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ysqli_fetch_assoc()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mysqli_result, boolean given in /www/wwwroot/52xueshu.com/e/action/CCYip.php on line 71
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实践(18篇)

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实践

2024-09-27

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实践(18篇)

1.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实践 篇一

在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许多家长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忽略了体能的锻炼。不少孩子经常躲在家里独自玩耍,却很少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场地宽阔的户外进行游戏和锻炼。交往意识、合作精神往往欠缺。现在的孩子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需要健康的身体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做保障。目前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游戏活动,单调枯燥、陈旧单一,已难以适应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因而充分挖掘和利用民间体育游戏资源,创设良好的民间体育游戏环境,循序渐进开展活动,通过组织与指导,既可以充实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内容,还能增强幼儿体质,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广泛收集、整理民间体育游戏

我们组织家长们一起通过民间采风,网上查询等方式搜集了像踢毽子 跳绳 沙包 滚铁环打弹珠老鹰捉小鸡 丢手绢 吹泡泡 钻山洞等一系列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也拉近了老师与家长的关系,促进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推广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了教育的合力。

二、科学地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有效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1.开展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体能发展

科学地开展民间体育游戏,能够增强幼儿体能,开发幼儿智力,增进友谊,丰富幼儿生活,还能培养幼儿的机智、勇敢、坚韧、顽强的性格。例如:“拍球”就能训练幼儿全身运动,“贴人”训练幼儿奔跑能力以及躲闪的能力,扯皮条游戏训练幼儿钻跳能力,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精神等,这些民间体育游戏不仅保进了幼儿骨骼肌肉的发育,而且也锻炼了他们的运动技巧。

2.促进儿童团结、友爱、和谐、调合等社会性的发展

民间儿童游戏一般需要多名儿童共同合作才能进行,满足儿童合群的需要。儿童在游戏中通过材料等结成伙伴关系,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我们在不同年龄班开展民间游戏,大帮小、小学大,相互协调、模仿,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如在“过家家”游戏中,儿童分担不同的角色,充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同时在这种愉快的活动中,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

3.促进儿童的综合感知能力的发展

如“丢手绢”,在这个游戏中,為防止让被丢的儿童发现,丢手绢的儿童必须动作敏捷、不露声色,而其他儿童要一边拍手唱歌,还要一边及时发现“隐患”。这就更需要集中注意力,警觉,反应快。另外,有的儿童游戏还配有顺口溜、说唱等,如:“小皮球,小小来,麦子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这种《数字歌》,发展了儿童的语言、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各种能力。

三、加强民间体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充分发挥民间体育游戏的作用

1.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

游戏前要全面了解幼儿的情况,包括体质、动作、能力等,有针对性地选编游戏,然后熟悉游戏内容及教育作用,掌握游戏的玩法,明确游戏的规则等,考虑到游戏中要向孩子提出哪些能提升幼儿能力的问题,以及要预涉回应孩子哪些生成化的主题内容。如“风火轮”的游戏活动中,如何才边滚纸轮边绕过障碍物,孩子们纷纷想出自己喜欢的玩法,培养幼儿创造力、想象力。再如,走梅花桩中让幼儿在训练的过程中思考,如何不掉下“梅花桩”,并依次根据数字的顺序来行走。既实现了训练目标,又激发了幼儿的创新意识。

2.增添有趣情节,灵活掌握幼儿的活动量

在组织幼儿游戏时发现,像“老狼老狼几点了”等类似游戏能训练幼儿奔跑能力以及躲闪的能力。游戏的过程中为了不断增强孩子的兴趣,可以增添新的游戏情节,如给扮演“狼”角色的孩子佩戴不同的动物头饰,让小朋友自己自发的进行讨论争执,调动幼儿对游戏的参与性、竞争性、学习思考问题、解决疑问。当看见每一次扑上来的动物不一样时,孩子们又惊又喜,边跑边叫,玩的越加开心。玩一段时间后,排头与排尾幼儿的活动量相差较大,在下次游戏时老师注意及时调换位置,让幼儿的活动量及时得到调整。

3.严格遵守规则,增强幼儿的责任意识

遵守游戏规则,一方面可保证游戏的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教师应在幼儿游戏前,让幼儿明确游戏规则和要求。例如,孵小鸡游戏,充当鸡妈妈的孩子坐在小方凳上,可自由转动身体来保护凳子下面充当鸡蛋的沙包,但不能离开凳子。充当小老鼠的孩子要边绕圈边伸手取蛋,而鸡妈妈要迅速拍小老鼠的手臂。被拍到的老鼠要主动退出游戏。游戏可玩到鸡蛋取完为止。

4.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为培养幼儿探索精神,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活动过程中,应有目的地组织幼儿进行探索一物多玩的活动,让幼儿充分尝试各种不同的玩法,例如,利用废旧纸盒来进行的穿大鞋走游戏中,幼儿不断尝试,积极思考、探索纸盒的不同玩法,从而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有的幼儿左右脚踩在两个纸盒里,有的将纸盒顶起来,有的两两合作穿大鞋走、跑、走S型等这些都是孩子探索的结果,是幼儿自身经验的获得和总结,增强了游戏的兴趣。

民间儿童游戏对儿童来说是一种“快乐有趣的教育”。让民间体育游戏重新走进幼儿的生活,可以满足儿童对自由活动的向往,又能弥补现在独生子女缺乏游戏伙伴的不足。我们把孩子们从室内吸引到户外,吸引到大自然的怀抱中,让孩子感受环境优美、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自然条件,让孩子们的肌体尽情地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顽强地接受外界环境的变化,从而增强体质。

2.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实践 篇二

1. 锻炼身体, 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游戏是儿童世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启发他们的心智、情感等多方面要素的重要方法, 对于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感悟能力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在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教学中, 幼儿经过反复地训练和操作, 自身的身心平衡能力、动作敏捷程度、身体素质等多方面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从而来不断地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 必须要充分重视幼儿传统民间体育游戏教学, 实现幼儿的成长和进步。

2. 寓教于乐, 使幼儿收获良好的情趣体验

将传统民间体育游戏运用到幼儿园体育活动教学中去, 通过有趣的幼儿教学情境来提升他们的兴趣度, 强化他们的主观学习热情, 从而来不断地实现他们审美能力、感悟能力的提升, 使幼儿能够收获良好的情感体验。对于幼儿来说, 他们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 而且处于好动的年龄, 通过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来不断地促进他们主观学习欲望的提升, 这样可以从根本上保证他们收获良好的情感体验, 为他们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传统文化渗透, 塑造幼儿精神品质

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有助于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 来全面的塑造幼儿的精神品质, 强化他们的内心和精神视野, 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来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 有助于强化幼儿的感悟能力, 实现对于传统文化精神的敬畏和热爱, 进一步地塑造爱国主义情感, 实现自身综合软实力的增强。总而言之, 幼儿园体育与传统民间体育游戏本身有着极为紧密的关联, 必须要对之进行充分地重视。

二、幼儿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开展与实施

1. 创设体育游戏教学情境, 提升趣味性

创设体育游戏教学情境, 提升趣味性。要想让幼儿充分地融入体育游戏过程中去, 就要结合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他们的接受程度, 来为之营造合适的游戏教学场景, 全面的提升他们的兴趣和主观学习欲望。第一, 可以以故事性的场景来作为引入, 实现游戏本身与故事情节的有效结合, 这样能够不断地让他们融入到有趣的教学情境中, 从根本上来提升他们的好奇心和参与度。第二, 给予幼儿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学习, 让他们有足够的机会来寻找合作伙伴, 并设定好自身的角色, 能够自主化的进行互相学习, 以此来不断地实现幼儿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2. 塑造平等的师生关系, 凸显幼儿主体地位

塑造平等的师生关系, 凸显幼儿主体地位。以幼儿为核心来进行体育活动教学, 凸显他们的主体地位, 从而来强化教学效果。对于教师来说, 必须要与幼儿多谈话, 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个性特征, 结合这些要素来对他们进行教育, 实现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内容的开发和设计, 从而来全面的提升幼儿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在传统民间体育游戏教学实践中, 老师要善于对他们进行引导, 真正让幼儿发挥主动性实现对于游戏活动过程的把控, 这样可以在根本上保证体育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 不断地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3. 因材施教, 开展多种民间体育游戏教学

因材施教, 开展多种民间体育游戏教学。每一个幼儿的发育程度、情感体验、个性特征和接受程度等都表现出较大的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学会因材施教, 来不断地进行教学方式、体育游戏设定, 这样可以灵活并丰富教学形式, 从根本上来提升教学质量。除此之外, 还应该分别结合大班、中班、小班等来进行民间体育游戏形式和内容的选择, 这对于不断地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够学到真正的东西, 以此来全面的提升体育活动教学质量和效果。总之, 传统民间体育游戏作为重要的幼儿体育教学方式, 必须要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才能够不断地保证幼儿体育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从而来促进他们更好地进步和成长。

结语

积极促进幼儿传统民间体育游戏教学, 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情感教育和精神品质的塑造等多个方面都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具有很强的文化性、趣味性, 能够全面塑造幼儿的身心素质, 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和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 应该创设体育游戏教学情境、塑造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材施教, 开展多种民间体育游戏教学等, 以此来不断地提升幼儿传统民间体育游戏教学质量, 实现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梦玲.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岭南民间游戏资源的运用[J].教育导刊 (下半月) , 2012, 03:47-50.

[2]卢颖.浅谈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开展[J].新课程学习 (下) , 2012, 05:136-137.

[3]陶文莹.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探析[J].学苑教育, 2015, 21:88-89.

3.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实践 篇三

针对《指南》对儿童动作发展的目标要求,传统体育游戏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种类、灵活多样的形式、简单的材料和适合家长参与等特点,在达成幼儿动作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发挥其独特作用。

关键词:

传统体育游戏 幼儿 动作发展

传统体育游戏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它既彰显了我国几千年来的儿童体育教育特色,同时为本民族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动作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途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的动作发展部分提出了“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耐力”两个具体目标和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本目标下的典型表现,表达了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相应能力的合理期望。针对《指南》对儿童动作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教育建议,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教学和运用,可以在达成幼儿动作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发挥其独特作用。

一、通过开展传统体育游戏活动,达成幼儿动作发展的目标

在幼儿园传统体育游戏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的开展中过程中,游戏内容的科学性、适合性是开展游戏教学的前提。首先游戏的内容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游戏进行教学和活动;其次游戏的种类要多样,选择的游戏要能够满足幼儿全面性发展的目标,关注幼儿多种动作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内容选择为我们的传统体育游戏教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同时促进了我园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彰显了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身体健康中的独特教育价值。

二、传统体育游戏种类丰富多样,可以满足幼儿多项动作发展的需要

根据《指南》中对3-6岁幼儿动作的典型表现的描述,我们大致可以把幼儿的动作发展分为平衡、钻爬、跳、追逐躲闪、抛接、投掷和走跑等几个方面。传统体育游戏可以锻炼几乎全部动作,满足幼儿时期动作发展的需要,促进其全面发展。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跳房子”“跳绳”等游戏发展幼儿多种跳的能力,通过“长江大桥”“转山洞”“连环山洞”等游戏发展幼儿钻爬的动作,通过“瞎子摸瘸子”“踩高跷”等游戏发展幼儿平衡能力,通过“丢手绢”“贴烧饼”“老鹰捉小鸡”等游戏发展幼儿追逐躲闪的能力,通过“打口袋”“跳房子”等游戏发展幼儿投掷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写王字”“拍电报”等多种游戏发展幼儿走、跑、控制的能力。通过丰富多样的传统体育游戏活动,不但丰富了幼儿园游戏的内容,更为幼儿多项动作的锻炼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有效的帮助。

