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启蒙教材(精选14篇)
1.国学启蒙教材 篇一
读《国学启蒙》有感
富川县一小六(1)班蒋梦晗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国学启蒙》这本书,读完后,让我感触深刻。
《国学启蒙》有很多精彩的内容,例如:有国家的思想精粹、有塑造高尚人格的必读诗文、还有中华的传统美德和国家名词解„„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传统美德里的一篇文章叫《凿壁偷光》。这个故事发生在西汉时期,一位叫匡衡的人,少年时非常爱读书,可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在夜里无法看书了。匡衡的邻居是位富裕人家,一到晚上就点着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为了读书,只能鼓起勇气向邻居借一寸之地让他看书,可邻居不愿意,不耐烦地打发了他,匡衡很是生气,就回家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透过来了。之后,匡衡把家中的书全读完了,有一天,他发现附近有位大户人家,家里收藏很多书,于是他就跟财主说:“我帮你干活,不要工钱,只要您借我家中的书籍就行。大户人家深深地被他求知精神感动,就答应了匡衡的请求。后来,匡衡成为了一位学富五车的学者。
通过这个故事,我受到了启发:如果一个人有了求知的欲望,再困难的条件也不会影响学习,如果没有求知的欲望,再好的条件对学习也无济于事,匡衡他虽家境贫寒,但他能为了学习不惜一切代价。而我们现在有着良好的学习条件却不珍惜,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相比之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学习呢?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美好生活呢?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国学启蒙》给我的启迪真不少呀!
2.国学启蒙教材 篇二
所谓“国学”, 作为名词古已有之, 广义的国学, 即胡适所说的“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 思想、学术、文学艺术、数术方技均包括其中;狭义的国学, 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 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 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 也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并抽象继承、积极弘扬的重点之所在。国学不是一种保守的学术, 而有其开拓性, 其内容是无限的、是扩张的、是推陈出新的、是具有创造性的、是兼容并蓄的、是可以吸收外来文化而融合的。因此, 国学的范围可说是广大而日新的, 包括全部固有的中国学术, 也涵盖现代新的创作和学术研究的成果。国学教育指与国学内容相关的教育活动, 主要包括三个领域:以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诗词歌赋的继承扬弃、民族技艺的传承发展。国学启蒙教育则是指为了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国学知识而进行的与之有关教育活动。国学启蒙教育是为了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深化和体现。
首先, 国学内涵着丰富的民族文明和人类文明, 是认知中华传统美德的窗口。由历史的籍载, 可深察古今之变的道理及天人之际的情态, 由现象中了悟天理人事, 由天理中了悟人事之所以然;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 出自于我们国学中所倡导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一切都出於天理、人性, 使人类生活藉道德实践而臻于完美祥和, 并藉以发扬我们高明、博大、宽厚、笃实的民族精神;国学不仅有崇高的义理, 并具有切身实用的为人、处事、立身涉世的各种方法和道理;国学虽是固有的学术, 也具有现代的精神, 如明条理、辨次序及致知力行和科学方法。
其次, 国学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纽带和桥梁。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点, 一种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本身证明了它的合乎规律性。中国的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 始终影响着中国人, 这就决定了中国人不可能脱离传统文化的滋养而发展, 中国“国学”的精粹是孩子们可以终生享用的精神财富, 在了解这些知识后,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 这些精神财富会像发酵一样成为他们精神的基石。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从儿童时期诵读历史经典名著, 是我们一贯的基本教育方法, 例如大家所熟悉的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诸位先生, 又如吴大猷、苏步青等诸位先生, 都是在幼年时期受过这种启蒙教育, 有了中国文化的底了, 然后又接受新时代的科学思潮, 才影响了这段历史。可是从20世纪20年代以后, 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 我们逐渐忘失了‘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的文化教育精神”。国学启蒙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孩子看得懂多少典籍, 而在于全方位营造一种崇尚传统文化的气氛, 使孩子从小对国学留有印象。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是世界一笔丰厚文化遗产, 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更影响着世世代代中国人。由此可见, 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对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 振奋民族精神, 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学启蒙教育的主要措施
“鉴古以知今”, 综观中国教育思想的历史, 深入探求中国文化的教育精神, 我们得出“以乐教为先导的, 诗书礼乐一体化的立体化国学启蒙教育”的思路和宗旨。其教学内容, 从以中国古典音乐创造清新高雅氛围的家庭及校园背景音乐环境建设, 到坚持每日至少诵读经典一刻钟, 聆听音乐半小时等等, 将所有教学内容巧妙融入儿童日常生活, 使孩子在轻松、愉快, 甚至不知不觉中, 潜移默化、熏陶感染, 从而培植健康身心、良好性情、完整人格, 为日后学会变生存压力为生活智慧, 化琐屑生活为和谐人生奠定一生受用的基础。
“每周一诗、一语、一言”。即倡导孩子们熟读乃至背诵一些经典诗文, 熟记一些名言警句, 积淀大量优秀传统美德方面的诗文, 让孩子们在读中求思, 思中求进, 将古典诗文、名人名言和警句融入自己的生活, 指导自己的言行。同时基于此构建一个诗化的校园生活氛围, 使孩子们耳濡目染中化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生命如画, 有了这些文化的润泽, 生命才会更加美好。文化与美是分不开的, 没有美就不可能有高尚的心灵, 孩子们从诵读里认识了世界, 了解了世界, 真、美的种子便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开花结果了。
加强环境建设, 营造浓郁的国学启蒙教育文化氛围。一是进行了家庭音乐环境及诗书氛围建设, 把中国古典音乐融入孩子日常生活, 重点在于聆听。我们教育家长选择适当时间如:晨起、睡前、进餐等活动之前, 为孩子放送中国古典音乐, 养成每天听音乐的习惯, 培养注意力集中、能静能动自身协调和优雅性情等。二是加强校园背景音乐环境建设, 即用中国音乐美化孩子的学习环境, 重点在于营造国学启蒙氛围、创造高雅环境, 潜移默化、养成气质。使学习环境减压、减负, 和谐放松。
体现“仁爱”, 实现制度育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是“人仁”、“仁爱”的具体体现。在幼儿管理中, 教师要处处体现尊重幼儿, 相信幼儿的理念。在具体操作时, 要求老师怀着对幼儿无私的爱, 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中, 在学习活动中, 让幼儿切身感受到“仁爱爱人、诚信守约、谦恭礼让、躬行自律”等传统美德中的价值取向, 并融入他们自身的价值体系中。
三、国学启蒙教育的主要内容
不论是家庭教育方案和还是系统课程计划, 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方面内容:
第一, 乐教部分。强调歌舞乐一体;第二, 诗教部分。唐诗、宋词的学习;第三, 古文经典传习。包括念诵、书写、熏习、感悟等;第四, 诚敬养成与礼仪规范;第五, 戏剧、影视、美术;第六, 儿童瑜珈与太极拳操;第七, 医道养生启蒙及环保观念培养;第八, 趣味数学游戏与思维方法训练;第九, 自然科学知识与科学探索精神培养。以上各部分相辅相成, 互相渗透结合, 共同构成立体化“国学启蒙”教育体系的有机整体。
3.浅谈国学经典与启蒙教育 篇三
