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梦(精选14篇)
1.航天梦 篇一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2013/2014年度第二学期12级三年制《形势与政策》期末试卷
(开卷)
班级12级机电11班学号12311106209姓名高勇军成绩__ _____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6月26日8时07分,遨游太空15天的神舟十号飞船,在顺利完成 我国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后,其返回舱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
至此,中国十艘神舟飞船、一个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飞行全部取得成功。中国人朝着建设空间站的梦想,又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
如同每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一样,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组织、实施,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
6月11日,就在神舟十号飞船即将升空的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亲切看望执行这次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为他们壮行。
情牵神舟,梦圆太空。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太空行走到交会对接,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从天地对话到太空授课„„载人航天工程的每一次跨越,都凝聚着党中央的殷切期望,都响彻着我们国家追求科技进步的时代强音。
党中央科学决策,引领中华民族筑梦太空
2013年6月11日,承载着中国载人航天新使命的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
亲临现场观看发射的习近平,在接见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参研参试单位代表时指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对巩固和完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推动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希望大家总结经验、再接再厉,精心做好各项后续工作,确保任务取得全面胜利,在实现航天梦的征程中谱写新的壮丽篇章。
中华民族是最早诞生飞天梦想的民族。新中国的成立,让人们看到了梦想变为现实的曙光。
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党中央的一系列决策推动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步步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用短短21年时间,一举跨越了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面向未来,党中央以长远的眼光超前谋划,相继对新一代航天员选拔、大型运载火箭研制、深空探测等作出部署。
在太空,中国人的脚步将走得更快、更远„„
党中央深情关怀,激励中国航天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
“你们进入太空工作生活已经有13天了,我们大家都很牵挂。你们现在总的情况怎么样?身体状况如何?工作进展如何?”
2013年6月24日,习近平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同正在天宫一号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号3名航天员亲切通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慰问。
“感谢习主席的关怀!我和晓光、亚平的身体状况都非常好,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想贡献力量,我们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指令长聂海胜回答。
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升空以来,习近平十分关心执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飞船发射之前,他专门指示有关方面,一定要让航天员在太空吃上粽子,过一个有特殊意义的端午节。
鼓舞激发斗志,关怀催生力量。
作为一个承载着责任、使命和荣誉的特殊群体,中国航天员队伍成长发展的每一步,无不凝聚着党中央的深切关怀。
何止是航天员队伍,从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那一天起,每一位航天人都能够亲身感受到来自中南海的暖流。
在载人航天工程实施进程中,党中央始终关注着工程的进展。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听取工程进展汇报,到研制和发射现场看望科技人员,鼓励他们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坚持自主创新,奋起直追。
每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成功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都褒奖参试人员;每逢春节、元宵节等传统佳节,中央领导同志都亲自登门看望航天工作者或邀请他们参加联谊活动;每次召开有关会议,都征求航天老专家的意见;国家设立专门的航天人才特殊津贴,鼓励年青一代早日成才„„
在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许多重要时刻,中央领导同志或亲临发射现场慰问科技人员,或深入科研一线解决实际困难„„把来自中南海的关怀和激励送到广大航天人心头。党中央的深情关怀,化作了中国航天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巨大动力,我国航天事业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自力更生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党中央大力倡导,载人航天精神助推航天事业不断跨越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2013年6月24日,在与神舟十号3名航天员天地通话时,习近平充满深情地说。
中国梦牵引航天梦,航天梦助推中国梦。
就在这次通话中,习近平勉励3名航天员说:“这次载人航天飞行,你们身上体现出了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这种宝贵的意志品质对全国人民都是启示和鼓舞。”在梦圆九天的壮丽航程中,中国不仅取得了技术上的跨越和进步,而且培育形成以“四个特别”为主要内涵的载人航天精神。
2003年11月7日,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胡锦涛指出:“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永远值得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学习。”
201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向安葬在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的聂荣臻元帅和为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献身的英烈敬献花篮,向共和国的功臣们表示敬意。习近平参观了发射中心历史展览馆,视察了载人航天发射场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勉励科技工作者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东风精神”,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追求卓越,扎根大漠,报效祖国和人民。
从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成功,到2013年神舟十号胜利归来,在十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成功将十名航天员送上太空。支撑起这“十全十美”辉煌战绩的巨大动力,正是党中央大力培育和倡导的载人航天精神。
十全十美,靠的是科学求实搭就的登天之梯——
载人航天,成败系于毫发,质量重于泰山。党中央坚持把质量第一作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根本要求,强调指出要“严而更严、慎而更慎、细而更细、实而更实”,要“一丝不苟,分秒不差”。
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要求,中国航天人把质量当作载人航天工程的生命,把确保航天员绝对安全作为工程建设、研制、试验的最高原则,狠抓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努力培育和锻造良好的科研作风,使每次发射试验都真正做到设施设备零故障、技术操作零差错、组织指挥零失误。正是中国航天人创造的“归零”,成就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成功飞行。
十全十美,靠的是团结协作凝聚的飞天合力——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协调面最广的工程,直接承担工程任务的科研院所有100多家,如果算上协作单位,共有十几万人参与到工程之中。
