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儿童的自学能力

2024-10-06

如何培养儿童的自学能力(精选18篇)

1.如何培养儿童的自学能力 篇一

如何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小学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按着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学生记,最后背诵。按照这种模式教学,只能强硬地灌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基于这种认识,我在古诗教学实践中,把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做了如下尝试。

一、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我首先让学生试读、质疑。读后,学生提出:生字“逾”应读什么音?我就立即引导他们借助字典认识生字。于是,学生采用部首查字法查出“逾”。

为加强学生对“逾”的理解和记忆,又进一步引导:“逾”字与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字读音相同、字形相近、意思相通?学生借助字典比较与“愉”读音相同,和“愈”的意思相通,是“更加”的意思。把“逾”放在“江碧鸟逾白”中,又如何理解这句诗的意思呢?通过朗读思考,有同学回答出:这句诗的大意是:碧绿的江上飞翔着白色的小鸟。碧绿的江水更加衬托出鸟儿的洁白。肌中“欲”是“将要”?还是“好像”的意思。到底该取哪种意思呢?联系诗句,引导学生讨论后,某生回答:盛开的花儿好像燃烧的`火焰一样红。“花欲燃”中的“欲”是“好像”的意思。

就这样,通过质疑、讨论,学生初步了解了诗的内容。

二、培养学生抓重点词语,深一步理解诗的内容及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

在《绝句》这首诗里,通过试读、质疑,学生已对待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

然后引导学生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写作目的;在反复诵读后,一个学生回答出:作者写这首诗是为了表达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这种情感的流露,你是从哪句诗看出的?学生找出“何日是归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诗的意思的?学生答出:哪一天才是回家的日子啊!在这句诗中,哪一个词更加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呢?学生积极思考,一会儿有一学生答出是“日”,又一学生答出是“年”,是“日”还是“年”呢?引导他们、讨论、比较。一位同学比较后回答说:“日”和“年”都是表示时间的词,“年”表示时间长久,表明作者归期还很遥远,因此,“年”更加流露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最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作者思乡之情:学会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

作者对家乡思念之情为什么会如此强烈呢?指导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某生回答:“何日是归年”中一个“归”字表明作者身在他乡,看到他乡的美丽景色,凄凉之感顿生。那么,哪些景色引起作者这种情感呢?学生逐一找出“江”、“鸟”、“山”、“花”等描写景色的词语。这些景色作者又是如何描写的呢?

学生再次划出:“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通过朗读、联想,学生沟画出一幅色彩鲜明的风景图,从而使学生懂得正是这些美丽的景色引起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也使学生获得了抓重点词语理解诗意的能力。

2.如何培养儿童的自学能力 篇二

一、教会学生懂得怎样听课

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 掌握自学方法和规律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1. 布置预习, 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积极性和听课效果.

2. 课堂上, 要指导学生听清楚各种数学结论的推导方法和来龙去脉, 以便真正理解、掌握和学会运用这些知识.

3. 引导学生着重听分析方法, 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4.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温故知新的能力. 讲解新课之前, 复习旧知识的目的在于为掌握新知识作准备.

二、教会学生懂得怎样阅读

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书本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最好的老师, 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整个教学活动, 教育学生重视教科书, 会读会用教科书.

1.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作出示范性的阅读, 例如:

( 1) 教学生理解课本里的标题

标题是章节段落主题的概括, 因此要指导学生围绕标题了解课本的中心内容.

( 2) 教学生阅读课本里的概念

正确的理解基本概念, 是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 学习概念, 首要的一条是要使学生明确概念, 明确概念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所谓明确概念的内涵, 就是明确概念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这就需要对相近的概念进行分析对比, 分清异同, 避免混淆, 所谓明确概念的外延, 就是明确概念的适用范围. 这就需要弄清有关概念应如何划分和它们的种属关系. 例如, 对于“方程”这一概念, 必须推敲“含有未知数”和“等式”这两个词, 两者缺一不能构成方程, 含有“几个”未知数; 未知数的“次数”应为多少, 都没有规定, 方程的表示的特征是必然含有未知数和等号.

( 3) 教学生阅读课本里的定理、公式

定理不但要分清条件和结论, 还要懂得定理的证明思路和方法, 熟知定理条件在定理证明中所起的作用, 知道定理的应用; 公式要弄清其适用范围, 掌握公式的特征和公式的证明方法, 掌握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能联系实际, 把书读活.

( 4) 培养学生阅读例题的能力

阅读时要紧扣本章节的课本内容, 理解例题的示范性和典型性, 提炼例题的解法, 分析例题解法的合理性.

2. 对学生的课前、课后阅读, 应有具体的指导和要求.

( 1) 强调阅读必须做到“三到”, 即眼到、手到、脑到, 具体地说就是看书时脑子要集中, 重点内容要做到圈、点、划、批、摘, 必要时记到摘录本上.

( 2) 书要读两遍, 学生在阅读时, 要分粗读、精读. 即对书本中的内容, 先粗读一遍, 对于重点部分和疑难部分做到精读, 特别是重要的概念、法则和公式, 在通过反复地思考, 深入地了解后, 进行内容的概括和记忆.

三、教会学生懂得怎样记笔记

学生上课不但要会听课, 还要学会记笔记, 但记笔记应在不影响听课的前提下进行, 要教会学生记重点, 不要什么都记, 一开始教师可将重要的内容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抄录下来, 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板书中的重要词语自己将内容连贯, 充实起来, 下一步, 教师可在讲授中用语言的抑扬顿挫, 轻重缓急来表达内容的重要与否, 最终要求达到教师自然地讲述, 而学生则完全凭着边听边思考去捕捉讲授的重要之点, 记录下来.

解题做练习, 是自学数学不可缺少的项目, 通过解题, 可以检验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 培养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教师对学生解题的指导, 包括培养解题做练习的良好习惯和正确的思维训练, 必须使学生明确, 解题不是简单地套公式, 而是在深刻领会的基础上, 通过练习, 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与技巧. 做练习, 要建立错题笔录, 对错题分析原因, 逐渐培养自检能力. 获取反馈信息之后, 对错误的题目及时而准确地分析、订正, 这是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培养解题技能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

四、教会学生懂得怎样动脑

所谓教会学生懂得怎样动脑, 就是要教会学生懂得怎样思考.

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 仅得到初步的直观观念和感性知识, 要把它上升为理性认识, 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还需要指导学生学会思考.

1. 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去理解教材.

教师讲述时, 不要忙于全盘托出教材中的定义、定理和结论, 而应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去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掌握这些知识, 让学生对所讲内容多问几个“为什么”, 要大胆设想, 敢于创新.

3.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篇三

【关 键 词】 自学能力;培养;学生

古人云:“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法国前总理、教育部长埃德加·富尔在他的《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而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不断培养形成的。教师为学生创造各种自学条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同时学生自己也要不断地努力探索,才能真正提高自学能力。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笔者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以下几种途径:

一、利用教学案,让学生在预习和听课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培养自学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需要教师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创设一个妙趣横生、以趣激情、由情达理的学习氛围。“教”与“学”成为一个统一体,教师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求知、成长服务。教师可谓是善导之师。这就要求教师导出“趣”,导出“情”,导出“理”,导出“能力”。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案这种教学方式应运而生了。众所周知,教师备课要写教案,但是教案只是教师用以教课的材料依据。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步骤、作业布置,教师自己是清楚的,但是学生却不甚明了。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走,较少有主动权。而教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就是要克服这一弊端,它不只是让教师明白教什么,怎么教,更是让学生清楚学什么,怎么学,使学生由被动地跟着教师学转变为自主地去探求未知。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教学案式教学提倡“练讲结合,教学相长”的思想,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能够精心准备教学案,长期坚持,这将能成为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

(一)预习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提高他们自学能力的首要环节。但长期以来,学生往往又忽视课前预习。如何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呢?首先教师要学生明确预习的重要性,接着就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学案的推出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预习的兴趣,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案中的预习提纲为避免流于形式,单调机械,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提纲设计要精心策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爱好和兴趣。

(二)听课

听课是学生学习课本的最主要环节。为了让学生能在听课中培养自学的能力,教师一定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要转变教学观念,一改过去的“一讲到底”“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学案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在课堂舞台上当好主角,让他们完全进入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编写教学案时,要设计一些高质量的问题,借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重点、难点方面的知识,然后逐一让学生进行解答。然后,通过带问题听课,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达到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在此基础上老师能够再加以小结,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学生普遍更愿意采纳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自己的途径去获取知识的方法,这要比直接教给他们的一些知识更有效,更主动,记得更牢。这种有意义的学习方法,实际上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

