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能力提升计划

2024-07-27

人力资源能力提升计划(精选11篇)

1.人力资源能力提升计划 篇一

能力提升计划

当今社会竞争越发激烈,没有计划的生活是盲目的,凡事都务必有计划,时刻紧自我的脚步,跟随时代的步伐,透过不断学习,来充实自我制定个人发展计划,以使自我能更好的适应新环境。作为预算员,我主要负责工程预算结算,结合目前的工作特点,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我的个人提升计划:

一、自身现状分析

(一)优势分析:

1、精力充足,做事有耐心,细心;

2、用心上进、学习能力较强;

3、勤于反思,能够不断完善自我;(二)不足剖析:

1、现有学历不足以满足工作需求;

2、时间分配能力较差;

3、办公软件熟练程度一般;

4、表达潜力较差,文笔一般;

二、个人能力提升具体方案实施

(一)关于学历提升:

1、在现有基础学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参加函授考试;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每天拿出1-1.5小时的时间学习;

3、九月份参加入学考试,两年内拿到毕业证书;

(二)、合理安排利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1、学会列清单,每天把自我要做的事情都写下来,这样能随时明确手头上的任务。当自己看到长长的清单时,自然就会产生紧迫感;

2、对每一天要做的事情分清轻重缓急;

3、每一天工作结束后对工作清单进行回顾与检查,对所有清单并进行更新;

(三)关于EXCEL应用技能的提升。

1、每一天花1-2个小时在网上下载视频学习;

2、通过学习资料:快捷操作与表单设计、常用函数、查找与比较、统计与汇总学习;

3、在工作中进行实践,不断检验学习成果;

(四)强化表达潜力,提高文笔水平

1、在工作生活中,自信、大胆、用心、主动地多与他人沟通交流,勤学好问,谦虚求教。

2、业余时间广泛阅读各类有益书籍,汲取各领域知识,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将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尽可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用心收集素材,将优美文章或段落摘录下来,不断积累,多思考,多观察,勤写作,不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水平。

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严格要求自我,把计划落到实处,不断提升个人潜力。对于能够控制的,理当全力以赴,因为操之在我;对于不可控制的,养成坦然理解的胸怀和气度。在工作中,努力奋斗,精益求精。这样,才能赢得收获。

2.人力资源能力提升计划 篇二

一、远教应用与涵养教师素质的有效融合

远教应用的关键在教师。没有一支训练有素、具备先进教育思想、掌握先进教育技术和教学艺术的新型教师队伍, 再好的设备, 再优质的资源, 再高速的网络, 都只能是一堆摆设, 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因此, 要抓好远教应用, 必须从提高教师的应用观念和应用能力入手。只有教师从思想上真正认识了远教应用的优势作用, 在实践应用中, 真正尝到了应用带来的甜头, 才会把远教应用真正融入常规教学, 形成一种自觉行动, 才会整体推动学校远教应用进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应用环境, 整体提升教师自觉应用的素养, 需要经历一个由行政强行推动到制度制约, 再逐步形成自觉行动的艰苦过程。

加大力度, 用行政推动。国家投巨资抓远教工程, 这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我们必须把远教应用当做政治责任来看待。为此, 我们在抓好设施设备的配套完善、网络建设, 建设县校两级资源库, 实施校校通工程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行政推动的作用, 抓好资源优化整合和教师的应用技能培训。2 0 0 4年开始, 连续五年相继投资2 5万元, 采取全县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学校组织二级培训的培训模式, 每年利用暑期, 分期分批对全县初中、小学的3 7 5名各学科骨干教师进行了设备网络操作、课件制作、应用教研、课堂应用等方面的培训。

激活机制, 用制度约束。在行政推动的基础上, 必须有有效的机制和严格的制度作保证。一方面建立健全县校两级远教应用领导机构和远教应用教研机构, 完善远教应用工作制度;另一方面采取定培训指标、建培训档案、上示范课和汇报课、包校督查、过程考核等措施, 狠抓各校的培训工作。通过机制的作用, 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应用的积极性, 使教师从思想认识、设备操作, 到资源的优化整合应用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养成习惯, 用效果印证。要真正使远教应用成为广大教师一种自觉的行动, 必须让教师感受远教应用的效果。通过示范引领, 实际体验, 使教师在实践中感悟, 感悟中领会, 领会中印证。只有切实感受到远教应用的教学效果, 远教应用才能自然地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实践证明, 实施远教应用与涵养教师素质的有效融合是推进远教应用的根本途径。

二、远教应用与优化教研方式的有效融合

长期以来, 由于常规教研形式的单一性、条件的局限性以及教师教研能力的差异性, 常规教研在教研内容、教研时效、教研质量上存在很大差距。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就要从研究开发适合教情、学情的学科资源和研究课堂应用的最佳方法两个方面突破。如今, 远教资源的来源是多渠道的, 网上资源浩如烟海, 同一个教学内容有很多种资源可供选择, 各个学校、各个教师、各班学生的教情学情千差万别。通过下述途径可以实现远教引用与优化教研方式的有效融合。

光盘教研, 解决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学校通过组织教师观看专家名师的示范课、优质课、应用方法讲座等光盘资源, 让教师开阔视野, 学到好的教法。灵石县王禹中心校通过光盘教研, 形成了领导“看、议、研、听、评、思”, 教师“看、议、研、备、上、思”双六字光盘教研模式。

网络教研, 解决教师教研的时效性问题。网上教研一般有校际教研、教师博客教研和远程互动教研三种形式, 校际教研和教师博客教研更为普遍。网络教研的高效快速, 大大地缩短了教研周期, 方便了教师交流, 提高了教研的速度和效率, 能有效保证教研的时效性。灵石县段纯中心校每月都要对教师登录博客的次数和时间进行汇总考核。南关中心校为解决学校点多面广、组织集体教研费时费力的实际困难, 购置了远程双向视频教学教研系统, 初步实现了全镇1 1所小学网上视频互动交流教研。

资源整合教研, 解决资源的优化和适合教情学情的问题。采取集体备课方式, 立足教情学情, 筛选网上资源, 进行优化整合, 形成高质量的整合应用电子教案。要求各学科教师对每一课的内容进行图片、电子教案、课件等资源的系列化整合。灵石县坛镇中心校通过整合教研, 形成了“钻研、浏览、下载、修改、应用、反思”六环节电子备课模式, 效果比较好。

“难点开发”教研, 解决教材难点突破的问题。常规教学的资源在网上都可以撷取, 结合自己的学情, 一些难点问题用现有的资源难以突破, 为此我们将向基层学校征集的难点内容、难点问题集中疏理, 请教学高手和专家进行集体攻关。组织全县学科骨干教师集中教研, 共克难关, 形成本地资源, 通过县教育局网站“难点开发”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如2 0 0 8年灵石县就将初中、小学征集到的1 9 4 4个难点内容, 集中1 6 5名学科骨干教师, 分学段分学科进行了6次集中教研开发, 并对开发过程中仍有困难的3 3 2个难点内容, 精选5 0名“精兵强将”, 利用暑期聘请专家进行攻关指导, 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难点。不同形式的应用教研, 不仅优化了资源配量和课堂结构, 提高了教师的应用水平, 更重要的是促成了应用教研与常规教研的有机融合。

三、远教应用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远教应用的主渠道是课堂, 关键是教师如何将整合优化的资源有效地运用在教学中。现代教育手段多媒体的应用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问题情境, 也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同时还可以将大容量的知识点系统化、快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课堂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持, 课堂应用既是技术, 又是艺术, 抓好这一环节至关重要。