三、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段,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传统体育游戏

由于幼儿年龄尚小,有些经典而有趣的传统游戏对幼儿来说难度较大,不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段,选择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游戏,或者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改变游戏的难度要求,更好的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例如小班幼儿可以玩“丢手绢”“钻山洞”“老狼几点了”等规则简单、动作难度小、运动量较小的游戏,最好配有儿歌指导的游戏;中班的幼儿可以玩“冰糕化了”“写王字”“炒豆豆”等规则稍有些复杂,动作难度不大的游戏;大班幼儿可以玩一些规则相对复杂、运动量较大、有一定竞争的游戏,如“跳房子”“打口袋”“贴烧饼”等……

四、通过难度把握,传统体育游戏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动作发展的需要

传统体育游戏的游戏方法和要求本身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我们可以通过制定不同的游戏规则和采用不同的游戏方法,灵活地运用到各年龄段,使同一游戏能够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使用。例如游戏“老鹰捉小鸡”,在小班我们可以由两个老师分别做老鹰和鸡妈妈,小朋友做小鸡,这样老师可以充分掌控游戏的运动量,让幼儿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游戏。在中班,我们可以让小朋友来做鸡妈妈和小鸡,老师来做老鹰,这样老师基本能够控制幼儿运动的方向和游戏的激烈程度。到了大班,我们可以让幼儿自由组合,选出老鹰和鸡妈妈开始游戏,老师对游戏的控制可以是根据幼儿的能力规定每组的总人数。这样,在同一个游戏中,利用角色的分配,可以很好的控制游戏的难度,使其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游戏。再如游戏“钻山洞”,小班幼儿可以钻师幼共同搭建的单个的山洞,中班幼儿可以分男女互相钻许多自由搭建的山洞,大班幼儿可以钻连环山洞。这样通过不同的搭建形式和山洞的多少改变游戏的难度,使游戏适合不同的年龄段幼儿进行活动。

五、传统体育游戏材料简单、方法灵活,方便随时展开游戏活动

相比现代游戏对场地和游戏材料的较多要求,传统体育游戏以其简单的材料和灵活的形式更加适合随时展开和结束活动。在传统体育游戏活动中,一根绳子、一个沙包、一条皮筋就是全部的游戏材料,还有许多传统体育游戏不需要任何的材料就能够展开游戏活动,这些材料简单易携带,不用提前做太多的准备;传统体育游戏对场地的条件也没有太多的要求,可以根据现有的场地选择不同的游戏,规定不同的规则。这些都决定了传统体育游戏可以随时开始和结束,不用受到太多的限制,不需要太多的准备,孩子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开始游戏,给孩子的动作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六、传统体育游戏适合家园配合,共同提高幼儿的动作能力

4.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实践 篇四

【活动目标】

1、追逐目标和集体协调地躲闪。

2、激发幼儿对传统体育游戏的兴趣。【活动准备】

1、参加人数:6到10人;

2、场地布置:幼儿活动场地。【游戏过程】

参加者选一人做龙头,一人做捉龙尾者。其余人一个接一个地拉住衣摆接在龙头后面做龙身,最后一人就是龙尾。

游戏开始时,龙头与捉龙尾人对话

捉者 龙头

我要吃龙头, 龙头有角。

我要吃龙中, 中间有刺。

我要吃龙尾, 一拖拖你下水。

对话一完,捉龙尾者便两边移动跑,寻找捉住龙尾的机会。龙头千方百计地挡住捉龙尾者,龙身龙尾一串人很快地跟着龙头移动跑,以防被捉住。注意龙身不要脱节。如果做龙尾的被捉住了,要自动退下,另一名在最后的自然成为龙尾。【创新玩法】

创新玩法是龙头看到龙尾跑不动了,就原地蹲下,后面的龙身和龙尾一起蹲下。捉龙尾者看到龙尾蹲下了,就不能再捉了。【活动反思】

对于游戏的天生的喜爱,孩子们听说做“捉龙尾”的游戏都很高兴,只是开始,由于对儿歌不熟悉,玩法也不熟悉,有些无所适从。我想应该早让孩子们熟悉一下儿歌会更好一些。经过几次的实践游戏,孩子们对于儿歌以及游戏的玩法有了更进一步的熟悉。我想在教孩子们游戏内容的时候,我们不用什么说教,而要引导孩子们在游戏的实践中熟悉游戏的玩法及规则等,这样更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们。“捉龙尾”游戏是一个集体游戏,需要幼儿之间的密切合作。所以,本次游戏既锻炼了幼儿的反应能力,又培养了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幼儿很喜欢参与活动。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5.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实践设计的原则 篇五

1、娱乐性与认知性相结合的原则

游戏教学的目的首先在于借助游戏的娱乐性以改变儿童对某些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厌倦心理,消除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的疲劳;使他们积极地投身到教学活动中去。能带给游戏者愉悦的情绪是任何一种真正游戏的基本特征。有些游戏往往会伴随着忧虑和些许害怕,如当一个儿童打算去滑一个陡峭的滑梯时。他心理会有些恐惧,但儿童依然会一滑再滑,因为这种游戏具有娱乐性质,它能给儿童带来克服困难、赢得挑战所产生的满足感和愉悦感。因此即使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对儿童有一定的难度,只要使教学过程能巧妙地化为儿童自身一种真正的游戏过程,儿童的愉悦感就相伴而生。

保证游戏教学的娱乐性除了要遵循游戏活动本身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外,还应注意要使游戏新颖、奇特、出乎意料,这样的性质往往使游戏教学变得更有色彩,使游戏中掌握知识的过程变得引人入胜。但如果把教学生搬硬套地套上游戏的形式,或者所采用的教学游戏单调、刻板、陈旧,那么,游戏教学虽然表面上像在利用游戏的形式,但实际上儿童无一点愉悦感,这样的游戏教学不但不能帮助教学,反而成为组织教学的一种累赘。

但是,游戏教学的娱乐性并不是目的本身,因为游戏教学不只是让儿童玩得投入、玩得快乐而已,它的根本目的还在于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仅靠形式上的游戏不能使儿童获得规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能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转化为游戏内容,才能让学生获得游戏体验的同时也获得认知的发展。

总之,游戏教学的娱乐性与认知性相结合的实质,就是游戏教学在激起并满足儿童情感需要的同时,激起并满足儿童的认知需要,使以情感需要等为核心的一系列非智力因素,能加强和帮助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2、具体活动和反省抽象相结合的原则

具体活动和反省抽象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师在组织游戏教学时既要让儿童有具体实际的游戏活动,又要引导儿童对游戏过程和游戏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从而帮助儿童从具体的活动对象及活动过程本身中抽象出概念、定义、原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及规律。

具体实际的游戏活动除了指游戏在时间上的展开有始有终以外,它还有比其他活动更强的外显行为性。皮亚杰认为游戏是使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没有积极行动的游戏,永远是不好的游戏。行动(游戏行为)是游戏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吸引儿童大脑、五官、手脚、身躯等全身心投入活动之中的关键因素。游戏教学正是借助于游戏中丰富多样的外显行为来变静态的教学为动态教学的。

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教学时,应切实引导儿童深入到具体实际的游戏活动中去,敦促儿童履行游戏的动作和行为,即使游戏是对观念性的物体进行游戏性操作,教师也应引导和鼓励儿童在操作过程中不断地表达和交流。这样,才能变严肃的内部思维活动为活泼的内部思维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游戏活动。

但是,游戏教学不应仅仅停留于游戏活动的外显行为,游戏活动只是教学的一个手段或环节,完整的`游戏教学的组织要求教师能引导儿童对游戏过程和结果进行反省抽象。当教学内容转化为游戏内容时,教学内容中如一个概念、定义、原理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总是以具体的、分散的、感性的形式进入到游戏活动中去的,它们或附着于各种各样的游戏信号物上,或隐藏于解决游戏任务的游戏过程之中,当儿童深入到游戏活动中后,常常不知不觉地就感知了、记住了、知道了它们。但是,知识的掌握、科学方法和规律的学习,总是要求儿童最终以清晰、确定、统一的形式来贮存于大脑之中。

因此,在组织游戏教学时,教师必须引导儿童对自身的游戏行为、游戏信号物、游戏过程进行反省抽象,从而帮助儿童获得确定、清晰、统一的知识,并逐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3、自由选择和全面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自由选择和全面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师在组织游戏教学时既要使儿童有自由选择的情感,又要引导和组织全体儿童参与到规定的游戏之中,并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有自由选择的情感是游戏的心理学基础。因此,游戏教学在儿童的心目中,是把强制性和基本强制性的教学过程跟儿童在游戏中体验的自由选择那样的情感结合起来。游戏教学如果没有自由选择的情感,只有强迫和压抑,童就会对活动失去兴趣和主动性。

但是,并不是因为游戏是以自由选择的情感为基础,就可以允许儿童对指定的游戏教学自己来决定参加与否,或者仅仅为了迁就某些儿童而在教学游戏中不设置任何需儿童付出努力才能克服的困难或障碍。在游戏教学中,给儿童一定的自由是为了使儿童提高选择性和自觉性,从而促使他们全面参与的积极性,这不但不同遵守纪律冲突,相反儿童的自觉性会促使他们对理解的纪律和规则自觉地遵守。

因此,坚持自由选择和全面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关键是既要给儿童在活动中以一定的自由,又要有具体措施敦促儿童去全面参与所指示的活动,措施不应是强迫性的手段,而应是游戏本身的吸引力及适当的规则和要求。教师应创造条件,把指定给儿童必须做的游戏教学转化为儿童自主的活动。创造条件是指教师要善于使用各种方法,让儿童对游戏教学感兴趣,让他们极大部分人都能自主自愿地选择这个活动,从而成为游戏教学活动的主体。

4、主体互动原则

幼儿园的游戏教学是教师和幼儿的双边活动,两个主体是相互依存的共同体。互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互动是指一切物质存在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我们通常所说的互动是相对狭义的互动,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与具体情境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它既可以是人与人之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可以指在一定情境中人们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之间心理上和行为上的改变,从而表现为一个包含互动主体、互动情境、互动过程和互动结果等要素的、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系统。互动中的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简单的“主体一客体”关系,或“手段一目的”的关系,而是互为主体间的“人与人”的关系。对此,现代著名的教育哲学家马丁.贝布尔认为,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是主体间的“我-你”关系,而不是把双方看作是某种物品的“我一它”关系。师生间这种“我一你”的关系,是一种互相对话、包容和共享的互动关系。首先,师生间互动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师生双方特别是学生的学习、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师生互动的内容、形式多围绕这一目的及其相应的教育内容即知识、能力、社会行为和交往能力等的培养而展开。其次,师生互动发生的情境具有多样性,它不仅发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广泛发生在日常生活、交往与活动中。教师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的一言一行及其对人、事、物的态度言行对幼儿具有潜在、巨大的榜样、示范性影响。再次,由于教师角色的特殊性,教师在幼儿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其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来的对幼儿的情感、期望与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认识、社会行为、师生互动及其教育效果。幼儿常常以“老师是否喜欢我”、“老师认为我如何”作为判断自身行为、能力和师生关系的主要依据,而且其对老师对己情感态度、与己关系的知觉明显影响其学习态度、行为动机及其与教师的互动。正因如此,不少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十分注意自身与儿童的交往,注意自身言行,自觉利用与儿童的积极情感联系、期望影响儿童,在积极的师生互动中更好地教育、影响儿童,促进童的发展。

