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法制教育

2024-09-15

加强法制教育(共14篇)

1.加强法制教育 篇一

加强法制教育共创平安校园

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的安全防范和学生的安全教育,推进“和谐、平安”校园建设进程,提高学校师生的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确保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及人身安全,近日,乡教委结合乡派出所“法治进校园巡回宣讲”活动,联合民警深入各校进行专题法制讲座。

3月10日下午,阳光明媚,和风习习,“法治进校园巡回宣讲”活动在双河九年一贯制学校拉开帷幕。宣讲活动由乡教委党支部书记马德生主持,乡派出所所长王斌强和指导员马正科主讲。

乡派出所所长王斌强向同学们介绍了青少年应如何做到守法、知法、懂法,如何利用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同学们听了讲座之后感到深受教育,懂得了今后应多加了解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违法犯罪现象,提高预防各种侵害的警惕性,树立自我防范意识,在遇到异常情况时,能够冷静、机智、勇敢地去应对。

派出所马正科指导员在讲座中,针对学生成长的特点,结合工作中的的例子和列举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例子为大家敲响了安全的警钟,生动地阐述了普及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放学之后不要在路(街)上逗留、打闹,不要在校园追逐打闹„„。”从校园安全出发,围绕如何预防传染病、如何在火灾中逃生、如何拨打求助电话、如何避免踩踏事件、如何远离赌博、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如何防震、防水、如何做一名好学生等多方面进行了法制安全知识教育,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言真意切,语重心长,不仅告诉了同学们怎样做事、如何做人、如何珍爱生命,而且诉学生们日常生活的中有哪些针对他们的陷阱,如何识别、自救、求助等,做到防微杜渐。马指导员的讲座内容内容新颖、讲授生动,师生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在宣讲活动中,双河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就学生之间打架斗殴、初中生吸烟、赌博、学生家长到校闹事、老师体罚学生等方面咨询,所长作了针对性地解答,消减了学校在这方面管理的困惑。

另外,乡教委向学生发放《致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面向学生家长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醒家长和学生往返学校时

不要无证驾驶机动车辆,要遵守交通法规,文明出行,从而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预防学生交通事故的联动机制。

乡教委党支部书记马德生在总结时说:“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让家长放心是我们每个老师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学校和老师要警钟长鸣,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增强学校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和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真正做到学校依法办事、教师依法执教、学生以法律己。强调:一是要乘这次宣讲东风,掀起一场“法制进校园,安全伴我行”大讨论活动;二是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努力使法制教育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各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板报、橱窗、手抄报等形式,营造浓郁的校园法制氛围,提升师生的法制意识,升华师生的法制知识。三是结合报宣讲内容,认真对照自己,查找不足,提高认识,自觉遵纪守法,认真工作,刻苦学习,做一名合对社会有用的人。

通过这次法制安全知识教育讲座,我教委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安全知识和防范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增长。今后我教委将继续从全校师生的安全出发,对法制安全教育工作常抓不懈,为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2.加强法制教育 篇二

1 整合法制教育资源, 拓宽法制教育渠道

1.1 建章立制, 确保学校各部门法制教育责任制度化

学校要把依法治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形成一个由校长负总责, 分管领导具体负责, 党、政、工、队、妇、后勤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教导处把法制教育列入教学计划, 做到每月四节法制课, 每生有一册法制课本, 每班有一名授课老师, 每季对学生进行一次法律知识考试, 形成制度, 长期坚持。在具体实施中, 以德育处为主, 少先队全力配合, 以班主任为轴心, 各个年级纵向沟通, 年级内横向联系, 同心协力抓好法制教育。同时学校聘请了当地政法部门干部为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 让他们参与制定和落实学校的法制教育、安全、保卫等工作, 给学校领导当好参谋。

1.2 精心组织, 确保课堂法制教育科学化

学校遵循教育规律,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结合学生实际和年龄特点制定教育方案, 确立学校法制教育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 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法制教育。学校开设法制教育课, 使用专门的《法制教育读本》作为教材, 人手一册, 每月四节, 由班主任兼任课程教师。任课教师按照《标准》要求, 结合学生实际, 认真钻研教材, 认真备课, 学校不定期组织检查, 使法制教育落到实处。在平时的教学中, 各科教师把法制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之中, 进入语文、思想品德、社会等课堂。学校还要求任课教师要自选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灌输不同层次的法律知识, 达到相应的目标层次, 使全校学生在学校都能接受全面系统的法制教育, 达到相应的法制教育目标。

1.3 广开渠道, 确保法制教育形式应多样化

学校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文化墙、黑板报等宣传阵地,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标语、板报、校刊专栏、校园广播、主题班队活动、举办法制教育讲座、组织学生参加法制教育大会、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法制文艺节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 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 以加强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先后请法制辅导员为全校师生作了《浅析南宾镇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成因及对策》, 《如何保障在校学生安全》、《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的探讨》《认清法轮功的罪恶本质, 自觉和法轮功作斗争》等讲座;发动学生制作手抄报, 宣传法律知识;设置红领巾学生广播站法制宣传栏目, 每年学校定期出法制宣传专题板报, 各班定期办法制宣传专题黑板报。学校板报、红领巾广播站设有法律小知识专栏, 每期宣传法律知识。要求学生观看石柱电视台开设的法制宣传栏目和中央电视台法制栏目, 并在班队活动上进行交流, 组织学生以谈感想、提建议、写信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自觉抵制不良意识的侵害。

学校结合《为小学生开设电影课》的实验研究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电视专题片、电影等。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法制教育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 避免了抽象的法律条文和观念灌输,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4 加强合作, 确保学校、社会、家庭法制教育三位一体网络化

学校、社会、家庭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负有重大责任。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 学校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而且随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这一主导作用将会日益增强。青少年走出家庭、学校和社会接触, 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对青少年的个性品质及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主要环境, 是人在最佳年龄塑造性格的最佳场所, 是人生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青少年的犯罪心理的产生有着基础性的作用。要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首先必须提高家长的法律素质。如果家长不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 甚至是法盲, 子女的法律意识就很难增强, 甚至产生负效应。为把学校、社会、家庭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为此我校成立了家长学校, 建立了家长委员会, 定期组织学员参加培训, 学习法律常识, 发放法律知识通俗读本, 开展家庭法律知识竞赛, 评比学法守法优秀家长、优秀家庭等, 引导家长学会科学育人, 提高家教水平,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法制教育环境奠定了基础。

我们不仅要求家长自己要学法守法, 而且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进行通俗的法制教育, 告诉他们“打人犯法, 杀人偿命”, “小来偷针, 大来偷金”, “一个鸡蛋吃不饱, 强盗名声背到老”等。学校进一步完善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制度, 提高家长参与学校法制建设的积极性, 让他们为学校法制建设献计献策, 共建安全文明校园。

常言说: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小学生如果生活在一个处处讲理讲法的环境, 他也会耳濡目染, 受到良好的熏陶。为了不让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影响到学生, 学校同社区居委联系, 在社区大力开展法制宣传, 使学校、家庭、社会法制教育三位一体, 逐渐形成网络, 共同教育青少年, 让他们健康成长。

2 坚持四个结合, 提高青少年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2.1 把法制教育和养成教育结合起来

