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设计教育的几点认识论文

2024-08-11

对当前设计教育的几点认识论文(精选16篇)

1.对当前设计教育的几点认识论文 篇一

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几点认识

关于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市场形势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形势,以及生产资料批发企业形势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我国经济不可能出现大起大落,当前的宏观调控是我国经济步入新的增长阶段的局部调整

我最近出访韩国、印尼,包括中国的台湾省,对中国政府在经济上的宏观调控十分关注。我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增长周期。在左右,可能增速有增有减,但不可能大起大落,这主要决定于三个因素,一是中国已形成了自主增长的机制,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确立了以内需主导型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二是中国已形成特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快速、稳定、健康;三是国际经济,特别是美国、西欧、日本三大经济板块已走出低谷,出现复苏。只要中国社会稳定,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可能重复过去的大起大落。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从去年以来,中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形成了新的瓶颈约束。特别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投资增长率过高,特别是少数行业投资过度。

全社会固定产投资同比增长26.7%,投资率达到42.8%,在9.1%的经济增长中,投资需求的贡献力达到70.95%,创历史新高。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程度过高,如果缺乏有效的社会消费需求的支撑,必然会导致产能过剩,库存增长,供过于求。在有些领域也会造成通货膨胀,产生经济运行中的不平衡。今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98亿元,同比增长43%。去年钢铁、电解铝、水泥投资分别增长92.6%、93%、121.6%,而今年一季度又增长了107.2%、40%和101.4%。在我国工业化进入重化工时期的新发展阶段,城市化率加快,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国外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情况下,从市场经济规律看,这些行业加快增长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但由于投资过度,在建规模过大,低水平重复建设,潜伏着巨大的风险。按目前发展势头,到钢产量将达到3.3亿吨,电解铝1000万吨,水泥10.5亿吨。明显超过了市场的需求。同时房地产、各种园区建设,也包括10万平方米以上的购物中心项目都有过热的现象。投资过度,加上一些地方片面追求速度,使煤电油运供需矛盾突出,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过猛。20生产资料平均出厂价上涨3.6%,一季度又上涨4.8%;流通环节的生产资料资料价格年上涨8.1%,一季度又上涨14.8%。进入二季度钢材价格已开始下浮,但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和粮食价格涨幅较大的趋势持续下去,将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

第二,经济增长粗放问题仍较突出。

大家知道,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有人称GDP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我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表明我国经济已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也意味着我国经济也进入了一个重大的战略调整期。消费结构升级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工业化、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但GDP有很大的缺陷,一是它不反映社会成本;二是不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三是不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质量;四是不反映社会财富的总积累;五是不能衡量社会分配和社会公正。如果一味追求经济总量与经济增长速度,而不注意在资源、环保、生态、人力、财力、人民生活质量上所付出的代价,这种增长速度是不可能持久的。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以上。这一问题对中国来讲已十分严重,所以中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学发展观。

第三,就业、“三农”和金融风险是经济发展必须迈过去的三道坎。就业的压力将持续20-30年。“三农”问题中,既有农民收入问题、农业结构调整问题,也有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市场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金融风险不仅有大量的不良贷款问题,还有以增量资本产业率来衡量的投资效率也越来越低。金融风险处理不好,会引发社会风险。今年以来,中央与国务院坚决果断的进行宏观调控,目前已初见成效,但有些深层次问题的解决决不可能立竿见影。

所以我认为,今年的GDP增长可能会比去年略低,投资率会有所下降,出口会减少,物价总体上不可能有大的攀升。

二、今年生产资料市场的价格变动存在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但市场形势不可能出现大幅波动

我国生产资料市场已经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长13.8%,2003年增长19.5%,预计增长15%左右,销售总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

从1-4月份的生产资料市场形势分析,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市场销售大幅增长,增速仍在提高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测算,1-4月份,全社会累计实现生产资料销售总额3.4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4%,增幅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

促进生产资料市场加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工业生产加速增长,促进了基础原材料消费需求的大幅上升。今年1-4月份,现价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达到31.8%,其中重工业销售产值增幅高达35.8%。二是固定产投资增长居高不下,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达42.8%。三是房地产、汽车行业增速不减,进一步扩大了对基础原材料的需求。

(二)市场供需快速增长,供大于求的现象有所发展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测算,1-4月份,30种主要生产资源供给平均增长21.6%,市场需求平均增长20.6%,增速比2003年分别加快2.8和0.92个百分点。市场从2003年的需求增长快于资源增长,转为资源增长快于需求增长;供需差率也由负转正,从2003年的负1.04%转为正1.69%。供需差率比一季度也提高0.26个百分点,表明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有所发展,这种趋势值得密切关注。

(三)宏观调控初见成效,价格升势开始减弱

4月份,我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虽在高位运行,但升势出现明显回落。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4月份,全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升16.03%,比上月上升0.9%,环比升幅比3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比1、2月份回落了1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变化的主要特点:一是国家陆续出台的宏观调控措施初见成效,过度的市场需求预期和过高的市场价格预期得到扼制。二是前期拉动价格大幅上升的金属材料,市场价格出现明显下降。比较突出的是建筑用钢材和铜

的价格回落尤为明显。据统计,4月份,螺纹钢价格环比下跌7.8%,市场平均价格由3月份最高峰的4100元/吨,回落到4月下旬的3400元/吨,部分地区已经跌破3000元/吨,目前一些地区甚至已降到2700元/吨;线材价格比上月下降8%,市场由3月初的4250元/吨,回落到3300元/吨,目前一些地区甚至已降到2600元/吨。全国钢材产品平均价格比3月份下降0.17%、废钢下降0.12%、有色金属平均下降0.84%,其中铜下降4.85%。三是能源类产品市场价格继续攀升,成为支撑价格高位坚挺的主要因素。据统计,4月份,汽油价格比3月份平均上升7.14%,柴油上升0.15%,煤炭上升3.87%。

预计今年生产资料市场增势将逐渐趋缓,但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当前,生产资料市场既有较快发展的内在动因,也具备快速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一方面,这次市场高速增长与1993年的市场膨胀有明显的区别。1993年市场“火爆”,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内部产生的泡沫需求所至,当时,市场秩序混乱,中间需求很大,很短时间内形成大量库存积压,造成市场大幅波动。而当前生产资料市场快速增长有其内在动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上升周期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有其必然性、合理性,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一是近几年,消费结构正在迅速向住房、汽车、电讯和旅游消费升级。为生产资料市场创造了巨大的需求的空间。二是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又会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入重化工业化阶段,重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也会大幅增加。三是产业结构的升级又会推动地区经济经济结构的调整,开发西部地区,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无疑将扩大对生产资料市场需求。四是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为解决好就业矛盾,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也会形成对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资料产品的巨大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生产资料市场快速发展具有其必然性,是一个较长期的趋势。

另一方面,从市场运行角度看,今年生产资料市场也具有较快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一是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一季度GDP增长9.7%,今年我国的GDP增长估计为8%-8.5%,为市场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需环境。二是在当前经济发展现阶段,拉动经济增长的仍然主要靠投资需求。全年投资将保持20%左右的增长水平。三是房地产和汽车行业增长虽然会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四是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本能够得到保证。

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国家有关调控政策逐渐到位,上述经济指标会比去年有所回调。在这样一个经济环境下,生产资料市场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但增幅会比去年有所回落,全年市场销售总额增长约15%,销售规模为10万亿左右。

今年要特别关注的是价格形势,有不少复杂性与不确定因素,预计全年市场价格呈前升后稳的走势,价格总水平升幅7-8%。分析市场价格今后走势,市场价格还可能存在一定的上行空间,但同时抑制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也在增加。一是部分产品市场供给加快,使市场供需格局发生一定变化,将会抑制价格继续快速上涨。二是由于市场发展不够协调,出现了生产资料市场较热,消费品市场较冷的现象,造成价格传导阻滞。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就会反过来抑制生产资料价格继续攀升。三是这一轮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部分下游行业需求增长较快,价格率先上升,从而拉升了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比较典型的`就是房地产业的快速增长。随着国家调控措施逐步到位,一些下游行业的过热现象得到控制,有利于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平稳。四是长期以来,能源和原材料行业利润较低,这一轮价格上涨,是利润平均化的过程。经过近两年的价格上涨后,能源和原材料行业的利润基本得到补偿,价格也达到较高水平,基本完成了利润平均化的过程,价格走势应进入平稳阶段。总体来看,能源价格将高位略升,原材料价格将平稳回调。除以上四个方面外,还要十分关注以下因素对价格的冲击:

一是今年一些行业新增产能释放比较集中,使得市场供需格局可能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如不及时调控,会出现“泡沫供给”。二是在市场需求旺盛、价格上涨的吸引下,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涌入生产资料领域。一旦市场降温,就会迅速撤出市场,给市场造成较大冲击。三是近期一些产品价格跌幅较大,从我国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轨迹来看,限制过热以后很容易陷入长期疲软的困境,要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宏观调控力度要松紧适宜,以保证生产资料市场稳定、快速、协调发展。

总之,如果宏观力度适当,全年生产资料市场总规模增长15%,价格总水平增幅将控制在7-8%,与国民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市场不会出现过热,也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三、生产资料批发企业继续在摸索中前进,批发体系极不完善,缺少大批发商

2003年11月,我在第三届全国重点批发市场总裁联席会议暨首届中国批发业改革与发展理论研讨会上,我发表了“中国批发业向何处去”的讲话。我认为从国民经济总体讲,中国是重生产轻流通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流通领域则是重零售轻批发的问题十分严重。

