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英语教学与文化导入(20篇)
1.4.英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篇一
第3、4课 图片与音频导入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15分钟)
(请1位同学上讲台演示创建文字元件,其他同学观看!)
1、创建文字元件:新建元件,类型为“图形”,名字为“ 高中生活”,舞台中输入文
字: “高中生活,美在二中”,调整文字位置、大小、颜色,返回场景 1。
2、更改图层1的名字为“文字”,选择“文字”图层第 1 帧,加入“高中生活”元
件到舞台,选择变形工具调整大小。
选择第 20 帧,插入关键帧。选择第40帧,插入关键帧。选择第 1 帧,并设置 ALPHA 为 0%。,选择第40帧,并设置 ALPHA 为 0%。重点:图片及音频的导入 难点:元件的编辑及应用
1、回顾文字元件创建,掌握图片元件的创建;
2、掌握图片和音频的导入,及元件旋转、透明度、缩放等效果;
3、了解引导层的应用,掌握文档属性的更改;
在1到20帧之间任选择一帧,属性中,选择补间“动画”,在20到40帧之间任选
二、新课1(25分钟):(先到网站上把素材下载过来)
3、创建图片元件 : 方法:“ 插入”菜单——新建元件,类型为“图形”,命名为“背
景”,选择“文件”菜单——导入到舞台,找到“张三.jpg ”。以同样的方 法创建 :“鸟儿”、“白云”等图形元件,图片为“鸟儿.jpg ”、“白云.jpg ”; 择一帧,属性中,选择补间“动画”。Enter键测试效果
(其他同学点评该同学的做法是否正确,然后其他同学也做该过程回顾元件)
4、创建图层: 返回场景 1,更改“图层 1 ”为“背景”,再新建 2 个图层,分
别命名为“白云”、“鸟儿”;
5、导入背景元件: 选择“背景”图层第 1 帧,加入“背景”元件到舞台,调整大海 大小,(选择任意变形工具,或属性中更改大小),不能比舞台大。
(思考:能不能调整舞台大小?)。
6、导入鸟儿元件: 选择“鸟儿”图层第 1 帧,加入“鸟儿”元件舞台,调整鸟儿大
小; 选择第 20 帧,插入关键帧,把鸟儿向右移动到适当的位置; 选择第 40 帧,插入关键帧,把鸟儿向右下角移动到适当的位置;
在1到20帧之间任选择一帧,属性中,选择补间“动画”,在20到40帧之间任
选择一帧,属性中,选择补间“动画”。Enter键测试效果
(思考:能不能让鸟儿在 20 帧到 40 帧慢慢的旋转掉下来?)
三、新课2(30分钟)
8、从网站中下载自己上次的作业,双击打开源文件“自己的名字.fla”,并下载素材;
9、导入白云元件: 选择“白云”图层第 1 帧,加入“白云”元件到舞台,调整白云
大小; 选择第 20 帧,插入关键帧,把白云向左移动一点;设置 ALPHA 为 90% ; 选择第 40 帧,插入关键帧,把白云再向左移动一点。设置 ALPHA 为 50% ;
7、本节课完成或未完成的,先保存,“文件”菜单——保存——位置在“桌面”—— 输入“自己的名字.fla”,确定保存,并上交到网站上。
在1到20帧之间任选择一帧,属性中,选择补间“动画”,在20到40帧之间任选择 一帧,属性中,选择补间“动画”。Enter键测试效果
10、创建“鱼儿”元件(步骤如3):导入“鱼儿”元件到舞台(步骤如9)。
11、创建引导层:点击“添加引导层”,选择引导层第1帧,选择“铅笔工具”,在舞
台上画出任意一条曲线,选中鱼儿图层第1帧,选择“选择工具”,选择鱼儿的变 形点,移动鱼儿到曲线上,选择鱼儿图层第40帧,选择鱼儿的变形点,移动鱼儿 到曲线上。(如果有时间,也可以为鸟儿添加引导层)
12、创建新图层,命名为“音乐”,选择“文件——导入到库”,选择“音乐”图层第 1帧,拖动音乐到舞台。设置属性:同步方式为:数据流。
保存:文件菜单——保存——张三学校__魅力.fla ; 文件菜单——导出影片,命名为“张三学校__魅力.swf”。
四、总结(10分钟)
1、挑选2件作品,一起欣赏上,并打开源文件,观看做法;
2、挑选1件作品(去学生名字),讲解元件创建好后返回场景的问题、引导层位置出 错的问题、音频导入该属性的问题;
3、如何让鸟儿飞的自在和鱼儿游的自然,需要怎么办?下节课解决。
2.4.英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篇二
什么是语言?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说, 语言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由于社会语言学的建立和发展, 人们开始注意到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的使用离不开人, 而人又离不开某个特定的文化, 所以必须把语言和文化联系起来。
什么是文化?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对文化下过这样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 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 (Cultural or civilization taken in its wide anthro-graphic sense, is that complete whole which includes knowledge, beliefs, art, morals, law, custom and other capabilities and habits acquired by a man as a member of society.) [1]社会语言学家赫德森指出:文化是“从社会习得的知识”[2]。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 又是文化的写照。正是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另一方面, 文化是语言创造的动力和表达的内容, “制约着语言产生和发展的方向, 从而使民族语言带上自己的文化特征, 形成区别于其他语言的特点”[3]。因此, 大学英语教学不能是单纯的语言教学, 还应扩大学生的视野,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学外语而不懂其文化, 等于记住了一连串没有实际意义的符号, 很难有效地加以运用, 而且每每用错”, “而语言课堂就是联系语言和文化的场所。在中国尤其如此, 因为课堂是学外语的主要场所”[4]。因此,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渗透有关的文化知识的教育。
2 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我国的外语教学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把教学重点置于语言知识的传输, 注重句法分析和难句分析, 对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因素缺乏系统性的导入和分析。我们知道, 言语交际是由句子的形式、内容和说话人的动机组成的, 受话人能否理会说话人的内容和动机,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该语言中文化背景的了解和熟悉程度。缺少这种特定文化的了解就会带来教与学的理解困难, 影响语言习得。例如, 美国人在打招呼时, 经常说:“Hello”, “Hi”。而中国人碰面时则经常说:“你吃了没有?”难怪一个到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听了用结结巴巴的汉语说:“你们为什么老问我吃了没有?我有钱!”因此在教一门第二外语时, 应同时介绍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 在语言能力培养增强的同时加强对背景文化的理解和熟悉程度。
3 文化导入的基本原则
一般而言,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1 实用性原则。
文化导入应遵循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要求导入的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日常交际等具体情况, 选择恰当的文化内容加以导入。
3.2 关联性原则。
因为文化教学只是语言教学的一部分, 因此课堂上所阐述, 讲解的文化点必须与教材有关。大学英语的每篇课文几乎都在某一方面同某种社会和文化背景相关, 因此教师应向学生详细介绍与此相关的文化内涵,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3 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要求导入的文化内容应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由浅入深, 由现象到本质, 逐步扩大其范围。教师可以通过在初期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日常交际语, 然后由浅入深, 通过介绍目的语国家的风俗习惯, 词语典故等来引发学生对所讲材料的兴趣, 从而达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目的。
4 文化导入的方法
在教学中, 教师必须了解中国和目的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差异, 把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在向学生讲授语言知识点的同时, 应传授与语言知识有关的各种其他知识, 如文化知识, 语用知识等, 并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4.1 情景渗透法。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绝大多数学生不可能到达目的语国家, 亲身体验目的语文化。但是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 通过各种手段来模拟和展示具体的交际情景。教师可以利用电教、音像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如多媒体、录像或原版电影等, 向学生展示目的语国家各方面的文化, 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目的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日常交际等, 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感悟能力。
4.2 比较对照法。
认识文化差异是文化导入的基础。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核心, 对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比较和分析。如:中国文化以谦虚、礼让、家庭和睦的优良传统而著称, 强调个人服从集体, 以集体利益为重, 人们习惯于以这一传统的价值观念来衡量人们的道德行为、世界观以及人生观。而西方人则推崇个人进取精神, 讲究个人奋斗、个人隐私、个人独立, 以个人成功来衡量人生价值等。学生通过对目的语国家人们的日常行为及其生活方式与自身文化中的相应方面相比较, 可以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加深对文化交际得体性的认识, 从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及跨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4.3 阅读作品法。
阅读理解能力不仅包括阅读技能, 也包括对目的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英语报刊、杂志以及网上阅读的方法, 可以搜集积累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方面的材料。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尤其是阅读原版的英美文学作品, 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因为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品是该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 是传统文化的积累。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拓宽学生对东西方社会、文化、行为价值观以及能产生那种文化的民族所具有的人文特色的理解, 促进中美之间、中英之间、东西方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此外, 互联网的普及是获取目的语国家最新信息的最便捷的方式, 通过网上阅读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更新。
4.4 外教指导法。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与外籍教师接触, 因为外籍教师能够以自己的切身体验生动地介绍其国家的文化生活、风土人情等, 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 学到课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此外, 与外教的交往还可以改善学生的发音及语音、语调, 练就一口地道的口语。
此外, 教师可以组织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topics并且设置场景, 让学生进行情景对话。也可以带领学生排练英语节目, 让他们沉浸在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之中, 从而对英语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英语讲座, 介绍一些有过目的语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
5 结论
总之,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应重视汉语和英语文化上的差异。作为英语教师, 必须导入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使之与语言知识相结合, 向学生展示目的语国家独特的社会风貌, 使学生在对异域文明的把握中加深对语言现象的理解和领悟, 避免一些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语用失误, 从而正确地运用英语来进行交流, 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十分重要。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 阐述了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及文化导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导入,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周志培.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477.