教育学生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不要贪图享受, 互相攀比。报刊、电视、网络上的许多典型事例给了我们惨痛的教训:上学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纪律不好, 学习不好, 走向社会后不守纪, 甚至走向了犯罪的道路。对此学校要求各班以主题班会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比如针对小学生“过生日请客”、小学生不上课去玩游戏等现象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从资料上、网上查找因从小没养成良好的习惯长大走上犯罪道路的事例。学生通过讨论、查阅资料明白, 小学生过生日互相请客容易造成互相攀比, 一旦没钱就可能走上邪路。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长大才会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2 把法制教育和理想教育结合起来

美好的理想, 远大的理想是激励学生前进的巨大动力, 也是消除和抵制各种错误观念的有力武器。学生缺乏理想, 就容易产生悲观情绪, 对前途丧失信心, 久而久之, 造成精神空虚, 思想颓废, 走上邪路。普列汉诺夫说得好:“人越是努力为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而奋斗, 所表现的忘我精神越大, 他在懂得发展的阶梯上攀登得越高。”在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中, 我们要把青少年培养成四有新人, 培养成一心为公、艰苦奋斗的人, 就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学习雷锋精神的教育, 提高青少年共产主义觉悟, 这才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治本之道。我们通过革命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引导青少年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前途联系在一起, 把个人理想的实现同搞好社会主义建设, 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结合起来, 自觉地按照社会的需要, 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而探索、奋斗。

2.3 把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当前, 有相当一部分犯罪青少年不仅对法律无知, 而且道德修养极差。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就是要让青少年有一个正确的美与丑、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的道德评价, 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高尚道德风貌、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新一代, 在他们的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堤坝, 不给外界不良因素的侵入以可乘之机。学校通过集体朝会、班队活动、思想品德课、社会课、语文课、美术课等, 既给他们讲道理, 又让他们自己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感悟, 让其深深地扎根于他们的心灵之中。

2.4 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卫生、消防工作同学校法制建设结合起来

学校进一步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卫生、消防等工作, 积极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一方面在校园内加强了群防群治, 把学校师生员工组织起来, 建立了校园义务巡逻队和义务消防队等群防组织, 进一步加强了文明礼仪示范岗、卫生监督岗、纪检岗、安全岗等建设, 共同维护校园安全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将知法、守法意识渗透到校纪校规、文明礼仪教育之中;另一方面, 学校配合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 消除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

3.历史教育中加强环保教育 篇三

历史是一门全面探讨和认识人类社会发生发展过程的科学,实质就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因此人类历史的发展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特殊的环境教育发展史。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注重环保教育。历史教学亦应借鉴近年来关于人类发展史中,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的研究成果,帮助中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生态观,并对人类社会历史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认识。

一、凭借历史教材中丰富的环保教育内容,抓住历史中一些重大环境问题进行环境教育

历史遗留下了许多的环境问题。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均实行“以农为本”的经济政策。因此统治者大都十分重视与农业经济密切相关的水利建设。以黄河为例:在历史教学中,记述了各朝各代如何对黄河进行治理。历史上的黄河流域本是一个宜农宜牧的地区,然而由于我们的祖先不懂得生态平衡,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消耗的木材、粮食日益增加,就加速了开垦土地,砍伐森林,毁坏草原,年复一年,严重破坏了黄河流域的生态平衡。上溯到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的两千五百四十年里,黄河决溢一千五百九十多次,大改道二十六次,平均三年就有两次决口,一百年就有一次大改道。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大自然不断的索取上的。人类在制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不断破坏着自然。文化的发展,文明成就的取得都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这样,学生在了解了黄河灾害的情况和它的成因的同时,也明白了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二、了解历史上的环保政策,以古鉴今

我国早在上古时代就有了环境保护意识,据史书记载,早在大禹的时候就颁发了保护自然资源的禁令,具体内容包括:春天三个月不能到山中砍伐树木;夏天三个月不能到水中捕鱼,因为这样不利于树木和鱼类生长。对自然万物的采伐利用应该符合它们生长的规律。汉代的皇帝不断通过颁发诏令的形式,告谕百姓要保护环境,勉励百姓多多植树。汉代的这种转变大大影响了后世立法,唐、宋、明、清各朝有关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立法几乎都体现在对田地的开发管理和劝民植树方面。

三、联系国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环境大国,她的环境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且具有全球性的意义,将影响着世界。现在我国环境污染的严重情况比一般人认识的要严峻得多。中国环境问题对可持续发展提出严峻挑战。国民经济仍处于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阶段,资源浪费惊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森林面积大量减少,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水体污染使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大气污染、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各种污染造成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把这些问题结合课堂内容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存在于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使他们真正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学生环保习惯的培养

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校园内、课堂上,还要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开发教育资源。比如可以让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找资料,看水土流失除造成黄河的变化外,还引发了什么恶性后果?可以将查到的资料总结在环保小报上交流,增强环保意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他们从小就真正认识到环保对自然界、人类、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了解保护环境的意义,自觉树立环保意识,让他们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良好环保习惯。

4.学校加强法制教育宣传标语 篇四

1、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2、法律似剑又像伞,惩治邪恶保平安。

3、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

4、和谐与文明同在,法治与发展共存。

5、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6、百行德为首,万事法为先。

7、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

8、学法以正,普法以诚,明法以精,尚法以恒。

9、公民遵纪守法,社会政通人和。

10、法是人生启航灯,让你平安到彼岸。

11、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12、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13、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14、学法懂法,心明眼亮;不学不懂,迷失方向。

15、学法知法懂法事事讲法;守法用法护法人人普法。

16、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17、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切实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18、普法教育你我他,法治建设靠大家。

19、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制观念,弘扬法治精神。

20、祖国在我心中,法律伴我成长。

21、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22、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让青少年远离犯罪。

23、播下法治的种子,收获和谐的果实。

24、与法同行,成长有保障。

25、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6、以人为本营造和谐,以法为准彰显公正。

27、普及法律知识,构建和谐社会。

28、法以民为本,民以法为天。

29、贯彻宪法精神,建设法治重庆。

30、法是人民保护神,法是新城总舵手。

31、学法让人生更美好,守法使社会更和谐。

32、法律是把双刃剑,惩恶扬善保发展。

33、法为家书一生读,和作良田万代耕。

34、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35、开展‘六五’普法,建设法制校园。

36、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7、法是立国之源,律乃安邦之道。

38、法律条文要弄懂,遵纪守法最光荣。

39、读书明理,普法医愚,守法律己,和谐添彩。

40、知法守法你我他,幸福平安千万家。

41、依法治国,执政为民。

42、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用法守法的社会氛围。

43、做人以和为贵,做事以法为本。

44、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青少年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45、法兴国运国兴法,廉树党风党树廉。

46、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47、法律不是你的敌人,除非你漠视他。

48、法律知识进万家,幸福生活你我他。

49、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

50、依法治国,执政为民。

51、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52、遵守法纪,从我做起。

53、法在律,情在人,和谐在你我。

54、法是护身法宝,信乃立身根本。

55、违法,法如一把利剑;守法,法似一盏明灯。

56、法律意识心中有,幸福生活保长久。

57、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要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58、珍爱生命,远离。

59、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

60、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61、手拉手践行法治,心连心共建和谐。

62、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63、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64、法是我的庇护神,我是法的宣传人。

65、学法护法者智,违法乱法者愚。

66、国是篱笆法是桩,拆了桩子篱散光。

67、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68、我为法律做宣传,法律为我保平安。

69、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学校家庭责无旁贷。

70、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71、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履行法定义务。