工程实施以来,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坚持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努力实现着人力、物力、财力的最佳组合。依靠团结协作、万众一心,依靠现代化的交通,在西安生产的火箭发动机,在天津制造的飞船太阳帆板,在上海制造的推进器,在四川制造的元器件,在哈尔滨制造的控制器„„最终组装成完美的船箭组合体。
十全十美,靠的是爱国奉献奏响的动人旋律——
2004年2月20日,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从胡锦涛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时,7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这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任总设计师动情地说:“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只有把自己的事业同祖国、同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大有作为。”
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把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紧紧相连,把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紧紧相连——这,就是中国航天人不断创造非凡业绩的根本原因。
与精神铸就同样重要的,是精神的传承。
中国航天人在用心血和汗水铸就载人航天精神的同时,培养造就了一支事业持续发展的人才方阵——今天的中国航天人,比世界同行平均年轻15岁,工程各系统总设计师大多在40至50岁之间,3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占工程科研人员的80%。
神舟翱翔,青春作桨。60后唱主角,70后挑大梁,80后当中坚,他们因伟大的事业而出彩,伟大的事业以他们为骄傲。坚守理想、勇于创新、艰苦奋斗、敢于担当的年轻一代航天人,正在为实现中国载人航天新的突破积蓄强大力量„„
2013年6月26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对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贺电中指出,这一重大成就对于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民族凝聚力,展示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胜利迈进,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梦想召唤,使命催征。
中国,一个崭新的世界航天强国,必将出现在世界东方。
2.航天梦 篇二
“原来航天员训练方式这么好玩儿, 将来我也要做航天员!”近日, 来自北京市史家小学、北师大附小朝阳分校和黄城根小学的88名学生走进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参加中国航天之梦科普体验营活动。
活动上, 同学们先后走进中科院北京新技术基地、钱学森青少年科技馆等航天体验场所, 通过听取航天知识科普课程, 观看3D航天视频动画, 亲身体验模拟航天器发射等活动, 对航空航天科技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活动负责人表示, 希望通过这样的体验活动, 拓展同学们的科学视野, 激发出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长大后能积极投身祖国的航天事业。
3.预备航天第一人的航天梦 篇三
这位老将军就是方国俊,30年前,他与“中国航天第一人”的荣誉结缘。
方国俊,男,1936年3月7日出生于河南禹州,1949年入伍,1952年进入中国人民空军航空学院学习,1956年入党,1988年8月1日,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发并亲自授予空军少将军衔,1990年至2006年任北京军区空军参谋长……
在方国俊将军的个人简历中,我们看不到任何与航天员有关的印记,甚至连与其朝夕相伴的妻子,都不知道30多年前他曾经历了航天员的严格训练和选拔,方国俊将军将这个“秘密”保守了30多年。
37年前的特殊任务
37年前的北京八里庄空军总医院一座小楼里,有一群穿着统一病号服的特殊病人,他们的“特殊”在于他们不仅没有身患任何疾病,身体素质反而比一般人好很多。
1970年的一天,时任空军驻广东某部队飞行团长的方国俊刚刚结束飞行训练就被领导轻声叫到一边,他被告知因为有特殊任务,需要马上乘火车赶往北京,没有说去北京执行什么任务,也极少有人知道他此行的目的。方国俊心中不免有些疑惑,但是没有忐忑,他知道,反正不会是不好的事情。
方国俊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北上的列车,出发前他和爱人、3个孩子拍了第一张全家福。虽然不知道这次执行的具体是什么任务,但是方国俊敏感地觉出它的非同寻常,作为一名飞行员,要做好随时为祖国革命事业献身的心理准备。他没有告诉妻儿,拍下这张全家福是为了给亲人们留个念想。
抵京后,方国俊和来自其他各个军区的战友被一起安排到空军总医院。在这里,他们接受了为期10个月严格的身体素质检查与航空航天技术训练。
方将军回忆说,在那段时间里,他们白天外出训练时穿军装,而平时在医院接受检查、组织学习的时候,都穿统一的病号服。在外人眼里,他们就是在这里就诊的普通病人。
每次外出训练的时候,他们都被分置在几辆汽车中,这主要是怕发生交通事故:如果乘载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希望的宇航员们都在一辆车中,既不安全也不利于保密。
“那个时代,为了保密工作,我们身边随时都有专门的政治工作人员跟着,连个字都不能随便写,那段时间工作用的记录本在结束训练的时候也都上交了,所以根本不能给家人写信,差不多半年多没有家里的消息,家里也不知道我去哪了,反正都知道肯定不会是坏事。”方国俊将军如是说。
方将军的老伴段耐菊提起当年方将军突然“失踪”的日子,显得异常平静。她说:“我也是个军人,知道身为军人应该严守的纪律,该让我知道的,我不问也会知道,不该让我知道的,就不要打听。所以直到2000年军委总政的一位同志找到家里要写他的时候,我才知道他当年接受航天训练的事情。当时有些意外,但是后来想想也挺正常的,合格并且优秀的共产党员都会这样做的。”
“很多人不能理解当时为什么没有公开,那时的情况和现在不一样啊!”方将军抚今思昔感慨万千。
20世纪70年代,尚处“文革”的中国还是一穷二白,作为尖端科技的航空技术,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与技术实力是很难支撑的,所以国际上根本没有想过中国会自主研发载人航天技术。另外,苏联和美国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比较早,但他们都是经过数次的失败后才取得成功,而那些没有成功的实验都没有对外公布,只有航空界人士略知一二。在我们经济实力与技术实力达不到高尖科技的要求的时候,就有失败的因素,并且包含着一定的冒险成分。只要实验不成功,那些为航天事业兢兢业业的人们就注定了只能做无名英雄。
宇航员是这样练成的
他是全空军歼击机飞行人员挑选出来的1919名候选者中的一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与选拔,又从中精选出19名,之后又从这19名中选出前3名成为航空梯队。最后,方国俊又成为3名中的第一名。
原空军第六军副军长薛伦介绍说,当年苏联、美国都上了太空,毛主席也有雄心壮志发展中国的航空事业。1970年7月,经毛主席批示,空军开始组织秘密小组选拔宇航员。
2000年,方国俊通过看薛伦在电视节目中的讲述,才知道自己当年是19名候选宇航员中选拔出的前3位,而且自己的综合成绩排在第一名。假若当年载人航天计划没有搁浅,方国俊就是中国首名宇航员的第一人选。直到这时,他才真正意识到当时自己离太空到底有多近。
由于宇航员工作的特殊性,他们的选拔标准异常严格,当时主要考察4个方面:首先是宇航员的政治出身清白,不能有任何海外关系;其次,宇航员本身思想过关,忠于党、忠于祖国;第三,航空航天技术过硬,同等条件下首选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歼击机飞行员;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飞行员的身体素质一定要能够经受住太空特殊环境的考验。
和杨利伟一代航天员相比,方国俊时代的训练条件只能用“简陋”来形容。虽然从事的是尖端科技工作,但是他们的训练用的都是“土方法”。
宇航员训练最重要的就是能够适应离开地球表面到宇宙空间后的失重状态,并且在这种失重状态下熟练地拿笔写字、操控机械等等。现代航天员训练能够用科技含量极高的地面模拟舱,利用抽离空气将模拟舱大气抽成负压真实模拟太空环境。但是那时候根本没有如此先进的模拟技术,只能依靠大型震动检测、训练宇航员的抗压、耐压能力。
方将军对离心机检测抗压能力印象最为深刻:“人坐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中,离心机速度越快离心力越大,我们承受的载荷也就越大。在正常地球环境中,人日常生活承受1个大气压力时感觉是很舒服的。特殊情况普通人承受正负压不超过5个也能够接受。但是宇航员的要求就要高很多。为了能够适应太空环境,要能够承受更多倍的压力才行,训练到宇航员身体接受极限为止。我所能承受的压力当时是最大的,有12.5个。就好比一个正常人身上只能背一个人,而我的身上却背了十二三个人。”
但是,方将军的优秀背后是一生的代价,三十几年过去了,当年挑战身体极限训练的不良后果也一直伴随着他,他身上至今留有无数黄豆大小的血泡印迹。
当年参与检查的医生李志刚回想起方国俊等宇航员训练的艰苦条件时说:“那时候宇航员们的训练设备和方法虽然土了一些,但是严格程度比现在要精得多,甚至现在没有检查到的、没有训练到的,那个时候都做到了。宇航员们克服了设备简陋与体力上承受极限的训练,训练素质非常高。”
当时,没有人告诉方国俊和他的战友们他们即将成为中国第一批实现太空梦的宇航员,但是随着受训内容的逐渐增多,宇航员们渐渐也在心里给了自己答案。
自成为飞行员之日起,方国俊经历了大小无数次体检,但是这次进京执行特殊任务的体检却有很大不同,基础检查不仅严格得多,很多检查项目也从未见过,而且许多技术训练、体能训练已经超出了正常飞行员的训练范围,比如太空模拟舱、人用离心机、震动台、温度舱、隔离室、失重飞行和冲击塔等等。这一切都让方国俊心生疑问:恐怕是宇航员吧?