开展应用活动来实施有效融合。一方面, 学校采取多种形式自主活动, 如推门听课、上汇报课、观摩课、评教评学等, 精心打造优质应用课, 有效提升课堂应用水平。另一方面, 组织县优质课评选、示范观摩等活动来实施有效融合, 从而全面促进课堂应用水平。

通过现场会的形式打造精品课, 实施有效融合。现场会是一种有效的推动形式, 我们相继采取抽签确定和划片组织的方式, 每学期组织一次远教应用现场会。由于现场会的强力推动、精英荟萃的精品课展示, 课堂应用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因地制宜, 创设多种课堂应用模式, 实施有效融合。远教应用工作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创设灵活多样的应用模式, 如空中课堂、U盘化资源应用、网络化资源应用的模式。不断提高教师课堂应用技能和课堂应用质量, 实施远教应用与提高课堂效率的融合, 是远教应用深化提升、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3.整合公共资源提升服务能力 篇三

近几年来,我国各级政府的网站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已经形成了中央、省、市、县、乡五个层级的政府网站体系,充分彰显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决心。而各级政府在建设和应用政府网站过程中,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比如,如何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如何整合资源,提高在线服务水平?这些问题不约而同地摆在各级政府管理者和使用者面前,成为阻碍政府网站提升服务能力的瓶颈。

作为全国第一批中小城市“数字城市”试点城市之一,江苏省扬州市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一直走在全省、全国前列,随着数字城管、综合治税、市民卡、行政权力、市数据资源中心等一系列城市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完成和成功应用,对提高政府门户网站便民、为民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扬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府门户网站群的建设,明确提出以整合信息资源为手段,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为内容,提升政府网站公共服务能力为目标,围绕政府监管的重点难点,推进整个电子政务的应用,并以老百姓为中心,加强各部门为民服务内容的整合,为老百姓提供一站式服务。

2011年5月,市政府成立了“中国扬州”门户网站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推进、督查这项工作,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努力,网站群项目组已经整合市级党政机关团体和国有企事业单位93家,共整合建设相关网站125个,网站群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渐凸显,在提升政府办事公开的透明度、保障公众和企业享受政府服务的深度、扩大公众参政议政的广度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

体系架构

“中国扬州”门户网站群建设的体系架构是按照“12345”架构实现的,“1”是搭建一个平台,即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2”是遵循两项原则,即加强信息资源整合、促进信息资源共享;“3”是依托三大基础,即统一的硬件和基础设施、统一的标准技术规范、统一的安全保障体系;“4”是面向四类群体,即市民、企业、投资者、旅游者;“5”是提供五种服务,即信息公开服务、网上办事服务、互动交流服务、个性化服务、多维度访问服务。

按层次分,网站群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的结构主要是由基础设施层、支撑层、应用层、表现层4个层和统一的安全保障体系、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2个体系组成。基础设施层以扬州市政府数据资源中心为依托,搭建网站群的网络、主机、数据库、终端设备、通信系统等硬件和软件环境;支撑层是包括站群平台,英、日、韩等多个国家语言版本的网站内容,3G无线网络,无障碍访问技术的支撑体系;应用层是指信息公开、网上办事等五大应用服务系统;表现层是指对企业、市民、投资者、旅游者四类群体的服务,及通过电脑、PDA、智能手机访问的三大途径。

图1 站群体系架构图

功能建设

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

基于统一的网站群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创建和管理各委、办、局部门站点,最大限度地在各委、办、局内部进行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实现了多个站点的独立运维与管理,数据的集中管理和互联互通。各站点之间有严格的管理权限,具有独立的采、编、审、发流程,互不干扰;主站点超级管理员可给网站群中各子站点分配单独的管理账号,并可支持站群内的信息支持栏目间和网站间的同步引用、呈送、共享和接收,实现在网站群中多个子站点间进行资源共享和整合。该平台可将各部门与公众相关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关联和进一步分析,在门户网站群中为公众提供一体化的查询解决方案,用户只要通过统一的实名制身份安全认证(比如CA、市民手机等),即可查询与自己相关的所有部门信息资源,无需多次切换和登录;同时根据权限许可,将数据提供给各部门共享使用,部门可对数据进行深层次挖掘,让各部门知道个人的使用习惯和需求,进一步提升部门对个人的服务质量,提高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

图2 “中国扬州”网站群主页面

信息公开系统

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所规定的范围进行整合和公开,扬州市政府门户网站群依据江苏省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分类要求,分别按照主题分类、组配分类和体裁分类三种分类方法,做好扬州市政府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目录编制工作,在站群中提供统一的信息公开标准和模板,各部门编制、公布各自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等信息公开内容,并及时更新,通过信息聚合技术集中在政府门户主站上展现。专题公开主要建立包括政府工作报告、食品药品安全、统计信息、医疗卫生、公务员考录、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在内的专题类信息公开栏目。主要采用从部门公开的信息中聚合生成的方式。

网上办事系统

结合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搭建:

进行静态信息的公开,主要包括一库、四平台的权力库系统和外网公开平台中提供的权力事项、表格下载、办理流程图等各类信息。

办事过程的全程网上参与,主要依托于行政权力运行信息系统进行网上申请、办理状态和办理结果查询,并可实现网上咨询、回复、投诉和监督。

对在线服务按部门整合资源、按主题整合资源、按场景整合资源;在场景式服务中,以场景流程整合为主线,给用户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网络办事大厅。并主动从用户角度界定服务需求,进一步细化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内涵,使新改版的政府门户网站在线服务更加贴近用户需求、符合用户使用习惯。

实现“中国扬州”门户网站与各部门子网站网上办事资源的共享,各部门子网站可以共享到和本部门相关行政权力事项,进行行政权力的公开、申请、查询等。门户网站群提供统一的行权展现形式,在主站和相关行权部门子站进行展现,不需要部门再次投资和开发。

nlc202309010921

根据国家和江苏省网站测评的要求,建立百件实事网上办专页,按照梳理出来的信息资源目录,对所要求的百件实事进行合理分类,并提供有关办事指南、办理流程、收费标准、表格下载、常见问题解答、在线提交等功能。

互动交流系统

“公众参与度”是反映门户网站建设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书记信箱、寄语市长、在线访谈、咨询投诉、意见征集、网上调查等互动系统的建立,提升了“中国扬州”门户网站群的公众参与能力。整合后的统一的公众互动交流平台,对所有公众参与活动进行“统一受理、协同处理、结果监督”,实现“一站式”服务。

对于书记信箱、寄语市长等应用非常好的栏目,在保留原来栏目功能的基础上,又从技术架构和使用便捷性上进行提升,增加了包括功能拓展、处理流程的设计、留言和答复查看、知识库建立、分类统计排名、图表展现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并通过程序接口设计,实现与党报在线、行风热线、市民论坛等系统接口的集成,方便及时整合和发布此类信息,畅通多种互动交流渠道。

智慧门户建设

“中国扬州”门户主站作为扬州对外宣传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也是传递扬州市政府传达国家、省市重要方针政策及对外发布市政府重要决策和民生信息的权威平台。参与到扬州市政府门户网站群项目的管理者和建设者,秉承了建设“智慧扬州”的理念,设计开发出智慧门户应用系统,该应用系统是为扬州广大市民量身定做的一站式个人门户平台,目前已集成了水、燃气、公积金、社保、交通违章、寄语市长留言、办理事项状态等多种公共服务资源的查询;整合了知识库、警方提示、人事任免、民生价格、出行提示等多个公共信息资源;市民只需要在智慧门户页面注册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相关信息及查询服务,并根据市民使用的情况,将站群中该市民有可能关心的信息及服务进行主动推送,市民便可享受到多种公共资源的主动推送服务,既增加了市民访问和使用的目的性,又方便市民及时获取有用信息和服务。