[2]Hudson, A..Sociolinguistics[M].Cambridge:CUP, 1980.
[3]刘守华.文化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147-148.
[4]陈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 1998 (2) .
[5]肖德法.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研究[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6.
[6]杨宏.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7]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篇[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8]许宜良.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5) .
3.西方文化因素导入与高职英语教学 篇三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西方文化导入;重要性;方法
语言是传递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的目的是交际。它不仅包括语言知识的教学,而且包括文化知识的教学。因为语言与文化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掌握语言。
一、西方文化因素导入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明确规定:“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基本要求”强调的是学生英语实用能力。高职学生较本科学生的英语水平低,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传授好知识,达到授课的最佳效果?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语言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都与该国的文化背景紧密相关,语言是文化的主要部分。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译任何一个方面都离不开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学生在学习中,只有掌握了文化背景的差异,才能真正把英语学懂、学通,避免死记硬背。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传授英语语言本身的基础知识,还应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西方人的思维方式。避免因受我国文化习惯的影响,造成学生形成中式英语。
二、文化因素导入的方法和途径
对大多数高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共同的弱点是对英美文化中一些非语言形式的文化背景,社会准则了解不够,跨文化交际能力差。在与外国人的交流中常常出现障碍,甚至产生误会。为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在外语教学中通过以下方法导入文化因素:
1.增加跨文化交际意识。
要在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实例,使学生洞察两种不同文化的异同之处。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英美文化习惯,避免以东方的文化观念去理解西方文化,犯错误。
例如:笔者发现,学生很容易这样说:“I and Li Ming are in the same class.”笔者用 “A short Course in Human Relations”中的对话,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句子为什么应改写成“LiMing and I are in the same class.”
(1)—What are the six most important words in English?
—I admit I made a mistake.
(2)— What are the five most important words in English?
—You did a good job.
(3)— What are the four most important words in English?
—What is your opinion?
(4)— What are the three most important words in English?
—If you please.
(5)— What a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words in English?
—Thank you.
(6)—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word in English?
—We.
(7)— What is the least important word in English?
—I.
这是由英语中的“先人后己”原则决定的。在当今西方高度竞争的社会里,大多数人不得不先人后己,否则就难以生存。但同时也应教会学生在你和别人受到指责或承担某些责任时就无须遵循上述准则了。如:“I and LiMing did this mistake.”了解这些学生就会格外注意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惯用表达。
2.写作中引入文化对比。
对比法是跨文化语言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母语和目的语的语言结构与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产生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敏感性。
笔者在讲授名片书写时,就及时向学生讲解中西方在称呼使用上的不同。汉语中“姓+头衔”的称呼是很普遍的,这在英语中则表现为“头衔+姓”。但是如果被称呼的人具有双重身份,那么英汉语言称呼起来也是有区别。如:一位姓王的人既是教授又是主任,汉语中常称之为“王主任”,而在英语中则称之为“Professor Wang”。这是因为汉语文化中常用职务来突出权势,从而抬高别人的社会地位,以达到尊敬的效果。而在西方文化中常用表示专业的词来称呼以体现对专业人员的尊敬。这样的知识讲解,会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同类事物在中西文化环境中不同的表现形式、内涵及表示方法。
3.词汇讲解代入。
中英语言中都有许多文化内涵丰富的词汇,文化因素决定词汇的社会涵义,制约着其使用的得体性。教师但凡遇到英汉语言里具有不同文化内涵的词汇,就应不失时机地提醒学生。
例如,《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第二册第二单元TEXT B讲述的是作者对一位老妇人的歉意。在讲解这篇课文时应及时讲解课文中反复出现的 “old”这个词,在西方人的概念里,“old”不仅指“上了岁数”,还往往与老态龙钟相联系。在西方社会里,只有参与竞争,有所成就,才会受到尊敬。而人老了就只能退出竞争,因而就失去了相应的尊敬。同时还应告诉学生,在中国这个传统为差序格局的社会中,老人是被尊重,爱戴的对象,因此人不惧老,社会不忌“老”字,反而爱用“老”来表示尊敬与爱戴。通过讲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待老年人的价值的态度,学生能更准确地理解了作者的意图。
4.将事物观引入教学。
人人皆知,中西方在对待事物观念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它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如果教师没有及时讲解,学生就没有办法充分理解课文的深层涵义。
例如,《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第二册第四课“I like animals”,通过对动物优点的表述,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在讲解本课时,笔者首先向学生介绍了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待动物的态度。以“狗”和“龙”这两种动物为例:西方人对狗大都含有好感,认为狗是忠实可靠的朋友,英语中常有这样的表述:“You are a lucky dog”, “Love me,love my dog.”而中国人对狗却少了那份情有独钟,对含有狗的表述大多是贬义:“狼心狗肺”,“狐朋狗友”。但是中国人对待龙这种动物却是另外一种感情,中国人常称自己是“龙的传人”,在拜年的时候也常用“龙马精神”,“龙腾虎跃”来表达对新一年的祝福。而在西方神话中龙是邪恶的怪物,中世纪,龙是罪恶的象征。《圣经》故事中恶魔撒旦就被认为是the great dragon。显而易见,中西方某些对同类事物的观念截然相反,教师要通过对比讲解,加深学生对此类知识的理解。
5.通过测试导入文化。
通过对学生进行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交流能力的测试,找出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易犯的文化知识错误。
笔者在期中考试听力部分中用一些涉及中西文化知识的题目来考察学生。如:
—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
[A]Of course.
[B]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 .
[C]Don’t say so.
[D]Thank you.
此题浅而易懂,运用经常,但是有近半数的学生不能选择正确答案[D]。这是因为受汉语文化影响,中国人在听到别人表扬时,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达谦虚有礼貌。而西方人听到表扬时,总会乐意地说声“Thank you.”表示接受。
由此可见,语言文化和背景知识对于正确理解语意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通过测试等教学方法找出学生存在的共性文化错误,从而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导入西方文化。
6.课后补充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课堂教学毕竟有限,尤其高职英语。所以要充分利用学生校外实习时间,给以以知识充实,进行文化教学。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书籍,报纸和杂志,留心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知识,可以收听VOA 和 BBC等英语广播。学生只有正确地掌握了中西文化理念以及表达方式,才能在对外交往中正确运用和准确理解英语词句,实现跨文化的双向交流。
三、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要不断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教师应大量阅读有关中西方文化的经典著作和书籍。各国的语言都有着和其它语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只有了解它们的差异,才能跨越语言的障碍,消除文化差异的壁垒。
综上所述,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学习语言与了解、掌握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只有把语言和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在工作和生活的对外交往中得心应手。因此,语言与文化的学习在外语教学中应贯彻始终。
参考文献:
[1]翟象俊.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1-4册)[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张卫族.跨文化商务交流案例分析.[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7.
[4]张爱琳.跨文化交际.[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5]张奎武.英美概况.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4.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导入 篇四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语言与文化 文化导入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反映了文化的需要;另一方面,语言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不能脱离一个民族流传下来的、决定这一民族生活面貌和风俗习惯的信念体系。因此,联系文化教授语言对于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言是十分重要的。
一、高职学生英语文化知识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的知识现状,做到因材施教对高职学生导入文化知识,笔者对任教的班级学生进行了文化知识问卷调查。调查表如下:
1.Dragon(龙)在中国是一种吉祥的动物,蕴含着成功和杰出之意,而在西方人对龙的理解是( )
A.邪恶的象征 B.友善的象征 C.权力的象征
2.Individualism一词在美国文化里的内涵是( )
A.个人主义 B.个性主义 C.自由主义
3.西方感恩节是在( )
A.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B. 10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C. 12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4.在上海的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穿中国唐装,在挑颜色时中国领导人选的是( ),西方领导人选的是( )
A.红色 B.蓝色 C.黑色
5.在西方文化中,听到他人的赞赏,此时正确的应答为( )
A.Thank you B.No,no C You are welcome
6.在西方,接电话时应回答( )
A.I am xxxB. Hello,who are you? C. This is xxx speaking
7.英美人,特别是同性之间,喜欢在公众场合手拉手,肩并肩表示亲密吗?( )
A.喜欢 B.不喜欢
8.在西方,妇女喜欢别人摸摸或是亲亲她们的孩子吗?