国学经典:对于什么是国学?历来说法不一,但都不外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对于什么是经典?《人民日报》社论中的定义是“经典是经历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由此对于国学经典我们可以理解为“深入人心,影响深远,永不贬值,千年不朽,世代流传的原创性典籍”,即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国学经典著作之众,涉及内容之广泛,远非读一本两本国学概论所能企及。那么,国学启蒙我们读什么呢?国学启蒙的范本大致包括《三百千弟》、《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及《四书五经》等等。
中国文化背景下,读自己民族的文化经典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该不该的问题。由于几十年来传统文化被人们所忽略,使得广大民众对于国学或传统文化缺乏起码的正确态度及认识,极易受到教育实践者的引导,所以我们认为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来指导国学启蒙教育实践,则容易流于偏颇,甚至走上歧途。
为什么又要强调启蒙呢?在此需要特别指出,蒙书虽浅易,但大多成于古代大学问家之手,它们集中了历代中华先贤的智慧,而且文采斐然,成书之后又经过了长时间的考验,因此说采用这样的读本来发蒙启智是极为必要的。关于《四书》则因其是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经典之作,故亦在此列。
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自己也可以把这种现实思考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因为语文本来就是与国学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而小学这个特殊时期更是一个建立国学基础的一个黄金时期,纵观古代的大儒和近代的几位大学者,他们都实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到了国学经典的熏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后独成一家之言。这些人往远有郑玄等人,往近有章太炎等人,细数每个人,根本就没有一个“半路出家的和尚”。因此我想我们如果不让孩子从小就开始有这方面的基础,我们就根本别想在将来有什么大师级的是人物,即使是有,也不过是一种牵强附会而已。
但是,毕竟现在我们的社会还是和以前的那个社会存在很大的区别,首先就是文化语境的一种天壤之别,为此,我们应该结合现在孩子的实际进行这方面的启蒙教育,争取通过我们的引导,让孩子能在小学的学习阶段对国学有个基本认识,可以借此进入国学这扇大门,同时还应该注意要培养孩子们的国学兴趣,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上我们的祖宗留给我们的这些瑰宝,并学会自己去发掘其中蕴藏的丰富宝藏。
另外,这一阶段的启蒙教学一定要让孩子打下良好的国学基础,这一点到具体落实上就应该体现为让孩子多背点古文,多背点诗词,童年和少年应该是一个人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刻,同时也是最不容易遗忘的一个时期,但是由于小孩都喜欢贪玩,为此,就需要老师多一点督促,让孩子多一点基础的积累,这对于他将来无论是哪一个方面来说都是极为有利的,而对于国学的培养来说,这应该就是必备之事了。
除了上述方面,還有一个方面我觉得是每一个小学老师,乃至是每一个老师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能仅仅把目光集中在上课的40分钟,当然这并不是说课堂时间就不重要了,相反,无论什么时候,课堂时间仍然是学生最为主要的学习时间,但是鉴于课堂学习时间的有限性以及效率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学会用课外的一些时间来弥补这些不足,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侵占学生的休息时间,相反,我们首先必须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尽情的玩耍,对于小学生的教学更是把这一点作为重要的依据,因为我们不能破坏孩子美好的童年时期,而在童年的玩耍中学到的东西,例如团结,勇敢等都将会成为孩子受用一生的好品质。正是基于这种现实情况,这要求我们应该学会把学习融入到孩子的游戏玩耍之中,让孩子玩的更加的有意义,其实历史上有许多文人的小游戏都可以拿来与孩子们的活动结合起来,相信孩子们对于他们陌生的游戏方式也会倍感兴趣的,这样我们就在无形当中让孩子在玩耍中学到了他在课堂上学不到,或者也是不愿意学的知识。
此外,在我们的国学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各家的前辈为我们留下的丰富多彩的思想方式,虽然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一层太深,以至于他们的理解力还不至于到那那个层面。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进行思想上的一些思想启蒙,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讲述古代典籍中的许多仁孝德信的故事,让孩子们去直观的感受代表这些具体思想的行为方式,也可以通过讲述庄子的那些寓言让孩子有对于道家思想的模糊印象,也可以通过向孩子讲述商鞅与韩非的人生经历让他了解法家思想的轮廓。如果我们可以通过对于孩子的那些仁孝故事的教育让孩子在自己的生活学习中从小就形成了一颗“仁义礼孝”之心,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教育成功的最好证明,同时这种学习获取也会让孩子的一生受益无穷。国学经典要成为有用的东西,尤其是在幼儿阶段,如果单靠孩子的机械记忆的话,其中的教育价值将大打折扣,尤其是那些关于做人礼仪的方面,故而国学启蒙教育要靠教师、家长和幼儿的三方互动式教习才能实现。凡是十分在意孩子背诵的成绩或成果者,乃是由家长“欲速”与“见小利”的心态所致,在此弘毅学堂敬请诸位家长牢记孔夫子的一句名言“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小学声律启蒙国学教案 篇四
珙泉中心校 邹 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有韵味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声律启蒙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二、重难点
重点:了解声律启蒙的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领悟能力,教会学生欣赏。
三、教学方法:阅读 讲授 讲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对对子导入
1.大家还记得我们二年级学过的对子歌吗?一起来背一背。下面我们再来对几组对子,看看哪些孩子反应最快。(出示对子)
2.看你们对的这么开心,接下来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声律启蒙》“一东”这一课,它也是很多对子组成的对韵歌。(指板书)
(二)互动合作
1.初读韵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韵文。2.齐读韵文,注意节奏与停顿,读出对仗的感觉。3.师正音,难的地方多教读几遍。
4.多种方式练习读(打节拍读,同桌对读,唱读)
5.品读解意,参考课文译解,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体会词语的意境。
(三)初识声律启蒙
1.刚才大家已经熟读了韵文,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则韵文有什么特点?(生说)孩子们可真会发现,对的《声律启蒙》的第一个特点(板书:韵)每一句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相同,这就是押韵。最后一个字叫做韵脚,文章押韵,读起来就会使人觉得像旋律般优美(板书:律)律就是节奏。
2.听了我的介绍,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次就要特别注意押韵。
(四)创作交流
1.完成我会填:小组评议,然后推荐出最佳作品参与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2.成果展示
(五)巩固拓展
1.对于我们的国学,我们不仅可以用通俗的方式来朗读、朗诵,我们还可以把它编成歌儿唱出来,请大家欣赏一段不一样的吟唱法。(放音乐)大家可以小声的跟唱。2.课下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背得快。(五)课堂小结
5.我的国学启蒙老师作文 篇五
最近老师们让我们大家来学习“国学知识”,然而也有了中午的诵读时间,我们班级选自诵读经典的《弟子规》。
孔子说过这么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我们学校内,每周四是五年级下午最后一节课是自由上课,可以上:美术、音乐、象棋、书法……其中就有诵读这门课,这门课的授课老师是杨老师,也是我的国学启蒙老师,是她让我懂得做人处事的道理,在学习上,我有什么不会的或是不懂该怎么处理的事、学习,杨老师就会给我解答,这也让我知道,每一个做人处事的方法都不一样。
学了这门课,我的改变很大。记得有一次,妈妈做饭,家里没有盐了,妈妈叫我去买,我在写作业,就故意推辞,“妈,今天作业特别多,我正写着呢!难道你想看我第二天交不上作业是吗?”妈妈摇摇头,自己出门去买了。回头想一想,我做的一点都不对,就算作业很多,抽出10分钟去买盐又怎么了,难道这点小事我都不会办吗?我的心里充满了愧疚,也许我对妈妈是口是心非吧!