图3 智慧门户页面

创新与效益

“中国扬州”门户网站群建设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创建集约型电子政务建设新模式。门户网站群的建设,通过以服务为向导,集中共享的基础设施、软件服务框架、规范化的服务标准和技术支撑体系,及优化的过程控制,创造性地实现了扬州市集约型电子政务建设新模式的先河,为今后扬州所属县、市(区)电子政务的资源整合、共享应用起到示范作用。

解决集约模式下的共性难点。通过门户网站群建设,创建统一的技术平台,使各种组件充分共享,实现集中统一、多渠道接入、科学规范的管理与运维体系,充分发挥政务信息资源作用,满足社会公众需求。

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和数据交换体系。以门户网站群建设为契机,梳理并确定标准的网站群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和数据交换体系,形成“逻辑上集中”的政务信息资源体系,并将其作为建设扬州市其他政务信息系统中信息资源编目和数据交换的样版,从而构建扬州市统一的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和数据交换体系标准,克服“信息孤岛”难题。

实现随需应变的技术架构。通过软构件和企业服务总线等技术,构筑面向服务的、部署灵活的技术架构,使平台能很好地适应党务政务的发展实际,同时满足多渠道接入、多样性需求、复杂性用户、高标准协同服务的要求。

对无障碍网站建设及评价体系进行有益探索。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看,无障碍网站建设已经纳入到我国公共服务型网站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项目中实施的无障碍浏览,在实践中探索制定建设规范和评价体系,引导扬州市公共服务型网站建设适应电子政务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在充分体现创新点的同时,“中国扬州”门户网站群也收到了良好的技术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技术效益方面来讲,架构集成化:形成“资源集约、信息集中、业务集成”的模式,全面提高政府网站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风格统一化:通过网站整合,实现门户网站群页面风格统一化、隶属关系明确化、栏目设置规范化、用户体验人性化,进一步突出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在线办事的三大服务职能,全面提升用户体验;信息共享化:通过统一平台的建设,实现网站信息内容的共享、交换,提高信息的复用度,有效消除了“信息孤岛”;.管理协同化:通过统一平台的建设,实现各部门对网站群日常运营工作的协同管理,优化在线服务的工作流程,明确了网站群内容保障及内容维护制定,进一步提高网站群的服务效率与品质。

从社会效益方面来讲,交流畅通化:通过门户网站群建设,有效解决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问题,同时对用户的服务需求,各部门也能够灵活、及时地进行应答,便于信息的公开和对外服务的开展;服务有效化:通过集中整合建设,对外招标选择技术力量雄厚的公司建设维护,有效解决部门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并保持网站技术的先进性,机关工作人员不需再过多关注技术的发展,而可以把精力投入到更好地开展为民服务中;形象提升化:通过门户网站群建设,规范提高各网站的建设质量,通过加强对网站群的内容管理和服务管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通过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和互动交流功能的不断深入,打造便民、为民的网络平台,提升扬州市整体形象。

目前,扬州市政务公开透明化进程已得到大幅度推进,借助信息化科技优势,有效提高了扬州市各项行政办事效率,加快了政府对来自民众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力,切实有效拉近了政府与老百姓的距离。有利于体现扬州市信息化建设组织的统一性、标准性;拓宽了政务公开的深度和广度,有效保障了门户主站的信息源;有利于公众的浏览,方便了统一的流程化管理及监督;对县、市(区)门户网站群建设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当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中国扬州”门户网站群将紧跟信息化发展步伐,继续深化服务与管理、功能与理念的革新,充分深入地整合站群信息资源,挖掘可共享可应用的数据资源,推动深化为民服务功能。并着力建设智能化公共服务平台,努力构建“智慧型政府”门户网站,充分体现政治民主和网络民主,进一步完善服务型政府网站建设。

4.个人能力提升计划 篇四

Exception mixmind clothing Co., LTD

个人能力提升计划--(李高峰)

为全面提升工厂体系制度的建立与维护,结合目前的工作特点,从以下几方面来谈我的个人提升计划:

一、自身现状分析

(一)优势分析

1.熟练精通标准化制定管理体系。2.专业,技术能力较强。

3.遇事积极主动,凡找自身不足,不推诿,有担当。

(二)不足分析

1.IE理念宣传不够; 2.IE知识培训不够;

3.标准化体系制度,成本/效率意识推行不够; 4.忍性不够,自我情绪控制能力不够; 5.表达能力有待加强;

6.IE小组内工作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工作技能提升还需加强。

二、个人能力提升具体实施方案

(一)计划每天花1-2小时学习强化自身专业技能和知识;

(二)加强技术组人员的成本意识,工艺改善培训、加强车板人员极积提前发现并提出反馈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自身跟踪车产前办数据收集,并提前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 珠海建轩服装有限公司

Exception mixmind clothing Co., LTD

(四)春节后,待工厂人员稳定后,计划安排1次/半年的IE基本知识,及标准化知识的培训;

(五)极积推广宣传现代化工业技术,运用好模版,专业设备,附加小装置,做到所有活动推行有始有终,各项先进技术发挥到实处;

(六)积极推动IE小组内成员与其他部门在工作协作中得到有效沟通,培训IE小组内人员工作素养和工作技能。

(七)计划购入自控力这本书每天花1至2小时学习提升自我情绪控制能力;

(八)表达能力自我文化水平的提升

① 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多与他人沟通交流; ② 勤学好问,谦虚求教 ;

③ 熟练掌握思维的程序化策略;

④ 在工作生活中,把自己置身于问题之中,善于发现问题,多思考、多总结,多运用;

⑤ 业余时间广泛阅读各类有益书籍,汲取各领域知识,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将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尽可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⑥ 积极收集资料,将好文章或段落抄录下来,不断积累,多思考,多想象,多观察,勤动手,不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水平。

总结:为跟上时代的步伐,匹配公司与时俱进的战略思想;为提升公司业绩成长和品牌价值。无论生活与工作中,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发挥自己特长,定期检讨自身不足,不断学习再学习提升个人能力!

5.教师能力提升计划 篇五

一、培养对象

学校全体教师,包括专任教师、双肩挑教师及行政管理人员。

二、培养方式及目的

通过学校引导与二级学院及部门落实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跟踪指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方式,建构教师基础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教研与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层级递进的实训平台,对教师加强系统培养,使其熟悉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科研创新方法,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建设一支适应地方性国门大学、具备较强科研创新能力及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三、具体提升措施

(一)基础能力

各二级学院积极开展语言训练、书画训练、竞赛等,要求教师说好普通话,写好“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掌握“简笔画”等教师技能基本功。熟练掌握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设计导学案,制作“课件”。教学中要求用普通话教学,讲授要生动、言简意赅。板书要求必须按照国务院文字改革委员会颁布的《简化字表》正确书写,字迹要写得工整、清楚,切忌潦草,避免错别字,不使用繁体字、异体字、自造字,更不能随意简化。板书内容要精炼、有条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应该设计合理,高效实用。二级学院要派专人不定期抽查使用多媒体教师的教学课件,课件制作不合格的教师要限期修改,期限内不达标者由信息科学学院统一培训。

(二)教学能力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应强化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以讲座、教学研讨、教学指导、观摩示范课、教学理论研究探讨等方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1、采取岗前培训、专题讲座、现场体验教学、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以围绕高校教师的角色和使命、高等教育理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管理、学生工作、人事管理制度、外事工作等内容对新聘教师开展培训。提高青年教师走上讲台的门槛,青年教师必须经过教学能力培训,并担任一年以上助教,教学能力考核合格后,方能走上讲台。