A.喜欢 B.不喜欢
发放问卷调查表115份,收回有效问卷115份,有效率达100%。依据调查表结果可知,学生对词汇文化,社交文化,背景文化和非语言文化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存在问题。从单个题目看,统计结果显示,其准确率分别为30%、23%、35%、28%和43%、50%、38%、23%。
二、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知识的有效策略
1.改变陈旧的英语教学模式,强化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
目前,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师都不重视语言的文化教学,认为只要完成课文内容的讲授、语法、语言点的教学,再加上大量机械性的模仿练习,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因此,应强化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
2.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具体方法
(1)词汇文化层面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词汇上。词汇是文化信息的缩影,既包括单词也包括习语和成语。要准确把握外语词汇的确切含义,需要对外族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因为一种语言其词汇的形成会不可避免地留下该民族的文化特征。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反映出的联想是不同的。笔者从教几年情况看,高职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上热情不高,接受能力较差,通过文化的传授,可以丰富他们的词汇知识,加深词汇记忆。高职英语教学中对词汇文化的教授应聚焦于如下词汇:
表示英语中特有的事物与概念的词汇。例如:英语中的American Dream(美国梦),指美国标榜的立国精神,人人自由和机会均等。
体现英语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沉积的习语、成语、典故、谚语、俗语等。例如:红茶“red tea”,黑眼珠“dark brown eye”。
(2)背景文化层面
基础背景文化指某种语言产生和使用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大学英语教学中对背景文化的导入应包括:地理常识,历史背景,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例如:《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第二册第二单元Text B讲述的.是一位男售货员和一位贫穷的老太太在7-11便利店发生的故事。这篇课文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故事发生的地点是7-Eleven store。7-Eleven便利店的前身是1927年成立的美国南方公司,主要业务是零售冰品、牛奶、鸡蛋。营业时间从早上7点延续至晚上11点,这就是7-11传奇名字的由来。其次,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下西方人的社会生活及生活模式。作者的经历使我们看到了在“繁荣”的西方社会的背后,孤独的老人生活的苦闷。通过本课文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的老人问题,在英美,老人们似乎已成为无用的代名词,像这样的背景知识每个单元都有,关键在于教师要有强烈的意识,要善于发掘,精心备课,设计课堂内容。
(3)社交文化层面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推行文化导入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跨文化交际最终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与间接的接触。因此,英语中的社交规约也是文化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如:在送礼物时,中国人常谦虚说“Here’s something little for you.it’s not good”不太了解中国文化的外籍人士自然不知道这是“谦虚”的说法,他们会很纳闷为什么要送一件自己认为“not very good”的小礼物给别人。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给英美人送礼物时,可以说:“This is a nice present, I hope you will like it .”
(4)非语言文化层面
非语言文化知识包括手势、姿势、仪态、触摸、表情、眼神、体距、音量、沉默以及对时间和空间的利用等。英美人士不习惯彼此之间靠得太近,特别是同性之间。而中国人特别是女性朋友之间,喜欢手拉手,肩并肩表示亲密。但在西方人看来,这种举动难免有同性恋之嫌。在讲解shrug(耸肩)这个单词时,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耸肩是英语国家和许多西方国家常见的身势动作。表示“我不知道”,“我有什么办法呢?”等。
三、结语
简言之,学习英语不应只停留在语言形式与结构的水平上,国外文化的学习同样是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由于文化的不同导致语言和思维的差异,使得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有鉴于此,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导入问题应当引起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培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成功交际人才”之目的。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2]周明芳.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第二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
5.4.英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篇五
一、企业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位置国内外专家对企业文化所涵盖的内容与范
围,有着不同的研究成果与表述,而较有共识的是:企业文化应包括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这就清晰地确认企业文化并不是作为精神、意识的虚无形态而独立存在,而是可以渗透在企业的运行过程、经营过程、管理过程以至产生物质成果过程当中。其中制度文化与企业的主体经营理念关系非常密切,在企业文化中占据非常大的分量,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抓住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这个重点。只有实现文化与管理的紧密结合,企业文化建设才能走出只做表面文章、空提概念口号、满足表层“效果”的误区,而扎根于企业管理的沃土之中,突显其生命力。经营一个企业,一是靠人才,一是靠管理,管理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有一套的完善的管理体制、科学的管理制度、先进的管理理念。如果说,企业的体制、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主体手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处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提炼先进的管理理念,培育良好的管理行为,就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就决定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必须“结缘”,才能使企业在管理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中实现持续发展。
二、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功能及关系企业管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法治手段”,企业管理的运行是以企业的一系列制度、规则、章程的有效执行来维持的,具有显性、刚性的形态特点,员工一旦进入企业,就必须认真执行维护企业正常运行的管理制度,没有可执行,可不执行的选择。而企业文化是企业倡导的“道德规范”,企业文化的确立是以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的培养和有效践行来实现的,具有隐性、柔性的形态特点,员工在企业中有认同或不认同,或逐步认同、或认同另一种理念的选择。企业的经营决策者要善于提炼、倡导、培育有本企业特色
、对企业经营、管理、发展有激励、导向、促进作用的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管理中,与管理制度深度融合,并让员工感受到这种融合,对形成严谨而和谐的管理氛围、严密而高效的管理效果,推动企业发展、使员工受惠所带来的好处,从而在严格中感觉宽松,在压力中感觉自如,再鞭策中感觉激励,使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产生润滑剂、粘合剂、催化剂的作用,使员工既有制度化的规范,又有价值观的导向,显性与隐性相融,刚性约束与柔性导向优势互补,实现“刚柔并举”。这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追求的一种目标,企业文化建设也因此发挥了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载体的作用。公司在两年的企业文化建设中,紧紧抓住企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结合,为企业管理提炼出管理理念,让员工所认知、认同、接受,员工对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从“要我执行”变为“我要执行”,从“刻板执行”变为“创新执行”,实现了公司管理的高效、优质运行,公司管理水平也由此提高。
三、企业管理导入企业文化的运行方式企业管理由整体管理和分项管理组成,分项管理是整体管理的基础,整体管理是分项管理的统领。企业管理导入企业文化分为整体导入和分项导入。关于整体导入。*年初,在公司的行政工作报告中,把“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公司的首要任务,提出了“诚信、和谐、关注业主、关心员工”的经营管理理念,强调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让全体员工达成理念的共识和价值观的认同,最终融合为全体员工的默契、习惯和氛围,从而使企业内部环境更加和谐,管理更加顺畅,内耗大大减少,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这种企业文化理念的培养和形成,为公司同时进行的业务流程再造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理念支撑。公司把主体理念导入公司整体管理模式的调整和优化(即业务流程再造)当中,企业文化成了业务流程再造获得成功的基本保证。流程再造以前瞻性的眼光对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行一定程度的超前设计,这本身就是提出了一种文化,新理念的要求;也就是说,没有新文化、新理念的支持,流程再造就会遇到不可克服的障碍,而公司的每一流程又反映了企业文化的特征,深受企业文化的影响,理顺了公司的管理流程,就是完善了公司的制度文化。关于分项导入。更好地诠释“诚信、和谐、关注业主、关心员工”:对市
6.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及原则 篇六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及原则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学习一种外语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教师应善于辨别不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英语教学中,应重点把握文化导入的原则,学会文化导入的方法.
作 者:周莹莹 ZHOU Ying-ying 作者单位: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河南,信阳,464000刊 名: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YANG AGRICUL TURAL COLLEGE年,卷(期):18(1)分类号:H319.3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导人 方法 原则
7.4.英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篇七
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 即“文化理念和符号系统明显不同足以改变交际事件的人们之间的交流”。[1]在跨文化交际中, 越是了解对方国家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 交流就会越顺畅;反之, 则会迟滞或提前中断。因此, 长期以来, 在英语教学中都在强调加强对目的语的文化导入。但是, 忽略对本族文化的学习, 尤其是忽略学习用英语表达本族文化, 也难以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最早是在2000 年由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提出。[2]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查明建做的一个试验, 要求一些英语不错的学生同外国人交谈, 用10 分钟介绍自己民族的文化、风土人情、历史风俗等。然而, 这些尖子生们慌了神, 不知该如何表达。[3]这一现象也让笔者感触颇深。在美学习期间, 一些刚到美国的研究生或博士生会选带一些体现中国特色的工艺品如剪纸、中国结等作为礼物送给外国导师或朋友, 但却说不出礼物的含义甚至名称;请外国人一起包饺子, 却不知饺子皮、馅等如何用英语表达;不知道中央召开的“十八大”怎么翻译;中国梦到底是China Dream, Chi-na’s Dream还是Chinese Dream;“老虎苍蝇一起打”等等这些我们常挂在嘴边上的话题该怎样翻译, 不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uild an all round well-off society) 等这些带有明显中国特色的词汇的英文翻译。