自从我的启蒙老师教我们《弟子规》后,妈妈都说我长大了,不用她操心了,我的心里想打破了调味罐一样,有酸甜苦辣,四种不同的味道:酸,酸是因为妈妈说我长大了,我很欣慰,但我也会想到往事,更对不住妈妈对我的爱;甜,妈妈,我不再让您操心了,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苦,有些是我真的很想去做,但有些事不好,我时刻控制着自己,心理并默默的说“我不去做!”最后,心里的那个魔鬼总是被我打败,逐渐我的心里那个魔鬼消失了;辣,在成功的背后,我吃尽苦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各种毛病已经一干二净了!“入则孝”让我懂得怎样去孝顺父母……
6.少儿国学启蒙一起诵读弟子规 篇六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优秀的“国学”中蕴含着现代教育的精髓。为了让洪坡小学的小朋友们养成知礼、学礼、懂礼、用礼的好习惯,“星星之火”社会实践队特推出国学开讲之《弟子规》,以德育为出发点培养孩子自我思辨的能力、与人融洽相处的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容的生活态度等。
“人之初,性本善……”校园里响起了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犹如春风袭来,让人神清气爽。而此时小朋友们正端坐在课室当中,目光认真地跟随着小老师的教学用棒在黑板上滑过的《弟子规》板书,大声地朗诵《弟子规》。在《弟子规》国学课堂上,小老师首先以故事吸引小朋友的注意,进而结合《弟子规》再阐释故事中蕴涵的道理,给小朋友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从小朋友们大声朗诵《弟子规》这一表现来看,这一种以兴趣引导小朋友学习的教学方法显然得到了不错的成效。除此之外,在课堂外,小老师会给小朋友们每人发一张《弟子规》例行表,它要求小朋友们对自己一天的`行为按照表上的《弟子规》指示的行为规范去划分等级,表上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优秀,一般,较差;每一个小朋友都要在第二天上交《弟子规》例行表,让小老师根据小朋友们对自己行为的等级划分做好总结,然后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加强培养小朋友们缺乏的方面。在小朋友的积极配合下以及
《弟子规》国学课堂采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7.浅析儿童钢琴启蒙教材之整合 篇七
钢琴启蒙阶段的学习, 直接影响着儿童对于音乐的第一印象, 并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深刻的烙印。所以, 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 针对儿童的具体情况, “选择何种钢琴教材”“怎样使用钢琴教材”“如何评估钢琴教材”, 这些都是值得仔细思考的问题。此外, 就钢琴教材本身而言, 一本教材体现着编写年代的文化背景, 承载着编者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思想, 这些需要钢琴教师深入了解、不断挖掘。在教授知识、技能的同时, 如能将文化、价值观等隐藏在教材背后的内在精华巧妙地运用于教学, 那必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进而推动儿童学习质量的提高。
一、使用概况
钢琴作品文献数量浩瀚如海, 为儿童钢琴启蒙阶段而创作的教材也数量众多。随着我国钢琴教学的发展和普及, 在由国外引进和国内自编相结合的教材市场上, 钢琴启蒙教材的种类越来越丰富, 从最初的《约翰·汤姆森简易钢琴教程》 (美国) 、《拜厄钢琴基础教程》 (德国) , 到近年引进的《小宇宙钢琴教程》 (匈牙利) 、《巴斯蒂安钢琴教程》 (美国) 等教材, 它们以各自独特的编写理念、鲜明的时代特点成为具有代表性的现代钢琴启蒙教材。
德国作曲家拜厄创作于19世纪的经典钢琴教材《拜厄钢琴基础教程》,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我国流传, 至今它仍然是钢琴教师的首选教材之一。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逐渐引进了更多的钢琴教材,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1936年出版的美国作曲家约翰?汤普森的《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虽然它比《拜厄钢琴基础教程》引入时间晚, 但是较之前者, 它更具有时代进步性、儿童趣味性, 因此很快受到教师与学生的欢迎。多少年来,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一直是我国使用率最高的钢琴启蒙教程。
《巴斯蒂安钢琴教程》出版于1963年, 它是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征编写的一套易学习、重趣味并且附有引导性详解的钢琴基础教程。这套教程以提高儿童学习兴趣、引导儿童获得主观体验、培养儿童发展全面素质为教学目标, 教程分为不同的阶段, 每个阶段由基础—乐理—技巧—演奏四个核心课程组成。2006年引入我国以来, 《巴斯蒂安钢琴教程》已成为近年来较受欢迎的教材。
在我国钢琴教育不断发展的进程中, 我国钢琴教育家在不断的实践中也创编出许多儿童启蒙教程, 如李斐岚编著的《幼儿钢琴教程》、盛建颐等编著的《儿童钢琴初步教程》和曹理等编著的《七彩音符幼儿钢琴入门》等, 但是较之那些欧美教材, 它们还未被广泛地使用。
二、现实问题
1.教材选择单一, 涉及范围局限
作曲家创编不同的儿童钢琴教材, 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 促进了现代儿童钢琴教育的发展, 同时这本身也体现了钢琴教学的不断进步。但是, 教材种类的不断丰富并没有打破教材使用的固有模式, 教师普遍使用的教材仍然是上个世纪引入的《拜厄钢琴基础教程》和《约翰?汤姆森简易钢琴教程》。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先生曾说过:“从钢琴普及教育这个层面上看, 我们在教材选用的科学性方面, 还存在非常不平衡的现象。一方面, 是缺乏对现代钢琴入门基础的认识, 没有注意去寻求新教材;另一方面, 由于受教育的局限或某种因循守旧的束缚不愿尝试新的元素。”
2.教材内容陈旧, 理念有待改变
儿童钢琴启蒙教材直接影响着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和基础, 换言之, 在钢琴启蒙教学中, 选择合适的教材对引发儿童学习兴趣极为重要。
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曾提到过:“在我国久负盛名的《拜厄钢琴基础教程》, 它是一本典型的、注重培养指法基础的教材, 在钢琴初级教程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但是, 在现代钢琴教育理念盛行的21世纪, 这本创作于19世纪的经典钢琴教材, 已经明显地暴露了其局限性。”现代钢琴教材应是满足新时代学习需求、旨在培养儿童钢琴学习兴趣及丰富儿童音乐感受能力的教材。现在欧美国家广泛出版并使用的教材皆注重儿童音乐兴趣的培养, 强调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体验性, 满足儿童对于音乐知识学习的需求和音乐审美活动的需要。
三、整合建议
(一)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培养目标