互动是一种交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互动中的双方总是基于对方的行为来作出自己的反应的。在游戏教学中,一方面,教师的行为对儿童有很大影响,儿童往往是依据教师的要求等来调整自己的行为的;另一方面,儿童的行为同样会对教师产生很大影响,构成师生影响的双向交互性。同时,师生间的这种双向、交互影响不是一时的、间断的,而是连续的、循环的,不但在互动当时对师生双方产生较大影响,还会对其以后的互动产生影响,从而表现为一个既交互又链状的循环过程。

师生互动不仅仅限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对游戏教学中的其他人及其互动产生影响。从横向来看,师生间的互动会影响其他儿童和教师与该儿童间的互动,影响教师与其他儿童、该儿童与其他儿童及其他教师的交往;从纵向来看,则会影响到以后师生双方本身的互动及该教师和该儿童与其他儿童、其他教师间的互动,乃至影响其他儿童和教师以后与该儿童和该教师的交往。与亲子互动不同,师生互动在更多的时候不是一对一的,而是一个教师与多个儿童之间的互动。

6.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实践 篇六

执笔:陈小红 林然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必须要 “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区域活动这一形式,为幼儿提供适宜的、丰富的操作材料,允许幼儿自主选择活动的材料、内容、主题和同伴,让幼儿按自己的发展速度、学习节奏来进行探索,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彰显幼儿的个性化学习,有益于培育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可以说,区域活动具备了自由、平等、愉悦、超功利、创造等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基本特征,符合幼教改革精神,因而区域活动已经成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之一。但随着《指南》学习与贯彻的深入,我们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游戏的自发、随意与教师预设的活动之间形成了矛盾,形成了当下在区域活动中所显现的一些问题。如:幼儿对教师预设了目标、内容和玩法的区域操作练习兴趣不高,或玩法与目标不一致,学习性很强的材料难以满足幼儿自主发展需求;区域活动还是更多的由教师主导,材料的选择、玩法的制定、结果的评价也都围绕着教师设定的框架,幼儿只是被动的完成操作,而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游戏行为的体现。我们在思考:什么样的区域活动才是真正具有游戏精神的?什么样的区域活动才是我们老师能够在预设和幼儿自发游戏之间有效驾驭的?什么样的区域活动才能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将尝试在我园区域活动课程的基础上,探索我们如何能最大化的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而相应的减少教师的预设与控制?如何实现自然状态下的幼儿自发游戏向教育背景中的教师预设的游戏的转化?怎样的区域活动才能发挥独特价值,成为孩子们真正喜欢的区域游戏呢?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借助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探索着更加符合《指南》精神的区域活动形式。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理论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以区域活动为载体,以游戏化的形式呈现教育内容,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体现区域活动中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有效策略,为幼儿园区域活动游戏化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模式。

2、培养目标: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提高幼儿自主性发展的水平,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幼儿主动探索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3、工作目标: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研究探索区域活动游戏化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找出两者优化整合的关键点。探索引发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游戏行为的方法、规律,造就一支教学业务精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二)、研究的内容:

1、区域活动游戏化环境的创设与更新

环境是潜在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在课题实践中将探索是将区域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呈现?还是以区域内容与形式为载体支持幼儿的自主游戏?情景化的区域环境是否更满足幼儿游戏活动的需要?

2、区域活动游戏化内容的设置与安排

尝试将区域活动内容以游戏的形态呈现来引发区域活动内容的多元性,其内容的设置与安排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将幼儿园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密切地融合在一起,起到互为补充的作用。

3、区域活动游戏化材料的投放与使用

协助幼儿共同收集多层次、多递进性的多元操作材料,尝试让幼儿自己决定材料的操作、玩法、推进。在投放材料时,注意低结构,聚焦点小,目标明确。

4、区域活动游戏化中的教师观察与指导

探索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关注孩子的兴趣点,支持孩子的游戏活动,关注孩子与材料之间的互动程度,从而准确地判断介入指导的时机,有效支持幼儿游戏化的学习。

三、预期创新点:

1、回归区域活动中幼儿的游戏精神,尝试以平等对话、适度开放、主动探究、愉悦体验为四个核心点对区域活动游戏化进行实践研究。

2、提供切实可行的游戏平台,构建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适时适度开放活动区,践行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

3、构建以教师自我反思为特点的区域活动游戏化的理论研究模式。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本专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

1、文献法:以新《纲要》、《指南》理论知识为指导,继续学习新课程改革精神。通过网络和图书资源,以课题关键词为切入点,广泛吸纳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幼儿园的实际进行梳理,形成对区域活动游戏化的整体认识,加深对理论资料的理解,最终使我园教师达到对区域活动游戏化方式的“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2、观察法: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实施的过程中,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对我园区域活动游戏化形式开展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获得事实材料,形成过程性案例,以取得对幼儿发展的了解和认识。

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本课题研究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在资料梳理、理论学习、案例分析等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研究,形成我们教师自身对区域活动游戏化的认识,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课题成员结合本班主题,挑选2-3个区域进行游戏化的尝试,并安排教师对这些实验区的设计思路、设置安排、材料投放、指导策略和评价策略等进行分享。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

(二)研究步骤

1、准备、学习阶段(2014年6月—2014年9月)

研究初期,课题组组织两个方面的培训学习:一是成立课题小组以及明确各课题组成员的分工职责,收集资料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撰写课题方案;二是组织研究骨干修改、论证研究方案,提高了研究人员的认识,讨论学习《指南》《纲要》和相关文献中对区域活动及游戏化的重要理论介定。

2、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7月)

(1)进行初步的研究探索,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域活动游戏化的研讨、案例分析、阶段研究小结。

(2)各年段展示区域活动,班级之间互相交流自己在区域活动游戏化设置中的经验,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3)开展“区域活动中幼儿游戏行为拓展”研讨活动,肯定合理并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活动区。

3、深入阶段(2015年9月—2017年1月)

(1)采用行动研究法,构建幼儿园区域活动游戏化的教育实验方案,寻求优化整合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2)在寻求有效开展区域活动的策略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观察记录和个案分析法进行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补充、完善。

(3)进行后测分析、总结研究成果、反思存在问题。

4、总结阶段(2017年2月—2017年7月)

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汇编研究论文和案例,展示成果,请专家对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鉴定,结题。

五、成果呈现形式:

预期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或案例

最终成果

论文集

幼儿园区域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研究 结题报告

六、条件保障:

为保证课题的有效实施,本课题采取“整体规划、分层推进、重点突破、阶段总结”的管理思路,实行分级管理体制。

整理成册 结题报告

2017.6 2017.6

整理成册

2017.6 区域游戏情景化活动方案

发表或获奖 每学年底 整理成册

2015.6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7.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实践 篇七

关键词:高等教育,体育,传统武术

1 传统武术的特点、技术风格分类

1.1 从运动形式上划分,可以分为功法、套路、搏斗运动。

功法运动是以单个动作为主进行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体能的运动。按其形式与功用又分为内壮功、外壮功、轻功、柔功四种。套路运动是指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组合及整套练习。按照练习时的人数多少,套路运动又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搏斗运动是2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较技的实战攻防格斗。现在开展的有散打、推手、短兵、长兵4种。

1.2 从系统论角度划分,可分为竞技和传统武术体系。

周伟良曾提出,从历史深处蜿蜒而来的中国武术发展至今,除了旨在祛病强体、老少皆宜的健身武术外,大致由作为标志性文化符号的竞技武术和主要依托民间习武群落的传统武术两大体系构成。

1.3 根据竞技体育项目将武术分为长拳、南拳、太极拳等以及同类拳的器械。

长拳具有动作舒展大方、快速有力、动迅静定、节奏鲜明的运动特点。长拳运动中的闪、展、腾、挪、起伏、转折等动作变化在躯体的紧密、协调配合下,达到上下和顺、首尾相随、完整一体。太极拳柔和缓慢,势势相连,绵绵不断。动作要求沉肩垂肘、舒指塌腕、含胸圆背、虚实分明、进退轻灵。

2 传统武术项目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优势

2.1 在武术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

通过武术教育能够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通过练习使身体各器官机能得到提高,增强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能使他们在不同的环境里养成克服困难、吃苦耐劳和勇于进取的精神,能使意志薄弱的学生变得坚强。通过武术锻炼还能使学生养成坚毅顽强、不畏艰险、不惧强暴、见义勇为和勇敢果断的道德意志品质,这些都是坚持终身锻炼不可缺少的意志品质。此外,武术教育为校内外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大批的骨干力量,有很多学生走到工作岗位后都能成为群众体育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2.2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正是为其步人社会做好心理上准备。武术中的各种竞赛,是在公平竞争的条件下进行的,教师通过比赛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进取,超越自我。

2.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创造,人类只能停止在一个水平。在武术教学过程中,要改进教学方法,多提问,多启发,鼓励学生多思考,灵活运用技术,让学生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4 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在武术教学中,由于个体存在的差异,主客观条件的影响等,往往有一些学生不能跟上教学的节奏,从而产生心理上的负担。作为教师,应及时细致地发现问题,运用事物发展的规律,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要善于发现差生的某些细微的长处,有意识地让其展示特长,树立信心,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

2.5 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人的基本身体素质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性等方面,在武术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2],全面地发展这些基本素质,而不能单纯地或过分注重发展一种素质。

2.6 改善了学生的健康状况和抗痛能力。

武术教学使学生掌握了锻炼身体的方法,即学会了武术的套路练习和散手搏击,长期演练能起到强身健体祛病作用。防身强身是武术运动的主要功能,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用来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不论是三国时期华佗创编的五禽戏,还是明清时代的“内家功法”都强调了武术的祛病延年、强身健体的功效。武术运动是内外结合的一项运动,以意导气,与呼吸相配合,可以提高中枢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增强了血液循环达到强身祛病功效。

3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开展传统武术教育的建议

(1)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抛弃不适应现代教育改革要求和学生发展特点的单一、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2)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科学有序地安排教学层次,符合教学与训练的循序渐进性原则,解决了统一教学下学生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3)有利于评价教学和训练的效果,使考核更加具体、清晰,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容易控制。(4)有利于激励和竞争机制的形成[3]。分层教学法使优秀学生进一步开拓了视野,加深了对武术运动内涵的理解,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成绩,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能通过以勤补拙的方式提高自身的基本能力,品尝到取得成绩的喜悦。

4 结论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开展传统武术项目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素质提高。在开展武术教育时,应实施分层教学。这样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了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分层教学有利于加强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4],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练习武术意识,增强民族思想和武德思想。

参考文献

[1]曾庆国,刘存生.武术课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现状之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4,(6):66-67.

[2]郑成为.多媒体技术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3):93-94.

[3]邱金昌.高校公体武术教学的安全审视[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262-263.