总的来说,教学案立足于自学,着重于学生拿来,强调的是会学,使用学案的要求是:“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教师引出重点和难点知识;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它的核心是学生主动地学,把预习中的疑问在课堂上通过看书、独立思考、同学交流、课堂提问等途径解决。[1]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激发的兴趣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我国宋代的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一个没有自主性,缺乏独立思考精神的人是谈不上自学能力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学习中的问题,通过疑问、思考、解疑的思维锻炼,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学会分析、归纳、应用、迁移和创新。我们应当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提问,或与同学们讨论、争论,或与老师辩论,鼓励他们发表独特的见解,勇于批判,善于评价。教师应该把疑问的权利交给学生,由学生质疑、释疑,教师只是在何处质疑及如何质疑上加以引导。让学生由“答”变成“问”,慢慢地也就由“鱼”转变为“渔”了。[2]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直接受其情绪的影响。学生的情绪是在课堂教学情境的作用下,在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就应创设一种能使大多数学生集中注意力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问,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要解决的问题中来。创设问题情境大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3]

(一)利用日常生活事例,创设问题情境

如冬季随气温下降,植物的含水量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此问题经常错误引起学生思考自由水和结合水的转化对抗寒作用。此时教师可利用冬季梧桐树落叶的生活实例,即可让学生回到蒸腾作用的正确思路上来。

(二)联系相关学科,创设问题情境

如在学习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学生一直混淆同位素标记,如何让学生记住35S标记蛋白质呢?笔者利用高中学生的化学知识“有臭鸡蛋味的化合物是什么”,从而让学生自己学会记忆。

(三)改进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是一门强调动手实验的学科,笔者在生物教学中,常鼓励学生不自卑,不自贬,实现人格自尊,解放思想,做到“一不唯书,二不唯上”。一不唯书是指不迷信教材,善于从教材;二不唯上是指不盲从教师,甚至权威,追求真理,独树一帜。

如在糖类鉴定实验中,学生疑问:水果都可能含有还原糖,为何独用梨做实验材料?为了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知识,笔者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分别梨、西瓜、葡萄、橙做为材料,由实验前后对比让学生得出结论并进行总结。

又如在DNA提出和鉴定中,课本原提供的鸡血材料并不如鱼白的效果好,所以在实际实验操作中,笔者让学生分组分别用鸡血和鱼白进行实验,学生们带着疑惑进行实验,并最终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四)利用电教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如在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过程中,学生往往对氨基、羧基、肽键、氢键、羟基混淆不清,利用flash动态呈现此过程,最后由学生探讨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三、在复习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主张“温故而知新”。先巩固旧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学了新知识,不及时加以复习,教学效果仍终归于零。课后除了通过作业来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训练,让学生定期自拟知识网络图,利用知识网络图,学生可以将脑中的新知识进行自我梳理和提炼,有助于将学生对新知识由短时记忆转变为永久记忆。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自拟知识网络图,了解学生对新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坚持一学期,学生的智力会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同时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更主要的是自学能力将得到提高。

俗话说:“不用扬鞭自奋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使学生从无知到有知,从少知到多知,并实现由知识到智力、能力的转化。同时,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不断更新知识,跟上时代步伐,并且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可以为社会作出更多更大的回报。

【参考文献】

[1] 周云华. 浅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N]. 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8(8).

[2] 王东义. 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种途径[J].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

4.小学语文如何培养自学能力 篇四

正确的自学方法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基础。其最大的特点是学习需要教师“安排”,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因此,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首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故教师不仅要备好预习课,而且要具体指导好学生如何做预习。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在上新课之前以书面作业的形式进行自学,主要内容有:朗诵课文二至三遍,数一数有几个自然段;把本课中你不认识的字词摘抄下来,利用工具书给生字注音,给生词释义;课文各段落是按什么顺序串联起来的,即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课文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及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在学习中你没弄懂的问题是什么,写下来与次日同学交流交流;关于这篇课文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

然后,在上课时教师要用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点评,并对典型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最后,教师再对此次预习作业进行总结,对认真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应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给出不同的自学提示及要求,尽量是预习作业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检查预习作业时应重点放在认真程度和习惯的养成上而不是正确率上;在预习作业的评价上应以正面肯定为主,注意维持学生的较高的学习动机水平。其次,训练学生掌握自学步骤。

对于课文的自学可以采用“四步阅读法”进行: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方面读通读顺,划出生字生词;另一方面弄清记叙文的“六要素”。第二步,再读课文,复述大意。理解课文的组织方式,了解个段落间的关系。第三步,品读深入,重点领悟。找出课文的重点部分反复品读,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第四步,设问答疑,拓展延伸。逐步解开在阅读过程中的产生的疑问,进一步了解思想主旨。

这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总分总式的阅读模式,它教会学生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地阅读和理解课文,不仅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会对其学习方式的转变产生深远的影响。最后,要求学生做到读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两千多年前就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小学生在阅读时往往是读归读,写归写,想归想,读书不拿笔现象十分普遍,没有养成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因此,语文教师要督促学生做到不动笔不读书,养成读思结合的好习惯。

如《尊严》一文的教学,可以设计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人物的特点。

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会使人终身受益。小学生的语文自学习惯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即教育学生在做作业之前先复习所学知识,然后再做作业;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即反复告诫学生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因此不可抄袭别人的作业,不能不懂就问,不能知难就退;专心做作业的习惯。

很多小学生在作业时不太专心,在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伴随其他活动如边看电视边做作业、边吃零食边做作业等。这种不良行为不仅直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后还会导致学习分心、错误百出。教育学生专心作业在家庭环境日趋复杂的今天极有必要;做完检查的习惯,即做完作业之后及时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错误,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五是按时交作业的习惯。这要求教师布置的作业量要适中,难易适度并且要及时检查督促,及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按时上交作业的习惯。

第二,养成记笔记的习惯。一是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学会作笔记是一种重要的自学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运用不同的符合记笔记的方法如批注、圈点、划线,并定期检查批阅。二是养成记课外阅读笔记的习惯。教会学生摘抄、剪辑、读书卡片等方法积累课外知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三,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的自学不限于课堂内,大量的还是课外自学,各种工具书和资料就是他们最好的助手。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利用各种工具书如字典、网络和资料进行学习的能力。

三、激发高水平的自学动机

高水平的学习动机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保证。人的行为总是受一定的动机支配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教育心理学认为,动机在学习过程中有目标指向作用、激发和维持作用以及调节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激发小学生高水平的自学动机能促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激发高水平的学校动机教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激发学习兴趣。学习是一个艰辛而枯燥的过程,尤其是自学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是因为一则自学既无教师的辅导无同伴的帮助,二则在面对现代如此多的娱乐媒体静下心来自学的却需要较强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最大动力”。

5.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 篇五

四年级数学组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背景及其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1、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和发展是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终身学习的要求,而倡导终身教育,从学会到会学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过程。

2、而以往的教学中,往往以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老师只是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老师把知识嚼烂了喂给学生,光让学生等吃“现成饭”,不让学生自己去看书,自己去开动脑筋获取知识,造成学生知识学得死,题目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被忽视了。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是具有很高的自学能力的人。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式教学所能相比。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无论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意义

1、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信息化、数学化、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对每个公民数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学习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最核心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致力于把每个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猜想、置疑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倡导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研究性和批判性,这都与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

2、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自我发展和生理特征的需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之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发展上存在很大差异,承认差异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改变传统的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放在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必然要求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

二、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1、课题界定:

(1)、关键词之一:“学生”是指我市六年制小学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这个年段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技能,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个体的独立自学的能力,并形成了解决一些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策略,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关键词之二:“课前”是指在教师上课之前,一般情况下是在教师上课的前一天晚上。

(3)、关键词之三:“自学数学教材”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带着教师布置的“自学任务”,自已先看书,去熟悉教材,去自学数学教材,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解决数学教材中力所能及的问题,为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做准备。

(4)、关键词之四:“自学数学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过程,独自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在数学上获得的观察与分析、信息收集与处理、动手与操作、归纳与演绎等数学能力,以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5)、“引领学生课前自学数学教材,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研究”就是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引领学生课前自学数学教材”为训练方法,逐渐“培养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服务。

2.理论依据:

(1)、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课本是学生学习的必要现实用具,用好课本,学生自学课本是有“现实意义”的,课前自学则更有“挑战性”。“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自学课本的“自主性学习”也是具体的要求之一。

(2)、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引领学生自学数学教材,是基本的教学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终身教育”的基本观点。“从教到学的转变”,国内外教育家曾多次进行了精辟的阐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1972年发表的重要文件《学会生存──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提出,“我们今天把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自学’原则上,而不是放在传统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上”,“学习过程正趋向于代替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让位于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在国内,陶行知早就强调,“教学的本质是学习”。在国外,赞可夫强调,“把教学的重点从过去单纯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如何学”。可见,“从教到学的转变”是现代世界教学的共同的一种思潮”。

(4)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其中之一是帮助学习者做好在不确定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准备。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5)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我们认为,不管从现实情况,还是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角度去考虑,追根问底,问题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中介。“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一问或许就是真理最初的涟漪,它的意义深远。《数学课程标准》最突出的一个亮点就是突出了“过程性目标”要学生“经历、体验、探索”。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敢于提问,学会解决问题呢?为此我们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三、研究目标

我们把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使他们敢问、会问、善问,解决问题逐步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具体表

1、学生目标

敢问: 即自己有了想法、问题、建议等后,有胆量把这些问题抛出来,勇于发表自己见解,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

会问: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萌发猜想;并能综合运用原有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系统分析,理解信息,能广泛收集各种信息,从各种信息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善问: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学习状况,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寻找方式方法,能积极进行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不拘泥于接受答案,善于质疑问难,善于自我反思,敢于向老师的答案挑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并有其深度。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展,并使学生思维向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发展,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创新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教师目标

A、善于学习,具备宽广的视野和创新学习能力,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做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

B、善于启疑,提供培养问题意识的背景,背景应与学生心理、生理相协调,具有新奇性、启发性、趣味性。体现教学始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发展于问题。

C、教师要有热忱而悦纳的态度,改变重结果的评价方式,对学生敢于提问的品质给予充分的肯定,以培养和助长学生“自信、独立、机敏”等人格特征,尊重学生不寻常的言行,对避免有危害性的批评。

D、教师善于倾听,善于从多种问题中筛选实质性问题,去引导学生探索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访问我校教师“引领学生课前自学数学教材”或“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情报况”。以此了解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大小,并查阅各年级数学课任教师的教学成绩,并按照“课前自学数学教材或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与“不要学生自学教材或不布置学生预习”进行分类,为研究提供借鉴。

2、调查少数学生不愿意“课前自学数学教材”的原因。通过此方法去了解少数学生不愿意“课前自学数学教材”的原因:是知识的缺损(因为知识储备不足,问题难以理解);是自学能力的缺泛(不具备观察与分析、信息收集与处理、动手与操作、归纳与演绎等数学能力,以及不能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是自学兴趣不浓(无兴趣进行个人自学);是自学习惯未养成(是不是教师没引导过,没有这种学习的习惯)。研究者根据各种原因寻求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3、进行“引领学生课前自学数学教材,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研究”教学实践研究。通过“学生课前自学数学教材,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教学设计进行常规教学,进行实践研究,观察“学生课前自学数学教材”与“自学习惯与自学兴趣”情况,重点观察“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在研究前后的变化趋势。

4、“引领学生课前自学数学教材,培养学生自学数学能力”的案例探究。运用上述的教学设计进行常规教学,通过“学生课前自学数学教材”,观察“学生数学自学能力” 的变化趋势,观察效果,并根据反馈的问题,调整或修改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探寻成功的教学案例。通过对成功案例的分析与总结,逐渐形成课堂教学范式,同时,撰写有关研究性论文或反思文章。

五、自学能力培养策略:

(一)端正教育思想,勇于放手。

教师要把培养和发展学生自学能力当作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并让学生明白自身具有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引导学生有目标、自主地学习,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认真设计学案,做到教为学服务,充分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思维的暴露过程,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的呈现、方法的引导和知识的形成规律上,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怎样自学。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学兴趣。

教师要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数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的问题,激励学生大胆探索,让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积极思维中去品尝学习的乐趣,养成思考和自学的习惯。问题情境的创设做到以下要求:⑴要适合知识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各问题之间的跨度要适当,即不能太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太大,使学生一筹莫展,无所适从。⑵要体现学生思维的一般规律。如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等。⑶要遵循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求。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构成数学知识、技能的筋骨,数学问题和情境的创设要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质。⑷问题和情境本身要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尽量避免简单形式化的肯定或否定回答,从而调升学生的学习欲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增设自学环节,贯穿教学始终。

1、课前预习性自学。课前常规性预习要求学生自读学习材料、提出不懂问题、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2、课中自发性自学。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重在出好启发性的自学题。①根据教材前后连贯的特点,选准学生已学和将学新知识之间的连接点和生长点,保持自学题的延续性。②根据知识的结构特点,抓住已学和将学知识的沟通点和转化点,在学习方法上要有所借鉴和启示。③根据年龄特点采用不同自学方式:低年级引导性自学: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依据思考题、练习题自学;中年级独立性自学:独立发现问题、独自提出问题、自行解决问题;高年级创造性自学:独立选用学习方法、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3、课后小结性自学。教学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提高自学能力,要求学生不断总结知识规律和解题规律。教师在讲完一节课,一个单元以后,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把一盘散沙知识梳理成一个知识系统。启发他们把所学的内容分为几条线索,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或借助图形把它们概括出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且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探索、概括、归纳、总结的知识,才能真正纳入他们的认知结构,贮存于大脑。教师还应促使学生自己把每一单元知识归纳为几个主要问题,记住它的内容、方法和重要结论,特别要对教学中已经选用过的例题、习题,以整单元的知识为背景进行重新审视,总结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对本单元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种由厚变薄的读书方法,本身就是一种自学能力

(四)据教材特点,灵活安排自学形式。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特点,灵活安排自学的形式,以求更佳效果。我们摸索出以下几种形式:

1、先看书,后讨论。这种形式运用最多。适用于大部分教材内容。引入新课后由教师出示自学教材学生开始看,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然后再由教师主持全班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2、先独立探讨,再看书。这种形式适用于与旧知识联系紧密,学生依据已有知识。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可以得出结论的内容。

3、先讨论,再看书。有些内容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可以得出结论。但却往往因此疏忽

大意出现错误。这样的内容可让学生先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再去看书。会使他们对于自身的错误认识得更深刻,好的学生也会讨论中加深自己对正确意见的印象。

4、教师先讲解,再由学生看书。这些形式适合于难度较大,不经教师先讲解,学生无法看懂的教材内容。教师就应先讲解,然后再让学生看书巩固理解。学生就觉得可以学

六、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9.09——2009.10)

资料收集整理、理论学习、上课、学生访谈。

2、实施阶段(2009.10——2010.06)

(1)收集整理资料,分析并制定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案。

(2)理论学习和专家指导。

(3)听课、座谈、研讨。

(4)在探索中不断反思和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5)做好研究过程中的各项记录和原始资料的积累。

(6)开展各种活动,检验阶段性成果。

3、总结阶段(2009.07)

(1)整理研究过程的案例

(2)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6.如何培养儿童的自学能力 篇六

关键词:初中英语;自学能力;培养方法

一、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现状

1.1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一般的英语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一般只会关注一些英语成绩较好、接受能力较快的学生,在有很多好机会时也只是留给了这些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忽视了中等生和差等生,从而导致这些学生只是一味的被动学习。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违背了新课改要求中面向全体学生的主要原则,违背了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不能够充分的发挥主体作用。

1.2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简单

目前许多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传统,大部分都只是简单的讲授语言的知识结构和单词的应用,并且是通过汉语讲授英语,就很难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减少了学生接收英语信息的数量。除此之外,教师和很少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英语的交流,这样就很难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主性。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2.1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由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兴趣,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英语。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首先应该让学生发现英语中的价值,只有学生自己认为英语的学习非常重要,在平常的生活中会有很重要的使用价值,就能够非常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多提出有思考性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并交流讨论,鼓励学生们思考不同的答案,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不应批评,而是应该询问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并多加鼓励,从而培养学生对应于的兴趣,这样才能够学好英语。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如何确定地使用多个形容词时,可以编造如下的口诀“县官行令严国财”,充分利用谐音的方法让