2、二级学院根据教学、科研、学科建设需要和新聘教师的研究方向,为新聘教师确定参与的科研或教学团队,通过“传帮带”的形式指定本学科或方向的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担任其指导教师,负责对其教学、科研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要对新聘教师的备课、教案、授课、辅导等各个教学环节给予具体指导,引导新聘教师搞好教学工作。同时,要经常检查新聘教师授课情况,及时提出意见,帮助新聘教师尽快熟悉课程教学体系,全面撑握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使其能够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岗位培训结束后,二级学院要结合指导教师意见,对新聘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表现做出综合评价,作为新聘教师正式上岗的主要依据。学院定期检查教师“传帮带”工作开展情况,督促教师有序推进“传帮带”各项工作。遵循“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原则,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做到理论阐述准确,概念清晰,条理分明,论证严密,逻辑性强。既要有科学的严密性,又要注意教学方式方法的生动性和技巧性;要着重思路、概念的引入,突出重点、难点和疑点;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融会贯通所学知识,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能力。切忌照本宣科、平铺直叙。

4、教师应按课程《授课计划》掌握教学进度,不得推迟或提前。若因特殊情况,确须推迟或提前,应向课程归属教研室提交调整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变更。

5、采取组织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多媒体教学示范课比赛。比赛分初赛、决赛两阶段,第一阶段为二级学院初赛选拔,第二阶段为参加校级决赛。通过多种形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

6、实施“教学名师工程”,树立教学楷模。以省校两级“质量工程”项目实施为契机,积极实施“教学名师工程”,选拔一批为人师表、敬业爱岗、治学严谨、学风端正、教学效果好、学术造诣较高、省内外知名的教学名师。树心系教育、关爱学生、行为示范、立德树人的楷模,形成积极向上的政策导向和浓厚的教学氛围,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7、实行学校、二级学院(部)二级督导制度。对学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并提供咨询和合理化建议;深入课堂、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考场等教学一线进行检查、督导,并及时反馈。

6.员工能力提升计划 篇六

由于我公司销售人员的年龄、学历、家庭背景、从业经历等各不相同,有家具销售经验的员工在几年的销售过程中已经有了自己的销售模式与销售技巧,但仍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销售水平参差不齐、综合素质高低不均、产品熟悉程度不够、介绍思路混乱、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效率低下,偶尔还会出现因为提成分配产生矛盾和互相抢功等现象。这些都说明了现有人员自我学习能力不足、自我意识较强、团体意识欠缺,另一方面也说明店长对店长这个职务的职责认识不充分,只是局限于每日日常工作(有些甚至基本的日常工作都做的不到位,漏洞、错误频出),在提高店员素质、带领团队提升业绩方面更是没有起到应有的带头作用、推进作用。

所以,为了提高我公司销售人员的整体素质,为员工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经验、技巧的平台,为增强员工对公司的责任感、提高整体凝聚力,特制订此计划。

本计划包括门店培训和集体培训活动两部分,两种方式相互配合可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变被动为主动,而通过集体活动可以增强员工及门店之间的联系,分享老员工的经验,传播新同事的活力,提高团队蕴含的正能量,抵消日常工作中累积的负面情绪,通过运动和肢体接触可减轻工作压力、增进同事之间的友情,从而增强凝聚力。

门店员工提升培训部分

门店培训以业务基础知识、业务基础技能学习为主,如:产品讲解、订货、开单、售后问题的判断与处理、打包装、沟通技巧、团队成员配合等。

1. 培训的目的

——有利于提高员工对本店产品的熟悉程度 ——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文化底蕴和职业素质 ——有利于有效利用员工工作中的业余时间 ——有利于安抚不稳定的员工

——提高店面管理人员的执行力

2. 培训的内容——公共基础知识 ——产品基础知识 ——业务基本技能

——优秀员工经验交流与分享

其中前两项由店长带领员工结合网络、书籍、报纸等媒介进行学习,后两项由店长指派优秀员工组织学习。

3. 培训时间安排

每天每项半小时,具体时间根据店内情况自行安排 4. 门店培训的考核及奖惩 考核指标包括工作日志、月度总结

工作日记由门店的店长每天编写(要求包括每名导购当天学习情况的汇报(店长休息可由店员代写)、记录当天的销售情况、顾客量、顾客浏览次数最多的产品、销售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门店培训的执行情况和结果。

月度总结包括当月个人销售情况、个人销售任务完成率、销售情况变化原因、综合素质评分项目等。

未编写工作日志的按规定给予10元/次的处罚,没有进行培训的按规定给予30元/次的处罚,由公司领导进行抽查。

集体培训活动部分

集体培训活动是指比赛、知识竞赛、实景演练、拓展训练等,以此检验员工的日常学习情况。

一、集体活动项目

二、集体活动的目的

——丰富员工业余生活、活跃心情、提高团队意识 ——检验店内培训的成果

——提高员工对公司的向心力和整体凝聚力 ——发现有培养价值的员工

——提高员工对各项必备知识和技能的熟练度 ——在日常团队训练中磨合感情 ——提高骨干力量的执行能力 ——设流动红旗激励员工斗志

三、其他

1、集体活动的奖惩(待定)

2、集体活动的时间

3、集体活动每月一次(竞赛类或拓展类)

4、每周二培训店长和储备干部(用学习资料)

注:因集体活动种类多样,所以奖惩待活动方案通过后再行定夺。集体活动

中会有少许费用支出,用于采购活动材料和消耗品。集体活动中会加入节假日的娱乐项目和传统节日的庆祝联欢项目。

各类活动形式(草案)

一、技能竞赛 时间:待定

时长:待定(建议两小时以内) 地点:会议室 新金锐一楼大厅 店面

参赛者范围:公司旗下所有门店的.员工必须参加,以店面为单位,三人一组、轮流参加

参赛内容:以门店的基础业务技能为比赛内容,包括:开单(各种单据的填写)、打扫卫生、整理床品、打包装、布置卖场、点钞票、计算折扣、识别产品材质等。 比赛细节:由于比赛内容不同细则待定

二、知识竞赛一(笔试) 时间:待定

时长:1小时(答题时间) 地点:会议室

内容:以公共基础知识、产品基础知识、公司制度、集体培训知识点、销售话术、销售实例分析等为内容,采用笔试方式进行

三、知识竞赛二(问答) 时间:待定 时长:1.5-2小时 地点:店面、会议室

内容:以公共基础知识、产品基础知识、公司制度、集体培训知识点、销售话术、销售实例演练等采用问答、抢答、相互提问等形式进行活动。 奖惩:(待定)

注意事项:

1.需要竞赛参赛记录(人员、日期、内容、结果)

2.所有参赛队员写参赛感受

3.活动细则提前一周通告店面

延伸阅读 员工培训重在提升5种能力!