训练后期,他们看了一些美国和苏联的宇航录像片,受训宇航员心中的那层疑云渐渐散去,但是都没有讲出他们之间早已公开的秘密,因为这是纪律。年轻的战友们偶尔开玩笑:“咱们太空见!”而这已经是有关这个话题很难得的交流了。
后来,领导对层层选拔之后留下的佼佼者交了底:“能坚持到最后,留下的就是中国第一批宇航员。”凭借出色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技术能力,方国俊被留了下来,与另两名战友一起组成了当时“首飞梯队”。
计划搁浅30年
“杨利伟升空后,我写了封祝贺信给他。我说,首先对你表示祝贺,你是我们国家当代的航天英雄,为中华民族填上了宇宙空间无中国宇航员的空白,是全民族的光荣与骄傲。”方国俊将军说。
训练即将结束时,“东风二号”载人飞船已经制造完毕,宇航员们的宇航衣都已量体做好,方国俊等宇航员跃跃欲飞。但是,突如其来的“9·13事件”搁浅了当时的一切航空计划。毛主席拍板说:“先处理地球上的事情,地球外的事往后放放。”
后来,负责选拔宇航员的同志对方国俊说,宇航工作的下马不是技术的问题,技术上问题不大,主要是钱的问题。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在和方国俊他们座谈时曾非常痛心地说:“中国赶不上苏美,缺的不是技术,缺的不是人才,缺的是钱啊!为宇航员定制的太空椅,每增加一厘米,增加的成本就是天文数字。”
在那个政治动荡、经济困难的年代,国家没有那么多的经费支持和发展航空事业。就这样,无用武之地的方国俊等预备宇航员结束了前后历时将近一年的训练,回到了各自原本的工作岗位。
方国俊和战友们都是从部队上左挑右选的顶尖优秀飞行员,国家培养一个飞行员不容易,要经常飞行才能保证他们的飞行技术不下降。不能让这些优中选优的飞行员荒废了飞行事业。
临解散前,有关部门召集宇航员们开了个会,说叫他们先回去,该飞行的飞行,该锻炼的锻炼,保持体质,注意不能轻易受伤。特别是在北京的情况不能和任何人透露,要和组织经常保持联系,一旦有所需要,组织还会把他们再招回来。
回到部队的方国俊恢复了正常的工作,每天带兵训练,有条不紊,紧张而忙碌。但是在他心底还有一个不能对任何人叙说的期盼。刚刚回去的那些年,北京有关部门还总打电话问问他的情况,有时候也有人去部队调查走访。方国俊也总还想着有一天会被重新招回北京,实现自己的航天理想。再后来,北京方面慢慢没了消息,这件事情也就被渐渐淡忘。
1986年,有报纸登出了中国要搞载人航天飞行的消息,方国俊怦然心动:“难道又是机会吗?”他时刻准备着自己被招回训练。但是此事的最终结果也是不了了之。20世纪90年代,当中国再次将挑选宇航员纳入日程的时候,时任北京军区空军参谋长的方国俊将军已年近花甲。虽然仍有心实现自己的航天理想,但是从大局考虑,方将军还是平静地说:“把重要的任务交给能够更好完成的同志吧!”直到这时,方将军才彻底放弃心底那作为中国第一批飞入太空的宇航员的梦想。
“神舟五号发射过程中,很多朋友问我是种什么心情。我心里特别激动,因为几十年前我也是预备上太空的。通过电视屏幕看到宇航员在操控飞船,有时都觉得那就是我在太空中。他们现在的心情和我当年都是一样的。至于说到底谁成为第一位飞向太空的中国宇航员,那都是组织上的需要而已。”
有记者曾经问方国俊,没有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有没有遗憾。方国俊将军回答:“70年代,如果没有突如其来的‘9·13事件’,我也许会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但是我前面还有为航天事业奉献过的默默无闻的人呢,那人家会有什么样的遗憾?过了几十年,杨利伟实现的是几代航天人共同的心愿。谁上谁不上都仅仅只是个时间差异而已,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事情,不是个人的问题。要是从中华民族的大局着想,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难解的航天情缘
“飞”了大半辈子的方将军已经将他的航天情结深深地刻进生命中。每天关注电视中有关军事、有关航空航天的节目仍是方将军最大的乐趣。当今中外最新的军事技术、军事理念方将军讲起来头头是道。他说,虽然不能再从事军事实践,但是可以分析中外军事技术的发展状况,这也是一门学问,研究起来也很有意思。
记者眼中的方国俊将军气宇轩昂,一点也不像古稀之年的老人,挺拔的身姿、俊朗的眉宇令他的容貌至少比实际年龄年轻10岁。据方将军老伴段耐菊介绍,离职之后的方将军一直坚持体育锻炼,每天清晨起床之后都要锻炼一个半小时,多年军旅生活养成的良好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至今还保留着。这么多年方将军的身体一直硬朗,几乎没有什么毛病。
方将军说,他之所以一直坚持锻炼,内心深处还在为他未圆的航天梦想时刻准备着。方将军觉得现在叫他上天,他也能飞:“在地面上好好复习,多练习几遍不一定比新飞行员操纵得差,最起码心理素质会比他们更好。”
4.航天梦强国梦主题征文 篇四
我穿着洁白的宇航服,一边向欢呼的人群挥手道别,一边缓缓地走向宇宙飞船,突然,舱门合上了,我的心里“咯噔”了下,紧接着,听到了一阵利落的口音:60秒倒计时!我大气不敢出,额头上冒出了汗星子。“30秒倒计时!”又过了一会儿,“十、九、八、七、六……点火!”飞船往上一颠簸,腾空跃起,宇宙飞船正向茫茫的太空驶去。过了一段时间,我的马尾辫在舱内飞舞起来了,身体也失重了,我感觉头有点晕眩,但内心却是无比激动,透过窗外,深邃的夜空好像一块无边的幕布,上面缀满了点点繁星,它们像一颗颗的蓝宝石镶嵌在此。而脚下的地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的“纱衣”(大气层),真是太美了!
我正沉浸在太空的美景中,“笃笃……”有人敲门,耳边有人在催促:“快起床上学了,等下要迟到了!”我揉着惺忪的眼睛定睛一看,不是嫦娥姑娘,是妈妈叫我上学呢。原来是在做梦啊,我回味着刚才那个甜美的梦,久久不能回归现实。
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人努力奋斗,祖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20xx年10月16日,我国“神舟5号”宇宙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实现了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20xx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直奔太空,“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终于成为现实。20xx年9月25日21时07分,我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乘坐神舟7号宇宙飞船成功进入太空,翟志刚胜利完成了空间出舱活动,成为我国第一个进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人类也第一次看到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太空中飘扬……随着我国航天事业越来越发达,从“东方红”卫星上天到“神舟”飞船遨游太空,空间技术通过空间应用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民用航天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我知道要飞向太空非常不容易。我虽然是女孩子,但也有飞翔蓝天的梦想。我的偶像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她是进驻中国空间站的首位女性,也是中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真的很了不起!要成为女宇航员,必须几十年如一日学习专业的知识,承受住枯燥的训练,还要有坚韧的品格和超出常人的坚持力,但为了当一名航天员,这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5.航天梦 篇五
2013-02-26 15:01:26来源:七一网作者:江南清莺【字体:大 中 小】“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评选结果19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揭晓,用生命托举歼—15的 “航空报国英模”罗阳光荣当选。“才见霓虹君已去,英雄谢幕海天间”,罗阳用毕生的时间追逐自己的“航天梦”,用实干托起了航空人的“中国梦”。
罗阳的一生是赤诚报国的一生。从1982年大学毕业分配至沈阳飞机设计所,到2012年11月25日,倒在“辽宁舰”上,罗阳同志用30年不懈奋斗,长期711(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1小时)的工作模式,和他的同事、战友、同行一起,共同实现了中国战机由二代机向四代机的巨大跨越,托起了几代航空人的“中国梦”,捍卫了中国蓝天碧海的安全。
罗阳的一生是忠诚奉献的一生。有人把罗阳比作新时期的活雷锋,没错他和雷锋同志一样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中。2012年1月,罗阳担任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航空制造大国对技术的封锁,逼着中国航空人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以走。在航母上,罗阳亲力亲为、履职尽责、不知疲倦、劳心劳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用强劲有力的双手托起了“中国制造”的战斗机。
罗阳的一生是踏实实干的一生。作为一个有15000名职工的国企“一把手”,他言行低调平实,鲜有豪言壮语;他不追求物质享受,家居和办公室极其简单,没有像样西装,甚至去世后找不到一张合适的个人照片做遗像。这样的低调务实和他所干出的轰轰烈烈的事业、堪称辉煌的成就对比,是那样的动人。
6.航天梦 篇六
一、建立富有活力的航天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航天教育始于50年代中期, 至今已形成由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学历教育体系。我国航天事业, 特别是载人航天工程靠自力更生起步, 在自主创新中发展。航天科技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航天教育的特殊性, 以培养我国航天高科技人才为重任的航天教育也必须依靠自身力量,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航天科技前沿, 以航天科技、产业发展背景为依托, 以科研合作项目为支撑, 构建富有活力的航天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为:强化基础知识教育并实施宽口径专业教育, 走产学研联合培养道路。
1. 强化基础知识教育并实施宽口径专业教育。
当代科学技术正朝着综合与分化的方向发展, 学科综合与分化出现了许多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航天科技人才培养必须适应这种发展趋势, 在知识结构上力求“既博又专”:打好坚实的数、理、力学基础;及时将科研新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 使学生掌握精、深、新的专业知识与技术;优化课程体系, 将基础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比例合理, 拓宽专业口径;贯彻因材施教, 通过多设选修课、根据研究课题需要在导师指导下学习课程, 实行弹性学制等形式, 给学生以自主研修的选择权;学校从本科三年级起, 吸收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使学生在综合性、前瞻性、战略性科研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以及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 走产学研联合培养道路。
学院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教育资源, 将“课堂”延伸到航天企业、科研院所、部队基地, 面向需求和航天科技发展, 调整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 突破制约教育教学改革的“瓶颈”, 开展“订单式”培养, 在严谨、艰苦的科研实战中, 培养适应航天科技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 学院不断提升产学研结合的层次, 扩大合作领域, 充实合作内涵, 以服务求支持, 在贡献中图发展。学院充分利用航天产业相对集中于西部地区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 与航天系统10多个单位签订“共建航天学科, 联合培养航天科技英才”全面合作协议, 建立健全合作管理体制和互利机制;学院聘请了30余位不同学科方向的航空航天领域资深专家为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既增强了学院师资力量, 又促进了产学研紧密结合, 为航天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打造具有实力的特色学科