在商业发展史上,批发业的出现,正是对商品流通实施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率分销要求的必然结果,是按照平均利润率规律进行的必要社会专业分工,批发商处于生产与生产、生产与零售市场的中介,直接关系着流通的规模与流通的效率,关系着社会交易成本的水平,关系着市场的广度与深度。因此,就批发业自身的发展来说,不论取何种形式,不论如何改革,都是商品流通规律的客观需要,否定或弱化批发业的存在,不是商品流通业的进步,而是对商品流通规律的悖反和否定,只能给全社会带来生产和流通秩序的极大混乱。从这个意义上讲,批发业的问题仍然是我国商品流通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批发商承担着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重要任务,因此,它的发育程度成了衡量市场化组织程度的重要标志。

目前中国已出现批发业的两个多元化,一叫批发主体多元化,出现三大批发主体,①工业企业成为批发主体。②公有批发企业经过改革、改制、优胜劣汰,仍然是批发业的一支主力。③非公有制经济逐步进入批发业,成为批发业的主要力量。二叫批发载体与批发形式多元化。①生产企业通过批发商、代理商与经纪人以及直销,用契约方式进行批发。②通过商品批发交易市场。③通过网上批发交易。④通过展销会批发交易。

目前中国批发业,特别是生产资料批发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对批发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位、作用、形态缺少统一认识。②批发秩序比较混乱。③缺少大批发商。④批发技术落后,特别是网上批发交易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⑤对外商进入批发业可能出现的问题缺少对策研究。

从生产资料批发企业来讲,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对2003年全国48家重点企业有一个分析

----销售收入净额增长了36.1%

----经营、管理、财务三项费用增长22.6%

----主营业务利润增长40.7%

----资产负债率72.3%

----库存周转率11次

资产周转率1.39

从销售收入净额排队,前10名为: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浙江物产集团、天津市物资集团、中国钢铁工贸集团、上海物资集团(上海百联集团生产资料事业部)、广东物资集团、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南京物资实业集团、中国诚通控股、中国化工供销集团。从利润总额排队,前10名为:浙江物产、中国钢铁工贸、中国华星集团、天津物资、北京市物资总公司、深圳市物资集团、上海物资集团、中国铁路物资、广东物资、中国诚通。

商务部成立后,吴仪副总理要求加快大型流通企业的培育,第一批选定的15家中,生产资料批发企业有三个半,即浙江物产、广东物资、安徽徽商集团,半个为上海百联集团(上海物资集团已进入百联集团),我们已向商务部反映,天津物资集团应进入第二批。

省级物资企业,在去年华北片会上我讲过四种发展趋势,一是重组,如上海;二是进入省级重点企业,如浙江、广东、安徽、天津;三是成立资产经营公司,由资产经营公司管理,如黑龙江、深圳;四是退出国有经济,如内蒙。一年来的实践,没有大的变化。

对于省级物资企业的改革各省都有动作,进展也比较快,我希望大家注意研究三件事:第一,要培育新的流通理念,学习新的流通模式,特别是供应链原理、电子商务原理、信用体系原理;第二,对中央提出的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要加大力度。第三,一定要有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与企业文化。

华北片会我参加的比较多,听了大家的发言,的确年年迈大步,很受鼓舞,很受启发,但老总们肩上的压力也很大,压力过大会压跨,但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这是辩证的。我希望在原物资系统,在生产资料流通领域也能出一些著名企业家,也能出一些著名企业,希望各级政府、各级协会包括我们的媒体关注与支持生产资料批发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本文为丁俊发206月9日在华北片会上的讲话

2.对当前设计教育的几点认识论文 篇二

一、明确农民土地财产权利, 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党的十八提出, 培育新型农业主体, 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的前提条件和根本途径。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 提高组织化程度, 进行适度规模的集约经营, 关键在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规范流转。

其一, 要保障农民权利, 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方式。这些年农村通过土地转包、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流转方式, 积极发展规模化农业经营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但我省农村土地流转步伐还比较缓慢、流转方式也不够规范, 耕地零散的小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根据农村区域差别和土地开发利用的不平衡性, 需要加快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方式, 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农民的持续增收, 鼓励和支持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 发展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并存的经营模式。为此, 要从土地流转的规范化、制度化入手, 通过搭建县乡两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平台, 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准入和监管制度, 引导农民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托管中心等机构, 从而保障农民的权利不受侵犯。

其二, 要维护农民主体地位, 保证土地承包经营收益。《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以及中央相关文件都规定了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但在实践中侵犯农民土地承包权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如:随意改变土地承包关系, 直接或变相强迫流转;借土地流转之名, 随意改变土地流转用途等。在土地流转中农民处在受益分配的末梢, 未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公司租赁得利过大。从制度约束上, 土地承包经营户对土地的处分权受到限制, 不能继承。这些问题不解决, 就会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 容易引发社会矛盾。为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增强农民信心,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必须凸显农民的主体地位, 从法律和政策层面上明确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财产权, 使土地权利由“我们的”变为“我的”。再者就是宅基地的流转问题, 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宅基地为集体所有、村民使用、不得流转, 这使农民的房屋财产成为不具有基本市场价值的“死资产”, 甚至连房产抵押担保都不能办理, 农民群众对此十分不解。长期以来, 农村宅基地管理中显现的大量问题说明, 现行有关法规和管理制度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形势的需要, 亟待改革, 积极探索宅基地和农民住宅流转和抵押的办法, 保护和实现农民对宅基地及房产的应有权益是当务之急。

其三,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逐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是适度规模经营, 关键是要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建立既鼓励土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 又保证农民的既得利益, 还能使政府有效实施监管的一套机制。一方面, 通过强化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 加强对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保护, 使承包者获得长期稳定的财产收益;另一方面, 通过放活经营权, 使稀缺的农地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流转, 提高农地资源的配置效率, 为发展现代农业, 实现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兼顾对农地流转用途的监管。解决好这个问题的核心是赋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更多的物权, 首先要加快并完善农村承包土地确权颁证工作, 修改完善《物权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关内容, 明确农民承包土地的抵押权、继承权、租赁权、发展权, 进一步制定完善规范农村产权流转的配套政策。

二、完善征地制度, 保障农民权益

《土地管理法》规定占用农业用地须将集体所有土地征用为国有土地, 也就是说土地需要转换一下“身份”才能开发利用。当前,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发展, 涉及土地的矛盾屡见不鲜, 究其缘由, 问题主要还是在土地转换“身份”的这个过程中是否尊重了农民意愿、征地补偿标准是否合理、失地农民保障是否落实等, 这些问题都与土地征用的价格和农民得到的利益有直接关系。土地是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基础条件, 关键是要在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和维护政府对土地管理权之间找到平衡, 并使之成为法律化、制度化规范操作的程序。从目前大部分地区实行的土地制度来看, 由于农村土地产权不明晰, 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处置权、话语权、自主权都很有限, 致使在农村土地征用拆迁中矛盾不断, 干部群众都叫苦不迭。党的十八大提出:“改革征地制度, 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土地增值收益是土地出让总价款中扣除地上附着物补偿费、青苗补偿费、拆迁补偿费、土地开发费和相关业务费等五类费用后, 剩余金额。总体来说, 土地出让农民虽有收益但比例偏低, 失地农民很难靠土地补偿资金投入新的产业。鉴于我省农业资源制约因素不断显现, 农业耕地面积日益萎缩的严峻现实, 本着节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 在农村土地征用中应尽可能缩小征地范围, 充分利用城镇周边的低丘缓坡沟壑等未利用的荒地, 在此基础上, 要完善征地程序, 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进一步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可采取出让、转让等方式的有偿使用流转机制, 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同时, 在土地制度改革中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属性, 明确农民承包土地的交易、继承、抵押、入股、出租等权利, 延长土地使用期限, 打破现行土地征用行政垄断格局, 创新土地使用权和财产权, 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市场优化配置。

三、配套政策, 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3.对当前企业思政工作的几点认识 篇三

【关键词】企业;思政工作;认识;创新

一、走出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误区,加强树立创新意识

(1)误区之一,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仅仅限于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其实,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限于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还有责任启发人们开动脑筋,打开束缚人们思想的枷锁,从而激发人们思维的活力。(2)误区之二,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教育别人的,我讲什么你就听什么,从而窒息了人们思维的主动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以后,社会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人们不再“逆来顺受”,“俯首听命”。无论是科技发明,技术创新,还是理论贡献,新的对策等,都比改革开放以前要广泛得多,深刻的多。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加以引导。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工作内在的潜力,加快树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意识。