实际上,如何明确职责,如何很好的履行自身的职责,对任何人而言,都存在一个学习与培训的过程,需要通过实践,不断总结与提高,才能真正实现组织的执行力提升。

一般情况下,我们把部门级培训看作是业务技能培训,这在某种程度上并不错,因为我们可以把所有为完成业务工作进行曲的任何技能都归结为业务技能。事实上,对于很多部门的员工而言,其能力应包括这样几个方面:接受与理解任务的能力;独立完成业务工作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总结与提高的能力;领导与组织团队工作的能力。

我们身边的员工,极少是新进员工,因此如何针对在部门已工作多年,却总是不能得到提升的员工,开展内部培训工作,不妨从以上几个能力方面去分析一下,看看我们的员工,到底缺少哪一方面的能力,再针对具体问题,实施相应的培训。

接受与理解任务的能力

这种能力可以通过日常安排工作加以测试与训练。最初采用复述的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主管理与员工之间的共识,使员工能习惯主管的表达方式,从而帮助员工能够快速正确理解主管所下达的任务。主管也要注意布置任务的表达方式,尽可能简洁明确,如果感觉自己表述不清,应放下面子,重复说明,直到员工明确理解为止。

独立完成业务工作的能力

对于既定的工作任务,多数员工都具有独立完成的能力。尤其是工作多年的老员工,更应如此,如果部门员工还不具有这样的能力,主管就有责任加强这方面的培训。一方面,要鼓励员工通过自学提升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指派一名熟练人员引领其学习,帮助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具体问题时,加以及进解答。

团队合作的能力

尽管我们说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各负其职,但管理工作只通过自己是很难实现其管理目的的。只有通过与其他员工、其他部门的交流沟通合作,才能实现其最终管理目标。而更多部门的员工所做的工作,是需要团体协作的。在电力部门典型的工作组制度,就需要工作负责人、工作级成员、签发人、许可人及监护人等的共同合作,才能起到安全互保的作用。学习团队合作,需要引导,并反复通过每次团队合作的实例分析,找出员在合作中存的问题,及时的加以改进。这个过程并不需要通过所谓的拓展训练,只是主管应注意在员工成长的过程中,细心观察其行为,耐心指导,直到其成长起来为止。

总结与提高的能力

员工的最初成长需要有人不断的指导,直到当员工具有了自我总结与提高的能力时,才能实现员的自我提升。因此通过前面的训练过程,主管就应引导员工自我总结,通过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找出根源,提出解决措施,从而实现其自我能力的提升。到这个时候,主管就完成员工培养的基本过程。

领导与组织团队的工作能力

作为主管,还需做最后一项培训工作,从部门员工中发现并培养接班人。当自己出差或外出有事时,能放心的将部门工作交付给员工;当自己获得机会时,能及时找到接手的人。领导与组织团队的能力,需要通过实际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去发现与培养。作为这类人员,必须具务前面几项能力,然后再通过不断的项目实施过程,由主管加以引导,慢慢形成其团队指挥能力,培养其在员工中的权威。

明确责任,是保证执行力到位的前提。组织必须通过明确的方式落实组织各级成员的职责,并付于相应的权力,以保证其职责的履行。作为组织成员,应清楚的了解自身职责的内涵,而不仅仅是表象上的工作任务。通过对自身职责的分析与理解,学习与掌握实施自身职责的方式方法,明确其中领导、督查、布置、落实、实施、分析等不同内容的区别。

在理解自身职责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以下几种现象:领导失职,直接参与方案设计等具体的业务工作;督查失职,未能及时将结果公布或反馈给相关部门;组织不够,过多依靠自身的力量;分析不够,执行情况分析流于形式,存在问题长期得不到改进等等。

7.人力资源能力提升计划 篇七

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是由人事管理演化而来。传统的人事管理(Personnel Management)例如组织招聘员工、新员工培训、基本技能培训、工资计算与发放、考勤管理、人事档案管理等多属于行政性工作。由于这部分工作几乎无法从本质上对企业的核心价值产生影响,在一些发达国家,相当多的企业已将这部分职能转交给社会上的专业服务公司或人员。而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是指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战略目标而对其人力资源实行科学合理的更新、配置、使用、开发和激励的一系列管理过程,使之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推动力。人力资源与其他物质、技术、资本资源相比,具有能动性、复杂性、社会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以下三大特点:①人本管理。人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根本特点,核心就是以员工为本位,使人力资源管理能充分体现员工的个性特点和需求,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差异管理。由于员工在素质、能力、态度等方面千差万别,这就要求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必须充分实现差异管理。③团队管理。由于人力资源具有社会性,员工之间相互交往、相互比较以及员工对公平性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等因素,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考虑人的个性,还要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团队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组织的影响;不仅注重个别或者少数人才,而更是注重激发团队的积极性。

二、建设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下用人、用工和薪酬制度的影响,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着不少与现代企业制度不符合的问题,制约了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滞后

近年来,以人为本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但在实践中,仍然片面把人力资源定位为“最活跃的生产要素”,而忽视了人的主体性;片面强调物质激励,而忽视了人的成长、精神、感情等方面的需求;片面强调人的现实需求,而忽视了员工成长成才、实现个人长远价值的需求。其实,人既是一切活动的主体,更是发展的最终目的;既是责任的主体,更是权利的主体;既是生产的主体,更是“心理主体”或人格主体。

(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滞后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有行政和战略两种职能,而最主要的是战略职能,即通过制订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设计员工职业生涯、根据业务发展与同业竞争制订前瞻性的人才保留和员工能力提升计划等方式,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使之成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助推器。而目前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仅仅是对业务发展提供静态和被动式支持的内部保障部门,主要履行行政职能。这种职能转变的滞后性,决定了人力资源部门还没有真正成为管理“第一资源”的轴心部门。

(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滞后

目前,人力资源战略职能作为统一的制度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尤其是职位数量和每个职位的责任与权利、职位价值与衡量标准、业绩与回报等要素没有质与量的准确界定,对人力资源的定性评价多于定量评价,静态评价多于动态评价,历史评价多于前瞻性评价,业务能力评价多于道德品质、人格心智和政治素养评价,现实能力评价多于成长潜能评价。这就直接影响了人力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制约了了人力资源评价的公平性,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市场化,这是造成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不能出、收入能高不能低的主要原因。

(四)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在存量人力资源中,替代成本较低的员工占比较大,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和投资银行等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出现了数量对质量的劣性替代,形成了人才投入增加与人才短缺并存的局面。同时,由于淘汰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致使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的挖掘,增加了管理成本。在增量人力资源中,由于市场化的用人机制尚未真正建立,造成了人力资源结构调整的速度落后于业务需求的速度。

(五)在绩效考评管理中存在误区

绩效考评是综合利用考评信息资源激励、引导和鼓励员工查找不足、改进绩效的过程。但在实践中,绩效考评只是考评期终了时的例行性管理行为,考评信息单一地与收入挂钩,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缺乏对考评结果有效的反馈和充分的交流,造成了当个人目标和银行整体目标有偏差的时候,不能帮助员工及时改进工作过程,也无法保持个人目标和银行整体目标的一致性。

三、正视问题,遵循规律,建立适应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管理理念的嬗变、职能的更新、宏观体制和微观机制的创新,因此,必须善于学习、长于借鉴、勇于探索,逐步建立以“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为主体的、适合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在这一过程中,管理理念和文化的变革是前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转变职能是基础,建立员工职业生涯体系是平台,推进激励有力、约束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关键,加强核心人才队伍建设是重点。

(一)树立适应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前提

1. 树立科学的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有三层基本内涵:其一,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人力资源不仅是企业最珍贵的资产,而且是唯一的”动态资产”。其二,它是为了员工、依靠员工、让发展成果惠及员工的价值取向。其三,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既关注人的共性需求,终极关怀人的生存和发展,又要从个性化的角度,强化人的自主意识。在实践中,要把人的“生产主体”和“人格主体”科学地结合起来,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从满足员工的物质、精神、成长等综合需求入手,在注重人的智力开发、业务技能提高的同时,更应注重人的价值品格的开发与提升,把岗位责任、岗位荣誉等观念、情感和信念融合在性格中,不断激发员工的高层次需求,从而使“需求-动机-行为-新的需求”不断循环提高,激发员工有意义地工作。