学科特色与实力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代表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学科建设是围绕学科方向、学科队伍和学科基地, 通过硬件的投入和软件的积累, 提高学科水平, 增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综合实力的一项系统工程。航天科技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航天学科建设只能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
1. 秉承办学历史, 凝练学科特色。
由于各校办学历史、传统和学科设置等方面的差异, 学科建设的模式、途径和侧重点也有很大区别。每所高校的学科设置都有各自的特色, 并且经过多年建设经验的积淀构成了学科特色。学科方向则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科发展的融合与分化不断得到凝练、提升。西北工业大学的航天学科历史悠久, 是集原北洋大学、中央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航空界的精英组建而成, 1970年哈尔滨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并入, 扩大了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技术、导航制导与控制等学科的优势, 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作为学校航空、航天、航海“三航”特色学院之一, 学院在学科建设中, 注重秉承各校的优良传统, 紧密跟踪国内国际航天高新科技发展前沿, 不断凝练学科特色, 打造实力雄厚的特色学科。
2. 依托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 积极推进学科团队建设。
打造具有实力、充满活力的学科, 关键是建立学术水平高、敬业精神强、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团队。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神舟七号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 必须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 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 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 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这既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宝贵经验, 也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载人航天工程等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以及“211工程”、“985工程”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 为学院推进学科团队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学院发挥学科带头人对学科队伍的定向、管理和整合作用, 尊重学科带头人的意见, 确保学科建设的前沿性、可行性、时效性。学科团队把教学、科研紧密结合, 注重发挥出高水平科研成果、育高素质人才的双重作用, 发挥学科带头人传、帮、带的作用, 促进中青年教师健康发展, 凝聚创新团队;学院立足可持续发展, 促进学科发展和产学研有效结合;创新教师业绩评价机制, 引导教师注重人才培养和知识服务, 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转化为教材, 转化为航天产品。按照这一建设思路, 学院打造了12个产学研结合团队, 教师中16人次被聘为国家级学术组织的专家, 其中空天飞行器技术研究团队被评为国防科工委科技创新团队。
3. 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 加强学科基本条件建设。
学科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基础设施和平台。打造特色学科, 增强学科实力, 必须建设若干个占领航天科技前沿的教学科研基地。产学研合作为打造特色学科提供了坚实平台和有效途径, 学院凭借产学研结合、科研课题多等优势, 与航天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联合共建小卫星研发中心、空间对地观测实验室、空间机器人研究中心等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联合组建科研攻关大团队, 承担大型运输火箭、载人航天器等大项目, 实现资源共享, 不仅加快了学科建设的进程, 增添了学科特色, 提升了学科实力, 也为联合科研攻关、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近20年来, 学院先后建成了从事航天前沿技术研究的6个实验室和4个研究所。
4. 着力建设重点学科、名牌专业和精品课程, 提升学科实力。
项目是学科建设的突破口, 也是学科建设的得力抓手。学科实力不仅要看学科数量, 更要注重建设成效, 重点学科、名牌专业和精品课程既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也是学科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长期以来, 学院重视并切实抓紧重点学科、名牌专业、精品课程建设。通过20多年的全力共建, 学院在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技术、导航制导与控制等学科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 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学科实力显著增强, 先后建成国家重点学科3个和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1个, 3个本科专业均为陕西省名牌专业, 其中2个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建成6个硕士点、6个博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 新编和修订各类专业教材28部。
三、大力发扬载人航天精神, 在实践中造就航天科技英才
载人航天工程培养造就了一支能够站在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造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种精神是我国航天人特有的精神, 也是我国航天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培养高素质的航天拔尖人才, 必须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 在实践中造就航天科技英才。
1. 载人航天精神对培养航天拔尖人才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激励作用。
航天事业每一项举世瞩目的成就都是航天人长期艰苦奋斗的结晶, 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顶天立地的航天人, 必须用载人航天精神引导他们坚定“立志航天、献身国防”的志向, 培养向世界航天高峰不懈攀登的勇气。载人航天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航天领域的集中体现, 是我国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的精神动力, 是立志从业航天科技人才必备的品德。航天系统知名专家、航天英雄、劳动模范是载人航天精神的践行者。通过邀请他们用亲身体验诠释载人航天精神, 组织学生实地参加实践教学、开展社会实践、观看载人飞船发射实况等多种形式和渠道, 进一步培养学生航天情结, 增强国防意识, 磨练学生意志品质, 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2. 用载人航天精神引导学生夯实基本知识和技能, 为成就航天拔尖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学院适应航天科技飞速发展的现状及其对创新拔尖人才的需求, 把载人航天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末, 建立健全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的规章制度, 引导学生掌握“三类知识”:坚实的基础知识、系统先进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外语和计算机知识;培育“三种能力”:运用已学知识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在科研实践中创新知识的能力;增强“三种意识”:强烈的创新意识、无私的奉献意识、激烈的竞争意识。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力求少、精、新, 能力培养尽力做到多思、多练、多用;坚持教授上讲台,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介绍航天科技前沿理论体系和最新科研成果,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切实保证学生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3. 让学生在科研实战中领悟载人航天精神。
学生是载人航天精神的传承者, 要使他们更深刻领悟载人航天精神, 必须注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为他们成长与成才搭建多种实践平台。学院利用一切机会组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和科技竞赛活动, 培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 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对本科学生开放实验室, 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创新实验;本科毕业设计紧密结合科研项目, 使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就能掌握搜集资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接受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 使学生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破解科研项目难题的过程中, 更加深刻地领悟载人航天精神。
7.我的航天梦 篇七
别看我是个小学生,但我依然对宇宙有着浓厚的兴趣。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升空,第一次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杨利伟叔叔实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飞天梦想;2012年6月16日,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值得骄傲的时刻,我国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了,神州九号要和天宫一号交汇对接。这也向世界宣告,中国也能成立空间站,也在太空中安了一个家。神舟九号飞船的顺利升空,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看着电视上、网络中一张张浩瀚的宇宙图片,美丽的星空……从太空遥望地球,地球就像一个白里透蓝的玻璃球:蔚蓝色的海洋,褐色的陆地,绿色的森林和草原,银线般闪闪发亮的河流,朵朵的云飘浮在上空,勾勒出一幅幅清丽而柔和的画卷……于是长大后当一名航天员的梦想油然而生。
想着想着我似乎真成了一名宇航员,某天我也穿着宇航服,乘着“神州N号”驾驶着宇宙飞船到达了月球,月球上有大大小小犬牙般的环形山,好像沙漠一般。月球表面是星罗棋布的高山岸石和一望无际的平原。穿上科学家发明的一种特殊的衣服在太空中行走,就像在地球上行走一样自由自在。我把从地球上带来的种子育苗移植到月球上,栽种树木,养花种草……有一天,灰色的月球也穿上绿色的衣裳。
我的航天梦想,并不是一个幻想,有句名言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今天起,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实现我的梦想。我还要发明一艘更先进的宇宙飞船,研制出更先进的科技产品,去寻找另一个地球,探索宇宙中的无限奥秘。
留 言 条
从文章中我读到,你的愿望不是空穴来风,你的热爱不是人云亦云,我仿佛看到一颗航天新星冉冉升起啊!你的梦,也是中国梦!