学生记忆,其中的“县”是限定词的谐音缩写,“官”是观点词的谐音缩写,“行”是形状词的谐音缩写“令”是年龄词的谐音缩写,“严”是颜色词的谐音缩写,“国”是国籍词的谐音缩写,“财”是材料词的谐音缩写。记忆初期学生会感到一定的困难,那么我可以将其扩充为一句话“县官对严国财发出了命令”。光记忆口诀也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们记忆一两句英语实例,例如:a big round wooden table;a cheap Chinese sport car.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

在课堂上,教师创造适合的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提高教学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想象,具体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像、表演等形式。教师在开始讲新课之前,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和自己的想象,在课文结束后总结课文与学生想象的不同之处,教师不应该否定任何一位学生,让学生们在想象的空间里遨游,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尤其需要注意与学生树立平等的观念,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合作、相互尊重,真正的给学生亲近感,建立一种和谐与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从而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教导学生学习英语交通标示“NO PARKING”、“NO SMOKING”等等标示的时候,可以先通过投影仪放出具体的英语标示让学生们有具体的感官认识。

2.3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下,应该转变课堂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成为主动的获得知识,通过自己的学习与知识的梳理,从而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学生自己的经验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视频等,这样更加的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从更加接近实际生活的角度进行授课,从而调动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

2.4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到所学的知识,也能够非常有效的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活动或者课外活动中,都尽量使用英语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环境,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多使用英语交流,在公共场合遇到了外国人能够主动问好,这种方式能够非常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英语词汇的使用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讲授西方国家的节日时,也可以让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通过资料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英语国家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束

总而言之,在初中英语的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改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抵触心理,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把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7.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篇七

当今世界,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人类知识成倍增长, 人类新生代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但是, 人类需要掌握的最基础知识不变, 需要具备自学能力的要求不变。一个有自学能力的人, 他总是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知识体系结构、兴趣爱好, 主动积极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技能, 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 去实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 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基础知识, 掌握基本技能, 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教”是为了“不教”, 如何让学生主动自学, 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给正确的自学方法

1. 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 故教师不仅要备好预习课, 而且要指导好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1) 在上新课之前以书面作业的形式进行自学, 主要内容有:把本课中你不认识的字词摘抄下来, 利用工具书给生字注音, 给生词释义;课文各段落是按什么顺序串联起来的, 即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课文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及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关于这篇课文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 (2) 在上课时教师要用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点评, 并对典型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3) 教师对此次预习作业进行总结, 对认真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应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给出不同的自学提示及要求, 尽量使预习作业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检查预习作业时应重点放在认真程度和习惯的养成上而不是正确率上;在预习作业的评价上应以正面肯定为主, 注意维持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水平。

2. 要求学生做到读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两千多年前就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小学生在阅读时往往是读归读, 写归写, 想归想, 读书不拿笔现象十分普遍, 没有养成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因此, 教师要督促学生做到不动笔不读书, 养成读思结合的好习惯。

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1. 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 即教育学生在做作业之前先复习所学知识, 然后再做作业;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即反复告诫学生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因此不可抄袭别人的作业, 不能不懂就问, 不能知难就退;专心做作业的习惯。很多小学生在作业时不太专心, 在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伴随其他活动, 如边看电视边做作业、边吃零食边做作业等。这种不良行为不仅直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后还会导致学习分心、错误百出;做完检查的习惯, 即做完作业之后及时检查, 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及时改正错误, 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2. 养成记笔记的习惯。一是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学会记笔记是一种重要的自学能力, 教师要教给学生运用不同的记笔记的方法, 如批注、圈点、划线, 并定期检查批阅。二是养成记课外阅读笔记的习惯。教会学生摘抄、剪辑、读书卡片等方法,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三是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的自学不限于课堂内, 大量的还是课外自学, 各种工具书和资料就是他们最好的助手。因此, 教师要教会学生利用各种工具书如字典、网络和资料进行学习的能力。

三、激发高水平的自学动机

8.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篇八

一、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当前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热衷注入式,没有把自己当作“主导”,却错把自己当成了“主宰”。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再多,终究是有限的,因此,培养的学生走出校门以后,必须要“自能听话,自能读书,自能成文”。所以,教师教和学生学,不只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并能运用自如,不仅会得益于一时,而且会终身受用无穷。可见,传授学习方法比传授课本知识更为重要。

二、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呢?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课前五分钟演讲,为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拉开序幕。课前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演讲训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发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得到提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

2.设计恰当、新颖的导语,抓住学生的心理,是激发学生自学兴趣一个必要环节。教师设计的导语大致有抒情式、激疑式、定向式、助读式、趣味式等,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向趣味无穷的知识海洋中寻珍觅宝。

3.课堂精心设疑,是培养学生自学兴趣的重要手段,是活跃学生思维的触发点。启发学生大胆质疑、释疑,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课堂设疑有三个方面:一是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三是要遵循由易到难、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分散到集中的原则。课堂设疑力求做到难易适度,张合有序。尤其要保护和激发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和一般学生一样享受学习的乐趣。

4.设计言简意赅的结语,是激发学生自学兴趣的必要措施。教师设计的结语大致有抒情型、评价型、激励型、发散型等,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课后继续求异和发现。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导致不会学习。新的教学大纲再度要求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对学生来说,这是良好学习习惯的标准;对教师来说,这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事实表明:只有教师严肃认真地教,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要求学生做到“五个认真”和“五个坚持”。

五个认真:认真预习的习惯,认真上课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认真巩固的习惯,认真检测的习惯。

五个坚持——坚持写教材分析的习惯,坚持讲普通话的习惯,坚持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坚持人生长跑(日记)的习惯,坚持建立学习档案的习惯。

四、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学习方法,是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事实证明,学习能力低下、学习方法不当是导致终身学习失败或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为此,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掌握合理的学习策略。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知识的大门,读懂各类文章。如,《尊严》一文的教学,可以设计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文章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正值饥饿面对摆在面前的美食,坚持要付出劳动后才进食,最后为杰克逊镇长所欣赏的故事。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读写人的文章时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对《夜莺的歌声》一文的教学,可以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以读促悟,了解事情的经过,读懂课文。凭借这一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写事的文章时,应住抓事情的经过这一重点去品词品句,精读有关片段,弄懂课文。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他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9.如何培养儿童的自学能力 篇九

人际交往能力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在幼儿入小学后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愉快适应小学生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初入学的幼儿,由于幼儿园熟悉的小朋友分别上了不同的小学,老师也换了,到处都是新面孔,新规则、新任务、新要求......孩子会感到孤单、胆怯,不少孩子会强烈怀念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会为与他们分别感到伤心。因此,尽快建立新的、友好温馨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是消除儿童焦虑、担忧、孤单等负面情绪的重要环节。但是如何帮助幼儿顺利交上新朋友,自然融入新环境呢?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关键。

良好的交往能力是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孩子的幼年基本上都是在家中进行教育的。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容易被娇生惯养,很多事情不用自己去操心,父母全都包办代替,这样一来将使许多孩子失去与人交往的机会。当孩子长到一定的年龄,需要接触到其他小朋友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了。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多与孩子玩一些角色扮演游戏,通过让孩子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立场、观点与感觉,从而增进人际交往能力。比如说过家家的游戏,可以让孩子来扮演爸爸妈妈,在游戏中孩子就能渐渐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以及对自己的关心。

父母应该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人。通过与同龄人接触,孩子可以学到团结、竞争等一些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念。比如可带孩子去参加亲子班之类的课程,在学习怎么育儿的同时,也让宝宝体验到与小朋友交往的乐趣。即使孩子与伙伴们争吵起来,他还会通过辩解、说理和冲突,了解伙伴心中的陌生世界,了解自己与别人在感觉和处世方法上的差异。这样,孩子在与同龄孩子的接触交往中不仅学会了进攻的勇气、让步的涵养,而且还获得了胜利的体验、失败的教训等。

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最好以平等的身份,就像大人与大人之间的交往那样,孩子可迅速领悟到人际交往的要领。与此相反,限制和压抑孩子的提问,往往会降低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父母要让孩子学会与亲戚、邻里之间的交往。这项活动要在孩子婴幼儿时就加以引导,使孩子在交往中学会尊重、理解、宽容等优秀品格,他还会不知不觉中增长许多智能,提高自身的判断力、辨别力和灵活性及适应性。