2. 树立人力资源价值时效性的观念。

任何人都有其智慧和才能发挥的最佳时期和最佳年龄段,这就是价值的时效性。科学使用人力资源就是要把握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规律,把合适的人及时安置在合适的岗位上,使员工在不同年龄段发挥自身的潜力和才能,促进银行价值最大化和个人价值最大化。

(二)加快组织性职业生涯设计体系建设是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平台

1. 科学设计组织职位结构体系。

人力资源规划是对人力需求与供给做出分析、预测和评估,是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着眼于为实现经营战略目标预先准备所需人才和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作为保障,并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指导,为此,要扎实做好职位体系划分的基础工作:①全面核查现有人力资源,掌握现有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分布状况;②要在职位族、类上,建立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经办岗位并行的职业发展通道,使高、中、基层职位的名称、数量、职位要求和薪酬都明晰化;③要按照职位价值,分解关键绩效指标,确定任职人的素质要求,让每个员工都有理性的认知;④制定匹配政策,确保需求与供给的一致;⑤确定具体行动计划或措施;⑥搞好反馈调整,为组织性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真实的职位信息基础,让员工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和组织职位的发展要求,自主选择个人的职业路径。

2. 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组织性职业生涯设计体系有赖于评估体系的建立。一方面,要对自身组织现状进行理性评估,调整人力资源需求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要建立员工素质评价模型,对每个员工的团队意识、道德操守、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反应能力、组织能力、敬业精神、创新能力、工作业绩进行动态、持续的评判。这既有利于人力资源的选择、使用、培育、保留、行为管理,也有利于保持员工职业生涯设计时的组织导向。

3. 是建立职位替补、晋升计划体系。

由于组织结构的变动等因素的影响,组织职位是一个变动的过程。所以,在建立组织职位结构体系和员工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必须明确职位替补和晋升体系,重点是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操作程序和工作流程,使职位替补和晋升成为实现发展战略的动力。

(三)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是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关键

1. 构建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

绩效是员工对组织的贡献或对组织所具有的价值。在绩效考评时应同时关注员工的工作结果和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首先,明确目标导向。必须抓住对银行整体价值最具影响力和对员工绩效最重要、最本质和最具代表性的事项,体现绩效管理的目的与核心内容。员工不需要猜测评判标准,就能清楚地了解经营重点、战略导向、价值回报,促使员工有的放矢地给自己、同时也给银行带来更大的绩效。考评体系要兼顾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并设置不同的周期,使考评目标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其次,全员参与,注重交流与评价。管理者要经常就绩效考评与员工进行交流,帮助员工查找工作中的失误与不足,减少信息不对称,实现员工的绩效考评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再次,要注重激励方式的多样性。目前,对员工绩效考评的激励更多地体现在绩效分配上,但根据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单一的工资提高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会逐渐降低。所以,应将绩效考评与薪酬激励、精神奖励、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等多种激励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员工参与绩效管理的热情,培养具有主人翁意识的团队,给管理者以强有力的支持。

2. 完善培训机制。

当前,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综合化、银行资产证券化、运营电子化、金融国际化方兴未艾,因此,必须把健全的培训体制作为能力管理体系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的支撑。首先,加强培训需求分析。要从任务分析和绩效分析入手,依据组织需求、工作需求和个体需求确定培训需求,并在三者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确定培训的内容和对象,提高培训的目的性。其次,实施分类培训。要按照因人施教的原则,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教程和评估方案。对前台人员重点培训服务礼仪、操作技能、客户沟通维护能力和柜面风险防范技能;对中级职员重点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对高级管理人员应重点开阔视野,提高把握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业务创新能力、协调执行能力,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的职业经理人。同时,对不同部门的员工也要进行差异化分析,分别开展知识更新、能力拓展、思维方式和心理调整等专题性培训,致力营造“带着工作来学习、带着思路来交流、带着问题来讨论、带着经验来介绍,使学习与工作达到双向强化”的氛围,创建学习型组织。第三,建立兼职教师队伍。要聘请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的员工担任兼职教师,参加外派讲座或培训班,加强对兼职教师教学技巧、教案编写等综合知识的培训;同时,要善于借助外力,把专家学者和金融同业的骨干充实到兼职教师队伍中来。要从教学态度、授课质量等方面对兼职教师进行量化动态考核,并设计兼职教师评估信息卡,及时奖优淘劣。第四,加强培训效果的应用。要建立员工培训履历档案,实行动态评价,把培训效果作为员工任职、晋升、收入分配、高层次培养等的重要依据,实现培训、储备、使用的统一,真正把培训作为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3. 疏通人力资源的出口,拓宽人才引进的关口。

要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用工机制,建立内部员工流动市场,进行跨岗位、跨区域的合理配置。对不适宜现岗位的人员要区分情况,如对长期病休人员可实行早退、内部退养,对不胜任本岗位工作的人员要实行待岗、下岗制度,形成有序的人员流动机制。

(四)加强核心人才队伍建设是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重点

8.人力资源能力提升计划 篇八

关键词:农村教师;作文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生活是文章写作的源泉。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作文的素材,却不会去刻意的留意,更不会去细致地观察生活,对一些很有价值的东西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写作文的时候无法下笔。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让那些催人泪下的、给人启迪的、催人奋进的、令人喜悦的发生在生活中的故事,通过学生的笔跃然纸上,使之成为一段佳话,一个道理,一种品质,一份真情,让学生融进生活,品读生活,感受生活,去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广博的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作文的能力,才能把文章写得更充实、更准确、更优美。为此笔者在这些年的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提高生活阅历,让学生学会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东西。

写身边的人和事,爸爸、妈妈、老师、同学或帮妈妈做家务,干农活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把观察到的人物特征,及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如,很多同学都参加水稻收割,在作文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劳动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参加家里种菜,在给菜施肥、锄草、浇水等过程中你又学到了什么?最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既学到了农技知识,又扩大了写作的范围。

二、细心观察,写观察日记。

和同学们的聊天中我发现很多同学喜欢养花种树,喜欢养一些小动物,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写些观察日记,把他们在养花种树,和小动物的交往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

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培养出浓厚的写作兴趣来。

组织活动,让学生亲自做,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写作方法,再让学生自由写,学生耳闻目睹,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且平添了许多写作趣味。如在写《走进秋天》的习作前,就要开展寻找秋天的准备活动了,让喜欢画画的学生去写生;会摄影的学生去照相;喜欢古诗的学生收集描写秋景的古诗、名篇,先让他们到野外欣赏一番宜人的秋色,以增加直接感受。接着结合《走进秋天》的语文活动课,让孩子们诵秋诗;话秋景;品秋韵,介绍《落叶图》、《秋到田野》、《秋到果园》等摄影、写生作品的含义,促进生活体验的内化。最后才进行《走进秋天》的写作活动,可谓“水到渠成”。这样,学生的习作就会充满着农村的生活气息,跳动着山水花鸟的脉搏,折射出淳朴自然的光辉。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中的树木花草、日出日落、山河田野、蔬菜瓜果等;并尽可能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让学生觉得写作题材触手可及。让作文教学融入熟悉的生活,建立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作文教学体系,

四、让学生感受家乡的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气息,发现乡村的变化。

家乡新修的水泥路,新安装的有线电视,一栋栋别墅,房前屋后的瓜果飘香等;都会带给学生新奇的感觉。我指导学生进行家乡过去和现在的比较,从中发现自己家乡的变化,使写作的主题更加上升到更高的高度,写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美景。

五、要求学生收集民间流传的美丽传说,体会古朴的民风,纯真的乡情。

民间有很多故事,只要学生留心收集,都是很好的作文材料,我每年都在班上举办民间故事会,让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口述出来,并编辑成册,让学生阅读,即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也为作文积累了素材。