8.我的航天梦 篇八
有一天,我做了这样一个梦:
众人的欢呼雀跃中,他们有的手中拿着鲜花不停地向天空中抛去,有的不停地大声呼喊,有的手中拿着彩旗不停地挥舞,而我带上了所有人的希望和梦想,踏上了去往太空探索奥秘的旅途。他们当中有人好奇地问我:“你为什么没穿太空服呢?”我便从容地回答他:“现在都已经是科技化的时代了,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太空服当然已经落后了,现在已经发明了新型的太空薄膜,只要简单地穿上,它就可以供给人氧气,让人生活在宇宙中就像在地球上一样方便,行动自如……”
当我踏上了太空船,细心的检查了各项设施的准备工作是否完成后,我边静静的等待着这历史性一刻的到来,只听“
五、四……一 发射!”我便带着所有的梦想、希望与祝福和太空飞船一起飞向了神秘的太空……
到了太空以后,四周漆黑一片,突然,远方出现了一架神秘的宇宙飞船。我正准备向地球上的人们发送讯号,警报就响起来了,“警报!警报!有不明飞行物!”我连忙开动联系系统,看看能否与对方联系上,就在我开启联系系统的瞬间,那宇宙飞船竟无情的向我发起了进攻。无奈,我只好硬着头皮开启了攻击系
统,突然,一颗炸弹向我所驾驶的宇宙飞船袭来,它闪耀着刺眼的光芒,我眼前一黑,便晕了过去……
醒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竟然躺在床上,哦…原来这是一个梦啊。还好这只是梦啊!不然我可就……虽然我不希望会被外星人攻击,但是,我十分希望我真的能够驾驶宇宙飞船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去领略自然所赋予的美好事物,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做出自己的一番贡献,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使我们国家更加强盛、更加辉煌,是国家在未来可以向世界展示出更加绚丽夺目的辉煌。
9.航天梦小学作文 篇九
人们看到鸟儿在天空中飞翔,我们人类也想在云雾缭绕之间,观赏世界各地壮美的山河,聪明的人们便发明了飞机,人类终于可以在天空中鸟瞰世界各地。但人类并不满足于现状,有了更加宏伟的计划,要去发现太空,了解太空,认识太空。于是设计师,科学家们齐心协力建造出了航天飞船。
别看我是个小学生,但我依然对宇宙有着浓厚的兴趣。浩瀚又神秘的宇宙都是我感兴趣的问题。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升空,第一次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杨利伟叔叔实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飞天梦想。20xx年6月16日,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值得骄傲的时刻,我国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了,神州九号要和天宫一号交汇对接。这也向世界宣告,中国也能成立空间站,也在太空中安了一个家。神舟九号飞船的顺利升空,也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看着电视上、网络中一张张浩瀚的宇宙的图片、美丽的星空,从太空遥望地球,地球就像一个百里偷懒的玻璃球。蔚蓝色的海洋,褐色的陆地,绿色的森林,草原,银线般闪闪发亮的河流,朵朵的云飘浮在上空,流出一幅幅清丽而柔和的画卷。长大后当一名航天员的梦想油然而生。想着想着我似乎真成了一名宇航员,某年某月某日,我也穿着宇航服,乘着“神州N号”驾驶着宇宙飞船看到了美丽的地球,上面有碧绿的海水覆盖了一片,连绵起伏的山岭、辽阔的草原……很快,我到达了月球,下了飞船后就没有了地球吸引力。月球上有大大小小犬牙般环形山,好像沙漠一般。月球表面是星罗棋布的高山岸石和一望无际的平原。穿上科学家发明的一种特殊的衣服在太空中行走,就像在地球上行走一样自由自在。我把从地球上带来的种子育苗移植到月球上,栽种树木,养花种草……有一天,灰色的月球也会穿上绿色的衣裳。
我的航天梦想,并不是一个幻想,有句名言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今天起,我下定决心,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将来才能实现我的梦想,我还要发明一架更先进的宇宙飞船。研制出更先进的科技产品,让人类可以到火星上去居住,将来才能实现我的梦想。去搜寻太空生物,去寻找另一个地球,探索宇宙中的奥密。
10.航天梦 篇十
6月11日17时38分,伴随地面指挥大厅中发出的点火命令,神舟十号成功点火发射。这是继神八、神九之后,神舟飞船搭载海尔航天冰箱第三次飞向太空,实现距地面30万米高空的天地交互,即地面控制太空中的航天冰箱。
海尔自2006年开始参与航天冰箱的研发,经过长时间的攻坚,攻克了航天冰箱技术性难题,历时5年,攻克五项核心技术,最终成功研制出航天冰箱。2011年11月,第一台海尔研制的航天冰箱搭载神舟八号成功飞天。2012年6月,神九搭载第二台海尔航天冰箱飞天。今年6月11日,神十发射,第三台海尔航天冰箱成功飞向太空,继续助飞中国航天梦。
据海尔航天冰箱研发团队成员介绍,海尔航天冰箱与家用冰箱相比,虽然更显特殊,但是创新科技的原型都来源于家用冰箱。特殊之处在于航天冰箱首先要考虑太空中失重环境下的物品存放难题,需要为其中珍贵的太空样本提供特殊的存放空间;其次是考虑到航天冰箱的远程控制技术,保证其在30万米高空的运行中,不会因为距离遥远丢失重要的数据。
在远程交互技术方面,海尔航天冰箱提供了智能化的太空解决方案,显示出海尔研发团队的创造性和冰箱的卓越性能。海尔航天冰箱的智能远程控制技术为神十飞天任务的顺利进行做出了保障,通过地面控制台对太空中的航天冰箱进行遥控,地面可以随时监控30万米高空中航天冰箱内部物品的储存情况,同时可根据需要开启冰箱,这一超远距离遥控技术成为了海尔第三台航天冰箱行业引领的重要特征。
由于此次神十在太空中将飞行15天。比神九增加两天,因而对航天冰箱的用电安全和样本储存等方面要求都更加严格。为进一步提高航天员在太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专家根据三位航天员的不同口味,专门制定了个性化食谱,新增了新鲜水果、小米粥、酸奶、粽子等多种太空食品,海尔航天冰箱需要负责保存食品,保障航天员的饮食健康。
据专家表示,航天中心对宇航员的食品保鲜非常关心,海尔航天冰箱则提供最佳的太空储存方案。海尔航天冰箱在材质、电控、自动化、密封技术、蓄冷技术五大核心技术上的突破,使海尔集团成为全球唯一具备航天冰箱研发能力的家电企业,这意味着海尔冰箱已经占据了世界冰箱行业技术创新的制高点。
据了解,海尔航天冰箱的智能控制技术不止是运用在航天冰箱研发当中,在日常家电应用中,此类技术也有所体现。这就是海尔“智慧家庭”的智能化模块。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对家中的海尔家电进行远程控制,带来新鲜的智能生活体验,必将成为用户建设美好生活的家电首选,彰显海尔作为家电行业领导者的第一竞争力。
11.航天探索与环境污染 篇十一
一、“火箭直飞上九天”背后隐藏的环境问题
航天发射时, 运载火箭拖着长长的火焰直飞九天的画面, 已为人们所熟悉。但就在人们欢欣鼓舞, 为人类一次又一次地探索太空而兴奋的时候, 又有多少人了解发射背后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呢?