在交际的三大要素人、信息和环境中, 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对于交际主体来说, 其发送的信息是一个编码过程, 对于交际客体来说, 接受主体所发送的信息是一个解码过程。在这个活动中, 作为信息发送者的主体显然起主导、支配作用。当我们主动去与外国人交流的时候, 作为交际主体应该可以控制交际进程, 使交际活动圆满完成。但实际情况是, 交谈中, 我们总会不停地追问西方的一些节日风俗, 如“情人节”、“感恩节”等, 除了希望获得更为直观或细节的信息外,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 除此之外, 不知道还可以交流什么, 因为我们课堂所学始终都是围绕英语文化。然而, 在交际中, 一旦交际客体感觉到自己单纯地变成信息提供者, 无法从对方获取有效信息的时候, 就丧失了交流的兴趣。
无论作为交际主体还是交际客体, 对本族文化缺乏了解, 或者不能用英语表达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源于拉丁语的“communicate (交际) ”一词的本意是“分享”, 互通信息。所以, 交际的目的是在交流活动中达成理解与共享。交流, 尤其会话, 是一个共建的过程, 交流不是单向而是双向的。同样, 跨文化交际也不是对异质文化的单纯理解与接受, 不是以一方对另一方的理解为交际终端, 还应包含向另一方输出本族文化, 实现信息共享。H·G·威多森 (Widdowson) 强调:“交际本身是双向而不是单向的, 交际的进行意味着吸纳和传播, 两者不可或缺”。[4]在跨文化交际中, “吸纳”主要指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和吸收;“传播”则应是向目的语国家输出本族文化。在全球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情形下, 只注重目的语文化输入而不重视母语文化输出, 已严重影响了跨文化交际的进行。
二、交际主体性丧失批判性思维难养成
输入与输出不对等, 除了会造成理解与共享失衡外, 也不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批判性” (critical) 源于希腊文kriticos, 意思是:提问、理解某物的意义和有能力分析, 即“辨明或判断的能力”。批判性能力可以通过后天培训和教育养成, 逐渐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对于学校来说, 好的教育意味着能够让学生的批判性能力获得良好的发展, 形成批判性思维。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独立思考, 不盲从, 会质疑、分析、推理等, 才能够培养出真正的好公民。美国哲学学会定义批判性思维为:有目的、自我调节的判断过程, 是针对该判断所基于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前后关联等所做的阐释、分析、评价、推断和解释。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把“批判性思维”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1998 年, 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发表的《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第一条的标题是“教育与培训的使命:培养批评性和独立的态度”;而第五条“教育方式的革新: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中则明确指出, 教育机构必须教育学生, 使其成为具有丰富知识和强烈上进心的公民, 他们能够批判地思考和分析问题, 寻找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承担社会责任。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成为西方教育体系的一个关键目标, 近些年来也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争论最为广泛的议题之一。2010 年5 月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的“全国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暨外语通识教育与课程设置高层论坛”会议呼吁“英语课程不再只是单纯的语言技能课, 而应该兼具一些富有文化内涵、尤其是能推广中国文化的课……我们的教学目标也不只是拘泥于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而是应该培养学生有理据的思辨能力。”[5]老翻译家、文学家萧亁曾说过:“我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不仅是往学生脑袋瓜里塞多少知识, 而更应该让他们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猫狗训练好了, 也会服从。独立思考既是人与禽兽的区别所在, 也是国家真正的希望。”[6]
人们的交际行为主要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 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信息的输出与输入交互进行, 主客体的角色不断变化。如果交际中的一方一味地保持沉默或顺应他人, 从小的方面来看, 实际上就等于否定自我;从大的方面来说, 会导致对本族文化丧失信心, 失去认同感。在美国一些地方, 80 年代兴起的“新简朴运动”, 除了受到爱默生的影响外, 还受到中国老子的影响。但身为老子传人的我们却对“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知之甚少, 更不知用英语如何表达。近几年英国和美国出版了相当一批反映异域文化的小说, 如反映阿富汗人民生活的《追风筝的人》、反映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在德黑兰阅读<洛丽塔>》等, 激起了美国民众对异质文化的兴趣。一些华裔创作的小说, 例如谭恩美的《喜福会》、张戎的《野天鹅:三代中国女人》等这些反映中国的风俗习惯、文化历史的作品也大受欢迎。当外国人主动向我们谈论对中国人行为方式影响至深的儒家文化 (Confucianism ) 的时候, 我们却说不出个一二三;对某些哗众取宠、崇洋媚外的做法不能果断做出批评, 而是人云亦云。这种对自己文化的无知、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怎么被别人看不起也不为过。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代繁衍生息的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和积淀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是一个民族、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不能很好地传承自己的文化, 在文化对比中甄别坚守, 就会逐渐失去文化身份, 变成无根之浮萍。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加强中国文化导入, 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
三、教学中母语文化的导入
教师作为学习的中介者与指导者, 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引导、促进学生传承本民族的文化精粹, 学习其英语表达。教师本人要做出表率, 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 具备一定的国学素养。以前的一些文学大家如周作人、林语堂等都曾做过英语教师, 中英文俱佳;现在像陆谷孙等这样的英文专家也曾熟读唐诗, 阅读 《曾文正公家书》、《朱子家训》等国学书籍。英语教师应及时补充自己的母语文化知识, 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内涵, 提高对本族文化和异族文化进行批判性客观评价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 要以意识为先导, 正视母语的正迁移。长期以来, 英语教学中过多地强调母语的负迁移作用, 错误地认为英语学习要尽可能摆脱母语的影响, 培育英语思维模式。但实事求是地说, 在国内教学条件下, 培养英语思维是一个长期的、几乎难以企及的目标。在中国境内学习英语, 必然要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即使是英文大家, 只要他的母语是汉语, 经过汉文化的熏陶, 他所使用的英文也难免受汉语的影响。更何况,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如何将自己的想法用英语表达出来, 表达出来的观点肯定深受自己文化的影响。学习者用英语进行练习与交流时, 他所要表达的内容大部分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下的所见所闻所想。正如Brumfit所说, 在任何一个国家, 你很难找到外国人“学习英语是为了变成英国人或美国人, 用它表达的不是自己的而是英国人的理念、构想、文化”。[7]人们长期以来在自己的母语环境中和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所积淀的固有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是根深蒂固的。学习外语, 不是要重新感知周围环境, 而是通过在母语条件下所获得的整个知识体系和思维定势来“调节”的。20 世纪中期, 美国盛行的“听说教学法”完全排斥母语的干扰, 80 年代中国兴起“交际教学法”, 倡导完全采用外语授课, 这些效果并不理想。后来人们才意识到:母语可以被赶出课堂, 但却不能被赶出大脑。随着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 人们普遍认为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新知识, 已有的知识会成为新知识的参照系数。人类语言的一些共性使得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可以从旧有的知识中找到支撑点。虽然构成英、汉语言的基本符号不同, 但它们在表达方式的构成模式上, 有很多相似之出处。例如, 英汉的句法基本结构大致相似, 大多是主+谓+宾模式, 不像俄语那样动词还要变位, 名词要变格。此外, 人们利用母语所获得的文化知识对外语学习的内容也有补充作用。就英语的语法而言, 因为该民族的直线型思维模式, 喜欢开门见山, 直奔主题, 在句子的结构上遵循前端重量原则, 主要信息置前, 次要信息置后, 所以主句放前, 而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原因状语等基本都是放在后面。但汉语是一种环形思维, 认为直奔主题过于唐突, 总是先有一些铺垫才会慢慢绕到主题, 所以一般把状语放在前面。从一些非常简单的例子就可略知一二。如, 汉语习惯说:他昨天病了, 所以没来。翻译成英文就是:He was absent because he was ill yesterday. 在教学中, 教师指出两种语言的异同会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语法。那种认为在外语教学中可以完全忽略母语的教学思想不可取, 正确的做法是正视并利用母语的正迁移。我们应该平衡目的语文化输入与母语文化输出, 坚持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兼容并举, 打破“中国文化失语症”局面。
在教学实践中, 可以以教材为依托, 有意识地引入《二十一世纪报》、《中国日报》等英文报纸以及英文版的“中国文化网”等作为资料来源, 加强文化对比。这样既可以了解时事、文化动态、风俗民情等, 又可以弥补课本中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不足, 同时, 将一部分热点话题引进课堂, 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对学生的课堂行为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和反馈, 使学生感受到课堂活动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对一些文化现象质疑辨析, 客观评估, 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不随便盲从, 进而使他们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这样学生在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时候, 有实质内容, 而不是制造出许多言之无物的漂亮垃圾 (beautiful junk) 。
参考文献
[2]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 2000-10-19.
[3]樊丽萍.英语专业救命稻草:回归人文[N].文汇报, 2014-1-5.
[5]王哲等.全国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暨外语通识教育与课程设置高层论坛会议纪要[J].外语电化教学, 2010, (5) .
[6]萧亁.萧亁忆旧[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5, 65.