8.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实践 篇八

一、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奥尔夫提出了要培养幼儿的创新性的观点,他说“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就要以培养幼儿的创新为主。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还是习惯性地约束着幼儿的创新性,老师是教学的主体,而孩子只是在一味模仿,他们的思维已经被惰性占据了,这样的学习哪来是的创造性能力。奥尔夫音乐教育中的即兴性原则非常突出,要求学生能在音乐学习中即兴创造,不仅仅把即兴表演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而且还把它作为整个音乐的起点和基础。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并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幼儿老师把创新音乐的元素运用到游戏当中。比如,我们经常见面打招呼,这个就可以在节奏教学活动得以运用:“嘿 嘿 早上 好”我们可以加上一定的节奏, [ta ta titi ta ],老师与小朋友见面,老师先说,小朋友听到老师的节奏后就会模仿起来,无意中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当然,要形成良好的节奏并不是一时就可以形成的,而是要加强训练,比如个人平时的练习、分组练习等。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节奏的原理,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乐理的教育,把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分别出示在黑板上,让幼儿体会两种把“ta”“titi”不同的节奏。

二、在奥尔夫节奏游戏中让活动贴近实际生活则有趣

奥尔夫节奏游戏教学法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习活动变得有趣,目的就是把教学回归到生活本源,以更多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教育是为生活服务的,内容也是来自于生活,所以幼儿的教学内容也要与生活相结合。比如:在学习《咚咚锵》时,老师拿来了大鼓与小锣两种乐器,先让幼儿按自己的节奏敲击出声,让他们体会不同的节奏,看谁敲击的节奏最好听,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鼓励学生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敲击出不同的节奏,有的学生想到了弹手指,有的是敲桌子,也有的敲击文具盒子。奥尔夫的教育观是“育人”,所以在音乐教育中,我们主要地是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在幼儿园所使用的教学中,其内容是简易的,很容易被幼儿们所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内容转化为游戏,这样,音乐所包涵的形式就多了,既有音乐的形式也有其他知识的形式出现,这样有利于幼儿各种能力的提高,不仅有智力因素的开发,还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空间感、结构感、美感、敏感反应能力等等,这样的课堂是活跃的,幼儿的学习思维动了起来。幼儿在老师的引领之下,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接受着音乐知识,这种学习方式使本来抽象的音乐变得更为形象,降低了难度,学习注意力更加集中。

三、鼓励幼儿勇于尝试

在奥尔夫的课堂,他从来不吝啬表扬一个优秀的孩子,无论是学习态度认真还是积极上进,都是被表扬的对象。当然,他还会给孩子一个展示的机会,在这个环节,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勇于尝试,不怕出丑与失败。在这个环节中,虽然对于优秀的孩子与具有表现欲的孩子不是个难题,但是,对于性格内向的幼儿来说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了鼓励这些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幼儿,老师要与家长多交流,共同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多引导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生活知识,开阔视野。之所以幼儿非常喜欢奥尔夫的音乐游戏,是因为它总是带动孩子一道去尝试,去探索,不断向新的知识领域进发,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比如在学习“声音的长短”这一知识点时,我把美术引入到音乐当中来,实现了音乐与美术的结合,因为幼儿多喜欢画画。让幼儿边听音边画出自己听到音乐的长度,用“短---”“长———”表示音乐的长度与节奏,幼儿在学习时感觉到很新奇,学习非常认真,音乐的学习效果非常好。当幼儿有了一定的基础后,老师再鼓励用自己的创意去画出音的长短,比如有的幼儿画出了小鸡蛋,有的画出了大鸡蛋,还有的画出了一个矮杯子,也有的画出一个高杯子。在这样的游戏中幼儿音乐听辨能力提高了。

综合上所述,我们对奥尔夫节奏游戏教学法已经有了深刻的体会,特别在他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奥尔夫教育的理念就是以幼儿的发展为中心,主张在幼儿音乐教育时要着眼于幼儿的生活实际,从幼儿的生活中取材,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的生活,我们运用游戏教学法,是自然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幼儿的表现欲得到满足,情绪得到抒发,想象力得到发挥。可见,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一部分,而音乐的教学以游戏的方式呈现给幼儿,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桂云.玩转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小魔方[J].当代学前教育.2015(02)

[2]凌静.体验从艺术开始——浅谈奥尔夫音乐在我园的实施[J].好家长.2014(48)

9.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实践 篇九

通过在研究的过程中,小组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行为,发现课题研究中以及实践中的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实践、研究,不断反思、调整、解决问题。在实施、研讨、交流幼儿课间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课间游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适合本年龄段幼儿的游戏,经过小组研究总结出以下内容:

一、存在问题:

(一)在做课间游戏的时候,部分幼儿纪律最乱,让他按一定的规律做事,极少幼儿不乐于参与。

(二)在分组进行游戏活动时,由于教师和一部分幼儿参与活动,没有参与的幼儿就调皮捣蛋,教师制止,幼儿根本不理。在那里互相打闹,需要老师规范,分散老师的组织活动规划,教师顾头不顾尾,力不从心。

(三)活动中,部分幼儿对自己爱玩的感兴趣的游戏玩着不让他人,不愿参与的游戏老师再喊也不动,要么是木偶,要么是自己打滚玩,要么就和同伴嘻戏,活动显得松散。

二、改进措施:

10.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实践 篇十

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五月初五端五节,八月十五中秋节……,每个节日的由来,都有一个年代久远,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故事。每个传统节日都给人以热爱生活,讲礼仪,重情义,报效祖国和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许多有突出成就的外籍华人,华侨巨子们为什么放弃豪华舒适的现代化生活,丰厚的待遇,一心要回到生他养他的中华大地,喝上一口家乡水,吃上一口家乡饭,听上几段家乡戏,过过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用自己的学识为祖国尽心效力呢?究其根源,他们要寻的是一种民族,民俗的情结。而这个情结,是他们的父母,师长在他们极小的时候就已打好,深深埋在他们记忆和情感的最底层,而且在不断发芽,生长,任何外来的力量无法遏制得了的。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因此利用中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内函,为教育下一代服务,不失为教育者的明智之举。它对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认知,培养幼儿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身心和谐发展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一、有利于良好物质、精神环境的创设。

既为节日,则需要气氛,气氛是由环境的设置而产生的,什么节

日,什么气氛,就需什么的环境设置。如在进行春节的教育中,要有传统民俗食品,民俗饰物,就需我们师生利用废旧材料或原材料动手创作。无论是室内悬挂的鞭炮、灯笼、墙壁贴的对联,春晖,美工区摆的年糕、糖果、糖环、油角、炒米饼(广东过春节特色)过年食品都是一起制作的。这些既是节日活动过程的展示,又是活动的道具。师生共同动手创设了节日的环境,环境又反过来为活动过程服务。起到了烘托节日气氛,愉悦幼儿感官、情绪的作用。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环境不再是一种摆设,而是实实在在的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有利于爱国情感的渗透。

我们在进行“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教育时,虽然屈原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位诗人,离幼儿生活十分遥远,但我们通过现代化教育手段录像和投影,充分调动幼儿视觉感官参与活动,缩短故事发生年代,使幼儿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而且看了几次,都积极发表意见,“端午节我们应该给多些东西屈原吃”“我们长大了也要做一个热爱国家的好孩子,认真学习……。”又如“清明节”节日活动中,我们与幼儿一起动手做花圈带幼儿到革命英雄纪念碑瞻仰英雄烈士。幼儿认真听叔叔讲革命故事,心里深深感到革命军人的勇敢可敬之处,为了保护国家人民,不惜牺牲生命的伟大思想深深感染了幼儿幼小的心灵,从小立志当一个爱祖国,爱家乡的好孩子油然而生。

三、有利于动脑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节日活动中,由于环境,游戏的需要,常常与幼儿一起制作民俗食品,饰物等,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制作了。在“端午节”中,我们让幼儿参与包粽子,尝粽,缠艺术品小粽子。特别是缠艺术品小粽子,先要学会用长纸条折出十分整齐的三角形,然后折成立体的五个角,六个面的小粽子,最后用彩色的膨体纱线一根接一根地缠住在三个角,三条棱上,直到将整个小粽子缠满,用针将线头从底端穿到项端系好。这个过程对于刚刚5岁的幼儿来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

程,既要有双手小肌肉群的灵活协调的动作,又要十分注意地倾听,观看老师操作时的动作要领,仔细分辨,数认角面,棱等几何形体,三者缺一不可。由这个活动的设计符合幼儿认知特点,且具有很强的兴趣性、游戏性和知识性,使原来有一定难度的操作认知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看到出自幼儿一双双稚嫩小手的稚拙而不失精美的作品,对幼儿能力的培养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四、有利于体能和良好品质的培养。

11.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实践 篇十一

关键词:幼儿时期;游戏;思维

游戏是幼儿获得知识的源泉,孩子在游戏中能获得经验知识,促进认识、交往能力的发展。同时游戏更是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源泉。本文通过对幼儿教师游戏与教学相结合的实践分析,具体阐述了游戏对孩子的思维养成和心理成长的重要性。

一、思维游戏的重要性

游戏一直作为幼儿教学中比较重要的教学方式,而游戏也一直被孩子所喜爱。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如果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更能让孩子接受,并让孩子很快地融入游戏中,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受到影响。思维游戏带来的不仅有快乐,同时也有让孩子在游戏中激发自己的潜能,思维游戏更多的是让孩子学会去观察、去思考、去实施。同时游戏中的规则也会对孩子有一个约束的作用,让孩子在游戏中,根据规则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动作或者心态,当孩子面对困难或者其他的一些情况时要怎么办,这对考验孩子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思维游戏与教学相结合,让孩子能够在游戏中锻炼自己,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让孩子学会自己进行自主的思考和行动。游戏化教学不仅需要幼儿的配合,同时也需要教师在中间进行调节,当孩子间出现矛盾,教师要进行调节。思维游戏的应用,更多的是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让孩子不仅对事物有自己的分辨能力,还要有自己的思维模式,使孩子在不断的学习中越来越成熟。

二、思维游戏的特点

思维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教学模式的一种,思维游戏在幼儿教学中会考虑到孩子之间的智力差异和思想的多元化,因为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比较擅长的地方和相对薄弱的地方,孩子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教师在对孩子进行思维方面的锻炼时,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思维变通能力以及每个孩子的进步空间,注意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等。这样才能达到思维游戏教学的目的。

在游戏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综合考虑,要想到孩子提高的方面,比如对孩子对图形的认知,对事物的反应能力,对一些突发的情况等等都要考虑到,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对孩子来说是无压力、自由的,所以教师在游戏中要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设计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学到知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三、思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创新

教师在设计游戏时也要进行创新,使游戏更符合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同时也要学会利用现有的资源对思维游戏进行创新,使游戏能与孩子的思维进行有效的结合,课堂气氛的把握对游戏的进行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教师在组织游戏时也要注意将课堂气氛烘托得轻松活泼一些,有效的思维游戏创新对孩子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效的。

1.交互式游戏

幼儿刚开展游戏的时候,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对于一些事物的分类还不能够很好地反映,为了让孩子更快更好地分辨事物类别,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进行,教师在活动前准备一些关于不同性质的物品的卡片,例如水果类、蔬菜类、家电类、交通工具等等。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将这些卡片分给小朋友,当教师说“我现在想吃水果”,然后就要让拿着水果的小朋友站在一起,回答错的小朋友就要表演一个小节目,然后教师再让所有小朋友将自己的卡片和别的小朋友的进行交换,这样,在不断的游戏中,会让幼儿对不同种类的事物有一个更为清晰的分类和认知。从简单的小游戏中帮助孩子对事物进行分类总结,会让孩子对这些事物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记忆。