曾经担任过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生态学顾问的俄罗斯科学家雅波勒科夫指出, 火箭发射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在20年或30年后将会成为一大灾难。这位生态学家称, 火箭发射对地球臭氧层的破坏负有一半责任。每次火箭发射会在400公里的高空形成一层氢和二氧化碳云雾, 可覆盖地球上空达10天之久, 对臭氧层造成严重破坏。从1957年至今, 人类发射了3 600个以上的航天器, 频繁的火箭发射远比氟里昂等产生的危害更大。同时, 以液态氢或高度提炼的煤油添加氧化剂为主要成分的火箭燃料, 燃烧后会产生酸性氢氯化合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通过降水进入江河和土壤中, 对植物和动物造成有害影响。
雅波勒科夫专门编著了一本《航天探索的环境危险》。书中称:每年都有数十个火箭级段及没有耗尽的推进剂落入哈萨克斯坦大草原和西伯利亚针叶林区, 而这些残骸有的带有剧毒燃料。生活在火箭试验场周围以及火箭经常飞越经过的阿尔泰山等地的人们, 所受到的健康危害与受到放射性污染类似。俄罗斯境内就有多达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发射场火箭燃料的污染, 一些地方出现了山鸟飞走、草木枯黄的生态污染。长期暴露于火箭燃料污染下的阿尔泰地区1/3区域内的人员死亡率较高、肿瘤发病率高, 如阿尔泰山旁的小村子普罗斯科耶, 肝脏疾病的发病率是其他地区的15倍。
无独有偶, 2005年在美国20多个州的饮用水、牛乳甚至母乳中发现了高氯酸盐, 而尤以航天飞机频繁起降的爱德华兹空军基地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州受到污染的程度最大。高氯酸盐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 自然存在于土壤中的比例很低, 然而在发射飞船、人造卫星和导弹所用火箭的燃料中大量存在。由于航天发射导致的高氯酸盐扩散不仅会污染环境, 还会对人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 尤为严重的是它会造成胎儿和儿童精神发育迟缓。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火箭发射事故对环境的污染后果更加严重。1986年1月28日,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凌空爆炸, 在人们惊愕痛惜7名宇航员遇难、人类探索宇宙遭受重大挫折的同时, 110吨重的碎片悄悄散落到了9 00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 对海洋造成了污染。1999年7月, 俄罗斯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的“质子-K”号运载火箭坠落, 碎片爆炸引发草原大火, 烧毁了1 000公顷草原, 66吨没来得及燃烧的有毒火箭燃料散落到田间、河流, 造成的污染及危害后果在今天仍有显现。
二、头顶上的“定时炸弹”——太空垃圾
所谓太空垃圾, 是指人类在空间开发活动中留在太空里的一些废弃物, 大到废弃的卫星和各种航天器的金属部件, 小到航天器解体产生的碎片。在发展航天事业的最初阶段, 宇航员会把生活垃圾随手丢出飞船;他们在太空行动时, 身上携带的钳子、扳子等工具也可能飘走;废弃的空间站、火箭爆炸后的碎片, 都可能成为今天航天器的“杀手”。
目前, 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 太空垃圾按一定的轨道围绕着地球飞行, 形成一条危险的垃圾带, 总数约4 000万个, 重约5 500吨。从几十米长、重达数百吨的被废弃的“和平”号空间站, 到以微米计量的火箭碎片, 都是太空垃圾的“成员”。据天文学家预计, 在未来50~100年内, 太空垃圾可能遍及空间的各个角落, 使太空轨道上无法再容纳新发射的卫星和太空舱。太空污染问题已不容忽视, 将威胁到人类的各种空间开发活动。
在由太空垃圾造成的事故中, 带有核动力装置的空间仪器受损可能酿成大祸。1978年, 前苏联带有核装置的“宇宙-954”卫星残骸就掉在了加拿大北部的土地上;1983年, 前苏联一颗核动力间谍卫星烧毁, 超过80磅的放射性铀被释放出来, 使高层大气中放射性最强的铀235含量增加了50%。如果对这些空间垃圾的行踪不加了解, 事故之后听之任之, 将对环境造成化学和放射性污染, 后果非常严重。虽然目前尚无发现此类现象, 但太空垃圾始终是高悬在地球上空的定时炸弹, 对其绝对不可掉以轻心。
三、技术之矛应对技术之盾
正如科技带来的其他灾难一样, 人类应对太空污染的手段和方法也只能回归技术本身。虽然技术之矛与技术之盾的对抗现在还没有最后的结果, 但人类开始正视科技本身带来的灾难, 就是一种进步。
面对曾经黑烟滚滚的火箭燃料, 目前很多国家都在开发新型、无毒的替代燃料。美国的海军实验室已研制出一种含酒精、过氧化氢的新型环保火箭燃料, 经充分燃烧后对环境的污染很小。俄罗斯的赫鲁尼切夫国家研究和生产航天中心, 正在研究给火箭安装一台计算机, 以保证火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掉入哈萨克斯坦大草原和西伯利亚针叶林区之前把剩余推进剂燃尽。中国已经成功掌握了火箭剩余燃料排放技术, 可以有效地避免火箭发射后产生空间碎片, 缓解对空间环境造成的污染。在“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发射过程中,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投入使用了推进剂废气净化处理系统, 将产生的废气输送到净化装置中与燃烧剂进行混合燃烧, 使有毒废气得到净化对大气环境不造成污染。
至于太空垃圾, 人类尚没有能力主动清除, 现有状况下“只有招架之功, 而无还手之力”。因为直径小于1厘米的碎片据估计有数千万乃至数亿, 人类航天器已经根本无法避免与其相撞, 只能通过加强自身的防护能力来应对。如提高航天器防御太空垃圾的能力, 使航天器遇到空间垃圾时能够自动避让;研究新材料、打造抗碰抗撞的航天器, 以及降低垃圾威胁防止爆炸等。
12.筑梦航天征文 篇十二
说到中国航天,想必你一定会深感自豪。自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日那一声巨响,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带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与成百上千的欢呼声消失在天际,从此,中国的航天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航天也在世界舞台上斩头露面。
就在这个寒假,妈妈带我去参观了丽水的一个航天博物馆,漫步在展厅里,小到四四方方的月球车,大到重达数百吨的航天飞船,无一不向人们展现着航天之魅力。中国航天无时无刻都在给予世界震撼与奇迹。天问一号成为了首辆成功登上火星的火星车,它的身上那鲜艳的五星红旗,承载着全世界对这颗红色星球的探索,紧接着,中国的首个太空空间站——天宫空间站发射成功,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也正在空间站谱写着中国航天的新历史。每每看到从远在千里的空间站传来的“太空授课”,心中是怎样的自豪啊!
回首过去,我们感到骄傲;展望未来的“世界航空”,不禁憧憬万分。在未来几十年里,“太空旅游”已不再是幻想。在美国、日本等国,已陆续有“太空旅游公司”的出现,地球之外的世界也将被普通人所看到。在未来,“太空蔬菜”也将成为一种潮流,将蔬菜运上太空,做进一步的种植。试想一下,在若干年后的未来,人类会在太空开创出怎样的世界?在某一颗星球上,太空旅馆迎接着旅游的人们,在房间中望着那窗外井井有条地运转着的地球。我正乘坐在太空飞船上,透过玻璃,只见那辽阔的银河就在身边。北斗七星、大熊座那些只在教科书上出现的星座都仿佛触手可及。我家住在蓝色星球上的蓝色小镇蓝色大街26号。这所小镇的房子都是由蓝色星球上的石材建成的,房顶上安装着高效能板,全屋的能源都来自它。瞧!餐桌上摆着几瓶太空葡萄酒,因物质变化,酒的颜色是晶蓝色的,酒精含量也几乎为零。机器人卡特正在厨房为我们准备晚餐,晚餐用的食材蔬菜可都是来自院子里种植的太空蔬菜,太空蔬菜虽然长相和地球上的普通蔬菜几乎一样,但营养价值却比普通蔬菜高了五六倍。追随着璀璨星光,晨梦中醒来,窗外那车水马龙的景象一如既往,人们搭乘着无人驾驶“引力悬浮汽车”来来往往,小镇的每个角落都是那样生机勃勃,充满欢声笑语。当然,在周末,我和家人们仍然会回到我们的地球村游玩,蓝色星球与地球间可乘坐太空高铁,来回大约二十分钟。地球与太空的互联互通永不间断……航天梦,中国梦,世界梦。航天科技的未来,让我们试目以待!
13.关于中国梦航天梦的主题作文 篇十三
今天,我戴着第一代25世纪的魔法手表去巨大的太空学校上课。
还有51分钟下课。怎样才能不浪费时间?我打电话给3D,把魔表介绍给住在天王星的朋友。
朋友出现在幻影中。“你好,小国!”“你叫我干什么?”“小国,让我给你介绍第一代神奇手表。魔法手表是在25世纪发明的。戴上魔法手表可以在海洋、天空、太空等一些地方行走、奔跑、玩耍。”
“你可以看报纸。天王星上的科学家发明了第二代魔法手表。”小国说。我问:“大超市有吗?”小国说:“是的!”话音刚落,我就赶紧挂了3D电话,打开宇宙商城找第二代魔表。“啊,我找到了!”我哭了出来。我赶紧买了,下午三点来取...
“亲爱的孩子们,我们已经开始上课了,请做好准备。”“轰!”老师关门吓了我一跳!