六、创设情境,展开想象,提高写作能力。

想象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头脑中产生各种表象并重新予以组合,形成新的表象的过程。想象往往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而产生的喜、怒、哀、乐、从而刺激大脑皮层,引起表象的运动,从而产生想象和联想。生活是创作之源,也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一块沃土。所以,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没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所以从一开学,我就让学生通过写日记,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记下来。并告诉他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富有哲理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例,面对中秋明月,苏轼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再如,朱自清看到父亲的背影,领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情感”,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用心的观察。所以就要要求学生有一双会观察生活的眼睛,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等;这些都是我们观察生活的范围。在注意观察时,不仅要“身入”事物,而且还要“心入”事物。也就是不能只纯客观地搜集材料,而应该使我们从微小平凡的事物中感受伟大与不平凡的东西,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我们的感悟能力就会大大提高,甚至也能像名家那样写出不仅能感动自己也能感动别人的文章。一次作文課上,我把学生带到小溪边,让他们感受现场的气氛,捕捉素材。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既新鲜又好奇,个个兴奋不已,有的站在岸边静静的聆听那潺潺的流水声,有的睁着双眼正在细心的观察;有的干脆脱掉鞋子卷起裤管,来个零距离接触。在大家开心玩的时候,一个学生竟然脱口而出:“清澈的溪水高兴地唱着歌向远方流去”还有个学生大声地说:“老师,我发现鱼儿的嘴巴一张一合的,好像在和我们一块玩游戏呢”......回到课堂,经过现场切身地感受同时又经过我细心指导后,学生的想象更丰富了,有的写“清澈的溪水流淌着河中的每一块石头,那石头就像睡熟的孩子依偎在妈妈的怀里,久久不肯离去。”有的写“你瞧,激流中溪水贱起朵朵水花,就像那晶莹剔透的珍珠在欢蹦乱跳着,真逗人喜爱”。有学生这样写着:一阵微风吹过,镜子一般的水面波动起来,鱼儿成群结队地透出水面,张大嘴呼吸着新鲜空气,偶尔翻个跟斗,激起一圈圈的波纹。小溪流水让它载着我的心愿、我的梦想,驶向那蔚蓝的大海吧。”这样让学生自然地融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当中去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文章的主题得一升华。

9.个人能力提升计划 篇九

个人工作计划时间一刻不停歇的向前迈进,转眼间新学期又开始了,我们迎来了又一批新的孩子,在新环境中,孩子们由于刚开始进入集体生活,对新环境陌生,畏惧,还有跟人乱跑,拒睡,拒吃等现象,个人提高计划。为了使孩子们能尽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和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良好习惯,使他们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现将本学期个人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态度1、对工作作到主动、积极、蹋实,上班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按时指定各种计划,认真准备和组织好班级的教学活动,活动后认真分析做好反思。2、对孩子有爱心、耐心,能细心观察幼儿,努力做到对每个孩子因材施教,跟孩子们建立一种平等、尊重信任的关系,工作计划《个人提高计划》。

二、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1、通过多种途径:幼教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等,吸取教育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2、认真做好日志和摘抄笔记,积累自己一些学习或工作上的经验。3、尽快提高自己对小班幼儿的.管理和教学能力。4、每天抽取半小时的时间练琴,使自己的伴奏水平提高。5、多讲故事,不断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6、多向绘画好的教师请教,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7、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教学能力的提高落实在每一天的课堂教学中。8、认真备课,认真做好笔记,练好钢笔字。

10.怎样提升人力资源的招聘能力? 篇十

在企业招聘开展前,对参与招聘的人员要进行相关招聘知识的培训与指导工作,让其准确掌握企业的基本信息;向应聘者传达信息时要做到实事求是,既不能夸大也不能贬低企业提供待遇等方面问题,以确保招来的人是真正想来而不是在夸大事实的情况下而被哄骗来;同时企业招聘小组要与用人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准确把握招聘要求,使录用者与用人部门要求之间的差距达到最小化;最终要做到专业化和职业化。

二、确定科学的招聘程序

一项正规的企业招聘流程应该是这样的:首先是一线经理从专家的角度确定本部门的招聘需要,然后向人力资源部门传达招聘需要;人力资源部接到企业招聘需求后进一步向用人部门确认部门究竟空缺哪些职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来补充、什么时候需要这些人、从什么地方获得这些人以及如何获得等;在双方沟通良好的情况下,HR开始规划并实施招聘过程。

三、选择合理的招聘渠道和方法

在招聘方式的选择上,许多企业招聘选拔过程中,使用多种专业测评技术,除了结构化面谈、无领导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之外;还有公务筐测验、模拟工作会议、演讲、角色扮演等方法。但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来说,要根据自身实力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如情景模拟技术。一般用于中高级经理人员的选拔,费时费钱,一般不适用于中小型民营企业。

四、建立明确的招聘目标

在招聘前应当通过沟通等方式,引导用人部门准确描述出职位的职责和全面具体的能力素质要求,建立明确的招聘目标。在招聘过程中也应当与用人部门保持畅通的沟通,以确保不偏离企业招聘需求,从而提高企业招聘效率与成功率。

五、建立科学的选拔标准

六、完善招聘质量考核体系

11.人力资源能力提升计划 篇十一

一、深刻理解论述关于资源保护工作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加强资源保护工作的一系列理论和现实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和林业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一)深刻阐述了森林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定位,揭示了生态决定人类文明兴衰的客观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精辟论述,说明了一个深刻道理:无论是人类的个体生存,还是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都需要森林源源不断地滋润和养育。古今中外的文明兴衰史也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与森林兴衰密切相关,森林兴则文明兴,森林衰则文明移。森林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此广泛和深刻,世界上还没有哪一种自然资源所能比肩。因此,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二)深刻阐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优先的战略方针,作出保护改善生态就是保护发展生产力的重要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保护优先的方针,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保护优先的理念,以及对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关系的科学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化,对发展与保护关系的把握更加科学,标志着我国发展理念发生重大转变,有利于指导全党全社会树立正确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切实摈弃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更加有效地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三)深刻阐述了加强资源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提出百姓富、生态美的总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反复告诫全党全社会,要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慎砍树、不填湖,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不断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保护好每一寸绿色,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对自然资源保护工作提出的期望和要求,非常切合现阶段我国国情。山区有“靠山吃山”的习惯,计划经济时代一些地方曾提出“要致富,上山去砍树”的口号。但对比林区发展历史,过去砍树多的地方虽然曾经“辉煌”过,但现在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更富;过去砍树少甚至不砍树的地方,也没有因此而变得更穷,但两者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已经大不一样。因此,必须实行从严从紧的资源保护政策,既注重末端治理,又要加强源头预防,切实把森林资源很好地保护起来,让不堪重负的生态系统休养生息,良性

循环。

(四)深刻阐述了生态红线制度,明确要求生态环境保护实行终身问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严格实施生态功能区划,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习近平总书记还严肃指出,要彻底转变以国内生产总值论英雄的观念,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指标权重。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责任,而且应终身追究。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振聋发聩,催人警醒,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同时,这也是我们党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优化生态安全格局、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当前森林资源保护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林业局报送的《关于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的报告》上批示指出,近年来植树造林成效明显,但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人民群众期盼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宜居,造林绿化、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4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再次指出,我国自然资源和自然禀赋不均衡,相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对于人民群众对良好环境的期盼,我国森林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够。习近平总书记用“缺林少绿、生态脆弱”和“森林的数量和质量还远远不够”高度概括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林情,这是对我国生态状况和林业发展现状的科学判断。赵树丛局长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指出,我国林业正处在恢复发展阶段。森林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功能不强、分布不均的基本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生态资源不足与日益增长的生态民生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具体到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目前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