8.4.英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篇八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词汇教学 文化导入 语义理解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1-001-01
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由于词汇蕴含着不同文化内涵,这就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当然这并不是说学生不知道怎样准确发音与拼写,而是难以得体而准确地运用词汇,无法准确了解特定语境下词语的真正含义。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则需要注重文化导入,让学生在比较与学习中感悟中西文化差异,学会结合上下文等猜测生词词义,理解特定语境中词汇的准确含义,从而提高学生语义理解能力、阅读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把握文化导入因素,了解文化差异
语言承载着文化,而文化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语言,影响语义。所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需要适当导入文化知识,而不是脱离文化纯粹分析词汇知识中的语音、句法、语法特点。一般而言,在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内容分为知识文化(如文化艺术、宗教、政治等文化知识)、交际文化(禁忌语、致谢语、问候语等)。如“rain cats and dogs”,意为“下倾盆大雨”,若不了解词汇背后的文化知识,学生会疑惑不解,下雨就下雨,天上怎么可能掉下猫与狗呢?猫与狗又怎么和下雨扯上关系了呢?再如汉语“爱人”一词,有些学生因欠缺交际文化知识,而误用英语“lover”一词。实际上, “lover”意为“情人”,两者意义相差甚远。可见,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是十分必要的,其具体因素包括如下方面。
首先,词汇系统与构成,包括称谓语、招呼语、忌讳语。如与汉语相比,英语亲属称谓词更少,仅仅一个“aunt”则包含了“舅妈,姑妈,姨母,阿姨”等几种关系。在汉语中,“农民”泛指“农业劳动者”,而在英语中则因其不同的文化教育、经济状况,有“peasant”与“farmer”之分。再如有关 “死”的委婉语。在汉语中,古代说“殁、终”,现在通常说“走了、去世了、过世了”等。而英语则为“breathe one’s last”、“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be at rest”等。
其次,词义冲突与误会。第一、由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导致词语层面意义有所不同。如由于情感观念差异,导致语义褒贬不同。以“狗”这一词汇为例,中英使用语境存在明显的差异,语义理解不尽相同。譬如在汉语词汇中,狗一般是贬义形象,与之相关的习语以贬义居多,如“狼心狗肺”、“丧家之犬”等。但在西方语言中,狗象征着聪明、忠诚等,不含贬义,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top dog (位高权重之人)等。第二、由于心理联想差异,词汇的象征意义有所相同。如“red,yellow”等色彩词汇在中西方词汇理解上有所差异。同时,因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产生了独具特点的俚语、典故等。另外,在选用英语词语时,会因语言表达环境与表达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可见,要想真正理解语义,则需要将词语融入到社会文化背景中。
二、优选文化导入方法,加深语义理解
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若要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文化知识,克服语义理解障碍,教师还需要讲究文化导入方法。
第一、比较导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因为交际文化因素较为隐蔽,因此本族人常常“习而不察”,所以,只有对比各种语言文化,才能够把握不同的特点,发掘文化差异。所以,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比较导入法,将文化知识穿插到词汇教学中,让学生对照中西方词汇,归纳中西文化差异。
以动物词汇为例,比较中学习文化知识。如英汉语言中可运用不同的动物词语来同样的比喻意义。其中,“牛”和“马”,“狮和虎”则是两组典型例证。在中国,虎是“林中之王”,而在西方国家,这一桂冠则颁给狮子。比如a lion in the way ,意为“拦路虎”;throw feed to the lions,表示“送入虎口”。虽然运用的动物不同,但表达的意思一样。另外,在英汉语言中可运用同一动物词语来表述类似的文化概念。以“rat”为例,汉语词汇中词语,含有贬义,如 “鼠目寸光”等。在英语俚语中,rat指人时喻意和汉语虽有出入,却也包含贬义。如He rats me out.他把我给卖了;I can smell a rat.我觉得事有蹊跷。这样,通过比较学习,可让同学们深刻明白中西方文化差异,准确理解语义,正确使用英语词汇。
第二、直接导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直接导入法是文化导入的常用方式。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那些易于产生误解或有理解难度的英语词语,教师可适当分析词语文化背景,如通过图片呈现,或分析语素义,或叙述故事,让学生了解词源等,从而帮助学生加深语义理解。
比如英语词语“spaghetti junction”(多层式立交桥、复式公路枢纽),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义,教师可简单穿插有关文化背景知识,分析词源: “Spaghetti”表示“意大利式细面条”。该词汇最初来自意大利语中的“spago”,意为“一条线”,而当很多条线相互交织时略显杂乱,所以“spaghetti junction”引申成多层式立交桥或复式公路枢纽。
另外,还有影像欣赏法。即播放有关英语影视,给学生视觉与听觉刺激,让学生在具体场景中感受西方风土人情与文化知识,学习更地道的英语语言。
9.4.英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篇九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成功的一半”,如何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有经验的教师总能把平凡普通的课上得生动活泼,既强化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游戏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上,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和合作精神。
案例一:在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拿出电子秤,分别让他们来称东西。
生:一个学生称了一个苹果,记下下了重量,另一个学生称了五个梨,记下了重量。。。同学们都想参与,课堂上气氛高涨。
师:现在同学们都知道,要想知道物体的重量可以用秤,很方便,是不是?
生:是。
师:可是,在古代,要想知道一头大象的重量该怎么办呢?
生:用大秤、不知道。。。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曹冲称象》,课文将会告诉我们答案。
案例二: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我这样设计:
师:小朋友们,老师拿了一瓶饮料来,想请你们喝,不过,你们只能站着喝,谁来?
生:我、、、、、、生:老师,喝不到,师:那怎样才能喝到?
生:拿起来就可以。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乌鸦喝水》看看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10.4.英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篇十
摘 要:在日语教学研究和论著中,随着“文化摩擦”、“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等词语的频频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日语教学中了解日本文化的重要作用。本文将对大学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大学日语;文化导入;跨文化交流
高等教育院校所设置的面向非日语专业的日语教学就是所谓的大学日语教学。据统计,国内当前有一千多所学校展开了日语教学,拥有几十万的日语学习学生,从数量上呈现出较强的上升趋势。
一、大学日语教学现状
1.陈旧的学生学习方法。当前,应试教育导致学习大学日语的学生较为注重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将大部分精力都用于词汇、语法和考试读写上,忽视了对语言本身的应用和听说能力的培养;缺乏对篇章的注意,比较注重语言学习的信息接收,而忽略了信息的发出。
2.授课内容和教学时间匹配不均衡。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入学人数持续增加,当前的大学班级数量和班级人数也不断提升,导致大学教师教学负担加重。为了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大学日语教师常常会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尽可能讲授较多的教学内容,甚至为了完成教学计划,教师会采用满堂灌的讲课方式,将语法和词汇作为教学的全部内容,导致学生无法有效消化学习内容,久而久之也就逐渐失去了日语学习兴趣。
3.多媒体教学资源较为欠缺。实用是日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语言的学习往往需要较多的模拟学习材料,多媒体就是较好的学习资源。但是当前大学生所能应用的日语学习软件非常缺乏,他们所能接触到的也只有日本语标准交流、金山词霸等几种日语学习软件。特别是对于其他语种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在几年的日语学习中从始至终都没有接触日语学习软件的也不在少数。
二、大学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根据文化分类,大学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内容大体可分为知识文化导入和交际文化导入。
1.知识文化导入。大学日语教学中知识文化导入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日本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他们的共同价值观念,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意识。在日常教学中,只是将日本文化背景知识视为文化素养的基本内容,加之这方面的知识涉及面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难以把握。这就需要大学日语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知识储备及理性的客观分析能力,深谙中日两国文化,分析它们的差异之处,并将其应用于日常教学,提升学生的知识文化修养。
2.交际文化导入。大学日语教学中的交际文化导入又可以具体分为非语言交际文化和交际环境文化。首先,非语言交际文化。任何一种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文化都是以其特定的文化背景为依托的。和普通的语言交际相比,日本人对非语言交际更为重视,他们更善于体察和领悟他人的弦外之音。在日常的交流沟通中,日本人对非语言交际的掌握可谓是出神入化,他们用恭维的态度察言观色,极具交流洞察力,通过形体语言和交流语气体察对方的心情,这些都是日本人对非语言交际重视的反映。其次,与交际环境相关的文化。在大学日语日常教学中,并没有设置与日本文化有关的课程,对交际文化也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更无法将其与语言结合起来。大学日语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语言形式的重要性,让大学生有效了解文化在语言、生活、沟通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三、大学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方法
1.解说法。第一,词汇解说法。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成分。长期以来,大学日语教学中将学生记忆词汇作为基本学习原则,对于词汇的解说通常只是较为注重其本身的含义、词汇的惯用词组和词汇的派生含义,完全忽略了它们的文化伴随意义。对于词汇,大学日语教师应着重补充和介绍与其有关的背景文化知识,让学生不只了解他们的表层词义,还要充分了解其文化内涵。第二,语法解说。学习大学日语的学生一般都是日语的初学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常都是通过重复性的口头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句型,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的应用。教师可通过语言环境的设置,使学生了解语言的注意事项和范围应用。同时加以语境的模拟,让学生从语言表达层面体验日式文化,培养他们的日式思维,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实践法。在教学中,让学生基于教学内容进行对话改编,并进行对话演练,让他们亲身感受日本的文化语言。教师对对话的文化细节和文化背景进行指导,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让他们了解日本民族的问题思考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3.文化讲座法。教研科室定期进行基于教学章节的文化讲座,每门课程都包含一系列有关的专题。通过文化讲座让学生重新整合繁琐的文化信息,系统整理整体性的学习概念,从文化意识上了解日本的语言文化背景。
语言教学是一项漫长、系统、复杂的工程,大学生日语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在大学生日语教学中,教师应具有充分的信心和耐心。理解日语的教学绝不是简单的知识点陈列,而是需要掌握丰富的日本文化背景知识。所以,只有进行充足、系统、有效的文化导入,才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掌握日语。
参考文献:
11.英语教学要注重文化导入 篇十一
一、文化导入的原则
文化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需要对文化导入的内容做必要的取舍,遵照的主要是以下三项原则:
1.阶段性原则。文化知识的导入不能随意而行,必须依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要导入的文化内容的深浅逐步扩展其范围。在入门阶段,由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有限,涉及面窄,谈论的话题内容多与日常生活有关,要更深入地谈话还需进一步扩大语法和词汇知识。
2.适度性原则。文化知识的导入必须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和领悟能力,否则只能适得其反。教师应该精选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数量,力争做到深浅适度,详略得当。同时教师还应考虑所导入的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否能解决学生面对的问题,是否具有代表性。
3.实用性原则。文化知识的导入是为语言教学服务的,所以导入文化内容应与教材内容一致,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这样一方面不至于使学生认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另一方面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语言交际实践,可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
二、文化导入的内容