二、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应从制度、队伍建设和教育方式入手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是在加强前提下的创新。首先从制度建设入手。制度创新重点是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一是建立明确的领导责任制度。一要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各级负责人分级负责的领导责任制,使主要领导和各级负责人切实负起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并带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二要建立“一岗双责”的工作制度,使思想政治工作不再只是党务干部的职责,从事行政管理和业务工作的干部也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并结合业务工作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要切实改变思想政治工作“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与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建立一套科学的考评制度,并把考评结果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及各级负责人政绩的重要内容和对领导干部、各级负责人进行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其次是队伍建设。队伍建设的创新就是要建设一支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注重选拔中青年优秀人才,充实专职政工队伍,有效地解决政工队伍力量薄弱这一问题;要建立和健全岗位培训制度,引导政工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特别要引导他们把提高政治理论素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最后是教育方式。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这种观点显然不够全面。主要表现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眼界过于狭窄,而在方式方法的运用上则过于单调,不是结合各自的具体工作出主意、想点子,而是仍然按照老一套方法单纯强度灌输、正面教育等。这不仅没有体现出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去做,而且也没有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这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涉及更广泛的领域,思维的深度要扩展一个层次甚至多个层次。在教育方式上进行创新。一是由被动式教育向主动式教育拓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干部职工知识水平和文化层次的提高,人们的民主法制意识和参与意识也进一步增强。必须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加强与工作对象之间的双向交流,真正做到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爱护人、关心人,以民主的互相切磋的方式,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特别要提倡逆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高。二是由灌输式教育向渗透式教育拓展。向人民群众灌输马克思主义历来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思想渗透,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个领域中。三是由说服教育向注重综合管理教育拓展。单靠思想教育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立足于教育,辅之以管理,把思想教育与提高业务质量、规范经营管理、行业自律、法律约束等多种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合力。四是由统一型教育向多层次教育拓展。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对党员、干部和不同文化程度的干部职工,要区别情况,分别对待。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要多学习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原著;一般党员和党员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政策的普及读本,着重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一般干部职工来说,可以有组织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普级读本,但更有效更可行的是通过体现党的理论和政策的电视、电影、歌曲、小说等文艺作品来教育和引导一般干部职工,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对小学数学品格教育的几点认识 篇四

对小学数学品格教育的几点认识

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工具。学会数学知识,掌握计算能力,无疑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数学又以其科学系统、严密的学科特点,给受教育者以良好的品格影响。如果数学教师能一手抓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手抓隐性教育,将会起到互补作用,取得更理想的教育效果。  1.教学中要注意健康心理的培养。      小学生在校受教育的时间比较长,数学课时在各科教学中比重较大。教师带领学生在数学海洋里游泳,必然要付出巨大艰辛,经受层层挫折。学生的两极分化归根到底是由于学生心理素质出现差异而致。因此教师切不可忽视对儿童幼小心理的塑造。      一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勤奋精神。许多老师反映不少学生太懒,完不成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应该贯彻少而精原则,有针对性的表扬,鼓励勤奋者,对惰性较重的学   生只要不断进步,就应及时鼓劲,把他们看成是未来的成功者。      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即使最差的学生也有自身爱好,要通过趣味数学、故事性、童话式数学题把学生兴趣激发起来,小心翼翼地保护好兴趣幼苗。      三是要注意培养刻苦钻研品格。这项工作难度较大,需长时间努力。教师可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去讨论、钻研、探索。不一定写出来,算出来,可以说出来,讲出来。      四是要注意培养学生抗挫折精神。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有的教师重笔打叉,带着气愤撕作业本,其效果适得其反。应该让同学们搞“集体会诊”,或个别指导,分析错的原因究竟在哪里。恐怕多数情况是因为贪玩不专心、坐不住而造成的。教师要循循善诱,重在教会做人。  2.教学中要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已形成共识。问题在于培养哪些习惯,如何培养。这是一项艰巨工程,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例如专心听讲,认真做作业,独立思考,书写工整,爱看数学之类读物等。

5.对中学生生命奠基教育的几点认识 篇五

樊林初中孙平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今天如此重要的会议上谈谈自己对中学生生命奠基教育的粗浅认识,因为自己对中学生生命奠基教育这个课题接触时间不长,认识还不够深刻,所以有不恰当的地方还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一、对“中学生生命奠基教育”课题的粗浅认识

在应试教育日甚一日的今天,教育的真义被遮蔽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失落了,教育成为“训练”的代名词,导致许多学生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失去了对人生的憧憬与向往,本来应该是享受生命的年龄,却表现出了太多的对生命的遗忘和漠视。对生命的遗忘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对生命的漠视是教育最大的失职与不幸。

教育学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影响人、培养人、教育人”。显而易见,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智力的培养和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做人的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受益终生的东西。

中学生生命奠基教育提出的核心理念是:“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为学生的人生奠基”。也就是以人为本,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一切从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让他们去感受生命的价值,追求自我发展。因此说中学生生命奠基教育这个课题的提出是基于对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提出的,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更好的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是真正的为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教育。

二、具体实践中学生生命奠基教育的感受

中学生生命奠基教育的主要包括:安全、法纪、自信、责任、理想、养成和心理教育等内容,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它把各项教育内容

进行细化,每个教育板块都通过生动鲜活的事例、深入浅出的剖析以及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心灵得以净化,思想得以震撼。

下面我说一个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的例子,上学期针对当前学生独生子女较多,对父母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不体谅父母的难处的现实情况,我们组织了一次“今天我来当父母”的活动,事先我们与家长做好了沟通,准备了被子、针线、饺子皮、馅等材料,组织了叠被子、包饺子、缝扣子等活动,然后让学生谈亲身感受。活动中学生一开始兴致还很高,但不一会儿就手忙脚乱了,到最后很多学生根本就没完成任务。活动一结束,学生们就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在一边观看的家长更是有好多话说。我们因势利导,及时召开了交流会,让家长和学生畅所欲言。有一位学生在交流中说到:今天我才真正知道家长是多么不容易。家长们也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学校应该多组织几次。通过这次体验活动,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到了父母的不易和辛苦,理解了父母,学会了感恩,让他们对生命的认识更深刻,他们的人生也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变得更有价值、更精彩。

中学生生命奠基教育工程就是以这种体验式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演讲、课本剧、诵读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有感而发,可以说每一次主题教育都是对学生思想的洗礼,我们也相信学生会在活动中逐步成长,最终学到受益终生的东西,成为一名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6.对当前设计教育的几点认识论文 篇六

对小学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进一步加强小学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浅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当前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3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也就是说,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未来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学儿童正处于深信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人才的需要。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小学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都很强的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矩,有针对性地实践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活动,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三.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正确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责任心,从而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和胎期环境;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每个人入学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等都是这几个方面影响的结果。我个人认为,在现代社会,系统的学校教育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制约作用。

(一).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家庭不仅对儿童早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儿童一生的发展也会持续的影响。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结构、经济状况等物质生活条件以及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素质、教育方式等文化环境。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将全部的爱和期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给予孩子过多的关怀和照顾,花费更多的财力和精力用于孩子的教育,使独生子女身体发育和智力开发优于多生子女;独生子女有较强的求知欲,自信心和成就动机。但也要看到由于独生子女处于优越的地位,家长的过分宠爱、保护、照顾、过高的期望使独生子女承受着凯子承认世界的相当大的心理 ,导致独生子女在个性品质发展存在不足,如人性、懒惰、不合作、不合群等,这是独生子女所处的环境和父母不恰当的期望及教育方式造成的。

(二).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学校成为儿童最主要的社会生活场所,成为儿童接受社会化影响最集中、最丰富的社会生活环境。

1.教学内容的影响。

学校教育对儿童施加影响是以一定的教学内容为中介的,教学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教学内容实质上是文化的一种选择结果,是对全部社会文化的一种不断提炼、浓缩、改造和序列化,反应了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生产和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水平,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和人的发展的要求。教学内容不仅向儿童解释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进行文化的灌输,更重要的是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仿效的模式。

2.教师的影响。

教师是对儿童进行社会化的专职实施者。

教师的期望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的期望会成为一种外在的行为目标的诱因,唤起学生内心潜在的自我价值意识和对高尚目标的。

教师的为人师、学识才能、诲人不倦的精神会感染、激励学生对知识、事业的渴望和追求。教师的思想品德、理想信念能陶冶学生的心灵。

3.校风的影响

校风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稳定的校园风气和精神面貌。

小凤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1)校风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无声的行动命令。

(2)校风是一种不成长的行为准则,不成条约的心理契约,具有深刻的“强制性”的约束作用。

(3)优良的校风能陶冶师生的心灵,鼓励上进,抵制不良风气和行为方式,具有在行为上的激励作用。

(4)优良的校风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有保护和增进的作用。

(5)优良的校风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优良品行的形成,如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4.同伴交往的影响

同伴交往包括儿童之间的个体的交往和儿童与同辈群体的交往。

儿童同辈群体是由年龄、身份非常接近的儿童组成的群体。同辈群体使儿童的归属感得到满足,又以群体规范约束儿童。同伴即是行为的强化物,又是儿童评定自身行为的参照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与同伴交往的时间逐渐超过与成人交往的时间,对同伴的依恋和友谊显著增长。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小学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使他人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三是对存在严重心理障碍或疾患的个别学生,应积极协助家长和医疗机构,进行心理矫正或治疗。

五.实施小学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以下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里健康的教育。

2.除与原有思想品德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对小学生可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活动等,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孩子。

7.对当前煤炭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七

一、明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增强职业院校活力

新时期, 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而发生了较大变化,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应及时调整。要为社会、企业生产和服务一线培养大量掌握一定科学文化知识且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劳动者, 也就是说职业教育必须面对学生实际, 坚持开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 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较高的身体、心理、道德等基本素质, 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 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职业技能的劳动者, 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生产的需要。职业院校必须同社会、行业、企业密切接触, 及时收集行业发展的有效信息和有关数据, 主动争取行业政策支持和企业的大力支持, 按需调整专业结构和教学计划,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就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坚持人才培养以市场为导向, 使之与当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发展趋势和劳动力流向相一致。为此, 我院经常和煤炭行业领导、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工作, 共同研究教学计划, 倾听他们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在知识结构、专业能力、岗位技能、综合素质方面的观点和要求, 采纳他们在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专业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内容调整、实验实训条件改善、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意见, 同时让专业课教师深入到煤炭企业, 参加生产劳动, 认真调查研究, 掌握生产过程中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等信息, 了解企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情况和基本要求, 为调整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和加强技能培训, 使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始终保持主动适应的态势, 形成较为完善的自我调节机制。使教学计划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者, 必须深刻地理解办好职业教育的深刻意义和教师职业的崇高地位, 建立和培养对职业教育事业的深厚感情, 做到忠诚教育事业, 热爱本职工作, 在工作中敬业、乐业、勤业。