2.观察式游戏

随着孩子观察分辨能力的提高,不同的游戏对孩子能力的培养也是不一样的,教师要考虑到游戏之间的不同以及对孩子的影响。思维游戏的应用,更多的是为了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将游戏与思维训练联系起来,是为了让孩子对事物有正确的判断。教师可以将一些静态事物,放在生活中出现的场景中,以动态的形式让学生去观察,例如以动画片的形式,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准备一段一两分钟的动画视频,让孩子仔细认真地进行观察,结束后,问孩子里面出现了几个小动物,然后孩子就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然后教师再让孩子看一次视频,孩子就会知道答案,对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很有效的。

3.合作式游戏

孩子不仅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同时,也要让自己的思维反应得更快更准确才行,教师在活动中,也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让孩子的思维得到更好的锻炼。教师不仅要锻炼孩子的个人反应能力,同时也要考验孩子集体的合作能力,这对孩子的锻炼会更加全面。例如,教师可以将孩子两两分组,教师在前面喊口号,当教师说出“四只脚一只手”时,孩子就要按照教师规定的标准完成地上有四只脚和一只高举的小手,游戏过程中孩子就要快速地思考并进行设想和实践,这个游戏能够有效地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孩子们之间相互合作,也能够增进孩子之间的感情,如果发生一些矛盾,也会锻炼孩子学会处理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对提高幼儿的智商和情商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锻炼孩子的思维,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的能力得到提高,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会使教师的教学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也让孩子更容易接受,符合这个阶段孩子的特性。

参考文献:

[1]白雪梅.游戏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J].方法交流,2013(08).

[2]陆洁慧.浅议自主性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J].黑河学刊,2014(10).

12.浅析幼儿游戏在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篇十二

游戏作为想象与现实生活的独特结合,作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抽象和模拟,便理所当然地被引入到幼儿世界里,并由于它对幼儿潜在愿望的满足受到幼儿的欢迎。由此可见,游戏已成为幼儿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的重要活动形式。

一、让幼儿自主、自由的游戏,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在游戏中,幼儿也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教师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看待幼儿的游戏自主权,让幼儿自己确定想玩什么、怎样玩、和谁一起玩等。

平时,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要轻易打断幼儿的游戏,更不能包办代替或导演幼儿的游戏,这样会不同程度地剥夺幼儿游戏的自主权。在游戏中幼儿有权决定一切,如,游戏的玩具、材料的投放要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出发点,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才能使幼儿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因此教师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当然在游戏中,教师并非完全放任,而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依据平时对幼儿活动特点的观察和了解进行相应的指导。

二、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基本能力,观察力是智力的基础,观察力强的幼儿能获得丰富的素材,获得真实的感觉和认识,比如,老师在组织幼儿玩“抢椅子”的游戏时,可提醒幼儿观察:为什么总有一个小朋友没有抢到椅子呢?幼儿通过观察及点数椅子与人数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小朋友的人数总是比椅子多一个。这样使孩子逐渐养成做事动脑筋的习惯,有利于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从而使求知欲也更加强烈。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幼儿做游戏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从而把孩子培养成富有想象力,富有创造性的人。如,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常用“假装”“好比”“好像”等词来表示想象的事物,他们要把自己想象成所“假装”的人物,模仿所想象的角色来行动,并尽最大的努力装得更像,甚至还要把自己想象的东西补充进来,使之更完美,并根据游戏的需要,改变物品的用途。如,把地板当作“大海”,把椅子当作“汽车”等。针对具体情况,老师再给予适当的指导。只有在游戏中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遨游,才能有力地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四、利用游戏,促进幼儿身心的愉悦

幼儿是在游戏中快乐成长的,游戏能带给幼儿身心的愉悦。如,在表演游戏《拔萝卜》中,幼儿通过扮演老公公、小狗、小猫等角色,表演老公公种萝卜,一大群人物和动物拔萝卜的滑稽场面,幼儿看了笑声不断,觉得很好玩,很喜欢这种游戏,不管是扮演者还是小观众都在一种快乐的游戏氛围中体验游戏带给他们的身心愉悦。再如,体育游戏《猫捉老鼠》活动中,教师扮老猫,幼儿夹着一条小尾巴扮老鼠。在追逐的过程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跑跑跳跳,高高兴兴地玩,全班幼儿都能担任不同的角色,在不同角色扮演下,快乐体验游戏的乐趣,从中促进幼儿身心愉悦、健康的发展。

五、传统游戏有利于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们总归要走进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丰富的社会经验无疑对孩子们成功地融入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怎样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让孩子的社会经验丰富起来呢?我认为传统的游戏在丰富孩子们的社会经验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如,教学“老鹰捉小鸡”时,有一次游戏开始后,老鹰张开双臂朝鸡妈妈扑过来,后面的小鸡迅速在鸡妈妈身后躲藏,可这时的鸡妈妈却“吓跑”了,致使小鸡各个被擒。游戏后,幼儿们在一起评论:鸡妈妈不够勇敢,面对凶恶的老鹰被吓跑了;鸡妈妈不仗义,丢下小鸡跑了等。在孩子们讨论时我观看了“鸡妈妈”的扮演者,他很羞愧,喃喃道:其实,我看动画片时就很害怕凶恶的老鹰,妈妈也经常说:“你不乖就让老鹰把你捉走”,刚才那个“老鹰”实在很凶!哈哈,大家都笑了,原来是这样啊!类似这样的游戏还有很多,比如捉迷藏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可以学会机敏、灵活、应变和判断等能力。

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所接触的生活面、知识面越来越宽,好奇心越来越重,随之就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产生一系列的幻想,幻想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样?自己在那里做什么?等等,这就是游戏世界。因此,老师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特点组织和指导他们的游戏,以便更好地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使其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3.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实践 篇十三

在幼儿园开设古诗文吟诵,可以更好的让孩子们从小了解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安排课时根据中华传统经典古诗文开展一系列情景表演古诗文吟诵活动,组织古诗吟诵比赛。幼儿园还可根据幼儿的能力特点使每位幼儿都获得奖励,在学习背诵经典文章的同时,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受到良好的熏陶,并让孩子找到成功的自信。通过对千百年来传承的传统幼儿启蒙教育读物的学习,使孩子在思想上形成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礼仪观念,发扬我国爱国、奋进、尊老敬贤、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

其次结合一日常规方面加强幼儿礼仪教育,各班设立礼仪教育专栏,评选礼仪小标兵,并将礼仪教育渗透在活动中,将游戏、学习、入园、离园、户外活动、进餐、盥洗等编成幼儿朗朗上口的三字经,便于传唱与记忆。

此外,在传统文化教育上,可引进了主题教学模式,将幼儿学习京剧、民族乐器表演为教学试点,开展启蒙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民族传统戏曲、乐器演奏等传统文化精髓,把传统文化带入到幼儿中间,使幼儿初步萌发审美情趣,促进美育情感,为培养健康人格做学前准备、提高幼儿人文艺术修养。

如何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与礼仪教育的研究?

在幼儿园开设古诗文吟诵,可以更好的让孩子们从小了解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安排课时根据中华传统经典古诗文开展一系列情景表演古诗文吟诵活动,组织古诗吟诵比赛。幼儿园还可根据幼儿的能力特点使每位幼儿都获得奖励,在学习背诵经典文章的同时,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受到良好的熏陶,并让孩子找到成功的自信。通过对千百年来传承的传统幼儿启蒙教育读物的学习,使孩子在思想上形成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礼仪观念,发扬我国爱国、奋进、尊老敬贤、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

其次结合一日常规方面加强幼儿礼仪教育,各班设立礼仪教育专栏,评选礼仪小标兵,并将礼仪教育渗透在活动中,将游戏、学习、入园、离园、户外活动、进餐、盥洗等编成幼儿朗朗上口的三字经,便于传唱与记忆。

此外,在传统文化教育上,可引进了主题教学模式,将幼儿学习京剧、民族乐器表演为教学试点,开展启蒙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民族传统戏曲、乐器演奏等传统文化精髓,把传统文化带入到幼儿中间,使幼儿初步萌发审美情趣,促进美育情感,为培养健康人格做学前准备、提高幼儿人文艺术修养。

儿园教孩子学习传统文化,教孩子孝敬长辈,鞠躬是好事,每次接孩子看到孩子给我鞠躬我真是很高兴,可是

2010-9-18 07:36

提问者:匿名 | 浏览次数:511次

幼儿园教孩子学习传统文化,教孩子孝敬长辈,鞠躬是好事,每次接孩子看到孩子给我鞠躬我真是很高兴,可是回到家孩子就不鞠躬了,并且说:在幼儿园鞠躬是老师说的,不鞠躬就要受批评,有的小朋友还罚站,太可怕了,孩子从根本上就不理解鞠躬的真正意义,幼儿园的表面功夫做得做得真到位,孩子为了让老师开心,就天天鞠躬,在老师面前表现出一个好孩子,出了幼儿园的门就恢复原样了,和俺孩子一个小区的家长们反映也是如此,这是什么国学教育,门面功夫,孩子有一次回家对我说:爸爸,今天我们幼儿园来了很多阿姨,老师说谁不鞠躬,阿姨就把他带走了,见不到爸爸。妈妈了,我问孩子:你鞠躬了吗?孩子说:我鞠躬了,要不就见不到你和妈妈了?作为家长怎么办?不耽误孩子俺们转院了。这正教育对吗?

   幼儿礼仪教育方案

车瑞玲(老师)2011-01-17

二、活动目标

1、以幼儿礼仪教育为突破口,重在养成,促进内化,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全面提高幼儿的文明礼仪素养,为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育幼儿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做到“日常行为讲规范、人际交往讲礼仪,社会活动讲文明”;通过主题宣传和教育实践活动,使幼儿园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幼儿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小天使”,形成“人人有礼貌、个个懂礼节、处处讲礼仪”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特色,提高幼儿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活动内容

将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贯穿于幼儿园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1、学习礼仪:让幼儿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2、实践礼仪: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中来,通过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意识和礼仪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的发展。

3、展示礼仪:通过开展校园礼仪风采展示、文明礼仪行动“小天使”评选等活动,展现我园在幼儿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阶段性成果。

4、宣传礼仪:通过幼儿礼仪教材的编写、礼仪故事的征集、礼仪故事的讲述、礼仪儿歌的吟诵、文明礼仪倡议书的发放、开展礼仪教育主题宣传实践活动等,向家庭、社会进行礼仪知识的宣传,让幼儿在参与和体验中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者、文明礼仪行动的实践者、营造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社会的良好氛围。

14.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实践 篇十四

开题报告

由盱眙县官滩中心幼儿园申报的“民间游戏应用于幼儿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经盱眙县教育学会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盱眙县教育学会批准,被确立为2007盱眙县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现根据盱眙县教育学会的要求,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准备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予以审议指导。

本课题开题出席对象为盱眙县教科室各位领导专家和我们向化片各姐妹园的各位教科室主任,欢迎各位的光临指导。本次活动共分两个个议程:

第一个议程是课题主要负责人宋艳老师对主课题的介绍。

非常欢迎各位的光临指导,特别是对教科室专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跟大家作汇报。第一个方面:谈谈我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课题? 本课题开展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民间游戏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是民众创造的智慧。它集运动、幽默、智慧于一身,是我国传统优秀的民间文化。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纲要》中也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交流,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游戏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幼儿游戏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他们成长、学习和发展的一种有价值的活动。新《纲要》也对幼儿游戏提出了新的要求,游戏是 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发展幼儿的多种能力,寓教于乐。但广大幼儿教师由于时间、精力和水平的限制苦于编游戏难,而现有的游戏又大多内容单调不能适应现代幼儿发展的需要。而经济实惠、简便易行的民间游戏正是这一空白的填补者。丰富、更新游戏内容,节省幼儿园的支出与家长的经济负担,同时为教师选编游戏提供丰富的材料。

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不受时间、场地、人数、材料的限制,具有多样性、随意性、竞争性、科学性和较强的娱乐性,能增强幼儿的体力、开发智力、培养合作意识、丰富幼儿生活,还能培养幼儿的机智、勇敢、坚韧、顽强等优秀品质。

民间游戏这一民族奇葩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我们研究它就是要对民间游戏进行开发、改编挖掘它的教育娱乐潜能,让它继续为幼儿教育服务。我园地处江南太湖之滨,江南水乡的优秀传统人文环境,给予我们幼儿教育丰富的物质资源和人文资源。而民间游戏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值得从事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开发与利用。

二、概念界定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1.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喜闻乐见的活动,反映中华民族共有的、习尚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模式的游戏活动。

2.幼儿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改编的、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乐于被儿童所接受的、富有浓厚趣味性和娱乐性的儿童游戏活动。

3.课题的界定:《民间游戏

实践研究》,就是在对幼儿民间游戏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以游戏理论为指导,对幼儿 民间游戏进行搜集、整理分类、改编与创新,并对幼儿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等方面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皮亚杰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强调儿童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结构,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这些理论对我们研究幼儿民间游戏有很大启发。

2.陈鹤琴教育思想理论的启示:

教育家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以儿童为学习主体的思想及一个“活”字,一个“做”字,使儿童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幼儿民间游戏正是以幼儿为主体,在灵活多变的游戏中动手、动脑、动口,亲自实践,让其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与成长的快乐。

第二个方面介绍: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一、研究目标

1.搜集本地民间游戏,并进行分类改编和创新。2.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通过民间游戏的应用,促进幼儿在体能、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3.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游戏指导水平和教科研素质。

二、研究对象:

小、中、大班全体幼儿。

三、研究内容

1.民间游戏的收集、整理与改编

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本地区的民间游戏,整理出适合在幼儿园开展的幼儿民间游戏,通过比对各年龄段发展目标,将整理出的民间游戏写出具体实施的方案,对民间游戏中不适应或不合理的部分进行改编。了解民间游戏与幼儿民间游戏的特点及 幼儿园中民间活动的多样性和可行性。注重掌握幼儿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充分挖掘幼儿民间游戏的有利性。

2.民间游戏的创新

考虑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在现在幼儿教育上充分的体现,还需要不断变化的实践操作,不断深入探究创新使其发扬光大。

(1)游戏器材的创新

游戏器材的简陋既是民间游戏的一大优点,也是现在开展民间游戏的一大缺点,为吸引幼儿参与民间游戏,我们要从孩子们喜欢新奇的、色彩鲜艳的玩具这一特点出发,尽可能让有关的民间游戏器具富有新意。

同时一些好的民间游戏器材可以开发出各种不同的游戏,如树枝、螺蛳壳、贝壳等。我们可以运用陈鹤琴的“活”玩具思想来使其成为真正受幼儿欢迎的好玩具。

(2)游戏规则、玩法的创新

民间游戏大多使规则游戏,而幼儿玩规则游戏的年龄高峰期在7—11岁,而幼儿园的孩子在7岁一下,如何使其会玩民间游戏,爱玩民间游戏,我们就要从改变其游戏规则开始,从减低难度等角度去思考如动作从简到繁、从低难度到高难度,循序渐进的进行。

(3)游戏童谣的创新

本地区民间童谣具有其独特的韵律与韵味,反映着淮河水乡的乡土人情。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发展,乡土歌谣资源在慢慢地消失。本课题在发现其价值内涵丰富,对幼儿的各发面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发现有些童谣表现的主题低俗已不符合现代的幼儿。对于好玩的民间游戏,为了幼儿能更好的记忆,使游戏和童谣更好的结合,我们尝试着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童谣的创编。

3.民间游戏与幼儿课程的整合研究 民间游戏具有生活的气息,风格各异。它具有多样性,手指游戏、体育游戏、民间童谣、顺口溜等,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体现随意性,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及空隙间被孩子们所利用;它富有科学性,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此类游戏的开展,不仅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能力,更使孩子了解一些民族风俗习惯,弘扬了民族文化,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课程园本化是我们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目标,如何利用民间游戏资源,构建自己的园本课程是本课题的一个研究重点。

理性思考在运用和组织民间游戏时能结合本土地域及游戏本身特点,为幼儿选择更适合的民间游戏活动。初步建立一个适合小、中、大班开展的园本课程。充分挖掘民间游戏资源,提高资源的教育实效和时效,是园本课程的构建真正起到适应和促进本地区幼儿发展的最大作用,让幼儿、课程与本土资源真正互动起来。

四、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主动的学习者和探索者,教师在游戏中应充分发扬民主,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在游戏中要尊重幼儿的愿望,关注幼儿的表现,热闹感幼儿成为真正的主人。

2.实践性原则:幼儿在实践游戏中,强调在“玩”中学,可通过游戏这一方式独立地了解事物,间接体验事物,从而达到对某一问题有目的的吸引与了解。

3.愉悦性原则:幼儿民间游戏必须富有游戏感,能被幼儿接受、娱乐性强、生动、对幼儿某方面有促进作用。在游戏的设计与选择上,力求符合当今幼儿的时代特点,结合本土实际,让幼儿在游戏中玩有所乐,玩有所学,尽可能让幼儿在愉悦、活力、平和的氛围下享受游戏的喜悦。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在动态的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自然条件下进行本课题的实践研究。虽然在幼儿园教育中施加开展民间游戏活动的因素,但对幼儿教育的其它因素均不加以严格的控制,以研究幼儿开展民间游戏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

2.调查法

通过家长或其他熟悉被查幼儿的人,了解幼儿的身体素质发展水平、心理发展水平、智力发展水平,通过对教师的的调查了解教师的专业成长情况,也可以用问卷的方式,请家长或教师在问卷上作书面回答。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幼儿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其动作、表情、言行等,分析幼儿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在观察法的使用前进行观察记录的培训指导。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日记法、传记法或其他观察方法。

3.个案研究法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我们一般采用个人调查法,即对教育过程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和问题调查,即对某个教育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4.文献法

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体育方面的研究前人已做过很多研究,我们只有使用文献法,了解这些过去的研究,才能使我们现在的幼儿快乐体育的实践研究不走弯路、死路。第三个方面:《民间游戏应用于幼儿教育的实践研究》 步骤与措施: 步骤:

准备阶段(2007年8月——2007年12月)制订实施方案,组织制度、建立课题组,明确分工任务,进行本地民间游戏的收集与初步的整理。

实施阶段(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实践中,发动教师对自己开展的民间游戏活动进行总结,并开展交流活动,以民间游戏方案汇编的形式呈现初期民间游戏园本课程。总结阶段(2009年1月——2009年8月)对幼儿的各项发展指标进行多元评价,对收集和教师自编的民间游戏进行系统的分类和进程化编排。在实践中运用行动研究法,对各年龄段的儿童所喜欢的民间游戏进行系统而科学的整理。并将实践中积累的民间玩具制作整理出汇编成经验总集。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1)开展全面的调研工作。

(2)组织承担课题的教师学习教科研知识以及体育游戏的理论,使之具有一定的体育游戏理论水平,为指导实践作准备。

(3)开展定期的外出学习培训及园内的园本培训活动。(4)吸取众家之长,同时向家长宣传有关方面的知识。2.创设良好环境。

(1)提供适宜的民间游戏时间和空间。

(2)提供各种民间游戏材料,鼓励和支持幼儿进行多样化的探索。

(3)在园内的宣传栏中开设“民间游戏天地”,用于展示幼儿开展的各项民间游戏,激发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

(4)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通过参与民间游戏的自主活动,促使幼儿全面、富有个性的发展。

3.结合课程内容。将民间游戏渗透于幼儿园课程中,以各种形式和途径开展活动。4.变革指导方式。按照游戏的本质特点来组织指导幼儿的活动,以充分发挥民间游戏的发展功能。

5.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课题组长:刘荣 课题副组长:宋艳

课题负责人:大班、中班、小班的各班班主任。参考资料:

1、周 兢 《中国民间游戏》 江苏少年出版社

2、许政涛 《幼儿园游戏与玩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邱学青 《学前儿童游戏》 江苏教育出版社

4、毛美娟、华培 《走向方案教学》 百家出版社

5、王秀玲 《幼儿社会性发展整合课程研究与实践》 宁波出版社

官滩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2007年8月

15.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实践 篇十五

1.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

传统体育游戏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 很符合幼儿好动、好奇、好玩、好模仿的特点。在幼儿园大力开展传统体育游戏, 不仅能够让幼儿体会传统体育游戏的乐趣, 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基本能力的发展, 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 而且对幼儿的交往能力和意志力及良好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潜在功能。

2.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

传统游戏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可以反映出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 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 其娱乐性强, 开展不受时间、空间、地点、材料、人数等的限制, 易于继承和发展, 内容丰富易学, 寓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现在的孩子, 特别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 从小接触最多的动画片、电子游戏, 多让孩子玩传统游戏、玩具, 能使他们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

3.幼儿园持续发展的需要

针对目前幼儿园多现代化玩具, 少地方特色的自制器械、户外活动单一的现状, 我们调动教师积极开发与利用本地资源, 不断收集、筛选、改编、拓展、整合传统体育游戏, 初步形成了适宜本地区的传统体育游戏活动方案, 在不同年龄班开展了丰富传统的体育游戏, 使优秀的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大放异彩。这样把传统体育游戏作为幼儿园健康教育的补充, 大大丰富了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 使有限的区域教育资源在无限的教育需求中充分发挥作用, 促进了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二、 幼儿园开展传统体育游戏要凸显“四性”

1.适宜性

教师要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 选择适宜的传统体育游戏, 突出玩法的层次性和材料的丰富性, 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要。如, 小班幼儿模仿性强, 大肌肉动作正处在迅速发展时期, 喜欢形象鲜明、具体生动、假扮性强的体育游戏, 他们对活动的投入程度更依赖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材料的支持。如对于游戏“猫捉老鼠”, 可让幼儿在活动中戴上头饰扮演熟悉的猫和老鼠, 模仿猫捉老鼠的生活情景, 能提高幼儿大肌肉动作机能。