文化内容可以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知识文化的缺乏在交际活动中不一定会造成误会,而对交际文化缺乏了解容易引起误解,造成交流障碍。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英语单词与相应的中文具有不同含义,甚至同一单词也出现不同含义。
2.注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非语言交际是指除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在日常交际中,非语言交际有着显著的地位。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非语言交际系统是不同的,因此为了避免学习和交际时的误解,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变得十分重要。
3.教师对教材中容易引起理解困难的文化点加以补充。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并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知识文化内容,包括经济、政治、历史、地理、文艺、科技、人物、作品、民俗等,了解英语国家主要的宗教传统。
三、文化导入的途径
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场所是课堂,而课堂毕竟还有其他目标要实现,不可能都用来进行文化导入,因此合理利用课堂展开文化导入变得至关重要。
1.充分准备重要词汇的相关资料。词汇教学在教学中是重要的一環。大多数词的意义用法搭配等在教学中都可以通过讲解和练习学会。然而有少部分英语单词的含义及所指与中文不同,此时教师就需要提早进行文化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旁白或者比较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来展示这些单词的含义,补充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
2.创设良好课堂氛围。现代课堂英语教学倡导互动模式,要求给学生更多全方位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与运用语言的机会,因此和谐的课堂气氛,良好的师生关系变得举足轻重。例如,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尽量更多地模仿目的语国家人们的习惯,这样客观上为学生接触和了解西方文化中语言与非语言交际方式创设了机会。
3.把握对话环境,适时导入文化差异。培养交际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而会话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她涉及到各种场所的对话。教师除了要让学生记住相关的交际用语,还应该设置特定的交际语境,传授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
4.解析语篇,介绍文化背景。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选材广泛,为学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而其中的文学作品大部分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所以,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必须在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的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去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文化视眼。
5.创造条件,文化实践。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用,教师应努力创造英语文化氛围,开展各项活动来帮助学生,从而提高其对英语运用的能力。教师可指导学生上网去浏览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有目的组织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文化知识竞赛,英语小品等活动来充实语言教学。
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有效的文化导入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更要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的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
12.4.英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篇十二
一、文化导入与角色扮演和中学英语教学间的关系
(一) 文化导入和中学英语教学
在英语的实际教学中, 经常会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虽然知道文章全部单词与句子的含义, 但是并不能真正弄懂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中西方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 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文化背景不太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 一定要加强对英语文化的导入, 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 也加强对英语文化的学习。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学校的教学水平与设施、教材内容和师生知识水平的限制, 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并没有真正地采用文化导入教学的方式[1]。因此, 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加大对中学教学的英语文化导入,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 角色扮演和中学英语教学
角色扮演的含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 来设计与之匹配的情境模式, 将所要掌握的单词和语法设置到其中, 而学生则通过在情境中扮演不同角色, 用英语进行交流, 来完成情境模式的要求, 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目的。角色扮演能够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转换成主动地学习, 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手段, 能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英语的表达能力进行了解, 并对教学内容做出下一步的变更, 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目前, 由于受到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模式以及考试只追求成绩的制约, 角色扮演并没能在中学英语教学里推广应用。
(三) 文化导入与角色扮演在英语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通过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加入文化导入与角色扮演的手段, 能够对教学起到重大的作用。第一, 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化导入教学能扩展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知识, 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而角色扮演具备了形象生动的特点, 不仅使学生改变了英语课堂学习比较枯燥乏味的观念, 自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还使学生拥有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这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第二,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文化导入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相关知识, 加深了学生对英语文化和所学知识的理解。角色扮演更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具体运用, 从而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三, 有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通过文化导入与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的运用, 能加深教师对教学方式的研究和改变, 使课堂不再以教师讲述为主, 而是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
二、文化导入与角色扮演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 文化导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 文化导入的教学手段要求英语文化补充教学不仅在课堂上展开, 更应该在课外展开。教师可以进行专题介绍的方式, 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识。例如, 牛津7A教材中的Unit 6主题是“Food and Lifestyle”, 主要是对饮食文化和饮食卫生的知识讲解。在进行这单元的课程讲解时, 教师让学生提前收集英语国家的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然后在课堂采用提问和角色扮演的方式, 使学生把所收集的知识用英语讲述出来。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量, 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口语应用能力。学校要注重营造校园的英语氛围, 可以对草坪警示牌、学校励志语言等采用英语标志, 设置英语新闻广播和播放英语歌曲, 使学生无意间就形成用英语表达实物的观念。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阅读英语报刊和杂志, 增加其英语文化知识的积累, 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成绩和学校提高教学质量。
(二) 角色扮演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角色扮演 (role play) 是教学课堂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教师合理地设置出情景模式, 对学生进行分组, 而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和新学的知识进行自我表演和展示。牛津7A教材中的Unit 4 My Day一章中主要是讲述学校和学校生活的。教师找学生来扮演Eddie和Hobo进行对话, 在尽可能的情况下, 让学生再自主发挥, 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口语训练力度, 增加英语课堂的情趣, 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牛津8A教材中的Unit 2 School Life主要是讲世界各地的学校生活, 教师提前让学生收集资料, 在进行课堂讲解的时候, 让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和资料, 自主选择不同国家的学校生活, 进行情景模拟和表演。在表演中, 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加入匹配的肢体语言。在对牛津7B教材中的Unit 4 Finding Your Way进行教授的过程中, 角色扮演起到的作用更加明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来进行表演, 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使学生有内容可说, 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通过情境角色扮演, 学生更容易掌握英语问路的表达方式。教师在学生表演结束后, 一定要进行评价, 对表演精彩的地方多加鼓励, 对不足的地方进行指导修正, 多用“Well Done”等英语句式,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积极主动性。
三、结语
文化导入与角色扮演是推动我国英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效手段。教师一定要对其好好把握和利用, 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咏涛.词汇的文化涵义与中学英语词汇教学[J].外语教学研究, 2005 (9) :101-103.
13.第4章 组织与组织文化 篇十三
一、单选题
1——5:A C B B D 6——10:C A C C B
二、多选题
1、ABC 2 ACD 3 ABCE 4 ABCDE 5 ABCDE
三、判断题
1——5:√;√;√;×;√。6——10:√;×;×;√;√。
四、问答题
1、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⑴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价值观。⑵组织文化的中心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⑶组织文化的管理方式是以柔性管理为主。⑷组织文化的重要任务是增强群体凝聚力。
2、塑造组织文化的途径
(1)选择价值标准,要注意①组织价值标准要正确、明晰、科学,具有鲜明特点。②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要体现组织的宗旨、管理战略和发展方向。③要切实调查本组织员工的认可程度和接纳程度,使之与本组织员工的基本素质相和谐。④选择组织价值观要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挥群众的创造精神。
(2)强化员工认同,①充分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和手段,大张旗鼓地宣传组织文化的内容和要求,以创造浓厚的环境氛围。②树立榜样人物。③培训教育,能够使组织成员系统接受和强化认同组织所倡导的组织精神和组织文化。
(3)提炼定格,①精心分析,详细分析和仔细比较实践结果与规划方案的差距,必要时可吸收有关专家和员工的合理化意见。②全面归纳。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整理、归纳、总结和反思。③精练定格。把经过科学论证的和实践检验的组织精神、组织价值观、组织文化,予以条理化、完善化、格式化,加以必要的理论加工和文字处理,用精练的语言表述出来。
(4)巩固落实组织文化,①建立必要的制度。②领导率先垂范。(5)丰富发展。
3、正确认识和引导非正式组织,是管理者的一项职责。针对非正式组织的优缺点,管理者必须认识到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存在的影响。
(1)承认其存在的必然性 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组织成员在工作之余的一种精神依托,组织成员在这里可以真情流露。任何试图消灭非正式组织的做法都是不能奏效的,只有承认其存在的必然性,争取正确的引导,才是管理人员的正确态度。
(2)正确引导和利用非正式组织
利用存在正式组织成员之间情感密切的特点,引导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提高组织成员的生产效率;利用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相互信任、有共同语言的特点,及时了解员工对组织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使管理者心中有数,及时改进管理方法。