(一)有关林业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当前,随着新形势下林业定性定位和建设任务的变化,林业法律法规建设没有跟上发展步伐,与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要求不相适应,与建设生态文明制度要求不相适应,与深化林业体制机制改革要求不相适应。《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种子法》、《自然保护区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急需修改完善;加强林地、湿地、林权保护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需要尽快出台;针对大树移植、运输等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还存在法律盲区。

(二)林地流失和湿地退化现象严重。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过去5年间,全国有1.2亿亩林地转为非林地,每年流失林地高达2418万亩。其中,经过批准的正常占用近170万亩,非法占用200万亩,毁林开垦等其他名目占用超过2000万亩。过去10年间,全国湿地面积每年减少510万亩。林地、湿地是林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是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物质基础,是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要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增长,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林地、湿地数量,保持林地、湿地用途长期稳定。

(三)森林防火、防虫、防盗等“三防”压力较大。目前,我国“三防”工作肩负的担子很重、面对的压力很大、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从森林火灾看,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增多,火灾发生概率增大,希腊、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近些年都发生了历史罕见、震惊全球的森林大火,森林火灾多发、高发成为常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进山入林人员多,野外生产、生活、民俗和军事训练用火交织,森林火灾隐患突出,特别是春节、清明、国庆等节假日,森林防火压力更大。同时,我国正处于生态治理的提速阶段,森林面积持续增加,森林防火战线还在延长,防火任务不断加重。从森林病虫害看,林业生物灾害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目前,世界上林业生物灾害呈加剧趋势。资料显示,美国每年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00亿美元,印度每年的损失为1300亿美元,南非为800亿美元。我国现有林业有害生物8000余种,能造成严重危害的将近300种。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已由上世纪50年代的年均1600万亩上升到目前的1.83亿亩,超过年人工造林面积;年致死树木4000多万株;直接经济损失和生态服务价值损失上千亿元。特别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深化、自由贸易区建立和农产品贸易快速发展,有害生物跨境传播和扩散的风险加大。从乱伐滥伐盗猎看,一些地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贫困山区、林区农民生活仍未摆脱对森林资源的过度依赖,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等现象屡禁不止,走私野生动植物犯罪已成为与军火走私、毒品走私齐名的三大走私犯罪种类。

(四)林业执法工作急需整合规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执法打击是森林资源保护的最后一道关口。目前,我国建立了一支健全的林业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全国共有森林公安机构近7000个、检查站2万多个、林业工作站近2.8万个、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局(站)3000多个、林木种苗管理站900多个、野生动植物管理站7000多个,以及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3000多个,共有执法人员约32万人,其中森林公安民警6万多人。总体来看,我国林业执法工作得力有效,对保护森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当前林业执法存在的突出问题不能回避,主要是林业执法机构林立,力量分散,各自为政,存在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执法权威的树立和执法效果;各执法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经费不到位、基础设施薄弱、装备手段落后、执法能力不强等问题;林业系统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够、沟通不够、协调不够等,容易出现管理与打击脱节,甚至相互推诿扯皮和踢皮球。

三、完善制度机制,提升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水平

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根本保障。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国家富足、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培育、管理和保护好森林资源是林业部门的核心职责和基础性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指示精神,紧扣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围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大局,用严格的监管、严厉的处罚、严肃的问责,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完善森林资源管护制度。

(一)转变理念,正确对待森林的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具有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生态建设,既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又是思想观念的一场深刻变革。长期以来,在森林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取舍问题上,人们很明显偏向于经济利益,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森林的生态价值缺乏深入了解和认识。国外有关专家对一棵大树到底值多少钱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参考答案:一棵胸径25厘米的树木,按照生长50年计算,其生产氧气的价值为3.1万美元,防止空气污染的价值为6.2万美元,保持水土的价值为3.7万美元,增加肥力的价值为3.1万美元,加上为牲畜遮风挡雨、提供鸟巢和制造蛋白质等所有价值,共值19.6万美元。但是,按照市场价格,砍伐后卖木材最多值300美元。也就是说,森林的生态价值是其经济价值的600多倍。今后,要更好地把握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方向,科学对待森林的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正确处理好林权所有者追求的基本利益和公众需要的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改革林业经营投入体制,建立生态产品买卖交换机制,把经济利益转化为生态效益、把私人利益转化为公众利益,追求生态效益最大化,促进经济型林业向生态型林业转变。林业具有“三分造七分管”的特点,在林业转型发展中,资源执法保护部门要切实肩负起责任,发挥更大作用。

(二)健全法制,为森林资源保护提供法律支撑。“小智理事,大智用人,睿智立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立法是依法治林的基础,推动生态建设、加强资源保护最终要依靠法制的力量。要从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根据当前林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按照轻重缓急,从全国人大、国务院、国家林业局和地方四个层次,加快森林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清理工作。当前,要加快《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种子法》、《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修改进度;加强立法调研,起草《自然保护区法》、《沿海防护林条例》、《天然林保护条例》、《湿地保护条例》、《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流转条例》等法律法规,协调尽早纳入国家立法计划;抓好野生动植物进出口证书核发管理办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制订工作;深入研究中央关于林业工作的重大决策,研究制定配套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同时,借鉴贵州省做法,在国家或地方层面,推动出台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专项法律法规。

(三)强化预警,注重森林资源源头保护管理。“一年树楼,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培育周期长,具有易破坏、难恢复,甚至不可逆转的特点,只有加强源头管理,把工作做在“树倒”之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整合现有监测资源,建立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动态变化综合监测体系。建立健全林区治安和森林灾害风险评估机制、科学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预案,切实将危害森林资源的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止森林资源遭到自然或人为的大规模破坏。结合国家普法活动,组织“送法上山、送法进林、送法入户”活动,增强广大群众爱林护绿意识。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统一部署,针对林业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坚持群众路线,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积极构建社会化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

(四)整合力量,形成严打涉林违法犯罪的拳头。我国林业正处在一个各种矛盾互相交织、正能量与负能量相互博弈的恢复发展阶段,要通过统一执法、加大打击力度、提升林业法治化水平,树立林业部门权威,巩固生态治理成果。目前,法律法规赋予林业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权分散在10多个机构中。要按照中央“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的精神,抓紧以省为单位,整合各类林业执法队伍,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实现林业执法由多头分散向综合集中转变。完善林业执法机制,建立统一接警、联合出警、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做到有案必查、违法必究,提升办案数量和质量。加强森林公安等专业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执法经费保障力度和执法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执法办案能力。重视执法监督,积极建立起内部监督、上级监督和外部监督“三位一体”的林业执法监督体系,推动执法监督由注重事后追究向注重事前防范和过程监管的

转变。

(五)坚守红线,巩固扩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切实保护好天然林、林地、湿地、珍稀野生动植物等林业资源。认真组织实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牢固树立红线观念,运用底线思维,严守森林、湿地、沙区植被、物种保护4条生态红线。加强森林经营抚育,健全完善抚育操作规程,充分利用抚育清理的枝桠等剩余物,发展生物质能源,提高森林质量,减轻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压力。全面实施《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严格实行林地定额管理、林地用途管制制度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严厉打击毁林开垦、非法侵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全面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防火队伍机构和能力建设,完善防火应急预案,强化隐患排查和火源管控,努力减少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发生。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重点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加大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力度,遏制林业有害生物多发频发态势,最大限度减少森林资源损失。

上一篇:关于写林黛玉的作文下一篇:读列宁传有感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