程。因此,利用廉政漫画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10.高校后勤党风廉政建设 篇十

【论文摘要】高校党建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高校党建水平决定高校发展。面对全球化背景下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高校必须从学校党建入手,以党风促教风,以教风育学风,以学风树校风,完成高校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项重要使命。

【论文关键词】党风 教风 学风 校风

伴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思想多元化、文化多样化趋势日益显著,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在带来巨大物质成就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诸如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影响高校发展的不利因素。高校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难题,高校的党风、教风、学风、校风受到社会风气的严重影响。面对快速变动的复杂环境和不良价值观的冲击,高校必须理顺党风、教风、学风、校风四者之间的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路径。

一、党风与“三风”的科学内涵及其辩证关系

“党风”这个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党风概念是毛泽东在1942年《整顿党的作风》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的。结合当时党内存在的现实问题,要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党八股。他指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就是我们的任务。” “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毛泽东不仅在我党第一次提出了党风这一概念,并在恩格斯、列宁基础之上扩大了党风的外延,把党的作风从党员扩展到党组织和党员,把党的作风由一般的工作作风推及到政治、思想、组织、生活等各个方面。

(一)党风的科学内涵

对于党风的科学内涵,存在诸多不同的解释。叶笃初认为,“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和世界观的外在表现,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人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工作上和生活上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这些作风,反映着党的正确的思想方法、政治立场、工作态度、生活作风及道德行为。”赵文禄认为:“党风是指党和党员的作风,就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在思想、政治、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一贯行为和传统。世界观决定党风,而党风就是世界观在行动中的反复表现。”可见,尽管对党风存在着差异不同的解释,但是党风概念的核心确实一致的。党风就是党组织和党员在各个方面的态度行为所反映出来的观念。

(二)“三风”的科学内涵

“三风”是指高校的教风、学风、和校风。高校教风是指教师教学的风气,集中反映在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形式、认真程度等方面。教风作为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风形成的重要前提,教风的好坏制约着学生发展成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校风建设。

高校学风是指高校学生的学习风气,反映在学生的学习目的、治学态度、学习品质等方面。“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的宝贵财富,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社会声誉。”高校学风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品质、人生态度等,学风的好坏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制约了高校的发展。学风状况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校校风建设的核心和高校发展的基石,因此高校必须时刻注意加强学风建设。

“校风,是指一所学校师生员工所共同具有的特有的思想行为作风,也就是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等群体活动中形成的一种集体心理气氛和行为风尚。”校风包括了学校治学精神、办事态度与效率、服务质量、教学科研风气等等。校风作为综合性的校园风气,是在学校师生长期的学习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实践证明,高校校风作为一种习惯力量,对师生的发展和高校发展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三)党风与“三风”间关系的辩证认识

高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因此高校必须在党的思想指引下,切实加强高校党风建设,营造有利于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政治空气和舆论环境,在这个意义上讲,党风建设是“三风”建设的前提。高校教风、学风是高校校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校风建设的中心环节。高校教风是高校学风形成的基础,是高校校风的首要环节。高校学风是高校教风的体现,是高校校风的集中体现。高校校风是一个包含广泛的概念,高校校风不仅包括高校党风、学风、教风,还包括高校的校园环境、规章制度等方面。作为高校校风的核心,教风、学风对于高校校风建设具有决定作用,而校园环境、规章制度等其他的校风构成要素又不可避免的对高校教风、学风产生影响。因此高校校风是党风、教风、学风、校园环境、规章制度等交互作用形成的对立统一体。

二、高校党风与三风建设存在的困境及其对策

(一)高校党风建设存在的现实困境

高校作为多元文化价值观交流的主要场所,党风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集中反映在贪污腐败问题凸现、官僚主义作风、党员的发展与管理三个方面:

高校腐败愈演愈烈,成为影响党风的头等大事。历来有“象牙塔”之称的高校被称为一方净土,但在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网络化进程加快的影响之下,多元文化价值观进入,在一定程度上,高校党风受到了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一大批高校腐败案例进入公众的视野,其中不乏高校党委的主要成员,引发了社会对于高校党风的担忧。高校腐败不仅使高校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一落千丈,也引发了对了高校党风的忧虑。