“啊!”我叫了一声。当我睁开眼睛,原来是一场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随着世纪的变迁,科学也会发生变化。
我的梦想
今天起的很早,本来打算坐22世纪最新的太空航母去太空玩。
离起飞还有一个小时。这段时间怎么过?机袋给我拿出一杯咖啡。我喝完咖啡后,机袋里拿出一部可视电话给我。我打通了可视电话,想和小美聊聊。
小美出现在电话屏幕上,我说:“你好!小梅,明天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吧!”小梅说:“好吧,明天什么时候?”我说“那明天下午4点到6点!顺便去四季吃饭。”小美说:“对!”我说:“听说地球上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了可以在一天内飞出太阳系的私人飞船。网上有卖吗?”小美说:“嗯,都是网上卖的。”我说:“哦,谢谢!再见!”小梅说:“明天见!”于是,我挂了电话,上了网,来到了世界上最大的网上销售中心。我挑了一艘白色私人飞船,下午五点的时候接的。
就在这里,突然传出一个声音。原来是队长的声音。他说:“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来到太空母舰,我们要起飞了!我们的目的地是环游宇宙!”飞船呜咽着飞向天空,但我的安全带没有系好,我从椅子上滑了下来。
14.加强航天企业全面薪酬建设 篇十四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以稳步提高, 大家在物质上获得极大满足的同时, 精神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近些年来, 企业管理者会发现企业的员工已经不满足于每个月按时发放的工资和不定期的奖金, 他们在金钱报酬以外还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精神和情感方面的回报。一个干净、舒适、和谐的工作环境, 一套贴心、完善、高品质的福利制度, 来自领导和同事们的适当的关怀、尊重、理解和支持, 以及更多的发展机会、更系统的职业发展通道, 都是员工在择业过程中关注的主要内容。企业管理者为了更好地吸引、留住、激励那些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优秀员工, 必须在市场竞争的大背景下, 建立一套科学、完善、先进的薪酬管理体系, 充分挖掘薪酬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运用现有的资源, 开发更多的非货币类薪酬福利项目, 加大对员工精神层面的支持与满足, 从而实现在有效控制人工成本的同时, 获得更大的投资回报。
正处于企业转型期的航天企业, 近些年来也在薪酬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 然而如何继续深化改革, 提升薪酬管理体制的效率和质量, 用先进的理念和工具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 是航天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课题, 也是航天企业在未来几年内改革和发展的重点。
建立全面薪酬体系, 实现货币薪酬与非货币薪酬、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当前收益与预期收益的完美结合与统一, 将是现代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 提升企业核心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一、航天企业薪酬管理现状及问题
由于航天企业通常属于事业性质的单位, 或者刚刚从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 企业内部的薪酬管理体制仍沿用了传统事业单位工资加奖金的激励模式, 福利制度也采用大锅饭的形式, 这些激励模式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已经不能满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需要, 随着20世纪初航天企业人才的大规模流失, 航天企业也在对现行的管理机制进行不断地反省和认识。航天企业的出路在哪里, 什么样的薪酬管理体制能够满足航天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是航天企业正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而全面薪酬的出现给了航天企业一个崭新的管理思路。
航天企业的工作具有高任务难度、高技术含量、高质量要求等特点, 这对航天员工的能力、素质和工作态度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无论是院士、研发人员, 还是生产一线机加、装配的工人, 都需要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 任何一个环节的细微失误, 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使几千万甚至上亿元造价的卫星毁于一旦。因此, 为了实现对航天企业员工的有效激励, 我们就不再能仅仅依靠工资、奖金等货币性的激励, 而是需要重视精神激励的作用。在企业中宣扬航天文化、航天精神, 使员工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金钱和物质上的奖励, 更重要的是收获一份心灵上的满足, 使他们能够把航天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 能够自觉为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追求、荣耀和梦想而努力拼搏。只有当所从事的工作能够真正与自己的爱好和理想结合起来, 使工作能够转化为成就人生理想的途径的时候, 枯燥、繁重的工作才能转化成为乐趣, 员工才能有不断前进的动力。因此, 在航天企业中推行全面薪酬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二、全面薪酬体系建立原则
根据马洛斯关于员工需求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层次理论, 一套行之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要照顾到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需求, 使员工能够在生理和心理上获得全方位的满足, 全面薪酬体系由此而形成。在企业中建设全面薪酬体系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 与企业发展现状相适应是基础
薪酬制度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柄“双刃剑”, 运用得当企业便能够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 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 获得企业和员工双赢的结果。运用不当则会导致人才的大量流失, 使企业的运转出现停滞, 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丧失市场竞争力。根据企业的特点, 建立一套适用于企业发展现状的全面薪酬体系, 通过对传统薪酬福利项目发放方式的改良和完善, 提升各类薪酬福利项目的激励效果, 强化非货币性收入的激励作用, 从而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方面, 提高企业人工成本的使用效能, 帮助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
在企业中建设全面薪酬体系应以企业的现状和发展的需要为依托, 并不是所有的薪酬设计理念都对企业适用, 切勿脱离实际、盲目求新。科学、合理、完善的薪酬体系, 是企业生存立命之本, 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得以快速、稳健、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
(二) 加强精神薪酬激励作用是核心
全面薪酬与传统薪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精神薪酬在整个薪酬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传统薪酬中, 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按月发放的工资和由工作业绩决定的绩效奖励, 它认为员工工作的目的是换取生活必需的货币和物品。而在全面薪酬概念中, 薪酬的概念不仅仅是指货币和物质上的奖励, 它还包括非货币性的福利, 以及来自外部群体的信任、鼓励、支持与尊重。它认为金钱和物质的奖励只能使人衣食无忧, 获得外在的满足, 而现代人更看重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发展, 以及精神和情感方面的满足与认可。
重视精神薪酬的激励作用, 使员工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获得幸福感、满足感和快乐感, 可以有效增强员工和企业间的凝聚力, 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催化出员工的奉献精神, 使员工利益和企业休戚与共, 从而在应对各种市场竞争和考验中获得共同发展。
(三) 与员工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是关键
企业薪酬福利发放的主体是企业员工, 所以企业在建立薪酬制度过程中应该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 让员工参与薪酬制度的设计过程, 了解他们的期望, 理解他们的诉求, 以期在薪酬制度推行过程中获得广大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薪酬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在建设全面薪酬体系的过程中, 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互动更为重要, 全面薪酬侧重于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完美结合, 强调充分发挥等量人工成本的效能, 通过灵活多样的激励方式, 提高员工对等价报酬的满意程度。在互动过程中, 一方面企业能够根据员工的实际需要, 对现有的薪酬福利激励制度进行适度的调整, 使薪酬制度更具有亲和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企业的努力和付出的成本也更容易获得员工的认可和了解, 从而加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向心力。
(四) 实现物质薪酬与精神薪酬的统一是最终目标
对于员工来说, 物质薪酬是基础、是保障。只有当员工在衣食无忧的状态下, 他们才能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 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精神薪酬是动力、是源泉。当人们的物质需求得以满足时, 人们往往开始期待精神层面的满足, 舒适的工作环境, 来自外部的关心、信任、理解、支持、赞赏与鼓励, 都能够有效地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使他们时刻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 勇于探索、开拓创新, 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以获得事业和能力方面更大的发展。
为了充分挖掘人工成本的内在潜力, 企业需要解决好物质薪酬和精神薪酬的关系, 通过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 完善的企业管理机制, 科学的岗位体系设置, 全面的薪酬奖励方式, 实现物质薪酬与精神薪酬的完美统一。
三、建立企业全面薪酬体系
(一) 建立系统、全面、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
薪酬是企业吸引并留出人才的主要方式, 也是激励员工达成工作目标的重要手段, 建立一套对外具有市场竞争力, 对内具有内部公平性的薪酬体系, 使员工的个人努力、绩效评价、奖励机制和个人目标的实现能够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框架下形成闭环的整体, 使员工能够清楚地获悉, “我的努力会为我带来怎样的收益, 我的付出最终会带来怎样的效果”, 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 为有效地实现工作目标改善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建设一套系统、全面的薪酬体系应以企业中的专业岗位体系为依据, 为各类岗位员工设置不同的薪酬奖励项目和绩效考核方式, 对于核心领导层激发他们的事业心, 对于中层管理层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对于普通员工激发他们的责任心, 以有效地实现对不同层级的员工的激励作用。建设一套具有长效激励机制的薪酬体系, 应综合考虑固定薪酬与可变薪酬, 短期奖励和长期激励对不同类型员工的激励效果。通过工资、奖金、福利、股票等各类薪酬福利项目的组合, 到达既能使员工安心本职工作, 又能激发员工工作的激情, 既能让员工看到努力工作所带来的眼前利益, 又能使员工对远期的收益充满期待。与此同时, 建立薪酬体系时应以企业的实际支付能力为准绳, 使薪酬福利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预期增长速度不会对企业运行成本造成过重负担, 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运用得当的薪酬考核激励机制是企业应对各种外部挑战的有力武器, 在全面薪酬体系下, 不同岗位员工能够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这个总体目标改革创新、努力工作, 在充分挖掘个人潜能的同时使团队效能最大化, 从而快速并有效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二) 建立完善、灵活、富有弹性的福利体系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企业薪酬福利制度的发展, 福利已经逐渐成为企业薪酬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企业人工成本的主要开支内容。随着福利成本的与日俱增, 企业管理者开始关注这些福利项目科学性、合理性, 以及能够为企业带来的效益, 他们往往会发现传统的、僵化的福利制度往往在成为企业负担的同时, 得不到员工的认可和支持, 员工总感觉得到的不是我想要的, 而企业在付出了巨大的福利成本后, 发现这部分投入并没有带来等效的产出。为解决这种供求内容的不对等的局面, 在企业中建立灵活的、有弹性的、可选择的福利制度, 搭建菜单式自助福利平台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福利制度发展的主流方向。