今日的艺术教育本质是审美教育, 其教育目标是通过音乐走向教育, 所以当代的钢琴教材绝不仅仅是为了儿童学会弹钢琴或是成为未来国际钢琴比赛的获奖者, 而是要通过钢琴进行音乐教育, 在习得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使儿童成为有文化素养、品格健全的人。那么, 钢琴启蒙教学就应该按照以上的教育理念设定培养目标, 具体细分为:
1. 培养良好的练习习惯;
2. 培养扎实的学习能力;
3. 培养正确的演奏技能;
4. 培养持久的音乐兴趣;
5. 培养敏锐的听觉意识。
(二)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培养方式
当代, 人们对于儿童教育有一个普遍认同并关注的话题:如何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兴趣, 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心理倾向, 是引起和维持注意, 参与及认识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是推动人们探索新事物, 研究新问题, 从而形成一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精神力量。”因此, 对于从没有接触、了解过音乐的儿童来说, 他们需要通过音乐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愉悦体验, 激发他们内心渴望已久的学习兴趣与愿望。
在当代广泛使用的教材中, 我们也可以发现, 所有编者注重培养儿童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 同时更加强调儿童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体验性。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摒弃枯燥和生涩的练习形式, 将易理解的、游戏般轻松的学习方法与音乐理论相结合;有计划地分解素材, 从容易入手, 通过许多细小步骤, 逐渐加长、加难, 犹如从平地开始架起层层阶梯, 让孩子们从容自如地学到知识, 感到快乐, 从头至尾都不感到枯燥, 实际已登上了音乐艺术的某种高度, 最终引导儿童走向音乐学习的长久之路。
(三) 儿童钢琴启蒙教材的选择与使用
不同时代的教材, 都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历史发展特点与教育理念。在选择与使用教材的过程中, 不必完全排斥、舍弃哪本教材, 而应该了解分析教材的编写理念与练习目的, 根据个人教学目标, 搭配使用多本教材。
1. 教材内容应注重趣味性
对于年龄4、5岁左右的儿童而言, 音乐是一个很难理解的陌生概念, 钢琴就好像是一个会发出很多声音的大玩具。在这个重要的入门起步阶段, 教材就像一个向导, 与教师共同帮助儿童了解钢琴、喜欢钢琴, 与它成为好朋友。采用图文并茂方式的教材, 如《巴斯蒂安钢琴教程》, 通过绘制出钢琴键盘、演奏姿态和触键把位等大量图片, 可以迅速让儿童熟悉钢琴演奏的基础性知识。德国作曲家Hans-Günter Heumann创作的教材《钢琴娃娃》中, 更是用漫画的形式向儿童们娓娓道来钢琴的发展演变历史。这些优秀教材在第一课中都更关注音乐历史、音乐文化和钢琴本身与儿童的联系, 帮助儿童在钢琴学习道路上迈好扎实的第一步。
2. 教材结构应注重综合性
校外儿童钢琴教学作为普及性音乐教育, 其首要任务并不是为了培养演奏家, 而是要培养出真正热爱音乐的人。在追求教学结构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上, 也要突出其综合性。所以, 钢琴教师应该不断地完善钢琴教学内容、开阔教学思路。在启蒙教材的选择与使用上, 对传统教材有所取舍, 摒弃只注重手指基础训练的传统观念, 而应融入乐理、音乐文化、音乐欣赏等教学内容, 实施全面多样的综合性教学。
3. 教材曲目应注重民族性
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之下, 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建立本民族文化意识的重要性。鲁迅先生曾说过:“愈是民族的, 愈是世界的”。钢琴是西洋乐器, 幼儿学习钢琴, 必然长期接触西方音乐作品, 因此熟悉西方音乐的理论体系和阐释模式, 逐渐地, 西方音乐精神与模式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在音乐观念上的共识, 并形成新的思维与价值取向。所以, 在钢琴教学中应该适当地选择中国音乐作品作为教学素材, 通过钢琴演奏艺术, 传播中国音乐的旋律。更重要的是, 从小培养儿童对于本民族音乐的热爱与了解, 建立民族音乐文化意识。曹理等人编著的《七彩音符幼儿钢琴入门》是近年来出版的一套较有特色的本土教材, 曲目选用由我国幼儿熟悉的民歌、儿歌改编的钢琴曲, 教师可以将此教材与国外教材搭配使用。
4. 音乐形式应注重多元性
在全球化音乐教育的视角下, 我们在建立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意识的同时, 也要在曲目选择中注重音乐内容形式的多元性。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可以以西方古典音乐为主要曲目, 同时选择不同文化背景及地域特点的曲目, 丰富儿童的音乐听觉感受, 引导儿童了解各国不同音乐风格。例如, 《约翰·汤姆森简易钢琴教程》《巴斯蒂安钢琴教程》, 教材中的一些音乐就是流行于美国的黑人音乐、爵士音乐旋律。再如, 德国作曲家HansGünter Heumann创作的《钢琴娃娃》教程中, 更是搜集了源自各个音乐领域的、极具吸引力和时代气息的音乐作品, 其中涉及民谣、童谣、民间创作乐曲、古典乐曲和流行歌曲等领域。教师在教授儿童学音识谱的同时, 可以把这些乐曲的背景知识用讲故事的方式讲给儿童听, 开拓他们的视野, 激发他们对于音乐的想象力。
四、结束语
本文的关注点不在于哪个教材好或是不好, 每个被世人广泛接受并使用的教材体系因其编写时代的不同、编写理念的不同, 而具有其鲜明的特点。一本编排精良的教材是否可以发挥有效的教学作用, 最终还要看教师如何实施。教师首先要理解每本教材的精华所在, 然后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搭配运用多本教材, 为每个学生设计适当、可行和系统的教学计划, 这样才能发挥出每套教材独特的艺术魅力。
摘要:不局限于国内所使用的传统教材范围, 选取当今欧美广泛使用的优秀钢琴教材为研究对象, 在借鉴现有教材分析的文献基础之上, 侧重于阐释每本教材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并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 探讨多种教材的合理搭配运用, 为钢琴教师的教学提供更系统的理论依据, 更重要的是, 为儿童学习钢琴打下坚固的音乐基础, 让他们的从艺之路变得更加长远, 更加宽阔。
关键词:钢琴,启蒙教材,整合
参考文献
[1]常桦.巴托克“小宇宙”能带给我们什么[J].钢琴艺术, 2004, (3) :42
[2]丁丽伟.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文学界, 2010, (9) :168.
[3]董茉.浅析巴托克的“小宇宙”[J].作家杂志, 2009, (8) :243.
[4]江璟.钢琴初级教材初探[J].音乐时空, 2011, (10) :34.
[5]刘毅.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规范之路[J].钢琴艺术, 2000, (1) :23.
[6]马芮.儿童钢琴入门中音和指法的教授——比较三种钢琴入门教材有感[J].乐器, 2004, (9) :57.
[7]宋阳.儿童初级钢琴教学中教材选择与运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7.
[8]郑晓丹.几种儿童钢琴启蒙教材的比较研究[J].新西部, 2010, (8) :143.