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 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随着职业教育目标的调整, 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现状与培养高质量、满足企业职业技能标准的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很不适应, 表现为知识成就老化, 缺乏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及岗位技能要求的知识和经验, 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差, 专业技能不高。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让教师了解企业文化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基本素质、专业技能的要求, 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掌握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知识、专业知识以及职业技能, 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方面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建立有效机制。所以我们应该经常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 探索职业教育发展规律, 改进教学方法, 尽快满足职业教育新形势对教师的要求,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采取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 加大资金投入, 保证教师的知识更新和专业素质的提高。组织教师到现场的实践性工作岗位, 亲自参加劳动、顶岗实习、提高实践技能;针对教师的专业特长, 开展职业技能的培训工作, 让教师考取国家职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证书, 我们学院已有18名教师获得职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证书。经过几年的努力, 我们已初步建立起一支具有现代职业教育观念和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知识与专业知识、爱岗敬业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煤炭职业院校的发展

首先要强化自身能力建设, 增强抗风险能力打造煤炭专业品牌。我们学校的根早已深扎于煤炭这块沃土, 与煤炭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学校的特色, 主要是开办煤炭专业, 与其他学校相比, 优势与实力还在于举办煤炭专业, 社会的认可度和需求量也主要在煤炭系统。因此, 我们要生存要发展, 就必须下大力建设煤炭重点专业、骨干专业、名牌专业, 办成名副其实的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

其次是积极适应市场的需求。为了进一步增强自己的造血功能, 同时提高抗风险能力, 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努力做到与时俱进, 使学校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一是要拓展煤炭相关专业, 二是适当发展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短线专业和热门专业, 为社会发展服务。

四、“工学结合”如何实现

近几年来, 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推动下, 许多职业学校紧紧围绕教育教学改革这个主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其中“工学结合”是一条较为可行的职业学校办学新路子。

但是, “工学结合”办学模式, 从具体操作过程看, 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困难, 一边是学校“热”, 一边是企业“冷”, 在一定意义上讲, 职业学校是“孤军奋战”, 难以得到企业的有力支持, 经费紧、实习难, 特别是到井下实习存在诸如安全、影响生产等问题。概括的讲, 就是学校与企业关系是“剃头挑担子一头热”。

为了真正把“工学结合”落到实处, 实习毕业生与岗位“零距离”对接, 就要大力加强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使学生在毕业时学到一定的能够适应岗位需要的技能;另外也要走订单式培养这条路, 使企业与学校联系更为紧密, 具体地讲, 就是聘请企业人员参与学校管理,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实施方案, 教师到企业进行现场实习与调研, 学生到企业完成实习阶段任务, 校企完成对学生的管理与考核, 实现企业与学校共赢。

摘要:本文针对煤炭职业院校存在的问题, 就如何适应煤炭行业人才紧缺的状况从学校的办学思路、办学方法、开设专业等进行了较详细地分析。重点就教师队伍的建设, 实习实训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和探讨, 并提出了学校如何适应用人市场的需要, 如何增强学校的生存和竞争能力, 如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如何搞好学生的实习实训和技能培养等方面的一些建议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师型”,实习实训

参考文献

[1]周元才, 闫智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三重困境之质辩[J].职教论坛, 2011, 30.

8.对小学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

国家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目标,积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那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素质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在素质教育中是关键角色。怎样成功扮演这个角色,笔者认为,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教师应该以下几点:

一、面向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求教师关怀每个学生,使“好学生”、“中等学生”和所谓的“差生”、“后进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得到新的提高。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是中国教育的优秀传统,贯彻因材施教原则,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才能落到实处。

学生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优劣,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优秀学生的成绩是相对的,对一个学生来说,100分是成绩优秀的标志;对另一个学生来说,70分可能就是很大的成功。因此,教师要有耐心善待每个学生。

二、尊重学生,用心去爱学生

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为前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育家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应必须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实践证明,无论哪个教师,如果不调查研究,就不能掌握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也就不可能采取有效的措施。

爱学生还必须要严慈相济。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单纯的情感赋予,其目的是教育好学生,不是溺爱,而是严爱。热爱学生,应该以平和、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无私的友爱。

三、善于宽容与沟通 ,给学生亲近感

当学生犯错误时,他们迫切想得到谅解和宽容,而绝不是批评和惩罚。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善恶观念尚不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认识,教师不能一棒否定,不能因为犯错误就把他视为坏学生。由此可见,教师应充分理解、宽容学生。

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基础条件是平等,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重要特征。 学生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注,师生之间的情感,往往会有神奇的教学效果,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愿意接近教师,向教师袒露自己的心里话。因此,教师对学生要倾注全部热情,以诚相待,给学生亲切感、安全感和信赖感。

四、激励学生,给学生以自信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是通过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体性的教育行为,它可以使学生把教学的要求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由潜在的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的萌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触发学生的求知欲。

“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屡次失败容易导致学生的自我否定。体验成功是培植自信心的最佳方法。学生的成长更需要教师的适当激励。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安慰和鼓励,学生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因此评价在这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师的责任是尽可能更多地运用表扬的手段,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念。

五、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见到教师有点“怕”,害怕自己说错、做错,受到批评或指责。如果由于“怕”,都不敢提问题,还谈什么培养创新精神。所以教师应该充分爱护,真诚面对学生,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不拘泥于“唯一答案”。对课堂上认识发出创造性的火花,教师要倍加爱护学生,更要给学生以极大的热情赞扬、鼓励。有了这样的宽松氛围,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

六、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长期以来,教师的评价一直被视为一种筛选工具。许多教师,只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选出最好,淘汰最差。然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在考试中受到积极鼓励与肯定,就会心花怒放充满自信;受到批评就会意志消沉、自暴自弃,使学习更加困难。因此,考试应当强调发展起点,评价的观念让学生在考试中能够有再前进一步的信心。成绩只能说明学习起点的新状况,不能提供终结性结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更多的采用发展性评价每位学生,要用发展眼光看待学生,不以考试成败去评价学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断地争取“更好”才是教师评价永恒的追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

9.对当前监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九

监理单位是专业化、社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受业主的委托,以自身的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有效地控制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公正地管理合同,使工程建设项目的总目标得以最优实现。监理制度在西方已经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并已成熟完善。

FIDIC制定的《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已经为国际承包市场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对业主、监理工程师、承包商的责任、权利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是工程建设项目有序进行的保证书。我国也开始参照执行。

10.对课堂管理的几点认识 篇十

课堂纪律管理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教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圆满达成教学目标的前提和保障。中学课堂纪律的管理(尤其是初中课堂纪律的管理),长期以来一直困惑和干扰着一些教师,特别是刚出大学校门,初登三尺讲台的青年教师,对课堂纪律的管理更是捉襟见肘,一筹莫展。在课堂上,有的年轻教师经常被学生弄得脸红脖子粗,啼笑皆非,有的甚至被顽皮学生气得流出眼泪。即使部分颇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在他们的课堂上,也会时常看到或大声吆喝、或拍打讲台、或点名道姓怒斥学生的尴尬场面。久而久之,学生早已习惯了这种“只打雷,不下雨”的隔靴搔痒,其结果要么甚微,要么适得其反。作为教师,做好课堂纪律管理,教师责无旁贷,应当不回避,不推诿,积极地介入,机智的干预,用引导、说服、调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一节课的好坏,往往在同一个班级不同的教师身上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学生大多数会“以貌取人”。如果在课堂管理中,等到学生出现问题行为再去补救,往往比预先预防要困难,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手段。所以如何更好地预防与促成课堂纪律积极正面的发展,就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预防 在问题行为未出现之前,有针对性的提示、指导、鼓励,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的心理准备和自我纪律约束行为。由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加之课前或课间的热闹狂欢,他们对上课的预备铃声已熟视无睹,置若罔闻,即使进了教室后,还是余兴未尽,有追逐打闹的,有喧哗高喊的,有嘻笑推拉的,也有挪桌搬椅的,他们总是难以立即安顿下来。因此,老师在预备铃响后,应督促学生各就各位,做好听课前的一切准备,如文具、书本、笔记本、教辅资料等。与此同时,老师自己也可趁机作好授课前的准备,如打开书本,准备好多媒体,上传下载好文件等。同时,上课正式铃声响起时,师生之间起立相互问好是一个不可缺少和忽视的环节,此举可让学生静下声来,也能让他们静下心来,从课堂一开始就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此时老师应做到:学生没站直,不道好;学生声不大,不回答,学生不安静,不坐下。切不可随声问候,草草了事,否则,学生坐下后,又是一片嘈杂声。例如:表扬学生进步的同时要求学生看到不足。

2.提醒 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错误行为,如果采取训斥、辱骂等方式,往往会对错误本身起强化作用。因此,处理违纪的一种好方法,就是对于违纪学生不予理睬,(就像2013年李峰老师在班主任校本培训会上所讲的—对待矛盾要热处理和冷处理)。如果正确友好的提醒学生注意当前的学习,告诉他应当做什么,追问学生为什么要违反纪律,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学生如果不回答,只能形成僵局;反过来,又会增加教师的焦虑和气愤,并且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责备人的老师。