72、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全面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73、法律和人生相伴,平安与和谐同在。

74、守法,法有情有义;违法,法铁面无私。

75、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76、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

77、法治建设人人爱,人人参与更精彩。

78、法兴国运国兴法,和谐世道世谐和。

79、法是公民保护神,律是歹徒头上剑。

80、学习宣传宪法,推进全市法治化进程。

81、法是一把双刃剑,守安违伤一瞬间。

82、宣传安全法规,普及安全知识。

83、诚信是生活的通行证,法治是社会的安全网。

84、法为宝书用心读,德作良田尽力耕。

85、金贵银贵平安最贵,千好万好守法最好。

86、法长治,国长安,城长和,民长乐。

87、法似警钟警双耳,律如明镜明众心。

88、学习宪法,宣传宪法,遵守宪法。

89、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

90、诚是做人之道,法乃治国之本。

91、智者以法护身,愚人以身试法。

92、知法守法用法,和平和美和谐。

93、贯彻宪法精神,建设法治重庆。

94、多一点法律知识,少一点人生迷失。

95、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守法律举步维艰。

96、加强宪法宣传,推进依法治区进程。

97、维护法律尊严,打击违法犯罪。

98、弘扬法制精神,构建和谐校园。

99、关爱我们的亲人,从自我守法做起。

100、学法以明道,用法以立身。

5.加强法制教育 培养跨世纪人才 篇五

如皋市教育局

2000年5月29日

我们如皋市是一个有着140多万人口,近20万在校青少年学生的县级大市。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上级有关部门下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建立健全校内外结合的法制教育体系,大力开展适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法制教育活动,有效地促进了依法治校工作的落实,全市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大为减少,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如皋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被市政府评为综合治理先进红旗单位,如师附小、磨头小学、林梓初中等10所学校被市政府命名为红旗学校,市教育局以及如皋中学、白蒲中学、如城一中等78所学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回顾几年来的工作,在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是关键。为使青少年普法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我们着重抓了三个“到位”。

一是强化学习,抓认识到位。针对有些同志认为法制教育与学校正常的教育活动相比,并不是硬性任务,甚至认为可有可无等的情况,我们组织各级教育行政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法制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的有关指示,学习党的十五大依法治国方略,引导大家深刻认识到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是实现依法治市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市委分管领导亲自主持召开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教育局联席会议,研究制定青少年法制教育实施方案。市司法局和教育局党组联合发文,对强化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共识。

二是健全组织,抓责任到位。为了使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到位,我们成立了“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和“市青少年法制教育讲师团”。由市领导亲自挂帅,市政法委、司法局、团市委领导分别任讲师团正、副团长,政法各部门中层以上负责人任讲师;政法各部门及其所属庭、所负责人还担任所在地学校校外法制教育辅导员;各学校建立了以校长室为龙头,政教处、教导处为主体,班主任、政治教师为骨干,以团队组织为依托学法、普法工作队伍;市教育局、乡镇原教委办还把青少年法制教育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管理,并列入社会治安综合管理一票否决考核内容,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从而在全市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保证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二、规范管理,稳步推进。

首先,明确教学内容,有一套教材讲义。近年来,我们在全市普通中小学除了普及《法律常识》高中、初中、小学读本,在大中专学校(含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开设了《法律》以及相关专业的法律课程外,针对青少年易发违法犯罪问题,编印了适合我市中小学青少年的法制宣传讲稿,组织讲师团深入中小学校轮流宣讲。去年上半年,我们又与司法局联合编写了《做知法守法的好少年》和《强化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努力培养造就“四有”新人》两份近2万字的讲义,作为学校普法教材。今年年初,我们根据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围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开展《重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专题宣传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其次,明确工作目标,有多个示范单位。在抓在校青少年法制教育过程中,我们注意抓试点,摸索路子,尔后向全市各校推广。近几年,我们总结提出了“143”工作目标,即:抓

住一个主渠道,“以课堂教学活动为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坚持四个有,“教学有大纲,学习有教材,任课有教师,课时有保障;”做到三个性,“现实性、多样性、渗透性。”努力使法制教育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师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师生内在的迫切要求和自觉行动。1997年12月21日,我们曾与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市第一职业高中召开了全市青少年法制教育经验交流会。如城一中的经验被司法部《当代司法》登载。

第三,明确管理规程,有一套规章制度。我们一是建立了议教评教制度,定期向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汇报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情况;二是建立了与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碰头例会制度,定期商讨和组织开展有关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三是建立了学校学生管理规范制度,制订和完善了学校《德育手册》、《班主任手册》、《学生手册》等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学生管理规程,使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有章可循”。

三、科学施教,注重实效。

我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主要立足于各级各类学校,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坚持抓好四个结合,取得较好效果。

1、坚持理性教育和感性教育相结合。

由于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其理性思维能力比较弱,我们注意借助于形象思维的方法,通过举办文艺演出、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小记者招待会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来提高法律知识水平,强化法制观念。通过组织撰写读后感和编辑《法制小报》,定期召开校会、主题班会,举行升国旗仪式和重大节日庆祝及重要法规颁布周年纪念活动,聘请校外法制教育辅导员来校做报告,或组织学生参加党校、团校听课,旁听司法公审大会等等。这些生动、直观、形象的活动形式,使他们在不自不觉中接受法律潜移默化的熏陶。

2、坚持学校教育与部门工作相结合。

在青少年普法教育中,我们坚持做到学校与司法、行政执法部门密切配合,同唱一台戏,切实开展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一是学校主动邀请政法干警到学校举行法制讲座;二是争取执法机关的配合,对侵犯学校利益、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人和事进行及时查处;三是争取当地政府或村组干部的支持,向群众广泛宣传法律,尤其是注重宣传《义务教育法》,保证适龄儿童的学习权利,防止在校生流失•(据统计,我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学生流失率仅为0.33%);四是向社会广泛宣传教育法规,宣传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办学宗旨,激发人民群众的办学热情,争取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更大支持。目前,我市有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省级重点完、职中6所,省实验小学1所,南通市重点高中2所。

3、坚持法律启蒙与行为教育相结合。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坚持法律启蒙与行为教育相结合是对青少年进行普法的最有效方法。我们结合学习宣传税法和交通法规,组织在城小学生走上街头,做“小小税务宣传员”和站好“小小民警值勤岗”,不仅向社会宣传了法律法规,而且还使青少年从小接受了法律启蒙和行为教育。结合学习《国旗法》,各学校都严格制定了升降旗制度;结合学习《国防法》、《兵役法》,每年都组织高一新生参加军训活动。近年来,我市连年被南京军区评为“招飞先进单位”,如皋预备役学校(如皋市职教中心)连年被南通市人民政府评为“国防教育先进集体”。

4、坚持按章管理与依法治校相结合。

首先,学校领导和老师带头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典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必须做到。其次,要求学校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教育法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违纪违法责任追究制度,严格依法按章办事,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收费热点问题,各学校能严

6.加强法制教育 篇六

实行依法治教,把教育管理和办学行为纳入真正的法治轨道,是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完成新时期教育工作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是加快推进教育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以法治方式推进和保障改革,以法治思维解决教育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