8.国学启蒙教材 篇八
《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启蒙读物和《论语》等国学经典,作为文化符号和传统文化价值系统,在当今时代的认识和取舍,笔者认为至少应该从几方面加以思考。
一、 对于经典文本的阅读和诠释是否需要完整性
《道德经·二章》有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1]这说明“美”和“善”是一种规定,按照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恶”和“不善”是反规定的,因此它作为“美”和“善”的对立面而向其普遍规定性发出挑战。人们知道“美”、“善”与“恶”、“不善”都不具备完整性,都处于相对之中。这样的省思会告诉我们:只知道“美”与“善”的人性其实并没了解到真正完整的人性。“恶”和“不善”站在另一面,令人时时感到是生命“美”和“善”真正的镜鉴。这至少有两方面蕴涵:一则“美”、“善”与“恶”、“不善”皆因对方的存在而存在,所谓相辅相成;二则通过对“恶”、“不善”的探询和致思,考察“美”、“善”的习惯性审美判断的落空,进而开拓人们更加广泛的认知空间和审美视野。回到传统文化的经典文本世界,“精华”和“糟粕”对应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文本中的“美”、“善”和“恶”、“不善”,我们应该给出的方法是:为学生提供有美丑和善恶的完整世界,并且通过教师的批评性阐释引导学生理解,最终经由学生自己的人生经验进行解读和给出评断,而且这才是学生真正的自主性学习和创造性理解。因为,对于任何事物的认识理解均须经理性的探寻而得到,而不是人云亦云,毫无己见。从这一角度看,删节经典文本的做法确实不妥,不仅是对历史和传统经典文本的不尊重,更是忽略了教师对学生辨识能力的充分训练。
二、 传统经典文本在当下语境如何实现“现代转换”
传统经典文本是历史产物,已经先于我们的时代而存在,我们只有继承权而无变更权。如台湾著名文化学者李亦园先生所言:“传统文化系统的精致美妙,并不能说是完美无缺的,何况环境的变迁、不同文化价值的互相冲击,固有文化的缺点终于是要暴露出来的。”[2]有学者担心,目前风行的《三字经》、《弟子规》、《神童诗》等等童蒙读物深含着儒家思想观念,长期念诵浸润其中,必受其害。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来合理继承这些“历史产物”?无疑,时代脚步始终前行,谈对历史的继承,首先要深刻理解,再则结合时代发展,作出符合当代价值的“转换”,这既是选择,更是一种优化组合。例如,过去人们谈到儒家思想中的“孝”,由于历史的原因,对其真正的意涵缺乏积极认识,对孝之“道”和孝之“行”常常混为一谈,更有与“忠”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导致长期以来不能正确深入地了解“孝”之精义。何为“孝”?清人李毓秀在《弟子规》中以《论语·学而》的“弟子入则孝”为核心具体讲述在家应该恪守的规范行为。确切地讲这是孝行而非孝道之论。《论语·为政》:“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3]孔子将真正的孝道归结为“无违”。“无违”非无违于父母,而是无违于“礼”(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又孔子回答孟武伯问孝言“父母唯其无忧”,说孝是使父母无忧;回答子由问孝时说不仅“能养”还加之以“敬”。在《论语·里仁》中,孔子说:“事父母,几谏。”[3]意即可以用委婉的方式对父母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个意思在《弟子规》中也进行了描述和阐发。因此,我们可以推知,孔子认为的孝道是事父母以礼,使他们无忧虑,并且奉养尊敬他们。至于后来衍生出的诸如“父母之命”的理解、屈从父母的行为,其实也并非原义。孔子所言的孝道不仅不是单向的顺从或命令,恰恰很重视双方的融洽关系,而且根据实际的生活情况在动态的调整中(如“几谏”)达到融洽。如果双方不能融洽相处,子女过度顺从父母,陷入虚假的屈服状态,超出“事父母以礼”的“礼”范畴,就是不孝了。孔子所论孝之道的真义,也是能够很好地适合现代社会的伦理规范。[2]这种孝道的“现代转换”,对于今天的家庭生活来说绝对是大有裨益的。推诸社会,孔子的孝道因为注重人伦双方关系的相互规范和明辨是非准则可得到绝对认可,那么,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现代意义的民主和科学精神。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下,我们要的是民主状态的孝亲,而非绝对的威严和服从;要的是富有科学精神的孝道,执守于明辨是非,懂得自我的角色地位和自觉的责任担当,艺术性地解决问题而不固守成规。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应当向学生诠释经典,并且是面向当下的生活环境为学生作出更加积极的解读和“现代转换”。回归到如何对待小学生启蒙教育中的国学经典读物的话题,其实更应从上述角度去鼓励教师融合当下语境对经典文本进行现代转换,塑造学生崭新的道德理念和思想价值,让古老的历史读物在今天可以重焕青春。所以,我们与其去使用经过简单节减过的文本,倒不如深刻钻研国学经典文本的深刻内涵。
三、 传统经典文本在世界文化语境中的自我审视
近代以来,我国传统的文化观念屡经西学洗礼,伦理型的儒家文化传统在文学文艺和社会思潮中成了被批判和清算的对象。儒家文化传统不分精华和糟粕,一时间统统被当作阻碍社会前进、思想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在今天的语境中,我们真正的文化省思和文化重建提上日程。中华文化的复兴以及与世界文化的融合,理应成为我们着力开展的任务。与西方民族的优秀思想经验相比较,我们的传统文化资源中有许多是伟大而具备普世价值的。这些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和观念价值是能够推己及人进而影响到世界其他民族的,也最有可能代表中华民族的优秀经验进入到世界民族融合的潮流中。所以,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使命是寻找、审视具有普世价值的传统文化资源,并且作出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现代阐释和有效转换。置于世界文化的语境中,我们的文化传统应该发出积极的建设之音,这种实现就是在对比审视中提取普世价值,而非对传统文化文本和经典读物进行简单粗暴的否定和节减。所以,对于传统经典读物和文化文本的节减和加强传统文化资源的阐释转化是南辕北辙的。
四、 从当下的文化境遇和生存处境审视国学经典
当下传统文化观念表面风行,实际则是日渐消亡,而指向将来的文化世界还未成形,我们正存在于文化嬗变的“断层”中,这决定了我们的任务是给文化断层作出修复。节减童蒙经典读物中的所谓“糟粕”,意欲呈现给学生的是不完整的破碎式文化文本,是一种当代文化断层的状态下充满隔断、裂痕的绝妙隐喻。它暗示了当前文化传统的支离破碎,所以必然形成不完整的呈现。这种无可奈何的遭遇不仅映现了教育教学资源内部失调的尴尬,也象征着现实境遇中传统文化的衰落和破碎。
综上所述,不管是从经典读物的文本解读需要完整性的立场,还是传统经典文本在当下语境要实现“现代转换”的分析,再到传统经典通过世界文化语境的自我审视和提取进而参与到世界文化潮流的融会过程来看,都同时说明了缺乏学理探讨和理据支撑的简单否定和节减童蒙教育中的国学经典读物之举是不正确的,而这种文化和教育现象的背后,也隐喻了我们当下的文化境遇和生存遭际的支离化、碎片化。因此,我们应该指出,任何简单的否定与处于主观想象状态下的曲解童蒙经典读物之举,都要让位于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一切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1] 朱谦之.老子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4.