高校官僚主义作风被视为高校党风的又一顽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公众对于高校官僚主义的真实写照。随着高校自主权逐步增大,高校日益成为一个封闭的小社会。由于缺乏监督,高校官僚主义作风泛滥,少数党员干部责任意识淡薄,遇事推诿,缺乏服务意识,工作缺乏耐心、恒心;同时主观决策,独断专行,个人本位主义严重;缺乏创新意识;教学管理方法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党员发展与管理问题也成为影响高校党风的重要因素。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发展与管理问题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党员发展重数量,轻质量。二是忽视

了学生党员的再教育与监管。

(二)“三风”建设存在的现实困境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开始充斥校园,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影响了高校教风、学风、和校风,高校的“三风”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窘境。

高校教风关系到教学质量,成为影响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影响高校稳定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高校教风问题集中体现在:教师职业道德感丧失,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下降;教师功利主义倾向明显;教师教学水平和知识水平低下;教师教学浮躁、学术造假等问题;教学研究的主动性不强,缺乏创新意识等等。

受高校教风等多重因素的复杂影响,部分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发生扭曲,导致高校学风出现明显的衰退,主要体现在: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不足,轻视学习,沉迷了网络游戏、恋爱等方面;学生学习功利化,重视“实用性”知识学习,忽视人文知识学习,如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热衷于考证。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低下,考试作弊成风、学术造假、缺乏吃苦耐劳的踏实学风。

校风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整体风貌,除了教风、学风存在的问题,高校的校风问题还集中反映在:整洁的校园环境、和谐的校园文化、健全的规章制度等学校软环境建设方面。新时期的高校校风建设必须重视学校软环境建设,提升高校发展的软实力。在技术进步、经济发达的今天,高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更依赖于校风建设,更依赖于高校软环境建设。在这个意义上讲,高校的软环境建设成为制约校风建设的重要方面,影响着高校的健康发展。

(三)高校党风与三风建设对策

面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党风、“三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在理解其科学内涵及其辩证关系的基础之上,高校必须从党风建设入手,实现以党风促“三风”,以“三风”育“三高”,建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高等学校。

1.以党风促教风。高校党风建设作为“三风”建设的前提,其好坏决定了高校的发展。高校必须从党建入手,实现以党风促教风。针对高校党风目前存在的现实困境,高校党风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几点: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基础。高校要结合政治形势和现实状况,开展多种途径的理论学习。要努力实现全员学习,通过理论学习、讨论交流、观赏影片、图像资料等多重形式,深刻学习党的理论,深化认识,洁净灵魂,自觉抵御享乐主义等腐败思想的侵蚀,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同时,深化作为高校的教育者、管理者的服务意识,杜绝官僚主义作风,乐于奉献。通过理论学习,牢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制度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各项领导干部管理制度,如聘任制及其操作办法,任免制度,奖惩制度,上下班制度,行政问责制度,津贴发放办法,考核考评制度等。同时,在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决策上,按照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结合专家意见,在民主讨论基础上,作出科学决策,并贯彻落实主管领导责任制,做到权责明晰,完善领导班子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既防止个人独断专行,又防止相互推诿、各行其是。三是完善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高校各级党组织要经常开展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接受他人批评,勇于进行自我批评,主动承认和改正自我不足。高校纪委要切实加强信访工作,严肃查处贪污腐败、学术造假等影响党风的行为。同时,要通过座谈、走访等方式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要重视群众和舆论关注的问题,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舆论监督。

2.以教风促学风。高校教风是高校学风建设的动力。提高高校教风是建设高校优良学风的出发点,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高等教育教风建设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党风建设为契机,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切实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质。教师的言传身教、一言一行对于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要通过教师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净化教师的心灵,消除不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激发教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不断调动其教学科研的积极性,纠正功利主义影响下不良学术风气和治学精神。加强知识学习,创新教学教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二是制度建设。一方面,高校应创设新的教师薪酬制度,在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基础之上实行科学有效的绩效工资制,按照教师教学科研的成就给予奖励,增强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学生的教育管理,在给予学生知识的同时,大力开展诚信教育等思想教育活动,端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杜绝高校学生的作弊行为和懒惰心理,培养学生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刻苦努力的思想品质。

上一篇:借款的民事起诉状下一篇: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