我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把法制教育作为治校之本,把提高学生法制意识,培养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及遵纪守法作为育人之本,在全校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现就我校各年级课程编排中体现法制教育课,向各位领导说明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现有13个教学班,六百多名学生,教师68人。我校按照依法治教方略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广大师生员工中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和意识,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进程,将学校管理和事业发展全面纳入法制的轨道,保障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在依法治校工作中,我们建立健全了依法治校工作领导机构,成立了以林金顺校长为组长,以行政人员为成员的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使依法治校工作层层有落实,处处有保障。

三、营造法制教育氛围,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为了营造浓郁的法制教育氛围,学校每周利用国旗下讲话,通过校园广播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我校非常重视师德教育,重视教师队伍的普法教育,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有关教育的政策、法律、法规,参加普法培训学习和考试,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和依法施教的水平,人人做德育工作者,个个参与法制教育,使广大教师在学法、守法、用法等各个方面都能为人师表。

四、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法律知识学习

1、选好学习内容,通过各种政治学习、法律知识讲座,组织教职工对《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学习,增强了教职工依法执教、依法治教的自觉性,杜绝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违反师德行为的现象,明确了学校在未成年人保护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要求与法律责任。促进教职工进一步树立遵纪守法、遇事找法的法制意识,增强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意识。提高了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把法制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中,通过教学,向学生普及有关的法律基本常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

3、我们还经常请法制副校长来学校指导法制教育工作,上法制教育课,使学生深受教育。

4、利用板报,广泛宣传法律知识。通过活动,教育学生懂法、守法。

五、开展灵活有效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法律意识。

1、法制教育与养成教育相结合

养成教育是法制教育的基础,抓好以行为习惯为核心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程。《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规范学生行为的最好教材。我们开展了学习国学经典活动和每日一善活动,还利用各种评比使遵章守纪深入人心。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漠视纪律、不守规章的行为。

2、法制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为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我们通过家长学校,以作业形式要求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共同提高。

学校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共商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的良策,在活动中,使广大家长达成了教育孩子知法、懂法、学法、用法的共识。

六、强化宣传教育,全面树立安全意识。

我校安全工作的重点是及时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因此,我校创建安全学校工作重点之一便是加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首先必须消除思想“隐患”,克服侥幸心理;其次严格执行活动实施方案,认真制订安全措施,排查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1、将法制教育纳入学校课程

在灌输预防伤害知识、传授预防伤害技能方面,学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严格执行安全教育课时,开设安全教育课程。

2、健全各种安全制度,加强安全管理。

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不断地修订完善,现已形成了日常安全制度如:校园安全制度、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节假日安全管理制度、突发恶性事件预案等。为全校师生提供了制度保证。

3、加强安全工作检查。

学校安全以防为主。我校严格执行校园安全定期检查制度,由学校工作领导组成员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每天检查,并及时做好检查记录,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4、加强安全教育活动、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利用安全知识讲座、黑板报、宣传栏、主题班会、国旗下演讲、观看光盘、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对广大师生进行安全常识的宣传,有针对性地开展交通、消防、地震、防雷击、防溺水、饮食卫生、体育运动等专题安全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在丰富同学们生活的同时,丰富了同学们的法制安全知识,使同学们受到了生动深刻的法制教育,提高了安全自我防范意识。

在法制教育进课堂的同时,为了将这一成果巩固,我校还组织动员全校师生利用休息日收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法制节目,了解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制作了法制宣传专栏、开展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和法制进课堂心得体会征文大赛等活动。让全校师生树立以遵法守纪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法律意识,营造了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舆论氛围。推动法制教育与弘扬美德相结合,依法治校与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提高了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效。为学校整体实力的上升奠定了良好的精神基础。

七、显著成效激励我们继续前进。

(一)通过普法教育,增强了学校依法办学、依法执教、依法决策的自觉性,规范办学行为。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重要保证,使学校取得了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二)通过普法教育,增强了全校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全校形成了一个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气。这一学期,师生中没有发生侮辱、歧视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及乱收费等违法违纪现象,也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进一步规范了教育行为。学生讲文明、讲礼貌,遵守社会公德尉然成风,受到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也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

(三)在普法教育活动中,我们特别重视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加强对行为异常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和提高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融洽到健康向上的集体之中。

(四)通过普法教育,也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学成绩显著,得到了社会、学生和家长的信任。

7.加强职业学校学生法制教育浅析 篇七

一、职业学校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法制教育是新时期依法治国策略的要求, 是弘扬法治精神的基本途径。

依法治国策略需要树立全民的法制信仰,全民的法律意识水平是一个法制国家的重要标志。因此,通过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向全社会输送具有法治精神的社会成员,可以使整个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法律文化和法治环境,弘扬法治精神,为实现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加强法制教育是社会对现代化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的需要。

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法律知识同样不可或缺,否则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免不了遭受失败的厄运。因此职业学校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社会认可,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技能人才。

3. 加强法制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现实状况决定的。

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越来越令人担忧,学生学习差,内心有严重的挫败感,冲动叛逆,还有一些学生已经在社会上混迹多年。这些学生的个人情况相当复杂,进入职业学校之后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会产生仇视一切的心理,个别学生还会外化为极端行为甚至违法行为。

4. 加强法制教育是减少和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呈低龄化、团伙化、智能化、凶残化等新的犯罪特点,严重危害了社会的安定和谐。因此职业学校应是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工作的重点区域。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青少年学生学法、知法、守法、减少犯罪的最有效的途径。因而应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进行法制教育,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二、加强职业学校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探索

1.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使职业学校学生接受系统的法制教育。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开设法制课程,以此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但该课程主要以法律的具体规定为主要教学内容,忽视对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法制教育的效果不甚理想。因此,一要落实法律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教学决策部门应及时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在内容上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法制教育课程,如民法、刑法等可以作为对学生进行常规普法的内容;会计法、税法等可以作为财经类专业必修的法律,等等。这样,学生除了进行了法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外,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与职业有关的法律知识教育,使法制教育适应了学生的内在需求。二要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深化法制教育。寓法制教育于其他学科教学当中,通过学科渗透对学生进行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促使学生知法、守法、用法和护法。

2.积极探索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法制教育实效。

目前在职业学校,法制教育的形式仍比较单一,而法律是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把教学重心放在素质的提高上,使学生养成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良好的守法用法行为习惯。为此,要努力探寻富有实效的途径和方法:一要努力提高法律课程的教学效率。增设教学活动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选用社会治安、学生违法犯罪等与青少年联系密切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法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教会学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社会问题。二要在校内开展学法用法实践活动,充实法律课程教学内容。这是最有效的途径,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审判活动,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比赛,举办各类违法犯罪图片展,举办法制教育专题报告会,出法制教育专题墙报等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对学生进行了经常性的教育和熏陶。三要“请进来”,借助外部力量齐抓共管。如邀请司法专业人员到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系列讲座;邀请正在服役的少年犯到学校来现身说法,以铁的事实、血的教训,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四要“走出去”,让学生亲临其境,感受法律威严。如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开庭审理案件,参观少管所、看守所、戒毒所等,以其亲眼所见、切身感受告诫学生做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3.完善和充实素质教育理论,把提高法律素质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素质教育理论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律素质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法律素质是指个体通过法制环境影响和法制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并按照法律要求自觉地规范自己行为的内在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当前,在法律已经遍布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法律素质已经成为个体社会化所必须的基本素质。然而目前,学校的素质教育仍没有突破传统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重视对学生的法律素质的培养。法律素质教育是社会、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共同要求和必然选择。因此要加强法律素质方面的理论研究,明确法律素质在个体综合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完善素质教育理论。在职业学校素质教育活动中,要逐步把提高学生法律素质作为重要内容,要使学生认识到法律素质是自己所应具备的素质中的重要内容。缺失了法律素质就是不全面、不完善的素质。应把提高法律素质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使充实完善后的素质教育理论深入人心。