例如:九年级(1)班靠近幼儿园,音乐成天响,影响教学秩序。(播放“小苹果”告诉学生“惊雷不惊用心人)3.暗示 我们有时会发现个别学生不专心听讲,不遵守课堂纪律时,最好不要停下课来公开批评学生,可以一边讲一边走到不专心听讲、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旁,或者给他悄悄使脸色,或者轻轻指指他的书本,或者轻轻敲他的桌子,有时还可以清清喉咙或者小咳嗽一声等。这种委婉的暗示方法,既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关心与爱护,又不至于分散全班的注意力,以及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这些暗示方法,一般适用于只有个别学生不遵守纪律的情况。眼神是无声的语言,它可以收到有声的效果;它可以让师生产生共鸣、发出碰撞;它暗示着老师的拳拳之心、语重心长;它能安顿学生、平静躁动;它可以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渴望。眼神是一种希冀,是一种企盼,是一种召唤。

4.幽默 教师针对某一违纪学生用适当的幽默手段,化解课堂矛盾,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顺利进行教学活动。幽默不像讽刺那样辛辣。它是一种从容冷静,一种恰如其分的批评,一种不丧失原则的宽容。激将是一种幽默和诙谐,它可在不伤学生自尊的前提下活跃和轻松课堂。记得好几次,我在给学生做英语听力训练时,个别同学没等我的听力材料播放到一半,他就已经把全部答案都选上,然后开起小差来,见此情景,我暗自苦笑,随后便对全班学生说:“某某同学近来的听力进步很快,瞧,他就作答完了。”听到此话后,这位同学本能地用双手遮盖住卷子,不好意思起来,其他学生先是愕然,而后都会心地笑了。

幽默是一种巧妙的诱导,它可启迪学生思维沉睡的心灵,打开学生知识尘封的世界。每每看到学生手托下巴,目光凝滞,遐想着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时,我便会向学生们推介说:“大家请看,某某同学听课全神贯注,你们都要向他学习。”听到此话的学生就会立即把手放下,悄悄地打开书本,偷偷地拿出笔,开始专心听起课来。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也就是这个道理。

幽默是一个不怀恶意的谎言,它可把本该批评的对象变成表扬的对象。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当某个学生站起来答问时,难免有个别学生趁机讲小话。这时,我会对这位学生说:“看来你跃跃欲试,不急,马上给你机会。”事后这位学生竟然把问题答得很好。因为我在给了他台阶的同时,也给了他刺激和思考的空间。

列如:九年级(3)班李广成乱发言,延伸胡适“胡说” 5.化解与激励

老师在课堂上遇到违纪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但一定要点到为止,切不要纠缠不休。因为过多的批评学生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许多后遗症:一方面会破坏课堂的教学气氛,影响教学进度,另一方面,会让教师产生不悦心情,从而打断教学思路。教师对犯错的学生千万不可大声喝斥,更不可长期对学生吹胡子、瞪眼睛,用敌视的态度对待学生。否则,学生便会觉得你这位老师在课堂纪律的管理上早已是黔驴技穷、江郎才尽了,从而由敬畏变得无畏,最后沦落得无所谓。更糟糕的是,有的教师甚至忘记自己的角色,守不住教师的底线,口无遮拦地说一些有损学生人格或尊严的过急话语,结果叛逆的学生或当堂顶撞,或事后投诉,弄得你满脸尴尬,无所适从;内向的学生则会对你咬牙切齿,记恨一生;而其他的学生也会对你窃窃私语,“刮目相看”了。试问,这样的课你还上得下去吗?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应尽量少用批评,最好不用批评,或者用别的方法来取代批评,那才是一种至高的境界。

11.对当前设计教育的几点认识论文 篇十一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是一种教育形式。由于其发展缓慢,故在教学课程、师资队伍及办学制度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社会对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要求高职学校要培养出适合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而法学专业则是高职院校教育最困难的专业之一。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阐述了在高职法学教育现状及提出了改革的几点思考。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必然带来社会治安的种种不协调,因此对法学专业人才的需要是愈来愈紧迫的。据资料统计,法学类职业是新新时代最热门的职业之一,也是社会最缺乏的岗位之一。在这一有利的现实情况,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应该说其找到了发展契机,然而为何高职法学教育的就业率却很低,出现了“有岗有人却不能上岗”的尴尬现实。但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分析一下高职法学教育的现状问题。

一、对我国高职法学教育现状的思考

(一)生源素质不高,制约法学教育发展

高职院校主要服务对象是成绩不是很理想或不愿接受4年本科教育的学生。目前主要有两种生源,第一种是初中毕业生。据调查反映,这种学生因为成绩不理想考不上高中,故选择中专,一旦中专结束后即辗转社会。也就是这种学生大多是想混个学历,并非真正的求知,故学业上严重出现萎靡低滑情况,同时由于接受的教育低,文化水平极其有限,故整体课堂呈现“素质差、学风差、纪律差”的趋势,更有甚者,临近毕业还有十几门课程的补考,以这种学习态度学习激情,将来毕业出来后也只是一个具有中专学历的普通求职者而不是一个社会接受企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第二种是高中毕业生。这部分学生由于接受过国家正统教育,素质比前一种好,但是由于近几年的普招,大多录取进了许多不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比如因为录取分数较低,大多是200与450之间,从成绩上分析,此生源也不尽如人意;法学类职业人才需要崇高的道德素质、高尚的人格、完善的心智。在法学类职业中,一般是精英人士,只有这样他们在担任职位时才能够抵住诱惑,为人民的利益、国家的效益而贡献自己。所以高职法学教育人才必须具备着优秀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质,这是保证人才发展的保障书,而高职法学专业就目前的生源而言,已不符合该专业对人才的要求。

(二)实践课程简单,制约法学教学改革

由于高职教育的发展较为缓慢,仍然仿效传统教学,大多注重知识的整合,以严谨的上课模式为主要的教學手段,以法律条文、基本理论为课程主要部分,看轻实践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将实践课程视为无效,视为时间的浪费,没有参考社会需求,不结合实践、实际,走单一理论化路线,这些都使得学生成为背书的工具,缺乏在真实情景下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成为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产生“错位”的“产物”。有些学校在课程表上貌似有开设实践课程,但是实为“虚名”,一般都只是课堂案例分析、法院旁听、模拟法庭这些单一的教学形式,现在高职法学学生普遍出现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差,缺乏真实场景下一个法学专业学生该有的气场。

二、对我国高职法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一)以高标准选拔人才,坚定走高水平人才线

教学质量的好坏一方面在于教师的教学水平、素质人格,另一方面在于学生质量,学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成果。笔者建议宁缺毋滥,高职院校应该将人才底线划分出来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不可轻待。人才的发展一般是在一定的底线上进行再教育的,如果学生的质量,主要指道德水平、人格修养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笔者认为应坚决放出法学圈子,法学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它是公平公正的代表,一旦制法人员、执法人员、律师等出了职业道德上的差错,人民就会怀疑社会发展甚至统治者的统治方针等。所以坚定走高水平人才线,为社会输出高位人才是高职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链的中心环节。

(二)以培育法学人才为目标,实现课程设置的多样化

课程设置多样化意味着课程设置的改革,要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目的是让学生走进社会,故先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学生。学校本着“实用性”的原则塑造学生,为了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前建立自信,便于学生的就业及入职后的工作。这与课程设置实则是息息相关的。课程设置的合理化科学化,使得学生真正的学习到了知识,感觉到知识的力量,这会激发学生潜在的自信心,使学生有法学专业毕业生该有的气场。笔者建议将法学专业课程细化,分为专业课、选修课、实践课,与原来的设置不同在于将部分课程内容压缩、取精华与其他课程融合,并将融合后的课程作为一门专门课程来进行教学。将专业课、选修课融汇起来,巩固知识,在原有知识上创新改革,另一附加作用还减少了学生逃课率。实践课程开设多种多样,把能想到的、结合校园条件,只要能够实施的都引进来。

三、总结

培养法学专业类的人才是对高职院校的一个全新挑战,是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备人才。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法学专业现状及提出了几点改革思考,希望能对高职院校法学专业教学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朱小龙.我国大学法学教育的现状、困境与展望[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

[2]练崇潮,易有禄.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法学与实践,2006

[3]杜辉.论中国法学教育科学发展的路径[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4]刘湘蓉.高等职业教育中法律教学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

12.对当前设计教育的几点认识论文 篇十二

一、抓好教师继续教育,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近年来, 在上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教师继续教育成效显著, 为农村一线教师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教师积极参加学历提高、学科培训、“国培计划”等各级各类培训, 业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就目前农村小学来看, 科学、音乐、美术、心理辅导教师仍比较缺乏, 大部分学校没有专业的教师, 而从省教育厅安排的“国培”到县教体局组织的学科培训对科学、音乐、美术、心理辅导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又相对较少, 严重影响了这些学科的教学, 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 政府部门应适当加大对科学、音乐、美术、心理辅导等学科专业教师的招聘, 合理配置教师。同时, 教育部门也要加强对这些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 选择有特长的教师进行转岗培训和替换培训, 在短期内培养出一部分能胜任科学、音乐、美术、心理辅导等学科教学的教师, 以解决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二、加强校长队伍建设, 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近年来, 各类教师培训较多, 但针对学校校长的培训相对较少, 部分校长管理理念陈旧, 学校管理水平不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有必要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一是要抓好校长培训, 用最前沿的教育理念给校长洗脑, 并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请进来、走出去, 努力开阔眼界, 拓宽思路, 建设一支专家型、专业化的校长队伍;二是探索建立校长职级管理和校长交流制度, 实现校长的合理流动, 即让优秀校长和新任校长结对, 以优秀学校、优秀校长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理念, 引领农村小学, 逐步让农村小学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特色, 构建出独特的管理模式, 进而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加大农村学校投入, 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近年来, 各级政府加大了教育投入,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各级政府对学校布局调整后, 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农村中心小学办学条件达到了和城区学校相当的水平。但布局调整后, 农村教学点的办学条件还是比较薄弱, 部分学校校舍存在安全隐患, 校舍紧张、教学设备陈旧, 制约着教育的均衡发展。对此, 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投入, 努力改善农村教学点办学条件。同时, 对农村教学点附属幼儿园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改善幼儿学习生活环境, 建成日托制幼儿园, 按编制配备幼儿教师, 彻底解决农村幼儿“入园难”的问题, 使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受到平等的学前教育。