[2] 李亦园.文化与修养.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9.国学启蒙教材 篇九
我校“小学国学启蒙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题经市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评审,经市教育局批准,于2007年1月被立项为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四年来,学校课题研究在市教科所、区社会事业处、区教师进修学校等部门领导的关心帮助下,扎实有效开展教科研相关活动,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在此,我代表学校对一直以来关心扬子第四小学教科研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地感谢,同时借此结题申报之际,就学校“小学国学启蒙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题所开展的工作向各位领导、来宾做如下汇报。
一、组织管理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一支高素质的课题研究队伍是课题研究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早在“小学国学启蒙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题酝酿阶段,我校就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研究小组成员由组织管理能力强、科研意识浓、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及一定研究理论水平的老师担当。研究小组由季红兵校长担任组长,钱淑云校长担任副组长,学校骨干教师张远钧、胡玲、李哲南、赵海燕、李玉梅、徐久云、何光霞、林晓霞等为研究小组成员。这是一支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队伍,是一支团结协作的队伍,是一支乐于奉献的队伍,他们的努力确保了“小学国学启蒙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并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2、制定课题研究管理规定。
学校领导在教科研工作中达成的共识是以教科研兴校,因此日常工作中,学校领导重视教科研各项工作的开展,实施校领导教科研负责制。目前学校自上而下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师支持的教科研格局。我校“小学国学启蒙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题立项之时,学校就出台课题研究管理规定,从制度上保障课题研究的开展,规定对科研具体时间安排,研究小组成员的培训学习、奖励政策等职责与义务作了明确规定。制度规定每周三下午进行教科研研讨等活动,学下在期初课务安排时充分考虑研究小组成员研究需要,在教科研活动期间不安排任何课务,从而确保教科研质量。
3、确定课题研究重点。基于国内外国学启蒙教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侧重于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结合起来,以“综合实践”作为出发点,注重国学启蒙教育综合性实践性的研究。研究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亲近国学,积累国学文化基础,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国学的魅力,深入理解国学真谛。我们将研究的目标定位于既要让国学启智,又要让国学育人,让每一个儒香学子“启智、养正、博雅”。
4、研究小组成员培训。
学校重视研究小组成员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让研究小组的成员了解更前沿的研究资讯,掌握更先进的研究理念。
(1)邀请知名专家来校指导研究工作。
学校先后邀请马来西亚国际经典情商教育专家钟积成教授,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教授来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对研究方向、研究策略等给予了卓有成效,富有建设性的指导。
(2)组织研究小组成员外出学习取经。
我校先后联系“中华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基于学生需要的主体育德范例研究”等课题组,参与他们的子课题研究,参加他们的课题研究活动贴,丰富研究理论资料,提升实践研究水平。研究小组成员先后参加了“中华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青州论坛、成都论坛,“基于学生需要的主体育德范例研究”南京学习交流等多次活动,带回宝贵的研究经验、研究理念。
(3)组织国学普及教育活动。
学校定期开展国学普及教育集体活动,每月一次利用政治学习时间学习国学,通过观看大师国学讲座录像、拜读国学经典作品、论坛学习国学体会等形式让更多的教职工理解国学教育,提高国学素养。如我们先后聆听了蔡礼旭、翟鸿燊等国学大师对于国学的理解,阅读了王蒙等大家关于国学的著作,采用论坛的方式互相交流阅读国学经典作品的感受等活动促进了教职工对国学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5、课题研究经费保证。
学校有独立的教科研经费预算,对外出学习培训等教科研各项开支,学校学校课题研究经费全力保障。
二、具体工作
1、构建课程系统。
国学精神要在学生生命中扎根,国学课程化是必由之路,我校国学研究打造的正是鲜活的、灵动的,有着持久生命力的国学教育课程体系。学校以环境、学科、活动为三大课程群,集成“专题课程、隐形课程、微型课程、实践课程、综合课程”等多重课程形态,构建我校国学教育课程系统。
(1)环境课程。
不仅建设浓厚国学文化氛围校园环境,更重要的是将“隐形教育”的潜移默化功能有效放大,使其显性化、课程化,让学生品味、感悟、内化。在国学环境创设上,体现主题性、系列性和儿童性,建立国学教育长廊,以“走进经典”为主题,以“名家、名言、名篇、名作”为内容,包括主题墙报(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梅兰竹菊系列、经典诗词系列、经典格言系列)、造型设计(体现传统文化主题大门、围墙等)、大型壁画(“少年自强”主题宣传画)、景观景点(国学浮雕小品等)、设施陈列(厅堂、走廊、教室的布置文化)、专用教室(建设国学教室,营造安定、祥和、富于浓郁文化的氛围)。学校还将“无声语言”绘形绘色,把教育长廊的内容编成教材,进入课堂。采用由国学小书院小院士担任国学导游进行讲解的形式,让学生耳闻目睹,加深理解。
(2)学科课程。
①创造性地使用经典蒙学教材:《三字经》、《弟子规》、《成语典故》、《三十六计》、《古文观止》等。
②重视国学经典传统文化的学科渗透。数学学科中传统数学思想元素;音乐课堂上欣赏民族经典乐章;美术课堂上民间工艺的欣赏与制作,欣赏赏心悦目的唐装等;体育课堂上渗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让孩子零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悠远流长。
③着力开发国学经典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现在我校已成功开发《论语》、《经典古诗词》《德行教育》三本教材。如《经典古典诗词》以“四季、四节、四经、四君子”为主题,每一单元涵盖古典诗、词、文。四个单元:秋蕴絮语、冬日印象、春天的歌、灿若夏花,通过追本溯源、诗词欣赏、摇橹引渡、余音袅袅四个部分及单元综合练习将中华优秀诗歌作品及其相关知识呈现在好学、勤学的儒香学子面前。追本溯源旨在让学生了解更多经典轶事,激发学生对于经典的兴趣;诗词欣赏则直接将最美最醇的经典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摇橹引渡给了学生一枝拐杖,凭借所附的材料学生能够享受到跳后成功的欢愉;余音袅袅则让不朽的文化盛典通过一扇窗让学生探寻更多„„
(3)活动课程。
①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系列(“忠、孝、雅、诚”主题教育)。充分利用国学经典中传统文化美德资源进行德行教育。如在低年级以《三字经》、《弟子规》为蓝本,创编了一些以古典文化为内容游戏活动,将学习与生活与课间活动联系起来。
②开展“我们的节日”中华传统节日教育系列。我国有许多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关于这些节日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有很多为我们耳熟能详,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教育学生从善的经典范例。如清明祭祖,中秋回家探望家人,重阳慰问老人等告诉我们孝的要义。在学生唱、说、舞、奏的过程中自觉领会,达成教育。
③开展国学素养综合系列教育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儒香文化节”和“儒香文化论坛”,是国学教育活动的盛事,全体师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能够全方位感受到国学芬芳,提高综合素养。学校第三届儒香文化节在扬子体育馆举行,全校师生及数百名家长参与的大型互动活动,整场活动由求真、求善、求美三部分组成。求真篇中动人心弦的经典、脍炙人口的佳作让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生动再现;求善篇中亲情、友情、爱国情通过演员生动演绎,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求美篇中华服饰的故事让我们深入远古、走向未来,大红的绸子下美仑美奂,一千多师生齐声诵读《礼运大同篇》告诉我们关于美最好的解释。
④社区家庭国学教育活动。在家庭开展“同读国学经典,建设儒香家庭”活动,学校每周发一条国学短信,推荐国学经典家庭读本,举办“亲子诵读经典”和写同题“读经感悟”等活动。
2、落实子课题研究。(1)参加重点课题研究。