(3)注重培育合作的非正式组织
尽管非正式组织不能取消,但可以对其施加影响,使其更多的表现其积极的一面,让其更好地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消除同质化;改善正式沟通渠道;引导非正式沟通;培养团队协作型文化。
五、案例分析
案例:中国的海尔 世界的海尔 提示:
1、通过海尔集团短短10多年飞速成长与发展的历史,取得成功的主要经验
2、引用海尔的经验说明管理在企业建设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海尔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要特点
14.4.英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篇十四
适应企业文化 与企业共同成长
光灸国际的家人们大家好,我是新来的伙伴曾文,加入到光灸大家庭已经有一个多礼拜时间了,我来谈谈我的感受,首先,公司的办公环境和工作氛围都非常不错,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家人们也都很热情,另外每天都会开晨会:整队、喊口号,作为新人,其实刚来的时候还是多少有一点不太适应,不过我认为,既然加入到一个新公司,还是应该尽量去适应它的企业文化,遇到什么问题和家人们多沟通,大家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也就一定会形成一个非常不错的团队。
企业文化是企业和企业人的思想和精髓,公司的业务各种各样,公司的规模有大有小,公司的层次有高有低,这样就导致了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世界领导与变革领域的权威,约翰•科特(John P.Kotter)曾指出:企业文化对长期经营绩效有巨大的正相关性。而另一位写出《基业长青》的著名管理学者詹姆斯•柯林斯(James C.Collins)认为伟大的公司都有“利润之上的追求”与“教派般的文化”,可见,优秀的公司无一不对企业文化有着执著的追求,而对于员工来说就是要适应这种企业文化。
案例一:
国际贸易专业的小陈毕业后在一家外企找到了一份市场调研的工作,对于外企工作节奏快、管理要求严格的情况,小陈此前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刚参加工作时,尽量改变自己原来读书时拖拉、懒惰,不拘小节等毛病,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同时在工作中注意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和请教。
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如今小陈对工作已得心应手,她感触最深的就是,要快速地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在工作中多学、多问、多了解。
案例二:
小李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跳槽到国内一家大型IT企业后,更是摩拳擦掌,很想大干一场,加入公司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做出一份长达30多页企划案,放到老板桌前。另小李迷惑不解的是,老扳接到企划案后非但没有表扬他,反而大皱眉头。后来小李通过同事了解到:原来公司一贯奉行稳健经营的作风,而小李的企划案虽然具有开拓性,但是存在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和公司的企业文化不符合。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作为职场员工都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现代企业不可能单打独斗,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拿不准时,切勿不闻不问,而应主动大方地请教身边的同事,培养自己对公司的归属感。IBM大中国区总裁讲,现在是“打群架”的时代。企业文化要体现在员工的行为上,融入到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也就是融入这个团队。有团队必然有文化和他自身的一套规矩,个人英雄主义是行不通的。想要被一个团队所接纳,就得想办法接受和认同他们的价值观念,在这个团队找到自己的角色和职责。
人的一生,其实是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而员工对企业文化的适应更是进入职场后的重要过程,我们应学会适应环境,适应新规则,用新思想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适应企业文化,与企业共同成长。
光灸商学院
15.4.英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篇十五
1.1 四级翻译题型综述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自2006年12月采用新题型, 增加了句子层面的汉译英的测试。共有5各句子, 句子约为15-30个词, 句中要求学生根据句子结构和意思将括号中的汉语部分翻译成英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核的语言要求里对翻译有如下要求:考生用正确的语法结构和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 将单句中的汉语部分译成英语。翻译部分主要考核学生运用正确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并按英语习惯表达思想的能力。虽然所占比例仅为卷面分数的5%, 但由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没有开设翻译课, 翻译技巧的训练不足, 缺乏双语翻译的联系和技巧, 考试的时候显得力不从心, 成为考生失分比较多的一题。
1.2 近年翻译题的考查重点
从2006年12月以来, 四级考试翻译的考查重点主要是词组短语、语法结构和习惯用语这几方面内容;而语法大都是围绕考查几个重点语法知识, 即:虚拟语气、倒装、比较结构、非谓语动词的用法、词语的固定搭配等;此外, 时态是英语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选择正确的时态是翻译句子的关键点所在。以2011年6月的四级翻译题为例, 第87题为:The university authorities did not approve the regulations, _____ (也没有解释为什么) , 这道题目就是针对倒装结构的一个考点;第88题为:Jane is tired of dealing with customer complaints and wishes that she______ (能被分配做另一项工作呢) , 这道题目的主要考点就是动词wish后面的从句使用虚拟语气的情况。而这些语法是在汉语中缺少的, 所以很多学生对这些语法的掌握一直比较弱, 得分自然不高。
2 语法翻译法的特征及利弊
语法翻译法产生于18世纪的欧洲。它首先通过详细分析一门外语的语法规则, 接着应用这一知识把句子和文本从外国语翻译成本族语, 或将本族语翻译成外国语。语法翻译法主要有以下特征:1) 重视阅读和写作;2) 词汇选择仅基于阅读文本;3) 通过双语词汇表、词典和背诵学习词汇;4) 句子是教学和语言联系的基本单位;5) 强调语言的准确性;6) 通过讲授语法规则和翻译练习教授语法;等等。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 语法翻译法在我国非常流行, 因为其有助于学习者理解、翻译外语, 学习者可以系统地掌握语法规则, 为进一步提高阅读翻译能力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但由于其本身的特点, 导致了它最直接和最明显的缺点, 即学生交际能力的欠缺, 很多学生知道语法规则, 但不能在交际 (听和说) 中使用,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聋哑英语。
3 四级翻译训练中语法翻译法导入的必要性
由于上文提及的缺点,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语法翻译法被广为诟病甚至否定, 转而倾向于采用交际教学法, 以培养学生在特定社会情景下恰当使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交际法自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以来, “交际”已经成为了外语教学的核心概念, 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载入了各级教学大纲。在这种背景下, 二语习得中出现了“去语法化”, 语法受到了忽视, 语法意识减弱, 学生理解和表达外语的准确性出现了很多问题。可矛盾的是, 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更多关心的是能否通过四级或者六级考试, 而且普遍认为外语交际能力的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学生若是看不到自己的显著进步, 难以获得知识成就感, 学习就会变得很盲目, 不能为实现明确的目标而努力。
更重要的是, 交际教学法所提倡的素质能力的培养, 是针对学生高分低能的状况踢出来的, 可以理解为能力的培养是在一定知识基础上进行的。而普通高校学生, 如作者本人所在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的现状绝大多数是低分低能。所以, 对于普通高校来说, 当务之急是以四级考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传授给学生必要的语言知识, 否则交际能力的培养只是空谈。
笔者认为, 通过语法教学法帮助学生较好应对四级翻译题, 就是一个最直接的效果体现。
4 结语
16.如何把文化导入英语教学中去 篇十六
如何在教学中把文化导入到英语教学中去,本文试图从下面几个例子从不同层面进行探讨。
一、典故和习语
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造成词义、句义、联想意义、比喻意义等语言现象的差异。如文化中的习语,习语的意义往往借助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典故而形成,约定俗成地构成特定的整体意义。
如:形容一个人“脾气倔强,不肯轻易改变主意”,在汉语中说“犟得象头牛”,在英语中说:“as stubborn as a mule”(犟得象头骡子)。
又如:说一个人“倒霉”“做什么很失败”我们可能会借助三国故事“关老爷走麦城”而英语中也有“meet one's Waterloo”(Waterloo[滑铁卢]是比利时中部城市,1815年拿破伦的军队在此地大败)。
二、词汇
词汇在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经常在报刊上见到以下几种用法:
比喻的用法:donkey(驴;民主党), elephant(象;共和党),fat cat(肥猫;竞选运动重要捐助人),dark horse(黑马;出人意料被提名为候选人或当选的人)。
委婉语的用法:sex worker(妓女), adult film(色情影片), inner city(贫民区), sanitary engineer(清洁工), landscape engineer(园丁)。
中国人把自己的配偶称爱人,若译作 lover,外国人就会对此颇为惊讶:因为 lover 在英语中恰巧表示除配偶之外的情夫或情妇,应该记住,相当于汉语中“爱人”这个词的英语词就是:husband(丈夫)或 wife(妻子);fiance (未婚夫)或 fiancee(未婚妻)
三、成语
即由几个不同单词组合成新的固定含义,而与原词部分或完全脱离。
如:Pull over!把车子开到旁边。
Drop me a line!写封信给我。
Give me a ring.=Call me!来个电话吧!
For here or to go? 堂食或外卖。
四、比喻
Dog 中国的“狗”与英美国家的 “狗”没有区别,但两个文化里的“狗”的意义却相差甚远。“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总是贬义的,但英语国家的人对狗的看法与我们截然不同,他们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忠诚可靠。所以“dog ”在英语中往往含有褒义,如 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lucky dog(幸运儿)dog 这时它的字面意义发生了转化,用来喻指某种人,相当于 fellow。
Senior citizen 与中国人爱倚老卖老恰巧相反,英美人对年龄非常敏感,他们不喜欢 old 一词,总想用其它委婉的词来替代它。因此出现了 senior citizen 和 elderly people 等委婉词语。
五、交际中的禁忌语和不同的约定俗成
认识对方:教材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Your name,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使人会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受表扬:在对待赞扬(compliment)的态度上,东西方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国人遵照“谦虚原则”(modesty principle),采取的是“拒绝+否定”的态度;而英美人则遵循“以礼待礼”的“礼貌原则”(polite principle),采用“接受+同意”的模式。如 A foreigner praise a Chinese lady in a dance:
六、 形体语言
打手势是我们面对面交流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却也是个必须注意的问题。打手势时,动作稍有不同,就会与原来的意图有所区别;对同一种手势不同文化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如有不慎也会引起意外的反应。如: victory(胜利)的 V 形手势──用食指和中指构成 V 形。做这个手势时,手心要对着观众,如把手背对着观众所做的手势不是表示“胜利”的 V 形,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而是一个下流的动作;握紧拳头翘起拇指,拇指朝上,表示赞扬;拇指朝下则表示轻蔑、侮辱。
17.4.英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篇十七
演讲人: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博导徐颂军教授
时间: 4月7日晚 7:30—9:30
地点: 校本部第一教学大楼10202教室
大学城校区第一教学大楼1—206教室现场直播
演讲内容提要:
本演讲内容从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开始,探讨生态旅游的特征、成因、分类及其主要的资源类型,介绍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开发原则和我国的生态旅游开发产品,从而分析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状况。
附:徐颂军教授简介:
本科毕业于华南师大地理系,博士毕业于华南农大。现任华南师大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兼任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理事,全国生物地理研究会理事,中国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教育部地理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曾先后到过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台湾和香港等地进行学术交流。
18.外语教学中文化内容导入的原则 篇十八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要学好一种语言,就必须掌握语言的文化背景.因此,在外语教学实践中.适当导入目的`语的文化内容,才能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外语教学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文化内容的教学.在实施外语教学的同时导入目标语文化内容时,应把握一定的度,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对外语教学中文化内容的导入原则进行了探讨,提出文化导入要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2)比较与融合原则;(3)阶段性原则;(4)实用性原则;(5)适度性原则.