2.趣味性

传统体育游戏形式多样, 在组织开展过程中, 要从幼儿的需求出发, 积极为幼儿创设趣味性强的游戏情景, 激发幼儿积极探索和参与的兴趣和愿望。如, 对于游戏“猫捉老鼠”, 可用音乐、儿歌、头饰做辅助, 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当欢快的背景音乐响起, 教师富于感染力的导语引入, 幼儿手拉手面向圆圈做“老鼠洞”, 同时念儿歌“老鼠老鼠坏东西, 偷吃粮食偷吃米, 我们搭个老鼠笼, 咔嚓一声捉住你”, 个别幼儿则戴上头饰扮演猫和老鼠愉快地进行“老鼠出洞偷粮食、猫抓老鼠”的游戏, 这样的游戏情境能极大地调动幼儿情绪, 使幼儿完全地投入其中, 充分感受运动的快乐。

3.主体性

教师应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尊重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从游戏的选择、角色分配、材料准备、游戏情节的发展, 要给幼儿更多的自主空间, 最终实现幼儿在游戏中享受快乐, 在快乐中发展。如, 在游戏“闯关夺旗”活动前, 教师可和幼儿一起进行游戏材料的收集、准备, 教师讲解游戏的玩法, 让幼儿小组商议、自主选择合适的游戏替代物合作搭建“山洞”, 讨论如何摆放“壕沟”等。幼儿想出了用纸箱、呼啦圈、轮胎等搭建山洞的不同方法, 教师作为参与者给予幼儿及时的鼓励。这样给幼儿创设了自主、开放的空间, 发挥了幼儿的参与性、自主性, 让幼儿在活动中当游戏的“小主人”, 提高了幼儿的游戏欲望。

4.创新性

为了做好传统体育游戏的传承与发展, 让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大放光彩, 在开展传统体育游戏时,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所向和本地域特点, 需要对传统体育游戏进行适度的改编、创新。在游戏材料的变化、玩法及规则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新的尝试, 使其更具时代性, 保证幼儿参与游戏的持久性。如对于游戏“打沙包”, 在沙包的准备上, 我们除了准备传统的四方形的布沙包, 又自制了带有卡通图案或动物形状的布沙包及用水果白色塑料包装袋填充报纸做成糖果、菠萝样子的“沙包”。当造型新颖的“沙包”出现时, 幼儿感到很新奇, 争着去打“沙包”、“给小动物送礼物”, 受到了他们的青睐。

16.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实践 篇十六

关键词:自信心;体育活动;实践研究

一、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

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到最佳状态。而高水平的发挥在不断反复的基础上,巩固成为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将人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1.自信心影响任务过程中的受压大小

执行任务时,自信的幼儿与不自信幼儿所承受的压力大小不一样。在活动中通过测量幼儿心率增减可知:自信幼儿在具体的任务中經受压力较小,而不自信幼儿受到的压力则相对较大。由于压力过大可导致幼儿行动失败,使其更加不自信而放弃目标追求,呈现出抑郁情绪反应。反之,压力小则有利于身体能动性的发挥,使幼儿能够继续追求目标,并产生正面情感。

2.自信心影响意志行动的坚持性

自信的幼儿即使遇到了困难甚至遭遇失败,他们也会重新振作起来,迅速投入到活动中,而不自信的幼儿在遇到困难甚至很小一点儿困难时往往倾向于放弃。自信的幼儿坚信自己有潜在的能力对抗压力,因而对压力有较大的耐受性;而不自信的幼儿对压力很敏感,耐挫性差,他们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并且预测自己会失败。因此,在未达到目标时,有无自信心会对是否继续努力产生影响。

二、幼儿自信心的现状及分析

1.幼儿自信心的现状

(1)自信心整体水平低,常建立在虚无的自我感觉上。尤其是低龄的、性格内向孩子的自信心水平偏低,许多孩子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教育活动中自信心都明显不强。

(2)自信心的表现存在年龄差异。研究表明,3~9岁儿童自信心的总体发展显示出显著的年龄差异,但每个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不均衡,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3)自信心的发展存在性别差异。对于儿童自信心发展的性别差异,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一些研究者如布洛克(block,1937)等发现,从儿童早期到青春期,总体上男性的自信趋于增高,而女性的自信则趋于降低。

2.幼儿自信心不足的原因分析

(1)幼儿年龄小,自我认识不足。幼儿的自信心往往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关,也和自己对社会的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儿童自信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语言的运用等,其自我意识不断地发展。因此,儿童早期自信心的发展水平较低。

(2)成人不恰当的评价。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幼儿往往把成人的评价作为认识自己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幼儿心中最有威信的教师和父母的一言一行,往往是幼儿评价自己的标尺。当孩子犯错或没有达到成人的期望时,有些成人一味责怪孩子,久而久之,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感到质疑,长此以往,幼儿便真的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渐渐产生自卑感。还有一些成人在对孩子进行评价时过于夸大孩子的“闪光点”,没有结合幼儿的实际,使孩子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能力,容易导致自负心理。这些孩子在遇到挫折时更容易受到伤害,对自己产生不确定感,不利于自信的形成。

(3)教育影响不一致,家园缺少配合。幼儿自信心培养过程中,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携手合作也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幼儿园中对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家长与教师的配合度却不高。如:教师注意给幼儿创造锻炼、自我服务的机会,幼儿回家后父母却什么都包办代替,不敢放手。

三、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实践策略

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途径有很多,可通过学习、劳动、游戏等多种途径来培养。其中,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信心是一条重要途径。为了培养幼儿自信心,我们应做到:

1.榜样示范,自信感染

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教师往往是孩子的“天神”。通过榜样示范,幼儿可以更直观的明白何为“正确”。体育活动中,教师的自信可以带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敢于挑战与尝试。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表现出足够的自信。

2.正确评价,鼓励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孩子尝试做一件事没有成功,这并不表示这个孩子无能,只不过是他们还没有掌握技巧而已。少一些指责,多一些鼓励,这是教师的职责。在鼓励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会懂得接受挫折和失败,相信自己的能力并继续努力。

3.家园合作,达成共识

如果教师注意对幼儿进行鼓励、表扬,家长却时常随意贬斥、否定幼儿;或者教师注意给幼儿创造锻炼的机会,幼儿回家后家长却什么都不敢放手,不让锻炼,是不可能培养和建立起幼儿的自信心的。在家园共育工作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家长这个“第一位教师”的作用,及时向家长宣传幼儿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性及正确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总之,幼儿园和家庭只有密切配合,步调一致,才能培养出自信、自强的新一代。家长也可根据这些活动的基本原理在家里开展类似的活动。

17.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实践 篇十七

摘 要: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区之一,有着各式各样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毽子,跳绳,背篓绣球,高杆绣球,踩高跷等等的项目都是少数民族流传下来的集趣味性与健身性与一体的传统体育项目。长期以来,广西各个市区都会定期举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有些学校甚至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作为学校的一项重大赛事。传承与发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广大体育老师乃至全国人民的共同责任。通过本人的亲身经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觉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兼健身与娱乐性于一体,如果能够纳入学校体育教学会给学校体育注入新鲜的血液,下面自己将从广西地区的教学现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的优越性以及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教学的构思这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希望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提出一些有意义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行性

一、学校体育的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较为单

一、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目前学校体育教材的内容还是以田径等竞技体育项目为主,涉及到的费竞技性的项目较少,教学的内容相对单一,枯燥。在教学方法上,任然没有很大的改进,依然延续着以教师示范、学生机械模仿的传习式教学模式为主,教师更多的是注重考试项目的内容,学生也只为考试而练的现象较为普遍。

2.场地器材及设施缺乏

场地设施及器材室开展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广西很多高校尚存在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严重不足的现象,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及器材的状况更是令人担忧。

3.学校体育经费不足

体育经费是开展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基本保障。广西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财政比较困难的省份,学校体育经费主要是靠学校划拨,但是任然会存在许多学校为了学校的发展,把大部分的钱都偷到了基础建设中去,因此就导致了本来就非常有限的一点体育经费也被挪作它用,致使有的体育活动不能正常开展,有的学校甚至为此连正常的体育教学都无法进行,这种现象在农村的学校较为严重,从而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学校体育教学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优越性

1.具有广泛的学生基础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全区少数民族人口占了很大一部分。学生很多事少数民族或者是来自少数民族地方的,他们从小受到本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生活等的培养和影响,对很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或多或少的听过、看过、甚至参与过,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一定的基础,加之由于少数民族现今与汉族混居的缘故,大部分汉族学生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接触,因此在学校?_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认同感和青睐感,这些都使得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了广泛的学生基础。

2.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科开设项目较多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56个民族都拥有者本民族独有的宝贵资源和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作为学校应大量地开发和利用。其中有很多项目广泛流传、规则成熟、易于开展,如背篓绣球、高杆绣球、三人板鞋、毽子、陀螺、跳绳等等项目,它们规则简单,开展条件不高,有利于弥补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器材设施不足等缺陷。

3.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要想开展好一个体育项目,有锻炼和健身的功效是必须的,但是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娱乐性更是开展好一个体育项目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在的学生学习负担过于繁重,能够在体育课堂上接触到集健身、趣味与娱乐性于一身的体育项目,他们一定会很乐意去学习,练习。而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经历了成百上千年的历程,他们之所以能够存活下来,是因为它们有着丰富的内涵以及它们集健身和娱乐于一体等的特点。它们着重于人们身心的需要和对情感愿望满足,大多以娱乐、游戏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它们风格纯朴,妙趣横生,这些因素的存在,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顺利地在学校中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体育教学的构思

1.选择适当的教材内容

我们教材内容的选择一定要做到内容丰富而且恰到好处。既要注重当前的身体锻炼效果,又要将现实与未来结合起来,从而适应长远培养目标的需要。如:高跷竞速,三人板鞋竞速,陀螺,跳绳,踢毽子等项目流传广泛,规则完善。同时能够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对场地设施以及器材的要求不高,很多项目如毽子、跳绳等的器材完全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手工制作来完成。这些项目在学校易于开展,并且适合于不同层次学校的体育教学。

2.纳入教学计划并且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

如果想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进学校体育教学,那么首先我们要适合本校的特点的项目纳入我们的教学计划,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给自己所选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规定一定的学时,以确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如:广西民族学院的公共体育课中,第一学年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24学时,占学年总学时的33.3%,体育专业必修课开设少数民族体育项目132学时,占猪肝必修课总学时的10.7%。这样既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课时得到了保障,也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中央民族大学、湖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学校都已使部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进入了学校体育教学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其次,各学校应该根据纳入教学计划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其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或者有条件的可以指定相关的教材,先在小范围内实施,然后看看实施的效果,效果好的就可以进行全面的推广。

3.开展学生课外活动

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体育教学的构思

1.选择适当的教材内容

我们教材内容的选择一定要做到内容丰富而且恰到好处。既要注重当前的身体锻炼效果,又要将现实与未来结合起来,从而适应长远培养目标的需要。如:高跷竞速,三人板鞋竞速,陀螺,跳绳,踢毽子等项目流传广泛,规则完善。同时能够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对场地设施以及器材的要求不高,很多项目如毽子、跳绳等的器材完全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手工制作来完成。这些项目在学校易于开展,并且适合于不同层次学校的体育教学。

2.纳入教学计划并且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

如果想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进学校体育教学,那么首先我们要适合本校的特点的项目纳入我们的教学计划,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给自己所选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规定一定的学时,以确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如:广西民族学院的公共体育课中,第一学年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24学时,占学年总学时的33.3%,体育专业必修课开设少数民族体育项目132学时,占猪肝必修课总学时的10.7%。这样既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课时得到了保障,也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中央民族大学、湖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学校都已使部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进入了学校体育教学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其次,各学校应该根据纳入教学计划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其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或者有条件的可以指定相关的教材,先在小范围内实施,然后看看实施的效果,效果好的就可以进行全面的推广。