4.提高从事法制教育的教师的综合素质。

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机构,教师也大多由德育课程教师兼职,他们的法律理论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影响了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影响了法制教育的成效。针对目前职业学校法制教育课程教师的情况,职业学校一是应积极引进具备高素质的法律法律专业教师,充实法制教育师资队伍,保证学校法制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二是应大力鼓励现有法制教育的教师通过进修、培训的方式,提高自身的法制素质,同时不断地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道德水平。总之职业学校教师不仅要深谙学校教育规律和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而且要具备比较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和较高的法律素养,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法制教育教师队伍。

5. 营造以法治校的氛围,努力建设良好的法制教育校园环境。

职业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应构建一个适宜学生遵纪守法、健康成长的环境。学校应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实现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一个法治环境,即依法治校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一切行动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行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生动体现,也是学校得以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实行依法治校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章办事,才能在校园内形成讲究民主、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自觉维护校规校纪的良好氛围,这是一种强大的隐性课程。对学生而言,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法制教育,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善于用法、勇于护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使法制教育事半功倍,最终实现职业学校法制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于建立良好的校风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摘要: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的法制教育, 是依法治国, 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当前职业学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分析, 提出了加强职业学校学生法制教育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职业学校,法制教育,措施

参考文献

8.浅议加强初中法制教育工作 篇八

关键词:中学生;法制教育;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250-01

法制教育是学校教育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容。学校工作开展中必须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法律知识,营造出良好的法制学习环境。使教师和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加强学校的文明建设,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初中法制教育的意义

1、法制教育能够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个国家数量众多的法律之所以能够构成一个内部协调的法律关系,就在于这些法律,遵循和体现着共同的法律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在理念、精神最准确深刻的解释。中学生通过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法制理念,能够把握法律的内在精神,能够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法制教育能够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具体的法律知识,更要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由于受社会上一些错误观点的影响,一些学生不清楚法制的具体意义。在中学进行法制理念教育,首要目标和任务就是要帮助中学生在掌握法律知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3、法制教育能够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主义法制理念不仅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改造内心世界,也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塑造新的行为模式。第一,大学生在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过程中,会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形成自觉依法办事的意识。依法办事的意识越强烈,越有利于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第二,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本身具有很强的行为指引功能,有助于中学生依法参与公共生活,实施法律行为。

二、加强中学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中学生对于国家法制社会处于特殊群体。中学生作为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他们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的素质好坏会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但是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极其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与影响,甚至是外界的不良行为影响到他们,造成家庭和社会的许多困扰。

2、中学生本身的年龄因素。中学生本身来说,他们的年龄和身体都处于发育期,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处于及其不成熟的状态。他们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喜欢感情用事,不会去理性的分析解决,更多的是感性的去对待事情本身。因此,很容易给自己或者他人造成伤害,甚至是不可挽回的伤害。加强中学法制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遏制或者减少中学生犯罪率。

3、素质教育成为时代的要求,历史的趋势。一个人能否真正做到遵纪守法,能否正确维护合法权益,能否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对个人品德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法律修养,重在增强法律思维。只有中学生能够按照法律的要求观察、思考、处理法律问题,才能成功的应对和解决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法律问题。

三、初中法制教育的推广

1、广泛加强法律常识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学校组织师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整个教职工队伍的法制教育工作,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师增强法律知识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普及和宣传法律常识,让每名学生不断提高和增强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现在还是有非常多的学生在学校期间没有接触过法律知识,不懂得法律对于公民的束缚。例:一名16岁的贵州中学生为了上网,同自己以前的两个同学用斧头和石头把自己73岁的爷爷和69的奶奶杀死在家中,在家中翻到了现金七十余元。最终被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被告人刘小伟(化名)犯抢劫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被告人张金泉(化名)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被告人陈宏杰(化名)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这就是血淋淋的例子,为了一己私利做出如此伤天害理,如此残忍的行为。这也是严重缺乏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造成的悲剧。

2、以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学校法制教育的开展。中学生处于特定的心理期,这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内在原因。中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上的青春期,他们处于慢慢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在心理发展上会表现出许多过渡状态的矛盾性。社会环境的影响,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外在原因。当前,我国社会的大环境是好的,是有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很多外在的因素,比如攀比之风、极端个人主义等等错误的思想对中学生的冲击,造成了中学生的心理变得很脆弱,这些外在的因素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了中学生的心理。例如:李某是一所普通中学初三的学生,不久前他在一家KTV办了一场生日聚会。由于攀比之风,同学们之间出手都很阔绰,李某选择的这个KTV豪华包厢一晚上就要一千多,这些钱都是李某一人支付。李某的父亲起初并不同意这么做,但是李某坚持认为这是拉近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最终李某的父亲迫于无奈答应了。

3、深入开展法制教育活动营造法制宣传的浓厚氛围。学校开展读书日,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为成年人犯罪法》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例如:乌当二中在学校开展了一次“全校签名会”的签名活动。全校的师生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课堂上听取了有关法律知识后,要进行签名,用自己的行动来约束和告诫自己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的重要性。他们不仅进行了“全校签名会”活动,还组织学校的学生们走出课堂和校门,去参观法院,听取法律的知识。通过专业的人士讲解,让学生们和教师们更加生动、深刻的认识法律知识,了解法制观念。

结束语:社会主义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权威性和尊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前提条件。每一个公民包括中学生在内都有义务和责任树立并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而且要了解法律的原理原则,这样才能更好的领会法律精神,养成法制思维。

参考文献:

[1] 吴启和.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的探讨[J]中国司法,2012

[2] 马煜婵.浅谈如何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功能[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3

9.加强法制教育 篇九

——法制宣传教育综合实践活动

舒兰十七中段炼

一、活动主题:

本次法制教育实践活动,采取了专家讲座、参观监狱、模拟法庭等全新的活动形式,力求使本次教育实践活动真正贴近学生,活动既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体现法制教育的特点,适应中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活动背景:

针对当代青少年法制意识淡薄、思想不成熟、缺乏责任感、犯罪率高等问题,结合思品课七年级下册第七课走进法律的相关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为了积极配合学校法制宣传教育,设计了本次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力求做到学生亲身实践,真正感受到犯罪的危害,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到知法、守法,健康成长。

三、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通过活动,增加学生的法制知识,加强法制教育,要学生做到学法懂法,知法守法,认识到任何人触犯法律,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体验国家法律的尊严。

(二)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了解当前新时代青少年犯罪在年龄、类型、手段、方式、过程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其现状和趋势,自觉抵制各方面的诱惑,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法制意识,养成防微杜渐、积极向上的良好习惯。

(三)情感目标:

通过与青少年罪犯零距离接触交流和现身说法,了解他们的犯罪动机、原因、过程和对社会产生的危害,以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四、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一)活动导入:

新闻导入:两年前浙江金华一名叫徐力的高中学生把母亲杀害了,2001年4月,湖南衡阳一名叫李毅(化名)的初三学生毒翻全家。7月15日,又发生了贵州安顺市两名16岁孪生姐妹为“自由”毒死父母的犯罪案件,犯罪情节令人发指,犯罪动因是中考成绩未上重点高中录取线,害怕父母责骂,于是两人竟决定将父母毒死。她们在煮稀饭时将6瓶鼠药放进稀饭里,其父母食用后发生中毒,并很快死去,她们用被子盖在尸体上,从家中拿走存折及2000余元现金和两部手机,跑到外地玩耍。后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两姐妹无期徒刑。其实在徐力弑母之前,河北就发生了一起初中学生在同学的协助下趁母亲熟睡时用绳子勒死母亲的案件,其直接起因是母亲阻止他成天去电子游戏室玩耍。

用青少年犯罪的真实事例,引发学生思考。结合思品课七年级下册第七课走进法律的相关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为了积极配合学校法制宣传教育,设计了本次法律教育实践活动,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二)活动准备:

1、学生收集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简单案例,并模拟案例编写剧本

2、学生准备法制安全教育发言稿

3、学校联系了各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讲座

4、由学生来布置会场、模拟法庭现场

(三)活动实施阶段:

1.法制专题讲座(约需1课时)

(1)活动形式:本次活动的全过程以专家讲座及学生学习为主,内容主要围绕法律知识、青少年犯罪的危害及青少年学法、懂法的必要性。

(2)活动过程:

①邀请专家进行法制讲座,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有关法律法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违法和犯罪的关系,以及未成年人如何树立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等问题,让学生懂得了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②讲座举例具体而生动,以真实的法制案例,进行剖析、生动的讲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和警醒作用。

④学生听完讲座后,写一篇心得体会

(3)活动地点:十七中教室

2.参观监狱(约需2课时)

(1)活动形式:本次活动以参观看守所及罪犯现身说法为主,看守所领导、学校领导讲话及学生代表发言。

(2)活动过程:

①组织一部分学生参观南山监狱。活动中,监狱干警进行了详细讲解,组织大家实地参观了监狱的服刑人员学习区、生活区、改造区、宿舍、食堂等场所,了解犯人的生活、劳动等情况。

②同学们参观了服刑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场所,对国家现行的司法体制及监狱管理有了直观的了解,并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同学们将此次之行的所见所闻与同学交流,增加同学们关于监狱和罪犯现状的认识,拉近了与现实犯罪的距离,使同学们认真学习法制知识,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③听取了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讲述了他自己怎样一步步地走向犯罪的经过,以及发自内心的悔恨和渴望自由的内心表白,自己失去了最宝贵的人身自由,亲人也遭受了精神的摧残,教训深刻,发人深省。

④看守所领导、学校领导讲话及学生代表发言,从而教育学生知荣辱、明是非,自觉抵制不良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活动地点:舒兰市南山监狱

3.模拟法庭(约需1课时)

(1)活动形式:本次活动学生根据案例自编剧本,以模拟法庭的形式展开。

(2)活动过程:

①由学生简单阐述案例内容:“王某在读初中时,结识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小青年,在这些所谓的哥们儿的带动下经常出入网吧、歌舞厅,打架斗殴的事是三天两头的发生,虽然受到了学校多次纪律处分,王某却不思悔改,为了筹钱打电脑游戏,王某多次在校门口找小同学勒索钱财,并因此被公安机关处于警告处罚。一天,王某在街上闲逛,路过一家银行时,正好遇到一客户取钱出来,王某顿生邪念,尾随那人至一僻静处,用匕首残忍的杀死了那人,并抢走了现金2万元。后王某被公安机关抓获,法院判处王某死刑,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面对法院的判决,王某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但却悔之晚矣。”

②由三名同学上台表演,主法官、原告、被告,并对王某进行宣判

③表演后设疑思考:

1.王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不归路的?

2.王某“找小同学勒索钱财”与“杀人抢劫”这两种行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 王某最终受到的处罚是一种什么样的性质的处罚?这种处罚分为哪几类?请结合案例进行说明。

4.王某的案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④全体同学进行思考讨论,并对本次模拟法庭活动进行总结。

(3)活动地点:舒兰十七中电教室

五、活动总结:

本次实践活动以思品课七年下册走近法律这课主要内容为主线,以综合实践活动课形式进行教学,真正走出校园,走出课堂,在社会的大课堂中接受教育,主要培养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同学们不仅学习了法律知识,认识到了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一名遵纪守法的青少年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守法的现代公民。

六、教学反思 :

10.加强学校安全教育 篇十

中心小学地处双沟镇闹市,校园面积小,所辖范围广。近年来,我们严格按照以预防为主、以常规性工作为主、以自我保护为主的要求,做到从环节上细化,从重点上强化,从教育上深化,学校无一例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我校经常开展丰富容印发到每一个学生;班级每周开展一次安全主题班队会;学生人人有安全笔记本;各班还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电教片。开学第一天,我们认真安排学生回家准时收看央视首播的《开学第一课》,要求三年级以上学生写一篇观后感,让家长签字,家长能陪同的要陪同孩子一起观看。全校共1000多名学生观看了此节目,观看后第二天,三至六年级学生及家长共交“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体会380多篇,各班利用班队会开展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讨论交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高了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用知识守护生命的能力。

从5.12汶川大地震,桑早中学2200多名师生无一丧亡的事例,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学校进行紧急疏散预演的重要性。10月22日下午4:40分,我校打响紧急集合铃,正在上课的教师在听到紧急集合铃声后,立刻集合学生,按照指定路线带领学生到操场集合;各值日教师、楼层负责人在听到紧急集合铃声后第一时间到达指定地点,维持好学生的安全,防止拥挤踩踏;学生撤离到操场后,各班班主任整理队伍,清查学生人数。由于组织严密,教师尽职,一千多名学生在两分半钟的时间全部安全转移到了操场,整个演练紧张而有秩序,环环紧扣,效果良好。通过紧急疏散的预演,提高了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学校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应急反应能力。

我校树立 “防范胜于救灾”的观念,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今春,学校大门口双程路边有两家建房,建筑材料占道严重,道路狭窄,我校加强领导、教师值日力度,学校师生无一例交通事故发生;今秋,我们通过安全排查,发现旧家属楼上面的瓷砖有脱落现象,就每天由值日教师进行监控,发现有脱落迹象,及时除掉;随着冬季的到来,被盗现象增多,我们对学校大门,车棚门进行了加固,并向派出所申请安装报警器。

11.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对策 篇十一

[关键词] 法制教育;人文关怀;未成年人

遵纪守法,应该说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对未成年人而言也不例外。我国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指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的对策。”

“法”的作用,不仅是惩罚犯罪,更有着指导、教育、评价等诸多重要内容。俗话说:“独柴难烧,独子难教。”由于家长的宠爱,过度聚焦,期望過高,养教方式欠妥等原因,相当数量的独生子女家庭深深受到成才问题的困扰。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作为未成年人的独生子女,自控能力差,“免疫”能力低,加上平时娇生惯养,任性妄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如果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存在着不良诱惑,就有可能成为犯罪因素的温床。

笔者以为,为了保证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出现不良现象,杜绝非法情况的发生,有必要采取如下措施:

一、加强家庭,学校社区的密切配合,形成公共参与共同教育的合力

这当中,首先是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这样有利于学校与家庭同时从不同的角度,时间,空间,及时地预防和矫治未成年学生的不良行为。如此一来,学校与家庭之间,就有了同步化、全面化的优势。