另外,还需要特别注意,一旦孩子在人际交往中闹笑话时,千万不要当众耻笑或斥责,否则孩子将很可能发展成内向、孤僻和不合群的个性。若是孩子碰到人际关系冲突,要鼓励他独立面对与解决。父母要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社会技能,例如怎样善于理解、宽容别人,这些将是孩子迈向成功的很关键的一步,关系到他一生的发展。这些能力与态度的养成,越早越好。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而善于解决交往中的矛盾,是高水平的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标志。法国心理学家高顿教授通过一项专题研究证实,那些在儿童时代难以接受批评的孩子,长大后也大多会对批评持“厌恶”或干脆“抗拒”的消极态度。因此,当孩子跟同龄人交往时,遇到矛盾与问题,应该让孩子迎着问题去主动交涉,而不是回避或拖延,也不要让父母出面代为解决。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鼓励,设法使孩子体验到交往中解决矛盾的成功与满足。

10.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篇十

——从“问题式教学法”谈起

柴维斯

自学能力是获取新知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就是提高掌握知识的质量和速度,并能不断地扩自学能力又是独立工作能力、科研能力等其他方面的重要基础。所以说自学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受益的法宝。自学不仅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是必要的,而且对于毕业后面对未来更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培养自学能力,首先要学会正确地选择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同时,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多种因的结果: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强烈的兴趣、坚强的毅力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学生特别是高校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无论尾式,还是烘托、衍发式等,均是由教师讲细、讲透,重“教”轻“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特别是轻自养,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我们在教学中提出了改革的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实践证明,这是培养学的有效途径。

所谓问题式教学法即:1.由教师在课前将教学内容提炼出问题。所提问题按难易程度可分为难、较难、一般易等五种,按教学内容可分为基本、重点、难点、研究等类型。2.把此次授课应解决的问题交给同学们。3.学生则明确了本次教学单元的目标,从而有了学习目的,经教师稍加揭示或不用揭示带着问题去看书,从书中寻找答自学自己解决问题。4.由学生提出问题。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了主动思考,所以也提出了许多问题,甚至到的问题。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教学经验的丰富均大有好处。5.最后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

在学期中段进行现场测试,即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学后,不经过教师的讲授,直接做作业,结果60%以上的学做出来,并且比较准确、快速。而且,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比较注重基本概念。例如,互等定理在材料力学中是杂的理论部分,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同学们不太重视公式推导,只是满足于应用解题。而本次教学时有同学对互导提出疑问,从而认为互等定理不成立,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错误,解决了问题,澄清了概念,印象非时,解题的方法也比较活跃、多样化。

11.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 篇十一

【关键词】英语教学 自学能力 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2-0114-01

古人云:“授人以鱼,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我们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教会他们如何主动地掌握知识和发展技能。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英语学习显得越来越重要。英语作为一门外语,由于我们缺乏特定的语言环境,教与学就比其它学科有更大的难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怎样培养初中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笔者认为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从心理学角度讲,对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能自觉主动地投身到教学活动中去听、去说、去思考,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人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逐步培养起来的。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兴趣,初一新生刚开始学英语时,就应充分利用他们对英语的新鲜感、好奇心的特点,尽量用英语讲课,创设学英语的氛围,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授课时使用标准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配以形象化的动作。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型,采用简笔画、唱英语歌、做游戏、情景会话等方法,利用卡片、教学挂图、录音机和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挖掘学生潜在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寓教于乐。

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开启自学之门的金钥匙。

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课堂上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它是通向成功的捷径。例如,向学生介绍怎样复习;课堂上怎样听讲、记笔记;如何搞好朗读、记生词、背诵课文;课后怎样复习;如何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等。最重要的是帮学生过好语音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平时多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方法,尤其是让学习好的学生向大家谈一谈他们的学习体会和经验。教师帮助他们解决共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利于今后的自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才会变得轻松有效。

三、注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它们是进行英语自学的保证。

在新教材教学中,突出的是“听说领先”,生动活泼的会话表演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们的亲身参与中,特别是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预习课文,使他们明白一篇课文要从哪里入手,重、难点是哪些内容,和突破它们的关键点。经过长期的操练养成习惯后,他们对学习就会变得主动。课前自学时要求学生记住下一节生词、短语,会翻译,能借助参考资料和词典理解整篇课文,找出关键句、难点句,回答课后问题,并能发现问题。让学生持之以恒,不间断地坚持课前自学,对下一节教学内容的掌握很有帮助。课堂上应该给学生一点自学的时间,比如让他们自学生词,做一些简单的阅读训练,根据教师的讲解有条理地记笔记等。鼓励他们动脑思考、大胆开口、勇于质疑。有自己的观点,有分析、整理、归纳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做抄写机。课下主动复习、加强记忆、过好单词和背诵关。整理笔记,独立完成作业,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教和学就变成一件乐事,教师愿教、学生乐学。融洽师生关系,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四、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和场所。

课外活动能把课内外的英语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课堂的学习时间是十分有限的,教师除了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外,还要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要想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把英语学习带到课外去,多创设语言交际的环境。多听收音机、磁带,看光盘、录像带,看英文影视剧和电视讲座。学标准的语音语调,控制好语速,训练听说能力。阅读一些好的课外读物,从中借鉴好的学习方法;摘抄英语知识;做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学写不同体裁的短文,锻炼写的能力。我们只有通过课堂这个港口,把学生推入运用英语知识的海洋,才能真正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外语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里,而不是偶尔沾沾水。学生必须泡在水里,并感到自由自在,这样,他们才能像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

五、让学生体会自学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在自学路上求索。

平时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主要是检查他们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课外读物的阅读情况。及时表扬做的好一些的学生,帮助和鼓励差一点的学生,多使用激励语言,给他们希望和力量。教会他们自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教师更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自学水平,课堂内外师生之间多做自学经验交流,谈彼此的心得体会,这是提高自学能力的动力和加速度。真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共同学习,相互提高。“亲其师,信其道”,这是提高英语教学的最佳方法。

在英语素质教学中,我们提倡给学生减负,但是教学质量不能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靠广大英语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探索和实施,靠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参考文献

1 王兆会.《在英语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体会》.《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9)

2 王书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心理优势》.《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12)

3 李 睿.《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6(6)

4 刘海英.《如何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英语周报•小学初中教师版》,2000~2001(12)

5 张小兰.《英语教学中的课外活动》.《英语周报•小学初中教师版》,2000~2001(12)

12.浅议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篇十二

(一) 良好的习惯, 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促使学生自主、自觉、自我学习的动力, 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那么在自读课文学习中需要培养怎样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 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战争中有句名言“不打无准备之战”。同样的, 在学习中对课文的预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 培养课前预习习惯, 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更主动的学习课文内容, 提高课堂学习兴趣与效率。

2. 培养有目的地学习的习惯。

有个成语叫“有的放矢”, 学习亦乎如此。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去学习, 才能使得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强、听课效率提高, “事半功倍”。在预习课文中, 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预设一些围绕重点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而掌握重点。在自学中,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 然后通过课堂学习或自主或合作探究来解决疑问。这个过程就是有目的地学习。

3. 培养勤翻工具书的习惯。

“字典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在第一节课就传达给学生的一个学习观念。学生会不会使用工具书, 有没有用工具书的习惯, 关系到他们一生自学的效果和水平。因此, 我把教学生使用工具书作为培养自学能力的一项基本训练。在教学中, 是老师走在前面, 还是学生走在前面, 两者有着质的区别。有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问老师某字的读音、某词的含义, 他们等待老师的告诉, 而我常不告诉、更不允许他们凭主观去盲目猜测, 而是鼓励他们借助工具书解决类似的问题。在坚持这样的引导下, 效果也比较明显, 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主动的去查工具书, 字典也成了他们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4. 培养学后总结的习惯。

我们说学习一篇课文, 不仅是解决这篇课文的问题, 更主要的是能从这篇课文中学到方法, 举一反三, 从而能自学相同类型的文章。“方法是学习的钥匙”, 这就需要学生能从课文中总结学习方法, 用于以后的自学。所以在学习一些不同类型的文章时, 我要求学生去自行总结在这篇文章中学到的方法, 并归纳出来。通过长期练习, 学生由刚开始只能总结一两点表面内容, 发展到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学习方法, 且能从多方面进行总结。而当遇到类似的文章时, 学生也能自觉的去运用已学的方法去尝试自学。

(二) 科学的方法, 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重点。

学习方法, 是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因此科学的方法, 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重点。在上述教学思想的指导下, 我在自读课文学习中, 注意教给学生自学方法, 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 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运用语言。