建立弹性福利制度的前提是符合国家法律规定, 社会保障制度和法定休假制度是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法定福利项目, 是对员工日常工作生活的重要保障手段。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依法建立和实施法定福利项目, 不仅是企业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
除了法定福利, 企业往往还会建立一些自主福利项目, 以彰显企业的特色和文化, 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提升企业内员工的满意度。然而, 员工的需求是包罗万象的, 企业提供的福利不可能满足员工的所有需要, 那么建立一种弹性的福利制度, 让员工在一个大的福利平台下, 自由、灵活、自助地选择自己需要的福利项目, 这样既可以基本满足员工的需要, 又能为企业节约成本, 同时也能体现出企业对员工的关爱, 从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与此同时, 福利项目应该做到与时俱进, 在企业支付能力范围内对原有的计划和资源进行不断地调整, 有效地迎合员工的实际需求, 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三) 开发丰富多样的薪酬激励模式
在全面薪酬体系中精神薪酬, 或者说无形薪酬, 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了有效地利用好这种激励方式, 企业需要不断拓展视野、发展创新, 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在精神薪酬方面的管理经验, 在继续优化、完善传统激励项目的基础上, 根据企业特点和支付能力多开发一些薪酬激励项目, 以达到更好的激励效果。
常用的激励模式分为货币薪酬和非货币薪酬。货币薪酬包括直接薪酬和间接薪酬两大类, 直接薪酬就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工资和奖金, 间接薪酬主要是指各类实物或非实物类的福利。这种类型的薪酬是当前企业激励员工的主要方式, 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类意识形态的进步, 货币薪酬对员工的激励作用逐渐减小。很多高薪企业的员工纷纷选择离开, 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工作没有前途、没有激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为企业留住人才, 很多企业开始寻找新的激励方式, 一方面通过增加长期收益回报项目, 增加员工离职的成本, 另一方面开发灵活多样的非货币薪酬模式, 满足员工在心理上需求和期待。非货币薪酬主要包括工作环境和工作特征两方面内容, 工作环境主要是员工工作环境的卫生条件、舒适程度、人际关系、工作氛围等, 工作特征主要是指员工通过努力工作而在工作中收获的支持、鼓励、赞赏、奖励, 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常见的非货币奖励类型包括:工作环境、社会认同、学习发展的机会、晋升的机会、表彰和奖励等。
采用非货币薪酬作为货币薪酬的有益补充, 一方面可以弥补货币薪酬在激励作用方面的不足, 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企业节省成本, 建立健康向上的企业形象, 同时非货币薪酬弹性、灵活、人性化的操作模式, 也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投资回报率。
(四) 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薪酬管理模式
薪酬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好的薪酬体系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助力, 然而要做好薪酬工作, 不仅仅是设计好的薪酬体系, 如果想让薪酬体系发挥更大的效能, 重点还在“管”和“用”上, 薪酬管理的方式和过程是薪酬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薪酬管理工作的要点是正确评价员工的工作业绩, 并根据员工对企业贡献的大小准确评估其价值, 同时根据企业的效益和盈利情况, 给予员工合理的报酬和奖励。在薪酬管理的过程中, 要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使员工认为他们的付出能够被正确评价并获得等量的回报, 他们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企业的尊重和认可。
在设计薪酬管理体系时要明确各类薪酬项目发放的依据, 并且在设计阶段就与员工就绩效考核的指标达成共识。一般来说, 在全面薪酬体系中工资、奖金等货币类的奖励项目是有明确的衡量指标的, 而福利项目往往要综合考量员工在一段时期内对企业的作用和价值, 非货币薪酬相对比较复杂, 它的发放方式反映了企业的人才战略和人力资源规划,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会有发展的侧重点, 非货币薪酬能够很好地帮助企业完成这种导向作用, 重点激励那些对企业发展有价值的员工, 鼓励员工按照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职业发展方向。
做好薪酬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各类薪酬项目的激励效应, 动态地调整企业薪酬管理思路, 使企业的薪酬管理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引导、推动、激励员工沿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使薪酬能够真正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四、在航天企业中推行全面薪酬体系
近些年来, 中国航天产业获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一颗颗航天产品的成功发射使航天人收获了无数的鲜花和掌声, 也使得航天企业得以快速的发展。随着航天企业的发展壮大, 原有的薪酬管理体系已逐渐不能有效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全面的薪酬管理体系, 使其既具有市场竞争力, 能够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又能有效的控制人工成本, 为国家节省资源, 是航天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课题, 也是航天企业能否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
针对航天企业的特点, 我们在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的同时, 不妨充分发挥这个行业的优势和特点, 那就是除物质收入之外精神方面的收获和满足。很多航天人在选择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 都是秉承着报效祖国的伟大理想, 他们希望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 能够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壮大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 在为航天人建立薪酬管理体系时, 应充分重视无形薪酬对航天人的激励作用, 为他们建立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 使他们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科研工作中来;为他们提供完善、灵活、弹性的福利保障制度, 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为他们创造更多学习发展的机会, 使他们能够在为国家奉献的同时, 获得个人事业方面的发展和提升;为他们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方式, 对员工的诉求予以充分的尊重, 从员工个人角度理解他们的愿望与需求。
在航天企业中推行全面薪酬体系, 建立基于专业岗位体系的岗位绩效工资考核制度, 优化基于员工实际需要和对企业贡献程度的自助性福利制度, 设置能够促进员工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教育培训体制, 创新更多货币或非货币性的薪酬激励机制, 加强对薪酬管理过程的监管力度, 促进薪酬管理工作能够随着航天企业的发展进程不断完善、创新, 从而为航天企业参与国际宇航市场竞争提供助力。
结束语
目前, 航天企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 严峻的国际宇航市场竞争, 激烈的国内人才市场竞争, 为航天企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全面的薪酬管理体系, 使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戚戚相关, 使他们能够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大框架下尽情施展才华, 在获得个人事业进步的同时, 帮助企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是所有航天企业面临的主要任务。为了在宇航产业竞争中保持并扩大优势, 中国航天企业需要进一步开拓思路, 在对原有管理制度进行深入思考的同时, 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 通过开发更多、更丰富的薪酬激励项目, 优化完善培训、奖励、晋升等非物质激励手段, 建立股权、红利等长效激励机制, 促进航天企业薪酬管理水平的逐步提升, 从而为实现中国宇航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和保障。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程度的提高, 薪酬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拓宽, 全面薪酬管理逐渐成为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的主流发展趋势,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引入全面薪酬概念, 采取多样化的手段, 全面发挥薪酬项目的激励作用, 深入挖掘人工成本的内在潜力, 创建积极而和谐的企业劳资关系。航天企业的薪酬管理也在改革和创新中得以长足的发展, 随着货币薪酬和非货币薪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在航天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中的完美融合, 航天企业的薪酬管理焕发出更大的生机与活力, 它必将成为航天企业得以持续发展和壮大的原动力, 成为中国宇航产业迈向辉煌的有力武器。
关键词:全面薪酬,货币薪酬,非货币薪酬,物质激励,航天企业
参考文献
[1]程延园.薪酬制度设计管理与案例评析[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2013:5.
[2]孙昕.加强航天企业人工成本调控与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28) .
[3]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6.
[4]肖胜方.劳动合同法及实施条例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再造[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8:11.
【航天梦】推荐阅读:
我的航天梦作文300字09-26
祖国发展我成长——我的航天梦 征文10-19
航天英雄杨利伟的故事:飞天梦08-09
习总书记关于“航天梦”的讲话内容汇总09-08
弘扬航天精神09-07
航空航天工程09-11
航天博物馆09-12
航天文化节11-09
美国航天发展史07-09
载人航天历史之最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