3.开展学生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的第二体育课堂,是体育课的延续,要想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学生的课外体育好动也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保障环节。首先,由于高跷竞速,三人板鞋竞速,踢毽子,跳绳,绣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广西民间开展的都较为普遍,有很多学生对其耳濡目染,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作为体育老师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的条件,在课堂上培养出一些项目的骨干学生,把他们组织起来,对其进行训练,让他们在课后更多的去辅助其他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和练习,从而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培养他们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

其次,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开展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其纳入到每年的运动会中来进行,以突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性。通过比赛,一方面可以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宣传流动,使更多的学生对其了解认识,并参与进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联系和比赛来发现和选拔人才,对选拔出来的学生加以训练使其有一定的技术水平,这样不仅仅可以参加区市级的比赛来提高本校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为更好滴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出相应的贡献。

4.发挥教师的主体优势

广西不仅在全国民族运动会上有着骄人的成绩,而且我们有自己的?^民族运动会、市民族运动会、各地区民族运动会的召开。早这些民族运动会期间,我们的很多教师都是以裁判、教练的身份参与其中,它们大部分人都对熟悉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该优势,把他们组织起来,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大纲等学校理论材料。同时,还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力争让每一位体育教师了解并能够有能力进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对于有经验和能力较强的教师们,可以组织他们对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挖掘、研发。这样不仅仅可以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顺利开展做保障,而且更为深远的意义是这样做可以使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四、结语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娱乐性、健身性于一体。它在运动增进健康的同时具有娱乐性,使其能吸引住学生继续进行身体锻炼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有的特质。将体育课程寓于娱乐之中,在娱乐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同时,能够扩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因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教学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学校是一种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和发展要依托学校进行,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并参与其中。因此,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途径,对培养学生的民族感情和民族团结的意识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8.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实践 篇十八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概念的界定

1、课间游戏。

是指:在教学活动之间或教学活动与集体游戏之间开展的游戏活动。

2、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

是指:通过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组织与实施,研究适合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材料及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

(二)课题研究背景

玩是幼儿的天性,也是他们生命中的重要部分。它自发地发生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幼儿不仅因为玩是有趣的,还可以通过玩来学习。玩是幼儿思考、想象、尝试、验证、创造、吸收的方式,是幼儿理解并适应周围世界的方式。玩——就是游戏。游戏与幼儿教育的这种特殊关系,是幼儿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一个显著标志。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和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均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建构以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为特征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体系,创造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宜的幼儿园生活。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观、教学观、儿童观、课程观的影响,儿童往往被看作是承受教育影响的被动的客体,是灌输知识的对象与容器。游戏更多地被教师用作是传递知识经验,巩固与强化知识技能的媒介或载体。例如,教师往往像上课那样来组织幼儿的角色游戏:确定“有教育意义”的游戏主题,制定与分配幼儿在游戏中承担的角色,想方设法地使游戏内容与情节向着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方向发展,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游戏正确与否、水平高低的标准,结果使游戏成为教师导演下的“一台戏”,成为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为变相的作业或上课。由此可知,游戏本身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并未受到重视,造成了理论上重视游戏、实践上轻视游戏或忽视游戏的矛盾现象。这种现象长期以来难以扭转。如何消除这一矛盾现象,已经成为当今学前教育领域一个普遍存在的世界性研究课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游戏伴着儿童发展,儿童在游戏中成长。课间游戏是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之一,由于课间游戏在活动内容、地点、对象的选择上完全由幼儿自由控制,自由安排,孩子们可充分展示自我,课间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开展各种游戏的环境,孩子们可以轻松的进行交流、交往,因此受到幼儿的喜欢。课间游戏也是教师了解孩子发展、增进师生感情、实施教育的良好契机。

但是事实上,当前幼儿园往往只把课间游戏看成是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容易被忽视。幼儿园课间游戏内容较少、形式单一,且缺乏较强的整合性、系统性。教师对课间游戏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特别是对于小班课间游戏,一些老师认为,让孩子们好好玩一下,自己轻松一下,或者做一些准备工作,只要注意安全,就可以了,于是就出现了“放羊式”的现象,而且课间游戏时间得不到保证,不是被侵占就是被挪用。针对本园小班课间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我计划开展“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探寻适合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及材料,并探索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关于游戏的研究,是随着儿童心理学的兴起而兴起的。早期有关的游戏研究为其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初,福禄贝尔、蒙台梭利、陈鹤琴等幼教专家关于儿童游戏、玩具的研究,就有其独到的见解,有的迄今对游戏的研究仍有积极的影响。如,早在20世纪20年代,陈鹤琴先生

就在《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中指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原因及游戏的发展变化。他参与拟定的《幼稚园课程标准中》把游戏规定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包括计数、感觉、节奏和舞蹈、模拟游戏以及各种良好的传统游戏等。这些都为以后我国的游戏研究提供了前瞻性的指导。

20世纪60年代,我国心理学界就提出了“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这一命题,又逐渐演变为“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不论是“主导活动”抑或是“基本活动”,都肯定了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乃至世界上,幼教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是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学科中心主义的教学观,“重上课,轻游戏”的倾向长期以来难以扭转。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保护儿童游戏的权利”频频成为20世纪90年代一些国际组织召开研讨会的主题。美国、俄国、以色列、瑞典等国家的一些幼儿教育工作者曾专门研讨这个问题,如克拉哥曼和斯米兰斯基(Klugman & Smilansky,1990)则认为,把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在实践中如此困难,是因为从研究结果到实践的链条上缺乏几个“中间环”。“把研究结果转化为实际应用要求一个在思考的实际过程”。

在我国,随着幼儿素质教育的推行和幼教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从观念上、政策法规上强调重视儿童游戏权利的保障,从理论上探讨游戏的功能和意义,并试图建立中国自己的儿童游戏理论。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和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均明确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明确规定了游戏在我国幼儿教育中的地位。

(四)选题意义

本课题是在以上研究背景和热点的基础上提出的,并注意吸收先进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在继续和发展的同时,本课题有自己创新的一面。

首先,将游戏引入到课程领域进行研究,在苏北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其次,本课题试图从教学实践入手,立足于国情、园情,将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相融合,将我国宝贵的民俗文化和现代教育因素相结合,融入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同时,大胆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就是“玩的教育”,指出幼儿只有在游戏中才能获得有益于他们未来成长的学习与生活的经验,只有通过游戏的途径才能使幼儿素质教育从观念向行为有效转化。这对当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作业化、成人化提出了挑战。

再次,对幼儿游戏的界定有新的看法。目前幼教领域有三种观点较突出:

1、认为自主的游戏就是幼儿自由尽情地玩,和组织上课比起来,老师要轻松得多。

2、“游戏和操作是幼儿的生命。”将游戏与操作看作是两个平行线。本课题则认为:幼儿的游戏应是开放与半开放相结合的,幼儿的学习也是一种游戏,游戏中幼儿与教师是双主体的关系,此时的教师要善于融入幼儿的游戏,善于观察幼儿的行为,善于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善于深入童心去反思等等,教师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比组织上课辛苦得多。本课题认为游戏是能使幼儿精神愉快的活动,一切能引发幼儿愉悦探究的,利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诸如实验、操作、交流、娱乐等自主活动的教育内容与行为都属于游戏化课程的范畴。

(五)研究价值

1.教师小班课间游戏意识不足的问题。2.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较少的问题。3.小班课间游戏的材料贫瘠的问题。4.小班课间游戏的指导策略较单一的问题。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一)理论假设:

我认为如果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思想,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以及《学前游戏论》研究结果来指导本课题的研究,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提高教师的游戏意识和开发能力,逐步建立起小班课间游戏材料库,并加强对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就可以明确适合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和材料以及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

同时,幼儿与教师都能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获得情感、态度、知识等多方面的发展,并对小班课间游戏的发展也有推动作用。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小班幼儿对课间游戏的兴趣,开发多种潜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2.丰富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3.探索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

(三)研究内容与重点:

1.丰富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2.提供适宜的小班课间游戏材料。

3.挖掘课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探索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

(四)研究的思路:

对当前幼儿园开展小班课间游戏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运用《纲要》精神及游戏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研究方案,丰富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提供适宜的小班课间游戏材料,挖掘课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探索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调整课间游戏的目标、内容、材料、指导策略,并邀请有关的专家、同行进行指导论证。

三、课题研究操作措施:

(一)落实课题研究工作,规范课题管理。

在园长的引领下,由我全面负责整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1.在自己的“博客”中,设立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研究体会、方案设计等专题内容。

2.每学期至少开展针对两名幼儿的“个案跟踪研究”。3.撰写课题研究计划与总结。

4.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有关课题研究的论文。5.围绕课题研究进行至少一次公开展示研究活动。

(二)开展理论学习,转变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始终引领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开展课题研究更要求我们不断更新与充实教育理论知识、科研知识。围绕本课题研究,我将加强游戏知识的学习。同时,在专业杂志中,了解有关幼儿课间游戏的最新研究动态,借鉴、研究有效的指导策略,使自己能采用更合适的教育行为来帮助小班幼儿开展课间游戏,促进小班幼儿的发展。同时,邀请青年教师培训班指导老师与同组学员观摩与指导,在与专家、同行“面对面”的交流中更好的感悟课题研究内涵,了解小班课间游戏的基本知识。

(三)遵循科学原则,加强实践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我将主要遵循多样性、兴趣性、发展性等多项原则,培养小班幼儿对课间游戏的兴趣,开发多种潜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创建一个能与幼儿、家长、同行积极互动的网络平台,形成一个丰富的小班幼儿课间游戏资源库,包括文本资料、照片资料、视频资料等。同时平台中也将开辟专栏将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困惑与大家分享、探讨。

四、课题研究对象:

大营镇幼儿园小班幼儿

五、课题研究过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

1.课题立项准备: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初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2.制定课题工作计划,确立研究的重点与难点。3.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教育科研能力。

(二)具体实施阶段

本课题历时一年(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主要活动是:

①设计研究方案; 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③组建研究团队 ④做好经费预算; ⑤向有关部门申请立项; ⑥召开开题会。

2.实施阶段(2017年4月至2017年8月),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进行文献研究,主要活动是: ①收集、学习相关文献; ②撰写文献综述。

第二步进行调查研究,主要活动是: ①设计调查方案;

②根据《调查方案》对进行调查; ③撰写调查报告。

第三步进行实践研究,主要活动是:

①设计小班幼儿进行课间游戏模式转变和升级的区域推动策略

②实验设计出的“模式”和策略;

③反思; ④提炼经验。

3.总结阶段(2019年9月2019年12月),主要活动是: ①整理分析研究过程资料; ② 进行再调查; ③撰写研究报告、著作; ④向有关部门申请鉴定; ⑤召开结题会。

(三)总结结题阶段

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六、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教科研管理网络,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课题研究制度,能够为我的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保证和帮助。我园配备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保证我能方便、快捷地搜集信息、了解最新教育动态。幼儿园订阅、购买了相关的书籍与刊物,为我查阅文献资料提供了物质保障。

七、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结题报告。

2.个案、随笔、研究论文等课题研究资料。3.小班课间游戏集。

上一篇:销售业务的会计核算下一篇:红色主题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