首先, 学会理解、鉴赏语言。理解、鉴赏语言其实就是对妙词、美句、好段的理解与赏析。对于语言的理解, 最重要一点是在具体语境中去理解, 即在理解语句基本义的基础上, 根据该语言在文章中的位置, 联系上下文去分析, 从而得出这个语句的具体义。对于语言的赏析, 鉴赏语言只需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便能鉴别出来, 就像一个人漂亮不漂亮, 大多数人无须指点就能感觉出。

其次, 学会摘录, 积累词句。理解并会鉴赏语言才能有意识、有目的去积累摘录, 而积累的主要目的是正确运用语言。这几个环节是相互链接、缺一不可的。其中积累语言是十分重要的中间环节。在阅读各种文章的过程中, 遇到好词、佳句、美段以及典故等, 我都要求学生摘录下来。我在学生的预习作业中就明确要求学生每篇文章摘抄美句不少于三句。还有像自读的文言文预习, 我也常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的文言知识, 如: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摘抄下来后, 指导学生通过读、背等方式积累。

再次, 运用语言, 提升表达能力。运用语言是语言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在课文学习中, 积累了优美的词句, 最终目的是运用到生活中去, 即“学为己用”, 将别人的转换成自己的。因此, 我常常让他们做些语言表达的练习来提升其表达能力。比如:仿写练习就是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这在大多数课文中都可以尝试进行。小片段练习也是容易上手的。除此之外, 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也是不可或缺的。课前演讲就是一个省时又效果不错的方法。当然, 内容可以多种多样。比如:我让学生每人推荐一篇文章, 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2. 指导学生对不同的课文用不同的方法学习。

虽然现在的语文学习对于文体意识强调的比较少, 但我纵观语文所选课文, 大部分文章还是比较规范的文体, 且文章后附录的文学常识中, 也多次对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提出了指导方法。因此我个人认为, 有一定的文体意识对于课文的学习是益大于弊的。因为不同的文章, 作者思路不同, 表达方法不同, 重点也就不同。当然, 这些文体知识的讲授不是外加的, 而是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给的。比如记叙性文章 (包括记叙性散文、记叙性诗歌、小说) , 应把握好记叙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文章情节及一系列的环境设置。例如学《女娲造人》,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神话, 因此首先教学生掌握神话的基本特点———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 接着指导学生从神话特点入手学习文章的情节。学生懂得了这些, 学习文章时就不会觉得无从下手了, 反而能较好地理解文章的情节。用不同方法去学习, 既节省时间, 又扩大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训练学生, 逐步学会根据教材实际抓重点、抓特点地进行分析, 使他们在自学时能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

13.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十三

摘要】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复杂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深入理解和领会知识的内在含义,形成相应的解答练习或解决问题技能的过程。笔者从三方面: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认真阅读数学知识;激活思维;要求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知识等进行了尝试。

【关键词】自学能力数学思维阅读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并形成客观理论和解决方法的一门应用极为广泛的学科。学习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做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现代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便捷的手段。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复杂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浅谈几点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体会。

一、给学生一点自读时间,让学生认真阅读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自读技能

学生自读技能的训练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础。数学自学能力是在教师的亲自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数学课本或有关参考资料,深入理解和领会其中重要知识的内在含义,形成相应的解答练习或解决问题的技能过程。读的方式有粗读、细读、精读。粗读就是把数学材料的内容浏览一遍,知道其中大概意思;细读就是把数学材料中的内容从头到尾仔细地钻研一遍,要读懂其中概念、定理、公式、原理、法则和例题的应用范围、适用范围、解题思路;精读就是在粗读、细读的基础上还能领会数学阅读材料内容中的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能分清内容中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能掌握重点和难点内容,能用精炼的语句概括所阅读内容的精髓之处。这样长期、持续的训练,学生可以形成符合自身认知特点的自读技能,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读能力,为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指引了方向。

二、激活思维,加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教师在授课中,必须设计好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模式和过程,强调理论联系实践,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中,从实践中找答案、寻方法、探结论,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是数学教学过程改革的结果,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它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具体应用,学会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从近几年的初中升学考试题型来看,题目形式灵活,综合实践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加强训练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要培养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过去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的联系,对知识综合应用方面训练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重书本知识、轻直接体验;重机械记忆、轻实际应用;重书面应试、轻动手创造的局面。因此,为了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上下功夫,在教学中应从数学应用的角度处理数学、阐释数学、呈现数学,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加强数学的应用实践环节,注重用数学知识解决学生身边问题,注重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展开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注重在应用数学中传授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把教学的主线放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从而激活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拓宽思维的积极性,最终通过激活思维加强了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为培养数学自学能力提供了方法。

三、要求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对数学自学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和能做练习或解答一般性的作业层面上,还要在学生深入理解书本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实践的训练,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与贯通,抓住精神实质,解题时要求学生想出不同于书本上的解法和解释去探索书中的定理、公式和例题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其证明和解答又是怎样想到的,所使用的数学解题方法又是什么,公式、定理等结论能否加以推广使用,条件是否多余等。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要求学生不但能独立思考书本上明摆着的知识,而且更要去思考隐藏于书里但看不见的知识,只要各种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互协调发展,就会激起学生爱科学并且更爱数学的思想热情,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善于思考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原则,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学性和主动性,把精力放在探索知识的能力上,为培养学生数学的自学能力夯实了基础。

14.关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教学反思 篇十四

在“扶着走”到“放开手”这一过程中,我认真观察学生,细心分析学生的学况,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研究揣摩。首先,决定树立学习榜样。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暗暗诱发学生的好胜心。在表扬榜样先进中,不拘泥于优等生、中等生,更关注潜能生。只要学生超出以往表现,必及时鼓励表扬,这种表扬完全可以在问题的不同层次、深度上进行表扬。让全班同学意识到:问题,好学生能提出来,差学生也能提出来。进而督促学生产生焦虑感:同是一个班的学生,别人能提出问题,为什么自己不能提出问题来呢?有压力才有动力。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班里形成一种你追我赶、敢比敢拼的学习氛围。

其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更要细心呵护,奖惩分明。学生是一个个活泼生动的个体,各种能力存有差异。对于潜能生稍有进步,那怕提出的问题非常简单,也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最起码让学生体验到勇敢、开口发言的快乐,细心呵护孩子那或许是刚刚才萌发的向上之心。对于学生中等生,但不善于思考、提出问题的,积极诱导,锻炼其提出问题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而这一部分学生中的“顽固分子”,则采用奖惩结合的方法:批评甚至是“逼迫”赶“鸭子上架”,让他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展现自己;先体验“不作为”的不快,甚至是痛苦;在他做到后,一步步地在体验到“有作为”的快乐,甚至会产生“历尽磨难,再见彩虹”幸福;从而真正获得能力,获得知识。

15.如何培养儿童的自学能力 篇十五

一、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 问题就是矛盾, 矛盾到处都有, 时时都有, 找出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发现矛盾的过程。预习提疑, 就是要求学生找出问题, 抓住问题的核心。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 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的一种动力, 求知欲高的人能在别人没发觉问题的地方, 在已有公认解释的事实中提出问题, 他们不满足于对事实的通常解释, 他们对待一切总是打破沙锅问到底, 非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不可。我们提倡学生积极提疑, 尤其保护建设性意见和独创性见解。比如有的同学认为,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这个命题, 不一定带有普遍性, 有些事物可以一分为三, 例如, “左中右”, “分解、化合、中和”、“上中下”等。对于这样的问题, 我们鼓励学生可以继续研究下去, 可以写小论文, 发表自己的看法, 供大家讨论。有位同学提出: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 应改为“知识加能力才是力量”, 这种观点有创见, 符合当今时代的实际情况, 而且论文很有说服力, 我们就推荐在学校黑板报上, 并以资表扬。学完一课,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原理, 联系自己的学习、工作及社会现象的实际, 写出有分析、有说服力的论文, 先是小组交流, 进行评议, 最后教师给每篇小论文打上等级, 选择有质量的进行演讲, 提高学生学政治课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6.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学能力 篇十六

一、培养兴趣,激励自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现和创造往往是由兴趣开始的。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再在成功的快感中产生新的兴趣。教学活动中,如果能有目的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那么学生就会自觉地学习、自主地学习,从而带来自身的发展。例如:在课余时间里,适当选择新颖的有趣味的、跟课堂内容有关的资料,提供给学生阅读、分析,让学生畅谈从中学到了什么知识,对学生自学的成果,老师要给予恰当、肯定和真诚的鼓励,希望他们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对有的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幼稚、错误的问题,不责备、不埋怨,而是耐心的启发、诱导,直至成功。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了自学的成就感,引发了学习的动机。学生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对艰苦的学习乐而不倦,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传授方法,引导自学