四、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近年来, 各校在学生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建立起了一套科学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但对教师的评价, 还是主要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主, “考什么, 就教什么”的现象依然存在, 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对此, 教育行政部门应研究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 即建立涵盖对教师的师德评价、专业素质考核、教学过程考核、教学实绩考核等内容的全方位的考核机制, 以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工作质量评价机制, 扎实推进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同时, 取消以学生成绩给学校排名、给教师排名的做法, 真正发挥教育评价机制在教育管理中的导向作用, 减低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学校的内部管理、教学组织的影响, 杜绝应试教育,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五、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近年来, 由于学校布局调整, 城区新建学校较多, 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骨干教师被选调进城, 还有部分教师由于农村学校工作繁重、工作条件艰苦等诸多因素调离农村, 这部分中坚力量的流失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对此, 政府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探索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建立县域内教师城乡岗位定期交流制度, 并完善城乡教师交流的激励机制, 在职称评定、晋级以及评优评先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 特别是在职称名额的分配中对农村教师要加大比重, 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以确保农村能留住人才, 吸引一些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服务。

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注重学生身心发展

近年来, 随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 相当一部分家长外出务工、经商, 将学生的管理义务推向了学校, 问题行为学生也越来越多, 表现得也比较复杂。这使得农村学校在对待问题行为学生的时候出现了一些走极端的现象。这些学生在学校表现都比较极端, 扰乱课堂秩序, 不听从教师的管理。为此, 学校也煞费苦心, 想尽各种办法去对待问题行为学生, 可收效却不明显。笔者认为,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好问题行为学生的身心问题就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经常性组织有关单位深入学校开展关爱活动。同时, 乡镇、村社党组织和妇联组织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来, 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二是学校要对问题儿童重点教育监管, 让有条件的教师充当代理家长, 落实责任, 针对学生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 经常性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进行心理矫正工作, 帮助问题儿童疏通心理障碍, 解决心理问题, 弥补家庭亲情缺失, 从而给问题儿童营造家的氛围, 让他们也能享受到“家”的温暖与幸福。

13.对当前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十三

英语的过关

学习语言,包括英语,有一个过关的问题。我认为英语过关的必要条件有三:一为掌握基础语法,二为掌握基本词汇,三为掌握基本技能。英语语法知识对中国学生帮助很大,这是大家所公认的。国内英语教学历来重视语法讲授,学生到了初四或高一,基本上已初步掌握了英语语法体系,有了理解英语和使用英语造句的拐杖,这就够了。但是,不少人过分强调语法学习,而忽略了诸如词汇等重要方面的学习,这显然是不妥当的。

英语词汇浩瀚,但最常用的词汇相对有限。如果是打基础,学生宜掌握3000个左右基本英语词汇及1000个左右英语常用短语,并知道其中每个单词的最常用义英语一词常多义及搭配关系包括短语,对于这些词要会念、会拼、会用。但是,目前许多学生往往不愿按此要求去做,掌握3000个单词就觉得不胜负担。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必须尽快纠正。教师应告诉学生,没有一定的词汇量,是学不好英语的。

14.对效能监察工作的几点认识 篇十四

一、效能监察的理论依据和定位效能监察的理论依据之一就是企业管理学中的管理控制理论。企业效能监察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管理有四项职能:计划、实施、领导、控制。管理,就是通过计划、实施、领导和控制,使管理者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为了保证工作按预定的计划进行,管理必须监控实施的绩效,必须将实施的表现与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若出现了任何显著的偏差,管理的任务就是使实施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因此就必须进行监控。管理必须有控制,监督是不可避免的。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要有有制度、有计划,有实施,还要有检查。检查就是内部控制机制。如果检查不到位,就是控制不到位,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由此可见,企业效能监察既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个监督环节,又是促进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效能监察的目的就是“纠偏”,即按照企业的标准、计划,衡量各部门和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针对出现的偏差,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各项计划目标的实现。从广义上讲,效能监察不仅要“纠偏”,还要在必要的时候,修改原先制定的计划和目标,或者修订相关的规章制度,以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符合实际、更加适应形势的变化。效能监察是行政监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政监察理论是开展效能监察的主要依据。企业效能监察要按照行政监察“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性能”的基本任务和工作要求,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开展监督检查。效能监察是企业管理过程监控环节上具有综合监督性质的一项工作,是纪检监察工作服从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途径。是企业监察部门在企业负责人领导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对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行为和管理效能(效率、效果、质量、效益)情况的监督监察活动。它是通过监督检查企业内部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通过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对相关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对违规违纪人员进行查处,对问题责任人进行追究等,达到规范制约管理人员行为、提高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效能的目的,同时为决策层选人用人提供可靠的依据。效能监察定位于企业监督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内部管理的手段,是管理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特定的负责“控制”功能的部门,是企业有效实施监督的重要措施。效能监察不是管理的再管理,不是参与(管理)和切入(管理)的关系。日常的管理工作(计划、实施等)不能让效能监察去管,如果管了,那就是管理环节错位,监督和计划、实施不分。效能监察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融入管理之中,做到监督到位不越位,促进日常管理而不代替日常管理。

二、关于效能监察的主体和监察对象。企业监察部门是专门的执纪监督部门,在企业负责人的授权下,具有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处分权,其监督的刚性和力度,是其他监督形式所没有的。效能监察是监察的一部分,效能监察的职能决定了它是一种专门的、强制的、自上而下的监督,既对同级又对下级,既对管理人员(包括领导)又对管理部门和下级单位。效能监察的主体是企业内部的监察部门和监察人员(含兼职),其中也包括监察部门授权的部门和从其他业务职能部门抽调到效能监察项目组中承担效能监察任务的临时工作人员。效能监察的对象是本单位各级职能部门、所属单位及其领导和工作人员。是同级的、下级的管理人员。简单地说,效能监察就是监察部门对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及下属单位的工作进行的监督检查。企业效能监察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企业内部监察对象履行职责、依法办事的情况,依照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对监察对象管理效能,包括效率、效益的监督检查。是检查管理行为,纠正偏差,追究责任,保证企业政令畅通,保证经营活动科学有序进行和效益的提高。监察机构要通过效能监察,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实现企业计划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效能监察的选题立项企业效能监察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融入企业管理,在融入中监督,在监督中服务,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两个重点,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效益、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重大问题,以及直接影响企业改革和稳定的重大问题,进行效能监察立项。立项要做到“五个结合”:与执行国家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情况相结合(如监督某项规定或决策的执行中有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等);与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结合(如承揽环节、销售环节、采购环节、资金管理环节等);与生产经营的突出问题结合(如生产不达标、质量不够好、长期欠款多、采购质次价高等问题);与企业发展的重大项目结合(要在重大的新产品项目、科技攻关等项目中找出制约项目运行的关键点,针对关键问题来立项,比如工程进度问题、质量问题、采购价格问题、招标问题等);与企业改革的工作部署结合(如企业改制、住房货币化改革等)。总之,选题立项要针对企业经营和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和大的难点来进行,不能把日常工作做为所立项目,也不能把日常开展的活动做为立项的项目〔如某项工作立项前后都是一样干法,则不能算做效能监察,其工作成果也不能算是效能监察的成果。如采购部门在采购中实行货比三家,节约了费用,只能说是工作中正常做的,应该做的,老百姓买东西,也要走几家看一看再买,这种工作不能叫做效能监察;再如日常的厉行节约活动、管理活动(如压缩机关费用)等也不能算是效能监察〕。在确定效能监察项目时,做到公司统一立项和基层各单位自主立项相结合,突出抓好公司立项。公司立项要结合影响公司效益的主要问题和环节,各单位的自主立项要结合影响本单位管理和效益的瓶颈问题和重点环节,经过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报请公司或本单位效能监察领导小组批准。

四、关于效能监察的“检查”是不是效能监察,像不像效能监察,除了效能监察的外在形式,如立项、结项等内容之外,最主要的方式、最关键的内容、最实质性的工作,就是进行效能监察中的“检查”。这是效能监察三个阶段中,最具实质性内涵的实施阶段的“核心”。是否开展检查,是效能监察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衡量是否是效能监察,是否真正认真地开展了效能监察,也就是看是否开展了检查,是否发现了问题,是否进行了整改。是否到立项的单位进行了检查,是否发现了管理中的问题;是否提出了监察建议或决定;是否监督整改了发现的问题;是否对于应该被追究责任的监察对象追究了责任;是否促进了建章建制和科学管理;是否保证了效益提高和合理用人。如果没有这其中的主要内容,那就不能算是效能监察。因此,我们在开展效能监察工作中,必须抓住“检查”这个核心。这样,才能将效能监察工作落实。

五、效能监察的程序效能监察的主要程序是:

1、调研分析,写出立项调研报告;

2、填报“效能监察立项审批表”;

3、成立效能监察专项工作小组;

4、制定监察项目的实施方案;

5、下发《监察通知书》或《专项效能监察方案》;

6、实施监察项目的检查;

7、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8、提出监察意见或决定;