结合“小学国学启蒙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题研究的实际特点,学校课题研究小组同时加入并承担了“中华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子课题研究,学校成立德行研究小组,加入了“基于学生需要的主体育德范例研究”课题研究并承担了子课题“基于学生需要的传统美德主体育德范例研究”的研究任务。通过这些研究,我们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研究资料,充实了“小学国学启蒙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题的研究。
(2)分设子课题,全面铺开研究。
针对学校教职工的特点,结合国学启蒙教育研究的实际需要,学校通过设立子课题或教师申请子课题两种方式,在国学教育大课题下增设近二十项子课题,从不同角度多渠道多手段开展研究工作,补充课题组研究,全面推进国学启蒙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3、开发校本教材。
研究初期,我们采用的是吉林摄影出版社“国学小书院”丛书。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走出了一条学、教结合的国学教育思路,也形成了自己国学教育学案并逐步整理出“古诗词”、“德行教育”、“论语”“金陵文化”等校本教材。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所有校本教材的开发均经过了几个阶段的磨砺,均来自于课堂实践。比如我们的“论语”校本教材的开发,课题组成员首先确定所选《论语》语录的分类,诸如诚信、治学等,接着将所选语录结合现代教育特点现代教育元素整合备教案,然后课堂实践,再研讨修改第二次进入课堂实践,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得出《论语》学案,同时得出教案。因此,我们的校本教材是与教案同时呈现的,是可以直接应用推广的。
4、课题推广应用。(1)参加文化传播活动。
由于我校注重综合实践研究,注重活动研究,学生学习渠道之一就是活动,学生活动、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在区域内形成一定影响,多次应邀参加各级演出活动。如我校国学经典诵读类节目曾参加了南京市经济广播电台、南京市少儿频道举办的“儿童古诗文经典诵读音乐会”,参加了南京市图书馆组织的“国学的天空”等多次演出活动。通过活动让更多有识之士了解了国学教育,推广了国学教育。
(2)社区经典诵读班开办。我校课题研究小组有一批志愿者,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免费开办了“社区经典诵读班”,面向社区学龄前儿童传授国学经典,得到社区及家庭的广泛好评。
(3)承办区语文年会,展示国学研究成果。
我校先后两次承办区语文教学年会,通过国学课堂、国学活动、国学研究汇报等形式将国学经典教育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既诠释了语文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又宣扬了传统国学经典启智、养正的效用。
三、研究反思
1、研究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学校师生对国学启蒙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总结,撰写了不少关于国学启蒙教育的论文,在各级报刊及各类比赛中均有所斩获,此次结题也形成了教师论文集。学校建设积极、健康的少年君子文化,形成学生笃学善思的学风,厚德尚行的习性,博爱自强的品格,学生在国学教育的熏陶下,国学素养明显提升,逐步达成活泼文雅的目标。目前,多数孩子能够独立创作诗词,《乐游园》正是他们勤奋学习的成果体现。此外,我们还征集了很多由孩子独立设计或家长孩子共同设计的传统节日活动方案等,有些已经被搬上舞台。这些成果的取得说明了国学教育研究深得人心,社会、家长的支持也是我们研究的原动力。
2、发现问题。
进步就是在不断的总结经验,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不足。如我们重视了过程的研究,老师和学生在国学经典教育与学习的过程中均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我们重视总结反思,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的评价模式体系。对于研究效果,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成长,但是如何用数据分析,如何让效果得以显性表现还需要不断总结不断思索。
10.国学启蒙教材 篇十
2016年2月16日,《新京报》报道,作为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的收官之作,以创新为使命,将语文、国学、历史、德育融为一体,颠覆传统教材编写模式,顶着“维新”名头的小学教材《维新小学语文》教材已进入审订阶段,预计最早2016年五六月份正式出版,之后有望在全国约20个实验区使用。《维新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历时三年,参考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语文教材、民国时期的教材以及台湾现行的国文教材,编写学者多达百人。
素材聚焦1 淡化字词句 融合德育和人格教育理念
该教材淡化单纯注重对字、词、句的所谓标准化教学方式,将语文、国学、历史、德育融为一体,进行了学科整合,以人文文化教育和文学艺术修养为主要教学目标,目的是用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塑造孩子们的良好人格。同时,还注重融合德育以及西方人格教育理念,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孩子们理解诚信、同情、亲情、敬畏自然与生命等。
素材聚焦2 国学范儿十足,讲历史关注文化脉络
教材按六年学制编写,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全套12册。每册教材有6至7个单元,具体为国学、人文主题、诗词基础、华文文法、现当代文学、中国历史和写作。每个单元有3至7篇文章,都是编写者精挑细选出来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
在国学单元中,有孔子、孟子等的经典内容,分论君子、论人性等10个主题。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还尝试融入了历史知识。从二年级开始,每册讲述一个朝代,从周朝、春秋战国一直讲到清朝。其中还改变了传统教材模式,从偏重于断代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串联,转为着重讲述一个历史时期中最辉煌的片段。
【考场仿真试题】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范文片段示例】语文教材不仅是母语文化的载体,是培育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我们欣喜地看到,《维新小学语文》在学生人文文化教育和文学艺术修养上,都作了相当大的创新和有益的尝试。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给孩子“思想”“文化”和基本文学艺术修养,而非碎片化语文知识点,希望这样的新理念能继续延续至初中新教材乃至高中、大学新教材的编写中去,走得更远更长久。
其他适用话题 教材改革;创新;人格培养;文化教育
11.国学启蒙教材 篇十一
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我校紧紧围绕南府教发[2012]1号文件“2012年南关区教育工作要点”的精神和“南关区中小学国学经典进校园系列德育活动实施方案”,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依据,对“国学启蒙教育与书法相结合”的课程进行开发与研究,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一 课题名称
国学启蒙教育与书法相结合的开发与研究
二 课题提出
(一)国学经典传承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和谐思想。如果将这些蕴藏在古代汉语文化中的关于人生哲学、关于生命成长的论述,加以系统化的挖掘整理和体系的重构,其意义是巨大的。
(二)如何让中国书法担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如何对现行的中国书法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致力于开发一套适合于国学启蒙教育与中国书法相结合的课程势在必行。
三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编写教材:尝试精选国学经典做成字帖,内容上删除国学经典中封建愚民思想的内容,以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结合书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诵 1
读、描写,完成情绪表达的过程,并与内容产生共鸣,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一年级《三字经》与基本笔画相结合二年级《弟子规》与偏旁部首相结合三年级《千字文》与偏旁部首相结合四年级《道德经》与间架结构相结合五年级《增广贤文》与间架结构相结合六年级《论语》与间架结构相结合建构教学体系: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综合设计义务教育阶段书法课的经典内容与书法教学内容。强调孩子们写字习惯的养成,对书法艺术感情的培养,在孩子们度过沉默期以后再进行书法技法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习过程,以描摹过程为基础过程,要求所有的孩子完成,把进一步的临写与创作作为提高内容,不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能完成。
规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用心诵读、描写,体会古文经典与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放松紧张情绪。在书写过程中感知传统文明的精髓,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
四 课题研究的实施与措施
(一)准备阶段:(2011年8月——2011年10月)
确立实验项目申报课题,搜集、查阅资料,制定实验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10月)