作 者:张建云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郑市第一中学,451100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7 “”(12)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外语教学 文化 原则
19.浅析中学英语教学的文化导入 篇十九
一、文化导入的可能性
1.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把文化导入作为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
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学习外族文化。在当今开放的中国, 我们应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提高本民族的素质。
2. 高中英语的文化导入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 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
例如在高中英语第一册unit 22 British and Ireland中, 当把英国地图挂起时, 期中Northern Ireland is a part of UK, 但是Republic of Ireland确实是一个独立的部分, 学生对此就有点不理解, 所以在讲述英国领土结构时, 就得给学生导入一点英国的历史文化, 使学生能够接受, 消除疑惑。
3. 文化导入是语言交际的需要。
学生了解了所学语言的国家文化, 从而懂得在何时、何地、何种场合, 对谁、用什么方式和态度、说什么话等, 从而重视文化差异对交际的影响, 得体地运用语言。语言的得体性离不开文化知识, 要使学生在交际中不犯交际错误或尽量少犯错误, 就得给他们加强文化导入。
二、文化导入的主要内容
1. 地理文化的导入。
地理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因其特有的地理环境而产生的文化。同样以SEFC教材第一册Unit22 British and Ireland为例, 从英国地图上可以看出英国四面环海, 是一个岛国, 这种地理环境必然会反映语言上来。英国人见面喜欢谈天气, 中国人见面喜欢问“你吃饭了没有?”;在英国西风为暖风, 在人们心目中西风简直等于我国的东风, 也就是温暖的春风。英国人 (Shelly) 就写了《西风颂》 (Old To The West Wind) 。诗句中那句“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至今流传。英国的地理位置使得很多英语习语都与海上事物有关。如:be in the same boat (风雨同舟) , fish in trubled water (浑水摸鱼) , plain Sailing (一帆风顺) 等等。
2. 历史文化的导入。
语言的发展直接起因于民族的历史。不同的历史时期反映不同的语言文化。英国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 这就反映在其历史文化上也经历了Early writing, Elizabethan Drama, The Nineteenth Century, Novel and Twentieth Century Literature。
3. 宗教文化的导入。
在高中英语 (SEFC) 新教材第一册 (下) 中第87课里面有“Most Irish people go to church every Sunday and the church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people’s lives.”在英语中基督教文化尤其是《圣经》 (Bible) , 对英语有深远的影响。例如教材中一些宗教色彩很浓的词汇:church, God, fornight, heaven, bless等, 对这些词汇除讲清楚意义外, 还需介绍其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 有时还可扩展, 讲一些外国的风俗习惯等, 像一些宗教节 (Religious Holidays) :圣诞节Christmas day, 复活节Easter, 万圣节All Sainr’s day, 情人节St.Valentine’s day等, 这些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
4. 禁忌文化的导入。
“入国问禁, 入乡随俗。”英语教学如果忽视对禁忌文化的导入, 就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SRFC及其他阅读材料中就经常出现禁忌, 最常见的是隐私禁忌。在英美社会中, 个人利益神圣不可侵犯。“A man’s home is his castle.”特别尊重个人天地。 (privacy) 他们在交际中常忌谈以下一些问题: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And Where are you going?What’s your income?How much did that dress cost you?Are you married or single?Are you a Republican or a Democrat?Do you go to the church?What’s your religion?类似以上的一些发问, 对外国人来讲一般不可轻易提及。
5. 社会文化的导入。
在教学过程中, 适当地给学生导入一些社会热点, 奇闻趣事等, 也可帮助学生提高交际能力, 更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丰富学生的知识。例如, 在现在电脑风行的时代, 可以给学生讲一点internet, E-mail,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处理器) 以及微软、上网、比尔盖茨等方面的知识。在讲述Hollywood时, 可以把一些轰动全球的电影, 像“Titanic”以及奥斯卡金奖等向学生简介一下。
6. 媒体文化的导。
SEFC新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均可利用一切可用的媒体教学手段来创造一个文化语言环境, 为学好英语提供良好的素材。如用地图, 国旗来讲授“Britain and Ireland”让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文化知识。
20.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导入分析 篇二十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文化导入 导入原则 导入方法
教育部办公厅《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是全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在学分制体系中占大约10%。然而,在初中及高中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再经过两学年左右的大学英语学习,很多学生通过了各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英语学习的考核,甚至通过了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却仍然在实际的语言运用和跨文化交际中遇到重重障碍。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culture)是一个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二者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胡文仲教授在其所著《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中提及“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不懂得文化就不能真正学好一门语言。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孕育出了不同的文化,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语言本身的特点和使用规则等各方面无一不在体现着该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差异,这往往成为困扰甚至影响英语语言学习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当学生遇到“You can trust him because he eats no fish.”这个句子时,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纵使绞尽脑汁,也难得其解。而实际上,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规定了英国国教的教义与仪式。对此,一部分教徒表示支持,另一部分则坚决反对。那些支持政府决定的教徒为了表示对英国政府的忠诚,不再遵守罗马天主教规定的每星期五都要吃鱼的规定。这些“不吃鱼”的教徒便被认为是“好人”,而“to eat no fish”一语便被用来喻指“忠于政府的人,诚实的人”了。可见,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直接影响着学习者对短语、句子甚至整篇文章的理解。由于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影响了语言的学习,可能导致直接的语言错误,而在跨文化交际中,尤其在与母语国家的人的交往中,单纯的语言错误往往很容易得到宽容和谅解。
反过来讲,如果某位同学英语成绩很好,口语很流利,表达也很自信,在跨文化交际中会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也会让人觉得这位同学对英语文化背景非常了解。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同学却出现了语用失误,就会让对方怀疑是其有意为之,从而导致不必要的误会、矛盾甚至冲突。胡文仲教授也曾表示“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加严重,因为前者容易造成外国人和中国人之间感情上的不愉快”。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英语文化导入很重要也非常有必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学生英语语言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应该适当地导入英语文化,将英语文化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英语文化背景下更好、更有效的学习并掌握英语。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导入的原则
1.相关性原则。中国与英语国家在信仰文化、生存环境、审美情趣、价值观以及社会习俗等多方面都有着众多的差异,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无法覆盖到英语文化的各个方方面面。因而,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有针对性的导入相关文化内容,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语境下理解英语文化,并在对英语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更好的消化并掌握相应的语言知识点。例如,在讲解president一词时,可以适当补充美国总统选举制度或者总统职能等相关文化知识。
2.适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应于文化导入的一个度,不能太多太复杂,也不能太少太简单,既要充分考虑所导入文化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又要照顾到具体的课程进度和教学安排等,文化导入的程度应服从于语言技能培养的目的;既要合理的导入英语文化,也要适时弘扬本国文化。这就要求教师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循序渐进的导入既定目标相关的英语文化,在向学生渗透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差异的同时,使学生不断积累文化知识,加深对两种文化以及这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的理解,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导入的方法
1.直接导入法。直接导入法是指充分利用教材,对教材中所涉及英语文化的某一方面直接加以阐述说明。例如,在讲授《希望英语》综合教程1第四单元Hawaii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夏威夷的地理位置、气候、风土人情甚至是其与美国本土的联系等进行全面生动的介绍;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前任务,引导学生分小组课前对即将学习的课文进行相关文化知识的搜集,并在上课前引导学生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展示讲解和讨论,不足之处,再由教师进行补充介绍。无论是教师直接讲解,还是小组展示讲解,都能够使学生既了解了相关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相应的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和应用能力。
2.对比分析法。在前文的英语文化导入原则之适度性原则介绍中,笔者提到,既要合理的导入英语文化,也要适时弘扬本国文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英语课文都会涉及到中西文化差异,通过对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比较分析,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发现其共同点和不同点,而对两者差异的对比分析,既能够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理解英语文化的导入,同时又加深学生对汉语文化的理解,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例如,在讲授The Younger Generation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英语文化背景下,父母与孩子在各个成长阶段的关系及责任义务等,再将之与自己所处文化背景下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意识,不但理解了英语文化,促进了英语学习和跨文化交流,而且增强了自己作为家庭一份子的成员意识的同时,弘扬了汉语文化。
3.亲身实践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所学知识不断应用于实践,才能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所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师不但要负责课堂上对学生英语知识的传授和英语文化的导入,还要适时、适度的为学生创造条件,在实践中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文化的掌握程度。例如,组织课堂上的演讲或辩论,鼓励学生参与各个级别的英语演讲比赛或辩论赛,创设校园英语角,鼓励并督促学生在全英文环境下进行交流,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除此之外,更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接触地道英语的机会,多组织学生和外籍教师或者留学生的交流互动活动。在注重学生听力和口语技能提高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读、写、译技能的提高,传统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各级各类翻译及写作竞赛等,都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和展示的平台。
4.信息辅助法。传统的大学英语教与学中,主要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多媒体课件以及少量的音频或视频资源辅助教学,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信息化手段也就仅限于此,而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现代电子产品和设备的普及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巨大影响,其中英文音乐和影视剧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影响尤为突出。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或影视片段,并对相关内容采取角色扮演发进行模仿,在模拟情境中加深对知识和文化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教师也可充分合理使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网站、相关微课资源教学平台、兼具一对一交流与群体即时交流功能的社交软件、各类英语学习APP等,既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带逼真任务的学习情境中,涉猎知识和文化,探究问题解决方法,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四、结语
不同的语言承载了不同的文化,英语学习者不但要学习语音、语法、词汇和语句,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导入英语文化,可以促进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而且在提高学生文化意识和素养的同时,促进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3]曲巍巍.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的渗透[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
【4.英语教学与文化导入】推荐阅读:
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导入07-20
幼儿全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07-30
浅谈跨文化交际与中学英语教学01-12
谈谈导入环节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06-23
浅谈课堂导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08-02
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12-04
英语课堂导入技巧07-21
初中英语导入课堂方法01-16
小学英语课堂导入方法11-19