9、检查和落实整改工作;

10、进行责任追究(有必要的情况);

11、帮助和督促相关单位建章建制;

12、进行效能监察成果认证;

13、对被监察对象进行效能评价;

14、进行专项总结并提出总结报告;

15、填报“效能监察结项审定表”;

16、按规定进行奖惩;

17、将效能监察资料立卷归档。

六、效能监察项目的实施方法效能监察实施阶段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按监察内容,可分为综合监察与专项监察;全面监察和重点监察。二是按监察项目的时间过程,可分为定期监察和不定期监察;全过程监察和阶段监察;阶段监察又可分为事前防范性监察、事中跟踪性监察和事后改进性监察。三是按检查人员的组织上,可分为检查部门人员直接监察法;在基层单位或部门自查的基础上,监察部门抽查法;监察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共同检查法。四是在检查的具体做法上,经常采用以下方法:融入管理直接调查或深入现场勘察验证;查阅资料账册进行统计分析;进行账卡物核对;采用市场调查等方法进行验证或认证;个别谈话了解问题;借助审计部门的职能和审计方法等等。

15.对当前设计教育的几点认识论文 篇十五

一、书法课程已经受到普遍重视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我们的教育体系和制度越来越完善, 随着政府的导向和各界人士的努力, 人们对书法重要性的认识也越来越成熟, 虽然相对于古代教育对书法的重视程度还相去甚远, 但我们毕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书法教学不再局限于民间的力量, 而是上升到有国家体制制度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由于上个世纪的那场民族灾难, 技术与意识的落后导致人民错误地对自身民族文化形成了怀疑甚至全盘否定的态度, 种种历史上的原因造成了几代中国人对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继承上的断层。改革开放之初全国人民把精力都放在了经济建设当中, 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虽然号召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双丰收, 但不可否认的是物质的文明在这段时间内还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不断地追求物质, 导致了社会上享乐主义、贪污腐败、富二代富三代道德品质沦丧等等不良风气的蔓延, 其中原因不是简简单单地就能说个明白。随着三十年岁月的磨砺, 我们还是清醒地看见在过往道路上的这些种种弊端, 而急功近利、追求物欲、道德沦丧等不良品行又恰恰是中华民族的许多优秀传统文化所抵制的。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发现, 在研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 能潜移默化地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书法, 就是这么一种优秀文化的典型, 他让人们在越来越浮躁, 越来越功利的今天把行走的脚步放缓下来, 给予人们一个喘息的, 进行自我心灵抚慰的机会。从这一点上说, 惠州学院将美术类学生的书法课扩展为十二周甚至十六周的时间, 每周上课时间虽然不多, 但将大量练习的时间留在了课外。笔者认为有关的领导和决策者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且是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的。

二、书法课程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尴尬地位

我们知道, 研习书法贵在坚持, 书法这门艺术, 由于其高超的技巧性与要求学习者具备相当的领悟力, 因此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他的长期性和困难度导致课程一旦结束, 大部分

琴教学实践的机会, 可以用高年级学生为低年级学生作辅导的形式进行, 促使学生“教学相长”, 培养其教学能力, 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结语

高师钢琴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整个钢琴课程的方方面面, 并对提高钢琴教学的艺术水平、科学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可以使钢琴教学工作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学生就会因为不能在相对的短期内尝到甜头等各种原因而终止练习。据我和学生们探讨的结果, 发现学生们普遍存在以下的想法:首先, 学生们认为自己并非书法专业的学生, 毕业以后不靠这门手艺吃饭;其次, 短期内无法看到明显的效果, 学生普遍缺乏毅力和等待的耐心;第三, 即所谓的“实用性”不高, 无法在将来的生活中与社会接轨;等等。综合分析, 其实还是整个社会群体的意识和文化素质没有跟上, 对学生观念的形成产生相当的误导性, 导致大学生的功利主义过强, 对于学习的知识以功利性做为判断的标准, 价值观走进了误区。因此, 在这个民族意识苏醒与实用功利主义至上相互存在的时代, 书法, 实在是一位身份尴尬的贵族。

现时中大学校园既要面向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还必须在某些学科上保持其学术的独立性。我们知道, 不是所有的学科研究都具备商业价值, 而一些纯粹的学术研究又常常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与预见性, 其研究的成果短期内不能形成产品或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 又甚至未必能形成可以量化的物质价值, 比如人文与道德学科的研究。以古代高等教育为例:古埃及著名的海里普利斯神庙、卡拉克神庙和孟菲斯神庙教授的内容包括宗教、道德、文学等;古代中国分为官学和私学, 其中南朝的官学设立有儒学、史学、文学、玄学四个学馆, 唐宋时期的私学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等与官学一样主要进行的是儒学教育, 以经史为根本, 以“明人伦”为中心, 通过“四书”“五经”的学习, 本质上是一种人文教育和道德教育;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弟子入学前需保持5年的沉默, 过极端简朴的生活, 入学后上午在神庙边散步沉思、学习, 下午学习, 晚上散步沉思, 睡前听音乐, 以慰藉心灵的创伤和解除烦恼……诚然, 古代高等教育并不能与现代高等教育的体系与科学性同日而语。通过以上列举我们不难看出, 古代高等教育还是以人文与道德为主, 强调人性的关怀, 我曾惊异于古代高等教育中传统习俗、道德也是一门必修的课程;而雅典大学的伦理学教育竟然包括爱智、公正、节制、勇敢等知识。所谓“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这个道理我们都懂, 但是需要花费十几年甚至一辈子普及学习的传统、习俗、道德、伦理, 在今天的教育中却不多见了, 或者说已经让位给了寿命短暂的分数。我们的教育机构在拿一些似是而非的、超前教育的, 笔者更愿意理解为没有人性的爱与智慧的知识在构建我们自己的人性。从小学开始, 我们就一直在冰冷的分数中长大, 绝大部分的家长、绝对比例的学校只看重分数的意义, 全国几千万学生学习过奥数, 难道都要当数学家?我们的大学生学了十几年英语, 却无法用英语与外国人沟通;讲了一辈子中文, 却又有几个人能写出一首七言律诗?我们的书法作为传统优秀文化的典型, 他的境遇和现状, 由于民族意识与文化觉醒的暂时滞后状态同样是令人着急的。

三、书法的真正目的

1. 书法不是练字

社会在飞速发展, 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发生。有些变化甚至

也更加顺应高校教育改革和不断提升自我的总体趋势。

参考文献:

[1]邱旸;浅析在音乐教育中钢琴的教学方法;[J]大众文艺2011 (17) ;

[2]孙艺辉;对高师钢琴教学改革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 (9) ;

[3]孙艺辉;高师钢琴普修课教学形式改革初探;[J]文教资料2007 (33) ;

还来不及预料, 就已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 我们只能慢慢地适应。二十多年前当我还是小学生时, 记得那时班里组织春游, 有同学少带了水而渴得嗓子冒烟时, 我半开玩笑地对同学和老师说:“说不定将来商店和野外的小店里就有白开水卖了。”结果招来大伙的一片笑声, 老师说:“无色无味的水也能拿来卖钱吗?反正我是不会浪费这个钱的。”那时的我也只能笑笑聊以自嘲, 我确实有些“异想天开”了。谁又能想象今时今日的小店里若缺少了矿泉水我们又是否能适应呢?估计不久的将来街边小店里就会有纯净的空气卖了, 对于这一天的到来我们现在也不必不屑一顾。发展存在于每样事物当中, 练习书法的意义也是如此。今天我们对书法的认识程度和要求已不同以往, 自然练习的目的也会有所改变了。

我们大部分人都知道练习书法是有益处的, 可是具体的益处是什么?绝大部分人认为可以把字练好, 而笔者认为这一目的发展到今天恰恰是最需要改变的。练习书法和写好字存在必然联系吗?上书法课时笔者经常向学生介绍张旭、怀素的书法如何如何好, 可是学生却有共同的疑问:他们的字很多看不懂, 至少是很难辨认, 算是好字吗?书法讲究的是书写的法度, 而好字的标准在现代社会中恐怕很大程度上就只是一笔一划地把字写清楚了。比如中学时期老师就要求我们写字不能潦草, 但又得一笔一划地把字写漂亮, 其实说到底就是把字写得规规矩矩, 大家都能看得懂。这和写书法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书法的法度包含提按、顿挫、转揉……墨色有秀润、干渴、浓淡……辅以个性的内敛、张扬、敦厚……其结果与目的并不是写出来让人认字的, 认清楚字的那是字典。书法让人认识的是书写者个性、才情的流露, 是与观赏者在笔墨挥洒中达到对美之认识的和谐统一, 这种共鸣穿越时空。笔墨之中蕴含一切可变性与不确定性, 其玄机恰恰在“似与不似”之间, 说不清与道不明, 也不必说得清与道得明。因此在很多字的结构与内容形式的处理上, 大家往往总是“不拘小节”的, 所谓“不拘小节”, 有两个极端, 就是该斤斤计较时绝不含糊, 该洒脱放纵时则“解衣般礴”。由此可见, “好书”和我们现在的“好字”自然已经不是一个概念了。以现代“好字”的标准, 张旭、怀素、黄庭坚、徐渭等等估计很难入流, 而恰恰相反, 他们正是中国书法史上登峰造极的鹤立鸡群之人。因此, 笔者以为, 在给大学生上书法课时, 首先要改变与“破坏”掉的, 是学生们脑子里根深蒂固的把字练“好”的观念。