1、实验前测。
2、研发国学与书法相结合的校本教材。
3、进行授课教师课程培训。
4、每周各班级利用读书时间进行《国学启蒙教育与书法相结合的开发与研究》的教学内容,有效保证学生背诵、吟诵和书写的效果。
(三)总结阶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完成课题研究报告,进行经验交流
组织机构
组长:何俐坪
副 组 长:刘莹、李晓波
组员:陈鑫、陈彤
参与成员:郭效宇、丛 蓉、阴艳玲、安 影、马一鸣、翁利剑、刘冰岩、曹 薇、吴春燕、衣 红、郭立梅、李 力、薛 静、郭小凡、聂 丹、李伟萍、李维国、张笛、王围
本学年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一、编写1——6年国学启蒙教育与书法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二、形成“国学启蒙教育与书法相结合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的研究报告。
三、汇编学生作品集。
东长小学
12.国学主要教材 篇十二
少儿国学是以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经典为基础发展而来。国学宝典繁硕,最璀璨的莫过于《经》、《史》、《子》、《集》。其中蕴涵了大量的礼仪风俗、人文智慧、成语典故、伦理道德等中国文化精髓。经典可以开启智慧、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唤醒道德、可以造就完人。
【国学教学目标】
学好语文 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夯实文辞驾驭能力
以知促行 具象经典知行榜样 尊长睦友敬事为仁
积知成智 积流成海敏而能思 集腋成裘勤而好学
气质涵养 腹有诗书气自风华 汲古纳今品自高远
【国学教学特色】
1、国学礼仪风俗、人文智慧、历史圣贤典故、伦理道德的浸泡式学习,并以趣味性、讨论性、引导性贯穿于课堂。
2、经典诵读、说文解字、情景互动来提升孩子的道德与文化涵养,增进记忆力、认知力、表达力、逻辑思维力、为人处事能力、自省力的全面发展。
3、故事讲解、演讲故事、培养学生自信力,增强语言力、文辞力、写作力、演说力、领导力。
4、手语舞蹈、肢体协调、在境教的氛围中“言传身教”学习“仁德”教育。
5、学习圣贤,立志圣贤,行为圣贤,与父母正确的教育观、促和谐、健康的亲子家园。
【国学课程体系介绍】
秦汉胡同国学书院国学教研组秉承“学习经典、启迪智慧、完善品格、成就人生”的宗旨,开发出3-12岁秦汉胡同少儿国学启蒙课程,该课程选取适合青少儿的精髓知识,注重儿童的心理特征,并将大字拼音、基本字义的解说、故事、书画艺术品等完美结合。课程内容的学习进程为5—15年,分为:
启蒙篇:《弟子规》附《常礼举要》、《三字经》附《朱子家训格言》、《千字文》附《百家姓》、《千家诗》;
诗词篇:《诗经启蒙》、《唐诗宋词节选》、《文言文精读》、《幼学琼林》、《增广贤文》、《礼运大同篇》、《笠翁对韵》;
四书篇:《孝经》、《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善恶篇:《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
道学篇:《老子》、《庄子》、《古文观止》、《孙子兵法》; 百家篇:《易经》、《书经》、《黄帝内经》、《春秋》。
【蒙学课程教材】
少儿国学经典:
《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诗经启蒙》、《宋词启蒙》、《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辅助教学内容:
礼仪训练:静定训练与儿童礼仪、《常礼举要》。
故事动画:《中华德育故事》、《弟子规故事》、《三字经故事》、《千字文故事》、《二十四孝故事》、《中华勤学故事》、《中国历史故事》。说文解字:讲解汉字的来历和分类,激发汉字学习兴趣。
情景互动:把经典内容融合在生活中,以情景剧来互动,深刻体会。手语舞蹈:用手语舞蹈展示不同的文化经典,心随音动。教学特色】
1、国学礼仪风俗、人文智慧、历史圣贤典故、伦理道德的浸泡式学习,并以趣味性、讨论性、引导性贯穿于课堂。
2、经典诵读、说文解字、情景互动来提升孩子的道德与文化涵养,增进记忆力、认知力、表达力、逻辑思维力、为人处事能力、自省力的全面发展。
3、故事讲解、演讲故事、培养学生自信力,增强语言力、文辞力、写作力、演说力、领导力。
4、手语舞蹈、肢体协调、在境教的氛围中“言传身教”学习“仁德”教育。
5、学习圣贤,立志圣贤,行为圣贤,与父母正确的教育观、促和谐、健康的亲子家园。
【教学目标】
13.物理启蒙教育的一部好教材 篇十三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初二物理,是一部很好的物理启蒙教育教材。物理启蒙教育一般可由三个方面组成,即物理学知识启蒙教育,物理学方法启蒙教育,物理学思想启蒙教育。物理学启蒙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教育,以培养、保持和发展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掌握正确的物理学方法,树立基本的物理学思想。
人教社初二物理新教材从整体结构上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和前六章各种物理现象的简介和了解;第二部分为后八章经典力学的基础知识。这种新型的知识结构,在国内的众多初二物理版本中还是少见的,这已是它的成功点之所在。
第一部分通过各种有趣味的物理现象介绍,可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和普遍的实用性。从而使学生心理上不仅感到物理知识很有趣,而且也不难学。
通过这一部分教材的学习,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这正是本教材所注重要解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部分教材的学习,可为后面学习打下一个牢固的知识基矗这点不仅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更适应了少年儿童的.学习心理。
如本书中的光学部分,总是以具体形象的光学现象和光学实验为依据来说明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成像规律、光的色散规律等。书中采取的方法是列举大量光学事实、光学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判断,来认识和发现各种光学现象中的固有规律。而不是通过什么物理概念的繁衍,或数学、逻辑的推理得出规律。其实,前六章的知识结构都是这样的模式。即是就事论事地让学生了解各种基本现象,建立一些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如时间单位、长度单位、力的单位、平均速度、温度、熔化过程、凝固过程、液化过程、光线等等。
总之,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通过学生的感性认识,直观、形象地认识和发现物理知识。这种学习的模式,不仅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后面的物理学习可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
第二部分是经典力学的初步基础知识。众所周知,经典力学大厦的三大基石是质量、时间和空间三大概念。而初二学生此时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已基本具备了绝对的时空观的初步概念。因而第七章开始只进行绝对质量观的教学,接着进行密度概念的教学。再后面几章即分别对力的初步概念、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压强的概念及其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进行教学。最后进行简单机械和功的知识的教学,本书的这种知识结构,层次清晰、条理分明,完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结构,可使学生在经典力学知识的殿堂里,攀登初步力学知识的阶梯而不感到负担沉重。第二部分的物理知识,为何能产生这样良好的效应呢?这与前面第一部分物理知识的学习分不开。从认识论角度来说,第一部分知识的学习主要为学生奠定了感性认识的基础;第二部分的教材多从理性上展开,为理性认识的阶段,众多的物理实验也是为理性认识服务的手段。从逻辑思维方式方面来说,第一部分先给学生一些形象的、具体的物理知识,而第二部分多为一些深化的、抽象的物理知识。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可见这两部分是前后
14.儿童启蒙的中国传统国学故事全集 篇十四
有一年,由于收成不好,粮食减产欠收,饥荒严重,社会治安也很混乱,甚至连吃人的事情也有所耳闻。一伙强盗四处抢掠,在老百姓的家中大肆搜寻一阵,见找不出多少食用的粮食和换钱的东西,一怒之下,他们就只好抓人,恰好把弟弟赵礼给捉走了。
赵礼虽然身体瘦弱,但是穷凶极恶的强盗们也不肯放过他,将他五花大绑捆起来后,系在一个树上,然后在旁边架起炉灶生起火来,开始烧水,准备拿赵礼来充饥。
哥哥赵孝虽然幸运地躲过了这一劫,弟弟被掠走的消息让赵孝心如刀割。决心赔上自己的性命,也要救出他。
赵孝哀求强盗说:“我弟弟是一个有病的人,而且身体也很瘦弱,他的肉一定不好吃,请你们放了他吧!”
强盗们一听大怒,气汹汹地对赵孝说:“放了他,我们吃什么?”赵孝说:“只要你们放了赵礼,我愿意用自己的身体给你们吃,况且我的身体很好,没有病,还很胖。”
赵礼哭着说:“被捉来的是我,被你们吃掉,这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可是哥哥他有什么罪过呀?怎么可以让他去死呢?”
这些无恶不做的强盗们,听着兄弟互相争死的话语,望着手足之间舍身相救的场面,被深深震慑住了。他们那坚封已久的恻隐之心,被这人间真情真义的感人场面唤醒了,也都不免淌下了热泪。旋即,他们无声地放走了兄弟两人。
后来,这件事辗转传到了皇帝那里,皇帝是一个深明仁义道德之君,不仅下诏书,封了兄弟二人官职,而且把他们以德感化强盗的善行,昭示于天下,让全国百姓效仿学习。
【国学启蒙教材】推荐阅读:
国学文学启蒙06-10
几种儿童钢琴启蒙教材的比较研究09-03
幼儿钢琴启蒙趣味06-09
声律启蒙一东教案06-17
启蒙运动教学反思06-22
入党启蒙教育党课稿07-15
五年级上国学启蒙教案09-02
我的启蒙老师二年级作文08-06
我的启蒙老师作文300字09-05
启蒙少儿英语有哪些好方法?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