“学贵有方”,“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可见学习方法对学习效果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这有三种途径。

其一、是借鉴古人的学习方法。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文明史,在语文学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学纪》中的“善问者如攻坚木”以及后人的“求一法”、“朗读法”、“笔记法 ”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语文学习方法。

其二、让学生从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会方法。教师上课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然后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弄清一篇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其次从一篇文章整体出发,弄清不同层次的各个要素(字、词、句)的含义,作用及其内在联系。让学生从教师的教法中领悟学法。

其三、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总结学习方法。在引导自学阶段,应该进行一些单项训练,以形成自学的基本能力,训练不同体裁的文章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领悟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划段落的方法、辨析词义、句义的方法、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掌握文章的表现方法以及修辞作用

三、扩大阅读,开阔视野

学生的自学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本学习上,还应该扩展到深处。校外的学习,学习内容和方法可以是阅读课本,报刊杂志,可以是听广播,看电视,上网操作,还可以参观访问,同时定期在学生中开展“我喜欢的好书”活动,举办“班级读书会”,交流经验。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又开拓了眼界。

四、实践自学,加强指导

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的,要把学习方法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靠学生的自学实践。自学实践的基本方法是以课本上的自读课文为自学教材,由教师拟题训练,让学生把导读课中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自学,要以表扬称赞为主,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快乐;要帮助他们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难题,要给予方法或思路的启示,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7.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篇十七

摘要:在教学的领域里,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成了我们广大教师努力的方向。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学生掌握一种学习的本领,能够独立获取知识,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课前自学,渗透自学的意识;课中自学,培养自学能力;课后自学,发展自学能力;

正文:

自学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不依赖他人而能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独立的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叶圣陶曾经强调指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老师讲得多么好,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我们应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只要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在有所发现中才能有所发展。因此,我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一些尝试:

一、课前自学,渗透自学的意识

课前自学是课堂教学的有利铺垫,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这一环节,向学生渗透自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新授前,首先让学生自学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使学生牢固拥有继续学习的“资本”后自学即将学习新知,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教材有了总体的了解,对不懂的问题,引起注意,以便在教师上课时提出疑问,变学习被动为主动,学到更多的知识,如教学“通分”这一节课前,老师首先让学生自学已学的“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在学习通分时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让学生自学“通分”这一节,在自学过程中,让学生把课文中不懂的问题圈上,以便引起注意,这样学生就可以有目的地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降低获取新知识的难度。再如:教学“稍复

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时,我给学生拟定了如下学习目标:①能准确地确定单位“1”;②能找出已知量的对应分率;③能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间的关系;④能讲出解题思路;⑤能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学生按照学习目标进行自学时,心里明白解答这类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首先要会准确地确定单位“1”;其次是找出已知量的对应分率,不但要会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的关系,而且还要能讲出解题时的思路,计算方法确定后再进行解答。

二、课中自学,培养自学能力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知识,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学生才可以终身受用不尽。学生通过“学法”到“仿法”最后能“创法”。注意学生的学法迁移,从简单到复杂,从课中到课外,使得课内获得的学法成为课后自学的有效法则。教师只有这样教学,学生才会由对知识的被动 接受转变为对知识的探究,并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1.根据教材前后连贯的特点,选准已学和将学内容的联系处,保持自学题的延续性。如:教学分数化小数时,先让学生练习,把下列分数改写成除法算式后,商用小数表示(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37=()÷()=()=()÷()=()425

25=()÷()≈()=()÷()≈()914

再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这节时,首先让学生看教材,使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然后领导学生提出,如果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还行吗?想一想,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按教材上的图形进行化成一个长方形,他的长、宽分别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它的面积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相等。这样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运动操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发展,然后,让学生在精讲中理解和掌握新知。接着老师又设计层层递进的练习题,对学生用已学知识举一反三自学能力进行检查。

2.根据知识结构特点,抓好已学和将学的连接和转化点,在学习方法上要有借鉴和启示。如:教学第十一册分数应用题:水果批发商场,有水果25000千克,2卖出,还剩下多少千克?“在复习有关旧知识后,揭示例题先让学生试做,教

5师巡视了解做题情况,在巡视中我发现试做结果出现了四种情况:

①25000-22②25000-25000× 55

22③25000×﹙1-﹚④25000× 55

教师便把四种情况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结果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第①种是错误的,因为卖出的不是22千克,而是总数的,有的说第②种说法是对的,55

先求卖出的千克数,再用总数减去卖出的千克数就得到剩下的千克数,还有的认为第③种做法也是对的,它是把总数看作单位“1”,剩下的千克数占总数的(1 -2)是多少?有的说②、③两种做法都对。第③种做法比第②种做法简便一5

些,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第④种做法是不对的。它只求出了卖出的千克数。这道题先后有十几位同学发了言,还有不少同学争先恐后要求发言,课堂气氛活跃。这时我加以引导点拨,并追问:“你们在解答这道题时是分几点想的?为什么这样想?”又有几位同学围绕教师的问题归纳解答这道题的思路和步骤。又例如:教学六年级圆柱体的体积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现有的问题,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因此,我先跟学生们复习一些列有关长方体体积公式的转化、推导等知识,先让学生对这种“转化”思想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接着我就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的知识,小组通过合作,用学具拼一拼,从而推导得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这样开展教学,不但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更重要的是为以后学习正方体、圆锥体的体积时,能为学生提供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因此,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学法指导,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使学生有法可循,沿着老师的“旧路”去找自己的“新路”。

3.创设情境激发自学,为把握所教知识的伸展,让学生动脑、动手参与实践获取知识。如在教学质数、合数的概念后,为了强化这个概念,当学生初步理解质数、合数时,老师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全班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学号,老师随便说出一个学生的学号,那位学生马上站起来回答出它是质数还是合数,是合数的说出它的约数,然后请学号是质数的学生站起来,学号是合数的学生站起来,接着问还有没有站起来过的学生你吗?你为什么没站起来?这样全班同学立即在紧张而愉快的气氛中领悟了新知,妥善处理好了教与学的关系,解决了从教师到

“我”出发,按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过程、思考途径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探求学会新知识。这样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精神,同时也强化了概念,新知识在头脑中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三、课后自学.发展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能只限于课堂,应拓展到课堂以外的各个方面,要以课堂学习为基础,开展一些数学课外活动,以提高学习兴趣,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课后我们应该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我们作为老师,还要鼓励学生把这一切感受写成数学日记,触动学生的感悟,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环是纵贯一堂课内容,使知识综合复习,教师搭桥引渡,稍加点拨,学生自己看题归纳并让学生在知识运用中又学习到其他有关知识,开阔视野,激发了兴趣,如教学第七册收集和整理数据后,让学生回答分别统计: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这四年中,某地区城乡人口数,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

总之,培养自学能力,是对学生素质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强的力的“投资”,一旦学生储存了这种学习的能源,那将是取之不尽丶用之不竭的动力,愿每位教师都能重视自学,愿每堂课都经过老师的精心备课和学生积极地自学后,能珠联璧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3.《新课程、新理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陈旭远主编

18.如何培养儿童语言能力 篇十八

点读笔可以说是一个突破传统思维的具有高科技的学习工具,它通过点到哪里读到哪里的方式,结合听说读的学习方法,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刺激右脑的开发,在快乐中学习,吸收课本知识,让提高学习成绩不再成为难题.而且它体积小巧,轻松携带,无论是在学校或是在课外,都可以使用。点读笔不是玩具,也不是教具,让孩子在玩乐中得到知识,而且没有光源,相比于带屏幕的电教产品而言,点读笔对孩子的眼睛没有任何辐射,近视的风险几乎没有。

功能编辑本段 折叠

一、点读功能

在图书上点不同的位置发不同的声音,也可以点同一个地方发不同的声音;点中文说中文,点英语说英语,点故事讲故事,点儿歌唱儿歌。笔头使用第二代加密型OID笔头;感应十分灵敏,哪里不懂点哪里,早点早聪明,越点越聪明。