2. 过程重于结果

学生们每次上书法课, 都是抱着“上课”这一概念而来。所谓“上课”, 不外乎认真听讲, 做好笔记, 积极思考。笔者以为, 书法课, 不能这样单一地开展教学。当然, 书法里很多技巧、章法、布局需要老师的传授, 而学生最缺乏的却不是这些。学生缺乏的是进入状态之中的一种类似于宗教信仰般虔诚的心态。笔者曾在电视上看见一位印度佛教信徒修炼, 令人震惊的是, 他始终举着一只手臂, 一举就是十几年不曾放下, 这是一种苦行修炼。有时很惊异于这些修炼的行为, 为常人所不解。但换一种角度看, 忍耐极端痛苦的过程, 得到的却是一种虔诚的愉悦, 这种愉悦, 或许是对自我的满足?抑或是抚慰自己的心?不得而知。笔者有每天清晨早起写书法的习惯, 已经坚持了十余年。当天刚蒙蒙亮时, 大地一片寂静, 遂展纸磨墨。随着砚里的清水慢慢变稠, 心里便油然而生一种满足感, 提笔落墨之时, 这种满足感到达了极限, 至于写什么, 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书写的过程, 只是这种满足感的不断延续。随着砚里的墨用尽, “作品”完成, 天光大亮时, 却没有了愉悦的满足, 取而代之的, 是怅然所失、无穷无尽的失落!通常此时笔者不会去观看写好的字, 而是放眼窗外, 思绪万千, 心生恨不得能永远留住黎明前那一片黑暗之意。因为忙碌的一天又将开始了, 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安静, 又得复待明日。

这种感觉, 与苦行修炼似乎及其相似!我们都有在行为过程中发自内心的愉悦和对虔诚的满足, 而对内心宁静、释然的向往, 正是在这种愉悦、满足当中得到体现。徐复观先生曾提出“澄汰”一词, 他对此解释为:“则在这种生命根源之地的冲动, 好像一股泉水, 能平静安舒而有情致地流出来, 把夹带的泥沙, 即是把冲动中的盲目性, 亦即佛家所说的‘无明’, 自然而然地澄汰下去了……”笔者认为, 徐先生“澄汰”一词之贴切, 恰如我们书写的过程, 犹如这股泉水, 发自生命根源 (即内心的需求) , 平静安舒地缓缓流淌, 不断地往前, 此时愉悦感越来越大, 而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自己也不甚了解的、并不安静和舒缓的“泥沙”却在流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澄汰”下去了。复归内心深处的, 只有——安静。由此, 书法课教学的意义, 就已在书写过程中全面体现。我们需要引导和帮助学生的, 正是进入这样一种类似于佛家里“坐禅”与“冥想”的境界。最熟悉自己身体的, 莫过于自己。但是我们无法看见自己身体的部分远远比看得见的要多得多, 何况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更何况我们这颗比宇宙还大的心?我们的内心深处, 还有多少不为我们自知的一面?人类社会, 就是在对未知 (包括自己和宇宙万物) 的探索中不断繁衍生息。而更多时候, 我们太需要停下匆忙的脚步, 心平气和的对自己进行了解和参悟, 真诚的和心灵沟通, 想一想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不需要什么。练习书法, 其实就是和心灵对话的一个最佳方法。因为通过书法自身对笔墨、对境界的要求, 可以影响和改变我们个人在性格、心态、人生观等等诸多方面的状态;而对书写线条迅疾、舒缓、厚重、轻盈、古拙、飘渺、青涩等等的体会, 恰恰就是心之语言通过笔墨造型的外在张扬, 所谓的“相由心生”。

高等教育课程中的书法课, 正是给了同学们这样一段时间, 一段和心灵对话的时间。准确地说, 是一个奢侈的时间。在一个资讯爆炸, 全球一体的年代, 我们的大脑, 每时每刻都在无条件的被动接受数以千计的信息。曾几何时, 我们渴望了解世界, 现在却又反被世界所累。我们的视觉、听觉、味觉甚至感觉, 全都被充斥填塞, 混合搅拌, 许多是非曲直已呈晦涩难辨之态。追求经济利益的脚步中, 又有谁舍得把步伐放慢一些, 给自己一个稍停喘息、和自己对话的机会?因此, 当我们的大学生进入纯真、青涩的校园, 一头又面对纷繁、吵嚷的社会, 困惑之时, 每周都有一个安安静静的环境, 闲适宽松的时间提起毛笔, 嗅着墨香, 面对素纸, 于一笔一划中体会沉稳厚重、柔中带刚、悠然舒缓、别有情致……对于一个人生来说, 这个过程难道还不够奢侈吗?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知道, 书法不在于把字写“好”, 而是要在书写的过程中体会笔墨与人的联系。通过笔墨, 认识自己;透过笔墨, 给自己一个净化心灵、修养生息的时间。当你的心真正安静下来的时候, 于不知不觉中你的书法就已经有所成了。因此, 我们教授学生写书法, 关键在于如何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实用主义、功利主义, 既要与社会接轨, 又不能被这个社会的不良之风所左右。需抱着虔诚的、积极的认识自我和正视自我的态度, 学会在过程中享受快乐, “澄汰”泥沙。这便是练习书法的正确法门, 也是坚持不懈的内在推动力, 便是“授人以渔”了。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至于学习什么书体, 认识什么风格, 成就如何的成绩, 只要勤奋加以天分, 便是假以时日的事。而对于我们老师来说, 引导学生从认识方法、笔墨之法入门之后, 最重要的就莫过于言传身教了。只有老师以身作则, 知行合一, 才能时刻给学生以榜样, 以激励。所谓“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学问的研究和探索是一辈子的事, 老师与学生一样, 教授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教授。授人以鱼是一时的事, 授人以渔是一辈子的事。我们应该格外珍惜每次练习书法的时间和过程, 在这个人心普遍浮躁的时代, 这样的时间和过程真的是有些“奢侈”了。

参考文献

[1]王振德.李天庥.齐白石谈艺录[M].河南: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8.

[2]陈绶祥.国画讲义[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4.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6.对广告设计中图形创意的几点认识 篇十六

关键词:图形广告设计符号形象图形设计语言文字

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里,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各种视觉图形所包围,图形形式涵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海报、广告、电视、电影、建筑、陈列、多媒体等等。这些图像信息不断地向我们传达这样或那样的信息,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广告设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明显的引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作为图形表现出来的这种张力内涵和外延,远远超过了其他艺术门类的发展。

招贴广告设计具有视觉传达设计所具备的绝大多数基本要素,即以图形表现为基础,集中反映出时代的艺术标准和设计师的个人风格特点。成功的招贴作品都是以图形视觉语言为主要创作要素,并凝聚了设计者的心灵智慧和审美思想。

一、广告中的图形语言

图形是在平面构成要素中形成广告性格及提高视觉注意力的重要素材,能够下意识地左右广告的传播效果。人在解读图形时,时间很短,来不及分析比较,用不上逻辑程序,一眼过去喜恶美丑立刻分明。创意的图形表现是通过对创意的中心进行深刻思考和系统分析,充分发挥想象思维和创造力,将想象、意念形象化、视觉化。这是创意的最后环节,也是关键的环节。由于人类特有的社会劳动和语言,使人的意识活动达到了高度发展的水平,人的思维是由认识表象开始,再将表象记录到大脑中形成概念,而后将这些来源于实际生活经验的概念普遍化加以固定,从而使外部世界乃至自身思维世界的各种对象和过程均在大脑中产生各自对应的映像。广告设计中图形语言追求的是以最简洁有效的元素来表现富有深刻内涵的主题,好的招贴作品无需文字注解,只需看图形后便能使人们迅速理解作者的意图。

在一定的艺术哲理与视觉原理中,创意通过上下几千年纵横万里想象与艺术创造。作为复杂而妙趣横生的思维活动的创意,在现在的图形创意、广告设计中,它是以视觉形象出现的,而且具有一定的创意形式。

图形的符号化图形本身是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形象,是视觉传达过程中较直接、准确的传达媒体,它在沟通人们与文化、信息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图形设计中,符号学的运用,影响着图形设计的表形性思维。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平面图形设计的信息传达更加科学准确,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

平面图形设计本身是符号的表达方式,设计者借它向受众传达自身的思维过程与结论,达到指导或是劝说的目的;换言之,受众也正是通过设计者的作品,与自身经验加以印证,最终了解设计者所希望表达的思想感情。显而易见,作为中间媒体的平面图形设计作品,这时就充当着设计者的思想感情符号,而这个符号所需表达的信息是否可以被观者准确的、快速的、有效的接受与认知,就成了设计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志。这正是由设计者在设计的思维过程中对图形符号的挑选、组合、转换、再生把握的准确有效程度所决定的。由此可以说,符号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

二、文字的图形化

文字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媒介,是一种沟通思想和知识的视觉语言。它同图形一样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视觉性符号,体现着人类文化的内涵,并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审美特点,都能在文字上得以体现。文字作为视觉信息符号,具有两大功能特征,信息传播功能和视觉审美功能,利用文字视觉传递的特点,视觉规律、视知感受的生理效应,及其传统和现代审美功能等,创造丰富多彩的,具有个性化、风格化的视觉语言形式,从而充分发挥文字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作用。

文字的图形化特征,历来是设计师们乐此不疲的创作素材。中国历来讲究书画同源。其文字本身就具有图形之美而达到艺术境界。以图造字早在上古时期的甲骨文就开始了,至今其文字结构依然符合图形审美的构成原则。世界上的文字也不外乎形象和符号。所以说。要从文字中发现可组成图形的因素实在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

上一篇:扎实做好“两会”期间信访维稳工作下一篇:工学结合班主任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