二、加强学校与所在社区的沟通

人是周围环境的产物,学校所处社区状况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学校应加强与本校所在地的公安部门和居委会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让在校学生有安全感。其次,对有可能诱导学生犯罪的场所,如歌舞厅.电子游戏厅.网吧.影碟出租屋等,应定期组织有关人员检查,如发现上述场所有违法行为,应配合公安,文化部门及时查处,把一切消极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教育的浓厚氛围

人文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周围环境的熏陶。故而,学校应在营造人文氛围上下一番工夫。如竖立古今中外名人的塑像、举办人文精神的专题讲座等。让校园在人文精神的感召下,不断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校园成为抵制社会上不良影响的坚强堡垒。

“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早期的人文教育对未成年孩子之素质的形成非常重要,重要到影响其一生。而人文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和造就和谐发展的人。科学巨人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忱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在如今高科技的信息时代,由于现代社会过于功利,产生了消费至上的道德沦丧。对此,印度总统卡拉姆曾说过:“如果孩子在学校没有受到价值观方面的教育,那么任何政府都无法建立透明或健全的社会。至少每周要上一个小时的德育课,要有出色的老师来教授这门课,从而提高年轻人的道德水准。”如此看来,人文教育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八次全国文化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上的讲话中深情地回顾了中华文化辉煌灿然的历史,极大地激起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伴随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站在这个角度看守法教育和人文教育之结合,其意义是非凡的。

12.加强中职学生法制教育刻不容缓 篇十二

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现在主要是在学校完成的。但是,当前的中学法制教育现状还不容乐观,县城和农村中学虽然开设有《思想品德》课,但因抓升学率不能很好地完成。一些农村中学更是接近于空白。因此,对正处于生理、心理转型期的中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是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要怎样才能在中学生中开展好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呢?如果单纯地靠学校以主题班会、校会、出专刊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其效果并不明显。如能开设法制教育课,倒不失为一种切实有效的办法。笔者在职业高中代“法治教育”课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给中学生开设法治课非常必要

遵纪守法,从小做起。广大中小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有义务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法律、宣传法律、应用法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添砖加瓦。

职业中学的学生多数是初中毕业后,重点高中和普高录取后剩下的“差生”。他们经常迟到早退、旷课上网;拉帮结派、打架斗殴。即使是坐在教室,也心不在焉,不是说话就是打瞌睡。这是因为他们对学习没信心,纪律观念淡薄,对待这样的学生只要正确教育,加以引导,他们就会有很大的转变。

2009年秋,新生入学后,有四个由男生组成的机电班暂时没开法制课。不到一学期,班内同学之间、班与班之间发生打斗事件,逃学上网的事也常有发生,半年时间就发案处理五六起,受到记大过、留校察看、开除等处分的学生达十多人。2010年春,这四个班同时开设了法制课,一个月后情况有了明显的转变。2010年新生入学,全部开设法制教育课后,虽然也有两个全男生班,但除开学一个月时,一、二年级之间发生的一次争吵之外,半年内没有发生过其他案件。

这不能不说是开设法制课的结果。学生通过学法,改了过去好多不良习惯,懂得了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是动不动就拳脚相见。由此,笔者认为给中学生开设法制教育课非常必要,可以净化学生的灵魂,提升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

二、给中学生开设法制课意义深远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从党和国家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中不难看出,依法治国的主体只能是广大人民群众,中学生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主力军。

在职中上学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差,或许曾走过弯路,但他们也渴望自己有一天能成为一个好学生,将来成为受人尊敬的有用之才,也想学到更多的专业技术知识,用知识去建设祖国;也想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平。

例如:我在一个机电专业班讲完《继承法律关系中应注意的法律问题》后,一个学生举手想发言,但他不好意思大声讲。我走到他身边时,该学生说自己的“朋友”正好有一桩继承案,让我站在法律的角度给他分析结果。我听他把事情的经过一说,给了他一个结果。该同学惊奇地说:“和法院律师说的一样。”这时,他才告诉我,是他妈妈继承姥爷遗产的案件。这件事说明,学生也想用法律来解决纠纷。

职高的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的很少,多数将进入社会各个劳动部门。通过学校法制课的学习,他们将在社会生活中用所学到的法律知识来处理各种纠纷,而不是盲目乱来。如此对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将有很大的影响和益处。

中学正是学法的好时期,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仅要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更应该配合国家进行普法活动,自觉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违法犯罪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家庭和个人幸福,扰乱社会秩序,对社会有害无益,尤其是中学生违法犯罪更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因此,加强法制教育,特别是在中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非常必要,意义深远。

三、中学生学法要从激发兴趣做起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情中产生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直接动力。如果想让学生认真学好每一节法制课,只有让他们对法制课产生浓厚兴趣,使他们自觉地、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友爱、共同学习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信其道。

其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在教学中巧妙地预设疑问,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避实就虚地设置悬念,这样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急于探知其中的奥秘。

最后,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创设乐学情境,就是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把抽象的概念变成现实的案例。教法上要改变“满堂灌”的做法,多用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加强国防教育 篇十三

在我们中国,历代有作为的统治者、教育家和军事家,同样都很重视国防建设,重视对人民的尚武卫国的思想教育,并把它视为立国安邦之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居安思危 ”、“有备无患”、“明耻教战”、“教戒为先”、“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等就是其光辉国防思想的结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培养人民的国防观念,民族精神,更有其独 到见解,他说,“所谓固国家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其道何在?精神为也。”这段话的大意是说,一个国家的国防巩固与否,不应只以“山溪之险,兵革之利”来衡量,而应看其国民的觉悟程度和精神状态如何。构筑和巩固全民牢不可破的精神防线,才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治本措施。古今中外的无数历史事实也证明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得到生存和发展,有效地防御外敌入侵,其精神防御之重要,往往并不亚于物质防御。一个国家的精神防线巩固了,在平时,可以不为外部的风吹草动所惊忧,安安稳稳搞建设,并能在国际事务中挺起腰杆做人;在战时,则能凝聚民心,万众协力,去争取战争的胜利。国防是民族生存之盾,国防观念则是民族生存之魂。公民国防观念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党政干部更要领先一步增强国防观念和意识。

2、国防教育对经济建设有巨大促进作用。一方面,国防建设不能离开经济建设孤立地进行,它必须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国防建设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基础,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寸步难行。另一方面,经济建设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国防实力作保障,经济建设的发展也是不能持久的。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又是我国革命实践的结论。再从历史事实看,古今中外,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容互补,相互促进,并驾齐驱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不少的:成吉思汗大军的马,是经济建设与武装斗争的共用工具。资本主义兴起时欧洲人的船,是外贸和跨海作战的兼用武器。当代美国的国防经济,就具有军民兼容、相互促进的性质。当前,发展经济是我们国家的中心任务。我国的内政外交,都根据这一任务作了相应的调整和转变,国防 建设无疑也必须适应这个转变,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作为国防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防教育,同样要适应这个转变,积极地促进经济建设。这就要改变“国防就是打仗”、“国防教育就是战备教育”的旧观念,要把国防教育转向既为正义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服务,又为培养合格人才,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上来。这样一来,我国国防教育的路子就更宽了,与时代的需要也扣得更紧了,因而生命力也就更强了。当然,国防教育要花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是毋庸讳言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不看到这一点,不算国防教育的经济帐是不行的。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要办事,这是各级干部应该考虑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只算经济帐,只看到国防教育要花人、财、物的一面,而不算政治帐,看不到国防教育的社会效益,看不到国防教育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同样也是不可取的。