二、同步翻译 点读笔通过特定的翻译按钮可以实现诸如“点汉语说英语”;“点英语说汉语”的翻译功能。

三、益智游戏

通过有语音反馈的游戏设定,把练习变成游戏,大大提高学习兴趣,有趣的游戏互动还可以帮助孩子增强自信,迅速开发智力。

四、朗读复读

点读笔操作简单,反复点击即可实现复读功能;或在读完正文内容后,轻按开关键1秒,即可重复阅读。从学前识字、汉语拼音、趣味算术、儿歌、到国学三字经,唐诗和英语朗读,给孩子一个全面立体式学习。

五、双嗽叭高清发音

点读笔真人原声发音,提供最权威的普通话方案和美国英语发音方案;高音质双喇叭,保证高清晰音质,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语境。帮助孩子从小接触和培养正确的发音,养成良好的语感,让孩子一开始就站在正确的起点上。

六、安全环保

点读笔无毒无味,没有噪音污染。内置锂电池,安全、经济、环保。笔头设计圆滑,适合儿童好学又好动的特点。外壳采用环保的ABS材料和UV(抗紫外线)材料,声音是电流直接在喇叭上产生的机械波,无电磁辐射;音量多控制在60分贝之内,适合孩子的听力或跟读。

七、海量存储

4GB内存,可容纳上百本图书,通过USB接口可以自由下载海量图书配套语音。还可以通过在线升级的方式享用最新科技成果。

八、MP3音乐

支持MP3播放功能,正常音量时时长可达5-6小时。可通过USB通讯线自由下载儿歌、歌曲、小故事,更好地发掘孩子的潜在能力。

优势编辑本段 折叠点读笔全球独创自动语音教学模式,以新奇有趣的卡通为载体,真人发音为媒介,以丰富多彩的卡通剧 情帮助孩子轻松学历史、学英语,听故事,做游戏。集学习娱乐于一身,提高孩子学习兴趣,增强专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不爱学,不听话的问题。在英语学习方面,推出了剑桥幼儿英语启蒙,李阳疯狂英语,新概念幼儿园英语,迪士尼情景英语和地球家族英语等等,让孩子在有声环境中轻松的学习。

选择编辑本段 折叠

1、选择低电磁辐射的、健康的无线笔,点读笔应配备无线笔先进、时尚,具有健康、精准、方便、实用等优势。

2、选择内容充实、教材全面、丰富健康的点读笔。

3、选择经久耐用,产品质量有保障的点读笔。

4、发音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购买时挑选发音纯正标准的点读笔。

特点编辑本段 折叠

1、点读功能。点读笔只需轻轻一点,就可以发出美妙的声音。可以在图书上点不同的位置发不同的声音,点汉字读汉字,点拼音读拼音,点故事讲故事,点儿歌唱儿歌。真正实现哪里不懂点哪里,令您的小孩早点早聪明,越点越聪明

2、益智功能。点读笔通过有语音反馈的游戏设定,把普通的练习变成游戏互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轻松愉快的学习。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快乐。还可以调动小孩子的思维逻辑能力,令他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开发他的大脑。

3、益智游戏。点读笔把练习变成游戏,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轻松愉快的学习。让孩子在娱乐中学习,学习中娱乐,学习娱乐两不误。让孩子爱上学习。全方位感官调动

让孩子从“要你读”变成“我要读”

点读笔紧跟时代潮流,将枯燥乏味的知识融入有趣的故事、游戏中,采用标准的普通话读音,原汁原味的英文发音,让孩子轻松融入标准规范的学习环境中。同时充分调动人体五大感官,实现手动、眼看、耳听、口 说、脑记的全方位超级互动,最大限度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对书本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要你读” 变成“我要读”。

迅速开发智力,锻炼大脑,激发潜能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孩子的兴趣在于引导。点读笔首创即点即读学习模式,点到哪读到哪,全方位开发孩子智力,在游戏、故事中锻炼大脑,激发孩子内在潜能,将孩子好奇心和兴趣引致学习上。配套的多本开发 逻辑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动手能力等潜能开发图书,让孩子快人一步,赢在起跑线上!提供丰富多元的知识 保证孩子多元智能的优秀品质

虽然每一种智能都能用来解决问题,也都能在人生的任何一个时刻给人们带来快乐,但是多元智能的品质是在儿童早期设定的。虽然发展多元智能的大门是永远不会全关上的,但是所有的智能都是在儿童早期的智能导入中发展起来的。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开发智能,可以促使他们将来发展一些专家型智能,也可以让他们在发展智能时得到快乐。增强孩子自信心 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

生动有趣的互动游戏,游戏中孩子答错了,有趣的童音会给孩子鼓励;答对了,会给与适当的表扬,这对增强 孩子的自信心有很大帮助。正面、有趣、生动的学习内容,互动欢乐的学习氛围,塑造孩子活泼、开朗、积极、正面的良好性格。点读笔的特点

1、科学设计:符合儿童人体工程学特点,结实耐用。

2、记忆重播:按功能键找到停顿处,继续学习。

3、高保真音质:原人原声美国外教配音,高清播放。

4、操作简单:打开开关即可学习,无需大人辅助。

5、海量内存:一支点读笔可点读所有配套有声图书。

6、高速识别内置摄像头,快速读取真人纯正口语。

7、互动游戏:千种互动游戏,让孩子玩会英语。

获得帮助编辑本段 折叠学前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阶段,从孩子呱呱落地到正式步入学堂,它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潜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事实证明,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能为孩子将来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孩子成功人生的开端。点读笔为孩子打造有声有色的学习世界,提供丰富多元的知识,培养孩子高品质的多元智能。学前开发孩子的各种智能,对孩子将来的发展大有帮助。双语有声挂图

丰富的图画,美妙的声音带着宝宝认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各种动物、各种颜色、形状、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动物世界、标志、汽车、节日、加法口诀,数字等等。睡前故事

收录了古今中外共288个故事,涵盖了九大类别,经典耐听。每个故事都优中选优,独到极致。每个故事都配有一副精美的图,帮助孩子理解。孩子在故事中学到知识,懂得道理。成语故事

加入了其他品牌不同的成语篇,以丰富多彩的画面、细致的有声环境,让孩子了解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想象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习优秀的品格,让孩子们从小知道对与错,变的心胸开阔,知书达理。快乐国学院

加入了其他品牌不同的三字经篇,因为《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以说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国学院中还包括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等 学前识字

包含学前必备的600多个汉字,分初级、中级和高级,双语同步,而且结合配套图片,更深刻的让孩子体会字词的含义,听、说、学、读、写全方位打通儿童的认知触觉,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主动的学习汉字。学前拼音

所针对的年龄段和学汉字差不多,书中收录了大量的拼读练习和词汇,突破了传统的幼儿拼音学习模式,各页穿插儿歌和小童谣,发音提示等,帮助孩子在玩耍中学到知识。唐诗

录制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大纲中指定与补充的必备古诗词篇目,诗词脍炙人口,并配有精准的注音和解释分析,还有孩子们喜爱的卡通插图,帮助孩子进一步加深理解 学前英语 它将带孩子进入一个有趣的英语世界,不仅可以掌握26个字母的读写,还可以接触并学会很多日常生活常见的英语单词。能提高孩子的语音听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学前数学

由权威幼教专家精选推荐,包括了儿童初学数学的最基本的主题:蒙氏互动数字游戏、涵盖诸多方面的数学知识,比如等分、单双数、10以内的加减法、几何、相邻数等,特别适合学龄前儿童使用。

区别编辑本段 折叠点读笔和点读机的区别

点读笔和点读机都是幼教学习电子产品。

点读笔的使用:是在课本上加印二维浅码,选择要点读的某一页,随便点击该页上的图案,文字,数字等,点读笔就识别二维浅码就能发出对应的发音。识别准确率高达99.8%。

点读笔的原理:点读笔的笔头采集所点文字的位置,结合制作的发音文件,发出相应的声音。点读笔的笔头是一个光学传感器,它能比较准确的采集任何位置信息。

点读机的使用:把课本放在机器平板上,用专用的笔点课本上的文字内容,机器就会发出相对应的发音。点读机的原理:是在制作发音文件时,给发音文件预先设置好所对应文字内容的“经纬位置”。

比如说:“西瓜”在小学语文的第三页从左上角起(X,Y)处,那么选中这一本书这一页后,平板感知到所配备的笔点触(X,Y)这一点,就收到指令,读出关于这一点相对应的发音文件,即“西瓜”。

点读机点读课本,没有有声环境,比较枯燥,孩子容易失去兴趣,因为课本都是老师课堂里讲过的。

上一篇:公司安全生产的认识下一篇:纯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