众所周知,国防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任何民族要振兴,社会要变革,都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时代精神,都需要把人们振奋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去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伟大的奋斗目标。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形成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艰苦奋斗,大公无私和先 人后己的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等等,就是我们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就是我们民族的优势,就是中华民族国防意识的精华。在我国进行全面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这些精神是不是已经过时了,是不是已经不需要了呢?事实上,改革和搞市场经济需要担更多的风险,度更多的难关。在改革和市场

经济条件下,更需要提倡上述革命精神,更需要这些革 命精神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发扬和光大上述革命精神,仍然是我们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动力和纪律保证。因此,大力开展国防教育,培养公民的爱国意识,对于正民风、壮国魂,对于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激发人们建设祖国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有力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3、国防教育是培养合格党政干部人才必要环节。国防知识是一个包容了从天文到地理,从内政到外交,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基础科学到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知识群体,内容丰富,门类齐全。而且 一般来说,世界各国都重视把尖端的科学技术成果用于国防建设,把众多的优秀人才集中在国防建设岗位上。因此,在国防知识中,又往往凝结着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美国的星球大 战计划和海湾战争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就反映出世界高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因而,学习、掌握和运用国防知识,国防科技,有利于开阔人们的视野,改善人们的知识结构,提高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科技水平,增强国际竞争的实力。人所共知,在当今时代,一个没有国防知识的党政干部人才,或者说,一个党政干部的知识结构中如果没有国防知识的成分,这是不完美的。一些国家竞选总统,为什么要有必须服过兵役这一条呢?多半是从人的知识结构上来考虑问题的。

14.关于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的思考 篇十四

关于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的思考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学生法律素养如何, 将直接影响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我们的法制建设, 影响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培养与提高中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是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从根本上讲, 就是要通过提高中学生的法律素质和现代法治观念,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适应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的一代新人, 切实负担起兴国强国的重任。

关键词:中学生法制教育教师

一、中学法制教育的现状

1、教育部门缺乏对学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这一点从现行教材的设置便可看出,在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八年级一门法律基础课,而小学六年和其他阶段的教学几乎没有任何法律课的设置,或者仅仅流于形式,因此,中学生在这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是有限的。江泽民同志指出: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而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任,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起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应该认识到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

2、中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整体不高。由于中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较低, 法律知识薄弱, 易产生错误的观点、淡薄的法制观念。例如, 请“枪手”代考替考, 考试作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 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 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 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甚至某些名牌大学的学生也因为法律意识淡薄而违法,如:2002 年1 月29 日和2 月23 日,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和硫酸的饮料,倒在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 造成多只狗熊受伤,和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害室友事件等。

3、青少年犯罪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江苏省某法院对近几年来对“双抢”、“两盗”案件的统计分析,未成年人参与“双抢”、“两盗”犯罪的数量增多。近几年来,未成年人参与该两类犯罪的数量呈上升趋势。2004年本省某市两级法院共审结未成年人“双抢”、“两盗”犯罪的案件25件,2005年、2006年分别是30件、32件。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学生犯罪。这些学生,既包括在校生,也包括刚刚毕业的学生和因违法犯罪而被开除的学生。

因此, 学校重视中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 有利于引导、保障和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更好地预防和减少中学生犯罪, 维护社会的稳定。

二、中学生法制教育的措施

1、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健全的制度。强有力的领导管理是落实法制教育效果的首要前提。具体的做法是坚持“四抓”:

抓队伍建设。即落实“两支队伍”:一是领导机构。学校成立了法制领导小组,还聘请区司法局局长为兼职法制副校长,负责对法制教育的领导管理工作;二是施教队伍。除学校保卫科干部、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团队干部担任法制教育任务外,另外还需聘请部分公、检、法和军队的领导担任校外法制教育辅导员,定期开展各种专题教育活动。

抓建章立制。在全面落实依法治教工作责任制的过程中,必须完善规章制度的建设:一类是岗位目标责任制度;二类是各项工作常规要求;三类是检查评估与奖惩制度,使各项教育法律法规都有了具体的实施细则,使教育过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抓检查督促。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全部蹲点到年级、教研组,强化对教育过程的监控和指导,并采取定期普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专题检查与全面考核相结合,阶段性检查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对法制教育及依法执教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抓评估表彰。坚持一年评估表彰一次法制教育先进集体和个人,定期表彰“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以上“四抓”的落实,规范了学校法制教育,克服了形式主义倾向。

2、从教师做起,加强教师的学法工作。老师是学校教学的主导者,是学生的引路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较强的法制意识,这是一个前提条件,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学校要充分利用行政会议和教师政治学习的时间,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学习法制知识的活动。着重学习《普法读本》、《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中小学教育教学法规等,提高教师们的守法意识和依法保障学校、教师、学生的正当权益的自觉性。

3、结合中学生的思想特点,强化对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对中学生群体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呈现稳定、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取向是积极、进取、务实的,大多数的中学生能够遵纪守法。但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价值取向多元化,中学生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在校中学生们处在一个思想不很成熟、人生观正在确立的过程,造成了中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中学生的心态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特点:第一、社会上及校园里各种不正之风、违法乱纪、腐败现象对他们的直接侵蚀,道德滑坡,个人主义思想膨胀;第二、近年来一些学生在自我价值的选择上忽略了奉献性、趋向功利性,过分强调个人的利益,拜金主义较为严重;第三、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不少学生心理负担加重,导致他们看法偏激,对前途忧心忡忡;第四、教育和管理的软弱无力,法治在某些层面的缺位,有的学生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而走上犯罪道路。以上种种因素都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我们既要肯定中学生思想主流健康的一面,又要看到他们矛盾的一面。因此,必须要把握青少年心理特征,有针对性抓好法制教育。

4、把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心理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工作要有生动性、针对性、有效性,防止空洞的说教。如果说法制教育的重点是加强对学生的普法教育的话,那么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即是与法制教育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恻隐之心、容忍之心,教育学生爱惜生命、尊重他人人格,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却常常被忽略的教育内容。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通过教育克服学生中存在的逞能、好胜、霸道、急躁心理,培养他们自制力,防止因小事而发生恶性案件。对早熟的学生要加强青春期教育和心理疏导,防止犯罪。建立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对有心理疾患的学生应给予适当的治疗。

5、动员全社会力量,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积极争取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净化社会环境,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防止暴力、色 情、赌博、恐怖等内容的音像制品和书刊毒害青少年。家校联合,切实履行好监护职责,以言传身教、循循善诱的方法,在青少年学生中弘扬社会正气、文明风气,使他们自尊、自律、自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司法部门对学生犯罪要坚持以预防为主、打防结合。对情节严重的犯罪,应当依法惩处,发挥法律的威慑力。此外,学校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优势,与周边军队、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等单位广泛开展共建,通过组织学生军训、听法制报告,参加审判大会,走访少教所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学校在法制教育的同时,要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狠抓常规教育,把遵纪守法的意识落实到日常的行动中去。

一个国家国民法律素质水平的高低, 反映了国家法制化、民主化的程度。因此, 有针对性地对中学生进行现代法律意识培养, 不仅对中国的法治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更是一项艰苦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只有全社会都提高了认识,都重视法制教育,中学生及所有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也就可以大大加快依法治国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杨春芳.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现状的调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年24期

[2]李海程.中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法制教育[J].科技咨询导报 2007年23期

上一篇:建设产学研基地意义下一篇:小白兔上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